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WINGS 20.1 振翅 二十 ‧ 一 第二十屆香港科技大學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出版 The Dark City WINGS 20 . 1 EDITORIAL BOARD , HKUSTSU

Wings 20.1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Published by the Editorial Board, HKUSTSU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Wings 20.1

W INGS 2 0 .1振 翅 二 十 ‧ 一

第 二十 屆 香 港 科 技 大 學 學 學 生 會 編 輯 委 員 會 出 版

The Dark City

 

 

WIN

GS 2

0.1

EDIT

OR

IAL B

OA

RD

, HK

UST

SU

Page 2: Wings 20.1
Page 3: Wings 20.1

W I N G S 2 0 . 1

Editorial Board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ents' Union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

  總 編 輯 : 曾 麗 雯 T S A N G , L a i M a n

副 總 編 輯 : 李 少 達 L E E , S i u T a t

          陳 棟 材 C H A N , T u n g C h o i S a m

行 政 主 任 : 劉 冠 平 L A U , K w u n P i n g

財 務 總 監 : 符 庭 潔 F U , T i n g K i t

市 場 主 任 : 張 宗 忻 C H E U N G , C h u n g Y a n

設 計 總 監 : 李 家 榮 L E E , K a W i n g

          羅 霆 樂 L A W , T i n g L o k

          黃 煒 彤 W O N G , W a i T u n g

          周 芷 盈 C H O W , T s z Y i n g

執 行 編 輯 : 文 顥 宗 M A N , H o C h u n g

          黃 穎 妍 W O N G , W i n g I n

          莫 家 言 M O K , K a Y i n

          黃 于 玲 W O N G , Y u L i n g

          葉 文 蔚 Y I P , M a n W a i

          羅 浩 昀 L A W , H o Y u n

          周 漢 鑣 C H A U , H o n P i u

          敖 日 紅 N G O , Y a t H u n g

          黃 馨 儀 H U A N G , X i n y i

          鄧 漢 軍 T A N G , H o n K w a n

          于 曉 瀅 Y U , X i a o y i n g

          吳 松 然 N G , C h u n g Y i n F r a n c o電話:35211598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ihome.ust.hk/~su_eb/

地址:香港九龍清水灣香港科技大學學術大樓 LG5315 室

郵寄:香港九龍清水灣香港科技大學學術大樓學生會辦事處二號郵箱

Page 4: Wings 20.1

編者的話    編 委 隨 著 科 大 創 校 之 始 , 已 踏 入 第 二 十 年 ,

我 也 快 將 二 十 歲 了 。 這 兩 件 事 其 實 並 沒 有 太 大 的 關 連 ,

只 是 妄 想 症 發 作 ,

總 是 覺 得 自 身 與 此 校 園 有 著 千 絲 萬 縷 的 連 繫 。

    廿 年 對 我 或 科 大 來 說 , 都 是 個 值 得 紀 念 的 里 程 碑 。

回 顧 我 童 年 時 那 副 一 臉 稚 氣 的 樣 子 ,

到 現 在 思 慮 漸 漸 趨 向 成 熟 、 獨 立 ,

這 一 切 經 過 無 數 次 的 失 敗 與 挫 折 而 孕 育 出 來 的 轉 變 。

我 很 感 恩 , 因 為 身 邊 的 家 人 、 師 長 和 朋 友 一 直 給 予 無 窮 的 愛 將 我 包 圍 ,

在 他 們 鼓 勵 下 我 知 道 : 「 我 要 學 懂 堅 強 。 」

    科 大 其 實 也 是 如 此 。

最 初 , 它 像 是 一 個 初 出 生 的 嬰 兒 , 虛 心 向 各 方 取 長 補 短 ,

並 小 心 翼 翼 地 一 步 一 步 走 過 來 , 使 科 大 近 年 來 在 學 術 界 嶄 露 頭 角 ,

聲 名 大 噪 。 不 過 , 只 擁 有 廿 年 歷 史 的 科 大 ,

在 體 制 架 構 和 校 政 策 劃 上 存 在 不 少 隱 憂 。

當 幼 兒 剛 學 會 走 路 , 卻 常 因 重 心 不 穩 而 跌 倒 。

若 科 大 未 能 釐 清 作 為 一 所 大 學 最 基 本 的 核 心 價 值 ,

欠 缺 為 科 大 日 後 訂 下 清 晰 的 定 位 和 發 展 方 向 ,

不 顧 一 切 地 向 前 衝 、 向 前 跑 , 最 終 只 會 跌 得 頭 破 血 流 。

    編 委 , 一 直 見 證 著 這 大 學 的 成 長 。

至 今 , 我 們 秉 持 著 「 以 事 論 事 , 不 平 則 鳴 」 的 信 念 ,

發 揮 作 為 學 生 會 架 構 下 監 察 和 傳 播 訊 息 之 角 色 。

第 二 十 屆 編 委 會 「 翰 粹 」 , 汲 取 廿 年 來 的 經 驗 和 教 訓 , 致 力 做 好 本 份 ,

並 希 望 藉 著 媒 體 的 力 量 為 科 大 構 建 屬 於 自 己 的 文 化 。

盼 望 你 能 透 過 閱 讀 我 們 精 心 準 備 的 W I N G S 2 0 . 1 ,

作 為 了 解 校 園 的 第 一 步 。

「 人 生 有 幾 多 個 十 年 ? 」若 十 年 為 轉 變 的 基 準 年 期 ,那 麼 ,科 大 的 第 一 個 廿 年 ,

應 藴 藏 著 更 深 遠 轉 變 的 意 味 。

我 們 需 要 你 的 聲 音 , 你 的 關 注 !

Vo i c e o u t , S t a n d o u t !

總編輯:曾麗雯

Page 5: Wings 20.1

目 錄特首選舉馬後炮 01-06而你不知道學聯是甚麼 07被黑夜詛咒的一代人 08-09速食 KONY2012 10-11“Instant” Culture in KONY 2012 12-14道德撚的迷思 15-17科大一的背後 18-20SmartPhone, Stupid People 21-23商風敗德 24-25愛攝,科大 26-33Inspire Live Talk 專訪 34-39我的住 Hall 態度 40-46朋友,我當你一世朋友 47他和她之間…… 48-49腐可腐,非常腐 50-52我們就到這 53-57點樣知道「你呃人!」 58-59Love Corner 60殞落 61K-POP 文化 62-65中文歌詞賞析──浮誇 66-67香海浮沉錄──香港殖民地的千奇百趣 68-69小城故事 70-71Stories of reaching out through AIESEC 72-75電光流影:《鐵達尼號》──電影學會 76-79

Page 6: Wings 20.1

一 個 月 前 , 2 0 1 2 行 政 長 官 選 舉 結 果 塵 埃 落 定 。 對 比 起 前 兩

屆 特 首 的 得 票 率 , 當 時 梁 振 英 以 低 民 望 、 低 票 數 當 選 , 有

報 章 更 形 容 為 慘 勝 。 相 信 事 情 的 發 展 遠 遠 超 過 不 少 人 ( 包 括 三

位 候 選 人 ) 在 選 舉 初 期 的 想 像 。 但 如 果 現 在 回 顧 整 個 特 首 選 舉

競 爭 過 程 , 其 實 亦 不 難 理 解 箇 中 原 因 。

在 選 戰 初 期 , 兩 位 建 制 派 的 候 選 人 同 時 參 選 已 為 日 後 建 制 派

的 分 裂 展 開 序 幕 。 得 到 大 財 團 支 持 以 及 與 中 央 領 導 人 的 淵

源 都 令 唐 英 年 成 為 下 任 特 首 的 大 熱 門 。 梁 振 英 則 以 無 黨 派 、 代

表 基 層 市 民 利 益 的 角 色 自 居 , 加 上 不 斷 落 區 關 注 民 生 政 策 , 確

實 得 到 不 少 市 民 的 支 持 。 在 貧 富 懸 殊 的 香 港 , 難 得 有 一 位 不 願

賣 商 界 帳 的 特 首 參 選 人 出 現 , 市 民 當 然 十 分 支 持 。 這 亦 是 梁 振

英 即 使 在 日 後 受 到 醜 聞 困 擾 亦 能 保 持 民 望 領 先 的 原 因 之 一 。

特首選舉

馬後

撰文:一點火、一瓢、寒鴉、願排版:千落

01

Page 7: Wings 20.1

有 別 於 上 屆 特 首 選 舉 , 是 次 雖 仍 是 普 羅 大 眾 無 法 參 與 的 「 小 圈 子 選 舉 」 , 但 由

於 兩 位 建 制 派 人 士 的 參 選 , 令 向 來 勝 負 早 以 顯 然 易 見 的 特 首 選 舉 產 生 了 不 少

變 數 , 市 民 的 注 意 力 亦 自 然 的 落 在 唐 、 梁 兩 大 陣 營 的 對 決 之 上 。

但 漸 漸 地 , 這 場 所 謂 的 君 子 之 爭 演 變 成 黑 材 料 滿 地 的 連 續 劇 。 唐 英 年 的 戲 碼

有 「 感 情 缺 失 」 、 「 大 宅 僭 建 」 、 「 洩 露 行 會 機 密 」 . . . . . . ; 而 梁 振 英 的 劇

力 也 不 相 伯 仲 : 「 西 九 設 計 比 賽 漏 報 風 波 」 、 「 黑 金 政 治 」 、 「 疑 似 中 共 地 下 黨

員 」 . . . . . . 一 連 串 的 醜 聞 相 繼 被 揭 發 , 風 波 越 演 越 烈 。 唐 英 年 的 誠 信 備 受 質 疑 , 令

其 盡 失 民 望 ; 而 梁 振 英 亦 因 捲 入 香 港 人 最 為 不 齒 的 黑 金 政 治 而 民 望 下 跌 。 儘 管 如

此 , 梁 振 英 的 民 望 仍 然 領 先 對 手 。 有 評 論 指 由 於 梁 振 英 所 涉 及 的 黑 材 料 過 於 複 雜

而 難 以 在 大 眾 引 起 迴 響 , 以 致 有 關 事 件 對 他 影 響 不 大 ; 相 反 , 直 截 了 當 、 清 楚 易

明 的 醜 聞 對 唐 英 年 的 殺 傷 力 則 厲 害 得 多 了 , 幾 乎 令 他 要 直 接 退 選 。

整 場 特 首 選 戰 中 唐 梁 二 人 醜 聞 不 絕 , 姑 勿 論 二 人 是 否 被 對 方 陣 營 所 攻 擊 , 但 是

次 選 舉 黑 材 料 之 多 , 實 屬 香 港 難 得 一 見 之 現 象 , 而 這 些 醜 聞 均 受 到 媒 體 的 熱

烈 報 道 , 成 為 大 眾 茶 餘 飯 後 之 討 論 話 題 , 並 為 網 友 們 帶 來 不 少 惡 搞 的 靈 感 。 這 些

新 聞 的 詳 細 內 容 相 信 讀 者 們 從 傳 媒 廣 泛 報 導 中 亦 略 知 一 二 , 筆 者 亦 不 在 此 重 覆 。

君子之爭?

02

Page 8: Wings 20.1

在 選舉焦點長期放在「狼豬之爭」的情況下,何俊仁的唯一亮點 便 出 現 在 選 戰 後 期 的 兩 次 特 首 辯 論。 在 首 場 的 特 首 辯 論

中, 何 俊 仁 在 沒 有 包 袱 下, 其 機 鋒 銳 利 的 口 才、 無 後 顧 之 憂 的 批評 令 唐 梁 二 人 黯 然 失 色, 而 他 於 辯 論 的 表 現 亦 深 受 學 者、 專 家、市 民 的 肯 定。 雖 然 不 少 網 民 均 指 何 俊 仁 在 選 舉 辯 論 中 的 表 現 不 得體,「只顧食花生」,然而筆者認為何俊仁在辯論中是有其積極作用的。何俊仁就六四、言論自由等敏感議題多次向唐梁二人質詢,令香港市民得以窺見二人在這方面的態度。無可否認的是,若然何俊仁沒有出現在選舉辯論中,兩位建制派候選人必然會心照不宣、默 契 十 足 地 迴 避 有 關 的 敏 感 話 題。 何 俊 仁 的 參 選, 亦 受 到 部 分 政評人的肯定,認為其攪局目的經已達成。

政 治 終 歸 是 政 治, 何 俊 仁 雖 希 望 脅 迫 其 他 候 選 人 作 出 政 治 承諾,卻是談何容易。泛民在特首選委中取得二百多個席位,

本應可加強民主派的政治力量。唐梁的激烈競爭,亦使泛民的選票顯得更為重要。而何俊仁在論壇、辯論中亦乘勢多次對唐梁施壓,希 望 迫 使 兩 人 在 公 眾 面 前 對 普 選、 民 主 作 出 承 諾, 然 而 唐 梁 二 人的 迴 避 卻 使 何 俊 仁 無 計 可 施。 最 終 何 俊 仁 大 敗 之 餘 撈 不 到 半 點 好處,浪費了泛民的選委票。何俊仁無法使局勢發展成「狼豬相爭,泛 民 得 利 」 的 局 面, 歸 咎 於 泛 民 的 理 想 主 義。 泛 民 完 全 否 定 與 其他 候 選 人 合 作 的 可 能, 令 梁 振 英 及 唐 英 年 均 對 泛 民 這 一 塊 餅 毫 無興趣。此外,泛民主派傾向理想主義,加上何俊仁早早打定輸數,政 綱 內 多 政 治 議 題 而 少 民 生 議 題, 不 利 何 俊 仁 爭 取 支 持 者, 更 加削弱民主派在是次選舉的政治力量。

狼豬相爭,白鴿攪局

理想主義是敗筆

03

Page 9: Wings 20.1

一貫以來,民主派在直選中都能取得約六成左右的支持,亦即所謂的「六四之比」,由泛民主派取六成選票,而建制派取四成支持。「六四之比」的票數分佈,在過往多年的選舉中都頗為穩定,少有變化,這顯示香港選民中,大約有六成均為泛民主派的支持者。弔詭的是,在是次的特首選舉中,儘管唐梁二人醜聞纏身,民望不停下跌,但何俊仁的支持度卻總不曾超過 15%,反而白先生(白票)卻幾乎全數吸收了唐梁二人流失的民望。在 3‧23 的全民投票中,唐梁的票數相比之前的民調都大幅下跌,何俊仁的票數維持在一貫的約莫11%,投白票的卻佔了多於 50%。何俊仁的低支持度與所謂的「六四之比」大成異趣,反映出即便是同情民主理念者,甚至是泛民的支持者,都不願支持代表民主派的何俊仁。箇中因由千絲萬縷,原不容易梳理清楚,然而何俊仁「低民望之謎」的謎底,卻大可能讓我們窺見 2012 年立法會選舉的走勢。

「低民望之謎」之因,固然可歸咎於何俊仁自己的失敗。何俊仁的政治魅力顯然不及唐梁二人,外貌固然是原因之一,而何俊仁雖嫻於辭令,卻沒有鼓動人心的演說能力。另外上文亦曾提及,何俊仁的政綱明顯「多政少治」,重視政治改革而忽視治理之道,加上何俊仁「向霸權宣戰」的參選口號及其民主派背景,都會被香港人視為不能與中央及商界合作,無法有效管治香港,因此而摒棄何俊仁。何俊仁在選戰中高呼「向霸權宣戰」,此舉被視為激進而令他失去了務實民主派人士的支持,但另一方面,激進民主派例如人民力量、社民連卻是早早已因去年政改一役,而與民主黨劃清界線,何俊仁因而「兩頭唔到岸」,充其量只能取得民主黨人的支持。

除了個人失敗,外在因素亦是何俊仁低民望的原因。唐梁之爭被視為是次選戰的主調,多次登上報章頭條。反之何俊仁則像是個小嘍囉,偶然叫喊幾聲,也沒多少人理會,頂多只能在報章上佔個小角落。傳媒對唐梁之爭的重視,直接影響到公眾對於唐梁二人的關注。這在傳播學上稱為 Agenda Setting,指在媒體上被強調的議題,與受眾心目中所認知的重要議題有顯著的關聯。在傳媒的影響下,唐梁二人被無限放大,甚至不知情者光看幾天報紙,還會以為今次選舉便只有這兩名候選人哩。久而久之,何俊仁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便被矮化,自然也乏人問津。而另一外在原因,則是在眾多民調及 3‧23 投票中,公眾可能自然而然地為自己的選擇置下前設,在中央認同的兩名候選人中選擇,令市民對何俊仁的支持顯得更少。

民望低之謎

04

Page 10: Wings 20.1

在一 輪 混 戰 過 後, 總 理

溫 家 寶 在 選 舉 倒 數 階

段發表「香港特首應受多數

港人擁護」的言論。事有湊

巧,有多份左派喉舌的報章

隨即挺梁貶唐。中央突然出

手力挺梁振英的舉動引起市

民對中央干預的不滿,同時

亦令梁振英的民望有下滑的

跡象。而更令人驚訝的是時

事評論員劉銳紹的成報社論

由「唐梁都不值得幫」,被

篡改為「兩人中揀,寧揀梁

振英」。此等公然扭曲個人

意見的手法,實在令人質疑

在五年後,香港是否能不受

外力影響下普選出真正香港

人屬意的特首。

那 在 最 後 關 頭, 港 人 的 民

意 又 是 甚 麼? 由 香 港 大 學

在選舉前所進行的在 3‧23

的全民投票顯示有五成半

人 投 白 票 支 持 流 選。 在

二十二萬投票市民中有八

萬多市民願意長時間排隊

投 票。 的 確, 對 比 起 七 百

萬 的 香 港 市 民, 二 十 二 萬

市民的意願不能說有很大

的 代 表 性; 但 二 十 二 萬 市

民意願的認受性絕對遠超

於只有一千二百人的選舉

委 員 會。 雖 然 筆 者 不 認 同

當 時 流 選 是 最 好 的 做 法,

但亦不能否認三位參選人

與心目中的香港特首確實

還有距離。

最 後, 在 缺 乏 大 財 團 和 民 意 的 有

力 支 持 下, 梁 振 英 成 功「 雙 低 」

當 選。 有 不 少 人 的 即 時 反 應 是 香

港 將 由「 西 環 治 港 」。 整 場 選 戰

反 映 了 一 個 重 要 的 事 實: 不 管 市

民 意 見 如 何, 只 要 是 中 央 屬 意 的

參 選 人 必 能 當 選。 這 實 在 令 人 氣

憤、 氣 餒。 憤, 是 因 不 知 香 港 人

到底何時才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普

選。 餒, 是 因 事 實 告 訴 我 們 民 主

力 量 仍 不 足 以 抗 衡 小 圈 子 選 舉。

究 竟 2017 年 真 普 選 的 可 能 性 還

剩 下 多 少? 新 當 選 的 行 政 長 官 梁

振 英 曾 表 示, 擔 心 2017 年 普 選

特 首 的 提 名 門 檻 訂 得 太 低, 會 令

參選人數過多而最後無人得票過

半 數。 那 是 否 代 表 他 會 在 日 後 主

張提高提名門檻以篩選參選人?

