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Shaanxisthjt.shaanxi.gov.cn/d/file/dynamic/notify/20191220/15… · Web view储煤系统按环评要求建设,建成密闭式原煤储棚1个,占地面积:6361m2,设计容量5万吨;产品煤储棚1个,占地面积:5000m2,设计容量3万吨;建成产品方仓13个,其中7m×7m×21m的9个,7m×7m×33m的4个,13个产品方仓

  • Upload
    others

  • View
    1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20Mt/a)(露天开采)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陕西凯瑞环境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2019年6月

密闭式煤棚

锅炉房密闭

矿井水回用

排土场覆土碾压

生活污水处理站

燃煤锅炉除尘器

前 言

方家畔煤矿位于陕北榆神矿区中部,榆林市榆阳区与神木市交界处,行政区划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乡与神木市锦界镇管辖。

根据陕西省政府《关于榆林市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11〕1号)和榆林市政府《关于请求审批我市2010至2012年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方案的请示》(榆政字〔2010〕41号)原方家畔煤矿(0.45Mt/a)进行单井资源整合。2013年11月,原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矿采划〔2013〕65号”文划定方家畔煤矿矿区范围,井田面积确定为32.6987km2。

2015年4月,陕西省煤炭局以“陕煤局复〔2015〕14号”文对《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方家畔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含露天采区、井工采区及选煤厂)》进行批复,批复后的矿井生产能力为1.20Mt/a,先井工开采3-1煤,后露天开采2-2煤,配套建设选煤厂。同年11月,原陕西省环保厅以《关于对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整合项目(1.2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陕环批复〔2015〕622号文件)对项目进行了批复,批复要求矿井的开采方式为:先井工开采,后露天开采,矿井未进行建设。

矿井设计及环评批复后,由于露天采区搬迁问题解决,且露天采区开采煤层为上层煤,按正常煤层开采顺序应为先露天后井工,方家畔煤矿向陕西省煤炭局提交了开采顺序调整的请示。2017年6月,陕西省煤炭局以“陕煤局复〔2017〕62号”文批复该请求,同意矿井开采顺序调整为先露天后井工。对比项目环评批复前后,开采顺序发生调整,新增露天工业场地,相应调整了外排土场位置,其它设施未发生变化。根据环保部《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要求,方家畔煤矿需变更环评,重新报批。

为此,方家畔煤矿委托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2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2017年11月12日,陕西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专家对报告进行论证与审查,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根据专家对报告指出的问题进行了修改,报送至陕西省环保厅。2018年1月20日,省环保厅《关于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2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陕环批复〔2018〕29号)对项目进行了批复。

截至目前,方家畔煤矿各项工程建设顺利,原煤煤棚建设,生活污水、矿井废水处理,锅炉脱硫脱硝满足环评批复要求。2019年5月,方家畔煤矿委托陕西凯瑞环境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编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同时依据批复的环评,制定监测计划,委托陕西中测检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监测。

接受委托后,陕西凯瑞环境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立即开展工程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等工作,在煤矿工作人员配合下,对所批复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中所提出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受工程建设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环境现状,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及恢复状况,工程污染源分布及防治措施落实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同时进行了公众意见调查。2019年6月,陕西凯瑞环境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方家畔煤矿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目 录

1.总则1

1.1编制依据1

1.1.1相关法律、法规、规章1

1.1.2技术标准、规范2

1.1.3项目依据2

1.2调查目的及原则2

1.2.1调查目的2

1.2.2调查原则3

1.3调查方法3

1.4调查范围、调查因子和验收标准4

1.4.1调查范围4

1.4.2调查因子5

1.4.3验收标准5

1.4.4 清洁生产标准9

1.5 环境敏感目标9

1.6 调查重点9

2、项目周围环境概况10

2.1自然环境概况10

2.1.1地形地貌10

2.1.2气候气象10

2.1.3地震烈度10

2.1.4地表水系10

2.1.5生态环境现状11

2.1.6水文地质条件15

2.2 社会环境概况21

2.2.1榆林市21

2.2.2榆阳区22

2.2.3大河塔镇23

2.2.4神木市23

2.2.5大保当24

3. 工程调查25

3.1 工程建设历程25

3.2 工程建设概况27

3.2.1地理位置及交通27

3.2.2项目建设内容28

3.3 工程主要变更情况41

3.4 验收期间运行工况42

3.5 工程变更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变化情况分析42

4.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回顾44

4.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主要结论44

4.2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要点45

4.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49

4.4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文件有关要求落实情况50

5. 工程调查52

5.1 生态现状调查52

5.1.1 样方调查点位52

5.1.2 样方调查方法52

5.1.3 样方调查成果53

5.2施工期生态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59

5.3运行期生态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59

5.3.1预防控制措施59

5.3.2土地复垦工艺60

5.3.3工程措施61

5.4生态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与补救措施建议62

6. 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64

6.1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64

6.1.1 地下水监测点位分布情况64

6.1.2 监测结果汇总及评价65

6.1.3 水位、水质状况对比情况66

6.2 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69

6.3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69

6.3.1源头控制措施69

6.3.2分区防渗措施70

6.3.3跟踪监测与管理71

6.4 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结论及整改建议71

7. 地表水环境影响调查73

7.1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73

7.1.1 地表水监测断面分布情况73

7.1.2 监测结果汇总及评价73

7.1.3 水质状况对比情况74

7.2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76

7.3 运行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76

7.3.1 生活污水处理77

7.3.2矿井水处理78

7.4 地表水环境影响调查结论及整改建议82

8 大气环境影响调查84

8.1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84

8.1.1 大气监测点位分布情况84

8.1.2 监测结果汇总及评价84

8.2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86

8.3 运行期大气环境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87

8.3.1锅炉烟气治理情况87

8.3.2 锅炉烟气排放及评价87

8.3.3采掘场无组织排放粉尘治理措施88

8.3.4排土场无组织排放粉尘治理措施88

8.3.5道路扬尘污染防治89

8.3.6其它环节煤尘污染防治89

8.3.7 颗粒物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测90

8.4 大气环境影响调查结论及整改建议91

9 声环境影响调查93

9.1 声环境现状调查93

9.1.1 声环境监测点位分布情况93

9.1.2 监测结果汇总及评价93

9.2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93

9.3 运行期声环境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94

9.4 声环境影响调查结论及整改建议94

10 社会环境影响调查95

10.1 社会经济环境现状调查95

10.1.1榆阳区95

10.1.2大河塔镇95

10.1.3神木市96

10.1.4大保当96

10.2 搬迁、安置与补偿措施落实情况调查97

10.2.1搬迁范围97

10.2.2搬迁协议签订情况97

10.2.3 搬迁落实情况98

10.3 文物古迹、历史遗迹等重要保护目标保护措施调查98

10.4 社会环境影响调查结论及整改建议98

11 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及环境监理落实情况调查99

11.1 建设单位环境管理状况99

11.2 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调查99

11.3 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开展情况调查99

11.3.1 环境监理工作的形式和任务99

11.3.2监理工作方案和内容99

11.4 突发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调查100

12 资源综合利用情况调查101

12.1 矿井水(露天矿疏干水、矿坑水)综合利用情况调查101

12.2 煤矸石综合利用情况调查101

12.3 瓦斯综合利用情况调查101

13 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调查102

13.1 清洁生产调查102

13.2 总量控制调查107

14 公众意见调查109

14.1 调查目的、对象、范围及调查方法109

14.1.1调查目的109

14.1.2调查对象与范围109

14.1.3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109

14.2 调查内容109

14.3 调查结果与分析111

15 调查结论与建议113

15.1 工程概况113

15.2 环境影响调查结果113

15.2.1施工期影响113

15.2.2水环境影响调查分析113

15.2.3大气环境影响调查分析114

15.2.4声环境影响调查分析114

15.2.5环境管理状况调查114

15.2.6公众意见调查115

15.2.7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调查115

15.3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有效性调查结论115

15.4 存在问题与整改要求115

15.5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结论116

I

IV

3

1.总则1.1编制依据1.1.1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实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1.1实施;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1.7.1实施;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1月1日实施;

(10) 《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2011.3.5实施

(11)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2013.9.10

(12)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2015.4.2

(13) 《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2016.5.28

(14) 《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国家发改委,发改能源〔2015〕17号,2007.7.3

(15)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国务院,国函〔2011〕119号,2011.10.10

(1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3 号,2001

1.1.2技术标准、规范

(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煤炭采选》(HJ 672-2013)

(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HJ/T 394-2007);

1.1.3项目依据

(1) 《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整合项目(1.2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2017.11;

(2) 《陕西省环保厅关于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2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陕环批复〔2018〕29号,2018.1.20;

