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Table of Contents 竹石 .............................................................................................................................................................. 2 春夜喜雨 ...................................................................................................................................................... 4 示儿 .............................................................................................................................................................. 7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9 浪淘沙 ........................................................................................................................................................ 11 赋得古原草送别......................................................................................................................................... 13 题临安邸 .................................................................................................................................................... 15 出塞 ............................................................................................................................................................ 17 石灰吟 ........................................................................................................................................................ 19 送元二使安西............................................................................................................................................. 20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Table of Contents

竹石 .............................................................................................................................................................. 2

春夜喜雨 ...................................................................................................................................................... 4

示儿 .............................................................................................................................................................. 7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9

浪淘沙 ........................................................................................................................................................ 11

赋得古原草送别......................................................................................................................................... 13

题临安邸 .................................................................................................................................................... 15

出塞 ............................................................................................................................................................ 17

石灰吟 ........................................................................................................................................................ 19

送元二使安西............................................................................................................................................. 20

Page 2: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竹石

咬①定

②青山不放松,

立根③原

④在破岩

⑤中。

千磨⑥万击

⑦还坚劲

⑧,

任⑨尔

⑩东西南北风。

——清 · 郑燮

【注释】

1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立根:扎根、生根。

4 原:本来。

5 破岩(yán):破裂的岩石缝隙。

6 磨:折磨,挫折。

7 击: 打击

8 坚劲:坚韧(rân)、刚劲。

9 任:任凭、无论、不管。

10 尔:你。

Page 3: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阅读理解】竹子咬住了青山一点也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牢牢地

扎在岩石缝中。历经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仍然坚韧挺拔,

任凭你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Page 4: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春夜喜雨

好雨①知时节,当春乃

②发生

③。

随风潜④入夜,润物

⑤细无声。

野径⑥云俱

⑦黑,江船

⑧火独

⑨明。

晓⑩看红湿处

⑾,花重

⑿锦官城

⒀。

——唐 · 杜甫

【注释】

1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2 乃:就。

3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4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5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 俱:全,都。

8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9 独:独自,只有。

10 晓:清晨。

11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12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13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Page 5: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阅读理解】春雨好像知道时节变化,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

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默默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没有一点声音。野外小路的上空满是乌云,漆黑一片,只有江中渔

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天亮后,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朵朵

沉甸(diàn)甸地开遍美丽的成都。

【例题】

字 解释

深入水中 ( )

秘密地 ( )

潜力 ( )

字 解释

滋润 ( )

潮湿,不干燥 ( )

利益 ( )

字 解释

都 ( )

相同 ( )

在一起 ( )

字 解释

晓 光明 ( )

明白 ( )

Page 6: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天刚亮 ( )

答案:秘密地、滋润、都、天刚亮

Page 7: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示儿①

死去元②知万

③事空,

但④悲不见九州

⑤同

⑥。

王师⑦北定

⑧中原

⑨日,

家祭⑩无

⑾忘告乃

⑿翁

⒀。

——宋 · 陆游

【注释】

1 示儿:告诉儿子。

2 元:本来。元知:原本知道。

3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4 但:只是。

5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

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这里代指的是中国。

6 同:统一。

7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8 北定:将北方平定。

9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10 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11 无:通“勿”,意思是不要。无忘:不要忘记。

12 乃:你 ;你的。

13 翁:父亲,爸爸。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Page 8: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阅读理解】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能

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当宋朝的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

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

父亲。

Page 9: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秋夜将晓①出篱门

②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③东入海,

五千仞岳④上摩

⑤天。

遗民⑥泪尽

⑦胡尘

⑧里,

南望⑨王师

⑩又一年。

——宋 · 陆游

【注释】

1 将晓:天将要亮。

2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天将

亮时走出篱笆门迎着凉风产生的感想。

3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夸张形容它的长。

4 五千仞(rân)岳(yuâ):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夸张形容它的

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5 摩:摩擦、接触。摩天:碰到天。

6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7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8 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

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9 南望:远眺(tiào)南方。

10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Page 10: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阅读理解】漫长的黄河东流入海,巍(wēi )峨(ã)的华山

高耸快要碰到蓝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淚已流尽,远眺

(tiào)南方,等待着宋朝的军队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Page 11: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浪淘沙

