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组建市属国企“八大金刚”担重任epaper.sanyarb.com.cn/resfile/2019-07-29/03/03.pdf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www.sanyarb.com.cn

啃“硬骨头”,“高位嫁接”优质资源

哪里是痛点、难点,哪里就是教育改革的重点。

“教育是个长期性工作,需要下细功苦功。”这是市政协党组成员、吉阳区委书记陈跃对教育的理念。

上下一心,齐心协力编写的《吉阳区创建教育强区三年行动计划》是吉阳区委、区政府为打造教育强区勾勒出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3 年时间,吉阳区拿出“绣花”功夫 ,对 全 区 的 教 育 资 源 进 行 全 盘 摸底 ,破解教育失衡难题。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大量农村学生涌入城区学校,导致城区学校学位日趋紧张、农村学校生源日渐萎缩;学校教师配置不均衡、学科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长期得不到补充,教师队伍老化严重;校长、教师缺少合理竞争流动机制,学校科学管理程度不高……

这些都是教育面临的“窘状”,3年来,吉阳区逐一对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从硬件提升到软件升级,全方位深层次基本解决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敢为人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为打造教育强区装上强大引擎。

天下事,非新无以为进。质量是教育的灵魂,如何提升教育品质,办有灵魂的教育?吉阳区教育局长侯雪华给出了答案:“高位嫁接”教育资源,让优质教育来到群众“家门口”。

探索集团化办学。把全区 35 所学校分成 3 个层次,采取“一拖三”(一所优质学校带三所薄弱学校)和二级学校向一级学校靠拢的方式分层管理;把全区 35 所小学分成 8 个教育集团,资源共享,管理互通,上下联动;将全区中小学划分为 8 个学区,组成

“1+1+N 学区联盟,即 1 所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1 所薄弱学校,N 所学校组成学区成员。学区长学校对基础薄弱学校进行帮扶带动,达到优质均衡,逐步实现教育公平。

唱响一体化发展“主旋律”。树立全区一盘棋,实现资源均衡配置,区委、区政府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农村学校改薄工程和学位攻坚行动,乡村学校“弱小差”、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得到较大改观。

集团一家亲。实行集团内教师和中层干部“微循环”,核心学校按本校教职工人数 10%-15%的比例,统筹安排干部教师交流到集团内各成员学校任职任教。同时有计划地从成员学校选派干部教师到核心学校挂职锻炼、顶岗和跟岗培训,培养学科带头人,实现集团内各学校学科带头人等

优秀师资共享。名师做王牌,开展“传帮带”。借

助教育信息化“校校通”“班班通”平台,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信息化教学推广活动,不断生成和共享优质资源。

实施“一校一品”。凸显个性,特色教育百花齐放,引导学校内涵发展,注重集团内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塑造

“一校一品”格局。用真心真情真意制定的这一系

列实招硬招,将吉阳教育迅速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教育升级:由“输血”向“造血”迈进

一分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三亚 30 所学校获得省级荣誉称

号,吉阳区就占了 11 所,其中 9 所学校都是近两年获得此项荣誉。今年三亚3 所幼儿园成功晋级首批“省一级幼儿园”,吉阳区占 2 所;小学综合平均分从 163→194→206.2,提升 43.2 分;中考平均分从 386→430→463.1 分,提升77.1 分,3 年稳居四区之首。

这些成绩是吉阳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见证,3 年来,吉阳教育一直在磨剑、追赶、超越!

磨剑,来源于不断地改革创新。

重视“源头活水”。通过“不限期限和名额”方式,引进一批优秀校长和教 师 ,建 立“ 吉 阳 区 教 育 人 才 储 备库”。2017 年,吉阳区成立教育智囊团,聘请三亚市实验中学原校长李致洪为智囊团首席顾问,为吉阳教育“问诊把脉开良方”,成立吉阳区教育命题工作小组,规划设计全年度备考及模拟测试工作,精准分析每一次测试数据,多次带队向省内优质教育资源取经,为吉阳区高标准高质量备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指导。

