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1 張 岱著 第十二課 湖心亭1看雪

湖心亭看雪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湖心亭看雪

1

張 岱著

第十二課湖心亭1看雪

Page 2: 湖心亭看雪

2

學習重點

一、認識晚明小品文。

二、能創作簡潔的寫景短文。

三、培養欣賞大自然的情趣。

Page 3: 湖心亭看雪

3

課文導讀《出處》本文選自陶庵夢憶。《大意》作者特別在隆冬夜晚時分,冒著嚴寒    ,獨往湖心亭看雪,表現了他對西湖    的痴情和與 不同的欣賞品味。眾《特色》在不到二百字的篇幅中,有人物,有    對話,而且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洋溢著    濃濃的詩情畫意,是一篇短小雋永的小品文。 ※1. 隆冬:嚴寒的冬天。 2. 嚴寒:非常寒冷。 3. 痴情: 迷戀情,難以捨棄。沉

Page 4: 湖心亭看雪

4

作者介紹《名籍》張岱,字宗子,號陶庵 ,ㄢ

    明浙江山陰(今浙江省紹興    市)人。《生卒》生於神宗萬曆二十五年(西    元一五九七年),清聖祖康    熙十八年(西元一六七九年)    仍在世,卒年不詳。《經歷》他精通詩、文、戲曲,喜歡遊山玩水。《風格》他的前半生享盡人世的繁華,明亡後,隱 居避世,生活困頓,專心從事寫作,是晚 明小品文的重要代表作家。《著作》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石匱書等書。

Page 5: 湖心亭看雪

5

課 文 崇禎五年2十二月,

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湖中人鳥聲俱絕3。

  是日,更定4矣,

余拏5一小舟,擁毳衣6、

爐火,獨往湖心亭看

雪。霧凇7沆碭 8,天與

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長堤9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10

,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Page 6: 湖心亭看雪

6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11對坐,一童子燒酒,

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飲,余強12飲三大白13而別。問其姓

氏,是金陵14人客此15。

   及下船,舟子16

 喃喃曰:「莫說相公17

 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課 文

Page 7: 湖心亭看雪

7

1.湖心亭:杭州西湖中小島上的一座亭子。2.崇禎五年:即西元一六三二年,時作者年三十六 歲。崇禎,明思宗年號。3.絕:消失。4.更定:已經初更了。初更,指晚上七點到九點。 更,音 。ㄍㄥ5.拏:音ㄋㄚ ˊ,牽引,這裡是乘坐的意思。6. 毳衣:鳥獸的細毛所製成的衣服。毳,音ㄘㄨㄟ ˋ ,鳥獸的細毛。7. 霧 :霧氣因冷而結成的白色結晶,常凝結於樹上凇 ,或飄散在地面。 ,音 。凇 ㄙㄨㄥ8. 沆 :音碭 ㄏㄤ ˋ ㄉㄤ ˋ ,形容一片白茫茫的樣子。

注 釋

Page 8: 湖心亭看雪

8

9. 長堤:指橫亙在湖中的蘇堤。10. 芥:音ㄐㄧㄝ ˋ,小草,比 細小的東西,這喻 裡作量詞。11. 鋪氈:鋪著毛毯。氈,音 。ㄓㄢ12. 強:音ㄑㄧㄤ ˇ ,勉強。13. 三大白:三大杯。白,指酒杯。14.金陵:今南京市。15.客此:到這裡作客。客,在此作動詞用。16. 舟子:船夫。17.相公:舊時對富貴人家子弟或年輕讀書人的尊 稱。

注 釋

Page 9: 湖心亭看雪

9

課文賞析   晚明小品文,篇幅比較短小,文字清新雋

永。本文即是晚明小品文中的絕妙之作。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點明時間、地點,帶出「大雪三日」,而以「湖中人鳥聲俱絕」總寫西湖在隆冬大雪時的寂寥寧靜。第二段寫獨往湖心亭看雪:先交代看雪時間、看雪裝備及看雪地點。冒著酷寒,獨自出遊,正體現作者愛好山水的痴情。作者連用三個「與」字,生動地寫出天空、雲層、山巒和湖水之間,舉目皆白、渾然難辨的景象。

