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我区推进蒙医药中医药改革 放大医改惠民效果szb.saibeinews.com/rb/data/1/2019-08/07/rb02/20190807rb...2 要闻 2019年8月7日 星期三 编委:魏美丽 编辑:段磊

22 要闻 2019年8月7日 星期三

编委:魏美丽 编辑:段磊

美编:闫雯 校对:段磊 一读:张志君

我区推进蒙医药中医药改革 放大医改惠民效果 呼市统战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集体学习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 梁婧姝)记者昨日从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中医药改革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 2009 年新医改启动以来,我区积极推进蒙医药中医药改革发展,蒙医药中医药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放大了医改的惠民效果。

突出顶层设计,蒙医药中医药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我区围绕深化医改“中国特色”,在“健康内蒙古”建设方案和深化医改的规划、政策编制时,着力注入更多的“蒙医药中医药元素”,更好地发挥蒙医药中医药作用。制定出台了扶持促进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体系。

注重体系建设,蒙医药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围绕人民群众“看得上病”,重点完善了蒙医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全区现有蒙医中医医院 202所,其中公立蒙医中医医院 122 所;蒙医中医床位 26013 张,平均每千人口蒙医中医床位数 1.029 张,居全国第二位。社区和苏木乡镇设置蒙医科中医

科达到95%以上,嘎查村65%以上能提供蒙医药中医药服务。同时,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蒙医科中医科建设,启动蒙医中医诊所备案管理,鼓励社会办蒙医中医。目前已形成以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为龙头、16 所盟市级蒙医中医医院为骨干、103 所旗县级蒙医中医医院为基础、基层医疗机构蒙医科中医科为网底、其他医院蒙医科中医科为补充的蒙医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强化特色培育,蒙医药中医药服务优势进一步凸显。围绕人民群众“看得好病”,重点加强蒙医药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自治区每年投入2500多万元,支持蒙医中医医院制剂能力、特色专科、学术继承和标准化研究工作。

放大惠民效果,蒙医药中医药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人民群众

“看得起病”,重点建立取消药品加成后的投入补偿机制。明确了政府保障责任,公立蒙医医院人员经费补助100%、中医医院人员经费补助达到

80%以上;提出了优惠措施,在蒙医中医医院就医,医保报销起付线降低20-50%,报销比例提高 15-20%;针灸、拔罐、手法、针刀、熏蒸、药浴、放血、刮痧、沙疗、敷疗、整骨、震脑术、清肠术、策格疗法、心身医学等蒙医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和蒙药中药成药、制剂、饮片都纳入医保报销,蒙药执行甲类药品报销政策,符合规定调剂使用的蒙药院内制剂纳入当地医保支付范围;调整和提高了 387 项蒙医医疗服务价格和 315 项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引导使用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蒙医药中医药传统方法为人民群众提供预防养生、疾病治疗、健康保健服务。

拓展服务领域,蒙医药中医药服务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围绕人民群众

“人人享有”,重点拓展了蒙医药中医药服务范围。持续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促进蒙医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开展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的提升;制定了家庭医生蒙医药服务包、蒙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

案,做实做细蒙医药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65 岁以上老年人蒙医药中医 药 健 康 管 理 服 务 覆 盖 率 达 到45.32%,0-3 岁儿童蒙医药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到 58.02%;我区实施的农村牧区“健康小药箱”工程中,加入常用蒙成药、中成药及制剂和蒙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科普宣传材料;构建了蒙医药中医药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 100 所蒙医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蒙医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疗集团、专科联盟和医共体,促进蒙医中医优质资源下沉;在主流媒体开辟《蒙中医说病》等专栏、举办“中医中药中国行·蒙医蒙药内蒙古行”大型健康文化推进活动和“国医节文化宣传周”活动,宣传普及蒙医药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提升群众蒙医药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和养生防病自我保健能力;出台了促进蒙医药中医药健康养老和健康旅游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各级蒙医中医医院积极与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年康复中心等合作,推进蒙医中医医养结合和健康旅游。

本报讯(记者 吕会生)昨日,呼市统战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集体学习会举行。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刚布和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首先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呼市民主党派、市民委、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

刚布和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自治区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也对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指明了方向,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指导意义。

刚布和要求,全市统一战线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同心同向同行,学深悟透,把学习效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本领和具体举措,在民族团结、文化保护和传承、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上戮力同心,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与党政合拍,与群众共鸣,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

“四个到位”要求,扎实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主动投身到主题教育中,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找差距找不足,务求实效,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

