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寿 寿67岁的严阿姨最近频频头痛、胸闷, 7月的天气闷热压 抑,她以为是闷在家里太久才会头晕。无意中,严阿姨在网 上看到了一个“倒挂锻炼”的视频,想着利用倒挂的方式, 将大脑的血回流,可能就不会头晕了! 说做就做,严阿姨在家里跟着视频“学习”,竟然坚持 倒挂了一个多小时。然而令她不解的是,这种方法,不但没 有帮她缓解头晕,反而出现胸闷气促、恶心呕吐的症状,遂 来到医院治疗。 才到急诊门口,严阿姨就忍不住呕吐起来,急诊医生 立即对她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血压竟然飙到了 200mmHg,眼底水肿,视物模糊。当天,她就办理入院,后 经检查,被诊断为高血压脑病。 在江苏常州,一名75岁的高龄老太因后腹膜血管破裂 住进医院。根据诊断报告显示,老人左下腹血肿压迫静脉, 导致左下肢的静脉血栓。老人称自己此前无任何外伤和暴 力史。那么,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据悉,这半个月里,老太一直都在沉迷一项“土味健 身”,就是我们常常在公园看到的“身体撞树”。对此,医生 分析,这种华而不实的锻炼方式,与老太发病有一定的 关系。 医生透露,老太看到小区不少人用身体撞树锻炼,也 就模仿起来了。老太平日时感腰酸背痛,所以特意用腰杆 去撞击树干,一撞就是20~30分钟。结合她的病情以及出 血部位,我们考虑这次发病与她撞树有直接关系。 人体神经血液系统非常复杂,脊柱后面就是动脉系 统,两侧还有大量的神经节。用身体撞击树干,若是力度把 握不好,日积月累难免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危害。 最坑老人的4种错误锻炼方式,让养生变伤身! 快告诉爸妈别被骗 1. “土味”锻炼 撞树锻炼打着“舒筋通络”的旗 号,吸引了一批老人争相模仿,甚至 有网络上还传出:肝病撞松,胃病撞 柳,肺病撞杨,心脏病撞梧桐……等 一系列撞树理论。 撞树养生利用撞击,刺激背部 穴位和经络,乍一听确实符合中医 理论,但中医讲究因人而异,“撞树” 不但无益,同样的刺激也不是人人 都能接受。因此,老年人盲目采取 “土味锻炼”来强身健体,显然不 可取。 2.空腹晨练 老年人睡得早、醒得早,对于他 们来说,一天之计在于晨,晨练是养 生锻炼的最佳时间。但新闻上报道 过不少老年人晨练间猝死。这是什 么原因呢? 运动需要适当能量,人体能量 来源主要是饮食中的糖类、脂肪 和蛋白质,可当空腹进行晨练时, 能量来源就只靠自身的脂肪了。 人在空腹运动时,血液中的游离 脂肪酸会明显增高,糖分消耗过 度,引起低血糖、低血压,甚至导 致猝死。 3.爬行、爬山、爬楼当健身 爬行是通过模仿动物的爬行动 作来达到锻炼目的,可以提高肩关 节和躯干稳定性,以及上下肢和身 体整体的协调性。但爬行运动对人 的核心肌群要求较高,不具有普遍 适用性。对于老年人来说,手腕、膝 关节自然退化,并不适合过多进行 爬行、爬山、爬楼运动,另外患有比 较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都不 适合爬行锻炼。 4.引体向上等憋气运动 老年人本就心肺功能减退,运 动时憋气可能会导致肺泡破裂而发 生气胸。同时还会加重心脏负担,引 起胸闷、心悸。憋气之后,回心血量 骤然增加,血压升高,易发生脑血管 意外。 因此,像举重、拔河、硬气功、引 体向上等这些须憋气的运动项目, 老年人不宜进行。 一、错误的运动不益于“养病”,加速衰老 倒挂锻炼,竟“挂出”高血压脑病? “身体撞树”不小心撞出血栓 虽说老年人运动有益健康,但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难免不如年轻 人。老人们既想保持体能锻炼,又想 减少受伤和其他不良事件的风险, 应该怎么做呢? 运动前: 选择适宜的天气进行 室外运动;穿舒适、宽松的衣服和 合适的鞋子;保证充足的饮水量; 选择适合自己当前健康水平的体 能活动;要留有足够时间进行 热身。 运动中: 感到疼痛或不适,请放 慢运动速度或停止运动;运动量应 该逐步有序增加,若要调整新的活 动水平,至少有2~4周过渡期。 运动后: 做好身体放松工作,使 呼吸和心率逐渐下降;进行充分拉 伸,避免肌肉酸痛;适当补充能量, 运动后至少半小时再进食。 