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第第第 第第第第 传统 第第第第 1.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传统 2.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1.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2.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饮饮饮饮饮饮饮 饮饮饮饮饮饮 ,)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 饮食文化 》 ( 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知识目标 1. 理解中国的传统饮食习俗。 2. 熟悉我国主要的年节文化食俗。 3. 了解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主要食俗。 4. 掌握我国宗教食俗的禁忌。 技能 目标 1. 了解中国民间食俗和禁忌,继承和传播中国饮食文化。 2. 工作中能运用中国饮食习俗等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 饮食文化 》 ( 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案例引入. 粗心触犯了客人禁忌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知识目标1. 理解中国的传统饮食习俗。2. 熟悉我国主要的年节文化食俗。3. 了解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主要食俗。4. 掌握我国宗教食俗的禁忌。技能目标1. 了解中国民间食俗和禁忌,继承和传播中国饮食文化。2. 工作中能运用中国饮食习俗等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Page 2: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案例引入

粗心触犯了客人禁忌 某饭店中餐厅,饭店总经理宴请西藏一位高僧。中午 11 点,一群人簇拥着西藏高僧步入厅堂,两名服务员上前迎接,引领客人入席,并麻利地做好了餐前服务工作。菜点是预订好的,按照程序依次上菜,一切服务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 食之过半,宾客要求上主食,三鲜水饺很快端上了桌面。在大家的建议下,高僧用筷子夹起一个水饺放入口中品尝,但很快就吐了出来,面色温和地问:“这是什么馅的?”服务员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事先忘了确认是否是素食。三鲜水饺虽是清真的,但仍有虾仁等原料,高僧是不能食用的。忙向高僧道歉:“实在对不起,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误,马上给您换一盘素食水饺。” 服务员马上通知厨房上一盘素食的三鲜水饺。由于是重要客人,部门经理也赶来道歉。高僧说:“没关系,不知者不为怪。”这次失误虽然很严重,但由于高僧的宽容大度,最终得以顺利解决,但留给服务员的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 《餐厅服务与管理 · 授课案例》

Page 3: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第一节 民俗与饮食习俗一、民俗与饮食习俗的概念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饮食习俗也称为饮食风俗、食俗,是指人们在选取食物原料,加工、烹制和食用食物的过程中以及在民事食事活动中所积累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一般包括年节食俗、日常食俗、宗教信仰食俗和少数民族食俗等。

Page 4: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二、中国饮食习俗礼仪1. 五谷为主,医食同源 中国南方大都以种植水稻为主,多以大米为主食;中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则多以面粉为主食。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手段的民族,日常饮食多以粮菜为主;以畜牧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手段的民族,则多以肉乳为主。 中国传统饮食以素食为主,但重养,讲究“医食同源,以养为主”;重节,即“饮食有节”、“切忌暴食”;重心,即“人之当食,须去烦恼”;重味,即“五味调和”,勿使过偏;重俭,即“不足为俭”,“俭约为佳”;重洁,即“恶败不食”,讲究新鲜清洁。

Page 5: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2. 以熟食、热食为主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与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发达有关。热食不仅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而且是中国菜肴审美的关键,是中餐的灵魂。3.合餐聚食制 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素来以聚食为传统。这种聚食制充分体现了华夏民族渊源深厚的血缘和家族观念,同时也是中国政治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在饮食文化领域的侧面反映。4. 一日三餐制 国人由一日两餐,逐渐演变为一日三餐。

Page 6: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5.使用瓷碗竹筷 在食具方面,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筷子,古代称“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多出自中国。中国人的祖先发明了筷子,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6. 饭局社交 中国人联络感情或谈事首选吃饭。吃饭,是果腹,也是社交。 2009年有调查显示,“饭局社交”是中国当前最为普遍的社交方式,选择该社交方式的占调查人数的46%,而位居第二的“体育活动”则仅占 13%。 如今,饭局衍生出更丰富的含义。

Page 7: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饭局如戏台,人人各怀心事 有人说,世上最累人的事情就是吃饭。 饭局如戏台。饭菜和酒水好比舞台设计,酒好菜好,舞台才显得耀眼华丽。参加饭局的各路人等,全部是演员,生旦净末丑各司其职,披挂整齐各就各位,单等锣鼓开敲,好戏就算开场。 有时候,一场看似平淡无奇的饭局,说不定正上演着一场“宫心计”。大家坐在一个席面上,夹的是同一个盘子里的菜,喝的是同一个瓶子里的酒,表面上说说笑笑,其实私底下,也许正在钩心斗角,甚至是“打打杀杀”,此情此景,饭局又变成了高手对决的竞技场。