1.2调查目的及原则1.2.1调查目的

(1) 调查工程在设计、施工和试运行阶段对设计文件、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文件中所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2) 调查工程已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生态保护措施等,并根据工程污染源监测结果及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针对该工程已产生的实际环境问题及可能存在的潜在环境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和应急方案,对已实施的尚不完善的环保措施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通过公众意见调查,了解公众对工程施工期及试生产期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要求,针对居民工作和生活受影响的程度,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4) 根据工程环境影响情况调查结果,客观、公正地论证该工程是否符合相应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

1.2.2调查原则

(1) 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2)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

(3) 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实用的原则;

(4) 坚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与现场调研、现状监测相结合的原则;

(5) 坚持对工程建设前期、施工期、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全过程分析的原则,根据项目特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1.3调查方法

(1) 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执行,并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方法;

(2) 环境影响分析采用资料调研、现场调查和现状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3) 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采用改进已有的措施与提出补救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1.4调查范围、调查因子和验收标准1.4.1调查范围

本次竣工验收调查范围参照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评价范围,并根据工程实际的变化及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对调查范围进行适当调整。调查范围见表1.4-1。

表1.4-1 项目竣工验收调查范围表

序号

环境要素

调查范围

1

大气

各开采阶段以锅炉为中心的外切矩形,评价范围面积为27.3km2。

2

地表水

矿井水处理站排放口,红柳沟上游0.5km至下游15km范围

3

噪声

工业场地场界外1m范围

4

生态环境

井田边界外扩500m的范围,面积46.94km2

5

地下水

红柳沟沿线下石畔和小河岔村居民分散式水井

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煤炭采选》(HJ 672-2013)要求,分期建设、分期投入运行的煤炭采选建设项目可分阶段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项目井工阶段各工程尚未开展,本次验收仅针对露天开采阶段。

1.4.2调查因子

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调查因子按污染源和环境质量分类给出,见表1.4-2。

表1.4-2 验收调查因子表

分类

要素

调查因子

污染源调查因子

废气

锅炉烟气

SO2、NOx、烟尘

无组织排放

TSP

废水

露天矿坑水

pH、SS、COD、石油类、硫化物、氟化物共6项

矿井水处理站

生活污水处理站

pH、氨氮、BOD5、溶解性总固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共5项

噪声

工业场地

厂界噪声

昼、夜等效连续A声级Leq

环境质量

调查因子

水环境

地表水

pH、氨氮、溶解氧、COD、BOD5、石油类、氟化物、硫化物、砷、汞、六价铬、挥发酚共12项

地下水

pH、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砷、汞、镉、六价铬、氟化物、总铁、总锰、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总大肠菌群、Cl-、SO42-等18项

环境空气

TSP、PM10、SO2、NO2

1.4.3验收标准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HJ/T 384-2007)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煤炭采选》(HJ 672-2013)的规定,验收调查标准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经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的环境保护标准进行验收,本次验收调查标准采用原榆林市环境保护局对该项目的批复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2类标准;生态环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环境质量标准见表1.4-3。

表1.4-3 环境质量标准汇总表

环境要素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污染物

标准限值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SO2日平均

0.15 mg/m3

SO2小时平均

0.50 mg/m3

NO2日平均

0.08 mg/m3

NO2小时平均

0.20 mg/m3

TSP

0.30 mg/m3

PM10日平均

0.15 mg/m3

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

pH

6-9

氨氮

≤1.0 mg/L

溶解氧

≥5mg/L

生化需氧量

≤4 mg/L

化学需氧量

≤20 mg/L

石油类

≤0.05 mg/L

氟化物

≤1.0mg/L

硫化物

≤0.2 mg/L

≤0.05 mg/L

≤0.0001 mg/L

六价铬

≤0.05 mg/L

挥发酚

≤0.005 mg/L

地下水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Ⅲ类标准

pH

6.5~8.5

氨氮

≤0.2 mg/L

硝酸盐氮

≤20 mg/L

亚硝酸盐氮

≤0.02 mg/L

挥发酚

≤0.0002 mg/L

≤0.05 mg/L

≤0.0005 mg/L

≤0.01 mg/L

六价铬

≤0.05 mg/L

氟化物

≤1.0 mg/L

总铁

≤0.3 mg/L

总锰

≤0.1 mg/L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mg/L

地下水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Ⅲ类标准

总硬度

≤450 mg/L

高锰酸盐指数

≤3.0 mg/L

声环境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类区域标准

总大肠菌群

≤3.0 mg/L

氯化物

≤250 mg/L

硫酸盐

≤250 mg/L

等效连续A声级

昼间60dB(A)

夜间50dB(A)

⑵ 污染物排放标准

①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锅炉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中表2规定限值;煤炭工业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煤矸石堆场建设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表4、表5及煤矸石堆置场污染控制中的有关规定。

表1.4-4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污染因子

排放浓度(mg/m3)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

颗粒物

50

SO2

300

氮氧化物

300

表1.4-5 煤炭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污染

因子

生产设备

原煤筛分、破碎、主厂房、产品仓等除尘设备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

颗粒物

80mg/m3

或设备去除效率≥98%

表1.4-6 煤炭工业无组织排放限值

污染物

监控点

作业场所

煤炭工业所属装卸场所

煤炭贮存场所、煤矸石堆置场

无组织排放限值(mg/m3)

(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

无组织排放限值(mg/m3)

(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

颗粒物

周界外

浓度最高点

1.0

1.0

注:周界外浓度最高点一般应设置于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若预计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点越出10m范围,可将监控点移至该预计浓度最高点。

②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矿井水处理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表2规定的限值后排入榆阳区矿井水综合利用管网,管网未建成前可暂时外排,外排时主要污染因子还需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

表1.4-7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污染因子

排放浓度(单位:mg/L, pH 值除外)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

pH

6—9

SS

50

COD

50

石油类

5

氟化物

10

③ 噪声排放标准

厂界噪声执行GB 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见表1.4-8)。

表1.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类别

昼间(dB)

夜间(dB)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

60

50

④ 固体废弃物

一般固体废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以其修改单中相关规定;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中有关规定;生活垃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的相关要求;

1.4.4 清洁生产标准

执行《清洁生产标准—煤炭采选业》(HJ 446-2008)标准。

1.5 环境敏感目标

评价区内无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无风景名胜区等敏感目标。

1.6 调查重点

(1) 实际工程建设内容调查;

(2) 工程建设前后环境质量变化情况调查;

(3) 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批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4) 工程试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运行情况及运行效果调查;

(5) 建设单位环境管理状况调查。

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20Mt/a)(露天开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20Mt/a)(露天开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20Mt/a)(露天开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1

2、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形地貌

项目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北端和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接壤地带,地表大部被第四系风积沙所覆盖,为沙丘地带,地貌类型为毛乌素风沙地貌和盖沙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地形特点以中部红柳沟为界,北部平坦,南部沟壑较多。最高点在项目区南部,海拨1252m,最低处在整合区东部的红柳沟河床,海拨1082m,相对高差170m。

2.1.2气候气象

项目区为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春季多风,夏季酷热,秋季凉爽,昼夜温差悬殊,四季冷热多变。常年干旱少雨,年蒸发量较大。全年无霜期较短,一般10月初上冻,次年4月初解冻。多年平均气温8.6℃,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29.0℃;多年平均降水量434.1mm,年平均蒸发量1712.0mm。多年平均风速2.3m/s,极端最大风速19.0m/s,年最多风向NW,多年最大冻土深度146cm,无霜期150~180天。年降水量分配不均,多以暴雨形式集中在7-9月份,不同年份降水量变化明显。本区基本地震烈度为微Ⅵ度区。

2.1.3地震烈度

按《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基本地震烈度为微Ⅵ度区。

2.1.4地表水系

(1)地表水体

项目区内较大的河(沟)流有红柳沟,自西向东横穿项目区汇入秃尾河。红柳沟在区内长度约6km,河谷宽约100m~400m,坡度1.3°,最高洪水位线1230m,多年平均流量133056m3/d,属常年性河流。整合区东部有1条小沟流,为红柳沟的次级岔沟。该沟流由烧变岩流出泉水形成,泉水无色无嗅无味,清沏透亮,无污染,为香水沟。

(2)西窑则水库

在西窑则沟上游有西窑则水库,位于井田西部边界外,该水库为土石坝,拦截西窑则沟地表径流形成水库,该水库主要由地表径流和大气降水汇流补给,水库总库152万m3,水库的功能为灌溉。

(3)香水水库

香水沟水客由人工修筑堤坝拦截水流形成,水库主要为降雨和烧变岩泉水补给。根据榆林市榆阳区水务有限公司文件(榆区水司发〔2011〕6号),水库设计总库容:71.4万m3,最高洪水位为1124.70m,控制流域面积5.6km2,以工业供水为主,兼具防洪、拦沙、灌溉、人饮等综合功能的蓄水工程。目前主要向陕西有色金属工业园区供水,每年供水600~700万t。香水水库位于井田302盘区内,设计已为香水水库及其供水管线留设了保护煤柱。