選戰終曲

05

Page 11: Wings 20.1

但市民們批評唐英年的不負責任、梁振英是中共黨員之際,有否留意到兩人以及另一參選人何俊

仁的政綱?筆者不否認特首參選人擁有良好個人素質的重要性,然而政綱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

方向,因此亦不應忽視,當社會把焦點放在比較各參選人之政綱時,參選人為了爭取支持,自然會改

善政綱,此舉對社會發展大有幫助。然而是次選舉中每個人似乎都抱著看好戲的心態,只懂得批評

和嘲笑參選人所被揭發之黑材料時,難怪會出現參選人互相攻擊,甚至是違反協議也要搬出對方的不

是,「有怎樣的市民,就有怎樣的政府和領袖」,相信就是這個意思。要知道世界各地較先進的地方

選舉總是會黑材料不斷,雖然香港之選舉制度可能與世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但身為一文明社會的成

員和受高等教育的學生,該抱著怎樣的心態面對選舉,以幫助社會發展,實是一值得深思之問題。

相比歷屆特首,今屆選舉中央的影響力無疑是最小的(這從梁振英在建制派選委中的得

票率可反映出來),但引起的爭議性卻是最大。中央遲遲不肯表態,使唐梁展開激烈

的泥漿摔角,這過程無疑提高了大眾對政治的關注度,連家庭主婦亦知道唐英年的僭建事

件,故這選舉可謂一節寶貴的公民教育課,再加上 3‧23 全民投票,就如這一課的 Final

Exam,最後在伺服器受黑客入侵下仍有二十多萬人投票,民眾排長龍也堅持投票的場面實

在鼓舞人心,令人相信香港人的公民意識經已提升不少。

然而,正如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一樣,爭取民主、捍衛自由也不是在 Facebook 按幾下

Like 就能達到的。只在梁振英當選後鍵入一句「香港已死」、「民主 R.I.P.」,然後

在未來五年繼續安坐家中,吃吃花生,這無疑是梁振英最希望看到的。如果你真的為香港

的前路而擔憂,就應作出承諾,日後梁振英為廿三條立法時,務必上街示威,親口說出自

己的聲音;2017 年的特首選舉若非真普選,就在 2017 年 7 月 1 日,約定在維園聚集。在

Facebook 上就算有一百萬人鍵入「梁振英下台」也是毫無效用的,這一百萬人唯有出現在

維園才能爭取民主。

大眾的著眼點

香港雜評:這是一個時事評論轉載網站,評論非常精彩,名家包括梁文道、蔡子強、陶傑、沈旭暉等,同學可藉此加深對時事的認識。

圖片來源:香港電台、香港特區政府、大紀元、中國評論新聞網、成報、爽報、東方互動、信報、明報、     5.23 全民投票、新浪網、蘋果日報、HKAM、仁聞網、Clear Air Network、左翼 21

06

Page 12: Wings 20.1

??

??

?筆者並非反對科大加入學聯,事實上本人十分支持科大成為聯會一員,但同時筆者亦認為,科大同學有權利,亦有責任在投票前更深入了解關於加入學聯這個重大決定的影響,例如加入第一年只有觀察權而無投票權,科大同學的聲音能否有效反映?每位科大同學繳交的會費能否有效善用?這些事項在公投均未有廣泛宣傳和討論,實在美中不足。

然而,科大現已成功加入學聯,故在此寄語本屆學生會幹事會,於學聯做好觀察的角色,並加強宣傳學聯的動向。對於學聯的每個聲明及行動,均需通知科大同學,並闡明幹事會支持的原因;而作出一些具爭議性的決議前,更應事先諮詢科大同學的意見才作決定,因為學聯的每個聲明與行動,原則上均代表了科大同學的立場,故幹事會實肩負重大責任,保證學聯任何行動必為科大同學所支持,方可表態贊成,以免科大同學錯誤地「被代表」。而基於科大向學聯繳交的巨額會費,幹事會亦應向同學清楚交代學聯的帳目。同時,同學亦可透過科大加入學聯,從而參與更多關於政治、社會議題的活動,例如加入學聯參與的遊行等。

科大已向學界跨出重要一步,期待學聯能更進一步加強科大同學的時事觸覺!

圖片來源:neodemos, on.cc, 香港教育學院語言資料科

撰文:一點火排版:魚兒

而你不知道 是甚麼聯學

蛇宴,齋宴,訂月餅卷劵,派糉。泛指在選舉中以小恩小惠籠絡選民。

派發滑鼠、揚聲器等物品,故不少同學領取物品之餘,便順道投個票

學聯成立於 1958 年,性質為專上學生組織,用意為凝聚學界力量,在整個社會中為大專院校界發聲,透過集結各院校的力量,使大學生在社會事務上有更大的話語權。加強各院校之間交流,進而貢獻社會。科大已成立二十年,經過十九屆學生會,竟仍未加入這個具代表性的學界組織,實在令人驚訝。感謝第十九屆學生會的熱心推動,科大終於透過在三月的入聯公投,成為學聯的一份子。

十年前,科大亦曾舉行入聯公投,然而當年同學對此大多不感興趣,投票人數只有二百餘人,遠不及法定有效人數,故入聯失敗。而今屆公

投則有一千五百多人投票,增幅近十倍之餘,人數之多更破盡歷屆學生會各項投票之紀錄。是什麼因素令投票人數暴增呢?現屆科大學生是否都十分關注是次

事件?

該公投設在 Atrium,投票站旁有幾塊介紹學聯的性質,歷史與意義的展板,然而當日更受同學注意和歡迎的,卻為毗鄰的 SU 2nd Welfare Product, 向 所 有 會 員投票率暴升,但一來這

。的確,這個方法令與香港某些政黨的「蛇齋餅糉」投票策略相近,二來這令很多投票的同學根本不知學聯是什麼,亦不清楚其影響,例如學聯會收取每位同學六元正以作會費。而公投前的簡介會除學生會幹事外,便只有數名學生參與,顯示這次公投未能引起廣大科大學生的關注。

07

Page 13: Wings 20.1

─顧城《一代人》

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1980 年代,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一代人》正是這大時代的警世箴言。

「當一切結束,剩下的就只有混沌。」

顧城身處的年代,時值文化大革命剛結束之時。曾沈溺於瘋狂批鬥、權力放縱的一代人,

從一場文化浩劫的混沌中逐漸清醒過來,就像是做了一個很長卻又很瘋癲很真實的夢。然而

夢醒過後,早已把舊有道德倫理粉碎淨盡的這一代,又該何去何從?

「黑夜」指的是這黑暗的年代,在極權之下,新一代被

灌輸扭曲的社會主義、極端的人民民主專制、對領導層的

盲目追隨,失去了是是非非的能力,被思想洗腦的人們猶

如被支配著的懸絲木偶一般,只會無意識的附和和服從。這

個年代給予他們的就是這一雙傀儡的「黑色的眼睛」,黑

色的瞳孔中沒有靈魂,沒有思想,更沒有夢。「黑夜

給了我黑色的眼睛」,當中的「我」是處於被動的,

「我」的眼睛完全受外在環境影響而渲染上「黑

夜」的特質,被黑夜同化,甚至成為黑夜的一部

分。

08

Page 14: Wings 20.1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但黑色的眼睛並不標誌著夢的終結。就在懸絲木偶的絲線斷開的一刻,開始甦醒的人們再迷茫,

再迷失,卻也始終努力不懈的謀求一條屬於自己的生路。在黑夜之中,他們努力用他們那黑色的眼睛

尋找黑夜中的破口,黎明降臨之處,那個真正屬於他們的烏托邦。黑暗的時代,世紀的劫難或許主宰

了一代人的命運和機遇,但始終不能被踐踏的,是人那追求光明美好的天性。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一句中,可見主導權已經不再屬於「黑夜」,而是屬於「我」的。朦朧中,

人們帶著他們黑色的眼晴,重新踏上他們夢的征途,在迷宮之中摸索他們自己的出路。前路縱然晦暗

不明,但至少他們已決定把命運重新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在時代的大勢中逆流而上,與無盡的黑夜抗

爭到底。時代的巨輪流轉不息,那黑暗時代的一代人也被寫進了歷史之中。我們這一代呢?我們這一

代看似安穩無憂,但事實上卻是處於風暴之眼而不自知,表面上雖然是和平局面,但實際上卻處處醞

釀著不安和騷動,危機一觸即發,而在那大時代的劫難降臨之際,我們會否又被加諸黑色的眼睛,我

們又有勇氣繼續追尋自己的理想,恪守自己的原則嗎?風暴的降臨誰也不能避免,但我確信憑著我們

這一代人的執著和理想,在大風暴過後仍屹立不倒的,會是我們。

撰文:刺鳥排版:以茉

圖片來源 :http://www.allbestwallpapers.com

09

Page 15: Wings 20.1

撰文:寒鴉 排版:艾雲KONY 2012

I N V I S I B L E C H I L D R E N

在你悶極無聊、百無聊賴,按著滑鼠在Facebook hea 時間的時候,可有看過你的朋友 Share 過的這一部名為 KONY 2012 的影片?又或者直截了當一點地問,你認識 Joseph Kony 這個人嗎?假如你沒有看過這段影片,何不在讀這篇文章前,先去看一看這部影片?若是看過了,那很好,那就請你稍稍回憶起你剛看完這部影片的感受。

筆者在過往的一個月內,只見這部影片不斷出現在 Facebook 的 Newsfeed 上,誰的 Share 才剛沉沒了,又多來了一個Share。筆者起初也沒有理會,只是有朋友說起這部影片,於是我便興致勃勃地也看了。

那是一部讓人感動的影片,真的。影片大抵上就是說,Joseph Kony——這個姦淫擄掠無惡不作的烏干達大魔頭——我們要讓全世界的人都認得他邪惡的面孔,然後我們要將他繩之於法,拯救那些活在他的魔爪下,終日惶恐、飽受摧殘的非洲人民。於是 Invisible Children,這個關注烏干達兒童命運的慈善組織便挺身而出,希望讓大家都認得 Joseph Kony,希望大家出錢出力支持 Invisible Children 的行動。除此以外還能掏腰包買個 Action kit。當然啦,別忘了讚好,讓更多的人認識 Joseph Kony。

記得筆者第一次看這部影片,看見烏干達的兒童活在那種朝不保夕、無始無終的悲慘生活,心裡不禁戚戚然。然後卻看見影片裡全世界活在不同國家、每個

角落的人,彷彿都在為遙遠國度的烏干達小孩搖旗吶喊、盡心盡力,正正迸發出人性的光輝,卻又使我感動得滿眶熱淚。真的,那是一部賺人熱淚的影片。

看完了,Like 過了,然後呢? 沒有然後了。

KONY 2012 影片的風潮自三月八日在 Facebook、YouTube 等社交網站如野火蔓延,然而到了今天,Joseph Kony 這名字已經久久沒有見過,也不曾看過誰有什麼跟進行動。Kony 彷彿逃不過網絡人物的命運,隨著巴士阿叔等網絡明星,漸漸沉澱到人們的記憶深處。

世界變得簡單快捷多了,在YouTube 上按幾按,我們可以用三十分鐘購買感動,趙完即鬆;以往要表達立場,我們要上街、去集會、去請願,現在只消在 Facebook Click 個Like 便行了,慳水慳力。還嫌不夠,可以在星期六隨便找個賣旗的,掏個十元八塊來購買善行。

感動被咀嚼過了,便成了渣滓, 棄置在垃圾堆中。不然,就是被簡單地、不經大腦地消化掉。

圖片來源:Invisible Children, Nissin Cup Noodle

速食

10

Page 16: Wings 20.1

這彷彿也是香港人的習慣。在特首選戰的泥漿摔角中,這邊爆出梁振英的西九評審醜聞,那邊就爆出了唐英年的婚外情、僭建、私生女。不少論政者均指出,若然真有其事,利益輸送比起婚外情、僭建、私生女,無疑是嚴重得多了。然而為什麼唐的醜聞鬧得滿城議論,梁的「西九門」卻似乎寂寂無聞、無人理會?原因不外是要

理解「西九門」的來龍去脈太麻煩太費時,既要找資料又要追新聞,實在沒人願意去探究。

再加上梁振英的滔滔雄辯,於是這樁醜聞落地無聲,泛不起半點漣漪。反

之「婚外情」、「僭建」這幾組詞語字字鏗鏘、擲地有聲,一

聽就懂,於是這兩樁醜聞接連東窗事發後,唐的民

望插水式下降,梁的支持卻有增無減。

要理解烏干達人的處境,遠非看那麼一段三十

分鐘的影片就能知悉。要幫助烏干達那些遭受苦難的

孩童,並非按一按 Like 就能做到,也不是僅僅把自己的

熱心外判給 Invisible Children就能達成。事實上,Invisible

Children 並非一個信譽卓著的慈善機構,在慈善機構評級網站

Charity Navigator,其財政透明度只被給予 2 星評級(4 星為滿分 )。

Invisible Children 因 KONY 2012 運動而飽受質疑,而在此之前,其網站

僅有提供年度財政報表,而沒有一個簡化的圖表,讓捐款者得知他們的善款

去向。而且 Invisible Children 向來以其強大的宣傳而著名,幾乎每年均有一部

新發佈的紀錄片,以及數之不盡的宣傳活動。這些林林總總的宣傳活動,合共佔去

Invisible Children 全年總支出的 47%,再加上行政費用,實際用在非洲人民身上的,

僅有 37%。這個數字比之 UNICEF 的 51%,以及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 93.5% 都低出很多。

另外 Invisible Children 呼籲大家支持的烏干達政府軍,甚至是烏干達政府本身,都有著千瘡百孔的

人權紀錄,國際特赦組織亦曾經指責烏干達政府侵犯

人權。再然後,Invisible Children 並非唯一一個關注烏干達兒童的團體,我們其實還有 UNICEF、紅十字會、Watoto、宣明會……

這些隱藏在影片背後的事實極其重要,卻需要時間去梳理清楚。筆者在此並非反對 Invisible Children,亦非反對 KONY 2012 行動,我想說的只是我們似乎都太容易感動、太容易全盤接受,一切都只求快、只求易於理解,而不願多費時日來理清事實。我們支持某位候選人,卻可能連他的政綱也不曾讀過;我們 Like 了「毋忘六四」的 Facebook Page,卻可能連六四的來龍去脈也未曾搞清楚。這個時代,舉手表態太容易,也不必負什麼責任,然而我們卻忘了用心思考。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如此方便的時代,只消拿出手機戳幾下,如恆河沙數的資訊旋即羅列目前;這是一個如此快捷的時代,只要按一按 share,全球以千萬計的人便能共同分享同一幀照片、同一齣影片,甚至同一種心情。然而,這卻是個如此悲哀的時代。

如何救助患難中的烏干達兒童?

香港有不少慈善組織關注烏干達人的情況, 包括以下組織 ( 僅列出部分 ),其捐款方法 如下:

UNICEF: Watoto:

參考資料:Invisible Children、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 國際紅十字委員會、Charity Navigator、國際特赦組織(香港 )

11

Page 17: Wings 20.1

When you were bored, finished watching the most recent series of 9gag, and started surfing through Facebook, did you come across the Kony 2012 video shared by your friends? Or let’s put into simple terms, do you know who Joseph Kony is? If you haven’t seen this video, I suggest you go and watch the film before reading this article. For people who had, try to recall the moment and feeling when watching it. Within the past month, I have noticed an increasing trend of shared Kony video continuously posted in the Facebook Newsfeed. At first, I didn’t put much attention on to the recent hearsay; however, when my friends started to gossip about the video, I was excited and couldn’t wait to click play.

It is no doubt an emotionally touching video. In this 28-minute film, the whole subject matter revolves around the evil mastermind, Joseph Kony, whose conducts forced plight for African children. The purpose of the video is to let everyone in the world recognize and beware of his immoral act, to capture him with justice, and finally save African people who are living under terrifying fear, devastation, and Kony’s brutal hand. Thereby, the charity group Invisible Children stands up for the abducted Uganda children by voicing out for the victims, building awareness and bad reputation of Joseph Kony, and hopefully raising money for its charitable purposes. Of course, don’t forget to “like” the video on Facebook so that everyone would know who Joseph Kony is.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when I watched this video, seeing African children suffer from their miserable lives, I felt uneasy and bitterful. Nonetheless in the film, people in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seem to be very dedicated to the help of Uganda children. At that moment, I thought that humanities had shined. I was emotionally touched by the video. So you have watched the video, liked the video, what now? Nothing else really happened.

"Instant" Culture in KONY 2012

12

Page 18: Wings 20.1

Since March 8th, the Kony 2012 video has been a heat in social media such as Facebook, Youtube, etc. However recently, with the name of Joseph Kony vanishing, there were no follow up actions. People forgot the meaning under the video. Kony became just another cyber-celebrity. Like the cyber star “Bus Uncle”, the name of Kony has embedded in people's deep memory.

The world changes rapidly and lives became much simpler. Spending 30 minutes through few clicks in the internet, we can instantly acquire emotional s e n s e , a n i m m e d i a t e s e n s a t i o n a l satisfaction; in the past, we show our stance by protesting, striking, gathering, and petitioning. But now, without any extraneous effort, we only need to click a few “likes” in Facebook to express our positions. Likewise, people nowadays can merely spend a random Saturday selling flags to satisfy their contiguous feelings of benevolence. Because of the abuse of instant emotional satisfaction, emotion became materialized, residualized, and abandoned. Or else, emotion is simply, without pondering, being digested and discarded.

This is just like the habits of Hong Kong citizens. For example, during the Chief Executive Election in March 2012, many “black materials” of the potential executives were exposed to the public. For CY Leung, alleged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the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design project affected his candidacy; similarly for Tang, extramarital affairs, unauthorized building, and illegitimate daughter ruined his reputation. As several political commentators had noted, if both issues were true, transfer of interest of CY Leung would be a more severe problem than the scandals of Tang. However, why are the scandals of Tang being overly criticized, whereas CY Leung's West Kowloon case is neglected? This can be explained because it takes time and effort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West Kowloon court case; information of West Kowloon is needed to b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reby, no one is willing to do further investigation on the case. In addition, with CY Leung's eloquent speech, the west kowloon scandal reaches tranquil ity. Whereas, “extramarital affairs” and “unauthorized buildings” are very common, familiar issues of Hong Kong society. Therefore, as Tang's scandal is relatively easy to construe, Tang's public image and reputation tremendously dropped, giving CY Leung an opportunity to win the election.

Writter : Kimchi no ChiliType-setting : Vitamin K

13

Page 19: Wings 20.1

Understanding the adverse condition of people in Uganda is not as easy as watching a 28-minute video. A mouse click does not reduce the pain of Uganda c h i l d re n . “ L i k i n g ” t h e f a c e b o o k event of Invisible Children is just one way to illustrate your instant moment of sensational satisfaction. In reality, Invisible Children is not a reputable charity organ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credit rating site “Charity Navigator”, Invisible Children's financial credibility and transparency are comparably low (2 out of 4 stars). Unlike traditional and reliable charity group such as UNICEF and Red Cross, Invisible Children did not disclose its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donation sources to the public. Famous for its strong promotion effect, Invisible Children offers new documentary film each year as promotion activities, which contributes to 47% of the charity's total cost. On the other hand, only 37% of total cost is actually spent for the African people, which is low compared to other charity groups such as UNICEF (51%) and Red Cross (93.5%). In addition, Invisible Children urges everyone to support the present Uganda government force and troops. However, Uganda government actually has record of opposition to human rights. Furthermore, Invisible Children is not the only organization working closely with Uganda children. Our globe actually has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charity groups including UNICEF, Red Cross, Watoto, WorldVision...

The facts behind the f i lm are ver y essential, and it takes time for people to interpret. I am not writing this article to oppose Invisible Children, or its actions of Kony 2012. My purpose is to state that people get emotionally affected too easily, and our feelings get manipulated by social media. What we want are efficiency and easy interpretation, but we avoid spending time and putting in effort to make things clear. We support a particular candidate for Chief Executive in Hong Kong, however we might not even have understood or read his political platform. Even though we have limited knowledge of what June 4th really means and what had happened, we still “like” the facebook page for “Never forget June 4th” just because our friends did. Nowadays, we can effortlessly express our opinions, but we do not take up responsibilities and critically think before we act.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This is a ground-breaking century. This is a decaying century.This is a century of conveniency, when countless information can be immediately searched by just flipping the phone; this is a century of efficiency, when simply one click of “Share” in Facebook, people in the globe can share the same photo, the same video, even the same feeling.

Meanwhile, this is also a centur y of melancholy.