——张兵《舌尖上的心理学》

知识链接

Page 8: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三、中国饮食礼仪 由文献记载可知,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可见历史之悠久。1. 餐厅 中餐宴请用餐地点的选择非常讲究,共餐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最好的办法,因此餐厅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用餐空间,用餐地点的选择直接影响餐宴的效果。2. 点菜 根据我们的饮食习惯,与其说是“请吃饭”,还不如说是“请吃菜”。所以对菜单的安排马虎不得。 一般情况下,一顿标准的中餐菜单结构为:前菜(开胃菜)、汤(羹汤)、主菜(大菜)、面类或米饭、点心(甜点)。

Page 9: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3.酒水 酒是常用的饮品,民间有“无酒不成席”之说。酒是餐宴场合的情感催化剂。中餐常以开杯酒作为宴请开始的标志。4. 餐具 ( 1)筷子。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筷子必须成双使用。 ( 2)勺子。勺子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食物。 ( 3)盘子。盘子(稍小的盘子称为碟子)主要用来盛放食物。 ( 4)水杯。水杯主要用来盛放茶水、汽水、果汁、可乐等液体。 ( 5)餐巾。餐巾主要用来擦手或脸,以保持用餐的卫生。 ( 6)牙签。用牙签当众剔牙是不雅观的行为。

Page 10: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5.座次 目前我国一般以中餐圆桌宴客,必须注意下列原则:①以右为尊,以左为卑。②职位或地位高者为尊,高者坐上席,依职位高低定位,不能逾越。③女士以夫为贵,其排名的先后,与其丈夫相同。④遵守社会伦理,长幼有序,师生有别,在正式的宴会场合,尤应遵守。6.言谈 酒席中的交流不可或缺,交谈中应注意:众欢同乐,切忌私语;瞄准宾主,把握大局;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劝酒适度,切莫强求;敬酒有序,主次分明;察言观色,了解人心;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Page 11: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除以上介绍以外,饮食礼仪还包括: ( 1)入座后姿势端正,脚放于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宜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 2)用餐时须温文尔雅,从容安静。 ( 3)在餐桌上应顾及他人,尤其是两侧的女宾。 ( 4)口内有食,应避免说话。 ( 5)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 6)须小口进食,忌大口塞食,食物未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 7)进口的食物忌回吐。 ( 8)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宜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 9)自己手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与人说话或敬酒。

Page 12: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 10)应以食物就口,而非将口就食物。带汁食物,不宜匆忙入口,以免汤汁外滴。 ( 11)忌于餐桌上咳嗽、打喷嚏、打嗝。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 12)若不慎将酒、水、汤汁溅至他人,应及时表示歉意。 ( 13)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 14)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给主人以赞赏。 ( 15)就餐后如需抽烟,须征得他人的同意。 ( 16)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 17)餐桌上不宜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

Page 13: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第二节 岁时节日食俗一、春节食俗 春节俗称新年,古代称“元旦”、“元日”,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期间,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1. 年糕 春节必食年糕的风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明代,是我国大江南北共有的民间食俗。全国各地几乎都用糯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年糕,谐音“年(黏)年(黏)高(糕)”,寓意“一年更比一年好”。 年 糕

Page 14: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2. 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在中国北方各族的民俗中,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之物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不尽相同。北方人叫“饺子”,南方不少地区称之为“馄饨”,和饺子稍有不同,馄饨的皮更薄,馅更少。

Page 15: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3. 年夜菜肴 除了年糕和饺子,各地还有不同的年夜菜肴。 4. 饮品 春节的食俗自然少不了各类饮品,最主要的当然是酒和茶。

二、元宵节食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在农历正月十五。该日为满月,象征团圆、美满,人们在这天提灯笼、猜灯谜、吃元宵。元宵节必吃元宵,是各地的普遍食俗。 元宵节的元宵,也叫“汤圆”、“圆子”。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为新的一年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可分实心的和带馅的两种。

上海 “蛋角”

