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第第第 定定 定定定定定定定定定定定定定定定定定 定定定定 定定定定 定定定 定定 一、: ,。 传传 定 定定定定 定定定定定定定 定定定定定 定定定定定定定定定定定 定定定定定 、:,。,。 定 定定定定定定定 定定定定定 定定定定定定定定 定定定定定定定 、:。、。 定定定定 定定定定 定定定定 定定定定 定定定定 定定 定定定 定 定定定 () 定定 定定定 定 定定定 () 定定定 定定 定定 定定 定定定定定定定定定定 () :定定定 定定定定 定 定定 定定 (): 定定定定定 定定定

第四章 传 热 第一节 概 述

  • Upload
    deliz

  • View
    155

  • Download
    3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四章 传 热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义:由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过程称为热量传递过程或传热过程,简称传热。 二、传热现象: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为温差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三、传热原理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能源动力、化工冶金部门。 化学过程 单元操作 设备管道 废热利用 四、问题类型 提高(强化)传热速率 降低(削弱)传热速率 五、传热状态 稳态(定常)传热: 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第四章 传 热第一节 概 述

一、定义:由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过程称为热量传递过程或传热过程,简称传热。二、传热现象: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为温差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三、传热原理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能源动力、化工冶金部门。 化学过程 单元操作 设备管道 废热利用四、问题类型 提高(强化)传热速率 降低(削弱)传热速率五、传热状态 稳态(定常)传热: 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 非稳态(非定常)传热:否则

遵循相同的传热原理

六、传热基本方式(传热机理)

1 .热传导(导热) (conduction) :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和电子)的微观运动传递热量的过程。

金属,自由电子的运动。 固体 分子晶体,分子的振动。 非金属 原子晶体,原子的振动。 晶格结构的振动,弹性波。 离子晶体,离子的振动。 液体,分子的不规则热运动(布朗运动),介于气体与非金属之间。 气体,分子的不规则热运动(布朗运动)。2 .热对流(对流) (convection) :由流体质点的宏观运动传递热量的过程。由于同

时存在分子不规则热运动,所以对流必然伴随导热。 自然对流:宏观运动由流体密度差引起,而密度差由温度差引起。 强制对流:宏观运动由外力(泵、风机、位差、压差等)引起。3 .热辐射(辐射) (radiation) :由电磁波传递热量的过程。 在实际问题中,传热方式很少单独存在,常常两种或三种共存

七、换热器的类型:间壁式、混合式(图 4-1 )、蓄热式(图 4-2 )。八、典型间壁式换热器:套管式(图 4-4 )和列管(壳管)式(图 4-5 、 4-6 )。九、间壁式换热器中的传热方式:对流导热对流

十、载热体:提供或取走热量的流体。 1 .加热剂:提供热量的载热体。热水、饱和蒸汽、矿物油、联苯、熔盐、烟气(表 4-1 )。

或电。 2 .冷却剂:取走热量的载热体。冷水、空气、盐水、液氨(表 4-2 )。或氟里昂、液氮。

2T

T

wT

wt

t

t

1t

2t

1T

2T

第二节 热传导 一、傅立叶定律:在物体内任何一点,沿任一方向的导热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内垂直

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与该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成正比,即

式中负号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指向温度降低的方向。 q——n 方向的导热热流密度, W/m2; Q——n 方向的导热传热速率或热流量, W , J/s ; S—— 与热流方向垂直的导热面积, m2; —— 导热系数, W/(mK) , W/(mC) ; ——n 方向的温度变化率, K/m , C/m ; 二、导热系数:表征物质导热能力的物性参数。 1 .固体

式中 0 固体在 0 C 的导热系数, W/(mK) , W/(mC) ; 温度系数, 1/ C 2 .液体 (1) 金属液体: (2) 非金属液体(除水、甘油外): t, (略减小) (3) 有机化合物水溶液的导热系数估算式为

n

t

,t

a

'

式中 ——组分 i 的质量分率。(4) 有机化合物互溶混合液的导热系数估算式为 3 、气体很小,对导热不利,但有利于保温和绝热(1) (2)

(3) 常压下气体混合物的导热系数估算式为

式中 ——组分 i 的摩尔分率。 —— 组分 i 的摩尔质量, kg/kmol 。4 、一般规律 (1) (2) (3) (4)

iim a 9.0

a

iim a

,t

)102,3(

)1023(,

5

5

kPaporkPap

kPapkPap

3/1

3/1

ii

iiim My

My

iy

iM

非金金

gls

非晶晶 )(气体除外混纯

三、 通过平壁的导热1 .单层平壁如图所设,且假定为常数,则将一维稳态条件用于傅立叶定律:

所以 , t 与 x 成线性关系。

或 沿 x 方向定积分,得而由一维稳态条件,知 q 与 x 无关,

( )

