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龙潭坑水库大坝弯弓锁蛟龙 - dfssd.wzrb.netdfssd.wzrb.net/sourcepaper/2019-09-19/04/dtxw2019091904.pdf · 晶莹的彩色世界里了。秋空中特有的澄 蓝,那么清新、那么深邃,大地一片金黄,

责任编辑:缪小霞 丁静 美编:张毅 组版:小瓯 电话:0577-59389892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9年9月19日星期四4

文/徐学平

在我的心目中,秋是四季之中最有韵味的季节。“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

连。”聆听着二十四节气的歌谣,秋天就那样悄悄地随着一阵微风细雨,飘落在雨滴晶莹的彩色世界里了。秋空中特有的澄蓝,那么清新、那么深邃,大地一片金黄,朵朵白云在无尽的苍穹中自由的翱翔,一切都使人眼前为之一亮,视野顿时也开阔起来了,让人真正感受到了秋高气爽的韵味。我喜欢秋的温婉,也喜欢秋的静美,天空明澈而高远,阳光柔和而明媚,宛如一幅淡雅的山水画,令人心驰神往。

秋天的风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飞舞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

的黄昏。秋渐深了,当你踽踽地踏着满地的枯叶,忽而又有一片落叶轻轻地滑过你的肩头飞落下来时,便自然而然地感到一分秋意了。秋风吹过树叶发出簌簌声响,似大自然发出的神秘语言,透入我的心灵深处,枝头的黄叶以一种奇妙的方式颤动着、旋转着,悠悠地飘落下来,好像在向人们倾诉着什么。只要绿过,那便足够了!正是因为秋,才赋予了落叶生命的内涵。

秋天的雨清脆、灵动、随和,宛若一阕宋词,多情而柔媚,雨丝飘落,地表有一层微凉在缓缓地升腾,散发出清新的气息。秋雨,缠缠绵绵,斜飞在瓦片上,交融在河水中,洒落在我的心田里,浓厚了秋的寒意,浸润着我的思绪,那感觉竟然如此神秘。田野像一面巨大的鼓,欢快地接受着雨点的敲打,跳溅着无数细碎的水花。雨

后的空气里弥漫着撩人的谷香、果香、花香,哪怕只是轻轻地吮吸一口,也会令人心醉神迷。

秋天的夜一如舒伯特的小夜曲,轻柔、悠长而凄美,总能给人以一种无限的沉思和遐想。听,那油蛉、蛐蛐、金铃子嘤嘤唧唧的鸣叫声如银铃迎风,如星星散落,忽远忽近,高音婉转,低音切切。看,那一轮挂在半空的明月发出柔和、皎洁的光,星空是如此明亮,它们似闪烁着的明眸在注视着我。仰望夜空,窗外,有风悄然吹过,隐约还带着点点桂花的幽香,让这静谧安详的秋夜又多了一份韵致。

秋天虽没有春日的明媚娇艳,也没有夏日的热烈奔放,然而秋天既接受了春的绚烂与夏的繁荣,也接受了春的任性和夏的张扬,成就了它独有的纯熟和练达。古

往今来,秋天令多少离人游子销魂断肠,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在作品中咏叹过秋的悲切。“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这是一份对季节的感悟,也是一种心灵的顿悟。生命中有多少个秋,还没来得及一一品味,就已飘零成了往事,走过喧嚣,在红尘中醒来,只愿做一个淡泊而宁静的自己。

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让人总觉得看不够、品不透。秋色如禅,空明、静谧,纤尘不染,少了春花的妖娆,拭去夏云的浮躁,只有枝头累累的果实,昭示着成熟生命的深沉与豁达,赋予人智慧与达观的人生态度。季节到了秋天,有如人生走过了青春的华美,经过了岁月的沉淀,生活,只剩下一粥一饭的平淡,和风风雨雨的陪伴。

品味秋天

月亮

沙漠

我在夜行。

绕过敏感词,练习沉默。像一个过客

绕过瓜田,忍住饥渴

烈日沦落,在西山的深壑里

掩埋暴脾气、众多的非礼之视

漂白的阳光,成为一种慈悲

更适合花蕊和草尖的啜饮

我只想给心

斟进稀释俗尘和酒劲的清辉

与你忍受炎凉的表情

保持彼此的慰藉,和隔世的呼应

你不知,你本身就是一只容器

比人世皎洁,收容着

我的惭悔、良知、难于言说的秘密

弯弓锁蛟龙,高峡出平湖。一座弓形的大坝,巍然屹立在洞头岛西南部的隔头村龙潭坑上,截断奔流而下的洪水,拦成一座碧波荡漾的峡间水库。这就是龙潭坑水库的雄姿,是那么壮观。这张照片摄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洞头海岛人民为解决吃用水难问题而从县情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体现。