追赶,发挥“火种”光热。被 引 进 的 好 校 长 、好 教 师 就 是

“火种”,正成为吉阳区培养提高本土好校长、好教师的引路人。“孩子就像种 子 ,不 需 筛 选 、一 视 同 仁 、呵 护 成长,是我的使命。”引进人才王迎春不仅为南新小学带来先进的教学改革规划,更为这所深扎社区中的小学输送着柔风暖阳般的教育理念,将“种子教育”贯穿于教学课堂中,为学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当王迎春离开南新小学、担任市二小校长时,南新小学许多老师留下了不舍的眼泪。聘请

“ 银 发 精 英 ”,助 力 吉 阳 教 育 大 步 前行。“以出去学、请进来教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结合继续教育、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专项调研、定向培训等,有时效有目标和针对性地培养

教师队伍是我们打造本土人才强磁场的措施。

超越,是吉阳教育不断追求的精神气质。

师者,要深入挖掘学生的价值塑造潜力,让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富于创新精神。侯雪华说,吉阳区教育局打出组合拳,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全体教师按照每人每年 4000 元的标准发放餐补,按照人均 1000 元的标准为全体教职员工体检,将临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原来的 3300 元提高到 5600 元;强弱学校手拉手结对子 ;校 长 、老 师 坐 班 ,下 课 时 间 做 教研;开展趣味运动会,把泳池“安”进了学校,学生上培训班不花钱,“校内课后服务”破解“四点半”难题,陆续聘用具有国际认证、在市外国专家局备案的 10 位外教走进课堂 、涌现出不少“小小翻译家”,打造“阳光教育”品牌……许多先进教育理念走在前列!

教育是第一民生。“吉阳教育”的实践证明,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是破解教育失衡、提质增效的关键!吉阳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华文表示,3 年来,吉阳教育正不断抬高底部、缩小差距、提升质量,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享受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市政协党组成员、吉阳区委书记陈跃说,实现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协调发展,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3 年厉兵秣马,久久为功,吉阳教育真正实现了从“输血”向“造血”转型,吉阳区正向教育强区目标不断迈进!

精心播种,静待花开!吉阳区在肥沃的教育土壤里播撒的种子茁壮成长,将成为海南建设自贸区自贸港的栋梁之材!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3 年来,吉阳区高举

“ 优 先 发 展 教 育 ”大 旗 ,聚 焦 创新、真情投入、真抓实干,以一系列实招硬招,在教育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交出了凝聚着汗水的成绩单。

吉阳教育用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实现了连续 3 年大突破和历史性大跨越。小学综合平均分从163→194→206.2,提升 43.2 分;中考 平 均 分 从 386→430→463.1 分 ,提升 77.1 分,3 年稳居四区之首。

在 3 年的奋斗中,抬高底部、缩小差距、提升质量,用辛勤汗水

“遇见一个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吉阳”。

对教育发展的书香情怀,写在吉阳区广大家长的笑脸上。

♦核心提示

▲三亚丹州小学,暑期课堂,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航模课。

▲吉阳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到三亚丹州小学了解学校党建情况。

◀上接1版

●党的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企

业自主选择经营管理者

记者:在此次国企改革中,如何突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作用?

阿东:此次国企改革,为确保国企改革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我们做到了“一个突出,三个坚持。”

“一个突出”就是在国资国企改革全过程、各环节中突出党对国有企业、国企改革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管大局、把方向、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三个坚持”首先是坚持党对改革的纪律要求严格落实到位。三亚市委市政府专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严肃我市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期间工作纪律的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各市属企 业 严 格 执 行 国 资 国 企 改 革 政 治 纪律、组织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管党治党要求不松懈、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

第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企业自主选择经营管理者相结合。市委组织部对 8 大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党组织负责人进行考察、任命,集团公司董事会依法产生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并按照“精干、高效、集约”原则确定企业组织架构。

第三,坚持党建工作与改革经营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8 家集团公司集团层面均设立党委和纪委,与集团公司组建工作同步进行、同步推进,我们坚持企业将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进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的前置程序,确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化学反应企业数量变“少”,质量

变“好”变“强”

记者:通过此次国企改革整合重组,如何产生化学反应、乘数效应?

