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中医药是民族瑰宝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时事新闻 责编 邹荣君 视觉编辑 白刚校对 张蕴 77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www.xiancn.com

白皮书全文约 9000余字,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中医药的历史发展、中国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

中医药发祥于中华大地,在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早在秦汉时期,中医药就传播到周边国家,并对这些国家产生重大影响;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在明清时代就传遍世界;《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把“团结中西医”作为三大卫生工作方针之一,确立了中医药应

有的地位和作用。1986年,国务院成立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管理部门,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中西医并重”列为新时期中国卫生工作五大方针之一。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200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中医药政策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发展中医药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医药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为中医药事业

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保障。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中医药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和举措。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

中医药学作为我国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有利于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1988年,长沙姑娘谢芳勇斗歹徒身中9刀,四肢出现肌肉萎缩,彻底丧失行走能力。当年2月10日,《长沙晚报》以《浴血擒魔》为题,报道了谢芳的英勇事迹。1988年从部队复员返乡的谢海华,在报纸上看到谢芳见义勇为的新闻,萌生了想去看看她的想法。两人一见钟情。尽管谢芳因为见义勇为而四肢残疾,但谢海华毅然于1988年10月将她娶进门。一年后,两人生了个儿子。谢芳负伤后患上的肌肉萎缩症在婚后加剧。由于瘫痪在床多年,谢芳如今只有60多斤。疾病缠身加上药物副作用,谢芳的脾气难免急躁。谢海华总是笑脸相迎,还经常开导她。

婚后,谢芳的身体每况愈下,生活完全无法自理。谢海华,这个从不做家务、没下过厨房的男人,慢慢学会了洗衣打扫,熬中药、炖汤炒菜,替妻子穿衣梳头、洗漱按摩、端屎把尿。妻子卧病在床,儿子年幼,谢海华只能守着 3口人 3亩地,偶尔到附近打点零工,挑砖筑路,补贴家用。结婚 28年来,谢海华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妻子,哪怕走亲戚,也最多吃个中饭就立即赶回家。或许是谢海华的付出感动了长期卧病在床的谢芳,谢芳也开始从沉默不语到主动融入街坊邻居。2016年9月中央文明办发布当月“中国好人榜”,谢海华获评“孝老爱亲好人”。妻子谢芳则于2012年12月荣登“中国好人榜”,当选“见义勇为好人”。一对夫妻,两个“中国好人”。28年来,谢海华用默默的坚守,诠释什么叫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据中国文明网)

“好丈夫”谢海华

28年悉心照料瘫痪妻子

据新华社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事关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和谐稳定,事关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事关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支撑农民持续增收的传统动能减弱,必须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挖掘农民增收新潜力,培育农民增收新动能。

《意见》强调,到 2020年,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更加健全,农民就业创业政策更加完善,农村资源资产要素活力充分激发,农村保障政策有力有效,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确保实现农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意见》从四个方面对完善农民增收支持政策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通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农业补贴政策转型,完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政策,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探索财政撬动金融支农新模式等方式,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二是强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支持农民创业创新,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等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三是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长效机制。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资产要素活力,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辐射带动作用等举措,释放农民增收新动能。四是健全困难群体收入保障机制。通过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式,确保实现全面小康。

国办印发《意见》

完善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东汉末年,华佗创制

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

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

的先河。抗疟药物“青蒿

素”的发明,拯救了全球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

万人的生命。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

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

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

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

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

发展的医学科学,不仅为

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

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

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为了让中医药这个

“民族瑰宝”更好的传承

与发展,国务院新闻办

6日发表《中国的中医药》

白皮书。

从麻沸散到青蒿素

为啥说中医药是民族瑰宝

国新办昨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

中医药,中国要!

2015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 9.1亿,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 2691.5万人。2009年至2015 年,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量占医疗服务总量由14.3%上升到15.7%。2015年,公立中医类医院比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低11.5%,住院人均费用低24%。

“我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加快发展,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明显提升。”有专家指出,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疾病的康复方面发挥核心作用,以较低的投入提供了与资源份额相比较高的服务份额,放大了深化医改

的惠民效益。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

相对低廉,中医药以其特色优势在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发挥保基本、强基层、控费用的重要作用,丰富了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内涵。

王国强表示,我国正在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室,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疗养院等开展“治未病”服务,通过治疗关口前移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保基本、强基层、控费用:公立中医类医院住院人均费用低24%

截至 2015 年底,全国有中医类医院 3966所,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5.2万人;全国有高等中医药院校 42所,200余所高等西医药院校或非医药院校设置中医药专业,在校学生总数达75.2万人。

“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王国强认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呈现出“多层次、多学科、多元化”教育全覆盖的特点,基本形成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得益于我国中医药科学研究取得的积极进

展,近年来有 45项中医药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目前,我国已形成以独立中医药科研机构、中医药大学、省级以上中医医院为研究主体,综合性大学、综合医院、中药企业等参与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下一个屠呦呦的出现指日可待。

75 ?

