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ZHENGZHOU DAILY 72019年5月27日 星期一 责编 陈泽来 校对 王建英 电话 56568162 E-mail:[email protected] 郑 风

“夏月枇杷黄似桔,年年新果第一批”,初夏时节,枇杷成熟。熟透了的枇杷,金灿灿黄澄澄,一串串缀满枝头树梢,熏风拂过,散发着芬芳馥郁的香气。枇杷的皮上带有微毛,果小肉薄,吃起来不过瘾,且有点麻烦,吃时剥去薄皮,放入口中轻轻一抿,酸酸甜甜,夹杂着淡淡清香,流连于唇齿之间,惊艳了所有味蕾。

枇杷是我国传统名果,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栽培枇杷的史料记载。据《西京杂记》载:汉武帝营造“上林苑”时,有臣从四川夹江运来贡物十柱枇杷树,作异果珍树种植。晋时左太冲的《蜀都赋》中说:“其园则有林檎枇杷,橙柹梬楟。”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有“枇杷橪柿,楟柰厚朴”的描述。司马相如将枇杷与沙果、柿子、软枣等齐美,足见对枇杷的重视程度。至唐时,枇杷已广植大江南北。

枇杷古称芦橘,因其色、形、味俱佳,又名金丸、蜡丸、红沙、芦枝。据说,枇杷一名的由来源于其叶酷似古代乐器琵琶,故而取其谐音,得枇杷

之名。据宋代《本草衍义》记载:“枇杷叶,形似琵琶,故名。”由于枇杷和琵琶同音,容易弄混,在古代还闹出了不少笑话。明代著名画家沈石田,一日收到友人送的一盒枇杷,信上却把“枇杷”写成了“琵琶”。沈石田有意开玩笑,回信说:“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那位好友读了回信,深感惭愧,作诗一首,用以自勉:“枇杷不是此琵琶,恼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枇杷鲜嫩多汁,酸甜适口,是初夏为数不多的佳果。在诸多水果中,枇杷也是极其独特的,四季不凋,冬开白花,春来结子,初夏结实,“熟时色如黄杏,微有毛,皮内甚薄,核大如茅栗,黄褐色”,故而古人称枇杷是

“枇杷秋荫,冬天开花,春天结果,初夏 果 熟 ,备 四 时 之 气 ,他 物 无 以 类者”,与杨梅、樱桃并称为“初夏水果三姐妹”。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里对枇杷有独到的论述:“枇杷,株叶皆可爱,色如黄金,味绝美。”

枇杷果不仅汁多味美,还以药用

价值高而著称。中医认为,枇杷的果实性味甘、酸、凉,入脾、肺、肝经,有润肺止咳、和胃降逆之功,适用于肺痿咳嗽、暑热声嘶、呕吐呃逆等。《本草纲目》记载“枇杷利肺气,止吐逆,清上焦热,润五脏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开宝本草》中也说“味甘,寒,无毒”。枇杷浑身是宝,除了果,花、叶、皮皆可入药。花开于冬季,色呈白或淡黄,幽香袭人,可止痰止渴、治头痛伤风;枇杷蜜香甜醇口,有润肺止咳作用,是蜜中上品。

枇杷味美,形色俱佳,历代文人都对它情有独钟,留下了不少吟咏枇杷的佳句。翻开唐诗三百首,关于枇杷的诗句俯拾皆是,白居易的“淮山侧畔楚江阴,五月枇杷正满林”,宛如一幅初夏枇杷丰收的风俗画。杜甫的

“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活灵活现地渲染出江南枇杷成熟时的旖旎风光。除了杜甫和白居易,唐代诗人中吟咏枇杷的还有很多,譬如,王建的“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岑参的“满寺枇杷冬着花,老僧

相见具袈裟”,毛文锡的“春水轻波浸绿苔,枇杷洲上紫檀开”。到了宋代,关于枇杷的诗句也有很多,写尽了枇杷的色、香、味之美。戴敏写过一首《夏日》,描述了对枇杷的喜爱之情:“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杨万里对枇杷也是大为称赞:“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 却 无 酸 。雨 叶 低 枝 重 ,浆 流 沁 齿寒。”刘子翚有“万颗金丸缀树稠”之句,描写了枇杷丰收的景象。杨蟠看到枇杷心生年华流逝之叹:“何日枇杷苦笋熟,却游未减去年春。”因枇杷果皮金黄,故而在不少宋代诗人的笔下,枇杷有了许多美妙的别名昵称。譬如,陆游把枇杷称作金丸:“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苏东坡把枇杷称作卢橘:“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微黄尚带酸”,宋祁把枇杷称作黄金丸:“树繁碧玉叶,柯迭黄金丸”,郭正祥把枇杷称作蜡丸:“颗颗枇杷味尚酸,北人曾作荔枝看。未知何物真堪比,正恐飞书寄蜡丸。”