海岛易干旱。据县志记载,1961年至1983年,洞头海岛共发生伏旱15次,平均每3年发生2次。发生旱情,就会给海岛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严重干旱时,居民为解决吃水难问题,曾用船到乐清等地去运;有的居民无奈地把换下来的衣服带到乐清等地去洗。旱魔肆虐给人们造成的痛苦,经历过的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为了解决吃用水难的问题,关键是要做好兴修水利工作。从洞头海岛地形地貌的实际出发,建设最大的水库也只能是小(二)型水库,即库容量10—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洞头海岛最早兴建的小(二)型水库是洞头岛大长坑水库,始于1971年,至1973年建成。水库集雨面积0.9平方公里,总库容52.75万立方米,正常库容42.25万立方米。水库建成后,为当时的北岙镇及附近居民和洞头渔港供水。但由于库容量有限,普及率很低;尤其是遇到干旱,就更难保障供水。因此,1983年在长坑水库上游的隔头村龙潭坑又修建1座水库,到1985年7月建成,就是照片中的龙潭坑水库。水库集雨面积1.15平

方公里,总库容48万立方米,正常库容36.2万立方米。建成后,用地下管道与大长坑水库连接,使原来的自来水供应更有保障。1994年6月,还建成风门水库,集雨面积0.55平方公里,总库容19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5万立方米。建成后主要为工业生产供水。大门岛自1974年开始兴建杨梅田水

库,至1975年12月建成。集雨面积0.7平方公里,总库容1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7.5万立方米。建成后为当时的大门乡照明供电(装机75千瓦)和农业灌溉供水。1989年12月又动工兴建枫树坑水

库,至1993年3月建成,集雨面积2平方公里,总库容57.4万立方米,正常库容50万立方米,为洞头海岛最大的水库。建成后由近到远,从东到西,逐步扩展地向大、小门岛居民供水。

鹿西岛自1992年8月开始兴建南山水库,1995年10月建成。集雨面积0.57平方公里,总库容2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7万立方米。建成后为鹿西岛生活生产供水。

虽然建了几座小(二)型水库,但仍未彻底解决海岛吃用水难问题。一是主要住人岛还未能普及供应自来水;二是

遇到大旱吃用水难问题又凸现出来。为此,洞头为彻底解决吃用水难问题,自2007年1月开始实施洞头(温州)陆域引(供)水工程,至2009年6月正式建成通水,引来了珊溪水库的水源,彻底解决了洞头南片居民的吃用水问题。2016年1月,连接大门和乐清的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大桥已配套敷设的管道从大陆(乐清)引来了楠溪江的水源;2013年11月开始,兴建鹿西海水淡化工程。届时洞头北片吃用水难的问题也会很快得以彻底解决。

本篇图、文由洞头区档案馆提供

龙潭坑水库大坝弯弓锁蛟龙

文/柯育萍

“点心”这两个字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理解。最早相传东晋时期,有一大将军,见到战士们日夜血战沙场,英勇杀敌,屡建战功,甚为感动,随即传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派人送往前线慰劳官兵们以表“点点心意”。自此以后,“点心”的名字便传开了,并一直沿用至今。但洞头人对点心的理解更为广义。喜欢把点心叫

做“半饽”,温州方言叫“接力”,就是把一日三大顿之外的小餐叫做“点心”。而且把各种糕点、早点、夜宵、小吃都称之为点心,还把洞头山特色烧制出来好吃的招待亲戚朋友,统统称之为点心。

说起点心,就想起孩时对“点心”的那种渴望与诱惑。暂且不说古时候,就说说五六十年代。那时洞头山是几个孤岛,岛民以渔为生,生产工具极其落后,岛上主要种植番薯、大麦及豆类作为口粮。再遇到灾害,食物十分匮乏。人们省吃俭用,把剩下来极少数的番薯加工成淀粉,把豌豆加工成“豆面”,把大麦加工成麦粉备用,这三种食材是洞头山人待客上等点心的好食材。

由于当时人们经常吃不饱,因此对点心就越发的渴望,人们走亲戚,朋友间走动,招待的“点心”离不开“老三样”,一是番薯粉煎(番薯粉条),二是豆签(豆面),三是麦馃(麦面)。尤其是小孩们,嘴馋了,总想着到亲戚家做客,打打牙祭。首先想到是外婆家、姑妈家。由于当时道路不通,隔山通婚居多,要到外婆、姑妈家作客,必须要乘船,翻山越岭。但为了能吃上点心,孩儿们信心满满,翻山越岭漂洋过海。“后头孙”是姑妈最亲的人,是心头肉。每当“后头

