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第第第 第第第第 引引引引引引引引引引引引 引引引 引引引引引引引引引引 引引引 引引引引 引引引引引引引引 引引引 引引 引引引 引引引引引引 引引引 引引引引引 引引 引引引 引引引引 引引引 引引引引引引引引引引引引 引引引 引引引

第二章 耕地机械

  • Upload
    ankti

  • View
    10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引 言. 第一节  主要农业技术要求和农机具. 第二节  耕层土壤的动力学特性. 第三节  铧式犁的一般构造和工作原理. 第四节  犁体曲面. 第五节  犁的牵引阻力. 第六节 铧式犁的总体配置. 第七节 犁耕机组. 第八节 牵引犁和半悬挂犁犁耕机组. 第九节 旋耕机. 引言 耕地 是大田农业生产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其目的就是在传统的农业耕作栽培制度中通过深耕和翻扣土壤,把作物残茬、病虫害以及遭到破坏的表土层深翻,而使得到长时间恢复的底层土壤翻到地表,以利于消灭杂草和病虫害,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 土壤耕作方法.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二章   耕地机械

第二章 耕地机械引 言

第一节 主要农业技术要求和农机具

第二节 耕层土壤的动力学特性

第三节 铧式犁的一般构造和工作原理

第四节 犁体曲面

第五节 犁的牵引阻力

第六节 铧式犁的总体配置

第七节 犁耕机组

第八节 牵引犁和半悬挂犁犁耕机组

第九节 旋耕机

Page 2: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引言

耕地是大田农业生产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其目的就是在传统的农业耕作栽培制度中通过深耕和翻扣土壤,把作物残茬、病虫害以及遭到破坏的表土层深翻,而使得到长时间恢复的底层土壤翻到地表,以利于消灭杂草和病虫害,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

Page 3: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土壤耕作方法1 、常规耕作法(精细耕作法) ○ 由机械耕翻、耙压和中耕等组成的耕作体系2 、少耕法 ○ 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强度的方法3 、免耕法 ○ 免除耕作,直接播种的一种保护性耕作。 (抵御“沙尘暴”和防止水土流失)4 、保水耕作法 ○ 对土壤表层进行疏松、浅耕,防止或减少土壤水分

蒸发5 、联合耕作法

○ 一次完成深松、施肥、灭茬、起垄、播种、施药等多项作业

Page 4: 第二章   耕地机械

目前所使用的耕地机械,由于其作业的工作原理不同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

铧式犁

圆盘犁 凿形犁

Page 5: 第二章   耕地机械

铧式犁应用历史最长,技术最为成熟,作业范围最广,铧式犁是通过犁体曲面对土壤的切削、碎土和翻扣实现耕地作业的。

Page 6: 第二章   耕地机械
Page 7: 第二章   耕地机械
Page 8: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圆盘犁是以球 面 圆 盘 作 为 工作 部 件 的 耕 作 机械 , 它 依 靠 其 重量 强 制 入 土 , 入土 性 能 比 铧 式 犁差 , 土 壤 摩 擦 力小 , 切 断 杂 草 能力 强 , 可 适 用 于开 荒 、 粘 重 土 壤作 业 , 但 翻 垡 及覆 盖 能 力 较 弱 ,价格较高。

Page 9: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凿形犁,又称深松犁。工作部件为一凿齿形深松铲,安装在机架后横梁上,凿形齿在土壤中利用挤压力破碎土壤,深松犁底层,没有翻垡能力。

Page 10: 第二章   耕地机械

根据农业生产的不同要求、自然条件变化、动力配备情况等,铧式犁在形式上又派生出一些具有现代特征的新型犁:双向犁、栅条犁、调幅犁、滚子犁、高速犁等。

Page 11: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圆盘犁和凿形犁在欧洲国家应用较多,在中国虽有应用,但量较少,本章重点介绍铧式犁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理论分析等。本章除课堂教学外,尚有实验实习——类型和结构;悬挂犁的调整。

Page 12: 第二章   耕地机械

第一节 主要农业技术要求和农机具

  一、农业技术要求

二、少耕法

三、耕作机具

Page 13: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一、农业技术要求

1.耕地作业  耕深、覆盖、碎土

2.整地作业

  旱地与水田整地作业的农业要求差别很大,应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基本的要求有:靶深、碎土等.

Page 14: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少耕法   少耕法是一种改变以犁耕为中心的耕作方法,可大大减少或完全免去耕耘作业,把作物种子直接播在前作茎秆覆盖的土壤中。这种耕作法,主要是为了和干旱、风蚀及水蚀作斗争。早在几百年前,我国东北地区应用扣、耕作法,特别是原垄种法,即为适应春寒的一种少耕法。50年代在苏联推广的马尔采夫耕作法,是采用无壁犁的深松耕作,也属于少耕法。 60年代美国也发展了这一耕作法。 70年代我国黑龙江省亦进行了深松耕作法的试验和推广; 80年代我国南方水稻地区正进行着少耕法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并相应的研制了少耕法机械化配套农业机械。

Page 15: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三、耕作机具

1、播前耕作耕地作业:铧式犁、圆盘犁整地作业:圆盘耙、钉齿耙、水田耙、镇压器、驱动耙、耢等耕耙联合作业:旋耕机、耙耕机、回转锹

2、播后耕作中耕培土作业:中耕机(水田旱地两类)、培土器施肥、开沟、筑埂等作业:中耕培土施肥机、筑埂机、开沟机

等3、少耕法 浅松或深松作业:深松(凿形)犁、通用耕作机(深松、浅

松、除草)

播种、施肥、洒药等联合作业:联合种植机(深松、镇压、播种、施肥洒药等)。

Page 16: 第二章   耕地机械

第二节 耕层土壤的动力学特性

一、耕层土壤的物理特性

二、耕层土壤的动力特性

Page 17: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一、耕层土壤的物理特性 土壤的主要物理性质有以下几方面:(一)土壤构成 土壤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

砂粒 直径(毫米) 0.05 - 3粉粒 0.001 - 0.05粘粒 < 0.001

(二)容重

V

q

式中 q— 土壤重量(包括所含水分重) V— 土壤体积

土壤干容重 γ0

Page 18: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三)湿度(又称含水量)

'

'

q

qqW

土壤的绝对湿度为

式中 q— 自然状态下土壤的重量 q′—烘干后同体积的土壤重量

%1000 nW

WW

土壤的相对湿度

Page 19: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耕层土壤的动力学特性

(一)土壤与金属间的摩擦系数

(二)土壤的坚实度(又称贯入阻力)

(三)土壤的凝聚力和附着力

(四)土壤的抗剪强度

(五)犁耕土壤比阻

Page 20: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一)土壤与金属间的摩擦系数

  为克服在耕作机械工作部件工作表面上产生的土壤与金属间的摩擦力,大约消耗拖拉机牵引功率的一半。  摩擦力 F 通常按下列公式计算:      F= fN

式中   f— 摩擦系数;

    N—正压力。

Page 21: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土壤的坚实度(又称贯入阻力)

 当压缩非密实土壤时,使其压痕的容积为 1立方厘米时所需的力称为单位压实力 q0(公斤/立方厘米)。当以一定断面形状(圆形、锥形等)的柱塞压入土壤,其压陷深度为 h0 时,作用在土壤上的平均压力称为土壤的坚实度 p0

  p0= q0 h0 ( kg/ cm2)

Page 22: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三)土壤的凝聚力和附着力    土壤同金属接触面之间的附着力,几乎完全是因

水膜的表面张力所造成的。因此,附着力也与土壤质地、含水量、接触面的材料和光洁度等因素有关。土壤沿着耕地机械工作表面的滑移阻力

T=F+F′=μN+μ′N′A′ 式中 μ— 土壤对钢的摩擦系数    N— 作用在工作表面上的法向载荷    μ′—附着系数   N′— 由水膜吸附作用而产生的法向载荷    A′—吸附水膜的面积    当摩擦力和附着力大于土壤凝聚力和内摩擦力时,

农具的工作表面就会粘土。工作部件表面粘土,不但会使耕作质量变坏,而且会增加牵引阻力。

Page 23: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四)土壤的抗剪强度    耕层土壤在耕作机械工作部件(如犁体、中耕铲

等)作用下,往往出现剪切破坏,其剪应力大致服从库伦定律:

  = c +σtgρ 式中 —剪应力( kN/cm2)  σ—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应力(正应力); c —单位粘结力( kN/cm2),是同类粒子间相互结合在一起的作用力;

  tgρ— 土壤与土壤之间的摩擦系数,又称土壤的内摩擦系数;

  ρ— 土壤的内摩擦角。体现在驱动力上:总抗剪力就是驱动机器的最大可能推进力。

Page 24: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五)犁耕土壤比阻 为判别耕层土壤耕作难易程度,常常采用犁耕土壤比阻

Kt , kN/ cm2或 kPa 。但 Kt值大小不仅和土壤的物理性质有关,而且很大程度取决于犁的结构(犁体曲面和小前犁曲面几何参数和形状,犁铧锐钝程度,犁重以及是否有犁刀等)和耕速。一般可采用空间测力或单犁体的线性测力,测得与前进方向相反的犁耕阻力分量 Rx ,在此测力犁上一般不装犁侧板,所以 Rx 是有效阻力。则犁耕的有效土壤比阻

ab

RK x

t '

 式中 a—测力犁的耕深    b—测力犁的单铧幅宽

Page 25: 第二章   耕地机械

第三节 铧式犁的一般构造和工作原理

一、铧式犁的类型

二、铧式犁的基本构造

三、铧式犁的翻垡原理

Page 26: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一、铧式犁的类型(一)、铧式犁的类型

牵引式——运输状态下,机具的重量全部由机具本身来承担。

Page 27: 第二章   耕地机械

悬挂式——运输状态下,机具的重量全部由拖拉机来承 担。

Page 28: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半悬挂犁——运输状态下,机具的重量前部分由拖拉机承 担,后半部分由机具承担。

Page 29: 第二章   耕地机械

铧式犁的工作特点

Page 30: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铧式犁的基本构造

机架牵引悬挂装置

行走限深装置

主犁体

组成:犁架、主犁体、耕深调节装置、支撑行走装置、牵引悬挂装置等。主犁体为铧式犁的核心工作部件。

Page 31: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三)、铧式犁的翻垡原理

一 矩形土垡的翻转过程

二 矩形土垡宽深比K的确定

三 菱形土垡的翻转过程

四 窜垡过程

Page 32: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一 矩形土垡的翻转过程

理想土垡的翻转过程:

a

b

Page 33: 第二章   耕地机械

1 、土垡块在翻转过程中始终保持矩形断面;

2 、始终有一个棱角与沟底相接触,既只有滚动而无滑动 。

—— 理想土垡的翻转

因为土垡在翻转过程中是要变形的,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作了如下假设:

Page 34: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土垡翻转的目的是为了彻底的翻扣地表杂草和病虫害,实现土垡的稳定铺放既彻底翻扣(不要出现回垡现象)是犁体曲面工作和设计时的关键所在。是否回垡主要取决于曲面的形状,或者说是取决于曲面的设计参数。

a

b

Page 35: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 矩形土垡宽深比K的确定 我们观察这样一种现象:设土垡断面深度为 a,宽度为 b1 、 b2 、 b3 ,在翻转到某个时刻为土垡的临界状态。

回垡 临界 稳定铺放

b1a b2

a a

b3

Page 36: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当土垡翻转至最终位置时,如果支撑点在右侧,则可保证为稳定铺放,在正上方则为临界状态(不稳定状态),在左侧可产生回垡现象。很显然,在耕深不变的情况下,耕宽的改变可对土垡的稳定铺放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正确的确定土垡的尺寸,决定犁体曲面的大小和形状,以保证土垡的稳定铺放。

Page 37: 第二章   耕地机械

我们以临界状态为研究对象,确定土垡翻转过程中不产生回垡的基本条件,为犁体曲面的设计提供依据。

∵△ABC∽△ADE故有对应边成比例,并设 b/a=k,则导出:

AB/AC=AE/DE

baAB22

AC=b , AE=b , ED=ak4-k2-1=0

k≈1.27

b

a

A

B

C

D

Eb

Page 38: 第二章   耕地机械

我们称 b/a=k 为理想土垡的宽深比。实际上土壤是不均质的,土垡在翻转过程中是要变形的,有的变形很严重,含水率高的粘重土壤变形较小, k≥1.27 ,对沙质土,土壤很难成形,犁体通过后立刻堆积,k≤1.27 ,一般 k=1 。

Page 39: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三 菱形土垡的翻转过程 菱形犁体的胫刃向未耕地凸出,沟墙呈圆弧状,耕翻的土

垡断面近似为菱形(图 2 - 44a )。这种犁的特点是可以缩短犁体之间的纵向距离,犁沟较宽,阻力较小。

耕地时菱形土垡始终绕一个棱角翻转。直至土垡顶边和前趟已翻土垡的底边相靠贴(图 2 - 44c )。土垡翻转至直立位置以前,其重心即已偏离支承点(向已耕地偏离),有利于稳定铺放。

Page 40: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四 窜垡过程土垡在“窜垡型”犁体曲面上的运动过程与前述滚垡过程不同。如图 2—45 所示,当土垡被犁体的铧刃和胫刃切开后,不是绕某一棱角滚翻,而是沿着犁体曲面向上窜升,同时略有扭转和侧移。当土垡上窜到一定高度后,扭转和弯曲加大,并腾空翻转。土垡离开犁壁后,在重力和落地后的撞击作用下,土垡内的剪切裂纹发生断裂,并形成较短的垡块,称为断条。

Page 41: 第二章   耕地机械

第四节 犁体曲面

一、三面楔的工作原理

二、犁体曲面的形成原理

三、高速犁体曲面

Page 42: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一、三面楔的工作原理 犁体曲面是由犁铧和犁壁所形成的曲面。犁体的切土、碎土和翻土作用都是由犁体曲面来完成的。可以把犁体曲面简化成由几个简单的两面楔(工作面和支承面)复合成的一个三面楔。犁体的工作过程可以看成几个二面楔沿水平面运动时对土壤的合成作用。由于楔子在土壤中的安放位置不同,它对土壤的作用也不同。图 2 - 46

中的 a 、 b 和 c 分别表示两面楔的起土、侧向推土和翻土作用。

Page 43: 第二章   耕地机械

AB

BCtg

tgα=tgβtgθ

而 BE=ABsinθ所以 tgα=tgεsinθ同理 tgβ=tgεcosθ

Page 44: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犁体曲面的形成原理 犁体曲面可以由直线或曲线(称为“元线”)在空间按照一定规律运动而形成的。元线在空间的运动,可由直线、曲线或平面(称为导线或导面(在几何学上又称“准线”或“准面”)来控制。

(一)水平直元线法形成犁面的原理(二)倾斜直元线法形成犁体曲面的原理(三)曲元线法形成犁体曲面的原理

Page 45: 第二章   耕地机械
Page 46: 第二章   耕地机械
Page 47: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三、高速犁体曲面 (一)发展高速犁的必要性

1 、提高耕作机组生产率

a 、增加机具的工作幅宽

b 、提高机组的耕作速度

优点:在拖拉机功率相同的条件下,可采用耕幅较窄的犁,从而降低金属耗量,减小购置费用;可采用轻型的轮式拖拉机。减小轮胎下陷量,降低胎轮的滚动阻力,减小胎轮对耕层土壤的压实和破坏程度;还可提高机组对不平地面的适应性,改善机组的机动性。

Page 48: 第二章   耕地机械

2 、犁耕速度: 50年代一般耕速为 4- 6km/h,

60年代提高到 7 - 9km/h,

目前高速犁的耕速为 8- 10km/h,

有的可达 12km/h。

近几十年,大约每 10 年可提高耕速 3km/h。因此,高速型犁体曲面的研究工作,已引起国外的普遍重视。

Page 49: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高速型犁体曲面的基本要求  常速犁(耕速在 7km/ h 以下)用于高速作业时,往往会使作业质量降低,如土壤抛掷过远,犁沟太宽,还会导致阻力陡增。

耕速与牵引阻力有以下关系:

 

式中 Pv -在耕速 v ( km/ h )时的牵引阻力( kN );  P -在耕速为 4.83km/ h 时的牵引阻力( kN );  V -犁耕速度( km/ h )。

