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 Upload
    min

  • View
    129

  • Download
    4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类型 弄清基因突变的表型特征 掌握基因突变的特征 了解理化诱变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了解诱变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基因突变概况. 基因突变:是基因内所发生的可遗传的结构变化,通常会产生一定的表型效应。 点突变:即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内一个或多个位点上的碱基替换或由于碱基的插入、缺失造成移码所导致的突变。 基因突变的类别 自发突变:自然条件下或生物体内生理生化 诱发突变:专门的诱变因素,如药剂、辐射. 基因突变的表型特点. 形态突变型 :可见突变,指主要影响生物体形态结构的改变,如大小、高矮、色泽及菌落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明确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类型 弄清基因突变的表型特征 掌握基因突变的特征 了解理化诱变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了解诱变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Page 2: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概况 基因突变:是基因内所发生的可遗传的结构变

化,通常会产生一定的表型效应。 点突变:即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内一个或多个

位点上的碱基替换或由于碱基的插入、缺失造成移码所导致的突变。

基因突变的类别 自发突变:自然条件下或生物体内生理生化 诱发突变:专门的诱变因素,如药剂、辐射

Page 3: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表型特点 形态突变型:可见突变,指主要影响生物体形态

结构的改变,如大小、高矮、色泽及菌落 致死突变型 :是导致生物体生活力下降乃至死亡

的突变 条件致死突变 :指在许可条件下功能正常,而在

非许可条件下活性降低或失活的突变 生化突变 :主要影响生物体的代谢过程,导致某

一特定生化功能的改变或丧失的突变,如导致营养缺陷型的突变。

Page 4: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突变的一般特征 突变的频率 动植物 10-5 10∼ -8 细菌 10-4 10∼ -10

突变发生的时期和部位 突变的多方向性 突变的重演性 突变的可逆性 A→a 正向突变; a→A 回复突变 正向突变:由野生型改变为突变型 回复突变:使突变型回复为野生型• 突变的有害性与有利性

Page 5: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几个概念 易变基因:指容易发生突变的基因,其自发、诱发的

突变率都比较高。在高等生物,易变基因可导致嵌合体的形成。

增变基因:当发生突变后可使其他基因的突变率增加的基因。若某一基因发生突变,会使有关 DNA 损伤无误修复的酶活性降低或丧失,则可使其他基因的突变率增加。

抗变基因:发生突变后会使其他基因的突变不易发生的基因。如果某一基因发生突变后,可使有关 DNA 损伤易误修复的酶活性降低或丧失,则其他基因的突变更不易发生。

Page 6: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表现和测定 大突变:指控制质量性状的基因发生突变,区别很明显。如果蝇长翅→残翅 微突变:指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发生突变。如影响小麦粒色的基因。 显性和隐性突变出现的一般规律

Page 7: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果蝇性连锁突变的测定 —鉴别 X 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 常用 CLB 方法,此法由 Muller 用了 12 年时间

完成, CLB 指一个果蝇品系,即 Muller-5 品系。 在它的 X 染色体上有一个大的倒位环 C ,不能

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换 同时在这条染色体上有一个致死基因 L ,使得

具有这条染色体的♂死亡,杂合体可以存活 还有一个棒眼基因 B ,使带有 CLB X 染色体的

果蝇从棒眼这个表型上加以鉴别。(见图示)

Page 8: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Page 9: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果蝇常染色体基因突变的测定 —平衡致死系统 测定果蝇第二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 平衡致死品系( balanced lethal stain)

Page 10: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Page 11: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微生物基因突变的测定 Beadle and Tatum ( 1941)对野生型红色面包霉营

养缺陷型的侦察 P60-62 Lederberg对细菌抗药突变型的侦察—影印培养法 人的突变型的检出,依然要靠家系分析和出生调查。

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很难检出,而显性突变的检出比较容易。

Page 12: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诱变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诱变剂:导致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的因素,包括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

