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閱讀範疇 精讀 《釣勝於魚》 陳之藩 學習重點 1. 學習借事說理的方法 2. 複習比喻說明的手法 3. 享受過程,不計結果 課文 《朗文中國語文》第六冊《釣勝於魚》(34 - 39) 一、認識字詞 蹣跚 悠然 靜謐 流連忘返 樂此不疲 還有嗎?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活學活用與內容理解 1. 作者在文章的開首 ( 第一至六段) 記敍了一件什麼事?他為什麼 要記敍這件事情?他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 所記事情 一位老教授划船釣魚的事件 記敍目的 借老教授只為釣而不為魚的心態說明作者所要表 達的道理 「釣勝於魚」。 寫作手法 借事說理

Unit 6 ans

  • Upload
    ken1470

  • View
    3.427

  • Download
    3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Unit 6 ans

閱讀範疇

精讀

《釣勝於魚》 陳之藩

學習重點

1. 學習借事說理的方法

2. 複習比喻說明的手法

3. 享受過程,不計結果

課文

《朗文中國語文》第六冊《釣勝於魚》(頁 34 - 39)

一、認識字詞

蹣跚 悠然 靜謐 流連忘返 樂此不疲

還有嗎?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活學活用與內容理解

1. 作者在文章的開首 (第一至六段) 記敍了一件什麼事?他為什麼

要記敍這件事情?他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

所記事情 一位老教授划船釣魚的事件

記敍目的

借老教授只為釣而不為魚的心態說明作者所要表

達的道理 - 「釣勝於魚」。

寫作手法 借事說理

Page 2: Unit 6 ans

2. 假如作者不在文章的開首記述事件,他能否達到預期的目的?為

什麼?

作者也可以不以敍事開首,而作直接說理。但是由於作者所要說明的道

理頗為艱深、抽象,單憑直接說理,作者必須花大篇幅作解說,而讀者

也未必容易明白、掌握。因此作者借事說理能做到化抽象為具體,化繁

為簡的好處。

3. 在文章的第十至十二段,作者為了要進一步說明_釣勝於魚

的道理,他還舉出了哪些例子?

第十段:美國很多學者一工作就是一生,可見他們從工作本身發

現出無限的趣味;第十一、二段:用郝德的話和魏剛的事例說明

追求知識能令人樂此不疲,有時甚至使人瘋狂。

4. 文章的第十七段,作者分別提及兩類人,試指出他們的不同之處:

不是為釣魚的釣者 緣木求魚的「智者」

作者真正的意思 全心投入工作中,不計

名利的人

那些只求名利地位,凡事斤斤

計較的人

現實生活的人物例子 書中例子:愛因斯坦、

羅倫斯 學生可隨意舉例

他們的工作態度 專心致志,投入忘我 心有旁騖,未能專注

他們的工作目的 欣賞工作本身的過程,

而不計較結果 只求名利地位

他們的工作果效 努力工作,自有收穫 徒勞心力,一無所得

作者所用的說理手法 比較說明

Page 3: Unit 6 ans

5. 綜觀全文,掌握文章的主旨,試用自己的文字解釋文題「釣勝於

魚」。

「欣賞工作本身的過程,而不計較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同學們已學習過「比喻說明」的方法,現在讓我們做一些鞏固知

識的練習,請翻開課本第 41 頁,並完成所附的練習。

Page 4: Unit 6 ans

精讀

《愛蓮說》 周敦頤

學習重點

1. 學習借物說理的方法

2. 複習比較說明的手法

3. 潔身自愛,濁世清泉

4. 學懂欣賞優美古文,透過背誦吸收文學的精華

課文

《朗文中國語文》第六冊《愛蓮說》(頁 4 - 5)

一、認識字詞

出淤泥而不染 不蔓不枝 褻玩 隠逸者 鮮

還有嗎?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活學活用與理解

1. 作者在文章中除了蓮花外,他還提及哪幾種花類?這幾種花在他

的心目中是否有同等地位?若不是,何者才是他的心頭好?從何

見得?