2007.083.0 vp

pv

Page 50: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三)高速型犁面的特点  高速型犁体可以从常速的熟地型(碎土型)、

通用型和翻垡犁体通过试验和个性设计出来,使之适应高速作业。

   高速型犁体曲面的基本特点是:犁体较长,铧刃角较小,纵剖和横剖曲线族较为平坦,犁翼部分后掠和扭曲较大。这样,可使土壤的垂直与侧向分速不致比常速增大过多,并改善翻垡性能。此外,犁体的最大高度也略高于常速犁,使土垡不致在高速时飞越项边线。

Page 51: 第二章   耕地机械

第五节 犁的牵引阻力

一、土壤对犁体曲面的反作用力

二、犁的牵引阻力

三、减少牵引阻力的途径

Page 52: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一、土壤对犁体曲面的反作用力

   土壤施加于犁体曲面上各部位的反作用力,其大小和方向是随犁体曲面的部位而变化的。因此要想求出犁体曲面上的受力分布情况,无论是用计算方法或是用实验方法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土壤对犁体曲面上的反作用力不仅在设计犁时作为零件强度计算和总体受力平衡的依据,而且在使用犁时也是操作调节的依据。

Page 53: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一、土壤对犁体曲面的反作用力

目前,对犁体曲面受力情况主要从两个方面研究:一是求整个犁体曲面上总的受力情况,找出它的合力的大小、方向及其作用线,以便进行犁柱及犁梁的强度校核和犁的牵引平衡;二是探求犁体曲面各部位所受土壤反力的分布情况,用来确定犁壁和犁铧的磨损部位。这两方面的研究,目前都是用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前者采用六分力测定法,后者常采用电阻应变仪测定。

Page 54: 第二章   耕地机械

1.六分力法 这种方法是将犁体外载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对某简化中心的主矢量三个分量和主矩三个分量来表示。例如可以用向理论铧尖O点简化的主矢量三个分量 Rx, Ry, Rz,和主矩的三个分矩Mx,My,Mz,来表示。

Page 55: 第二章   耕地机械

2. 坐标平面的分阻力法 这个方法又称三面法。此法是将犁体外载用三个坐标平面内的三个分阻力表示,即在已知六个分力的基础上按平面力系合成原理在各坐标平面内分别进行力的合成,成为一个单一的合力。

Page 56: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犁的牵引阻力

  犁的牵引阻力是指土壤作用在犁上的总阻力沿前进方向的水平分力。这部分阻力直接关系到耕地机组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所以它是犁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在满足作业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小牵引阻力。犁的牵引阻力的计算,不仅是强度核算的依据,同时也是合理配置机组动力的依据。

Page 57: 第二章   耕地机械

• 犁的牵引阻力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犁对土垡切割破碎、扭转推移所需的力;( 2 )犁在行进中,犁底、侧板、轮子等所产生的摩擦力;

( 3 )使土垡产生运动所需的力。 前苏联学者利用机引犁试验结果表明第一项约占 6

0 - 70%,第二项约 25 - 28%,第三项约为 13 -16%。犁的牵引阻力的计算,目前常用下面公式:

P= kab

式中 P 为牵引力, a 为耕深, b 为耕宽,系数 k 称为比阻,即土垡每单位横断面积的阻力,它包括土壤性质、摩擦系数、犁的性能等各项因素在内,是一个综合性系数。

Page 58: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三、减少牵引阻力的途径 目前在理论研究上和生产实际上所探讨和采用

的方法和措施,有以下几方面:(一)机务技术措施1 .选择适耕期和适宜的作业速度 选择土壤含水量适宜、残根腐烂适度的时间进

行 耕地。此时土壤的强度较小,易于松散破碎,可减少牵引力。

2 .保持铧尖和铧刃锐利 锐利的铧尖和铧刃,切割破碎的能力强,刺入并切开土壤时所受的阻力较小,因此,勤摩铧刃和勤换犁铧,保持铧尖和铧刃锋利,可以显著地减少犁的牵引力。

Page 59: 第二章   耕地机械

3 .减少摩擦力 保持犁体曲面以及侧板、犁底、轮子等与土壤接触的部分光洁平滑(例如,犁闲置时,在这些地方涂上废机油或黄油,不使生锈;不以铁锤敲击犁体曲面等)。减少犁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可以减少犁的牵引力。

4 .正确装配零件 犁铧、犁壁、犁侧板等工作部件安装的位置正确,接缝严密,

犁体上埋头螺钉与安装件表面平坦光滑,减少对土垡的阻碍,让土垡顺利滑动,可以减少犁的牵引力。

5 .正确调整牵引线 在耕地时,正确调整牵引线,也是减少牵引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Page 60: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设计制造方面的措施从设计制造方面来减少犁的阻力,现有三个方法:1 .良好的犁体曲面设计是减少阻力的重要因素。犁体

曲面除了满足翻土、碎土等性能要求而外,欲使其阻力较小,还须:

1 )对土壤的挤压较小,土垡能在犁面上顺利滑过; 2 )在翻垡过程中,垡片重心的提升高度小,因而位 能变化小; 3 )土垡在翻转过程中发生的位移小; 4)土垡运动时的绝对速度小,所消耗的动能小。这 样,所需的牵引力也就较小。

Page 61: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设计制造方面的措施2 .用两种软硬不同的材料制造犁铧,使刃口能够自己磨锐,这种自磨刃犁铧经过热处理后,表面部分的材料硬度和耐磨性很大,背面的材料则较软,不耐磨。这样,当犁铧在耕地时,表面磨损慢,背面磨损快,因而可以使刃口始终保持锋锐。

3 .采用非金属特殊材料。目前有些国家已用特制的塑料薄膜敷贴在犁壁上,此种塑料与土壤的摩擦系数很小,且甚耐磨,这样可以减少犁的阻力。

Page 62: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三)其他方法和原理的探讨1 .减少摩擦阻力方法。 1 )改固定部件为转动部件,使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 利用滚轮来代替犁侧板的犁,则已在生产中使用。匈牙利曾

设计了一种利用一个能够转动的锥形滚筒来代替犁壁翼部的滚子犁。滚筒系同不粘土的材料作成。据试验这种犁可以减少 10- 15%的牵引力。

2 )犁体曲面上加润滑剂。  在犁曲面上加水作润滑剂以减少阻力的办法,据试验可以减

少阻力 30%。加水的方法是将犁体曲面上的螺钉中央通一小孔,孔的开口处是一向土垡运动方向倾斜的缝,(倾斜是为了避免为泥土堵塞)。水箱置于机架上,用软管在犁壁背面与螺钉连通。据实验,这种方法在透水性差的粘土中效果较好,在砂土中则较差。

Page 63: 第二章   耕地机械

2 .应用振动技术。根据试验表明,在铧式犁的犁铧或其他耕作土壤机具的工作件上加装振动器,可以减轻牵引阻力约 5 - 25%,并且改善碎土质量。振动式的犁可以减轻阻力的原因是因为振动件在频率较高时,它强大的振动力可以破坏土壤分子的粘结力。也有人认为土壤在受到较高频率的振动之后,会发生“振动液化现象”,使土壤的内摩擦力和抗剪强度均大大降低,因而可以减少阻力。

根据初步试验发现:振动犁所需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应随机组前进速度增加而增加。当犁的前进速度小于 1m/ s 时效果较好,振动频率以 2000 - 3000Hz ,振幅以 0.5 - 3mm 为宜。

Page 64: 第二章   耕地机械

3 .电渗法 电渗作用(图 2 - 60 )的原理是将犁刀和犁铧作为直流电的正极(+)和负极(-),通以直流电,因为土壤是导体,故电流在土中通过后由于电渗作用,土壤中的毛细管水向负极集结使犁铧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减少了摩擦阻力。同样,土壤由于有电流通过,土壤中的凝胶体变为溶胶体,降低了土壤分子的凝结力,因而降低了它的强度。

Page 65: 第二章   耕地机械

4 、表面改性 改变触土部件工作表面材料的性质,改

变脫土性能。如:用陶瓷或聚四氟乙烯覆盖在犁壁上;