2.1.5生态环境现状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以2015年5月资源三号卫星图像为信息源,空间分辨率2.1m,解译图斑不小于4mm2,保证了各生态环境要素解译结果的准确性。

(一)地貌类型现状

项目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风沙地貌与覆沙黄土丘陵并存。项目区地势北低南高,平均海拔约1200m。受毛乌素沙地东侵南扩作用的影响,风沙活动对沟谷的充填作用较强,在黄土梁面上部,黄土出露,而在黄土梁面与沟谷的接合部大多覆有薄沙。项目区属秃尾河流域,地貌类型为风沙地貌和流水地貌,以风沙地貌为主,河流、冲沟局部发育,红柳沟河流主要从西南经井田中部向东部流过。评价区地貌类型分布及面积统计详见表2.1-1。

表2.1-1 评价区地貌类型面积统计结果

地貌类型

面积(km2)

占评价区百分比(%)

井田内

外扩区

合计

神木市

榆林市

小计

神木市

榆林市

小计

流动沙丘

0.17

0.36

0.53

0.29

1.69

1.98

2.51

5.35

半流动半固定沙丘

4.96

7.02

11.98

3.08

3.14

6.22

18.2

38.77

固定沙丘

4.87

7.43

12.3

2.26

3.49

5.75

18.05

38.45

覆沙黄土梁

5.96

5.96

0.07

0.07

6.03

12.85

河流谷地

1.84

1.84

0.19

0.19

2.03

4.32

水体

0.09

0.09

0.03

0.03

0.12

0.26

合计

10

22.7

32.7

5.63

8.61

14.24

46.94

100

风沙地貌在评价区内面积最大,包括流动沙丘、半流动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流动沙丘面积2.51km2,占评价区面积的5.35%;半流动半固定沙丘面积18.2km2,占评价区面积的38.77%;固定沙丘面积18.05km2,占评价区面积的38.45%。

(二)植被类型

评价区植被类型分布及面积统计见表2.1-2。植被类型主要为落叶阔叶林和荒漠草原。落叶阔叶林集中分布在半流动半固定沙丘上,灌木主要有沙蒿、臭柏、柠条等,总面积21.71km2,占评价区面积的46.25%。荒漠草原集中分布在覆沙黄土梁地貌及固定沙丘上,草丛主要有白羊草、长芒草等,总面积16.05km2,占评价区面积的34.19%。

表2.1-2 评价区植被类型面积统计结果

植被类型

面积(km2)

占评价区百分比(%)

井田内

外扩区

合计

神木市

榆林市

小计

神木市

榆林市

小计

落叶阔叶林

0.6

0.6

0.11

0.24

0.35

0.95

2.02

落叶阔叶草丛

5.58

8.79

14.37

3.58

3.76

7.34

21.71

46.25

荒漠草原

3.21

9.73

12.94

0.73

2.38

3.11

16.05

34.19

农业植被

0.08

2.21

2.29

0.15

0.28

0.43

2.72

5.8

无植被地段

0.12

0.36

0.48

0.34

1.63

1.97

2.45

5.22

其他

1.01

1.01

2.02

0.72

0.32

1.04

3.06

6.52

合计

10

22.7

32.7

5.63

8.61

14.24

46.94

100

注:其它包括建设用地。

(三)植被覆盖度

评价区植被覆盖度分布及面积统计见表2.1-3。低覆盖度区分布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风沙地貌的流动沙丘和半流动半固定沙丘上,总面积20.73km2,占评价区面积的44.16%。

表2.1-3 评价区植被覆盖度类型面积统计结果

植被覆盖度

面积(km2)

占评价区百分比(%)

井田内

外扩区

合计

神木市

榆林市

小计

神木市

榆林市

小计

中高覆盖度

1.79

5.71

7.5

0.86

1.71

2.57

10.07

21.45

中覆盖度

2.11

5.76

7.87

1.03

1.45

2.48

10.35

22.05

低覆盖度

5

8.01

13.01

2.82

4.9

7.72

20.73

44.16

农业植被

0.09

2.20

2.29

0.15

0.28

0.43

2.72

5.8

其他

1.01

1.01

2.02

0.77

0.27

1.04

3.06

6.52

合计

10

22.7

32.7

5.63

8.61

14.24

46.94

100

注:其他包括建设用地面积、交通运输用地和水体。

(四)土壤侵蚀现状调查与评价

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及面积统计见表2.1-4。评价区包括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水力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风力侵蚀以强度风力侵蚀为主。

微度水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河谷中,整体地势平坦,植被发育,多被人工改造为农田,呈条带状分布,形态较为规则,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土壤侵蚀为溅蚀、面蚀。面积1.76km2,占评价区面积的3.75%。强烈风力侵蚀在评价区南部分布,主要集中在流动沙丘地貌。土地利用方式为沙地。地势较平坦,有波状沙丘链。总面积23.54km2,占评价区面积的50.15%。

表2.1-4 评价区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统计结果

土壤侵蚀类型

面积(km2)

占评价区百分比(%)

井田内

外扩区

合计

神木市

榆林市

小计

神木市

榆林市

小计

水力侵蚀

微度水力侵蚀

1.67

1.67

0.09

0.09

1.76

3.75

轻度水力侵蚀

0.25

0.25

0.25

0.53

风力侵蚀

微度风力侵蚀

0.79

1.1

1.89

0.73

0.37

1.1

2.99

6.37

轻度风力侵蚀

1.4

5.42

6.82

1

1.03

2.03

8.85

18.85

中度风力侵蚀

2.03

4.2

6.23

0.9

1.89

2.79

9.02

19.22

强烈风力侵蚀

5.78

9.61

15.39

3

5.15

8.15

23.54

50.15

水体

0.45

0.45

0.08

0.08

0.53

1.13

合计

10

22.7

32.7

5.63

8.61

14.24

46.94

100

(五)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面积统计见表2.1-5,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灌木林地和其他草地为主。

表2.1-5 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及面积统计结果表

土地利用现状类型

面积(km2)

占评价区比例(%)

一级类

二级类

草地

其他草地

28.641

66.63

耕地

旱地

7.838

18.23

林地

灌木林地

6.219

14.47

工矿仓储用地

采矿用地

0.044

0.10

住宅用地

农村宅基地

0.110

0.26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水库水面

0.135

0.31

合计

42.987

100.00

由表2.1-5可知,其他草地在评价区内分布面积最大,广泛分布于评价区内,共为28.641km2,占评价区面积的66.63%。旱地在评价区内分布面积次之,面积7.838km2,占评价区面积的18.23%。

2.1.6水文地质条件

2.1.6.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一)含(隔)水层特征

本区含(隔)水层由上而下有:第四系全新统(Q4eol)风积沙层含水层、全新统冲积层孔隙潜水、第四系中更新统黄土弱含水层及新近系上新统保德组红土隔水层、中侏罗统延安组含水层水,简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Q4eol)风积沙层含水层

本区广泛分布,并以滩地形式出露。据本次勘探成果,风积沙厚度0~52.00m,平均厚度约15m。表现为北部及南部较厚,中部较薄,局部低洼处厚。最厚处位于5-1号孔附近,厚度52m。整合区西部风积砂直接覆盖于萨拉乌苏组之上,形成同一含水层。

含水岩性主要为黄褐色中、细砂,其结构疏松、孔隙率大,极易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厚度主要受下伏地层顶面形态的制约,其厚度变化大,土层出露区周围及分水岭附近,砂层厚度较薄或不含水。

据西湾勘探该层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0.08484~0.4127L/s.m,渗透系数1.6006~4.9775m/d,富水性中等~弱,水化学类型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0.3g/L。

(2)全新统冲积层孔隙潜水

主要分布于红柳沟河床及阶地,冲积层在沟谷一般宽约80~100m,最宽处约300m。沿蜿蜒沟谷河床两侧分布,并呈不对称的一、二级阶地,一般高出河床1.5m左右,岩性以粉砂土、细砂及中沙为主,厚度2~10m不等。本次及以往未在该区进行抽水试验,据邻区以往资料,当降深为8.0m时,涌水量0.483L/s,单位涌水量0.06038L/s·m,渗透系数0.833m/d,富水性弱。

(3)第四系中更新统黄土弱含水层及新近系上新统保德组红土隔水层

离石黄土主要分布在南部粱峁之上,呈棕黄色,以亚粘土为主,含钙质结核,具柱状节理。钻孔揭露厚度为0~28m,最厚处位于5-5号孔处。该层含水微弱,透水性差,为弱透水层。另特别指出:当土层裂隙极其发育,且在上部含水层补给充分的地方其含水性能也不容忽视。