Page 10: 湖心亭看雪

10

 「痕」、「點」、「芥」、「粒」等量詞的巧妙運用, 寫出「上下一白」中摹的湖上影子,形成白與黑、大與小的強烈對比。第三段寫賞雪奇遇:從前段寫雪景,轉而寫賞雪雅士。本段運用敘事、問答,表現偶然遇到同好的望外之喜。末段又透過舟子之嘆,道出愛好山水之痴,不只作者一人。

課文賞析

Page 11: 湖心亭看雪

11

   本文前半部分偏重 景,後半部摹分著重寫人,但不管 景、寫人,都利摹用敘事帶出,而且飽含感情。文中透過景色的對比 寫,及量詞的巧妙運用,摹營造出如詩如畫的意境,也表現了作者對山水自然的痴情。 

課文賞析

Page 12: 湖心亭看雪

12

※ 補充注釋1. 晚明—明朝末年。 2. 小品文—指短評、雜感一類,意義深長而 文辭簡潔精粹的短小文章。 3. 清新—新穎不落俗套。 4. 雋永—言語或文章內容風趣而耐人尋味。5. 絕妙—非常優美。 6. 裝備—裝置配備。 7. 渾然—完全、幾乎。 8. 望外—意料之外的,意想不到的。

課文賞析

Page 13: 湖心亭看雪

13

補充說明:課文評析

1.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開篇首句即點明時間、地點,時 明末的一個隆冬,作者往西值湖看雪。

2.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大雪三日後的西湖,當然沒有「生物」冶遊,而是一片寂寥。作者寫冰天雪地的西湖,和柳宗元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描寫「江雪」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表現天寒地凍,柳詩以視覺表現意境,作者卻透過聽覺來寫。除此而外,這樣的寫法,也與下文冒寒「看雪」作映照。

Page 14: 湖心亭看雪

14

3. 「是日,更定矣……」點明出遊的時間。更定出遊

,不只暗寓作者愛好山水之痴,也限定「看雪」的時間和光線,這與後文 寫的景象關係密切。摹

4. 「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是敘述出遊的裝備。「擁毳衣、爐火」,更凸顯氣候之寒凍。「獨往湖心亭看雪」,則點出了不同流俗的孤懷雅興!

5. 「霧沆 ,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碭「霧沆 」,多麼精妙的天寒地凍景象,這是作者碭在舟中遠眺的湖山全景。文中連用三個「與」字,生動地表現出舉目皆白,渾然難辨的絕景。

補充說明:課文評析

Page 15: 湖心亭看雪

15

6.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作者想像自己站在高處俯看湖上一個個的景點。從「長堤一痕」到「湖心亭一點」,到「余舟一芥」,再到「舟中人兩三粒」,連自己和小舟都成了觀賞的對象。作者取景長堤到湖心亭,再到舟與舟中人,是由小而更小。而「痕」、「點」、「芥」、「粒」等量詞,一個比一個小,似乎寫出了視線的移動,景物的變化。

補充說明:課文評析

Page 16: 湖心亭看雪

16

7.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亭,即湖心亭,本是「獨」往湖心亭,孰料,到亭上才發現還有比自己先到的賞雪人,而且不是獨來,更是有同好相伴。(作者雖有舟子 船,但舟子撐在湖上並非懷抱作者的相同心意,只是他的工作,好像李清照問「捲簾人」,捲簾人也並不具李清照的相同情感)「爐正沸」呼應作者的遊湖裝備「爐火」,表示冒寒看雪。

補充說明:課文評析

Page 17: 湖心亭看雪

17

8. 「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賞雪同好這一驚呼,毋寧是作者初到亭上的心聲,而作者卻以賓 主,借賞雪人口喻中道出,更感受他們巧遇同好,此心相契的美好機緣。

9. 「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此處寫出幸逢知音的望外之喜。天寒地凍,金陵客以「燒酒」驅寒,同好出現,熱情與對方分享。作者酒逢知己,飲三大白後,告辭離去。

補充說明:課文評析

Page 18: 湖心亭看雪

18

10.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同

是雅好寂寥雪景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萍水相逢,卻感受到彼此共通的人生情趣,這種美麗的邂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補充說明:課文評析