14

Page 20: Wings 20.1

迷思

德撚的

撰文:寒鴉排版:異型

「道德撚」,又名「道德塔

利 班 」, 用 洋化 官 腔 中 文 來 說

又叫「搶佔道德高地者」,用正常中文

來說則是「假道學」、「偽君子」。今人常用

「道德撚」一詞去批評一些 道 德 主 義 氾 濫、 矯 枉 過

正 的 人。 這 種 批 評, 在 網 上尤為常見,而在年初的「蝗蟲

與狗」論潮中,更是幾乎每次上Facebook、討論區都能看見。

15

Page 21: Wings 20.1

已然忘記第一次在香港聽到這種形容是甚麼時候了。翻查一下中外古典作品,中國古籍最早出現對「道德撚」的記載,大抵首見於《莊子 ‧ 外物》中為譏諷儒家而作的一則儒者盜墓的寓言。而西方「道德高地」的概念,來自十九世紀英國哲學家 John Stuart Mill 的著作《論自由》第一章的「只有基於宗教理由,人們才會堅信自己身處道德高地,並一直努力於維持這種高度。」,筆者對西方作品不大熟悉,沒辦法找到更早的紀錄,然而這已足以說明中西文化對於「道德撚」的批判源遠流長、並無二致。

所謂「道德撚」,到底是何許人也?用孔丘老頭的話說,「巧言令色者,鮮矣仁」,道德撚就是那些滿臉堆笑、口甜舌滑,而本身卻缺於德行的人。這道出了道德撚的特質,也就是滿口仁義道德、終日侃侃而談、「得個蹹字」,卻又待人以嚴、律己以寬。孔丘的話,也塑造了我們文化中對於偽君子的見解。

然而在網絡文化風行的今天,「道德撚」這個詞語往往包含了更多的含意。根據《香港網絡大典》的記載,「道德撚」一詞更常用來形容一些矯枉過正者其道德標準太高,高得遠離凡塵、優入聖域,自然無人能夠接受。1988 年美國總統大選中,麻省州長杜卡基斯便是例子之一。當年他在電視辯論中對戰老布殊,被主持人問到﹕「州長,如果你的妻子被姦殺,你認為兇手應否被判死刑?」杜卡基斯木無表情的說:「不會,我想你知道我畢生都反對死刑。」這種遠離人群的道德標準,過於麻木不仁、毫無人情味,當然難以為人接受,於是杜卡基斯的支持度急轉直下,在大選中大敗於老布殊。

然而,筆者在年初「蝗蟲與狗」論潮中看見的「道德撚」,卻比這兩個更多了一層含意。當時議論之熱烈,竟是鋪天蓋地似的,幾乎每日都能在 Facebook 等社交網站看見唇槍舌劍般的爭論,又或是純然發洩的怒罵。激辯之下,諸如「道德撚」、「道德高地」般的指責都紛紛出現,有時竟然只變成了一種毫無意義的標籤及指斥,甚至不少學者、論政者都被指是「活在象牙塔中」、不知人間何世的道德理論家。

深思再三,這不啻是一種動機論,與共產黨的所謂「上綱上線」,並沒有多少差別,都不過是為了排斥意見相左的人。想像一下,假如你被罵作「道德撚」,你要如何反擊,以證明自己不是一個「道德撚」?很難是吧?動機論就是如此,帽子一扣就扣上,要脫掉卻是極難,因為動機這回事是難以證明的。但也因如此,強辭奪理的人方才那麼喜歡扣人帽子,一句「道德撚」,你就難以應對了,不須多費心神和你「狗蹹辯論」,也不必多負責任,輕鬆省力。文化大革命中,數十萬無辜人民被打成「反革命份子」;六四事件中,學運被定性為「反革命動亂」;到了今天,左派報章把民主派人士爭取平反六四、爭取普選、反對替補機制等訴求一律打成是「搶佔道德高地」的舉措。將他人無故打成「道德撚」又何嘗有別?不是說世上沒有道德撚,而是若果誠然如此,必須要有憑有據,而非純然攻擊其人格。

16

Page 22: Wings 20.1

中國人在討論辯題時,總喜歡攻擊他人之人格,儘管這與議題本身毫無關係。然而,當我們指責他人時,其實已經假定自己站在一個較高的位置。我們嘲笑他人的愚昧,因為我們自命比他們聰明;當我們斥責他人是「道德撚」,豈不是在自命更有道德?當紅衛兵站在台上對「反動份子」拳打腳踢,又何嘗不是深信自己在彰顯正義?

今日中共的腐敗,使我們經常忘記在其立國之先,是受不少數一數二的大學者諸如錢鍾書、季羨林所支持的。他們因支持共產黨的理念而留下,卻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憤怒的群眾批鬥。如果一個社會總是充斥著失控的情緒、煽情的鼓動和暴怒的群眾,而他們又對冷靜的人迫害批判,那麼,我們的社會無疑將步向滅亡。

面對不公不義之事,滿腔不平是人之常情,怒聲疾呼也沒有錯,然而就是否需要抨擊理性(或看起來理性)的人?在我們怒憤填胸之時,往往容易忘記,有用的意見永遠只能出自理性的言語。在我們直斥他人為道德撚前,理應冷靜理性地分析他人的意見。如果沒有,就此把他人打為道德撚,又何嘗公道?

「揮舞著紅色小書的紅衛兵、低頭跪地那頭戴白高帽的人、塌下的城牆、焚燒的古廟、震耳欲聾的口號、瘋狂的氣氛、失控的情緒。」歷史在說話。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如果人與猴子真只有那麼一點的分別,使我們在進化的路上步入殊途,我想,那是理性。

17

Page 23: Wings 20.1

科大

背後

1撰文:孜然排版:亦

18

Page 24: Wings 20.1

1 No. 1 in Asia(Asia's Top 200 Universities, QS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 2011)

2011 年,只有 20 年校齡的香港科技大學,首次擊敗經史悠久的香港大學,被評為亞洲第一大學。原本在清水灣寧靜的校舍,突然聲名大噪。連外國的傳媒都爭相評論。可是,科大學生甚少以「亞洲第一」自居。

先看看將我們評為亞洲第一的 QS 的評分標準40% Academic Reputation from Global Survey10% Employer Reputation from Global Survey20% Citations Per Faculty from Sciverse Scopus20% Faculty Student Ratio5% Propor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5% Proportion of International Faculty

望著這個「Marking Scheme」,學校究竟做了一些甚麼去迎合這些評分標準?

生命科學部,是集各科之大成,還是只為了名聲?

  AL 修讀化學及生物的學生,必定有聽過中文大學的生命科學(Life Science)。可是,我校亦有生命科學部,但為甚麼我們不會在 JUPAS 找到科大的 Life Science 呢?原來科技大學將生物化學、生物、分子生物醫學科學都歸納到生命科學部。有人認為 QS 的排名中有一項名為 Life Science 而沒有 Biology,大學為了在這項目取點分數,特意開立生命科學部的排名。

  生命科學部的開立,對有關學生並沒有影響。但同樣地亦沒有為他們帶來明顯的正面效益。雖說集合了各科的學生,但上課模式,學生間的交流依舊不變,所以此舉在人眼中是只為提升排名所作的門面功夫。

招收 Non-Local Students,是連接各文化的橋梁,還是提升排名的技倆?

  香港科技大學 10000 多個學生中,約 2500 人是非本地生,這個數字比香港大學的 4:1 及中文大學的 5:1 高。而學校的國際學生比例佔 QS 整個評分的 5%,看來學校為了這 5% 亦不遺餘力。小編並不是質疑學校招攬交換生純粹用來換取排名,只是想帶出交流生的比例對大學排名舉足輕重,學校亦十分樂意接受交流生,只要學生之間相處得宜,學校亦提供相應的支持和配合,對雙方亦百利而無一害。可是,學校一方面招收大量非本地學生,卻未能提供足夠的配套,令本地與非本地學生之間的矛盾明顯存在。

19

Page 25: Wings 20.1

除了以上兩點,讀者們必定感覺到學校的學習氣氛與其他大學截然不同,每天我們埋首苦幹,應付迎面而來的功課及考試。對時事、校政卻顯得十分冷感,甚至不聞不問,或者這就是我們被訓練成讀書機器的副作用。從大學的校訓中我們可以看到學校的核心價值,中大的「博文約禮」、港大的「明德格物」,到科大的「立足現實,放眼未來」,明顯地科大與兩所大學的理念截然不同,缺少對時事的觸覺、對文化的修養、對道德的追求。然而這統統不是大學排行的準則之一,但卻是做人處世不可或缺的元素,科大卻忽略了,只著眼於進步而並非提升自身的素質。也許這個問題源於本校缺少人文科目,文化氣息不足,以致整個校園看起來黯淡無光,找不到大學應有的絢爛。而且學校常常舉辦不同形式的Career Talk 及 Career Mosaic, 學 校 在 學 生 畢業前,就要培養他們成為專業奇才。沒錯,高薪厚職必定是每位畢業生的夢想,但在我們離開學校,踏足人聲擾攘的社會前,能否讓我們無憂無慮地渡過這三年珍貴的大學歲月,在離開學校這個防護罩前放肆一下?

  我認為先天的不足,校方仍有能力補救。學校需要更確切的行動,使學生隨了知識提升外,亦朝著自我提升的方向邁開,這並不是簡單的HLTH1010 可做到。這不單提升校方的聲譽,對學生的將來亦帶來莫大的裨益。

  宿位問題、本地生與交流生間的隔閡、學生與教職員間匱乏的互動,亦使科技大學難登大雅

之堂。這是科大長久以來的根本問題,若我們真的希望學校成為一所名副其實的亞洲頂尖學校,需要正視這些問題。

  科大學生在各大世界級比賽中的輝煌成績當然功不可沒,研究生的論文和科研成果質素之高亦是科大聲名大噪的原因。目前香港科技大學雖然只被一個機構評定亞洲第一,但科大近年來的聲譽和排名都穩步上升,可見其成就是被外界所肯定的。而且 QS 排名準則中,佔最多是 40% 的Academic Reputation from Global Survey(學術聲譽),是大眾對大學的整體形象,並不是單靠簡單的小動作就可以成事。科大人多年來的努力,是有目共睹。

  科大所訂下的一些政策無疑是考慮到提升自身的排名,但世界級的大學或多或少都會以各種的手法讓自己在排行榜中佔一席位。當學校的名氣被大眾所肯定時,優秀的學生、豐厚的贊助即會隨之而來,若資源運用得宜,確是全體學生之福。

  當然,排名會影響社會對我們的眼光,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去看待自己的身份。我們可以做的,是克盡己任,做好學生的本份。日後我們能否昂首闊步,自豪地說出自己是亞洲第一的科大人,就看大家所下的苦功了。

  我相信,這一天指日可待。

20

Page 26: Wings 20.1

SmartPhone, Stupid People?

撰文:一點火排版:魚兒

昨天你在智能手機看過什麼內容?上星期呢?

以前我們會花上好幾小時對著電腦屏幕,而智能手機的出現則令「電腦」如影隨形:「等 Lift」、乘車、吃飯、睡覺前看看它,醒來第一時間拿起它……無時無刻一有空隙就盯著它,智能手機的魔力令我們無法抗拒。

21

Page 27: Wings 20.1

  智能手機的 apps 愈來愈多,來自五湖四海,功能五花八門,我們因此而大大受惠。但與此同時,我們的私隱亦因此而愈受威脅。在下載每個 apps 之前,我們要同意 apps 的服務條款,而我們對那些既冗長又難明的文字,通常都一按而過。但事實上,其中可能包含了一些你未必同意的條款,但你卻在一飛之間「欣然同意」。很多 apps 都增設一些與其功能未必有直接關係的權限,而正正由於用家那一飛之間的方便,這些 apps 往往都「成功爭取」到這些權限,例如Facebook Messenger 會 自 動 偵 測 你 的 位 置,並隨著你的每個訊息,傳送你的位置予對話的另一方。又如 Angry Birds Space,安裝時要求的權限竟包括「自行撥打、接聽電話」,與遊戲有何關係?可是,我們未必知道自己已同意這些條

款,即使知道,有時亦因為那個 apps 太 流 行 而無可奈何地繼續使用。

   更 重 要 的是, 我 們 在智 能 手 機 上的一舉一動,都 可 能 是 市場上販賣的商品。apps 的 出

版 商, 又 或 是 電訊公司,都有可能將我

們的資料外洩,甚至出售,就像早前的八達通公司一樣。

我們收發的訊息、撥打的電話、身處的位置、閱讀的新聞,全部都是有價有市的資料,但我們別說是爭取保障自己私隱的權益也沒有(因為在使用前已同意其服務條款),就連究竟自己的資料被賣到哪裡也不知道。美國 FBI 就曾向科技公司徵詢,有關開發一套監控所有 Facebook,Twitter 上 公 眾 活 動的軟件的價錢;此外 FBI 亦曾向一所公司要求取得超過一億手機用戶的通話及訊息紀錄,以及手機的位置紀錄,而這所公司之能夠取得這些資料,只因在這些手機上的一個軟件。也就是說,你在智能手機的動向事實上已在市場流通販賣,你只能祈求買家善良一點,只撥打幾個推銷電話,否則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日後隨時被公開無遺。

   我 們 在 智 能 手 機 幾 吋的 螢 幕 中, 每 日 吸 收 千 計的 文 字, 如 果 化 作 硬 碟 記憶計算,每日瀏覽的資訊恐怕數以 GB 計。但是在這記憶洪流中,我們在當中記得幾多?得到幾多?有研究指出,人較傾向於忘記日後容易 找 尋 到 的 資 料, 也 就 是說,如果今日看的資訊會在明天忘記得一乾二淨,今天你花幾個小時在這螢幕的意義在哪?

   而 且, 我們的腦袋因智

能 手 機 的 互 聯 網 功能,而愈少記憶實質資料,表面上看好像很方便、很合理:這 不 便 是 科技進步的好處 嘛? 智能 手 機 可不 會 走。但 實 際 上,分 析、 邏 輯思 維、 批 判性 思 考 等 能力 必 須 建 基 於實 質 知 識(Factual Knowledge) 之 上, 當我們腦中的實質知識因智能手機而愈益減少增長,這些能力將難免受到影響。

  智能手機使互聯網延伸至股掌之中,的確令尋找資訊變得更容易快捷,大家頓時都變成能知天下事的秀才。但這是否真的好事?有研究指出,以前當人被問及一道不懂得的問題時,會反覆思考,嘗試從自己的知識,邏輯中尋找答案;但現時人們卻傾向思考如何上網查找答案,而非問題本身。這使我們愈來愈依賴智能手機,讓CPU 為腦袋代勞。但 CPU 能被植入到你的腦袋嗎?難道你的能力便是你在 iPhone 搜尋資料的能力?

22

Page 28: Wings 20.1

  更令我們這些使用者顯得愚昧的,是智能手機每日都在侵蝕我們的溝通能力。智能手機的通訊軟件愈來愈多,使我們漸漸依賴其多元化功能,以前還會鍵入的「好吧」,現在已被一隻大姆指代替;如果 whatsapp 的幾百個圖案都不能表達你的意思,恭喜你,還有 Line生動的 Stickers 幫到你。如果你嫌打字太麻煩,還可以說出來,智能手機可以為你辨認,再轉化成文字──天啊,難道打個電話把訊息說出來不行嗎?在智能手機的「積極協助」下,別說見面,就連電話通話也快成絕響,除非是很熟稔的朋友,又或非常緊急的事情,否則撥電話聯絡經已會被視為很「Chur」的行為。然而,智能手機卻不會阻止對方在咬牙切齒時向你發出一個笑臉符號。智能手機究竟是在促進交流,還是阻礙溝通?

圖片來源:apple, 豆瓣 , nipic.com

  而且,在地鐵車廂內,乘客們一起對著智能手機「埋頭苦幹」的畫面愈益常見,

他們都認為智能手機中的才是自己的世界,卻沒想到真正的世

界就在自己身邊;在餐桌聚餐中,人人都取出智能手機按這按那,忙著消化朋友最新發出的status、短訊,卻看不見最親密的朋友、家人就在自己對面。智能手機使你的世界比以往更貼近,卻令你失去觀察真實世界的機會;你因此更能聯絡、追蹤更多「朋友」的動態,卻忽略了眼前人。漸漸地,你感覺與這世界又近了,卻不解身邊的事情;朋友數量因此翻了幾倍,但他們除了會說生日快樂,卻不會傾聽你的心事。智能手機把你的靈魂帶到很遠很遠,一日環遊世界幾次,但你的身體終究還在這,最終使你對自己也感到疏離。

  智能手機的確很聰明,聰明得懂得牽著你的鼻子走,一下幫你尋覓路向,暗裡把你的位置售賣給資料公司;一下幫你儲存資料,把你的腦袋升格至只適合記憶重大事件;一下便利溝通,連你對自己鍵入的說話也感到疑惑。來,放下智能手機,讓我們重新認識真實的世界,撥個電話,重拾真摯的溝通。

建議:1. 更改私隱設定,如 Facebook Messenger 位置偵測。2. 用一些在私隱政策中保證不會外洩資料的 apps(例如 Line)

23

Page 29: Wings 20.1

商風敗德撰文:比爾排版:Wing

  最近,一封辭職信引起了華爾街的風波。辭職的員工是在高盛集團(下稱高盛)工作了十二年的執行董事兼歐洲、中東與非洲區衍生品業務負責人格雷格.史密斯。而高盛,是一間跨國銀行控股公司,業務遍佈全球二十三個國家和地區。格雷格.史密斯在辭職之後在紐約時報發表一篇吐糟文-「我為何離開高盛」,並引起了不少投資者的迴響。

24

Page 30: Wings 20.1

圖片來源:nipic.com, 86ps.com, neweb.com

資枓來源:dailynews.sina

新成立的公司,顧客往往會「貪新鮮」,嘗試一下它的服務或是產品。當他們發現物非所值,新鮮感不再之時,他們便不會光顧,公司便會倒閉。若是已成名,又或是歷史悠久的公司,受損的則會是聲譽。聲譽下降,客源自然慢慢流失。但因為他們能從每個客人身上獲利更多,即使客源流失,利潤仍可能在一段時間內上漲,其實這樣是溫水煮蛙。當客人不停地流失,公司便不斷提高從顧客身上獲得的利潤,相對來說,就是不停降低服務或產品的素質。這個惡性循環會不停持續,直至商家發現,即使提高從客人身上帶來的利潤,也彌補不了客源流失令利潤降低的差額,他們便會開始醒覺。但一切已經太遲,顧客對他們已失去信心。如果早早發現,並提高服務及產品的素質,挽回流失的客源,那麼便說句「恭喜」,公司可避免倒閉的危機。格雷格.史密斯在信中說得好:「如果客戶不信任你,他們最終將不再與你做生意。不管你有多聰明。」   高盛的事件,引起我們對這種營商文化的反思。但與此同時,作為一個精明的消費者,我們亦應做好準備,避免被這種文化傷害。在購買產品,又或是簽訂合約時,最好先清楚了解產品,條款及細則。不少人在簽訂電話通話合約,或是保險合約時,沒有看清楚條款及細則,只聽推銷員的解說,就作決定。時常有關於某某投訢某某公司收費不合理的新聞,其實是用家簽約時沒有看清合同,多用了合約內不包含的服務,或者超過合同本身為用家設定的限額,以致商家多收了費用。我們亦應先清楚了解產品,像雷曼事件一樣,不要人云亦云。以為是大公司,買它的債券就穩賺不賠。

  這封辭職信表達了他對高盛內部文化轉變的不滿。這種獲利至上的營商文化,令他失去了工作的動力,於是辭職。信中提及,格雷格.史密斯當初進入高盛的時候,高盛是一間以客為本,為顧客提供最有利建議的公司。儘管這樣令公司利潤降低,員工及公司領導仍為此感到自豪。高盛因此獲顧客的信任,成為世界知名的公司。可現在,員工卻把一些不適合的產品介紹給客戶,他們只關心能從客戶身上獲利多少,只關心自己的業績,不從顧客的角度出發。   到底高盛為甚麼會有這些轉變?現代人缺乏耐性,不想等巴士,不想排隊,只想像《眼睛想旅行》一曲中的一句「甚麼都想即愛即有」。而高盛的員工則不想等待工作若干年,累積若干經驗和業績,之後才升職加薪。營商的人也是如此,他們只顧著如何能把眼前的利益最大化,毫不從其他角度出發。像以前三聚氰胺事件,商人們把三聚氰胺加入各種產品,如嬰兒奶粉及麵筋,以提高蛋白質含量,從而降低成本及提高銷量。又如推銷員往往會開天殺價,如果你沒有落地還錢,那麼你「只能說我輸了」。因為那些計劃本身的價值並沒有那麼高,又或是不適合我們的需要。而他們為甚麼會這樣做呢?因為公司往往只關注業績,比如說在香港很多保險公司的推銷員底薪並不高,他們的收入往往依賴佣金。而佣金多少,則是看他們能從我們身上獲利多少而定。其實不止保險業,很多其他行業也是如此。這種營商文化在不同的方面危害顧客。

