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1-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 第 第 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 Upload
    hester

  • View
    10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 : 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 一 ) 能量来源 1. 糖 : 主要 (70 %以上 ) 脑组织所需能量则完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可导致意识障碍、昏迷以及抽搐。 2. 脂肪: 次之 (30 % ) 3. 蛋白质: 很少 ( 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 。. ( 二 ) 能量 利用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1-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Page 2: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2-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 :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 一 )能量来源 1. 糖 :主要 (70 %以上 ) 脑组织所需能量则完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缺氧和血糖水

平过低,均可导致意识障碍、昏迷以及抽搐。2. 脂肪:次之 (30 % ) 3. 蛋白质:很少 (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

Page 3: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3-

( 二 ) 能量利用

能源物质

释放的能量有50% 转化为热能,其余以自由能形式贮存于 ATP 中。除骨骼肌运动时所完成的机械外功,其余的自由能最终也转变为热能。

Page 4: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4-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 一 ) 能量代谢测定中的有关概念

① 食物的热价 :1 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称为食物的热价。

物理热价:指食物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生物热价:指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糖与脂肪:物理热价=生物热价 蛋 白 质:物理热价>生物热价(∵蛋白质在体内不能被彻底

氧化分解,有一部分以尿素的形式由尿中排泄)。

Page 5: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5-

② 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 ,每消耗 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

③ 呼吸商 (RQ) :指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量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RQ= CO2产生量/耗 O2量

④ 非蛋白呼吸商 (NPRQ): 指一定时间内,机体氧化非蛋白食物时的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的几种数据

─────────────────────────── 物 质 耗氧量 产 CO2量 物理热价 生物热价 氧热价 呼吸商      (L/g) (L/g) (KJ/g) (KJ/g) (KJ/g) (R Q) ─────────────────────────── 糖 0.83 0.83 17.0 17.0 21.0 1.00 脂 肪 1.98 1.43 39.8 39.8 19.7 0.71 蛋白质 0.95 0.76 23.5 18.0 18.8 0.85 ───────────────────────────

Page 6: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6-

Page 7: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7-

(三)能量代谢的衡量标准: kJ/ ( m2.h ) 

( 二 ) 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 直接测热法:直接测量从机体体表、呼出气、尿液和粪

便排出的总热量。这种方法测定准确,但设备复杂,操作繁琐,现已极少应用。

2. 间接测热法: 间接测热法原理:是利用“定比定律” 测算出一定时间内氧化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各有多少,再计算出它们所释放出的热量。

3. 临床应用的简便方法:用代谢测定仪测定受试者一定时间内(通常为 6分钟)的耗 O2量( VO2),将混合食物的呼吸商定为 0.82 ,此时的氧热价是 20.20kJ ,用氧热价乘以所测的耗 O2量,即为该时间的产热量。

Page 8: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8-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 一 ) 肌肉活动 :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大。全身剧烈活动时,短时间内其总产热量比安静时高出数十倍 .

劳动或运动时的能量代谢率 ───────────────--------

肌肉活动形式 平均产热量 (kJ/m2.min) ────────────-------------

静卧休息 2.73 出席会议 3.40

擦窗 8.30 洗衣物 9.89 扫地 11.37

打排球 17.05 踢足球 24.98

───────────────--------

Page 9: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9-

( 二 ) 精神活动

  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不大,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 4%。但精神处于紧张状态 (烦躁、恐惧、情绪激动等 ) 时,由于会导致无意识的肌肉紧张性增强、交感神经兴奋及促进代谢的内分泌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显著增加。

( 三 ) 环境温度 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 ,在 20~ 3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 2.环境温度超过 30℃,能量代谢率增加。 3.当环境温度低于 20℃时,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增加以御寒,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

Page 10: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10-

( 四 )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 (从进食后 1h开始 ,持续 7~ 8h),� 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 , 但产热量却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这些“额外”热量是由进食引起的。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不同,进食蛋白质时产热量增加 30 %,混合性食物增加 10 %,糖和脂肪增加 4~ 6 %。

Page 11: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11-

四、基础代谢 ( 一 ) 概念 1. 基础代谢: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的条件如下: ①清晨空腹,即禁食 12~ 14h ,前一天应清淡、不要太饱的饮食,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 ;②平卧,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 ;③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④室温 20-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2.基础代谢率 (BMR):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二 )BMR的正常值: ±10%~±15% >±20%→可能是病态 甲亢: +25%~+80%;甲减: -20%~-40% 发烧:体温每升高 1℃, BMR升高 13%.

