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 Web view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要求,结合我省、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

二0一七年十月

前 言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要求,结合我省、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校内外专家的反复探讨,确定了“培养高素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吕梁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根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职业岗位标准,构建体现岗位职业需求与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能力训练体系。理论课程有《物联网技术概论》、《电子技术基础》、《电子工程制图》、《通信技术基础》、《传感器应用技术》、《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RFID 射频技术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低功耗单片机应用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等,由学校完成;实践训练课有电气安全及电工实训、AutoCAD 实训、天线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工程技术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由校内和校外结合、交叉共同完成。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本书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制订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介绍了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等;第二部分介绍了每门课程以及实验、实训环节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建议、教学方法建议、考核评价建议等。

本书在学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由陶永峰带领的编写组,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编写任务、目标及整体结构。全书由陈明桥统稿,人才培养方案部分由陈明桥、王雅娜共同研究确定,课程结构体系由陈明桥、王雅娜编写,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由陈明桥、王雅娜、王月波、侯梦倩等编写,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由张素萍、贺晖、王旭华、宋哲光等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书籍和文献资料,在此谨向这些参考书籍和文献资料的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编写人员水平有限,虽经多次改动,但书中仍可能存在错误和不足之处,恳请师生批评指正。

目 录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招生对象

学制与学历

就业面向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

专业核心能力标准(技知点)

职业证书

课程体系与课程介绍(教学内容)

一、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行动领域及学习领域

二、课程体系框架

三、教学实施安排

四、课程简介

五、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二、教学设施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六、教学管理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

《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体育与健康》

《形势与政策》

《职业生涯规划》

《物联网技术概论》

《C语言程序设计》

《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

《RFID 射频技术及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

《低功耗单片机应用技术》

《网络系统集成》

《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

《AutoCAD 实训》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 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代码 610119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三年 专科

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物联网系统应用、工程实施及智能产品生产等单位,能够胜任物联网系统运维、工程实施、智能产品装配调试等岗位的工作,并具备从事项目管理、辅助设计等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

表 1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典型工作岗位任务分析表

岗位类别

岗位名称

工作内容概述

典型工作任务

初次入职

岗位

系统运行与维护

保障系统运行良好,使用相关软硬件工具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与维护。

G11:设备操作与日常维护;

G12:系统故障判断与维修。

工程实施

根据客户需求与相关技术标准,设计系统方案,在工程现场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并上电,必要时对一般故障进行现场排查与处理。

G21:客户沟通;

G22:辅助设计系统方案;

G23:设备安装与调测;

G24:设备故障检修;

G25:工程现场管理。

智能产品 装配调试

根据工艺要求对设备进行装配、调试;根据测试流程测试设备功能及性能。

G31:识读设备工装图纸;

G32:使用各类装配、测试工具;

G33:调整设备性能参数;

G34:出具测试报告。

迁移

岗位

项目管理

根据工程设计图纸指导工程实施、监控质量,并撰写相关文档

G41:制定工程实施计划;

G42:指导施工及监控质量;

G43:按标准验收工程。

辅助设计

根据客户需求与相关技术标准开发物联网智能产品。

G51:设计局部硬件电路;

G52:编制功能模块软件代码;

G53:产品功能、性能测试。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的,能够适应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工程实施、应用系统集成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在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从事技术、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面向学生职业生涯,以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为核心,依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按照职业素质、岗位能力、专业知识、个性拓展等四类课程架构课程体系,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表2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典型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

典型工作岗位

职业能力

G11:设备操作与日常维护

A111:理解产品的工作原理的能力;

A112:按规程熟练操作设备的能力;

A113:配置与优化设备的能力。

G12:系统故障判断与维修

A121:理解产品的工作原理的能力;

A122:利用工具判断故障点的能力;

A123:与技术服务人员沟通的能力。

G21:客户沟通

A211:流畅准确的口头表达能力;

A212:一定的文字撰写能力;

A213:PPT 等展示工具的应用能力;

A214:具备商务谈判一般技巧。

G22:辅助设计系统方案

A221:熟悉系统需实现的功能与性能;

A222:熟悉系统相关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A223:具备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

A224:AutoCAD、Visio 等设计软件的使用能力;

A225:中英文资料的阅读能力。

G23:设备安装与调测

A231:识读设备工装图纸的能力;

A232:理解设备参数性能的能力;

A233:熟练操作设备的能力;

A234:配置优化设备的能力;

G24:设备故障检修

A241:理解产品的工作原理的能力;

A242:利用工具查找故障点的能力;

A243:利用工具排除故障的能力。

G25:工程现场管理

A251:工程图纸的识读能力;

A252:掌握相关工程设备使用方法的能力;

A253:掌握各种规范施工制度的能力;

A254:沟通协调能力。

G31:识读设备工装图纸

A311:掌握 AutoCAD 软件基本操作;

A312:掌握各类基础元器件的符号标识。

G32:使用各类装配、测试工具

A321:掌握烙铁、焊枪等基本生产工具操作方法;

A322:掌握万用表、示波器、频谱仪等测试工具用法。

G33:调整设备性能参数

A331:理解设备功能与性能参数的意义;

A332:掌握相关专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A333:掌握参数调整的相关知识原理。

