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花季少年 殒命长期的家暴,早在小周心中烙下了一道深深的烙印,给 他的心灵造成很难以磨灭的创伤。村民说,周某长期的殴打 导致小周性格十分内向,有事总是藏着心里。“周某经常打孩子,我们听到孩子的哭声,心痛啊!”周

平安贵港平安贵港专刊专刊

港南公安分局协办

编辑/版式:杜 媚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7年 3月24日 星期五

版5市委政法委

市 综 治 委

贵港日报社

主办

反家庭暴力法亮点解读

在市公安局看守所里,望着四角的天空,周某流着泪,他一直在悔恨——是他亲手毁掉了一个三口之家,是他亲手打死了自己的独生子……如果当初不是自己家庭暴力,他还是三口之家的主人。然而,现在他身陷囹圄,面临的是法院的裁判,是牢狱之灾。

周某就是春节前后网络疯传的“震惊!因充电宝找不见,贵港男子打死 16岁儿子”一文的主人公“贵港男子”。

1 月 26 日,除夕前夕,家家户户喜贴春联、张灯结彩,港南辖区处处洋溢着春节的喜庆气氛。

“我家出人命了,死者是我儿子小周。”晚上 20 时 05分,市公安局桥圩派出所值班室被急促的电话声打破了平静,是桥圩镇周某电话报警。

临近春节发生命案,港南公安分局领导高度重视,港南区副区长、公安分局长贾绍学火速率领分局刑侦大队民警赶赴现场,开展命案侦破工作。

最后一次的惨叫

“儿子是我用竹棍打死的。”看见民警,紧握着酒瓶瘫坐在一旁的周某主动坦白。

16 岁的死者小周是周某的独生子。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周某缘何杀死自己亲生儿?回想起周某当晚的供述,办案民警还是忍不住摇头说了两个字:“荒唐!” 1 月 25 日零时许,刚进家门的周某找不到手机充电宝,便气势汹汹地责问已经入睡的小周。“没拿。”小周在睡意朦胧中回答父亲。周 某 顿 时 暴 跳 如 雷 :“ 家 里 只 有 我 和 你 , 还 有 谁 拿 充 电宝?!”周某掀开小周身上的被子,拿起一根竹棍便雨点般打向小周脚、手、头。“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打了多少下。”周某回忆说,被毒打的小周惨叫着在床上跳,最后爬过床头的墙,跑了。周某还不解恨,拿着打裂成两半的竹棍追出去,不见儿子的踪影,才狠狠地将竹棍甩进门外的竹林里。

第二天,没见儿子,周某已习以为常了,他认为儿子每次“犯事”,都在外面浪几天,才回家。下午四点,周某正剥着柚子,邻居老周匆匆赶来:“你儿子睡在我家稻草房里,一动不动,给钱也不接……”周某不相信老周的话,跟老周到其稻草房。果然,小周躺在稻草堆顶上,喉咙还发出“呼呼”的响声。周某喊了几声,小周没回应。他爬上去,摇了摇,小周还是一动不动。最后,在老周的帮助下,周某用三轮车将孩子拉回家。“拉家后,我发现

孩子的裤子湿了,就帮他换裤子,他一直没有反应,我就打了 120 急救电话。”周某回忆说,当时,他还尝试给儿子喂蜜糖水,可是灌进嘴里的蜜糖水一直往外渗,儿子的身体在他手中慢慢变僵硬起来。120 的医生赶到时,确定小周已经没有生命迹象。

签字同意放弃治疗后,周某没有守在儿子身边,而是急匆匆赶去村小卖部买了瓶酒,他一边喝着酒,一边报警。

触目惊心的伤痕

桥圩派出所所长杨志鹏率民警赶到现场时,看见周某家堂屋地上,躺着一名十五六岁少年。少年全身都是肿块,特别是头部、脸部、胸部有多处淤青红肿,伤痕让人触目惊心。民警初步确认,少年系被钝器击打头部等要害部位,导致脑组织损坏致死。

