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福佑宮、清水祖師廟、龍山寺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福佑宮、清水祖師廟、龍山寺

Page 2: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淡水河流域幹流長 158.7 公里,臺灣第三長河流,遍佈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桃園縣、與新竹縣、

宜蘭縣局部。其最高源頭,發源自位於雪霸國家公園內的品田山

( 標高 3,529 公尺 ) 上。分別有三大支流:大漢溪、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新店溪流經板橋港仔嘴匯流後,成為淡水河

。再往北流,於淡水油車口,流入臺灣海峽。這段長 23.7 公里

Page 3: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淡水河流域圖

經濟部水利署 漢光文化網路公司提供 http://www.wra.gov.tw/ct.asp?xItem=12955&CtNode=4349

Page 4: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基隆河流域圖

Page 5: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Page 6: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大台北水域

Page 7: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圓山水神社

關渡南港紅樹林

Page 8: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紅樹林生態展示館—淡水捷運 - 紅樹林站內

位於基隆河匯入淡水河的交會處,關渡平原西南隅的低窪地。亦即淡水河右岸竹圍至竿蓁間沿岸。

76.4 公頃,臺灣最大的紅樹林,是全世界少見的水筆仔純林。

Page 9: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紅樹林

http://www.wra.gov.tw/public/data/im02-6.htm

Page 10: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淡水古稱「滬尾」,則是在淡水口東北側河岸的聚落名,

也就是今天的淡水主要市街。西班牙人最先佔領北臺灣,在 1628 年建造了「聖多

明哥城」 (San Domingo) ,即今日的紅毛城。1642 年,佔領臺灣南部的荷蘭人北上,驅逐西人並重

新築城。1661 年,鄭成功渡海東征,驅逐南台灣的荷蘭人,淡

水也暫歸明鄭。後再歸清。1860 年天津條約簽訂後,淡水正式開港。

Page 11: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Page 12: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淡水三座與水有關之寺廟福佑宮—媽祖、觀音、水仙尊王清水祖師廟—清水祖師龍山寺—觀音

光緒十年( 1884 年)的清法戰爭,法軍攻入淡水,清軍與淡水人組成的民兵,奮勇抵抗,大獲全勝,扭轉戰局。

在這場戰事中,淡水百姓都覺得受到這三座寺廟神明的靈感護佑,神恩浩瀚,因此奏請光緒皇帝分別賜匾,感謝神威廣大,護佑鄉里。

Page 13: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福佑宮 清水祖師廟

龍山寺

Page 14: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媽祖、水仙尊王

Page 15: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媽祖簡介本名林默娘,北宋(宋太祖建隆年間)人,生於福建省莆田湄洲嶼。

生有異能,潛心修練,有預知禍福之能,常拯救海上生民於難,成為海上女神。逐漸成為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海神信仰。

民間有許多其傳說,北宋開始神格化,稱為媽祖,宋高宗將之封為崇福夫人、靈惠夫人,從夫人、天妃,至康熙為天后(護國庇民昭靈顯應仁慈天后)。

從海洋擴展生活空間,海洋移民漸次流行,媽祖信仰也就跟著傳播四方。

Page 16: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媽祖最早文獻現存關於媽祖最早的文獻,是南宋廖鵬飛於紹興廿年

( 1150 年)所寫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

事,能預知人禍福……」

亦提到:宣和五年( 1123 年),「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道東海。值風浪震盪,舳艫相衝者八,而覆溺者七。獨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檣竿為旋舞狀,俄獲安濟……」船員說這是湄州女神顯靈,於是路允迪返國後上奏朝廷請封,詔賜順濟廟額。

Page 17: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淡水福佑宮主祀媽祖,配祀觀音菩薩、水仙尊王,廟名取其福佑蒼生之意。

清乾隆四十七年( 1782 )創建,是淡水最早草創的廟宇。嘉慶元年( 1796 )重修。

始由福建廈門沿海六邑:武榮(南安)、螺陽(惠安)、晉水(晉江)、桃源(永春)、清溪(安溪)、銀同(同安)懷反清復明之志士渡臺而來,迎湄洲媽祖出海護佑,從此在淡水落地生根。

Page 18: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福佑宮外觀

Page 19: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Page 20: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福佑宮前,面向觀音山