所以

所以 而 所以 ——单层平壁微分导热公式沿平面定积分,得

所以 ——单层平壁导热公式

tz,

O xx dxb

1t

2t

tdtt

dS

n

tq

dx

dtq

constq

dx

dt

dtqdx

2

10

t

t

b dtqdx

dS

dQq

dS

dQqdQdQ 2

21

121 ,

2

10

t

t

b dtdxq

b

ttq

)( 21

dS

dQq

dSb

ttdQ

21

SSQdS

b

ttdS

b

ttdQ

0

21

0

21

0

b

ttSQ 21

b

1dQ 2dQ

传递过程有共同规律: 如欧姆定律

将单层平壁公式改写为

式中 ——温差, K , C; —— 热阻, K/W 。

2 、多层平壁 以三层平壁为例,如图所设,且假定为常数,及层与层之间接触良好,没有接触热阻,则由单层平壁公式,得

而由一维稳态条件,得

所以相加并整理,得

)(

)()(,,

秒库仑

安培s

CA

t

QI

R

UI

过程阻力过程动力

过程速率

R

t

Sbtt

b

ttSQ

2121

21 ttt

S

bR

S

bQttt

S

bQttt

S

bQttt

3

33433

2

22322

1

11211

321 QQQQ

321

41

3

3

2

2

1

1

321

RRR

tt

Sb

Sb

Sb

tttQ

n

ii

nn

i i

i

n

R

tt

S

btt

Q

1

11

1

11

1b 2b 3b

1t2t

3t

4t

tz,

xO

Q

1 2 3

四、 通过圆筒壁的导热1 .单层圆筒壁如图所设,且假定为常数则将一维稳态条件用于傅立叶定律:

得 或

所以 , t 与 r 成非线性关系

沿 r 方向定积分,得

而由一维稳态条件,知 与 r 无关,

( ,但 )

所以

所以

—— 单层圆筒壁微分导热公式

n

tq

dr

dt

dS

dQq

dr

dt

rdL

dQ

dS

dQ

2

rdL

dQ

dr

dt

2

dtr

dr

dL

dQ 2

2

1

2

12

t

t

rr dt

r

dr

dL

dQ

dL

dQ

dLr

dQq

dLr

dQq

2

22

1

11 22

dL

dQ

dL

dQdQdQ 21

21 ,

2

1

2

1

2r

r

t

tdt

r

dr

dL

dQ

)(2ln 211

2 ttr

r

dL

dQ

dL

rrtt

dL

rrtt

dQ

1

2

21

1

2

21

ln1

)(2

ln

)(2

tz,

O r

1t

2tt dtt

1r

2r

r dr

L

b

d

整理

—— 单层圆筒壁微分导热公式

式中 ——对数平均微元面积, m2;

当 时 , 。沿柱面定积分,得

所以 ——单层圆筒壁导热公式

整理

—— 单层圆筒壁导热公式

式中 ——对数平均面积, m2;当 时, 。

—— 温差, K , C;

—— 热阻, K/W 。

12

21

1

2

12

22

ln

)(2

rr

tt

dLrdLr

rrdLdQ

mdSb

tt

rr

tt

dSdSdSdS

dQ

21

12

21

1

2

12

ln

1

2

12

lndSdSdSdS

dSm

21 dSdS 21 dSdSdSm

LLQdL

rrtt

dL

rrtt

dQ0

1

2

21

0

1

2

21

0ln

)(2

ln

)(2

1

2

21

1

2

21

ln1

)(2

ln

)(2

rrttL

rr

ttLQ

12

21

1

2

12

22

ln

)(2

rr

tt

LrLrrrL

Q

R

t

Sbtt

b

ttS

rr

tt

SSSS

Q

m

m

2121

12

21

1

2

12

ln

1

2

12

lnSSSS

Sm

21 SS 21 SSSm

21 ttt

S

bR

课堂练习:设 ,试求单层圆筒壁的导热传热速率计算公式。解:由 得

沿 r 方向定积分,得

所以

得 所以当与 t 成线性关系时,只要将导热公式中的用算术平均温度下的代替,即可求解变导热系数的导热问题。否则,要用积分平均值代替。

at 0

n

tq

dr

dt

dS

dQq

dr

dt

rdL

dQ

dS

dQ

2

dtr

dr

dL

dQ 2

2

1

2

12

t

t

rr dt

r

dr

dL

dQ

2

1

2

1

)(2 0

r

r

t

tdtat

r

dr

dL

dQ

2

1

)2

(2ln 20

1

2

t

t

ta

tr

r

dL

dQ

2121

0

21

22120

1

2

22

)(2

)(2ln

tttt

a

tta

ttr

r

dL

dQ

1

2

21

1

2

210

1

2

2121

0

ln

)(2

ln

))((2

ln

)(2

2

rr

ttL

rr

tttaL

rr

tttt

aLQ

3 、 多层圆筒壁 与多层平壁同理可得

3

4

32

3

21

2

1

41

33

3

22

2

11

1

41

321

41

ln1

ln1

ln1

)(2

rr

rr

rr

ttL

Sb

Sb

Sb

tt

RRR

ttQ

mmm

n

i i

i

i

nn

i mii

nn

ii

n

r

rttL

S

btt

R

ttQ

1

1

11

1

11

1

11

ln1

)(2

tz,

O r

1t

2t

1r

2r

L

3t

4t

3r4r

1 2 3

Q

第三节 对流传热 一、传热方式和温度分布1 . 1 、层流 导热 非线性 层流底层区 导热 近似线性2 . 2 、湍流 过渡流区 导热与对流 非线性 湍流主体区 对流为主 近似水平线

