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物物 物物物 物物物 物物物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成员:吴林峰 陈海通 廖王芳. 第一章. 1. 国内物流社会经济环境. 新经济环境下的现代物流发展问题. 新经济 是现代物流形成和完善的 社会基础与动力 ,现代物流系统在高度不确定和强网络效应的新经济环境下寻求着 新的均衡点。. 1. 新经济提供了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如果从 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来看,新经济也经常被称为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的名称似乎否定了历史上的文明进步是依靠知识完成的事实。 新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 技术为动力;由意识驱动;源于动机。 . 2. 现代物流的重要社会经济地位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物 流 地 理物 流 地 理第一章第一章

成员:吴林峰 陈海通 廖王芳

Page 2: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第一章第一章

1. 国内物流社会经济环境

Page 3: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新经济环境下的现代物流发展问题新经济环境下的现代物流发展问题

新经济是现代物流形成和完善的社会基础与动力,现代物流系统在高度不确定和强网络效应的新经济环境下寻求着新的均衡点。

Page 4: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1.新经济提供了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如果从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来看,新经济也经常被称为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名称似乎否定了历史上的文明进步是依靠知识完成的事实。

新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技术为动力;由意识驱动;源

于动机。

Page 5: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2.现代物流的重要社会经济地位

廉价社会交往手段的普及促进了高效物流模式的形成,高效的现代物流从两个根本的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

一是极大地降低了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的协调成本。协调成本的降低促使经济达到更高均衡的专业化程度,从而产生出更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二是极大地拓展了观念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机会。创新成功的概率依赖于机会和敏锐这两个因素,前者与人际交往范围进而知识范围的扩展有密切关系;后者的极端形式就是直觉或悟性。

Page 6: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新经济对新经济对现代物流现代物流提出的基本问题提出的基本问题 1 、高度不确定环境中的理性选择问题。        虽然不能做到整体最优,但在每个阶段都应做到理

性最优。  2 、强网络效应下的理性选择问题 因为不稳定行为意味着行为在时间上缺乏内在一致

性,而一致性是理性最弱的要求,是系统趋于均衡状态的基本条件

 3 、寻求新的均衡点问题    现代物流在这样高度不确定和强网络效应的环境下

不断寻求着新的均衡点,其总体趋势是实现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满足社会生产日趋实用化的要求

Page 7: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国外国外绿色物流的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发展现状与与国内国内的差距的差距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大生产大市场大消

费,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的同时,创建我国的现代绿色物流,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

尤其是进入WTO 后,我国的物流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将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外国物流企业将进入我国市场,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这意味着未来的物流业将有一场激烈的竞争。我国物流业加紧发展绿色物流,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笔者在此介绍发达国家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国内的差距,以引起业界的重视。

Page 8: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美国经济高度发达,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推行自由经济政策,其物流业务数量巨大,且异常频繁,因而就决定了美国对绿色物流的更大关注。美国政府在物流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远景目标十分明确。

到 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是 :“ 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一般企业在实际物流活动中,对物流的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应用诸多的先进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 EDI)、准时制生产( JIT)、配送规划、绿色包装等,为物流活动的绿色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Page 9: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进入 21世纪,物流行业必将把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效率化的、信息流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绿色物流系统。目前,世界上各国都在尽力把绿色物流的推广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积极开展绿色环保物流的专项技术研究(如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

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以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等),促进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开发,进行回收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讨,以及积极出台相应的绿色物流政策和法规,努力为物流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Page 10: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我国的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

1 .观念上的差距。 2 .政策性的差距。 3 .技术上的差距。

Page 11: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由此可见,我国的绿色物流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物流绿色化对我们来说,还有相当漫长的一段路途。如今世界上的一些大的物流公司进入中国,跨国物流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由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故必须要加快物流的绿色化建设,物流企业必须加快调整和整合,如若不然,就会失去竞争力,一旦国外在物流业的绿色化上设置准入壁垒,我国稚嫩的物流业就将遭受巨大打击。可以说,发展绿色物流是参与全球物流业竞争的重要基础。

因此,大力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将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Page 12: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经济全球化环境下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动因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动因及其模式研究及其模式研究

珠三角经济合作对区域物流一体化提出了迫切要求 . 区域经济一体化造就了区域物流一体化 ,而经济互补、社会分工、先进制造模式和管理理念、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外部重要动力 ,同时泛珠三角区域物流系统因为追求物流资源优化、区域物流费用最小化以及区域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等目标也极大地促进了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 .在该过程中 ,"政府驱动 + 市场化整合 " 将成为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的主要模式 .