5 、仿生法 土壤中的动物,在形态体表等多方面

具有减粘脫土的特殊功能。

Page 66: 第二章   耕地机械

第六节 铧式犁的总体配置

 一、犁的总耕幅和铧数二、犁体间距三、拖拉机轮距与犁的工作幅宽四、第一铧的配置五、犁的梁架高度

Page 67: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一、犁的总耕幅和铧数 总耕幅根据拖拉机的有效牵引力 P来确定。假设土壤耕作

比阻为 k ,要求的耕深为 a ,单个犁体的幅宽为 b ,则犁的铧数(多铧犁的犁体数)可用下式算出:

因 P= nkab=Bka 故 n=p/(kab) n取整数。

在 P、 b 、 n确定后,为了考虑这台犁的适应能力,可将前式写成:

ka=p/(nb)=c c为一已知的常数。上式表明,一台犁耕机组在作业时,

如果土壤的比阻较大,则犁的耕深要适当减小,否则牵引力P不足;如果要求耕得较深,则只能在土壤比阻较小的地方使用。二者之间是一个等轴双曲线函数关系。即

ka= c

Page 68: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将上式按拖拉机的额定牵引力绘成曲线如图 2 - 61所示。这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该机组对不同耕深和不同土壤的适应能力。不同牵引力可获得不同的曲线。

Page 69: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犁体间距 多铧犁相邻两犁体间的间距是犁的一个重要参数。间距太小,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垡片通过就会造成堵塞;间距太大,则将增加犁的长度,这不仅浪费钢材,对于牵引式犁还将使转弯半径增大,对于悬挂式犁则因重心后移,会影响机组的纵向稳定性。因此,在保证垡片能顺利通过的前提下,犁的间距尽量缩小。 犁体间距的表示方法,国内外都不一致。有的用纵向间距 S (相邻犁体在纵向铅垂面上的投影距离),有的用铧尖距 Ss (相邻犁体的铧尖点或两对应点之间的距离),有的用犁体配置角 α (各犁体在犁上所形成的斜线与犁的前进方向线的夹角)来表示(图 2 - 62 )。

Page 70: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tgα=b/s,sinα=b/ss

Page 71: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三、拖拉机轮距与犁的工作幅宽 一般的轮式拖拉机,因受牵引力限制,轮距总是大于犁的耕幅,为此,通常是让拖拉机一侧的轮子走在犁沟内。拖拉机的轮胎内侧在横的方向应与沟墙保持δ=1—2cm的间隙,犁的阻力中心应处于拖拉机的中心线上(或很靠近)。这样可使机组具有较好的牵引稳定性。如若差距较大应对拖拉机轮距进行调整使之符合下列关系式:

Page 72: 第二章   耕地机械

BT=B+E+2δ+b/2此处 BT 是拖拉机倾斜后的轮距投影, b/ 4 是阻力中心与胫刃边的距离,b 为单铧幅宽。 对于轮子不能进入犁沟内的履带拖拉机或后轮是两轮并联的大型轮式拖拉机,当轮子或履带在未耕地上时,轮胎或履带外侧与沟墙线保持的距离 δ′应不小于 10cm ,以免压塌沟墙。这时,犁的阻力中心,亦应处于拖拉机的中心线附近,以免产生偏转力矩。

Page 73: 第二章   耕地机械

无论是轮子走在沟内的机组,或履带走在未耕地上的机组,第一铧的横向位置均应将铧翼末端置于沟墙线上,使第一铧的切垡宽度正好等于 b 。 第一铧的纵向位置,对于轮子走在沟内的悬挂式机组,铧尖与轮子外缘的纵向投影距离 e 一般不小于犁体的幅宽 b (图 2 - 66 )。对于牵引式或半悬挂机组则应考虑机组在 90 度牵引时,拖拉机不会与犁架碰撞。

四、第一铧的配置

图 2-65 图 2-66

Page 74: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五、犁的梁架高度 犁的梁架高度是指犁架下表面至犁底平面的空间高度。为了保证垡片在犁架下面顺利翻转,不产生拥土堵草现象。一般是根据矩形土垡的厚度(按最大耕深计算)加割茬高度的对角线高度计算,即

式中: H为梁架空间高度, b 为犁体耕宽, amax为最大耕深, h为割茬高度。

对于采用直犁柱和主斜梁结构的犁,因垡片主要是在主斜梁的下方翻转,故H的数值应适当加大。而对于钩形犁柱的梁架,则因垡片是在梁架外侧翻转,故可比前者略小。

2max

2 )( habH

Page 75: 第二章   耕地机械

第七节 犁耕机组

一、悬挂犁机组

二、悬挂犁的悬挂参数选择和挂结调节原理

Page 76: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一、悬挂犁机组

(一)悬挂犁的挂接方式

悬挂犁一般采用后悬挂型式,通常以三点悬挂方式和拖拉机相结合。所谓三点悬挂,就是用三根杆分别把拖拉机后部的三个点和犁上的三个点铰接起来,而使二者成为一体。

1 、浮动状态(高度调节法) 2 、力调节法 3 、位调节法

Page 77: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工作状态与纵垂面内的受力分析1 .悬挂犁采用高度调节时的受力 在进行图解时,先按比例绘出悬挂犁工作状态的

机构简图。因拖拉机右轮一般走在犁沟内,左右下拉杆不重合,故用假设的下拉杆 CD(位于实际左右下拉杆 C1D1 、 C2D2 的中间)。延长上拉杆 AB 和下拉杆 CD交于点 πl 。该点为犁在纵垂面内的瞬时回转中心,简称瞬心。作用在此平面的力有:

G :犁的重量,作用于犁的重心。其大小、作用线位置的方向

已知。 Rxz :为犁体工作面在纵垂面内的土壤分阻力,力的大小、方 向、作用线位置由实测或按同类型犁体经验值选取。

Page 78: 第二章   耕地机械

Pxz

1

2

3

G

RxzFx

Qxz

Rab

Rcd

Rs R1

Pxz

Fx :为犁侧板与沟墙的摩擦力。 Fx= f‘Ry(f’= 0.3-0.8 为摩擦系数 ) ,假设作用在犁侧板的中心线上,方向与机组前进方向相反。力的方向、大小、作用线位置均已知。

Qxz :为土壤对限深轮的反力 ( 包括滚动阻力 ) 。假设作用线通过轮心,并指向上方与铅垂线成 β角, tgβ= fr ,为滚动阻力系数 ( 不计轴承摩擦 ) ,其值取决于轮缘材料、土壤条件,力的方向、作用线已知,大小未知。

Pxz :牵引力 P 在纵垂面内的投影,作用线通过瞬心 π1 ,力的作用点已知,大小、方向未知。 在此力系中,只有三个未知量。用图解法可以求解

Qxz

AB

CD

π1G

Fx

β

Rxz

Page 79: 第二章   耕地机械

2 、悬挂犁采用力、位调节时的受力

采用位调节时,是通过改变拖拉机液压油缸的行程,使犁保持在预定的耕深。在工作状态,犁和拖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作业机与拖拉机在纵的方向不能产生相对运动。 采用力调节时,耕深调节是依靠犁的牵引阻力的变化,通过拖拉机的液压系统来自动控制的,即在油缸液压的作用下,使犁处于与一定牵引阻力相应的某一位置上保持预定的耕深。力、位调节的悬挂机组的受力情况与高度调节机组不同,在犁耕时,油缸中保持一定的工作压力,提升杆内存在着力的作用,下拉杆不是二力杆。

Page 80: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同样按上述图解法步骤 (图 2—67)先由 G 、 Rxz 和 Fx 求得 Rl ,因作用于上悬挂点 B 的力 Sxz 的作用线已知,下拉杆对犁的作用力 ND 通过下悬挂点 D ,则 R1 、 Sxz 和 ND处于平衡状态,故可在犁的机构图上,作 R1 的作用线交上拉杆 AB 于点 H ,连接点D 和 H即为力 ND 的作用线;在力多边形上可确定 Sxz 和 ND两力的大小。再以提升杆 EF 和下拉杆 CD 为脱离体,同理可求得作用于提升杆的力 T 和作用于 C 点的力 Nc 。

图 2-67

Page 81: 第二章   耕地机械

π2

(三)在水平面内的受力

2 . Qx 为土壤对限深轮的阻力,假设轮不承受侧向力,大小由纵垂面内 Qxz 的投影确定,方向与机组前进方向相反,作用在轮缘中心线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线位置已知。3.Fxy 为犁侧板所受土壤反力,方向与犁侧板法线成一 φ角 ( 土壤与金属的动摩擦角 ), 大小根据纵垂面内的 Fx 和 φ角确定,作用点假设在中间犁体侧板末端 ? ,大小、方向、作用线位置 ? 均已知。4 . Pxy 为牵引力 P 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大小、方向、作用线均为未知。  可用图解法,由 Rxy 、 Qx 和 Fxy ,求得 Pxy 。若上拉杆不通过瞬心 π2 ,在确定两下拉杆的受力时,需在犁的简图上,由 Pxy 的作用点 2 引直线平行于 Pxy 的作用线交上拉杆 AB延长线于点3 ,然后在多边形上画出作用于上拉杆的力 Sxy (大小由纵垂面内的投影确定 ) ,并作 N1xy平行 ClDl , N2xy平行 C2D2 ,即可求出作用于下拉杆的力。如犁处于平衡状态,则 Pxy 和 Sxy 的合力 Ps应通过 π2 。否则说明对犁侧板土壤支反力 Fxy 的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应作相应改变,重新进行图解。

1 . Rxy :大小、方向、作用线位置均已知。

Pxy ?