  筆者認為商家求財,天經地義,但應取之有道。若只顧眼前的利潤,公司提供的服務或是產品的素質必然下降,這樣是自斷前路。面對一間

25

Page 31: Wings 20.1

撰文、排版、攝影:千落     模特兒:呀麵

26

Page 32: Wings 20.1

愛 攝 。 科 大拍 攝 技 巧 與 取 景

那年,中學時,班主任帶我們遊覽科大。

炎炎夏日,長途跋涉,帶著愉快心情,當我到達,

走過「火雞」及壯麗的「賽馬會大堂」,

走進科大著名的「磨菇」,看見藍天碧海、遼闊海景

盡入眼簾,感受著自然氣息。

我深深被周圍環境吸引,這是我理想中的校園。

現在,圓夢。

喜愛攝影的我,仔細探索,

科大還有很多美麗的地方。

除了海景外,科大建築特別之處在於結構的一致性和

幾何圖形的組合。

懂得善用的話,能夠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作構圖。

在這篇文章,

我將會為大家介紹科大熱門拍攝地點和技巧。

此外,為了製造柔和的氣氛,

大部份照片使用 +1 曝光值來拍攝。

27

Page 33: Wings 20.1

偷情小徑使用 50mm 鏡頭「相對於輕便型相機 3 倍光學變焦」拍攝,以窄視角增加透視感。構圖方面,左右兩邊叢林保持對稱並避免拍攝天空,使叢林顯得更茂密。

LG7 餐廳對出草地

利用九宮格構圖法,即是將圖片平均分開九格。並 將 上, 中, 下 三 格 分配於天空,學校與草地,以維持三者恰當的背景比例。把主體放在九宮格的交點,從而突出主體的美感。

28

Page 34: Wings 20.1

LG7 餐廳對出草地

使用廣角鏡頭,從低角度拍攝。樓梯扶手有引導視線的作用,從近景延伸到遠景。畫面輕微傾斜能增加動感。

火雞從高角度拍攝,日晷及平台形成之弧線仿似充滿活力的舞者,盡展動感與曲線美。

羅馬廣場取景不要貪心,只擷取階梯構成的水平線,簡約的背景能帶給人舒服的感覺。

29

Page 35: Wings 20.1

30

Page 36: Wings 20.1

31

Page 37: Wings 20.1

32

Page 38: Wings 20.1

33

Page 39: Wings 20.1

Inspire Live Talk 專訪 一連四場 Inspire Live Talk 錄得超過 4800 人參與,第一場更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及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吳家瑋教授作嘉賓,並獲得香港電台前來拍攝各主題。這個具規模,得到學生、教職員及部門極力支持和參與、並由學生自發舉辦的大型勵志教育論壇在科大歷史上是相當稀有的。這個教育論壇透過經歷分享,讓學生思考自己當前和未來的需要、學會做正確的抉擇、面對自己的缺點、培養責任感、建立誠信等內外素質和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就這次活動,我們邀請到 Inspire 發起人及統籌委員會主席李子楓先生接受訪問。

李子楓先生是科大計算機科學系三年級生。會考一分是他人生第一個重大挫折,但他沒有自暴自棄,經過一年重讀、入讀毅進課程、再完成高級文憑後,最終成功獲科大取錄。在大學三年裡,他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際遇。在過程中,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不斷思索人生和社會狀況,從個人處事、誠信和人格到社會價值觀等等,並發展出一套獨有的見解和處事方法,故希望把人生的所見所聞,透過勵志教育分享,讓大家明白「經歷」能如何讓你真正成長。

科大同學有著怎樣的價值觀?

一 位 金 融 公 司 行 政 總 裁, 在 科 大 擔 任Mentor,他與我閒聊時說:「內地生相當主動,而且很樂意接受批評和努力尋求改善空間。相反,本地生很多都較被動,而且眼光只在乎我能為他帶來甚麼黃金機會,說話裡離不開人脈擴展、怎樣的經驗才能擁有名利雙收、如何快速達至理想目標等。」

科大教育以培育科研及商業人才為主,但對於個人成長的教育發展方面較少,導致現時不少同學較自我中心、只在乎眼前有甚麼實質利益,對於事不關己的事物毫不過問,目光自然變得狹隘。

在我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清楚記得很多同學還不會太計較成敗得失,經過大學生活的洗禮後,不少人漸漸由「純真」變成「工於心計」,亦即「功利」。在別人面前演戲、口甜舌滑,但背後卻一直訴說別人不是,甚至離間他人,這就是「社會的縮影」。

撰文、排版:千落

34

Page 40: Wings 20.1

這兩年社會風氣急速轉變下,學生應學習如何去面對人

事問題,可惜不少同學只陶醉於考試帶給他們的自信,

卻缺乏了嘗試不同新事物的勇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每天盲目地消磨精神和時間,浪費了短短三年的大學生

涯。

「呢科爛 Grade 嫁喎,你唔係讀下話?」、「無著數既

野你都做,你傻架?」、「參加咁多活動有咩用姐?不

如做多幾份工賺下錢算啦!」你經常聽到嗎?很多同學

面對選科時,只在乎是「好 Grade 還是爛 Grade」,當

面對成績與興趣取捨時,只好放棄心儀科目。

另一個例子,學校提供各種講座及工作坊,較多同學只

會參加跟工作前途有關,及能從中獲得實習機會的講座。

而不少人則視解決當前 HLTH1010 時數為首要任務,也

不在乎是甚麼講座。有不少教授特意安排畢業生或在職

人士分享經驗,但不少同學在分享會中卻睡得甜美,令

講者和教授感到無奈,更有講者表明不會再來科大分享。

你有為未來打算過嗎?有認真想過要走甚麼路嗎?還是

抱著三年「度假」心態?當你沒有計劃,沒了解自己需

要,盲目追尋機會,只會浪費青春。更有一些沒有主見

的同學,凡事只遵從朋友的意見。盲目地走別人的路,

只會失去目標和方向,到最後換來的只有迷惘、空虛和

缺乏安全感。

當沒有利益關係時,大家友誼長存,每天嬉

皮笑臉的度過。但當牽涉利益問題時,稱

兄道弟的承諾就會變成過去式。我有一個例子,

這是個為利益而出賣朋友的故事。我在科大有兩

位好朋友,他們以兄弟相稱、合作無間,並一同

開展事業,互相為對方帶來無限商機,我也一直

很羨慕他們擁有這種合作關係。他們盡展所長,

利用人際網絡和具創意的頭腦創業,並成立了一

間 IT 公司。事業很快走上軌道,更接到過十萬的

生意。後來其中一位的女朋友也成為了股東,公

司從此改為由三人負責,故事從此改變。兩位戀

人卻不能客觀而清晰地為公司發展,作出無私的

正確選擇。而且,戀人中的男方,一直以來都羨

慕另一位兄弟的能力和資源遠遠勝過自己。後來,

他妒忌心發作,開始嘗試奪取兄弟的人脈,暗裡

邀約兄弟的朋友見面,更企圖離間他們與該兄弟

的關係,收買人心。「情義凌駕於利益之上」,

一些重情義的友人把事情轉述給該兄弟,並勸說

兄弟要小心他。不久之後,孤軍作戰的兄弟決定

離開公司,結果公司要面臨倒閉。分產的問題上,

兩位情侶更用盡方法逼使對方賠償結業的損失,

甚至禁止對方利用當初的公司名字作未來業務發

展,雙方關係嚴重破裂。那些所謂兄弟情義,究

竟去了哪?

左: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 沈祖堯教授右: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校長 - 吳家瑋教授中:Inspire – Live Talk 統籌委員會主席 暨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三年級學生 - 李子楓先生

35

Page 41: Wings 20.1

甚麼原因驅使你舉辦Inspire Live Talk ?這幾年大學生活中認識到很多朋友,當我就讀一年級時,學業上遇到

重大困難,特別是數學和電子科,幸好當時遇到 50 名不同學系的同學不辭勞苦地為我免費補習,才不用「Quit U」。他們願意犧牲時間、不計得失地幫助我,使我深受感動,讓我發現不少科大學生本性善良、樂於助人,因此我認為科大是個有潛力發展個人素質的地方。

同時,當我擔任國際太太組委會行政總監期間,發現 Soft Skill遠比 Hard Skill 重要,還要處理各式各樣複雜的人事和決策問題。過程中更發現誠信及人品尤其重要,皆因我曾遇上職業騙徒,能把你騙得很徹底,手法純熟,甚至連記者臥底也難以搜證。有人因為龐大利益而用上很多「陰險」招數,在短時間內挖角另起爐灶,更聯同多年來成功詐取超過千萬港元的職業騙徒「做世界」。我的工作包括與他們鬥智鬥力,提醒身邊客戶免受牽連。那些騙徒拿著與名人的合照,甚至拿著我們公司過往比賽的照片,自行印製在報章及刊物,並對外宣稱擁有合作關係,四處招搖撞騙,尋求贊助。透過發放聲明及報警備案,到最後卻發現,策劃的竟然是跟老闆有十多年交情的好友。他為求達到目的,而不惜賭上自己的誠信,發動利益鬥爭。

當社會充斥著爾虞我詐,「人間險惡」的人事問題,大學卻只是個超級溫室,故此,我認為大學應要發展個人素質的教育,好讓他們能真正成長,明辨是非,修正自己的成長道路。

舉一個科大的例子,相信不少同學畢業前都會提早面試、見工,當你收到幾個 Offer 的時候,你心裡一定暗爽。但當需要從眾多 Offer 當中選擇一個,你會如何抉擇?我曾聽到有不少僱主投訴有學生同時接受幾個 Offer,身兼多職,結果被僱主識破,最後學生被學校「照肺」。試問以上那些同學抱著甚麼心態?貪心?有否想過這樣做,對自己及學校的形象帶來甚麼負面影響?

因此,當我就讀二年級時,組織了 Inspire 團隊,希望用我們的力量去影響科大發展,幫助迷失的青年人開拓新視野,讓學生於個人成長方面作出反思,同時希望衝擊校方管理層,讓校方更實際關注學生的發展需要,立志改變科大學生「死讀書」的風氣。當你發現本來有天賦才能的學生,被埋沒在這個用分數來評定學生能力的教育制度裡,那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現時科大宗旨為培育科研及商業人才,我認為應加一項:培育有個人素質的人才。這亦能成為科大的文化、精神和特質,今時今日的科大絕對有這個能力和條件辦到。

36

Page 42: Wings 20.1

這方面可以用「血淚」來形容。Inspire 團隊只是一個學生自發組織,並不隸屬科大任何部門或學生會管轄

之下,所以不能以學會名義借用場地。我嘗試尋找各方面的支持,曾經尋找其他系會合作,大多回應都是「我們的Year Plan 已經有很多工作,沒有多餘的人手」、「這樣的合作我們未試過,怕有風險,你去找其他 Soc 的幫助吧」、「我的莊員抗拒無名無份的組織,雖然我真想跟你合作,但是他們怕要『揹鍋』」等等的回應。

我找到一位教授支持,但這位教授亦相當氣餒。為甚麼?多年前,他曾舉辦多個類似的分享會,結果學生大多不感興趣,讓他感到十分無奈。那位教授說:「不是不想支持,現時的學生不會參與。他們只會參與一些名人演講或能得到實習機會的講座,怕人有我無、怕執輸,因羊群心理才參加。他們不會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甚麼。這樣的風氣太難改變,你放棄吧。」

後來,我跟當時的學生會洽談,有些莊員相當支持,但在會議過後,給我的答覆是:「你提出的要求是科大創校以來未開過的先河,我雖然很想幫你,但我們開會之後,決定不可以冒這個險。」

這個過程讓我們團隊非常憂慮。幾經挫敗,終於沈校長被我們的真誠打動,他本人亦非常欣賞我們眾人有為學生和教育作出努力的心,特意推掉自己的預約前來擔任第一場的重要嘉賓。稍後我們也在重重困難當中,邀請到我們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吳家瑋教授。這一切都得來不易,沒有半點堅毅,這活動也不可能成功舉辦。

我們的首席副校長──史維教授亦對我們所做的事表示認同及支持,同時也認同科大應走個人素質發展之路,因為科大就有這種條件!為甚麼宿舍也會有 Live Talk 的宣傳?這就是舍監和職員支持的成果,那時候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與他們聯繫,最後獲得他們支持,令我感覺到這次活動規模將會很龐大。同時,我們亦成功邀請香港電台前來拍攝。雖然團隊付出相當沉重的時間和精力,亦嚴重影響我的學業,更需要走堂一個月籌備,所犧牲的遠超我起初預計,代價之重令我憂慮。現在,有不少學生和教職員問我如何承繼此活動的精神,我認為關鍵在於尋找更多有興趣的同學持續參與,否則這一切成果只會埋沒在歷史裡。

籌備 Inspire Live Talk 的過程,面對的阻礙?如是者,綜合多方嘗試後,得到的回覆全都是負面的。當時我們感到十分氣餒,原來大家都是抱著避免冒險、少做少錯的心態,故我們只能等待下一個時機出現。

半年後,在學生會補選時期,剛巧碰上了學生會的候任會長和外務副會長。我提議他們這一屆是否能開創一個為科大學生尋找價值的平台。我知道,不論是學會還是宿生會,Year Plan 總是跟上年度的差不多,這是「上莊」及「老鬼」的影響所致。不久之後,幸好那位外務副會長沒有推卻,他提出透過影片的形式,令科大同學能在網上平台收看不同講者分享。於是 Inspiration for 10 Minutes 誕生了,而且錄得逾 3600 人次觀看。當時的大專福利聯盟亦為我們宣傳,使其他院校的學生給予我們高度正面的評價。

有見及此,我訂下目標,在畢業前舉辦一系列科大有史以來最令人難忘的勵志教育分享講座。我提議 Inspire 團隊與第十九屆學生會合作,起初學生會也要考慮,最後其外務副會長願意花費精神與時間,跟我們共同籌備這個 Year Plan 以外的活動。

雖然有了合作伙伴,但還有更多問題出現。首先是資金問題,學生會要「過 Budget」很麻煩,故向學校申請活動資金,卻已經過了期限,最後幸好獲得學生事務處副處長(學生發展) ──蕭觀明先生幫助,提議我們向外界申請當時剩餘兩天便截止的聯校大專教育基金。並在兩天內完成計劃書,透過蕭先生替我們申請。當時我跟團隊提及,若果未能申請,我們便要自行倒貼有關活動經費,畢竟要整支團隊負擔起這筆費用是很為難的。然而我相信這一系列活動有意義有價值,要花費一筆錢也要繼續。最後,雖然獲得教育基金支持,但還是嚴重超支,需要倒貼。

在等待結果的途中,我們已經開始討論有關計劃細節。最初希望以社會領袖、校長、教授、學生事務處職員及學生作嘉賓分享的,當時我聯繫兩位候選行政長官梁振英及唐英年先生,並邀請他們前來科大分享,但後來因為我們舉行的日期太貼近他們的選舉期,故此未能抽空出席。另一個難題就是邀請大學校長,我非常希望能邀得中大沈祖堯校長,所以也親自寫邀請函,並透過學生會發給對方。同一時間,亦邀請過科大、港大、理大、浸大校長等,不是沒有回覆就是表示未能抽空。

37

Page 43: Wings 20.1

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甚麼人會幫你?是人?是鬼?是真朋友,還是偽君子?不少人遇到危難的時候,「朋友們」卻只在旁邊「食花生」,很多人也沒有無私分享的心了。大家能從我的例子中反思,這幾年裡,自己究竟能在別人心中留下甚麼,有甚麼值得別人願意花時間和精神在你身上,真誠的朋友是靠用心交流所得來的,並不能靠運氣。當你真正體驗過的時候,你便會明白甚麼是朋友,甚麼是「朋友」了。

患難的大學伙伴嗎?

在大學裡,確實有好幾個能共患難的伙伴。其中一位是由清華

大學來讀 PhD 的內地生。我們在一個課程中認識,並在傾談後加深了解,他主動提出要幫助我解決學業問題。他為了幫這個相識不久的朋友,犧牲本來用作科研的時間,日以繼夜地為這個數學和電子白痴補習。直至 Mid-Term 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因為他花了大量時間為我補習,結果科研進度大為落後,被教授要求他每天要在實驗室裡度過。這使我很過意不去,但亦慶幸遇上這種不計得失,盡力幫助朋友的人。為了補償,我經常找他聊天和增進他學術以外的知識。

另外兩位也是很樂於助人,相當令人敬佩。在我抽身不暇時,他們都一直默默地支持我。在擔任國際太太行政總監的時候,我的上司一直都給我很大的發揮機會和信任。國際太太總決賽前三星期,這位上司患了末期癌症,令我獨力承擔工作和決策,工作量大增,每天只有四、五小時休息。那時候這兩位好友跟我說:「學業方面我們會幫助你,先處理好你當前的問題」、「總決賽日子將近,你要在這個時候先完成她的工作」。我很慶幸在我最艱難的時期裡,有這些能共患難的伙伴為我分憂。

怎樣尋找屬於自己的道路?有一位同學經歷了四次 A-level 的洗禮,最終考入科大。但這 4 年A-level 生涯帶來沉重的代價:不懂與人相處、欠缺自信和獨立、情緒化、依賴性高 ...... 深信讀書就是唯一的出路,不惜「上足堂」、「摺拉把」、「不參與任何活動」也要追到好成績。在這方面,他有很強的決心。但這令他要面對一個很難接受的事實。

他一直很懼怕任何改變,亦不相信自己能改善缺點。我花了兩個月把他頑固的思想扭轉過來,帶他接觸不同的人,鼓勵他參加不同活動,如工作實習計劃,讓他了解不同工作是否適合他的未來。其後,再帶他參與國際太太的後台工作,讓他看看自己能否在職場生存,希望他在不同的工作環境裡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讓他明白書本世界與真實世界是兩碼子的差別。經過各式各樣工作的嘗試,他終於發現自己的問題多麼嚴重,

我還記得他落淚地說:「原來我讀書只因過往無自信,依賴讀書給我成功感,令我一直深信讀書能為我帶來希望。今天才意識到這是錯的,這幾年裡我盲目追求分數,忽略了很多應擁有的技能和能力,令我缺乏了在社會生存所必要懂得的人情世故,畢業後我如何在社會生存?」這就是教育制度下的產物?在科大裡有不少這類同學,有人不敢面對自己,也有「讀左先,到時再算」的同學。

38

Page 44: Wings 20.1

若果真的想改變,不想再走這條 General Path,首先你要了解和欣賞自己,要有勇氣面對自己的缺點,接受挑戰和批評,在大學幾年裡嘗試接觸各種新事物。這幾年裡對你來說沒甚麼可以輸,為甚麼?因為大家還年輕,有本錢跌跌碰碰,再重新站起來令自己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很多同學往往在挑戰未開始前已經把自己嚇得心驚膽跳,被自己的恐懼打倒了,令自己一次又一次錯失了累積經驗的機會。

在這個氣象萬千的社會裡,需要有懂得應變的人才,當你只有課本裡的知識,很容易被別人淘汰。當面對新挑戰,你可能會感到迷失而放棄,但這並不代表你沒有能力,只是你沒有足夠的經驗和訓練,讓你處理這些超出你學業的挑戰。很簡單,接觸不同行業的工作,最重要是你有勇氣作出嘗試。不要局限於自己的領域,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天賦才能會否在另一行業中體現,透過每次體驗,你會漸漸了解自己擅長哪一種工作。縱使你曾經歷很多挫折,你需要勇敢鼓勵自己面對下一次挑戰。雖然世界不盡人意亦不公平,我們能夠做的是改變自己的處世思維來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人一輩子,不會因為你做過甚麼而後悔,很多時候卻是因為你沒做過甚麼而後悔」,嘗試各種工作,才能最快捷地令你了解自己的不足。尋找自己的路並沒有「捷徑」,你必須靠自己一手一腳度過成功與失敗,才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總結同學們,看完整篇專訪後,有甚麼感受?筆者從例子中,看見了一對出生入死的伙伴,因一己妒忌而反目成仇,最終兩敗俱傷;看見了為商業利益,出賣十多年交情的「朋友」;也看見了一個迷途的學生把所有時間精神付諸讀書,最後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每一個故事,每一個細節,都發人深省。活生生的故事,教會我們不應貪圖名利,應學會明辨是非、建立個人誠信、做個負責任的人。無論你有否從他們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Inspire 正是一個好機會讓我們反思人生,規劃前路。

「當你看完這個訪問,你就會明白我這三年經歷了甚麼。無論你有否看過 Inspire Live Talk,可能今天的你認為這對你一點幫助也沒有,但我希望某天你有更多經歷後,能記起這些我為大家留下的影片,並花點時間思索人生。在你不同的人生階段裡觀看,你會發現自己不止長大了,而且還充滿著回憶,甚至會令你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遺憾。當你有這個意識的時候還不會太遲,你還有機會改變!如有需要,可電郵我:[email protected]」Inspire 發起人及統籌委員會主席李子楓先生