摘尽枇杷一树金♣ 梁永刚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书法书法)) 王祥录王祥录

托孤,就是人临终之前,将未成年的子嗣,托付给自己最为信赖的人 ,嘱 其 多 加 照 应 ,以 了 却 一 桩 心愿。这事民间亦有,只是太过平常,没人去关注,更没人去记述。如果发生在宫廷,由史官记下,往往会演绎出一系列惊天动地甚至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刘备白帝城托孤就是典型一例。

公元 223 年,刘备病逝于西蜀永安(今四川奉节东),终年 63岁。病重期间,他将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叫到跟前,把继承帝王之位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了二位。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魏纪二 文帝黄初四年》记录了这件事:“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以尚书令李严为副,汉主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汉主又为诏敕太子曰:‘人五十不称夭,吾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夏,四月,癸巳,汉主殂于永安,谥曰昭烈。”

蜀汉昭烈帝刘备“白帝城托孤”,将后主刘禅连同蜀汉江山,一同交给诸葛亮照管。其实,刘备托孤时,刘禅已 16岁,接近成年,按西汉诸帝过往做法,完全可以亲政。但刘备心里明白,不论是自己匡复汉室、中兴汉业的理想,还是确保西蜀基业的要求,最佳人选远非刘禅,而诸葛亮才是他真正属意的继承人。白帝城托孤,其实质结局,刘禅仅仅继承了蜀汉的名号而已。难得的是,诸葛亮始终恪守托孤时面对刘备的铮言,不曾逾越“雷池”一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扶阿斗刘禅中兴汉室。遗憾的是,在君权极度集中和强化的后世,再难体现秦汉风骨的豪迈爽朗,难以理解刘备和诸葛亮的以天下为公的大公无私。或许正如此,《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

与刻画有点不符其实,好像他是一个兢战不已而又忧馋畏讥之臣。这是一种偏见,不公平的。

刘备原本是个立志匡扶汉室的英雄义士,但在一路拼杀征程中,不知是实力不足,功夫不到家,还是时运不济,屡有战败记录。难能可贵的是,败而不馁,重整旗鼓再战。其百折不挠之志,深得天下认可,终得西蜀汉王之位。他在总结自己的战斗历程时曾自诩:“今指与吾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我耳。”

两个营垒交恶,胜与败相互交替出现,乃兵家常事。但事实是,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的蜀汉政权已处十分不利境遇。在那之前的夷陵之战,蜀汉四万中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沙摩柯部武

陵蛮军一万几近全灭,黄权部江北军又投靠曹魏,再加其余部队的损失,使得蜀汉政权遭到重创,元气大伤。天有不测风云,在这重要关口,首席大将关羽和谋士马良战死,张飞遇刺,马超、黄忠病死。“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仅剩刘备一人,损兵折将,情势严峻,这时的蜀汉无疑成了一个烂摊子。

就在这生死存亡之秋,刘备痛定思痛,白帝城托孤,展示的智慧和谋略,正是他重拾早年情怀的高义之举。诸葛亮以匡扶蜀汉为己任,竭力扶持刘禅,始终没去占位蜀汉王朝的头把交椅,其高风亮节彪炳史册,深受后人赞佩!

一年在成都游历武侯祠时,得见这样一副楹联——

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隐居以求其志,引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人。

历史事件往往错综复杂,加之野史、稗史杂糅其间,不同人笔下会有不同的考据和结论,需要史学家拨雾见真,尽量复原史实真相。

此联引入了刘备托孤之事,同时对诸葛亮做了客观公允的评价,似可信焉。

♣ 卞 卡

史海钩沉

人与自然

紫气(国画) 杨晓冉

刘备托孤白帝城

该书是一本全景式描述“太平天国”的专著,作者李洁非基于迄今国内外太平天国研究成果,从中力避某些局限或偏颇,探析历史本来样貌,撷集上谕、奏折、情报、个人回忆录、亲历见闻等,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太平天国的兴衰,进而深入发掘出时代精神与历史流变走向。以往的太平天国研究中,呈现两个极端,或一味赞美,或极力否定,而这均是此书作者所不赞同的态度。李洁非特别强调,应秉持理性的精神来总结太平天国的遗产。《天国之痒》一书有意识地避免掺杂个人主观意识、情绪,力求还原太平天国始末及十九世纪背景下中外世界的真实

情境。《天国之痒》成为太平天国研究的集

大成之作。《天国之痒》进入写作的时间整三年。然而作者从关注此题材、搜集材料之始,直至成书,历程长达十年以上。作者对迄今所有涉及太平天国包括中外史家、学者的几乎所有重要的论述(已翻译)及史料都有涉猎与研判,另外作者尤为擅于对历史情境和历史人物进行鞭辟入里、精彩纷呈的解读。从扎实的学术功底来看,此书可作为相关研究者的资料参照之用;从作者深入浅出的撰述能力来看,此书又可做寻常历史爱好者的通读之物。

