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目   录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22 普通物理教学大纲......................................................................................................................................... 29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44 工程数学教学大纲......................................................................................................................................... 51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59 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大纲......................................................................................................... 64 低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69 数字与逻辑电路教学大纲......................................................................................................................... 76 微机原理 I 教学大纲..................................................................................................................................... 83 Matlab 教学大纲.............................................................................................................................................. 89 信号与线性系统教学大纲......................................................................................................................... 95 微机原理 II 教学大纲.................................................................................................................................. 101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106 电磁场理论教学大纲.................................................................................................................................. 114 单片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119 电子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128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134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139 电视机原理教学大纲.................................................................................................................................. 146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152 Visual Basic 编程技术教学大纲........................................................................................................... 159 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166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教学大纲.................................................................................................................. 171 微波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176 网络技术教学大纲....................................................................................................................................... 181 数据采集与处理教学大纲....................................................................................................................... 188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196 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198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200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 202 C 语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04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07 数字与逻辑电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0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 Upload
    others

  • View
    1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目   录高等数学教学大纲...........................................................................................................................................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22

普通物理教学大纲.........................................................................................................................................29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教学大纲...............................................................................................................44

工程数学教学大纲.........................................................................................................................................51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59

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大纲.........................................................................................................64

低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69

数字与逻辑电路教学大纲.........................................................................................................................76

微机原理 I教学大纲.....................................................................................................................................83

Matlab教学大纲..............................................................................................................................................89

信号与线性系统教学大纲.........................................................................................................................95

微机原理 II教学大纲..................................................................................................................................101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106

电磁场理论教学大纲..................................................................................................................................114

单片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119

电子测量技术教学大纲.............................................................................................................................128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134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139

电视机原理教学大纲..................................................................................................................................146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152

Visual Basic编程技术教学大纲...........................................................................................................159

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166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教学大纲..................................................................................................................171

微波技术基础教学大纲.............................................................................................................................176

网络技术教学大纲.......................................................................................................................................181

数据采集与处理教学大纲.......................................................................................................................188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196

电路实验教学大纲.......................................................................................................................................198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200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202

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204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207

数字与逻辑电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209

Page 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12001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类专业教学的基础。它是理工类学科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它不仅是具有严谨逻辑推理、论证的自身完美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其它学科(特别是理工科)重要的基础工具。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理工类学科必需的如下内容:矢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微积分学;矢量分析与场论;幂级数与傅立叶级数;微分方程等。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等数学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它是学生在入学后第一个学期就开始开设的课程之一。它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保证专业课学习的顺利进行。四、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系统地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计算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风。3、培养学生具有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五、学时与学分:本课程总学时为 137 学时,8 学分,每周 4 学时。

六、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应着重概念、思维逻辑方法的讲述,定理、公式的提出着重讲解意义、论证

的思路及其几何解释和应用。要精讲多练, 侧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自学阅读或进行讨论式教学。3、注意各教学环节间的衔接,重视教学互动;及时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加强作业批

改和辅导答疑。七、考核方式:

考试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出勤、课堂表现与作业占 20%,期中考试(闭卷)占 10%。期末考试:闭卷笔答,成绩占 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上、下册 (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7 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上、下册 (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年12 月。以上教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二)参考书目詹瑞清,卢海敏,《高等数学全真课堂》, 学苑出版社,2006 年 8 月。

1

Page 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极限的精确定义以及使用极限描述函数的相关性质。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函数、反函数、复合函数,基本初等函数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能判别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掌握数列、函数极限的概念及其性质;会求各种函数的极限;明确极限和无穷小的关系、无穷小的阶及无穷大的概念;掌握函数连续性概念及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会求函数的间断点及连续区间。教学方法: 函数的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是对中学知识的总结与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掌握

讲授重点及详略。极限的概念是学生首次接触用数学分析的语言精确下定义,同时又是导数和微分的基础,因此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讲授时必需注重讲授技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讲授函数的连续性应把精确定义与函数直观图象相结合。教学重点:

利用极限定义证明极限;求各种函数的极限;判断函数的连续性。教学时数:1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函数一、基本概念:集合、函数、反函数二、函数的几种特性第二节 初等函数一、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及性质二、复合函数、初等函数三、双曲函数与反双曲函数第三节 数列的极限第四节 函数的极限一、自变量趋于有限值时函数的极限二、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第五节 无穷小与无穷大一、无穷小二、无穷大第六节 极限运算法则第七节 极限存在准则 两个重要极限第八节 无穷小的比较第九节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一、函数的连续性二、函数的间断点第十节 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一、连续函数四则运算的连续性二、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连续性三、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第十一节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一、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

2

Page 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介值定理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能熟练地进行函数的导数和微分的运算;明确导数存在与函数连续性的关系。教学方法:

导数和微分的运算是本章的重点。教师应侧重对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求导方法的讲授。同时多布置习题以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分段函数的求导是本章的难点,教师应加强这方面内容的讲授。教学重点:

计算函数的导数和微分。教学时数: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导数概念一、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二、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第二节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第三节 反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一、反函数的导数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第四节 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 双曲函数与反双曲函数的导数一、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二、双曲函数与反双曲函数的导数第五节 高阶导数第六节 隐函数的导数 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导数 相关变化率一、隐函数的导数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导数三、相关变化率第七节 函数的微分一、微分的定义、几何意义二、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第八节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三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明确微分中值定理的内容及其几何意义;能将一些初等函数展开为泰勒公式;会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及极值、凹凸区间及拐点、曲线的渐近线等;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即误差估计、求最大、最小值问题;微分作图法及曲线的曲率可作为自学阅读或讨论式教学处理。教学方法: 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是本章内容的基础和难点。教师应注意启

发式教学。讲授利用以上定理证明时,指导、启发学生从直观入手,合理设辅助函数。泰勒展开、函数的性质、极值问题是专业课重要的基础,应多配置相关习题和作业。

3

Page 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初等函数展开为泰勒公式;利用微分学知识考察函数的相关性质。

教学时数: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值定理一、罗尔定理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三、柯西中值定理第二节 洛必达法则第三节 泰勒公式第四节 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第五节 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第六节 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第七节 曲线的凹凸与拐点第八节 函数图形的描绘第九节 曲率一、弧微分二、曲率及其计算公式三、曲率圆与曲率半径第十节 方程的近似解一、二分法二、切线法

第四章 不定积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明确原函数、不定积分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是导数(或微分)运算的逆运算;掌握求原函数、不定积分的基本方法、特别是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熟练掌握和运用基本积分公式;能熟练求各种初等函数的不定积分教学方法:

本章以计算具体的积分问题为主,讲授计算不定积分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强化训练。教学重点:

计算不定积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二、基本积分表三、不定积分的性质第二节 换元积分法一、第一类换元法二、第二类换元法第三节 分部积分法第四节 几种特殊类型函数的积分一、有理函数的积分

4

Page 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三、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第五节 积分表的使用

第五章 定积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定积分的定义、性质及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关系;熟练掌握求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会求广义积分。教学方法:

本章以计算具体的定积分问题为主,讲授计算定积分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强化训练。教学重点:

计算定积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定积分概念一、定积分问题举例二、定积分的定义第二节 定积分的性质 中值定理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函数之间的联系二、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第四节 定积分的换元法第五节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第六节 定积分的近似计算一、矩形法二、梯形法三、抛物线法第七节 广义积分一、无穷限的广义积分二、无界函数的广义积分

第六章 定积分的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元素法、求面积、体积和弧长;会用定积分求变力作功和液体压力等。教学方法: 元素法是应用定积分(以及重积分等)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应侧重讲解其思想

及如何应用。讲授时注意与物理问题的结合。教学重点:元素法;初步利用定积分解决几何和物理问题。

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定积分的元素法5

Page 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节 平面图形的面积一、直角坐标情形二、极坐标情形第三节 体积一、旋转体的体积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第四节 平面曲线的弧长一、平面曲线弧长的概念二、直角坐标情形三、参数方程情形四、极坐标情形第五节 功 水压力和引力一、变力沿直线所作的功二、水压力三、引力第六节 平均值一、函数的平均值二、均方根

第七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矢量概念及有关运算;熟悉平面方程、空间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熟悉平面与平面、直线与直线、平面与直线之间的交角公式及平行、垂直条件;掌握常用的二次曲面的标准方程及其图形。教学方法:

本章的内容相对直观一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较为灵活处理讲授的详略。应加强对曲面及其投影内容的讲授,因为这是计算多重积分的基础。教学重点:

空间直线、平面的表述及性质、相互关系;常用的二次曲面的标准方程及其图形。教学时数:1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空间直角坐标系一、空间点的直角坐标二、空间两点间的距离第二节 向量及其加减法 向量与数的乘法一、向量概念二、向量的加减法三、向量与数的乘法第三节 向量的坐标一、向量在轴上的投影二、向量在坐标轴上的分向量与向量的坐标三、向量的模与方向余弦的坐标表示式第四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6

Page 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三、向量的混合积第五节 曲面及其方程一、曲面方程的概念二、旋转曲面三、柱面第六节 空间曲线及其方程一、空间曲线的一般方程二、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三、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第七节 平面及其方程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二、平面的一般方程三、两平面的夹角第八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一、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二、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与参数方程三、两直线的夹角四、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五、杂例第九节 二次曲面一、椭球面二、抛物面三、双曲面

第八章 多元函数的微分法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偏导数、全微分、高阶偏导数的概念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会求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会求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明确方向导数与梯度的概念和意义,并会求多元函数的方向导数和梯度。教学方法:

本章内容的教学中应与一元函数微分学相联系,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同时阐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和重要区别;多元函数求导的链式法则是难点,应着力讲授;隐函数的求导重点讲授方法,避免学生死记公式。教学重点:求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

教学时数:1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一、区域二、多元函数概念三、多元函数的极限四、多元函数的连续性第二节 偏导数

7

Page 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偏导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法二、高阶偏导数第三节 全微分及其应用一、全微分的定义二、全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第四节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第五节 隐函数的求导公式一、一个方程的情形二、方程组的情形第六节 微分法在几何上的应用一、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二、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第七节 方向导数与梯度一、方向导数二、梯度第八节 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一、多元函数的极值及最大值、最小值二、条件极值 拉格朗日乘数法第九节 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一、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二、极值充分条件的证明第十节 最小二乘法

第九章 重积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二、三重积分的概念及其计算;会运用元素法求面积、体积、质量和引力。教学方法:

应侧重讲授多重积分的计算步骤。对于比较复杂的积分区域,应结合空间解析几何讲授如何正确画出积分区域的草图。注重积分技巧(特别是积分区间和被积函数具有某种对称性)的讲授。教学重点:

计算二重积分和三重积分。教学时数:11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一、二重积分的概念二、二重积分的性质第二节 二重积分的计算法一、利用直角坐标计算二重积分二、利用极坐标计算二重积分第三节 二重积分的应用一、曲面的面积二、平面薄片的重心三、平面薄片的转动惯量

8

Page 1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四、平面薄片对质点的引力第四节 三重积分的概念及其计算法第五节 利用柱面坐标和球面坐标计算三重积分一、利用柱面坐标计算三重积分二、利用球面坐标计算三重积分第六节 含参变量的积分

第十章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两类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格林公式、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掌握通量与散度、环流与旋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教学方法:

本章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是电动力学课程的重要基础。教师应置较多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内容。讲授格林公式和高斯定理时,可以指出它们在电动力学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计算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格林公式和高斯公式的运用。教学时数:1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弧长的曲线积分一、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二、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的计算法第二节 对坐标的曲线积分一、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二、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计算法三、两类曲线积分之间的联系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一、格林公式二、平面上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求积第四节 对面积的曲面积分一、对面积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二、对面积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第五节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一、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三、两类曲面积分之间的联系第六节 高斯公式 通量与散度一、高斯公式二、沿任意闭曲面的曲面积分为零的条件三、通量与散度第七节 斯托克斯公式 环流量与旋度一、斯托克斯公式二、空间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三、环流量与旋度

9

Page 1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四、向量微分算子第十一章 无穷级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无穷级数收敛、发散概念正项级数与交错级的敛散判断方法;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区间、将一些简单函数;用直接法或间接法展成幂级数;掌握傅立叶级数概念,会熟练地求出相应条件下的傅氏系数;能正确叙述收敛定理,并掌握其意义;熟练将函数展成正、余弦级数;能在任意区间(- , )上将函数展开成傅立叶级数。教学方法:

侧重讲授级数收敛性质的判别。 注重将来在物理中的应用:侧重讲授幂级数和傅立叶级数,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两种级数展开。教学重点:判别数项级数和幂级数的收敛性;把函数展开成幂级数或傅立叶级数。

教学时数:1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一、常数项级数的概念二、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三、柯西审敛原理第二节 常数项级数的审敛法一、正项级数及其审敛法二、交错级数及其审敛法三、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第三节 幂级数一、函数项级数的概念二、幂级数及其收敛性三、幂级数的运算第四节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一、泰勒级数二、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第五节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的应用一、近似计算二、欧拉公式第六节 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及一致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一、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二、一致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第七节 傅里叶级数一、三角级数 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二、函数展开成傅里叶级数第八节 正弦级数和余弦级数一、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傅里叶级数二、函数展开成正弦级数或余弦级数第九节 周期为 2l 的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10

Page 1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十节 傅里叶级数的复数形式第十二章 微分方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各种类型的一阶方程及其解法;掌握二阶线性方程通解的结构及二阶常系数线性方程的解法;掌握欧拉方程的解法;了解方程的幂级数解法;初步掌握利用微分方程研究实际物理问题。教学方法:

解一般的微分方程是非常困难的问题。在本章中,教师除讲授各种常见的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外,应侧重于帮助学生识别各种类型的常微分方程,然后根据不同类型微分方程的解法进行求解。教学重点:求解常见的各种类型微分方程。

教学时数:1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第三节 齐次方程一、齐次方程二、可化为齐次的方程第四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一、线性方程二、伯努利方程第五节 全微分方程第六节 欧拉—柯西近似法第七节 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一、 型的微分方程二、 型的微分方程三、 型的微分方程第八节 高阶线性微分方程一、二阶线性微分方程举例二、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的结构三、常数变易法第九节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第十节 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一、 型二、 型第十一节 欧拉方程第十二节 微分方程的幂级数解法

11

Page 1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十三节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解法举例

制订人:陈建兴审核人:吴亚波

12

Page 1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12002二、课程性质与特点:线性代数是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在物理专业及电子、计算机及许多工程技术专

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数学理论性较强且内容较抽象, 以讨论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解的性质为主线,引入矩阵、行列式、向量、向量空间等概念,并讨论其运算、变换的规律和性质,是物理学研究中讨论许多问题的重要数学工具,也是师范专业的本科学生将从事相关工作的数学基础。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线性代数是中学初等代数学知识的后继课程,是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工具课 ,也是学

习高等数学许多课程的基础,如群论、场论、近世代数等。四、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地掌握基本的、较系统的线性代数知识,为学习物理专业课程准备好数学工具。本课程应着重于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熟练的演算能力和初步应用的能力。

(1)系统地掌握行列式的运算性质和规律及克莱姆法则。(2)熟练进行矩阵的相关运算和确定可逆方阵的逆阵,并能将其应用到线性方程组

的求解。(3)解向量组线性相关、无关,矩阵的秩、向量组的秩及其相关定理的内涵,和作用,

能进行相关问题的证明和讨论,运用初等变换确定矩阵和向量的秩。(4)能求解任意的齐次方程组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会运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解线

性方程组。(5)熟练掌握向量内积的运算和确定方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五、学时与学分:本课程总学时为 52 学时,4 学分,每周 4 学时。

六、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讲授与习题课的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 讲授基本理论要重点在推理的严密性,

做习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重点在思维方式、运算技能及数学逻辑推理技能的训练,掌握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七、考核方式: 考试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平时考核:出勤与作业占 10%;期中考试(闭卷)占 20%期末考试:闭卷笔答,成绩占 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 《线性代数》(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7 月(二)参考书目 王中良编,《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

13

Page 1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行列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定义排列的逆序、逆序数,由三阶行列式的结构给出逆序数的定义,运用定义正确地进行行列式的运算;掌握对换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行列式性质和运用其进行相关问题的运算和讨论;掌握行列式的展开定理及运用、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运算和讨论;运用克莱姆法则求解n个方程的n元非齐次线性方程组,利用定理讨论n个方程的n元齐次线性方程式是否存在非零解。教学方法:

结合高中学过的全排列概念,分析三阶行列式的结构并概括其一般的结构特征,从而推广给出 n 阶行列式的一般定义;对对换定理和行列式的展开定理需要严格地推理和证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通过例题启发学生思考,突出如何正确运用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的展开定理计算行列式的值;对克莱姆法则可采取启发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独立理解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逆序数的定义和对换定理的证明, 行列式的定义和性质和行列式展开定理的证明。教学时数:1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排列及逆序数第二节 n阶行列式第三节 对换第四节 行列式的性质第五节 行列式按行和列展开第六节 克莱姆法则

第二章 矩阵及其运算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可以进行矩阵和逆矩阵极其相关的矩阵运算。掌握线性变换与矩阵的对应关系,矩阵的定义和矩阵的运算;掌握方阵的行列式及其运算规律;掌握方阵可逆的性质、定理及证明,会求逆矩阵;掌握矩阵的分块法。教学方法:

可由线性变换和线性方程组的系数排列引入矩阵的定义,使学生理解线性变换和矩阵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举例和习题课使学生掌握矩阵运算的规律和技巧及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 矩阵的定义及线性变换与矩阵的一一对应关系;掌握矩阵的基本运算和方阵的行列式;

掌握方阵可逆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掌握逆阵的运算及如何求逆阵。 教学时数: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矩阵第二节 矩阵的运算第三节 逆矩阵

14

Page 1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四节 矩阵的分块法第三章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来解齐次线性方程组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要求理解矩阵的初等变换与初等方阵的定义,要求掌握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及进一步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教学方法:联系第一章的定理5和推论来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与第一章克莱姆法则有机结合,在介绍定理的基础上,通过启发给出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重点是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和求矩阵的秩,及如何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教学时数: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矩阵的初等变换第二节 初等矩阵第三节 矩阵的秩第四节 线性方程组的解

第四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是使学生会判别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会求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和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要求掌握向量、向量组及其线性相关的定义、性质和定理; 掌握向量组相关性判别定理及推论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掌握向量组的秩和其性质的掌握及和矩阵的秩的联系和求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基础解系及齐次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掌握向量空间和向量空间的基。教学方法:

结合学过的二维、三维向量的概念,自然推广到引入 n 维向量的一般定义及其线性运算的性质;本章非常抽象, 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 需要举出实例把向量组线性相关性定理和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的有关定理的联系起来。教学重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向量和向量组的定义,会判别向量组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 会求向量组的秩和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 掌握向量空间的概念和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教学时数:1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第二节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第三节 向量组的秩第四节 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第五节 向量空间

第五章 相似矩阵 教学目的与要求:

15

Page 1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求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要求掌握向量内积的定义和向量空间正交规范基的确定;掌握求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求相似变换与相似矩阵和对称阵的对角化。教学方法:

结合高中解析几何三维向量间数量积的定义, 推广引入n维向量内积的一般定义,介绍其性质、定理和求向量间正交规范基方法;通过举例介绍求解方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运算技巧。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如何求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及求相似矩阵和对称阵的对角化。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向量的内积、长度和正交性第二节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第三节 相似矩阵第四节 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制订人:戴连荣 审核人:吴亚波

16

Page 1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312003二、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使计算机作为工具为其专业学习服务。三、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加强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使计算机作为工具为其专业学习服务。四、教学目的: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字表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

法,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并掌握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基础及数据库基础等。五、学时和学分:

课程总学时:52 学时,讲授 26 学时,实验 26 学时,3 学分,每周学时 4。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程教学和网络教学及实验相结合。七、考核方式:

考试课程。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平时上机考试占 40%。期末考试:闭卷必答,成绩占 6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李敏等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年。

(二)参考书目郭瑾等编,《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年。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正确理解信息技术领域基本名词术语的含义并学会使用它们。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典型应用领域及其对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影响。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程讲授。教学重点:

重点是计算机组成及结构,难点是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和存储。17

Page 1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算机的发展和展望第二节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的分类第三节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第四节 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第五节 进位进数制和相互转换第六节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第二章 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组成,了解其工作原理。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程讲授。教学重点: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硬件系统组成第二节 软件系统组成

第三章 操作系统基础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中文Windows 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控制面板的使用方法。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程讲授。教学重点: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是重点,控制面板的操作是难点。

教学时数:3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中文Windows2000一、中文Windows2000 的安装、启动与退出二、中文Windows2000 的桌面、窗口和菜单三、“开始”按钮四、资源管理器五、中文输入法六、控制面板第三节 中文WindowsXP

第四章 常用办公软件教学目的与要求:

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日常文字编辑,掌握常见的文字编辑技巧;掌握利用电子表18

Page 2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格进行数据处理并完成图表制作工作。掌握演示幻灯片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巩固 Office 系列软件的使用知识。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程讲授。教学重点:文档的编辑和排版是重点,难点是图文混排。Excel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难点是图表及

数据清单,PPT母板的制作及使用。教学时数:9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Word文字处理软件一、 Word2000 概述二、 文档的基本编辑方法三、 文档的屏幕显示模示四、 版面编排方法五、 图文混排六、 表格处理第二节 Excel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一、 Excel2000 概论二、 用 Excel2000制表三、 编辑电子表格四、 管理电子表格五、 电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与加工六、 电子表格的打印输出七、 电子表格的图表显示第三节 PowerPoint演示软件教学目的一、Power Point 功能特点与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过程二、 Power Point 工作环境与窗口界面三、 演示文稿的编辑与各种视图

第五章 多媒体技术简介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含义,掌握常见的多媒体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课程讲授。

教学重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及相关技术。

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第三节 数字化和压缩技术第四节 Photoshop图像处理第五节 Flash 动画

19

Page 2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和重要作用,能够数据通信和局域网知识。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课程讲授。教学重点:

重点是网络的基本概念及 Internet,难点是网络理论。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概述第二节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第三节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第四节 局域网

第七章 Internet 与 Intranet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和重要作用,能够熟练使用 Internet获取知识。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课程讲授教学重点:

重点是网络的基本概念及 IP,域名等。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网络互联与 Internet第二节 接入 Internet第三节 IP 地址第四节 域名系统原理第五节 基本服务功能第六节 Intranet

第八章 软件技术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软件工程和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软件工程和程序设计的相关概念,了解算

法和数据结构相关概念,掌握数据库技术知识。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程讲授。教学重点:

算法和数据结构是难点,重点在于软件工程和数据库基础。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软件工程基础第二节 程序设计基础第三节 算法和数据结构第四节 数据库技术基础

20

Page 2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九章 信息系统安全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掌握防治病毒的方法和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程讲授。

教学重点:重点是病毒的防治和杀毒软件的使用,难点是病毒的分类及起源。

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安全概述第二节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清除第三节 网络安全第四节 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

计算机导论实验部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目的、任务

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的功能,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技能。在计算机基础的实验教学中,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方法并提升应用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应用。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验教学中,要突出“基础、实用、新型、能力”的方针,实验要在应用的基础上体现基本原理,实验内容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验指导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大部分实验做到精讲多练,切实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三、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主要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中可以采用精讲多练、以考代讲的教学形式,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实现分层次教学。四、教学内容: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

1 微型计算机基本操作 4 操作 1 必做2 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4 操作 1 必做3 使用 Word 方法 6 操作 1 必做4 使用 Excel 电子表 6 操作 1 必做5 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 2 操作 1 必做6 IE浏览器及互联网的使用 2 操作 1 必做

21

Page 2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7 上机考试 2 操作 1 必做(注:实验类型指验证、设计、综合;实验要求指必做、选做。)五、实验教学大纲说明

1、 本门课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本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的学习与各专业学生的后续课程学习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该课程引导学生认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要求本课程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制订人:刘丽娟 审核人:赵 静

22

Page 2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编号:10312004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本课程是具有理论和实践结合性较强的特点。本课程包含 C语言的各种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结构化程序设计语句;函数的概念和用法;编译预处理命令;位运算;文件的操作;算法的基本表示方法及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三、在专业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的前期课程为计算机导论,后续课有:计算机原理,数字电路与接口等。本课程为后续课提供了语言结构模板,类 C 的伪代码算法表示等。四、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 C语言的语法规则,能够掌握一些较为简单的算法,并初步积累编程经验,自己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程序课题。初步具有开发一般规模(500-5000 行)软件的能力。五、学时与学分及开课学期:

本课程总学时为 60 学时,4 学分,每周 4 学时。理论讲授 30 学时,上机操作 30 学时.

六、教学方法:《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采用讲授和上机实际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部分的

讲授采用多媒体课件教案。七、考核方式:

考试课程:成绩以考试卷面加上机实践成绩综合评定。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

[1]《C 程序设计》第二版 谭浩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12[2]《C 程序设计上机指导》第二版 谭浩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12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C 语言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C语言的历史、特点;掌握 C语言的运行环境,初步了解运行一个 C语言程序的过程。

教学方法: 结合上机掌握 C语言的运行环境,并运行一些简单的 C 程序。教学重点:

C语言的特点;C 程序的上机步骤。 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23

Page 2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一节 C 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C 语言的特点 第三节 简单的 C 程序介绍 第四节 C 程序的上机步骤

第二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几种基本数据类型的存储方式,表示方法;掌握不同类型间数据转换的原则与方法; 掌握有关运算符与表达式的运用教学方法:

结合习题、上机掌握 C 的基本数据类型,和不同数据类型间的混合运算教学重点:

整型、实型、字符型数据;运算符和表达式的运用 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C 的数据类型 第二节 常量与变量

第三节 整型数据第四节 实型数据第五节 字符型数据第六节 变量赋初值第七节 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第八节 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第九节 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第十节 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

第三章 最简单的 C 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语句的概念;掌握字符数据输入输出函数;格式输入输出函数的用法。教学方法:

结合习题、上机掌握语句的概念,基本输入输出语句的用法教学重点:

字符数据输入输出函数;格式输入输出函数。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C语句概述第二节 赋值语句第三节 数据输入输出的概念及在 C语言中的实现第四节 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第五节 格式输入与输出第六节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举例

第四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目的及要求:

24

Page 2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熟练掌握关系、逻辑表达式的用法;熟练掌握选择型程序设计语句的用法。教学方法:

结合上机掌握逻辑表达式,条件判断语句的用法教学重点:

表达式;选择型程序设计语句。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 第二节 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第三节 if语句第四节 switch语句第五节 程序举例

第五章 循环控制教学目的及要求:

熟练掌握三种循环语句的运用;掌握 break 和 continue语句的运用教学方法:

结合习题、上机掌握循环语句的用法教学重点:

循环语句;循环的嵌套;break 和 continue语句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goto语句以及用 goto语句构成循环第三节 while语句第四节 do-while语句第五节 for语句第六节 循环的嵌套第七节 几种循环的比较第八节 break语句和 continue语句第九节 程序举例

第六章 数组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数组的概念和使用;掌握数组初始化的方法;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的应用教学方法:

结合习题、上机掌握数组的用法教学重点:

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和多维数组;字符数组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第二节 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第三节 字符数组

25

Page 2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七章 函数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理解变量的存储属性,作用范围 教学方法:

结合习题、上机掌握函数的定义、调用,掌握不同的存储类别的变量的用法;结合幻灯的动态演示掌握递归函数调用的过程教学重点: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参数及返回值;函数的调用;数组作为函数参数;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变量的存储类别

教学时数:3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函数定义的一般形式 第三节 函数参数和函数的值 第四节 函数的调用 第五节 函数的嵌套调用 第六节 函数的递归调用 第七节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第八节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第九节 变量的存储类别 第十节 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第十一节 如何运行一个多文件的程序

第八章 预处理命令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使用宏替换编写程序教学方法:

结合习题、上机掌握宏定义的方法教学重点:

宏定义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宏定义第二节 “文件包含”处理第三节 条件编译

第九章 指针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与引用;掌握指针与变量,指针与数组,指针与字符串的关系;掌握用指针作为函数参数的方法,有关指针的算法教学方法:

结合习题、上机、幻灯动态演示掌握指针的定义和用法教学重点:

26

Page 2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指针的定义、引用;指针与变量;指针与数组;指针与函数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址和指针的概念第二节 变量的指针和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第三节 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第四节 字符串的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第五节 函数的指针和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第六节 返回指针值的函数第七节 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第八节 有关指针的数据类型和指针运算的小结

第十章 结构体与共用体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结构体类型的概念和定义方法以及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和引用; 掌握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变量的概念和应用,掌握链表的概念和应用;共用体的概念和应用教学方法: 结合习题、上机掌握结构体、共用体、枚举类型数据的用法教学重点:

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和引用;结构体变量与指针教学时数:3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定义结构体类型变量的方法第三节 结构体变量的引用第四节 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第五节 结构体数组第六节 指向结构体类型数据的指针第七节 用指针处理链表第八节 共用体第九节 枚举类型第十节 用 typedef 定义类型

第十一章 位运算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各种位运算 教学方法:

结合课堂练习、习题掌握位运算教学重点:

位运算的方法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位运算符和位运算 第二节 位运算举例

27

Page 2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三节 位段 第十二章 文件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文件和文件指针的概念和文件的定义方法;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学方法:

结合课堂练习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教学重点:

文件的打开、关闭、读写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C文件概述第二节 文件类型指针第三节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第四节 文件的读写第五节文件的定位第六节 出错的检测第七节 文件输入输出小结

C 语言程序设计实验部分教学大纲一、实验教学目的、任务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是配合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目的和任务是:(1) 学会用常用 C语言编译工具,编辑,调试和修改 C 程序的方法。掌握编写 C

语言程序的技术。(2) 培养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能力和素质,以及思维方法,为以后学习其它计算机

程序语言打下基础。二、实验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 C语言的基本语法后,重点应放在提高编程能力的训练上。

三、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主要是学生上机实际操作,教师指导相结合。结合课堂内容,学生每人一机进行练习和操作

四、实验的教学内容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

1 Turbo C 编译工具的使用方法 4 操作 1 必作2 控制语句的使用方法 6 设计 1 必作3 数组的使用方法 4 设计 1 必作

28

Page 3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4 函数的使用方法 4 设计 1 必作5 预处理使用方法 2 设计 1 必作6 指针的使用方法 4 设计 1 必作7 文件的使用方法 2 设计 1 必作8 综合设计 4 综合 1 必作

五、实验教学大纲说明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是配合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开设的非独立实验课程。课程的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按排在当前学期的后两周进行的 C语言课程设计中进行。制订人:许佩军 审核人:吴亚波

29

Page 3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12005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和规律,研究物质最基本的结构,是一门博大精深、应用领域及其广泛的自然科学。

2、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诸如理想模型的方法、半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对称分析方法、精密的实验与严谨的理论紧密结合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在内的任何科技领域。