物理诱变剂:可诱发突变的物理因素,如辐射、激光、超声波、温度等。

化学诱变剂:具有诱变功能的化学物质,如碱基类似物、烷化剂、吖啶类染料等。可导致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从而产生替换突变或移码突变。

Page 13: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电离辐射及其作用 对细胞的物理学效应 对细胞辐射的化学效应

对细胞的遗传学效应

Page 14: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非电离辐射及其作用 紫外线 主要是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综上所述,总结如下: 联结 A : T 、 C : G 之间的氢键断裂 在 DNA单链或双链中,糖与磷酸基断裂 DNA单链或双链间发生交联 在染色体内, DNA 与蛋白质之间交联 DNA分子中胞嘧啶的水合作用 相邻 T 基因、链间 T 基因二聚化

Page 15: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DNA 损伤的修复(一) 光复活:光修复、光逆转。由光复活酶识别并作用于二聚体,吸收可见光使 DNA恢复。

暗复活:暗修复,不是利用光能而是利用 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来进行 DNA 损上修复

重组修复:当 DNA 以半保留复制进行到嘧啶二聚体的部位时,一条子链在该部位出现缺口,在重组蛋白的作用下,有缺口的子链与另一条亲本链发生重组而填补了缺口,而亲本链上所产生的缺口,则可以已复制的子链为模板,在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 DNA单链片段来填补,最后由 DNA 连接酶将片段相连接。

Page 16: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DNA 损伤的修复(二) SOS 修复:倾向错误修复。是在 DNA分子损伤范围较

大并且以固有的 DNA聚合酶所催化的复制被抑制的情况下所出现的一种修复功能,以国际通用的遇难信号 SOS 比喻细胞所处的危急状态,故名。

超快修复:大肠杆菌对 X 射线等电离辐射所造成的 DNA 损伤的极快修复机制,在无氧和 0℃的条件下, 2分钟即可完成,由 DNA 连接酶单独作用。

快修复:细胞经 X 射线照射后,室温下几分钟,可将超快修复剩下的 90%单链断裂修复,需 DNApolⅠ

慢修复:大肠杆菌经 X 射线照射后,在 37℃下培养 40-60分钟,可完全修复,需重组修复酶系统参与。

Page 17: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化学诱变因素及其作用 烷化剂:甲基磺酸乙酯( EMS)、硫酸二乙酯( DES)、氮芥、亚硝基胍( NNG)。 碱基类似物: 5—BU 、 2—AP 等。 吖啶类化合物:吖啶橙、吖啶黄、吖啶素和原黄素。 ICR 化合物。 亚硝酸 羟胺 秋水仙素:可抑制细胞分裂纺锤丝形成 断裂剂:可诱发染色体断裂。如丝裂霉素 C

Page 18: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碱基替代 转换 颠换

Page 19: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几种突变 同义突变:基因突变改变了密码子的组成但没有改变所编码的氨基酸,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错义突变:是基因突变改变了所编码的氨基酸的突变。 无义突变:由于基因的碱基替代、插入或缺失,使氨基酸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的突变,从而导致翻译的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所产生的不完全蛋白质一般不具活性。如赭石( UAA)、琥珀( UAG)和乳白( UGA)突变。

Page 20: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Page 21: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转座遗传因子 又称转座基因,、跳跃基因。是以其复本在染

色体内或与染色体外遗传因子、病毒之间转移位置的特定 DNA序列,可引起插入突变、形成新的基因、调节基因表达、同源序列整合和改变染色体结构等,准确切离后可产生回复突变。对遗传、变异、发育、免疫、肿瘤发生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转座遗传因子首先由 B. 麦克林托克于 20世纪40 年代发现于玉米,并提出控制因子假说。

Page 22: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本章小结1.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的点突变,是基因内部化学性质的变化,可遗传。2. 基因突变频率低,任何时期都可以发生。3. 基因突变的特点 重演性、可逆性、多方向性、有害和有利、平行性4. 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显性和隐性突变、大突变与微突变5. 基因突变的鉴定6. 生化突变研究进一步具体说明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7. 诱变途径: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8. 转座子的结构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