Page 19: 湖心亭看雪

19

11.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

痴似相公者。』」這是餘韻悠揚的尾聲。作者借舟子之口,道出隆冬獨往湖心亭遊賞的「痴」。原先作者「拏一小舟」時,舟子即以凡夫之心來解讀這獨自在厚雪覆地之際遊西湖,不就是痴人麼?此刻邂逅的同好,正好給了舟子不解之解。雖曰「更有痴似相公者」,可也並未減損相公的「痴」,而正以此同調來映襯作者的「痴」,也顯得「吾道不孤」。這種透過旁觀者的品評,似貶而實褒。而所謂「痴」,正是那些凡夫俗子所不能理解的飄逸的高雅情懷。

補充說明:課文評析

Page 20: 湖心亭看雪

20

問題與討論一、本文如何描寫雪景?這樣的雪景讓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呢答:本文一開始寫大雪三日後的西湖「人鳥

聲俱絕」,與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江雪)的名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兩人都寫活了雪景的靜寂,但柳宗元是從視覺寫,作者是從聽覺寫。「霧沆 」以碭下到「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段,既寫出了遠眺所見的湖山全景,也描繪了俯視所看到的湖中景物。

Page 21: 湖心亭看雪

21

作者有如攝影師操縱鏡頭:先是由上而下,從「天與雲、與山、與水」,再拉長焦距,照出了「上下一白」。再來又自高處往下照,從「長堤一痕」,一直到「舟中人兩三粒」,鏡頭則由大而小,不停變換。透過不同視角的景色描 ,作者讓我們看到了天摹地一色的空濛,也看到了湖中一個一個的景點。而上下一白的湖山全景與由小而更小的湖上影子,更形成了白與黑、大與小的強烈對比,令人印象深刻。

問題與討論

Page 22: 湖心亭看雪

22

二、第二段中所用的量詞:痕、點、芥、粒,能產生什麼樣的效果?答:痕、點、芥、粒四個量詞有由小

而更小的變化。而痕、芥長而細,點、粒圓而小,這樣的量詞又具有形象性。

問題與討論

Page 23: 湖心亭看雪

23

三、「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這句話中所說的「痴」,是什麼意思?你覺得作者痴

?為什麼?嗎答:這句話中的「痴」是 的意思。就舟子而言傻

, 船載客是他的工作,西湖只是他工作的地撐點,自然美景對他而言是沒有太大意義的,更何況一般人遊西湖喜歡在春夏、在花朝、在晴明,而作者與金陵客卻與常人不同,竟然在隆冬嚴寒的凌晨,冒著大雪出遊,這當然是很 。傻但作者這樣寫,正是借舟子之口,道出愛好山水自然人士的高雅情懷。

  我覺得作者真的「痴」,但作者的「痴」,是對西湖的痴,對大自然的痴,所以他能欣賞不同季節、不同氣候,各有特色的西湖之美。

問題與討論

Page 24: 湖心亭看雪

24

一、辨析非數詞的「一」:「一」字能表達人、事、物的實際數量,如本文的「余拏一小舟」、「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但「上下一白」的「一」卻不是數詞,有「全、整、滿」的意思。請同學判斷下列 句的「一」字不是數詞哪,在括弧內打 。

( ) 1. 遠眺茫茫大海,覺得個人渺小得真如「滄海一粟」。

( ) 2. 「天一亮」,阿雅就起來慢 。跑

應用練習

Page 25: 湖心亭看雪

25

( ) 3. 「一般說來」,懂得感恩的孩子不會變壞。

( ) 4. 這個野心家自不量力,想要「一手遮天」 !呢

( ) 5. 小娟正「一心一意」地看書,連門鈴響都沒聽見。

( ) 6. 表哥「一身是膽」,勇於挑戰困難,終於登上聖母峰。

( ) 7. 為了打遠球或近球,高爾夫球桿就有「長短不一」的設計。

( ) 8. 不要放棄,再「試一試」就能做好。

應用練習

Page 26: 湖心亭看雪

26

二、類文選讀:蘇軾記承天夜遊一文與本文都是記遊性質的文章,而且也都表現出那份遊賞大地的閒情逸致。請同學閱讀後回答下列的問題。

       記承天夜遊     蘇 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

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 交橫,蓋竹柏影也。荇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 注: 1.念無「與」樂者:一起。 2. 中庭:堂前的庭院中。 3. 如積水空明:好像積水一樣,給人清澈透明的感覺。 4.藻 :音荇 ㄗㄠ ˇ   一ㄒ ㄥˋ,兩種水草名。

應用練習

Page 27: 湖心亭看雪

27

(A) 1.根據本文的敘述,讓本來打算上床就寢的蘇軾,轉念去夜遊的原因為何? 