Page 21: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晉、水 所立門匾眾福佑宮門匾。上面亦有

:「晉、水眾船戶 仝立 船戶金永利、金榮興、金裕興、金裕泰、永長裕、合順發、新建發 仝修」字樣

其內容都是一些船戶商號,可見福佑宮媽祖廟的創建與行船商業有直接關係。

Page 22: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靈奠海邦,福佑蒼生

Page 23: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海洋守護福佑宮前方為淡水河渡船口,隔著淡水面對觀音山,

是先民出入海口,航行海上,祈禱平安順利的保護神媽祖石:昔日淡水河畔有塊石頭,隨著潮汐隱現,被

稱為媽祖石、媽祖印。今置於廟方廣場

原為二殿、拜亭、二廊、面寬三間。後增建左右二護室,成為面寬五間。

正殿有嘉慶元年立的八角形龍柱,採用本地所產觀音石雕刻。前殿有八角形柱。

嘉慶 2 年的一對青斗石獅在門口

Page 24: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三尊水的保護神媽祖,為海上救難、漁民出海的保護神。每年三月媽

祖誕辰時(農歷日 3 月 23 日)會有廟會活動,俗稱「三月瘋媽祖」。

觀音菩薩,亦有大慈大悲之號;尋聲救苦,普門示現,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水仙尊王,即大禹,治水功臣,亦為水的保護神。

Page 25: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Page 26: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Page 27: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Page 28: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千里眼、順風耳

Page 29: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廟會時的千里眼、順風耳

Page 30: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左:觀音佛祖

Page 31: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右:水仙尊王(即大禹)

Page 32: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媽祖石—於福佑宮前廣場

Page 33: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匾額一、天上聖母(嘉慶 2 年( 1797 ))二、水德揚靈(嘉慶 2 年( 1797 ))三、「翌天昭佑」:光緒皇帝御賜(光緒 12 年

( 1886 ))四、靈奠海邦(嘉慶 2 年( 1797 ))五、惠風法雨(道光 20 年( 1840 ))

Page 34: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光緒賜匾:翌天昭佑

Page 35: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中(清)法戰爭光緒 10 年( 1884 年),中法戰爭打了幾年,清軍一

路敗戰;當法軍襲擊淡水,清軍與當地義勇民兵合力扺抗。

淡水提督孫開華向媽祖祈禱,後見雲端有媽祖指揮軍隊之像,因此軍心大振,擊敗法兵,讓這場戰爭有了轉機。

於是臺灣巡撫劉銘傳奏請光緒皇帝賜匾「翌天昭佑」,感恩神明幫助。

Page 36: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惠風法雨(與翌天昭佑相對)

Page 37: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水德揚靈

靈 奠 海 邦

Page 38: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望高樓(碑記)臺灣有記錄的最早燈塔

清乾隆間,淡水港口相當繁榮,海上航行甚多危險,尤其氣候不佳黑夜迷朦之時;經商量由當地行船者集資建望高樓,點燈指引;

商請福佑宮住僧慶西,請工人守護點燈,並由出入諸船繳交費用,作為工資油火費。

Page 39: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望高樓所在地,在油車口之「假港」,嘉慶年間( 1796 )立望高樓碑誌。

二戰時,日軍為建野戰堡壘,取用望高樓廢墟的大量石材,僅存「望高樓碑記」石,嵌於福佑宮虎邊牆上

Page 40: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清水祖師

Page 41: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清水祖師,北宋仁宗( 1044-1109 )人,生於福建泉州永春縣小姑鄉。姓陳,名昭應。於安溪清水巖修道,故被稱為清水祖師,或祖師公,或蓬萊老祖,也有落鼻祖、烏面祖師之號,曾被敕封為顯應真人、昭應大師。

出家於大雲院,法號普足,以「道行精嚴」聞名閩南。精通醫術,施藥治病,募捐造橋施濟,遇旱疫為人祈禱,尤其善於祈雨,甚有奇效;安溪種茶,也被視為安溪鐵觀音的保護神。

清水祖師簡介

Page 42: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蓬萊祈雨劉公銳,安溪蓬萊人,素悅禪理,不茹葷能持戒行。元豐六年( 1083 年)延請清水祖師到安溪蓬萊祈雨,

。祈雨獲應後,懇切請求清水祖師“移宅蓬萊山”。

生前祈雨即有靈驗,圓寂後,靈驗事跡亦不斷絕,僅南宋史志之書,記錄清水祖師祈雨靈驗的事跡,就有10 多次。元、明、清,乃至分至臺灣,祈雨靈驗事跡,時有所聞。

Page 43: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真德秀迎清水祖師祈雨《安溪清水岩誌》卷上「史略」:「宋嘉定十年,泉