? A

Page 82: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悬挂犁的悬挂参数选择和挂结调节原理

犁与拖拉机通过悬挂机构结成一个悬挂犁机组,进行

耕地作业,目前三点悬挂机构的应用较广泛。悬挂犁的悬

挂参数有下悬挂轴至犁体支持面的距离h,上下悬挂点的

距离 H(犁架立柱高度),悬挂轴的长度 B以及两下悬挂

点与犁梁的相对位置。在设计或挂结调整悬挂犁时,合理

地选择这些参数,对保证犁耕质量,提高机组的牵引性能

有很大的影响。

Page 83: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在犁入土时,能使犁平稳而迅速地达到预定 的耕深,入土行程短; ·在犁耕过程中,当土质不均匀或地表起伏 时,犁具有良好的耕深耕宽稳定性。如有偏 差,迅速地自动纠正; ·机组有良好的牵引性能和直线行驶性; ·能进行耕深耕宽等调整,犁的纵轴与机组前 进方向一致,多铧犁前后犁体耕深相同; ·在运输状态,有足够的运输高度,纵向稳定 性和通过性好。

在选择悬挂参数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Page 84: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一)纵垂面悬挂参数的选择

1 .入土性能

3 .牵引性能

4 .运输通过性

6 .确定纵垂面悬挂参数的要点

2 .耕深稳定性

5 .机组纵向稳定性

Page 85: 第二章   耕地机械

• 犁的入土性能,是以能否满足耕深要求和入土行程来衡量。所谓入土行程是指最后犁体从铧尖触及地表至达到要求的耕深时,犁所经过的水平距离 S 。犁能否入土和入土行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入土隙角与入土压力两个必要的条件:

1 .入土性能

Page 86: 第二章   耕地机械

2an 0

actS

•( 1)入土隙角 犁入土的第一个条件是犁体必须前倾,铧尖首先着地,犁体底面与水平面有一夹角,称为入土隙角。 铧尖入土过程的理论轨迹为一条指数衰减曲线,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入土行程 S

( 2)入土压力 犁入土的第二个条件是入土过程中,铧刃对土壤的压力。当其大于土壤的抗压强度时,方可切入土中。

Page 87: 第二章   耕地机械

'MQLHR

MmRGe

x

z

式中 M-入土力矩 M′—反入土力矩 Rxz -土壤对犁曲

面的阻力 Q -土壤对犁底面

的反力

按上述入土的必要力学条件为 M>M′即 M-M′= M△ > 0

Page 88: 第二章   耕地机械

2.耕深稳定性

• 在犁耕过程中,由于土质不均匀,会引起耕深的变化,为保证耕深稳定,在达到预定耕深时,仍使犁保留一定的入土力矩,即△M大于零。

• 影响耕深稳定性的因素甚多,主要是由于土质不匀和地表起伏所引起。但对机组而言,应该着重讨论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仍具有良好耕深稳定性。

Page 89: 第二章   耕地机械

2、土壤不是绝对匀质体, Rzx值会有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同样,Fx的值也会变化。因此, Rv在一定的工况下有一定的变化范围。3、瞬心 π1应配置在阴影区下方,在耕作的每一瞬时,都使 Qzx得到足够大的正值。才能有较好的耕深稳定性。

m

lR

mQlR

vzx

zxv

Q

0

π1

1 、 Qzx必为正值。要使 Qzx 为正值的条件是Rv 的作用线必须通过 π1 的上方,以产生顺时针力矩。如果力 Rv 的作用线通过 π1 的下方??犁的耕深稳定性??

Page 90: 第二章   耕地机械

用力调节法控制耕深的犁是不装限深轮的,其耕作时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受力情况和高度调节法相似,仅有二处不同:由于无限深轮故无 Qzx 力存在,悬挂机构中的提升臂由于力调节而作用着力 T 。

Page 91: 第二章   耕地机械

3.牵引性能• 用轮式耕地机组作业时,由于牵引力 Pxy 的作用,使驱动轮上的载荷比不带犁时增多。这种现象称为驱动轮增重或重量转移。增重越大,越有利拖拉机牵引力的发挥,机组的生产率越高。 驱动轮增载量△ Q1 和

前轮的减载量△ Q2按下式计算

△Q1=Pxzρ2/L

△Q2=Pxzρ1/L式中 L-拖拉机前后 轮轴距 ρ1 、 ρ2 - Pxy 作用线至驱动轮、前轮接地点的垂直距离

力调节效果好与高度调节

Page 92: 第二章   耕地机械

4.运输通过性• 在田间或道路上运输转移时,悬挂犁机组应

有良好的通过性。 按 ε 不同情况确定,当犁体支持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γ 大于前铧尖向后轮所作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ε 时(图 2- 75a), ε即为后通过角;当 γ< ε 时(图 2-75b),则以最后铧侧板末端向后轮作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ε′为后通过角。 h 和 ε 的大小应根据一般田间道路条件,通过改变悬挂参数,用作图法确定,一般 h 为 25- 30厘米 ,ε或 ε′为 18—20°

Page 93: 第二章   耕地机械

5 、机组纵向稳定性• 悬挂犁机组在运输位置时不应有向后倾倒趋势,即犁的重量不宜过大,其极限重量 Gmax常用下式计算:

2

141.0max

l

WlG

•式中 Gmax—— 悬挂犁极限重量; W——拖拉机重量; l

1——拖拉机重心到驱动轮支承点间的水平间距; l2 犁重心到驱动轮支承点间的水平间距。从前面估算出的犁重 G 应小

于 Gmax 。

Page 94: 第二章   耕地机械

6.确定纵垂面悬挂参数的要点

• 综合上述,确定纵垂面悬挂参数的一般原则是:1)瞬心 π1 应位于悬挂犁的前方,使犁有适宜的入土 隙角,并满足运输通过性的要求;2)瞬心位置的选择,应使犁在达到预定耕深后,仍具有一定的贮备入土力矩。对高度调节的悬挂机组来说,瞬心位置对增大入土力矩与驱动轮增重的影响是互相矛盾的。一般应在保证入土性能和耕深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拖拉机的牵引性能。力调节机组可具有较大的入土力矩,但须避免液压系统负荷过大。

3)为适应不同拖拉机和不同土壤条件,应使犁架立柱高度 H和悬挂轴至犁体支持面的距离 h 能够调节,因此我国现有悬挂犁的上下悬挂点,多设有调节孔位,以改变瞬心的位置。

