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歷年演出作品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 View
    300

  • Download
    3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歷年演出作品

Page 2: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 46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歷年演出作品 | 47 |

  《全真正韻》是清代編訂的一部全真派經韻譜集,收錄了全真道場通

用的「正韻」五十六首。這部譜集採用「當請」記譜法,在經韻唱詞旁記

有「當」(鐺子)、「請」(鈸)、「魚」(木魚)等法器演奏符號,以

及用圈、點註明「板眼」記號。1990年,玉溪道人閔智亭將嫡傳的《全真

正韻》和其餘十五首全真常用經韻傳唱下來,由武漢音樂學院道教音樂研

究室錄音及記譜,次年整理出版了用簡譜記寫的《全真正韻譜輯》。歷年

來香港道樂團藝術總監劉紅據《全真正韻》編配了多首樂章。

這首是用在早晚壇功課的經韻,其意在蕩滌私心雜念,整肅心身,為修煉

作準備,故道教法事中經常唱誦此韻。

這首樂曲表達了對所有道教尊神的敬仰心情。

吊掛有單吊掛和雙吊掛之分,單吊掛由單句構成,即一個韻腔句幅內唱一

句經詞,而雙吊掛則由雙句構成,在一個韻腔句幅內唱兩句經詞。雖然誦

唱句式不同,但兩者經詞一致。

此曲由《澄清韻》、念咒腔及《中堂讚》三首經韻連綴組合編配而成,運

用歌聲與樂聲配合的唱奏形式,通過舞台表演演繹宮觀道士日常修持時虔

誠、純樸的面貌。

全真出家道眾每天例行早晚功課,以清心寡欲,修心養性。於課中詠唱此

經韻,意在叩請清華教主、太乙慈尊大開甘露門,接引眾生。除早課外,

在不少道教科儀中皆會誦唱此韻,惟在不同的法事上,面對不同的神明

時,須使用不同的讚辭。

這首是歌頌天神、表達對神仙的崇敬之心的經韻,一般用於歌頌五祖七真

等道教主要神靈。

這首樂曲表現出道教飄然灑脫的思想,同時表達了道眾駕鶴飛昇仙境的願

望。

道教奉道、經、師為三寶,道為萬有之祖,經為度世津樑,師為人天眼

目。誦經時,高功上香踏「三寶罡」,道眾唱誦《三寶詞》,心假香傳,

發爐秘旨,通達神真。

這首經韻用於「上大表」科儀中。經韻以虔誠、恭敬的心態表達了道眾

「對越金容咫尺間」時的崇仰之情。劉紅將此曲重新編配,先由樂隊奏出

經韻主腔韻調,繼而加入合唱唱誦經韻,唱奏相間,渾然一體,在純樸自

然的風格中滲出絢麗華彩之處。

這首樂曲表現了神仙們在天庭極樂恬靜瀟灑之情趣。  

幽冥韻是一首陰韻,所謂陰韻,是指用於超幽度孤等法事中的經韻。此韻

意在歌頌救苦天尊之恩德,解救靈魂脫離苦難,韻曲深沉含蓄,委婉深

情。

道教以陰陽為本,道經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故太極是道教的象

徵。此曲表達以至誠敬奉道教的心,同時抒發對道的玄想。

  香港全真道堂的音樂自廣東地區傳入,其後在傳承過程中融會了本地

民俗和宗教音樂文化,形成了一種具有香港地方特色的道教音樂。

此曲由劉紅據香港道堂常用的同名經韻編配而成,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道眾唱誦此韻時神情莊重,虔誠樸實,以高吟低哦、委婉傾訴之態表達對

祖師和仙真的崇敬及仰慕之情。

澄清韻

天尊韻

雙吊掛

韻.腔.讚

小讚韻

大讚韻

白鶴飛

三寶詞

倒捲簾

雲樂歌

幽冥韻

太極韻

吊掛

據《全真正韻》編配

據香港全真道堂經韻編配

Page 3: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 48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此曲由劉紅據香港道堂常用於吉祥法事的同名經韻編配而成,經韻旋律具