3、物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已成为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成为现代社会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常识。显而易见,普通物理学是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普通物理学是工科低年级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作用一方面为学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方法。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诸多课程都是以物理学作为基础的,例如: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电子技术实验、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现代光学、近代物理、半导体物理、光电技术等。打好物理基础,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起这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四、教学目的: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加以运用,且为进一步学好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使学生能较深刻地理解、掌握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使之对物理学有较全面的认识,了解物质运动的多样性,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普通物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态度。4、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的发现和发明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并把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想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充分利用物理学发展的丰硕研究成果,寻找“窗口”介绍物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激发学生研究和探索新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五、学时及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 120 学时,8 学分,每周 4 学时。六、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理论讲解与演示实验相结合,传统的黑板推演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引入研究性学习,选择若干专题,指导学生撰写研究小论文。七、考核方式:

考试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作业成绩占 10%;期中考试(闭卷)占 10%;小论文或小测试占 10%。

30

Page 3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期末考试:以闭卷笔答为主,成绩占 70%。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马文蔚,《物理学》上、中、下册(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 21世纪课程教

材), 1999 年 10 月(二)参考书目[1]张三慧,《大学物理学》1 —5 册, 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九五”国家重点教

材),1999 年 7 月 [2]吴百诗,《大学物理学》上、下册 , 科学出版社,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2001 年 6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过程、历史地位和作用等有一个基本的概括性的了解。对学

习物理学重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学好物理学有一个坚定的信心。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介绍物理学的发展成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介绍物理学在自然学科、工程技术学科中地位和作用。教学时数:1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一、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二、物理学的发展简史三、物理学与其他自然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的联系四、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安排,参考书目介绍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位置矢量、位移、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理解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学会用微积分的方法求解速度、加速度及运动方程,掌握相对运动的概念。教学方法:

本章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用微积分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教师要注意讲清物理中的数学思想,数学式中的物理意义,矢量投影的双重特性,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解题方法。教学重点: 运动学的两类问题。使学生掌握已知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已知加速度求速度和运动方程,运用相对运动速度公式求解相对运动的相关问题。教学时数:5 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质点运动的描述

一、参考系、质点31

Page 3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位置矢量、运动方程、位移三、速度、加速度

第二节 加速度为恒量时的质点运动 一、a 为恒量时质点的运动方程 二、斜抛运动

第三节 圆周运动 一、平面极坐标

二、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三、圆周运动的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和角加速度 四、匀速率圆周运动和变速率圆周运动

第四节相对运动第二章 牛顿定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深刻理解牛顿定律的物理意义,熟练运用牛顿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本章内容学生中学基础较好,可适当进行自学和讨论,课堂重点强调牛顿定律的意义,

组织学生讨论应用牛顿定律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重点: 牛顿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应用牛顿定律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二、牛顿第二定律 三、牛顿第三定律

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力 第三节 惯性参考系 力学相对性原理

一、惯性参考系 二、力学相对性原理

三、牛顿定律应用举例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动量与冲量的物理意义、注意它们的矢量性,理解功的概念、会计算变力作功;掌

握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深刻理解势能的物理意义、掌握各种势能计算方法;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掌握并区分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守恒条件,并能灵活运用解决综合性问题。教学方法:

注意进行对比教学,动量与动能、冲量与功、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区别。组织学生讨论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守恒条件,运用守恒定律解决综合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质点力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Page 3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 动量、冲量、功、动能、势能概念的意义,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的简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一、冲量、质点的动量定理 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第二节 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节 动能定理 一、功 二、质点动能原理 第四节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 一、万有引力、重力、弹性力作功的特点 二、保守力与非保守力、保守力作功的数学表达式

三、势能、势能曲线 第五节 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二、质点系的功能原理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宇宙速度

第六节 完全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 第七节 能量守恒定律

第四章 刚体的转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角速度、角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规律;掌握并能应用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理解角动量的概念、掌握并运用定轴转动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刚体定轴转动问题。运用力学的三大守恒定律解决综合性问题。提高学生运用质点力学和刚体力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

注意与质点力学中的概念、规律进行对比教学,进行角动量守恒的演示实验。教学重点: 力矩、转动惯量、角动量的概念,转动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角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及其应用,力学三大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刚体的定轴转动 一、刚体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二、匀变速转动公式 三、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第二节 力矩 转动定律 转动惯量 一、力矩 二、转动定律

33

Page 3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三、转动惯量 四、平行轴定理

第三节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一、质点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二、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四节 力矩作功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一、力矩作功 二、力矩的功率 三、转动动能

四、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第五节 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第五章 万有引力场指导学生课后阅读,撰写小论文。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并应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正确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意义、明确公式中各量的符号规则,理解定体、定压摩尔热容量的定义和意义;熟练掌握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讨论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的方法;了解循环过程一般概念,掌握热机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了解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的概念,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达,正确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教学方法: 注意向学生介绍本章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 内能、功、热量等概念的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气体物态参量 平衡态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一、气体物态参量 二、P、V、T 的单位 三、平衡态

四、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第二节 准静态过程 功 热量 一、准静态过程 二、功 三、热量

第三节 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内能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四节 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 摩尔热容 一、等体过程、定体摩尔热容 二、等压过程、定压摩尔热容 三、比热容

34

Page 3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五节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 一、等温过程

二、绝热过程 三、等温线和绝热线

第六节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一、循环过程 二、热机和致冷机

三、卡诺循环第七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卡诺定理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二、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三、卡若定理第八节 熵 熵增加原理一、熵、熵增加原理二、熵增加原理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深刻理解什么是统计规律性,确切理解压强和温度的微观实质;理解并掌握能量均分

定理;解并掌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表达式的物理意义,会计算气体分子的三种速率;了解碰撞次数、平均自由程和气体的迁移现象。使学生掌握本章研究问题的方法,建立统计思想。教学方法:

注意与前一章的研究方法相比较进行教学;进行分子力和统计规律性演示实验。教学重点: 压强和温度的微观实质,能量均分定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物理意义及其简单应用。教学时数:8 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质的微观模型 统计规律性 一、分子的数密度和线度 二、分子力 三、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及统计规律 第二节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一、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二、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第三节 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第四节 能量均分定理 一、自由度 二、能量均分定理 三、理想气体的内能和摩尔热容

第五节 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 一、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二、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 三、三种统计速率

35

Page 3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六节 分子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第七节 气体的迁移现象一、粘滞现象二、热传导现象三、扩散现象第九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一、熵与无序 二、无序度与微观状态数

三、熵与热力学概率第八章 静电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明确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阐明电荷的量子性及其电荷守恒定律;明确点电荷模型概念和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加深理解平方反比定律的深刻意义;深刻理解电场、电场强度、电势的概念,掌握场强和电势的计算方法;深刻理解高斯定理、环路定理的物理意义和静电场的特性;掌握应用高斯定理求场强的方法;理解电势梯度的概念、理解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提高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教学方法:

利用点电荷的理想模型、场强叠加原理及对称分析法,分析电场的对称性。教学重点: 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的物理意义和静电场的特性,使学生掌握利用点电荷的电场和对称性方法分析各种带电体的电场,掌握场强和电势的两种计算方法。教学时数: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荷的量子化 电荷守恒定律一、电荷的量子化二、电荷守恒定律第二节 库仑定律

第三节 电场强度 一、静电场

二、电场强度 三、点电荷的电场

四、电场叠加原理 五、电偶极子的电场 第四节 电场强度通量 高斯定理 一、电场线 二、电场强度通量 三、高斯定理 四、高斯定理应用举例 第五节 静电场环路定理 电势能 一、静电场力所作的功 二、静电场环路定理 三、电势能 第六节 电势

36

Page 3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电势、点电荷的电势 二、电势叠加原理

第七节 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一、等势面二、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

第九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理解静电平衡时导体的性质,即导体的电荷分布、电势、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掌握导体静电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理解静电平衡时封闭导体壳的性质和静电屏蔽现象;理解电容和电容器概念的意义,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深刻理解并掌握 、 、 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存在介质时用高斯定理求场强的方法。教学方法:

进行观察和演示实验,如感应起电、尖端放电、范德格拉夫静电起电器人体带电、静电屏蔽等,可开放实验室进行;电介质与导体进行对比教学,综合分析导体周围存在电介质时电场、电势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导体静电平衡性质,即导体的电荷分布、电势分布、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使学生掌握导体静电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电介质中三个电矢量的意义及三者之间关系,电位移矢量各种表达式的使用条件。使学生掌握存在介质时用高斯定理求场强的方法。教学时数:1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静电场中的导体一、静电感应、静电平衡条件二、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分布三、静电屏蔽第二节 电容、电容器

一、孤立导体的电容 二、电容器 三、电容器的并联和串联 第三节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一、电介质对电容的影响、相对电容率 二、电介质的极化、极化强度

三、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极化电荷与自由电荷的关系 第四节 电位移 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第五节 静电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一、电容器的能量 二、静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

第十章 恒定电流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电流强度、电流密度、电动势、电阻率概念的意义和稳恒电流的条件;运用全电路欧姆定律、一段均匀电路欧姆定律和一段含源电路欧姆定律计算简单电路的电流、电势差及其相关的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解复杂电路问题;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

37

Page 3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利用中学已有的知识归纳推导出各种电路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分析讨论各种

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运用电路的基本规律解决电路问题的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和要点。使学生

能运用含源电路欧姆定律求电路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利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解复杂电路的电流及相关量。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电源的资料以及超导体的应用方面的资料。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流 电流密度 一、电流强度、电流密度

二、稳恒电流条件 第二节 电阻率 欧姆定律及其微分形式

一、电阻率 二、超导体

三、欧姆定律及其微分形式 第三节 电源 电动势 第四节 全电路欧姆定律 一、全电路欧姆定律

二、含源电路欧姆定律 第五节 基尔霍夫定律

第六节 电容器的充放电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磁的基本现象,深刻理解毕奥-萨伐尔定律的意义,并用此定律求解载流导线产生的磁场, 深刻理解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的意义和磁场的特性,并能用环路定理求B;掌握洛仑兹力的概念,理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掌握安培力公式,求解载流导线、线圈在磁场中受的力和力矩,理解磁矩概念;了解荷质比的测定、回旋加速器和霍耳效应的基本原理,了解磁电式电流计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

注意与静电场进行对比教学,分析载流导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比较恒定电流的磁场与静电场的区别。教学重点: 磁场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毕奥-萨伐尔定律、磁场的高斯定理及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对带电粒子、载流导线、载流线圈的作用。使学生能用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环路定理以及磁场叠加原理求解载流导体的磁场;能用洛仑兹力公式、安培力公式计算带电粒子、载流导线在磁场中受力,并能分析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磁场 磁感应强度 第二节 毕奥—萨伐尔定律 一、毕奥——萨伐尔定律

38

Page 4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毕奥——萨伐尔定律应用举例 三、磁偶极矩 四、运动电荷的磁场

第三节 磁通量 磁场的高斯定理 一、磁感应线

二、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 第四节 安培环路定理 一、安培环路定理 二、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举例 第五节 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一、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所受的力 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举例 三、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举例 第六节 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一、安培力 二、电流的单位、两无限长平行载流直导线间的相互作用

第七节 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 一、磁场作用于载流线圈的磁力矩 二、磁电式电流计的工作原理。

第十二章 磁场中的磁介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磁介质的磁化,理解磁化强度矢量、磁化电流以及二者的关系,深刻理解磁介质的环路定理的意义,明确B、M、H三个矢量的联系和区别;定性了解顺磁性、抗磁性和铁磁性,理解磁滞回线;理解磁路定理及其应用,了解铁磁屏蔽现象,理解磁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教学方法: 注意与静电场中的电介质进行对比教学,比较电介质的极化和磁介质的磁化、电介质的极化电荷和磁介质的磁化电流。教学重点: 顺磁质和抗磁质的磁化特点,铁磁质的磁化规律,有磁介质时的环路定理。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磁介质 磁化强度 一、顺磁质、抗磁质

二、磁化强度第二节 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 磁场强度

第三节 铁磁质 一、磁畴

二、磁化曲线 磁滞回线 三、铁磁性材料 磁屏蔽

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 39

Page 4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的意义和应用;掌握动生电

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意义和计算;理解感生电场及其性质;理解互感和自感现象并会计算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自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了解涡电流、电磁阻尼、理解电路中的暂态过程和磁能。理解位移电流的定义及电磁场方程的积分形式。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与理论分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进行电磁感应现象的各种演示实验,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磁悬浮列车的资料。教学重点: 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计算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的方法。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以及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自感和互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计算电动势的大小,判断电动势的方向。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磁感应定律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电磁感应定律

三、楞次定律 第二节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一、动生电动势

二、感生电动势 三、涡电流

第三节 自感和互感 一、自感电动势、自感 二、互感电动势、互感

第四节 RL 电路的暂态过程第五节 磁场能量 磁场能量密度第六节 位移电流 电磁场基本方程的积分形式

一、位移电流、全电流安培环路定理二、电磁场 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的积分形式

第十四章 机械振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简谐振动的判据,会求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深刻理解相位和相位差的概念、熟练计算振幅和初相,掌握简谐振动的图象表示法、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法;了解单摆和复摆、理解谐振动的能量。掌握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教学方法:

进行拍现象的演示实验及振动合成的演示实验。教学重点:描述简谐运动的基本物理量: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理解其意义并熟练计算。使学生熟练

掌握求简谐运动方程的方法,掌握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合成的加强和减弱条件以及合振幅的计算方法。教学时数:5 学时

40

Page 4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简谐振动

第二节 简谐振动中的振幅 周期 频率和相位 一、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

二、常数 A 和 的确定 第三节 旋转矢量 第四节 单摆和复摆

第五节 简谐振动的能量 第六节 简谐振动的合成 一、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 二、多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 三、两个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 四、两个相互垂直的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 五、两个相互垂直的不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 第七节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共振第十五章 机械波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机械波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平面简谐波的规律,理解波动方程中各量的物理意义;理解波的叠加原理,掌握相干条件、干涉加强和减弱条件;了解波的能量特点、惠更斯原理的内容、驻波的形成及特点。教学方法:

注意与简谐振动比较进行教学,进行驻波演示实验。教学重点:描述平面简谐波的基本物理量:波长、波的周期和频率、波速,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波的干

涉。使学生熟练掌握求解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几种方法,掌握干涉加强、减弱条件,求解干涉结果。教学时数:7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机械波的几个概念 一、机械波的形成 二、横波与纵波 三、波长、波的周期和频率、波速 四、波线、波面、波前 第二节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二、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第三节 波的能量 一、波动能量的传播 二、能流和能流密度 第四节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 第五节 波的干涉 一、波的叠加原理

41

Page 4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波的干涉 第六节 驻波 一、驻波的产生 二、驻波方程 三、相位跃变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无阻尼自由电磁振荡的特点,明确电磁波产生的条件,了解电磁波的传播过程及电磁波的特性,理解电磁波的能量传播特点。教学方法:

注意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比较进行教学。教学重点: 电磁波产生的条件,电磁波的传播过程及电磁波的特性。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磁振荡

一、电磁振荡、无阻尼自由电磁振荡 二、无阻尼电磁振荡的振荡方程 三、无阻尼自由电磁振荡的能量

第二节 电磁波 一、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二、电磁波的特性 三、电磁波的能量 四、电磁波谱第十七章 波动光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光程、“半波损失”的概念、掌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劈尖干涉、牛顿环干涉的特点;掌握单缝衍射公式、衍射光栅方程并能熟练应用;明确圆孔衍射的特点及光学仪器的分辨率;理解自然光、偏振光、部分偏振光的概念及检测方法,明确获得偏振光的方法;掌握马吕斯定理、布儒斯特定律、并能熟练应用,了解双折射现象及尼科耳棱镜。教学方法:

进行偏振光、自然光的检测演示实验。教学重点: 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劈尖干涉及其应用,单缝衍射、衍射光栅、明确圆孔衍射及其应用,马吕斯定理、布儒斯特定律的意义及应用。教学时数: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相干光

第二节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双镜 劳埃德镜 第三节 光程 薄膜干涉 一、光程

二、透镜不引起附加的光程差42

Page 4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三、薄膜干涉 第四节 劈尖 牛顿环 第五节 迈克耳逊干涉仪 第六节 光的衍射 一、光的衍射现象 二、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三、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 第七节 单缝衍射

第八节 圆孔衍射 光学仪器的分辨率 第九节 衍射光栅 一、光栅 二、光栅衍射条纹的形成 三、衍射光谱

第十节 X射线衍射 第十一节 光的偏振性 马吕斯定律

一、自然光、偏振光 二、偏振片、起偏与检偏 三、马吕斯定律 第十二节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 一、反射光的偏振、布儒斯特定律 二、折射光的起偏

第十三节 双折射 偏振棱镜 一、双折射的寻常光和非常光 二、尼科尔棱镜 第十四节 旋光现象

第十八章 相对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及时空观,了解相对论的质—速关系和质—能关系。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动画介绍同时的相对性问题。教学重点: 同时的相对性、长度的收缩、时间的延缓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伽利略的变换式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一、伽利略的变换式、经典力学的相对性原理 二、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第二节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洛仑兹变换式

第三节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一、同时的相对性 二、长度的收缩 三、时间的延缓 第四节 相对论性动量和能量

43

Page 4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十九章 量子物理简介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光电效应实验、康普顿效应实验、理解波粒二象性概念,了解氢原子的玻尔理论及

德布罗意波的概念,了解不确定关系。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介绍康普顿效应、氢原子光谱。教学重点: 光电效应实验规律,康普顿效应实验规律,光的波粒二象性。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光电效应实验 光的波粒二象性 一、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二、光子、爱因斯坦方程 三、光电效应在近代技术中的应用 四、光的波粒二象性

第二节 康普顿效应 第三节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一 、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 二、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 三、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四、氢原子玻尔理论的困难 第四节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第五节 不确定关系

制订人:周 彦 审核人:梁树森

44

Page 4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312010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及绘图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绘制工程图与阅读工程图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的语言与工具,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本门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因此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绘图来理解和掌握所学到的知识。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门课程是工科电子类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构思能力,使学生具有绘制和阅读图样的基本能力。四、教学目的:

1、画法几何⑴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⑵掌握点、直线、平面在第一角中三面投影的作图方法。⑶掌握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基本立体)投影的特性和作图方法。⑷掌握截交线的作图方法(截平面限用特殊位置平面);掌握相贯线(限于两圆柱正

交)的作图方法。2、制图基础⑴掌握制图基本功知识和基本技能。⑵掌握组合体的画图、读图方法及尺寸标注。⑶掌握机件常用表达方法。3、机械图⑴能阅读与绘制简单的零件图(视图数量包括剖面图在内不少于三个)。能识别表面

粗糙度符号、尺寸公差。⑵了解常用的螺纹和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的规定画法。⑶能阅读与绘制简单的装配图。

五、学时与学分:本课程总学时为 52 学时,3 学分,每周 4 学时。

六、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本课程以研究绘制和阅读零件图的方法为主,首先研究画法几何的基本

理论,建立空间概念,打下基础,进而研究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和零件图的绘制方法。最后介绍紧固件和常用件及装配图。使学生对零件图、部件图、装配图在工程中的作用,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和严谨的概念。

2、课后练习: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必须通过大量的作图练习,才能达到熟练地掌握。因此,学生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课内外学时比应为 1:1.5__1:2 。

3、习题课绘图:组合体部分 2 学时;机件形状的表达和零件图部分 6 学时,综合运用2 学时。七、考核方式:

考查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45

Page 4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平时考核:平时出勤,作业和制图等占 50%。期末考试:闭卷笔答(制作大图),成绩占 5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 [1]唐克中,《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

[2]许睦旬,《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习题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7 月。(二)、参考书目

周瑞屏,《工程制图基础》(第三版,第五次印刷),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6 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对制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熟练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所规定的图纸幅面及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及其画法、尺寸注法等规定,掌握正确使用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分规、比例尺的方法;熟练掌握正多边形的画法,椭圆的近似画法,斜度和锥度的定义、符号、标注法,圆弧连接的画法;掌握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平面图形的画图步骤、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学会使用仪器绘图和徒手绘图的方法与步骤。教学方法:建议使用教具演示。

教学重点:正多边形的画法,椭圆的近似画法,斜度和锥度的定义、符号、标注法,圆弧连接的画

法。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家标准 一、图纸幅面和格式二、比例三、字体四、图线及其画法五、尺寸注法第二节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一、图板、丁字尺、三角板的用法二、分规、比例尺的用法三、圆规的用法四、铅笔的削法第三节 几何作图 一、正多边形的画法二、椭圆的近似画法三、斜度和锥度四、圆弧连接第四节 平面图形的画法和尺寸注法 一、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46

Page 4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和画图步骤三、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第五节 手工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平面与直线的投影特点;正确理解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由来及其对应关系,熟练掌握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规律;熟练掌握平面立体视图的画图步骤与线条的使用;正确掌握点的投影、直线的投影、平面的投影规律以及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的投影规律;掌握回转体的特点及常见回转体的投影规律。教学方法:建议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图形讲解。

教学重点: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对应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规律;点的

投影、直线的投影、平面的投影规律以及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的投影规律;回转体的特点及常见回转体的投影规律。教学时数: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投影方法概述 一、投影法的基本概念二、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第二节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第三节 平面立体三视图的画法一、基本平面立体三视图的画法 二、简单挖切体和叠加体三视图的画法第四节 立体的投影分析 一、点的投影 二、直线的投影 三、平面的投影四、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五、线面分析法 第五节 回转体 一、回转体的形成 二、常见回转体

第三章 组合体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和掌握形体分析法,要求能够通过形体分析来理解组合体的构形;正确掌握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正确掌握平面与圆柱面、平面与圆锥面及组合体表面的截交线形成的规律与特点;掌握利用回转面上取点法和利用辅助平面法的方法画出相贯线;熟练掌握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基本几何体视图的尺寸注法,掌握组合体视图的尺寸分析、组合体视图尺寸的标注步骤和尺寸的清晰布置;掌握看组合图视图的方法,要求能够根据某些组合体的两个视图画出第三视图。

47

Page 4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利用模型讲解,使学生能够从直观的形状来理解学习的内容。

教学重点:绘制组合体三视图,掌握平面与圆柱面、平面与圆锥面的截交线形成的规律与特点,

熟练掌握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能够根据某些组合体的两个视图画出第三视图。教学时数:1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合体的构成第二节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第三节 截交线的画法 一、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线 二、平面与圆锥面的交线第四节 相贯线的画法第五节 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注法一、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二、基本几何体视图的尺寸注法三、组合体视图的尺寸分析四、组合体视图尺寸标注中应注意的问题五、柱体的尺寸注法举例六、组合体视图尺寸的标注步骤七、尺寸的清晰布置第六节 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一、看图的基本知识二、看图方法三、根据组合体的两个视图画第三视图

第四章 轴测图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轴测图的形成和投影特性及轴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了解正等轴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了解平面立体、回转体、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了解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以及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了解轴测剖视图画法的有关规定,要能看懂轴测剖视图。教学方法:

利用图形讲解。教学重点:轴测图的形成和投影特性。

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第五章 机件形状的表示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选择基本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旋转视图的方法,及其画法和标注规定;正确48

Page 5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理解剖视的概念,熟练掌握剖视图的画法及剖视图的种类,灵活运用各种剖切方法来表达机件的形状;正确理解剖面的概念,掌握各种剖面的画法和标注方法;掌握局部放大图的画法及其标注,掌握简化画法及有关规定,了解第三角投影法的由来及其特点。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进行讲解。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各种视图及剖切方法来表达机件的形状。教学时数: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视图一、基本视图和向视图 二、局部视图 三、斜视图 第二节 剖视 一、剖视图的概念二、剖视图的配置和画法三、剖视图的种类四、剖切面的种类及剖切方法第三节 断面一、断面图的概念和种类二、移出端面三、重合断面第四节 局部放大图 第五节 简化画法第六节 第三角画法简介

第六章 零件图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及其内容,熟悉零件图上的常见结构、画法及标注方法;掌握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原则;掌握零件图中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尺寸基准选择的原则及合理标注尺寸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正确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主要评定参数,掌握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注法;正确理解公差与配合中的基本概念及定义,掌握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并能根据公差配合的代号,利用查公差表的方法确定尺寸公差的大小与位置;掌握看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教学方法: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到工厂生产车间参观学习。教学重点:

零件图中尺寸标注,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注法,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并能根据公差配合的代号,利用查公差表的方法确定尺寸公差的大小与位置。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第二节 零件上的常见结构一、螺纹

49

Page 5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其他常见结构及其尺寸注法 第三节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一、主视图的选择

二、其他视图的选择三、视图选择举例第四节 零件图中尺寸的合理标注 一、零件图中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二、尺寸基准的选择三、合理标注尺寸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第五节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主要评定参数二、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第六节 极限与配合一、零件的互换性二、公差与极限三、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四、配合与配合制五、优先和常用配合六、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中的注法七、查表举例第七节 看零件图

第七章 紧固件和常用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螺纹紧固件的种类及其绘图的方法和要求;了解键的种类及其绘图的方法和要求;了解销的种类及其绘图的方法和要求;了解直齿齿轮的基本参数、轮齿的各部分名称和尺寸关系,以及直齿齿轮的画法;了解普通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各部分名称及其相互关系、尺寸、规定画法、标记,以及画图步骤。教学方法:

利用实物进行讲解。教学重点:

螺纹紧固件的种类及其绘图的方法和要求。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螺纹紧固件 第二节 键 第三节 销

第四节 齿轮 第五节 弹簧 第六节 滚动轴承第八章 装配图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了解装配图中视图的画法及有关规定,了解装配图中标注50

Page 5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尺寸的要求,了解装配图中编号、明细表和标题栏的内容及填写的一些规定;基本掌握装配图的视图选择和画图步骤,初步了解装配结构的合理要求;基本掌握看装配图及拆绘零件图的方法。教学方法:到工厂装配生产线参观学习。

教学重点:装配图的视图选择和画图步骤,看装配图及拆绘零件图的方法。

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第二节 装配图中的视图一、视图、剖视、断面二、规定画法三、简化画法和特殊画法第三节 装配图中的尺寸一、规格尺寸二、外形尺寸三、装配尺寸四、安装尺寸五、其他重要尺寸第四节 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明细栏和标题栏 一、序号二、标题栏和明细栏填写的一些规定第五节 装配图的画法一、视图选择二、画图步骤第六节 装配结构的合理性 一、保证轴肩与孔的端面接触二、两零件在同一方向不应有两组面同时接触或配合三、必须考虑装拆的方便和可能第七节 看装配图及拆绘零件图的方法一、看装配图要求和方法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制订人:杜秀云审核人:梁树森

51

Page 5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工程数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12006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工程数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科)继高等数学之后的又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以高等数学为基础,其内容是所有理工科院校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必备工具。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程数学以高等数学为基础,同时又是后面要学习的电路分析,信号与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的基础,在整个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四、教学目的: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复变函数和积分变换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概率论的基础理论知识。

(2)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处理随机现象的能力。

(3)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严谨的学习风气和工作作风。五、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 80 学时,5 学分,每周 5 学时。六、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着重于基本概念的讲授、基本定理和重要公式的论证、重要结论的应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自学讨论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章节,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批改和答疑 加强批改,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倾听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七、考核方式:

考试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出勤与作业等占 20%;期中考试(闭卷)占 10%。期末考试:闭卷笔答,成绩占 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 [1] 陆庆乐,《复变函数》(第四版,第十三次印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1月。 [2] 张元林,《积分变换》(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12 月。 [3]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概率统计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7 月。

(二)、参考资料盛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12 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52

Page 5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一章 复变函数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理解复数、复变函数、复变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等基本概念;掌握复数的各种表示

法及各种表示法间的相互转化;熟练掌握复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方根等各种基本运算。教学方法:适当复习复数知识,采用比较教学法和自学法相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对比中认识

复变函数所具有的性质、掌握复变函数理论。教学重点:复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方根等各种基本运算。

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复数及其代数运算 一、复数的概念二、复数的代数运算第二节 复数的几何表示 第三节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一、乘积与商二、幂与根 第四节 区域 一、区域的概念二、单连通域与多连通域第五节 复变函数 第六节 极限和连续性一、函数的极限二、函数的连续性

第二节 解析函数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理解复变函数导数和解析函数的概念,掌握复变函数可导和解析的充分必要条件,

熟练掌握判断复变函数可导性和解析性的方法以及求导数的方法;了解各初等复变函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教学法,对比实变函数与复变函数可导的异同。

教学重点:如何判断复变函数可导性和解析性的方法,求导数的方法,函数解析的充要条件。

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解析函数的概念一、复变函数的导数与微分二、解析函数的概念第二节 函数解析的充要条件 第三节 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53

Page 5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对数函数 三、乘幂与幂函数 四、三角函数和双曲函数 五、反三角函数与反双曲函数

第三章 复变函数的积分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正确理解复积分、原函数、调和函数和共轭调和函数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计算复积分的各种方法;深刻领会柯西定理、复合闭路定理、柯西积分公式和高阶导数公式的含义;正确理解复变函数、调和函数和共轭调和函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已知调和函数构造解析函数。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教学,注意讲清柯西-古萨基本定理,复合闭路定理,柯西积分公式,解析

函数的高阶导数公式的适用范围,及有何异同点。教学重点:

利用柯西定理、复合闭路定理、柯西积分公式和高阶导数公式计算复积分,根据已知调和函数构造解析函数。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复变函数积分的概念一、积分的定义二、积分存在的条件及其计算法 三、积分的性质第二节 柯西-古萨基本定理 第三节 基本定理的推广—复合闭路定理 第四节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第五节 柯西积分公式 第六节 解析函数的高阶导数 第七节 解析函数与调和函数的关系

第四章 级数教学目的与要求:领会复数项级数、幂级数的概念,掌握幂级数的性质及收敛半径的求法;掌握泰勒定

理和洛朗定理,能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将函数展成泰勒级数,能用间接法将函数展为洛朗级数。教学方法:从高数的相应内容出发,归纳总结出幂级数的性质及收敛半径的求法,采用对比法讲

清泰勒定理和洛朗定理的异同,采用归纳法总结出几类常见函数的泰勒展式。教学重点:收敛半径的求法,用间接法将函数展为洛朗级数。

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复数项级数一、复数列的极限

54

Page 5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级数概念 第二节 幂级数 一、幂级数概念 二、收敛圆与收敛半径 三、收敛半径的求法四、幂级数的运算和性质第三节 泰勒级数第四节 洛朗级数

第五章 留数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理解孤立奇点的概念,掌握孤立奇点的分类方法;正确理解留数的概念,熟练掌

握留数计算规则,能够利用留数定理计算复积分和定积分。教学方法:通过大量习题,使学生能熟练利用留数定理计算定积分。

教学重点:留数的计算规则,用留数定理计算三种类型的定积分。

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孤立奇点 一、可去奇点 二、极点 三、本性奇点 四、函数的零点与极点的关系 第二节 留数 一、留数的定义及留数定理 二、留数的计算规则第三节 留数在定积分计算上的应用