中医药专业在校生超

下一个屠呦呦在哪儿

近年来,我国制定实施了《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医药标准体系初步形成,标准数量达 649项,年平均增长率 29%。42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和针灸治疗指南临床应用良好。

同时,我国民族医药标准化工作不断推进。“中医药的标准不能用西医药的标准来套用。”王国强表示:中医药标准规范由于中医的特点和西医药有所不同,要建立起符合中医,特别是符合中药的质量和标准规范,随着医学模式的调整,中医和中药的原理、作用正被逐渐揭示,应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规范体系、评价体系。

调查发现:野生变家种、道地药材异地种植,以及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加上土壤中的重金属等,这些都可能影响药材种植的质量。有专家指出:凡此种种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必须既统筹治理,又只争朝夕。

标准数量达649项药材质量是关键

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印”。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

中医药传播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 10个,中医药事业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互鉴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 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 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王国强还指出,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国际传统医药的发展,累计向 7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遣的医疗队基本上都有中医药人员。我国已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 86个,先后派出中医技术人员400余名前往40多个国家援外,得到受援国政府和人民充分肯定。(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

“墙内开花墙外也香”中医药“国际范儿”十足

五大看点解读我国首部中医药发展白皮书

看点2看点3

看点4 看点5

据新华社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部署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3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提出了 40条具体任务,对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作出明确要求。

《方案》提出了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的主要工作。一是全面摸排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分布档案。二是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加强高危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功能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控,全面启动实施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三是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监管责任体系,建立更加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责任。四是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强化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的依法治理。五是加强规划布局和准入条件等源头管控,统筹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范产业布局,严格安全准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管理。六是依法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格规范执法检查,加大对安全生产失信企业惩戒力度。七是大力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保障能力,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提高监管效率。八是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危险化学品监管信息共享平台。九是加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工作,强化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能力建设。十是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大力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宣传普及,加强化工行业管理人才、产业工人培养。

国办印发《方案》

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

据新华社电 韩国总统朴槿惠6日表示,如果国会通过弹劾动议案,她将接受执政党新国家党提出的方案,于明年4月卸任。

据韩联社报道,朴槿惠当日下午在青瓦台与新国家党代表李贞铉、院内代表郑镇硕进行了约 55分钟的面谈。郑镇硕在会谈之后的议员会议上转达了面谈内容。他说,朴槿惠表示对因“亲信干政”等事件导致的国政混乱深感责任重大,如果国会通过弹劾动议案,她将静观宪法裁判所的裁决过程,“为了国家和国民,已做好冷静、淡然离开的思想准备”。

若弹劾动议案通过

朴槿惠将于明年4月辞职

中药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战略性地位

日益凸显;公立中医类医院住院人均费用较公立医

院低 24%,中医药“保基本、强基层、控费用”作用逐

渐体现;中医药专业在校生达75.2万,下一个屠呦呦

何时出现?标准数量达649项,药材质量怎么样?“墙

内开花墙外也香”的中医药近年来“国际范儿”十足,

在我国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当下,

中药所面临的质量和资源方面的困境,也亟待突破。

6日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发表了《中国的中医药》

白皮书,新华社记者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的权威解读,特别梳理

了五大看点。

中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 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7866 亿元,占医药产业规模近 1/3,中药大健康的产业突破 1万亿元,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十二五”时期,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增速达 20%。中药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

以药材生产为基础、工业为主体、商业为纽带,中国现代中药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目前,我国国产中药民族药约有 6 万个药品批准文号,全国有2088

家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制药企业生产中成药。

“中医、中药不分家。”王国强在回应中医药材质量有关问题时强调:要保障中药质量和用药安全,促进优质中药材的生态种植,积极推进中药的标准化行动,中药产业应“种好药、产好药、造好药”,同时建立合理的价格调整机制,助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

中药大健康产业破万亿元

中医药产业渐成战略增长点

看点1

12月5日,米尔济约耶夫参加庆祝活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中央选举委员会当日宣布,初步统计结果显示,自由民主党候选人米尔济约耶夫以88.61%的得票率赢得总统选举。 (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