新近系上新统保德组红土全区大部分布,除北部局部未见外,大部地区平均厚度约45m左右,最厚达102.50m。厚度南部较北部厚。岩性以棕红色粘土、亚粘土为主,大部分地段底部含钙质结核层,总体含水性极差,塑性大,是区内主要相对良好的隔水层。据西湾勘探19-4号孔测试成果:液限31.2%,塑限18.2%,液性指数小于0,塑性指数13.0。在红土底部常形成砾石(姜结石),局部富集成层,该层富水性中等,如19-4号孔该层抽水成果:当降深15.37m时,单位涌水量0.1066L/s.m,渗透系数0.4918m/d。

(4)中侏罗统延安组含水层

延安组为本区的含煤地层,且连续沉积、连续分布,依据沉积岩石在垂向上的变化,将区内延安组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潜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烧变岩裂隙孔洞潜水,承压水为正常基岩裂隙含水层。

①风化岩裂隙水

延安组顶部岩石由于出露或埋藏浅受到长期风化,发育大量分层裂隙、密集节理等,风化岩厚度一般10~20米。在地形地貌有利地带易形成风化层潜水,其含水层厚度因地而异,富水性差别大。邻沟谷区富水性较好,梁峁区较差。

②正常基岩裂隙承压水

正常基岩结构较致密,裂隙不发育,渗透性能较差,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细粒砂岩。本次勘探在7-4号孔对延安组3-1煤顶板至烧变岩底板进行了抽水试验,其成果为:单位涌水量0.000825L/s·m,渗透系数0.003316m/d,水化学类型为HCO3-Na或HCO3-K·Na·Ca型,矿化度0.582g/L。

纵观延安组地层,其含水层岩性均为中、粗、细粒砂岩。除顶部风化岩段裂隙发育,结构疏松外,其余段结构致密,含水性能差。参照水文地质剖面图并以钻孔抽水资料,可见在垂向上,延安组由上至下,含水层具不连续性,含水性能逐渐变差,水化学类型愈复杂,矿化度也随之增高;在横向上含水层厚度、富水性具不均匀性。

③烧变岩裂隙孔洞潜水

2-2煤自燃边界呈不规则形南北向延伸分布于整合区西部,区内分布不均,整体南北较厚,中部较薄,岩石经煤层自然烘烤后,其原有的颜色及物理力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岩石烧变后其颜色多呈砖红色、棕红色、褐红色,裂隙呈网状发育,结构松散,整体性差,为地下水的储存及运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称之为“地下水库及暗河”。

烧变岩在剖面上由上而下可分为烘烤岩,烧结岩及类熔岩三类。

2-2煤层自燃边界由西湾井田勘探时采用钻探及物探方法控制,但从2-2煤的底板等高线图上可看到,煤层底板东高西低,可见在2-2煤自燃边界附近会形成一个储水盆地,据3-1号孔抽水成果,含水层厚度11.1m,单位涌水量3.157L/s.m,渗透系数24.5185m/d,可见烧变岩富水性强,在2-2煤火烧岩底板低洼区其静储量大,动储量受补给条件控制。据西湾井田勘探烧变岩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为9.217~16.338L/s.m,说明烧变岩烧变程度及厚度不同其涌水量不同。

区内的香水村水库容水由烧变岩含水层流出的泉水形成,水清澈透明,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矿化度0.218g/L。

(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松散砂层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据神木市气象局1961年~2003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434.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712.0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倍,但降水集中,7~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6%。整合区地表多为砂层覆盖,其入渗系数0.30~0.60,在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后,潜流至2-2煤层自燃边界附近补给烧变岩潜水;南部烧变岩潜水最终补给红柳沟地表水;在香水沟是地下潜水以泉或泉群的形式排泄。蒸发及垂直排泄也是潜水排泄的方式之一。

碎屑岩裂隙承压水主要接受区域侧向补给及上部地下水的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一般沿岩层面由高向低运移至河谷区出露或顶托越流排泄。由于裂隙不发育,其径流速度缓慢,局部低洼处可出现地下水滞流,故基岩裂隙水的水化学类型复杂,矿化度高,水质较差。

区内烧变岩孔洞裂隙潜水主要接受第四系松散层潜水和基岩风化带水侧向补给。由于烧变岩孔洞裂隙发育,为地下水的储存及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水化学类型较单一,矿化度亦低。区内的烧变岩潜水主要在红柳沟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流量甚大。

区内延安组风化裂隙潜水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其含水层厚度因地而异,富水性差别大,邻沟谷区富水性较好,梁峁区较差,受地形控制,由高向低径流,除向下补给烧变岩含水层和碎屑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外,在沟谷内以泉的形式排泄。

(三)水文地质勘探类型

方家畔煤矿井工开采的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分为二类二型,即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

根据《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方家畔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说明书(矿井部分)》,露天开采时,矿坑正常涌水量91.2m3/h(不含径流区雨水汇入量);井工开采时,矿井正常涌水量550m3/h,最大涌水量为1000m3/h,矿井涌水量主要来自延安组正常基岩含水层和烧变岩含水层。

(四)矿井充水条件

(1)充水水源

井工开采时,矿井直接充水水源为延安组正常基岩含水层和烧变岩含水层的孔隙裂隙水,矿坑其它充水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以及老窑积水等。

(2)充水通道分析

充水通道主要为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

(3)充水强度分析

矿井正常涌水量550m3/h,最大涌水量为1000m3/h。

(五)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井田范围内村庄均沿红柳沟河道两侧分布,井田内居民的生活水源均为打井取用地下水,取水层位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潜水含水层和烧变岩裂隙孔洞潜水含水层,含水层富水性较好,水质较好;另外方家畔煤矿的生活水源也为打井取水,取水含水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潜水含水层和烧变岩裂隙孔洞潜水含水层,除些之外井田内无其它大型工业取用地下水。

2.1.6.2工业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项目场地区包括主、副井工业场地、风井场地、露天工业场地以及外排土场,场地区均位于红柳沟两岸,场地区包气带岩性主要第四系粉土、粉砂土,包气带厚度大于5m,包气带分布连续、稳定,包气带垂直饱和渗透系数经验值为5.79×10-4cm/s~1.16×10-3cm/s,根据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参照表,包气带渗透系数大于1×10-4cm/s,包气带防污性能“弱”。

主井工业场地位于红柳沟岸边,场地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孔隙潜水,露天工业场地、副井工业场地和风井场地位于红柳沟北岸,场地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eol)风积沙层潜水,外排土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中更统离石组潜水,场地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以及周围汇水范围内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最终以潜水的形式排泄补给红柳沟地表水。

2.2 社会环境概况2.2.1榆林市

本区地处陕西北端,人口较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社会风气良好。气候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农作物有谷子、糜子、大豆等,经济作物有葵花籽等。畜牧业以羊、牛为主。工业主要有煤炭、机械、电力、建材、化肥、化工、制革、毛纺、制鞋等。矿产资源以煤、天然气、石油和岩盐最为丰富,高岭土、铝土矿、石英砂岩等也有较大储量。自八十年代初大规模进行资源开发以后,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济建设出现了新的局面,全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榆林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英砂、天然气等。境内煤炭储量最为丰富,储煤面积450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9%,探明储量为50000Mt,占“神府—东胜”煤田总储量的近四分之一。煤层地质构造简单,煤质优良,是动力、气化、液化、化工、建材、民用的理想用煤。石英砂探明工业储量4.36Mt,二氧化硅含量在97%以上。此外,石灰石、石油、膨润土等储量也很可观。近年来,随着矿区的开发和神朔、包西铁路的建成通车,特别是榆神矿区的开发及锦界工业园区的建设,煤炭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支柱,也是陕北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核心产业,矿区所在地已成为陕西较富裕的地区。

2.2.2榆阳区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中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审旗以及榆林辖内的横山、米脂、佳县、神木相毗邻,总面积7053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境内以明长城为界,沿北为风沙草滩区,约占总面积的75%;沿南属丘陵沟壑区,约占25%。榆阳区辖21个乡镇、10个街道(镇)办事处,488个行政村、50个社区居委会,根据《榆阳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区户籍人口57.55万,其中城镇人口23.1万,常住人口66.20万。

榆阳区煤炭资源储量485亿吨,探明含煤面积约5400平方公里,占辖区总面积的77%,是世界七大煤田榆神府煤田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煤层厚、储量大、品质好、易开采的特点;岩盐资源预计储量1.8万亿吨。

根据《榆阳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户籍总户数220137户,总人口575524人。2018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77.2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6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49.53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291.12亿元,增长9.6%。

