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世代的數位編輯

Preview:

DESCRIPTION

12/15 世新編輯理論演講,談容器、敘事、樣式設計。

Citation preview

下個世代的數位編輯

WANDERER

Bobby Tung

Books in Browsers @SF

Brewster Kahle

Brewster Kahle

WAIS

Brewster Kahle

$15,000,000WAIS

Brewster Kahle

$15,000,000WAISALEXA

Brewster Kahle

$15,000,000

$250,000,000

WAISALEXA

Brewster Kahle

$15,000,000

$250,000,000

WAISALEXA

Brewster Kahle

$15,000,000

$250,000,000

WAISALEXA

Brewster Kahle

$15,000,000

$250,000,000

Books in BrowsersSince 2010

WAISALEXA

Brewster Kahle

$15,000,000

$250,000,000

Books in BrowsersSince 2010

我們如何讓書與Web緊密結合?

WAISALEXA

W3C TPAC @Santa Clara

Tim Berners-Lee

Tim Berners-Lee

Tim Berners-Lee

WWW

Tim Berners-Lee

WWW

Tim Berners-Lee

WWW

Tim Berners-Lee

WWW

Tim Berners-Lee

WWWEPUB與WEB 的核⼼心技術

數位編輯包括哪些?

印刷

數位

期刊編輯 書籍編輯

WEB編輯 粉絲團小編?

印刷

數位

期刊編輯 書籍編輯

WEB編輯

談及的內容

容 器

內容敘事

設計呈現

內容敘事:真正的電子書是什麼?

eBook

electronic Book

Book electronic Device

Book electronic Device

章節

內文

注釋

影片

聲音

互動設計

Book electronic Device

章節

內文

注釋

影片

聲音

互動設計

Book electronic Device

章節

內文

注釋

影片

聲音

互動設計

+?

如何思考「呈現」?

一、仿擬物的先行

作為真實物的投射(reflection of a profound reality)

第⼀一代Kindle, ⼀一開始電⼦子書嘗試的⺫⽬目的都是:模仿印刷書。

遮蔽,並且改變真實物(it masks and denatures a profound reality)

這些仿製品仿造印刷書,甚⾄至⼀一點點蓋過其物理特質,像是早期iBooks的書⾴頁厚度不會改變。

掩飾真實物的不存在(it masks the absence of a profound reality)

新版的iBooks索性不做仿擬了。

掩飾真實物的不存在(it masks the absence of a profound reality)

有時還要「加」上印刷書特有的呈現來提醒讀者它曾經存在。

仿擬物與真實物沒有關係,就是純粹仿擬物

仿擬物與真實物沒有關係,就是純粹仿擬物

二、人造觸感帶來驚奇

三、可形塑的敘事

80 days

80 days

電⼦子書不是印刷書,但由仿擬印刷書⽽而開始。

電⼦子書脫離印刷書的形式, 找出⾃自⼰己獨有的呈現⽅方式。

觸控等「電⼦子」帶來的可能性,增加了電⼦子書獨有的表現機會。

反映在「敘事」的變化上。

Molecular Gastronomy分⼦子廚藝

如何思考「結構」?

The Discipline of Organizing

• 17位作者所共筆。

• 跨11個學⾨門。

• 這樣的書如何呈現?

• 如何兼顧深度與廣度?

Core Content

Non-Core Chapter Content

Endnote

• 把章節內的非核心內容與註解依照學科分類;

• 讓讀者能夠自己選擇要讀的內容呈現、隱藏;

• 以視覺化的方式告知讀者該章節有多少非核心內容;

• 讀者可以自己隱藏這些非核心內容;

• 妥善利用這種編輯方式,書可以成為眾書之母。

實存內容的應用

• 一篇科「普」文章:如何滿足不同程度讀者的需求?

• 一本教科書:如何提供不同程度學生延伸學習?

• 相同內容在沒有版面限制的印刷本與數位版上如何一稿通用?

• 一本《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可不可以藉此簡化?

「資料」如何敘事?

–Johanna Drucker

“a book is a structured sequence of intertextual components that have its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to each other, each of which is coded in order to participate in the semantic field, and a book

as a whole.”

–Johanna Drucker

「書是由彼此有著結構關係的互相指涉元件所組成的序列;這些元件透過編碼⽽而能介⼊入語意領域,書即為整體。」

標題內文

段落內文段落

圖片

圖說

總結之衍伸之圖⽰示之

說明之

編碼化

她做了什麼?

• 將自己過去的手稿掃瞄、編號;

• 將這些手稿做成資料庫,以XML加上主題、全文與時間、描述;

• 透過線上介面讓這些資料可以透過主題查詢、呈現。

她發現了什麼?

• 典藏(Archive)與敘事(Narrative)本來應該是對立的概念,但是⋯⋯

• 若能提供完整的Metadata與搜尋,那麼這些資料呈現自然會敘述一段故事。

• 使用XML可以讓這些內容以各種數位格式出版:EPUB、PDF、HTML⋯⋯

如何應用這些概念

• 內容資料庫化:Web上每天產製這麼多內容與資訊,如何有效資料庫化來敘事?

• 提供缺少的一塊:但資料庫提供的是資料,「讀者」雖然會自己建立文脈,但編輯是否可以做到原來工作中的「敘事」來提供給讀者內容?

