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青青青青青青青 青青 青青青青青 青青青青青青青青青青青青青青青 「」 青青青青青青青青青青青 青青青青青青青青青青青青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陳慈幸博士 「青少年法治教育與犯罪預防」作者 日本中央大學法律學博士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本日講解主題. 青少年犯罪概況與犯罪原因論 相關課程下載: http://myweb.hinet.net/home8/bigpei/. 目前青少年犯罪狀況. 少年犯罪的現狀 殘虐性高、年紀有越來越低的趨勢、再犯性高。 現代青少年犯罪的類型:暴力犯罪為主。.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典型. 暴力犯罪的定義:殺人擄人、傷害、性侵害、幫派組織、藥物濫用…. 各式犯罪類型說明. 青少年容易涉及的犯罪.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青少年法治教育簡介

陳慈幸博士「青少年法治教育與犯罪預防」作者

日本中央大學法律學博士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Page 2: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本日講解主題• 青少年犯罪概況與犯罪原因論• 相關課程下載: http://myweb.hinet.net/

home8/bigpei/

Page 3: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目前青少年犯罪狀況• 少年犯罪的現狀• 殘虐性高、年紀有越來越低的趨勢、再犯性高。

• 現代青少年犯罪的類型:暴力犯罪為主。

Page 4: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典型• 暴力犯罪的定義:殺人擄人、傷害、性侵害、幫派組織、藥物濫用… .

• 各式犯罪類型說明

Page 5: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青少年容易涉及的犯罪• 網路犯罪、性犯罪以及毒品等成癮性犯罪,實際案例解說:小六資優男「獻寶」自拍 貼上色情網( 2003/10/6 雅虎新聞)

• 如何導使犯罪?是社會文化環境?或是個人本身因素?

Page 6: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關於犯罪的生物學原因• 生物性原因與社會原因有相當的關連性。• 基因與遺傳缺陷:犯罪家庭、雙胞胎與領養者之研究, XYY染色體與犯罪行為

Page 7: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錯誤的設計圖會造成有缺陷的成品

• 根據研究,證實人類的壽命或癌症、糖尿病、白內障等生活習慣病,以及癡呆症與骨質疏鬆症等,幾乎所有的疾病都與基因有很密切的關係。

Page 8: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關於犯罪家庭的研究• 過往的批判 :但是僅限根據同一家族中出現了多數犯罪者之事時,不足以證明遺傳確與犯罪有關,因為有可能犯罪者不良的家庭環境使然。

• 可能發生的基因遺傳說。

Page 9: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犯罪家庭之研究 (一 )

• 都戴爾對朱克家族( Jukes)之研究:• 一千二百位朱克家族世代中,在七十五年間有一百四十名犯罪人:六十人職業竊盜、七人為殺人犯、二百八十名為貧困者、五十人為賣淫者、四十名為性病患者。

Page 10: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犯罪家庭之研究 (二 )

• 哈特曼( Hartmann)之研究• 他曾經調查一九九名犯罪者,發現 32.7﹪有犯罪的祖先,在一三二名習慣犯中,則發現有 36.4﹪之犯罪祖先。

• 但是僅限根據同一家族中出現了多數犯罪者之事時,不足以證明遺傳確與犯罪有關,因為有可能犯罪者不良的家庭環境使然。

Page 11: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雙胞胎與領養者之研究• 1、雙胞胎與犯罪行為之研究 • 科學家發現同卵性雙胞胎的犯罪發生率原比異卵性雙胞胎來的高,因此,證明了此理論。

• 2、領養者之研究 • 若犯罪行為與遺傳和基因有關,則被領養者與其生父(母)行為的相似性,應大於其與領養者行為的相似性。

Page 12: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基因與染色體—基因• 除非妳有一個同卵雙生兄弟或姊妹,否

則妳的基因將是獨一無二的一套。基因是體內化學計畫中個別的指令,控制無數的不同特徵,從你的身高到髮色。

Page 13: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基因與染色體—性染色體• 決定性別的染色體• 男性與女性細胞之間有一個重要的區別。