2.2.3大河塔镇

大河塔镇属榆林市辖镇,位于市区东北部,距市区43.5公里。面积284.4平方公里,人口0.9万,管辖香水、方家畔等17个村委会,下辖16个行政村,77个村民小组,8个事业单位,总人口9926人,2831户,榆府公路东西穿过。全镇共有耕地24923亩,主要农作物有糜子、谷子、水稻、玉米、豆类、马铃薯等。

2.2.4神木市

神木市位于陕西省北端,地处黄河中游,长城沿线。北接内蒙古,东跨黄河入山西,西越榆林、定边直通宁夏,是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带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史称“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

全市总面积7635平方公里,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市,辖15镇326个行政村。根据《2018年神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48.50万人,户籍人口175735户,共451545人。2018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98.0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7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934.21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343.95亿元,增长11.6%。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38.3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7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1498元。

2.2.5大保当

大保当镇位于神木县西部,距县城60公里,下辖23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14405人,暂住人口1216人,总土地面积715.3平方公里,耕地36000余亩,主要农作物为糜子、谷子、水稻、玉米、豆类、马铃薯等。

大保当镇交通便利,榆神公路、神延铁路穿境而过。水、煤炭、天然气储量丰富,其中煤炭储量达248亿吨,是榆神矿区开发的重点区域。

3. 工程调查3.1 工程建设历程

方家畔煤矿位于陕北榆神矿区中部,榆林市榆阳区与神木市交界处,即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乡与神木市锦界镇管辖。煤矿项目由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开发,建设地点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城东北约70km处。

方家畔煤矿始建于1997年,1998年建成投产。2012年7月30日换领采矿证后,矿井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0.45Mt/a)。可采煤层为3-1煤层,属近水平中厚煤层,瓦斯矿井。矿井采用斜井、立井单水平开拓,主斜井(净宽3800mm)为带式输送机提煤,副斜井(净宽5000mm)为无轨胶轮车运输,回风立井(直径2000mm)担负全矿井回风。井下采用房柱式采煤,抽出式机械通风,井下运输为防爆三轮车运输,日排水量约4300m3左右。多年来未发生过瓦斯及煤尘爆炸事故。根据陕西省政府《关于榆林市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11〕1号)和榆林市政府《关于请求审批我市2010至2012年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方案的请示》(榆政字〔2010〕41号),方家畔煤矿为单井资源整合项目。

2013年11月4日,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划定榆神矿区方家畔整合区矿区范围的批复》(陕国土资矿采划〔2013〕65号)划定了方家畔煤矿(整合区)范围,范围由原“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扩大整合而成,东西宽约6.2km,南北长约7.0km,面积 32.6987km2。矿权人为“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4月,陕西省煤炭局以“陕煤局复〔2015〕14号”文对《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方家畔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含露天采区、井工采区及选煤厂)》进行批复,批复后的矿井生产能力为1.20Mt/a,先井工开采3-1煤,后露天开采2-2煤,配套建设选煤厂。2015年11月,原陕西省环保厅以“陕环批复〔2015〕622号”文对《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整合项目(1.2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批复要求矿井的开采方式为:先井工开采,后露天开采,矿井未进行建设。

矿井设计及环评批复后,原环评提出的露天采区搬迁问题解决,且露天采区开采煤层为上层煤,按正常煤层开采顺序应为先露天后井工,方家畔煤矿向陕西省煤炭局提交了开采顺序调整的请示。2017年6月,陕西省煤炭局以“陕煤局复〔2017〕62号”文批复该请求,同意矿井开采顺序调整为先露天后井工。

对比项目环评批复前后,开采顺序发生调整,新增露天工业场地,相应调整了外排土场位置,其它设施未发生变化。根据环保部《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要求,方家畔煤矿需变更环评,重新报批。

为此,方家畔煤矿委托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2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2017年11月12日,陕西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专家对报告进行论证与审查,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根据专家对报告指出的问题进行了修改,报送至陕西省环保厅。2018年1月20日,省环保厅《关于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2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陕环批复〔2018〕29号)对项目进行了批复。

截至目前,方家畔煤矿各项工程建设顺利,原煤棚建设,生活污水、矿井废水处理,锅炉脱硫脱硝,排土场复垦满足环评批复要求。

3.2 工程建设概况3.2.1地理位置及交通

方家畔煤矿位于陕北榆神矿区中部,榆林市榆阳区与神木市交界处,即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乡与神木市锦界镇管辖。地理坐标为:北纬38°33′31″~38°37′20″;东经110°02′01″~110°06′20″。

区内交通以公路为主,区内由红柳沟至大保当镇有简易公路连通,S204公路与榆(林)-神(木)高速公路从整合区北部约10km处平行通过大保当镇。神(木)-延(安)铁路从其北侧约10km处通过,交通便利。交通位置图见图3.2-1。

方家畔煤矿位于榆神矿区东部,西边为西湾露天煤矿,东边为朱家塔井田,北面为大保当普查区,南面为河兴梁井田。

(方家畔煤矿)

图3.2-1 方家畔煤矿地理位置和交通关系图

3.2.2项目建设内容

3.2.2.1 项目主要工程

项目包括露天开采的工程内容以及井工开采的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储运工程、公用工程和环保工程等。见表3.2-1。

露天开采阶段矿井工程内容全部新建,井工开采阶段利用原主副井工业场地进行建设,依托原有副斜井作为整合后矿井副斜井,关闭整合前的主斜井和回风井,其它设施全部新建,除场地、副斜井外、用电和进场道路外,其它设施均无依托关系。

露天阶段:矿井原煤由自卸式卡车送至工业场地内封闭式储煤棚内储存,然后外运进行洗选加工,矿方已与榆阳区亨通煤焦运销有限公司洗煤厂签订原煤洗选合同,露天开采阶段方家畔煤矿的原煤送该洗煤厂洗选加工后销售,洗选后的产品煤为洗精煤、中煤和煤泥。原煤全部入洗,入洗率为100%。

榆阳区亨通煤焦运销有限公司洗煤厂位于榆阳区大河塔乡西窑则村,占地90亩,位于露天工业场地西北部,与露天工业场地的直线距离为6.7km,设计洗煤能力为1.20Mt/a,洗煤厂采用跳汰洗选工艺,洗煤厂的产品方案分为洗精煤、中煤和煤泥三种,洗煤厂洗选能力可满足矿井的洗选要求;2011年8月4日榆林市环保局榆阳分区以“榆区环发〔2011〕110号”文批复了该洗煤厂的环评文件,目前该洗煤厂已还环保验收的要求建设了封闭式储煤棚和输煤廊道。该洗煤厂属于方家畔煤矿参股企业,该洗煤厂优先洗选方家畔煤矿的原煤,该洗煤厂依托可靠。

井工阶段:井工开采阶段矿井配套建设同等规模的洗煤厂,采用重介浅槽分选、末煤不入选工艺,原煤入洗率为72.53%,矿井原煤经主斜井带式输送机送至地面,然后经矿井自建洗煤厂进行洗选,矿井产品煤为小块煤(30mm~13mm)、中块煤(120mm~30mm)、末精煤(13~0mm),分别送块煤仓和末煤仓储存,最终通过汽车外运销售。

表3.2-1 方家畔煤矿工程组成一览表

类别

单项工程

工程内容

环评相符性

概况

生产能力

1.20Mt/a

/

井田面积

32.6987km2

/

开采煤层及顺序

2-2煤和3-1煤,先露天开采2-2煤,后井工开采3-1煤

/

采煤工艺及方法

露天开采采用单斗—卡车开采工艺,井工开采采用长壁综采采煤方法

/

露天

开采

露天工业场地

位于红柳沟北岸,总占地面积6.97hm2,主要布置有办公楼、变电所、生活污水处理站、锅炉房和原煤棚等

相符

辅助设施场地

位于红柳沟北岸,紧邻首采区东侧布置,占地面积0.9hm2,功能为处理矿坑水,主要布置有调节沉淀池和净水车间

相符

外排土场

位于红柳沟南岸,占地面积105.73hm2

相符

亨通洗煤厂

(外委)

露天开采阶段的原煤全部外委亨通洗煤厂进行洗选加工

相符

储煤

设置封闭式储煤棚,总储煤量为1万t,储煤棚尺寸为45m×80m×3m,原煤经卡车送储煤棚内储存,汽车外送销售

相符

进场道路

按二级公路设计,第一部分路基宽12.0m,第二部分路基宽度8..5m,路面均采用5+7cm 厚沥青混凝土路面满铺,20cm厚二灰碎石基层,20cm厚二灰土底基层,20cm厚天然砂砾垫层

相符

运煤道路

长1.13km,采用二级矿山道路标准,路基宽度12.0m,40cm泥结碎石路面

相符

排土道路

路线长度1.33m,采用二级矿山道路标准,路基宽度12.0m,40cm泥结碎石路面

相符

辅助设施场地联络道路

采用三级矿山道路标准,路基宽度7.5m,40cm泥结碎石路面

相符

采暖供热

采用1台15t/h的燃煤锅炉供热,非采暖期由空气能热泵提供洗浴热水等;

