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目次 - ZTE · PDF file国最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提供了“W orl dM e ... 力,在三种制式上的到货速度、交付网络KPI ... 33 无线宽带技术向LTE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目次 2009年10月

新闻 速递

中兴通讯亮相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

重点展示前沿技术和交付能力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中兴通讯GSM产品在产

品线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

埋头苦干实干中,历经十年,已初具规模。

目前中兴通讯GSM产品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

区的90多个领先运营商网络中部署,可为全球3.1亿用

户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2004年至2008年连续五年

全球新增市场份额同比增长率超过100%,增长速度位

居业界前列。2008年全球发货超过55万载频,新增市

场份额增至约16%,列全球第四。2009年上半年发货

量达到32万载频,进入全球GSM市场三甲行列。

近年来,国内无线市场3G牌照发放,运营商重

组,市场格局风云变换。在如此风生水起的大环境下,

中兴通讯GSM先后上市了8000和SDR两个系列产品。

2006年推出的8000系列产品,为运营商提供了全方

位的解决方案,目前在国内一些重要城市的组网中,

得到了客户充分的肯定。2008年又推出了基于中兴通

讯SDR平台的可实现多种无线接入制式融合与共存的

GSM基站,低功耗、绿色环保、业界领先的功放效

率,使得产品的竞争力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秉承多年在GSM领域积累的经验,中兴通讯GSM产品不断创新,充分满足客户需求,更好地为运营商拓

展市场、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发展客户、赢取利润提供

值得信赖的综合解决方案。

沿着技术、应用和发展的主线,本期专题聚焦基

于SDR多载波技术的一些典型解决方案,如多载波技

术在GSM中的应用、SDR组网下的高铁覆盖方案和

GSM SDR设备OTSR组网应用,并在“网络融合急先

锋”一文中探讨了网络融合技术。

专 题 导 语

专题策划人中兴通讯GSM产品总经理 何赵钢

何赵钢:199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硕士学

位,同年加入中兴通讯,现任中兴通讯GSM产

品总经理。历任无线产品开发部部长、PHS产品总经理,在电信领域具有超过10年的专业经

验,对电信行业及其发展环境具有独到见解,

对GSM等无线通信设备的市场和技术发展有深

刻的认识。

P9

展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前排左二)在工信部部长李

毅中(右三)、副部长奚国华(左一)陪同下参观了中兴通讯

展台并发表讲话

【本刊讯】“200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PT/EXPO COMM CHINA 2009)9月16日在北京中