二、牛顿冷却定律(对流传热系数的定义):当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通过流体且与壁面垂直的对流热流密度与壁面温度和流体温度的差成正比,即

或 式中 qx—— 局部对流热流密度, W/m2; Q—— 对流传热速率或热流量, W ; S—— 与流体接触的固体传热面积, m2; x—— 局部对流传热系数, W/(m2K) ; tw , Tw—— 分别为冷热流体侧的局部壁温, K , C; t , T—— 分别为冷热流体的有限空间内局部截面平均温度或大空间中流体主流温度, K ,

C 。 三、对流传热系数 x

牛顿冷却定律实质上是对流传热系数的定义式,对流传热系数表征对流传热能力的参数,与流体物性及流动状态等有关。对流传热系数的一般范围见表 4-5 。后面将详细讨论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

)(),( ttdS

dQqTT

dS

dQq wxxwxx

dSttdQdSTTdQ wxwx )(,)(

四、 x的物理意义以管外冷流体湍流流动为例,则有效膜很薄。设有效膜内的流体按层流流动,则由单

层圆筒壁微分导热公式:

得 比较 得 所以 x的物理意义是导热系数与有效膜厚度之比。( 若为层流,则 , , )

mdSb

ttdQ

21

oe

wm

e

w dStt

dStt

dQ

owxo dSttdQ )(

exo

oo

mm dS

dLr

dLrdS

2

2

eo

mxo r

r

Re

2T

T

wT

wt

t

t

1t

2t

1T

2T

五、热边界层

1 .形成 当流体流过与其温度不同的壁面时,因其本身受热或冷却而使壁面附近流体的温度发生变化,

从而产生温度梯度。 热边界层(温度边界层):壁面附近存在温度梯度的流体层 t ,一般取热边界层外缘的过余温

度 。 主流区:边界层以外的区域。 2 .发展(限于管内) 与流动边界层类似,热边界层的形成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但热边界层在充分发展后因传热过

程的继续而不能形成稳定的热边界层,最后会消失。 虽然管道内充分发展后的热边界层(温度分布)不能稳定,但局部对流传热系数 x可以基本

稳定。因为对流传热系数取决于层流底层的厚度,见 x 的物理意义。 进口段(稳定段):从进口处到局部对流传热系数 x 基本稳定的这一段距离。 若流动边界层在管中心汇合时仍为层流,则从进口处开始降低到某一极限值后基本上保持恒

定。若汇合前已发展为湍流,则在层流向湍流过渡时,有所回升,然后趋于恒定。当湍流十分激烈时,进口段的影响即消失。

)(99.0 ww tttt

第四节 传热计算 一、能量衡算(忽略热损失)1 .基本热量衡算式

2 .无相变时热量衡算式

3 .有相变时热量衡算式

4 .无相变和有相变共存时热量衡算式

二、总传热方程:仿牛顿冷却定律,显然,在间壁式换热器中,热流密度与两流体的温差成正比,

—— 总传热微分方程

或 ——总传热微分方程

式中 qx—— 局部热流密率, W/m2; Q—— 传热速率或热流量, W ; S—— 间壁传热面积, m2; Kx—— 局部总传热系数, W/(m2K) ; t 、 T—— 分别为冷热流体的局部流体截面平均温度或大空间中流体主流温度, K;

)()( 1221 ccchhh HHWHHWQ

dtcWdTcWdQ pccphh )()( 1221 ttcWTTcWQ pccphh

)( 12 ttcWrWQ pcchh

ccphh rWTTcWQ )( 21

cchh rWrWQ

])([)( 121 cspccphh rttcWTTcWQ

)()]([ 122 ttcWTTcrWQ pccsphhh

)( tTKdS

dQq xx

dStTKdQ x )(

三、总传热系数Kx 、 K 总传热微分方程实质上是总传热系数的定义式。总传热系数主要取决于冷热流体侧的对流传

热系数。下面推导其计算公式。 设稳定传热,其他如图所设,则通过热流体的对流传热速率为 通过热流体侧污垢的导热传热速率为 通过管壁的导热传热速率为 通过冷流体侧污垢的导热传热速率为 通过冷流体的对流传热速率为 整理,得

