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df - 智齡聯盟電子報04

Transcript
Page 1: 智齡聯盟電子報04

T型人才

部落生活進階班 日期:2012/8/20-­‐21、9/3-­‐4

本次工作坊的重點,即在將上次所觀察與預想到的小系統,與整體智慧生活、老人照護環境的大系統配合起來,作⼀一統整與運用。蔡篤堅表示,老人照護在過往是勞力密集的產業,本次工作坊,即意在扭轉此⼀一面向,而將之改造為社區互助,乃至於成為內需產業的⼀一環。「除了國家由上而下的醫療體系外,我們還有⼀一個由下而上的社區營造。」透過家庭、社區與醫療體系的結合,形成⼀一個能讓老者有尊嚴、能安心的在地老化理想社區。蔡篤堅舉丹麥為例,該國希望長者在過世前兩星期都還能享有某種程度的社交生活,而這也是本次計畫所預定努力的目標。根據上⼀一次的觀察,金岳部落的長者們多少已經做到「自給自足、不假外求」的目標。然而,如同蔡篤堅所指出的,部落長者多半有慢性病的困擾。希望藉由簡單的科技應用,降低部落長者在這方面的困擾,從而提升社區內互助之效率,使此⼀一「不假外求」更為具體,便是本次課程的⼀一大目標。

除了醫療與科技的整合外,蔡篤堅教授也談到部落文化的議題。「現代科技要做出什麼樣的變革,才不會破壞固有的部落文化?」

「現代科技可以如何幫助社區營造,乃至於保存文化?」

文化議題,乍看之下與科學技術互不相干,但內在實有相當強大的連結。

究其因,在於文化即為群體固有之生活方式,而新科技的進

入,則勢必對既有的生活方式造成衝擊與改變。

如何讓衝擊減到最低、讓改變往對部落文化有益的方向邁進?就是本次工作坊的另⼀一大目標:希望同學們將本地獨特的文化環境與系統作⼀一結合,設計出⼀一理想之營運模式。

據此,口述歷史的重要性將會大幅提升,這也是本次進階班希望同學能夠精進研析之處。

目標任務

發行編號 04

智齡聯盟電子報 第四期指導單位:教育部主辦單位:智齡聯盟承辦單位:臺大智活中心

蔡篤堅教授提醒學員:「訪談時不要預設立場,把問題鎖死。要去想,該怎樣把科技語言轉換成在地語言,且從在地人的觀點去思考,設身處地站在當地人的立場去理解。」

金          岳          部      落

Page 2: 智齡聯盟電子報04

泰雅母語初體驗有組學員探訪金岳部落唯⼀一還在操作織布機的吳華美奶奶。⼀一群人坐在家門外陽台上,⼀一旁的織布機還掛著尚未完成的鮮艷布幔。與奶奶⼀一碰面,才知她只會聽、說泰雅族語時,學員們顯得不知所措,幸好有孫女協助翻譯,只要學員們提出問題,便詳盡、耐心地回答,並搭配生動的肢體語言,化解訪談中尷尬的陌生氣氛。

過程中,奶奶與孫女曾熱情地邀請學員:「要不要進家裡看看泰雅族最傳統的織布機?」學員們太過拘束沒有答應邀約,錯過了⼀一個絕佳互動的機會。訪談並非只有言語上的交流,還能從行動、物件與空間的觀察、互動開展,這種「生活中的訪談」更能了解奶奶生活全貌,也可藉此打開新話題、尋找重要的切入點。

在了解這次進入部落的任務後,同學們為了深入觀察部落居民的生活現況、認識長者的生活方式與習慣,他們在社區發展協會安排下,分別與長者、協會幹事進行訪問。第⼀一階段的訪問,先以口述歷史方式進行,同學必須先放下預設立場、以開放心胸傾聽部落裡的生活經驗與生命邏輯,從中發現需要。

蔡篤堅教授提醒:「必須把故事探索得完整,才能設計活動。」

所以第二階段的訪談,是議題式的訪談。從訪談中,要直接了解活動與服務的適切性,才能繼續發展構想,設計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展望

金岳部落擁有「莎韻之鐘」的故事與好山好水,期望未來能深化觀光產業的經營,以便發展深度旅遊。由於金岳部落是台北醫學大學長期耕耘的在地老化生活實體實驗室,中興保全透過北醫與社區發展協會引薦,為十位老人設置老人遠距照護系統。蔡篤堅期許未來,本地將成為專業的老人照護示範據點,成為結合老人照護與智慧生活的雙重平台。

在日常生活中訪談另⼀一組拜訪蓮花奶奶的學員則為「生活中的訪談」做了絕佳示範。

原本大夥兒只坐在客廳裡

聊,突然奶奶⼀一時興起,帶學員們參觀住屋環境,舉凡眼見的事物,都成為她的話

題。學員們也懂得把握機會,以話家常方式,深入了解奶奶與環境、生活互動的

關係,例如經過樓梯時,便詢問:「奶奶二樓有什麼啊?」「二樓有廁所啊!」學員緊接著問:「那妳上下

樓梯會不會不方便?」「慢慢走啊,樓梯扶手很穩固」。在活絡的氣氛下,奶

奶甚至高興地唱起莎韻之歌、跳起莎韻之舞。

但訪談最後,奶奶累了坐在

椅子上,但學員仍高高站著,這樣的距離,讓她得拉長脖子跟學員們說話,容易讓老人家的頸椎有負擔,若

是學員能就座,還可以讓訪談的氣氛更沒有距離,是訪談時需特別注意的細節。

部落進階班

成果與挑戰

Page 3: 智齡聯盟電子報04

新知講堂

又老又美好--談以「人」為本的

設計理念撰文:張國儀

• • •

北 歐 設 計 顧 問 公 司(Scandinavian  Design  Studio)是間資歷豐富、作品遍及建築設計、商業設計、工業設計等領域的公司,而其曾服務過的廠商,更大多是世界知名品牌。例如名聞遐邇、具有八十年歷史的丹麥皇家級音響   B a n g   &  Olufsen(B&O),就是他們長達十年以上的客戶,由G i d e o n  Loewy及其設計團隊參與操刀設計各項產品。