女人有二倍的體細胞總是含有一對匹配的X染色體。男人只有一個 X染色體約一個小得多的 Y染色體配對。 X染色體與Y染色體的結合決定一個人的性別。由於分裂的結果,大多數人具有兩種結合形式之一— XX或 XY,其他的形式很少見。

Page 14: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XYY染色體與犯罪行為 • 正常人的細胞裡含有二十三對染色體,其中一對為性染色體(男性為 XY,女性為 XX)。當男性的精子與女性的卵子相結合而成胚胎時,性染色體若為 XY時,則發展成為男性。若為XX時,則發展成為女性。但有時卻會有多餘的 Y之現象發生,具有 XXY染色體者,稱為Klinefelter 併發症,而被認為是與心智障礙、酗酒或同性戀等有關。而具有 XYY染色體者,則被稱為「超級男性」( Supermale),而被認為與攻擊和犯罪行為有關。

Page 15: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青少年性的成長與犯罪因素• 性的發育與個性衝動有相當大的關連性。• 若再加上環境因素的不良,將會導引少年犯下更重的犯罪。

Page 16: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女性犯罪則是偏重於內分泌失調

• 青春期與更年期之內分泌失調。

Page 17: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3 月 2日課程• 青少年的犯罪原因論

Page 18: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青少年犯罪之原因• 關於青少年的次級文化之介紹( p21)• 再探討青少年犯罪之原因論:環境破壞與荷爾蒙的問題。

• 關於少年犯罪的法令介紹:少年事件處理法

Page 19: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少年事件處理法之精神• 強調保護主義之精神

Page 20: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少年犯罪與防治

•少年犯罪之概念:與成人犯不法意圖有別•防治重心:消弭少年犯罪之原因•防治方法: 1. 虞犯少年—保護處分(預防 +矯正) 2. 犯罪少年—刑事、保護處分兼用•少年法制之走向,未來必以保護處分為主甚至取代,蓋保護處分具有補充刑罰之功能並能取代刑罰之作用,故各國法制無不以保護處分為主,刑罰為輔之政策。

Page 21: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少年法制、少年法

•少年法制(脫離刑事法):狹義、廣義•少年法之性質(特殊性): 1. 刑事法 2. 行政法 3. 強行法 4. 混合法 5. 特別法

Page 22: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第五次修法要旨(摘要)•設立少年法院;高等法院及其分院設置少年專業法庭(§5) 。

•少年調查官、少年保護官。•可諭知禁戒或治療(§42Ⅱ)。•公設辯護人(§27Ⅱ)、指定輔佐人(§32Ⅱ)

•與一般刑案牽連者由少年法院管轄(§68)。•少年之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因過失造成少年犯罪或虞犯者,裁定接受親職教育(§84Ⅰ)。

Page 23: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 少年年齡之規定。• 關於各國對於年齡之規定,而我國廣義上來說採年齡計

算適用民§124 ,採用周年計算法。• 少年因結婚而取得行為能力者,仍有本法之適用;於我

國法權所及範圍內,無論國籍,皆有本法之適用• 民§124 Ⅰ.年齡,自出生之日起算。 Ⅱ.出生之月日,無從確定時,推定其為七月一日出生。知其出生之月而不知

其日者,推定其為該月十五日出生。

現行少事法關於少年年齡之規定。

§2:本法稱少年者,謂十二歲以上十八歲未滿之人。

Page 24: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3:左 (下 )列事件,由少年法院依本法處理之: 一、少年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行為者。二、少年有左列情形之一,依其性格及環境,而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虞者: (一 )經常與有犯罪習性之人交往者。

(二 )經常出入少年不當進入之場所者。 (三 )經常逃學或逃家者。(四 )參加不良組織者。(五 )無正當理由經常攜帶刀械者。

Page 25: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 六 )吸食或施打煙毒或麻醉藥品以外之迷幻物品者。(七 )有預備犯罪或犯罪未遂而為法所不罰之行為者。• 本條為關於少年法院掌理事項之規定。• 少年保護事件包括少年虞犯及少年犯罪事件;但少年刑