Page 16: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三、清明节食俗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公历 4月 5 日前后。它与我国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一样都是“冥节”,与祭祀鬼神有关。它也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按照旧俗,清明的前一天为寒食节。 清明节在古代是祭祀性节日。 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主要有: ( 1)吃青团子: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 2)吃馓子: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时还有食鸡蛋、清明螺、欢喜团、枣糕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的食品的习俗。

青团子

馓子

欢喜团

Page 17: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四、端午节食俗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是“初始”的意思,五月初五在天干地支中正好是午月和午日,午时称为阳辰,因此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重五节。 有关端午节的起源有四种说法。 端午节最主要的节令食品是粽子。相传粽子始于汉代,是端午节投向水中祭奠屈原的供品。 端午节的粽子就造型而言,有三角形、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各种形状。 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

Page 18: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馅料则是最能凸显地方特色的部分,如以下各地方的粽子: ( 1)北方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后蘸糖吃。二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三是豆沙粽,比较少见。 ( 2)浙江湖州的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两种。 ( 3)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 ( 4)广东中山的芦兜粽,特点是呈圆棒形、粗如手臂。其配料也分甜咸两种。 ( 5)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

Page 19: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五、七夕节食俗 七夕节是中国的女儿节、乞巧节,古代女孩最重视的节日。农历七月初七,古代的姑娘们一定会手捧彩线,乞求像天上的织女一样心灵手巧。因此七夕节的传统活动就是女孩子们用彩线穿上绣针,比谁的针线活做得好,同时摆上瓜果贡品,向织女星和牛郎星祈愿乞巧。 七夕节起源于汉代。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 七夕的应节食品

Page 20: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六、中秋节食俗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名仲秋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部分,听以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夜晚,皓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这一天当作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也称中秋节为团圆节。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了中秋之夜人们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人在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

Page 21: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正是春华秋实,通过一年的辛勤劳动结出丰硕果实的季节,届时家家都要置办佳肴美酒,怀着丰收的喜悦,欢度佳节,从而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中秋饮食风俗,包括:( 1)吃田螺。( 2)吃芋头。( 3)饮桂花酒。

Page 22: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七、重阳节食俗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亦称重九节,古人将九作为阳数,故而有“重阳”之称。 重阳佳节正值九月,秋菊飘香,螃蟹膏黄味美,是食蟹的大好季节。 吃糍粑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阳节的又一食俗,糍粑分为软甜、硬咸两种。 吃柿子也是重阳节的一大食俗。

Page 23: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八、腊月食俗 农历十二月为“腊月”。 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 祭灶是腊月中的一个大典。当日鞭炮极多,有“小年下”之称,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腊月廿三,灶王爷上天”之说。 民间有腊月歌形象地描绘了腊月的活动: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八粥

Page 24: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第三节 人生礼仪食俗一、诞生食俗1. 求子食俗 求子食俗包括:①向神求子。②送食求子。③送物求子。④答谢送子者。2.保胎食俗 对于孕妇,古人是食养与胎教并重。 在催生食俗方面,习俗也很多。3. 出生食俗 ( 1)报生宴。( 2)报丁祭。( 3)贺当朝。( 4)坐月子。4.育婴食俗 ( 1)三朝。( 2)满月。( 3)百禄。( 4)周岁。

Page 25: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二、婚礼食俗 婚姻大事应遵循四大原则:一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传宗接代是其根深蒂固的原则;二是同姓不通婚;三是门当户对;四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古代汉族婚配最根本的原则。 婚姻礼仪基本遵守周代六礼程序,即如下六个程序。 ( 1)纳采,就是说媒提亲。 ( 2)问名,就是问清生辰八字,请阴阳先生推算男女是否相合。 ( 3)纳吉,就是正式提亲。 ( 4)纳征,就是男方送上彩礼,表示男女正式订婚。 ( 5)请期,就是请阴阳先生推算好日子并确定为迎娶之日,口头或书面告诉并征得女方家里同意。 ( 6)亲迎,就是男方亲自迎娶新娘进门。 一般有三日的婚礼宴席,包括女方的送亲宴席、男方的婚宴、合卺、撒帐、闹房、拜茶水、新妇下厨、回门等。

Page 26: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四、丧葬食俗 丧葬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 清代以后,丧礼食俗逐渐简约。如今只有山西比较特别,丧葬礼俗吃斋、吃素。