第六章 傅里叶变换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理解傅里叶变换和逆变换的定义,掌握傅里叶变换的性质,能熟练计算已知函数

的傅里叶变换或逆变换;了解傅里叶变换下的卷积和卷积定理及其应用;了解单位脉冲函数和单位阶跃进函数的定义和应用。教学方法:

结合专业特点讲解单位脉冲函数和单位阶跃进函数的定义和应用。教学重点:熟练计算已知函数的傅里叶变换或逆变换。

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傅里叶积分第二节 傅里叶变换 一、傅里叶变换的概念 二、单位脉冲函数及其傅里叶变换

55

Page 5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三、非周期函数的频谱 第三节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一、线性性质 二、位移性质 三、微分性质 四、积分性质第四节 卷积与相关函数

第七章 拉普拉斯变换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理解拉普拉斯变换和拉普拉斯逆变换的定义,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能熟练

的计算已知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或逆变换;正确理解卷积和卷积定理,会求所给函数的卷积;能熟练应用相关的拉普拉斯变换知识解常微分方程。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教学,对于傅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相关内容讲解。

教学重点: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计算已知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或逆变换,卷积和卷积定理,应

用相关的拉普拉斯变换知识解常微分方程。教学时数:1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拉普拉斯变换的概念一、问题的提出二、拉普拉斯变换的存在定理第二节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一、线性性质 二、微分性质 三、积分性质 四、位移性质 五、延迟性质 第三节 拉普拉斯逆变换第四节 卷积 一、卷积的概念 二、卷积定理 第五节 拉普拉斯变换的应用

第八章 概率论的基本知识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理解随机事件、样本空间、频率、概率等基本概念,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和概率的

性质;正确理解古典概率和条件概率的概念,熟练地掌握计算古典概率和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正确理解乘法公式和全概率公式的含义,并能用这些公式解决较复杂的概率问题;正确理解事件的独立性,牢固掌握重复独立试验的特点和计算公式。教学方法:

本章内容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抽象、概括,引出新的概念。

56

Page 5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利用古典概型,条件概率,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独立性等解决较复

杂的概率问题。教学时数: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随机事件 一、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二、事件关系和运算第二节 事件的概率 一、概率的概念 二、古典概型 三、几何概型 四、概率的公理化定义第三节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一、条件概率 二、全概率公式 三、贝叶斯公式四、事件的独立性 五、伯努利试验和二项概率

第九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理解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正确理解分布律,密

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概念,以及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之间的关系,牢固掌握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性质,特别要掌握它们与事件概率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地根据随机变量的概率求出相应的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也能够熟练地根据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求出事件的概率。教学方法:

注意本章的各个公式之间的关系,由于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过随机现象,学习起来会感到难度较大,授课时应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教学重点: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性质,根据随机变量的概率求出相应的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

根据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求出事件的概率。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随机变量及分布函数一、随机变量二、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第二节 离散型随机变量 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 二、常见离散型分布 第三节 连续型随机变量 一、概率密度函数及其性质 二、常见连续型分布

57

Page 5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十章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概念,正确理解联合分布、边缘分布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性质;能够根据联合分布求出边缘分布;正确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并能掌握判断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方法。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教学,对比一位随机变量与二维随机变量的异同。本章内容较多,可根据情

况适当安排习题课。教学重点:

根据联合分布求出边缘分布,掌握判断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方法。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二维随机变量及分布函数 第二节 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 第三节 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 第四节 边缘分布 一、边缘分布函数二、边缘分布律三、边缘密度函数第五节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第十一章 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教学目的与要求:

能够熟练的计算一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密度函数;能熟练的计算两个随机变量的下列函数的分布:M=X+Y,M=max(X,Y),N=min(X,Y)。教学方法:

本章内容较简单,可适当安排自学。教学重点:

一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密度函数。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一维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 一、X 为离散型随机变量二、X 为连续型随机变量第二节 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

第十二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理解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概念,掌握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性质,能熟练地计算随机变

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归纳出常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以备后用。教学重点:

58

Page 6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计算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学期望 第二节 方差和标准差

制订人:杜秀云审核人:梁树森

59

Page 6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一、课程编号:10212007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的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需要有一定的物理学和数学基础,根据电路基本理论,运用数学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因此有一定难度。学习的关键是要牢固掌握基本要求和基本概念,以及电路分析计算的方法和技巧。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电路理论的入门课,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它的先导课是高等数学,后续课是低频电子线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理论打下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基础知识。四、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理论,熟练的进行电路的计算,具有使用电路模型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学风和科学思维能力。

五、学时与学分:本课程总计 68 学时,4 学分,每周 4.5 学时。

六、教学方法: 着重于电路模型的建立和电路基本理论的讲授。主要讲授如何提出问题,提出哪些假

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关键。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实验。七、考核方式:   考试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平时考核:出勤与作业占 10%;期中考试(闭卷)占 10%。期末考试:闭卷笔答,成绩占 8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

邱关源,《电路》(第四版,2004 年 4 月第 14次印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6 月。(二)参考书目

李瀚荪,《电路分析》(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年 6 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理

60

Page 6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和电路的基本变量;理解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电压与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功率的吸收与发出;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独立电源和受控源的定义及伏安关系;掌握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流定律。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电压源、电流源、受控电源的特点;功率的计算;基尔霍夫定律。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路和电路模型第二节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第三节 电功率和能量第四节 电路元件第五节 电阻元件第六节 电容元件第七节 电感元件第八节 电压源和电流源第九节 受控源第十节 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等效变换的概念,利用等效变换分析简单电路;掌握电阻的串并联、Y-Δ变换;掌握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模型和等效变换;掌握输入电阻的求法。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

等效变换的基本概念; 电阻的Y-Δ 等效变换;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输入电阻的定义和求法。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电路的等效变换第三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第四节 电阻的Y形连接和 Δ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第五节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第六节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第七节 输入电阻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

61

Page 6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了解图的基本概念;掌握 KCL 和 KVL 的独立方程数;掌握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

电路的图;KCL 和 KVL 的独立方程数;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路的图第二节 KCL 和 KVL 的独立方程数第三节 支路电流法第四节 回路电流法第五节 结点电压法

第四章 电路定理教学目的与要求: 正确理解线性电路的概念和叠加性质;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正确理解和运用互易定理;了解特勒根定理和替代定理。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互易定理。

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叠加定理第二节 替代定理第三节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第四节 特勒根定理第五节 互易定理

第五章 一阶电路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换路的概念、换路定则;掌握初始值的求法;理解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瞬态响应、稳态响应、时间常数的概念;牢固掌握三要素法分析一阶电路。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

动态电路的初始条件;一阶RC、RL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第二节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第三节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第四节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62

Page 6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六章 相量法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正弦量的振幅、角频率、相位和初相位;掌握正弦量的瞬时值、有效值和相位差;熟练掌握正弦量的相量;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和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图。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 正弦量三要素、同频正弦量的相位差;相量法、电路元件、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复数第二节 正弦量第三节 相量法的基础第四节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第七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练掌握阻抗和导纳及其串并联;熟练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熟练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复功率;掌握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的原理意义;掌握最大功率传输的问题;掌握电路的串联和并联谐振的概念和计算。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 阻抗和导纳的定义;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最大功率传输;电路的谐振。教学时数:1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阻抗和导纳第二节 阻抗(导纳)的串并联第三节 电路的相量图第四节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第五节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第六节 复功率第七节 最大功率传输第八节 串联电路的谐振第九节 并联电路的谐振

第八章 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和掌握互感现象及同名端的概念;熟练掌握含有互感电路的计算;熟练掌握含有理想变压器电路的计算。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63

Page 6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 互感和同名端的定义;互感的去耦电路;含有互感电路的计算;理想变压器的计算。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互感第二节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第三节 空心变压器第四节 理想变压器

第九章 三相电路教学目的与要求: 正确理解和掌握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熟练掌握三相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熟练掌握三相功率的计算,测量及功率表读数的计算。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 三相电路的定义;三相电路线、相之间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三相电路第二节 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第三节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第四节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第五节 三相电路的功率

第十章 二端口网络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网络的分类,掌握二端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形成端口的条件;熟练掌握二端口网络的 Y、Z、H、T 参数方程,理解各组参数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参数计算;掌握复杂二端口的网络连接方式及参数关系;掌握二端口网络的转移函数及特性阻抗的基本概念;了解回阻器和负阻抗变换器的概念。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教学重点: 二端口的各种参数定义及其求解;二端口的网络连接方式及参数关系;二端口的转移函数。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二端口网络第二节 二端口网络方程和参数第三节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第四节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第五节 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64

Page 6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制订人:张华 审核人:赵静

65

Page 6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22009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课程是一门直接面向应用的课程,在工程设计领域对产品进行分析、设计等工作中最有用的辅助设计软件。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课程是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许多的后续课程与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课程知识有关,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与逻辑电路、毕业设计等。四、教学目的:

使学生全面了解一种现代电子电路设计软件 Protel99 SE 的应用,能够熟练地运用Protel 99 SE绘制电路图,制作印刷电路板以及电子逻辑分析和仿真等。掌握使用现代电子电路设计软件的一般方法,为学习不断升级的软件和其他电路设计软件打下基础。五、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共 36 学时(理论 18 学时,实验 18 学时),2 学分,每周 3 学时。六、教学方法: 在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理论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精选内容,推陈出新,讲清基本概念、基本 Protel 99 SE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快速入门,而后精通,尽早地设计出自己的电路板。七、考核方式:

考查课程。平时上机操作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平时上机操作:出勤与作业占 10%;上机操作占 30%。期末考核:上机操作考核占 6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

清源计算机工作室,Protel 99 SE原理图与 PCB 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年 1 月(二)参考书目

[1] 高鹏,《电路设计与制板——Protel 99 入门与提高》,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年7 月

[2] 张伟,《电路设计与制板——Protel DXP 高级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年4 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Protel 99 SE 简介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会运行 Protel 99 SE。66

Page 6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在详细地描述 Protel 99 SE 的使用方法之前,有必要对它进行一番概要性的介绍,运

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对 Protel 99 SE 的性能、特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教师理论传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教学重点: 运行 Protel 99 SE。教学时数:1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Protel 99 SE 的发展第二节 Protel 99 SE 的特点第三节 Protel 99 SE 的绘图环境一、启动 protel 99 二、建立一个新的设计文件 三、打开数据库文件夹 四、启动原理图编辑器 五、启动 PCB编辑器 六、不同编辑器之间的切换

第二章 原理图设计系统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原理图设计的基本步骤;熟练掌握元件的放置和编辑方法;掌握绘制电路原理图的工具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绘制电路原理图的方法和步骤;熟练掌握原理图的文件管理方法;熟练掌握打印机及网络表的设置和生成方法。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理论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边讲授、边演示、边操作,使学

生掌握原理图设计的基本步骤、元件的放置和编辑方法、绘制电路原理图的工具的使用方法;、绘制电路原理图的方法和步骤;、原理图的文件管理方法以及打印机及网络表的设置和生成方法。教师理论传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教学重点: 原理图设计的基本步骤;元件的放置和编辑方法;绘制电路原理图的工具的使用方法;

绘制电路原理图的方法和步骤;原理图的文件管理方法;打印机及网络表的设置和生成方法。教学时数:7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原理图设计的基本步骤第二节 画面管理第三节 设置电路图纸第四节 装入元件库第五节 放置元件第六节 元件的删除第七节 元件位置的调整第八节 元件的旋转第九节 编辑元件的属性第十节 绘制电路原理图

67

Page 6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画导线二、电源及接地符号三、设置网络标号四、画总线五、制作电路的 I/O端点六、放置线路节点第十一节 生成网络表一、作用二、格式三、操作第十二节 产生元件报告第十三节 ERC 表

第三章 单面板的制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练掌握 PCB编辑器的画面管理;熟悉电路板的各个工作层面;熟练掌握工作参数的设置;掌握单面板制作的基本步骤;熟练掌握 PCB图的画法;掌握 PCB图的文件管理及打印输出的方法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理论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边讲授、边演示、边操作, 使学生熟练掌握 PCB编辑器的画面管理、电路板的各个工作层面、工作参数的设置、单面板制作的基本步骤、PCB图的画法、PCB图的文件管理及打印输出的方法,教师理论传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教学重点:

PCB编辑器的画面管理;工作参数的设置;单面板制作的基本步骤; PCB图的画法; PCB图的文件管理及打印输出的方法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PCB 的相关知识第二节 PCB 的元件布局和走线原则第三节 PCB 设计(手动)一、建 PCB文件二、加库三、规划电路板四、元件布局五、手工布线六、添加注释文字七、放置敷铜八、放置焊盘第四节 PCB 设计(自动)一、建 PCB文件二、加库三、规划电路板四、利用网络表文件装入网络表和文件

68

Page 7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五、元件自动布局六、手工调整元件布局七、增加信号 I/O 接口八、自动布线九、手工调整

第四章 原理图常用功能介绍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画图形工具的用法;掌握在原理图中添加文字和粘贴图片的方法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理论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边讲授、边演示、边操作, 使学生掌握画图形工具的用法、在原理图中添加文字和粘贴图片的方法,教师理论传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教学重点: 画图形工具的用法;在原理图中添加文字和粘贴图片的方法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绘图工具介绍一、绘制直线二、绘制多边形三、绘制椭圆弧四、绘制贝塞尔曲线第二节 在原理图中添加文字第三节 粘贴图片

第五章 原理图元件库编辑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修改和制作元件的方法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理论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边讲授、边演示、边操作, 使学生掌握修改和制作元件的方法,教师理论传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教学重点:

修改和制作元件的方法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启动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器第二节 原理图元件库绘图工具及命令介绍第三节 制作一个自己的元件

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的目的、任务

69

Page 7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课程是一门直接面向应用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的实验,使学生全面了解 Protel 99 SE 的应用,能够熟练地绘 Protel 99 SE 电路图,制作印刷电路板(PCB)以及电子逻辑分析和仿真等。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要突出“基础、实用、新型、能力”的方针,实验要在应用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到精讲多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三、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主要采用教师理论传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实现分层次教学。四、教学内容: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

类型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

1 绘制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 3 操作 1 必做2 绘制 9 个典型电路原理图和 PCB图 5 操作 1 必做3 绘制电平转换电路原理图和 PCB图(手工

布线和自动布线) 2 操作 1 必做

4直线、多边形、椭圆弧、贝塞尔曲线和正弦曲线的绘制练习;制作一个 JK触发器和数码管原理图库元件

2 操作 1 必做5 设计 3人抢答器 6 设计 1 必做

五、实验教学大纲说明2、本门课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

该门课是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前继课为计算机导论、电路分析等,直接应用于后续的低频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与逻辑电路课程设计,以至毕业设计等,是电路设

计工程师、PLC 工程师、电子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必须掌握的知识。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要求。 教师给出电路原理图、元件封装、电源走线和信号走线的宽度、电路板的大小,要求用单面板设计出 3人抢答器的印刷电路板图。

制订人:赵 静 审核人:刘丽娟

70

Page 7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低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一、课程编号:10212008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专业基础课,它具有自身的体系,学科特点是应用性强,必须辅以一定量的实验课。另一特点是更新快随着电子技术及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各种功能的集成元件,所以在授课时要适当的调整好集成与分立元件的比例关系。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的先导课为电路分析,后续课为数字逻辑电路、高频电子线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与低频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 较深刻地认识各种电路的物理本质, 以适应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为后续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四、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并能灵活地运用。2、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的电子技术课程,及时介绍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及半导体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各种新型集成元件。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五、学时与学分:本课程总计 64 学时,4 学分,每周 4 学时。

六、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配合本课程开设了实验课以及两周的课程设计。七、考核方式:   考试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平时考核:出勤与作业占 10%;期中考试(闭卷)占 10%。期末考试:闭卷笔答,成绩占 8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2001 年 6 月第 7次印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6 月。

(二)参考书目[1]童诗白 华成英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2]杨拴科 赵进全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解题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71

Page 7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信号及其频谱的概念;了解放大电路的模型;了解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 频谱的定义;放大电路的模型;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子系统与信号一、电子系统二、信号及其频谱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第二节 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一、模拟信号放大二、放大电路模型三、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二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的特点、 PN 结的形成及其电容效应;掌握 PN 结的外特性;了解普通二极管、硅稳压管、光电二极管等,正确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 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的定义、区别、特点;PN 结及其单向导电性;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硅稳压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外特性、主要参数,具体的应用电路。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一、半导体材料二、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三、本征半导体、空穴及其导电作用四、杂质半导体第二节 PN 结的形成及特性第三节 半导体二极管一、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二、二极管的 特性三、二极管的参数第四节 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一、二极管正向 特性的建模二、模型分析法应用举例

72

Page 7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五节 特殊二极管一、齐纳二极管二、变容二极管三、光电子器件

第三章 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的实质,理解半导体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掌握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的确定方法,运用交流负载线分析半导体三极管的工作状态以及确定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大小;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

)的计算方法;掌握两级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了解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有关概念。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及实现放大的原理;静态工作点Q 的确定以及 Q点在输出特性曲

线上位置不同对非线性失真的影响;用 H 参数模型计算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特点;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的工作特点。教学时数:1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半导体 BJT一、BJT 的结构简介二、BJT 的电流分配与放大作用三、BJT 的特性曲线四、BJT 的主要参数第二节 共射极放大电路第三节 图解分析法一、静态工作情况分析二、动态工作情况分析第四节 小信号模型分析法一、BJT 的小信号建模二、用 H 参数小信号模型分析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第五节 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稳定问题一、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二、射极偏置电路第六节 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一、共集电极电路二、共基极电路第七节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一、单时间常数 RC 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四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教学目的与要求:

73

Page 7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掌握各种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能够根据特性曲线分析出场效应管的类型;掌握用公式法和小信号模型分析法分析其放大电路的静态及动态参数;了解三极管及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

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及动态性能分析。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结型场效应管一、JFET 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二、JFET 的特性曲线及参数第二节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一、N沟道增强型MOSFET二、N沟道耗尽型MOSFET三、各种 FET 的特性比较及使用注意事项第三节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一、FET 的直流偏置电路及静态分析二、FET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法第四节 各种放大器件电路性能比较

第五章 功率放大电路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功率、效率与 Q点位置的关系;掌握乙类、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计算及功率BJT 的选择。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功率、效率和非线性失真之间的关系;乙类、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

的组成、工作原理、各项指标的计算及 BJT 的选择。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功率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第二节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一、电路组成二、分析计算三、功率BJT 的选择第三节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一、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二、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第六章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教学目的与要求:

74

Page 7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正确理解镜像电流源、微电流源的工作原理、特点和主要用途;重点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各项指标的计算;正确理解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中的电流源;差分式放大电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电压放大

倍数、共模抑制比的分析计算;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组成。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中的电流源第二节 差分式放大电路一、基本差分式放大电路二、差分式放大电路的传输特性第三节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一、简单的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二、通用型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第四节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第七章 反馈放大电路 教学目的与要求: 正确理解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4种反馈组态及其特

点;能用瞬时极性法判别正、负反馈及反馈类型,正确解释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近似计算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增益;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的原因和条件。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

反馈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及其判断;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增益的计算。教学时数:6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一、反馈的基本概念二、四种类型的反馈组态第二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增益的一般表达式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第三节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改善一、提高增益的恒定性二、减少非线性失真三、抑制反馈环内噪声四、扩展频带五、对输入输出电阻的影响第四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75

Page 7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近似计算第五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问题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及稳定工作的条件

第八章 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由集成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 比例、求和、积分、微分 )电路的分析方法;理解对数、反对数的工作原理,掌握模拟乘法器在运算电路中的应用。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

加、减、积分和微分电路、对数和反对数电路工作原理;模拟乘法器在运算电路中的应用。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运算电路一、加法电路二、减法电路三、积分电路四、微分电路第二节 对数和反对数运算电路一、对数运算电路二、反对数运算电路第三节 模拟乘法器一、模拟乘法器的应用

第九章 信号产生电路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正弦波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幅值平衡条件;掌握 RC串并联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起振条件、稳幅原理及振荡频率的计算;理解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了解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典型电压比较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了解方波、三角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R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电压比较器

(单门限、多门限比较器、集成比较器)。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第二节 RC正弦波振荡电路第三节 LC正弦波振荡电路一、LC 选频放大电路二、变压器反馈式 LC振荡电路

76

Page 7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三、三点式 LC振荡电路四、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第四节 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一、比较器二、方波产生电路三、锯齿波产生电路

第十章 直流稳压电源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项指标的计算;掌握放大器的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的稳压原理及输出电压的计算;了解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一、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二、滤波电路第二节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一、稳压电源的质量指标二、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三、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制订人:张华 审核人:赵静

77

Page 7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数字与逻辑电路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12009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在信息时代,数字电路无处不在,家电、通讯、计算机、自控、互联网和仪器仪表等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因数字电路

应用性强,所以必须辅以一定量的实验课;随着电子技术及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各种功能的集成元件,所以在授课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集成与分立元件的比例关系等要随时调整。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数字与逻辑电路是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必修、考试课,也是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一门看家本事。在大学期间,许多的后续课程与数字电路知识有关。如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原理、电子工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等。四、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常用数字电路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掌握常用数字部件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熟悉基本数字系统的组成与设计方法,为以后进行复杂数字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打好基础。五、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 48 学时,3 学分,每周 3 学时。六、教学方法: 数字逻辑电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是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在本门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字与逻辑电路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理论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精选内容,推陈出新,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每章节的讲授均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相关要领及相关电路。根据当前高等院校教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各种数字与逻辑电路器件的外部特点,通过各种应用实例熟悉器件在数字与逻辑电路系统中的具体应用,而对器件的内部结构与电路原理不做太多讲解。对诸如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计数器、寄存器等常用数字与逻辑电路,在讲解过程中一律用一个方框代替内部电路,并详细讲解方框的外部特性。通过各种实例学会使用构成各种电路的这些常用器件,是每一章节教学必须达到的首要目标。应用实例是每章节的重要内容。教与学相结合,课后答疑,通过上独立设置的电子技术实验课程验证课上内容,章末考试。七、考核方式:

考试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出勤、作业及章末考试占 30%; 期末考试:闭卷笔答,成绩占 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6 月。78

Page 8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参考书目[1] 邓元庆

,《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年

[2] 沈嗣昌,《数字设计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逻辑代数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二、十、十六进制及相互转换;掌握逻辑代数四种表示方法;能应用逻辑代数的有关公式、定理用公式法化简逻辑表达式;掌握卡诺图化简法。教学方法:

数字与逻辑电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是研究输入、输出之间逻辑关系的学科。本章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实例,使学生首先初步认识逻辑控制电路,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要领数字逻辑电路的特点、分析方法及其测试技术,然后通过理论叙述,介绍二、十、十六进制及相互转换,基本的逻辑关系及其表示方法,最后介绍逻辑代数的基本知识、定理及常用公式和逻辑函数的二种化简方法:公式化简法和卡诺图化简法,重点是掌握逻辑代数四种表示方法;卡诺图化简法。教与学相结合,课后答疑,章末考试。教学重点: 逻辑代数四种表示方法;卡诺图化简法。教学时数: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逻辑代数一、基本概念二、基本的逻辑关系第二节 逻辑函数的描述一、真值表与逻辑函数二、逻辑函数相等第三节 定理及常用公式一、定理二、常用公式第四节 公式化简法一、最简标准式二、公式化简法第五节 卡诺图化简法一、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表达式二、卡诺图三、卡诺图化简法四、无关最小项的使用第六节 逻辑函数的实现第七节 波形图法一、由表达式到波形图

79

Page 8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由波形图到表达式第二章 逻辑门电路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各种门电路的逻辑符号及功能。教学方法:

逻辑门电路是按特定逻辑功能构成的系列开关电路。它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等特点,是构成各种复杂逻辑控制及数字运算电路的基本单元。本章运用理论传授与演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是本章讲授的主要内容,掌握各种门电路的逻辑符号及功能是本章的重点。教与学相结合,课后答疑章末考试。教学重点:

各种门电路的逻辑符号及功能。

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集成电路型号命名一、型号前缀

二、工作温度三、器件系列四、品种代号五、封装形式第二节 TTL门电路主要参数一、扇出系数

二、电压传输特性曲线 三、平均传输延迟时间 四、TTL 实际应用

第三节 其它门电路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组合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掌握 138、151、153、85芯片的功能、应用及扩展。教学方法:编码器、译码器和数码显示器是数字与逻辑电路系统中的常用器件,本章运用启发式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的实例,使学生对编码器、译码器和数码管的功编码器、译码器和数码显示器能与一般应用有一个定性的认识,然后讲解编码器、译码器的概念编码器、译码器电路的基本原理,及不同类型的编码器、译码器和显示器的基本功能和它们在数字与逻辑电路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编码器、译码器产品;组合逻辑器件是数字逻辑电路中一类重要的器件,而本章节是从分析和设计的角度对这一类电路加以讨论。作为分析的实例讲解多路选择器、奇偶校验器和译码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然后通过一个实际的逻辑设计问题,归纳出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最后通过对优先编码器、加法器、比较器的设计讲解这些常用组合逻辑器件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教与学相结合,课后答疑,通过上独立设置的电子技术实验课程验证课上内容,章末考试。

80

Page 8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 组合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138、151、153、85芯片的功能、应用及扩展。

教学时数: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五节 概述第六节 组合电路的分析一、目的二、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组合电路的设计 一、方法 二、举例

第四节 加法器一、半加器二、全加器

第五节 译码器一、 特点

二、译码器(139) 三、译码器(138) 四、应用 五、显示译码器

第六节 编码器一、4-2线编码器二、优先编码器三、集成电路第七节 数据选择器一、4-1MUX二、双四选一“153”三、8-1MUX-“151”第八节 比较器一、 一位二进制比较器二、二位数比较器三、四位数比较器“85”

第四章 触发器 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 RS,JK,D,T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掌握 RS,JK,D,T触发器的逻

辑符号,逻辑功能表示方法,触发方式及触发器间的相互转换;了解触发器的电气特性,熟悉常用集成触发器的特点和应用。教学方法:运用课堂讲授与演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懂得触发器属于双稳态电路,任何具有两个

稳定状态且可以通过适当的信号注入方式使其从一个稳定状态转换到另一个稳定状态的电路都称为触发器。所有触发器都具有两个稳定状态,但使输出状态从一个额定状态翻转到另一个稳定状态的方法却有多种,由此构成了具有各种功能的触发器。按照触发信号的控制类型,触发器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非时钟控制触发器,它的输入信号可在不受其他

81

Page 8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时钟控制信号的作用下,按某一逻辑关系改变触发器的输出状态;另一类是时钟控制触发器,它必须在时钟信号的作用下,才能接收输入信号从布改变触发器的输出状态。时钟控制触发器按时钟类型又分为电平触发和边沿触发两种类型。在讲解过程中,重点放在对各类触发器特点的掌握和应用方面,使学生熟悉触发器的描述方法和逻辑符号,在具体电路中能够分析清楚输入信号与输出集中状态间的时序关系。教与学相结合,课后答疑,通过上独立设置的电子技术实验课程验证课上内容,章末考试。教学重点: 触发器的逻辑符号与逻辑功能。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一、特点二、分类

第二节 与非门组成的基本 RSFF 一、结构 二、工作原理 三、真值表 四、逻辑符号 五、应用

第三节 时钟控制RSFF一、 组成二、工作原理三、真值表四、逻辑符号第四节 DFF一、 符号二、特性表三、真值表四、特性方程五、应用第五节 JKFF一、 符号二、特性表三、真值表四、特性方程五、应用第六节 TFF第七节 各类 FF转换一、 DFF→JKFF二、JKFF→DFF第八节 状态转换表与状态转换图一、 转换表二、状态图

82

Page 8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五章 时序逻辑电路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掌握集成芯片“161”、“194”的应用。教学方法:

时序逻辑电路是数字逻辑电路中另一类重要电路,本章运用课堂讲授与演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首先应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功能描述方法和一般分析方法,然后通过实例进一步论述基本分析方法和一些典型时序逻辑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计数器是数字与逻辑电路中的常用器件,通过实例,对计数器的功能与一般应用有一个定性的认识然后讲解构成计数器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不同类型计数器的基本功能和它们在数字与逻辑电路中的应用,以及一些常用的计数器产品;寄存器是数字与逻辑电路中最常见的部件,通过实例,对寄存器功能与一般应用方法形成定性的认识,然后讲解构成寄存器电路的基本原理及不同类型寄存器的基本功能与应用,最后讲解几种常用的寄存器产品。教与学相结合,课后答疑,通过上独立设置的电子技术实验课程验证课上内容,章末考试。教学重点: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集成芯片“161”、“194”的应用。教学时数:1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时序逻辑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的区别 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类

第二节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 计数器的设计

一、2n 进制计数器的设计 二、非二进制计数器的设计 三、集成计数器-“161” 第四节 寄存器

一、 数码寄存器二、移位寄存器三、集成移位寄存器-“194”

第六章 555 定时器电路及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多谐振荡器、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教学方法: 在数字与逻辑电路或系统中,常常需要各种脉冲波形,例如时钟脉冲、控制过程中的定时信号等。这些脉冲波形的获取,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脉冲信号产生器直接产生;另一种则是对已有的信号进行变换,使之满足系统的要求。本章节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要讲解几种脉冲信号产生器以及脉冲变换的基本单元电路,如多谐振荡器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及定时器等。并对它们的功能、特点及其主要应用作简要的介绍。教与学相结合,课后答疑,通过上独立设置的电子技术实验课程验证课上内容,章末考试。教学重点:

多谐振荡器、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的应用。83

Page 8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555 定时器一、 电路结构二、工作原理第二节 多谐振荡器一、 电路二、工作原理三、振荡周期的计算四、占空比可调的多谐振荡器

第三节 单稳态触发器一、 电路二、工作过程三、暂态时间的计算第四节 施密特触发器一、 组成二、工作原理三、电压传输特性四、逻辑符号五、主要参数六、特点

第七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 PLD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PLA 的应用。教学方法: 半导体存储器几乎是当今数字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可用来存储大量的二值数据。按集成度划分,半导体存储器属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另一类功能特殊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是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前面各章介绍的中小规模标准集成器件性能好、价格低,但仅仅采用这些器件构成一个大开型复杂的数字系统,常常可能导致系统功耗高、占用空间大和系统可靠性差等问题。可编程逻辑器件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并在工业控制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是一种可以由用户定义和设置逻辑功能的器件。该类器件具有结构灵活、集成性高、处理速度快和可靠性高等特点。本章节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首先了解半导体存储器分类方法、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介绍几种典型的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杜绝和实现逻辑功能的编程原理。教与学相结合,课后答疑通过上独立设置的电子技术实验课程验证课上内容,章末考试。教学重点:

PLA 的应用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一、 分类二、约定三、结构框图

84

Page 8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节 PLA 的应用 第三节 PAL、GAL简介