G34:出具测试报告

A341:熟悉设备相关的各类标准;

A342:理解设备功能与性能参数的意义;

A343:掌握测试报告的撰写规范。

G41:制定工程实施计划

A411:熟悉工程建设的标准作业流程和作业规范;

A412:评估、协调各种资源的能力;

A413:相关工程软件的应用能力。

G42:指导施工及监控质量

A421:工程图纸的识读能力;

A422:掌握相关工程设备使用方法的能力;

A423:掌握各种规范施工制度的能力;

A424:沟通协调能力。

G43:按标准验收工程

A431:熟悉系统需实现的功能与性能;

A432:了解系统的工作环境;

A433:熟悉系统相关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A434:具备绘图能力。

G51:设计局部硬件电路

A511:常用元器件选型能力;

A512:使用 Protel 绘制原理图与 PCB 能力;

A513:电路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

G52:编制功能模块软件代码

A521:掌握 C 语言软件编制常用方法与技巧;

A522:常用 C 语言编译器等软件工具使用能力;

A523:软件代码测试与修复能力;

A524:编制软件开发文档的能力。

G53:产品功能、性能测试

A531:设计测试方案的能力;

A532:使用相关测试工具能力;

A533:撰写测试文档能力。

根据培养目标及上述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如下:

1、通用职业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关心社会,拥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具备诚信品质、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规范意识。

3)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积极乐观,有较强抗挫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4)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交流沟通、组织协调能力,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往和合作。

5)具备正确的择业观和良好的创业创新意识,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和创新方法。

6)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具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掌握信息收集和处理方法,会制定学习、工作计划,能进行自我管理和评价。

7)掌握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具备科学思维,以及数学应用、测量统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8)掌握必要的人文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2、岗位技能

1)具备常用仪器设备如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仪等使用能力;

2)具备计算机的基本使用及 Windows、Office 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

3)具备阅读专业资料及文献的能力;

4)具备团队管理能力;

5)具备与客户沟通的能力;

6)具备常用专业绘图软件 Protel、AutoCAD 等的使用能力;

7)具备常用信号采集设备如 RFID 读写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模块配置使用能力;

8)具备常用智能终端设备配置、调试、维护能力;

9)具备常用网络交换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调试能力。

10)具备工程中设计方案、竣工图纸等文档的规范撰写能力。

3、专业知识

1)了解传感节点编码规范、信号接口规范等行业标准;

2)掌握计算机网络组网、负载均衡等相关知识;

3)掌握通信技术中信号、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常见系统与网络的概念与应用;

4)熟悉 RFID 标签低频、高频及超高频标准,掌握RFID读写器组成原理及应用;

5)掌握 ZigBee节点组成、信道选择、网络拓扑配置、简单开发及组网应用;

6)掌握开关型、数字型、模拟型传感器选型的原则与方法,了解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分析与应用;

7)掌握 MSP430 系列微控制器IO口、定时器、ADC等基本功能及交通灯控制器等简易系统设计方法;

8)掌握利用 C 语言进行嵌入式软件设计的方法。

职业证书

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时需按下表要求,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能力证书。

表 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取证要求一览表

证书名称

颁证机构

取证要求

主要支撑课程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证书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

必须获取

大学英语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教育部考试中心

必须获取

大学计算机基础

电路图形制作员(PROTEL)证书

(等级:中级及以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必须获取(2 选 1)

PCB 设计实训

电路图形制作员(AUTOCAD)证书

(等级:中级及以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AutoCAD 实训

课程体系与课程介绍(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构架说明

本专业面向学生职业生涯,以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为核心,依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按照职业素质、岗位能力、专业知识、个性拓展等四类课程架构课程体系,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职业素质课程

根据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需求,开发职业素质显性课程,并结合校国文化环境、 学生社团活动、各类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等隐性课程,着力提升学生作为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表4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职业素质课程与职业能力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职业能力

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势与政策

思想政治素质、法律意识和知识、社会责任感、语言表达能力等

02

高等数学

数学应用能力、测量统计能力、科学思维等

03

大学物理

测量统计能力、科学思维、自然科学知识等

04

大学英语、专业英语

英语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

05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06

体育与健康

身心素质、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心理素质、抗挫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

07

大学生就业指导

择业观、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等

2、岗位能力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

根据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开发以岗位技能为主要内容、实践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岗位能力课程和以全面、系统、浅显为特征的专业知识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学生顺利入职提供保障,并为其岗位迁移提供基础。

表5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岗位能力课程与职业能力一览表

序号

岗位能力课程名称

职业能力

01

天线安装与调试

A231;A232;A233;A234;

A321;A322;

A331;A332;A333;

A341;A342;A343;

02

物联网工程技术实训

A111;A112;A113;

A121;A122;A123;

A221;A222;A223;A224;A225;

A231;A232;A233;A234;

A251;A252;A253;A254;

03

低功耗单片机应用技术

A511;A512;A513;

A521;A522;A523;A524;

04

网络系统集成

A111;A112;A113;

A121;A122;A123;

A221;A222;A223;A224;A225;

A231;A232;A233;A234;

A241;A242;A243;A244;

05

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

A111;A112;A113;