Page 13: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背景下国外区域物流业国外区域物流业的研究现状的研究现状 国外学术界对区域物流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

下几方面: 一是研究政府的角色、政策作用和法律、法规的建设等问题;

二是研究影响特定区域物流发挥的因素、影响机制和发挥咱战略问题;

三是研究在国际范围内物流节点的一体化和物流运作的合作问题;

四是研究区域物流发挥咱 五是研究各类物流节点的功能、服务范围和规划问题

;流失研究城市物流系统的规划、评价、优化问题。

Page 14: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中国物流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中国物流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在中国由于国内政策环境与经济环境的改

善、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物流业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与微观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品物流技术的进步为物流业快速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特别是以下的因素使得中国物流业处于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第一是加入WTO 的促进。对于中国是一个加快经济发展的机遇,也为中国物流市场带来了一个严峻的挑战。由于和国际经济全面接轨,全球化战略的趋势加强,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Page 15: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第二是电子商务的冲击。电子商务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但是它的实施必须以现代物流系统为保障,这就促使人们把注意力聚焦于物流。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

 第三是西部大开发的影响。将有数以万计的资金投入到西部大开发的项目中去。东西部交流与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中国全域物流网络发生巨大的变化,为物流企业带来无穷的商机。

Page 16: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今后五年也就是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将是中国的物流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物流行业已进入了一个高需求、高发展的阶段,中国物流服务企业以及系统集成与设备制造企业应抓住机遇,调整市场定位,学习或引进国外的先进物流技术,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的产品 (服务 ) 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与提高我国物流业的整体水平。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物流现代化一定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Page 17: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我国国际物流现状及发展探析我国国际物流现状及发展探析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国际物流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管理技术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落后,我国物流业的综合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只有加快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才能跟上国际贸易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世界经济竞争发展的需要。

Page 18: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1 发展国际物流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广泛的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

Page 19: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2.2. 国际物流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国际物流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

  世界范围的社会化大生产必然会引起不同的国际分工,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包揽一切,因而需要国际间的合作。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流动是由商流和物流组成的,前者由国际交易机构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后者由物流企业按各个国家的生产和市场结构完成。为了克服他们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开展与国际贸易相适应的国际物流。

Page 20: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与美国与美国国际物流国际物流的比较 的比较 (1)以顾客服务驱动物流运作。以顾客为核心的服务观念几乎是美国企业国际物流运作模式成功的关键。    (2) 建立综合供应链系统。供应链系统包括对供应链中其他合作伙伴的综合协调管理以及在跨国合作中与合作伙伴结成国际联盟。    (3)运用信息技术支持物流系统。经验表明,整个供应链成员同时分享物流作业的关键信息是高效物流运作的保障。    (4)利用第三方物流运作。目的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Page 21: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美国物流业美国物流业的特征的特征 (1)多渠道、多形式的物流结构。  

(2) 高效率的物流运输系统。(3) 现代化的物流技术。

Page 22: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现阶段我国物流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物流的现状

( 1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战略合作。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提升双方主业优势,逐渐达成共识。如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先后与海尔集团、长虹集团、中核集团、 TCL公司等结成战略合作关系。

Page 23: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 2 )大型领袖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   

国内各行业的大型企业纷纷实施供应链(SCM)管理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鲁能帆茂物流公司在煤炭领域实行从煤炭挖掘、运输,到煤渣的回收、利用和废弃物深埋,从煤矿的采购物流到分销物流的一体化的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应用是我国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体现。

