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E-mail:zghjbsyb@126epaper.cenews.com.cn/html/1/2015-11/27/04B/2015112704B...2004/11/27  · 本报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 邮编:100062 电话:67194786(总编室)

本报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 邮编:100062 电话:67194786(总编室) 67127771(广告部) 发行部:67113791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字第8048号 年价:390元 月价:32.50元 零售:每份1.50元 人民日报印刷厂印

责编:邓佳 电话: (010)67112035 传真: (010)67112035 星期五 2015/11/27

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PhotoE-mail:[email protected]摄影04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安曲镇哈拉玛村 61 岁的泽尔多与 58 岁的甲华卓玛,正在收拾开业时间不长的“牧家乐”家庭旅馆。

2009 年,哈拉玛村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探索以草定畜新机制,发展以牧家乐为主体的草原特色旅游服务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展牧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泽尔多说,游牧生活是很艰辛的,因为住房条件不好,牧民到了中年以后就会得风湿病,还要花掉家里的一大笔积蓄来治病。在搬进定居房之前,我们的生活很单一,除了畜牧什么也没有。如今,下哈拉玛村曾搭满帐篷的地方变成了干净、整洁、舒适的美丽家园,生活在安曲乡的牧民如今过上了和谐、稳定、舒适的生活。崭新的定居区域不仅实现了道路的硬化,全村通电通水,还家家户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卫星电视。

红原县是川西北牧区核心地区,是长江、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系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四川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畜牧业是红原农牧民世代经营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更成为红原发展生态经济、打造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增长极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红原县委书记廖敏表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红原的优势是生态环境好,良好的生态是红原最宝贵的财富。保住了青山绿水,就保住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必须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不退让和维护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底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保护和建设好川西北生态环境屏障。

红原县长嘉央罗萨介绍,红原县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立草为业,草业先行,建设草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生态经济。依托青藏高原牦牛经济园区和龙头加工企业,走产业化开发之路,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拓展牧民就业新渠道,分流牧业人口,减轻草地压力,调整草场结构和畜群结构,取得了显著成效。自 2011 年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 来 ,全 县 兑 现 补 奖 资 金16809.37 万元。年度实施草原禁牧 476 万 亩 、推 行 草 畜 平 衡643.15 万亩,共减畜 16 万个羊单位,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逐步实现草畜平衡和资源合理配置,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草原。”这是草原上的牧民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的红原以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以草原承包为基础,推行草畜平衡、转变畜牧业发展公式,让草地焕发了活力,为草绿民富提供了源源动力。

本报记者邓佳 摄影报道

生态红原追逐草绿民富

▲红原县重点发展以草原畜产品和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绿色加工业。红原牦牛乳业集团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鲜奶,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就业问题,还带动牧民增收。

▲红原县采取林草植被恢复、畜草基地建设、填沟还湿沙生植物基地建设等措施,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为整个川西北高寒地区防沙治沙积累了技术经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红原县通过草原禁牧,使牧草得以休养生息。结合退牧还草等禁牧工程措施,使植被覆 盖 率 从 2010 年的 65% 上 升 到2013 年的 83%。

▶红原 县 着 力 把 旅 游 业 培植 为 富 民 惠 民 的 民 生 产 业 ,推动 以 草 原 自 然 风 光 为 主 题的生态特色旅游发展,全县上规模的牧家乐已达 18 家,家庭旅游示范户达 170 家,转产转业人员已达700余人。

▶作为红原-若尔盖湿地生态圈的核心区域,近年来,随着该县大力实施生态保护项目,草原湿地生态逐年改善。

▼花海光伏电站是我国较早投运的高原高效生态型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为 20MW,采用高效跟踪低倍聚光技术,对藏区现代畜牧业综合开发利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西南民族大学在红原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创新实践研发基地,为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

▶红原县环境资源保护中心认真开展环境监测,及时掌握全县环境质量状况,确保全县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

▲红原县邛溪镇 4 个牧业村的 725 名无电户免费领取户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备,特别适合电网难以覆盖的偏远牧区老百姓分散居住的需求。

▶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移动采奶站”进行鲜奶收购,使牧民畜副产品直接转化为商品,增加了牧民群众的收入。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