Page 95: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水平面悬挂参数的选择

 在水平面内的悬挂参数,应满足耕宽稳定、机组直线行驶和操作省力的要求。

    1 .耕宽稳定性     2 .机组的直线行驶性能

Page 96: 第二章   耕地机械

1.耕宽稳定性• 在犁耕过程中,

为适应土质地表情况的变化,保持耕宽稳定,瞬心 π2 应配置在犁的前方(图 2- 76

a)。

Page 97: 第二章   耕地机械

2.机组的直线行驶性能

• 为使机组直线行驶,最好使瞬心 π2位于拖拉机纵轴的水平投影线上,犁的牵引线(牵引力 Pxy 作用线的水平投影)平行于机组前进方向,且通过动力中心 OT 。

Page 98: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三)悬挂犁的挂结与调整

  1 .挂结原则  2 .耕深调节  3 .耕宽调整  4 .偏牵引调整  5 .正位调整      6 .纵向水平调整   7 .横向水平调整

Page 99: 第二章   耕地机械

第八节 牵引犁和半悬挂犁犁耕机组

一、牵引犁机组

二、半悬挂犁机组

Page 100: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一、牵引犁机组

(一)在纵垂面内的受力和影响工作性能的因素

(二)在水平面内的受力和影响工作性能的因素

Page 101: 第二章   耕地机械
Page 102: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半悬挂犁机组 就牵引方式来说,半悬挂犁分为三拉杆牵引与两拉杆牵引两种类型。当拖拉机上拉杆装有传感器时,犁通过悬挂头架与拖拉机上下拉杆铰接为三拉杆牵引。当拖拉机下拉杆装有传感器时,犁只与拖拉机的两个下拉杆铰接为两拉杆牵引。二者前端均有水平横轴与铅垂立轴,犁可在水平面与纵垂面绕轴摆动,有两个自由度。半悬挂犁均装有尾轮与限深轮。高度调节机组的限深轮装在犁的前部,力调节机组的限深轮装在犁的后部,均走未耕地。

Page 103: 第二章   耕地机械
Page 104: 第二章   耕地机械

第九节 旋耕机     一、总言

    二、旋耕机类型

    三、横轴式旋耕机械的理论分析     四、刀齿类型及排列

    五、横轴旋耕机的功率消耗

    六、横轴式旋耕机组总体分析

Page 105: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一、总言   旋耕机是一种由动力驱动的土壤耕作机具。其切土、碎土能力强,能切碎秸杆并使土肥混合均匀。一次作业能达到犁耙几次的效果,耕后地表平整、松软、能满足精耕细作的要求。旋耕机作业时,拖拉机的动力以扭矩的形式直接作用于工作部件,不需要很大的牵引力,避免了拖拉机由于受附着力的限制,功率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我国南方地区多用于秋耕稻茬田种麦,水稻插秧前的水耕水耙。它对土壤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大,凡拖拉机能进入的水田都可进行耕作。我国北方地区大量用于打茬,起到秸杆还田、铲茬肥田的作用。另外,还适于盐碱地的浅层耕作,以抑制盐分上升,围垦荒地灭茬除草,牧场草地浅耕再生等作业。

Page 106: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旋耕机类型

旋耕机的类型很多,按其工作部件的运动方式可分为水平横轴式、立轴式等几种。

 (一)水平横轴式旋耕机

(二)立轴式旋耕机

Page 107: 第二章   耕地机械

   水平横轴式旋耕机工作时(图 2 - 86 ),刀片一方面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作回转运动,一方面随机组前进作等速直线运动。刀片在切土过程中,首先将土垡切下,随即向后方抛出,土垡撞击到罩壳与拖板而细碎,然后再落回到地表上。由于机组不断前进,刀片就连续不断地对未耕地进行松碎。

(一)水平横轴式旋耕机

Page 108: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图( 2- 87)是曲刃弯刀式旋耕机,主要由机架、传动系统、旋转刀轴、刀片、耕深调节装置、罩壳等组成。刀轴和刀片是主要工作部件,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来的动力经万向节传给中间齿箱,再经侧边传动箱驱动力轴回传。

Page 109: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图 2 - 88 是钉齿式旋耕机。钉齿为一直圆钢制成,沿辊轴直径方向 1800贯穿并予以固定。图 2 - 89 是星轮式旋耕机。刀辊由多个带钉齿的星轮组成。星轮盘面不与刀辊轴线垂直,每个星轮的偏斜方向均不同。

Page 110: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图 2 - 90 是滚笼式旋耕机。旋转滚筒由若干个笼形部件沿轴向排列组成。用于水稻插秧前平整田面。有较好的耥平和起浆效果。图 2 -91 所示为梳齿式旋耕机。将多个齿棍纵向固定在扭曲的人字形长刀片上。碎土性能好,且沟底平坦。

Page 111: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图 2 - 92 是几种有翻土功能的旋耕刀。图 2 - 92a 所示的转柄旋耕刀能将切下的土成形垡片翻转约 180 度,它的刀柄装在与刀轴一起旋转的套管上,套管的里面还有一个静止的心轴。心轴有导槽,锄柄上的横销嵌入导槽中。当旋耕刀切下土块并将其带到一定高度时,刀柄上的横销就碰到导槽的斜凸部分,迫使刀柄偏转。于是刀面侧倾将土块翻转落下。图 2 - 92b 所示为带有托土板的旋耕刀盘。当刀齿切下土块时,托土板正好托住土块的上端将其送到后方翻转落下。图 2 - 92c 是带有弹性拖板的旋耕刀。当刀片切入土中时,弹性拖板随切缝弯曲进入缝中,将切下的土块托带到后方一定高度然后弹片伸直使土块翻转落下。

Page 112: 第二章   耕地机械
Page 113: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图 2 - 93 所示是锤片碎土灭茬机的多种锤片。这种机具的整机结构与一般水平横轴式旋耕机相同,只是工作部件是锤片而不是刀齿。锤片用活动铰链与转轴联结。利用高速旋转时的惯性力来打碎禾茬、硬土块或草皮层。

Page 114: 第二章   耕地机械

还有一种新创造的水平横轴式旋耕机,它的刀齿不需要另外的动力驱动,而由旋耕刀辊自身驱动,如图 2 - 94 所示,这种旋耕机有两个刀辊,一前一后。工作时机组前进,前刀辊的刀齿入土后,土壤阻力迫使前刀辊转动并通过链条带动后刀辊旋转。利用链传动的速比关系,后刀辊的转速比前刀辊快约三倍。后刀辊的刀齿将土壤弄松碎并向后抛送。前刀辊因要带动后刀辊工作,所需扭矩较大,致使入土的刀齿在土中产生向前的局部滑移。这种滑移现象的实际效果是前刀辊的刀齿一方面向前耕松一些土壤,另一方面获得扭矩驱动后刀辊旋转。而前刀辊将土壤弄松成大土块,也使后刀辊的负荷减轻。对于土质不同和耕作要求不同时,可以调整前后刀辊的相对入土深度,使彼此协调工作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Page 115: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立轴式旋耕机刀齿或刀片绕立轴旋转的旋耕机,其突出功能就是可以进行深

耕,一般都能达到 30 - 35cm ,较深的能达到 40-50cm ,而且可使整个耕层土壤疏松细碎,但前进速度较慢

图 2 - 95 是安装在手扶拖拉机前面的桨叶式旋耕机(亦称旋桨式犁)。它的叶轮象一个竖立着的船用螺旋桨,工作时,叶片旋转将土壤铲起,并向一侧抛出,耕后象铧式犁一样留有耕沟。因其向一侧抛土,故侧向力较大。工作幅宽约等于叶轮的外缘直径,耕作的最大深度可略大于叶轮高度。一般耕深 20 - 30cm 。

Page 116: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图 2 - 96 所示的这种立轴爪式旋耕机是英国人所制,他们称为“ Gyro-tille

r” 。两个转盘相对旋转,刀齿位于转盘周边,轴向固定(略微前倾),一般耕深 30 - 50cm 。

Page 117: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图 2 - 97 所示是日本常用的立轴刀笼式旋耕机。 2 - 5个倾斜的窄条形刀片构成一个圆形刀笼旋转切土。刀笼高度约 30

- 35cm ,一般耕深 20 - 30cm 。

Page 118: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图 2 - 98 是一种立轴转齿式旋耕机。它的工作部件是由两个钉齿构成“门”字形的转子。多个转子横向排列成一排。两个相邻的转子由两个齿轮直接啮合驱动。因此,每个转子与左、右相邻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反。转子在安装时,相邻转子的“门”形平面均互相垂直,故可互不干扰,并使相邻钉齿的活动范围有较大的重叠量以防止漏耕。由于钉齿的圆周速度比机器前进速度要大得多( 2

倍以上),故每个钉齿在地面上经过的路线都是长辐摆线,因而钉齿有较好的碎土效果。

Page 119: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三、横轴式旋耕机械的理论分析

各种驱动式耕耘机械,由于其工作原理各不相同,因而工作部件的运动情况,也不相同。下面着重对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横轴类旋耕机械的有关理论进行一些分析。