Page 24: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 3 )外资物流企业不断进入。   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以后,都有较快的发展。

如:美国联合包裹运送公司 (UPS) 的中国出口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增幅高达 125% 。英运物流有限公司 (EXCL)2004年业务量增长了 60%以上。到2004年年底,中外运敦豪 (DHL) 的 56家分公司已覆盖全国 300多个城市,业务保持 50% 的增长率。

Page 25: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我国国际物流中存在的我国国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问题

 ( 1 )物流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现象突出。   目前我国只有 130多万公里的公路,绝大多数还是二、三级以下的公路; 6 万多公里铁路,平均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 6 公里铁路,不到欧洲的一半,与拥有四通八达运输网的北美相比更是有很大差距;

2004年港口接卸进口铁矿石 2 亿吨,同比增长38 %,由于疏运能力不配套造成了压库压港, 7 月份全国主要港口铁矿石港存达 3400 万吨,同比增长了 146 %,年末仍高达 2400 万吨。而目前现有设施也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Page 26: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 2 )粗放经营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   ①国际上通常把社会物流费用占 GDP 比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运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经过经济结构调整,推行现代物流运作模式,这项指标普遍降为 10 左右。近年来,我国的这项指标虽然有所降低,但 2005年仍然高达 18.6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与这些国家差异较大,但也反映出物流运作效率方面的差距。

在运输市场上,大量规模小、实力弱的小企业和个体运输户从事道路运输,导致空驶和超载现象并存。在仓储方面,一些冷藏、冷冻、恒温、恒湿,以及危险化学品储存能力不足,特别是从农田到餐桌的“冷链”没有形成。有专家估算,我国鲜活、冷冻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 到 30 。

Page 27: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 3 )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   ( 4 )功能单一,缺乏特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物流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企业不仅要提供门到门运输及有关的基本服务,还要实行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提供从生产材料采购到产品送达消费者的一整套服务系统,包括相关的物流延伸服务,如包装、加工、配货等方面。而我国物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顾客至上”的经营观念尚未完全落实到行动中,落后的管理、技术、设备也影响服务质量的提高。   

Page 28: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 55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并不断流失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并不断流失。。

  当前我国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比较缓慢 ,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较少 ,而且层次较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由于物流教育和培训的缺乏 ,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级物流人才较少,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而且在中国设立的物流服务业外企大都实施“人员本地化”的开发与应用战略,其雇员一般以中国人才为主,在外资企业优厚待遇吸引下,一些优秀人才流失已初见端倪。

Page 29: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 6 )物流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①体制方面的障碍。物流的产业形态和行业地位不明确,物流组织布局分散,物流资源和市场条块分割,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等对资源整合与一体化运作形成体制性障碍。

②政策环境的影响。由于物流产业的复合性,造成了与物流有关的政策分属不同部门,缺乏统一、透明的产业政策体系。虽然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已经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但仍需要落实。   

Page 30: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我国应对我国应对国际化物流国际化物流采取的措施采取的措施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 在陆路方面:除加强主干线铁道运输能力以外,还应将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结合起来,修建通往铁道运输站台的辅助公路,提高公路水平,加强中转站的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2) 在水运方面:要使船舶现代化,船级及型号的选择要与实际运输量相适应;在建设港口上,既要重视集装箱化,又要考虑大批量散装的能源、物资的装卸。   

Page 31: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3)注重专用的货站、自动化立体仓库、配送中心等的建设 ,逐步实现包装规范化 , 装卸机械化 , 运输集装箱化,积极开发推广先进适用仓储、装卸等标准化专用设备以实现国际物流作业连续性、快速化的要求。 (4) 鼓励利用国外的资金、设施和技术,参与国内物流设施的建设和经营。

Page 32: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完善我国的完善我国的物流网络物流网络 ,, 促进促进国际物流合理化国际物流合理化

(1) 在规划网络内仓库数量、地点以及规模时 ,要围绕商品交易需要和我国对国际贸易的总体规划来进行;

