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第五版 《综治周刊》第268期 周刊部主办

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综观 综论 综治

开栏的话

□ 本报记者 王 俏

北京二中院 少审十年那些“闪光点”

对话新闻当事人□ 本报记者 王 俏

访谈对象: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崔 杨

院长话综治

全力破解执行难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河南省台前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 刘 勇

2006年12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全国17家中级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

试点单位之一,在北京的中级人民法院中首设少年审判庭。

时光匆匆,十年过去了。这十年里,他们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是什么样的付出让他们获得了全国“政法系统先

进基层党组织”“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少年审判工作先进集体”

“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称号?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了少年庭,走近了少年庭的法官们。

责任编辑 王银胜联系电话 010-67550709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群 号 59261458

综治成员动态

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律保护伞

北京二中院少年庭副庭长唐季怡等赴北京市沐林教育矫治所回访帮教未成年服刑人员。 资料图片

服务大局是人民法院的政治使命和司法职能,而破解执行难则是服务大局的应有之义。今年以来,我院紧紧围绕全县赶超发展、“三城联创”工作大局,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首位,以破解执行难为契机,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谐。

把握大局,统一认识,精准定位执行工作。我院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将破解执行难工作主动融入台前县精准扶贫工作、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以促进全县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为动力,坚持快、好、优并举,妥善执结执行案件,强力推进执行攻坚战。同时,对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实施“一对一”的脱贫帮扶。另外,还加大对失信“老赖”的曝光力度和惩戒力度,发布失信“老赖”名单 800 余人,采取制约措施 498 次,为诚信社会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强化领导,压实责任,推动工作落实。破解执行难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者、决策者、推动者。我院成立攻克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筹备组成了后勤保障组、执行实施组、打击拒执组、宣传组、评查督察组,院党组成员分别担任小组组长,签订了宣战执行难的军令状和保证书,将执行攻坚任务和责任精确分配到人、落实到人。

凝心聚力,汇聚合力,共同打赢执行攻坚战。我院始终坚持党对执行工作的领导,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领导等作专题汇报,尤其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党员干部等特殊群体的被执行人,积极争取通过组织手段协助执行。协调检察院、公安局、综治办、扶贫办等部门建立了攻坚执行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合力解决案件执行中的具体问题。依托原有的边界“联防联调联治”司法协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六县区法院的沟通联系,协同走出了一条跨区域、大执行、稳边界的新路子。

对症下药,精准施策,逐个攻克执行难。破解执行难要紧紧揪住矛盾症结,对症下药。一是对执行案件实行网格化管理。依托“一村一法官”、政法干警扶贫包村,按照被执行人所在地,建立了详细的执行案件台账,对执行案件实行网格化管理,实行逐村排查、逐户送达、逐个执行,促使了25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二是综合运用公诉、自诉两种方式打击拒执犯罪。截至目前,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 36 件。其中,审结自诉拒执犯罪案件4件。三是提高法院执行能力。我院倾全院之力,从人力、物力、资源等方面对执行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并为一线执行干警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

创新普法,营造氛围,优化破解执行难的舆论环境。我院持续开展

“送法六进”活动,深入基层、走进民众大力宣传最高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安排部署。同时还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报刊等传统媒介和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全方位、开诚布公地表明法院攻克执行难之决心,营造了破解执行难的强大舆论氛围。

■把课堂搬进庭审柔性司法换来刚性效果

干净整洁的房间,米黄色的墙壁,乳白色的圆桌,一块办公用的白板。有人认真聆听,有人在白板上画图、计算,并讲解。

但这不是教室,不是一堂单纯的课,是少年庭的“课堂庭审”。聆听的是当事人,讲解的是身着法袍的法官。少年庭副庭长张春燕告诉记者,课堂庭审的审判模式还是从她审理的一起拆迁析产案开始的。

“当时案情比较复杂,当事人不明白法官是依据什么作出的判决,是如何分配拆迁补偿款和房产的,我们就干脆把白板搬到了法庭上,现场讲解办案的思路。”张春燕说,如此一来,当事人都认可了法官辨法析理的过程,也理解了判决结果。

同时,课堂式审判把未成年人熟悉的教室搬到了法庭,避免未成年人产生紧张、对立情绪,最大限度减轻未成年人的恐惧和抵触心理,让庭审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有助于法官对未成年被告人实施教育、感化和挽救。

自此以后,课堂庭审就变成了少年庭的一种审判模式,只要有案情复杂,需要计算、演示和加以解释说明的案件,就会运用课堂庭审模式。

张春燕说,做这些创新,她的想法只有一个:“家庭和睦了,未成年人也有健康成长的环境,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单独量刑程序更加精细、科学

“在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我们开始实行单独量刑程序。”少年庭副庭长唐季怡介绍,单独量刑,就是分别进行定罪与量刑程序。法庭调查阶段先对定罪问题进行调查,再对量刑问题进行调查;法庭辩论阶段先对定罪问题进行辩论,在确认被告人一方认罪的情况下,再对量刑问题进行辩论。

