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 Upload
    ron

  • View
    119

  • Download
    4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一支火柴的燃烧是纤维素氧化 ( C 6 H 12 O 6 ) n + O 2 n CO 2 + nH 2 O + 能量 纤维素 氧 温度 光和热 (可燃物) 生物体也进行类似的反应 ( C 6 H 12 O 6 ) n + O 2 n CO 2 + nH 2 O + 能量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2: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一支火柴的燃烧是纤维素氧化( C6H12O6 ) n + O2 n CO2 + nH2O + 能量 纤维素 氧 温度 光和热 (可燃物)  生物体也进行类似的反应( C6H12O6 ) n + O2 n CO2 + nH2O + 能量 淀粉 氧 酶 ATP (氧化底物)

Page 3: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生物氧化与非生物氧化反应的比较• 生物体内发生的氧化反应通称为生物氧化。•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1 )反应的本质都是脱氢

、失电子或加氧;( 2 )被氧化的物质相同,终产物和释放的能量也相同。

• 两者的主要差别是( 1 )生物氧化的主要方式为脱氢;( 2 )生物氧化在酶的催化下进行,因此条件比较温和;( 3 )生物氧化是在一系列酶、辅酶(辅基)和电子传递体的作用下逐步进行的,每一步释放一部分能量。

Page 4: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糖糖酵酵解解三三

羧羧

酸酸

循循

环环呼吸链呼吸链

Page 5: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参与生物氧化主要的酶的结构与功能参与生物氧化主要的酶的结构与功能

♣ 氧化酶( Oxidases )

♣ 脱氢酶( Dehydrogenases )

♣ 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s )

♣ 加氧酶( Oxygenase )

Page 6: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7: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呼吸链 定义——生物氧化过程中从代谢物脱下来的氢和

电子需要经过一系列中间传递体,最后才与氧气形成水,在其间能量逐步释放。这种由一系列传递体构成的链状复合体称为电子传递体系( ETS)或简称为呼吸链。

呼吸链的类型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和功能——按照生物氧化过程中最初的氢和电子受体的性质,呼吸链可分为 NADH 呼吸链、 FADH2 呼吸链和细胞色素 P450 呼吸链。其中前两种呼吸链位于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和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内膜,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是参与某些代谢物的合成或降解。

呼吸链的组分

Page 8: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呼吸链的组分• NAD+ 及与 NAD+ 偶联的脱氢酶 NAD+ 是一种流动的电子传递体。• 黄素及与黄素偶联的脱氢酶 • 辅酶 Q 属于一种流动的电子传递体。• 铁硫蛋白 • 细胞色素 细胞色素 c 是一种流动的电子传递体• 氧气

Page 9: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线粒体呼吸链

Page 10: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11: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12: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13: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辅酶 Q 的化学结构及其电子的传递功能

Page 14: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铁硫蛋白•铁硫蛋白 (简写为 Fe-S) 是一种与电子传递有关的蛋白质,它与NADHQ 还原酶的其它蛋白质组分结合成复合物形式存在。

Page 15: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铁硫蛋白•它主要以 (2Fe-2S) 或 (4Fe-4S) 形式存在。 (2Fe-2S) 含有两个活泼的无机硫和两个铁原子。铁硫蛋白通过 Fe3+ Fe2+ 变化起传递电子的作用

Page 16: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三类铁硫蛋白的结构和传递电子的功能

Page 17: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血红素 a、 b和 c的化学结构

Page 18: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细胞色素的光吸收

Page 19: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20: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21: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几种细胞色素的性质比较

细胞色素 血红素 线粒体内膜上的定位 辅基与蛋白质的连接方式aa3 a 跨膜蛋白 非共价键b b 跨膜蛋白 非共价键c c 水溶性的外周蛋白

(膜间隙一侧)共价键

c1 c 跨膜蛋白 共价键

离体线粒体在有氧条件下 TCA循环反应达到平衡时,呼吸链中各组分的还原程度

电子传递体 辅酶 I 黄素蛋白 细胞色素 b 细胞色素 c 细胞色素 aa3

还原程度 (%) 53 20 16 6 1

Page 22: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如何确定呼吸链各组分的排列顺序

测定各成分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E0 ')