事案件不包括少年虞犯• 少年事件採不公開審理(專業法庭之優點)。• 本條所規定少年法院之掌理事項:• 一、詳定少年觸法之規定。二、闡述「少年」之定義。

三、四、少年謀求生計相關保護與受教育之重要。五、六、七為防致少年參與不良組織與無正當理由攜帶刀械與吸食毒品之危險。八、未遂之規定。

Page 26: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 告知義務• 輔佐人之選任制:使少年免於受到司法程序之威脅(本法採國家追訴主義並不得自訴,故輔佐人對少年權利之保護極為重要)

• 少年觀護人已呈為歷史。

§3-1 警察、檢察官、少年調查官、法官於偵查、調查或審理少年事件時,應告知少年犯罪事實或虞犯事由,聽取其陳述,並應告知其有選任輔佐人之權利。

Page 27: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5 Ⅰ.直轄市設少年法院,其他縣 (市 ) 得視其地理環境及案件多寡分別設少年法院。Ⅱ .尚未設少年法院地區,於地方法院設少年法庭。但得視實際情形,其職務由地方法院原編制內人員兼任,依本法執行。Ⅲ .高等法院及其分院設少年法庭。• 原條文『地方法院設少年法庭。 但得視實際情形,依職務由地方法院原編制內人員兼任,依本法執行。 』

• 本法與舊法非常不同。• 為徹底保護少年,於本法規定高等法院及其分院亦設少年法庭,處理抗告中之少年事件。

Page 28: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本條為少年法院具體組織之規定。•心理測驗員與心理輔導員、佐理員(襄助少年調查官或保護官處理行政工作)的設計。

§5-1 少年法院分設刑事庭、保護庭、調查保護處、公設輔佐人室,並應設置心理測驗員、心理輔導員及佐理員。

Page 29: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第三週• 何謂偏差行為(非刑行為)與犯罪行為• 青少年飆車行為

Page 30: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偏差行為與犯罪行為• 偏差行為即為違反社會大多數人共同價

值觀(正面),而犯罪行為則是違反法律實際規定之行為。

Page 31: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飆車車隊歷史與犯罪行為• 關於美國與日本飆車歷史之介紹• 台灣近年來的飆車概況

Page 32: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飆車青少年的個人特性與成因• 年齡:以十二歲至十八歲青少年為多。• 性別:男多女少• 教育程度:高中職(中輟生、休學為多)• 車輛歸屬權:自有為多• 車輛改裝:顯示自我強勢• 家庭狀況:與家人同住。但父母管教不嚴格。• 心理動機:追求刺激

Page 33: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由犯罪學理論觀點所見的飆車行為• 標籤理論( labeling theory):初級偏差行為引起他人的負面反應,

並且嚴重地對他的自我形象進行攻擊,這時候就會產生標籤結果。• 犯罪副文化理論(Deviance Subcultural Theory):犯罪其實只是低階層文化對環境反應的結果。

• 抑制理論( Containment theory):指所有的個體都會受到不同內外力量的影響,使他產生犯罪或偏差的行為。

• 社會控制理論( Social Control Theory):人之所以會守法是因為社會化過程中與社會建立不同的社會鍵( social bond),使得個體受到控制而不至於犯罪。

• 中立化技術理論( techniques of Neutralization Theory):價值觀保有卻導使犯罪

• 挫折、攻擊假說:受到挫折,而導致犯罪行為發生。

Page 34: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第四週• 青少年飆車行為(下):其法律效果• 校園暴力與幫派入侵

Page 35: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由法治觀點來看飆車行為之法律效果

• 公共危險罪:危險犯之概念(具體危險犯與抽象危險犯)

• 妨害舟車及航空機行使安全罪• 妨害公眾往來安全罪• 醉態駕駛罪• 交通肇事逃逸罪•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少年及兒童福利法規定,

禁止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人進行飆車或參與飆車之行為,違反規定者處一萬至五萬罰款,情節嚴重者需接受八小時至五十小時之親職教育。