三、寿宴食俗 寿文化是中国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族人民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祝寿习俗。 祝寿必设寿宴,若为寿宴,必有寿面一品,俗称“太平面”。 万寿宴是清朝帝王的寿诞宴。

Page 27: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第四节 少数民族食俗 少数民族食俗是分别流传于 55 个少数民族的特殊饮食习惯。民族饮食习俗是中华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国家,且分布较广,加之受历史、政治、宗教、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饮食习俗。 这些食俗相当复杂,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此,我们只概括介绍部分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借此说明各兄弟民族之间不断交流,共同发展,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饮食文化。

Page 28: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一、壮族食俗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地。是广西最早和最主要的开拓者。 壮族以农业为主,日习三至四餐,喜爱甜食,以大米和玉米为主食,肉食主要为猪、牛、羊、鸡肉等。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有名的传统美食。 过春节,桂南壮族喜做粽粑,桂北壮族喜做糍粑;五月端午,所有壮族都做粽粑。 南瓜、红薯糯米饭是山区壮族喜欢食用的风味食品。 广西南部壮族最喜食用油炸果。 油炸果

五色糯米饭

Page 29: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二、满族食俗 满族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河北省、内蒙古及京津等地。满族人过去以高粱、玉米和小米为主食,现在主要食用面粉和稻米,肉食以猪肉为主,禁食狗肉。白肉血肠是满族风味名菜,满族人自古喜食猪肉,尤喜食“白煮”。 满族人日常喜食小米、黄米干饭、豆包,年节则喜吃“哎吉格悖”,即饺子。除夕必吃手把肉,风味食品有白煮猪肉、炙猪肉、萨其玛等。 满族人信仰萨满教,祭天、祭神、祭祖先时,以猪和猪头为祭品。

白肉血肠

小 米

Page 30: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三、蒙古族食俗 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以畜牧业为主,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其日食三餐,以牛、羊肉为主食,喜食烤肉、烧肉、手抓肉和酸奶疙瘩。 在他们的食物结构中,肉类食品和奶类食品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蒙医传统的食疗中,肉食品和奶制品占主要地位是其主要的特点。 蒙古族人爱吃羊肉,故含有羊肉的保健膳食也特别多,用量也较大。

Page 31: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四、维吾尔族食俗 维吾尔族大多居住在新疆的南部和北部,饮食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辅之以蔬菜、瓜果和奶制品。其常见的主食有馕、包子、羊肉抓饭等。 维吾尔族的“羊肉抓饭”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 此外,其烤羊肉串、烤全羊、马奶酒等也颇具民族特色。

羊肉抓饭

Page 32: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五、藏族食俗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大多从事畜牧业,少数从事农业。藏族每日餐数不定,大部分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以青稞、小麦为主食,其次是玉米和豌豆,日常之食为糌粑、牛羊肉及奶制品,喜食酥油茶。 藏族的炊具餐具自成一体。就餐时人手拿一把小刀和一只木碗,没有使用筷子的习惯,取食皆用手抓。 此外,藏族还有食疗的习俗。藏族将饮食作为一门科学,藏医注重食疗。

Page 33: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六、苗族食俗 苗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 苗族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 苗家饮食独特的民族风俗是喜食酸味,以酸汤最为著名。 苗族人喜食野菜。 苗族最为奇特的饮食风俗,莫过于吃竹蛆、蜂蛹、黄蚂蚁蛋、花蜘蛛、牛屎虫蛋、沙蛆等。 苗族的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 苗族人普遍喜欢喝酒,自家酿制,以糯米和刺梨酿制的刺梨酒为最佳,具有消食助气的功效。

竹 蛆

Page 34: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七、朝鲜族食俗 朝鲜族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以农业为主。 朝鲜族饮食可分为家常便饭和特制小吃。前者有米饭、肉食、蔬菜、汤品等;后者包括冷面、打糕等。过去日食四餐,以猪、牛、鸡和鱼类为主,喜食狗肉,泡菜则是每餐必食。口味偏好鲜香脆嫩、辛辣酥爽。 朝鲜族宴请宾客,要先在餐桌上放一只煮熟的大公鸡,公鸡嘴里还要叼上一只红辣椒,表示红火兴旺。 朝鲜族还有食疗的习俗,朝鲜族的“药饭”又叫“药食”,朝鲜族人常常用它来招待贵客,每当遇到盛大节日或婚礼,更是少不了药饭。 每年正月十五,朝鲜族有吃药饭的习俗。