A121;A122;A123;

A221;A222;A223;A224;A225;

A231;A232;A233;A234;

A251;A252;A253;A254;

06

电气安全及电工实训

A311;A312;

A321;A322;

A331;A332;A333;

A341;A342;A343;

07

AutoCAD 实训

A221;A222;A223;A224;A225;

A311;A312;

08

PCB 设计实训

A121;A122;A123;

A511;A512;A513;

09

毕业实习

A111;A112;A113;A121;A122;A123;

表6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专业知识课程与职业能力一览表

序号

专业知识课程名称

职业能力

01

物联网技术概论

A211;A212;A213;A214;

A111;A112;A113;

02

无线传感器网络

A231;A232;A233;A234;

A521;A522;A523;A524;

03

RFID 射频技术及应用

A231;A232;A233;

A531;A532;A533;

04

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

A411;A412;A413;

A421;A422;A423;A424;

A431;A432;A433;A434;

05

传感器应用技术

A241;A242;A243;A244;

A331;A332;A333;

A511;A512;A513;

06

通信技术基础

A111;A112;A113;

A211;A212;A213;A214;

07

C 语言程序设计

A521;A522;A523;A524;

A531;A532;A533;

08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英语

A211;A212;A213;A214;

A231;A232;A233;A234;

09

毕业设计

A211;A212;A213;A214;

A221;A222;A223;A224;A225;

3.个性拓展:

依据学生职业兴趣和个性化需求,开发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为学生职业拓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学生除通过选修课程获得学分外,还可通过参加研究性学习和各类竞赛、参加高级别能力考试或获取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要求之外的技能证书、跨校或跨专业选修课程、参加各类讲座等途径获得个性拓展课程学分。

二、教学实施安排

1.专业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本专业总学时为 2758,其中理论课 1331 学时,占总学时的 48.2 %, 实践课 1427 学时,占总学时的51.8%。

表7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标*的为核心课程)

课程

类别

课 程

考核安排

教学时数

课内教学周数与学时

岗位能力训练课

按学期分配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院级

系部

其 中

14

15

14

15

12

15

序号

名 称

学期

周数

1

电工实训

1

1

职业素质课程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2

54

54

2

2

2

AutoCAD实训

2

1

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4

60

60

0

2

2

3

PCB设计实训

3

2

3

大学物理

2

60

44

16

4

4

计算机应用基础

1

60

30

30

4

5

高等数学

1-2

105

105

4

4

6

大学英语

1-2

120

120

4

4

7

体育与健康

1-3

90

90

2

2

2

8

形势与政策

1-5

30

30

1-5每学期6课时

9

职业生涯规划

1-5

30

30

10

安全教育

1-5

30

30

职业素质课小计

639

593

46

岗位能力课程

1

*低功耗单片机应用技术

4

80

20

60

6

实习实训

2

*网络系统集成

4

80

50

30

6

序号

内容

学期

周数

3

*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

5

80

34

46

6

1

天线安装与调试

4

1

岗位能力课程小计

240

104

136

2

物联网工程技术实训

4

2

专业知识课程

1

电工基础

1

75

57

18

4

3

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

5

2

2

电子技术基础

2

90

60

30

4

4

毕业实习

5-6

15

3

电子工程制图

2

45

30

15

4

4

传感器应用技术

3

45

30

15

4

5

*物联网技术概论

1

30

30

4

6

通信技术基础

3

75

60

15

6

7

*C 语言程序设计

3

90

60

30

6

毕 业 设 计

8

PCB设计与制作

3

60

30

30

4

9

*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

5

80

50

30

6

内 容

学期

周数

10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英语

5

45

45

4

毕业设计及毕业答辩

5-6

8

11

*RFID 射频技术及应用

4

60

40

20

4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

4

80

50

30

6

专业知识课程小计

775

542

233

选修课程

1

公共选修课

任选一门

32

32

2

岗位能力训练课总周数

32

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任选

一门

5

56

30

26

4

3

综合布线

56

30

26

4

PLC基础及应用

任选

一门

5

56

30

26

4

5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56

30

26

选修课程小计

144

92

52

总 计

1798

1331

467

24

26

24

24

24

课内理论教学总学时

1331

课内实践教学总学时

467

岗位能力训练课总学时

960

实践教学/教学活动总学时比

51.8%

本专业课程体系按照 “分段递进”的理念进行构建,将专业课程教学分为四阶段:基础段(第1,2学期),专项段(第2,3,4学期),综合段(第4,5学期),实战段(以第6学期为主)。

图 1 专业课程分段示意图

“项目载体”是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目标,根据由单一到综合、由虚拟到真实的原则,构建验证性、单一性、综合性、真实性项目,将其有选择地嵌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将四种不同类型的项目嵌入到相应的阶段中。表8给出了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载体。

表 8 专业核心课程与项目载体对应表

课程名称

阶段

项目载体

物联网技术概论

基础段

典型物联网系统(金融 智能终端、智能家居、不停车车辆管理系统、人员定位系统)