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开幕。中兴通讯集中展示了四大

核心理念——“绿色、融合、创新与演进、贴心服务

可信赖的合作伙伴”,聚焦SDR、SAE/EPC、LTE、

10GEPON等最新技术与解决方案,着力突出日益提升的

交付能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兴通讯此次展示的新技术面

向3G运营和后3G时代技术演进,多款产品具有行业领

先性。其中,基于SDR的无线产品平台帮助公司成为

HSPA+/LTE领域的领先厂商;FTTx领域,则在EPON/

10G EPON标准制定、产品研发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取得

行业领导者地位,建设了全球首个10G EPON试商用

局;中兴通讯还于近期推出了采用自主研发芯片的高端

集群路由器T8000;在终端方面,LTE终端研发、太阳能

手机、多模终端等前沿应用走在全球前列,并率先与美

国最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提供了“World Mode”终端。

2009年是中国3G全面建设与3G应用元年,中国在

不足一年内完成了全球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三张3G网络

建设,极大考验了供应商的交付能力。中兴通讯与中国

三大运营商携手,共同创造了全球最快的建设速度,在

CDMA2000、TD和UMTS方面,均展现了出众的交付能

力,在三种制式上的到货速度、交付网络KPI指标排名均

居于领先地位。

专题聚焦

3 做大、做强、做优,进入全球GSM第一阵营

——访中兴通讯GSM产品总经理何赵钢

GSM市场将面临业界最白热化的竞争,为在如此严峻的竞争环

境中取胜,中兴通讯GSM产品线提出了2009年—2012年做大、

做强、做优的三步走战略。

6 GSM基站新飞跃

——多载波技术在GSM中的应用

多载波技术、全IP架构、高速DSP、CPRI等先进技术引入GSM后,实现了GSM的3G化,进一步提升了GSM的盈利能力,更

为实现高速率无缝宽带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

9 IP Pico基站开创移动运营新模式

12 微型基站控制器系统让“即插即用”成为可能

15 应对城市森林通信挑战

——SDR设备OTSR组网应用分析

18 飞一样的速度,不一样的选择

——SDR组网下的高铁覆盖方案

21 网络融合的急先锋——IUR-G接口的应用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向着宽带化、分组化以及个人化发展的趋势

渐渐明朗,各种网络之间的融合和互联互通技术的应用逐渐成

为网络技术今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功能。

P26

第三方评论

23 FTTx市场报告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受欢迎的FTTH技术为EPON。由于有日韩运营商的鼎力支持,

EPON几乎垄断了亚太市场,2008年它的全球市场份额达60%。而且,预计EPON在

2009年9月将演进为标准的10G网络。

26 移动设备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对话CCS Insight公司研究总监本•伍德先生

运营商视界

28 总部经营分析系统的定位与发展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外电信运营商越来越重视经营分析及系统建设工作。本

文重点研究总部经分系统,针对系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系统定位及发展目标给出

建议,并深入探讨系统发展的核心任务。

媒体转载

31 中兴通讯缘何逆势增长?

前沿关注

33 无线宽带技术向LTE演进的思考

36 LTE语音解决方案

新闻速递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ZHONGXING TONGXUN JISHU (JIANXUN)

月刊(1996年创刊)

第13卷 第10期 总第253期

2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目次

3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主办: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总编:古永承

副总编:黄新明

编辑部主任:赵丽丽

编辑:方丽

发行:王萍萍

编辑:《中兴通讯技术(简讯)》编辑部

出版、发行: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社

地址:深圳市科技南路中兴通讯研发大楼11楼

邮编:518057

编辑部电话:0755-26775211, 26775198

发行部电话:0551-5533356

传真:0755-26775217

网址:http://www.zte.com.cn/magazine

E-mail:[email protected]

设计:深圳市广角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编辑委员会

主任:田文果

副主任:陈杰 赵先明

编委(按拼音顺序)