Inspire Live Talk 節目重溫請登上 http://www.inspirehk.org 或    http://videochannel.ust.hk

主題一:迷失後的覺醒 主題二:除了讀書,你還剩下甚麼?主題三:畢業 = 思想成熟的成年人? 主題四:機會未必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39

Page 45: Wings 20.1

Hall 位的競爭一向激烈,而最近,SHO 將計 Hall 分制度作出了調

整,令到同學們都議論紛紛,分數增加了的同學都暗自歡喜,而分

數少了的同學就十分氣憤!除了住得遠的同學想住宿舍之外,Hall

life 究竟還有甚麼吸引學生們去住 Hall 呢 ? 筆者訪問了五個分別來

自第一至五座宿生會的執行委員 (EX-CO) 對住 Hall 的看法。

我的住 HALL

態度

40

Page 46: Wings 20.1

住 Hall 後, 學 到 如 何 照 顧 自

己, 和 與 不 同 性 格 的 人 相 處。

雖 然 經 過 Ocamp 的 磨 合, 但

跟 Roommate 相 處 始 終 跟 家 人

不 同,Roommate 之 間 始 終 不

及家人般互相了解。有時候,我

覺 得 真 的 要 互 相 遷 就。 例 如,

Roommate 的鼻鼾聲很吵耳,或

是 Roommate 的鬧鐘在一大清早

不斷的響,都是很難避免的。

當然,Hall 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活

動去維繫 Member 之間的感情。

不 同 的 樓 會 活 動, 好 像 黑 夜 行

山,都可以聚集到一群志同道合

的人,去做一些大家一直都想去

嘗試的事情。但這只是其中一個

方法令 Member 的歸屬感增加。

Member 自發性的交流,好像打

機,傾通宵計都很重要,因為這

些活動都不像 Subcom 樓會活動

般,沒有時間限制,沒有指定的

一班人,感覺其實更親切。

不得不提的是社一獨有的空中花

園, 可 以 360 度 環 抱 科 大 的 美

景,不時會有 Member 相約通宵

到空中花園觀星。另外地下的宿

一宵,這兒設有流行的足球機及

社一獨有的夾糖果,每晚都有不

少 的 社 一 Member 聚 腳 於 此,

熱鬧非常。當然,社一固然希望

Member 可以積極參與 HALL 活

動,但為令 Member 有時間去溫

習考試,社一的活動都盡量不貼

近 Final Exam 時期。而社一亦逐

漸投放更多資源在運動比賽上,

希望藉著良性的競爭、比賽,增

加 Member 之間的互動與感情。

正 所 謂「 牛 唔 飲 水 點 撳 得 牛 頭

低」,住 Hall 與否,都是自己決

定。一個難忘的宿舍生活將會成

為你的美好回憶,日後回想過去

的點點滴滴,都會會心微笑。

社一 Internal Vice-Chairperson

田亮 1撰文:Noodle排版:以茉

圖片來源 : https://sao.ust.hk/studentlife/hall.html

41

Page 47: Wings 20.1

2

Hall Life 令 我 增 添 不 少 趣 味! 最 深 刻 的 是 跟Hallmate 一起玩房 Game,有兩隊人。比賽是類似鬥平衡力的,可以令到對手失平衡的就嬴了。當遊戲開始後,四個人其中三個突然一起夾擊剩下的那一位,場面十分搞笑。原來在比賽開始前,他們三個已經打了眼色,準備一起玩弄那位不幸的 Hallmate。沒惡意的小玩意都可以令生活增添趣味。

House 舉辦的 Cocktail Training 亦是十分有趣的。翱峰邀請了專業的調酒師去教授 Member 各種調酒方法及技巧,Member 互相幫助,誓要弄出一杯好喝的 Cocktail。而學到的技巧則應用於House 舉辦的 Pub Night 中,證明 Hall Life 可以提高生活品味。

另外,多數 Member 在 Hall 都會穿著一對名為「翱峰拖」的拖鞋。這是多年來的傳統。拖鞋是住 Hall 必備的用品,能與 Hallmate 穿著一樣的拖鞋,就好像中學時期大家穿著一樣的校服。而且,每一年的人都會擁有相同的東西,令大家都有共同的回憶。

除了熱鬧的 Common Room,另一個聚腳點就是店小二!這是一個空間很大又有小食售賣的地方,讓很多人玩集體遊戲,或是討論打機秘訣、電視劇情,藉此打破大家的隔膜,再延伸到日常生活的話題。

住 Hall 無疑令到我的社交圈子大了很多,多姿多彩的生活很容易令自己忽略了家人。我相信所有東西都是要取得平衡的,這才能達到一個有意義的 Hall Life。

翱峰 External Vice-Chairperson Ivin

42

Page 48: Wings 20.1

3

所謂 Hall Life,就是對宿舍的歸屬感。我認為對老鬼的照顧都是十分重

要,所以Hall舉辦的活動都十分歡迎他們回來參與。令我最有感觸的是,

有老鬼會帶自己的 BB 回來參與 Hall 的活動。我認為這是一種傳承,帶

著自己的後代回到擁有自己珍貴回憶的地方,別有另一番回味。而比較

多老鬼參與的活動包括開 SEM 飯,春茗和 Food Stall。開學後,有忙

上莊的,有忙讀書的,大家見面的時間一定少了很多。這些活動亦可以

當作 Ocamp 組的 Re-U。

此外,住 Hall 都是為了方便讀書上堂,每逢 Final,Sitting Room 就會

變成自修室,給 Member 一個更「就腳」的地方去溫習。Hall 更會舉

辦燒豬會為 MEMBER 打打氣,寓意大家 FINAL 拿到 A !雖說是一個比

較富娛樂性的活動,但同時也提醒了 Member 溫書時間到了!

學識批判性思考亦是住 Hall 的意義,正所謂朋輩影響,Hallmate 的一

舉一動都會影響到自己,影響有分好壞。正如我先前說到溫書的例子,

當你看到身邊的朋友都努力溫習的時候,坐在旁邊打機的自己少不了會

覺得有點兒內疚。

很多時 Member 都喜歡走到抱擁 273 度的露台,欣賞日出。大家一起

努力通頂後欣賞日出,日出雖短暫,但見證了大家的努力,知道新的一

天來了,大家都在一起,感覺真棒!

我認為有些人喜歡熱鬧,有些人比較享受個人生活,最緊要了解自己才

作決定。

冰川 Vice-President External 呀橙

43

Page 49: Wings 20.1

4我認為 Hall life 應該是將一班無論關係好和關係差

的人聚集在一起,一起去經歷每一件事,小事好像一

起到 Seafront 吃東西,大則像 House IV Week。有

時候,就算你不出聲,Hallmate 都會留意到你有異

樣,主動作出關心或幫助,真的令我很感動。好像在

萬聖節鬼屋的佈置中,要跟很多不熟絡的 Hallmate

合作。而這項活動是在剛住 Hall 不久後舉辦,身為

Freshmen 的我們甚麼也不懂,要從零開始去預備,

起初我會疑惑準備每個活動都要犧牲私人時間,究竟

值不值得。但活動後,看到整個 Hall 的人都十分享受

自己所做的,那一種成功感、滿足感真的很難形容。

另外我覺得住 Hall 另一個頗重要的是參與體育活動。

有時候,我的運動技巧未必足夠去參與校內的 Sports

Team,而嶄越的運動隊著重大家的參與,因此令到

我可以參與不同的比賽,是看重友誼多於勝負。嶄越

每年都會舉辦大約五十次體育聚會-包括籃球,羽毛

球,足球等。而 House IV Sports Competition 就

會在開 Sem 的時候舉辦,希望宿生可以在享受其中

之餘,更可以找到有共同興趣的朋友。對外,我們亦

有參與和其他大學宿舍一起舉辦的大宿杯。從中提高

Member 的歸屬感,並且希望他們有一個更充實的

Hall life。

我認為住 Hall 才可以感受真正的大學生的生活。明

白讀大學不只是讀書追 Hon,適當的社交生活也很重

要。

嶄越 External Vice-Chairperson 家明

44

Page 50: Wings 20.1

5

直 到 現 在, 我 仍 然 沉 醉 於 Annual Dinner 帶 給 我 的 滿 足 感。 這 是 一 個 由 Subcom 一 手 包 辦 的Function,由策劃、準備到實戰,我們所有 Subcom 都顯示出驚人的想像力、過人的工作能力及合作性,而參加活動的所有 Member 都肯定了我們的努力。

Annual Dinner 不只是給 Member 一餐豐富的晚餐這樣簡單,晚會上的活動,都可以給 Member 帶來歡樂難忘的一晚,對於我而言,是不管付上多少晚的通宵達旦都是值得的。我們一班 Subcom 由陌生、熟稔到一起工作,能成功舉辦一個這樣令人回味的 Function,無疑增加了我們對 House 的歸屬感。毫無疑問,這次活動更加加強了我上莊的決心。

的確,在 PG Hall II 住了數個月,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這裡的人情味。因為我自己比較喜歡音樂,我加入了 House V 獨有的 Music Group,而今年更加幸運的,是有一間 Band 房用來夾 Band。定期一起練歌令我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這種團結就是我們的嚮往與追求。

音樂是一種國際語言,就算大家都不善於交際,音樂都可以將兩個人連在一起。House V 的 Music Group 就可以達到這一個目標。而且無論古典音樂,又或是搖滾音樂,只要是對音樂有熱誠的人,我們都會歡迎加入。

而正正就是這精神,令我們住得開心,活得充實。使我的大學舍堂生活精彩且無憾。

卓毅 External Vice-Chairperson 呀初

45

Page 51: Wings 20.1

大多數人都認為 Member 可以從

Hall 活動中體會到住 Hall 的意義。

筆者自己也有參加過樓會以及各

Subcom 活動,綜合所有意見,如

何在各活動中學習到做待人處事的

道理呢?

Subcom 樓 會, 籌 備、 決 定 舉 辦

甚麼活動都是由一大班人討論而定

的。當然自己的意見也有被否決的

時候。如何調節自己的心態,去接

受別人的主意也是住 Hall 學到的東

西。住在同一屋簷下,碰見有不同

意見的人是家常便飯。比如說一起

床就遇到一個曾有意見分歧的人,

如果不能調節自己的心態,就可能

影響到自己整天的心情。所以我學

到的是要與 Hallmate 坦承溝通,

要整個 Hall 的 Member 都跟自己

想法一致的機會十分微,然而學懂

接受別人的批評,或在別人評價中

得知自己的優點,都是將來踏足社

會之前的一個好練習。

筆者認為,Hall Life 就是應該對自

己 Hall 有 歸 屬 感。 是 歸 屬 感, 而

不是只有歸。所謂的歸屬感是認為

自 己 屬 於 這 個 Hall, 而 不 是 覺 得

Hall 只是一個用來睡覺的地方。假

如平時在 Board 上看到的相片來

來去去都只有 Exco 和某些 Active

Members,試問 Member 怎覺得

自己是在一個家入面呢 ? 平日會參

與 Hall 舉辦的活動,不是一定要全

部參與,但亦應盡量支持。要凝聚

一個團結的氣氛不是單靠一、兩位

Member 就可以做到的。

有位住 Hall 比較耐的朋友跟我說,

有時候會對 Hall Life 有點失望。原

因是自己比較內向,不善於交際。

Hall 舉辦活動的日子,碰巧他都沒

有空參與,而沒有參與活動就好像

融入不了 Hall 這個大家庭。走出

房間,看到的都是不熟悉的人,久

而久之,對 Hall 的熱情就慢慢減退

了。所以,假如住 Hall 的人都多踏

出一步,主動跟不認識或新入住的

Hallmate 打聲招呼,寒暄數句,不

要只期望別人會作主動,這樣小小

的舉動不止可以令到自己,也可以

令更多人都更享受一個應有的 Hall

Life。

而 Hall Life 的 生 活 是 要 學 懂 互 相

幫助,而且不僅限於自己所屬的

House。記得在一個人影疏落的星

期六,筆者深夜發燒,但找不到合

適的藥,一位住另一個 Hall 的友人

知道後,便把藥拿到鄰 Hall 給自己。

另外一個例子是,只要住 Hall 的朋

友知道你的生日,都會一起為你預

備不同的驚喜。窩心的感覺就是住

Hall 總會有人在你身邊,無論喜怒

哀樂,Hallmate 都會盡量陪伴你、

開解你。

另外,跟 Hallmate 相處的時間長

了,互相關心會成為一種習慣。要

知道你怎樣待人,別人就會如何對

你。正所謂相處好,同住難。其實

Hall 也有很多奇人怪事,自己都不

想去面對或是跟他們相處,各式各

樣,應有盡有,自戀的、虛偽的、

暴躁的,相反地,也有善解人意的、

不計較回報的、友善的。要如何跟

這樣的人相處也真的是一門學問。

因為住在同一個 Hall 入面,彼此的

了解跟認識也相對的變得更深,更

親密。

最 後, 筆 者 認 為 住 Hall 與 否, 真

的是要按照個人性格而決定,每一

個 Hall 都有不同的特點,都會令

你大學生活變得不一樣。很多人說

住 Hall 是進入社會的預演,早點

接觸社會,告別既往純真的思想,

又真的是好事嗎?科大的政策是只

要 Year 1 學生申請,就至少有一個

Sem 有 Hall 住,一定有其原因。即

使你住得很近校園,都值得花一個

Sem體驗一下Hall Life,喜歡的話,

就繼續住下去;不喜歡的話,一個

Sem 後便離開。至少,你已經體驗

了大學獨有的 Hall Life。

46

Page 52: Wings 20.1

朋友,我當你一世朋友 >v<

  「朋友」這身份十分獨特,上天為我們安排了父母、兄弟姐妹,

但唯獨是「朋友」,我們擁有選擇的機會。每個人一生下來便無法脫

離群眾的生活,不同時期結交不同的朋友,儘管友誼長短有別,交情

深淺有異,但他們的出現不多不少曾點綴過你的人生。把這些瑣碎的

回憶一塊一塊地拼湊起來,便構成了每個人的過去。

  有人說:「知己一個便足矣。」雖然這說法未免過於量化,但畢

竟,要找到一個甚至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人,又談何容易。知己者,

是那個願意接聽你半夜三更的來電,願意無條件分擔你發放的負能

量,願意在你徬徨無助覺得天快要塌下來之際時伸出援手,並跟你說:

「有我在,不用怕」。孔子曰:「無友不如己。」,他認為人會跟自

己性格和行事相近的他人結為好友,而居於更高層次的「知己」,自

不待言。正因知己比其他人更了解你所思所想,對你所分享的不快或

喜悅經歷時彷如身同感受,才能給予最真摰的回應和體諒。

  不論你被別人視為知己,或你視某人為知己,只有雙方同等地把

對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才能達到友誼之最高境界。不過在現實中,我

們又如何在達致如此無不忌諱的階段前得知各自在彼此心中的位置

呢 ? 這個問題看似很有道理,但其實不然。因為在你或他彼此肯定著

對方為知己時,兩心早已互為交融,脫離了普通單靠言語傳遞心意的

層次。友情的昇華使兩人不需再費神揣測對方如何衡量自己的地位,

一切皆在心中,不辯已明。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句「心有靈犀一點

通」,形容戀愛中的男女心思相通,即使是獨立個體,卻因互相體會

而了解對方的意念。知己亦是如此,透過某個空間連繫著兩者的意念,

有些事不用每每開口說白,有些事不用每每尋根究底,心中早已給了

圓滿的答案。

  既然視對方為知己,過多的猜度只會損害彼此的信賴,計較著誰

為這段友誼付出得多,付出得少更是沒有意思。因為從一開始,友情

的起點就是撇除自身的利益,不求回報地為對方付出。筆者在中學時

期曾因一位同班七年的好友沒有按照自己預期般打開心扉,質疑自己

在對方心中的位置而割席絕交。不信任對方而衍生出來的懷疑,促使

我一手摧毀這段率真的友情。現在才明白,知己不一定整天陪伴在身

邊,但一定在你最需要別人安慰及鼓勵的時候出現。有言「君子之交

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只有達到知己層次的友誼才能經歷細水

長流般的恆久,平淡卻讓人回味。

撰文:葉雨  排版:千落

47

Page 53: Wings 20.1

你有幻想過如果自己是另一個性別,人生會有甚麼轉

變呢?或者,能夠認同自身的性別,已經是一件很

幸福的事了。

《孝經》上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

始也。」可是,我們從來都沒有決定自己出生時是男性還是

女性的自由。對一些無法接受自身的性別的人而言,上天賜

予的軀殼給予了他們難以擺脫的苦痛。

早在我們在母親的肚子裏孕育時,命運已經決定了我們的

性別了。性別和性別認同不同。性別指一個人在生理上或解

剖學上是男性還是女性。「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

也叫「心理性別」,指一個人心理上自我認同的性別,即對

自己是男性或女性的意識。在大多數情況下,生理上與心理

上的性別或「性別認同」是協調一致的。生理上是男性的人,

其心理上也認同自己是男性;生理上是女性的人,其心理上

也認同自己是女性。

但是,社會上有一小撮人面對著相反的情況。儘管他們清

楚知道自己的生理性別,在心理上卻認為自己是異性,並

且有改變自身的生理性別的渴望。當生理性別和「性別認

同」不匹配時,當事人就會產生一種不安的「性別焦慮」

(Gender dysphoria)。醫學界稱這些討厭自身的生理性別,

渴望成為另一性別的人患上了「性別認同障礙症」(Gender

identity disorder)。當中有部分人之後更接受變性手術(Sex

reassignment surgery),做回「真正」的自己,被稱為

變性人。

<< 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 >> 作者 - 椿姬彩菜

撰文 : 斯迪勳娜排版 : 以茉

圖片來源 :crystalkairi.blogspot.com48

Page 54: Wings 20.1

在本港,自一九八一年公立醫院提供變性手術服務以

來,平均每年有兩至三名「性別認同障礙症」患者

接受變性手術。估計加上其他在外國進行變性手術的人,香港

大約現有 200 名變性人。現時公立醫院只有袁維昌醫生為有需

要人士做變性手術。若那些「性別認同障礙症」患者希望在本

港的公立醫院尋求機會進行變性手術的話,須接受由精神科醫

生、臨牀心理學家及醫務社工等專家組成的評估小組的觀察。

如果他們在「現實生活測試」(real life test)期間,即最少兩

年內,持續存有強烈的變性念頭,就能被轉介至袁醫生做變性

手術,達成他們長久以來的願望。

袁醫生稱,患有「性別認同障礙症」而決心變性的人(pre-opt

或 pre-operative),從青春期開始已經倍感巨大的心理壓力。

他們除了要面對手術前漫長(最少兩年)且繁瑣的評估程序,

還要長時間困難地隱藏自身的性徵和面對身分有機會被人揭穿

的風險。由此可見,他們不單要無奈地忍受著生理性別和「性

別認同」不相乎的日子,還要承受著一般人無法想像的嚴峻考

驗。

變性的路真的非常難行。變性人為了讓自己的「軀殼」與「靈

魂」和諧共存,不得不拿出龐大的勇氣和決心來面對來自社會

及親友的壓力、手術失敗的風險和難以想像的後遺症,熬著皮

肉苦痛,接受驚心動魄的變性手術。日本流行雜誌的人氣模特

兒椿姬彩菜在數年前出版了自傳《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我出

生時是男生,但現在我是女大生。》真情告白了她作為「性身

分障礙症」患者的心路歷程,感動了日本社會大眾。

她一出生就被喚成家中長子「勇一郎」,但從年幼時就已經

開始覺得自己不該屬於「男性」這個性別,認為自己是一個「多

長了一條尾巴的女生」。她其後在大學二年級停學,並前往泰

國普吉島接受變性手術。雖然「朋友說我生病了,連親生母親

都嫌我噁心…… 」《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我出生時是男生,

但現在我是女大生。》,她可沒有選擇墮落、放棄,而是果決

的做自己,勇敢地對抗著別人岐視的眼光,自信地散發著 女性

的姿彩,開創嶄新人生。事實上變性人本來就是人,和一般人

一樣有喜怒哀樂,有七情六慾。現代社會強調寬容和接受多元

文化,我們不但不應歧視他們,更應該學習像椿姬彩菜那些變

性人努力通過種種難關的勇氣。

然而,男女除生理性別的差別之外,他們的共同之處遠遠大

於差別。男女都是人,為什麼會有那些所謂的「男人味」和

「女人味」呢?事實上,每當一個寶貴的新生命 誕生時,人

們往往都會問「是男還是女的?」因為他們要根據性別來決定

要如何對待和撫養這個孩子。另外,人們期望男孩子將來成為

流血不流淚的男子漢,而女孩子則要溫柔嫻熟,賢良淑德。

正是社會對男女期望和待遇的不同才導致有所謂「娘娘腔」

和 Tomboy。社會對我們施加的這些壓力使人人都成為極別化

(Genderization)的受害者。假如「男剛女柔」、「男強女弱」、

「男主動女被動」等「社會規範」全消除了,還會有性別認同,

還有「性別認同障礙症」,還有變性手術和變性人存在嗎?答

案很顯然是不。可悲的是,還要多久,兩性之間的鴻溝才完全

消失呢?