Page 36: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青少年飆車的防治之道• 以犯罪防治觀點加強控制青少年之非刑行為。

Page 37: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幫派的定義• Miller : 一群人的聚集,既有可辨識的領導者及內部組織,認同或宣稱對社區或鄰里的某一地盤具有控制權,而且從事個別或集體的暴力或偏差行為。

• 幫派形成因素:• 幫派與機會理論(克拉法德&奧林):從社會文化觀點,來說明幫派形成的類型與原因:少年之所以會發生偏差行為,乃肇因於有著不同的機會,接觸非法的手段,造成犯罪機會不同,有些因為他們的正當機會被剝奪,無機會合法地達成其目標,而使用非法的方式達成以致陷入犯罪。

Page 38: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幫派入侵的現況• 美國: 15%認為幫派十分活躍,有 16%曾目睹幫派威脅老師。

• 香港:三合會積極募集校園青少年。• 台灣:• 四十年代(十三太保與四海幫)八十年代竹聯幫少年幫派成員的活躍度。

• 青少年幫派成員多以國中生(中輟生為多)。

Page 39: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幫規與入幫儀式• 犯罪學學者克瑞西針對入幫儀式之論:• 一、在需要時,成員一定要互動• 二、對首領要服從• 三、對成員中任何一人的侵害,就是整體的侵害,而要不惜代價予以平反。

• 四、有紛爭絕對不訴諸於官方。• 五、絕對不將幫中的成員之名字或幫中的秘密洩漏出去。

Page 40: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幫派的名稱• 幫派的名稱,除了由其成員自行取名外,

其實絕大部分是由執法人員為監控的方便,因此賦予相關的代號及名稱。

• 多數幫派的命名,可反應成員的組織背景、環境以及對於組織未來的幻想與期望。

Page 41: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幫派吸收少年的原因• 少年從事非法活動時,其刑罰較輕• 少年成為幫眾,成本與各項花費較低。• 少年較為英勇、衝動,行事往往未能考慮其後果。

• 幫派群龍無首、青黃不接,而向校園徵才

• 少年較為忠誠,較不爭權奪利• 增加人力,壯大組織,以延續幫派活動

Page 42: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少年加入幫派的成因• 失敗的學習者、尋求新的生活體驗、追

求被尊重的感覺• 除上述其他的因素外尚有:• 幫派滿足少年進入成人世界的需求、加

入幫派乃低階層文化價值觀的反應、可尋求保護,欺凌他人亦占優勢、好玩與支持、賺錢容易,無須辛勤工作

Page 43: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幫派少年在校園中的活動• 較常見的活動:吸收幫派成員、打架、獲取經濟利益與恐嚇、勒索等。

• 打架:少年幫派屬衝突團體,因此常打架(社會學者 Thrasher 指出)。

• 獲取經濟利益:變相收取保護費。• 勒索與恐嚇:校園勒索

Page 44: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校園暴力• 廣義:指發生於校園於所有暴力行為。• 狹義;對教師訴諸暴力事件、連結集團幫派、

並以集團幫派之勢力為背景的學生間暴力事件、連結集團幫派,並以集團幫派之勢力為背景,對於學校設施、辦公用品的損害事件

• 教師手冊的定義: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對老師、學生對學校、校外侵入者與學校師生間。

Page 45: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校園暴力行為的相關成因• 個人特質、心理特質(施暴者常屬低自

我控制者,具有衝動性格及暴力傾向、學生被害者常屬於低自尊低成就感者、老師被害者則可歸納為三類:嚴苛型、歧視型、過度放縱或過度體罰學生)

Page 46: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關於暴力的原因• 生物學原因:染色體異常、腦邊緣系統

長腦瘤的缺陷、青春期生理發育的敏感。• 心理學原因:病態人格• 社會學原因:社會結構理論(緊張理論、

無規範及社會解組理論)• 標籤理論、國民義務教育失策等等

Page 47: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目前校園暴力行為的特徵• 犯行有日益兇暴的傾向• 地區普遍性、時間全年化• 校園暴力事件共犯情形甚為普遍• 校園暴力行為之發生經常以校外的不良幫派為後盾

• 防止校園死角

Page 48: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校園暴力行為的法律問題• 學生對學生,或學生對老師:• 毀損罪、妨害自由罪、強制罪、單純恐嚇罪、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恐嚇取財罪、強制猥褻罪、傷害罪

• 老師對於學生的體罰行為是否有罪?

