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佛佛 佛佛 佛佛佛佛佛佛 佛佛佛佛佛佛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約與 孔子 在世同時. 佛教在 公元前六世紀 起源於 印度 北部. 佛教創立人是 淨飯國太子. 他後來被尊稱為 釋迦牟尼. 佛教主張 ……. 世事無常,人生痛苦; 人要消除慾念,超越生死輪迴,才是智者。. 釋迦牟尼死後,他的弟子 ……. 釋迦牟尼的弟子集會,把他的言行記錄。. 佛教典籍分為「經」、「律」、「論」三藏。. 「 經 」是釋迦牟尼的言論; 「 律 」是佛教徒的戒規; 「 論 」是對佛教義理的研究。. 三藏. 「 藏 」在梵文中是指 盛東西的竹器. 隋. 黃帝. 夏. 唐. ……. 商. 五代. 堯. 宋. 周.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佛教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在中國的傳播

Page 2: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佛教在佛教在公元前六世紀公元前六世紀起源於起源於印度印度北部北部

約與孔子孔子在世同時

Page 3: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佛教創立人是淨飯國太

淨飯國太

子子他後來被尊稱為釋迦牟

釋迦牟

尼尼

Page 4: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佛教主張……佛教主張……

世事無常,人生痛苦;世事無常,人生痛苦;

人要消除慾念,超越生死人要消除慾念,超越生死

輪迴,才是智者。輪迴,才是智者。

Page 5: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釋迦牟尼死後,他的弟子……

Page 6: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釋迦牟尼的弟子集會,把他的言行記錄。

Page 7: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佛教典籍分為「經」、「律」、「論」三藏。

Page 8: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經經」是釋迦牟尼的言論;

「律律」是佛教徒的戒規;

「論論」是對佛教義理的研究。

三藏

「藏」在梵文中是指 盛東西的竹器

Page 9: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夏商

漢三國

西晉

南北朝東晉

唐五代

宋元

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黃帝

舜禹

……

Page 10: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佛教傳入中國在張騫出使西域,打通絲綢之路之後。

Page 11: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佛教在佛教在漢朝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漢朝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Page 12: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東漢明帝派使臣去西域訪求佛法

Page 13: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使臣帶回僧人,並得到佛像和佛經,用白馬馱載還洛陽。

Page 14: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漢明帝下令在洛陽建白馬寺

Page 15: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Page 16: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洛陽白馬寺

Page 17: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明帝弟楚王劉英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徒,他經常與佛教徒交往,祭祀佛陀。

Page 18: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漢桓帝在宮中祭祀老子和佛陀。當時的人,把佛陀、老子放在一起供奉,分不清其中的差別。

Page 19: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夏商

漢三國

西晉

南北朝東晉

唐五代

宋元

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黃帝

舜禹

……

Page 20: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東漢末年,戰禍連年,生活悲苦。

Page 21: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很多人都信奉佛教求脫苦

Page 22: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

很多皇帝都崇信

佛教,例如石虎、梁武帝等。

Page 23: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南朝梁武帝捨身同泰寺,自稱菩薩皇帝。

Page 24: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由於君主崇佛,於是佛寺、佛像遍佈全國。

Page 25: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郊武周山,鑿於北魏。

雲岡石窟雲岡石窟

Page 26: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雲岡石窟

Page 27: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須彌山石窟

位於寧夏銀川市郊,始建於南北朝。

Page 28: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龍門石窟

Page 29: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龍門石窟龍門石窟

Page 30: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龍門石窟 萬佛洞

Page 31: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樂山大佛

位於四川成都樂山

Page 32: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翻譯佛經翻譯佛經有重要發展 ,後秦姚興時的鳩摩羅什 ,梁武帝時的真諦 ,都是有名的佛經翻譯家。

Page 33: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佛寺得到政府支持,財富多、特權多,便可以興辦福利事業,信佛者激增。

Page 34: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夏商

漢三國

西晉

南北朝東晉

唐五代

宋元

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黃帝

舜禹

……

Page 35: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隋統一南北朝,佛教盛況持續,隋文帝、隋煬帝都崇信佛教。

Page 36: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唐代 20位皇帝 (除武宗之外 )都崇信佛教

Page 37: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王松贊干布

Page 38: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文成公主把佛像、佛經等帶到 吐蕃

Page 39: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武則天以《大雲經》作為女性做皇帝的根據,即位後到 處設寺供奉。

Page 40: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佛教流播過程中,發展出中國化的佛教宗派,其中最重要的是禪宗禪宗。

Page 41: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禪宗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武 則天時的慧能和尚。他認為……

每個人都有 成佛的本性 ( 佛

性 ) ,但是大多數人被慾念 迷惑,認識不到這份本性。

Page 42: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人要 成佛得道,只需要領悟和發展內心的佛性佛性,不必到本心之外尋找。

Page 43: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禪宗主張不讀經、不禮佛、不立文 字,反對迷信偶像,摒除一切拜佛的禮節,只求內心佛性的啟發。

Page 44: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 物,何處惹塵埃?

Page 45: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公元 845年唐武宗下令滅佛

Page 46: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滅佛行動包括沒收寺院,強迫僧尼還 俗。

Page 47: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禪宗禪宗不奉佛像,不研佛經,

反而在滅佛時損害最少。

Page 48: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佛教到宋代,逐漸與中國的儒學、道教合流。

Page 49: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宋明理學興起,把佛理融會於理學中,讀書人多尊崇儒學,出家為僧的人 少。

Page 50: 佛教 在中國的傳播

政府對僧人數目亦作出限制。

因此,佛教勢力漸漸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