• 內容的再利用:若把手稿當作我們曾經出版過的書,未來的電子書有沒有可能建立在這些素材上再產製?

電⼦子E(lectronic Device)

書Book

類⽐比Analogue

⼿手機、平板、電腦 與其特質 印刷書

數位Digital 內容的表現 ?

(敘事、結構、資料)

設計呈現:排版規則與標準化

夏目漱石《心》

• 設計師:祖⽗父江 慎 • 初版復刻+新設計 • 函(書盒)、封⾯面、內⾴頁字體、⾏行距⋯⋯

電子書剩下些什麼?

郵票⼤大⼩小的封⾯面

內⽂文設計

但中文電子書⋯⋯

問題:沒有設計

問題:花花綠綠?

問題:字型錯誤

問題:段距與⾏行距

問題:段距

問題:⼀一堆問題

總是哪裡怪怪的?

編輯功夫與版面規則 是口述言傳的技藝

從類比到數位

從類比到數位

製作⼯工具反應排版規則 標準⽂文件化

從類比到數位

製作⼯工具反應排版規則 標準⽂文件化

WEB規範

從類比到數位

製作⼯工具反應排版規則 標準⽂文件化

WEB規範

從類比到數位

製作⼯工具反應排版規則 標準⽂文件化

WEB規範瀏覽器實作

從類比到數位

製作⼯工具反應排版規則 標準⽂文件化

WEB規範瀏覽器實作

日本的狀況

活字、照相排版以來的

排版作法

JIS X 4051: 1993

日文文書的排版方法

PageMaker、Quark

等排版軟體的日文支援

W3C JLREQ

日文排版需求書

CSS Writing Mode Level 3等規範

瀏覽器、閱讀程式的實作

實作者如何學習活字、照相排版(不用學了)

JIS X 4051: 1993

日文文書的排版方法

排版軟體操作

W3C JLREQ

日文排版需求書

電子書設計

電子書印刷書

實務上的教科書(從這裡學起)

+

中文的狀況

給我一套現成的工具

訓練出會操作的「美工」

做出成品就好

問題:

• 工具即規範的投射,規

範來自文化,我們的文

化不見了。

• 只會操作,不懂原理,

沒有原理就沒有設計,

也不能做出品質夠好的

成品。

Requirement for Chinese Text Layout

舉個例子:間隔號

• 形式:全形黑點,位於字型外框的正中央。

• 用法:置於譯名的姓名間做為區隔;    例:史蒂夫·賈伯斯   作為漢字數字的小數點,或日期區隔;    例:三·一四   作為書名、篇名與標題的分隔。    例:詩經·魏風·碩鼠

舉個例子:間隔號• 「·」U+00B7 MIDDLE DOT

• 「・」U+30FB KATAKANA MIDDLE DOT

• 「‧」U+2027 HYPHENATION POINT

• 「.」U+FF0E FULLWIDTH FULL STOP

• 「˙」U+02D9 DOT ABOVE

• 「•」U+2022 BULLET

• 「●」U+25CF BLACK CIRCLE

Late Better than Never

數位編輯需要知道的技術

Unicode

結構性文件:HTML

版面設計:CSS

容器:EPUB等

・找出對的字

・使用對的符號

・製作有結構的原稿

・樣式與結構分離

・知道中文排版原則

・做出對的設計

・包裝、販賣

・檢查、整理

容器:EPUB與WEB的整合

WHY EPUB?

Bill McCoy為了Open Web而生的可攜式文件

http://book.binb.tw/BillMc

現在所遇到的問題

EPUB

•是離線用的格式

•通常被下載到閱讀程式

•不能輕易地在線上閱讀

•內容不會被搜尋到

•製作需要透過轉換工具

WEB

•通常必須連線閱讀

•離線閱讀並不方便

•可讀性通常不佳

•通常依靠於許多技術

•不保證長期存在

但在底層上它們共享相同的技術

EPUBWEB

想做到的事

• 單一檔案(或資料結構)同時供離線閱讀與線上開啟

• 保持權限:你只能讀你購買(或能閱讀)的書

• 兩方同步:包括使用者註解與進度與書籍版本一致

• 開放標準:不需透過特定提供者(如Amazon)來辦到這件事情。

期刊編輯 書籍編輯

WEB編輯

這三者未來可以是⼀一件事!

想想十年到三十年後 的編輯工作

人們依然閱讀:但是和Internet脫不了關係

內容依然產出:但是不曉得以怎麼樣的形式

故事依然有優劣:但敘述故事不僅以同一種方法

設計依然存在: 形式即內容,功能與美學

不會消失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1984 Mac誕⽣生

1991 Expanded

Book

1987 解嚴

1997 洪範不使⽤用活字

1995 多媒體光碟

2000 第⼀一波電⼦子書熱潮

1995 ⽇日本出版巔峰

2007 iPhone與Kindle

登場2010 iPad

iBooks store

2013 ⽇日本真正電⼦子書元年

20151980 2045

假設你明年畢業 25歲⼊入⾏行

從業30年 會變成怎麼個樣貌?

Move Up!

董福興 W3C Invited Expert

Co-chair of Chinese Layout Task Force

bobbytung@wanderer.tw +886-975-068-558

Bobby Tung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