相加并整理,得

iwxi dSTTdQ )(

isi

ww dSR

TTdQ

mww dStTb

dQ )(

oso

ww dSR

ttdQ

owxo dSttdQ )(

wixi

TTdS

dQ

wwi

si TTdS

dQR

wwm

tTdS

bdQ

wwo

so ttdS

dQR

ttdS

dQw

oxo

oxoo

so

mi

si

ixi dSdSR

dSb

dSR

dS

tTdQ

11

对比总传热微分方程: 得 而 , , ,

所以 假定为常数,对上式沿管长取平均值,得

当 时, 当 时, 当传热面为平壁时,所以 四、对流传热系数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 以平壁为例,若忽略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则

dStTKdQ x )(

oxoo

so

mi

si

ixix dSdS

R

dS

b

dS

R

dSdSK 111

dlddS oo dlddS dlddS ii dlddS mm

oxoo

so

mi

si

ixix dd

R

d

b

d

R

ddK 111

dldd

R

d

b

d

R

dLdl

dKL

L

oxoo

do

mi

di

ixi

L

x

00)

11(

111

ooo

do

mi

di

ii dd

R

d

b

d

R

dKd 111

idd

odd

o

i

oo

ido

m

idi

ii d

d

d

dR

d

dbR

K

111

odo

m

o

i

odi

i

o

io

Rd

db

d

dR

d

d

K 111

omi dSdSdSdS

ododi

i

Rb

RK

111

oiK 111

所以

当 时, 当 时, 所以当 i , o相差较大时,必须提高较小的,才能提高 K;当 i , o相差

不大时,必须同时提高 i , o ,才能提高 K 。 五、平均温差1 .恒温传热 由总传热微分方程 对上式沿管长取平均值,得

所以 ——总传热方程

令 ——平均温差 则 ——总传热方程

oi

oi

K

1

oi

oiK

oi

oi oK

iK

)( tTKdS

dQq xx

)(1

)(111

0000tTdlK

LdltTK

Ldl

dS

dQ

Ldlq

L

L

x

L

x

LL

x

)( tTKS

Qq

tTt

tKtTKS

Qq )(

2 、变温传热 (1) 逆流和并流以套管式换热器中的逆流为例,如图所设,则由 dS 中的热平衡,得

所以

相减

令 ——局部温差 且 假定为常数。

1T2T

1t

2t

dtt

dTT

t

T 2T

1T

2t

2t1t

1t

O Q

dtcWdTcWdQ pccphh

pccphh cWdQ

dt

cWdQ

dT 1,

1

pccphh cWcWdQ

tTd 11)(

tTt

pcph cc ,

ConstdQ

td

所以 t 与 Q 成线性关系,其斜率也可为

所以

假定 为常数,则 ,

令 ——对数平均温差,当 时, 。

所以 ——总传热基本方程 显然,上式对并流也适用。( 2 ) 折流和错流 式中 ——温差校正系数

012

Q

tt

dQ

td

tdSKdStTKdQ xx )(

Q

tt

tdSK

td

x

12

2

1

)( 12t

t

S

o

x dSQ

ttK

t

td

xK xKK

Q

SttK

t

t )(ln 12

1

2

1

2

12

lntttt

KSQ

1

2

12

lntttt

tm

21 tt 21 tttm

mtKSQ

逆mtm tt ),( RPft

式中

六、关于简化假定的讨论 当流体的温度变化较大时,流体的物性变化也较大,从而对流传热系数的变化也较大,最终

使总传热系数变化较大,所以上述公式误差较大。 若K 随温度呈线性变化时,可用下式计算

若K 随温度不呈线性变化时,可分段计算,将每段的 K视为常数,则

或 若K 随温度变化较大时,应采用积分法:

11

12

tT

ttP

12

21

tt

TTR

t 194图折流

t 204图错流

12

21

1221

lntKtK

tKtKSQ

jmjjj tSKQ )(

n

jjQQ

1

n

j jmj

j

tK

QS

1 )(

1

2 )()(00

T

Tx

phh

Q

x

S

tTK

dTcW

tTK

dQdSS

2

1 )()(00

t

tx

pcc

Q

x

S

tTK

dtcW

tTK

dQdSS

七、 K 的来源经验值:由生产设备总结的大概数据,表 4-6 。实验值:由现场设备或实验装置测出的数据。计算值:由对流传热 ( 系数 ) 关联式计算的数据。 八、保温层的临界直径 由 得 所以 由总传热方程

令 ,

所以 , ,

所以 ——临界热绝缘直径 ( 4-29a )

