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送岗掀热潮...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党报送岗掀热潮 开发区迎来求职老乡

回家就业

党报送岗

2 01 4

年2

月1 4

星期五

责任编辑:郭

电脑制作:张

·记者新春走基层

4下午版

道路两旁的草地上还覆盖着薄薄一层白雪,阳光穿透寒风温暖着大地,10日上午10点,载着公安县求职考察团的大巴车陆续抵达荆州开发区管委会。

这是一个由230名公安县外出务工人员组成的求职考察团,成员来自公安县各个乡镇。自去年底

“三万”活动启动以来,市直机关驻公安县“三万”工作组积极走村入户,开展摸底工作,抓住春节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契机,组织有意向留在本地就业的务工人员前来荆州开发区参观企业、现场求职。

漂泊在外倍思家“这个企业挺大啊!车间环境还行嘿!”“哟,这

里还有无线wifi,可以看电影、唱K,不错不错!”……走进湖北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考察团的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认真打量着厂区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参观的人群中,一位头扎马尾辫的年轻女孩看得格外仔细,时不时还在小本上记录着,“没想到荆州还有这样的企业,生产和生活环境比外地许多厂好多了!”

年轻女孩来自公安县章田寺乡长春村,名叫石家圆。2012年毕业,今年23岁的她已经有两年外出打工的经历,“毕业后我去了浙江宁波的一家建筑公司,去年又被外派到福建福清工作。”在外漂泊的日子里,她格外想家,过年回家团聚成了她一年中最期盼的日子,短短一周的假期,她总是希望时间能过得慢点再慢点。

惦记着家中年老的父母,石家圆萌生了“在家门口找个工作”的想法,“一个人在外面漂久了,格外想家,就希望能离家近点。”

对于“三万”工作组组织的求职考察活动,石家圆分外珍惜,“过去从不知道荆州有这么多大企业、好企业,要是能找到份适合我的工作就太好了!”

与企业面对面互动此次公安县求职考察团的荆州开发区之行,

除了能现场参观企业,还能参加专场招聘会,42家企业自我推介、现场招聘面试。

招聘会上,不仅有伟特电子、同洲电子等落户不久的新企业,也有奥达纺织、三才堂等本土成长的老企业,为了吸引人员加入,企业方争先介绍着各自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各方面情况。

逛了一圈下来,石家圆手里已经拿了好几张招聘信息单,已有了相对心仪的企业,“我给企业投了简历,接下来就要通知了。”

和石家圆一样,陈磊也在招聘现场挨个地看企业介绍、咨询工作情况。今年26岁的他已经在深圳等沿海地区的电子企业工作了十年,“没想到荆州开发区现在有这么多电子企业,和我之前在外打工的工作也差不多,”求职意向明晰的他手里的招聘信息单多是来自于电子企业。

“你们企业主要是做哪块电子产品啊?”“每个月工作时间多长?工资待遇怎么算?包吃住不?”面对招聘期,陈磊一一抛出问题。他说,荆州这些企业的工资水平尽管和沿海地区还有一定差距,但是算算在外的生活成本,其实每个月能存下来的钱也差不多,“本地就业离家近,只要是工资待遇合适谁不想留在家门口工作呢?”

面对一家家企业,石家圆、陈磊和乡亲们还在努力地寻找着留在本地就业的机会,对他们而言,回家就业的理由很多,找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

市直机关“三万”工作组精心组织

公安监利老乡组团考察开发区企业

本报讯(驻荆州开发区记者刘娟)“这边这边,从这里转过去,招聘会在二楼礼堂……”在荆州开发区管委会,顶着刺骨的寒风,市委办公室、市烟草专卖局驻公安县章田寺乡长春村工作组,带南阳村、毛家铺村、永久村“三万”工作组队员施晨不断重复着简单的几句话,向抵达的公安返乡务工人员指引着前往会场的方向。

由市委办公室、市烟草专卖局“三万”工作组牵头,市直机关驻公安县“三万”11个工作组发动宣传后,10日上午,驻公安县“三万”工作组组织230名返乡务工人员组成求职考察团,专程赴荆州开发区企业参观考察,并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进行应聘咨询。

自此次“三万”活动启动以来,市直机关驻公安县“三万”工作组就在如何服务好返乡务工人员,帮助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上动起脑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返乡务工人员怎样才能选择更满意的工作?”施晨说,各工作组入驻以后,通过广泛的进村入户调查摸底,了解到一定的信息,举办此次求职考察团就是为了让返乡务工人员能近距离了解荆州企业发展现状,寻找自己中意的企业和岗位,实现就近就业,照顾家庭的同时,也能解决本地企业用工难问题。