根据在有氧环境下氧化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电子传递体的还原程度来确定

使用特异性呼吸链抑制剂和人工电子受体 呼吸链的拆分和重组

Page 23: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24: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25: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呼吸链的拆分

Page 26: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几种呼吸链抑制剂的作用位点

Page 27: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几种呼吸链抑制剂的化学结构

Page 28: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29: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30: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复合体 I、 II、 III和 IV的结构和性质

复合体

别名 大小( ×106)

多肽链的数目

辅酶或辅基 是非产生质子

抑制剂 在内膜上的相对比率

I NADH-CoQ还原酶或 NADH脱氢酶

0.7~ 0.9 〉 30 FMN、铁硫蛋白

是 鱼藤酮、安米妥、杀粉菌素

1

II 琥珀酸 -CoQ还原酶

0.14 4~5

FAD、铁硫蛋白、血红素b

非 萎锈灵(carboxin)

2

III CoQ-细胞色素 c还原酶

0.25 11 血红素 b、血红素 c、铁硫蛋白

是 抗霉素 A 3

IV 细胞色素 c氧化酶

0.16~ 0.17

13 Cu、血红素 a 是 CO、 H2S、CN -、叠氮化物

6~ 7

Page 31: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复合体 I

NADH- CoQ 氧化还原酶

2 辅助因子 1 FMN

6-7 Fe-S 蛋白

2e- 转移 4 电子泵入到膜间隙

接受来自 NADH 的 e- NADH 只能参与双电子转移反应

Page 32: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电子在复合体 I上的传递

Page 33: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34: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复合物 II 琥珀酸 -CoQ 氧化还原酶主要成分为琥珀酸脱氢酶

FAD 和 Fe-S 蛋白作为电子传递体

琥珀酸 富马酸

FAD FADH2

QH2Q

无质子进入膜间隙,但是电子从 FADH2 进入 ETC

还有细胞色素 b

Page 35: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36: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复合体 III

CoQ- 细胞色素 c 氧化还原酶细胞色素 bc1 复合物

Fe-S 蛋白 细胞色素 电子传递

细胞色素 b

细胞色素 c1

只参与单电子传递

Page 37: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38: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复合体 IV 细胞色素 c 氧化酶

4 个氧还中心

细胞色素 a

细胞色素 a3

一对铜原子 : CuAc 中心

CuB

Page 39: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电子在复合体 IV上的传递

Page 40: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41: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42: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43: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电子在各复合体和复合体之间的传递

Page 44: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45: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氧化磷酸化• 呼吸链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能量货币 ATP 。当电

子沿着呼吸链向下游传递的时候总伴随着自由能的释放,释放的自由能有很大一部分用来驱动 ATP 的合成,这种与电子传递偶联在一起的合成 ATP 方式( ADP 被磷酸化)被称为氧化磷酸化( OxP )。

Page 46: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Page 47: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化学偶联假说☻ 构象偶联假说☺ 化学渗透学说 该学说由 Peter Mitchell 于 1961 年提出,其核心

内容是电子在沿着呼吸链向下游传递的时候,释放的自由能转化为跨线粒体内膜(或跨细菌质膜)的质子梯度,质子梯度中蕴藏的电化学势能直接用来驱动 ATP 的合成。驱动 ATP 合成的质子梯度通常被称为质子驱动力( pmf ),它由化学势能(质子的浓度差)和电势能(内负外正)两部分组成。

Page 48: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质子驱动力

Page 49: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化学渗透学说图解

Page 50: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更多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答案更多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答案☺支持化学渗透学说的证据☺跨膜的质子梯度如何产生? 1) Q 循环 2) 构象变化☺ F1/F0 ATP 合酶如何催化 ATP 的合成? P

aul Boyer 的结合变化学说使其获得 1997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Page 51: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支持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的证据( 1 )氧化磷酸化的进行需要完整的线粒体内膜的存在。