C 语言程序设计

基础段

显示控制系统

低功耗单片机应用技术

专项段

智能抄表系统节点控制器

网络系统集成

专项段

智能楼宇信号传输网络

RFID 射频技术及应用

专项段

不停车门禁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

专项段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

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

专项段

智能楼宇(商务谈判、施工管理、项目监理)

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

综合段

智能家居、不停车车辆管理及人员定位系统

2.教学活动时间分配;

表9: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学年

第 一 学 期

第 二 学 期

合计

军训

入学教育

劳育

教学

测试

寒假

劳育

教学

测试

毕业教育

暑假

1

2

15+2

1

5

1

18

1

7

52

2

1

18

1

5

1

18

1

7

52

3

1

18

1

5

15+2

1

44

小计

2

2

53

3

15

2

53

2

1

14

148

说明:第一学期新生推迟2周入学,即表格中+2;第六学期毕业生提前两周离校,即表格中+2

3.教学进程;

表10 教学进程表

周 次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X

2

X

X

X

3

X

X

X

X

4

X

X

X

5

X

X

X

X

6

X

X

X

X

图注:~理论教学;X实习、实训;□考试;●顶岗实习;☆入学及军训教育、毕业教育;

V劳动教育; ⊙毕业设计 △机动

三、专业主干课程内容与要求

(1)物联网技术概论

课程学习内容:主要讲述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产生背景,以及物联网的支撑技术、标准协议、应用领域等问题。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掌握物联网技术的主要理论和关键技术,为学生进一步的深造和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考核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理论,典型应用系统的构成,能够基本掌握相关支撑技术的原理、软件算法和基础知识,从而具备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所必须的能力。

(2)RFID射频技术及应用

课程学习内容:掌握射频识别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常见射频识别相关器件设备及典型应用系统特点,掌握初步的RFID系统实施、安装、调试及故障分析技术。了解RFID技术应用领域及现状,理解基于RFID的应用系统设计原理。

考核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构熟练使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相关器件设备;拥有对小型 RFID 系统进行测试及优化的能力;可以根据具体工程应用需求,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构建简单的RFID系统,并调试成功。

(3)无线传感网络

课程学习内容:掌握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特征及常见实现方式;理解ZStack协议拢的层次架构及应用程序的编制方法;掌握ZigBee节点的配置方法及常见传感器的操作方法;掌握ZigBee网络的配置方法;理解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布局的因素。

考核基本要求:能够利用TI软硬件平台搭建ZigBee网络,包含星形网络、树形网络及网状网络;节点加入现有网络与退出现有网络;常见传感器的编程控制;能够根据实际环境需要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ZigBee网络。

(4)网络系统集成

课程学习内容:网络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网络系统集成的需求分析、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掌握网络系统集成中使用的主要设备及选型、工程费用及施工、网络综合布线的系统标准与设计、综合布线施工、测试与验收、系统集成工程实施中所需的各项技能;能够准确估算工程实施的工作量及工程费用;能够完成综合布线相关工作。

考核基本要求:掌握计算机软件、网络和信息系统集成知识;掌握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方法和工具;熟悉信息化知识;熟悉系统集成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熟悉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职业道德要求;了解信息安全知识与安全管理体系;了解信息系统服务管理、软件过程改进等相关体系。

(5)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

课程学习内容: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流程;了解物联网工程的内涵;监理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的完整架构;熟悉工程管理的概念与关键;掌握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相关内容;熟悉物联网工程实施中监理的各阶段工作。

考核基本要求:能独立或协助他人完成物联网工程的实施与管理、招投标合同签订与管理以及监理工作。

(6)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

课程学习内容:建立物联网项目的基本概念,能根据具体项目应用需求,进行物联网项目系统方案的设计,合理选取相关设备,按图纸对设备安装调试,进行软件编辑配置,对一般故障进行现场排查与处理。

考核基本要求:掌握工程图纸的识读能力,掌握相关工程设备使用方法的能力; 掌握设备调试的能力,掌握软件编辑配置的能力,具备沟通、协调的能力。能根据要求完成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检验,完成项目报告。

(7)C 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学习内容:C语言基础、C语言运算符及表达式、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 C语言构造数据类型及函数、C语言编译预处理指令、C语言的指针。

考核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构建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能树立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培养严谨务实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并为后续的应用性课程和系统开发课程打好软件基础,能更好的利用程序设计思想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其它问题。

(8)低功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学习内容:低功耗单片机结构与特点,IAR开发环境的使用,低功耗单片机片内功能模块:统一时钟系统、IO端口模块、定时器模块、电压比较器模块、串行通信模块、ADC12模块以及实时时钟模块的原理及使用,并完成综合项目的设计。

考核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低功耗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并能掌握低功耗单片机内部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同时,通过项目式教学方法,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具体的工程实践项目相联系,了解工程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培养严谨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9)AutoCAD 实训

课程学习内容:AutoCAD界面及绘图环境设置;绘制平面图形并标注尺寸;绘制三视图并进行尺寸、文本及公差标注;建立块及插入块,将零件图制作成外部块,并将零件图块组装成装配图;绘制电气原理与接线图。

考核基本要求:熟悉AutoCAD界面,熟练利用绘图工具条、编辑工具条和尺寸标注工具条绘制平面图形;掌握AutoCAD常用命令及二维、三维图形的绘制,重点强调 AutoCAD 中电路原理图的绘制,良好的绘图习惯和工作规范。