鲍钟峻 陈宇飞 段玉宏 樊晓兵

方 晖 何赵钢 韩 凌 李广勇

李 键 马有利 史立功 王 翔

王 炜 王晓强 王勇平 许 明

徐子阳 叶 征 张建国 赵松璞

赵 强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印刷:深圳市华冠印刷有限公司

准印证号:粤内登字B第10182号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25日

本刊编辑部

专题 聚焦

——访中兴通讯GSM产品总经理何赵钢

P33

封3

中兴通讯亮相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 重点展示前沿技术和交付能力

中兴通讯在欧洲获跨国运营商Telenor GSM/UMTS建设合同

中兴通讯独家承建罗马尼亚电信800G国家骨干波分网络

中兴通讯、微软、TMN联合推出两款WM 6.5高端智能手机 中兴通讯与香港ASTRI率先完成TD-LTE跨厂家IOT测试

中国军团闪耀世界电信展 中兴通讯展示前沿通信技术

封2

40

39

编者按:在国内三大运营商大打3G牌,3G广告漫天飞的2009年,大多数人仍然在使用原有的GSM手

机号码,GSM网络仍然是世界上拥有最多用户的移动网络。甚至有数据表明,2009年一季度GSM市场新

增用户数是WCDMA和CDMA用户新增人数的4倍多。然而,面对3G浩大的发展势头,GSM的未来将何

去何从?中兴通讯GSM产品总经理何赵钢了接受本刊专访。

记者:在全球3G规模部署的情况下,您如何看待GSM未来

的发展? 何赵钢:经过22年的发展,GSM已经成为全球最成熟、

最庞大也最具活力的电信产业链,全球100%的设备商、

90%的终端厂商、80%的芯片商、73%的运营商都选择了

GSM,可以说GSM产业链是电信产业链的核心和基石。

当前全球3G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高潮,但2G网络也在同

期快速增长,原因何在?实际上,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没有

哪一张网络能像GSM网络一样做到全球无缝覆盖,也没有

哪一张网络能像GSM网络这样拥有长久的生命力。2G、3G甚至4G,并非相互替代的关系,他们是融合组网、互补覆

盖,共同迈向移动宽带网络的共生共荣关系。

谈到GSM的未来发展,首先,GSM市场总体规模将逐

年增长,持续主导全球通信产业。其次,GSM成为低成本

无缝移动通信网络的首选。由于金融危机,全球大部分高

端运营商都削减了网络建设的预算,但是他们对于新兴市

场的开拓从未放松,而且现有GSM网络急需现代化改造,

因此主流运营商新兴市场开拓业务首选GSM制式。第三,

有部分C网运营商向GSM转网或经营GSM/UMTS网络。此

外,主流GSM厂商均提供GSM—EDGE—增强EDGE的清

晰平滑的演进路线,确保了GSM持久的生命力。

GSM系统是迄今为止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通信解决方 中兴通讯GSM产品总经理 何赵钢

做大、做强、做优,

进入全球GSM第一阵营

4 5

专题 聚焦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案,没有任何一种通信技术能够这样深入人心,并对全球

经济和社会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任

何迹象表明这种增长速度会有所减缓。现在全球已有218个

国家共826个GSM网络在运行,并且用户数正以每天132万

的速度快速增长。今年3月GSM用户数已达到30.2亿,占全

球移动用户数的81.2%,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35亿,2012年将突破40亿,预计2013之前全球每年GSM载频发货数

将达到310万载频。2007年至2012年被称为“GSM黄金五

年”,当下我们正处在这个黄金时期,我们对GSM的未来

充满信心。

记者:如您所言,GSM网络市场的总体规模仍呈现快速增

长态势,那么中兴通讯近年来在这一市场的表现如何? 何赵钢:中兴通讯非常重视GSM市场,近几年GSM产品也

获得了快速发展,2004年至今,已连续5年保持100%以上

的增长率。2008年,中兴通讯GSM全球新增市场占有率增

至约16%,巩固了全球前四大供应商地位。目前,中兴通

讯GSM产品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90多个运营商的网络

中部署,可为全球3.1亿用户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中兴通讯于2008年率先在业界推出SDR系列GSM/

UMTS双模基站。该系列基站以其先进的架构、高效的性能

和优异的性价比等优势,已在全球10多个国家应用10.7万

台,居行业首位。

中兴通讯GSM产品2009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达32万

载频,进入全球三甲。全球最大的专业电信咨询公司之一

Frost & Sullivan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中兴通讯GSM产品

2005—2008年平均增长率近120%,居全球首位,2009年

进入全球前三。

记者:当前通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几个主流设备供

应商强有力的竞争,中兴通讯具备哪些差异化优势? 何赵钢:对于G S M这样一个前景光明、竞争残酷的产

品,如何完成价值创新,实现差异化战略,从而杀出“红

海”,驶入“蓝海”,对于实现产品线长远目标至关重

要。我们的差异化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把握客户核心需求,实现客户核心价值。随着