總監廖佳玲說:「其實我們從來都不定位自己是設計公司,我們是design-­‐based   business,以設計為導向的商業發展,我們看到的是整個business。我們知道,如果你沒有對的技術、對的通路、對的行銷、對的工程師,甚至對的財務支援,你的設計再怎麼厲害

都沒有用。所以我們看的比較是商業的全觀。」

除了設計之外,北歐設計顧問也為多個品牌,甚至數個國家進行國家級的策略規劃。他們的作法是,先找到定位後,再去進行後續的設計。這也是該公司重要的核心工作。「我們做的東西很多元,建築也做、空間也做,品牌顧問我們也做。」廖佳玲說,他

們擔任韓國GS集團(隸屬LG集團)、三星集團的設計發展顧問,工作內容主要就是在做未來生活型態的研究。「我們比較會去看未來的趨勢是什麼,因為我們現在做的東西,就是定位在為至少五年後的未來去做的,這樣它與未來才會有所連結。」校也補充回應各學校已在進行,但礙於時間無法充分陳述的部分,充分表現出⼀一體的關係。

講員介紹

廖佳玲

北歐設計顧問公司總監國立丹麥設計學院碩士作品:丹麥Bang & Olufsen(B&O)瑞典利樂包臺灣薰衣草森林北歐櫥窗展品設計

Gideon Loewy北歐設計顧問公司執行董事與設計總監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教授工研院顧問、台北市政府顧問丹麥、瑞典、韓國、日本、臺灣國家設計策略顧問

人,是一切設計的中心

此外,北歐設計顧問公司最重要的設計精神,就如同其網頁上所宣示的⼀一句口號:「人、人,和人。」設計,最重要的就是以人為中心。其中包括了需要、想要、渴望設計的人,也包括了使用和購買設計的人,當然更包含了創造、發展和製造設計的人在內。「人,是所有商業的核心。」北歐設計顧問公司的宗旨如是。廖佳玲說,使用者(users)是北歐設計最重要的核心,許多設計的重點便在於其軟性的核心價值,而這個核心價值將會超乎產品本身,使其不再只是件商品而已。「所以我們必須去考慮人的生活形態、心理層面,之後才是去思考它的介面、技術,最後才是科技的應用。」她提到,在歐洲的設計方法中,人性通常都擺在科技前面。而人性化的設計也是現在所謂的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的中心思想。

Page 4: 智齡聯盟電子報04

智齡聯盟 教育部智慧生活人才培育

計畫主持人    劉佩玲    特聘教授共同主持人    王秀槐    教授                                                  康仕仲    副教授 專案助理      葉湘如、彭靖文                                          陳淑英      

聯絡電話:(02)3366-­‐3366#55201    葉湘如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郵寄地址: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                                                      4段1號        (臺大土木研究大樓電輔組612室)

聯絡地址:北市大安區辛亥路3段                                                      188號610室

楊朝陽 助理教授 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系

設計領域教學的挑戰

       設計領域有趣的部分、也是最具挑戰的部分,「面對

學生的問題,有些根本無

解,只能見招拆招!」楊朝

陽說:「面對學生,我必須

把他們當同輩看待,如果我

以老師的角度來指導他,會

讓他有壓力,創意會出不

來。早期的設計教育,是老

師把他的經驗告訴學生,學

生多半依循老師的模式設計

作品;但我覺得設計教育不

應該是這樣子,應該要坐下

來跟學生多討論,教師只能

把以前的經驗當作設計思考

激盪的元素之一,要讓各種

可能性都有發生的機會。」

       由於設計是非常天馬行空的領域,萬一學生面對的問

題,讓老師無言以對,該怎

麼解決?楊朝陽說:「我們

口袋隨時都要有好幾種設計

方法,當學生來問你時,要

能判斷該給他什麼方法。如

果我也不知道該怎麼,這也

沒關係,可以一起從各樣的

方法裡嘗試找出答案,這也

是教師自己必須不斷進修的

地方,因為學生已經很會上

網找資料、想各種辦法。」

設計領域不是單元劇,一個

問題只能套一組模式,他也

可以轉換不同情境、嘗試使

用不同方法,會發現有不一

樣的效果發生。

       為了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楊朝陽盡量參加相關會

議與講座,有了第一線教學

經驗,在吸收別人的知識經

驗時,對於一些重要的關鍵

點會更容易掌握,再經過事

後的反芻內化成為自己的一

部分。

課程訪談 設計導論

商業思考與設計思考角力

     商業角度主要從收益立場切入、而設計角度要讓人

有感動的感覺,當兩造想

法無法融合,甚至南轅北

轍時,怎麼辦?

     楊朝陽說:「這部分目前的環境還是有點挑戰,台

灣的商業模式還是強調要

收到短期效益,兩邊的溝

通仍有落差。」

     身為管理者若不懂創意的價值,很快會被淘汰。」

因消費者仍然在找尋有質

地並能感動他的設計。

       這也是長庚大學將工業設計系放在管理學院的原因,工管的同學除了學習締造更高的產值與有效的管理之外,也需要接受創意設計的思維;而設計系同學除了對美感的追求之外,也需瞭解一般消費者需要與當前的商業訴求。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