锅炉吨位不符

供电

露天工业场地内利用现有10kV变电所,其两回10kV电源分别引自大保当110/35/10kV变电站10kV不同母线段

相符

供水

在红柳沟岸边打井取水作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为处理后的矿井水

相符

排水及排水管线

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疏干水经处理后部分回用,剩余部分达标外排至红柳沟,露天开采阶段正常降水外排水量为1548.7m3/d,露天开采阶段排水管线长度78m,按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设立排污口

相符

行政与生活设施

露天工业场地内新建办公楼、职工宿舍等

相符

生活污水处理站

露天工业场地新建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240m3/d,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

相符

矿井水处理站

露天阶段建矿井水处理站,处理规模分别为4300m3/d,采用“混凝、沉淀、除油、过滤和消毒”处理工艺

实际规模104m3/d

主体

工程

主井工业场地

位于红柳沟南岸,占地2.35hm2,由原矿井主、副工业场地改造而来,主要布置有主斜井、驱动机房和矿井水处理站

相符

副井工业场地

位于红柳沟北岸,占地面积12.86 hm2,主要布置有副斜井、锅炉房、生活污水处理站、洗煤厂、矸石仓、产品仓等设施

暂未建设

风井场地

位于副井工业场地东北方向约1.0km处,占地约0.6hm2。布置有北回风斜井、通风机房及其配电室

井巷工程

主斜井

新建

符合

副斜井

副斜井井口标高+1167.5m,井筒倾角6-7°,井筒净宽5.2m,净断面积18.9m2,兼作为矿井进风和安全出口

回风斜井

井口标高+1163.0m,井筒倾角20°,井筒净宽4.5m,净断面积15.1m2

暂未建设

巷道工程

移交生产时,设计井巷工程总量为23356m,煤巷200m,占0.9%;岩巷9372m,占40.1%,半煤岩巷13784m,占59.0%

硐室

井下硐室主要有井下主变电所及主排水泵房、强排水泵房、井下水仓、北翼煤仓、急救室、井下爆破材料发放硐室、井下消防材料库及井下避难硐室等

地面

生产

系统

主井生产

系统

带式输送机运输方式

暂未建设

副井生产

系统

无轨胶轮车运输方式

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抽出式机械通风

选煤厂

准备车间

对原煤筛分破碎,+120mm的大块煤破碎至120mm以下后,120-13mm块煤送主厂房洗选,-13mm末煤直接入末煤仓

主厂房

主厂房内设置脱介脱水分级系统、煤泥回收系统等

浓缩车间

选用2台直径20m的高效浓缩机,1备1用

辅助

工程

机修车间

矿井辅助工程主要包括机修车间、器材库、空压机房等

符合

储运

工程

储煤系统

设原煤仓1个,直径15m,容量3000t,圆筒仓;设末煤仓为1个直径12m,储量2000t,圆筒仓;块煤仓为双排仓,其中小块煤仓是4个7×7m方仓,储量为2000t,中块煤仓是1个滑坡仓,储量1600t;矸石仓为1个7×7m方仓,容量500t

不符

进场道路

按二级公路设计,第一部分路基宽12.0m,第二部分路基宽度8..5m,路面均采用5+7cm 厚沥青混凝土路面满铺,20cm厚二灰碎石基层,20cm厚二灰土底基层,20cm厚天然砂砾垫层

符合

主副工业场地联络公路

线路全长 0.20km,路基宽7.5m,路面宽6.0m

符合

风井公路

线路全长0.70km。路基宽 4.5m,路面宽度3.5m,采用 20cm厚碎石路面

符合

公用

工程

采暖供热

副井工业场地锅炉房内设置2台10t/a的蒸汽锅炉,锅炉仅在采暖季运行,非采暖期由空气能热泵提供洗浴热水等;

暂未建设

供电

新建10kV变电所,两回35kV电源分别引自大保当110kV 变电站两段35kV母线。

符合

排水及排水管线

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矿井水经处理后部分回用,剩余部分达标外排至红柳沟,最大外排水量为11332.6m3/d,井工开采阶段排水管线长度518m

符合

供水

在红柳沟岸边打井取水作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为处理后的矿井水

符合

行政与生活设施

在副井工业场地内新建办公楼、职工宿舍、食堂等

符合

环保

工程

矿井水处理站

井工阶段建矿井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16800 m3/d,采用“混凝、沉淀、除油、过滤和消毒”处理工艺处理

符合

生活污水处理站

副井工业场地新建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480 m3/d,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处理

暂未建设

3.2.2.2 开采工艺和方法

(一)露天开采

(1)开采工艺

本矿露天采区开采工艺方案为单斗—卡车开采工艺。剥离生产系统采用单斗挖掘机—自卸式卡车—排土场的间断开采工艺。

布置在采煤工作面的斗容为3m3的单斗挖掘机将原煤装载到35t级的自卸式卡车上,由自卸式卡车运至工业场地储煤棚内储存,然后原煤经汽车外运进行洗选加工,矿方已与亨通洗煤厂签订原煤洗选合同,整合后方家畔煤矿的原煤送该公司洗选加工后销售,洗选后的产品煤为+80mm大块煤、80~30mm中块煤、30~0mm末煤。

(2)开采参数

①台阶高度

采装设备为斗容3m3的液压铲,确定标准台阶高度为10.0m。

②工作帮台阶坡面角

沙层台阶坡面角35°,土层台阶坡面角50°,岩石台阶坡面角70°,煤台阶坡面角65°。

③采掘带宽度

剥离、采煤采掘带宽度均为20m。

④最小工作平盘宽度

采剥台阶的最小工作平盘宽度为45m。

(3)剥离方式和采煤方法

①剥离方式

台阶采用水平分层,台阶高度10m。上部松软土岩由液压铲直接采挖,煤层顶板岩石穿爆;自卸卡车运输,推土机完成平整、清扫工作面和运输通路等辅助作业。

剥离运输通道采用工作帮移动坑线。自卸卡车自剥离工作面经工作平盘运输通路、工作帮移动坑线,升坑到地面矿山公路运往外排土场排弃。实现内排后通过端帮平台至内排土场。

②采煤方法

本矿煤层倾角一般小于1°,煤层倾角很小,确定煤层开采采用倾斜分层的台阶划分方式,采煤采用顶板露煤的方式进行开采,工作线按采区宽度方向布置沿采区长度方向推进。

③工作面作业方式

剥离和采煤台阶均采用分台阶开采,采用液压挖掘机端工作面后退式下挖开采,上分层采用下挖平装车,下分层采用下挖下装车。

(4)外排土场

露天开采出的沙石等送至外排土场,经碾压后进行复垦等生态治理。外排土场位于首采区东南部1.0km处的沟道内,占地面积105.73hm2,其中位于采空区上方的面积为58.42 hm2,占外排土场总面积的55.25%,压占302盘区煤炭资源总面积为47.31 hm2,占外排土场总面积的44.75%。

外排土场的拦渣坝位于3-1煤的采空区内,拦渣坝在建设前应对下部的采空区进行注浆治理,确保拦渣坝的稳定性。

(二)井工开采

(1)井田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长壁综采采煤方法,斜井开拓方式,单水平开拓全井田。矿井设计部分利用原有副井工业场地作为整合后的主井工业场地,计划新建一副井工业场地。

设计布置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井筒3条。主斜井布置在整合前原有副井工业场地内,井口标高为+1127.20m。副斜井原有副斜井,从地面跨沟延伸到新场地,副斜井井口标高由原来的+1120.0m 提高到+1167.50m。新建副井工业场地内北部。北回风斜井:布置在井田北翼风井场地,井口标高+1163m,该场地距副井口约1300 m,该井筒服务范围为301盘区。矿井后期在整合区南部布置一个南回风斜井,井口标高+1192.0m,井筒内设台阶和扶手,承担矿井后期回风及安全出口,井筒服务范围为 302 盘区。

(2)盘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根据矿井开拓布置,全井田井工开采划分为两个盘区,分别为:301盘区、302盘区。北翼开采区为301盘区,南翼开采区为302盘区。301 盘区位于北翼带式输送机巷、北翼辅助运输巷及北翼回风巷北侧。盘区范围为东西宽 3.0km,南北长 3.2km;可采的3-1煤为近水平中厚煤层,该煤层赋存稳定。

采煤工作面条带南北向布置,工作面向北翼运输回风巷方向仰斜式推进,301 盘区内不再另设盘区巷,工作面推进长度为 3200m。矿井移交生产时,首先开采 301 盘区,然后开采302盘区。