孙”到来时,姑妈总会向左邻右舍炫耀说:“这是我的后头孙。”并说些体面的话。然后兴高采烈地问想吃什么?忙前忙后,接着就煮一碗热气腾腾的“点心”来。

这碗“点心”很有讲究,首先,是盛得很大碗,碗头上包罗万象。碗头放有少许的红虾、鳗干、墨鱼饼,白鱼鲢、油仁、荷包蛋,把一碗点心堆得尖尖的,像霓岙的山尖。最重要的是姑妈会把一块嘁鼎(锅)用的白肉,全部切了煮当碗头。碗内垫底或番薯粉煎、或豆签、或麦馃。所以,这碗点心抵得上如今的大餐。由于当时洞头山食物极其匮乏,人都养不起,养得起猪的人家就少之又少了,肉就成为稀罕物,但百姓家再穷,都要到供销社买上一块约二两的白肉,作为“嘁鼎”之用,这种白肉到肉摊买时,有面子的人才能买得到。那时,饲料紧缺,养出来猪大部分都是精(瘦)肉,所以人们要购白肉只能求屠夫,才能买得到。这块白肉,百姓家的用途真是太大了,那时每户人

家晚餐都喜欢煮咸番薯,其实是番薯为主食,添加些蔬菜、米粉条、麦馃、豆签之类的。它的煮法很简单,就是先将铁锅烧热,再用白肉快速地在锅边来回擦出油时并马上取出白肉块,放在盐瓮内的盐上。然后将各种食材倒进锅快速翻炒,并加入鱼卤加热,待炒到半熟时再加水烧开,放入粉干或麦馃或豆签什么的,我们叫“三加拉”。就是“什锦”,这样的咸番薯在当时是比较诱人的主食了。由于这块白肉,经数百次的煎烤,每次嘁鼎完了均

要放回盐瓮上,可谓百炼千煎,不霉不臭,全身发黄发焦,但油香扑鼻。有小孩经不住诱惑会把它给偷吃了。当然后果是会受到家长严厉的体罚。这样的金贵的白肉,一般家庭主妇不会轻易地把它给吃了,只有遇到亲戚朋友来家作客时才舍得。如果没有这样的白肉,就煮不成咸番薯,生活就没有了滋味。

每当讲起儿时的“点心”,老人们所有的神经都会亢奋起来,“点心”的诱惑,激活了味觉、嗅觉,老人们会滔滔不绝,对“点心”怎样的好吃、娓娓道来,使人垂涎三尺,满口生津。为什么洞头山“点心”使人念念不忘呢?因为那时人们饥寒交加,吃饱已经是上天对你的眷顾了,人们照面打招呼一定是问“你吃了吗?”作为问候语。做客时主人会说“你要吃饱。”到了现在人们在路上照面时还会问“你吃了吗?”由此可见,吃饱问题是当时的最大事情,真是民以食为天。洞头山“点心”对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不管漂泊到哪里,这乡愁,都会融到每个人的血液里。每当春节回家时,都会迫不及待地叫亲人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洞头山特色的“点心”,这“点心”可释怀一年在外,漂泊流离、背井离乡的思念之愁。

一碗“点心”吃在嘴里,爽在心里,可谓酣畅淋漓,飘飘欲仙。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台湾与大陆实行小三通时,那些在新中国成立前被国民党强制掳到台湾的老兵与商人,忍受了三十多年的思乡之苦。他们一到洞头山,就毫不客气告诉亲人朋友,我要吃洞头山的秫儿馃(高粱馃)、麦馃、番薯粉煎,并大声地感叹,想吃洞头山的“半饽”都想了三十多年了,说完老泪纵横。当把洞头山的“半饽”(点心)端上时,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并喃喃道,吃上洞头山“半饽”一生无憾唉!

在60年前,孩子吃咸番薯算是奢侈的生活了,每次总要母亲盛大的碗,还要盛得满满的、高高的,像霓岙山尖,如果盛得太少,小孩就会哭,而现在可大不相同了,现在国强民富,经济发达,商品流通,食品丰富,孩子们吃什么都有,天南地北风味小吃,只有你想不到,不怕你买不到。如今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食品十分丰富,各

地风味小吃,随处可见。人们不是为了吃饱,而是为了吃巧。以前那种饥不择食的日子不会再有。可老人们对洞头山的“点心”眷念已经深深地溶入基因里,虽然,如今洞头山的“点心”已成为酒后笑谈,并渐渐淡出现实生活,然而对后辈而言,作为传统的饮食习俗来纪念还是挺有意义的。

洞头山的点心

马铃薯

亦金

妻在剐马铃薯,它腥甜的气味

充盈在

厨房的狭小的空间

它刚从丈母娘的田里

来到这里。鲜嫩而多汁

像一个个圆润的少女

在妻手中翩翩舞蹈

﹃它是好种的,种下去就有收获。﹄

丈母娘的话我只信一半

它和其他有机菜一起

经年累月,从老人身上汲取元气

使得老人背越来越驼

终像一株垂向大地的枯草

朗诵:刘芬芳

居民用多种办法解决吃水难问题。

龙潭坑水库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