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現現 / 現現現 現現現現 (Modernization) 現現現現現現現 現現現現現 、、 現現現現現現現現現 20 現現現現現現現 現現現現現現現現現現現現 ,: 現現現現現現Sigmund Freud 1856~1939 現現現現現 現現現現現現 Henri Bergson 1859 現 ~1941 現 現現現現現現現 現現現現現 Jean-Paul Sartre 1905 現 ~198 0 現現現現現現

現代 / 新感覺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現代 / 新感覺. 現代主義 (Modernization) 包含了象徵主義、意象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許多 20 世紀的藝術流派,基本上都受到三方面影響: 德國 佛洛伊德 ( Sigmund Freud , 1856~1939 年)精神分析學 法國 柏格森 ﹙Henri Bergson , 1859 年 ~1941 年 ﹚ 直觀生命哲學 法國 沙特 ﹙ Jean-Paul Sartre , 1905 年 ~1980 年 ﹚ 存在主義. 表現主義( Expressionism ). 二十世紀初歐洲(主要在德國)的文藝思潮和運動。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現代 / 新感覺

現代 /新感覺 現代主義 (Modernization) 包含了象徵主義、意象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許多 20世紀的藝術流派,基本上都受到三方面影響:

德國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 1856~1939年)精神分析學

法國柏格森﹙ Henri Bergson , 1859 年 ~1941年 ﹚直觀生命哲學

法國沙特﹙ Jean-Paul Sartre , 1905 年 ~1980 年﹚存在主義

Page 2: 現代 / 新感覺

表現主義( Expressionism ) 二十世紀初歐洲(主要在德國)的文藝思潮和運動。

作品主題多為厭惡都市的喧囂,或暴露大城市的混亂、墮落和罪惡,充滿隱逸的傷感情緒 或是對普遍人性的宣揚。

特點:不重視外部細節描寫,追求強而有力地表現主觀精神和內心激情。

Page 3: 現代 / 新感覺

保羅.穆杭( Paul Murand,1888~1976 )

法國外交官、小說家、劇作家和詩人 ,是早期現代主義中表現主義作家 。

代表著作:《開幕之夜》( Ouvert la nuit , 1922 )、《閉幕之夜》﹙ Fermé la nuit , 1923﹚

Page 4: 現代 / 新感覺

日本對穆杭小說的討論 保羅.穆杭作品被介紹到日本,引發日本文壇對新感覺派小説的模仿之見,包含有:

1. 短篇小說的文學形式 2. 內容以都會男女情慾為主 3. 強烈聲光色與感覺強調的表現手法

Page 5: 現代 / 新感覺

新感覺派小說的表現手法 「感覺的發現」 借鑑德國的表現主義,將自我主觀的視角所體認的外在世界表現出來,使主客如一,無復分別。

由達達主義所標舉的「心象碎片的羅列」與「同時性」的內涵加以深入闡明,找出某種暗示,導引出主觀、直觀、感覺的新的表現方式,努力用語言和文字,把視覺與意識內容變化的寬度和廣度反映出來。

Page 6: 現代 / 新感覺

川端康成( 1899~1972 )日本新感覺派作家。1968 年憑藉《雪國》、《千羽鶴》及《古都》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獲得該獎項的首位日本作家。

Page 7: 現代 / 新感覺

川端康成對新感覺派的聲明 「表現主義堪稱我等之父,達達主義是我等之母,俄國文藝新傾向是兄長,穆杭則是一位大姐。另外,表現主義派將歌德、斯特林堡稱之為父,我等亦可將這兩位作家稱之為父。如果說,我等的父親只有穆杭一人,則是一種污衊。」

Page 8: 現代 / 新感覺

中國新感覺派作家劉吶鷗( 1905~1939 ) 施蟄存( 1905~2003 )穆時英( 1912 ~1940 )

Page 9: 現代 / 新感覺

中國新感覺派小說

主題:描寫三 O年代上海都會的半殖民環境中,生活的快節奏、男女情慾的流動與由聲、光、色、味、觸等各種感官刺激所組合成的「混種」都會風貌

筆法:擅使聽、觸、視、觸、味等各種感覺器官似乎都具有某種特異功能,可以直接輸導到被感覺的物體上,賦予它們生命感,從而使來去匆匆的印象組成感覺流的手法

Page 10: 現代 / 新感覺

劉吶鷗 ﹙ 1905~1940﹚臺南柳營人 1920~1923 年於日本青山學院就讀英文科 1924 年進入上海震旦大學法文專班,與戴望舒、施蟄存、杜衡同學,引領中國新感覺派寫作風潮

1924~1940 年間發行《無軌電車》、《新文藝》、《現代電影》等雜誌,開設第一線書店、水沫書店出版新潮文藝創作,並拍攝電影

Page 11: 現代 / 新感覺

劉吶鷗作品特色 將背景與主題集中在勾勒上海這國際性大都會中的男女情慾追逐遊戲上,

以混語書寫、詩性修辭法等背離傳統的敘述方式,凸顯現代社會如夢幻般的色彩。

擺脫以往小說的典型,抽離故事背景、時間、人物性格、情節等等的外在敘述,而代以各種聽覺、視覺、嗅覺、觸覺等感官的直覺投射在景物之上,以便將小說場景傳達呈現在讀者腦海裏;人物沒有姓名,只有性別或英文符碼,其個性則以場景、對話或有象徵性的物品暗示呈現;事件沒有明顯情節與高低潮,只有一幕幕場景的跳動與變換。