i

o

i

o

iom

ddb

dddd

dln

2

ln

i

oo

i

oo

m

o

d

dd

d

d

b

db

d

dbln

2ln

2

oso

i

oo

i

osi

i

o

io

Rd

dd

d

dR

d

d

K 1

ln2

11

oi

oo

i

o

i

ooo

ddd

dd

tTLdtTSKQ

1

ln2

1)(

)(

ooi

o

w

oi

oo

wo

ddd

tTL

ddd

tTLdQ

1

ln21

)(1

ln2

)(

01

ln21

12

1)(

2

2

ooi

o

ooow

o

dd

d

ddtTL

dd

dQ

2

11

1ln

xx

xx

01

2

12

0

oodd

022 ooo dd 02 ood

ooc dd

2

九、传热单元数1 .传热效率:实际传热量与最大可能传热量之比,即

显然,热、冷流体各自温度变化的最大值均为 。又由 知最大可能传热量应为 Wcp值较小的流体在最大温度变化下传递的热量,即

式中 ——热容量流率若 则 若 则 2 .传热单元数NTU ( Number of Transfer Units )由 得 假定为 常数,则

maxQ

Q

11 tT )()( 1221 ttcWTTcWQ pccphh

)()( 11minmax tTWcQ p

pWc

phhp cWWc min)(

11

21

11

21

)(

)(

tT

TT

tTcW

TTcW

phh

phhh

pccp cWWc min)(

11

12

11

12

)(

)(

tT

tt

tTcW

ttcW

pcc

pccc

dLdntTKdStTKdtcWdTcWdQ xxpccphh )()(

tT

dt

dnK

cW

tT

dT

dnK

cWdL

x

pcc

x

phh

pcphx ccK ,,

2

1

1

20

t

t

pccT

T

phhL

tT

dt

dKn

cW

tT

dT

dKn

cWdLL

令 ——传热单元长度, m ;

—— 传热单元数

所以

当 时 , 即 由

得 所以,传热单元长度是温度变化 与该段换热器内的平均推动力 相等时的换热器长度。 1 .传热效率和传热单元数的关系(与 NTU ) 以单程逆流、热流体为最小值流体为例,且假定为常数。 由

得 或

所以

dKn

cWH

dKn

cWH

pccc

phhh

2

1

1

2

)(

)(

t

tc

T

Th

tT

dtNTU

tT

dTNTU

cchh NTUHNTUHL )()(

cHL 1)( cNTU

2

1

1t

t tT

dt

b

aabfdxxf ))(()(

2

1)(12

t

tmtT

tt

tT

dt

12 tt mtT )(

dStTKdtcWdTcWdQ pccphh )(

phhcW

KdS

tT

dT

pcccW

KdS

tT

dt

S

phh

T

Th cW

KdS

tT

dTNTU

0

1

2

)(

2T

1T

2t

1t

O cH

mtT )(

相减,得

并定积分,得

所以 而

所以

解之 ——( 4-60 )

同理

式中

并流、逆流、折流的 -NTU关系分别见图 4-22 、 4-23 、 4-24 。

2

1 0)(

t

t

S

pccc cW

KdS

tT

dtNTU

phhpcc

phh

pccphh cW

KdS

cW

cWKdS

cWcWtT

tTd)1()

11(

)(

pcc

phhh cW

cWR

S

phhh

tT

tT cW

KdSR

tT

tTd0

)1()(21

12

hh NTURtT

tT)()1(ln

12

21

])()]1(exp[21

12hh NTUR

tT

tT

))(1()( 1111111

21112 tTttT

tT

TTTtT h

)()1(

)(

)(

11

1111

11111

21

21

12121

tTR

ttTRT

ttTtT

TT

TT

ttTtT

hh

hh

])()1(exp[1

1hh

hh

h NTURR

])()1(exp[1

])()1(exp[1

hhh

hhh NTURR

NTUR

])()1(exp[1

])()1(exp[1

ccc

ccc NTURR

NTUR

phh

pccc cW

cWR

第五节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一、对流传热的分类 强制对流 无相变 自然对流对流传热 冷凝 有相变 沸腾 二、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1 .流体的种类 牛顿型流体 非牛顿型流体2 .流体的相变状况 无相变 有相变3 .流体的物性 密度 动力粘度 导热系数 定压比热 cp

体积膨胀系数4 .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冷流体温度 t1 , t2

热流体温度 T1 , T2

5. 流体的流动类型 层流 过渡流 湍流6. 流体流动的原因 自然对流 强制对流7. 传热壁面的几何因素 形状 大小 位置 光滑度 三、对流传热过程的量纲(因次)分析无相变时,由实验知

式中 ——平均对流传热系数, W/(m2K) ; u—— 流体的特征流速, m/s ; l—— 传热面的特征长度, m ; —— 过余温度,即壁温与流体主流温度之差, K; —— 单位质量流体所受净升力, m/s2 。单位质量流体所受净升力为

),,,,,,( tgcluf p

ttt w

tg

gV

gVgV

V

FF

m

F gb

)(

上式 8 个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分别为

由量纲相等,得

wttdt

d

dt

d

dt

md

mdt

dV

V

111

)(1 2

)( ttw

tgttgg w

)(

13322222

dim][

MTKs

kg

Kmss

mmkg

Kms

mN

Kms

J

Km

W

1dim][ LTus

mu

Llml dim][

13dim][

LMTKm

W

11222

dim][

MTL

ms

kg

ms

smkg

m

sNsPa

MLm

kg 33

dim][

1222

2

2dim][

TLcKs

m

Kkgs

mmkg

Kkg

mN

Kkg

Jc pp

22

)dim(][ LTtgs

mtg

gfp

edcba tgclCu )(

fcgfdcaedcgfedcba

ggfffeedddccccbaa

TML

TLTLMLTMLTMLLTLMT

22323

2223313

由因次相等,得

解之,得

回代,得

所以 令 ——努塞尔特 (Nusselt) 数,表示对流传热; (Number)