作者還提及牡丹和菊花,這幾種花都不及蓮花在作者心目中的地

位崇高,因他在文中說「予獨愛蓮」,又問「蓮之愛,同予者何

人?」可見作者只愛蓮愛。

Page 5: Unit 6 ans

2. 本文共分兩段,試寫出各段的主要內容,並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

第一段 第二段

內容

指出自己獨愛蓮花,又說明

蓮花的特點。

點出蓮花是君子的代表,又慨嘆世

人只知追求功名富貴,少有如他般

追求道德修養

兩 段 的

關係

第一段說明事物的特點,作為第二段說理部份的鋪墊,

使所要說明的道理顯得具體易明。

3. 假如作者重寫本文,刪去第一段,只保留第二段,你認為會有什

麼效果?

若作者只保留第二段,只直接道出蓮花是君子的化身,由於欠缺第

一段說明事物的部份,這樣做為使讀者難以明白蓮花和君子有何共

通點,進而未能掌握作者所要說明的道理。

4. 你認為作者所讚頌的君子能否立足於現今的商業社會?試抒己

見。

學生自由發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6: Unit 6 ans

文學

周敦頤在《愛蓮說》一文中說明了他喜愛蓮花的原因,他又

提及世人多愛牡丹,惟他獨愛蓮。這似乎暗示了與他有同好,懂

得欣賞潔淨秀美的蓮花的人是少之又少的。然而,事實上,蓮花

向來是詩人墨客的歌詠對象,由此可見,周敦頤不愁寂寞,他有

很多的同道中人。

以下有多首唐、宋詩人詞人的作品,它們都有讚頌蓮花的美

態。先細心欣賞這些優美的詩詞,並展開你想像的翅膀,試寫出

詩人筆下蓮花的特點。

【西湖】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蘇幕遮】宋‧周邦彥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

侵曉窺簷語。

葉上初陽乾宿雨。

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

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

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採蓮曲】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湖上寓居雜詠】 宋‧姜夔

處處虛堂望眼寬,荷花荷葉過欄杆。

遊人去後無歌鼓,白水青山生晚寒。

苑牆曲曲柳冥冥,人靜山空見一燈。

荷葉似雲香不斷,小船搖曳入西陵。

Page 7: Unit 6 ans

整體而言,四首詩詞作者眼中的蓮花有何特點?

【西湖】:艷紅的荷花盛開,翠綠的荷葉繁多,有鋪天蓋地之勢。

【蘇幕遮】:荷葉渾圓,荷花挺直。

【湖上寓居雜詠】:荷花荷葉茂密,伸出欄杆;荷香不斷。

【採蓮曲】:荷葉如裙擺,荷花向天盛開,荷花堆茂密高大,可藏人於當中。

你還可以找到其他以蓮花或其他植物為題的詩詞嗎?試把你的搜索

成果抄錄在下面:

以下網址可以助你一把:

http://www.zsu.edu.cn/poems/ 中國古典詩詞

http://sokamonline.com/indexPage/ClassicPoem.cfm 中國文學 歷代詩詞

http://www.shuku.net:8080/novels/mulu/shici.html 古今詩詞

如果你對創作詩詞有興趣,可瀏覽下列網址:

http://poem.cbooks.org/ 詩詞普及化

網上資源還有更多……

Page 8: Unit 6 ans

自學

《蓮花渾身都是寳》

蓮花有許多典雅的名字,如荷花、芙蓉、芙蕖、菡萏、水芝、水芸、

君子花等。荷花被譽爲「淩波仙子」,寄託了人們無限的遐想。芙蓉也

常常被用來比喻女子的美貌,「出水芙蓉」正是荷花美的真實寫照。

荷花盛開之際,碧荷生幽,蓮子飄香,花吐蓮蓬,艷麗可人。清風徐來,

幽香陣陣,沁人肺腑。真有使人心曠神怡,夢牽魄動之感。古往今來,

荷花之美,傾倒了多少志士仁人,留下了多少千古絕唱。

荷花除了富有觀賞價值外,更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它渾身是寶,荷

花謝後,花托膨大形成蓮蓬。每個蓮房內生有十數粒蓮子,這是極好的

滋補品。荷花的地下莖是藕,雖長在污泥之中,洗淨後卻如玉臂橫陳,

是民間中秋供月的佳品。藕生食熟食皆可,生食清脆爽口,「藕斷絲連」;