Page 49: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第五週• 校園暴力行為• 青少年藥物濫用問題

Page 50: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再論傷害罪• 學生對老師施暴時之法律問題• 剪掉頭髮是否成立傷害罪?

Page 51: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幫派侵入校園的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第 154 條、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二條、第三條。

Page 52: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校園暴力之救濟• 民事上之法律救濟(比照民法之侵權行為)

• 民事賠償的核定標準

Page 53: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校園暴力的防範• 從家庭、學校等做起。• 徹底實施幫派管制…比照香港三合會。

Page 54: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關於藥物濫用問題• 藥物濫用與再犯率

Page 55: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藥物濫用的定義• 藥物濫用涉及以下之目的:• 1.以非醫療的目的• 2.有過度或超量使用之傾向。• 3. 形成習慣。• 4.損害健康• 5.尋求快樂感。• 藥物濫用之定義:間歇性或連續性使用某種藥物所產生之心理與生理依賴及其併發或衍生症狀。

Page 56: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藥物濫用的判別標準• 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一、物質濫用:• 某種使用成癮物質的不良適應模式,導致臨床

上明確的障礙與困擾,在一年內呈現下列現象之一以上。

• 症狀尚未符合該類成癮物質依賴的診斷要件。• 二、物質依賴:某種使用成癮物質的不良適應模式,導致臨床上明確的障礙和困擾,在十二個月期間呈現下列三項以上現象:例如耐受性與戒斷症狀。

Page 57: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少年藥物成癮歷程與其特徵• 成癮歷程:• 起始階段、繼續階段、沈迷階段、成癮

階段• 成癮之特性包括:• 1. 強烈的慾望想重複使用某種藥物• 2.有增加藥物劑量的傾向• 3. 產生生理及心理上的依賴。

Page 58: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藥物濫用的分類• 世界衛生組織分類與美國司法部分類• 1.麻醉劑:鴉片、嗎啡、海洛英• 2.鎮靜劑:紅中• 3.迷幻劑類:大麻、 LSD

• 4.興奮劑類:安非他命、高根

Page 59: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台灣地區藥物濫用之現況• 歷史之濫觴• 安非他命與搖頭丸創新歷史• 毒品收容人佔受刑人 62%,佔在監受刑人 35%。

Page 60: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台灣藥物濫用主要類型• 嗎啡、大麻、海洛英• 安非他命、MDMA(快樂丸)、 FM2(約會強暴丸)。

• 強力膠

Page 61: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藥物濫用的成因• 生物學因素:對於藥物所生來之需求• 人口學因素:年齡與性別• 環境因素:家庭環境等等• 心理因素:好奇心所驅使• 社會環境因素:社會風氣導致

Page 62: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藥物濫用與犯罪行為• 藥物濫用導致犯罪行為• 濫用藥物之行為卻在偏差與犯罪行為開始後才發生

Page 63: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販賣毒品與藥物濫用的法律效果

• 管制藥品管理條例(頁 198)。

Page 64: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第六週• 藥物與中輟行為

Page 65: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中途輟學的定義 • 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 (UNESCO)的定義:「任何一階段的學生,在其未修完該階段課程之前,因故提早離開學校者。」

• *教育部 85年「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通報辦法」中界定:「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發現有未經請假未到校達三天以上之學生,應即將其列為中途輟學學生追蹤輔導對象,未請假學生包括學期開學未到校註冊,或轉學時未向轉入學校報到之學生。」

• *教育部 88年修正中途輟學定義之標準:「在任何一個求學階段的學生,在未完成該階段之學業以前,除死亡及出國轉出外,未經請假達三天以上,或轉學而未向轉入學校辦理註冊者,視為中途輟學。」