在量刑事实调查阶段,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围绕着被告人的年龄,是否具有自首、坦白情节,是否为主、从犯,是否认罪、悔罪,是否积极赔偿等量刑事实进行举证、质证。在量刑辩论阶段,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被害人亲属分别就被告人是否可以减轻或从轻处罚、对被告人适用何种刑罚、具体量刑幅度等问题展开法庭辩论。

唐季怡说,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既充分保障了公诉方的量刑建议权和法律监督权,又满足了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被害人

家属“不仅要参与法庭审理,还要对量刑发表意见”的新要求、新期待,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参与及肯定、认可。

目前,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还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需要逐步规范和完善。

在少年庭工作了五个年头,曾经负责大要案审理的唐季怡说,在少年庭经历了这些制度从制定到实行的过程,收获良多。他也坦言,北京二中院打破专业限制,培养刑民兼顾的复合型法官,对他本身是“提高和锻炼自己的机会”。

■周末、家中就审方便当事人诉讼

张春燕介绍,对有关抚养权、姓名权、探望权案件,校园伤害案件等,少年庭根据实际需要,会在周末开庭审理案件。

“特别是在抚养关系的案件中,孩子的意见十分重要;在校园伤害案件中,可能涉及到未成年证人。为了不耽误孩子平时的学习,我们就在周末开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征求他们的意见,也便于当事人诉讼。”张春燕说。

这是一起变更抚养关系的案件,当事人小洋(化名)有精神残疾和肢体残疾,应由母亲作为法定代理人应诉。但小洋母亲已年逾七十,行动不便。

为保障小洋的被抚养权,进一步核实被告是否具有抚养子女的能力,确保他充分行使诉讼权利,少年庭法官选择前往小洋家中就审。

法官们耐心细致地询问、释法析理,还特地放慢语速,直至小洋母亲听清楚、明白为止,受到了当事人的称赞。

无论是周末就审还是家中就审,都是少年庭审理案件的便民措施。

“虽然是加大了工作量,但纠纷能顺利解决,都是值得的。”张春燕这样说。

■法庭探望机制建立一个缓冲地带

“这么可爱的孩子,刚才告诉我希望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要在一起。”

“你们不能给她一个完整的家,还要这么剑拔弩张,想过给她带来的伤害吗?就忍心让这么小的孩子夹在矛盾中间为难?”

“大家都爱孩子,无论谁抚养,都是为了孩子成长,多一个人爱总比少一个人疼好。”

总会有一些家庭因为争夺孩子的抚养权而闹得不可开交。“一切为了孩子”,少年庭的法官们就是为了这句话,想出了“以聚代庭”“以调代审”的法子,在法庭探望中借势开展调解工作。

在涉未成年人婚姻家庭案件中,在征求双方意见的基础上,少年庭安排父母或者两个家庭在案件审理前到法院

“团聚”。以父母子女和隔代亲情作为突破口,避免直接接触陷入僵局。在探望过程中,法官因势利导开展调解,引导双方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出决定。

“我同意孩子让对方带,但得保证我随时能看!”孩子母亲终于做出让步。孩子父亲也当场表态:“如果孩子跟我,你随时可以来看孩子!”

法官根据双方意见,当场出具调解书,案件得以圆满审结。

据北京二中院统计,近年来,先后有 100多个家庭在少年庭的组织下得以“团聚”,90%以上的

“法庭探望”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

“审前法庭探望为矛盾对立的双方建立了一个缓冲地带,避免直接对庭可能造成的针锋相对局面。孩子对于矛盾降级、情绪降温能够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张春燕笑着告诉记者。

■回访帮教关爱让孩子重返社会

少年庭每年定期回访未成年服刑人员,对他们进行帮教活动,目前已与未成年犯管教所、北京市第三看守所分所、北京市沐林教育矫治所等多家共建单位合力打造未成年犯帮教基地。

唐季怡介绍,少年庭在定期的帮教活动中,会给未成年服刑人员赠送学习和生活用品,也为他们解答法律困惑,让他们树立对以后生活的信心。

“我们也听取了一些未成年服刑人员代表的发言,感到他们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掌握了一技之长。”唐季怡直言,听了这些“小孩儿”的发言,觉得挺感动。

截至目前,已有数百名未成年服刑人员在法官的悉心关爱下走出高墙、融入社会。

综治周刊:北京二中院在推进少年审判工作中,秉持着怎样的原则和司法理念?

崔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及合法权益提供司法保护,关系到广大未成年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

族的希望。从1984年全国首个“少年法庭”成立以来,中国少年司法立足综合审判,注重案外延伸,经过 32年的探索和实践,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未成年罪犯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成效明显,未成年刑事被害人和民事当事人权益的司法保护理念不断拓展,初步形成了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和工作机制,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积极的职能作用。

10年间,北京二中院作为全国首批17 家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试点单位之一,在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科学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坚

持、完善、改革、发展”八字方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求,试点效果日益凸显。

涉少刑事审判坚持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涉少民事审判践行“积极、优先、亲和、关怀”的司法理念,坚持“特殊、优先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探索并完善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特色综合审判机制。坚持综合审判与案外延伸融合发展,多元化拓展案外延伸工作路径和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向全社会传递法外温情,为首都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法律保护伞。

综治周刊:未来北京二中院少年庭的工作规划和重点是什么?