新书架

《天国之痒》:呈现太平天国的本来面貌♣ 刘 稚

23

记者,那绝对是个神圣的职业,是站在高处俯视社会,可以用自己的笔讴歌真善美,也可以用自己的笔去抨击假恶丑。能够担当这样的责任,那是多么崇高和令人振奋的工作。宋书恩这样想着,不禁豪情万丈,心潮澎湃。他拉开包链拿出大红色的平绒面大专毕业证,自信地微笑了一下,对自己说:宋书恩,你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这次来省城,他不准备去找在省新闻出版局的高上,也不准备去找在省文学院的老四。他要悄悄地参加考试。成功了,留在省城有的是时间。不成了——尽管他非常自信,但凡事总有个余地,万一不成了,谁都不知道他有过这么一遭,也不丢面子。

正月十二是最后一天报名时间,只要十一赶到,再晚都不会误了报名;十三上午进行笔试,下午进行面试,十四上午公布结果。从笔试到面试,三天内完成,不耽误回家过元宵节。宋书恩计划得滴水不漏,到省城下了车先买回去的火车票,反正结果无论成败都得回去。成了,回去辞

职;败了,回去继续上班。宋书恩下车的时候,已

经是下午两点。他在车站门

口买了个烧饼夹豆腐串,一边吃一边叫了辆的士,在路上复印好毕业证、身份证和自己发表的作品,直奔中北日报社。

站在报社庄严的大门口,他的心跳有些加快。中北省的最高声音,就是从这里通过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闻纸传到千家万户。

今后,我就要在这里工作了?如果美梦成真,对自己来说无疑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宋书恩刹那还出现了

一丝胆怯,但那胆怯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自信驱散。他定定神,挺挺胸,整理了一下衣服,用右手抿了抿头发,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报社。

他把自己的证件及复印件拿出来,负责报名的工作人员拿着他的毕业证翻了翻,其他的东西看都没看,就把东西直接撂了回来,随后说:“你这毕业证不行,是自考的,我们要的是普通高考统招毕业生。”

宋书恩一下子就懵了。这无疑是晴天霹雳。他掏出那张报纸再看,启事中确实有这一条,“相关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的后边括号里,明确地标着“普通高考统招毕业生”。自己当初怎么就没有注意这一点呢?真是要命。

宋书恩点着一支烟,又问了一句:“没有一点余地吗?”

那人手一挥,断然说:“这是硬件,肯定没余地。”

宋书恩心一下子就凉了,他甚至不知道怎么走出了报社大门。他在大门外边站了很久,对自己一路上的想法嘲笑起来。宋书恩啊,你也不掂量掂量自己,连大学都没上过,还妄想当记者,真是赖和尚做梦娶媳妇,尽想美事。

“ 手 榴 弹 !”胡 队 长 一 声喊。游击队一连扔了十几颗。

二小也在队伍里,他没有手榴弹,抓起石块扔了出去。石梁有些害怕,看二小扔石块,也连忙跟着扔。

游击队在坡上,鬼子兵在坡下,手榴弹发挥了巨大的威力。鬼子兵有死有伤,躲在石头后边,一时不敢再冲。

“撤!”胡队长一声喊,游击队员们趁着烟雾迅速后退。

胡队长看见二小还在扔石块,大喊着:“快撤!”又连忙扔了一颗手榴弹做掩护。

鬼子兵并没有追过来,他们反身而回,押着抓来的群众疾走出村。

透过树丛,二小看得分明:哥哥王大小,田贵的爹田禾,石梁的爹韩磙子,田窝囊,田碓碓……一排十一个男人,都被绳子反绑着双手。

“咋办啊胡叔叔?”二小看着胡正强。胡正强一扭脸,看见气喘吁吁的高峰山正低着头和魏翘、丹红往这儿跑。高峰山是精豆儿和水花的爹,任着村里的维持会长。

胡队长对高峰山说:“老高,你和魏翘、丹红进村救人。”一扭脸大声喊:“其他人跟着我追,一定要救回乡亲们!”战士们纷纷应着,跟了老胡往前冲。

“二小,二小咱回村不回?”石梁拉住二小问。

高峰山看着二小:“精豆儿他们呢?”石梁抢着答:“在山上!”

高峰山很凶地喊一声:“你俩跟着我!不准乱跑啊!”

王桂生还活着,他无力地靠在墙角,血流了一地。当二小带着魏翘和丹红来到他身边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力气喊疼。

“爹!爹呀!”二小大声喊着。“大叔,大叔!”魏翘也喊。二小爹努力地睁开眼睛,沙哑着声音:“渴!我渴!”