泡 菜

Page 35: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第五节 宗教饮食习俗一、宗教文化概述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饮食文化有其共性,其基本特征表现为:饮食文化的群体性、心甘情愿的自觉性、崇拜的神秘性和食欲成因的复杂性。 宗教礼宴是指在某些宗教的教义或戒律制约下形成的社交宴席,我国的宗教礼宴分为五种: ( 1)佛教宴席,又分为大乘佛教宴席和小乘佛教宴席。 ( 2)道教宴席。 ( 3)喇嘛教的祭神席。 ( 4)道教正一派的养生席。 ( 5)伊斯兰教逊尼派的清真席。

Page 36: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二、佛教饮食习俗1.托钵乞食制度。2. 过午不食戒规。3. 素食的规定。4.酒戒。5.进食仪轨。佛教的饮食文化实属一种修行教化型的饮食文化。1. 饮食与道德修行。2. 饮食与茶文化。3. 饮食与节日。 佛教的主要传统节日有: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又称浴佛节;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会,又称自恣节、中元节或鬼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成道节,又名腊八节。

Page 37: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三、道教饮食习俗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影响面极广。有人说,中华文化之根在于道教。道教论证神仙实有,主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修炼成仙,获得精神解脱和肉体飞升。 道教主张食素、少食和辟谷。 食素的缘由主要是持戒,道教戒杀生,不得荤酒。

四、伊斯兰教饮食习俗 伊斯兰教徒称穆斯林,其对信仰虔诚,严格遵守饮食清规。 穆斯林禁止食用自死的动物及其血液;禁止食用猪、驴、骡、狗等不洁之物,及未诵安拉之名而宰杀的牛、羊、鸵、鸡、鸭、飞禽等;禁止食用虎、豹、狼、鹰、蛇等凶猛的禽兽及其他食肉动物的肉类;居住在内陆地区的穆斯林还禁食无鳞鱼、无鳃鱼和其他不像鱼的鱼类。

Page 38: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五、基督教饮食习俗 公元前后基督耶稣创立的基督教是现在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初创时,不准其信徒食用动物的血液和肉,是素食主义者。后来由于圣 ·保罗的变革,使得基督教中的很多禁忌被解除,发展到今天,基督教里对食物的禁忌已基本没有了。 尽管如此,基督教的饮食文化还是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的,比如饭前祷告,对面酵、鱼、盐的钟爱等。 基督教徒禁酒,但基督教徒对葡萄酒有着特殊的偏爱。

Page 39: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本 章 小 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岁时节日食俗、人生礼仪食俗、少数民族食俗和宗教饮食习俗。民间饮食习俗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各阶层差异性较大,叙述起来不一而足,它不仅包括主食与菜肴制作技术、饮食禁忌、饮食结构、道德礼仪、宗教信仰等风俗习惯,还包括这些禁忌、制度等饮食文化形成的原因。节日饮食习俗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应根据不同节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及不同季节,对饮食结构、配餐方式做相应的调整,以展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同的人生礼俗在饮食上有不同的要求和寓意。各民族饮食习俗的形成,既与这一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物产及生活方式有关,又和各民族文化的互相影响交流有关。各民族的饮食习俗,历来都是将实用和审美情趣融为一体,即便是日常生活中普通食品的制作,也把色、香、味作为美的标准。这都表现出各民族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宗教信仰的差异,使得信徒们在食物、饮品和进食时间上有严格的要求,遵守清规戒律可能是鉴定信徒们是否虔诚的一种手段,有些也不失为一种科学的饮食方法,值得学习和提倡。

Page 40: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一、名词解释饮食民俗二、填空题1. 一日三餐、( ) 、熟食热食、( ) 、蔬肉为辅、瓷碗竹筷是中国的传统食俗。2. 中国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是( ) ;端午节的节日食品是( ) ;中秋节的节日食品是( ) ;腊八节的节日食品是( )。三、简述题1. 中国的岁时节日食俗有哪些文化特征?是怎样形成的?2.我国少数民族食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四、思考题1.说一说自己家乡的人生礼仪食俗。2. 宗教饮食习俗有哪些禁忌?3. 谈谈你对中国传统饮食习俗的认识。五、技能题角色扮演:在公司表彰先进大会后的宴会就餐时,你要注意的礼仪细节。

复习思考题

Page 41: 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