Page 66: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中途輟學的原因 • ( 一 ) 個人因素:包括個人成就低落、對學科無興趣、有學習困難、意外傷害或罹患重大疾病、智能不足、精神異常、身體殘障等原因。

• (二 )家庭因素:包括親屬失和無法安心上學、家庭關係不正常、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家庭漠視該生、家庭生計需其工作補貼、在家照顧弟妹幫忙家事、舉家躲債、居家上學交通不便等原因。

• ( 三 ) 學校因素:包括學校管教方式、考試壓力過大、師生關係不佳、對學校課程無興趣等原因。

• ( 四 ) 社會同儕因素: 包括不良同學影響或引誘、與同學關係不睦等原因。

Page 67: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本土中輟因素• 大致上來說臺灣中輟學生的輟學因素以『個人因素』居首,例如對所有學科均無興趣;當學徒或外出工作以求自立等。以『家庭因素』次之,例如家庭經濟需其工作補貼;家庭關係不正常;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等。雖然輟學原因已經內化成個人、學校、家庭及社會等四個面向,其中各面向間又互為影響,因此推論兒童少年輟學之因便不能只截取片面而歸因。

Page 68: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中輟數據 • 民國八十七年七月七日政府頒佈『中途輟學學生

通報及復學輔導方案』,八月跨部會成立「輔導中途輟學學生專案督導小組」。復學人數由八十八學年度 3,469人( 61.53%)、八十九學年度 6,401人( 73.86%)、至九十學年度的 6,254人( 66.08%),復學人數逐年升高,近三年亦維持達六、七成,顯示了跨部會合作機制之建立,對加強中輟學生復學輔導工作稍具成效。

• 【註】復學率=復學學生人數/輟學學生人數

Page 69: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中輟生輔導:可分三方面來進行

• (一 )家庭方面 • (二 )學校方面• (三 )社會方面

Page 70: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一 )家庭方面:• 1.家長應給予中輟生給予正面地認同、

認知與鼓勵,並強化中輟生的興趣及才能。

• 2.關心與督導中輟生的行為,與學校、輔導機構密切連絡。

• 3. 父母不應該給予過度的期望

Page 71: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二 )學校方面:• 1.老師:• (1)教師對每個學生給予平等對待,教師不可給予標籤化• (2)教師應該給予課業輔導與支持• (3)教師可以協助中輟生尋找經濟資源。 Ex.獎學金、清寒補助獎助金。• (4)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與自發性,使其面對困難提供正向的回應。• (5) 加強教師輔導知能研習,改善師生關係。• (6)設計創新教學活動,實施選替性教育:• *高關懷彈性教學 ,讓瀕臨中輟或中輟生返校安置學習場所。• *技藝教育班 , 引導學生適性發展 , 重建學習信心 ,充分發展潛能 ,降低中輟人數。

• 2.同儕• (1)與中輟生做良好的接觸,避免「標籤化」。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 (2)培養中輟生正向的興趣發展

Page 72: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三 )社會方面:• 1. 加強學校與社工諮商,利用個案與團體的諮商方式與案主

進行輔導。• 2. 建構社區與校園網絡,實施社區處遇。• 3警察機關的加強巡邏• 4. 加強中輟專責機構,例如:中途之家、中輟學園。• 5.與民間機構合作,舉辦青少年休閒娛樂活動• 6.職業訓練與建教合作: 學生需要在校職業訓練課程,同時,建教合作可以讓學 生瞭解 未來就業市場與需要準備之方向。• 7輔導親子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及資訊。 ( 此階段為孩子的義務教育,如不讓孩子前往上學,已經觸犯了法規 )

• 8.落實「強迫入學條例」。

Page 73: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第七週• 再論中輟行為• 關於性虐待與性侵害犯罪

Page 74: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少年即是反應社會的一面鏡子

問題少年的產生,亦也凸顯出社會病態的狀況

Page 75: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青少年偏差行為的因素• 社會、環境因素。…一般• 生物學因素…環境與生物因素的關連性。• 污染、壓力問題所造成的「脆弱」人格。• 人格培育的重點。