本报讯(记者 刘沙沙)昨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赴市检察院对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废止〈呼和浩特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的议案》(第2号)的办理情况进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付东海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议案领衔人闫义介绍了《关于废止〈呼和浩特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的议案》(第2号)的基本情况,市检察院就议案的办理情况进行汇报,调研组成员进行交流发言。

付东海表示,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有利于更好地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通过座谈,使代表们充分了解了议案的办理情况,针对市检察院提出修改《条例》的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将充分征求代表们的意见并进行认真研究。

付东海强调,市人大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将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加大督办力度,提高办理质量,使每一项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得到解决。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调研议案办理情况

本报讯(记者 苗青)自治区气象局昨日发布天气预报,受高空槽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8 月 8 日 08时至11日08时,我区大部地区将有一次降水天气过程,特别是东部偏北和东南部地区有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降水天气,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请公众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预防工作。

8 月 8 日 08 时至 11 日 08 时,全区大部均有降水,累积降水量 0.1~9.9毫米;巴彦淖尔市北部、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

峰市、通辽市、兴安盟东北部、呼伦贝尔市西部和南部累积降水量10~24.9毫米;巴彦淖尔市东北部、包头市西北部、锡林郭勒盟东部、赤峰市大部、通辽市大部、兴安盟南部和西部、呼伦贝尔市西部累积降水量 25~49.9 毫米;赤峰市东北部、通辽市北部、呼伦贝尔市西部部分地区累积降水量50~99.9毫米。

提醒公众和相关部门注意防范短时强降水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防范雷电、大风、冰雹及局地短时强降水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失。

我区大部将出现明显降水天气

多形式、多层次、流动与固定方式相结合

我市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本报讯(记者 宋向华)近日,市财政局下达 2019 年呼和浩特市重大科技专项资金 4500 万元,此项资金主要扶持了我市各旗县区 17家企业的 18 个项目,重点用于乳脂酶解提香和纤维活化技术在减脂乳品中的应用、生态用草良种繁育及产业化示范、清水河县大樱桃温室

高效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呼和浩特老旧建筑智慧消防重大科技研发、泰乐菌素发酵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等。

目前,此项资金已全部拨付各旗县区。此项资金的下达,对于推动和提高我市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市财政局下达2019年重大科技专项资金4500万元

本报讯(记者 梁婧姝)8 月 5 日,市妇联在赛罕区仕奇南小区院内开展了“送法进社区”户外法律咨询活动,咨询内容涉及:财产继承纠纷、诉讼离婚流程、非法集资维权、婚内权益保障、家庭暴力维权等。法律顾问为咨询者提供“一对一”的咨询解答与专业指导,帮助社区居民尤其是女性居民了解了依法维权的途

径 并 且 掌 握 更 多 更 全 面 的 法 律 知识,更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活动现场,社工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社区居民分发了妇女儿童维权案例手册以及各类普法宣传材料,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也为广大妇女 儿 童 维 权 提 供 了 更 加 便 捷 的 通道。

市妇联开展“送法进社区”户外法律咨询活动

本报讯(记者 张艳枫)记者近日从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应 急 管 理 厅 了 解到:1-7 月份,全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259 起、死亡 289 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 62 起,下降 19.31%,死亡人数增加 1 人,上升 0.35%。

其中,工矿商贸行业领域发生事故 110 起、死亡 146 人,同比事故起数 、死 亡 人 数 分 别 上 升 7.84% 和28.07%。道路运输发生事故 131 起、死亡 127 人,同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

分别下降 37.02%和 22.56%。铁路运输发生事故 18 起、死亡 16 人,同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上升 100% 。农业机械、水上运输、航空运输、渔业船舶行业(领域)未发生事故。较大、重大、特别重大事故情况:发生一次死亡 3-9 人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9 起、死亡 34 人,同比增加 4 起 11 人。发生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1 起、死亡 22 人,同比增加 1 起22 人。

1—7月份我区安全生产同比事故起数减少62起 呼和浩特:让崇德向善力量蓬勃生长(上接第1版)特别是呼和浩特市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他们结合“精准扶贫”,组织志愿者以结对帮扶的形式,深化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在扶贫帮困的同时,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营造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目前,呼和浩特市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 500 多个,公共场所的志愿服务站达 1200 多个,注册志愿者达30 万。而在首府志愿服务工作向前推进过程中,呼和浩特市也涌现了许多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呼和浩特天使公益协会和内蒙古爱心之家公益协会、内蒙古文化助残慈善协会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罗琦、魏刚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者”。玉泉区清泉街社区和新城区丽苑社区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而从 1994 年开始评选的“十大时代新事”和“十大社会公益活动”,20 余年来已成为呼和浩特市各族各界干部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360 件新事和活动为