資料來源 : 什麼是性身份障礙 百度百科——心理性別 博客來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我出生時是男生,但現在我是女大生。 性別與極別——朱光棣 性別國手——訪問袁維昌醫生

49

Page 55: Wings 20.1

腐可腐,非常腐

我顛覆了整個世界,只為擺正你的倒影。〔clamp- 聖傳〕

  如果你問一個腐女或腐男,為什麼會喜歡耽美,

他 /她大概會這樣回答你:「這一切都是因為有愛呀~」

愛一字答得極玄,他們所指的愛是什麼?男男之愛,是伊甸

園那顆不該被摘下的蘋果。他們所嚮往的就是這種禁忌之

戀,那摘下蘋果的衝動。禁忌之戀的故事往往是從帶著各自過去

的男主角們開展,過去的經歷和現實的不堪逐漸迫使他將自己

最真摯的情感收藏於面具之下,他害怕自己的喜怒哀樂會無

所遁形,由是需要一個帶有攻擊性的面具保護自己,久而

久之,就連自己也不再記得自己原來

的面孔是怎樣的,甚至開始

把面具當成了自己原

來的臉孔。

自盤古初開以來,斷背山就與天地一同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愛」;有「愛」的地方,就有「腐力量」

的存在。古中國有屈原和楚懷王的生死戀,古希臘有為紀念赫拉克勒斯和他愛人伊俄拉俄斯的奧林匹克

運動會,意大利的文學鉅作《神曲》,譜出偉大的《婚禮進行曲》的柴可夫斯基,大帝亞歷山大,科學家牛頓

和年輕數學家法蒂奧 .德 .杜利爾等等,世界周圍充滿著基情,又怎會少了發掘基情的眼睛呢!

  腐文化存在已久,真正出現的時期已不可考,但腐文化在日本興起,則是 19世紀以後的事。耽美文化(腐

文化),普遍引申為 BL(BOYS’LOVE)的意思。喜歡耽美的女性被稱為腐女子,而喜歡耽美的男性被稱為腐男

子。「腐」一字在日文中有泥足深陷,難以自拔的意思,這些稱號就是相當熱戀耽美的意思。耽美文化最早見

於 1976 年問世的耽美漫畫《風與木之詩》(竹宮慧子),在當時性議題被受壓抑的少女漫畫界引起軒然大波。

自此以後,同類題材的漫畫開始越來越多,掀起一股迷戀耽美漫畫的熱潮。除了二次元空間(虛構人物)的耽

美外,現在有不少也延伸到現實人物中。

測試一下你的腐能量有多高~

如果你的答案是 b的話,

那麼恭喜你,你絕對是 100%的腐女/腐男。

Q:強攻的相反詞是? a) 智取 b) 弱受

50

Page 56: Wings 20.1

「但是,人類的愛,也只不過是這樣一點點而已。全力以赴的愛情都不能保護許下承諾的愛侶。如果他是

人魚,你就該追到海洋中去。如果他是小鳥,你就要想辦法長出翅膀與他一起飛翔。如果,你真的無法揮

動羽翼,就要像書中另一位他的愛人一樣,擰斷他的翅膀。……愛情也一樣,絕不放手的那個人,才是真

正的愛人。寂寞的雨沙沙的下著,那矛盾的亦父亦兄亦情人的人卻一直沒有出現。誰會為他流淚哭泣並不

重要,重要的是,誰是那個沒有他,就再也不會愛上任何人的人。」(風與木之詩)

當然,不是所有的耽美故事都像早期的作品那樣虐心虐身,

男主角們都落得生不如死的下場。後期的作品也有不少輕鬆

的題材(如校園小品),但不變的是,他們為了對方,都必

須突破性別的關口。一如多部作品中的經典對白:「我不管

你是男是女,你是女的當然更好,但你是男的,我只好勉為

其難接受了。」愛一字,說的就是這種原愛,大部分腐一族

追求的就是那一種突破外在界限,世俗眼光的純愛,不管牽

不牽扯到性愛,反正就是不顧一切地愛了,「這一切都是因

為有愛呀~」

對他們而言,每天的生活就像不斷回帶的卡式磁帶,每天沒有意識的生活,沒有高

潮迭起,沒有驚心動魄,只有那不斷縈繞至今的夢魘困住了他們的步伐。直到他們

終於遇見了那命定之人,人生才有了一個新的轉捩點。從一開始性格不盡相同的兩

人相遇,產生磨擦,到後來兩人逐漸磨合,在對方身上找到與自己驚人的相似性,

才發現原來兩人之間早已產生了過於強烈的羈絆。這種過於強烈的羈絆叫「愛情」。

他們駭然發現他們的相遇不等於救贖,而是踏入另一個煉獄的開始。在這場沒有退

路的遊戲中,他們愛得死去活來,卻又無法放手。

世人的目光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會永遠失去他。深陷於同性之愛的掙扎中,愛得

再痛,在地獄的煉火燃燒之下,他們始終相擁。為了摘到懸崖上帶刺的玫瑰,他們

到底付出了多少代價?男男之愛不為世俗所容,不為上帝所允許,卻正因如此,這

種同性愛比異性愛來得更為深刻,更為動容。正因在這最深的苦痛中才看到了最轟

動的愛,源於一種對最純潔的愛情的渴求,不少人開始深陷於這種深刻苦戀,男男

之愛的故事中難以自拔,為此痴迷。

51

Page 57: Wings 20.1

  如果問為什麼不是 GL(GIRLS'LOVE),而是 BL(BOYS’

LOVE),那其中主要原因一定包括主要觀眾群為女性,但這並不

能解釋腐男子的出現。男男之戀比起女女之戀應是更早出現的。

在傳統的封建社會中,男女之間存在著極不公平的關係,知識和

權力的天秤傾向於男性,導致權力、地位等全集中於男性。由於

知識的不公平分配,封建社會的女性大都愚昧、見識淺窄,不少

才士在女性中始終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子期,於是唯有在男性中尋

找他的知己。日子久了,他們卻發現這種惺惺相識開始變味,演

化為一種同性之愛。而過往的女性足不出戶,每天就是料理家中

瑣事,照顧丈夫兒女,發展出女女之愛的機會也較低。

圖片來源 :http://thesecondsteep.blogspot.com/2011/09/loveless-manga-anime.html

  女女之愛比起男男之愛所缺少的也許就是一種霸氣和硬朗,

不管是「男方」或是「女方」,女女之愛中的女主角們始終透著

一種婉約之息。相反的,通常男男之戀中始終有一方保存絕對的

陽剛之氣,而另一方雖婉約,卻又處處看出其少許的男子氣慨,

這其中的矛盾性令人入迷,男男之愛的曖昧感好像比女女之愛多

了點什麼。而這配搭雖常見,但在今天百花齊放的耽美世界裡,

卻是未能涵括所有類型,只能說這是主流的配搭。

  耽美文化一大爭議點在於部分題材和內容涉及性

虐待、孌童癖等性傾向的描寫,但其實不論是異性戀

還是同性戀的作品中,都一定無可避免的存在著良莠

不齊、各式各樣的出品。隨著年代的轉變,今天的作

品無論是小說還是漫畫,異性戀還是同性戀,作品的

尺度也越來越開放,重點放在觀感刺激上而遺忘了一

部作品的靈魂是情節,是情感,而不是單純的獸欲。

沒有內容的作品,始終會使人生厭。在大浪淘沙以後,

唯有最值得保留的作品才能成為絕響。

撰文:刺鳥排版:以茉

52

Page 58: Wings 20.1

我們就到這

撰文/排版:子虛

我很明白,有些話無法宣之於口,就只能一直往心裡揪。

所以我向來都安份地當著知己的角色。

但這次,我終於聽見內心有甚麼崩垮敗壞的聲音。

再見了,我最親愛的。

53

Page 59: Wings 20.1

昏暗的燈光下還能隱約看到你醺紅的臉,那蓋著氤氳水氣的雙眼像想訴說什麼。「你、你知道嗎?」伏在我的頸項間,你吐出溫熱的氣息。「我真的很喜歡你啊!」伴隨著一陣傻笑。

我不自覺地咬著下唇,然後聽著你在我懷裡,吐出另一人的名字。

忽然覺得,屬於你的重量此刻壓在我的身上實在叫我喘不過氣來。

伴陪我這夜的,只剩下你均勻的鼻息。還有,那揮之不去的濃濃酒氣。

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聽到她的名字。因為你從不向我掩飾對她的情感。

因為我向來都安份地當著知己的角色。

那段日子,我們幾乎每天晚上都會通電話。我習慣曲膝坐在露台邊,在微微的晚風中傾聽著你的故事。

──從怎樣認識她到喜歡上她,第一次牽手,然後第一次接吻。

很多時候都只是你在低聲訴說,時而帶點羞澀,時而略為興奮……而我,自問是一個很安份的聆聽者,我很清楚你什麼時候需要一點鼓勵,什麼時候需要一個安靜地陪伴的知己。

但更多的時候,是我自願地當沈默寡言角色。因為我很明白,有些話無法宣之於口,就只能一直往心裡揪。

然後我總會安慰自己,話筒裡能每天傳來你的聲音,這樣我就滿足了。

不管說什麼都好……

「你說,我們這樣還能走下去嗎?」你說。有那麼一瞬間,我以為你所指的「我們」真的是我們。

「當然可以。」半晌,我輕笑一聲,「你那麼愛她。」

你靜默了片刻,但我清楚另一邊廂的你正在微笑,因為自己感情能被他人肯定也是一種幸福。

我懂,只是無福體會。

但最後,你還是換上那鬱鬱不歡的口吻,「這次可不同,我們已經差不多兩個月沒見過了。」我安靜地等待你說下去。

心裡卻在隱隱地期待什麼。

54

Page 60: Wings 20.1

「我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們好像正一直疏遠著。」我知道你此刻正咬著下唇,「我們還會傳短訊,在網絡上聊天……但,始終不一樣!我感覺到我們的距離正一直在拉遠!」

瞥見牆上的鐘,快子夜了,但我還是倒抽一口氣,問:「要出來談談嗎?」

到達你家樓下公園的時候,你已經坐在矮欄上茫然地望著無雲的夜空。

我們家住得很近,每次你有話想要當面說的時候,我們就會很有默契地來到這裡。

我把手上載著兩罐啤酒的膠袋遞給你。你很自然地接過,拉開拉環,大大地灌下一口。

我在你身旁坐下,你卻忽然別過臉正視我說:「還是只有你最懂我。」

那一瞬間,我實在無法直視你恍如蓋上一陣霧氣的雙眼。

「沒有這樣的事。」我不爭氣地低下頭,「她也很懂你。」「是嗎?」你不置可否。

我們就這樣沈寂了一會兒,靜得只有你嚥下啤酒的聲音。

「我,已經不知道還該不該跟她走下去。」你忽然搶過我只喝了兩口的那罐一飲而下,「我真的不曉得該怎麼做了!」

你摀著臉,但你沒有哭。

「你問自己一句,你還喜歡她嗎?」沒想到我能如此平靜地問。「喜歡。」我們四目相投,「這一點無庸置疑。」

你莞爾。我從你臉上還能看到幸福的神彩。

而我的胸口卻在隱隱在痛。

不久,你最擔憂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她選擇了和別的男孩重新開始。

那晚,你在網站上貼上了孫燕姿的《我不難過》,留下了一小段歌詞。

我真的懂 你不是喜新厭舊是我沒有 陪在你身邊當你寂寞時候別再看著我說著你愛過 別太傷痛我不難過 這不算什麼 只是為什麼眼淚會流我也不懂

55

Page 61: Wings 20.1

整個晚上,我都在找你。車站、樓下的公園、附近的商場,也沒有你的身影。

直至它們陸續關門後,我回到屋苑,才驀然想起什麼地跑上了天台。

你呈大字型地躺在地上,聽到我的推開鐵門的聲音才稍為動了動,卻沒有起來。

「還是只有你會找到我。」你閉著眼,緩緩地說。看到你略腫的雙眼,我不著痕迹地嘆了口氣,在你身旁曲膝坐下。

我們就這樣沈默著,靜得我以為這晚你不會再說一句話。

怎知道,你沒有預兆地抱住了我。

你緊握著我的手,身體也在微微顫抖。然後我隱約聽到半句。

「要是你和她是同一人的話……」

終於你開口向我訴說她有多溫柔雖然你還握著我的手 但我不在你心中

胸口有些甚麼終究還是儲滿了,無法再壓抑的一瞬我終於說出口了。

「我喜歡你。」

後來,我們開始應付公開試。因為選修的科不同,我們各有各忙,往不同的考場跑。不用應考的日子,就在自修室秏掉大半天,回家倒頭就睡。

那段日子真的眨眼就過了,以為會更漫長更熬人,卻一下子就完成了所有筆試。之後,有朋友提議一起去韓國當作畢業旅行。

我對此非常有興趣,於是問你:「吶,一起去怎麼樣?」

「不啦。」你思索了三兩秒,「這時候去好熱啊,而且韓國我也去過了。」然後視線再次放回熒幕上。「是嗎?」我笑笑沒再說什麼,但我心裡明白你不去的真正理由。

我最後還是跟朋友一起去了。那個,你曾踏足過的國度。

放榜那天,最後還是殺個我們措手不及地到來了。我考上了本地大學,而你,選擇了出國升學。

你離開的那天,我爽約了沒去送你機。我躺在床上,反覆聽著孫燕姿的《我不難過》。

56

Page 62: Wings 20.1

回憶很多 你的影子也會充滿我生活

我並不懦弱 你比誰都懂

雖然寂寞 這會是我 最後的寬容

手機一直在桌上震動著,但我都沒有接聽。

那天,在我承認喜歡上了你的罪行之後。你抱住我的力度稍為加緊了一點,然後又拉開了距離,靜靜看著我的雙眼。

「謝謝。」

從你深邃的眼眸裡,我清楚知道。──原來,你一直都明白。

只是,真正說出來以後,就有甚麼不一樣了。這兩個字對我來說,太沈重了。

我們再沒有談及這件事,那晚以後,一切都回到原來的軌道。至少,表面上如此。

《我不難過》還是播完了。

曲終人散。

我下意識地按了下一首歌。熟悉的旋律,讓我猶豫了半晌。我張開眼,將眼角殘留的水分輕輕軾去。

心裡卻下了決定,把這首歌發給你。那是梁靜茹的《我們就到這》。

好的壞的做了選擇我們就到這縱然會難以割捨又能如何

原來這些日子,自己一直拿著不對的曲目錯唱著。以圍繞為我們之間的,是孫燕姿的《我不難過》。到了現在才明白,我錯了。我說不出一聲我不難過,或者,我甚至連在你面前難過的資格也沒有。

我被允許的,就只有割捨與你有關的一切。那麼撕心裂肺過的悲傷,最後只換來這荒唐滑稽的下場。

按下發送的一刻,我終於聽見內心有甚麼崩垮敗壞的聲音。我知道,你會明白附帶著這首歌的一切含意。連同我對你的感情,一併歸還予你。

再見了,我最親愛的。我們,就到這……

57

Page 63: Wings 20.1

  當然,眼神解讀不只限於答問題的時候,在解釋事情或原因時,雙眼亦不免坦白一切。有人撒謊時垂頭向下、眼朝地板、不停地開合轉動;有人則是眼望一個方向,或盯着你,雙手緊握,而腦袋正在想辦法。但採取被動或表情閃縮絕不是大部份人的反應策略。不少人會反客爲主,激動地問:「你唔係唔信我講呀嘛?」,並觀察對方的反應;有的會睜大眼睛:「我講真架!」要搏取其他人的信任,「講大話唔眨眼」是先決條件。英國樸次茅斯大學研究者在《非語言行為》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說謊者在試圖掩蓋事實真相時會有意控制眨眼行為。在演講時,說謊會導致發言人停頓增多和眨眼頻度下降。81%的被測者在說謊時停頓會延長,而眨眼頻率會從說真話時的每分鐘 23.6 次降到每分鐘 18.5 次。把雙眼睜得大大的瞪著他人更能表示自己如何坦誠地和盤托出,同時更得以保持精神的專注集中,幫助自己思考以撒謊。所以當有人眼睜大大地向你解釋時,不要那麼輕易被他的眼神所信服了。

  對話時看著別人的眼睛,不單是禮貌的表現,而當你留意對方眼球的轉動方向,更能獲知他有否說謊。一個人在思考時眼球是會轉動的,轉動的方向反映對方的思考行爲的類別。如果是向上轉動,代表他在回想腦海內的視覺資料。一般被要求回答一些關於回憶的問題時,他的眼應該是向上轉動的。例如回答「你以前有無去過馬灣睇日落呀?」、「你尋晚同邊個一齊呀?」這種和回憶有關的提問,她的雙眼應該只會向上轉動。如果一個人要回答一些需要表達情緒或感覺的問題時,例如回答「你覺得佢個新 look 好唔好睇?」他的眼球應該是向下轉動的。另一個說法是根據左腦理性思維,右腦情感思維作判斷。一個人臨時編造謊言時,需要邏輯的考慮,所以眼球會較多向右轉以幫助思考。如果講話是發自內心感情的,眼球會向左轉。這都是簡短對答時最有效的揭謊技巧。

  「我留意到佢講大話時有一個特徵,佢會滴汗!」當你聽到唐英年在特首辯論後會見記者,振振有詞地指摘梁振英誠信問題時的這句話,不知道你會有多大的反應。不過,講大話會滴汗的人的確存在的。每個人講大話時的生理特徵雖略有不同,但細看的話,這都有共同之處。

  如果你有看過《讀心神探》,該還記得一些演員不停在劇中抓鼻、用手掩口或用食指掩上唇、抓面頰或耳朵,然後就有人像解說書般告訴觀眾:「剛剛你那個小動作,正好表示…...」這些橋段吧!以上的小動作都是說謊的馬腳,但是想知道一個人有否說謊,最重要是看他的眼神,因為大話是「睇」得出的!

點樣知道

解讀你的眼神

「你呃人!」

點樣知道

作者:Android排版:豬仔包

58

Page 64: Wings 20.1

要在職場生存非說謊不可?