制订人:赵 静 审核人:刘丽娟

85

Page 8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 I 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13002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1、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一一对应的,能提供给用户最快和最有效的语言,也是能够利用计算机所有硬件特性并能直接控制硬件的语言,因此,对于很多需要直接控制硬件的应用场合,必须使用汇编语言。因此在各种接口电路的设计等场合使用非常广泛。

2、本课程和其它的语言课程有共同的特点,实践性很强,需要不断上机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各种指令。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汇编语言是计算机专业和电子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学习开发各种软件的基础。

在教学计划中它作为学习微机原理 II 的必须的前期课程,也为单片机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四、教学目的:

1、使学生系统掌握汇编语言的各种指令及寻址方式。2、掌握程序的几种基本结构:循环与分支程序的设计。3、掌握子程序和宏的结构和参数的传递。4、熟练掌握 DOS 和 BIOS功能调用。5、能结合高级语言与汇编语言编写有效的控制程序。

五、学时与学分:本课程的总学时为 64 学时,理论部分 48 学时,实验部分 16 学时,4 学分,每周学

时 4。六、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上机实践相结合,课堂上着重讲授学习指令的方法和编写程序的设计思想。全面了解 8086/8088CPU 提供了那些指令,存储器分段的原理和汇编语言程序的结构。再结合上机实践,通过Debug调试程序,了解到内存的存储情况,更进一步理解存储器分段及每个段的使用,熟悉DOS对基本内存的管理和分配。若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七、考核形式:

考试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出勤与作业占 10%,期中考试(闭卷)占 10%,实验部分占 10%。期末考试:闭卷笔答,成绩占 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

沈美明 温东蝉,《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1 月。

(二)参考书目[1]周明德,《微型计算机 IBM PC/XT(0520 系列)系统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

出版社 第三版 [2] 齐志儒,《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年 5 月

86

Page 8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各种进制数的表示方法和相互转换,理解为什么在计算机内部要采用二进制数表

示信息;掌握在计算机内部带符号数的表示方法和表示字符的 ASCII码。教法方法:

结合熟悉的十进制来理解进制法记数。教学重点:

各种进制数的表示及相互转换。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进位记数制与不同基数的数之间的转换一、二进制二、二进制和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三、十六进制数及其与二进制、十进制数间的转换第二节 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运算第三节 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一、数的补码表示二、补码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三、无符号的整数四、字符表示法第四节 几种基本逻辑运算

第二章  IBM PC 计算机组织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对于汇编语言编程来说的编程结构。(主要指 CPU 内部

的寄存器和存储器);了解为什么存储器要分段及每个段的管理,汇编语言编程访问外设时的信息编码方式。教学方法:

在讲解的基础上,打开实物机箱,看看机器内部的结构,更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观看计算机内部构成。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机的组织结构、80x86 的寄存器组、存储器的实模式寻址。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80X86 的微处理器第二节 基于微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组成 一、硬件 二、软件 第三节 中央处理机

87

Page 8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中央处理机的组成二、80X86寄存器组 第四节 存储器 一、存储单元的地址和内容 二、实模式存储器寻址 第五节 外部设备

第三章 IBM PC 机的指令系统和寻址方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深入理解各种寻址方式的意义及使用的场合;了解汇编语言指令和机器语言指令之间

的一一对应关系和机器语言的指令概况;准确掌握 MOV 类传送指令,ADD 类算术运算指令,AND 类逻辑运算指令,和 SHL 类移位指令,MOVS 类串操作指令,JMP 类转移指令指令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教学方法:

上机练习,通过 Debug 下的汇编命令 A来输入每一条指令,运行每一条指令,掌握它的作用和使用是的注意事项。教学重点:

掌握各种寻址方式的意义、表示法,熟练使用各种 8086 的指令。教学时数:1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80X86 的寻址方式 一、与数据有关的寻址方式 二、与转移地址有关的寻址方式 第二节 程序占有的空间和执行时间

第三节 80X86 的指令系统 一、数据传送指令二、算数指令 三、逻辑指令 四、串处理指令 五、控制转移指令

第四章 汇编语言程序格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牢固掌握各种伪指令,理解这些指令对内存的分配和对变量的定义;掌握汇编程序输

出的各程序的作用,连接程序输出的各程序的作用及汇编语言上机的全过程。教学方法:

加大上机练习的课时量,掌握完整的汇编语言上机的过程,包括汇编、连接和运行程序,Debug 下的各种命令的使用。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分配内存、段定义、地址计数器等常用的伪指令,熟悉汇编语言的上机过程。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汇编程序功能 第二节 伪操作

88

Page 9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处理机选择伪指令二、段定义伪指令三、程序开始和结束伪指令四、数据定义及存储器分配伪指令五、表达式赋值伪指令六、地址计数器与对准伪操作七、基数控制伪操作第三节 汇编语言程序格式一、名字项

二、操作项三、操作数项

四、注释项第四节 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一、建立汇编语言的工作环境二、建立 ASM文件三、用 MASM 程序产生 OBJ文件四、用 LINK 程序产生 EXE文件五、程序的执行六、COM文件

第五章 循环与分支程序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这两种程序的结构及如何用汇编语言来实现的;每种结构中又有不同的形式,注意区分不同的条件下使用不同的形式来完成。教学方法:

上机练习时用 Debug来观察循环程序的计数器 CX值的变化,分支程序时注意跳转的条件和跳转的目的地址和范围,理解条件转移指令和无条件转移指令的功能。教学重点:

掌握循环程序和分支程序的基本结构和编程方法,熟练掌握在这两种程序结构中的汇编语言指令。教学时数: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循环程序设计 一、循环程序的结构形式 二、循环程序的设计方法 三、多重循环程序设计

第二节 分支程序设计 一、分支程序的结构形式 二、分支程序的设计方法 三、跳跃表法第六章 子程序结构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子程序的结构及子程序和主程序之间参数的传递方式;掌握子程序的嵌套和递归89

Page 9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子程序的设计方法。教学方法:通过子程序示例和上机练习观察参数的传递。通过求N!的例子掌握子程序调用和返回

的过程。教学重点: 子程序的设计方法,子程序使用时堆栈区的变化。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子程序的设计方法 一、过程定义为操作 二、子程序的调用和返回 三、保存与恢复寄存器 四、子程序的参数传递

第二节 子程序的嵌套第三节 子程序举例第四节 DOS 系统功能调用

第七章 高级汇编语言技术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宏汇编、重复汇编和条件汇编的使用场合;掌握宏汇编的结构,掌握子程序和宏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重复汇编和条件汇编的编程方法。教学方法:

结合上机实践,用 DEBUG来查看宏展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子程序和宏的主要差别;理解高级汇编技术。教学重点:宏汇编,其他简单了解。

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宏汇编 一、宏定义、宏调用和宏展开 二、宏定义中的参数 三、LOCAL伪操作

第八章 输入/输出程序的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几种常用的 DOS 和 BIOS 的中断调用。教学方法:

应结合接口技术的实验设备了解这些基本的数据传送方式,可以简单理解,在后续课程中会深入学习。 教学重点:

BIOS 中断中的 10H 中断和 DOS 中断中的 21H 中断。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BIOS 和 DOS 中断调用。90

Page 9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 I 实验部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目的、任务

实验是该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实验的目的不仅要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各汇编语言指令,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实验技能,加强操作能力和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工程实际观念和严谨的科学作风。通过实验掌握汇编语言各类结构程序的编程方法和上机过程,能熟练的调试汇编语言程序的调试,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的软硬件的开发工作打好基础。二、实验的教学要求

1. 通过实验,熟悉汇编语言的上机环境,进一步掌握各种指令。2.掌握汇编语言的程序编写调试开发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

能根据实验目的要求编写程序,独立完成调试修改错误,写出实验报告。3.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设验证性、设计性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编写具有

实际价值的应用程序。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程序编写和调试运行。本课程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具体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由教师指定,编程、运行及实验报告由学生自行完成。四、教学内容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1 基础实验(熟悉Debug 程序的使

用) 6 验证 1 必做2 统计数组中的正数、零、负数的个数 2 验证 1 必做3 求某数组中的最大和最小值 2 验证 1 必做4 将AL 中的 1 的个数统计并显示出来 2 验证 1 必做5 将全班按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4 综合 1 必做

(注:实验类型指验证、设计、综合;实验要求指必做、选做。)五、实验教学大纲说明

1、本门课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本门课属于非独立开设的实验课,是学完《微机原理 I》中相关的理论课后开设的实验

课。2、设计性实验的要求。对于设计性实验,教师给出实验题目,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流程图,编写完整程序,独

立调试,找出产生错误原因,并修改成正确结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对于实验中出现的故障或偶然错误,应能及时分析和排除,保证实验的完成。

制订人:刘丽娟 审核人:赵 静

91

Page 9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Matlab 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22013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Matlab》课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MATLAB 是一种以数值计算和数据图示为主的计算机软件,并包含适应多个学科的专业软件包,以及完善程序开发功能。四、教学目的: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 MATLAB 的数据类型、矩阵输入和操作方法、语法结构、函数的使用以及二维、三维绘图功能,并能够熟练地将MATLAB 应用于学习中,解决相关课程中的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上机操作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只有通过上机实习,才能领会MATLAB 中众多功能,才能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本课程将一半的课时用于安排学生上机实习。五、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 36 学时,2 学分,每周 3 学时。理论:18 学时,实验:18 学时。

六、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和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

七、考核形式:考查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出勤占 10%;上机操作占 10%。期末考试:编写程序占 8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

孙祥 徐流美 吴清, 《MATLAB 基础教程》(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二)参考书目 张志涌等,《精通MATLAB》,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年 3 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MATLAB7.0 简介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MATLAB软件和学习的意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室。教学重点:对MATLAB软件有基本的认识。

92

Page 9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时数:1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MATLAB7.0简介一、介绍MATLAB软件的发展历史二、MATLAB 的基本情况三、MATLAB 的意义。

第二章 MATLAB7.0 的安装和用户界面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MATLAB 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室, MATLAB 是一套专业软件,功能极强,入门较难,建议多演示。

教学重点:关于MATLAB 的安装和对环境的熟悉。

教学时数:1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MATLAB7.0 的安装一、MATLAB 的运行环境二、MATLAB 的安装 三、启动 MATLAB 环境四、MATLAB 的窗口五、MTLAB7.0 的路径搜索六、MATLAB7.0 的帮助系统七、MATLAB 系统的退出

第三章 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MATLAB 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和了解数据类型。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室, MATLAB 的标点符号有特殊的功能,建议多演示。教学重点:关于MATLAB 特殊标点符号的使用。

教学时数:1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简单的数学运算一、数学式的输入二、标点符号的使用 第二节 MATLAB7.0 的数据类型一、MATLAB7.0 的数据类型

第四章 数值计算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MATLAB 基本的数值计算功能。教学方法:

93

Page 9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多媒体教室, MATLAB 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需要灵活掌握,建议多演示。教学重点:关于MATLAB 中矩阵、数组及单元数组和结构的掌握。

教学时数:5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向量及其运算一、向量的生成二、向量的基本运算 第二节 矩阵及其运算一、矩阵的生成二、矩阵的基本数值运算三、矩阵的特征参数运算

四、矩阵的分解运算 五、矩阵的一些特殊处理函数

六、特殊矩阵的生成七、稀疏型矩阵

第三节 数组及其运算一、数组寻址和排序二、数组的基本数值运算三、数组的关系运算四、数组的逻辑运算第四节 单元数组和结构一、单元数组二、结构型变量

第五章 字符串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字符和字符串是 MATLAB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掌握其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室, MATLAB 的字符和字符串使用上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建议多演示,

并且给出使用错误的方式。教学重点:关于MATLAB 的字符和字符串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教学时数:1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设定字符串一、字符串的输入第二节 字符串的操作一、字符串元素的读取二、字符串的基本变换三、字符串的运算四、查找和替换五、字符串和数值的转换六、数组和字符串的转换

94

Page 9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六章 多项式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处理多项式的专用函数,学会使用专用函数求解多项式的根等基本运算。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室,举例说明专业函数的使用方法。教学重点:

掌握多项式专用函数的使用方法。教学时数:1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多项式一、创建多项式二、特征多项式输入法三、多项式求值四、多项式的四则运算

第七章 关系和逻辑运算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关系与逻辑操作符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关系与逻辑函数,掌握运算符的优先级别。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室,举例说明,多加演示。教学重点:

掌握关系与逻辑操作符的使用方法,掌握关系与逻辑函数的使用方法,注意其优先级别。教学时数:1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关系和逻辑运算一、关系操作符二、逻辑运算符三、关系与逻辑函数四、非数与空矩阵五、各种运算符的优先级

第八章 MATLAB7.0 程序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M文件的编程方法和调试方法。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室,这一章是整个 MATLAB 的重点内容,控制流语句部分,与 C语言类似,可布置学生复习相关内容,加强理解。整体编程和调试部分,举例说明,多加演示。教学重点:

在掌握控制流语句基础上,掌握 M文件的编程和调试方法。教学时数:3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95

Page 9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一节 M文件入门一、M文件的基本特点二、脚本式 M文件三、函数式 M文件四、MATLAB7.0 程序控制第二节 变量和函数种类一、函数变量及其作用域二、函数的分类三、函数句柄第三节 程序设计的辅助函数一、执行函数二、容错函数三、时间运算函数四、程序调试

第九章 文件和数据的导入与导出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会使用文件与数据的导入与导出方式。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室, 举例说明,多加演示。教学重点:

掌握文件与数据的导入与导出。教学时数:1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件和数据的导入和导出一、文件的存储二、文件的打开

第十章 图形处理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MATLAB 基本的图像处理功能,要求学会基本的绘图指令、图形的简单控制和图形窗口的编辑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室, 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可以讨论进行,同时举例说明,多加演示。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的绘图指令,图像的简单控制和图形窗口的编辑。教学时数:3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的绘图指令和图像的简单控制一、基本的绘图指令二、图像注释三、特殊图形的绘制第二节 交互式绘图操作一、 交互式绘图操作

96

Page 9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MATLAB 实验部分教学大纲一、实验的目的、任务通过上机操作,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MATLAB 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实验的教学要求 熟悉MATLAB,学会简单的编制程序

三、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理论教学后,上机实际练习。四、教学内容序号 任务 实验

学时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

1 熟悉 MATLAB;掌握 MATLAB 基本的数学运方法 10 验证 1 必做

2 控制流语句;M文件的编程和调试方法 6 设计 1 必做3 绘图及其简单控制 2 验证 1 必做五、实验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1、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实践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2、设计型实验室在前面上机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知识体系,根据实验内容设计相应的方案,并设计相应的程序运行。最后教师检查。

制订人:周 芸 审核人:赵 静

97

Page 9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信号与线性系统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13001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信号与线性系统"是电子信息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专业必修课,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已经被引进到各个学科,日益成为电子信息类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该课程提供了有关信号与系统的新概念和新知识,并使学生能够掌握信号通过系统的一系列分析与计算方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学生今后能够独立地分析与解决信息领域内的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该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为后续的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要求都较高的课程,需要有扎实的工程数学基础和电路理论基础,因此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预修工程数学、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基础课程。四、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牢固掌握确定性

信号经过 LTI 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和离散时间系统的 z域分析等;了解上述各种分析方法相互间的联系及其具体应用;初步具备应用信号与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参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五、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 76 学时(理论课学时为 64 学时,实验课学时为 12 学时),4 学分,每周 5 学时。六、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教学内容做到新而精,将信号与系统相关领域的最新应用与研究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注意阐述各种分析方法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加强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讲授,以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与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多媒体教学:对教学过程中的部分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 将课程中抽象的、较难理解的重点内容和重要定理,用生动直观的二维曲线、三维曲面、动画、语音说明及背景知识浏览进行交互式的多媒体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3)计算机仿真实验:以科技应用软件MATLAB 为平台,开设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让学生将部分应用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计算机仿真,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七、考核方式:

考试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出勤、作业以及实验课成绩占 10%,期中考试成绩占 10%。

98

Page 10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期末考试:闭卷笔答,成绩占 80%。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郑君里等,《信号与系统》(第二版,第十五次印刷),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二)参考书目[1] 刘树棠译,《信号与系统》(第二版,第五次印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3

月。 [2] 王宝祥,《信号与系统》(第二版,第二次印刷),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5月。 [3] 邱天爽,《信号与系统学习辅导及典型题解》(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电子工业出

版社, 2003 年 3 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定义及其分类;深刻理解信号的时域运算及波形变换方法;掌握典型信号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系统的模型;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讲授与软件演示相结合进行。教学重点:

阶跃函数、冲激函数的性质; LTI 系统的特性、描述及模拟。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号的描述、分类和典型示例第二节 信号的运算第三节 阶跃信号和冲激信号第四节 信号的分解第五节 系统模型及其分类第六节 线性时不变系统第七节 系统分析方法

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连续时间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单位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的求解及其意义,系统全响应的三种求解方式: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自由响应和强迫响应;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卷积积分及其性质,应用卷积积分法求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零状态响应。教学方法:

可以在讲授的基础上,加以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深刻理解。教学重点:

99

Page 10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线性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及系统的初始状态、起始状态;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求解及其意义;冲激函数的性质及冲激响应;卷积的主要性质及卷积积分。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微分方程式的建立与求解第二节 起始点的跳变----从 0-到 0+状态的转换第三节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第四节 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第五节 卷积第六节 卷积的性质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连续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的分析方法;理解非周期信号频谱密度函数的概念,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以及信号时域特性与频域特性之间的关系;掌握利用傅里叶变换的定义、性质求出信号的频谱并画出频谱图;熟练掌握典型非周期信号与周期信号的频谱密度函数,灵活运用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对信号进行正反变换;理解抽样定理的内容,抽样信号频谱与原信号频谱的关系。教学方法:

可以在讲授的基础上,加以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深刻理解。教学重点: 连续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的定义、性质和典型非周期信

号的频谱密度函数,抽样定理。 教学时数: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析第二节 典型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第三节 傅里叶变换第四节 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第五节 冲激函数和阶跃函数的傅里叶变换第六节 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第七节 卷积特性第八节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第九节 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第十节 抽样定理

第四章 拉普拉斯变换、连续时间系统的 S域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收敛域以及拉普拉斯变换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卷积的意义及它们的应用;掌握能根据时域电路模型画出等效 s域电路模型,并求其全响应、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理解系统函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会利用系统函数的极点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掌握系统函数零、极点的定义并会画出零、极点图;掌握利用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决定系统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掌握用多种方法求解系统函数;掌握全通函数与最小相移函数的零、极点分布规律。

100

Page 10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可以在讲授的基础上,加以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深刻理解。

教学重点: 信号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及其收敛域,常用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信号的拉普拉斯变

换的性质和系统的时域分析与 s域分析的区别,时域电路模型的等效 s域电路模型,根据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全通函数、最小相移函数的特性。教学时数:1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收敛域第二节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第三节 拉普拉斯逆变换第四节 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电路、s域元件模型第五节 系统函数第六节 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时域特性第七节 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频响特性第八节 二阶谐振系统的 s 平面分析第九节 全通函数与最小相移函数的函数零、极点分布第十节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第十一节 双边拉普拉斯变换第十二节 拉普拉斯变换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第五章 傅里叶变换应用于通信系统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理解连续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的定义;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法;了解佩利-维纳准则及希尔伯特变换;掌握信号的无失真传输条件,了解信号通过理想低通滤波器的概念。教学方法: 可以在讲授的基础上,加以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深刻理解。教学重点: 连续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的定义,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法,信号无失真传输的条

件,理想低通滤波器。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利用系统函数 H(jw)求响应第二节 无失真传输第三节 理想低通滤波器第四节 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佩利-维纳准则第五节 利用希尔伯特变换研究系统函数的约束特性

第六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熟练掌握典型序列的性质、序列的运算;掌握离散系统模拟框图与数学模型之间的互相描述;掌握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单位样值响应的求解方法,掌握卷积和。教学方法:

101

Page 10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可以在讲授的基础上,加以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深刻理解。教学重点: 典型序列的性质、序列的运算,离散系统模拟框图与数学模型之间的互相描述,零输

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单位样值响应的求解方法,求卷积和的方法。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离散时间信号---序列第二节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三节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求解第四节 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第五节 卷积

第七章 z 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 z域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深刻理解 z变换的定义、收敛域以及典型信号的 z变换与收敛域;掌握 z变换的性质、卷积定理的意义及应用;能够根据 z变换的性质求解正变换与反变换;掌握 z变换的方法分析离散系统,并求其响应,包括全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单位样值响应深刻理解系统函数 H(z)的定义、物理意义及其零、极点概念,会用多种方法求解 H(z);掌握能根据 H(z)画出系统的模拟框图以及通过模拟框图求出 H(z);掌握由 H(z)的极点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理解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教学方法:

可以在讲授的基础上,加以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深刻理解。教学重点: z变换的性质及应用,逆 z变换,利用 z变换的方法分析离散系统,根据 H(z)画出系统的模拟框图以及通过模拟框图求出 H(z)和由H(z)的极点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频率响应。教学时数:1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z变换定义、典型序列的 z变换第二节 z变换的收敛域第三节 逆 z 变换第四节 z变换的基本性质第五节 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第六节 利用 z变换解差分方程第七节 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第八节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信号与线性系统实验部分教学大纲一、实验的目的、任务 通过利用 MATLAB,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信号与线性系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102

Page 10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实验的教学要求1.熟悉MATLAB语言2.掌握利用MATLAB产生典型的信号3.掌握用 FFT 分析信号频率成分4.掌握如何判断系统稳定性5.掌握如何设计滤波器,并利用其对信号滤波

三、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1.学生上机操作,首先进行验证性实验,通过对实过程及结论的分析 ,学习 MATLAB

相应的函数和工具包。2.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学生自己对设计性实验做方案,并编写相应程序实现。

四、教学内容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学时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

1 常用连续时间信号的实现和基本运算 2 验证、设计 1 必做2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2 验证、设计 1 必做3 信号频谱分析 2 验证、设计 1 必做4 滤波器设计 2 验证、设计 1 必做5 常用离散时间信号的实现 2 验证、设计 1 必做6 线性系统稳定性 2 验证、设计 1 必做五、实验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1、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实践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2、设计性实验是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根据实验内容设计相应的方案,并设计相应的程序运行。最后教师检查学生的程序运行结果,学生最后做实验报告。

制订人: 张涛 审核人: 赵静

103

Page 10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 II 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13003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1、计算机接口技术是计算机专业和电子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能够

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如何将软件转换成对应的 CPU的控制信号,去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工作。

2、本课程实践性很强,需要不断上机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各种指令。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课程是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后续的单片机课程及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基础。通过此课程将前期的微机原理 I 的软件和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电路及时序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软硬件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教学目的:

1、使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形成整体的概念,并能理解汇编语言的指令和CPU控制信号之间的关系。

2、熟练掌握主机和外设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和各种接口芯片的功能,各种芯片和微处理器间的连接。

3.使学生具备运用各种接口芯片进行接口电路的设计和软硬件开发的能力。五、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的总学时为 64 学时,理论部分 48 学时,实验部分 16 学时,4 学分,周学时4。六、教学方法:

教师教授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理解芯片的工作原理,编程方法。多做设计性的练习或习题,使学生灵活应用。七、考核方式:

考试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出勤与作业占 10%;期中考试(闭卷)占 10%;实验占 10%。期末考试:闭卷笔答,成绩占 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戴梅萼,《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1 月。

(二)参考书目周明德,《微型计算机 IBM PC/XT(0520 系列)系统原理及应用》(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年 5 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04

Page 10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分类、微型计算机系统及应用。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大家常用的外设如显示器、打印机等来理解接口电路的作用。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应用。

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和发展 第二节 微型机的分类 第三节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第二章 16 位和 32 位微处理器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6 微处理器 8086 的编程结构、引脚、工作模式、操作时序和 I/O编址方式,简单了解 32位微处理器。教学方法:

首先掌握 CPU 基本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来理解它的结构、引脚功能,不用死记硬背。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 CPU按照功能的两个组成部分,各引脚信号功能,工作模式及两种模式的系统

连接;难点是 8086CPU 的时序及软件和时序的对应关系。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16位微处理器 8086 一、8086 的编程结构 二、28086 的引腿信号和工作模式

三、8086CPU 的操作时序 四、8086 的存储器编址和 I/O编址第二节 32位微处理器 80386 一、80386 体系结构 二、80386 的寄存器第三节 32位微处理器 Pentium一、采用的先进技术二、技术特点

第三章 存储器和高速缓存技术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存储器的分类及各类存储器的特点;掌握内存的行列结构及存储器的选择;掌握存储器在系统中的连接和存储器的位和字扩展;了解微型计算机中的存储器的体系结构和高速缓存技术。教学方法: 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上机实验来加深理解存储器及其扩展。

105

Page 10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重点是存储器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连接及字位的扩展;难点是存储器在系统中连接

时译码电路的设计。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存储器和存储器件 一、存储器的分类 二、 微型计算机内存的行列结构三、 选择存储器件的考虑因素 四、 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五、 只读存储器 ROM 六 存储器在系统中的连接考虑和使用举例 七、 存储器的数据宽度扩充和字节数扩充 第二节 微型机系统中存储器的体系结构 一、层次化的存储器体系结构二、 16位和 32位微机系统的内存组织

第四章 微型计算机和外设的数据传输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接口电路的作用;掌握 CPU 和外设之间传输信息的类型和数据的传输方式 。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熟悉的常用外设的接口卡来理解接口电路的作用,并相互比较掌握常用的三种数据传输方式及其特点。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查寻方式编程。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为什么要用接口电路

第二节 CPU 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号 一、 数据信息二、 状态信息三、控制信息第三节 接口部件的 I/O端口 第四节 CPU 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一、程序方式二、中断方式三、DMA 方式四、输入输出过程中提出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 串并行通信技术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CPU 如何寻址外设,外设的编址方式;掌握 8255 的作用、引脚、控制字和与CPU 的连接;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掌握同步串行通信和异步串行通信的数据格式;掌握 8251A、8255A 的控制字及编程。

106

Page 10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首先掌握芯片的功能,在此功能的基础上来理解它的结构、引脚功能,不用死记硬背,

上机实践来更好的理解。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掌握 8251A 的自发自收的方式和两机的异步串行通信及 8255A 用作键盘接口等的编程。教学重点:

重点是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掌握串行接口芯片 8251A、并行接口芯片8255A 的编程结构和控制字;难点是串行通信程序的编写。教学时数:1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接口的功能及在系统中的连接 第二节 第二节 串行接口和串行通信 第三节 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 8251A 一、8251A 的基本性能 二、8251A 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8251A 的对外信号

四、8251A 的编程 五、8251A 的编程举例 六、8251A 的使用实例第四节 并行通信和并行接口第五节 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 8255A 一、8255A 的内部结构二、8255A 的芯片引脚信号 三、8255A 的控制字 四、8255A 的工作方式五、打印机的指标和性能、主机和打印机的连接 六、8255A 的应用举例

第六章 中断控制器、DMA 控制器和计数器/定时器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 DMA传送方式和使用的场合和 DMAC 的特点;掌握 8237A 的控制字和编程;掌握 8253 的引脚、控制字、编程和与 CPU 的连接;了解 8253芯片在 PC机中的应用情况;掌握 8259A 的的引脚、控制字、工作原理和编程。教学方法:

理论课学习结合上机实验,理解 8237A、8253 和 8259A 的功能和编写控制程序。教学重点:

重点DMAC 8237A、8253记数/定时器和 8259A 的功能、引脚和编程控制字和它们在 PC机中的应用;难点是 8237A、8259A 和 8253 的级连和编程。教学时数:1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断控制器 8259A

一、8259A 的引脚信号、编程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8259A 的工作方式三、8259A 的初始化命令字和操作命令字 四、8259A 使用举例

107

Page 10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节 DMA控制器 8237A 一、DMA控制器的一般结构和概要 二、DMA控制器 8237A 的原理 三、8237A 的编程和使用第三节 计数器/定时器 8253 一、概述 二、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工作原理三、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 8253 四、8253 应用举例

微机原理 II 实验部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目的、任务

实验是该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实验的目的不仅要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实验技能,加强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的提高,树立工程实际观念和严谨的科学作风。通过实验掌握接口电路及接口芯片的功能、编程方法,了解接口电路的设计的一般原理,能够将计算机接口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解决具体问题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的软硬件的开发工作做好准备。二、实验的教学要求

1. 通过实验,熟练使用微机原理实验箱及相关的实验仪器的使用,进一步掌握各种接口芯片的功能、控制方式及和 CPU 的连接。

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能根据实验目的要求编写程序,选择合适的仪器独立完成每个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3.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设验证性、设计性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三、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本课程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具体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由教师指定,简单编程、运行及实验报告由学生自行完成。四、教学内容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

1 简单 I/O扩展实验 3 验证 3 必做2 存储器扩展实验 3 验证 3 必做3 8255并行接口实验 3 验证 3 必做4 8253 定时器/计算器接口实验 3 验证 3 必做5 8359 的中断控制实验 4 设计 3 必做(注:实验类型指验证、设计、综合;实验要求指必做、选做。)五、实验教学大纲说明

1、本门课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本门课属于非独立开设的实验课,是学完《微机原理 II》中相关的理论课后开设的实验

课。2、设计性实验的要求。

108

Page 11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对于设计性实验,教师给出实验题目,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设备,能观察现象,并用基本理论分析其是否正确,找出产生错误原因,从而做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对于实验中出现的故障或偶然错误,应能及时分析和排除,保证实验的完成。

制订人:刘丽娟 审核人:赵 静

109

Page 11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13005二、课程性质与特点:性质: 高频电子线路是无线电技术类各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特点:本课以单元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为主,研究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分析方法。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频电子线路是工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考试课,使学生掌握模拟通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功能电路在信息传输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适应新器件、新技术不断更新的能力,对学生以后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2、使学生及时吸收反映国内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3、努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本学科的规律,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品德教育。五、学时及学分:本课程总学时为 64 学时,4 学分,每周 4 学时。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七、考核方式:考试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出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面考核占 10%,。期中考试占 10%,。期末考试:闭卷笔答,成绩占 8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阳昌汉,《高频电子线路》(第二版),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年 3 月。 (二)参考书目

张萧文 陆兆熊,《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年 4 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明确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110

Page 11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研究对象;无线电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组成。

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研究对象一、通信系统的组成二、研究对象第二节 无线电发送设备的组成与原理一、无线电发送二、发射机的基本组成第三节 无线电接收设备的组成与原理一、信号的接收二、组成

第二章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基础知识,能画出几种谐振回路电路图,能对单级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的质量指标进行计算。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

分析小信号放大器的基础知识;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电路。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功能二、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分类三、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第二节 分析小信号放大器的基础知识一、串并联谐振回路的特性二、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三、并联谐振回路的偶合连接与接入系数第三节 晶体管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一、y 参数等效电路二、混合 等效电路三、高频参数第四节 晶体管谐振放大器。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二、多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第五节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一、谐振放大器存在不稳定的原因二、放大器的稳定系数三、提高谐振放大器稳定性的措施