推动首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以宣讲为渠道,呼和浩特市举办了 6000 多场道德模范巡讲等系列宣讲活动,让好人成为首府市民学习的榜样;以机制为保障,制定了帮扶礼遇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措施,在全社会汇聚起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强大力量。在道德旗帜的引领下,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特别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建设文化厚重的城市,不断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 价 值 观 公 益 广 告 阵 地 建 设 ,从2015 年开始,实施“双十双百”工程,重点打造 10 个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10 个核心价值观公共场所、100 个核心价值观社区、100 个核心价值观农村示范宣传阵地。统筹利用各类宣传资源,采取设置道旗、宣传栏、喷绘标语、宣传小品、景观造型、电子屏滚动播放等多种方式,在全市设置了 10000 多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创建全国

文明城市、三城同创、志愿服务等内容的公益广告。

去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稳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落地生根。在全市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积极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平台,广泛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活动,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233 个。同时,呼和浩特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城区15分钟、乡村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呼和浩特市着力打造的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中国·呼和浩特 少 数 民 族 文 化 旅 游 艺 术 活 动 品牌,连续举办多年的春节元宵节文化庙会、广场文化活动、文化进社区大型公益活动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给首府群众和各地来宾带来高

品质的文化体验。同时,土左旗的敕勒川民俗文化节、托县的黄河旅游文化节、和林县的盛乐芍药文化旅游节、清水河县的长城文化节等各类文化活动高潮迭起,从不同角度 传 播 着 呼 和 浩 特 独 有 的 文 化 魅力。

各类舞台艺术精品也是层出不穷,大型民族舞台剧《马可·波罗传奇》、大型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

《老牛湾》,大型二人台新编历史剧《刘统勋私访河口镇》、地方本土原创历史剧《君子津》,大型爬山调抗战历史剧《青山儿女》等,满足了群众对公共文化优质化、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极大地拓展了文化软环境建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呼和浩特市“三城同创”号角再次吹响,在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潮中,呼和浩特市已经满怀豪情扬帆启航,努力将呼和浩特市建设成为一座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昨日,玉泉区五塔北街社区开展“晒甜蜜迎七夕”主题活动,结婚已经40年的社区老人“晒”出年轻时的恋爱照、结婚照以及现在的生活合影等,回味甜蜜爱情,同时给社区青年讲述牛郎织女的传统故事和七夕节的由来。广大社区居民还一起折千纸鹤和花朵甜蜜迎七夕。

■本报记者 刘清羽 摄

晒幸福 迎七夕

本报讯(记者 祁晓燕)记者近日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我市将通过多形式、多层次、流动与固定相结合的宣传方式,着力提高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的市民知晓率和社会参与率,推动我市创建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据介绍,我市将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新

《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法律法规,增强群众食品安全和法律意识;充分报道相关部门执法成果、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查处违法

生产经营案件取得的突出成效;积极开展“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宣传活动,每月确定一日为“食品安全宣传日”,对群众进行食品安全依法维权和科普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食品安全科学消费水平和鉴别、抵制问题食品的能力;结合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引导重点企业做出食品安全承诺,增强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

我市将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全面宣传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的目的、意义、任务。利用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活动公益广告、宣传资料和宣传画,动员市民以实际行动参与

创建,通过社区、农村、学校、超市、农贸市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等带入千家万户。利用我市主要交通干道、火车站、旅游景点、购物中心、城市广场、公交候车亭等地方的电子显示屏、LED 屏等媒介,经常性播放宣传标语、公益广告。在社区及各大中小学校建立创建宣传栏,设置固定宣传牌。同时,利用墙报、板报及校园广播经常性刊播创建活动进展及食品安全科普常识,增强广大市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

主人翁意识,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此外,要求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所监管的食品相关企业设置固定宣传牌或宣传栏,张贴创建标语,有LED 屏的单位或企业滚动播放创建标语。我市还将充分利用短信平台,向全市所有手机发送创建工作温馨提示,使手机成为宣传食品安全的快捷通道。通过媒体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微信调查等形式征求民意,提高群众知晓率、关注率、参与率。

“三城同创”进行时·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