有濃厚的地方色彩,琅琅上口,清新歡悅。這首道曲既是對列位神仙的禮

讚,也是對普羅大眾的美好祝福。

這首是用於吉祥道場的經韻,主要祝禱人間眾生去災滅禍,吉祥如意,享

受神仙般的快樂。

此曲描繪了香港道教善信經常舉辦的行香拜神活動,其中反覆出現的《五

供讚》旋律流暢優美,具有濃厚的廣東音樂風格,表現了善信們稽首頓

足、志心朝禮的虔誠景象。樂曲中鼓樂陣陣,氣勢雄渾,表現了拜神活動

中人們念經拜懺的盛大場面。

瑤台是道教內丹學的一個名詞,其意是指修煉必須真誠專一,以心養性,

求得正果。這首道曲表現的就是道教徒虔誠從道的心態。

《太平經》說:「天道無親,為善是與。」人犯錯誤在所難免,只要知錯

改錯,懺悔知新,以善待人,方可實現人類大同理想。

這是於獻五供時使用的經韻。道教稱敬獻於神壇的香、花、燈、水、果為

五供,五者各有其意。香可上達鈞天,下周九地。花可舞動陽氣,熏沐金

容。燈可灼透幽冥,照開泉路。水可灑滌冤魂,恢復真形。果可結以象

蒂,早昇仙果。

這本是一首廣東民間樂曲,港澳道樂師將其吸收並融會於道教音樂之中,

現常用作道場的開場曲。

本曲由劉紅據湖北作曲家王原平與四川作曲家梁仲琪分別為《道德經》第

一章所譜的兩首樂曲改編整合而成,以歌聲和樂聲結合的形式將太上道祖

的智慧以全新角度展現出來,令人耳目一新。

本曲是2007年時劉紅應台北指南宮委託編配,以樂誦方式向善信和民眾傳

達呂祖仙師和美的箴言。

  香港道樂團也會演奏各地道曲,例如湖北省武當山的道教音樂。道教

傳入武當山的歷史非常悠久,其經韻風格既能與《全真正韻》共通,又具

有相當的地方特色,集合多種風格而形成了獨特的「武當韻」。

道教認為在三界之上有三清境,即玉清、上清及太清,乃神仙居住的勝

境,而玉清又為金宮、上清為火宮、太清為土宮,三者合稱三清宮。三清

宮中各有宮主,是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及太清道德天尊。在飄

然悠揚的樂聲中,可以感受到道人們對三清境的嚮往,以及對三清尊神的

崇拜。

此曲據武當山正曲曲牌《大五聲佛》(直板)和《小五聲佛》(花板)加

以連綴、整合和編配而成,全曲分為兩部分,前半部恬靜、舒緩而清雅,

饒有塵外之趣,後半部節奏由慢至快,輕鬆活潑,令人仿如置身群仙歡聚

的快樂場面中。在道教儀式中,常有單用樂器演奏的曲牌為高功法師畫

符、唸咒、禹步、掐訣等動作伴奏,而曲牌又分正曲和耍曲兩種,正曲主

要用於法事科範的正式程序之中,耍曲主要用於法事正式開始之前,作為

「打鬧台」、「發擂」,為開壇行法作準備。

這是一首用於正式法事程序中的正曲曲牌,活潑生動,富有生氣。

 

祝壽讚

仙家樂

五供讚

瑤台讚

懺悔文

五供養

到春來

樂誦道德經第一章

呂祖心經

三清宮

五聲佛

木本經

新編樂章

據湖北武當山經韻編配

歷年演出作品 | 49 |

Page 4: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歷屆道教音樂匯演回顧

2001-2010

蓬瀛仙館道教文化中心 整理

Page 5: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道教音樂匯演」是一年一度的道教文化盛會,這項雲集海內