Page 120: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一)刀齿的运动轨迹

1 .刀齿运动轨迹方程 旋转耕耘机的刀齿,无论其为何种形状,它在工作时的绝对运动均系由两种运动合成。如图 2 - 99所示一种运动是由于安装刀齿的轴转动时刀齿绕轴心旋转所形成的圆周运动,另一种运动是机器不断前进时所具有的直线运动。旋转耕耘机在工作时,这两种运动同时在刀齿上产生,刀齿的绝对运动就是由这两种运动合成的结果。

Page 121: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在图 2 - 99 中假设 u 、 vm 均为等速运动,则刀齿上任意点的运动轨迹,均系一有规律的曲线。

Page 122: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如图 2 - 100 所示,在刀齿旋转前进的过程中,设刀齿轴心所在

的位置原为 O0 ,某一刀齿 (O0m0) 的端点为 m0 。该刀齿按图中箭

头所示的方向转过△ φ1 的角度时,轴的中心由 O0 前进至 O1 (这

种情况称为正转),此时刀齿端点的位置则由 m0移至 m1;当刀

齿连续再转过△ φ2 时,轴的中心将再前进一段距离而至 O2 ,此

时刀齿端点的位置则由 m1移至 m2 ,如此继续下去,当机器走过距离 S

即刀轴中心经过 O1 、 O2 、 O3 、……而至 On 时,刀齿端的轨迹即为 m1 、 m2 、 m3 、………、

mn 所连成的曲线。

Page 123: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如果 S 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时机器前进的距离,则此时刀齿绕其轴

心旋转一周后其运动轨迹亦完成了一个行程周期,当旋转轴继续

转动、机器继续前进时,刀齿端点的运动轨迹即为此段曲线的重

复出现。显然,在图 2 - 100 所示情况下, S < 2πR 。当刀齿的转动半径 R 、旋转角速度 ω 以及机器的前

进速度 vm已知时,刀齿的运动轨迹可根据上述原理

用作图法绘出。关于刀齿运动轨迹的方程式,可建立

如图 2 - 101 所示的坐标系。设位于坐标轴 y 上的刀

齿 A0O 以角速度 ω经过 t秒钟转动后,其角位移为

φ ,此时刀齿轴心移动的距离为 x0 ,刀齿端点的位

置则移至 m 点,点 m 的水平位移为 x ,铅垂位移为

y 。

Page 124: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则因 φ=ωt , 或 t=φ/ω故 x0=vmt=vmφ/ω 。又因 ω=u/R ,所以 x0=Rvm

φ/u

cos

sin0

RRy

Rxx

刀齿的轨迹曲线系由运动的 m 点所形成,故其曲线的方程式为

Page 125: 第二章   耕地机械

)cos1(

)sin(

Ryu

vRx m

此曲线即解析几何上的摆线,亦称旋轮线 (Cycloid) 。

将 x0代入并整理得:

Page 126: 第二章   耕地机械

)2()1(cos 1 yRyR

y

u

vRx m

)cos1(Ry

)sin(Rx

( 1 )当 u/vm=λ=1 时,方程变为

此式系一标准的摆线, S=2πR 。具有这种运动特性的刀齿只能象自由轮的轮爪一样刺入土中,不能起到松碎土壤的作用。

2.刀齿轨迹的性能特征 从刀齿运动的轨迹方程式得知,刀齿运动轨迹曲线的形状与刀齿的半径 R 、圆周线速度 u 以及机器前进速度 vm 有关。由于 R 、 u 和 vm 的不同,此曲线具有以下的特性:

Page 127: 第二章   耕地机械

( 2 )当 u/vm=λ < 1 时,刀片端点在任何位置的绝对运动水平位移 的方向均与机器前进方向相同,故刀齿不能拨土向后。刀齿对土壤的作用还不如被动式牵引机具的作用大。这种曲线数学上称为短辐摆线。 S> 2πR

( 3 )当 u/vm=λ> 1 时,刀齿转动到一定部位,它的端点绝对运动的水平位移就会与机器前进的方向相反,因而能以刀齿的刃口切削土壤。具有这种运动的曲线称长辐摆线(图 2 - 102 ),此种摆线具有一个绕扣。 MN 为绕扣的横弦。当 vm/u值愈小时,绕扣的横弦愈大。若 vm=0 (即机器停止前进时)则绕扣即为一圆,其最大横弦等于 2R 。

Page 128: 第二章   耕地机械
Page 129: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刀齿的切削速度

cosuvdt

dxv mx

sinudt

dyvy

刀齿端点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所经各处的速度是不同的。将方程对时间求导数得:

)tcos(uv2uvvvv m22

m2

y2

x

刀片端点的绝对速度为:

从上式可知,当刀齿端点处于最低位置即 ωt=2nπ 时,绝对速度最小 vmin=vm - u ,在 vm < u 时,方向为水平向后;当刀齿端点处于最高位置即 ωt=(2n+1)π 时,绝对速度最大, v

max=vm+u ,方向为水平向前。

Page 130: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刀齿运动轨迹曲线的绕扣大小与 vm/u 的值有关。 vm/u 的值愈大时,绕扣愈小;反之,则绕扣愈大。若 vm/u=0 (即机器停止前进时),则绕扣与轨迹曲线均为一个半径为 R 的圆。

绕扣的最大横弦MN 可以从图 2 - 104 中得知,因刀齿在最

大横弦 N 点处其绝对速度的方向是垂直向下。于是有     sinφ= vm/u

故最大横弦距沟底的高度

Hmax=R- Rsinφ=R(1- vm/u)

(三)刀齿工作深度

Page 131: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可以看出,在最大横弦的 N 点以上,刀齿沿水平方向的分速度 v

x 为向前, N 点以下则向后。因此一般用途的旋耕机刀齿入土处,均在 N 点以下,以利于向后抛土,减少功耗。为此,旋耕机的工作深度 ha ,通常是以不超过最大横弦处为度。由前式可知,刀齿的半径 R 较大或 vm/u 的比值较小时,刀齿的耕作深度可以

较大

Page 132: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四)切土进距

zn

v

u

v

z

R

z

vtvS mmm

smx

6022

在刀齿旋转的同一纵向平面内,前后两相邻刀齿的切土间距,称为进距。亦即在两刀齿相继切土的时间间隔内,机器前进的距离 Sx(图 2- 105)。假设某旋耕机的刀盘上均布安装 z 把

刀齿,则刀盘旋转一周时,刀齿相继切土的时间间隔为 ts=2π/(Z

ω) 。在此时间内,机器前进的距离 Sx即为切土进距。

式中 n 为刀盘转速。

Page 133: 第二章   耕地机械

旋耕机两个纵向相邻刀齿相继切土后,耕层底部存在一个凸起部分。此凸起部分是没有耕到的生土,其高度与刀齿的运动轨迹和进距有关,而由前后两刀齿轨迹的交点 C 确定。如图 2 - 105 所示,在交点 C处,凸起高度 hc=R(1 - sinφc)

)22

(21

c

mm zvtvOO

此处,前一刀齿转角 φc=arcsin(1 - hc/R)   后一刀齿转角 φ’

c=2π/z+π- 2φc

(五)沟底凸埂高度

此时刀辊中心的移动距离为

此处 ω=u/R

Page 134: 第二章   耕地机械

2

1

)1(1

)1(sin2z

Rh

Rh

v

u

c

c

m

c21 cos2 ROO 又因

令上两式相等并整理后得

)cos1(Ry

)sinu

v(Rx

'c

''mc

上式即为凸起高度 hc与 u 、 vm 、 R 和 z 的关系式。但利用此式求 hc 的数值亦很麻烦,为了简便,沟底凸埂高度也可用下述方法近似地计算,即利用轨迹方程式:

Page 135: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当 φ′ 的数值不大时,可以认为

sinφ′=φ′

)1(,)1( ''

uv

R

x

u

vRx

m

cmc 即

因 xc=sx/2, 且 sx=2πRvm/(zu)

Page 136: 第二章   耕地机械

)1v

u(z

m

'