“是他把自己的儿子打死的。”“孩子才十六岁啊!”围观的群众一直指指点点着浑身酒气的周某,有指责、有哀叹……

在周某屋前的竹林,民警找到周某殴打儿子的竹棍,直径约 10公分,长约 70公分的竹棍上还沾着小周的血迹。

随着侦破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一例赤裸裸的家庭暴力案件展现在大家面前。

周某 45 岁时与弱智流浪女子同居,生育了小周。中年娶妻得子是件幸福的事情。但周某却认为儿子的降生,让他的生活负担更重了。2013 年,周某先将妻子赶走。2014年,周某又让上初一的儿子辍学回家。

“周某特别喜欢喝酒,酒后常随意殴打儿子,每次孩子都是被打得呱呱大叫着逃走。”民警在走访时,村民反映最为强烈的就是这句话。村民还反映,经常挨饿的小周,干活时动作稍慢,也会被周某殴打。面对父亲狂风暴雨般的殴打,小周总是逆来顺受,实在受不了就逃出家门躲几天。逃避期间,小周饿了就“偷” 吃村民的剩饭剩菜,困了就睡在村民的稻草房。

父子隐瞒的真相

长期的家暴,早在小周心中烙下了一道深深的烙印,给他的心灵造成很难以磨灭的创伤。村民说,周某长期的殴打导致小周性格十分内向,有事总是藏着心里。

“周某经常打孩子,我们听到孩子的哭声,心痛啊!”周

某邻居说,大家都劝周某不要殴打孩子,周某每次都答应,不久又旧病复发,继续殴打孩子。

与村民担忧和关心截然相反的是周某父子默契。周围群众无法阻止周某殴打儿子的行为,又将劝阻的希望寄于村干部。村干部找小周了解情况,但小周一直否认被父亲殴打。一天,村干部陈某见小周额头有伤,便顺势追问:“是爸爸打你吗?” “不是。”小周又再次否定。陈某感觉小周在包庇父亲家暴行为,又专门找到周某,责怪他:“你又打孩子!”周某理直气壮地反驳:“我没有打,他是我儿子,我打他干什么?”面对父子两人默契的否认,陈某只好劝周某:

“大家都说你常殴打儿子,你孩子大了,不要打了……”周某是村里的保洁员,村干部给他送补助时,都不忘苦

口婆心劝上几句,不要殴打孩子。周某总是用一句“我的儿子,我打他干嘛。”来打发村干部。

村干部陈某有一次亲眼目睹周某在村篮球场殴打小周,立即上前制止,并谴责周某。周某一脸不服气,还狡辩说:

“我没有打他,只是叫他回家而已!”而被殴打的小周,早就悄悄地离开了。

周某长期的家暴,没有得到制止,儿子的包庇和畏惧更加助长了其家暴嚣张气焰,最终酿造了悲剧。

2 月 10 日,周某因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已被依法执行逮捕。

结束语

这是一起极端的家庭暴力事件,一个花季少年本应在自己父母的双翼保护下幸福地生活,却因为家暴命丧亲生父亲的竹棍之下。惨剧的发生,可能出乎周某的预料,但如今他只有自食苦果。

“由于受‘家丑不可扬’等传统观念影响,家暴事件往往被视为“家务事”,部分受害者选择了忍气吞声。这也使得中国家暴案件隐蔽性强,隐案率高。”办案民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事实上,家庭暴力已经不是简单的家庭内部的“私事”,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如何防止家暴发生,真正为遭受家庭暴力人员撑起一片蓝天?除司法机关及时进行司法救助外,有关部门和组织应齐抓共管,相互配合,让家暴受害者不再迷失自己。

案件是沉痛的,留给我们的反省也是多方面的,但愿能有更多的家庭成员能从这一悲剧中汲取教训,不再重演此类悲剧。

亮点一:家庭暴力明确包含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解读:家庭暴力的概念比较符合中国国情,基本与国际接轨。从行为类型来看,除了身体暴力,明确包括精神暴力,“等侵害行为”给了法官视具体情况的自由裁量空间,可以把性暴力纳入“等”的行为类型之中。