错误的锻炼不是“强身”,甚至 还会“伤身”,以上几种锻炼方式,你 有没有“踩雷”?若是不小心中招了, 赶快停下! 据39健康网 二、老年人锻炼要悠着点 不要以为上述的案例只是孤例,近些年,类似这样的 新闻时不时就会出现。在生活中这样的健康陷阱还真不 少,有些人为了博取关注,竟搞些奇奇怪怪的锻炼方式吸 引眼球,不延寿不说,反而还加速衰老。 中午吃饱犯困 晚上吃多难眠 俗话说,“吃饱了就睡”,这是对身边 懒惰者的一种形象而生动的“批评”。然 而,从生理角度看,吃饱了就困并非懒人 本意,这种饭后发困的生理反射有着庞大 的群众基础。但一吃饱就犯困的生理现 象,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却是因时而异的, 表现在中午吃完午饭后犯困,晚上吃完晚 饭特别是吃夜宵后,反而变得异常精神。 同是吃饱饭,两个时间段的表现为何截然 相反?中医从阴阳消长平衡理论给出了 答案。 《素问·逆调论》有云:“胃不和,则卧 不安也”。这句话解释了晚餐之后难以安 眠入睡的原因。《黄帝内经》中又有“阳入 于阴则寐”“卧则血归于肝”的理论,意思 是说,夜晚本应是阳入于阴、阳气潜藏的 安卧睡眠时段,但当我们晚餐吃得很饱或 吃夜宵后,胃里存留下了大量食物。“胃 者,水谷气血之海”,此时胃会司其受纳腐 熟水谷之职,导致“胃不和”了,人体气血 被调动协助运化,阳气由此振奋,而本应 “归于肝”的血也在脉中游走,扰乱了“阳 入于阴”“血归于肝”的生理过程,最终导 致晚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然而为何午餐后犯困呢? 《黄帝内经》 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拿一天来说 就是白天阳气在外。由于心主神志,白天 心阳旺盛神志清醒,便是人在白天能够神 采奕奕,头脑清晰不犯困的原因。而“心 阳”是需要“心血”充养才能焕发生机的。 但在我们吃完午餐后,进入胃内的食物需 要进行消化,这一过程便会调动人体血液 参与其中,协助胃腐熟水谷,从而消耗一 定的人体阳气。与此同时,在人体阴阳平 衡中,人在上午的气血运化均属阳气,十 二点后开始生阴。阳消阴长之时也正是我 们进食午餐的时间,于是餐后本就衰微的 阳气,还要调动出一部分参与腐熟水谷。 原本保障“神志”的阳气丧失殆尽,自然导 致“神志”不足,有昏昏入睡的感觉。 由此可见,虽然都是入睡,但午餐后 的犯困和夜间的睡眠是两码事。夜间正常 的睡眠,是“阳入于阴” “血归于肝”后的正 常表现;而午餐后的犯困,是心阳消逝后 的表象。因此科学对待这两个时段的睡 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子时(晚上23点~次日凌晨1点)和午 时(上午11点~下午1点)都是阴阳交替之 时,睡好子午觉,有利人体养阴、养阳。中 医认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 之际,称为“合阴”,此时阴气最重,而阳气 初生。子时不睡,少阳之气不能及时升起, 第二天人就易困乏,没有精神。同时脏腑 气血运行混乱,导致百病丛生。因此要在 晚上10点做睡前准备, 11点就要进入熟 睡。俗话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白天 午时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称为“合 阳”,此时阴气初生,所以饭后可以小寐或 入静, 30分钟即可,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 提神醒脑、补充精力,同时还能增强机体 抵抗力。 “朝莫虚,暮莫实”,为了晚上能睡个 好觉,晚餐一定不要吃太饱。古人有“早咸 晚甜”的饮食原则,晚上睡眠不好时,可以 喝加了蜂蜜的牛奶帮助睡眠。而想要提高 午睡的质量,达到醒脑提神的目的,午饭 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否则会加重肠胃负 担,睡得反而不舒服,睡醒后也容易有肚 子胀、胸闷、头晕、乏力等现象。午睡姿势 最好是相对舒服点,一般要头高于脚。上 班族在办公室午睡,位置要选对,不要正 对着空调,避开穿堂风。 据生命时报 4 养生 编辑:纪文杰版式:吕秋迪制作:齐璐璐校对:赵丽岩 2020.12.10 星期四