   (2) 要明确各级仓库的供应范围、分层关系以及供应或收购数量 , 注意各级仓库的有机衔接;

   (3) 国际物流网点的规划要考虑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 ,留有余地 , 以备将来的扩建。

Page 33: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物流业必然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我国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站稳脚跟 ,必须大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 , 打造一批物流精英 ,建立一套完善的健全的物流体系,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增强我国的综合势力 ,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Page 34: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

Page 35: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经济地带项目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范围

沿海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沿海的省级行政单位 

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 9个省级行政区 

甘、青、宁、陕、新、川、渝、贵、滇、藏 10个省级行政区 

发展速度 最快  较快  较慢 

发展水平  最发达  较发达  较落后 

Page 36: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我国经济区域划分我国经济区域划分 1981年 通过的“六五”计划,将全国划分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并分别提出了主要任务。 

1986年通过的“七五”计划,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等三大地带,并对 每个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要求。

“八五”计划又采用了沿海与内地的划分,也分别提 出了发展要求。

“九五”计划在划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同时,又划分了长江三角洲 及长江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东北地区、中 部五省、西北地区等七大经济区。

“十五”计划又将全国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并分别提出了发展重点。

Page 37: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按照十一五中国区域的规划,全国将拟划分八大按照十一五中国区域的规划,全国将拟划分八大经济区:经济区:

1.东北综合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型装备和设备制造业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全国性的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2.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最有实力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之一;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

3.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最具影响力的多功能的制造业中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之一

4.南部沿海经济区:福建、广东、海南: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地;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高档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广东、海南: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地;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高档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

Page 38: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5.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最大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气和水能开发基地、钢铁工业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奶业基地

6.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及相关深加工工业;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武汉“光谷”和汽车生产基地

7.大西南综合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以重庆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和以成都为中心的轻纺工业两大组团;以旅游开发为龙头的“旅游服务业 - 旅游用品生产”基地

8.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重要的能源战略接替基地;最大的综合性优质棉、果、粮、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中亚地区经济基地和特色旅游基地

〖发布日期 :2008-08-27〗 http://www.xlgldrc.gov.cn/ztgnqh/200808/t20080827_158285.html

Page 39: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物流发展分析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物流发展分析          现代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三大经济区域均已经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战略意义,已着手研究和制定有关物流规划与政策,力图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

           2004年 12月以后,我国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已经全面放开,物流发展的环境将更加宽松,来自国际物流业的竞争也必将更加激烈。   近几年,面对来自跨国公司和国际著名的物流服务企业的挑战,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域已经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有关物流规划与政策,力图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推动区域物流迅速发展,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Page 40: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一、长江三角洲物流  1 、长江三角洲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三角包括上海和苏中南及浙江东北部共 15个地市,是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这一区域产业集群突出,已形成的遍布国际市场的巨大物流供应链。   据统计,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2005年发展到近14亿吨,长三角港口群实际完成的港口吞吐量占到全国 41%。地区物流总量的快速持续增长促使长三角各地港口、公路、内河及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呈快速发展态势。目前仅国务院批准的一类口岸就有 35个,其中包括 19个沿海港口、 10个内河港口、 5 个航空港和 5 个国际临时铁路口岸。 

 

Page 41: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二、泛珠江三角洲物流      泛珠三角跨我国东、中、西三部九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占全国面积的 1/5、人口1/3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 1/3(不含港澳)。泛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大陆增长得最快、最富裕和经济最开放的地区,亦是国内在国家生产总值方面占最大比例的地区、最大的出口地区及最热门的外资直接投资地,区域物流业发展在全国占有重要比重,前景诱人。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优势突出,集中了五大港口和五大机场,中国交通大动脉的“五纵七横”有三纵 ( 京广、京九、京珠 ) 经过;而其内部的高速交通网络在国内也首屈一指。加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把跨境交通设施建设放在最优先领域,为泛珠三角增添了强劲的臂力。可以说,泛珠三角巳形成了海陆空全方位发展的立体化、国际化的交通格局,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除香港、澳门外,泛珠三角内地 9 省区拥有的货运汽车总量占全国的 30. 6 %;公路通车里程占全国的 39. 5 %,其中高速公路达 9449公里,占全国的 31. 7 %。  