州府太守真德秀,迎大師寶像,入梵宮(佛寺)投疏,求雨有應」。

按 德秀,字景元,一字希元,學者 稱西山先生,浦城人,慶元五年進士,嘉定九年至十一年,知泉州府,官至參知政事,謚文忠,從祀 孔廟。

南宋泉州知府真德秀,為程朱理學名儒。

Page 44: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真德秀之祈雨疏《安溪清水岩誌》卷三「藝文上」〈祈雨疏〉:「嘉定十年,真西山為泉太守,是年旱甚,有田等石,

抱瓮無從,上下奠 ,靡神不舉,爰聞清水大師,往瘗而禱焉,其疏曰:

「伏惟盛夏,實司長養,久缺甘雨,與此邦有大因緣,莫如清水,肆迎法駕,來駐梵宮,昔混跡世間,不憚曝身而救旱,今遊神天壤,豈難翻手以為雲,願垂慈閔,立降滂沱」。叩畢,油然作雲,沛然下雨,非惟雨之,又潤澤之,非惟懦之,氾專 之。萬物熙濩熙,懷而慕思,太守登壇齋戒意肅然。」

Page 45: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余克濟奉祖師像祈雨宋長泰縣令余克濟〈祖師祈雨跋〉云: 「嘉定改元之歲,吾州自秋不雨,至于春正月…時,

吾安邑,亦苦旱魃,令尹趙君潔蠲登岩,奉慈濟之像,聿來祈雨,不崇朝而已周浹(不到一個早上,雨已普遍深入),于是疏靈跡以達于州。乃夏四月,州遣南安縣僚,親詣岩,迎奉入城,陰雲四起,一之日既雨,二之日沾足,槁苗勃然,頓有生意,侯與一郡之民,驚異感嘆……”

Page 46: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台北三大清水祖師廟淡水清水祖師廟三峽清水祖師廟艋舺清水祖師廟

淡水與艋舺的清水祖師像之爭,曾於日據時代對簿公堂。

Page 47: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淡水清水祖師廟

Page 48: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淡水清水祖師廟清咸豐年間,安溪清水巖和尚奉祖師渡台,安奉於淡

水東興街濟生號鄉坤翁種玉之家。

淡水士紳李文珪、許丙等,遂在臺灣日治時期(昭和7 年,民國 21 年,西元 1932 年)募建「清水巖」以奉祖師,昭和 13 年( 1938 年)落成。

當時廟地(現為清水街八十七號)上,有音樂團體「淡水軒」奉祀的西秦王爺廟、碼頭工人祭祀的富美蕭王爺,遂商量拆除,合併於新廟奉祀。

Page 49: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Page 50: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落鼻祖、烏面祖師其佛力靈感,常常指醒災厄,以落鼻示警,所以也被

稱為「落鼻祖」。因此其形象常見鼻子脫落黏上的痕跡。點化清水巖的四個山鬼(張、黃、蘇、李),與之鬥

法時,山鬼燒山,祖師端坐無羔,但臉被薰黑。因此是黑面僧人形象,也被稱為烏面祖師。

Page 51: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石門地震,落鼻有關落鼻的傳說,甚為奇特,相傳同治 6 年( 1867 )仲冬 23日,石門(新北市石門鄉)迎祖師繞境,到港口時,竟然落鼻,

庄民嘖嘖稱奇,爭相走告,到港口觀看,此時突然發生地震,大家因為都出了門,保了平安。

Page 52: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Page 53: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光緒帝賜匾「功資拯濟」在清德宗光緒十年( 1884 年) 10 月,清法戰爭西仔反時,法國軍隊進攻淡水。淡水人迎出清水祖師助戰,竟然大勝法軍。

傳聞,當時鑑上法軍以望遠鏡觀望淡水鎮,竟看到鎮上屋頂有和尚護衛,於是心生驚懼,最後戰敗而退。整個戰局因發生大逆轉,本來一路皆敗的清軍,開始有了轉寰的餘地。

後經經奏請光緒皇帝,敕賜清水祖師「功資拯濟」匾額。(光緒 12 年, 1886 )。

Page 54: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功資拯濟匾

Page 55: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西秦王爺、蕭府王爺(右、左)

Page 56: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配祀:保生大帝、地藏菩薩

Page 57: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恩深淡海

「蹟著小姑」匾,「小姑」是清水祖師的家鄉名。

Page 58: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端午節隔天繞境傳說日治時期,淡水發生瘟疫,經商議決定在端午節隔天請奉清水祖師繞境,為地方消災解厄,果然瘟疫消除,百姓平安。