往藕孔裏灌進糯米、冰糖,煮熟後,甘軟如飴。潔淨的荷葉用來墊蒸籠

或包裹食物,別有一股清香,令人垂涎。荷花、蓮子、荷葉、藕節均可

入藥。荷的雄蕊稱「蓮須」,功能固腎澀精。蓮子性平味甘澀,功能補

脾養心固精。蓮子芯含多種生物鹼,功能清熱瀉火。

Page 9: Unit 6 ans

試根據上文內容及以下兩個網址的資料,填寫下表:

你可以在網上找到更多有關蓮花的圖片及資料

http://www.nthu.edu.tw/NTHU/plant/plant/s01.html 荷花與睡蓮

http://www.prcedu.com/exam/text/file01/083647.htm 品荷札記

中國古代文人喜愛蓮花,認為它是高潔人格的化身。你又是否知道除

了蓮花外,古代文人對另外哪幾種植物也是情有獨鍾的?試在圖書館

或網上找尋答案。

蓮花檔案

別名: 荷花、芙蓉、芙蕖、菡萏、水芝、水芸、君子花

所屬科別: 睡蓮科 選它作市花的城市: 澳門

價值: 1. 觀賞價值

2. 蓮子、蓮藕可食用

3. 蓮葉可墊蒸籠或包餸菜

4. 蓮花、蓮子、荷葉、藕節、「蓮須」均可入藥

5. 蓮香陣陣,沁人肺腑

象徵意義: 君子的化身、美人的象徵

歲寒三友

松、竹、梅

四君子

梅、蘭、菊、竹

Page 10: Unit 6 ans

略讀

《貓捕雀》 薛福成

學習重點

1. 複習借事說理的方法

2. 複習比喻說明的方法

作者小檔案

薛福成 (1838 年 - 1894 年 ),清末外交官、政論家。光緒

十五年 (1889 年 ),出使英、法、比、

意四國,是當時重要的外交人員。他

主張革新政治,振興工商業,又主張

實行君主立憲。

課文

活學活用與內容理解

1. 試用自己的文字說出雛雀的遭遇。

貓突襲雀羣,母雀為保護雛雀,奮不顧身,與貓搏鬥,最後傷重不治。

母雀死後,貓仍然不死,對雛雀虎視眈眈。 _

2. 作者花了不少的篇幅來記敍雛雀的遭遇,他這樣做有什麼目的?

借者要指出貓的凶殘,並借貓捕雀此事說明貪官污吏正如貓般殘害百

姓,其行為可惡極了,而白姓的遭遇則極其可憐。

Page 11: Unit 6 ans

3. 承上題,作者所用的這種寫作手法有什麼好處?

這樣做可使所說明的道理更加具體,讀者更易明白和掌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假如由你來當作者,你會刪去第二及第三段嗎?為什麼?

假如刪去第二及第三段的話,本文就成了一篇單純的記敍文,只記敍

雛雀的悲慘遭遇,這並非本文的創作原意。作者是想借貓捕雀一事,

表示他對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及對「殘民以自肥」的官吏的痛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認為文中的「雛雀」和「貓」是單純指自然界的動物,還是另

有所指? 若是另有所指,你可以在現今的社會發現這些人物的

影子嗎?

雛雀是指受壓榨而無力反抗的百姓,貓是指為求自己利益而欺壓百姓

的官員。

學生自由發揮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12: Unit 6 ans

略讀

《落花生的性格》 梁容若

學習重點

1. 複習借物說理的方法

2. 複習比較說明的方法

課文

《朗文中國語文》第六冊《落花生的性格》

(頁 20 - 21)

活學活用與內容理解

1. 假如把本篇的題目改為《落花生的特點》,你認為這樣能符合作者

的原意嗎?