眾多職業中,要把說謊的行爲特徵運用如流的,要算是職業賭徒。《賭場風雲》中喬正初教來福玩梭哈時說:「不論你拿到好牌或者次牌,都不能讓對方看出你底牌是什麼,你沒看出人家,就别讓别人看出自己,要做到喜怒不形於色。我認爲,你應該在日常生活裡,好好的學習,别那麼容易讓别人看出你心裏在想什麼。」這都是職業下鍛鍊出來的求生技巧。

如果說職業賭徒是最懂玩弄細微舉動,真能當假,假能當真的話,那麼,最懂搏取別人信任的,繼騙子以後,莫過於是從政人士。不論是過往立法會,論壇,特首辯論(唐梁二人必有其一說謊),他們具策略地應對同時又收放自如,只看他們眼睜睜地大講人所共知的大話,神情自若可見一斑,恐怕連測謊機也無從入手。

話說回來,究竟講大話會唔會滴汗呢?大家講過大話,亦見過其他人講大話,想必心裡有數。但事實上,講大話時會心跳加速,腎上腺素上升,會覺得熱和冒汗也不足爲奇。再者唐英年當時是有補充:「但其實港台冷氣好夠……可能他有點緊張,因為他沒有想過我會這樣說。」

看清楚他/她的臉

除了最重要的眼神外,要「睇」他人有否說謊,還可以看他的臉和細微動作。平常跟人通電話時,你可能會經常聽到「我差兩個站,就黎到啦!」、「手機收唔到訊號」、「我會再打電話比你」。的而且確,要靠對方聲線變化去判斷真僞,難度甚高。不過,在面對面時,通過觀察對方的表情變化,就可以留意到說謊時身體如何出賣自己了。事實上,面部有不少肌肉只會受不同情緒而牽動,是不能控制由人的。例如,大部分人都很難捏造微笑,面部的不隨意肌只會在你流露真感情時,才會正常活動。另外,微笑的時間不對、太長、或夾雜其它情緒,如生氣的臉夾雜著笑容,是無法展現真誠的笑容的。

就算你能做出一個具魚尾紋的微笑,你的內在情緒也會暗中不自控的露在臉上,不管是那只是零點零幾秒。美國心理學權威教授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表示,細微情緒是很短暫的情感表達,通常每秒 25 次,這是很隱蔽的情緒展現。舉例來說,當一個人表現快樂地講述某事,但實際上對那件事很沮喪,他真實的表情會顯現出潛意識的短暫憤怒在臉上。不管隱蔽的情緒是害怕、生氣、快樂或是嫉妒,這些情緒在眨眼瞬間都會顯現在臉上。雖然只是短短一瞬間,也足以令人察覺。細微情緒並不是大部分人能容易留意到,但只要平常細心觀察,都是有跡可尋的。

透過留意細微表情變化,留意對方的眼神,你都更能揭穿對方有否說謊。問題是,假使你知道對方說謊後,你會對那人有什麼感覺呢?或轉換角度看,如果你被他人發現你撒謊後,有想過其後果嗎?你有想過你的誠信會從此在最親的人前蕩然無存嗎?畢竟,人生在世,你我都說過無數個謊言,不管有什麼不同原因,如果一生都活在自己的謊言世界中,你會滿意嗎?要蓋住一個謊言,就要再造第二個謊言,那麼,自己口中的真真假假還能認清嗎?可是,現實就是這樣殘酷,有人的職業就是要抹殺良心,編造一個又一個劇本,不得不要自己接受,那是無奈。

圖片來源:信報、FOX 59

Page 65: Wings 20.1

分手

圖片來源:pixnet

有些人分手後 與對方再見不是朋友

分開後 我們會視對方為陌生人

在街上遇見對方 都會視而不見

有些人分手後 總是掛念著舊情人

分開後 還希望對方作出關心

在街上遇見對方 都覺得是緣份未了

有些人分手後 仍可以和舊情人做朋友

分開後 大家比以前更了解對方

在街上遇見對方 還能夠相約茶聚

不管是因為甚麼原因分開—感情轉淡 第三者 或是沒原因

一個人變了心就是變了 要挽留也挽留不了的時候

自己最緊要活得比以前好 不是要示威

反而是要告訴所有人 我懂得愛護自己

因為舊情人不會因為你的傷心而難過

罵戰可免則免 公開地互數對方不是又有何作用

抬高自己還是令人覺得自己可憐

氣可能下了 但更顯得自己小家

當一個你在乎的人不再重視你

看到他新的圈子 一切再與你無關

可能有點氣憤 可能有點傷感

可能有點心酸 可能有點不甘

但有時候 我們總會遇到控制不了的情況

怎樣也好

分手是誰的錯在最後已經不重要

引用周星馳在賭俠唱出徐小鳳的歌曲

「逝去感情如何留得住…」

分了手 就放手吧

就當自己上了一堂課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好心的人 就寄望舊愛可以找到下一位最愛

衷心祝福對方 不會重蹈覆轍 走你的路

其實 做得到嗎?

撰文:愐排版:魚兒

LOVE CORN

ER

60

Page 66: Wings 20.1

撰文 : 子虛排版 : 以茉好安靜。

這裡隱約還能聽到些浪聲。

少女一步一步踏向前,如羔羊般踏上刑台,在盡頭處停下。

好像,能看到彼岸閃爍著散落的光芒。

然後,她開始寬衣。

猶如一個神聖的儀式,她必須保持身體潔淨。

直至一絲不掛後,她把褪下的衣物都掛在長椅上。

光風霽月,但晚風實在有點涼。

少女閉上雙眼,深深吸了一口氣。

然後。

縱身躍下。

從七層的高處。

墮落。

有那麼一瞬間,空中劃破了一道漂亮的氣流。

巨響後,一切又回復平靜。

如最初。

只是,少女在水泥地上綻放開如花似蝶的染色。

慢慢渲染開的紅。

鐵銹般的味道。

卻又那麼的旖旎。

圖片來源:http://costeaandreamihai.blogspot.com/2010/06/lonely-girl.html

殞落

61

Page 67: Wings 20.1

隨著時代變遷,社會上流行的事物亦不停轉變,音樂也不例外。且不談古典音樂等較少機會

讓大眾接觸的風格,現代流行音樂在這十多年間也曾掀起了不同熱潮。記得小時流行的本地組合

Twins 憑著其青春活力贏得了大眾的喜愛;後來「台」風吹襲香港,偶像組合飛輪海、棒棒堂等

亦令一眾學生瘋狂了好一陣子。近年來,相信大家身邊總會有幾個「韓迷」,天天哼著「Sorry

Sorry」,「Gee」等廣為人知的韓國流行曲(K-pop),當你以為這也只是過眼雲煙時,

又有沒有留意到 K-pop 已變得愈來愈受全球歌迷歡迎,甚至打入了歐美

市場?究竟 K-pop 有何特殊魅力吸引到各地歌迷?這股潮流又能

否一直持續下去?

K-PoP文化

撰文 : 願排版 : 以茉

62

Page 68: Wings 20.1

K-pop 熱潮能席捲全球,相信很大程度上跟大量資源被投放於娛樂事

業中有關;從培訓藝人開始,到一張唱片的推出,每一步都經過娛

樂公司悉心安排,務求能從中賺取最大的利潤,加上韓國政府在背後大力

支持,令 K-pop 的發展一日千里,吸納了愈來愈多的支持者。

韓國的娛樂公司多年來均採用練習生制度培訓旗下藝人。一般來說,夢想

成為偶像明星的人會在小學或初中時期參加選拔,成功後就會正式成為練

習生,接受一連串唱歌、跳舞、演戲和主持等的訓練,表現好而又幸運的

話,就能在三四年後出道。現今當紅藝人如少女時代的 Jessica 和 2AM 的

趙權,受訓時間更長達七八年之久,為其實力奠下了良好的基礎。公司一

般會安排練習生接受每天可長達二十小時的訓練,為了在激烈競爭中脫穎

而出,練習生們往往會更嚴格的要求自己。經過長期的魔鬼密集式訓練,

最終能出道的,就只剩下那些在各方面都表現出色的練習生,實力自然不

容小覷,絕非如外界所說,藝人們只有漂亮的外貌那麼簡單。

選定練習生後,公司大多會將他們編成組合,選取各人最突出的才能,為

他們的角色定位,例如安排擔任主唱、領舞、外貌擔當、搞笑等位置;出

道後,公司也會安排他們參加各大綜藝節目,這樣自然能讓人更易發掘到

隊中各人的魅力,並吸引到不同類型的支持者。

63

Page 69: Wings 20.1

除了培訓藝人的方式外,韓國音樂本身亦有其一大特色。廣為人知的歌曲大都是組合主力宣傳的快歌,較為

突出的例子有 Super Junior 的「Sorry Sorry」以及 Wonder Girls 的「Nobody」,這些歌曲節奏強勁,

副歌變化不大,旋律不停重複,加上歌詞大多會有些英文,令很多人即使不懂韓語也會一聽難忘,甚至跟

著音樂哼唱著;其富有特色的舞步更是歌曲的一大點綴,這些歌曲的舞步往往是別樹一格,有幾個明顯卻

又不難做到的動作,令人可跟著邊唱邊跳。難怪 K-pop 會被人稱為「洗腦歌」,成功俘虜一眾韓迷的心。

K-pop 唱片包裝亦是其中一個掀起熱潮的因素,每

對組合的不同唱片均有其獨特之處,如少女時代從

「Genie」的熱褲制服裝,到「Oh」演變成可愛啦

啦隊,再到「Hoot」時改走復古路線,每次的轉變,

藝人都會有多套特別訂造的服裝表演,這些都為已有

支持者帶來新鮮感,令他們希望收藏偶像不同造型的

唱片,並且能吸引到更多不同口味的潛在歌迷。

無疑,K-pop 在每一方面都是在追求完美的,但

正正是這種商業化的音樂製作模式,令很多人質疑

K-pop 是否能體現出音樂的真正意義。

K-pop 歌曲被批評為千篇一律,相信已不是甚麼新

奇的事。當所有音樂製作人都在傷透腦筋,設法創作

出節奏最鮮明、能配合到最突出的舞蹈的同時,有否

發覺到音樂已過份流於注重視覺效果,而忽略了最根

本的聽覺享受?當所有音樂人只希望想出最易記的旋

律時,又有否發覺到創作其他類型的歌可能會更有效

表達到所需的情感?當歌詞只注重「洗腦」時,其意

義又何在?藝人又是否已淪為各大娛樂公司旗下賺錢

的木偶,而缺乏一個音樂表演者對音樂應有的熱誠?

隨著 K-pop 在全球各地愈受歡迎的同時,相信同類

型的歌曲將會愈多,其他如搖滾樂、抒情歌等會否失

去空間繼續發展,相信是韓國樂壇所會面對的問題。

64

Page 70: Wings 20.1

無論如何,K-pop 在這一刻的確掀起了世界各地的熱潮,韓國最大的其中一間娛樂公司 SM Entertainment

早前就曾率領旗下藝人如東方神起、Super Junior 和少女時代等到歐美各地演出,巴黎之行門票 15 分鐘

後就售罄,紐約公演亦吸引近 1 萬 5 千名歌迷撐場,當中有近 7 成觀眾並非亞洲人,由此可見 K-pop 的

影 響 力 確 實 不 小。 在 此 很 高 興 能 邀 請 到 Wonder Girls 的 成 員 Lim 分 享 一 下 她 對 K-pop 發 展 的 看 法:

「身為韓國歌手,我很高興全球開始注意到 K-pop。現在我們不但可以跟全球樂迷分享音樂,還可以推廣到

韓國文化,樂迷們會學習韓語、品嘗韓國美食等。我們還有更多可以展現給全球樂迷,希望 K-pop 能繼續為

大眾帶來正面的影響。」

作為一個韓迷的你,會否只留意到 K-pop 的主打歌,而忽略了韓國其他風格的音樂?不是韓迷的你,又會否

完全看不起這股熱潮,覺得 K-pop 比其他音樂遜色?筆者認為音樂其實無分國界,不同地方、時期的音樂也

有各自之特色,K-pop 固然能迎合到現今重視感官刺激的速食文化,但也不能取代全球所有音樂,滿足所有

樂迷的要求。資訊科技日益發達的同時,所能接觸的音樂種類亦隨之增加,我們不能完全承認自己喜歡的音

樂是最好的,而否認其他音樂的重要性,反而應停下來,多加欣賞音樂本身以及藝人的才華,不要被那些商

業化的包裝或潮流影響,才能真正感受音樂這門藝術,享受其中。

圖片來源 :http://tieba.baidu.com      http://pic.mygo.com

K65

Page 71: Wings 20.1

撰文:Red排版:翼

有 人 問 我   我 就 會 講   但 是 無 人 來我 期 待   到 無 奈   有 話 要 講   得 不 到 裝 載我 的 心 情 猶 像 樽 蓋   等 被 揭 開   咀 巴 卻 在 養 青 苔人 潮 內   愈 文 靜   愈 變 得   不 受 理 睬   自 己 要 攪 出 意 外像 突 然 地 高 歌   任 何 地 方 也 像 開 四 面 台著 最 閃 的 衫   扮 十 分 感 慨   有 人 來 拍 照 要 記 住 插 袋

* 你 當 我 是 浮 誇 吧   誇 張 只 因 我 很 怕  似 木 頭   似 石 頭 的 話   得 到 注 意 嗎  其 實 怕 被 忘 記   至 放 大 來 演 吧   很 不 安   怎 去 優 雅  世 上 還 讚 頌 沉 默 嗎   不 夠 爆 炸   怎 麼 有 話 題   讓 我 誇   做 大 娛 樂 家

那 年 十 八   母 校 舞 會   站 著 如 嘍 囉那 時 候   我 含 淚 發 誓 各 位   必 須 看 到 我在 世 間   平 凡 又 普 通 的 路 太 多   屋 邨 你 住 哪 一 座情 愛 中   工 作 中   受 過 的 忽 視 太 多   自 尊 已 飽 經 跌 墮重 視 能 治 肚 餓   未 曾 獲 得 過 便 知 我 為 何大 動 作 很 多   犯 下 這 些 錯   搏 人 們 看 看 我   算 病 態 麼

R e p e a t *

幸 運 兒 並 不 多   若 然 未 當 過 就 知 我 為 何用 十 倍 苦 心   做 突 出 一 個   正 常 人 夠 我 富 議 論 性 麼

你 叫 我 做 浮 誇 吧   加 幾 聲 噓 聲 也 不 怕我 在 場   有 悶 場 的 話   表 演 你 看 嗎   夠 歇 斯 底 里 嗎以 眼 淚 淋 花 吧   一 心 只 想 你 驚 訝  我 舊 時 似 未 存 在 嗎   加 重 注 碼青 筋 也 現 形   話 我 知   現 在 存 在 嗎  凝 視 我   別 再 只 看 天 花

我 非 你 杯 茶   也 可 盡 情 地 喝 吧別 遺 忘 有 人 在   為 你 聲 沙

h u h ~ ~ ~ ~ ~ ~ ~ ~ ~

歌詞賞析浮誇

66

Page 72: Wings 20.1

「人潮內 愈文靜 愈變得 不受理睬 自己要攪出意外」

經過舞會被冷落一事之後,他緩緩的道出他的信念,那就是越文靜就越容易被忽略。他不想被人孤立,所以想做一番大事,讓別人覺得驚訝。

「你當我是浮誇吧 誇張只因我很怕」

歌詞以自問自答的方式道出了他的內心獨白,他表現誇張,只因他很怕,他怕什麼呢 ?

「似木頭 似石頭的話 得到注意嗎 其實怕被忘記 至放大來演吧 很不安 怎去優雅 世上還讚頌沉默嗎 不夠爆炸 怎麼有話題 讓我誇 做大娛樂家」

他怕被遺忘。他知道,沒有人會注意毫不起眼的事物。所以他要以最誇張的方式來引人注意。

「重視能治肚餓 未曾獲得過便知我為何 大動作很多 犯下這些錯 搏人們看看我 算病態麼」

對他而言,備受重視就是他的精神食糧。主角的自我價值很低,當他不能從個人層面獲得認同,他就會向外尋求。他千方百計,以誇張的方式引人注目。那怕只是一個注視的目光、一句平淡的回應,只要有人意識到他的存在,他已經心滿意足。漸漸,他開始懷疑自己這樣是否有點病態。

黃偉文細膩的文筆勾勒出都市人的渴望和困惑,或許,我們都有同一個欲望:渴望被人認同,從中得到自尊。你小時候有沒有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而做了一些傻事呢?中學時期的你,有沒有剪過誇張的髮型、以奇裝異服示人呢?

這首歌除了說出很多人的想法外,更曲折地表達了當中的意義:重視身邊的人。主角害羞、被動,結果沒人理睬,迫不得己用「浮誇」來突出自己。但若果有朋友主動關心,他也不必改變自己的性格,以「浮誇」來吸引目光吧。

其實,要得到別人的尊重,也不一定要以誇張的方式來表達自我。只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忠於自己,用心對待他人,別人就會以同等的方式對待你。那何必要改變自己,扮演令途人注目的小丑呢?

資枓來源:豆瓣

故事從他十八歲到舞會的那天說起。「那年十八 母校舞會 站著如嘍囉 那時候 我含淚發誓各位 必須看到我」

那年十八歲,學校的舞會上。他傻傻站在一旁,既沒有舞伴,也沒有人跟他說話,感覺自己是配角,不被關注、重視,心中很不是味兒。他含淚發誓,他以後要做點事,讓別人注意到他。

你怕被人遺忘、忽視嗎?都市人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裕,但人的內心卻沒有更加富足。打開 Facebook,不難看到朋友分享照片,似是告訴別人:我的生活並不枯燥、孤單。把自己的近況公諸於朋友,為的是吸引他人觀看,讓別人like 或 comment,增加自己的存在感。

細聽浮誇這首歌,驚覺主角跟我們有點相似。

圖片來源:百度、豆瓣67

Page 73: Wings 20.1

浮浮

香海

沉沉錄

書名:《香海浮沉錄》作者:葉靈鳳出版社:中華書局

讀中學時,不論是初中歷史或是會考歷史,香港歷史是必修的課題。然而學的都是些「大路」的歷史:香港是怎樣工業化的、香港是怎樣成為金融中心的……沉悶得讓人發瘋。

香港的殖民時期歷史其實相當千奇百趣,只是這些歷史鮮為人知,沉悶的教科書也不曾收錄。尤其在早期的香港,中西文化的衝突,加上法律及政治制度遠未完善,種種饒富趣味、令人嘖嘖稱奇的奇聞相繼發生。

這部《香海浮沉錄》,就是一部專門收錄這些當時港人茶餘飯後話題的專著。作者不僅是個香港史家,也是個寫小說出身的文人,因此此書將一般歷史書的沉悶筆調盡棄,改用「講故」的方式趣味盎然地把一段段舊時趣聞娓娓道來。

香港殖民地的千奇百趣

撰文:寒鴉排版:獅子

圖片來源:中華書局

68

Page 74: Wings 20.1

百年懸案──全港英人中毒案

就先挑一個當年轟動全香港的大案來談談。時值 1857 年 1 月 15 日早上,當全港的英籍居民都悠哉悠哉的用過了早餐,準備開始新一天的工作,忽爾恐懼臨到了全香港每個外國家庭中。每張西式的早餐桌上,都發出了不約而同的驚呼:「麵包有毒!」

那天早晨,幾乎全香港的英國人吃過了早餐的麵包後,都中了砒霜毒。在洋人聚居的地方,嘔吐與呻吟聲四面八方而來,即便是醫護人員也中了毒,只得忍著痛楚挨家抵戶的救治中毒者。

既是如此一樁驚人的案件,警察當然馬上展開調查。當時全港外國人的麵包都是由「裕盛辦館」供給的,因此矛頭很自然的就馬上指向了裕盛辦館的老闆張阿霖。警察到達裕盛辦館後,卻發現張阿霖早已在出事的這天早上攜同家眷,乘船到澳門去了,如此一來張阿霖的嫌疑顯然就更大了。怎料警員才剛派了艘船去追截,他卻突然自己向警員投案自首了。

張阿霖很快就被提上法庭審問。然而他的辯白,卻又使警方對此案毫無頭緒。張阿霖表示對毒麵包事件毫不知情,又說連他自己的子女也吃了那些毒麵包,也在船上中了毒。況且,他的辦館生意完全依靠外國人的幫襯,斷然沒有動機要謀殺自己的所有客人。張阿霖的辯白清楚可信,他的下毒罪名自然也不能成立,最終以五比一的比數被陪審團否決。

然而群情洶湧,英國人中甚至有主張用私刑的。風頭火勢之下,港督寶靈不得不運用總督特權,拘押了張阿霖,而後經由英倫殖民部指示,把張阿霖等人驅逐出境了事。

事件雖告一段落,但傳言依然四起,有人說這是當時兩廣總督葉名琛所指示的,也有人說這全然是一宗意外,然而警方終究沒能查出什麼來。於是這宗轟動一時的大案,至今仍然是一宗尚未查明的懸案。

已消失的死刑奇聞

也談談另外一些奇聞。香港早年有死刑,想必是人所共知的事了。香港的死刑是用絞刑架處決犯人的,先使犯人站到台上,用繩圈套住頸項,再抽去犯人腳下的木板,使之凌空懸住,直至氣絕。然而香港早期執行死刑,卻常因絞刑架故障而鬧出個「大頭佛」。

話說有一回,有三名海盜在西環刑場候刑。當三人都被套上了繩圈,獄卒準備抽去木板時,卻發現木板的機關失靈了,怎樣也抽不走。於是三個死囚套著繩圈,呆呆立了三十分鐘,期間兩個死囚嚇得當場昏倒了,清醒的一個則一直催促著獄卒行刑。

一八五四年六月時又發生了一次更為「肉酸」的行刑。話說犯人被吊起後,縛著雙手的繩忽然鬆開了,竟然用手挽著頭上的繩,深深的換了幾回氣。吊了幾分鐘,他的褲子褪下來了,他竟然又能用手去拉自己的褲子。這個犯人最後懸了二十分鐘方才氣絕。

結語

由於近年香港政府的行政失敗,很多人都相當懷緬殖民時期的香港,對英治的香港極盡謳歌讚美。我們不能否認,當中不少都過分美化了英國的統治。英國的殖民管治並非完美無瑕的,《香海浮沉錄》此書談及的警察欺壓良民、貪污舞弊、黑金政治、官員攬權之事,都揭露了香港早期殖民時期的混亂與黑暗。

百多年前的香港,貪腐成風、法治混亂、官員擅權,情況與今天的中國大陸實在不遑多讓。到了今天,法治、自由、廉潔卻儼然成為深植於每個香港人心中的核心價值。書看完了,故事講完了,我們必須要問自己,我們應當如何去守衛這些前人默默耕耘了百年,方才植根、開花、結果的香港價值?面對老虎豺狼的虎視眈眈,我們應當如何去守護它們,讓它們一直留在香港人的心底裡,讓香港這個小島免於被侵蝕而死亡?