“我去给你找水!”二小转身就要走。魏翘说:“这会儿不能喝,等包扎完再喝!”

魏翘掏出纱布。丹红连忙帮忙。魏翘掀开王桂生的衣裳,红红蓝

蓝的一堆肠子从刺破的刀口处掉出来。这惨烈,魏翘见过多次了。她怕二小看见了害怕,大声吆喝:“二小,快去找个门板。这儿不是地方!”

高峰山过来了:“桂生哥!桂生哥!”王桂生嘴一咧,流下了两行浊泪。

伏击鬼子的战士们回来了,十一个被抓的人解救出八个,只有田禾、王大小和田窝囊被鬼子带走了。

战士们抬起门板上的王桂生。胡正强掂着大刀片子走在前边喊着

“让开”。这种刀名叫鬼头刀,锋利的雪刃呈现着和谐的弧形。不过,现在可不能称“雪刃”,因为大半个弧形黏附着紫红。显然,刚才的伏击战它没有吃素。胡正强以前是戏台上的武生,使得一手好刀,外人送号“胡大刀”。胡正强,胡队长,胡大刀,其实都是他自己。

8

连连 载载

我带着儿子一起去邮局取汇款单,儿子调皮,一会儿在椅子上打滚,一会儿与一些陌生人进行交流,这让我很头疼,我有心出去拦阻,可是好不容易才排到了前面,一旦走出去便会前功尽弃,只好忍着,不停地提醒他不要乱跑。

在办理完手续后,蓦地回头,才发现他不见了。我大骇,里里外外地到处寻找,好不容易在门口发现了他,他正与一个乞丐在说着什么。

我心里猛地一沉,想到以往失踪孩子的经历,心情禁不住七上八下的。刚才我们进来时,乞丐便一直尾随着我们,他一直说自己冷。

我叫住了儿子,离那个乞丐远远的,我害怕自己的身上沾满他的晦气。

我教育他,离陌生人远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你都忘了吗?

这位叔叔他说冷,我想买只烤香肠送给他。

可以,但必须大人在场。我掏出钱来,想让孩子从小养成慈善的心灵,示意他赶快去处理自己喜欢的事情。

儿子将香肠送给了乞丐,乞丐点头哈着腰,嘴里面一直说着,冷冷,但香肠早已经送进了自己的嘴巴里。

我没有给他讲世风日下、世态炎凉的大道理,我害怕破坏他从小固有的善良心灵,大人们的人际关系,为何要强加在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呢,但防范意识还是要有的,我对他今天的表现十分不满意,我叮嘱他:回到家里,今天晚上需要写日记,将今天的表现写下来,如果写得不好,需要加倍处罚。

儿子撅着个嘴,一步两回头地看那乞丐,那乞丐好像与他十分熟识的样子,在与他作着肢体方面的配合,儿子却突然间挣脱了我的手,飞快地又一次来到乞丐身边,将头上的帽子脱下来,规规矩矩地盖在乞丐头上,乞丐打了个立正,给儿子打了个生硬的军礼。

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恐惧?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时,看到儿子的日记本放在桌子上,我打开来,见上面只写了一句话:

乞丐是失去帽子的天使。

童心灿烂

♣ 古保祥

失去帽子的天使

♣ 李智信

飘 带

诗路放歌

一条绿色飘带束好城市的腰身闸机开启飘带舞动地上的人群跟着旋转起来

绿飘带挽起“中国红”六年前,这条红飘带让街巷喊出一个响亮的名词——地铁从此人们有了大城市的感觉立体交通在红色波光中徐徐展开

绿飘带牵手“黄河黄”三年前,这条黄飘带与东西穿梭的“中国红”交颈一起。于是爱流涌动城市躯体的生长明显加快

中国红、黄河黄、绿城绿今日织就珍珠般宝贵的色彩红是基因黄是文明绿是生态车站、广场、公园是飘带前的纽扣医院、学校、村砦是城市管理者的牵怀

站在蓝图前,未来地铁还有更多的颜色城市的每一个地方每个地方的每位市民都将被地下网络化交通融入

♣ 柳海林

月光里的母亲

月光洒进梳洗台母亲临镜卸妆她在月色里的剪影是少女的轮廓我仿佛在幽冥中窥见她及笄之年的风华

幽澹的光影模糊了时间的分际月华里的母亲隐去了苍老和凝重那窈窕剪影分明是遥远过昔她的青春遗韵

我恳求时光迷失在朦胧月色在这亘古凝滞的时空静静凝视斑驳光影里永不老去的母亲

——写在郑州地铁5号线开通之际

翠影丽人景色美,桃花怒放不思归。问君此园谁建造,农人开荒巧作为。

贾鲁嬗变♣ 陈文央

八月天 著

孟宪明著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