( 2 )使用精确的 pH 计可以检测到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存在。据测定,一个呼吸活跃的线粒体的膜间隙的pH 要比其基质的 pH低 0.75 个单位。

( 3 )破坏质子驱动力的化学试剂能够抑制 ATP 的合成。

( 4 )从线粒体内膜纯化得到一种酶能够直接利用质子梯度合成 ATP ,此酶称为 F1F0-ATP 合酶。

( 5 )人工建立的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也可驱动 ATP的合成

Page 52: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53: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通过改变离体线粒体的悬液的 pH而建立的 pH梯度可以驱动 ATP合成

Page 54: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由细菌视紫红质创造的质子梯度可被牛 F1F0-A

TP合酶用于合成ATP

Page 55: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Q 循环

Page 56: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Electron path in complex III

The Q cycle

The Qcycle

The 1st QH2The 2nd QH2

电子从 CoQ → cyt b → cyt c1 → cyt c ,还有一铁 - 硫蛋白起中间作用。

Page 57: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FF11/F/F00 ATP ATP 合酶合酶质子通过这种蛋白质的扩散驱动 ATP 合成和释放 !

两个部分 : F1 和 F0 (后者因为受寡霉素的抑制而得名)

1) F1 ——催化单元 由 5种亚基组成 .

2) Fo 膜整合单元——质子通道 abab22cc1010

Page 58: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59: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结合变化学说• 1977 年 Paul D. Boyer 提出的结合变化学说能正确地解释 F1F

0-ATP 合酶的作用机理。其主要内容是:( 1 )活性中心 ATP 的合成并不需要质子驱动力,与活性中心结合的 ATP

或 ADP 处于平衡。( 2 )如果没有质子流过 F0 ,与活性中心结合的 ATP就不会与酶解离。( 3 ) 3 个 β亚基与 γ亚基的不同表面结合,于是不同的 β亚基采取不同的

构象。( 4 )在某一时刻, 1 个 β亚基为 T态, 1 个 β亚基为 L态, 1 个 β亚基为

O态。( 5 )处于 T态的 β亚基紧密结合 1 分子 ATP , ATP 与 ADP+ Pi 处于平衡

,但 ATP并不能与它解离;处于 L态的 β亚基结合有 ADP 和 Pi ,但并不能释放核苷酸;处于 O态的 β亚基能够释放结合的核苷酸。

( 6 )三种状态的 β亚基可以相互转变,转变由 γ亚基的转动所驱动。( 7 ) γ亚基转动的动力来自质子通过 F0 的流动。• 结合变化学说可简化为:质子流动→驱动 C单位转动→带动

γ亚基转动→诱导 β亚基构象变化→ ATP 释放和重新合成。

Page 60: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质子通过 F0通道回到基质的模型

Page 61: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62: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同位素( 18O)交换实验

Page 63: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F1F0-ATP合酶催化的反应的历程

Page 64: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日本科学家的 γ 亚基的旋转实验

来自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使用基团工程将 F1F0-ATP合酶的 α亚基和 β亚基上添加组氨酸残基标签,然后将改造过的酶与预先喷涂金属 Ni复合物的载玻片保温一定时间。经过这样的处理, F1F0-ATP合酶将通过它的组氨酸标签与金属 Ni复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锚定在载玻片上。随后借助于生物素与抗生物素蛋白之间的亲和力,将荧光标记的肌动蛋白丝固定在 γ亚基的头部。这时加入 ATP,在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测到肌动蛋白丝沿着逆时针方向有规律地转动 。

Page 65: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γ 亚基的旋转轨迹

Page 66: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 氧化磷酸化与呼吸链通常是紧密偶联的,但是,低

水平的质子泄漏时刻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因此,确切地说,线粒体通常是部分解偶联的。解偶联一般是受解偶联剂作用所致。