69

Page 75: Wings 20.1

陽朔

關鍵字:廣西,喀斯特地貌,啤酒魚

  零八年夏的陽朔有些悶熱。整個國家似乎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奧運加速了心跳,哪裡都是熱鬧。小城卻仍舊慢悠悠的。乘船從桂林沿灕江走半天水路,兩岸盡是沒有稜角的小山丘,連綿或孤立。山上樹木蔥鬱,山腳下河水邊總有幾叢鳳尾竹,翠色欲滴。河上偶爾會見到竹排,一竿長篙,一位漁人,一隻魚鷹,與這山水融合得如此妥貼。

  印象裡的陽朔幾乎是無聲的。山水不語,稻田不語,老房子老街巷不語。沒有擁堵的交通,

大都市的熱鬧繁華,人潮洶湧,甚至燈火闌珊,都是城市人再熟悉不過的風景。如果有一周的假期,走進「小城」,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小城或清幽寧靜,或風韻獨特,或有奇人或有奇景。置身其中,慢慢體會一座陌生城市的魅力,難有更美之事。

沒有車鳴,甚至少有馬達聲,所有公車都是電瓶車。若不是那晚的「印象.劉三姐」,這裡似乎用不到聽覺了。

  關於老謀子的印象系列,批評者無數。我還真被吸引了,一首《藤纏樹》在鬧鐘縈繞久久不去。青山為背景,綠水為舞臺,乘舟捕魚,灕江上的漁火就那樣慢慢的從舞臺右側的河道中緩緩流入視線,確實震撼。那晚還適時的下起了雨,小雨。

  陽朔的啤酒魚名聲在外。對獨愛海鮮的我來說,卻是沒吃到,後悔;吃到之後,亦後悔。但這樣的事每每發生,也永不會停止。

小城故事撰文:易安排版:貓頭

▲陽朔駱駝過江

70

Page 76: Wings 20.1

西塘

關鍵字:浙江,水鄉

  江南於我是陌生的。只在炎炎夏日去過揚州,不是江南最美的季節;更何況還未下蘇杭,簡直不敢說去過江南。所謂「煙花三月」,是說農曆,換算一下正值西曆四月份的日子。氣溫剛剛好,不冷不熱,春風輕拂,有抽芽的新綠,有盛開的花,正宜走走江南小城。

  西塘距離上海很近,車程不過一小時。因一部《碟中諜》(港譯:職業特工隊)而名聲在外的西塘,其實很小,不過幾條傍水小街,漫步城中半日即可遊遍。從塘西街走進小城,首先經過酒吧街,幾個小有名氣的酒吧在此聚集,暮色降臨燈籠亮起,樂聲不絕直至深夜。再向裡走便能見著小橋流水人家的典型江南風景了。所謂水鄉之美,就美在因水而生的倒影,無論是橋,是店舖,是一樹花,還是一串紅燈籠,有了水有了倒影,亦真亦幻,才是真的美。所以千萬不要在白天匆匆走過那些街巷就離開這小城,一定在城中住一夜,可以乘船泛舟河上,可以漫步河邊,可以坐在臨河露臺上喝杯茶,可以在河邊放一盞河燈,可以走進小店寫一張明信片寄往遠方,亦可走進酒吧成為主角。夜色最美。

 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我倒覺得,這比戴望舒的《雨巷》更適合代表江南的感覺呢。

麗江

關鍵字:雲南,納西族

  麗江古城已為太多人所熟知,時至今日,有些過度商業化之嫌,而當年的神秘味道已淡;但她似乎是吸引無數遊人的磁石,依然是眾人嚮往之地。

  零五年夏的麗江古城,陰雨綿綿。麗江四季不分明,下雨卻就是「冬天」了。細雨中,沿著城中漫步。路旁盡是各色小店舖,有精工雕刻的雪花銀首飾,有牛皮上畫著的東巴象形文字,有粗布編織的大披肩,有古樸清脆的銅鈴……雨水沿著老房子的屋簷一溜滴下,敲打著青石板路。你知道從遙遠的木氏土司的年代起,這青石路就一直在被這樣打磨著。

  轉過寧靜小巷,迎面卻會看到巨大的 Club Logo。這是在古城麼?如果說白天這些河邊小酒吧是發呆看書做夢的好地方,那夜色降臨時,一切都會不同。柔情的民謠或者躁動的電音,一同溶在一杯酒裡,溶在清冷的穿城流過的玉河水裡。古樸與現代的激烈碰撞,麗江變得年輕而有活力,但卻有很多人覺得那個古老的麗江──真正的古城──在慢慢遠去。

  麗江周邊的去處很多,另有束河古鎮,更為古樸;虎跳峽,是金沙江洶湧流過的奇險峽谷;玉龍雪山,真切的雪域高原;稍遠一些,更有迪慶這樣被稱作香格里拉的地方。

圖片來源:陽朔旅遊網、呢圖網、維基百科

▲麗江古城茶馬古道 ▲西塘

71

Page 77: Wings 20.1

During last winter break, I went on a two-week journey to the capital city of Mongolia, Ulaanbatar. One thing you would want to know about Ulaanbatar is that it is the world’s coldest capital city. During my stay,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30°C and luckily I left earlier enough because on the very first day of my departure the temperature dropped to -39° C. People, including my family are all very curious about my adventure of this amazing capital city, so what brought me there amid the extreme conditions?

Stories of reaching out

through AIESEC T y p e - s e t t i n g : Topoisomerase

Surviving-30 degrees and beyond

Writer : Karis, Cheng Wing, year 2, finance major

AIESEC,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run organization, aims to provide different opportunities for its members to develop leadership through reaching out to the world, experiencing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reate impacts on societies.

O v e r s e a s i n t e r n s h i p s i n N G O s o r c o m pa n i e s a n d C u l t u r a l E n vo y f o r Exchange Development (CEED) Program are some of the channels for AIESEC

members to reach out. Through these programs members can broaden their h o r i z o n s , u n d e r s t a n d m o re a b o u t themselves and make life-long friends with foreign and local AIESEC members.

Throughout the year those opportunities are available for members, two HKUST members had taken the opportunity to develop themselves in Vietnam and Mongolia respectively in previous time, making impact to societies.

72

Page 78: Wings 20.1

I went there for a programme called Cultural Envoy for Exchange Development (CEED) Programme. Simply put, it is an opportunity to work in AIESEC entities all over the world. Say AIESEC members from the US could go and work for AIESEC chapter in Japan or Romania, and I chose to work in the AIESEC headquarter in Mongolia as a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irector. My duty was to establish the communications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a s A I E S E C i n Mongolia was a rather new entity and did not have much of a foundation in this area. I would describe my job as a pioneer, or expansion manager in business term, analys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 new entity and devise strategies for its future growth. It is a one-of-a-lifetime experience I would say because normally for real business world, it takes you at least 5-6 years of experience to be in such position, but there I was, having only about two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is organization

and I was already given the chance to be innovative with my past experience. The work itself is already a great learning opportunity for me, not to mention the diverse working environment there. I am lucky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and have fun with AIESEC members from Japan, US, Singapore, Columbia, France and of course Mongolia. We shared our views on serious matters like politics, economics and education, but most of the time we just hang out like other youngsters. It amazes me how young people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can share a common topic while having such diverse opinions. This journey challenged not only my physical limits (I am proud to say that I survived through -30 °C!) but also my limit of adaptability, flexibility and innovation!

73

Page 79: Wings 20.1

Vietnam: A Journey with Adventure and Warmth

Job Nature

Together with the three interns coming from Taiwan, Singapore and Brazil, we had two major duties. First, we were responsible to finalize the entire year plan for the project. From marketing strategy of the whole campaign to the venue booking of individual events, we had to conduct meetings to discuss about the details. Second, we followed our team leader to have various company visits. We had visited 10 companies in total and successfully raised two sponsorships from PepsiCo and a local Vietnam Bank to finance our project.

Working in such a multinational team was a wonderful experience. You could notice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at your teammates and team leader held. In the process, there might be conflicts, but the

University is always a place to challenge yourself. During the last winter break, with the help of AIESEC, I received a chance to go to Vietnam for a one-month Internship. I was actually working for a

conflicts are negligible when compared to the benefits brought to the project. The benefits were especially obvious when we brainstormed the ideas for marketing the project. Everyone provided the advertising methods used in their home countries and the fusion between idea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led to unexpected innovation!

cross-university project named “Career orientation”. The project aims to promote the impor tance of career p lanning and provide some first-hand market information and basic business skills training to students. Participants can go through a carefully-planned and complete career ident i f icat ion process , f rom understanding themselves, identifying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 receiving market information, matching of jobs with characteristics, business skills training(CV writing, interview skills, etc) to a final case competition to put what they have learnt into practice.

74

Page 80: Wings 20.1

Vietnam: A Journey with Adventure and Warmth

Warmth

Local Vietnamese people are really warm and welcoming. I remember on the first day when I arrived my host’s house, they showed remarkably happy faces. Although I am a foreigner to them, they treat me as part of their family. My host and I are just like brothers, in which we share everything with each other, like our own perspectives towards family, life-long friends, career and even love affairs. I have also developed good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interns. These are the favorable memories that I would treasure forever.

Vietnam, a Journey without regrets.

Adventure

Other than working, during my day-offs, I took the chance to wander around the city. I could go to wherever I want with the help of the map, and stopped whenever I want. That freedom and randomness were the things you could never experience in Hong Kong. That’s absolutely relaxing and enjoyable! Ho Chi Ming City was previously a French Colony, so we could find a lot of buildings and churches that were built in French Architecture style, which exuded a combination of warmth and comfort. These building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district 1 (Central District in Ho Chi Ming City), where you could also find various luxury shopping malls

and historical sites, like the Palace of Independence. There was also a central park located in district 1, where people spent an entire afternoon to enjoy a cup of coffee and chat with each other.

Writer : Michael Wong, year 1, global businessType-setting : Alien

75

Page 81: Wings 20.1

撰文:電影學會排版:Wing《鐵達尼號》:

十五年後,我還記得你

電影學會 電光流影專欄

1997 年,「鐵達尼」號沉入全球影迷淚的海洋。那年,我還不懂愛情。2012 年,我又牽著誰的手,走進電影院,重溫「鐵達尼」?

不 的經典

一個華麗的盛宴,一場曠世的愛情,一次絕世的浩劫。

15 年了,已忘記是第幾遍看這部電影。印象中,許多個週末,即使有再多的事情要做,也會暫時放在一旁。拉上窗簾,泡一杯咖啡,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沙發上,伴著「鐵達尼」號從華麗地出場到悲壯地沉沒。三個小時,天黑了,咖啡涼了,眼睛卻不由自主暖暖一片。

You jump, I jump. 開局便註定了結局。跨越階級的愛情或者婚姻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一帆風順。如果船沒有沉,如果 Jack 沒有死,如果他們在一起……善良的觀眾總是想給主角們一個喜劇的結局。然而,就算他們真的活了下去,又是否真的可以幸福?就如同童話裡,「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可他們真的幸福嗎?還是像千千萬萬的婚姻一樣,被時光打磨得平淡無奇?故事總是在最恰當的時刻戛然而止,愛情永遠被定格在最美麗的一瞬,沒來得及發生的一切,都是美妙絕倫的。

如果 Jack 沒有登上鐵達尼,如果他們根本沒有相遇,他一輩子都不會見到那個令他甘願為之付出生命的女人,她一輩子都是那個表面幸福、內心在怒吼的上流社會女子。歷史上最為人所知的海難是他們愛情的開始,也是終結。頭等艙吞雲吐霧誇誇其談,三等艙載歌載舞其樂融融;Jack 放開夾板沉入海底,Rose 八十年後老淚縱橫。兩個生命,終究衹能在兩個世界裡平行。但這樣,已足夠了。

76

Page 82: Wings 20.1

好的電影,並不是要將美好捏得粉碎,讓人心痛。好的電影,卻是要把那些碎碎念的絕望重塑成對生的追,對死的敬。人類的力量畢竟是太過微小,在未知面前,那句「上帝都不忍心讓這艘船沉沒」的話語頓時成為笑談。我不知道是百年前的災難渲染了這盪氣迴腸的愛情,還是這可歌可泣的愛情襯托了災難的壯烈,1912 年 4 月 10 日起航于修咸頓的鐵達尼沒有到達紐約,卻駛入了億萬影迷的心中。不求愛得那般轟轟烈烈,衹想珍惜願意愛我的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每一秒,都是永恆。

2012 年,導演占士.金馬倫推出 3D 版《鐵達尼號(Titanic)》來紀念船難 100 周年。在影迷們心中,也許「重映」的意義多過「3D」。這一次,你又會牽著誰的手,走進影院,在席琳.狄翁的歌聲中,在亦幻亦真的光影世界裡,重溫經典,去彌補 15年前不曾擁有的浪漫。

我想,Rose 永遠記得,他在晚宴上舉著酒杯,淡定安然地說,我喜歡那樣的日子,把所有的家當全帶在身上,四處漂泊。生命就像一場賭博,前幾天,我還睡在天橋下,而現在,卻和你們這些美好的人共進晚餐。抓緊時間,好好過每一刻。

我想,Rose 永遠記得,他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用盡生命的最後一點力氣說,你一定會脫險的,你要活下去,生很多孩子,看著他們長大。你會安享晚年,安息在溫暖的床上,而不是今晚在這裡,不是像這樣死去。

所以,她答應他要好好活下去。

所以,她拼命吹響那支哨子。

所以,她終於還是結了婚,學會分開兩條腿騎馬,在陽光下燦爛地微笑。

她是帶著他的期望,背負著他的生命在努力地生活並微笑。

77

Page 83: Wings 20.1

《鐵達尼號 3D》五大看點

在 2009 年的 3D 影片《阿凡達》(Avatar)的製作過程中,占士.金馬倫受到啟發,決定用這一高科技手段重新製作當年由里安納度.迪卡比奧和琦.溫斯莉主演,頗受讚譽的影片《鐵達尼號》。導演透露了該片的五大看點:

1. 3D 特效

兩個小時的熱鬧舞會、人體素描和激情場景全部是為了鋪墊郵輪撞上冰山的一刻。通過 3D 重新製作,巨大的冰山看起來將更加恐怖,讓影院中的觀眾倒吸一口涼氣。

2. 項鍊

Rose 的海洋之心鑽石項鍊或許是每位女孩夢想的禮物。3D 畫面的立體效果,可以讓影迷與這枚傳世珍寶來一次親密接觸。

3. 「我是世界之王」

里安納度扮演的 Jack 站在船舷上張開雙臂,對我們喊出「I'm the king of the world!」這一刻,全球影迷心潮澎湃。

4. 沉沒

鐵達尼號的沉沒絕對是整部電影的高潮部分,在3D 技術的威力下,效果更加逼真宏大,震撼人心。

5. 潛水探寶

如果你渴望潛入海底探尋寶藏但又沒有足夠的勇氣,那麼就讓影片幫你實現這個夢想吧。3D 技術全景展現海底世界的神秘,而最讓人開心的是,這一切對觀眾來說是絕對安全的。

數字《鐵達尼號》(1997)

● 《鐵達尼號》總共收入 18.353 億美元,單從票房數字方面來講,算是歷史上第二賣座的電影了(僅次於阿凡達)。

● 在 1998 年奧斯卡金像獎中,鐵達尼號獨領風騷,得到了 14 項提名,並最終收穫了其中的 11個獎項。

● 《鐵達尼號》在全世界總共獲得了近 90 個大大小小的獎項,此外還有47次提名。

78

Page 84: Wings 20.1

圖片來源:福斯影片官網、yes 娛樂、鐵達尼號 3D 官網

15年,他們……

里安納度.迪卡比奧(Jack 的扮演者)在 1997 年《鐵達尼號》中飾演 Jack 以後,接拍了小成本製作的文藝片《海灘》,但卻因此經歷了短暫的低谷期。此後,他相繼出演了《捉智雙雄》、《紐約風雲》、《娛樂大亨》、《無間道風雲》、《血鑽》等影片,漸漸走出低谷。在08 年上映的影片《浮生路》中,他和《鐵達尼號》裡的拍檔琦.溫斯莉再度攜手,並獲提名金球獎男主角。2010 年他與名導基斯杜化.路蘭合作了《潛行兇間》,獲巨大成功。他的最新影片《了不起的蓋茨比》將於今年下半年上映。

琦.溫斯莉(Rose 的扮演者)深受影評人的喜愛,由她所主演的電影大多都得到正面的評價。她演出了許多低成本且獨立製作的電影,例如《北非情人》與《聖煙烈火情》。她經常拒絕在一些高成本的電影中演出,例如《安娜與國王》與《魔戒電影三部曲》。她憑藉《鐵達尼號》、《無痛失戀》和《隔牆有心人》三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並最終於 2009 年憑藉影片《讀愛》成功得到該獎,在頒獎禮上喜極而泣。

歌莉亞.史釗活(老年 Rose 扮演者)1997年以《鐵達尼號》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提名,是奧斯卡史上年紀最大的入圍女星。於 2010 年 9 月去世。她在《鐵達尼號》中的精彩演出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占士.金馬倫(《鐵達尼號》導演)素有「偏執狂」和「燒錢機」的稱號,但他同時也是荷里活最會賺錢的導演。09 年的電影《阿凡達》締造了新的全球票房紀錄,使得他輕鬆實現自我超越,順利地再一次成為「世界之王」。

79

Page 85: Wings 20.1

80

Page 86: Wings 20.1

81

Page 87: Wings 20.1

WINGS 2.2 WINGS 3.1

WINGS 10.1WINGS 9.1

WINGS 8.1WINGS 7.1WINGS 6.1

WINGS 5.1WINGS 4.1

左:九七特刊中:科技特刊右:科大十周年特刊

振翅圖書館

82

Page 88: Wings 20.1

WINGS 20.1

WINGS 19.1

WINGS 18.1

WINGS 13.1 WINGS 16.1 WINGS 17.1

WINGS 12.1WINGS 11.1

83

Page 89: Wings 20.1

第一次 @ 我們 :3排版:魚兒

第一次 @開 sem 飯

第一次 @莊聚

^o^

84

Page 90: Wings 20.1

第一次 @AGM

第一次 @包車食飯

-3-

85

Page 91: Wings 20.1

我哋喺第二十屆編委 :]

想睇同學嘅投稿?想知科大編委有咩活動?想上網睇《振翅》同《高飛報》想睇更多精彩相片?想知學生會最新動向?

上我哋嘅 Blog「浩瀚」啦!我哋有齊一站式服務,新文章舊文章投稿文章應有盡有,活動推介 SU 憲章樣樣有齊,仲等?快啲上 eb-ust.blogspot.com 啦!

86

Page 92: Wings 20.1

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將你的寶貴文章、意見、觀點、ideas 等

E B 現接受 你想你嘅文章可以俾全科大同學睇?

你想我哋對校內校外事件深入探討?

你有乜 i d e a s ?

你地對我哋有意見?

投稿!

歡迎轉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