崔杨: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北京二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坚持中国少年司法的特色理念,探索构建“大少审”工作格局,探索新型专业化审判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审判质效。加大涉少刑民特色审判机制创新,实现均衡发展。加强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推动案外延伸配套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为全面深化中国少年司法改革创造条件、积累经验,努力推进中国少年司法工作开创新的局面,再上新的台阶。

“要正确处理与他人的矛盾,用暴力换来的‘脸面’不是真脸面;要慎重对待‘哥们义气’;要谨慎对待陌生人……

“要学会控制情绪,冲动是魔鬼。“正确使用网络,把网络当成自己

学习积累的工具……”这是少年庭“驻校法官”给同学们

讲法制课时的课堂总结。2012年,少年庭开始将工作触角

前延,变事后惩教为事前预防,启动“驻校法官”工作。将以往相对分散的校园法制宣传进行整合,安排法官担任辖区中小学校的“驻校法官”,统一负责校园法制宣传工作。

结合学生普法的工作特点,少年庭先后举办了数十场“法庭开放日”

“法制讲座”“家长亲职课堂”“模拟法庭”等主题普法活动。

“12月9日,我刚到北京二中院去讲了法制课。”少年庭法官艾明对记者说,经常会到学校去教授法制课。少年庭与北京十八中附小的共建关系有9年了,艾明就是该学校的法制副校长。

艾明告诉记者,会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开设不同的法制课,“比如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会组织他们进行模拟法庭,对于更大一点的孩子会针对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授课,对家长和老师,我们也开设了有针对性的法制课堂,会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讲解,让家长和老师知道怎么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

“这些都是延伸工作,我们最近还参加了丰台区教委‘法制进校园’立项工作的研讨,为在学校设置常规法制课程共同努力。”艾明说。

此外,少年庭还结合当下青少年网上获取知识、网上分享知识这一新的行为习惯,将法制课搬上网,推出

“少年法官网络公开课”,通过网络为广大青少年网民及家长进行举案说法,并提出维权守法建议。

唐季怡还介绍,少年庭在寒暑假、重大节日时点,就未成年人保护热点等问题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提示学生和家长假期安全。少年庭的法官们曾在北京电视台《非常向上》、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首都法官热线”、“今晚拍案”等节目积极宣传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工作,与青少年交流法律知识,呼吁带动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唐季怡说:“在少年庭,审判工作只是一方面,重心是在案外延伸。”

少年庭坚持以审判为中心,积极拓展延伸服务,把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维权落实在法庭内外、贯穿于审判全程。

据统计,少年庭开展的案件外延伸工作,占该庭全部工作的1/3。通过法官们的努力,为青少年构建起了法院、学校、家庭、社会“联动保护网络”。

“在审判工作中,我们注重的是未成年人利益的最大化;在案外延伸中,我们有义务让更多的孩子意识到犯罪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所带来的巨大伤害,有义务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艾明是北京市优秀法官、妇女儿童工作先进个人。不负青春,她在北京二中院少年庭,度过了10年的美好年华。

艾明告诉记者,这10年来,她想的最多的就是“能通过什么途径对孩子们施以援助”,也会换位思考,想想这些事情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想要的是什么。她说,此外,公平公正是她在审判工作中,永远坚持的方向。

案外延伸教育占去工作的三分之一

北京检方:对“e租宝”案提起公诉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以被告单位安徽钰诚控股集团、钰诚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被告人丁宁等 10 人涉嫌集资诈骗罪,被告人王之焕等16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于12月15日依法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经依法审查查明,上述被告单位及

被告人丁宁等人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组织、利用其控制的多家公司,在其建立的“e租宝”“芝麻金融”互联网平台发布虚假的融资租赁债权及个人债权项目,以承诺还本付息为诱饵,通过媒体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累计人民币 762 亿余元,扣除重复投资部分后非法吸收资金共计人民币 598 亿余元。至案发,集资款未兑付共计人民币380亿余元。

另经审查,相关被告单位及被告人还涉嫌走私贵重金属罪、非法持有枪支罪以及偷越国境罪被一并提起公诉。

广州:发现河涌污染可以微信投诉

发现河涌污染,可以微信投诉;“河长”处理投诉不到位,将被扣分并约谈。记者从广州市水务局了解到,广州水务微信投诉系统目前已投入使用。

目前,广州市1291条河涌已落实河长1783名,形成了市、区、镇、村四级河长制。按照新近出台的《广州市河长制考核办法》,“河长”对群众通过微信等途径反映的各类投诉举报问题处理不到位的,将会被“扣分”。低于60分的“不及格”区级河长将被市政府领导约谈。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