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从从从 从从从 从从从从 、、 从 “从从从从从从”从 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 从从从 从从从 从从从从 从从从从从从从 从从 从从从从从从 从从从从 :、 从从从从从从从从 从从从从从从从 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 西 从从从从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 Upload
    ely

  • View
    336

  • Download
    4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主讲人:周家声 上海市华夏律师事务所律师 笔名:爱莲堂后人、杂家居士 食文化研究会理事、农工党文史委员 东西方文化进修学校客座导师 、 文化顾问. 周敦颐. 周敦颐(1017.5.5~1073),字茂叔,号濂溪,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流传千古的代表作《爱莲说》。. 宋史·道学传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主讲人:周家声 上海市华夏律师事务所律师

笔名:爱莲堂后人、杂家居士

食文化研究会理事、农工党文史委员

东西方文化进修学校客座导师、文化顾问

Page 2: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周敦颐( 1017.5.5 ~ 1073 ),字茂叔,号濂溪,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流传千古的代表作《爱莲说》。

宋史·

道学传

两汉而下,儒学

几至大坏。千有余载,

至宋中叶,周敦颐出

于舂陵,乃得圣贤不

传之学,作《太极图

说》、《通书》,推

明阴阳五行之理,明

于天而性于人者,了

若指掌。”

周敦颐

Page 3: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Page 4: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一 . 何为“三民文化”,中华养生与“三民文化”的关系

二 . 华夏文化的“三民文化”视角解读

三 . 汉民族养生文化源头——《周易》、《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和《本草纲目》

四 . 民俗文化的魅力及力量

五 . 民间高手、民间达人与民间隐士(儒、释、道三家学说合流趋势)

六 . 当今“养生热”中的冷思考

Page 5: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何为“三民文化”

•1. 民族文化•2. 民俗文化•3. 民间文化

一 . 何为“三民文化”,中华养生与“三民文化”的关系

Page 6: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华夏文化包括但不限于“三民文化”

二 . 华夏文化的“三民文化”

Page 7: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三 . 汉民族养生文化源头

1. 《易经》

2. 《黄帝内经》

3. 《神农本草经》

4. 《本草纲目》

Page 8: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连山》、《归藏》和《周易》合称《三易》,“连山”是夏朝的占筮书,“归藏”是商朝的占筮书,“周易”是周朝的占筮书。《连山》、《归藏》早已失传。

《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千年古县汤阴县(河南安阳的一个县城)。羑里城位于汤阴县北 2 公里处。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亦称“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

Page 9: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周”应该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

Page 10: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Page 11: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Page 12: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Page 13: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传统文化认为,人的自然寿命是“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可见,人是能做到“长命百岁”的。《易经》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阴阳运动和平衡,实质上就是阳气和阴精(精、血、津、液)的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神乃绝。

Page 14: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易・乾》中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讲养生,贵在能“同气相求”。大家知道,人类与一般生物不一样,人类是具有两重性的。一个是他的自然属性,一个是他的社会属性。人有意识、思维、心理活动十分丰富,也十分复杂。古人讲养生,都要求我们对于生命有着更深刻、更负责任的眼光和态度。

正如俗话所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所以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对自己身体的保养,不能忘记《易经》中指出的,大自然中万事万物同气相求的原理。

Page 15: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养生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同气相求”。凡事不宜太过,只有顺应自然规律,协调阴阳,才能“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长,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为了完成繁重的工作需要加班,一些 IT 和金融行业的人更是每天睡眠不足 5

小时。从此不难明白,为什么 IT 和金融行业是过劳死的高发人群,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同气相求”。

Page 16: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律师平时工作比较繁忙,所以我们律友更应该注重平时的养生,做到“同气相求”!!!

Page 17: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黄帝内经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与炎帝、蚩尤同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居五帝之首。

Page 18: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Page 19: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黄帝内经》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各为九卷八十一篇。

《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是针灸学的绝对权威。《素问》内容十分丰富,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黄帝内经》肯定不是黄帝所作,纯属后人伪托。

Page 20: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Page 21: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黄帝内经》指出:“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灵枢・天年篇》对男性身体的衰老过程做了描述:“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落,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堕情,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落,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Page 22: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中医认为精气虚衰导致机体衰老。《素问・金匮真言论》有记载:“夫精者,身之本也。”《灵枢・本神篇》记载:“故生之来谓之精”,《灵枢・平人绝古篇》记载:“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列举了老年人各种衰老征象,并认为原因在于精血俱耗。

Page 23: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灵枢・寿夭刚柔》云:“人之生也,有柔有刚,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东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Page 24: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黄帝内经》的医道哲学是治“未病”。