外道樂團共同演出的活動,旨在更好發揮「以樂弘道」的

社會作用,即通過注入藝術元素的道教音樂,向社會大眾作道教文化宣

傳。

  「道教音樂匯演」的舉辦可說是道教音樂藝術演出發展成熟的表現。

1950年代起專業人員開始收集、整理和研究道教儀式音樂,而為求推廣這

門道教藝術,一些音樂家和道內人士開始嘗試以道教音樂作藝術演出。順

應這個文化趨勢,1988年北京白雲觀率先組建了「道教經樂團」,此後上

海白雲觀、蘇州玄妙觀、茅山道院、江西龍虎山、湖北武當山、河北省道

教協會等亦相繼成立了道樂團,專門從事有關的演出活動。為求廣泛地展

示道教音樂文化,蓬瀛仙館於2001年發起了首屆道教音樂匯演,從第五屆

起交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至今已經先後在香港、台北、北京、新加坡、

廣州、成都、南昌、武漢和金壇九個城市舉辦了十屆,得到了道內外的普

遍肯定和認同。各地道樂團也藉匯演的機會互相交流切磋,使得以藝術表

演為形式的匯演水準愈來愈高,且項目和形式不斷創新,達到了一定的社

會效果。

  蓬瀛仙館於1996年組建了香港道樂團,作全真正韻與本土韻曲的演

出,幾年下來在社會上獲得了不俗的迴響,繼而萌生了組織大型道樂匯演

的構思。經過長時間籌備,蓬瀛仙館聯同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系和音樂系

舉辦了首屆道教音樂匯演。匯演分兩場於11月18日和20日晚在香港理工

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舉行,參演的包括北京白雲觀道教經樂團、高雄文化

院國樂團、新加坡道樂團、香港道樂團和河北道教音樂團五個團隊。這次

匯演之所以選擇在兩所大學校內進行,是希望利用道樂走進大學校園,提

| 52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歷屆道教音樂匯演回顧 | 53 |

首屆道教音樂匯演

高社會各界特別是學術界對本土道教文化的關注,因此節目表演過程中還

特設現場交流環節,由黃信陽、蔡文、曹本冶、劉紅、黎志添及王忠仁六

位道內道外學者即席解答觀眾提問。

  這次匯演是有史以來首個集合了兩岸三地和海外道樂團同台演出的活

動,從形式上來說可謂別開生面,從效果上來說可謂空前成功,為這個文

化盛會的發展寫下了精彩的序章。

    

  

  各界對首屆匯演的好評,毫無疑問增強了主辦方連續舉辦這項活動的

決心。事隔七個月,為配合台北指南宮舉辦護國祈安通天大醮,第二屆匯

演踏足寶島台灣。這次匯演由台北指南宮、高雄文化院、鳳山鎮南宮及蓬

瀛仙館聯合主辦,參演團隊的數目較上屆有所增加,包括新加坡大士伯公

宮唱誦團、香港道樂團、鳳山鎮南宮聖樂團、新加坡韮菜芭城隍廟道樂

團、高雄文化院國樂團、北京白雲觀道教經樂團和台北指南宮道樂團共七

個團隊。

  

第二屆道教音樂匯演

Page 6: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匯演於2 0 0 2年6月2 8日晚在台北指南宮內舉行,七個團體合演樂誦

《道德經》,以太上箴言拉開匯演的序幕。在接下來的節目中,四個遠道

而來的道樂團展示了北京、香港和新加坡的道樂文化,而東道主指南宮、

鎮南宮和文化院則演奏了多首飽含本土色彩的道曲。每個地方的道教音樂

往往融會了當地的信仰和音樂文化,這次匯演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兩岸三

地以及新加坡於道教信仰上的不同文化特色。

  

  

  第三屆匯演是中國道教協會舉辦的2003年太上老君誕辰紀念活動的其

中一個項目,於3月18日晚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舉行。這次匯演由中

國道教協會和蓬瀛仙館聯合主辦,除了北京白雲觀道教經樂團、高雄文化

院國樂團、新加坡道樂團、新加坡大士伯公宮道德經唱誦團、香港道樂團

等上屆陣容外,還首次邀請到茅山道院道樂團、蘇州姑蘇仙樂團和山西綿

| 54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歷屆道教音樂匯演回顧 | 55 |

第三屆道教音樂匯演

山宗教樂團參演。茅山上清宗壇獨具一格的道樂傳統,蘇州道樂的江南絲

竹風格,以及曾參與2001年羅天大醮的綿山宗教樂團,在道樂文化中都別

樹一幟。這些來自大江南北的道教音樂,大大豐富了匯演的整體內容。

  匯演翌日,中國道教協會還在北京白雲觀就道教音樂舉辦了一個座談

會,各個參演團體代表和專家學者一致肯定了匯演的成功,並就如何繼承

和發揚道教音樂提出了寶貴意見。

  新加坡華人社會良好傳承着道教

信仰和文化,當地的道教團體從首屆

匯演開始已經積極參與演出,並一直

冀望在當地舉辦這個文化盛會。由新

加坡韮菜芭城隍廟和蓬瀛仙館主辦的

第四屆匯演終於來到獅城,於2004年

3月7日晚引領香港道樂團、澳門道教

協會道樂團、龍虎山天師府經樂團、

第四屆道教音樂匯演

Page 7: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高雄文化院國樂團、茅山道院道樂團、南投玉皇宮國樂團、新加坡道樂團

和新加坡大士伯公宮道德經唱誦團共八個道樂團,在嘉龍劇院為新加坡民

眾帶來了首個大型道教音樂活動。

  

  這次匯演與前幾次相比有幾個特點:第一、演出規模龐大。八個團隊

的總人數近三百人,當中新加坡道樂團、大士伯公宮、南投玉皇宮、香港

道樂團都派出了四十人以上的團隊,使整體場面宏大,氣氛隆重。第二、

演出水準高。南投玉皇宮國樂團、龍虎山天師府經樂團以及茅山道院道樂

團都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團隊,它們的演出既保留了傳統經韻風格,

又具有可觀的藝術觀賞價值。第三、演出曲目有特色。茅山道樂團的《茅

山頌》、龍虎山天師府經樂團的《道曲聯奏》以及高雄文化院國樂團的

《清水祖師傳奇》都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此外,澳門道教協會道樂團純

樸自然的演奏風格,香港道樂團以道教理念重新演繹的《二泉映月》以及

新加坡道樂團場面壯觀的壓軸曲目《萬神朝禮》,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 56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歷屆道教音樂匯演回顧 | 57 |

