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教教 教教教教教教教 ——生生生生生生生生 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 生生生 生生 生生生生生

教育,为了生命的事业 —— 生命化教育的理念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冯建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为了生命的事业 —— 生命化教育的理念. 一、生命及其特征. 对 “ 生命 ” 的两种理解: 生物学的观点: 冯契主编的《哲学大辞典》中指出, “ 生命是主要由核酸、蛋白质大分子组成的、以细胞为单位的复合体系的存在方式 ” 。 生命哲学的观点: 葛力主编的《现代西方哲学词典》中指出, “ 生命是世界的绝对的、无限的本原,它跟物质和意识不同,是积极地、多样地、永恒地运动着的。生命不能借助于感觉或逻辑思维来认识,只能靠直觉和体验来把握 ”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教育,为了生命的事业

——生命化教育的理念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冯建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生命及其特征

• 对“生命”的两种理解:• 生物学的观点:冯契主编的《哲学大辞典》中指出,“生命

是主要由核酸、蛋白质大分子组成的、以细胞为单位的复合体系的存在方式”。

• 生命哲学的观点:葛力主编的《现代西方哲学词典》中指出,“生命是世界的绝对的、无限的本原,它跟物质和意识不同,是积极地、多样地、永恒地运动着的。生命不能借助于感觉或逻辑思维来认识,只能靠直觉和体验来把握”。

• 两条不同的思路:生物学关注生命的自然性,生命哲学关注生命的精神性,甚至把生命神秘化。 前者把生命当动物;后者把生命当神。

生命是什么?

• “ 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人就是人”。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的生命本质。

• 生命的双重性:生命对于人来说,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是自然生命和超自然的生命的统一。人具有动物和神的特性,但又都不是动物和神,它处于动物和神之间的“光谱地带” 。

• 人的生命的特性 :• 生命的完整性;• 生命的自主性;• 生命的超越性;• 生命的独特性。

二、生命与教育的本体关系

• 1 、教育发生学的观点:教育因生命而发生,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生命的需要 。

• 2 、本真的教育是以生命为原点,关怀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任何无视生命、偏离生命、摧残生命的教育都是教育的“异化”,因而也是“反教育的。

• 3 、中国教育的寻“家”历程:从“社会”到“人”,从“局部”的人到“完整”的人。

• 4 、基础教育的新观念:为生命的终身发展奠基。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 基础教育的任务主要不再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掌握,而是必须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重要的任务。基础教育应该教会儿童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理解、学会共生,为他们奠定一生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教育关爱人的生命

• 问题( 1 )青少年自杀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这除了他们的心理脆弱外,还跟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 2)动物保护主义者关注了动物的生命,但人的生命又该谁来关注呢?“矿难”、“自杀”反映的问题。

• 反思我们的观念:道德与生命的背离;教育对生命的无视;

• 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我们呼吁关注人的生命,生命不能以牺牲来换取价值,人需要活着,而且有意义、有尊严地活着来体现生命的价值。

• 为了肉体的享受而牺牲灵魂,那太可怕;为了灵魂的完美而牺牲肉体,那也太理想了。

生命教育的推行

• 生命教育的提出及推行: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 1968 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在加州创立了“阿南达学校”,实践生命教育思想。我国的台湾、香港开设生命教育的课程,辽宁、上海 2004年由教育厅启动中小学生命教育工作。

• 生命教育的目标:认识生命之可贵;珍惜生命之存在;欣赏生命之美好;提升生命之意义;实现生命之价值。

四、教育关注精神生命的和谐发展• 人的生命是完整的,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以及各

自内部的和谐统一。• 关注精神生命,教育必须做到三个统一:• 新纲要突出强调情意的培养:态度、体验、感受、

兴趣、自信心、责任感、探究的欲望、情感等• 授受知识;启迪智慧;润泽灵魂。• 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精神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莹照。所以,“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

• 由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所想到的:• 比较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的“产婆

术”的不同:“从无知到有知”与“从有知到无知”的区别

• 中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西方: 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 因此,中国的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学“答”,更要

教学生学“问”。“答”是知识,“问”是智慧。

五、教育促进生命自主、自由地成长

• 自由是人的本质特性,因此,教育必须凸显生命的灵动,为生命的自由成长创造条件。

• 强制:儿童发展的大敌。以大人的要求来约束儿童,是对儿童的最大犯罪,是对人性的最大犯罪。

• 卢梭指出:大自然认为,孩子在成人之前毕竟还是孩子。如果我们想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我们便会生产出一种不成熟而且毫无味道的勉强长成的果子,这些果子在变得成熟之前变会烂掉。……童年有它自己观察、思考和感觉事物的方法,若试图用我们的方法去取代他们,那是再愚蠢不过的事情了。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指出:

• “动”确实是儿童的本性。如果将这种活动能力旺盛的、冲动力丰富的、而且快活的、美好的、幻想的、生机勃勃的、心胸坦率的儿童时代,按“大人”的模式加以规范的话,那么孩子就不成为完全的孩子了。实际上,只有在真正伟大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中生活过的孩子,才能很快成为真正的大人。

蒙台梭利指出:

• 促进生命,让他自由地展开,这便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 学校必须允许儿童自由地、自然地表现……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必须是“学生的自由”——这种自由将能允许发展每个儿童本性的自发表现。

• 1 、外部的行动自由:对纪律的反思,从外在的纪律到内在的纪律,从限制学生到为学生发展服务。

• 2 、内心的精神自由:• ( 1 )尊重学生,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本性,而

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去过滤他们的生活。• ( 2 )赋予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自主权,把课堂还给

学生,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总之,我们需要: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教学充满

智慧和艺术,让教育充满灵性和创造。

六、教育张扬生命的个性• 生命的是独特的,因此是个性化的。• Howard Gardner 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言语—语言智能:• 音乐—节奏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身体—动觉智能:• 自我反省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 认识自然的智能:• 道德的智能:

• 反思划一性教育的弊端:• 令人头疼的班级授课制及其改革问题:• 教育走向学生,创造个性化的教育形式:• ( 1 )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 2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使个性的

发展过程成为一个自主、自由的过程。• ( 3 )创设展示生命潜能的条件,使生命潜能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七、生命化教育及其原则

• 生命化教育在起点上,直面人的生命;在过程中,通过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本性;在结果上,润泽灵魂,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直面生命是前提,循于生命是保证,完善生命是目的。教育只有三者协调一致,才能实现其生命的本质,才是完整的生命化教育的内涵。

(一)自然性原则

• 中国教育的“工业”隐喻,西方教育的“农业隐喻”。“教师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捷克,夸美纽斯)。

•首先要尊重人的天性。 • 其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第三,要尊重儿童的生命的独特性。

(二)自主性原则

• 对动物的圈养与野外放生的思考。• 教育不应该是一种“告诉”,而应该是一种“探索”,

学生不应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和一个消极被动的盲从者,而应是一个寻求生命灿烂展示的生长者。

• 首先,我们要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 其次,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引导。

• 第三,针对自主与引导的关系,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

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三)体验性原则

• 人的生命是一个意义的存在,而意义是要诉诸于体验的。

• 体验是一个不同于科学的认识方式。• 贯彻体验原则,我们首先必须转变知识的观念,

由理性的知识观到生命的知识观 。• 其次,体验原则使教育成为主体间的交流活动。

• 第三,在教育生活中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体验。

(四)生活化原则• 生命以生活为载体,关注生命的生命化教育,也必须贯彻生活化的原则。生活化的原则就是教育要以生活为本源,在生活中进行教育,而且引导人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过美好的生活。

• 首先,教育要以生活为本原,确立“为生活而受教育”的目的观。

• 其次,教育在生活中进行,这需要“教育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教育化”。

• 第三,教育要改善生活,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

(五)个性化原则

• 个性化教育的关键是尊重个体的独特性,为个体独特性创造发展的空间。

•首先,教育要尊重并适应个体的差异。 • 其次,体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性,增强教育的差异性。

•第三,根据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实施特色化的教育。

八、教师,精神生命的缔造者

(一 )、从关注“知识”到关注“学生生命”• 教育不是知者带动无知者,教师不是学生知识的最大供应者,而是用一个智慧的生命照亮许多智慧的生命,用一个心灵唤醒许多心灵。教师的角色必须跳出和超越传统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而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书”,而在于“育人”,在于创造新的精神生命。

• 从“知识的传递者”到“精神生命的缔造者”,教师的职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革,关注的对象由“知识”、“教材”转变为“学生”、“生命”。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1 、 由知识的传授者到生命的促进者 2 、由教学的控制者到引导者 3 、由被动的执行者到主动的建构者 4 、由独白者到平等中的首席者

(三)生命化教师之特征

• 生命化的教师是关爱生命的教师。 • 生命化的教师是把教育当事业的教师。 • 生命化的教师是富有人文关怀的教师。 • 生命化的教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 • 生命化的教师是充满智慧和创造的教师。 • 生命化的教师是追求专业持续发展的教师。

成长为生命化教师

• 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教书已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成为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的形式。为此教师应努力成为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自我主体,唤醒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成为“具有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自主成长型教师”。

• 教师只有在不断的自我生命成长的体察、反思中,才能善于从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中获得一种生命体验与满足,一种生命的创造和成长,感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得到生命的一份满足和升华。教师自身生命价值和意义也要在其中得以体现和延伸。教师才能感受到在奉献中的快乐。

谢谢大家的聆听,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和实施生命化

的教育理念。E-mail:[email protected]://blog.cersp.com/

8172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