以新感覺的技巧,不帶主觀價值評價地表現現代社會中浪蕩子與摩登女郎間情慾爭逐的風貌受到電影工藝的啟發,運用點影時空交叉、畫面重疊的蒙太奇手法,將幾個並行不悖的畫面,同時以跳躍、變化的節奏,急速的堆到讀者面前,造成眼花撩亂的感覺,讓讀者感受到都會生活的輕浮飄忽、及時行樂和支離破碎。他的這種表現方式更是在劉吶鷗的基礎上,進一步凸顯日本新感覺派主觀知性的色彩,並將穆杭電影閃光般的話術,轉換成可以感知的電影畫面,既共時又跳躍,表現出被快節奏的現代都會生活所壓扁的各種人物,顯現國際性大都會的現代風貌速描。

Page 12: 現代 / 新感覺

穆時英( 1912~1940 ) 中國新感覺聖手 作品帶批判色彩 擅長將內在主觀、流動的意識與外在客觀的對應物加以融合,透過自由聯想、內心獨白、意識流等的手法,對人物內心作一種感官式刺激的描繪。

一連串意象堆疊,打破情節、結構及傳統小說的敘述模式,將現代人心靈深處的落寞抒發出來

受到電影工藝的啟發,運用點影時空交叉、畫面重疊的蒙太奇手法,將幾個並行不悖的畫面,同時以跳躍、變化的節奏,急速的堆到讀者面前,造成眼花撩亂的感覺,讓讀者感受到都會生活的輕浮飄忽、及時行樂和支離破碎。他的這種表現方式更是在劉吶鷗的基礎上,進一步凸顯日本新感覺派主觀知性的色彩,並將穆杭電影閃光般的話術,轉換成可以感知的電影畫面,既共時又跳躍,表現出被快節奏的現代都會生活所壓扁的各種人物。

Page 13: 現代 / 新感覺

劉吶鷗、穆時英劉吶鷗《都市風景線》( 1930 ),穆時英《公墓》( 1933 )、《白金的女體塑像》( 1934 )中的大多數篇章,以描寫上海都會區,充滿聲、光、色與男女情欲追逐為主,筆法具有新感覺色彩

Page 14: 現代 / 新感覺

施蟄存《將軍的頭》、《梅雨之夕》與《善女人行品》三部小說集一般將之視為新感覺派的作品,但其題材或寫歷史人物中種族與愛的衝突,或寫現代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過程,或以女人心理及行為為描寫重點,全都偏向於意識流與心理分析與研究

Page 15: 現代 / 新感覺

中國新感覺派不可否認有穆杭與日本新感覺派的影子,但卻也是在其等的基礎上添加枝葉,並進一步融合、轉型,故也已不同於穆杭或日本新感覺派的原貌。但如純就「浪蕩子美學」的觀點言,上海新感覺派對穆杭的接受,顯然要高出日本新感覺派許多。

Page 16: 現代 / 新感覺

臺灣新感覺

Page 17: 現代 / 新感覺

「幻影之人」翁鬧( 1908~1939 ?﹚ 一生資料有限,無法見其與日本新感覺派間有所關聯或受到影響

由其所存不多的作品,如〈天亮前的愛情故事〉、等觀察,其對於個人內心世界探索的興味遠甚於外在現實世界的觀察,小說充滿了敏銳的感覺,擅用心理分析和象徵手法,將主觀感受投射在對應的物體之上,表現出新感覺派的色彩。

Page 18: 現代 / 新感覺

巫永福( 1913~2008 )、龍瑛宗( 1911~1999 ) 小說帶有懷疑、內省、耽思的現代色彩,擅於捕捉微妙的心理變化,透過外在複雜的人際關係,追索人類陰暗的原始層面。

巫永福〈首與體〉( 1933 ) 龍瑛宗〈邂逅〉﹙ 1941﹚

Page 19: 現代 / 新感覺

臺灣新感覺 小說書寫題材一如日本新感覺派,是以人物內心情慾的流動與存在意識追索為主,與穆杭的浪蕩子美學相去甚遠。篇中並無太多現代性、國際性的都會要素,也無浪蕩子與摩登女相對的存在,更無話語混用的文句表現。至於掙扎於現代 /傳統、日本 /臺灣、自我 / 群體的文化衝突下抉擇的困惑與情感的無所歸依,呈現文化與時代跨界現象,具有些許零餘者 /被殖民者頹廢無根的飄零特質。這些屬於殖民地上知識分子所困惑、焦慮的議題,又非日本新感覺派作品所關注者。但由筆法上看,其受日本新感覺派美學觀念影響至為顯然。

Page 20: 現代 / 新感覺

新感覺派在台灣的影響是超流派的,即便是一般認為抗議寫實流派的小說,如呂赫若〈牛車〉﹙ 1935﹚也多少運用了新感覺派的表現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