Page 12: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12-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一、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一)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值体温: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机体各部位体温正常值体 温 正常值(℃)

腋 温 36.0-37.4

口腔温 36.7-37.7

直肠温 36.9-37.9

Page 13: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13-

(二)体温的正常变动 1 、昼夜节律:清晨 <午后 2 、性别影响:女性 >男性3 、年龄影响:婴儿 >成年人

4 、肌肉活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T

Page 14: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14-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㈠产热

1. 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肝脏运动时:骨骼肌2. 机体的产热形式 ①基础代谢 ②肌肉运动 (随意、战栗) 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3. 产热活动的调节 ①体液调节 ②神经调节

Page 15: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15-

1. 散热方式: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皮肤)

㈡散热散热器官:皮肤(主要)、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

Page 16: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16-

━━━━━━━━━━━━━━━━━━━━━━━ 方式 原 理 影响因素 应 用 ━━━━━━━━━━━━━━━━━━━━━━━ 辐射 热射线 肤 -气温差 . 有效面积 空调 传导 直接传递 肤 -物温差 . 导热度 冰袋降温 对流 直接传递 肤 -气温差 .风速 电扇降温 ━━━━━━━━━━━━━━━━━━━━━━━

(1) 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

皮肤温度取决于皮肤血流量 :①动脉穿透隔热组织在乳头下层形成动脉网②皮下 Cap 异常弯曲并进而形成丰富的静脉网③皮下有大量的 A-V吻合支

Page 17: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17-

(2) 蒸发散热

影响因素:肤温、汗量 (正变 )、湿度 (反变 ) 应用:发汗降温蒸发类型:①不感蒸发 ②可感蒸发(发汗) 气温≥皮肤温度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方式

2.汗液

低渗性

高渗性

Page 18: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18-

发汗中枢:主要在下丘脑类型:温热性发汗 (小汗腺 ); 精神性发汗 ( 大汗腺 )

3.汗腺与汗腺活动的调节

Page 19: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19-

汗液特点:低渗 大汗→高渗性脱水(只补水可致低渗性脱水 )发汗速度取决于: ①环境温度(正变)②湿度影响(正变) ③风速 (反变)④劳动强度(正变)

4.循环系统在散热反应中的作用

Page 20: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20-

三、体温调节 ㈠ 温度感受器

1 、外周温度感受器(皮肤、粘膜、内脏) ①冷感受器;②热感受器

皮肤温 30℃以下时→冷感受器( + )→冷觉 皮肤温 35℃左右时→热感受器( + )→温觉 作用:温度感受器传入冲动到达中枢后,除产生温觉之外,还能引起体温调节反应。 

Page 21: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21-

2 、中枢温度感受器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下丘脑 (PO /

AH) :①热敏神经元;②冷敏神经元加温 PO/AH → PO/AH的热敏 N元 + → 散热反应↑产热反应↓ 冷却 PO/AH → PO/AH的冷敏 N元 + → 散热反应↓产热反应↑说明: PO/AH中的某些温敏 N元能感受局部脑温的变化。

Page 22: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22-

下丘脑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与温度关系

Page 23: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23-

温度变动与下丘脑热冷敏神经元放电关系

Page 24: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24-

㈡体温调节中枢基本中枢:下丘脑 (PO / AH 为整合的中心部位 )调定点: (37℃)调节体温于恒定水平的规定数值

[多方输入 ] [ 阶层整合 ] [多方输出 ]

脊髓脑干网状结构 下丘脑

外周R中枢R

VNS 躯体 N 内分泌系统

Page 25: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

-25-

干扰因素: 致热原使调定点↑ 孕激素使调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