阿东:此次国企改革整合重组,我

们将全市 19 家大小不一、参差不齐的国有企业,整合成 8 家集团公司,构建

“2+6”的国有企业发展新格局。三亚发控、国资公司是两个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公司,另外 6 个集团名称都有“投资”。投资的本质是追求一种“化学变化”,通过资本来追求高收益。结合模式对了,就能通过“乘数效应”创造指数级的巨量财富。这次启动国资国企改革,我们将资本、资产、资源、人力等生产要素集聚一起,借着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这个“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让企业数量变“少”,而质量变

“好”、变“强”,突出发展主业之下,“裂变”出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项目,释放新动能。发展的道路不止一条、项目不止一个、空间无限拓展,这就是我们的“化学反应”。

我们自己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科投集团与城投、交投、旅投集团合作,旅投集团与农投集团合作等;我们还要跟全国大企业、大集团发生“化学反应”:打造大项目、新的产业生态,占领产业发展新空间新领域。为发生好的“化学反应”“乘数效应”,我们要

从三个方面落实改革措施:第一,由点到面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第二,加大政府授权放权力度,切实落实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第三,打造规范运行的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

●人才补短板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储

备机制,有三个“力度最大”

记者:此次三亚国有企业改革是如何解决人才短缺短板问题的?

阿东:这次三亚国企改革,在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和后续储备机制上有三个“力度最大”,超过历史以往任何时期的各项改革。

首先,面向全国统筹选调人才的力度最大。我们面向全国,拿出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长等一批好的有吸引力的职位,吸引优秀人才、三亚急需人才,短时间内人才应聘到岗。

第二,打通政企人才交流渠道的力度最大。从全市统筹,充分考虑其教育背景、工作履历和实际业绩,最短

时间、最大数量抽调选拔一批优秀机关干部、“80 后”优秀人才到国有企业。

第 三 ,人 才 机 制 创 新 的 力 度 最大。具体体现在:一是创新了专职外部董事选聘机制,从行业领军企业、社会专业机构、科研机构、市属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中挑选;二是建立了更加灵活的人才交流机制,建立国企人才智库、国资专家智库等,与国内国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产业链高端代表性企业加强合作;三是积极向国内其他自贸区、改革先行区学习人才机制创新经验。

●配套措施市场化定薪,扩大混改

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

记者:除了人才方面,还有哪些具体的改革配套措施?

阿东:国企改革的实质在于赋予国有企业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真正的市场主体地位,确保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我们着重

实施了三个方面改革配套措施:一是市场化定薪。我们启动了市属国有企业 工 资 决 定 机 制 改 革 和 薪 酬 绩 效 改革,要制定市属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实施办法和工资总额管理办法,细化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一系列规定,只加强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把工资决定权下放给企业,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决定机制。

二是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范围、广 度 和 深 度 。 我 们 要 引 入 战 略 投 资者,加大资本市场化运作,培育旅游、交通等重点产业上市主体,加快实现我市国有企业上市零突破。以信投公司、市规划设计院等为试点,拓展混改力度、深度,逐步推广。

三是探索试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新 组 建 集 团 公 司 的 经 理 层 的 一 批 管理、技术等岗位,要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按市场行业标准落实相关待遇,配合深化我市国有 企 业 劳 动 、人 事 、分 配 三 项 制 度 改革,逐步实现经理层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建立一套符合市场规律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7 月 28 日,三亚市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成立大会召开,为新组建的 8 家国有企业集中授牌,全新构建三亚“2+6”国有企业发展新格局。这意味着,三亚国有企业发展新格局已基本形成,国企改革任务快速有序推进,改革效果初步显现。

改变“小、散、弱”搭建国有企业发展新格局

努力在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中打造标杆的三亚,正紧紧围绕海南“三区一中心”定位,找准工作着力点持续发力。推进国企改革无疑是最新的一个注脚。

“ 改 变 我 市 国 有 企 业 长 期 以 来‘小、散、弱’、产业资源分散、企业竞争力不强问题,在三亚经济社会发展中切实担负起国企的使命担当。”随着 8家新组建的集团公司成立,“2+6”国有企业发展新格局得以搭建。今年 2 月份以来,三亚全面启动了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6 月 30 日,三亚市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动员会召开,公布《三亚市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 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方案》;7 月 28 日,三亚市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成立大会召开,宣布成立了三亚发控、国资公司、城投集团、旅投集团、交投集团、农投集团、