作者的原因並非只是說明落花生的特點,而是借落花生來說明人應有

的寶貴品格,這目的可從作者在題目中選用「性格」兩字可見。因此

本篇的題目不可改為《落花生的特點》。

Page 13: Unit 6 ans

2. 本文與《愛蓮說》的表達手法有相同之處,亦有不同之處。試分

別從它們的說理手法和文章結構兩方面分析它們的異同。

《落花生的性格》 《愛蓮說》 比較

說理手法 借物說理 借物說理 相異 / 相同

文章結構 先說明,後說理 /

邊說明,邊說理

先說明,後說理 /

邊說明,邊說理

相異 / 相同

2. 本文的主角無可置疑是落花生,為何作者還要花筆墨寫及其他植

物呢?

借寫柳樹、榆樹、椿角和蓬子的傳播方法,來突出落花生安分守己、

腳踏實地的特性;又借其他的蔓生植物來突顯落花生在平凡裡有雄

奇,在渺小裡有偉大。

3. 請翻開課本第 23 頁,完成練習二,看看落花生到底給了作者什麼

啓示?

Page 14: Unit 6 ans

自習

《蜜蜂的讚美》 秦牧

學習重點

1. 掌握借物說理的方法

2. 辛勤學習,必有所成

課文

《朗文中國語文》第六冊《蜜蜂的讚美》(頁 12 - 15)

活學活用與內容理解

1. 本文主要是讚美蜜蜂,但為什麼一開始便提及螞蟻、蝴蝶、蜘蛛

等昆蟲?

_作者提及其他昆蟲,目的是希望可以突出蜜蜂在眾多昆蟲中與別不

同,從而加深讀者的印象,起比較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15: Unit 6 ans

2. 作者說蜜蜂採蜜的方法能給人重要的啓示。試完成下列表格,指

出作者借下列蜜蜂的各種表現說明什麼道理?

(1)

蜜蜂採蜜的過程 所說明的道理

1. 廣泛地吸收 1. 說明學習和工作必須廣泛

求師,博取諸家之長。

2. 接受每一朵花最甜美的東西 2. 說明汲取別人的東西,必須

取其精髓。

3. 重新釀造 3. 說明學習必須加上自己的

獨創性,重新創造。

4. 蜜成花不見 4. 說明經過重新創造之後,原

來的材料已完全融入在新的成

果,以新的面目出現。

(2) 試指出作者所運用的寫作手法。

借物說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要學習有成果,有人認為全靠天賦的才能,有人認為最重要是憑

後天的辛勤,但亦有人主張要掌握讀書的技巧,試談談你的看

法,並嘗試運用「借物說理」的方法來表達你的意見。

____學生自由發揮

Page 16: Unit 6 ans

自習

《人與貓》 杏林子

學習重點

1. 掌握借事說理的方法

作者小檔案

杏林子(1942-2003),原名劉俠,台灣現代女作家。幼年患類風

濕關節炎,致全身殘廢,但一直以頑強的鬥志堅持在病牀上學習和寫

作。她的著作甚多,有《生之歌》、《杏林小記》等。她的文章充滿愛

的激勵和安慰,感人至深。

課文

活學活用與內容理解

1. 本篇和《貓捕雀》一樣,都向我們揭示了貓殘忍無情的一面,及

自然界真實的情況。試從文中舉出事例說明那是怎樣一回事。

母貓吃掉了其中一隻一生下來就有毛病的小貓。自然界物

競天擇、適者生存,體弱的、有病的小動物,一出生就面

臨被淘汰的命運。 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同樣談及貓的殘忍,《貓捕雀》與《人與貓》兩篇之中,你認為

哪一篇的貓更殘忍,更可恨,為什麼?

學生可自由發揮_______

Page 17: Unit 6 ans

3. 本篇和《貓捕雀》雖同是運用了借事說理的手法,但兩篇所表達

的方式卻有不同。試根據兩文的內容,完成下列表格:

《貓捕雀》 《人與貓》

所記敍的事情

貓殘殺母雀,又對生還的

雛雀虎視眈眈

(正面 / 反面)

母貓吃掉了其中一隻一

生 下來就有毛病的小

貓。

(正面 / 反面)

要說明的道理 殘民以自肥者的官員極

其可憎可惡

(正面 / 反面)

人與動物不同之處,在於人

還有一顆追求美善、渴望真

理的靈智。

(正面 / 反面)

事件與道理的

性質

相同 / 相反 相同 / 相反

Page 18: Unit 6 ans

自習

《習慣說》 劉蓉

學習重點

1. 掌握借事說理的方法

課文

活學活用與內容理解

1. 本文題為《習慣說》,改為《習慣記》可以嗎?理由是什麼?