亮点二: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反家暴法

第三十七条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解读:在附则中增加准用条款,扩大了家庭暴力法的主体适用范围,有着同居关系、抚养照料关系、家庭雇佣关系等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都可以依照反家暴法规制。反家庭暴力法不是婚姻家庭法,是社会保护法,家庭成员以外有着共同生活关系的人之间的暴力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具有共性。

亮点三:强调预防为主,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特殊保护

第五条规定,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原则。反家庭暴力工作应当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保护当事人隐私。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解读:反家庭暴力工作应当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同时应根据家庭暴力的不同程度而有所区别,对于轻微家暴行为,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有利于婚姻关系的稳定;如果施暴人的行为涉嫌犯罪,公权力就应及时干预。特殊保护很有必要,尤其是对儿童的保护。

亮点四:遭遇家暴可报警或起诉

第十三条规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解读:反家庭暴力法为家庭暴力受害人设立了较为充分

的救济途径,包括家庭纠纷的调解,报警求助,申请庇护,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起诉追究法律责任等等。

亮点五:强制报告义务

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十三条规定,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解读:强制报告义务可以及时发现家庭暴力,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失智老人、残障人士等没有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等弱势群体。

亮点六:紧急庇护制度

第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第十八条规定,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可以单独或者依托救助管理机构设立临时庇护场所,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临时生活帮助。

解读:在家庭暴力的处置一章中,创设了强制报告制度,告诫制度,撤销监护制度,紧急庇护制度。这些制度的设立构建了处置家庭暴力的措施体系。

亮点七:公安告诫制度

第十六条规定,家庭暴力情节轻微,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同时明确了告诫书的证据作用。第二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解读:公安告诫制度为警察及时干预家庭暴力提供了利器。书面告诫可以警告施暴者不得施暴,不构成治安管理处罚的家庭暴力,警察 可 以 通 过 出 具 书 面 告 诫书,书面告诫书具有证据的作用,可以作为人民法院认

定家庭暴力的证据。根据这一证据,法院可以裁定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判决准予离婚,对受害者给予损害赔偿。

亮点八: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

第四章“人身安全保护令”包括十个条文,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不再依附其他诉讼,明确“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措施包括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解读: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总体上比较完整,包括申请、管辖、形式、措施、期限、执行等。长期以来,人身安全保护令需要依附其他案由,反家暴法将人身安全保护令规定为独立案由是一个突破,家庭暴力受害者可以独立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特别有利于及时保护家暴受害人。扩大了申请人的范围,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对于书面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同时,将法院受理的保护令申请分为一般保护令和紧急保护令,情况紧急的,应当在 24 小时内签发保护令。这有利于及时阻断家庭暴力,隔离施暴者,避免暴力升级,以最大限度保护家暴受害者。

家暴法除强调预防为主外,一个很大亮点就是专章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除规定通常保护令,增加紧急保护令;保护令内容除了禁止令、迁出令,还有弹性规定,根据当事人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对法官运用自由裁量权,用足保护令措施,依法及时制止暴力发生提供了依据,值得肯定。第三十四条规定违反保护令的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使保护令发挥作用有了更切实的法律保障。

亮点九:构建多机构合作反家暴机制

第四条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反家庭暴力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解读:反家庭暴力法构建了多部门、多机构合作的反家暴机制。明确反家暴是国家责任,由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牵头,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其他部门的反家暴工作,具体规定了司法机关、医疗机构、幼儿园、学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联、残联等在反家暴工作中的职责,反家庭暴力工作不是某个组织的事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本报记者本报记者 杜媚杜媚 通讯员通讯员谭锦恒谭锦恒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反家庭暴力法》颁布已

有一年多一年多,,实施以来,

为家暴受害者维护自身

权利提供了法律支持和

依据。然而,受“家丑

不可外扬”“打是亲骂

是爱”“法不入家门”

等传统思想影响,还有

部分家暴受害者默默地

承受或包庇着家庭暴

力。岁末年初,我市一

花季少年殒命家暴的消

息在网络传开,大家在

惋惜的同时,也应从中

受到教育——遭遇家庭

暴力,一定要拿起法律

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

益!

家 庭 暴 力家 庭 暴 力殒 命殒 命

花 季 少 年花 季 少 年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