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三名科学家分享2019 年 三名科学家 分享2019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 …ccwb.yunnan.cn/images/2019-10/09/A15/20191009A15_pdf.pdf · 能奠定了基础。 评奖委员会强调,今年的获奖成果

2019年10月9日 星期三主编/责编 张大升 美编石洋 校对张丽萍 天下A15

!"#$ !"#$!"#$%&'()&*+, !"#$% - !""#$%&#%%'&(&!%&'($

./0123456789 )&'%$")*'+*&&!!)*+$./#.:;<=>?@#AB

CDEF, '()* - "$+)#%+),$*''&&&!,-.$GH#IHJ +' - "$+)#%''**$!"(((

/0.$KL#MNJ (% - "$+)#%&*)&)''&&!12.$:L#$OJPQRST@#

F, ,"- - "$+)#%&),",'$&&345.$!"#UV:JWX@# +$ -F,

)&*$+)&)&'+!!%&#$ 67$YZ[\89]^_J '$, - "$+%#%$$$)"$&&!!'(#$

89$`QaIbc1WYJ '- "$+"#$$,*),%(&:;$deaf!1Hg&hLijk '$$

lmnFopq89"$+"#%)*""+%

<=>

?@AB

CDEBF

GHI5JKLMNOPQ "#$%&'(%'')(

!"#$%&'()*+,-./01234

56789!:;<=+>?@ABCD)*"

!"#$!%"&

!"#$%&%%$&

'

()*+#,-./(0123456

#7

)*+,- ./0"1

!"#$ !"!%&' #(

)*+,-./

RSTU

!"# $%& '()*&

+",-./ +012

34526789:;<=9>?@A

!

"

!

"

!

"

!

"

!

"

!

"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 7 日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格雷格·塞门扎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以表彰他们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评奖委员会说,动物需要氧气才能将食物转化成有用的能量,人们了解氧气的基础性重要作用已有数个世纪,但细胞如何适应氧气水平变化长期不为人知。今年的三名获奖科学家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不

断变化的氧气供应”,并确认了“能够调节基因活性以适应不同氧气水平的分子机制”。他们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生命中一个最基本的适应性过程的机制”,为我们理解氧气水平如何影响细胞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评奖委员会强调,今年的获奖成果为人类开发出“有望对抗贫血、癌症以及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

委员会秘书托马斯·佩尔曼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已经与三

名获奖科学家取得了电话联系,三人均表示“很高兴能够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凯林1957年出生在美国,现就职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拉特克利夫1954年在英国出生,现就职于英国牛津大学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塞门扎1956年出生于美国,现就职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三名科学家将分享900万瑞典克朗(约合91万美元)奖金。

三名科学家分享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成果有望助力抗击癌症等疾病

氧气是我们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早在几世纪前,人类就意识到了氧气的重要作用,但是细胞如何适应变化的氧气水平长久以来仍是“未知数”。来自美国和英国的三名科学家揭开了细胞如何与氧气“互动”的神秘面纱,并因此获得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评奖委员会说,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格雷格·塞门扎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的研究成果

“揭示了生命中一个最基本的适应性过程的机制”,为我们理解氧气水平如何影响细胞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这一发现也为人类开发“有望对抗贫血、癌症以及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

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人类和其他动物演化出一套确保向组织和细胞充足供氧的机制。例如,人类颈动脉体中就含有感知血氧水平的特殊细胞。193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授予相关研究,当年获奖研究揭示了颈动脉体在感知不同血氧水平后,是如何与大脑交流从而调节呼吸频率的。

除了颈动脉体对呼吸的调控机制,动物对供氧还有更为基本的生理适应机制。比如红细胞可为身体各组织运送氧气,缺氧情况下,一个关键生理反应是体内名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激素含量上升,从而刺激骨髓生成更多红细胞以运送氧气。自上世纪90年代起,拉特克利夫和塞门扎就开始探索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

二人都研究了 EPO 基因与不同氧气水平的“互动”机制,最终发现了在低氧环境下起到“调控器”作用的关键蛋白质——缺氧诱导因子(HIF)。HIF不仅可以随着氧气浓度改变发生相应改变,还能调控EPO表达水平,促进红细胞生成。塞门扎探明了HIF实际上包含两种蛋白质,分别为HIF-1α和ARNT。

科学家们还发现,当氧气水平上升时,体内HIF-1α数量会急剧下降。它是如何在富氧环境下被降解的呢?

正是肿瘤专家凯林在研究一种罕见遗传性疾病——希佩尔-林道(VHL)综合征时,解开了这一谜团。他的研究也因此与上

面两名科学家的研究联系到一起。凯林发现,VHL综合征患者因VHL蛋白缺失饱受多发性肿瘤之苦。典型的VHL肿瘤内常有异常新生血管,这可能与氧气调控通路有关。在后续研究中,他又发现,正是VHL蛋白通过氧依赖的蛋白水解作用,负向调节了HIF-1α。

揭示细胞的氧气调控通路,不仅具有基础科研价值,还有望带来疾病新疗法。比如,调控HIF通路将有助于治疗贫血;而降解HIF-1α等相关蛋白有可能抑制血管生成,从而有助对抗需要新生血管供养的恶性肿瘤。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

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名科学家。来自美国的詹姆斯·皮布尔斯因宇宙学相关研究获奖,来自瑞士的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因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获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当天在皇家科学院会议厅公布了获奖者名单及主要成就。汉松说,今年的获奖研究为“我们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作出了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说,皮布尔斯对宇宙学的洞见丰富了整个领域的研究,他的理论框架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成为当代宇宙学的基础。利用皮布尔斯的理论可以推算出,宇宙中95%都是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皮布尔斯在发布会的电话连线采访中说,他是与各国专注该领域的科学家一起工作才获得灵感并取得成果,这是“科研团队的共同贡献”。他还鼓励立志投身科研事业的年轻人,“如果你热爱科学,那么会在进入科学世界后迷恋其中”。

马约尔和奎洛兹1995年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一颗行星,它围绕银河系飞马座中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转。这个发现引发了一场天文学革命,此后科学家在银河系中又发现了逾4000颗行星。

根据新闻公报,皮布尔斯1935年出生于加拿大,就职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马约尔1942年生于瑞士,就职于瑞士日内瓦大学;奎洛兹1966年出生,就职于瑞士日内瓦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

三名科学家将分享900万瑞典克朗(约合91万美元)奖金,皮布尔斯获得其中一半奖金,马约尔和奎洛兹将共享另外一半奖金。

近日,NicerOdds公开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中国作家残雪上榜,高居第三位,高出村上春树一位。余华在第十三位。中国诗人杨炼也在榜单中。

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祖籍湖南省耒阳市三都镇东园村 2组。1985年1月残雪首次发表小说,至今已有六百万字作品,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她也被称为“中国的卡夫卡”,著有代表作:《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最后的情人》等。

残雪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她的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被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残雪,是目前最具有先锋气质、具有鲜明个性化创造风格的作家之一。也是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当代中国作家之一。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

日本河出书房新社、春秋文艺出版社、美国西北大学出版社、霍特出版社,意大利理论出版社,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中国蓝出版社,德国鲁尔大学出版社等10余家知名出版社,都出版过残雪的作品。

据衡阳日报

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 美国科学家格雷格·塞门扎 英国科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

揭开细胞与氧气“互动”的神秘面纱解读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

三名科学家分享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即将揭晓

湖南女作家残雪登热门榜第三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