從此五月初六就成了清水祖師出巡繞境之日,近年來成了淡水地區眾廟宇神祗串聯大拜拜的熱鬧日子。

Page 59: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觀音

Page 60: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龍山寺臺灣有五座以龍山寺為名的寺廟,都是從福建晉江縣

安海鎮的龍山寺分靈來的:1 、艋舺龍山寺2 、鹿港龍山寺3 、府城龍山寺4 、鳳山龍山寺5 、淡水龍山寺

Page 61: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福建晉江 -安海龍山寺安海龍山寺,初名天竺

寺、普現殿、觀音亭。隋開皇五年( 585 )印僧一粒沙始創。

寺廟奉祀千手千眼觀音

寺位於安海鎮型厝村北的龍山山麓,主殿形似龍穴,故取名龍山。

Page 62: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淡水龍山寺咸豐八年( 1858 年)大致建立完成因光緒十年清法戰爭,法軍攻入淡水,淡水人組成民

兵扺抗,清軍大勝。百姓深覺受觀音菩薩護佑,遂奏請,光緒十二年( 1886 年)清廷頒賜「慈航普度」匾額。

當年為了凝聚在淡水的泉州晉江、惠安、南安三邑人的團結心,以因應常會發生的族群械鬥。三邑人便在船頭行「德春行」老闆黃龍安的號召,在滬尾街興建龍山寺,作為信仰中心。

目前為國家三級古蹟

Page 63: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淡水龍山寺之觀音

Page 64: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觀音形象手持淨瓶、楊枝騎龍觀音水月觀音海濤觀音…《法華經 - 觀音普門品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Page 65: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水月觀音

Page 66: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稱其名號,即得淺處《法華經 - 觀音普門品》:…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

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 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 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Page 67: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觀音淨水與大悲心觀音菩薩有大悲咒,以菩薩的慈悲心為本,持誦者以同樣的慈悲心,藉音聲來與菩薩相應,即可有所感應。

佛教徒(法師)常對水持誦大悲咒,成為大悲咒水,以此讓信徒飲用,能受觀音菩薩加持,平安消災,除病離障、智慧開顯等等。

Page 68: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大悲咒《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 「如是神咒有種種名:一名廣大圓滿;一名無礙大悲;一名救苦陀羅尼;一名延壽陀羅尼;一名滅惡趣陀羅尼;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一名滿願陀羅尼;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一名速超上地陀羅尼。」

Page 69: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觀音楊枝淨水楊枝淨水讚: 楊枝淨水,遍灑三千。 性空八德利人天, 福壽廣增延。 滅罪消愆,火燄化紅蓮。 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

Page 70: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觀音救海難之一不空三藏法師,本北天竺婆羅門。附舶南海,至訶陵國界,遇大黑風,眾商惶怖,各作本國法禳之無驗,皆膜拜求哀乞加救護。空曰:「吾今有法,汝等勿憂。」遂右手執五股菩提心杵,左手持般若經夾,誦觀音大隨求咒一遍,即時風偃海澄。又遇大鯨出水,噴浪若山,甚於前患。眾商甘心委命,空同前作法,命慧誓誦娑羯龍王經,眾難俱息。

--- 清‧弘贊《觀音慈林集》卷中

Page 71: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觀音救海難之二善無畏三藏法師,本中印度人也。時中印度大旱,

請畏求雨,俄見觀音,在日輪中,手執軍持,注水於地,時眾欣感,得未曾有。

-- 清‧弘贊《觀音慈林集》卷中

Page 72: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Page 73: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集合時間103 年 4 月 18日(五) 11 : 50圖書館前集合,

12 : 00準時上車出發,逾時不候。

以組為單位,分乘二部遊覽車。

Page 74: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走讀路線學校—圓山水神社—紅樹林自然生態區(館) --清水祖師廟—淡水福佑宮—福佑宮前廣場(點名後,就地解散)

Page 75: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入廟注意事項心誠尊重

立於中央,向神明敬禮(或合掌)致意,有如到人家家中的禮節。

心正誠善,不必害怕。虛心了解

可看可聽亦可問。但勿率爾隨意批判。拍照無妨,但心存敬意勿大聲喧嘩從龍邊入(神明的左邊),虎邊出(神明的右邊),但有些寺廟並不拘限

Page 76: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愉快學習,平安回家

Page 77: 走讀淡水 出海護佑

課程網址以水之名:水神話與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