111

Page 11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三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学会对集电极余弦脉冲进行分析;能对电路工作状态进行计算。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功能;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组成及基本原理;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和效率;VCC Vbb Vbm 分别变化对工作状态的影响;高频功率放大器临界工作状态的计算。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功能二、高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三、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第二节 谐振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一、高频功率放大器原理图二、特点三、工作原理第三节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折线分析法一、晶体管特性曲线的理想化及其解析式二、集电极余弦电流脉冲的分解三、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功率与效率四、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五、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六、各级电压变化对工作状态的影响第四节 谐振功率放大电路一、基本组成二、直流馈电电路

第四章 正弦波振荡器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由放大器转换为振荡器的平衡条件、起振条件和稳定条件;能够画出互感反馈振荡器的三种形式,正确标出同名端;会用瞬时极性法分析判断电路是否可能振荡;掌握三点式振荡器相位平衡的判断准则,并能判断是电容三点式还是电感三点式。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 反馈振荡器的原理;互感耦合振荡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感三点式振荡器;晶体振荡器。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12

Page 11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振荡电路的功能 二、振荡电路的分类 三、振荡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二节 反馈型振荡器的振荡原理 一、反馈型振荡器的基本组成 二、起振条件 三、平衡条件 四、进入平衡状态时电压增益 五、平衡的稳定条件 第三节 反馈型振荡电路 一、互感耦合振荡电路 二、电容反馈振荡电路(电容三点式) 三、电感反馈振荡电路(电感三点式) 四、克拉泼振荡电路 五、希勒振荡电路 六、石英晶体振荡器 第四节 振荡电路的稳频原理 一、频率稳定度的定义 二、引起频率不稳的原因 三、提高频率稳定度的措施第五章 振幅调制电路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调制定义;掌握普通调幅波的数学表达式、波形和频谱幅度图;掌握双边带调幅波的数学表达式、波形和频谱幅度图;掌握单边带调幅波的数学表达式、波形和频谱幅度图;理解低、高电平调幅电路。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调制定义和振幅调制定义;三种调幅波(普通调幅波、双边带调幅波、单边带调幅波)

的数学表达式、频谱与功率关系;三种调幅波的波形和频谱图;振幅调制电路的基本组成低电平调幅电路和高电平调幅电路。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振幅调制的基本原理一、调制定义二、调制分类三、振幅调制定义四、振幅信号的分析五、振幅调制电路的功能六、振幅调制电路的分类及要求七、振幅调制电路的基本组成原理第二节 低电平调幅电路

113

Page 11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单二极管开关状态调幅电路二、二极管平衡调幅电路三、二极管环形调幅电路四、模拟乘法器调幅电路第三节 高电平调幅电路一、集电极调幅电路二、基极调幅电路

第六章 调幅信号的解调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振幅检波电路的功能、组成与分类;能够说明二极管包络检波的原理和同步检波原理。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重点:振幅检波电路的功能和组成;二极管大信号包络检波的原理;二极管小信号检波电路;

同步检波器。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解调 二、检波电路的功能 三、检波电路的分类 四、检波电路的组成 五、检波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二节 二极管大信号包络检波电路 一、什么是大信号包络检波 二、大信号检波的原理电路 三、工作原理 四、大信号检波器的分析 五、大信号检波器的技术指标 第三节 二极管小信号检波器 一、什么是小信号检波 二、小信号检波电路图 三、小信号检波器的分析 四、结论 第四节 同步检波器

一、同步检波器的组成 二、同步检波器的原理分析 三、本地载波的产生方法及不同步的影响第七章 角度调制电路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角度调制电路的分类和功能;掌握调角波的基本性质;

114

Page 11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了解调频电路和调相电路。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重点 角度调制的定义及分类;调相波和调频波的数学表达式及基本性质;调频方法及原理;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角度调制 二、角度调制分类 三、相位调制电路的功能 四、调频电路的功能 五、角度调制的优点与用途 第二节 调角波的基本性质 一、调角波的数学表示式 二、调角波的基本性质 第三节 调频方法 一、对调频电路的要求 二、调频方法分类 三、原理 第四节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

一、变容二极管的特性二、电路三、原理分析

第八章 调角信号的解调电路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几种鉴相电路;掌握乘积型鉴相器当输入为小信号时的

鉴相特性。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

解调电路的功能与技术指标;乘积型鉴相电路。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调相波解调电路的功能 二、调频波解调电路的功能 三、鉴相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四、鉴频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第二节 鉴相器 一、乘积型鉴相电路 二、门电路鉴相器

115

Page 11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九章 变频电路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变频电路的功能和组成;使学生学会几种常用的混频器;能分清楚混频器干扰的类型。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变频电路的功能及组成;晶体三极管混频器原理及分析;混频器的干扰与失真。

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变频电路的功能 二、变频电路的组成 三、变频器的技术指标 第二节 晶体三极管混频器 一、原理电路 二、原理分析 三、变频跨导定义 四、混频器的四种组态 第三节 混频器的干扰与失真 一、干扰哨声 二、副波道干扰 三、互调干扰 四、交叉调制干扰第十章 反馈控制电路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反馈控制电路的类型;了解三种电路的基本框图及其应

用。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

反馈控制电路的类型及组成。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一、反馈控制电路类型二、反馈控制电路的组成三、自动振幅控制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四、自动频率控制电路五、自动相位控制电路第二节 自动相位控制电路一、锁相环路的基本原理

116

Page 11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锁相环路的相位模型和基本方程 三、环路“锁定”的基本概念 四、锁相环路的应用 第三节 自动频率控制电路

一、自动频率控制电路的主要作用二、组成框图三、自动频率控制电路的应用第四节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一、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作用二、AGC 电路的分类

制订人:李春红 审核人:赵静

117

Page 11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电磁场理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22001 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一切电现象,都会产生电磁场,而电磁波的辐射与传播规律,更是一切无线电活动的基础。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普通物理电磁学课程的基础上,更系统、全面地研究宏观电磁现象的基本属性及其运动规律,将其归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并在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框架内,讨论电磁波的传播与辐射问题。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物理概念较抽象,要求的数学知识较多,学习之前应当具备普通物理学、高等数学、矢量分析和数理方程方面的知识。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电磁学的后继课程,它在电磁学的基础上,从场的动力学角度系统阐述电磁场的基本理论。本课程的一些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方法在物理电子类许多其它课程及一些相关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联系。如量子电磁理论、电子学、固体的电磁作用,电磁波的辐射、传输等都离不开本课程所介绍的动力学机制。因此,本课程是深入学习许多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为以后现代通信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加深对电磁场基本性质的理解;2、获得在本门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3、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独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五、学时与学分:本课程总学时为 48 学时,3 学分,每周 3 学时。

六、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突出物理思想、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注意反映教学难点、重点和知识的

深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2、计算机模拟教学:利用计算机模拟一些典型的电磁现象、场以及场的相互转化特征,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激发学生认真钻研勤于动手动脑的作风和良好的习惯。

3、习题课和讨论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思维方式和运算技能的训练。

4、通过自学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思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抽象能力。七、考核方式:

考查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出勤与作业等(占 30%)。期末考核:包括闭卷考试(占 30%)和结课论文(占 4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

郭硕鸿,《电动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 7 月。(二)参考书目

118

Page 12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1] 蔡圣善,《经典电动力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 6 月。[2] 俞允强,《电动力学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 7 月。[3] 王雪君,《电动力学解题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 6 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绪论与矢量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绪论部分要求学生认识和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本课程与后

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矢量分析部分要求学生在复习矢量代数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三矢量的标量积和矢量积运算;深刻理解梯度、散度和旋度等概念;熟练掌握高斯定理和斯托克斯公式;理解▽算符的矢量和微分性质,掌握▽算符的相关运算。本章中的矢量分析部分是本课程的数学基础,必须熟练掌握。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介绍电动力学的发展;讲述矢量分析的相关知识时,突出标量场梯度、矢量场的散度及旋度的意义的理解,可采取有组织的自学讨论式进行。教学重点:

理解矢量场的散度和旋度,标量场的梯度等基本概念;正确地使用▽算符作矢量分析运算。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绪论

一、电动力学的研究对象二、电动力学与电磁学的主要区别与联系三、电动力学的发展简史第二节 矢量代数一、矢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二、三矢量的标量积与矢量积第三节 矢量场论一、场的概念二、标量场的梯度三、高斯定理与矢量场的散度四、斯托克斯公式与矢量场的旋度五、与场相关的四个定理第四节 三度在不同坐标系中的表示及一些重要公式一、矢量微分算子二、柱坐标、球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三、三度在不同坐标系中的具体表示形式四、关于三度的一些常用公式

第一章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从电磁现象的实验定律出发,进行总结、概括、推广和提高,得出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在理解作为出发点的电磁实验规律基础上,熟练掌握电动力学基本方

119

Page 12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程,学会本章在总结归纳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本章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必须深刻掌握。教学方法:建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电磁场的概念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明

确麦克斯韦方程组实质上是电磁场方程。介质中和界面上的麦克斯韦方程和形式对实际应用很重要,要掌握。通过对麦克斯韦方程组整体性质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电磁场的基本属性。教学重点: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总结过程;电磁场的能量与能流。教学时数:1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荷和电场

一、库仑定律二、高斯定理和电场的散度三、静电场的旋度第二节 电流和磁场 一、电荷守恒定律二、毕奥--萨伐尔定律三、磁场的环量和旋度四、磁场的散度五、磁场的旋度和散度公式的证明第三节 麦克斯韦方程组 一、电磁感应定律二、位移电流三、麦克斯韦方程组 四、洛仑兹力公式第四节 介质的电磁性质 一、关于介质的概念 二、介质的极化三、介质的磁化四、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第五节 电磁场边值关系 一、法向分量的跃变二、切向分量的跃变第六节 电磁场的能量和能流 一、场和电荷系统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一般形式 二、电磁场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表示式

第二章 静态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静电场的物理特征,正确地运用场方程、场的物理特征由荷分布确定场,由场分布确定荷的分布;正确列出已知静止电荷系统静电势的定解问题;掌握运用分离变量法求解一维和两维球坐标轴对称情况下静电势的定解问题,确定势分布和场分布要求学生理解磁标势法的适用条件,正确由磁势法确定场分布;正确地由电流分布确定场

120

Page 12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分布,或由磁场分布确定电流分布。教学方法:

本章以静电场和静磁场的基本方程和边值关系作为总纲,故必须首先掌握好这一内容。唯一性定理是解题的保证,但证明过程可自学。分离变量法可通过较多的例题加以教学;磁标势法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简便方法,但是在运用时要注意条件。教学重点: 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分离变量法,镜像法,矢势及其微分方程,磁标势。

教学时数:1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 一、静电场的标势二、静电势的微分方程和边值关系三、静电场的能量第二节 唯一性定理一、静电问题的唯一性定理二、有导体存在时的唯一性定理第三节 拉普拉斯方程 分离变量法第四节 泊松方程 分离变量法第五节 镜像法第六节 矢势及其微分方程一、矢势二、矢势微分方程三、矢势边值关系四、静磁场的能量第七节 磁标势

第三章 电磁波的传播与辐射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和理解在真空中自由空间下电磁场波动方程,介质中定态波动方程,平面波解的导出,单色平面电磁波性质与特点、能量和能流;掌握时变电磁场的势描述,理解电动力学规范不变性。掌握达郎贝尔势方程的导出及其解,解(推迟势)的物理解释;了解电偶极辐射的相关内容。教学方法:将Maxwell 方程组应用到迅变但不存电荷电流情况。变化着的电场和磁场互相激发 , 

形成电磁波。限于时间,仅要求掌握电磁波传播的最基本理论。讨论由电流电荷分布激发电磁场的问题时, 引入电磁场的矢势和标势描述变化电磁场, 讨论用势表述的电动力学基本方程组, 研究标势和矢势的解——推迟势。教学重点:

电磁场的波动方程,平面电磁波的特点,电磁场的势描述,达郎贝尔方程推导及其推迟势解,电偶极辐射。教学时数:1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平面电磁波一、电磁场波动方程

121

Page 12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时谐电磁波三、平面电磁波四、电磁波的能量和能流第二节 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电磁波的反射与折射一、反射和折射定律二、振幅关系 菲涅耳公式三、全反射第三节 有导体存在时电磁波的传播一、导体内的自由电荷分布二、导体内的电磁波三、趋肤效应和穿透深度第四节 电磁场的矢势和标势 一、用势描述电磁场二、规范变换和规范不变换三、达郎贝尔方程第五节 推迟势 一、推迟势的导出二、推迟势的物理意义第六节 电偶极辐射一、计算辐射场的一般公式二、矢势的展开三、偶极辐射

制订人:孙衍斌 审核人:吴亚波

122

Page 12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单片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一、课程编号:10213006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单片计算机与智能仪器》是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由于本课程的先修课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等,因此具有前期理论

应用、实践性、技术性强的特点。在教学环节中应将理论教学环节,实验环节和综合设计等三个环节融为一体,同时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1、单片计算机的诞生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单片计算机以其特有的体积小、功能强、稳定可靠等特点,在计算机外围设备、通讯、智能仪表、过程控制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许多领域的技术水平、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得以大大提高,从而,在工业智能仪器仪表、光机电设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家电等的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因此,《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2、《单片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尤其是可编程控制器、嵌入式系统等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作为新技术基础的《单片机计算原理与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3、《单片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中,通过学习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外围模块、I/O 设备、程序设计和应用系统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建立电子电路设计与单片计算机开发方面的技术基础,可以掌握单片计算机在智能仪表等各个方面的应用设计。四、教学目的: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硬件结构、程序设计。在软、硬件的结合上树立宏观意识。

2、使学生掌握单片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从而掌握、形成基本设计思想。

3、通过具体的设计实践,以及相关的实验,使学生真正掌握单片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质。

4、在设计实践中,通过设计中的自选题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独立进取的精神。五、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 68 学时,4 学分,每周 4 学时。理论讲授 50 学时,实验 18 学时。

六、教学方法:1、本门课程的安排总体上划分为两大部分:理论讲授和应用研究设计。2、理论讲授着重于单片微型机硬件部分、软件编程部分和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

单片微型机的总体观念。3、应用研究设计通过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到两个具体应用项目研究、设计的全过程,掌握单片微型机系

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创新思维的思想和独立设计的实践能力。123

Page 12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4、演示与多媒体使用演示与多媒体是教学中的一个强有利的手段,可以使学生快速、直观地掌握单片微型

机原理以及应用方法。七、考核方式:

考试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 期中考试占 15%, 项目设计占 15%。期末考试: 闭卷笔答, 成绩占 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张友德、赵志英、涂时亮,《单片微型机原理、应用与实验》(第四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7 月(二)参考书目

[1] 赵德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年 1 月。 [2] 丁元杰, 《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年 8 月。[3] 朱月秀 濮阳槟 骆经备,《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4 年 3 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单片计算机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单片计算机的概念、发展过程及产品近况;掌握单片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单

片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过程;掌握单片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常见的单片机的生产厂以及常见的一些单片机的型号机器特点,学会选择单片计算机芯片。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基本要求和考核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演示一个单片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板,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掌握单片计算机的概念;单片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单片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的过程。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单片微型机的发展历史第二节 单片微型机的内部结构一、中央处理器二、存储器三、输入输出部件第三节 典型的单片微型机产品一、INTEL 公司的产品二、ATMEL 公司的产品三、其他公司的产品第四节 单片微型机的应用和应用系统结构一、单片微型机的应用二、单片微型机应用系统结构

124

Page 12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三、单片机的开发流程第二章 MCS-51 单片微型机系统结构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单片计算机典型产品的并行接口结构与操作;掌握单片计算机的内部的总体结构、

资源配置和引脚封装、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的原理、电路形式及其设计方法;掌握存储器的组织结构,特殊功能寄存器、位寄存器的使用;掌握中断系统的特点以及中断的触发方式掌握单片计算机最小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与应用。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微机原理,因此这一章应该结合微机原理的内容,将 8086 的 CPU 和单片机加以比较、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单片机内部结构的组成及其特点。教学重点:

掌握单片计算机的内部资源和引脚结构;掌握中断源的分类及优先级、中断控制的实现、中断响应的过程、中断请求的拆除;单片计算机最小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与应用。教学时数: 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MCS-51单片计算机的总体结构一、MCS-51单片计算机的总体结构二、MCS-51单片计算机的内部资源三、MCS-51单片计算机的引脚第二节 时钟和时钟电路第三节 复位和复位电路第四节 MCS-51单片计算机的 CPU一、MCS-51单片计算机的 CPU二、时序第五节 MCS-51单片计算机的存储器组织一、MCS-51单片计算机的存储器结构二、程序存储器三、数据存储器四、特殊功能存储器第六节 MCS-51单片计算机的中断系统一、中断概念二、MCS-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三、中断的触发方式第七节 MCS-51单片计算机的最小系统一、MCS-51单片计算机的最小系统二、最小系统的应用

第三章 MCS-51 单片微型机的指令系统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指令系统的概念和指令的基本格式;掌握 7种寻址方式、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

指令、逻辑运算指令与循环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位操作类指令的使用。与 8086 的指令相比较,系统地掌握 MSC-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每一条指令的使用。以此作为软件编程

125

Page 12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的重要依据。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法。结合微机原理课程中讲授的 8086 的指令系统,以比较的方式进行讲授。即可以缩短课时,又可以使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加深对指令系统的理解,变抽象为具体。教学重点:

掌握寻址方式(七种);指令的使用;查表指令的使用。教学时数: 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MCS-51单片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一、指令格式二、寻址方式三、MCS-51单片计算机的数据操作指令类型第二节 数据传输指令一、内部传输指令二、A 与外部传输指令三、查表指令第三节 算术运算指令一、加法指令二、减法指令三、乘法指令四、除法指令第四节 逻辑运算指令一、累加器A 的逻辑操作指令二、两个操作数的逻辑操作指令第五节 控制转移指令一、无条件转移指令二、条件转移指令第六节 位操作指令

第四章 MCS-51 单片微型机的外围模块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并行口、定时器、串行口的结构、特点,编程方法以及具体应用。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在讲授本章的时候,应从单片计算机的最小结构出发,依据项目的具体需要,引深到其外围电路, 进而引出外围模块。教学重点:

掌握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及 4种工作方式,定时器/计数器的初值确定及初始化;掌握 51单片机 4 个 8位并口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应用。教学时数: 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MCS-51单片计算机的并行口一、P0口二、P1口

126

Page 12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三、P2口四、P3口第二节 MCS-51单片计算机的定时器/计数器一、定时器/计数器的一般工作原理二、定时器/计数器 T0 和 T1三、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设计第三节 串行接口一、串行接口的组成与特点二、串行接口的工作方式三、波特率四、串行接口的应用与编程

第五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单片计算机汇编语言程序的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比较法。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汇编语言课程,因此本章内容的讲授方法采用复习、比较、分析的方法, 进一步引深到使用单片计算机汇编语言编程。教学重点:

掌握汇编语言源程序的书写规范;掌握汇编程序的基本顺序、分支、循环程序设计,基本的算术及逻辑处理程序。教学时数: 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程序设计方法一、程序设计的步骤二、循环程序设计三、子程序设计第二节 程序设计实例

第六章 单片微型机系统扩展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 MSC-51单片计算机扩展的基本原理、存储器的硬件扩展方法、软件编程控制;熟练掌握串、并口的硬件扩展方法、软件编程控制;A/D 和 D/A芯片接口设计。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此部分内容较多,如果采用常规讲法,会出现泛泛的情况。因此,建议以扩展原理为主线,以程序存储器扩展和并行口的扩展为中心讲授扩展的基本思想。最后由学生引申到其他部分的扩展问题。教学重点:

掌握 MSC-51单片计算机扩展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串、并口的硬件扩展方法、软件编程控制;具体学会A/D 和 D/A芯片和 51单片机的接口设计。教学时数: 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MSC51单片计算机系统并行扩展原理第二节 存储器的扩展

127

Page 12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程序存储器的扩展二、数据存储器的扩展第三节 MCS-51单片计算机的接口扩展一、并行口的扩展二、串行口的扩展第四节 D/A 接口扩展 一、梯形电阻式扩展原理二、DA0832 接口方法第五节 A/D 接口扩展一、双积分 A/D转换原理二、A/D0809 接口方法三、A/D0804 接口方法

第七章 单片微型机的输入/输出设备接口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单片计算机外部设备接口的具体方法;具体学会 LED、LCD、键盘等外设接口的电路的设计以及软件的编程。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在此主要讲授接口电路的特点、具体设计的思想、实践应用的过程。教学重点:

掌握 LED 数码管及其编码方式,动态显示方式及其典型应用电路;独立式和矩阵式键盘及其接口电路。教学时数: 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拨码盘接口一、拨码盘结构二、拨码盘接口电路与编程第二节 七段发光显示器接口一、七段发光显示器的结构与编码二、七段发光显示器的工作方式三、七段发光显示器的接口电路第三节 键盘接口一、键盘结构与工作原理二、键盘接口方法三、键盘程序设计方法

第八章 单片微型机应用系统的研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单片微型机应用系统的设计的具体方法、设计的思想;学会运用单片微型机开发系统对具体的应用项目进行研究、设计、开发。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以一个具体的项目实例讲授应用系统设计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应用系统设计的方法、设计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

128

Page 13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掌握单片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步骤, 应用系统的结构和设计方法。教学时数: 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单片微型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一、单片微型机应用系统的研制过程二、总体设计三、硬件设计四、软件设计五、可靠性设计第二节 单片微型机开发系统一、单片微型机开发系统二、单片微型机开发系统的调试

*第九章 单片微型机 C 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 C语言的基本语义、语法、宏定义;C语言程序设计的结构和程序设计的步骤;C51 内容函数的应用及包含文件的应用;各中断函数的定义和使用;单片机扩展外部资源的编程等。教学方法:

讲授法。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C语言课程,因此本章内容的讲授方法采用复习、比较、分析的方法, 进一步引深到使用单片机C语言编程,引导学生掌握单片机C51编程的应用。教学重点:

掌握 C语言程序设计的结构;学会 C51函数的应用及包含文件的应用;单片计算机扩展外部资源的编程。教学时数: 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单片计算机C语言概述一、单片计算机C语言概述二、单片计算机C语言开发环境的建立第二节 C51流程与控制 一、顺序结构程序二、选择结构程序三、循环结构程序第三节 C51构造数据类型一、数组二、指针三、结构四、共用体五、枚举第四节 函数一、函数的调用二、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三、C51库函数

129

Page 13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五节 单片计算机接口的 C语言编程一、中断编程二、定时器/计数器三、中断编程四、定时器/计数器五、LED 数码管六、键盘七、数/模转换接口

单片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的目的、任务

本部分课程为《单片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的实践环节,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为配合理论教学,使学生能更深刻地领会所学内容。熟练应用 MCS-51单片计算机的集成开发环境和开发系统,进行单片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为今后进一步设计与应用单片计算机打下扎实基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部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单片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 MCS-51 系列单片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指令系统及及应用技术。二、实验的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作好实验前的准备。指导教师应提前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设备使用等。实验电路的连接、程序的调试、具体测试步骤、实际数据处理等由学生独立完成,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由学生自己设计。三、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本部分的教学主要以应用和设计为主。采用以项目带教学内容的方式,将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理论,并且在实验中掌握了实际的方法。四、教学内容序号 实 验 项 目

名    称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

1 循环灯控制器实验 1(软件延时法) 3 设计 2 必做

2 循环灯控制器实验 2(定时、中断综合实验) 3 综合 2 必做

3 定时器实验 1(查表、定时、显示实验) 3 设计 2 必做

4 定时器实验 2(键盘接口实验) 3 设计 2 必做

5 数字电压表实验(A/D扩展实验) 3 设计 2 必做

6 数字温度计实验 3 设计 2 必做

130

Page 13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I/O口扩展、C语言编程)

五、实验部分教学大纲说明1、实验部分与理论部分的关系实验一、循环灯控制器实验 1(软件延时法)该实验是由学生自己焊接组装一个 8 路彩灯控制器,闪烁方式自定,采用软件延时。

该实验安排的时间是第三章之后,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设计将前三章的理论加以运用,同时也对于单片计算机的应用建立了感性认识。实验二、循环灯控制器实验 2(定时、中断综合实验)  该实验属于综合性实验。是在实验 1 的基础上,将灯的闪烁延时改为定时器控制,并分别采用查询和中断两种方法实现。该实验即可以使学生掌握定时器和中断部分的理论,也掌握了定时器和中断系统的应用。实验三、定时器实验 1 (查表、定时、显示实验)

该实验属于综合性设计实验。由学生自己焊接组装、设计一个 99秒的定时器。通过该实验,可以使学生将查表程序的运用、定时器、LED 数码管显示方面的理论加以运用。实验四、定时器实验 2 (键盘接口实验)该实验属于设计性实验。是在实验 3 的基础上,给已有的定时器设计一个矩阵键盘。通

过键盘,可以设定定时的时间,将原来的 99秒定时改为 99秒之内的任意时间的定时控制。该实验即可以使学生掌握单片微型机的输入/输出设备接口部分的理论,也掌握了矩阵键盘的应用。实验五、数字电压表实验(A/D扩展实验)该实验属于设计性实验。使用 A/D0809 或者A/D0804,由学生自己焊接组装、设计一

个数字电压表。通过该实验,可以使学生将查表程序的运用、定时器、LED 数码管显示方面的理论和 A/D转换扩展理论综合起来加以运用。实验六、数字温度计实验(I/O口扩展、C语言编程)该实验属于最后的综合性设计实验。使用温度传感器,由学生自己焊接组装、设计数字

温度计,通过该实验可以使学生该课程的理论综合运用。2、实验要求 所有实验的硬件电路均由学生自己设计、组装,指导教师只提供参考电路。综合性实验结束时,学生应写出设计报告。

制订人:姜春华 审核人:赵 静

131

Page 13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13004二、课程性质与特点:性质:是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学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特点:是电子类专业应学习和掌握的有关电子测量技术与常用电子仪器原理的重要课

程。本课程主要讨论测量误差、数据处理以及基本测量原理、方法和应用。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电子测量技术是工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考试专业课,使学生掌握近代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电子仪器的原理和使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学生以后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四、教学目的:

1、掌握电子测量领域中主要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分析和处理方法。3、介绍自动测试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子仪器及处理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五、学时及学分:本课程总学时为 32 学时,2 学分,每周 2 学时。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七、考核方式:

考试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出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面考核占 10%,期中考试占 10%。期末考试:闭卷笔答,成绩占 8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林占江,《电子测量技术》(第一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年 9 月。 (二)参考书目

蒋焕文 孙续,《电子测量》(第二版),中国计量出版社,1988 年 5 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明确本学科的特点与电子测量意义;了解计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132

Page 13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测量与计量的基本概念;电子测量的内容与特点;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电子测量方

法。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测量与计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电子测量的内容与特点 第三节 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

第四节 电子测量方法 第五节 计量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测量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掌握系统误差的定义、产生原因、

判别及处理方法;掌握随机误差的定义、性质及异常数据的剔除方法;掌握测量误差的合成与分配;掌握测量数据处理的概念及相关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重点: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系统误差的特征及其减小方法;粗大误差的判断和处理;误差

的合成与分配;测量数据的处理。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一、测量误差的定义二、测量误差的分类三、测量结果的评定第二节 系统误差的特征及其减小方法一、系统误差的定义二、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三、系统误差的特点四、判断系统误差的方法五、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第三节 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其估算方法 一、随机误差的定义二、随机误差的特点三、相关的概念:数学期望和标准差四、贝塞尔公式 五、均匀分布情况下的标准差

第四节 粗大误差及其判断准则一、粗大误差的定义二、粗大误差产生的原因三、测量结果的置信概率与置信区间四、可疑数据的剔除方法:莱特准则

133

Page 13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五节 误差的合成与分配一、测量误差的合成二、测量误差的分配第六节 测量数据的处理 一、数据舍入规则二、等精密度测量结果的处理步骤 三、最小二乘法原理 第七节 最佳测量条件的确定与测量方案的设计

第三章 模拟测量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压测量的意义及电压表的分类;掌握模拟电压表工作

原理及刻度特性,用模拟表测量非正弦波电压对读数的修正;了解噪声电压的测量、分贝的测量。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

电压测量的基本要求及仪器分类;交流电压测量。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压测量概述 一、电压测量的基本要求二、电压测量仪器的分类第二节 交流电压的测量一、交流电压的表征二、交流电压的测量方法三、峰值电压表四、均值电压表五、有效值电压表

第三节 噪声电压的测量 一、噪声的基本特征二、用平均值表测噪声电压 第四节 分贝的测量 一、数学定义二、分贝值的测量

第四章 数字测量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数字式电压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掌握万用表的工作原

理;了解时频标准;掌握电子计数法测频、测周原理;掌握正负 1误差及标准频率误差。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重点:电压测量的数字化方法;万用表;频率的测量。

134

Page 13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压测量的数字化方法 一、数字式电压表二、数字式电压表的分类三、数字是电压表的主要技术指标第二节 万用表

第三节 频率的测量一、概述二、频率测量的基本方法三、计数式频率计的测频方法 第四节 时间的测量 第五节 相位的测量

第五章 时域测量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示波测量技术的用途,电子示波器的分类;掌握模拟示波器的结构及波形显示原理;掌握通用示波器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掌握示波器的多波形显示原理;了解取样示波器、记忆示波器、数字存储示波器。掌握示波器的使用。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示波测试原理;模拟示波器;示波器的多波形显示;示波器的使用。

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示波器分类

第二节 模拟示波器一、模拟示波器的基本构成二、示波器显示波形的原理第三节 多波形显示 一、多线显示二、多踪显示三、双扫描显示

第四节 几种示波器介绍一、通用示波器二、取样示波器三、记忆示波器四、数字存储示波器 第五节 示波器的使用

第六章 频域测量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频域测量与时域测量的互补关系;了解频率特性的基本

测量方法;了解频率特性测试仪的应用;掌握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135

Page 13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重点:频域测量和时域测量的互补关系;示波测试与频谱分析的异同;频谱分析仪。

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扫频分析仪一、频率特性的基本测量方法二、扫频法原理三、组成四、应用

第三节 频谱分析仪一、 作用二、 频谱分析三、 示波测试与频谱分析的异同四、 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五、 频谱分析仪的应用

第七章 逻辑分析仪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域分析和数据域测试仪器;掌握逻辑分析仪与普通

示波器的异同;掌握逻辑分析仪的应用。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重点:

数据域分析和数据域测试仪器;逻辑分析仪的分类和与普通示波器的比较;逻辑分析仪的应用。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逻辑分析仪与模拟示波器比较

第三节 应用第八章 自动测试系统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动化测量系统的发展概况;掌握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

了解自动测试系统的总线及掌握 GPIB 系统;了解智能仪器和个人仪器;了解 GPIB 系统消息的分类及虚拟仪器。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重点:自动测试系统的定义、组成和总线;GPIB 系统。