  (A) 覺得今晚月色很美  (B) 不習慣一個人睡覺   (C)張懷民 來說他睡不著 跑 (D) 承天寺當晚有祈福法會

(D) 2. 這次夜遊的地點之所以在「承天寺」,其原因為何? 

  (A) 承天寺的月亮比較圓  (B) 承天寺的風景比較好 (C) 蘇軾當時住在承天寺  (D)張懷民剛好在承天寺

應用練習

Page 28: 湖心亭看雪

28

(B) 3. 蘇、張兩人這次夜遊,主要的活動是什麼? (A)拜拜求籤,祈求事業順利  (B)散步聊天,享受良辰美景  (C)互訴衷曲,紓解心頭苦悶  (D)觀察竹柏,領悟人生道理

(C) 4.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 交橫,蓋竹荇柏影也。」這段話的意思是什麼? 

(A) 中庭裡積水嚴重,連藻 都長出來了,竹柏卻荇連影子也看不到  (B) 中庭裡空無一物,只有水池裡浮著藻 ,以及周遭竹柏的影子 荇 (C)月光穿過竹柏,光影投在中庭裡,感覺好像水裡交錯著藻荇  (D)月光灑落水面,藻 交錯著水光,有如月光荇與竹柏相互掩映

應用練習

Page 29: 湖心亭看雪

29

(D) 5. 文章最後說:「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其旨趣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寸陰寸金,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B)深夜問題多,樂趣更多,不要回家最好 

(C) 遊手好閒的人快樂變少,抱怨反而增多 (D) 能讓心境舒緩,便能看見生活中的美好

應用練習

Page 30: 湖心亭看雪

30

﹝翻譯﹞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脫下衣服

正要睡覺,這時,月光照進室內,心裡一時高興,就出去散步。想到沒有和我同樂的人,於是就到承天寺找張懷民。他也還沒睡,兩人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院子裡,月光照在地上,好像積水一樣,給人清澈透明的感覺。水中似有水藻和 菜交荇錯著,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 個夜晚哪沒有月亮? 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很哪少有像我倆這樣悠閒的人去欣賞罷了!

應用練習

Page 31: 湖心亭看雪

31

※補充注釋:{1} 滄海一粟—比 很渺小。 喻{2} 天「一」亮—剛剛。 {3} 一手遮天—比 玩弄權術,欺瞞 人耳目。  喻 眾{4} 「一」心「一」意—專。{5} 「一」身是膽—全。  {6} 長短不「一」—相同。  {7} 試「一」試—偶然、略微。  

應用練習

Page 32: 湖心亭看雪

32

補充資料明小品文簡介晚

   晚明小品在中國散文史上占有一席地位。明代正統詩文在前後七子復古主義文學思潮的影響下,充斥著字 句摹比的擬古之作,蹈襲前人,毫無生氣。公安、竟陵派的袁宏道等人相率起來反對,提出「獨抒性靈,不拘俗套」的文學主張(袁宏道敘小修詩)。晚明小品就是這種文學主張在散文創作中的實踐。這些小品文,大都直抒胸臆,信筆寫出,敘事、寫景、抒情,短小精悍,流麗清新。作家執筆時,不是代聖人立言,也不墨守某種寫作程式,不造作,不虛飾,而是以平易流暢的語言極自然地表現自己的真情實感。其中佳作,不乏濃郁的詩情,優美的意境。

(錄自周先慎晚明小品的雋品析張岱西湖七月半,收入古代抒情散文鑑賞集國文天地雜誌社)