药王孙思邈总结道“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

Page 25: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2000 年前《黄帝内经》就建议人们遵循阴阳生长的规律,如果不按四季生、长、化、藏的规律去养生,即在春夏阳气由上升到旺盛的季节里,保护好阳气:在秋冬阴气有出现至极盛阶段的季节里,保护好阴精,以顺应自然界阴阳生长变化的规律,则对身体健康不利。

养生根本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健康的生活习惯。现代生活,欲望遍地,每个人都在忙绿。竞争、压力、愤怒、焦虑・・・・・・快节奏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消耗我们生命的罪魁祸首。

Page 26: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养生是一个由内向外渐进的过程,并非一个方面、或者一个点。养生,是一个综合的内容。要求我们节欲,慎饮食,慎思索,慎烦劳。明白了这个道理,做起来就容易多了。人不能总是由着自己的性情,很多时候,控制能更加才有效。养生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时的不痛快换来的是一辈子的痛快,这才是一项最有效的投资吧!

Page 27: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神农本草经 神农氏,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农业的发明者,医药之祖,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

Page 28: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经典。《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俨然《内经》冠以黄帝一样,都是出于托名古代圣贤的意图。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

Page 29: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Page 30: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Page 31: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本草纲目 李时珍( 1518—1593 ),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永远被世界人民所怀念

Page 32: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本草纲目》 全药典共有 52卷,载有药物 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 374种,收集药方 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 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 190万字,分为 16部、 60类,是对 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

李时珍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 5部,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Page 33: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本草纲目》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其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所引。

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

Page 34: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Page 35: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养生并不就是简单的吃药治病。据记载,我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位黄帝都是吃了仙丹草药而死的。他们就是走偏了。养生不能考那些仙丹,草药, 那是外求,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养生需要我们自己向内寻求。

《黄帝内经 ·素问 · 藏气法时论》中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Page 36: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因此,中国古代有名的神医扁鹊说:“安身之术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

Page 37: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四 . 民俗文化的魅力及力量1. 端午节习俗 雄黄酒 、挂菖蒲、划龙舟、熏艾草

2. 重阳节习俗 吃重阳糕、登高爬山、插茱萸

3. 民间刮痧术

4. 民间走访郎中 “蛇药王”季德胜

Page 38: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1. 道家老子养生

2. 儒家孔子养生

3.佛家养生(禅宗为代表)

五 . 民间高手、民间达人与民间隐士

Page 39: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有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对养生,特别是养生哲学,提出了不少宝贵的见解,对后世的医学、养生学、哲学、气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老子的养生哲学后来被中国道教的养生派几乎全部继承下来,并将其奉为道教的开山鼻祖。

老子的养生观点

Page 40: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Page 41: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老子的养生主张和观点,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三点:

1.咽津养生2.顺应自然3.恬淡寡欲

Page 42: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但也不如自己的津液(唾液)有利于自身。因此他首先主张咽津养生。他平时“叩齿鼓漱”,然后把这些津液咽下去,每日必做,久而久之,利于健康。

Page 43: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顺应自然之道,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则何病能生?又何患不寿?老子认为自然界在不断发展之中,人体必须与自然界的规律相适应,才能生长。逆自然规律而动,则会生病折寿。这种朴素辩证的养生观,对我国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黄帝内经》便吸收了老子的这一养生主张。

Page 44: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老子主张恬淡寡欲,清净为上,对

人的精神修养,情志调节起着很好的作用。他极力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告诫人们不要贪心最求名利,要寡欲清心,经常保持心静气畅,体泰神清的心理状态,自然可以健康延年。他还认为人之生难保而易灭,气难清而易浊。只有节嗜欲,才能保性命。会养生的人,一定要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损滋味,除佞妄,去嫉妒。

Page 45: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孔子的养生观点

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被后人尊为圣人。他一生备受冷遇,历经劫难。但他却算是长寿的,活到 7

3岁。那么,他是怎样在逆境中得享古稀之龄的呢?

Page 46: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Page 47: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衣、食

在衣着上,孔子在炎热夏季穿的是葛布单衣,既透汗又凉快,很舒适。

在饮食上,口子非常注重饮食卫生,他有几个“不吃”:霉粮搜饭、烂鱼腐肉不吃;颜色变的不吃;发臭的不吃;不合时令的不吃;胡乱砍割的不吃,在闹市上买的酒或熟肉不吃。而且孔子在饮食上还注意“食无求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斋必变食”,也就是吃饭不过饱,精细搭配、经常变换花样等。

Page 48: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住、行

在住的方面,孔子住所简单,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在行的方面,孔子经常走路锻炼,《论语 ·乡党》中记载,他“趋进,翼如也”。形容孔子快步往前走,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

Page 49: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孔子非常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完美,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所以提出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知者乐,仁者寿”的说法,让山水来调节人的情志,使人的心胸开阔,情操高尚。孔子本人就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知者、仁者。玩水时,孔子感慨的说“逝者如斯夫”。登山时,直抒胸臆,“登泰山而小天下”。