Page 76: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中輟問題…以心理學的觀點而言

• 少年養育的環境 ..過度保護對於非刑行為產生的問題

• 「多拉 A夢」症候群的產生

Page 77: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性侵害的意義• 性侵害是指加害者以權威、暴力、金錢或甜言蜜語,引誘、脅迫被害者與其發生性活動。這些性活動包括:強制性交、猥褻、亂倫、性交易、媒介賣淫等等。

Page 78: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性犯罪的歸屬• 屬於暴力犯罪的一種。• 犯罪學之定義與刑法定義之相岐

Page 79: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性侵害犯罪的影響• 課本 257頁以下。• 近年來以變態性的犯罪為多。性犯罪的黑數情形– 校園性犯罪黑數的多數產生。

Page 80: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第八週• 再論性侵害犯罪

Page 81: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關於 RTS之形成• 被害人案發當時狀態案發時

意識混亂

奮力抵抗

無抵抗 罪刑成立或未遂

RTS

Page 82: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青少年性侵害行為• 青少年性侵害行為• 學術理論的構成(以被害者學觀點論之):• 性別歧視論• 暴力容許論• 色情傳媒感染論:色情傳媒與性傷害無相關論、色情傳媒與性傷害無相關論、色情傳媒與性傷害無相關論。

• 社會解組論

Page 83: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性犯罪罪犯特殊人格的探討• 犯罪歸責之問題:• 如以因外在或生來之因素造成精神狀態

失調者,可以精神耗弱方式論處?

Page 84: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性侵害與約會強暴之迷思• 迷思論之轉向,針對迷思論勇而挑戰刑法侷限之被害人。

• 約會強暴蒐證的問題與困難度

Page 85: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被害人的被害反應• 參照論文發表之內容:

Page 86: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有關案發後心理狀態

關於 PTSD、 RTS、再度被害

Page 87: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國際研討會之研究與被害調查結果

• 從醫療與模擬被害模式:

Page 88: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性侵害犯罪被害人受到再次被害的狀況

0

20

40

6080

100

實際 感覺

精神上打擊

身體狀況不佳

報章媒體之不當報導

鄰人之言談

Page 89: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性感染症檢查平均費用表病症名 淋病 Chlamiyadia

Infection梅毒 愛滋病

檢查時間 被害後立即檢查

被害後三星期內

被害後二個月內

被害後三個月內

檢查方式 陰道分泌物 陰道分泌物 驗血 驗血

費用(單位:日圓)

3,000—4,000 3,500 1,000--4,000 3,500—10,000

Page 90: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第九週• 現行性暴力法律規範

Page 91: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現行性暴力的法律規範• 一般法律常識之迷思(僅有刑法犯罪之

機能性)• 刑法之強制性交罪章。

Page 92: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刑事法規定• 強制性交罪• 趁機性交罪• 利用權勢性交罪• 猥褻罪• 趁機猥褻罪• 利用權勢猥褻罪• 公然猥褻罪• 散佈販賣猥褻物品罪

Page 93: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民事法規定• 強制性交罪:人格權侵害的問題。• 猥褻罪:同樣也是人格權侵害的問題,但涉及請求慰撫金的部分有所差異。

• 其他性騷擾

Page 94: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社會秩序維護法• 調戲異性的問題。

Page 95: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特別法的規定•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社會福利法規與程序保障並存• 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

Page 96: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第十週• 青少年援助交際行為

Page 97: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援助交際的定義• 日本定義與台灣本土定義的不同• 男性與女性的概況

Page 98: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援助交際與目前的台灣社會• 中途班與中輟、援交少女• 援交少女的安置處所• 所謂援交男的安置與目前的概況

Page 99: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援助交際與相關法律行為• 社會秩序維護法:兩造之間合意性交(涉及金錢責罰)

• 兒童性交易防治條例與刑法 227 條:與未成年人性交易時

• 妨礙風化罪(刑法第 231、 233 條):仲介援交

Page 100: 青少年法治教育 簡介

結論• 援交的真實概況與反應社會之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