快 告 诉 爸 妈 别 被 骗 - newpaper.cynews.com.cnnewpaper.cynews.com.cn/upload/ydcb/2020-12-10/YDCB121004_16_… · 67岁 的 严 阿 姨 最 近 频 频 头 痛 、胸 闷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快 告 诉 爸 妈 别 被 骗 - newpaper.cynews.com.cnnewpaper.cynews.com.cn/upload/ydcb/2020-12-10/YDCB121004_16_… · 67岁 的 严 阿 姨 最 近 频 频 头 痛 、胸 闷

有有些些人人为为了了博博取取关关注注,,竟竟搞搞些些奇奇奇奇怪怪怪怪的的锻锻炼炼方方式式吸吸引引眼眼球球,,不不延延寿寿不不说说,,反反而而还还加加速速衰衰老老。。运运动动的的目目的的本本身身是是养养生生,,但但如如果果运运动动错错误误反反而而会会伤伤身身。。

67岁的严阿姨最近频频头痛、胸闷,7月的天气闷热压抑,她以为是闷在家里太久才会头晕。无意中,严阿姨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倒挂锻炼”的视频,想着利用倒挂的方式,将大脑的血回流,可能就不会头晕了!

说做就做,严阿姨在家里跟着视频“学习”,竟然坚持倒挂了一个多小时。然而令她不解的是,这种方法,不但没有帮她缓解头晕,反而出现胸闷气促、恶心呕吐的症状,遂来到医院治疗。

才到急诊门口,严阿姨就忍不住呕吐起来,急诊医生立即对她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血压竟然飙到了200mmHg,眼底水肿,视物模糊。当天,她就办理入院,后经检查,被诊断为高血压脑病。

在江苏常州,一名75岁的高龄老太因后腹膜血管破裂住进医院。根据诊断报告显示,老人左下腹血肿压迫静脉,导致左下肢的静脉血栓。老人称自己此前无任何外伤和暴力史。那么,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据悉,这半个月里,老太一直都在沉迷一项“土味健身”,就是我们常常在公园看到的“身体撞树”。对此,医生分析,这种华而不实的锻炼方式,与老太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医生透露,老太看到小区不少人用身体撞树锻炼,也就模仿起来了。老太平日时感腰酸背痛,所以特意用腰杆去撞击树干,一撞就是20~30分钟。结合她的病情以及出血部位,我们考虑这次发病与她撞树有直接关系。

人体神经血液系统非常复杂,脊柱后面就是动脉系统,两侧还有大量的神经节。用身体撞击树干,若是力度把握不好,日积月累难免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危害。

最坑老人的4种错误锻炼方式,让养生变伤身!

快告诉爸妈别被骗

1.“土味”锻炼

撞树锻炼打着“舒筋通络”的旗号,吸引了一批老人争相模仿,甚至有网络上还传出:肝病撞松,胃病撞柳,肺病撞杨,心脏病撞梧桐……等一系列撞树理论。

撞树养生利用撞击,刺激背部穴位和经络,乍一听确实符合中医理论,但中医讲究因人而异,“撞树”不但无益,同样的刺激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因此,老年人盲目采取“土味锻炼”来强身健体,显然不可取。

2.空腹晨练

老年人睡得早、醒得早,对于他们来说,一天之计在于晨,晨练是养生锻炼的最佳时间。但新闻上报道过不少老年人晨练间猝死。这是什么原因呢?

运动需要适当能量,人体能量来源主要是饮食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当空腹进行晨练时,能量来源就只靠自身的脂肪了。人在空腹运动时,血液中的游离

脂肪酸会明显增高,糖分消耗过度,引起低血糖、低血压,甚至导致猝死。

3.爬行、爬山、爬楼当健身

爬行是通过模仿动物的爬行动作来达到锻炼目的,可以提高肩关节和躯干稳定性,以及上下肢和身体整体的协调性。但爬行运动对人的核心肌群要求较高,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对于老年人来说,手腕、膝关节自然退化,并不适合过多进行爬行、爬山、爬楼运动,另外患有比较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都不适合爬行锻炼。

4.引体向上等憋气运动

老年人本就心肺功能减退,运动时憋气可能会导致肺泡破裂而发生气胸。同时还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胸闷、心悸。憋气之后,回心血量骤然增加,血压升高,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因此,像举重、拔河、硬气功、引体向上等这些须憋气的运动项目,老年人不宜进行。

一、错误的运动不益于“养病”,加速衰老倒挂锻炼,竟“挂出”高血压脑病?

“身体撞树”不小心撞出血栓

虽说老年人运动有益健康,但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难免不如年轻人。老人们既想保持体能锻炼,又想减少受伤和其他不良事件的风险,应该怎么做呢?