(3)工作面回采参数

矿井移交生产时设置1个综采工作面和2个综掘工作用,矿井首采工作面为30101,工作面长度为200m,推进长度为2260m,工作面回采率为95%。

(4)矿井通风

根据矿井开拓布署,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风方式。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5)井下运输

井下大巷、盘区煤炭运输采用为胶带输送机运输。井下辅助运输系统由副斜井、辅助运输大巷和工作面辅助运输巷组成,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

(6)井巷工程

矿井移交生产时,设计井巷工程总量为23356m,其中:煤巷200m,占0.9%;岩巷9372m,占40.1%;半煤岩巷13784m,占59.0%

(7)主要硐室

井下主要硐室有:井下主变电所及主排水泵房、强排水泵房、井下水仓、北翼煤仓、急救室、井下爆破材料发放硐室、井下消防材料库及井下避难硐室等。

(三)矿井地面生产系统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主要包括主斜井生产系统、副斜井生产系统、回风斜井生产系统和洗煤厂生产系统。

(1)主斜井生产系统

方家畔煤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主斜井安装带式输送机,承担全矿井煤炭提升任务。301盘区综采工作面来煤由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转载进入大巷带式输送机后,后经主斜井带式输送机运至地面。

(2)副斜井生产系统

矿井辅助运输为无轨防爆胶轮车运输,副井通过无轨防爆胶轮车来运输材料、人员等。

(3)回风斜井生产系统

矿井回风斜井布设在风井场地内,通风系统主要由风道、通风机组成。矿井总风量105m3/s,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抽出式通风方法,由主、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选用FBCDZ№24/250×2(B)型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2台,1台工作,1台备用。

(4)洗煤厂生产系统

在井工生产阶段,矿井配套建设选煤厂,洗选能力为1.20Mt/a,根据井田煤炭资源特点及用户原煤洗选要求,确定的洗选工艺为:重介浅槽分选、末煤不入选工艺,原煤入洗率为72.53%,洗精煤的硫分为0.3%。

3.2.2.3 污染源分析

(一)建设期

(1)大气污染源

露天开采阶段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采掘场岩土剥离、道路运输产生扬尘、外排土场岩土的倾卸和堆存产生的扬尘以及露天工业场地和运输道路施工产生的扬尘。井工开采阶段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施工场地内裸露地表和临时物料堆场产生的风蚀扬尘、建筑材料运输和装卸扬尘、土方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

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作业区及时进行洒水降尘,加强运输车辆的密闭管理,加强对运输道路的清扫与洒水,外排土场要及时进行碾压,对裸露地表和临时物料堆场进行及时遮盖。

(2)水污染源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露天开采阶段的施工废水主要包括砂石冲洗水、砼养护水、场地冲洗水以及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和洗涤水等。井工开采阶段的施工废水包括地表施工生产废水和井巷掘进工程中的少量井下涌水。露天开采基建期为6个月,施工人数按高峰期150人计,生活污水量为10.8m3/d;井工开采施工期23.6个月,施工人数按高峰期500人计,生活污水量为36m3/d,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为氨氮、BOD5、COD、动植物油等。

环评要求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经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

(3)噪声源

露天开采阶段建设期噪声环境影响因素主要采掘场、外排土场和工业场地区施工、作业时的机械设备噪声以及车辆运输噪声。井工开采阶段建设期噪声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地面施工机械噪声、为井筒及井下施工服务的通风机和压风机噪声以及运输车辆所产生的交通噪声。

环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施工时间;尽量减少夜间施工且产噪较大设备在夜间停止使用;加强车辆运输管理。

(4)固体废物

露天开采阶段建设期排放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煤层上覆土岩剥离物和生活垃圾;井工开采阶段建设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井下掘进矸石、地面施工的弃渣弃土和生活垃圾。

露天开采阶段初期剥离物采用自卸卡车运至外排土场堆存,当露天矿生产至第2年全部内排;井工开采阶段掘进矸石不出井,全部回填井下;弃渣弃土用于场外道路平整,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5)生态环境

露天开采阶段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采掘场的开挖及表土剥离、排土场土地占压以及运输道路开挖与占压。建设期开挖或者占压土地面积情况如下:采掘场占地51.99hm2;排土场占地105.73hm2;露天工业场地(含辅助设施场地)占地7.87hm2;运煤道路全长1.13km,占地3.40hm2;排土道路全长1.33km,占地4.30hm2;辅助设施场地联络道路全长0.50km,占地0.45hm2。

井工开采阶段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工业场地和道路的土地压占与开挖,建设期总占地面积为27.05hm2,其中永久占地为26.86hm2,临时占地为0.19hm2。

(二)运行期

(1)露天开采阶段

露天开采生产过程产污环节主要是露天采区内表土剥离及运输、原煤开采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噪声、矿坑疏干水等;露天采区表土剥离产生的土岩剥离物;露天工业场地内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噪声等;矿井水处理站产生的煤泥以及生活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燃煤锅炉产生的烟气以及锅炉灰渣。

① 大气污染源

露天开采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工业场地燃煤锅炉产生的烟气、采掘场和外排土场产生的扬尘、地面储存系统产生的煤尘以及道路运输产生的扬尘。

A. 锅炉烟气

矿井锅炉房内设置1台15t/a的燃煤锅炉,锅炉仅在采暖季运行,非采暖期锅炉停运,由空气能热泵提供洗浴热水等。烟气采用脉冲式布袋除尘器除尘,除尘效率为99%,烟气脱硫设计采用氢氧化钠湿法脱硫工艺,脱硫效率为80%,烟气脱硝采用尿素热解法脱硝工艺,脱硝效率为40%。锅炉房烟囱高度45m。

B. 采掘场扬尘

采掘场扬尘主要产生在土岩剥离作业与毛煤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产尘环节有:岩石与煤层穿孔起尘,爆破起尘、土岩与毛煤装载起尘、土岩与毛煤运输过程中起尘、物料倾卸起尘、岩石与毛煤破碎起尘、转载起尘等。煤矿投产年,剥离土岩量5.5Mm3。煤矿进入运营期后,生产的作业强度和范围比建设期有较大的提高,生产作业设备也相应增加。因此露天矿采掘场进入生产运营期后的粉尘污染源源强有所提高。但由于采掘场深度距地面至130m,采掘场剥离、采煤、爆破、转载、破碎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难以扩散到坑外大气环境中。

C. 排土场扬尘

运营期排土场的排弃面积和排弃高度逐渐增大,由于土体结构松散,没有遮蔽,排土场平台极易受大风吹蚀。排土场表面未稳定和恢复植被前,在大风天气下,排土场裸露面起尘量较大,对下风向环境空气质量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② 水污染源

正常降雨露天采坑疏干排水量为3287m3/d,包括采坑地下水涌水量和正常降水径流量。这部分水主要受煤尘污染,主要污染物为SS、COD和石油类。在采掘场内设置集水坑,由抽水泵站经管道将坑内排水排至辅助设施场地的矿井水处理系统,项目建设1000m3/d疏干水处理站1座,经“混凝、沉淀、除油、过滤和消毒”工艺处理后回用于排土场洒水、道路洒水、场地绿化降尘洒水和洗车用水等。回用富余的达标外排至红柳沟,最大排量为1548.7m3/d。

露天开采阶段生活污水最大产生量为81.4m3/d,主要来源于浴池、食堂以及洗衣排水等,主要污染物为SS、COD、BOD5和氨氮。露天工业场地建一座处理能力为240m3/d生活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场地绿化洒水降尘,不外排。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见图3.2-1。

图3.2-1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露天开采阶段及井工开采阶段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场地绿化洒水、降尘用水,不外排。

③ 噪声污染源

矿井运行期露天采掘场的噪声源主要有:采掘场的爆破、振动和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包扎挖掘机、推土机、打孔钻机、履带推土机、碎石机、装载机及运输车辆等。采煤过程中爆破产生爆破噪声及振动具有瞬时、不连续性,持续时间短。采掘场主要噪声源及其噪声级情况见表3.2-2。

矿井运行期露天工业场地噪声源主要有:锅炉房、机修车间和泵房等。主要噪声源及治理措施详见表3.2-3。

表3.2-2 露天采掘场噪声源汇总表

噪声源

液压铲

液压反铲

钻机

履带推土机

液压碎石机

装载机

自卸卡车

噪声级dB(A)

98

98

98

85

100

98

70

表3.2-3 露天工业场地噪声源特征表

名称

噪声源

台数

防治前声压级dB(A)

(室内)

采取措施

措施后声压级dB(A)

机修

车间

钻床、车床、焊机

1套

85

设备基础减震,隔声门窗

65

锅炉房

鼓风机、引风机

2套

88

鼓风机进口和引风机出口安装消声器,设备基础减震

68

④ 生态环境影响

露天开采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为原煤开采将改变了原地形地貌;地表剥离破坏了原土地地表植被;土方的挖填及弃土弃渣的对堆放易造成局部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采掘场和排土场压占土地;随着开采的深入对局部范围内的地下水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造成断流,影响地表植被的生长;对局部地区景观环境的影响。