(10)传感器应用技术

课程学习内容:本课程阐述了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常用测量电路。通过典型应用实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传感器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考核基本要求:能识别常用传感器、能根据所需测量的物理量选用合适的传感器、能分析相关的测量电路、能检测和调试常见电感器、能识读传感器接线图、能按传感器的接线要求安装连接传感器。

(11)天线安装与调试

课程学习内容:电波与天线的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认识,理解电波传输的原理,了解天线的工作原理,并能检测和设计简单的天馈系统,学会天线安装与调试的基本方法。

考核基本要求:在掌握一定的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了解电波传播的原理和技术,能进行天线的安装与调试。

(12)物联网工程技术实训

课程学习内容:根据所学物联网相关的知识进行物联网工程方面的实现,学习传感节点的布局及施工规范要求,学习相关的测试方法,实现节点相互通信。

考核基本要求:根据要求进行物联网节点的布局及施工,并能运用相关的软件进行节点的配置。

(13)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通信系统的概念;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数字通信的基础知识,了解组网通信的构成。培养学生对通信网络安装、管理、使用与维护的初步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了解通信新技术。

考核基本要求: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无线电发送与接收设备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能画出基本通信设备的组成框图并能叙述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了解常见通信网络的组成方案及工作特点,了解数字与模拟信号的一般处理方法,了解卫星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及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能进行通信设备性能指标的检测。

(14)电工基础

课程学习内容:电路元件与电路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祸合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磁路及变压器、谐振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等技能。

考核基本要求: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能阅读一般电路图;能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会识别和正确选用电阻、电容及电感等元件;会正确选用和使用测试仪器仪表对电路进行测量和调试;能独立进行简单电路设计;能对电路故障进行判断并加以解决。

(15)电子工程制图

课程学习内容: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基础、基本体的投影及表面交线,组合体及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常用电子元器件结构图和紧固件,电子产品零件图、装配图、电气图的绘制。

考核基本要求:了解国家标准《工程制图》的基本规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 仪器;掌握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及平面图形的画法和尺寸标注;能绘制电子产品简单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具有识读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了解电气图中所用的图形符号及元器件图形符号;掌握装配图简化画法、简图的运用;能够绘制和识读外形图、线扎图,导线编号、尺寸标注和导线表;了解印制板工作图的内容、要求和画法,掌握电气制图的一般规则要点;能够绘制框图电路图、连接图。

(16)电气安全及电工实训

课程学习内容: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进入生产岗位时,能够及时了解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电气线路,掌握一般的电工基本操作和内线的操作工艺;了解基本的电气安全知识,能够处理一般的电气故障;培养学生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基本要求:了解电能的生产、输送和分配,了解常用的低压电器元件和一般设备的型号、规格与功能;能叙述电工基本操作工艺和基本安全知识;能正确使用常用配电设备、电工仪表和电工工具;能正确进行导线的连接和绝缘的恢复以及照明灯具、开关和插座的安装;能识读一般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能分析和排除一般电器的故障。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1.专业教学团队组织结构

专业教学团队由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组成。

专业教学团队人数按生师比24:1配置,专、兼职教师比例一般为2:1,校企合作条件和专业特色特别适宜的可以为1:1,专、兼职教师任专业课学时比例一般不超过为3:1。

2.教师任职资格

(1)专业带头人。除满足专任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外,应具有5以上累计企业工作经历和深厚专业背景,能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在本专业具有较高的能力;能统筹规划和组织专业建设,引领专业发展;能够主持专业的教改科研和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等工作。

(2)专任教师。专任教师的基本条件如下:

①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及现代的职教理念,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②具有先进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知识。

③能够调配、规划实验实训设备,完善符合现代教学方式的教学场所。

④能够指导高职学生完成高质量的企业实习和项目设计。

⑤能够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设专业技术短训班。

⑥能够胜任校企合作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⑦专任骨干教师要定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际锻炼,并具有中、高级以上的资格证书(含具有中、高技术职称或中、高级技工证书)。

⑧专任骨干教师应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备开发本专业课程的能力,能够指导新教师完成上岗实习工作。

⑨专任青年教师要具备在企业实习一年的工作经历,并经过教师岗前培训。

(3)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包括课程任课教师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兼职教师的基本条件如下:

①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物联网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及其他相应职称的教师、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

②在物联网及相关行业有 2 年以上工作经历;

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意识,能服从学院的教学管理,遵守学校教师的管理规定。

二、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包括必要的教学实验/实训室、校内实训车间、校外实训基地及信息网络教学条件,具体设计建议如下。

1.校内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环境可为《物联网概论》、《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综合项目实务》、《网络系统集成》等课程提供实验实训条件,同时还可以承担部分企业培训及校企合作项目开发的任务。本专业拟建设的实训室有:

序号

名称

实训项目

1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实训室

ZigBee网络设备类型设置基础实验

ZigBee协议拢网络设置基础实验

网络协调器与热释电无线传感器传感网实验

网络协调器与天然气无线传感器传感网实验

网络协调器与温湿度无线传感器传感网实验

网络协调器与继电器无线传感器传感网实验

网络协调器与语音无线传感器传感网实验

基于协议拢的点对点通信实验

基于协议拢的组播通信实验

基于协议拢的广播通信实验

传感网综合实验

2

物联网网络平台综合实训室

局域网 LAN 连通实验

虚拟网络 VLAN 实验

无线网络 WLAN 实验

广域网 WAN 连通实验

路由协议实验

网络安全实验

网络管理实验

3

物联网工程实训室

传输系统的构成

通信电源系统

光通信系统的构成与基本设置

光通信系统的语音与数据通信

软交换系统的基本构成与设置

软交换系统的模拟与数据通信

载波通信系统

RFID 系统

通信系统联调与性能测试

通信系统故障定位与排除

4

智能家居综合实训基地

空气开关和开关电源的连接

交流电压电流表的安装调试

光照探测器组装调试

烟雾探测器组装调试

火焰探测器组装调试

人体红外探测器组装调试

智能插座控制器组装调试

窗帘控制器组装调试

调光灯控制器组装调试

开关灯光控制器组装调试

门禁系统调试

电视控制器组装调试

5

煤矿物联网综合实训基地

动态目标监测应用

人员考勤设置与使用

人员运动轨迹模拟图设置

传感器应用

6

射频技术实训室

带通滤波器性能测试

匹配滤波电路性能测试

振荡器性能测试

数字频率合成器电路的特性测试

混频器电路特性测试

模拟乘法器调幅特性测试

包络检波器特性测试

鉴频器基本特性测试

2.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承担学生识岗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习等岗位技能培养的教学任务,同时也为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求,选择行业特点突出、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人才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作为高效依托型、合作紧密型、动态遴选型校外实训基地,其中高效依托型校外实训基地应达到2~3个(按同级两个并行班计算)。

3.信息网络教学条件建议

(1)教师办公场所有互联网接口,教师可通过网络在线答疑,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便捷、快速的信息交流。

(2)建设1~2个具有互联网接口、拥有局域网教学条件的专业实训室,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可随时、便捷地浏览相关网站学习资源及进行模拟仿真学习。

(3)建设电子图书阅览室以及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浏览相关知识的精品课程网站。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或重点建设教材。

(3)校企合作特色教材、校内自编教材或活页教材。

(4)技术标准、规范、手册、参考资料等。

(5)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网络课件”、“教学录像”、“教学录音”、“教师教学博客”、“网上答疑”和“模拟考试”等。

(6)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www.jingpinke.com/)、专业公司学习网站、行业协会网站等。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系统集成》、《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采用“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技术链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即以企业真实案例为载体,按照项目完成的过程,分解岗位能力,构建知识和课程体系,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放入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合作企业提供的资源,注重企业化的情景教学,要求教师依据真实案例的实施过程,抽取适合各门课程的任务模块,并组织学生完成任务,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可以通过最终成果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其学习兴趣。

2.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的开展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物联网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采用体验教学的形式,《物联网工程技术实训》、《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等实践性较强课程采用项目式现场教学的形式,《通信技术基础》、《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用多媒体辅助讲授等教学方式。各课程均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让学生能主动学习,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可以登录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任务,通过平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提问以及与老师互动,同时也可借助课程资源库来完成相关岗位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3. 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顶岗实习的组织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工作流程,缩短学校教育与职场工作之间的距离,将教学内容嵌入实际工作过程, 实施顶岗实习教学。顶岗实习的岗位和内容如表 1 所示。

表 1 顶岗实习岗位与内容

顶岗实习类别

实习学期

实习岗位

实习内容

工学交替

2

装配

考场屏蔽仪等无线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工艺文件撰写

3

调试、检验

示波器、频谱仪等仪器仪表的使用,考场屏蔽仪等设备的整机调试与检验,文件撰写

毕业顶岗实习

5、6

产品装配

物联网相关产品的装配

5、6

调试、检验

物联网相关产品的调试、检验,相关文档的撰写

5、6

设备安装

工程现场的设备安装与技术服务图纸阅读与文档撰写

5、6

系统运维

物联网系统日常运行与维护图纸阅读与文档撰写

5、6

辅助设计

产品辅助设计及系统方案辅助设计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教学评价建议

教育评价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行业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知、能、素的评价,兼职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教学督导对教学过程组织实施的评价,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对教学团队教学能力的评价,学生专业技能认证水平和职业资格通过率的评价,专业技能竞赛参赛成绩的评价,社会对专业的认可度等,形成独具学校特色、开放式、自主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教学考核建议

二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1)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

(1)职业基础课程建议采用笔试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实践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70%。考核题目的设计以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为原则,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

(2)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采用技能测试、笔试相结合的方法,部分课程可以采用口试形式。笔试或口试占40%,技能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工艺评测和过程评价占60%。

(3) 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主要采用技能测试,重点关注功能测试、工艺评测和过程评价。

(4)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由校企人员组成的评定委员会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周实习报告、顶岗实习总结、毕业设计论文或作品、带队或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鉴定报告、企业对学生的评价鉴定或答辩情况,综合定性后,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定。