运动前:选择适宜的天气进行室外运动;穿舒适、宽松的衣服和合适的鞋子;保证充足的饮水量;选择适合自己当前健康水平的体能活动;要留有足够时间进行热身。

运动中:感到疼痛或不适,请放

慢运动速度或停止运动;运动量应该逐步有序增加,若要调整新的活动水平,至少有2~4周过渡期。

运动后:做好身体放松工作,使呼吸和心率逐渐下降;进行充分拉伸,避免肌肉酸痛;适当补充能量,运动后至少半小时再进食。

错误的锻炼不是“强身”,甚至还会“伤身”,以上几种锻炼方式,你有没有“踩雷”?若是不小心中招了,赶快停下! 据39健康网

二、老年人锻炼要悠着点

不要以为上述的案例只是孤例,近些年,类似这样的新闻时不时就会出现。在生活中这样的健康陷阱还真不少,有些人为了博取关注,竟搞些奇奇怪怪的锻炼方式吸引眼球,不延寿不说,反而还加速衰老。

中午吃饱犯困

晚上吃多难眠

俗话说,“吃饱了就睡”,这是对身边懒惰者的一种形象而生动的“批评”。然而,从生理角度看,吃饱了就困并非懒人本意,这种饭后发困的生理反射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但一吃饱就犯困的生理现象,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却是因时而异的,表现在中午吃完午饭后犯困,晚上吃完晚饭特别是吃夜宵后,反而变得异常精神。同是吃饱饭,两个时间段的表现为何截然相反?中医从阴阳消长平衡理论给出了答案。

《素问·逆调论》有云:“胃不和,则卧不安也”。这句话解释了晚餐之后难以安眠入睡的原因。《黄帝内经》中又有“阳入于阴则寐”“卧则血归于肝”的理论,意思是说,夜晚本应是阳入于阴、阳气潜藏的安卧睡眠时段,但当我们晚餐吃得很饱或吃夜宵后,胃里存留下了大量食物。“胃者,水谷气血之海”,此时胃会司其受纳腐熟水谷之职,导致“胃不和”了,人体气血被调动协助运化,阳气由此振奋,而本应“归于肝”的血也在脉中游走,扰乱了“阳入于阴”“血归于肝”的生理过程,最终导致晚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然而为何午餐后犯困呢?《黄帝内经》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拿一天来说就是白天阳气在外。由于心主神志,白天心阳旺盛神志清醒,便是人在白天能够神采奕奕,头脑清晰不犯困的原因。而“心阳”是需要“心血”充养才能焕发生机的。但在我们吃完午餐后,进入胃内的食物需要进行消化,这一过程便会调动人体血液参与其中,协助胃腐熟水谷,从而消耗一定的人体阳气。与此同时,在人体阴阳平衡中,人在上午的气血运化均属阳气,十二点后开始生阴。阳消阴长之时也正是我们进食午餐的时间,于是餐后本就衰微的阳气,还要调动出一部分参与腐熟水谷。原本保障“神志”的阳气丧失殆尽,自然导致“神志”不足,有昏昏入睡的感觉。

由此可见,虽然都是入睡,但午餐后的犯困和夜间的睡眠是两码事。夜间正常的睡眠,是“阳入于阴”“血归于肝”后的正常表现;而午餐后的犯困,是心阳消逝后的表象。因此科学对待这两个时段的睡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子时(晚上23点~次日凌晨1点)和午时(上午11点~下午1点)都是阴阳交替之时,睡好子午觉,有利人体养阴、养阳。中医认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此时阴气最重,而阳气初生。子时不睡,少阳之气不能及时升起,第二天人就易困乏,没有精神。同时脏腑气血运行混乱,导致百病丛生。因此要在晚上10点做睡前准备,11点就要进入熟睡。俗话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白天午时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称为“合阳”,此时阴气初生,所以饭后可以小寐或入静,30分钟即可,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同时还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朝莫虚,暮莫实”,为了晚上能睡个好觉,晚餐一定不要吃太饱。古人有“早咸晚甜”的饮食原则,晚上睡眠不好时,可以喝加了蜂蜜的牛奶帮助睡眠。而想要提高午睡的质量,达到醒脑提神的目的,午饭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否则会加重肠胃负担,睡得反而不舒服,睡醒后也容易有肚子胀、胸闷、头晕、乏力等现象。午睡姿势最好是相对舒服点,一般要头高于脚。上班族在办公室午睡,位置要选对,不要正对着空调,避开穿堂风。 据生命时报

版4 养 生 编辑:纪文杰 版式:吕秋迪 制作:齐璐璐 校对:赵丽岩

2020.12.10 星期四

核核心心提提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