Page 33: 湖心亭看雪

33

西湖簡介   西湖,在今浙江杭州市城西,亦名錢塘湖、明聖

湖、金牛湖;蘇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句,故又名西子湖。周圍三十里,三面環山,南北有兩高峰對峙。湖面為白堤、蘇堤分隔為裡湖、外湖、後湖,湖中散布著小島。風光、勝蹟薈萃一湖,令人應接不暇,且佳山妙水,相互增輝。風景則具四時之變化,湖光山色,雨晴月雪,盡態極妍,各逞其妙。以斷橋殘雪、平湖秋月、曲院風荷、蘇堤春曉、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南屏晚鐘、碧血丹心、雙峰插雲十景聞名於世。

(參見煙雨江南錦繡出版社)

補充資料

Page 34: 湖心亭看雪

34

張岱小傳  張岱,一名維城,字宗子、石公,號陶庵、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祖籍四川綿竹,故岱亦自稱「蜀人」或「古劍」。生於明萬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卒於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享年八十八歲。一說,九十三歲。

  張岱出身於仕宦之家、書香門第。高祖天復、曾祖元忭、祖父汝霖,皆舉進士,或至顯位,他們學識淵博,精通史學、地學、理學、經學、文學,均有著述傳世。其父耀芳屢困場屋,後授魯王長史,職位較低。張氏世代重視藏書,累計圖書達三萬餘卷。張岱早年生活奢華,自云「好精舍,好美婢,好 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孌,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瘧,書蠹詩魔」(自為墓誌銘)

補充資料

Page 35: 湖心亭看雪

35

 ,紈 子弟的豪縱習氣,晚明文人的頹放作風,兼而有之。褲同時又深受儒家經世濟民思想的熏陶,自幼便對以「立德、立功、立言」垂世的先賢仰慕之至。當時社會矛盾已經十分尖銳,明朝統治岌岌可危,張岱雖處於富庶安定的吳、越地區,生活在溫柔 中,但也感覺到形勢的嚴重。他鄉在丙子歲大疫詩中哀嘆道:「遼東一破如潰癰,強 流毒蟊勢更凶。民間敲剝成瘡痍,神氣太洩元氣疲。」「遼東一破」,指建州女真的強大,屢屢大破明師;「強 流毒」蟊,指張獻忠、李自成揭竿而起的烈火漸成燎原之勢。

補充資料

Page 36: 湖心亭看雪

36

 明朝統治階級患此膏肓之疾,猶且敲剝不已,加重對人民的壓 ,致使國家元氣大傷,如同奄奄一息的垂榨危病人。張岱盼望消弭戰亂,豁免租稅,國家振興,天下太平,「死兵死賦均死耳,天下精神盡抖擻」。他很想為國家效力,但科場不利,仕進之心頓冷,終明之世,不過是一個諸生。這塊「志在補天」(越山五佚記)的五色石被遺棄了。於是不滿的情緒增長了,他感嘆道:「世間之物,為庸人所埋沒者,不可勝記!」(蛾眉山)並寫了一篇喬坐衙的雜劇,「譏刺當局」。

補充資料

Page 37: 湖心亭看雪

37

   張岱長期生活在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江南地區,經常在杭州、蘇州、揚州、南京等繁華的都市遊歷,同市民階層關係密切,結識了許多畸人寒士。又受晚明社會新思潮、文學新流派的影響,喜歡李贄和公安派、竟陵派的作品。他憧憬個性解放,要求「縱壑開樊」,解除各種束縛生靈的桎梏,而使「物性自遂」(西湖夢尋放生池)。他厭惡程朱理學,攻讀經書,「不讀朱註」(四書遇序),而提倡獨立鑽研,「精思靜悟」。他鄙薄時文八股,一針見血地指出,統治階級採用制義取士的目的,「蓋用以鏤刻學究之肝腸,亦用以消磨豪傑之志氣」(石匱書科目志總論),

補充資料

Page 38: 湖心亭看雪

38

,強烈呼 屏棄八股,「八股一日不廢,則天下籲一日猶不得太平也」!他愛好民間文藝,尊重民間藝人,高度評價藝人們的藝術成就,稱贊評書藝人柳敬亭傳神寫照的本領可比司馬遷,而微雕藝人王二公的技藝則勝過五代著名畫師黃筌。他熱情贊美才媛慧女,歌唱道:「巾幗之間生異人,何必須糜而冠幘。」(贈黃皆令)他筆下的婦女形象,人品出 ,才華橫溢。眾