—— 雷诺 (Reynolds) 数,表示强制对流;

—— 普朗特 (Prandtl) 数,表示物性;

—— 格拉晓夫 (Grashof) 数,表示自然对流。

则 或

1

3223

1

023

fc

gfdca

edc

gfedcba

gae

gfad

fc

gab

2

2

1

13

l

tlgcluC

tgclCugf

p

a

gfp

gagfafgaa

2

23

22113 )(

gf

p

atlgclu

Cl

2

23

l

Nu

lu

Re

pcPr

2

23

tlg

Gr

gfa GrCNu PrRe

knm GrCNu PrRe

通过实验确定常数,可得一系列不同情况下的对流传热关联式。 选用对流传热关联式的注意事项(1) 特征流速应按该关联式规定的方式选取。(2) 特征长度应按该关联式规定的方式选取。(3) 定性温度应按该关联式规定的方式选取。(4) 关联式应在其适用范围内使用。 四、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1 .强制对流由 忽略自然对流,得 (1) 管内强制对流a. 圆形直管(a) 湍流      低粘度Dittus-Boelter 关联式:或 式中 特征流速:管内流体平均流速 ;特征长度:管内径 ;定性温度:流体平均温度(进出口流体的截面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式中 ——分别为进出口流体的截面平均温度, K , C 。适用范围: 。式中 L—— 管长, m 。b) 高粘度

knm GrCNu PrRenmCNu PrRe

nNu PrRe023.0 8.0n

pii

ii

cud

d

8.0

023.0

被冷却被加热

,3.0

,4.0n

212

1tttm

iu

id21, tt

60/,120Pr7.0,10000Re idL

Sieder-Tate 关联式:

其中 特征流速:管内流体平均流速 ;特征长度:管内径 ;定性温度:流体平均温度 ,但 w 由 tw确定;适用范围: 。(b ) 层流 Sieder-Tate 关联式:

其中

特征流速:管内流体平均流速 ;特征长度:管内径 ;定性温度:流体平均温度 ,但 w 由 tw确定;适用范围: 。

14.0

3/18.0 PrRe027.0

w

Nu

14.03

18.0

027.0

w

pii

ii

cud

d

液体被冷却

液体被加热

,95.0

,05.114.0

w

iu

id

212

1tttm

60/,16700Pr7.0,10000Re idL

14.03

1

PrRe86.1

w

i

L

dNu

液体被冷却液体被加热

气体

,95.0

,05.1

,114.0

w

iu

id

212

1tttm

100PrRe,6700Pr6.0,2300Re L

di

(

c) 过渡流

式中 ——湍流时的 。 适用范围: Re=2300~10000 。 b. 进口段的影响 进口段由于热边界层较薄而具有比充分发展段高的对流传热系数,所以当 时,

应对上述公式进行修正:

c. 圆形弯管

式中 ——直管中的 ; ——弯管轴的弯曲半径。 d. 非圆形管 用 代替 =4A/∏ 或对在套管环隙中水或空气,

特征流速:环隙中流体平均流速 ; 特征长度:环隙流动当量直径 ; 定性温度:流体平均温度 ; 适用范围: 。

ii

8.1

5

Re

1061

i

i

60/ idL

ii

i L

d

7.0

1

ii

i r

d

77.11

ii

r

ed

3/18.0

53.0

2

1 PrRe02.0

d

d

dei

id

i

iu

21 ddde

212

1tttm

17~65.1/,220000~12000Re 21 dd

id

(2) 管外强制对流a. 管束外垂直流动(a) 管子排列方式 直列 正三角形 图 4-27 错列 正方形(b) 错列关联式

(c) 直列关联式

(d) 应用条件特征流速:最狭窄通道处流速(错列时取( )和 中较小者为最狭处的距离);特征长度:管外径 ;定性温度:流体平均温度 ; 适用范围: 。(e) 校正:当 时,按表 4-10 的修正系数校正。b. 换热器的管间流动(a) 折流板的形式 圆缺形 盘环形 图 4-28 (双 )弓形

33.06.0 PrRe33.0Nu

33.06.0 PrRe26.0Nu

odx 1 )(2 odt od

212

1tttm

10,3000Re n

10n

(b) 25%圆缺形挡板关联式( Kern 关联式)

其中 特征流速:最大截面积 A处的流速 ;特征长度:当量直径 ;定性温度:流体平均温度 ,但 由 确定;适用范围: 。 最大截面积 A:

式中 ——挡板间距, m ; —— 外壳内径, m 。 当量直径 :若正方形排列,则

若正三角形排列,则

式中 ——两管中心距, m ; —— 管外径, m 。

14.0

3/155.0 PrRe36.0

w

Nu

14.03/155.0

36.0

w

poe

eo

cud

d

液体被冷却液体被加热

气体

,95.0

,05.1

,114.0

w

ou

ed

212

1tttm w wt

63 101~102Re

t

dhDA o1

h

D

ed

o

o

e d

dtd

22

44

D odt

t

2/t

2/t

h

)1(t

dhD

t

DhdhDnhdhDA o

oo

t

DnntD ,

o

o

e d

dt

d

22

423

4

t

od

2 、自然对流忽略强制对流,由 得 式中 值见表 4-11 ( P249 )。特征长度:竖壁和竖管取高 L,水平管取外径 do;定性温度:膜温 ( 壁温和流体主体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 , ;适用范围:见表 4-11 中的 GrPr 。 一、有相变时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1 .冷凝(1) 冷凝方式 膜状冷凝,润湿成膜,小,工业应用中都是。 滴状冷凝,不润湿成滴,大,难维持,实验研究。(2) 层流膜状冷凝的分析解 通过合理的简化假定,可导出Nusselt 理论公式:a. 竖壁或竖管

knm GrCNu PrRe

)( tt

dS

dQq wxox

nGrCNu Pr

)( tt

S

Qq wo

nC,

ttt wm 2

1

4/132

)(943.0

ws

o ttL

gr

)( wso tt

S

Qq

b 、    水平单管

式中 ——汽化潜热, J/kg 。定性温度:膜温 ,但 r 由 ts确定。(3) 液膜雷诺数以竖壁为例,由

得 ——底部数值

式中 W—— 冷凝液的质量流量, kg/s ;M—— 冷凝负荷, kg/(ms) 。(4) 准数关联式以竖壁为例,由 得 所以

整理得 令

4/132

)(725.0

wso

o ttd

gr

r

)(2

1wsm ttt

b

AAde

44

Mb

WAV

bA

uds

e 444

Re

tSttSQ owso )(

tL

Mr

tbL

Wr

tS

Qo

tL

Mr

tbL

Wr

tS

Qo

4

132

943.0

M

g oo

3/13/1

32

2 447.1

M

go

3

1

32

2

*

go

3/1Re47.1*

(5) 经验关联式a. 竖壁或竖管(a) 层流 ( ) 时

(蒸汽对液膜的摩擦)

或 (b) 湍流 ( ) 时,

( Badger 关联式)

b. 水平管(a) 水平单管

(b) 水平管束 ( Kern 关联式,下管液膜加厚)

式中 ——水平管束在垂直列上的管数。(6) 影响冷凝传热的因素a. 冷凝温差 t, Q, , ;b. 物性有影响c. 蒸汽的流速和流向

1800Re

4

132

13.1

tL

gro

3/176.1* R

1800Re

4.0

3/1

2

32

Re0077.0

g

o

4.0Re0077.0*

4/132

)(725.0

wso

o ttd

gr

4

1

3

2

32

725.0

wso

o

ttdn

gr

同向, 一般情况, 反向 吹破液膜,d|. 不凝性气体 微量的不凝性气体,可使冷凝传热系数急剧下降。蒸汽必须穿过不凝性气膜所冷凝,从而饱和

温度下降,冷凝温差下降,冷凝传热系数下降。e. 冷凝面 垂直管,板高度,;高度, 水平管束排数,2 .沸腾(1) 沸腾方式 (管内)流动沸腾 (管外)池式沸腾(大容器) 过令沸腾 饱和沸腾(2) 沸腾曲线,见图 4-33 。(3) 沸腾传热关联式或由 得

其中 (4-93)

33.2163.1 swo ttZ )( swo tt

S

Qq

7.03.005.1 qZo 33.3

102.117.069.0

4)1048.1(

1081.910.0

RRR

pZ c

7.0102.117.069.0

4)1048.1(

1081.9105.0 qRRR

pco

式中 ——对比压力, R=0.01~0.9 ;

p—— 操作压力, Pa ;pc—— 临界压力, Pa , ;q—— 操作热负荷, , ;qc—— 临界热负荷, W/m2 ,可用下式估算:

式中 Di—— 管束直径, m ;L—— 管长, m ;So—— 管外壁总传热面积。(4) 影响沸腾的因素a. 液体的性质:、、、 , , , ,b. 沸腾温差(壁过热度):见沸腾曲线c. 操作压力 P , TS ,

d. 加热面 油脂沾污或结垢, 壁面粗糙,汽化核心数,

cp

pR

kPapc 30002/mW cqq

oicc SLDRRpq /138.0 9.035.0

六、壁温的估算由

得 若忽略管壁热阻,且假定 xi , xo 为常数,则,

所以

或 (4-97)

第六节               辐射传热(略)

wixi

TTdS

dQ ww

o

so ttdS

dQR

wwi

si TTdS

dQR tt

dS

dQw

oxo

sixi

w

i R

TT

dS

dQ

1

xoso

w

o R

tt

dS

dQ

1

oxoixiwwoi tTSS ,,,

oso

w

sii

w

R

tt

R

tT

11

sii

iw

soo

wo

R

tt

R

tt

11

第七节 换热器 一、类型 沉浸式 蛇管式 管式 喷淋式 套管式 列管(管壳)式 间壁式 夹套式 板式 板式 螺旋板式 翅片管式 翅片式 板翅式 混合式(直接接触式) 蓄热式 二、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型式 无膨胀节 固定(管板)式 有膨胀节 U 型管式 浮头式