  匯演在兩岸三地和海外連續舉辦四屆以後,已經發展成一項每年一

度的常規道教文化活動。從第五屆開始,在中國道教協會的領導下,匯

演陸續走訪全國各地,第一站是珠江河畔的歷史名城廣州。本屆匯演由中

國道教協會和廣東省道教協會聯合主辦,廣州三元宮和蓬瀛仙館承辦,於

2005年5月21日至22日連續兩晚在星海音樂廳舉行,多達十個團體參與了

演 出 , 包 括 匯 演

觀 眾 熟 悉 的 新 加

坡 道 樂 團 、 高 雄

文 化 院 國 樂 團 、

香 港 道 樂 團 、 龍

虎 山 天 師 府 經 樂

團 、 南 投 玉 皇

宮 國 樂 團 , 以 及

首 次 參 與 的 廣 東

省 道 樂 團 、 上 海

道 教 樂 團 、 武 當

山 道 教 武 術 音 樂

團 、 成 都 青 羊 宮

道 教 樂 團 及 香 港

至和道教中樂團。

  這次匯演可說是南方道樂傳統的一次集會,參演團體基本上都來自

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廣東省道樂團用粵語歌詠《清靜經》所表現的

濃厚嶺南風格、青羊宮以編鐘和古琴演奏的川西古韻以及上海道教樂團演

示的江南雅樂,令觀眾耳目一新。此外,武當山道教武術音樂團巧妙糅合

「樂」與「武」的「仙樂神功」,震撼的場面令在場觀眾嘆為觀止,這個

節目從此成為每屆匯演的保留節目。

第五屆道教音樂匯演

Page 8: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作為第二屆中國成都道教文化節的重要活動,第六屆匯演於2006年8

月26日在成都藝術中心嬌子音樂廳上演。這次匯演由四川省道教協會、成

都市道教協會與蓬瀛仙館承辦,參演的有當地的青城山仙樂團和成都青羊

宮道樂團,以及來自海內外的新加坡道樂團、高雄文化院國樂團、香港道

樂團、上海城隍廟道樂團和武當山道教武術音樂團。

 

  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各地道樂團為匯演帶

來的節目愈見多采多姿,當中既有聽得到的樂聲和

歌聲,也有看得到的排場、舞蹈和武術。本屆新加

坡道樂團一行五十多人場面宏大的演出,以及武當

山剛柔並濟的「仙樂神功」,可說是這類節目中

| 20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歷屆道教音樂匯演回顧 | 59 | | 20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第六屆道教音樂匯演

的佼佼者。首度參演的青城山仙樂團演示的《青城雅韻》,便以「返璞歸

真」的手法,一邊唱誦日常所用的經韻,一邊走五方、行八卦、轉太極,

向觀眾呈現道教儀式和音樂的原貌,饒有超凡脫俗的塵外之趣。

  第七屆道教音樂匯演

Page 9: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 20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 20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2007年是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的紀念日子,香港道教聯合會特此首度

啟建羅天大醮法會,而第七屆匯演作為醮會期間的重點文化活動,於11月

20日晚在香港理工大學綜藝館舉行。各地同道藉出席醮會之便參與匯演,

演出團體共十二隊,包括西安八仙宮經樂團、山西綿山大羅宮經樂團、新

加坡道樂團、茅山道樂團、上海城隍廟道樂團、武當山道教武術音樂團、

青城山仙樂團、澳門道樂團、香港道樂團、廣東省道教協會道樂團、香港

道教聯合會經樂團及至和道教中樂團,陣容之鼎盛為歷屆之冠。

  本屆匯演節目豐富多彩,可窺見道教音樂藝術發展的巨大潛力。新加

坡道樂團以新曲頌唱「太乙救苦天尊」和「福生無量天尊」,發揮了儀式

中稱揚聖號的傳統。香港道樂團演奏的《倒捲簾》配以深圳鳳凰女子合唱

團的歌詠,以嶄新的藝術形式演繹了全真經韻。綿山大羅宮經樂團的《混

元宗法》、《道和諧》大量運用了儀仗、掐訣、步罡等儀式元素,場面動

靜結合,效果引人矚目。武當山道教武術音樂團表演的「紫氣祥瑞」是為

同年4月國際道德經論壇新編的節目,深受好評,此次載譽重演。

  

  以「天籟仙韻頌和諧」為主題的

第八屆匯演,移師到江西這個道教歷

史文化深厚的地方。2008年11月15

日晚,由南昌萬壽宮、西山萬壽宮和

蓬瀛仙館承辦的第八屆匯演在南昌江

西藝術劇院舉行,北京白雲觀經樂

團、武漢長春觀經樂團、龍虎山嗣漢

天師府道樂團、台北草山樂坊、香港

道樂團及新加坡道樂團共六個團隊參

與了演出。

第八屆道教音樂匯演

歷屆道教音樂匯演回顧 | 61 |

Page 10: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本屆匯演的節目兼具了現代與傳統的風格。道教音樂藝術的發展,啟