本文不可以改題為《習慣記》,因為作者並非只想記敍一事件,乃是

要借此事來說明「學貴慎始」的道理。題目中的「說」正是表明此目

的。

2. 本文共分為四段,當中哪些段落是敍事的?哪些是說理的?作者

何以作這樣的先後安排?

文中首三段落敍事的,最後一段是說理的。

作者先敍事後說理,目的通過事例的陳述然後歸結道理。這種說明方

法不但較為具體明晰,而且有較大的說服力。

3. 作者以生活中的經驗為事例來說理,有什麼優點?

_這是因為生活經驗中的事例,是讀者易於了解的,同也往往有類似

的體驗,容易引起共鳴。

Page 19: Unit 6 ans

自習

《苦瓜篇》 夏馬

學習重點

掌握借物說理的方法

課文

活學活用與內容理解

1. 本文兼有敍事、抒情、說理成份,試分別把它們相關的內容出來。

2. 你認為以上三者,哪一部份不能刪去?請說出你的理由。

不能沒有敍事部份,否則所要說明的道理難以說得具體明白,也不能

沒有說理部份,否則成了一篇記敍文,這並非作者的創作原意。

成份 段落 內容

敍事 1 - 14

記敍作者的孩子喝苦瓜湯後連聲叫苦,作者勾起童年

回憶,倒敍父親的話如何改變作者對苦瓜的看法。

抒情 15、18 暗暗抒發對父親的懷念。

說理 16 -17

點出苦瓜的滋味與人生的相同之處,皆是先苦後甘,

同時我們必須抱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態

度,人生才會成功。

Page 20: Unit 6 ans

自習

《換一個角度思考》 楊東升 學習重點

1. 掌握借事說理的方法

2. 掌握比喻說明的方法

課文

活學活用與內容理解

1. 試根據文中「死囚抽字」的故事完成下面關於比喻說明的表格:

文中所用的比喻 要說明的道理

死囚 ______面對困境的人

不論___ 抽紙片與否 _,或是

__揭穿仇人詭計______ _,都是

_必死無疑______________。

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

不看抽出的紙片,只看未抽出的

寫著「死」字的紙片,去推斷所抽

出的紙片該寫著「活」。

__ _扭轉思維角度 __

__ 死囚獲得赦免 __ 困境變得豁然開朗

Page 21: Unit 6 ans

2. 根據本文內容完成下面的問題。

(1) 試按文中故事一的內容,在下表的橫線上寫上適當的

文字。

小馬過河 相應事理

背景 小馬想要過河,牛大伯告訴牠

___水很淺______ _,松鼠告

訴牠___水很深_______。

第一思考

角度

小馬不能確定河水是深還是

淺 ,

所以無法過河。

只從 __一個角度去想 __

_

____________,往往無法解

決問題。

第二思考

角度

小馬考慮到_自己的條件與牛

大伯和松鼠不同 ,

必須要親自嘗試才會知道水的

深淺。

改用_另一個角度去想 _

_ _____,可能會

看到事情的其他方面,找到

新的解決方法。_______。

結果 小馬_成功過河,也知道了河水

的深淺。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變思維角度 ___

可以解決原來無法解決的

問題。

(2) 本文作者如何借事說明抽象道理?

本文通過小馬過河和死囚抽字的故事說明一個道理:改變思維角

度,往往會使原來陷入困境的思路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

Page 22: Unit 6 ans

自習

《馬說》 韓愈

學習重點

1. 掌握借事說理的方法

2. 掌握比喻說明的方法

課文

《朗文中國語文》第六冊《馬說》(頁 54 - 55)

譯文

活學活用與內容理解

1. 閱讀過多篇的說明文,相信你們已對「借事說理」和「比喻說明」

的手法有相當的掌握,現在在請完成課本第 56 – 57 頁的練習一

至二,鞏固所學。

2. 若你現在要寫相同的題材,你會借記敍何事來幫助說理呢?

_學生自由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