三、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略)1 .流体流径(流体管壳程)的选择依次考虑压力、腐蚀、清洗、对流传热系数、压力降等的要求。2 .流体流速的选择 ,, S ,设备费 u hf ,动力消耗,操作费

常用的流速范围见表 4-14 。3 .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工艺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一般由工艺条件确定,而非工艺流体,如冷却水,一般只知道进口温度,

出口温度要设计者选定。 Wc , 操作费

t2

tm , S ,设备费

一般, 。4 .管了的规格和排列方法(1) 规格 252.5mm 192mm(2) 管长: 1.5 、 2 、 3 、 6m(3) 排列方法 正三角形 正方形直列 正方形错列

Ctt 10~512

(4) 管心距 (1.3~1.5)do ,且 t≥(do+6) ,胀接法 1.25do ,焊接法5 .管程和壳程数的确定当管程流速低于常用流速范围下限,或因管程流速较低使管程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从而使总传热

系数达不到要求时(经验值),可采用多管程来提高管程流速。标准管程数: 1 、 2 、 4 、 6 。当温(度)差校正系数 t<0.8 时,可采用多壳程来提高 t 。但在一个换热器内一般只采用 2 壳

程, 2 壳程以上则用多个换热器串联来代替。壳程流速不够时,可缩小挡板间距来提高。6 .折流挡板挡板的形式有三种,见图 4-28 固定式: 150 、 300 、 600标准挡板间距 浮头式: 150 、 200 、 300 、 450 、 600 U形管形: 150 、 200 、 250 、 300 、 4507 .外壳直径的确定一般由需要的传热面积,根据钢制管壳式换热器行业标准确定壳体的内径,并同时确定其它的工艺尺寸。

或由下式计算

式中 ——最外层管中心距壳体内壁的距离。 —— 管束中心线上的管数,可按下式估算:

t

bntD c 2)1(

)5.1~1( odb

cn

,正三角形

,正方形式中 n —— 总管数。8 .主要附件(1) 封头 椭圆形封头管箱 平盖管箱(2) 缓冲挡板(3) 导流简(4) 放气孔、排液孔(5) 接管 1.5~2m/S ,液体 20~50m/S ,蒸汽,或见表 1-1 ( P20 )。 (0.15~0.2) ,气体9 .材料选用 主要根据操作温度、压力、流体的腐蚀性及材料的价格来选用,常用的材料有碳素钢、低

合金钢、不锈钢。见表 4-18 。10 .流体流动阻力(压力降)的计算(1) 管程阻力 =1.4 , 252.5mm式中 Ft—— 结垢校正因数 =1.5 , 192mm ——串联的壳程数; —— 管程数;

cn

n1.1

n19.1

u

Vd

4

u

PSti NNFppp )( 21

sN

PN

—— 直管阻力, —— 回弯管阻力,可按下式估算:

(2) 壳程阻力

式中 ——流体横过管束的阻力, Pa ; —— 流体通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Pa ; =1.15 ,液体FS—— 结垢校正因数 =1.0 , 气体而

式中 F—— 管子排列方式校正因数; 0.5 ,正三角形 0.4 , 45 正方形 0.3 ,正方形o—— 壳程摩擦系数;

nc—— 管束中心线上的管子数;NB—— 折流板数;h—— 折流板间距, m ;uo—— 由管间最大截面积 Ao计算的流速。

1p

2p

23 2

2

up

SSo NFppp )( 21

1p

2p

2)1(

2

1o

Bco

uNnFfp

2

25.3

2

2o

B

u

D

hNp

)500(ReRe0.5 228.00

oof

)( oco dnDhA

F

四、选型或设计步骤1 .选定加热剂或冷却剂2 .选定换热器型式3 .选定流体管壳程4 .选定流体流动方向5 .选定加热剂或冷却剂出口温度6 .算出定性温度7 .查出物性参数8 .计算平均温差 tm 逆

9 .求出温差校正系数 t≥0.8 ,并确定壳程数10 计算热负荷 Q11 由总传热系数的经验值,初选K12 初算传热面积13 选定公称压力14 选定材料15 由初算传热面积,根据换热器行业标准,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 型号 )16 核算总传热系数17 核算压力降五、各种间壁式换热器的比较 各种换热器都有其优缺点,没有一种换热器可以适用各种情况,所以视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换

热器。六、传热的强化途径由 知,1 .增大 S :应提高单位体积换热器内的传热面积。2 .增大 :一般由工艺条件限定,变化有限,采用逆流可得最大的温差。3 .增大K

(1) 提高或:提高流速或管内装入麻花铁等扦入物。(2) 降低或:提高流速防止结垢或及时清洗。

mtK

QA

mtKSQ

mt

0

111

sosi

i

Rb

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