Page 42: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三、京津冀区域物流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同时也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区。广义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中国欧亚大陆桥的东部起点之一。      

Page 43: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长三角和珠三角物流业都已经找到各自的发展模式和合作路径,打破了行政区划开始了合力基础上的整体提升。京津冀物流发展的现状并不十分令人满意。由于长期以来思想观念、交通、产业分工、生产要素流动及环境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京津冀各地区在关于物流业的发展设想中缺乏从区域发展角度的整体思考。   目前这一状况正在被改变,环渤海区域经济协作的步伐正在加快。

Page 44: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目前从政府层面到企业层面,推动环渤海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北地区经济联合起飞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划举措正陆续出台,环渤海经济圈政府高层关于区域合作的认识和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京津冀三地决定从易于突破的交通设施建设领域入手,渐次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强调产业布局的整体协调,统筹区域一体化的各项合作。目前,环渤海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已从软硬件方面加速展开。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联合,率先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的整合;铁路运输方面拥有北起山海关、南至山东烟台的环渤海经济圈铁路大动脉。这一切均将推动京津冀区域现代物流业的快速有效发展。 

时间 :2008-03-08 http://www.80075.com/CaiZhengGuanLiXue/20080308/69674-1.shtml

Page 45: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一般来说,区域中心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优势明显,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设施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人才众多,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与“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Page 46: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一个区域只要具备某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这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差异就会形成一种优势,产生一种引力,有可能把相关企业和生产力要素吸纳过来,在利益原则的驱动下形成产业布局上的相对集中和聚集,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协调理论,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产业结构的基本演进方向是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以城市为中心的物流中心正是适应区域经济理论和产业结构协调理论的要求的。

http://www.studa.net/Traffic/060904/10245247.html

Page 47: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一、政治环境下的矿产规划一、政治环境下的矿产规划

我国物流自然环境

Page 48: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2001 年 4 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发布实施了首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各地也先后编制完成了不同层级的矿产资源规划工作。。 2008 年 12 月,国务院批复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 2008—2015年)》。。近十年的实践证明,制定实施矿产资源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重要作用正在日益凸显。

我国矿产资源规划的战略作用我国矿产资源规划的战略作用

Page 49: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矿产资源规划主要通过四个途径,矿产资源规划主要通过四个途径,保障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 保障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

一是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增加资源储量。

二是科学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优化布局与结构,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增强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能力。

三是强化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

四是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形成一批稳定的境外矿产资源供应基地。

Page 50: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宏观调控 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宏观调控 首先是加强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统筹协调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加大公益性地质工作力度,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引导和鼓励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活动。。其次是鼓励开采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且国内供给相对不足的矿产。。主要包括能源矿产,铁、优质锰、铬、铜、镍、铅、锌等金属矿产,以及重要非金属矿产。。再次是明确钨、锡、锑、稀土等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和一些重要优势矿产的限制性开采要求。。最后是推进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和保护机制。。建立石油、特殊煤种、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等的矿产地和矿产品储备,为调控市场、应对突发事件和保障资源供应安全奠定基础。

Page 51: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如浙江省按照规划下达了矿山数减少年度目标,暂停新批采矿权,关闭禁采矿种和部分限采矿种矿山,合并相邻或相近的矿山,进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出现了矿业产值增长幅度高于产量增长幅度、利税增长幅度高于产值增长幅度的良好局面。。  规划在充分考虑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的前提下,提出了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的措施,从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结构和效率等方面,努力做到减少矿山废弃物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因矿产开发而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了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规划提出到 2015年,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 35% ,新建和在建矿

山的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治理。

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促进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促进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

Page 52: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中国矿业发展战略

综观中国矿业面临的形势,实现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第三步发展目标对矿业的要求,以及当今世界潮流和时代特点,中国矿业的发展宜采取 "双向发展战略 "。