Page 50: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孔子还有很高的音乐造诣,亲自编订了《乐经》,可惜已失传。他喜欢弹奏乐器和唱歌,以怡愫悦性。他还经常和当时的音乐大师们探讨乐理。在齐国听到“韶”的音乐,竟“三月不知肉味”。在绝粮于陈地之际,他还是弦歌不绝,据载“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在饥寒之中,他也不愁楚。每当听到别人唱幽雅的歌曲时,他必定请人再唱一遍,自己跟着学。如其弟子们所说:“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孔子正是这样通过音乐达到放松 精神、养生延年的目的。

Page 51: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孔子非常注意心理上的健康,他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非常清楚地指出了人们应按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养生,即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青少年时,由于机体发育尚不成熟,注意不要早婚,不要性生活太频;壮年时,身体强健达到顶点,力量充沛,脾气也大,要少与人争斗,以免伤及自身;到了老年,体质已经虚弱,就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不要再苦心追求什么了。

Page 52: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特别欣赏那种清心寡欲的精神状态,如他对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表示赞叹“贤哉回也!”孔子最反对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的精神状态,提倡心胸坦荡。刚毅坚强,他认为有三种事最有害于健康:骄傲自大、游荡忘返、饮食荒淫,并提出三种有益于健康之事:调节行动,导人以善,交好朋友。 正是平时多方面的修养,塑造了孔子强健的体魄,使他能在战乱的年代,有力量为实现自己的主张而去拼搏,并且最终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代伟人。

Page 53: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佛家本身最求的目标是“彻悟成佛”,然而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能进行修炼,所以佛学中也有含有与佛家教义结合在一起的有关养身健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佛家的养生目的、佛法的冶心、佛家的戒律、佛家心净的提升、佛家的音乐以及对环境的重视,体现了佛家养生的特点。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佛家养生内容与中医、道家等其他养生思想和方法,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Page 54: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Page 55: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的特点正是将诸法实相、真如之理,与众生的自心、本性结合起来,强调“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要求把本性、真心作为总源头,将修为方法看作是可以取之于己、不待外求的,从而提出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口号。 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神 秀惠 能

Page 56: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佛家对克制欲望的五戒———戒杀生、偷盗、淫邪、妄语、迷幻对普通人也有借鉴意义。戒杀生,可减少残酷之心和对生命威胁的恐惧;戒偷盗,可减少对受到制裁或失去财物的恐惧;淫邪,会对身心、社会、家庭带来危害;戒妄语,才能有诚实正直之心;戒迷幻,才能抵抗心理的空虚和种种诱惑。

Page 57: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佛家看淡生老病死,四大皆空,并不代表否定现实;相反,因为尊重生命,佛家一向有注重养心调身的传统。佛家认为凡事有因果,各人的身体状况与他的心理状况、生活习惯、客观环境息息相关,调整心态是养生的根本。佛家主张“万念归一,清心涤虑”、“少欲而知足,知足而长乐”。“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但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感恩,所以要克己而宽以待人。

Page 58: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晨起未更衣,静坐一支香;穿着衣带毕,必先做晨走;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接客如独处,独处有佛祖;寻常不苟言,言出大家喜;临机勿退 让,遇事当思量;勿妄想过去,须思量未来;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就寝如盖棺,离床如脱履;待人常恭敬,处世有气量。

Page 59: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六、当今“养生热”中的冷思考

1. 回顾历史善于养生的名医名人

2. 精华与糟粕混杂,科学与迷信相混合

3.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反对商业化炒作李一道长事件、张悟本事件、马悦凌事件

Page 60: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扁鹊、华佗、张仲景、葛洪、孙思邈、朱丹溪、叶天士、季德胜、石攸山、张小楠、郭伯良、钱伯文、秦亮甫

彭祖、曹操、陶渊明、白居易、苏东坡、欧阳修、陆游、康熙、乾隆、蒲松龄 、纪晓岚、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宋美龄、张大千、廖沫沙、叶圣陶

Page 61: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葛洪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葛洪是道教的养生家,由于道教重生恶死,以延年益寿作为修炼的目标,因此养生学就更为发达。在修身养性方面,他主张依照道家的原则,见素抱朴,不为物役,天真自然,不事雕饰。

葛 洪 养 生

Page 62: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葛洪养生的原则——不伤不损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一书里,列举出 10多项伤损之事。其中包括:用脑过度、体力消耗过度、情绪调节失常、过喜过悲、生活没规律、饮食不节、性生活不和谐等等。怎样才能避免伤损呢?葛洪又列举出许多饮食起居的注意事项,其中包括: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及听;目不久视;坐不及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过劳过逸;不宜大汗淋漓;不宜多睡;不冒大寒大热,大风大雾;不偏食五味;不眠中露肩等。