九曲①黄河万里沙

②,

浪淘风簸③自天涯

④,

如今直上银河⑤去,

同到牵牛织女⑥家。

——唐 · 刘禹锡

1 九曲:形容弯曲的地方很多。

2 万里沙:指黄河漫长,夹带着大量泥沙。

3 簸(bǒ):颠簸摇荡。浪淘风簸:形容黄河风浪很大,汹涌澎

湃。

4 天涯:天边。自天涯:从天边来,指黄河源长流急。

5 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

(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张骞乘筏一直到了

天河,见到织女。

6 牵牛、织女:即牵牛星、织女星。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

郎、织女,他们结成夫妻,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

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Page 12: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阅读理解】弯弯曲曲的黄河,夹带着万里泥沙,狂风掀起滚滚波

涛,从遥远的天边滚滚而来。现在,我要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

们一起去拜访牛郎织女家。

Page 13: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①原

②上草,一岁一枯

③荣

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⑤侵

⑥古道,晴翠

⑦接荒城

⑧,

又送王孙⑨去,萋萋

⑩满别情。

——唐 · 白居易

【注释】

1 离离:形容青草茂盛的样子。

2 原:原野。

3 枯:枯萎

4 荣:繁荣茂盛。

5 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6 侵:侵占,覆盖。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

道路。

7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8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

色。

9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10 萋萋(qī):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Page 14: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阅读理解】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萎了又会繁茂起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第二年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

野草。蔓延到远方的一片野草,占据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里,阳

光照耀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

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例题】

字 解释

竭力做到 ( )

达到极点 ( )

完 ( )

字 解释

植物长出来 ( )

产生 ( )

生存 ( )

答案:完、植物长出来

Page 15: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题①临安

②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④?

暖风⑤熏

⑥得游人

⑦醉,

直⑧把杭州作汴州

⑨。

——宋 · 林升

【注释】

1 题:写。

2 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 邸(dǐ):官府,官邸(dǐ),旅店,客栈。这里指旅店。题

临安邸: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上的诗。

4 休:暂停、停止、罢休。

5 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

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 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7 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

作乐的南宋贵族。

8 直:简直。

9 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Page 16: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阅读理解】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西湖内外这

轻歌曼舞什么时候才能消停罢休?扑面的暖风熏得游人们昏昏如醉,

他们简直把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

Page 17: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①,

万里长征人未还②。

但使③龙城飞将

④在,

不教⑤胡马

⑥度

⑦阴山

⑧。

——唐 · 王昌龄

【注释】

1 关:关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2 还:归还,回来。

3 但使:只要。

4 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

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 不教:不叫,不让。

6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7 度:度过,越过。

8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阅读理解】从秦汉到如今明月依旧照耀边关,万里征战的将士,

依然不见有人回来。如果飞将军李广现在仍然健在,那就不会让敌

人的兵马越过阴山。

Page 18: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例题】

字 解释

把借来的东西归还 ( )

返回 ( )

回报 ( )

答案:返回

Page 19: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石灰吟①

千锤②万凿

③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④等闲

⑤。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⑥在人间

⑦。

——明 · 于谦

【注释】

1 吟(yín):唱。

2 锤(chuí):锤打。

3 凿(záo):开凿。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4 若:好像、好似。

5 等闲:平常,轻松。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6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7 人间:人世间。

【阅读理解】经过千万次的锤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面对熊熊烈火

的焚烧也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为把

一身清白长留在人世间。

Page 20: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送元二①使

②安西

渭④城朝

⑤雨浥

⑥轻尘

⑦,

客舍⑧青青柳色

⑨新。

劝君⑩更

⑾尽

⑿一杯酒,

西出阳关⒀无故人

⒁。

——唐 · 王维

【注释】

1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2 使:到某地;出使。

3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4 渭(wâi)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5 朝(zhāo)雨:清晨的雨。

6 浥(yì):沾湿,湿润。

7 轻尘:浮尘。

8 客舍:旅店,这里指客人设宴送别的地方。

9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10 君:指元二。

11 更:再。

12 尽:喝完,干杯。

13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14 故人:老朋友、旧友。

Page 21: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阅读理解】清晨的雨水湿润了渭城的灰尘,旅店的青砖瓦房更青

了,柳树也变得更加翠绿,焕然一新。请您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往

西走,出了阳关就没有相识的老朋友了。

Page 22: Chinese 华语古诗 - 六年级

Reference:

http://yw.eywedu.com/

http://www.gushiwen.org/

http://www.sbkk8.cn/mingzhu/gudaicn/wenyanwen/kewaiwenyanw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