(5)学生毕业前应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应该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六、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包括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业务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监控管理等内容。加强专业教学管理对稳定专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1) 教学过程管理重点关注兼职教师任课管理、认知和顶岗实习管理、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和毕业设计管理等。

(2) 教学质量管理重点关注校企共同开展教研活动、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嵌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课件、顶岗实习现场训教学档案管理等。

(3) 教学业务管理重点关注校企人员共同参与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的过程管理、课程质量管理、教学检查和考核管理等。

(4)教学监控管理重点关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依据和实施、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等。

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学生继续学习的渠道主要包括专升本、海外进修、自学考试、专项技能培训等。本专业衔接的本科专业主要有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

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 业

课 程 标 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54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它是高等学校的公共基础课,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课程之一。它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运用多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环境、认识时代特征,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素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课程。该课程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修养性。

本课程的任务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确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追求人格的完美;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做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2)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4)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明确社会主义法律规范。

(5)了解职业道德的涵义及养成、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择业与创业的方法,明确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维权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

(1) 能够在了解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高职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高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初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合理生存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3)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4)能够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

(5)能够在熟悉职业素质、职业理想及选择、职业法规等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身心、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材和终身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标]

1、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认清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明确的成才目标,塑造大学生应有的新形象。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要求,明确学习本课程对自己成才成长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2、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教学内容]

1、适应人生新阶段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

(4)培养优良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2、肩负历史新使命

(1)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2)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德智体美。

(3)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理想远大、水球真理、德才兼备等。

3、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1)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担待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2)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力量,用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学习“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基础”课的意义。

(2)学习“基础”课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1、大学生活的特点。

2、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3、社会主义荣辱观、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难点: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2、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关系。

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标]

1、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及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

2、正确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

3、把握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

[教学内容]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1)、理想信念的涵义与特征:什么事理想、什么事信念。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想信念的作用、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和崇高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2)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事项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大学生如何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难点:

1、如何认识理想、信念和信仰之间的关系?

2、大学生如何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1、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优良传统和时代价值。

2、理解爱国主义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把握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的内涵,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做忠诚的爱国者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对国家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3)增强国防观念。

(4)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重点难点]

重点: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优良传统和时代价值

2、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难点:

1、关于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弘扬民族精神问题

2、关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与怎样弘扬爱国主义问题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理解理解价值观和人生价值的内涵、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

3、把握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科学对待人生环境需要协调的四种关系。

[教学内容]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世界观与人生观: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观和人生观紧密联系。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标准。

(3)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端正人生态度。

(4)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2)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生价值标准,人生价值的评价。

(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4)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1)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2)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3)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

1、关于“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2、人生价值及其标准与评价。

难点:

正确对待人生环境和协调四种关系。

1、自我身心的关系。

2、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目标]

1、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功能与作用、历史发展。

2、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3、把握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信道德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教学内容]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起源、道德的本质。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社会作用。

(3)道德的历史发展。

2、继承和弘扬中华族优良道德传统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推崇“仁爱”原则,讲求谦敬礼让等。

(3)继承和弘扬中华族优良道德传统。

3、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与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重点难点]

重点: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基本原则。

难点:

1、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建设问题。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公共生活需要哪些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需要哪些基本手段。

2、理解社会生活领域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规范的具体要求及其必要性与重要性。

3、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帮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公德的概念、特点、主要内容、实践与养成,以及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教学内容]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等。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社会公德及其特点: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等。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

(3)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当前的基本现状,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正确、健康、自觉、自律。

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1)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指引、预测、评价、强制、教育。

(2)公共生活中相关法律规范。

[重点难点]

重点:

1、社会公德、国民公德、公民道德概念的区别。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难点:

1、公共生活规范意识的培养中的矛盾问题。

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

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教学目标]

1、了解职业活动的特点以及与职业活动相关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

2、理解我国的就业形势,自觉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做好艰苦创业、实践成才的准备。

3、把握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家庭美德观,履行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1)职业与道德规范。

(2)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了解基本法律,坚持法律的基本原则,明确法定权利和义务,依法处理纠纷等。

(4)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法律素质的培养: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2、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1)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务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3)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在艰苦中锻炼时成才的必要条件,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1)爱情与人生:爱情的本质,恋爱中的道德,大学生的恋爱。

(2)婚姻与家庭:两个既密切相关又具有明显区别的概念。

(3)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4)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重点难点]

重点:

1、关于职业的内涵和本质。

2、职业生涯设计。

3、关于爱情的本质。

难点:

1、关于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2、性爱、理想和责任的统一体。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及运行机制。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的内容。

2、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3、把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关系,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识。

[教学内容]

1、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法律的内涵及本质。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的制定、遵守、执行、适用。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配置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权力与义务的性质,关系等。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1)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2)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国防安全法律制度,经济安全法律制度,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等。

(3)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4、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1)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含义、特征、途径等。

(2)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重点难点]

重点:

1、领会法治精神,培养现代法治观念,是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关键。

2、法治观念的正确引导,尤其应重视培养他们对法律的信仰。

难点:

1、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依法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观念,依法规范生产和生活即依法办事的观念,依法监督国家权力行使的观念,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依法履行法定义务的观念等。