Page 63: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除此之外,葛洪还特别强调精神的调养。他提出“无忧者寿”的格言,告诫人们把世情看得淡一些,不要陷入名利色情的烦恼之中,对社会世俗的矛盾采取超然的态度。现代心理学证明,人的情绪确实对人身健康影响甚大,所以养生学特别强调人的心理卫生,要求人们保持坦荡乐观的情绪。

无 忧 者 寿

Page 64: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葛洪总结说:“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兴夺之要。”这就是说,道家养生首先要注意饮食起居的生活规律,还要用导引术(相当于现在的柔软体操或气功中的所谓动功)来调利筋骨,修习道家气功(吞吐之术),加之服食保健养生的滋补药品和注意性生活的生理卫生,就能取得延年益寿的作用。

Page 65: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孙 思 邈 养 生 孙思邈,又被称为药王孙天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亦是气功养生的实践家,享年1 41岁,是中国医药史上实践时间最长、著述最丰的大医药学家,又是医药界寿逾百岁的老寿星,被后人誉为“药王”。相传他博览群书,通晓诸子百家,青年时代便文才出众、医术高明。孙思邈几次辞官在家乡四处行医,为解除人民的疾苦而奔波,同时搜集单方、验方、秘方,经过试验筛选,于公元 652

年写出了《备急千金要方》,共 30卷,收有医药方剂 45

00多个,包括临症各科方面的知识。

Page 66: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孙思邈年近百岁,身强体健,神采奕奕。因此不断有人问他“长寿的奥秘”,他总结为如下几点:

1. 四体勤奋 、

2.每天劳动、

3.节制饮食、

4.细嚼慢咽、

5.饭后盥漱、

6.睡眠充足 。

Page 67: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苏 轼 养 生

三养: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

寝寐三昧:体稳、定心、按摩。

长寿秘方:无事当以贵,早寝当以富。

安步当以车,晚食当以肉,

Page 68: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陆 游 养 生 陆游是我国古代诗坛受命最长的诗人之一,享年 86岁,他非常注重并且擅长养生:

1. 多吃素食 2. 闲时嬉戏、

3. 老年食粥、 4. 梳理头发、

5. 种花赏花、 6. 茶酒适度、

7. 笑口常开、 8. 坚持锻炼、

9. 快乐闲游。

Page 69: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乾 隆 养 生 乾隆皇帝高寿 89岁,位居中国封建皇帝中的长寿之最,被人们称为“古稀天子”。

乾隆皇帝养生有法,长寿有道,一生身强体壮,年近九十尚神志清楚,还以太上皇的身份问过朝政,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这在历代封建帝王之中独一无二,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从秦始皇算起,直到满清末代皇帝溥仪,其间 2100多年,共有皇帝 326人,其平均寿命是 41岁。而寿命到达 70岁的皇帝更是只有 12位。

Page 70: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1. 乾隆皇帝( 89 )

2. 梁武帝萧衍( 85 )

3. 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81 )

4. 宋高宗赵构( 80 ) 五代吴越武肃王钱镠( 80 )

5. 元世祖忽必烈( 79 )

6. 唐玄宗李隆基( 76 )

7. 吴大帝孙权( 71 ) 明太租朱元璋( 71 )

8. 汉武帝刘彻( 70 ) 唐高祖李渊( 70 ) 辽道宗耶律洪基( 70 )

中国寿命超过 70岁的皇帝

Page 71: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 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十常: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目常运、

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 肛常提。

四勿: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 、色勿迷 。

乾 隆 养 生 之 道

Page 72: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附录 1 :年龄划分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经过种种测定,将人生 年龄重新划分:

1. 44岁以下者为青年人,

2. 45岁至 59岁为中年人,

3. 60~74岁为准老年人或老年人前期,

4. 75~89岁为老年人,

5. 90岁以上者为长寿老人。

Page 73: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附录 2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心健康的 8大标准

1. 食得快

2. 便得快

3. 睡得快

4. 说得快

5. 走得快

6. 良好的个性

7. 良好的处事能力

8. 良好的人际关系

Page 74: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1. 阴阳(雌雄、男女、经络、任督二脉、人体穴位)

2.八卦(伏羲先天八卦、周文王后天八卦)

3. 五行(木、水、火、土、金)相生相克循环

中国人特有的五行文化范畴:

(五谷、五方、五岳、五色、五音、五毒、五体、五臟、五指、五化、)

4.平衡观(阴阳平衡,男女平衡,人与人平衡,人与自然平衡,星球与星球平衡)5.整体观(大宇宙观,天人合一说、小宇宙观,人体五脏六腑合一)

Page 75: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Page 76: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Page 77: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Page 78: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Page 79: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Page 80: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
Page 81: 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文化三民主义”) 视角出发的养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