解偶联剂的作用机制在于它们能够快速地消耗跨膜的质子梯度,使得质子难以通过 F1F0-ATP 合酶上的质子通道来合成 ATP ,从而将贮存在质子梯度之中的电化学势能转变成热。此外,随着质子梯度的消失,电子在呼吸链上“回流”压力将会减轻,进而导致细胞内脂肪等物质的生物氧化更加旺盛。

有两类解偶联剂,一类为有机小分子化合物,通常为脂溶性的质子载体,带有酸性基团;另一类为天然的解偶联蛋白( UCP ) 。

Page 67: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三种解偶联剂的化学结构

Page 68: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DNP 解偶联的化学机制

Page 69: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解偶联蛋白• 至少已发现五种类型的 UCP—UCP1~UCP5 。 UCP1 又名产热素,它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褐色脂肪组织,与机体的非颤抖性产热有关。机体对寒冷做出的反应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激活褐色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酶,脂肪酶水解脂肪,释放出游离的脂肪酸。游离脂肪酸不仅作为代谢燃料经氧化产生 ATP 和质子梯度,还能与 CoQH2 和嘌呤核苷酸一起直接激活产热素。一旦产热素被激活,则使 F1F0-ATP 合酶发生“短路”生热。 UCP2 存在于多数细胞, UCP3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 UCP4 和 UCP5 存在于脑。它们都是受到高度调控的蛋白质,一旦激活,都能增加热量的产出。由于它们影响到代谢效率,其含量的差异(特别是骨骼肌中的UCP3 )可能是某些个体或人群肥胖的原因。

Page 70: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71: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产热素的作用图解

Page 72: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ATP-ADP ATP-ADP 转位酶转位酶ATP必须运输出线粒体

☻ATP 离开 , ADP 进入线粒体 - 通过一种“转位酶 " ☻ATP离开是有利的,因为细胞液比基质要 "+"☻然而 ATP 出去和 ADP 进入有 1 个负电荷的净转移

——相当于有 1 个质子进入基质。 ☻所以每 1 个 ATP 的输出消耗 1 个 H+ ☻1 个 ATP 合成大概需要消耗 3 H+

☻于是,合成及加上输出 1 ATP = 4H+

Page 73: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氧化磷酸化的抑制( 1 )通过抑制呼吸链上的电子传递,阻止质子

梯度的生成而间接抑制氧化磷酸化,例如抗霉素 A 、鱼藤酮和氰化物等;

( 2 )直接作用 F1F0-ATP 合酶而导致 ATP不能合成,如寡霉素和 DCCD ;

( 3 )解偶联剂;( 4 )通过抑制线粒体内外 ATP/ADP 的交换而

间接抑制氧化磷酸化,如苍术苷和米酵菌酸。

Page 74: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age 75: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P/O值与氧化磷酸化的调节• 氧化磷酸化的效率可以通过测定所谓的 P/O值来确定。 P/O值是指电子传递过程中,每消耗 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酸的摩尔数。消耗的氧原子数目相当于传递给氧气的电子数的 1/2 ,消耗的无机磷酸等于氧化磷酸化产生的 ATP 。

• 细胞内的氧化磷酸化是受到严格调控的,调控的手段主要是它与电子传递之间的反馈。这实际上由线粒体基质内能荷),确切的说是 ADP 浓度控制,这种由 ADP对氧化磷酸化的调节被称为呼吸控制。

Page 76: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ADP和底物浓度对呼吸的影响

Page 77: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发臭植物体内的另类呼吸链发臭植物体内的另类呼吸链☻一种另类的 NADH 脱氢酶对复合体 I 的抑制剂

——鱼藤酮不敏感,它将电子直接传给 UQ ,避开复合体 I 。

☻一种抗氰化物的 UQH2 氧化酶将电子从直接传给 O2 ,绕开复合体 III 和 IV 。

☻被应该用来合成 ATP 的能量转变成热。

Page 78: 第二十四章     生  物  氧  化

Eastern shunk cabb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