2、帮助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宪法、实体法、程序法的基本知识以及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2、理解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学会面对和正确处理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能自觉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能通过分析相关法律案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1)宪法的特征与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力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2)我国的国家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等。

(4)我国的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等。

2、我国实体法律制度

(1)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行政法的概念和原则,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行政行为。

(2)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3)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经济法的概念与原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等。

(4)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刑法的概念和原则,犯罪概述,刑罚制度,犯罪的种类。

3、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1)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概念、受案范围和参加人,行政诉讼程序。

(2)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民事诉讼的概念、管辖与当事人,民事诉讼程序。

(3)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刑事诉讼法概述,刑事诉讼程序。

(4)我国的仲裁法律制度:仲裁概述,仲裁程序,调节制度等。

[重点难点]

重点:

1、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如何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如何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如何理解国家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2、如何对待有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如何理解民法、刑法的基本原则?

3、如何树立正确的代理意识?如何理解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的关系?

难点:

1、如何处理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权益争议?

2、如何理解行政诉讼参加人、民事诉讼当事人和刑事诉讼参与人的含义及权利和义务?

结束语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2、能力目标:能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开拓进取,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重点难点]

重点:“四有”新人。

难点:如何才能成为“四有”新人?

四、学时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分一年级两学期完成,见学时分配表。

五、教学建议

1、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1)教学环节:本课程分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其中课内教学54学时,课外实践环节4学时。学时分配见下表。

校内实践教学包括:英模(劳模、成功人士、优秀学生事迹)报告、学生专题研讨、主题辩论、主题演讲、知识竞赛、观看相关教学记录片、职业规划生涯、举办模拟法庭及社科部、校团委、学工处等共同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及第二课堂活动等等。

校外实践:学生利用节假日或假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如实践教学基地参观、社会调研、到社会福利院、孤儿院等开展社区公益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兼职、参观法庭审理案件等。

学 时 分 配 表

学期

教学内容

讲课

练习

合计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4

0

4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4

0

4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6

0

6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6

0

6

复习

2

0

2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6

0

6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道 维护公共秩序

6

0

6

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6

0

6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 培育法治精神

4

0

4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 实践法律规范

4

0

4

结束语

2

0

2

复习

2

0

2

机动与考核

2

0

2

总 计

54

0

54

(2)教学环境:学院配有相关图书资料、设备、场地、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相应的影视音像资料,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学院建有心理咨询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

2、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案例式教学、实践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研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六、考核与评价方法

考核性质:考查

要求学生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论文,根据学生所写的论文质量给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成绩。

七、说 明

1.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2.使用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修订版),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第6版。

参考书: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案例》,徐薇、曹必文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刘书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人本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人才资源开发研究》,袁本新、王丽荣等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情感德育论》朱小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美)霍尔·戴维斯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版。

(7)《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杜文东编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民法案例分析》,张万忠,孙宝金等编著,2002年10月第1版。

(9)《行政法案例分析》,胡锦光主编,2000年04月第1版。

专业期刊:

(1)《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2)《大学生》、《青年文摘》等杂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60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之一,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课程体现,是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

该课程的前继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通过前继课程学习,系统的接受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的教育,了解了就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初步奠定了大学生做人的基础,树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在此基础上开设该门课程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正确认清世情、国情、党情,通过相关基本原理的介绍、课程实践开展,引导学生立足现实,运用理性的、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未来专业岗位工作提供宏观的方法论和比较微观的措施、手段,并在实践中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发掘个人潜能。同时,该门课程也有机的连接了后续课程《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广大学生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二、课程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理论成果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教育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坚定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锻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刻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极端重要性。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理解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通过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我们在以往探索中所积累的历史经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二)能力目标

能通过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分析、解释社会热点问题或思想认识问题,增强问题敏感性,提高政治鉴别力。能结合理论学习主动查阅网络报刊杂志,并从中搜集、整理对自己学习有用的理论观点或时政资料,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能通过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探索调查方法,领悟调查策略技巧。

能根据内容要求分工协作制作、演示、解读课件,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宣传理论,服务群众,感受沸腾的社会生活,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并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三)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与实践,拓展学生视野, 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提高其思想境界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通过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提高学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通过对理论形成和实践探索的分析,使学生体味事非经过不知难的道理,体会创新、创业的风险与艰辛,理解改革开放决策的英明。

通过对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介绍,使学生理解领袖的个人品格、修养学识、思想意志等在理论创新中的作用,自觉以伟人为榜样,磨练意志,砥砺品格。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培养其对劳动人民的情感和吃苦耐劳精神,增强团结互助、扶危济困意识。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逐渐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开拓、勤于自省,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好习惯,以科学精神、求实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与工作,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内涵和历史必然性,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主线、重点和重大意义。

2、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这些理论的重大意义,增强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3、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主题、主线和重点及其科学体系及特征。[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内涵。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基础)。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4)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

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科学内涵.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基础)。

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条思想路线、一个基本路线、一个主题、三个领域、“九论”、涉及社会生活十个方面)。

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的依据。世情:一个主题、三大趋势、一个低潮;国情: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情:数量、素质、任务。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精神实质。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4)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3)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3、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关系。

4、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难点: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关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目标]

1、了解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核心,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2、理解和掌握实事求是的内涵、要求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