教学时数:2 学时136

Page 13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 一、智能仪器二、个人仪器第二节 自动测试系统一、自动测试系统的定义二、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三、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四、自动测试系统的总线五、GPIB 系统中消息的分类第三节 虚拟仪器及实现一、虚拟仪器的定义二、Lab VIEW 虚拟仪器开发系统

制订人:李春红

审核人:赵 静

137

Page 13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22002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专业英语是在结束了大学基础英语的学习后开设的,其专业内容定位在专业教材与科普读物之间,不是用原版英语教材进行专业课教学,而是用英语介绍广泛的专业内容和知识。英语是目前应用最广、最为普及的一种语言,而信息技术是发展最为迅速、影响最为深

远,也是目前最为热门的学科和技术领域,专业英语起到了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双重作用。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专业英语》综合了电子类专业知识和英语的运用能力,属于专业选修课。其任务在于介绍电信类专业英语的基础知识,包括专业英语中的词汇特点,以及阅读翻译电信专业英文资料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专业文献阅读、翻译及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技能。四、教学目的:

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阅读、写作、交流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扩大电子信息技术的词汇量,熟悉专业术语,了解科技文章的表达特点和掌握专业英语翻译技巧,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奠定必需的英文基础。五、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 48 学时,3 学分,每周 3 学时。六、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翻译相结合的方法,教师用英语讲授,着重基本原理的介绍,可

适当加入听力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关于讨论课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提高专业技术词汇和相关表达方式的练习。3、学生自学课本中的一部分内容,可由学生自学完成,在课堂上,可采取学生作老师以英语来讲

解。4、采用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形式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可以把最新的前沿知识以生动活

泼的方式展现,增强了课堂气氛。七、考核方式:

考查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出勤、课堂表现与作业占 20%。期末考试:开卷笔答,成绩占 8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 翟俊祥,《信息与控制专业英语》(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10 月。138

Page 14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参考书目 [1] 秦荻辉,《科技英语(电子类)》(第二版,第七次印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社, 2003 年 1 月。[2] 赵淑清,《电子信息与通信专业英语》(第一版,第三次印刷),哈尔滨工业大学

出版社, 2002 年 2 月。[3]丁西亚,《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理论与实践》(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西安交通大

学出版社,2006 年 4 月。第二部分:课程内容

Unit 1 Information Theory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对信息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熟悉信息量、信息源、信道、平均信息量、编码等词汇的英文表达。教学方法:

课前要求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对本次课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课堂上,教师讲解和学生翻译,也可以进行讨论;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形式。教学重点:

信息量、信息源、信道、平均信息量、编码等词汇的英文表达。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Introduction第二节 Components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第三节 Information content第四节 Entropy第五节 Encoding and Redundancy

Unit 2 Automata Theory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自控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自控理论的专业词汇及其用法。教学方法:

课前要求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对本次课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课堂上,教师讲解和学生翻译,也可以进行讨论;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形式。教学重点:

自控理论的专业词汇及其用法。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Introduction第二节 History第三节 Success and Limitation

Unit 3 Electronics( 1 )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电阻、电容、电感及其它元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方面的知识;掌握电子元139

Page 14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器件方面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教学方法:

课前要求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对本次课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课堂上,教师讲解和学生翻译,也可以进行讨论;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形式。教学重点:

电子元器件方面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Introduction第二节 Historical Background第三节 Electronic Components

Unit 4 Electronics(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电源电路、放大电路等常见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方面的知识;掌握电路方面的专业英语词汇及其应用。教学方法:

课前要求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对本次课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课堂上,教师讲解和学生翻译,也可以进行讨论;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形式。教学重点:

掌握电路方面的专业英语词汇及其应用。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Power_Supply Circuits第二节 Amplifier Circuits第三节 Oscillators第四节 Switching and Timing Circuits第五节 Recent Developments

Unit 5 Computer (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方面的专业英语术语及其表达方式。教学方法:

课前要求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对本次课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课堂上,教师讲解和学生翻译,也可以进行讨论;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形式。教学重点:

计算机方面的专业英语术语及其表达方式。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Introduction第二节 Use of Computers第三节 How Computers Work第四节 Programming Languages

140

Page 14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Unit 6 Computer ( 2 )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几个方面的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业术语及其表达方式和用法。教学方法:

课前要求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对本次课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课堂上,教师讲解和学生翻译,也可以进行讨论;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形式。教学重点:

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业术语及其表达方式和用法。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Types of Computers第二节 Networks第三节 History第四节 Future Developments

Unit 7 Network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网络方面的知识;掌握网络组成、拓扑结构、网络管理方面的英文词汇极其表达方式。教学方法:

课前要求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对本次课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课堂上,教师讲解和学生翻译,也可以进行讨论;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形式。教学重点: 网络组成、拓扑结构、网络管理方面的英文词汇极其表达方式。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Introduction

第二节 Network Connections第三节 Network Operating and Management第四节 Future Technologies and Trends

Unit 8 Internet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英特网方面的知识;掌握英特网方面的专业术语及其表达方式和用法。教学方法:

课前要求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对本次课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课堂上,教师讲解和学生翻译,也可以进行讨论;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形式。教学重点:英特网方面的专业术语及其表达方式和用法。

教学时数:5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Introduction

141

Page 14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节 Uses of the internet第三节 How the internet works第四节 History第五节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Unit 9 Telecommunications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电信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电信方面的英文词汇及其表达方式。教学方法:

课前要求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对本次课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课堂上,教师讲解和学生翻译,也可以进行讨论;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形式。教学重点:

电信方面的专业词汇及其表达方式。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Introduction

第二节 How Telecommunications Works第三节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第四节 History

Unit 10 Television(1)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电视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视机方面的专业术语及其表达方式和用法。教学方法:

课前要求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对本次课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课堂上,教师讲解和学生翻译,也可以进行讨论;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形式。教学重点:

电视机方面的专业术语及其表达方式和用法。教学时数:5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Introduction第二节 How Television Works第三节 The Television Camera第四节 Transmiss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Unit 11 Television(2)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电视机接收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视机方面的专业术语及其表达方式和用法。教学方法:

课前要求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对本次课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课堂上,教师讲解和学生翻译,也可以进行讨论;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形式。教学重点:

电视机方面的专业术语及其表达方式和用法。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Television Receiver

142

Page 14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节 Television’s History制订人:张涛 审核人:赵静

143

Page 14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22005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1.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传感器技术是信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三大技术之一,属于高科技范畴。2.传感器的种类繁多,传感器技术是一门分散型技术.又是一门知识密集性技术。它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电子学等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本课力求突出共性基础及误差分析,对各类传感器则注重机理分析与应用介绍。

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主干课,是融光、机、电为一体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本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研究开发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占重要地位。

四、教学目的:1.使学生重点掌握传统的电阻、电容、电感、电压、热电、光电效应的敏感原理及其传感器的结构与应用。2.有选择地学习各类新型传感器,如光纤、激光、超导、生物、智能等传感器,它们对科学技术现代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本书附录所推荐的实验。4.结合本书的应用实例,指导学生对相应电路进行设计。

五、学时与学分:本课程总学时为 68 学时(其中理论 48 学时,实验 20 学时),4 学分,每周 4 学时。 六、教学方法:

重点讲述敏感器件与传感器件机理与结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及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展示各种敏感器件与传感器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演示各种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同步适当的安排传感器实验。

七、考核方式:考试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出勤、作业及实验报告等占 30%。期末考试:以闭卷笔答为主,成绩占 70%。八、教材及主要参考数目:(一)教材黄贤武 郑筱霞《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第一版),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 月。

(二)参考书目[1] 刘迎春 叶湘滨,《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年 12 月。[2] 柳桂国,《检测技术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年 12 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144

Page 14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清楚什么是传感器及其重要作用;使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教学方法:课堂上演示几种不同领域中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重点:1.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2.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一、传感器的定义二、传感器的组成第二节 传感器的分类一、按工作原理分类二、按被测量分类三、按敏感材料分类四、按能量的关系分类五、其他分类法第三节 传感器的技术特点一、内容范围广且离散二、知识密集程度甚高、边缘学科色彩极浓三、技术复杂、工艺要求高四、功能优、性能好五、品种繁多、应用广泛第四节 传感器的数学模型一、静态模型二、动态模型第五节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主要讲授静态特性

第二章 电阻式传感器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电阻应变效应及其表示式;能对应变电桥的输出公式、线性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进行计算;了解电子秤的基本测量原理。

教学方法:课堂展示电阻应变片,演示应变效应;同步做应变片测量实验。

教学重点: 应变式电阻传感器的原理与结构;基本测量电路教学时数:5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应变式电阻传感器一、电阻应变片的结构。二、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包括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第二节 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

145

Page 14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电阻应变仪二、电子秤。

第三章 电容式传感器教学目的与要求;

能够导出变极距和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能够导出运算放大器式测量电路的输出特性;了解运算型电容测厚仪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基本原理,启发学生提出各种电容传感器的原理;课堂演示电容式传感器。

教学重点: 电容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分类、基本测量电路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一、基本工作原理二、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三、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四、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第二节 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路第三节 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一、谐振电路二、运算放大器电路三、脉冲调宽电路四、电桥电路第四节 电容传感器的应用一、电容式测厚仪二、电容式位移传感器三、电容式加速传感器

第四章 压电式传感器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压电效应的基本现象;掌握石英晶体的横向和纵向压电效应;能够叙述钛酸钡压电陶瓷的压电现象;熟悉电荷放大器电路及输出公式。教学方法:

课堂演示顺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现象,引出压电效应概念。教学重点:压电效应概念、压电机制和压电特性。

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压电效应和压电材料。一、压电效应二、压电材料三、石英晶体的压电特性。四、压电陶瓷的压电现象。

146

Page 14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节 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和测量电路一、压电片的连接方式二、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和测量电路第三节 压电传感器的应用。

第五章 热电式传感器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热电偶的输出特性及测温方法;了解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掌握温敏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了解集成温度传感器基本结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演示热电偶、热敏电阻、PN 结的温度特性、数字温度计等引入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特性。

教学重点:各种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热电偶一、热电效应二、热电偶基本定律三、热电偶结构与种类四、热电偶测量电路。第二节 热电阻一、常用热电阻二、热电阻的特性与测量电路第三节 热敏电阻一、热敏电阻的结构二、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三、线性化处理。第四节 PN 结型温度传感器一、温敏二极管二、温敏三极管三、集成温度传感器。第五节 应用一、温敏二极管温度调控器二、热电阻温度控制器

第六章 光电式传感器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光电效应的基本概念,说明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式;2.能够说明内光电效应器件的性能、差异、应用范围。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演示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等器件的光电特性引入光电传感器的种类和原理

等内容;通过课堂演示光电控制电路引入光电传感器的应用。教学重点:

147

Page 14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光电效应,包括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外光电效应的光电器件,包括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内光电效应的光电器件,包括光敏电阻和光电池及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光电效应一、外光电效应二、内光电效应第二节 外光电效应器件一、光电管及其基本特性二、光电倍增管及其基本特性第三节 内光电效应器件一、光敏电阻二、光电池三、光电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第四节 光电传感器应用一、烟尘浊度检测仪二、光电转速传感器三、路灯控制器

第七章 气敏和湿敏传感器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半导体气敏材料的导电机理;掌握 SnO2气敏元件的基本特性;能够说明氯化锂湿敏元件的吸湿、脱湿原理。教学方法:通过列举常见气敏和湿敏元件的应用实例,引入课题,讲授气湿敏传感器的结构和原

理。教学重点: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导电机理和结构及基本特性;湿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教学时数:5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 一、电阻型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导电机理 二、电阻性气敏传感器的结构 三、气敏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四、非电阻性气敏传感器 第二节 湿敏传感器 一、湿度定义即表示法

二、湿敏元件的特性参数三、湿度传感器的分类四、电解质湿敏传感器五、半导体湿度传感器

第三节 气湿敏传感器的应用 一、自动吸排油烟机 二、自动去湿器

148

Page 15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八章 磁敏传感器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霍尔效应及其输出公式;掌握霍尔元件的的输出电路;了解磁敏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通过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引入霍尔效应原理,并进一步解释磁敏传感器的工

作原理。教学重点:霍尔传感器及其输出特性;磁敏电阻,磁阻效应及结构;磁敏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结构

与工作原理和特性。教学时数:5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霍尔传感器一、霍尔效应与工作原理二、霍尔器件的主要技术参数三、霍尔元件连接方式和输出电路四、霍尔元件的测量误差和补偿方法第二节 磁敏电阻器一、磁阻效应二、磁敏电阻的结构第三节 磁敏二极管和磁敏三极管一、磁敏二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二、磁敏三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四节 磁敏传感器的应用。一、霍尔位移传感器二、漏磁探伤仪

第九章 新型传感器教学要求:

掌握光纤的传光原理;掌握光纤传感器的强度调制;了解光纤传感器的频率调制和偏振调制。

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观察各种光纤引入光纤传光原理等。

教学重点:光纤结构与传光原理;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光纤传感器的调制器原理。

教学时数:5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光纤传感器一、光纤结构二、光纤的传光源理三、光纤分类四、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类型五、光纤传感器的调制原理

149

Page 15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节 光纤传感器应用一、光纤温度传感器二、光纤压力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实验部分教学大纲一、实验的目的、任务观察现象,验证理论,学习传感器调试方法,学习使用各种测试仪器。具备正确处理

实验数据的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在实验中严肃认真的态度和踏实细致、实事求是的作风二、实验的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及应用方法等。三、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仪器使用等,并作针对性指导,具体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本教学内容可分散到各个章节的教学中,也可根据情况集中实验。四、教学内容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学时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

1 金属、半导体应变片性能应变电桥 3 验证 4 必做2 应变片三种桥路的性能比较 3 验证 4 必做3 电容式传感器性能及测量 3 验证 4 必做4 温度传感器的基本性能 3 验证 4 必做5 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的设计 8 验证 4 必做五、实验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1、传感器是信息采集系统的首要部件,是实现现代化测量和自动控制的主要环节,是现代信息产业的源头,又是信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与技术基础。是支撑整个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传感器实验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或掌握各种传感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以及传感器在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信息采集的基本原理和过程,以及对传感器特性的要求。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应用方法和技能。通过实验测量,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线性化、定标等技术,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信息采集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等电子测控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2、实验 5 为设计性实验,通过本实验可以使学生对非电量电转换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信息采集的各个技术环节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包括传感器原理和特性、测量电路的设计、传感器性能修正、数据处理等环节,培养学生应用传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传感器应用技术有更全面的掌握。为应用其他传感器解决更广泛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150

Page 15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制订人: 王崇杰 审核人: 刘成森

151

Page 15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电视机原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313007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物理学专业选修的基础课程。着重介绍电视接收机的组成及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培养电视机的使用、维护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对视频信号的处理和传输,对于彩色视频信号的编码和解码以及电视系统原理、接收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识图技术和整机电路的分析技术。通过实验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本课程的先修课为模拟电子技术等。因此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在教学环节中

应将理论教学环节和实验环节融为一体,同时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1、电视技术的发展是视频信号传输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目前,电视技术尤其是数字电视技术在 TV 信号的传输、静态数字图象的传输、互联网技术等方面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使得许多领域的技术水平、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得以大大提高。因此,学习电视原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2、《电视机原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尤其是视频压缩技术在家用电器、计算机 、INTERNET 等新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作为其基础的《电视机原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视频信号处理技术如 DVD机、电视机顶盒等。

3、《电视机原理》课程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唯一能够接触到整机电路的课程,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的整机的框图分析、整机的具体电路分析技术与方法。四、教学目的: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电视信号处理、传输的基本理论。2、使学生掌握电视机整机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从而掌握、形成基本

设计思想。3、通过电视信号的处理,是学生掌握视频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的信号处理奠

定基础。4、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整机识图等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质。5、课程还概要介绍了数字电视机原理。讲授时注重介绍电视发明与技术改进过程中的

科学创新的思路。以启发高年级同学的创新思维。五、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 55 学时,3 学分,每周 4 学时。理论讲授 40 学时,实验 15 学时

六、教学方法:本门课程的安排总体上划分为两大部分:理论讲授和实验。1、理论讲授着重于电视信号处理、传输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电视机整机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

方法和基本原理,使学生树立宏观的逻辑思维基础,掌握电视机整机的总体观念。2、实验通过学生实验了解电视机的整机结构、整机电路分析,掌握视频信号处理的基本思想、

152

Page 15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电视机整机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创新思维的思想。通过故障排除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演示与多媒体使用演示与多媒体是教学中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可以使学生快速、直观地掌握电视机原

理常见故障现象。七、考核方式:

考试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 出勤与实验占 15%, 项目设计占 15%。期末考试: 闭卷笔答, 成绩占 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王卫东,《电视机原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7 月。

(二)参考书目杨琳 张锟生 杨怀祥, 《彩色电视原理》(第四版),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7 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电视信号传输基本原理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电视信号传输的基本过程;掌握电视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全电视信号的形

成机制与传输方式。教学方法:

讲授法,从学生熟悉的电视接收机入手。以电视机为实物,以演示为线索,以学生使用电视机的经验为向导,讲授电视信号的形成以及传输的基本过程。注意应将学生在模拟电路所学到的有关理论引伸到此。教学重点:了解电视信号传输的基本过程、人眼的视觉特性与电视机的基本参量;掌握电视扫描;

掌握黑白全电视信号及其发送。教学时数: 4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视信号传输的基本过程一、信号及调制二、象素以及图象的传输第二节 人眼的视觉特性与电视机的基本参量一、亮度感觉与电视机的亮度、对比度和灰度二、人眼的视觉特性与电视机的场频三、人眼的分辨率与电视图象的分辨力四、我国的电视广播标准第三节 电视扫描一、电视扫描与偏转系统二、锯齿波电流与电视扫描三、消隐问题四、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同步问题第四节 黑白全电视信号一、图象信号

153

Page 15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消隐信号三、同步信号四、槽脉冲五、均衡脉冲六、黑白全电视信号(视频信号)第五节 电视信号的发送一、图象信号调制二、图象信号残留边带发送三、无线电视频道的划分四、有线电视(CATV)第六节 黑白显象管一、黑白显象管的结构二、电子枪三、荧光屏四、栅-阴曲线五、灰度曲线六、相关电路

第二章 黑白电视机系统原理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黑白电视机总体的组成;掌握各个通道的组成器基本原理;学会基本理论在黑白电视机常见故障分析中的应用。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演示、实验相结合。注意研究如何将学生在模拟电路中所学到的理论在这里进一步地发挥、应用,注意避免只讲电视、不管其他课程的孤立式教学。在整机电路分析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整机识图能力。在常见故障分析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基本工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掌握计算机的总线结构、时序;

掌握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教学时数: 1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黑白电视机的总体组成一、基本组成框图二、信号处理电路二、扫描电路第二节 公共通道的基本原理及电路分析一、公共通道的基本原理二、电路分析第三节 伴音通道的基本原理及电路分析

    一、伴音通道的基本原理二、电路分析第四节 视频通道的基本原理及电路分析一、视频通道的基本原理二、电路分析

154

Page 15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五节 扫描电路的基本原理及电路分析一、行扫描二、场扫描三、电路分析第六节 电源电路的基本原理及电路分析一、电源电路的基本原理二、电路分析第七节 黑白电视机电路分析第八节 常见故障的电路分析

第三章 彩色电视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彩色电视信号传输的基本理论;掌握 NTSC制和 PAL制编码方式;掌握 NTSC制

和 PAL制解码方式。教学方法:此部分教学的难度较大,因此应注意授课时的灵活性;以编码为主体思路,首先使学

生掌握编码方式;然后在掌握了编码方式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讲授解码电路;在讲解NTSC制的基础上,推演出 PAL制的相关理论。教学重点:

掌握 NTSC制和 PAL制解码方式。教学时数: 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彩色图象的摄取与重现一、色彩的三要素二、三基色与混色法三、亮度方程式四、彩色图象的分解与重现五、彩色电视信号的选择六、彩色电视广播制式七、兼容与逆兼容第二节 彩色显象管一、阴极罩板二、消磁电路第三节 NTSC制编码方式第四节 PAL制编码方式第五节 NTSC制解码方式第六节 PAL制解码方式

第四章 彩色电视机系统原理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彩色电视机总体组成;重点掌握视频电路的系统原理;掌握彩色视频信号的处理

方法以及彩色电视机电路的分析方法,学会识图技术以及基本理论在彩色电视机常见故障分析中的应用。教学方法:

155

Page 15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以彩色电视信号的编码与解码为基础(第三章),进行具体电路分析,在整机电路分析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整机识图能力。在常见故障分析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教学重点: 原理及电路分析。教学时数: 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彩色电视机的总体结构一、彩色电视机与黑白电视机的区别二、彩色电视机的组成第二节 色通道原理及电路分析一、色通道原理二、电路分析第三节 Y通道原理及电路分析一、Y通道原理二、电路分析第四节 色同步通道原理及电路分析一、色同步通道原理二、电路分析第五节 开关电源原理及电路分析第六节 控制系统原理及电路分析第七节 彩色电视机电路分析第八节 常见故障的电路分析

*第五章 电视信号数字处理技术教学目的和要求:此部分内容为新技术部分,作为一般性了解。为以后的需要打下基础。不列入考试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了解数字电视信号的产生与复原;图象信号的数字编码及滤波与频谱分析。

教学时数: 4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字电视信号的产生与复原第二节 图象信号的数字编码第三节 数字电视信号的滤波与频谱分析第四节 数字处理技术

《电视机原理》实验部分教学大纲一、实验的目的、任务

本部分课程为《电视机原理》的实践环节,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配合理

156

Page 15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论教学,使学生能更深刻地对于电视机的典型器件、内部结构、各单元电路以及整机电路的理解。锻炼、培养学生对于视频信号处理、彩色视频信号的编码、解码、传输的综合应用能力。针对电视机的一些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检测与排除,培养学生的阅图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验的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作好实验前的准备。指导教师应提前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设备使用等。在进行实物教学时,由于机内高压的存在应注意安全。三、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本部分的教学主要以验证为主,辅助综合性的实验。四、教学内容

序号 实 验 项 目名    称

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

1 扫描电路部分实验 3 验证 2 必做2 视频信号传输实验 3 验证 2 必做3 彩色视频信号传输实验 3 验证 2 必做4 黑白电视机整机故障分析

与排除实验 3 综合 2 必做5 彩色电视机整机故障分析

与排除实验 3 研究 2 必做

五、实验部分教学大纲说明1、实验部分与理论部分的关系实验一、扫描电路部分实验该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学生通过该实验将加深对于电视扫描、显象管的工作原理的理

解。实验二、视频信号传输实验该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学生通过该实验将加深对于视频信号理解加深对于视频信号

信号的处理以及信号传输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实验三、彩色视频信号传输实验该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学生通过该实验将加深对于彩色视频信号的理解,加深对于

视频信号信号的编码与解码处理以及信号传输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实验四、黑白电视机整机故障分析与排除实验该实验属于综合性实验,是实验五的基础部分。

实验五、彩色电视机整机故障分析与排除实验该实验属于研究性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使学生将所学过的电视机整机工作原理的

理论综合起来加以运用。通过研究彩色电视机的故障,加深对于理论的理解。通过故障的排除锻炼学生的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验要求 所有的实验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综合实验完成后由指导教师现场检查。

制订人:姜春华 审核人:赵 静

157

Page 15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22015二、课程性质与特点:性质: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特点:本课程在简要介绍模拟通信原理的基础上,以数字通信原理为重点,讲述现代

通信系统的组成、性能指标、工作原理、性能分析和设计方法。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应学习和掌握的重要课程。四、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性能指标和基本分析方法。本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把握通信信号设计的发展脉络和指导思想,在给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让学生学习与了解更多的现代通信技术和理论。五、学时及学分:

本课程总计 60 学时(其中,理论 45 学时,实验 15 学时),4 学分,每周 4 学时(理论部分每周 3 学时,实验部分和相应的理论部分同步进行)。六、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实验相结合。七、考核方式:

考查课程。平时考核、实验、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出勤、课堂提问等方面考核占 10% 。实验成绩:考核实验操作和实验态度占 10%,实验报告占 10%。期末考试:闭卷笔答,成绩占 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樊昌信,《通信原理教程》(第一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年 7 月。

(二)参考书目[1]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五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年 5 月。[2] 曹志刚,《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 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概 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通信的发展;理解消息信息和信号的区别;掌握数字通

信系统的组成和模型;掌握信道的分类;激发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

158

Page 16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消息、信息和信号三者关系和区别;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的优点;传输速率;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通信的发展 一、通信方式 二、通信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消息、信息和信号 一、消息、信息和信号三者的关系和区别 二、信息量 第三节 数字通信 一、基本概念 二、数字通信的优点 三、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四、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四节 信道 一、无线信道 二、有线信道 三、信道模型 四、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第五节 信道中的噪声 一、噪声的定义 二、噪声的分类 三、白噪声第二章 信 号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号的类型及分类;基本掌握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的性质;了解常见的随机变量,知道它们的数字特征;掌握高斯过程的概率密度;掌握确知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 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的性质;随机过程的概念;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高斯过程;信号通过线性系统。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号的类型 一、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 二、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 第二节 确知信号的性质 一、频域性质 二、时域性质 第三节 随机信号的性质

159

Page 16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二、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 第四节 常见随机变量举例 第五节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一、数学期望 二、方差 三、矩 第六节 随机过程 一、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二、平稳随机过程 三、各态历经性 四、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 第七节 高斯过程 第八节 窄带随机过程 一、窄带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二、窄带随机过程的性质 第九节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第十节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一、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确知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三、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第三章 模拟调制系统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线性调制的分类;理解四种线性调制理论和基本含义;理解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的区别;了解非线性调制。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线性调制;非线性调制。

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一、调制定义二、调制的目的三、调制的分类第二节 线性调制一、振幅调制二、双边带调制三、单边带调制四、残留边带调制第三节 非线性调制一、相位调制二、频率调制

160

Page 16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四章 模拟信号数字化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低通模拟信号抽样;掌握抽样定理;了解带通信号的抽样频率;理解抽样信号的量化;理解脉冲编码调制的基本原理;了解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和增量调制。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低通模拟信号的抽样定理;非均匀量化;脉冲编码调制、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

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模拟信号的抽样一、低通模拟信号的抽样二、带通模拟信号的抽样三、模拟脉冲调制第三节 抽样信号的量化一、量化原理

二、均匀量化 三、非均匀量化 第四节 脉冲编码调制 PCM

一、脉冲编码调制的基本原理二、自然二进制码和折叠二进制码三、PCM 系统的量化噪声第五节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一、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的原理二、DPCM 系统的量化噪声和信噪比第六节 增量调制一、增量调制原理二、增量调制系统中的量化噪声

第五章 基带数字信号的表示和传输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字符的编码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的基带数字信号波形;

掌握基带数字信号常用的传输码型;了解基带数字信号的频率特性;理解基带信号传输系统模型和码间串扰及奈奎斯特准则;了解眼图及时域均衡器。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

基带数字信号的波形;基带数字信号的传输码型;基带数字信号传输与码间串扰。教学时数: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字符的编码方法161

Page 16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节 基带数字信号的波形一、单极性波形二、双极性波形三、单极性归零波形四、双极性归零波形五、差分波形第三节 基带数字信号的传输码型一、对传输码型的要求二、常用的传输码型第四节 基带数字信号传输与码间串扰一、基带数字信号传输系统模型二、码间串扰三、奈奎斯特准则四、部分响应系统第五节 眼图第六节 时域均衡器一、均衡器的概述二、横向滤波器基本原理

第六章 基本的数字调制系统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二进制振幅键控、二进制频移键控、二进制相移键控的基

本原理;理解差分相移键控的原理;了解多进制数字键控。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

二进制振幅键控 2ASK;二进制频移键控 2FSK;二进制相移键控 2PSK;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教学时数: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二进制振幅键控 2ASK 一、基本原理 二、功率谱密度 三、误码率 第三节 二进制频移键控 2FSK

一、基本原理二、功率谱密度三、最小频率间隔四、误码率第四节 二进制相移键控 2PSK

一、基本原理 二、功率谱密度 三、误码率

162

Page 16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五节 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 2DPSK 一、基本原理 二、功率谱密度 三、误码率 第六节 多进制数字键控

一、多进制振幅键控(MASK) 二、多进制频移键控(MFSK) 三、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 四、多进制差分相移键控(MDPSK)第七章 同 步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载波同步方法;了解位同步、群同步、网同步区别。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重点:同步的分类;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网同步的基本原理。

教学时数:3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载波同步方法一、插入导频法

二、直接提取法 三、载波同步性能 第三节 位同步

一、外同步法二、自同步法第四节 群同步一、群同步的目的二、群同步的两种方法 三、群同步码的两种插入方法四、起止式同步法五、群同步主要性能指标第五节 网同步一、网同步概述二、发射机的同步方法

通信原理实验部分教学大纲一、实验的目的、任务

本实验为非独立实验课,它是《通信原理》课程的一部分,占总成绩 20%。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通信原理》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通信原理基本概念的

163

Page 16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理解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培养学生掌握通信原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和工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实验的教学要求1、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原理。2、能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准确分析实验结果,正确绘制通信原理实验得出的各类波形图。3、课前做好预习,准确分析实验结果,正确绘制通信原理的验证图形。4、完成实验后,必须经教师签字。三、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启发式教学、演示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理论和实验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

1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 3 验证 2 必做2 数字调制实验 3 验证 2 必做3 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实验 3 验证 2 选做4 数字解调实验 3 验证 2 必做5 帧同步实验 3 验证 2 必做6 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实验 3 综合 2 选做7 2DPSK、2FSK通信系统实验 3 综合 2 选做

注: 共做 5 个实验,4 个必做,3 个选做中选做 1 个。五、实验部分大纲说明

1、实验部分与理论部分的关系 通信原理实验部分与理论部分关系十分紧密:实验部分加深了对理论部分的理解。理论部分给实验部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2、综合性实验的要求为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开设了综合性实验,具体要求如下:

(1)做实验之前预习更加充分,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写出详细的预习报告。(2)做实验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专业综合素质。(3)完成实验后能够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要求有具体的数据分析过程和实验结论。

制订人:李春红 审核人:赵 静

164

Page 16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Visual Basic 编程技术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22010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关于计算机软件方面的一门课程,Visual Basic 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较流行的可视化语言,利用它使得创建具有专业外观的用户界面的编程工作简单易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打下基础。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在学习之前最好具有使用 Windows操作系统及 Office办公软件的经验,以及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示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使用 Visual Basic 开发Windows 应用程序的一般方法和特点,理解Windows 应用程序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 Windows 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思想,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开发简单的 Windows 应用程序,并为今后进一步使用 Visual Basic 或其他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开发Windows 应用程序打下基础。四、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使用Visual Basic 开发Windows 应用程序的基本技能,利用可视化开发工具解决基本问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 Visual Basic 或其他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及程序设计奠定基础。五、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 51 学时(理论课为 30 学时,实验课为 21 学时),3 学分,每周 4学时。六、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讲授与训练或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

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学和实践、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七、考核方式:

考查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综合性设计成绩相结合。平时考核:出勤、课堂表现占 10%,实验成绩占 10%。期末综合性设计:成绩占 8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王栋,《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实用教程》(第二版,第四次印刷), 清华大学出版

社, 2002 年 7 月。(二)参考书目

[1]刘瑞新,汪远征,《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程》(第一版,第十次印刷),高等165

Page 16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育出版社,2002 年 7 月。[2]李勇平,《中文Visual Basic6.0案例教程》(第一版,第二次印刷),电子出

版物数据中心《Computer DIY》杂志社,2001 年 11 月。[3]张勇,《Visual Basic 课程设计案例精编》(第一版,第二次印刷),中国水利水

电出版社,2002 年 4 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理解可视化、面向对象编程、事件驱动、交互式开发等基本概念;了解 Visual Basic 的特点,环境要求,安装方法;熟悉 Visual Basic 的集成开发环境;掌握 Visual Basic 开发应用系统的步骤。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重点:Visual Basic 的集成开发环境和 Visual Basic 开发应用系统的步骤。

教学时数:1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象及其属性、方法与事件第二节 Visual Basic 的集成开发环境第三节 开发应用程序的主要步骤

第一章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窗体、命令按钮、文本框、标签的常用的属性、方法和事件;掌握 VB 的编程规则。了解程序的设计、运行和中断的方式。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重点:窗体、命令按钮、文本框、标签的常用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和 VB 的编程规则。

教学时数:3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程序的设计、运行和中断第二节 窗体第三节 命令按钮第四节 文本框第五节 标签第六节 保存工程 ,生成可执行文件

第二章 数据类型、常量、变量与数组教学目的与要求:

166

Page 16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使学生掌握变量、常量、数组及基本数据类型,并会根据需要声明变量和数组的数据类型(String、Byte、Integer、Long、Single、Double、 Currency、Boolean);了解变量、数组的使用范围级别,并会根据需要声明变量和数组的范围级别。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重点: 变量 、常量 、 数 组 及 数 据 类型,并会根 据 需 要声明变量 和 数 组 的 数 据 类型

(String、Byte、Integer、Long、Single、Double、 Currency、Boolean)。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数据类型第二节 直接常量第三节 变量第四节 符号常量第五节 数组第六节 自定义数据类型

第三章 运算符与表达式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运算符与表达式的正确使用。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重点: 运算符与表达式。

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运算符

第二节 表达式第四章 控制结构与算法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多分支结构,For循环控制结构,当循环控制结构, Do 循环控制结构, 多重循环, GoTo型控制;理解选择控制结构;了解综合示例。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教学重点:

多分支结构,For循环控制结构,当循环控制结构, Do 循环控制结构, 多重循环, GoTo型控制。教学时数:3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If 语句

第二节 Select Case 语句第三节 Do…Loop语句第四节 For…Next 语句

167

Page 16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五章 过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 Sub过程,Function过程;过程的递归调用;调用过程时的参数传递和综合示例。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重点: Sub过程,Function过程,过程的递归调用,调用过程时的参数传递。

教学时数:3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Sub过程第二节 Function过程第三节 过程的递归调用第四节 调用过程时的参数传递

第六章 内部控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组合框、滚动条、定时器、框架、单选框、复选框、列表框基本用法,了解键盘输入焦点与 Tab 顺序的基本用法;了解直线、形状、图像、图片框控件的基本用法和综合示例。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重点: 单选按钮、复选框、滚动条、列表框、组合框的基本用法。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直线与形状第二节 图像与图片框第三节 滚动条与框架第四节 复选框与单选框第五节 列表框、组合框与定时器第六节 键盘输入焦点与T ab键次序

第七章 常用内部函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常用内部函数的用法;掌握预定义对话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重点:内部函数的用法和预定义对话框。

教学时数:1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常用内部函数介绍168

Page 17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节 预定义对话框第八章 绘图与鼠标、键盘事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 KeyPress事件,KeyDown事件和 KeyUp事件,鼠标事件;了解绘图的方法。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重点:KeyPress事件,KeyDown事件和 KeyUp事件,鼠标事件。

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绘图第二节 鼠标事件第三节 键盘事件

第九章 控件数组与菜单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控件数组的创建和事件编写过程;掌握菜单编辑器、菜单应用程序设计。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重点:掌握控件数组的创建和事件编写过程,菜单编辑器、菜单应用程序设计。

教学时数:1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控件数组第二节 菜单

第十章 多模块程序设计与调试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建立多模块程序设计方法;掌握程序的调试方法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重点:建立多模块程序设计方法和程序的调试方法。

教学时数:1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多模块程序设计第二节 程序的调试

第十一章 文件操作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文件系统控件;了解文件及其结构;掌握顺序文件、随机文件操作方法;了解二

进制文件操作方法;了解常用文件操作语句与函数169

Page 17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重点:顺序文件、随机文件操作方法。

教学时数:3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件的打开、关闭与读写第二节 文件的操作函数与语句第三节 使用文件编程第四节 文件系统控件

Visual Basic 编程技术实验部分教学大纲一、实验的目的、任务

通过实验,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程序控制结构及可视化编程思想的理解 ,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二、实验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在实际的程序开发环境下验证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各种基本结构和基本理论,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根据实际题目综合设计程序,实现各种程序功能。通过本课程的实验,使学生建立起有关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了解 Visual Basic 的发展、特点、功能、开发环境;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一些 VB 高级编程技术;熟练掌握程序设计三大结构的使用。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开发简单的 Windows 应用程序,并为今后进一步使用 Visual Basic 或其他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开发Windows 应用程序打下基础。三、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演示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在第一阶段理论讲授完毕,学生就可以在教师指定的题目下,进行上机编程。四、教学内容序号

学生上机操作题目 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1 Visual Basic6.0 程

序开发环境、Visual Basic界面设计

1 验证 1 必做

2 简 单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1 验证 1 必做3 应用变量、常量的定

义规则演示变量及常量的作用范围

1 验证 1 必做

4 编程试验静态数组和非静态数组的区别

1 验证 1 必做

170

Page 17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5 编程实现各种运算符的功能及表达式的构成和求值方法

1 验证 1 必做

6 编程实现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 验证 1 必做7 编程实现循环结构程

序设计1 验证 1 必做

8 编程实现通用过程的定义和调用方法、参数传递的方式

1 验证 1 必做

9 编程练习内部控件的使用

2 验证 1 必做10 编程练习绘图与鼠标

事件1 验证 1 必做

11 编程练习控件数组的用法

1 验证 1 必做12 编程练习多模块程序

设计1 验证 1 必做

13 编程实现随机文件和顺序文件的使用方法

1 验证 1 必做14 编程练习文件系统控

件的功能和用法1 验证 1 必做

综合性程序设计 6 综合 1 必做 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个大的

题目五、实验部分教学大纲说明1、实验部分的教学起到了对理论教学深化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实现程序,既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起了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2、实验部分教学内容分为 2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讲授完,学生上机操作验证性题目,不需交实验报告;第二部分在课程讲完后开始做的综合性设计性程序,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实际应用性程序,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个较大的应用性程序。本门课的先修课程是《计算机基础》。3、对于综合性程序设计的要求是:(1)学生自己找题目,由老师审批,合格后,代码实现、程序调试均由学生独立完成。(2)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3)学生程序完成后,要经过答辩,最后上交设计报告。

制订人:张涛171

Page 17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审核人:赵静

172

Page 17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一、课程编号:10222011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对数学基础有一定的要求。本课程以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作为对象,研究对信号进行各种处理和利用的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是理论性和工程性都很强的学科,由于学时有限该课程注重“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深入理解信号处理的内涵和实质。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数学分析”、“复变函数”、“电路理论”、 “信号与系统”等,后续课是数字图像处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加深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理解和扩展其知识领域,另一方面为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特别是 DSP 技术)、通信理论与技术、无线电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教学目的:

本课程系统地讲授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基本算法和基本实践方法。要求学生掌握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即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Z变换及离散傅立叶变换;掌握各种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掌握数字滤波器的结构、理论,掌握 IIR 数字滤波器和 FIR 数字滤波器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并以 TI 公司的 TMS320 系列为例,简单介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五、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计 66 学时,其中理论讲授 48 学时,实验 18 学时,4 学分,每周 5 学时。六、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多媒体教学)与上机实验相结合。七、考核方式:   考试课程。平时考核、实验成绩、期末考试相结合。

平时考核:出勤与作业占 20%。实验成绩:实验态度及实验报告占 20%。期末考试:闭卷笔答,成绩占 6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

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年 8 月第二版。(二)参考资料

[1] 丁玉美,《数字信号处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 月第二版。[2][美]A.V.奥本海姆,R.W.谢佛著,黄建国 刘树棠译,《离散时间信号处理》,

科学出版社 1998 年 7 月第一版。

173

Page 17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序列的各种运算;掌握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移不变系统的基本概念、线性移不变系统的性质、因果系统、稳定系统;掌握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迭代求解法—求单位抽样响应;了解连续时间信号的理想抽样、连续时间信号的实际抽样。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常用的序列和序列的各种运算;线性移不变系统的判断;因果系统、稳定系统的判断;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的迭代求解法;连续时间信号的抽样定理。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离散时间信号-序列第二节 线性移不变系统第三节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第四节 连续时间信号的抽样

第二章 Z 变换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序列的 Z变换与连续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傅立叶变换的关系;掌握序列的傅立叶变换和变换性质;掌握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系统的频率响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序列的 Z变换与连续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傅立叶变换的关系;序列的傅立叶变换;

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系统的频率响应。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序列的 Z变换与连续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傅立叶变换的关系第二节 序列的傅立叶变换第三节 傅立叶变换的一些对称性质第四节 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系统的频率响应

第三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傅立叶变换的几种形式(傅立叶变换、傅立叶级数、序列的傅立叶变换、离散傅立

叶变换),加深对傅立叶变换的理解;掌握周期序列的离散傅立叶级数正变换和反变换的表示形式,理解周期序列和有限长序列之间的本质联系;熟练掌握离散傅立叶级数的四个基本性质:线性、序列的移位、调制特性和周期卷积和;掌握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的正变换和反变换表示形式;理解掌握频域抽样理论;了解序列的抽取与插值。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174

Page 17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周期序列的离散傅立叶级数正变换和反变换的表示形式;离散傅立叶级数的四个基本

性质;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的正变换和反变换表示形式;抽样 z变换。教学时数:8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几种可能形式 第二节 周期序列的离散傅立叶级数(DFS)第三节 离散傅立叶级数(DFS)的性质第四节 有限长序列的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第五节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的性质第六节 抽样 z变换—频域抽样理论第七节 序列的抽取与插值

第四章 快速傅里叶变换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的基本发展思路;掌握按时间抽选的基-2 FFT 算法的特点、

流图;掌握按频率抽选的基-2 FFT 算法的特点、流图;掌握按频率抽选法与按时间抽选法的异同;理解离散傅立叶反变换(IDFT)的快速计算方法。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按时间抽选的基-2 FFT 算法;按频率抽选的基-2 FFT 算法。

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直接计算 DFT 的问题及改进的途径 第二节 按时间抽选(DIT)的基-2 FFT 算法(库利-图基算法)第三节 按频率抽选(DIF)的基-2 FFT 算法(桑德-图基算法)第四节 离散傅立叶反变换(IDFT)的快速计算方法

第五章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无限长单位冲激响应(IIR)滤波器的几种基本网络结构型式;掌握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FIR)滤波器的几种基本网络结构型式。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

IIR滤波器的基本结构;FIR滤波器的基本结构。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字滤波器结构的表示方法第二节 IIR滤波器的基本结构第三节 FIR滤波器的基本结构

第六章 无限长单位冲激响应(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175

Page 17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利用模拟低通滤波器设计数字滤波器的基本原理,掌握频率变换法设计高通、带

通、带阻滤波器的方法。理解冲激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变换法的基本原理,掌握 IIR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基本方法。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模拟滤波器的设计(巴特沃思和切贝雪夫低通滤波器);用冲激响应不变法设计 IIR

数字滤波器,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 IIR 数字滤波器。 教学时数: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常用模拟低通滤波器特性第二节 用模拟滤波器设计 IIR 数字滤波器第三节 冲激响应不变法第四节 双线性变换法第五节 设计 IIR滤波器的频率变换法第六节 先利用模拟域频带变换法,再利用数字化法设计数字滤波器

第七章 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线性相位 FIR 系统的时域及频域特性。掌握 FIR 数字滤波器设计的窗函数法。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

掌握线性相位 FIR滤波器的窗函数设计法,包括(1)设计方法;(2)各种窗函数;(3)窗函数法的设计步骤;(4)窗函数计算中的主要问题;(5)线性相位 FIR低通滤波器的设计;(6)线性相位 FIR 高通滤波器的设计;(7)线性相位 FIR带通滤波器的设计;(8)线性相位 FIR 数字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线性相位 FIR滤波器的特点第二节 窗函数设计法

第八章 数字信号处理器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TI 公司的 DSP芯片的发展状况,以及专用 DSP芯片和通用 DSP芯片的性能、结

构特点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 TI 公司的 DSP芯片的发展状况,通用 DSP芯片的性能、结构特点。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结构特点176

Page 17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部分教学大纲一、实验的目的、任务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是学习数字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科学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实践技术工作奠定基础。通过该实验课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信号处理基本知识,掌握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实验的教学要求

学生在实验前做好预习,验证性实验时教师先讲述实验内容并演示一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再自己操作;设计性实验时先由教师介绍设计原理和方法,然后由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实验完毕由教师验收合格后方可离开,并写好实验报告。三、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先讲后练,以学生为主进行实验,教师指导检查。四、教学内容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学时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

1 常用指令实验 2 验证 2 必做2 数据存储实验 2 验证 2 必做3 INT23 中断实验 2 验证 2 必做4 I/O 实验 2 验证 2 必做5 离散信号的分析 2 验证 1 必做6 用 FFT 进行谱分析 2 验证 1 必做7 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 IIR 数字滤波器 3 设计 1 必做8 用窗函数法设计 FIR 数字滤波器 3 设计 1 必做(注:实验类型指验证、操作、设计、综合;实验要求指必做、选做。)五、实验部分教学大纲说明1、实验部分与理论部分的关系:实验分为两部分,其中1-4为硬件初识部分,主要是了解DSP开发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程序数据空间的分配、外部中断、I/O口的扩展等知识;5-8为软件仿真,利用Matlab仿真软件编写程序完成对离散信号的分析、处理以及滤波器的设计。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要求。

教师给定滤波器的设计参数,学生利用 Matlab编写程序,完成教师指定的滤波器设计,并输出滤波器的频域特性图,依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制订人:张华 审核人:赵静

177

Page 17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22006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网络被公认为现代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PLC、机器人、CAD/DAM)之一,集电气控制装置即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柜、电动单元组合仪表、电气传动控制装置于一体,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可编程控制器是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学科的一门专业课。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传统继电接触控制装置的替代产品已广泛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由于它可通过软件来改变控制过程,而且具有体积小、组装灵活、编程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及可靠性高等特点非常适合于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下使用,已很快被应用到机械制造、冶金、矿业、轻工业等各个领域,大大推进了机电一体化的过程。四、教学目的:

使学生从应用角度出发,掌握 PLC 的结构与工作原理、PLC 的基本指令及其编程方法,学会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PLC 的选择接线、调试,并能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五、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计为 60 学时(理论:45 学时,实验:15 学时), 4 学分,每周 4 学时。六、教学方法: 可编程控制器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科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新产品。在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理论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边讲授、边演示、边操作,使课堂教学精选内容,推陈出新,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本课程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继电接触器控制部分,第二部分可编程控制器原理、组成和指令系统。在讲授过程中,教与学相结合,为使学生尽快掌握 PLC 应用系统的设计技能,内容应由浅入深,从基本原理过渡到 PLC 应用系统设计,从指令学习、简单编程过渡到 PLC应用程序开发,使学生能够逐渐将设计和软件开发结合在一起,具备设计一个可用于实际的 PLC 应用系统的能力。七、考核方式:

考试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出勤与作业占 10%;期末考试:闭卷笔答,成绩占 9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

赵静,《电气控制技术》,大连大学,2002 年 6 月。(二)参考书目[1] 常斗南,《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应用、实验》(第 2 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年 8 月。 [2] 汪晓光,《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年 3 月

178

Page 18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教学目的与要求: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器;掌握直接起动控制线路;掌握正反转控制线路;掌握行程控制线路;掌握

时间控制线路;了解其它控制环节。教学方法: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课程包含的两大部分之一,本章节运用启发

式教学和理论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讲授了常用控制电器、直接起动控制线路、正反转控制线路、行程控制线路、时间控制线路和顺序控制线路。重点讲授直接起动控制线路;正反转控制线路;行程控制线路;时间控制线路。教学重点: 直接起动控制线路;正反转控制线路;行程控制线路;时间控制线路。教学时数: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常用控制电器一、组合开关二、按钮三、交流接触器四、继电器五、热继电器六、熔断器七、自动空气开关八、万能转换开关第二节 直接起动控制线路一、用开关直接起动二、点动控制三、连续运行四、点动+连续运行五、多点控制第三节 正反转控制线路一、正反转控制(加联锁)二、正反转控制(双重联锁)第四节 行程控制线路一、行程开关二、用行程开关控制小车电路第五节 时间控制线路一、时间继电器二、具有终点停留的半自动工作循环控制线路三、具有终点停留的全自动工作循环控制线路第六节 顺序控制线路一、顺序起动,同时停止

179

Page 18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顺序起动,顺序停车第二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组成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 PLC 结构;掌握 PLC 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掌握 PLC功能、特点及应用场合;

掌握 PLC编程语言。教学方法:

PLC 是微机技术和继电器常规控制要领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用作数字控制的特殊计算机,本章节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理论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讲授 PLC 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PLC功能、特点及应用场合;PLC编程语言;最后讲授松下电工 FP1——C24。重点是 PLC 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PLC功能、特点及应用场合;PLC编程语言。教学重点:

PLC 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PLC功能、特点及应用场合;PLC编程语言 。教学时数:3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一、什么是 PLC二、特点第二节 PLC 基本结构第三节 PLC 的工作原理第四节 PLC 技术性能第五节 松下电工 PLC——FP1简介

第三章 指令系统教学目的与要求:熟练掌握基本顺序指令;熟练掌握定时器 TM、计数器 CT指令;会画梯形图,会写语

句表。教学方法:

PLC 是由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发展而来,用作数字控制的专用计算机,其发展初期主要侧重开关量控制方面。目前在数据运算、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功能也逐步增强。与微机控制器相比,它更适合应用在开关控制量多、模型复杂性较低、工作环境恶劣而可靠性要求更高的场合。PLC 的这一技术发展背景及主要应用场合也决定了其在软件开发上的特点,即有一套独特的编程语言和专门的指令系统。本章节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理论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讲授 PLC 的指令类型、基本顺序指令、基本功能指令和控制指令,着重讲解 PLC 的基本顺序指令;定时器 TM、计数器CT指令以及编程语言梯形图的特点、指令格式和指令系统和实现常见功能的梯形图实例。教学重点:

基本顺序指令;定时器 TM、计数器CT指令;梯形图,会写语句表。教学时数:2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指令类型一、键盘指令二、非键盘指令三、高级指令

180

Page 18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节 基本顺序指令一、ST、ST/、OY指令二、/指令三、AN、AN/指令四、OR、OR/指令五、ANS指令六、ORS指令七、PSHS、RDS、POPS指令八、DF、DF/指令九、SET、RST指令十、KP指令十一、NOP指令第三节 基本功能指令一、TMR、TMX、TMY指令二、CT指令三、F118 UDC指令四、SR指令五、F119 LRSR指令第四节 控制指令一、ED、CNDE指令二、MC、MCE指令三、JP、LBL指令四、LOOP、LBL指令五、CALL、SUB、RET指令

第四章 FPWIN-GR 软件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会使用 FPWIN-GR软件教学方法:

FPWIN-GR软件是松下电工株式会社为松下电工的 FP 系列可编程控制器而设计的松下编程支持工具,该软件可以在计算机上方便地输入程序指令,为使程序易读易懂,在程序中可加入中英文注释,它能够监控 PLC运行时的动作状态和数据变化情况,还具有程序和监控结果的打印功能,为用户提供了程序录入、编辑和监控手段,是功能十分强大的PLC 上位编程软件,本章节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理论讲授与软件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使用与掌握 FPWIN-GR软件。教学重点:

FPWIN-GR软件应用教学时数:10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功能

一、编程功能二、注释功能三、查找功能四、调试功能

181

Page 18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五、监控功能六、系统寄存器的置位、复位功能七、I/O 分配八、程序传输和管理功能九、 线编辑功能十、 打印功能第二节 FPWIN-GR 程序的起动第三节 FPWIN-GR编程软件窗口界面简介 第四节 基本操作第五节 建立新程序第六节 添加注释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的目的、任务

可编程控制器是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学科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这门课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 PLC 的结构与工作原理、PLC 的基本指令及其编程方法,学会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PLC 的选择接线、调试等。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要突出“基础、实用、新型、能力”的方针,实验要在应用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到精讲多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三、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由教师出设计题目,学生根据教师出的题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利用 FPWIN-GR软件设计程序梯形图、语句表,在 FP1-C24 主机进行模拟仿真,最后写出设计报告。四、教学内容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

类型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

1 PLC控制运料小车 7 设计 1 必做2 PLC控制彩灯 8 设计 1 必做

五、实验教学大纲说明1、本门课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该门课是电子信息专业的专业课,其前继课为计算机导论、电路分析等,直接应用于

毕业设计,是自动控制工程师、电子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必须掌握的知识。2、设计性实验的要求

教师给出设计实验的示意图和设计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和设计要求编写出控制的PLC梯形图和语句表,写出设计报告。

制订人:赵 静 审核人:刘丽娟

182

Page 18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183

Page 18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微波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22007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微波技术是电子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进一步学习微波的专业课的必要基础。微波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经典的 Maxwell 的电磁理论,研究不同于普通低频无线电技术的传输系统、元件、器件和测量方法。因为 Maxwell 方程应用中存在严重困难,微波技术中广泛应用简化的线路的理论和方法即长线理论。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微波技术基础是电信专业进一步学习微波技术应用和微波通讯技术的基础课程。在理论与技术应用之间起着衔接作用。四、教学目的:

1 理论方面:根基于波和场的概念,落实于线路方法。突出概念和理论内容,适当处理繁琐的理论推导,尽量避免教学讨论淹没了技术内容。

2 技术方面:微波技术是一门技术课,就应强化实验和应用,本大纲将微波技术密切地结合通讯系统,从而更能反映新的技术成果。更强化演示实验和实验课的联系,突出技术课的特点。

3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从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中进行正确的抽象和简化,学会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采取有效的教学工具,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五、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计 68 学时,4 学分,每周 4 学时。六、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包括三个主要方面:课程讲授理论、典型演示和学生实验课。理论讲授中,教师精讲概念和理论内容,给学生足够时间从具体例子的应用中得到充分的理解。演示实验中,突出应用,也给学生课外任务补充课堂活动。实验课则更要与课堂内容密切结合。六、考核形式:

考查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出勤、课堂提问和小测试占 30%;期末考试:开卷笔答,成绩占 7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王子宇,《微波技术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1 月

(二)参考书目[1]赵春晖、杨莘元,《现代微波技术基础》,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 年

11 月。[2]廖程恩,《微波技术基础》(第一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年 12

月。

184

Page 18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微波的定义及其在电磁波谱中的地位,掌握微波的基本特性,了解微波技术的典型应用。教学方法:通过介绍电磁波谱中各波段电磁波的特点及应用发展,引入微波的特点及应用,启发

学生列举应用实例。教学重点:

介绍微波技术在现代科技和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了解微波技术基础的研究内容。教学时数:5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一、微波激电磁波谱 二、微波分类 三、微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四、微波技术基础研究内容简介第二章 传输线及传输线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传输线及其分类;掌握传输线理论的基本思想;掌握无耗传输线的基本特性。教学方法: 由集总参数电路引入传输线及其理论,列举各种传输线并介绍其结构和特点。教学重点: 掌握传输线的概念、传输线方程、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传输线的阻抗匹配;了解有耗传输线的特性。教学时数:1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输线及其分类

一、传输线的定义二、传输线分类三、各种传输线及其特点

第二节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一、均匀传输线方程 二、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的解 三、无耗传输线的基本特性 第三节 传输线的阻抗与反射 一、传输线的输入阻抗 二、传输线的反射系数 三、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的关系

第四节 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分析一、行波状态

185

Page 18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驻波状态三、行驻波状态第五节 传输线的传输功率与效率第六节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

第三章 传输线的场分析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微波的场分析理论方法,掌握场分析理论的基本思想。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起复习电磁场的基本理论,清楚解释场的旋度及散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归纳出 Maxwell 微分方程组。进一步应用于波导及谐振腔中电磁场的求解。本章关键是弄清利用 Maxwell 方程组解决具体问题的基本思路及数学解的物理意义教学重点:

电磁场理论基础;Maxwell 微分方程组;矩形波导传输线中的电磁场模式;谐振腔中的电磁场。

教学时数:15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磁场的普遍规律 一、电荷与电场 二、电场的散度与旋度 三、电流与磁场 四、磁场的散度与旋度 第二节 Maxwell 方程组 第三节 定态电磁波的传输理论 一、定态电磁波 二、定态波动方程 第四节 定态电磁波集中特例 一、平面电磁波 二、谐振腔内电磁波 三、矩形波导中的电磁波 四、圆波导中的电磁波第四章 基本微波元件与电路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基本微波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功能、特性与使用方法;了解微波元件的应用及简单微波电路。教学方法: 通过实物演示讲解各种微波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举例说明微波电路的连接方法等。教学重点:

各类微波元件的结构、原理、功能、技术指标及使用方法,简单微波电路。教学时数:1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子速调管一、电子速调管的结构、工作原理

186

Page 18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电子速调管的工作特性第二节 衰减器一、衰减器分类二、各种衰减器的结构、原理及特性第三节 隔离器第四节 波长计一、谐振式波长计二、波长与频率的测量第五节 微波测量线第六节 微波匹配负载第七节 微波检波器第八节 波导第九节微波测量系统第十节微波光学模拟系统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部分教学大纲一、实验的目的、任务了解微波波导传输线及其中微波电磁场的模式特征,了解微波测试系统和微波模拟系

统的组成及原理,掌握测量微波特性和工作状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微波传输原理。为进一步学习更广泛的微波技术应用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在实验中严肃认真的态度和踏实细致、实事求是的作风二、实验的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掌握微波技术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基本微波器件的结构和原理,掌握基本微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连接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微波的基本物理量进行测量更直观地了解微波的基本特性、微波传输线的工作状态等,进一步了解微波技术的基本特性和应用方法。通过实验了解微波传输原理,掌握研究微波传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矩形波

导传输线中电磁场的模式结构以及工作状态等,并能够利用基本微波电路对微波的波长或频率等参量进行测量,对微波的工作状态进行判断。三、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教师简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仪器使用等。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逐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微波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结果分析、处理等,并撰写实验报告。四、教学内容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学时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

1 电子速调管工作原理及其输出特性 3 验证 4 必做2 微波测量线两点法测量微波波长 3 验证 4 必做3 驻波比测量(中小驻波比实现) 3 验证 4 必做

187

Page 18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4 吸收谷法测量微波波长 3 验证 4 必做5 微波模拟实验 8 验证 4 必做

五、实验部分教学大纲说明1、微波技术基础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传输线理论和微波场理论,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

研究微波传输的基本方法和理论。本实验的目的就是在理论课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微波基本传输理论,加深对微波传输研究理论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和掌握更广泛的微波技术应用打下良好理论基础和实验基础。

2、实验 5 为设计性实验,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对微波的特性及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微波传输、发射有更多的了解。为学生进一步应用微波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制订人: 王崇杰 审核人: 刘成森

188

Page 19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网络技术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22012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计算机网络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已成为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课程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应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和重视实验环节。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属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选修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扩大,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人士、各学科、各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实用技术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操作进一步提高自身价值,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四、教学目的: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各

种网络实用技术,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趋势,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小规模的局域网组建,以适应社会对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五、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计 51 学时,其中理论讲授 33 学时,实验 18 学时,3 学分,每周 4 学时。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在多媒体教室和机房进行,采用课堂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实验等方式,加强实践操作教学。七、考核方式:   考查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平时考核:出勤与作业占 20%;实验成绩占 20%。期末考试:闭卷笔答,或写论文,成绩占 6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徐其兴,《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二)参考书目[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年。[2]李征,《接入网与接入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年。[3]王相林,《组网技术与配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年。[4]尚晓航,《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2004 年。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分类和组成,掌握数据

传输介质的类型和特点,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拓扑结构。189

Page 19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数据传输介质的类型和特点;计算机网络基本拓扑结构。教学时数:3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五、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第二节 数据传输介质 一、双绞线 二、同轴电缆 三、光导纤维 四、无线介质 五、数据通信的若干术语 第三节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一、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 二、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 第四节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一、办公自动化 二、电子商务 三、在线服务

第五节 网络操作系统简介一、网络操作系统的概述二、Microsoft 公司的网络操作系统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原理;掌握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

型;掌握 TCP/IP 体系结构和功能、TCP/IP 体系结构与 OSI/RM 体系结构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 掌握网络协议、OSI 参考模型、TCP/IP 体系结构。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一、网络的层次结构 二、网络协议 三、网络体系结构 第二节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90

Page 19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形成 二、OSI 参考模型层次划分的原则 三、OSI 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 四、OSI 各层功能概述 第三节 TCP/IP 体系结构 第四节 计算机局域网协议 一、IEEE 802标准简介 二、IEEE 802标准系列 第三章 计算机局域网组网技术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局域网的定义、局域网的特点;掌握局域网的组网技术、简单局域网的构建;掌握

信道访问协议;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发展、高速局域网技术。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 信道访问协议、局域网的组网技术。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局域网概述 一、局域网的特点 二、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三、局域网的信道访问协议 第二节 100兆局域网组网技术 一、以太网组网技术概述 二、100兆BASE-T 组网技术

第三节 1000兆局域网组网技术 一、千兆位以太网技术 二、ATM 组网技术 第四节 交换局域网和虚拟局域网 一、交换局域网 二、虚拟局域网 第五节 局域网组网设备 一、常用的组网设备 二、网络的物理连接第四章 组建对等网络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组网模式;掌握用用 Windows 2000 组建对等网;掌握对等网的使用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相结合。