導了現代道曲的創作,台北草山樂坊改編鄭板橋的《道情》並重新配曲的

《漁樵耕讀》,以及香港道樂團重新編配的樂誦《道德經》第一章是其中

的例子。與此同時,不少節目致力表現傳統信仰和儀式的內涵。在這方

面,長春觀經師在《太極.八卦.十方韻》中把樂器佈成太極八卦圖陣,

以樂聲和動作表現陰陽生化之妙理。北京白雲觀經樂團演奏的《玉皇心印

妙經》將經韻唱誦與太極功法渾成一體,飄灑自然。龍虎山經師在樂聲中

叱符灑淨,使觀眾彷如置身道場法事。新加坡道樂團五位高功邊吟唱邊踏

罡,盡展高功行道演法時的風采,而他們在尾聲時打出「吉」、「祥」、

「如」、「意」四幅字條,更表達了道教對世人的美好祝福。

  湖北長春觀是南方有名的全真十方叢林,以「大道和韻.中華同樂」

為主題的第九屆匯演便來到了武漢舉行。本屆匯演由中國道教協會和湖北

省道教協會聯合主辦,並由蓬瀛仙館和武漢長春觀承辦,於2009年11月14

日晚在湖北劇院上演,參演的有新加坡道樂團、蘇州姑蘇仙樂團、北京白

雲觀經樂團、茅山道院經樂團、香港道樂團、台北松山慈惠堂國樂團、武

當山道教經樂團及武漢長春觀經樂團共八個團隊。  

| 62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歷屆道教音樂匯演回顧 | 21 |

  本屆匯演由新加坡道樂團一氣呵成演出的《磬鼓和鳴》、《祝香神

咒》和《雙吊掛韻》拉開序幕,接着茅山道院經樂團演奏了兩首新編道曲

《黃庭韻》和《喜客泉》。香港道樂團與武漢音樂學院東方神韻合唱團以

樂隊與合唱的形式演繹了《道德經》和《呂祖心經》。蘇州姑蘇仙樂團再

現家鄉著名道士阿炳的《二泉映月》,北京白雲觀經樂團演奏的《太上道

德天尊》和《萬神朝禮》,台北松山慈惠堂國樂團演唱的《道情》,武當

山道教經樂團的《開天符》,都各具特色。東道主武漢長春觀上百人的經

樂團壓軸出場,以龐大的陣容及歌樂舞三位一體的方式表演《頌長春》和

《朝金闕》,於尾聲處將全場演出推向高潮。

  洞天福地是神仙在人間聚集的地方,在道教音樂匯演舉辦十周年這個

值得特別紀念的年分,匯演以「道壇清韻.中華和風」為主題來到了「第

八洞天」茅山的所在地江蘇省金壇市。本屆匯演由中國道教協會和江蘇省

第九屆道教音樂匯演

第十屆道教音樂匯演

Page 11: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道教協會主辦,茅山乾元觀和蓬瀛仙館承辦,於2010年11月6日晚在金壇

體育館舉行,參演的有香港道樂團、金壇茅山乾元觀坤道仙樂團、新加坡

道樂團、台北松山慈惠堂國樂團、湖北武當山道教武術音樂團、蘇州姑蘇

仙樂團、山東嶗山太清宮道樂團、陝西白雲山道教經樂團共八個團隊。

  首先出場的茅山乾元觀坤道仙樂團演繹的《倒捲簾》、《元峰四曲》

及《道情》,在南京藝術學院專業舞蹈隊的襯托下兼具視聽效果。陝西白

雲山道教經樂團表演的《祈福保安》取材於當地幽科中的「舞施食」,綜

合展示了當地的笙管音樂、經韻曲調和科儀法術。台北松山慈惠堂國樂團

帶來了由上海浦東派道教曲牌綴成的集

錦《曲牌聯奏》,有着濃郁的江南絲竹

風韻。香港道樂團演奏的《懺悔文》邀

請到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用西洋美聲歌

詠道教經韻,作了跨文化的藝術嘗試。

山東嶗山太清宮道樂團展示了全真經韻

的傳統。新加坡道樂團演奏的《九皇大

帝讚》以《北斗經》為詞,以九位高功

的動作象徵北斗九星運轉變化,含意豐

富。本屆匯演最後在蘇州姑蘇仙樂團演

奏的《百花園》和氣勢磅礡的《將軍

令》中圓滿結束。

  道教音樂藝術繼承和發揮了道教儀式音樂的精華,而道教音樂匯演對

於推廣這門藝術有不可多得的作用。我們相信匯演活動將繼續伴隨道教音

樂藝術的發展,精益求精,為道教文化在現代社會發展作好榜樣。

| 64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歷屆道教音樂匯演回顧 | 21 |

Page 12: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 66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道樂團架構 | 67 |

道樂團架構

Page 13: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 68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道樂團架構 | 69 |

Page 14: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樂團成員心聲

Page 15: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在道樂團已經工作五年有餘。很欣慰看到團友們的演奏技藝和演出經驗大幅提高,更令我感動的是他們對音樂的熱情和專注,這使我在樂團工作的每一天都非常愉快!