我们产品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与高端运

营商交流,从而有更多机会去深度挖掘客户的核心需求。

2006年,我们针对运营商迫切需要高集成度、大容量设备

的核心需求,规划了当时业界容量最大的基站B8018和基

站控制器iBSC;2008年,我们在业界率先商用SDR系列基

站,满足了运营商快速建网、绿色节能、平滑演进的核心

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其次,严肃规划,持续创新。在深入理解用户核心

需求的基础上,必须实现完备、完整严肃的规划,才能将

客户核心需求转化为客户核心价值。我们提出了360度规

划概念,综合考虑标准演进、对手发展、客户需求、全程

成本、质量保障、工程交付、上市时间等诸多需求,在规

划中引入价值创新的相关方法论和工具,力图实现独有创

新、同质化创新、超越创新,全面提升规划的有效性、创

新性和可行性,最终实现业界最佳的价值创新型规划,满

足客户价值的不断提升需求。

第三,实现基于生命周期的全网交付与运维。从2008年开始,我们从网络生命周期出发,大力提升网络交付和

运维能力,实现敏捷交付、成本可控、全程最优,全面提

升竞争力。

第四,持续提升客户盈利能力。刚才提到,我们未来

的盈利能力在于提升客户价值,什么是客户价值呢,简单

地说就是客户的盈利能力。我们在2008年实现市场规模突

破的基础上,2009年开始细分市场,优化全球布局,在技

术、商务、工程、服务、客户关系等方面紧密配合,利用

差异化理念和解决方案强化高端客户的盈利能力,不断帮

助客户降低TCO。

记者: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兴通讯GSM在网络部署方

面积累了哪些经验?如何有效保障全球这么多项目的工程

交付及售后服务? 何赵钢:中兴通讯GSM产品上市10余年来,工程售后队伍

不断积累和壮大,目前已拥有3000余人的专业工程交付团

队。在交付能力方面,我们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了持续的

探索和改进。首先是提高单兵作战能力,通过技能提升和

转移措施,以及技能考核和认证等管理手段,提高员工专

业技能和精诚服务意识。其次,推进可服务性研究的深化

及工具和成果的运用,提升工程开通效率。第三,实现从

产品交付到网络交付的转型。我们成立了网络性能提升团

队和组织,召集研发专家和售后专家,专门研究各网元、

功能及参数的有机结合和合理使用,提升网络整体性能。

香港CSL P项目以及中国联通三地(重庆、西安、深圳)

的网络质量提升行动,就是由网络性能提升团队牵头组

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第四,在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

由“市场、商务、工程交付”组成的铁三角,形成强有力

的执行委员会,是保证项目“资源、成本、时间”各要素

合理配置并发挥最佳效力的机构保障,确保了项目的成功

交付。去年的广东联通搬迁、香港CSL、印尼TSL、印度

TATA等项目就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中兴通讯GSM产品未来两三年的产

品战略规划。

何赵钢:市场方面,在保持2009—2011年销售额过百亿的

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市场布局,实现跨国高端运营商的市

场突破,形成GSM以及后续WCDMA/LTE可持续性发展的

市场布局。

技术方面,2010年实现产品技术竞争力全球第二。构

建多RAN融合、节能高效的网络是运营商关注的重点,我

们产品规划的思路聚焦于运营商核心需求,进行创新性技

术及产品的规划。产品上以GSM产品为基础,形成GSM/

UMTS、GSM/LTE的系列化产品方案,包括混模基站、双

模控制器等产品,聚集网络IP化、节能技术、频谱效率、网

络扁平化方向的技术规划,形成节能高效的网络全系列解

决方案。

服务方面,我们将重点在软件升级、l icence管理、维

护、专项服务、解决方案等几方面进行规划,形成完善的

服务产品系列,逐年提升服务产品在整个产品销售中的比

例,同时通过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提升我们产品品牌,实现

我们的产品愿景:成为新增市场一流移动运营商最值得信

赖的GSM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树立中兴通讯GSM技术

领先和服务优质的专业品牌形象。

GSM格局将决定未来的电信格局。中兴通讯在GSM市

场将面临业界最白热化的竞争,为在如此严峻的竞争环境

中取胜,中兴通讯GSM产品线提出了2009年至2012年做

大、做强、做优的三步走战略:在2008年和第三位差距空

前缩小的基础上,2009年做大,实现三强鼎立,进入全球

GSM第一阵营;2010年做强,进一步优化高端市场布局,

巩固在第一阵营的竞争力;2011至2012年做优,成为新增

市场一流移动运营商最值得信赖的GSM解决方案和服务提

供商。

中兴通讯GSM产品将聚焦高端客户需求,持续投入、不

断创新,携手合作伙伴构建高盈利能力和低TCO的绿色移动

GSM网络,充满信心地迎接下一个10亿用户的到来!