代入上式并化简得

)1v

u(z

cos1R)cos1(Rh

m

'c

上面所计算的凸起高度是假定在旋耕刀齿切土时,所切下的垡片和沟底的土壤均能按刀齿所经过的轨迹,保持完整的几何形状而推导出来的理论公式。实际上凸埂并不能形成图中所示的尖角状,这是由一垡片被刀齿从土体切下时,其尾部与土体连接处因强度减弱,刀齿接近尾部时即因受剪切或撕拉而断裂,因而不能形成纯几何图形上的那种尖角。试验表明,凸埂高度的实际值只有理论值的1/ 2 - 1/ 3 左右。

Page 137: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四、刀齿类型及排列1 .刀齿的类型

横轴旋耕机的刀齿有刚性和弹性两大类。刚性刀按其外形分,有直刀、 L 形刀、弯刀、凿形刀齿等类型。

 其中直刀齿有钉齿型、直棍型、直刀片型等,刀体平直,结构简单,主要用于对已耕翻的土地进行碎土作业; L 形发、弯刀和凿形刀则可用于初耕。

Page 138: 第二章   耕地机械

2 .刀齿排列

  研究刀齿排列和配置其目的是使旋耕

机在作业时达到不堵塞、不漏耕、刀轴受

力均匀、耕后地表平整等要求。

Page 139: 第二章   耕地机械

③轴向相邻刀齿(或刀盘)的间距,以不产生实际的漏耕带为原则,一般均大于单刀幅宽。④相继入土的刀齿的轴向距离愈大愈好,以免发生干扰和堵塞。⑤左刀和右刀应尽量交替入土,以保证刀辊的侧向稳定。⑥一般凿形刀齿、直刀齿、弹齿等按复螺旋线排列;中央传动式刀辊,可分左、右段排列,以简化结构参数。⑦刀盘或座应便于刀齿安装。旋耕刀齿在排列时能最大限度地兼顾到上述要求即为最佳排列。

为此,旋耕刀齿在刀轴上的排列应遵从下述原则: ①在同一回转平面内,若配置两把以上的刀齿,每把刀的进距应相等,使之切土均匀。②整个刀轴回转一周的过程中,在同一相位角上,应当只有一把刀入土(受结构限制时,可以是一把左刀和一把右刀同时入土),以保证工作稳定和刀轴负荷均匀。

Page 140: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一) 单刀的阻力和扭矩

五、横轴旋耕机的功率消耗

常用实验方法测定一把刀齿在切土过程中的扭矩变化来考

察阻力变化的过程。实验测定的结果表明(图 2 - 109 ),

正转刀齿从开始入土到切至垡片中段部位时,扭矩迅速增

加到最大值,然后慢慢减少,到切削终了时因向后抛土,

故仍存在一定的扭矩。

Page 141: 第二章   耕地机械

钩状凿形刀的受力与弯刀有所不同。由图 2 - 109b 可以看出:①刀齿入土后阻力迅速增大,当刀齿转过一定角度(约 200 )时,达到最大值。在此阶段内土壤受挤压。②在转角约为 25 - 400 的区段内,切削阻力保持在最大值上。此阶段为土壤受挤压达到极限应力后开始破裂并保持继续受力、继续破裂的过程。③在此以后,阻力逐渐减小至零。此阶段为切下垡片剩余部分的过程。④最大的切削阻力与垡片的最大厚度不相重合。最大阻力的出现比垡片的最大厚度要迟到大 200 转角。这是因土壤被压缩产生形变的结果。⑤在完全切下垡片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仍有阻力存在。此时刀齿不再切削土壤,能量的消耗由土粒动量的改变(抛土)所引起。

Page 142: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反转旋耕时的扭矩变化与正转时不同。反转时从

开始切土到切土终了的过程中,扭矩是从 0开始逐渐

增大,刀齿接近地表时,扭矩达最大值,然后急剧下

降至零(图 2 - 110 )。实验表明,反转旋耕在切削

量与正转相等时,反转的扭矩峰值较正转小,总功耗

亦较小。这是因为反转时,刀片自下而上切土,使垡

片向不受约束的地表区破裂,土壤在这种状态下强度

较低,故所需功耗较小。

Page 143: 第二章   耕地机械
Page 144: 第二章   耕地机械
Page 145: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整机作业功耗

目前对旋转耕耘机功耗的计算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K

aBvN

1.综合计算  这种方法是以 kWh 所切碎的土方量来计算功率。即

式中 a 为耕深; B 为工作幅宽; v 为前进速度; Kφ 为系数,(切碎单位体积的土方量所消耗的功),由实验测得。此系数受力齿形状、土壤种类以及刀齿距离等的影响。其数值的变化颇大。

Page 146: 第二章   耕地机械

2 .分别计算   这种计算方法是将刀齿在工作中的各个过程进行分别计算。一些实验表明,旋转耕耘机所消耗的功率是下述各项的总和。即

N=Nq+Np+NT+Nf±Nn

式中 Nq 为刀齿切削土壤所消耗的功率,此值约占 40%; Np

为土块被旋转刀齿抛出所需的功率,此值约占 20 - 30%; NT

为机器前进所需的功率,约占 10 - 15%; Nf 为传动及摩擦所

消耗的功率,约占 10%; Nn 为土壤沿机组前进方向作用于刀辊

上的反力所消耗的功率(此功率有帮助机器前进的作用)。

Page 147: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三)旋耕作业的比功耗旋耕机在作业时,设其耕深为 a ,耕宽为 B ,机组前进速度为 v

m ,所消耗的总功率为 Np ,则其比功耗

)/( 3mNmBav

Nk

m

pr

可见整机的比功耗是指旋耕机作业时,切削单位体积的土壤所消耗的能量。 kr 的数值可通过实验测定出 Np 、 B 、a 、 vm 后求得。至于单个刀齿的比功耗,则可根据刀齿旋转一周所切下的垡片体积 S与刀齿的扭矩M 求得。即

)m/Nm(S

M2k 3

s

比功耗的大小,常用来比较不同旋耕机或不同刀齿的性能优劣。

Page 148: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四)影响旋耕机功耗的主要因素

影响旋耕机功耗的因素很多,除土壤性质和作业要求方面的因素而外,还有旋耕机本身的诸多因素,其中主要的有:

1.刀辊圆周速度的影响

2.切土进距的影响

3.耕深的影响

4.滚筒直径的影响

5.切土角的影响

Page 149: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六、横轴式旋耕机组总体分析

(一)整机工作幅宽

 旋耕机的工作幅宽是由与旋耕机配套的拖拉机的功率和作业深度以及土壤的比阻决定的。前面的公式可以写成:

   Np=krBavm

 对于某一配套机组,拖拉机的功率 Np 为一定值。该机组以某种工作部件在某种土壤上作业,其比功耗 kr亦为定值,于是上式可写成

Bavm=Np/kr=const

B 、 a 、 vm 三个因素是可以选择的量。

Page 150: 第二章   耕地机械

(二)刀辊传动方式  许多旋耕机由于配套拖拉机的功率较小,使得旋耕机的幅宽

达不到拖拉机的外侧轮距宽度而不得不进行偏置,因而也就采用

从侧边传动而不采用中央传动。显然,中央传动较侧边传动结构

简单,平衡稳定性亦较好,至于采用中央传动时,传动齿轮箱下

面存在的漏耕问题。

目前解决办法是:①缩小齿轮箱的横向宽度。        ②安装除去漏耕带的锄铲。        ③安装倾斜旋转的刀齿。

Page 151: 第二章   耕地机械

  在公式 N=Nq+Np+NT+Nf±Nn 中对功率的分配已作叙述。式中最后一项功率 Nn 是土壤沿机组前进方向作用于刀辊上的反力所消耗的功率。  正转旋耕时,此功率有帮助推动机组前进的作用,可取代部分或全部 NT (机器前进所需的功率),故取负号;反转旋耕时此功率阻止机器前进,故恒为正。  正转时,若 Nn < NT ,则由拖拉机的驱动轮所产生的功率 NT

与土壤对力辊的反作用功率 Nn共同推动机组前进;若 Nn> NT ,那就会在机组传动系统内部出现寄生功率,对传动系统产生干扰,造成功率内耗,这是应当避免的。  反转旋耕不会产生寄生功率,但如果 Nn太大,也可能造成驱动轮打滑。

(三)整机功率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