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深圳“立体绿化”居全国前列 A05每日置顶jb.sznews.com/attachment/pdf/201707/27/a4b92161-b... · 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 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深圳市绿色

每日置顶

A05

201 7.07.27

星期四

责任编辑

尹菡

卢学忠

视觉

肖敏

组版

蓝伟群

校对

王建交

不是口渴了,才需要喝水

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一运动,血液循环加快,体温升高,人体为了散温就会出汗,尤其在三伏天,更是如此。

很多人都是在口渴的时候才想起喝水。事实上,当大脑感觉到身体缺水的信号时,身体已经“干旱”好久了。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对缺水的敏感度日益降低,我们体内的水分也会越来越少。因此很多成年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一天不喝水都不会觉得口渴,因而无法满足身体对水的需求。所以,不能以渴不渴决定喝不喝。

身体缺水会导致水代谢功能紊乱。水摄入不足还可能造成或引发许多健康问题,其严

重性与脱水情况相当。脱水的急性体征包括头疼、疲劳、身体和精神表现下降(集中力)、运动性哮喘、体温过高和循环衰竭。长期轻度脱水,可造成疲劳、便秘和多种更严重的病状,如肾-尿路结石、尿路感染、高血压、静脉血栓、冠心病、胆结石和青光眼等;同时还可能会引起其他风险较高的疾病,如帕金森病等。

一项调查发现,在自然情况下发生脱水的儿童,其听觉数字广度、语义灵活能力和图像识别能力有减低的倾向。

同时,我们也不应忽略相反状况——水分过多(水分过

剩)的健康风险,过量饮水可出现水中毒(表现为低钠血症)。所以,在夏天,因为口渴而暴饮也绝对不可取。

睡前、晨起都可以喝点水

由于个体的身高、体重、年龄、身体活动水平存在差异,个体对水的需求也寻在差异。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寻找自己的最佳水摄入量。

一般来讲,成年人,一天的摄入量,女性应在 1500ml 左右,男性在1700ml左右。

饮水时间应分配在一天中的任意时刻,喝水应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一杯)。一次性大量饮水会加重肠胃负担,使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妨碍对食物的消化。

有关专家指出,有些人有晨起空腹喝水的习惯,这是非常好的。因为睡眠时的隐性出

汗和尿液分泌,损失了很多水分,起床后虽无口渴感,但体内仍会因缺水而血液黏稠。饮用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量。睡前也可以喝点水,有利于预防夜间血液粘稠度增加。

夏天喝水,建议在下午时间段摄入淡盐水,补充随着汗液蒸发带走的体内微量元素。早上喝淡盐水会让人血压升高,因此不建议早上补充盐水。

喝弱碱性水,及时补充矿物元素

数据显示,汗液98%-99%的成分是水,剩余的则是尿素、乳酸、脂肪酸和各种电解质。这些电解质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钠、钾、钙等矿物元素。大量

出汗会把大量的矿物元素带出人体。矿物质在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因此必须通过饮水和食物来及时补充。

很多人会选择喝纯净水,这是错误的。科学研究表明,不含矿物元素的纯净水通常水质呈酸性,长期饮用会增加人体肾脏负荷。此外纯净水不含任何矿物元素,因此在运动后喝水,不但无法补充矿物元素,反而会进一步稀释血液中的电解质。

世界卫生组织在水质准则中就指出,饮用水中可以提供人体所需 5%-20%的矿物质,加之中国居民钙摄入普遍不足,甚至达不到推荐摄入量的一半,因此从饮用水中获取矿物质就尤为重要。

而含有天然矿物元素的饮用水,比如天然矿泉水、天然水,取自未受污染的泉水、水库、湖泊以及高山冰川等天然优质水源,经过一系列过滤工艺净化而成,水中存在多种微量矿物元素,因为其中含有钙、镁、钾等天然矿物元素,因此水质通常呈弱碱性,这对人体矿物质摄入是很好的补充,尤其在炎热出汗的季节,是适合人体长期饮用的水。

晶报记者 赵章

三伏天,到底如何健康饮水喝什么样的水

正值三伏天,气象部门连续发布高温预警,是不是感觉就算不动也会冒汗,身体感觉很“饥渴”?这时候,你需要喝上一口水。

喝水看似简单,却又复杂。在大夏天,如何正确地、健康地饮水,你可知道?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喝水这件事。

晶报讯(见习记者 熊小敏)昨日,第 19 届国际植物学大会

“发展立体绿化·建设绿色人居”卫星会议在会展中心举行。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卫星会议上发表了

“立体园林——体现人文精神的绿色建筑”主题演讲。

仇保兴从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构想说起,结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桃源梦境、阴阳抱合的园林建筑阐述了有中国特

色的立体绿化——立体园林构想,希望中国式“立体园林”造就甲天下的山水城市。

会议中,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总工程师、勘察设计与建筑业发展处处长高尔建表示,

“立体绿化”概念是首次在植物学大会中提出。“在用地紧缺、热岛效应不断加重的城市空间里,立体绿化让自然环境与建筑创造融合,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森林城市花园不 再 是 梦 。”他 在 会 议 报 告 中

说,“深圳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实推进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工作 ,成 效 显 著 ,被 住 建 部 誉 为

‘绿色先锋城市’。截至 2017 年6 月,深圳累计有 678 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志,总建筑面积超过 6000 万平方米,走在全国城市前列。”

“深圳经过多年实践与积累,一大批立体绿化精品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国内最高的福田区环境监测大楼绿墙、深圳前海

企业公馆与京基 100 室外绿墙、深圳国家基因库室外绿墙、最美的景观式边坡汉京九榕台等。”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叶青在会议上介绍。记者了解到,2016年10月1日,深圳市正式实施《深圳经济特区绿化条例》。自 2016 年起,深圳立体绿化项目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发展势头强劲,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立体绿化新增面积约46万平方米。

晶报讯(记者 陆洋 实习生 陈蕴晶)一株小小的棉花里也藏着绵延数千年的基因进化历程,它究竟包含了多少基因秘密?昨日上午,植物生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朱玉贤在第 19 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为到场学者及观众讲解了棉花基因

组序列组织、进化及功能应用,将这些藏在棉花里的秘密分享给大家。

据了解,朱玉贤研究植物基因长达30年,期间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本次报告中,朱玉贤从棉花产业在世界经济上的重要性展开讨论,以其进化历程为线索,就 6 个论点进行实验解

析,逐步体现研究成果,其中包括证实了棉花及其亲属植物的基因组大小与其编码蛋白的关系,以及转座子的插入对基因组活性的影响。在现场,他用数据呈现并展示了棉花基因的进化历程,阐明了棉花棉酚合成及A组与D组乙烯合成差异导致纤维发育变化的机制,获得听众一致好评。

小小棉花也有数千万年进化史植物生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朱玉贤

现场分享棉花基因的故事

深圳“立体绿化”居全国前列“立体绿化”概念首次在植物学大会中提出,与会学者呼吁打造中国式立体园林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