3.3 工程主要变更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对照省环保厅《关于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2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陕环批复〔2018〕29号)和项目环评报告。项目主要变更情况如下:

(1) 原环评批复中,露天开采阶段,建设1台10t/h燃煤蒸汽锅炉。现场调查,项目设置15t/h蒸汽锅炉1台,配套建设脱硝,脱硫,除尘设施。其中,锅炉烟气脱硫采用NaOH作为脱硫剂进行脱硫,与环评提出的石灰法脱硫工艺不符。

(2) 储煤系统按环评要求建设,建成密闭式原煤储棚1个,占地面积:6361m2,设计容量5万吨;产品煤储棚1个,占地面积:5000m2,设计容量3万吨;建成产品方仓13个,其中7m×7m×21m的9个,7m×7m×33m的4个,13个产品方仓总容积15729m3,储存能力2.05万吨。

(3) 项目分为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两大阶段,井工开采需配套建设的回风斜井、巷道工程、硐室、洗煤厂、供热锅炉、生活污水处理站等设施暂未建设。

3.4 验收期间运行工况

验收期间,煤矿日开采量约合3060t/d,按120万吨/年的设计能力计算,验收监测期间运行负荷为93.08%。露天开采阶段,矿井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各项设施运行正常,工况稳定。

综上,验收期间运行工况满足《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煤炭采选》(HJ 672-2013)75%或以上生产能力要求。

3.5 工程变更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变化情况分析

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煤炭采选》(HJ 672-2013)要求,分期建设、分期投入运行的煤炭采选建设项目可分阶段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鉴于项目井工阶段各工程尚未开展,本次先行验收露天开采阶段。工程变更后,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1)根据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为此,方家畔煤矿将原环评提出的锅炉吨位变大,由10t/h增大至15t/h。锅炉吨位增大,燃煤量和污染物产生量都有所增加。锅炉烟气脱硫工艺由石灰法脱硫改为NaOH脱硫,NaOH作为脱硫剂,脱硫能力优于生石灰,脱硫效率提高。

(2)由于原煤储棚,产品煤储棚均为密闭式,顶部设喷淋洒水装置,煤棚四周设有消防水系统,技术上可行。13个产品方仓与筒仓相比,除尘效果一致,无明显差异,技术上可行。

(3)矿井水处理站处理能力由环评批复的4300m3/d扩大至10000m3/d。

(4)井工开采阶段暂未实施,各项配套设施未建设。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煤炭采选》(HJ 672-2013)要求,分期建设、分期投入运行的煤炭采选建设项目可分阶段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本次验收仅针对露天开采,井工开采由企业下阶段实施。

4.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回顾4.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主要结论

2017年11月,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2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见表4.1-1。

表4.1-1 项目环评主要结论

环境现状

环境

空气

副井工业场地、裴家梁村和石窑塔村三个监测点TSP和PM10出现超标,超标原因与监测期内评价区风沙大有关系,其它各监测点的监测因子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全部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地下水

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均符合《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要求。

地表水

红柳沟地表水3个监测断面中,除主井工业场地下游10km处断面的BOD5超标外,其它各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均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地表水水质良好。

噪声

各厂界噪声监测结果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噪声环境质量良好。

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空气影响

锅炉烟气处理采用SNCR+脉冲式布袋除尘器+NaOH脱硫法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烟气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要求;露天矿坑采掘,排土场处采用矿井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水进行抑尘洒水,原煤采用封闭式储煤棚储存,地面煤炭运输采用全封闭式输煤栈桥。

水环境影响

地表水:露天采坑疏干排水经“混凝、沉淀、除油、过滤和消毒”工艺处理后部分回用,剩余达标外排至红柳沟,最大外排量为1548.7m3/d。露天开采阶段生活污水最大产生量为81.4m3/d,生活污水经“二级生化”工艺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场地绿化洒水降尘,不外排。在工业场地内设置初期雨水池,露天工业场地内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容积为656.3m3。

地下水:实行雨污分流,尽量减少厂区生活、生产用水排放量,源头防止水产生,保护浅层地下水;原煤储场密闭,场地防渗,减少雨水产生林溶液;实行自行监测,利用利用已有现状监测井,定期开展现状监测。

声环境影响

露天矿设计选择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设备定期保养维护。采坑边界靠近下方家畔村的区域建隔声墙,单次爆破炸药量不大于116.63kg。

生态环境影响

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露天采区涉及的基本农田范围、香水水库下压覆资源应实施禁采。如需开采香水水库下压覆资源,应进行专项论证,经批准后方能开采。强化露天开采区域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减少无组织排放,剥离表土分层堆放,采用“边采边恢复”的原则逐步进行生态恢复。露天开采完成后应拆除相关设备,及时进行恢复。

4.2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要点

2018年1月,原陕西省环保厅《关于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2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陕环批复〔2018〕29号)对项目进行了批复,批复具体内容如下: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榆林市榆阳区,我厅于2015年以陕环批复〔2015〕622号文件对《榆林市榆阳区方家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整合项目(1.2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鉴于项目开采顺序发生重大变更,2017年6月陕西省煤炭局以“陕煤局复[2017]62号”文同意矿井开采顺序调整为先露天后井工。根据环保部《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要求,建设单位对变更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重新报批。

该项目属于单井整合,整合后矿井生产能力为1.20Mt/a,开采3-1煤和2-2煤,服务年限为39.5年,井田面积32.6987km2,包括露天和井工开采两部分,先露天开采2-2煤,服务年限15.6a,后井工开采3-1煤,服务年限23.9a。露天开采划分为2个盘区,采用单斗-卡车开采工艺;井工开采分301、302两个盘区,首先开采301盘区,采用单水平斜井开拓方式,长壁综采采煤方法。在井工开采前对烧变岩含水层进行超前疏干,疏干水排入红柳沟。

露天开采阶段工程内容全部新建,露天工业场地位于红柳沟北岸,总占地面积6.97hm2,外排土场位于首采区东南部1.0km处的沟道内,占地面积105.73hm2。疏干水处理回用后,剩余外排至红柳沟。煤炭外运至榆阳区亨通煤焦运销有限公司洗煤厂洗选。

主井工业场地利用原副井工业场地进行改造,新建副井工业场地和风井工业场地。利用原有副斜井,关闭整合前的主斜井和回风井,其它设施除进场道路外全部新建,配套建设相同规模的洗煤厂,采用重介浅槽分选工艺。黄泥灌浆系统所需黄土均外购。

项目总投资97238.1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6758.03万元,占总投资的6.95%。

经审查,在全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要求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能够得到减缓和控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工艺和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作为该项目实施的依据。

二、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露天采区涉及的基本农田范围、香水水库下压覆资源应实施禁采。如需开采香水水库下压覆资源,应进行专项论证,经批准后方能开采。

(二)强化露天开采区域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减少无组织排放,剥离表土分层堆放,采用“边采边恢复”的原则逐步进行生态恢复。露天开采完成后应拆除相关设备,及时进行恢复。规范建设外排土场,按期解决搬迁问题。

(三)落实整合前主斜井和回风斜井等闭毁及生态恢复措施。根据《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和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治理方案编制规范的通知》(陕环函〔2012〕313号)规定,编制并落实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治理方案。定期进行地表沉陷的监测和观察,及时进行地表沉陷整治与生态恢复。按照设计和环评报告书的要求对环境敏感目标采取留设保护煤柱等综合措施,确保其不受沉陷影响。

(四)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矿井水处理达标后优先回用或综合利用,回用不完的达标排入红柳沟。

(五)严格执行各项地下水影响防治与保护措施,落实环境监测计划,发现水位、水量变化异常应立即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的保水采煤措施。制定应急供水方案,确保当地居民正常生活用水不受影响。

(六)原煤采用密闭式输送,封闭式存储,筛分车间及转载点等易扬尘区域应安装抑尘设施;煤矸石综合利用,利用不畅时应采取符合要求的贮存措施;锅炉采取除尘脱硫脱硝措施,确保各类大气污染排放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七)优化厂区平面布局,确保厂界噪声达标排放。

(八)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对施工及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九)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按规定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按规范要求设计建设矿井水处理设施,初期雨水收集池等容积由设计单位按规范最终确定,确保事故情况下废水不外排。

三、项目建设应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定期向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环境监理情况,环境监理报告纳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内容。

四、该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工程建成后,须按规定程序实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五、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选址、建设、运营全过程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公开环境信息的主体,应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等要求依法依规公开建设项目环评信息,畅通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渠道,保障可能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公众环境权益。

六、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项目的性质、规模、工艺、地点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