補充資料

Page 39: 湖心亭看雪

39

   崇禎十七年(一六四四),明朝滅亡,清兵入關,不久,南京福王政權和紹興魯王政權相繼傾覆。這是張岱一生的轉折點,其時正當五十歲。他攜帶家小逃離故居, 在嵊縣西白山中。從此躲,張岱便由「通顯」之家跌落為普通的農戶。這期間的生活是很艱難的。「上無片瓦存,下無一錐立」(仲兒分爨),「布衣蔬食,常至斷炊」(自為墓誌銘)。婢僕全都走散,家中缺少勞力,他不得不親自舂米擔糞。在政治環境和艱苦生活的重壓下,張岱始終以氣節自重,不向清廷屈膝,每以松梅自況,「傲骨尚存,忍霜耐雪」(快園)。

補充資料

Page 40: 湖心亭看雪

40

   他發憤著述,堅持寫作,終于在順治十一年(一六五四),完成了明史巨著石匱書。此書卷帙浩繁,曾「五易其稿,九正其訛」(石匱書自序),凝結著作者將近三十年的心血。爾後,又陸續撰成石匱書後集、三不朽圖贊等多種著作。八十四歲那年,當完成琯朗乞巧錄一書時,作者忽生奇思妙想,祈望智慧之星,賜予人們智慧之果,「 我愚蒙」,「以濟時艱」。張岱那種積啟極用世和勤奮著述的精神,雖至耆年,猶未衰歇。 

補充資料

Page 41: 湖心亭看雪

41

   張岱博學多聞,能詩善文,兼通戲曲、音樂、書法、繪畫、篆刻、園林諸藝。著述宏富,約計三十餘種,可惜亡佚殆半。他的文學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其友人王雨謙譽之為「文中之烏獲」,「後來之斗杓」(瑯 文集序)。張岱的嬛散文,蘊含著獨到的見解,閃耀著晶亮的智慧,散發著新鮮的氣息,這或許就是他所說的「冰雪之氣」(一卷冰雪文序)。讀其文,真如六月暑夏,啜雪飲冰,沁入心脾。這同作者具有活躍的思想,卓犖的識見,豐富的知識,高超的語言技巧,是分不開的。

補充資料

Page 42: 湖心亭看雪

42

   張岱為文,並不拘泥於聖賢的書傳,更不屑掇拾他人的餘唾,對於各種現象總是透過自己的「深心明眼」,加以過濾澄清,而後說明之,敘述之。一經形諸筆墨,便光彩四射,使人耳目一新。在表現形式上,也不拘格套,一掃模擬陳腐之習。他的遊記,「意隨景到,筆借目轉」(跋寓山注)。岱志、海志二篇,洋洋數千言,雜記山川草木、風土人情、時事掌故,疏疏落落,若斷若續,好像兩幅水墨長卷,泰山、普陀之大觀與細節盡納中。

補充資料

Page 43: 湖心亭看雪

43

   他的人物傳記,善於「就物肖形」,「下筆描繪,妍 自見」(與李硯翁)。家傳、附傳、媸五異人傳,雖記高曾祖父伯叔兄弟,但輕鬆活潑,其人音容笑貌,宛然若生,「不失其本面、真面、笑啼之半面」。張岱著書作文,主張「博中求約」,「以小統大」 ,對自己的作品要舍得「割愛」,「勿吝淘汰,勿靳簸揚」(與王白嶽)。

補充資料

Page 44: 湖心亭看雪

44

   在其瑯 文集中,除了海志、岱志、春王正月嬛辨、家傳等幾篇長文外,大都篇幅短小,精粹雋永。祁豸佳評此集云:「孔雀墮羽,祇拾其翡翠金輝,淘汰簸揚,選擇最核。」(瑯 文集序)嬛張岱的語言,通俗淺易,奇峭尖穎,酣暢淋漓,乾淨利落。時時吐出警語、慧語、諧語,令人振聳,發人深省,使人解頤。其語言之富之妙,涓涓如山泉,累累若貫珠。張岱取公安、竟陵之長,集晚明小品之大成,是中國文學史上傑出的散文家。

補充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