Page 53: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中国矿业双向发展战略中主要采取中国矿业双向发展战略中主要采取以下十项方针和措施。 以下十项方针和措施。

一、增加投入,扩大矿产资源供给,实行 "发展矿业、勘查先行 "的方针。二、大力挖掘陆地资源潜力,积极开发海洋资源,实行 "陆海并进 "的方针。三、 加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实行 "发挥区域优势与全国资源配套相结合"的方针。四、 建立我国全球矿产资源供应体系,实行 "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的方针。五、 积极扩大开放,实行 "自主开发与合作开发相结合"的方针。六、 十分珍惜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实行 "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七、 坚持以国有矿为骨干,实行 "国有矿与非国有矿共同发展 "的方针。八、 正确处理矿业业主与非矿产业的关系,实行 "矿业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 "的方针。九、 调整矿产品进出口政策,实行 "有出有进、以出养进 "的方针。十、 建立战略储备制度,实行 "消费与储备并举 "的方针。

Page 54: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二、 矿产成矿地质背景条件二、 矿产成矿地质背景条件

Page 55: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矿产资源是地壳在其长期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自然界矿物质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一定地质作用而聚集形成的。不同的地质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依据形成矿产资源的地质作用和能量、物质来源的不同,一般将形成矿产资源的地质作用,即成矿作用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与叠生成矿作用。内生成矿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外生成矿作用是指在太阳能的直接作用下,在地球外应力导致的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气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地壳表层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变质成矿作用是指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特别是经过深埋或其他热动力事件,使已由内生成矿作用和外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或含矿岩石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结构构造发生改变而形成另一类性质不同、质量不同矿床的地质作用。叠生成矿作用是一种复合成矿作用,是指因多种成矿作用复合叠加而形成矿床的一种地质作用。这四种不同的成矿作用形成四类不同的矿床,即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叠生矿床。一个地区范围内矿产能否形成、形成多少与优劣均与该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的好坏直接相关。

Page 56: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疆域辽阔,沃野千里,山川纵横,景色秀丽,湖沼盆地星罗其布,地貌极为雄伟壮观。西部多高山峻岭,东部多丘陵、平原。这广袤无垠的大地和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为储存丰富多彩的矿产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各断代地层发育齐全,自太古宇到新生界均有分布;从太古宙到新生代这 30多亿年的时间里,中国大地经历了多期广泛而又剧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岩浆岩,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中国是欧亚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地壳运动和构造演化的产物。按板块构造的观点来看,中国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项链,南与印度板块相接。中国大陆正是处在这几大板块的接壤地区,并受几种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影响,因此为形成多样性的矿产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构造条件。正是由于以上诸种因素,才使得中国成为一个矿产资源大国。

Page 57: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三、 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简况三、 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简况

Page 58: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简要简要

新中国成立 60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矿产地质勘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已发现的矿产有 168 种,探明有一定数量的矿产有153 种,其中能源矿产 8 种,金属矿产 54 种,非金属矿产 88 种,水气矿产 3 种,探明储量潜在价值仅次于美国和原苏联,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矿种齐全配套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Page 59: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能源矿产能源矿产 1 、 能源矿产 能源矿产是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

分。煤、石油、天然气在世界和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分别为 93% 和 95% 左右。由于矿物能源在一次能 源消费中占有主导地位,因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知探明储量的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铀、钍、地热等 8种。中国煤炭资源相当丰富,据地质工作者对煤炭资源进行远景调查结果,在距地表以下 2000米深以内的地壳表层范围内,预测煤炭资源远景总量达 50592亿吨。到 1996年底止,探明储量的矿区 5345处保有储量总量 10025 亿吨。我国保有储量总量中的精查储量 2299 亿吨,与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相比,中国煤炭储量位于独联体、美国之后,据世界第三位。

Page 60: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石油石油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是人类