教学重点: 掌握对等网的组建和应用。

教学时数:2 学时191

Page 19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网模式概述 一、对等网的概念 二、C/S 与 B/S模式简介 三、对等网络的优缺点 第二节 用 Windows 2000 组建对等网 第三节 对等网的使用 一、资源共享的设置 二、使用共享资源 第五章 Windows 2000 Server 的安装与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Windows 2000 Server 的安装和管理。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相结合。教学重点: Windows 2000 Server 的安装和管理。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Windows 2000 Server 的安装 一、安装前的准备 二、安装步骤 第二节 Windows 2000 Server 的管理 一、活动目录 Active Directory 的安装 二、用户帐户及组的管理 三、文件的管理 第三节 Windows 2000 工作站登录服务器 一、配置工作站 二、Windows 2000 工作站加入域 三、从工作站访问服务器 第六章 用 Windows 2000 Server 构建 Intranet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IIS 的安装与配置、FT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邮件服务器的安装与设置、Proxy服务器与 Internet连接共享简介。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与实验相结合。教学重点: IIS 的安装与配置;FTP、DHCP、DNS、邮件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Proxy服务器与Internet连接共享。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IIS 的安装与配置 一、IIS 的安装

192

Page 19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IIS 的配置 三、利用 IIS配置动态网站运行平台 第二节 FT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一、Serv-U 的安装 二、Serv-U配置 第三节 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一、DHCP服务器的安装 二、配置DHCP服务器 三、DHCP客户端的设置 第四节 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一、 域名系统 DNS 概述 二、DNS服务器的安装 三、DNS服务器设置 第五节 邮件服务器的安装与设置 一、安装 IMail服务器 二、配置邮件服务器 三、利用 Web 方式收发邮件 第六节 Proxy服务器与 Internet连接共享简介 一、代理服务器概述 二、代理服务器软件 三、Windows 2000共享接入 Internet

第七章 网络互连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互联网的概念和连接方式;掌握 IP 地址的划分和子网划分技术;掌握网络互连设备的类型和使用条件。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 IP 地址的划分和子网划分技术。教学时数:6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网络互连的概述 一、互连网的概念 二、网络互连的方式 第二节 因特网的互连协议 IP 一、IP 地址及转换 二、子网划分技术 第三节 网络互连设备 一、中继器 二、网桥 三、路由器 四、交换机 五、网关

193

Page 19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八章 Internet接入技术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 Internet 的各种接入技术。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 Internet 的各种接入技术。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于传统电信网的有线接入 一、拨号上网 二、ADSL 三、DDN 专线接入 四、IDSN 专线接入 第二节 基于有线网的接入技术 一、CATV 和 HFC 第三节 光纤接入技术 第四节 以太网接入技术 第五节 无线网接入技术

第九章 网络安全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网络安全的概念;了解防火墙技术、网络病毒及其防范、数据加密与数字证书。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 网络安全的概念、病毒分类。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网络安全概述 一、网络安全的概念 二、网络安全面临的风险 三、安全策略 四、网络安全措施 第二节 防火墙技术 一、防火墙的概念 二、防火墙的功能与分类 三、代理服务器的设置方法 第三节 网络病毒及其防范 一、特洛伊木马病毒及其防范 二、邮件病毒及其防范 第四节 数据加密与数字证书 一、数据加密技术 二、数字证书

194

Page 19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网络技术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的目的、任务

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初步掌握组建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环节和操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二、实验的教学要求1、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弄清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2、实验小组为 1-2人一组,每组每次一台计算机和相关的配套设备。3、要求学生掌握各实验所需知识、操作方法或步骤,记录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三、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老师指导检查。四、教学内容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学时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

1 网络初识、网线的制作 2 验证 1-2 必做2 对等网组建与设置 2 验证 1-2 必做3 Windows 2000服务器的安装、管理 3 验证 1-2 必做4 IIS安装与配置、FTP服务器安装与配置 4 设计 1-2 必做5 E-Mail服务器安装与配置 4 设计 1-2 必做6 防火墙的安装与设置 3 验证 1-2 必做

(注:实验类型指验证、操作、设计、综合;实验要求指必做、选做。)五、实验部分教学大纲说明1、实验部分与理论部分的关系: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网线的制作、对等网的组建、Windows 2000服务器的安装、管理等,将课堂教授的内容真正落到实处。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要求: 教师指定FTP、E-Mail服务器软件,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经教师验收合格方可结束。

制订人:张华 审核人:赵静

195

Page 19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数据采集与处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编号:10222014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为电子类专业的选修课程。主要研究讲述数据采集与处理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数据采集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系统的误差分配及估算;数据采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正确、合理的设计数据采集系统。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集传感器、信号采集与转换、计算机等技术于一体,是获得信息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在科学研究、生产过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电子类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四、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并且在实际中能应用

这些理论正确、合理的设计数据采集系统;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将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方面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学时及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45学时,3学分,每周3学时。六、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应着重基础理论、基础概念,突出软件与硬件结合,着重设计方法,加强实际应用,

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2.通过自学和讨论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可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七、考核方式:考试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出勤占10%;小论文占10% 期末考试:以闭卷笔答为主,成绩占8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马明建 周长城,《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第一版,第5次印刷)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年9月(二)参考书目沈兰荪,《数据采集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0年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96

Page 19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了解数据采集与处理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教学重点:

介绍数据采集与处理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据采集的意义、任务一、数据采集的意义、任务第二节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结构形式一、数据采集的基本功能二、数据采集的结构形式第三节 数据处理的类型和任务一、数据处理的类型二、数据处理的任务

第二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教学目的与要求: 明确模拟信号数字化过程中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采样、量化、编码的工作原理,同时

还要了解掌握频率混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教学重点:

掌握数字化过程的理论方法。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采样一、采样过程二、采样定理三、频率混淆及其消除措施四、模拟信号的采样控制方式第三节 量化和量化误差一、量化二、量化方法第四节 编码一、单极性编码二、双极性编码

第三章 模拟多路开关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模拟多路开关的工作原理、电路特性,能够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模拟多路开关,掌握模拟多路开关的具体应用。教学方法:

197

Page 19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课堂讲授,结合学生讨论。教学重点:

掌握模拟多路开关的具体应用。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多路开关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一、多路开关工作原理二、多路开关的主要技术指标第三节 多路开关集成芯片一、无译码器的多路开关二、有译码器的多路开关第四节 多路开关的电路特性及其配置一、多路开关的电路特性二、多路开关的配置第五节 模拟多路开关的应用一、通道的扩展方法二、组成增益可程控的电压运算放大器

第四章 测量放大器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测量放大器的电路原理、电路特性,能够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放大器,掌握测量放大器的具体使用。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学生讨论。教学重点:

掌握测量放大器的具体应用。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测量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一、测量放大器工作原理二、测量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第三节 测量放大器集成芯片一、AD521二、AD522第四节 测量放大器的使用一、AD521芯片的使用实例二、AD522芯片的使用实例第五节 隔离放大器

一、隔离放大器的结构二、隔离放大器的应用

第五章 采样/保持器198

Page 20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采样/保持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系统的采集速度与采样/保持器的关系,能够

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保持器,掌握采样/保持器的具体使用以及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学生讨论。教学重点:

掌握采样/保持器的具体应用。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采样/保持器的工作原理第三节 采样/保持器的类型和主要性能参数一、采样/保持器的类型二、采样/保持器的主要性能参数第四节 系统采集速度与采样/保持器的关系第五节 采样/保持器集成芯片一、AD582二、LF198第六节 采样/保持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一、采样/保持器选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二、电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A/D 转换器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的各种 A/D转换器工作原理,能够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 A/D转换器,掌握 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学生讨论。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 A/D转换器,掌握 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A/D转换器的分类和主要技术指标一、A/D转换器的分类二、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第二节 逐次逼近式 A/D转换器一、工作原理二、工作过程第三节 双斜积分式 A/D转换器一、工作原理二、工作过程第四节 单片集成 A/D转换器一、8位A/D转换器芯片ADC0809

199

Page 20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二、12位A/D转换器芯片AD574A三、12位带采样/保持器的 A/D转换器芯片AD678第五节 面对设计如何选择和使用 A/D转换器第六节 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一、接口设计中的问题二、内含三态缓冲器的 A/D转换器的接口电路

第七章 D/A 转换器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的各种 D/A转换器工作原理,能够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 D/A转换器,掌握 D/A转换器与微机接口。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学生讨论。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 D/A转换器,掌握 D/A转换器与微机接口。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D/A 转换器的分类和组成一、D/A 转换器的分类二、D/A 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第二节 D/A 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第三节 并行 D/A 转换器一、权电阻D/A 转换器二、T型电阻D/A 转换器三、具有双极性输出的 D/A 转换器第四节 单片集成 D/A 转换器一、DAC0832 二、DAC1210三、AD7543第五节 D/A 转换器与微机的接口一、无输入锁存器的 D/A 转换器与微机的接口二、具有输入锁存的 D/A 转换器与微机的接口

第八章 数据采集接口板卡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MS-1214A模入模出接口板、PC-6319光电隔离模入接口卡的主要性能以及它们的编程与使用。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学生讨论。教学重点:

掌握 MS-1214A模入模出接口板的编程和使用。教学时数:3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200

Page 20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节 MS-1214A模入模出接口板一、结构二、主要性能参数与控制方式的设置三、操作端口地址和控制字第三节 编程举例第四节 PC-6319光电隔离模入接口卡一、概述 二、主要技术指标三、工作原理四、使用与操作五、模入码以及数据与模拟量的对应关系六、编程举例

第九章 数字信号的采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8255A 可编程并行接口的作用、工作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线路传输方式之间的区别,了解车速脉冲信号的采集计数的设计方法以及软硬件实现。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学生讨论。教学重点:

掌握 8255A 可编程并行接口的作用、工作方式。教学时数:5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8255A 可编程外围接口芯片一、用途和结构二、工作方式三、初始化第二节 PS-2304 数字量 I/O 接口板简介一、概述二、使用第三节 BCD码并行数字信号的采集第四节 车速脉冲信号的采集计数一、车速脉冲信号的变换 二、脉冲信号的处理三、脉冲信号的采集计数第五节 数字信号的异步串行传递一、数据异步串行传送的概念

第十章 数据采集系统的抗干扰技术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干扰的基础知识,各种干扰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抗干扰措施。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学生讨论。教学重点:

201

Page 20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干扰的基础知识和抗干扰措施。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据采集系统中常见的干扰第二节供电系统的抗干扰第三节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一、采用隔离技术隔离干扰二、采用滤波器滤除干扰三、采用浮置措施抑制干扰四、长线传输的抗干扰措施五、A/D转换器的抗干扰第四节 接地问题一、数据采集系统中地线的类型二、接地问题的处理第五节 微机总线的抗干扰措施第六节 数据采集软件的抗干扰一、软件干扰的产生与抑制二、软件的抗干扰措施

第十一章 采样数据的预处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各种预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学生讨论。教学重点:

各种预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教学时数:4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采样数据的标度变换一、线性参数的标度变换二、非线性参数的标度变换三、应用举例第二节 采样数据的数字滤波一、中值滤波法二、算术平均值法三、加权平均滤波法四、一阶滞后滤波法五、防脉冲干扰复合滤波法第三节 剔除采用数据中的奇异项第四节 去除或提取采样数据的趋势项第五节 采样数据的平滑处理一、平均法二、五点三次平滑法三、数据平滑方法起平滑作用的实质

202

Page 20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第六节 数据采集软件的抗干扰第十二章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般步骤、A/D通道的确定以及系统误差分配和估算,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具体的数据采集系统。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学生讨论。教学重点:

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具体的数据采集系统。教学时数:3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一、硬件设计的基本原则二、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第三节 系统 A/D通道的确定一、系统 A/D通道芯片的选择二、系统 A/D通道方案的确定第四节 微型计算机配置方案的选择第五节 系统的误差分配及速度估计一、系统的误差分配二、速度估计第六节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实例

第十三章 数据采集系统的程序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掌握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方面的知识以及具体编程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学生讨论。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方面的知识。

教学时数: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Quick BASIC语言与汇编语言的混合编程一、混合语言编程中的各种约定二、建立 Quick BASIC语言主程序与汇编语言过程的接口三、汇编过程的编写方法四、Quick BASIC 主程序的编写方法五、Quick BASIC 程序与汇编过程的连接步骤第二节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实例 

制定人:周芸 审核人:赵静

203

Page 20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233001 学时: 48 学分: 4 适用专业: 电子信息与工程专业)

一、课程的目的、任务普通物理实验课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独立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其主要教学目的和任

务是: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系统训练,包括物理量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基本仪器合理选用与正确使用,误差和有效数字的运算,实验数据处理以及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等,从而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从理论和实验结合上加强对物理基本知识和规律的认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二、主要设备阿贝折射仪、迈克尔逊干涉仪、牛顿环仪、分光计、冲击电流计、惠斯登电桥、电位差计、示

波器等。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理解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能逐步学会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估。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等。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普及,应包括用计算机通用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掌握基本量的测量方法以及基本量具、常用仪器的性能并能正确的调节和使用;了解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与基本的实验能力,能够完成简单的具有设计性的内容。

四、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和实际操作实验相结合,在教师指导

下,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本课程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教学体系。教学中提倡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开放实验室,为学生课外实验创造条件。具体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由教师指定,测量、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由学生自行完成。五、教学内容电学实验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

型每 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

1 电学实验基本知识 3 理论 1 必做2 伏安法测电阻 3 验证 1 必做3 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3 验证 1 必做4 用学生型电位差计测电池电动势及内阻 3 验证 1 必做5 示波器的使用 3 验证 1 必做6 自选 3 综合 1 选做7 自选 3 综合 1 选做8 自选 3 综合 1 选做(自选课题包括:灵敏电流计特性的研究、用冲击电流计测电容、RLC 电路谐振特性的研究、RLC 电路暂态特性研究、RLC 电路稳态特性研究及交流电桥)

204

Page 20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光学实验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

型每 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

1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3 验证 1 必做2 分光计的调整及测定固体折射率 3 验证 1 必做3 液体折射率的测定 3 验证 1 必做4 显微镜、望远镜放大率的测定及使用 3 验证 1 必做5 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 3 验证 1 必做6 自选 3 综合 1 选做7 自选 3 综合 1 选做8 自选 3 综合 1 选做(自选课题包括: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波长、用衍射光栅测光波波长、偏振光的研究、用双棱镜测光波波长、单缝衍射光强分布的测量及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玻璃折射率)六、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普通物理实验成绩包括平时实验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在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 60%,期末成绩占 40%。平时成绩考核包括:实验预习、实验表现、实验报告三部分。其中实验预习、实验表现各占总成绩的 10%,实验报告占 40%。期末考试占 40%,以实际操作的形式进行。七、使用教材或参考书《大学物理实验教程》.丁永文,刘成森.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 年。《普通物理实验》.林抒 龚镇雄.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年。《普通物理实验(上)》.田金柱等.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年。《普通物理实验》.赵九明等.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年。八、实验教学大纲说明本门课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普通物理实验的完成将为下列课程的进行与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电子技术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研究与设计物理教学法实验中学物理实验设计与制作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与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要求为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普通物理实验开设了综合性与设计型实验。这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涵盖了基础普通物理知识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具体要求如下: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查阅有关文献,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提交实验报告。

制定人: 刘成森

205

Page 20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审核人: 陈连松

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233002 学时:24 学分:1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一、课程的目的、任务实验是电路分析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实验的目的不仅要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

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实验技能,加强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的提高,树立工程实际观念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主要设备SAC-DGI、电工实验装置、数字万用表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1. 通过实验,对于常用电工仪表和设备能够选择,调整和熟练使用,提高

动手能力。2.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能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电路,选

择合适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做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处理误差,写出实验报告。3. 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开设验证性、设计性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踏实细致的工作

作风。四、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本课程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体系。具体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由教师指定,测量、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由学生自行完成。

五、教学内容: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

型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注

1 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 3 验证 2 必做2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 3 验证 2 必做3 戴维南定理及功率传输最大条件的研究 3 验证 2 必做4 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串联、并联 3 验证 2 必做5 交流参数的测定 3 设计 2 必做6 日光灯电路的连接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3 验证 2 必做7 三相电路的研究及相序的测量 3 验证 2 必做8 双口网络实验 3 设计 2 必做

(注:实验类型指验证、设计、;实验要求指必做、选做。)六、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206

Page 20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实验报告占 20%,实验动力手能力占 30%,实验考核占 50%。七、使用教材(讲义、指导书)或参考书

1)《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4 月2)《电工学实验指导书》·沈阳沈飞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八、实验教学大纲说明

1、本门课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本门课属于独立开设的实验课,是学完《电路》理论课后开设的实验课。

2、设计性实验的要求。对于设计性实验,教师给出实验题目,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设备,

合理布线进行实验,能观察现象,测出需要的数据,并用基本理论分析其是否正确,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从而做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对于实验中出现的故障或偶然错误,应能及时分析和排除,保证实验的完成。

制定人:张 卓        审核人:陈连松

207

Page 20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233003 学时:54 学分:2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一、课程目的、任务本课程将分为模拟和数字两部分,共 54 学时,分别 1 学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实

践方面重要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加深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使学生掌握电子线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为加强综合的电子系统设计与调试技能打下基础。二、主要设备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毫伏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箱,直

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集成电路测试仪等。三、 课程的教学要求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要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在实验前必须做好准备,预习实验讲义,了解实验内容,复习相关的原理,撰写预习报告,实验后应提交实验报告。预习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线路及简要原理;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数据分析与讨论、心得体会和建议。四、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两部分的实验都含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验证性实验主要是加强学生对基

本理论的掌握程度,辅助理论教学内容。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加深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以及设计组织能力,综合性实验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两人一组,互相讨论研究,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学生独立工作作风,又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课程开设学期为第四学期,两部分同时进行。属于独立设课,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实验课。五、教学内容: 序号 实 验 项 目 名 称 学 时 实验

类型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备 注

1 常用电子仪器使用 3 验证 2 必做2 单级放大器 3 验证 2 必做

3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 3 验证 2 必做 4 差动放大器 3 验证 2 必做

5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3 验证 2 必做 6 集成运放在运算电路的应用 3 验证 2 必做 7 运算放大器的应用设计 3 设计 2 必做 8 集成 RC正弦波振荡器设计 3 设计 2 必做 9 串联稳压电源 3 验证 2 必做 10 焊接技术 3 综合 2 选做

208

Page 210: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11 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 9 综合 2 选做 12 运算电路设计 3 设计 2 选做 13 滤波器电路的设计 3 设计 2 选做 14 参量转换(电压/频率)电路的设计 3 设计 2 选做 15 TTL 与非门参数测试 3 验证 2 选做 16 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3 验证 2 必做 17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3 设计 2 必做 18 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 3 验证 2 必做 19 触发器功能测试 3 验证 2 必做 20 时序电路测试与研究 3 验证 2 必做

21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3 设计 2 必做 22 集成计数器和计数器的设计 3 设计 2 必做

23 集成寄存器的测试和研究 3 验证 2 必做 24 555 时基电路 3 验证 2 必做 25 波形产生及单稳态触发器 3 验证 2 选做 26 数字定时器 3 验证 2 选做六、考核方式与评价机构比例1、平时成绩 50 分(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基础实验的能力和态度)。2、期末考试 50 分(理论考试、现场操作:以设计性题目为主)。 最后总成绩是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之和。七、使用教材(讲义、指导书)或参考书

讲义:《电子线路实验讲义》自编 参考书:1、《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数字部分(第四版).主编 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 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主编 李万臣.副主编 谢红.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3、《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主编 高吉祥.电子工业出版社

八、实验教学大纲说明1、学科特点:电子技术实验是物理学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必修的

基础实验,是高频、电信等实验课的基础,在电子、电磁、传感、电测、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因此必须重点掌握。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求: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师给出实验题目,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经过教师审核确定方案。然后在实验室对设计的题目进行验证,在验证过程中,不断深入分析,总结成败原因,并且要提出扩展性方案,最后以设计报告和论文的方式提交。

制定人: 张 卓 审核人: 陈连松

209

Page 211: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23004 学时:24 学分:1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一、课程的目的、任务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重要的专

业教育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高频电子线路的理论知识,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主要设备

高频实验箱、频率特性测试仪、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计、低频信号发生器等。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学生在实验前必须做好准备,预习实验讲义,了解实验内容,复习相关的原理,撰写预习报告,实验后应提交实验报告。预习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器材、电路及简要原理;实验报告内容还应包括:实验数据及现象、数据分析与讨论、心得体会。通过该实验教学的完成,学生要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验技能、实验设计、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四、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与实际操作实验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基本操作技能与电路原理分析等综合能力。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两人一组,互相讨论研究,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尽量自己解决问题,教师是协助学生完成实验任务,这样既培养学生独立工作作风,又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五、教学内容序号 实 验 项 目 名 称 学时 实 验

类 型每 组人数

实 验要 求 备 注

1 调谐放大器 3 验证性 2 必做 2 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 3 验证性 2 必做 3 LC 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的设计 3 设计性 2 必做 4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设计 3 设计性 2 必做 5 振幅调制器 3 验证性 2 必做 6 调幅波信号的解调 3 验证性 2 选做 7 相位振荡器 3 验证性 2 选做

210

Page 212: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8 集成电路构成的频率调制器与解调器 6 验证性 2 选做9 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 3 验证性 2 选做10 调频、调幅接收机的设计与安装调试 6 综合性 2 必做

六、考核方式与评价机构比例 根据学生在实验课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综合评出每次实验的成绩(5 分制),由以下 4部分组成

1、实验预习报告 1/52、实验记录 1/53、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步骤、结果 2/54、实验作风及实验操作 1/5

实验总成绩为所有实验成绩的平均值,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七、使用教材(讲义、指导书)或参考书

讲义:《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讲义》 自编教材:《高频电子线路》 杨翠娥 主编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参考书:

1、《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 张萧文 陆兆熊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高频电子线路》 刘 聘 王 川 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八、实验教学大纲说明 1、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是培养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综合动手能力重要环节,在电子、电磁、传感、电测、通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因此,必须重点掌握。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求综合性实验内容基本上涵盖所学过的高频电子线路的理论知识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的

基本操作技能。设计性实验要求确定题目、查资料、定设计方案、实验阶段、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制定人:张 卓 审核人:陈连松

211

Page 213: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C 语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233005 学时:2 周 学分:2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一、课程的目的、任务在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学生掌握了 C语言的基础知识,实践课的过程只是满足了对

学习知识的具体巩固,对于利用 C语言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处于初级甚至盲区的地位。课程设计就是针对学生这些不足的方面,通过课程设计阶段,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主要设备

微型计算机,打印机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1)进一步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步骤。(2)如何进行功能分析、模块的划分、数据结构的确定和设计。(3)学习和掌握图形化编程的语言和方法。(4) 深入掌握 C语言开发的过程和细节以及软件的整体架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验技能、实验设计、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四、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1. 主要以学生实际操作实验为主,加以讨论方式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能力。针对本课程和学生的特点,课程设计的内容包含两方面内容:必做的题目和自选题目

2. 针对两方面题目,写出题目的算法和流程以及自选题目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3. 进行程序设计和程序调试。4. 完成课程的设计报告。

五、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的内容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必做的题目(10 学时)选择一些有特点的题目,这些题目能够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又能结合课程和学生的特点下面是部分题目:

1. 题目样本从键盘输入若干行文本,每行以回车结束,以 ctrl+z 作为输入结束符,统计其行数。

2. 从键盘输入字符,以 ctrl+z 结束,统计输入的数字 0~9、空白符和其它字符的个数。

3. 输入一个字符串(长度不超过 20,其中不含空格),将其复制一份,复制时将小写字母都转换成为大写字母)。

4. 用筛选法求 100 以内的素数。5. 打印出所有的“水仙花数”。所谓“水仙花”数是指一个三位数,其各位数的立方

和等于该数本身。6. 打印出 1000 以内的“完数”。所谓“完数”是指一个数恰好等于其所有因子之和。7. 显示文本文件的内容并加行号。8. 输入一行单词,每个单词用空格分隔,求出其单词数。

212

Page 214: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9. 用直接插入法对给定的 10 个字符进行排序。10.编写程序求 π 的值。公式:π=16arctan(1/5)-4arctan(1/239) arctan(x)=x-

x3/3+x5/5-x7/7+…11.寻找并输出 11-999 之间的数 m,它满足m、m2、m3均为回文数。(所谓回文数

是指各位数字左右对称的数,如 94249)12.编写函数求给定的一个字符串反序。(如”abcd” -->”dcba”)

(二)自选题目(10 学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生通过实际调查选择合适与自己题目,如难易程度

等。下面是参考题目样本:实验 1 班级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运用 C语言完成班级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班级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务、成绩、住址、电话等(职工

号不重复)。试设计一职工信息管理系统,使之能提供以下功能: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学生信息录入功能(职工信息用文件保存)--输入学生信息浏览功能 --输出查询或排序功能:(至少一种查询方式) --算法按学号查询、按成绩查询等系统进入画面(静态或动画)学生信息删除、修改功能(任选项) 

实验 2 学生选修课程系统设计与开发运用 C语言完成学生选修课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假定有 n门课程,每门课程有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授课学时,

实验或上机学时,学分,开课学期等信息,学生可按要求(如总学分不得少于 60)自由选课。试设计一选修课程系统,使之能提供以下功能:

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课程信息录入功能(课程信息用文件保存)--输入课程信息浏览功能--输出查询功能:(至少一种查询方式)--算法按学分查询按课程性质查询系统进入画面(静态或动画)学生选修课程(可选项) 

实验 3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运用 C语言完成学生选修课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图书信息包括:登录号、书名、作者名、分类号、出版单位、出版时间、价格等。试设计一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使之能提供以下功能: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图书信息录入功能(图书信息用文件保存)--输入图书信息浏览功能--输出查询或排序功能:(至少一种查询方式)--算法按书名查询按作者名查询系统进入画面(静态或动画)

213

Page 215: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图书信息的删除与修改(可选项)六、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a) 优:能够很好完成课程设计内容,选题具有深度和难度。b) 良:能够较好完成课程设计内容,选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c) 中:能够完成课程设计内容,完成选题。d) 及格:基本完成课程设计的内容。e) 不及格:未能够完成课程设计的内容。

七、使用教材或参考书教材:① 《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② 《C语言习题集与上机指导》谭浩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实验教学大纲说明本门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后续综合性设计性的课程。

制订人: 陈建兴 审核人: 陈连松

214

Page 216: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233006 学时:2 周 学分:2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一、课程的目的、任务在学习《低频电子线路》理论后进行一次两周的电子设计与制作,锻炼学生分析、解决

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子技术电路的理解,学会查找资料、方案比较,以及设计计算及制作调试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主要设备

计算机(用 Protel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和 PCB图,打印课程设计报告)腐蚀机(制 PCB板)钻孔机直流稳压源(调试)万用表、电烙铁、相应集成块等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设计要求,经过选题并进行可行性分析、电路原理及印刷板图设计、组装及调

试、测试、最终要有一个调试成功的产品、最后写出设计报告并用 A4纸打印。四、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要求教师讲授低频电子线路设计的基本过程及设计方法、电子电路的组装、调试方法和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选择与测试;学生根据设计要求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过程。五、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提供或学生自行选择经教师认可,每人一组。参考题目如下:1 音频功率放大器2 密码锁3 抢答器4 遮光式报警器5 声光控制开关6 超声波发射接收系统7 正负可调稳压电源8 红外遥控发射接收系统9 信号发生器

六、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根据根据学生选题、线路板设计的合理性、焊接及调试的成功性、设计报告完整性给予

综合评定。选题合理、目的明确、设计方案正确,原理图、版图合理满分 20 分;焊接调试认真、遵

守纪律、且能实现既定目标满分 50 分;设计报告的规范、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 3篇)满分 20 分;回答问题正确满分 10 分。七、使用教材(讲义、指导书)或参考书

1.《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第四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高吉祥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年出版3.《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彭介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出版

215

Page 217: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4.《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子电路实验、设计、仿真》,陈大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八、设计教学大纲说明1.先修课程:电路原理、低频电子线路2.编写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是对学生写科学论文和科研总结报告的能力训练。通过写报告,不仅把设计、组装、调试的内容进行全面总结,而且把实践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1)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2)选定方案的论证及整体电路的工作原理;(3)单元电路的设计计算,元器件选择,电路图;(4)实际电路性能指标测试结果,并与理论指标进行对比分析;(5)按国家有关标准画出整体电路图,列出元件、器件明细表; (6)对设计成果作出评价,说明本设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心得体会。

制定人:张华 审核人:赵静

216

Page 218: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数字与逻辑电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233007 学时:2 周 学分:2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一、课程的目的、任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的设计和调试方法,增加集成电路

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主要设备

计算机(用 Protel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和 PCB图,打印课程设计报告)腐蚀机(制 PCB板)钻孔机直流稳压源(调试)万用表、电烙铁、相应集成块等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设计要求,经过选题并进行可行性分析、电路原理及印刷板图设计、组装及调

试、测试、最终要有一个调试成功的产品、最后写出设计报告并用 A4纸打印。四、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要求教师讲授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过程及设计方法、电子电路的组装、调试方法和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选择与测试;学生根据设计要求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过程。五、教学内容由教师出若干个设计题目,学生根据教师出的题目或自主选题,完成一个项目(或一

个独立电路)的设计全过程。六、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根据学生设计线路板的合理性、焊接及调试的成功性、设计报告完整性,成绩采用A、B、C、D、E 五分制,

A:实验中有所发挥、创新所完成的设计具有较高的质量标准,设计思想新颖、设计的电子电路或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课程设计中表现好,并在设计过程中回答问题正确率达 90%以上。

B: 实验效果良好完成的设计质量比较高,在课程设计中表现较好者,并在设计过程中回答问题正确率达 80%。

C: 完成基本实验能够独立地完成设计的全过程,所设计的电子电路或电子产品已经调试、测试达到设计报告中拟定的指标参数,递交完整的设计报告,并在设计过程中回答问题正确率达 70%。

D: 完成基本实验能够独立地完成设计的全过程,所设计的电子电路或电子产品已经调试、测试基本上达到了设计报告中拟定的指标参数,递交完整的设计报告,并在设计过程中回答问题正确率达 60%。

E: 不能完成基本实验能够独立地完成设计的全过程,所设计的电子电路或电子产品虽已经调试、测试,但却没有达到设计报告中拟定的指标参数,递交的设计报告不完整,并在设计过程中回答问题正确率达 60%以下。

七、使用教材(讲义、指导书)或参考书1、《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 第四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电子电路实验及应用课题设计》,卢结成等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3、《新型集成器件实验电路》,杨帮文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217

Page 219: LNNUpet.lnnu.edu.cn/u/cms/wuli/201506/25001353dcsh.doc · Web view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4、《数字电路实验与课程设计》,吕思忠等编著,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八、设计教学大纲说明

1、本设计在《数字与逻辑电路》课程讲授完后方可进行。2、编写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是对学生写科学论文和科研总结报告的能力训练。通过

写报告,不仅把设计、组装、调试的内容进行全面总结,而且把实践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总结报告应包括以下几点:(1) 封面:(2) 设计内容及要求。(3) 画出完整的电路原理图及 PCB图,并说明电路的工作原理。(4) 组装调试的内容。包括:调试电路的方法和技巧;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

排除方法。(5) 总结设计电路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6) 列出系统使用的器件。(7) 列出参考文献。(8) 收获、体会。

制定人:赵 静 审核人:陈连松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