香港道樂團成立十五周年誌慶一朵奇葩開蓬瀛,香江樂韻譜和聲。勵精善治十五載,宣弘道統樹新風。

劉揚

副團長、導師 | 二胡、中胡

王忠人

導師 | 二胡

不經不覺在道樂團擔任指揮已三個年頭,這段時期,經歷大大小小的演出,慢慢感受到自己和團員間建立了一種無形的默契。最為感動的,是看見團員不斷的進步及積極、投入地參與排練。感謝蓬瀛仙館、香港道樂團、劉博士、Grace、副團長對我的信任,感謝各位老師對排練的配合,感謝各團員盡力配合及重視我的要求,同時感謝阿茜經常幫我「執手尾」。我會繼續盡力,讓樂團奏出更美好的韻律!

樂團猶是和諧大家庭。

陳敬臻

指揮、導師 | 簫

戴順長

導師 | 敲擊

自1996年秋開始,逢星期日的下午,喜雨樓上都會響起中樂和道樂的雅韻,這是香港道樂團積極排練的情況。樂曲的特色和古雅,吸引我全情投入。2011年秋,經過十五年的不懈努力,艱苦奮鬥,樂團已成長起來。她站在中國道教界的前列,推動和促進道教音樂不斷向前發展。

與道家的緣分非淺,在學時曾經結識北京白雲觀的道長,在香港更加與蓬瀛仙館結緣。於道樂團的這五年多來,領略各位道長的仙風道骨,珍惜每位團友之間的友愛互通,並時時為他們對道樂、對中樂的熱忱所感染着。相信,我們的摯誠合作,必可令道樂團蒸蒸日上,仙樂飄飄!

陳子平

導師 | 大阮

張瑩

導師 | 琵琶

| 72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樂團成員心聲 | 73 |

Page 16: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回顧香港道樂團成立初期,我很幸運獲委以重任,負責處理樂團的行政工作,好比將一個初生嬰孩交由我去照顧,至今這個孩子已經十五歲,當中經歷團員及導師的流失,令我感到非常失落,擔憂道樂團從此一蹶不振。慶幸得到蓬瀛仙館理事會的大力支持,樂團比從前更加團結,彼此好像家庭裏的一員,在專業導師的指導下,演出水平亦日益進步。但願道樂團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向第二個十五周年邁進。

參與道樂演奏,有意義,也很愉快。

黃麗珊

行政統籌

梁錦榮

吹管組 | 曲笛

雖然加入道樂團不算太長的時間,但在老師們的悉心指導下,實在獲益良多。團友們的親切友善,更令我珍惜這段日子和友誼。謝謝!

Thanks a lot! 無言感激=)

唐舜邦

吹管組 | 曲笛

王曉君

吹管組 | 笙

一個從前在樂隊不敢放膽吹笛子的我,已不知不覺和樂隊共度了四個年頭了……在這些日子裏得謝謝各位老師和指揮對我的笛藝進行指導和教誨,使我的生活裏多了一個好伴侶──笛子。同時,在這段時間所接觸的道樂,令個人的性情得到陶冶,使我體會到道法自然那種寧靜、和諧……以後我會與各位樂隊成員繼續弘揚道樂!謝謝!

有緣加入樂團認識各位老師及團友,令我獲益良多!十五周年了,希望道樂團繼續為宏揚道教文化作出貢獻!

王國基

吹管組 | 大笛

何彥茜

彈撥組 | 琵琶

| 74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樂團成員心聲 | 75 |

Page 17: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加入道樂團,轉眼十餘年,預祝樂團日新不已。 在多年的道樂團生活中,老師教會了我彈奏中阮,使我在道樂的領域上得以發揮,在此感謝每位教導過我的老師!