环投集团、科投集团。在工商注册方面,开通绿色通道,

设专人对接。打通政企人才交流渠道,一批优秀的机关干部、“80 后”干部,充实到新组建后国企领导干部队伍中。改革后的 8 家市属国有企业班子目前已配备干部 26 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 8 名 ,占 30.8% ;40 岁 以 下 7 名 ,占26.9%,班子成员梯次配备,基本做到老、中、青相结合……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了集团公司组建方案、公司注册、情况摸底,初步完成了党委筹建、集团班子成员配备、建章立制等工作,资产划转基本到位。从动员会至今,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一天都不耽误”“一刻都不松懈”,我市以“三亚速度”为市属国企改革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打造产业平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强,地方经济就强。”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倪健表示,国内经

济发达省份,无不把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在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大背景下,培育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国有重点产业平台,是推进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当务之急。

新组建 8 家集团公司,为三亚国企改革破了题、开了局。与此同时,这些企业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使命。

“2+6”国企发展新格局,涉及金融、国资管理、文化旅游、农业民生、公共服务、高新科技等诸多方面。如今的三亚,正大力发展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推动产业转型产业。如何推进一二三产业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都需要新组建的企业扛起担当。

在产业孵化上狠下功夫,这是倪健在现场讲话中强调的内容之一。他认为,三亚是海南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是“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龙头,是三大主导产业、“五大平台”建设的主战场。培育三大主导产业、建设“五大平台”也是新组建的 8 家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因为在我看来,新组建的 8 家企业不仅仅是一般的企业,更应该是重点产业平台。产业平台有三个特 征 ,一 是 规 模 大 ,二 是 核 心 竞 争 力强,三是具有一定的产业孵化功能。8家企业要发挥好产业平台优势,围绕三大主导产业、五大平台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在打造全产业链条上狠下功夫,形成独特竞争优势,为三亚市主导产业壮大、“五大平台”建设贡献国资国企的力量。

明确思路 企业将有新作为

副市长谢庆林表示,当前,8 家集团公司已基本完成组建,这只是三亚国资国企改革迈出的第一步,组建后的 8 家集团公司在企业正常运转,班子建设、人员配备,产业谋划等方面还有

大量工作要做。8 家集团公司要想在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中担当重任,为三亚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还要经过一番历练。

三亚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争取设立国际交易平台为核心,积极争取各类金融牌照和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助力构建区域金融体系,增强地方金融服务供给能力,助推三亚建设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协同联动各级产业部门、省内外企业,推动三亚优质资产和资源资本化、证券化,优势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入;以“增强地方金融实力,服务三亚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聚焦中心,汇聚资源,产业引领、金融驱动”为理念,争取通过 3 至 5 年的成功运营,在 2025 年以前,打造成为落实政府战略意图、履行社会责任、发起和带动资金规模在 500 亿元以上的一流地方国有资本营运平台。

三亚市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统筹归集下辖企业

经营性资产,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项目合作、经营租赁、兼并重组、产业并购组合等方式,依法依规管理和处置国有资产,化解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实现 存 量 国 有 资 本 布 局 结 构 的 优 化 调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变现能力;大力推动国有资本向旅游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投资,服务好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和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建设;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探索筹建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生产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保障民生事业、推进产业提质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三亚旅游文化投资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借助三大国有景区,构建“相聚鹿城、情定天涯、别有洞天”全域旅游运营体系,推动三亚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通过全程参与筹办“亚沙会”,打造以城市文化运营为引领,以体育赛事、会展节庆为引擎,以旅游消费为基础,以设施建设为 支 撑 ,以 金 融 服 务 为 助 力 ,以“ 旅文+”融合为亮点的旅投集团业务体系;通过联动实力央企、地方国企共同发展,坚持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运作,力图通过 3 至 5 年努力,到 2025 年实现集团总营收达 50 亿元,资产规模达到百亿级的目标,打造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竞争力强的综合型、平台型、生态型的旅游和文化产业投资控股型企业。

引进优秀人才、打造产业平台、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新组建市属国企“八大金刚”担重任本报记者 张雪锋

中考平均分3

年稳居四区之首

吉阳:探索﹃新﹄路

捧回硕果

本报记者

杨洋/

翁叶俊/

专题

聚焦三亚国资国企改革聚焦三亚国资国企改革聚焦三亚国资国企改革 3编辑:王昊 校对:符莉萍

2019年 7月 29日 星期一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