“根据计划,我们还与市就业培训中心联系,组织有需求的返乡务工人员接受免费的专业技能培训,”据施晨介绍,许多返乡务工人员由于没

有一技之长,缺少与企业议价的能力,“通过此次现场参观考察,大家可以了解企业需要什么人,就去学相应的技能,找到更满意的工作。”

又讯(驻荆州开发区记者刘娟 通讯员周晓)12日,在市直机关驻监利县“三万”工作组的组织下,由近200人组成的监利县求职考察团来到荆州开发区,看企业生产车间、听企业情况介绍,详细了解荆州开发区企业发展近况,并参加专场招聘会,现场求职面试。

当天上午 10 点,大巴车载着考察团成员抵达荆州开发区管委会,考察团成员是来自监利县各个乡镇代表,具有长年在外打工的经历。据市政府办公室、市财政局驻程集镇新垸村,带姚集村、三岗村、张套村工作组组长谢灵介绍,考察团成员涵盖各个年龄层的外出务工人员,大都有回乡就业的意愿。

根据安排,此次考察团参观活动是市直机关驻监利县“三万”工作组安排的首场活动,接下来工作组还将对有意向留在本地就业的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并联系相关部门帮助提高人员个人技能水平。

据了解,自去年底市直机关入驻监利县“三万”驻点村以来,7个工作组积极走村入户开展摸排工作,宣讲本地用工形势和招工政策,分析市场形势,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和创业。

公安县返乡务工人员在美的食堂招聘现场咨询。(孙紫薇 摄)

公安县求职考察团:

在家门口找个好工作□ 驻荆州开发区记者 刘娟 特约记者 瞿俊森

本报讯(记者郭仕新 通讯员王炜)10日上午,江陵县熊河镇新河村等4个村的数十名村民,一早就来到新河村村委会门前广场,参加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人民银行荆州分行服务就业创业求职活动启动仪式。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就业创业行动”是新一轮“三万”活动主要内容之一。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人民银行荆州分行“三万”工作队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先后组织召开新河村、跃进村、彭市村、国强村两委成员班子会、党员和村民代表会、春节返乡人员座谈会,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的情况,摸清底数,有选择的走访回家过春节的外出务工人员,向他们宣传荆州近年来发展变化,介绍相关政策,帮他们分析在外务工与在本地就业的利弊,

并主动与荆州开发区劳动就业部门联系,详细了解开发区企业用工需求和福利待遇等情况。

在启动仪式现场,驻村“三万”工作队、《荆州日报》记者分别将印制宣传单和《荆州日报》“回家就业”专刊逐一发放到求职人员手中,向他们介绍荆州开发区企业用工需求等相关情况。

简短的启动仪式后,“三万”工作队组织求职人员先后参观了奥达、伟特、美的冰箱三家公司。新河村村委会主任王昌松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就职,夫妻俩为了帮小女儿找到理想的职位,带着小女儿参加求职活动启动仪式、参观企业,收集了一大摞资料,夫妻俩说要“带回去认真研究、好好商量”。参观企业后,部分求职人员已表露出在本地就业的愿望。

为返乡人员就业创业“引路”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人民银行荆州分行

服务就业创业求职活动启动

10日,荆州开发区迎来了马年的一批特殊“游客”,园区企业即是其景点,而游客在“游览”的同时,眼光更为“苛刻”。“企业是不是真的有发展前途?工作时间有多长?工作环境怎么样?员工生活条件如何?”……50名江陵县村民组成求职考察团带着疑问,来到荆州开发区寻找答案。

搭建起信息平台“这是《荆州日报》”回家就业党报送岗“公益

特刊和《荆州开发区招工信息手册》,有开发区各个企业的用工信息……”江陵片区三万工作组负责人雷圣林将用工信息发放给前来求职的村民。

雷圣林是连续四年的“三万”老队员,如何引导驻点村的村民返乡就业成为了今年三万工作的新议题。“在一般百姓的看来,本地没有那么多的工作机会,本地企业的工资待遇肯定没有沿海好。所以,我们三万队员的使命就是畅通信息渠道,让百姓知道家乡的发展。”常年工作在基层一线的雷圣林,率领工作队员一户户走访村民,入户调查宣讲,节前亲自将企业的用工信息宣传册发放到位,用身体力行消除信息的不对等。

55岁的刘为兵是江陵考察团中年龄最大的求职者,“我这次来除了要给自己找工作,回家之后还要为乡亲们宣讲哩。”刘为兵去年在襄阳等地的开发区参观过,在他看来,家乡开发区的发展毫不逊色。

使出浑身解数“招兵买马”“奥达纺织热忱欢迎您”、“ 伟特电子承诺规

范管理,为所有员工购买社保”、“同洲电子宿舍配备热水器、无线网”……在下午的招聘活动中,各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激情演讲,摆出诱人的条件待遇,上演了一场“人才争夺战”。