梁錦華

彈撥組 | 琵琶

胡樂婷

彈撥組 | 中阮

加入這個樂團雖然是很短的時間,但是已經覺得這裏是個大家庭。希望在以後的日子繼續和大家相處融洽,快快樂樂。

樂團十五載,青春常駐。樂韻涵紫氣,更沐新風。

梁穎琪

彈撥組 | 琵琶

葉煥儀

彈撥組 | 柳琴

真是時光飛逝,重溫當年的團員合照,不禁有人面全非、歲月催人之嘆。然而,對道樂團來說,十五歲正是青春少艾,朝氣蓬勃之年。祝願她繼續健康成長,前程無限。

從前,緣遇樂團良師啟蒙;今天,虛心琢磨靡靡琴音;未來,醉心弘揚道樂精神。衷心感謝香港道樂團給我的一切。

連碧芳

彈撥組 | 中阮

胡樂雯

彈撥組 | 柳琴

| 76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樂團成員心聲 | 77 |

Page 18: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不經不覺在道樂團排練已有兩年多,當中參與過大大小小的演出,亦為自己積累更多的合奏經驗。其實很難得能接觸到有宗教背景的樂團,包括其演奏的形式、作品都與一般中樂團不同。這些對我來說,很新鮮,很有趣,亦令我懂得尊重、了解道教。感謝道樂團一直在排練和演出上的妥善安排,希望我能有機會繼續盡心盡力為道樂團服務。謝謝!

多謝家人及公司十多年來的支持和體諒,使我能順利參加樂團的排練及演出,更使我有機會向樂團中的老師和前輩學習。

劉惠欣

彈撥組 | 古箏

任慶培

拉弦組 | 二胡

老師悉心的指導讓我的技巧進步,而不斷的表演亦加強了自信心。與樂團一起成長的經歷不但擴闊了生活圈子,而且拓展了視野。

自幼喜愛音樂,尤愛二胡。1997年加入道樂團至今。

馮素雯

彈撥組 | 揚琴

譚還枝

拉弦組 | 二胡

弘揚道樂十五載,夫婦同道結善緣。步虛韻響天風放,道樂悠揚頌蓬萊。

香港道樂團與我度過歡樂十五年,團內良師益友特別多,讓我獲益良多,使我生命添上不少姿采,多謝道樂團。

黃錦昌

彈撥組 | 三弦

周順意

拉弦組 | 二胡

| 78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樂團成員心聲 | 79 |

Page 19: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漢民族音樂,都是講求意境、心境及修養,例如《高山流水》。道樂與漢音樂,息息相關,無論排練或表演,內心感覺在另一個境界。

有緣接觸道教音樂,有幸受教於劉博士及陳老師,有福跟道樂團導師與團員齊和奏,願道樂恩澤世人。

李明亮

拉弦組 | 二胡

張錦華

拉弦組 | 大提琴

很高興能夠加入香港道樂團,感謝專業老師的教導! 時間過得很快,在道樂團已有三年多了。在排練時都可看到大家在進步!

李迪倫

拉弦組 | 二胡

姜寶英

拉弦組 | 大提琴

自參加香港道樂團後,本人演奏技術有所提升之餘,悅心動聽的樂曲更令我有心曠神怡的感覺。

道教音樂確實是很特別的很靜心的音樂,我喜歡!

范爐平

拉弦組 | 中胡

孫瑞強

拉弦組 | 低音大提琴

| 80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樂團成員心聲 | 81 |

Page 20: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這兩年間,我體會到道樂團是一個地靈人傑、人才輩出的大家庭。希望她今後能繼續其使命,令道樂遠揚四方。

翁裕凱

敲擊組

樂團各老師以無限的耐心教授我玩音樂的技術,藉此向各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每個人的經歷和感受都不同,對於我來說是記憶猶新的!樂團曾去過很多不同的地方演出,樂團各老師以無限的耐心教授我玩音樂的技術,藉此向各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每個人的經歷和感受都不同,對於我來說是記憶猶新的!樂團曾去過很多不同的地方演出,令我在音樂的歷程裏更上一層樓!希望日後可以繼續與樂團到世界各地宣揚道樂文化!

翁珮玲

敲擊組

| 82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樂團成員心聲 | 83 |

Page 21: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呂祖心經》樂譜

Page 22: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梆笛

曲笛

揚琴

柳琴

琵琶

古箏

三弦

中阮

大阮

二胡

中胡

大提琴

鋁片琴

木魚/磬

請/當

磬: 木魚:

請 - 請 - 當 請 當 請

呂祖心經 劉紅 配曲1=G

《呂祖心經》是呂純陽祖師其中一部論述心性的經典,雖然全經只有四百餘

字,但言簡意賅,清楚闡明了「治心」之重要和法門。

  呂祖仙師指出心靈是人身的主宰,人人皆有與生俱來的良知良能,可是生活在凡塵

俗世之中,這分天良難免隨着年月的增長,逐漸被拘束和遮蔽,各種歹意歪念也就叢叢

而生。既然心靈是人身的主宰,那麼在天心失真以後,身體性命便難免傾毀頹敗。因此

之故,仙師提出修行人要「善身」便須從「治心」下手,把不純的心靈理順過來,道理

就如梳理亂絲、打磨古鏡和馴服劣馬一樣。

  為此仙師在經中提出了「即心治心」的法門,即是以正心去消除歪心,如「以恭敬

心治無禮心」、「以仁慈心治暴戾心」、「以至信心治大疑心」、「以安分心治非望

心」等等。修行人經過如此一番功夫,不但可回復天心,而且最終可臻於「人合天心」

的境界。

  2007年,香港道樂團藝術總監劉紅博士受台北指南宮委託,為這部發人深省的經典

恭配樂譜,以樂誦向信善和民眾傳達呂祖仙師和美的箴言。啟首時《心經》的樂韻柔和

婉約,引領聽眾到仙師壇前聞經受法。接着節奏變得明快緊湊,歌者快速誦唱經文,字

字鏗鏘,加上清脆明亮的木魚和引磬聲,使人從塵世的幻夢中驚醒過來。樂韻悠揚,聲

聲入耳,將呂祖仙師的訓誨深深印在聽者的腦海之中,有如天籟洗滌人心。

《呂祖心經》簡介

當請 當請當 請請 請 當 當

小小 小小小 小

| 86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呂祖心經》樂譜 | 87 |

Page 23: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請當 請請 當當

當請 當當 當請 當 請 - 請 -

和音:

當 當 請 當 當 請 當 當 請 - 請 - 請 -

| 88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呂祖心經》樂譜 | 89 |

演奏18次

Page 24: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請 當 當 當 請 - 請 -

當請 當 當 請

| 90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呂祖心經》樂譜 | 91 |

和音

Page 25: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 92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呂祖心經》樂譜 | 93 |

呂祖心經 劉紅 恭配樂曲1=D

Page 26: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編後語

  

  俗語有云「一石激起千重浪」,十五年前有意無意之間拋下的一顆「小

石頭」,在道教文化世界裏掀起的不是一圈圈的漣漪,而是重重的波浪。香

港道樂團從館內臨時搭建的竹棚走進社區會堂,再從社區會堂踏上了兩岸三

地和海外的舞台。昔日「初出茅廬」的隊伍,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歷練,如今

已是一支躋身「國際中樂匯演」的團隊。在這段期間,由「道教音樂匯演」

促成各地樂團的密切交流和共同努力,更使道教音樂藝術昂首踏進大雅之

堂,在海內外遍地開花。這一切一切,既蒙諸天真聖的覆佑,亦得力於館內

同人和團員的堅持不懈,並有賴十方大德的發心護持。

  音樂作為人類的共同語言,在各文化中都具有超然的地位。道教科範中

的唱誦和演奏形式源遠流長,它脫胎自古代祭祀音樂及各地民間音樂,對大

多數人來說並不陌生,但正因為熟悉而長期未為人所注意。我們透過將傳統

道教儀式音樂重新編配和加以發揮,以人人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其中的道教

文化底蘊更充分展現於大眾眼前。現在看來,道教音樂藝術無疑是方興未

艾,我們相信這門藝術是現代道教文化發展的奇葩。在道眾同心同德下,這

朵美麗的「花」定會結出圓滿的「果」。在未來的日子,香港道樂團作為這

門藝術的傳承者之一,將會繼續致力把這項文化發揚光大,藉以把「大道」

傳揚開去。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編輯委員會

辛卯孟秋

| 94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蓬瀛仙館第二十屆理事會芳名 | 95 |

蓬瀛仙館第二十屆理事會芳名(二零一一年至二零一二年)

黎顯華 盧維幹 李宏之

馬梓才

洪少陵 馮明山

黃錦昌

陳武揆

林赤有

周自達

陳柏泉 葉脉  岑耀東

丘玉明 黎鵬初 周流卿

冼國林 鄧海橋 朱鈺齡

葉滿棠 歐振成 伍懷璞

黃俊文 黎炳倫 黎紹深

譚少強 唐斯善 藍新任

許少鳳 李雅倫 高德輝

陳日廣 麥兆基 楊淑貞

永 遠 館 長

理 事 長

副 理 事 長

司 理

副 司 理

財 務 主 任

副 財 務 主 任

理 事

Page 27: 樂在虛無飄渺中音樂會 (下)

| 96 | 樂在虛無飄渺中 ── 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樂在虛無飄渺中香港道樂團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出版

蓬瀛仙館

地址:香港粉嶺百和路66號

電話:(852) 26699186

電郵:(852) 26698777

網址:http://www.fysk.org/

編輯

蓬瀛仙館道教文化中心

製作

策馬文創有限公司

印刷

訊捷財經印務有限公司

版次

2011年8月初版

©2011蓬瀛仙館

規格

188mm x 234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