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 20世纪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经济、国家关系和人们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是石油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分布比较广泛,在 32 个油区探明地质储量有181.4 亿吨。据美国《 Oil &Gas 》 1997年报道,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1390 亿吨,中国 1997年公布的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22.41 亿吨,居世界第11位。全国共有盆地 319 个,据对其中 145 个盆地估算,资源量达 930 亿吨;其中,以证实有油田存在的有 24 个盆地,拥有资源量 758.9 亿吨,占总资源量的 84.48%;已发现有油气的盆地有 42 个,拥有资源量 75.66 亿吨,占总资源量的 7.39% 。

Page 61: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天然气天然气

天然气(包括沼气)是重要能源矿产资源之一,也是国内外很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清洁能源。中国天然气资源相当广泛,在石油盆地和煤盆地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产出。资源量也比较丰富,专家预测我国天然气资源量约有 70 万亿立方米(煤层气约占一半)。截止 1996年底,我国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 0.7060 万亿立方米,世界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 143.95 万亿立方米,中国约居世界第 21位。

Page 62: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铀矿资源铀矿资源

中国是铀矿资源不甚丰富的一个国家。据近年我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陆续提供的一批铀矿田的储量推算,我国铀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 10位之后,不能适应发展核电的长远需要。地热资源是指能够为人类经济地开发利用的地球内部的热资源,也是一种清洁能源。中国地热资源分布较广,资源也较丰富。

Page 63: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金属矿产金属矿产

2 、 金属矿产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 54 种。即:铁矿、锰矿、铬矿、钛矿、钒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镁矿、镍矿、钴矿、钨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锑矿、铂族金属、锗矿、镓矿、铟矿、沲矿铊矿、铪矿、铼矿、镉矿、钪矿、硒矿、碲矿。各种矿产的地质工作程度不一,其资源丰度也不尽相同。有的资源比较丰富,如钨、钼、锡、锑、汞、钒、钛、稀土、铅、锌、铜、铁等;有的则明显不足,如铬矿。

Page 64: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非金属矿产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 3 、 非金属矿产资源 中国非金属矿产品种很多,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有 88 种,为金刚石、石墨、自然硫、硫铁矿、水晶、刚玉、蓝晶石、夕线石、红柱石、硅灰石、钠硝石、滑石、石棉、蓝石棉、云母、长石、石榴子石、叶蜡石、透辉石、透闪石、蛭石、沸石、明矾石、芒硝、石膏、重晶石、毒重石、天然碱、方解石、冰洲石、菱镁矿、莹石、宝石、玉石、玛瑙、颜料矿物、石灰岩、泥灰岩、白垩、白云岩、石英岩、砂岩、天然石英砂、脉石英、粉石英、天然油石、含钾砂叶岩、硅藻土、页岩、高岭土、陶瓷土、耐火黏土、凹凸棒石黏土、海泡石黏土、伊利石黏土、累托石黏土、膨润土、铁矾土、橄榄岩、蛇纹岩、玄武角闪岩、辉长岩、辉绿岩、安山岩、闪长岩、花岗岩、珍珠岩、浮石、霞石正长岩、粗面岩、凝灰岩、火山灰、火山渣、大理岩、板岩、片麻岩、泥炭、盐矿、钾盐、镁盐、碘、溴、砷、硼矿、磷矿。

Page 65: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四、中国矿业资源的主要特点四、中国矿业资源的主要特点

Page 66: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主要特点主要特点

我国矿产资源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劣并存的基本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2 、矿产品种齐全配套,资源风度不一; 3 、矿产质量贫富不均,贫矿多,富矿少; 4 、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 5 、共生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床少。

Page 67: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牵一发而动全球:牵一发而动全球:中国有望再减稀土出口数量 中国有望再减稀土出口数量

有媒体近日披露, 2009—2015 年《稀土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修订完毕。新规划有望继续调减稀土初级产品出口数量。消息一传出,一些西方媒体开始担忧,中国如果严格限制稀土出口,西方国家的大型制造业将面临“无米下锅”的局面。专家认为,由于稀土在国家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我国应当加以保护,这并不违背世贸组织的规则。

Page 68: 物   流   地   理 第一章

the endthe end

成员:吴林峰 陈海通 廖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