同洲电子人力资源部部长张鸿雁,在活动现场设置了展台展示公司产品。用手中的移动终端操作,指尖滑动,电视也同步运转,“这项技术运用之后,就不需要遥控器了,走到哪里都能够看电视。”展台的人气很旺,许多求职者前来一探究竟,现场就有10余人留下求职信息。

美的冰箱团队用“快”征服了诸多求职者。在美的工厂的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安排紧

凑,看工作车间,看员工宿舍、电影院、电子阅览室等。在观看企业宣传片的同时,就将就业意向表发放给了前来参观的求职者填写。中午所有求职者体验了美的食堂的工作餐后,就进行现场面试。与此同时,美的冰箱还在沙隆达广场开展专场招聘会。

兰永赛是美的冰箱的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为了满足用工需求,公司组织了招聘会、求职考察团,并在县市和村镇设立招聘网点,想尽办法解决用工难题。在他看来,美的的规模大、管理好、机会多,是最大的竞争力。

看好荆州也看重自身发展“我等着你们的通知来培训。”来自松滋八宝的

杨云,一直和妻子在东莞的电子厂工作,今年小两口决定回家乡。“毕竟上有老下有小,在外地消费高,既然家乡有合适的工作,还是更愿意留在家乡。”

杨云现场与同洲电子达成了就业协议,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杨云与妻子十分满意,俩人还在其它企业的展台前仔细询问,“我还要多看看,想多学点东西”杨云说。

24 岁的任萍一直在深圳从事室内设计的工作。在一天的参观过程中,他印象最深的是美的冰箱,任萍说:“我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发展前景,如果家乡有合适的工作,我一定会回家乡发展。”

继石首、公安、江陵求职考察团后,12日,荆州开发区又迎来了监利县求职考察团,近200名外出务工人员在市直机关驻监利县“三万”工作组的组织下,深入开发区企业参观考察,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

在这次面对面的接触中,一方是求贤若渴、遭遇招工难的企业,一方是渴望本地就业、寻找发展空间的外出务工人员,市直机关驻监利县“三万”工作组和荆州开发区共同搭建起沟通的渠道,让双方有了难得的对话机会。

求职者:工资待遇很重要“在我们驻点村,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纺

织服装和机械制造行业,”谢灵是市直机关驻监利县“三万”工作队队长,也是市政府办公室、市财政局驻程集镇新垸村,带姚集村、三岗村、张套村工作组组长,自去年底驻村以来,工作组进行深入摸底,详细了解所驻村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情况。为此,考察活动特意安排思诺服饰和奥达纺织两家纺织服装类企业。

一路行来,考察团成员们走进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车间了解生产现状,参观伟特电子新厂区熟悉荆州的电子信息企业情况,逛过湖北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的生活区感叹员工们业余生活的丰富,不少考察团成员对荆州企业快速发展赞叹不已。

“这么一看才知道,家乡发展变化太大了,企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今年57岁的胡同义来自新沟镇,一直在沿海工地打工,按他的话说“工作

是既辛苦也有一定危险性。”参观了一圈下来,让老胡很感慨。对于想找的

工作,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年纪大了,进不了工厂了,就想找份桥梁、道路建设方面的工作。每个月3000多元就成,与之前的工资水平不能差别太大。”

和老胡一样想法不在少数,棋盘乡的熊师傅也肯定地说,“要是工资差距不大,我们都愿意留在本地就业,谁也不想离家太远!”

企业:福利保障留人才“我们是去年落户荆州开发区的一家新企业,

主要以电子产品生产为主。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们厂在建的新厂区……”在伟特电子新厂区的门口,企业负责人详细地为大家介绍着企业发展的现状、描述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现在主要招普工、技术员等,工资水平在3000元左右……”

在湖北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的厂区,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韩凤带领考察团看车间、参观宿舍,

“在美的,我们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鼓励员工提升个人技能,提供各种培训机会……”

面对如此多的外出务工人员,企业负责人纷纷亮出优厚条件:“我们员工每年都有带薪休假”、

“我们企业对员工实行包吃包住,根据入职时间不同年底发放年终奖”……

“我们企业现在不愁没活做,今年公司的订单十分充足,缺的就是员工,”思诺服饰负责人表示,无论是提高工资水平,还是完善用工制度,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只为吸引员工、留住人才,“现在招员工是关键,为了吸引人,企业大幅提高了员工福利待遇,员工工资收入很有保障。”

监利县求职考察团:

家乡企业越来越好□ 驻荆州开发区记者 刘娟 通讯员 孙梦杰

监利县求职考察团在湖北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参观厂区。

江陵县熊河镇求职考察团:

园区企业求职机会多□ 记者 倪 鹏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