6 7

专题 聚焦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GSM基站新飞跃——多载波技术在GSM中的应用

吕钱浩(中兴通讯)

宽带化GSM基站演进方向

GSM全球用户数有望在2009年底突破历史性的35亿。

作为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

一部分,GSM 无线侧系统即GERAN(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设备也随着标准、技术和社会的变化而

不断前进, GSM基站的发展历史就是

无线技术发展的缩影。按照对于规范的

顺从和关键技术点,当前GSM 基站已

经走过了四代历程,如图1。

众所周知,G S M是窄带数字通 图1 GSM 基站发展历程及关键技术特征

第四代基站

3GPP R4/R6GERAN

双密度载波

双模基站

RRU+BBUIP化BSC

beyond200820062004200220001998

第一代基站

GSM Phase1电路交换BSC

第五代基站

3GPP R7/R8增强EDGE双密度载波

软件无线电

全IP架构BSC

第三代基站

3GPP R99EDGE PH1

AMR多样化BTS大容量BSC

第二代基站

GSM Phase2GPRS

HRTDM交换BSC

信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G S M基站

都是采用单密度STRU(TRX)射频

模块。随着射频器件的小型化和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在第

三代和第四代基站中出现了现在普

遍使用的双密度载波射频模块DTRU(Dual Density TRX Unit)。双密度

模块将两个单密度射频模块封装在一

个单元内,成倍提高了基站的容量和

集成度。但无论是STRU还是DTRU,

其本质上都属于窄带单载波技术,即

每一个载波对应一个独立的射频通

道。

随着运营商越来越关注降低TCO和平滑演进,经济、绿色、快速、高

效的网络建设、扩容和演进成为运营

商竞争制胜的关键。这时传统的单密

度或双密度载波模块无法满足上述需

求,第五代基站应运而生。第五代基

站支持3GPP R7/R8和即将冻结的R9版本的增强EDGE及其后续演进,在

GSM制式上可以提供高达2~4M的空中

接口速率,同时实现了对WCDMA、

HSPA甚至LTE的支持。基站集成度

进一步提高,接口标准化和模块化进

一步成熟,多模基站和全IP的多任务

基站控制器成为主流,可以完美支持

多无线电融合网络。2002年10月,

由多家电信设备制造商、模块供应商

和元器件厂商发起建立了O B S A I组

织(Open Base Station Architecture

Initiative)。OBSAI的最终目标是建

立一个开放的BTS设备制造市场,以

使更多的模块和元器件厂商参与BTS相关的标准模块的研发和制造,以进

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这样,电

信设备制造商只需集成相应的模块就

可完成BTS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从而

大大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成本。类似

的机构组织还有CRPI。因此,模块化

IP系统架构和多模将是BSS未来发展

块,来替代传统的窄带模拟功放,从

而实现射频的宽带化。

如图2所示,M C PA的核心在于

信号首先在数字中频部分进行合路,

然后通过宽带功放输出,这就意味着

一个物理模块可以根据需求软件配置

为多个逻辑无线子载波而无须合路,

这无疑有助于基站向更高集成度、更

大容量、更低功耗方向前进,将会极

大的降低T C O。同时目前广泛用于

WCDMA MCPA模块的DPD(Digital

Pre-Distortion)等技术均可广泛用于

GSM基站,这样将进一步提升GSM基

站的业务支撑能力。实际上,采用了

MCPA技术的GSM基站相当于GSM基

站的3G化甚至4G化,这无疑会极大提

升GSM网络的生命周期。

多载波技术早在2002年就已经

在WCDMA基站上得到商用,其后在

CDMA和TD-SCDMA广泛应用,但是

直到2008年才率先由中兴通讯等国内

制造商引入GSM领域。为什么有如此

之多优越性的MCPA最后才用于GSM

呢?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技术,

WCDMA、CDMA等均为宽带多载波

制式,而GSM仅有200k频率带宽,频

率越窄,IF(中频)和DAC(数字转

换)的设计难度就越大;其次是成本

因素,由于MCPA成本在初期较高,

因此不适合于大规模部署的G S M制

式;第三是标准因素,由于3GPPR8版本以前的GSM标准对于多载波等尚

未涉及,因为多载波引入GSM在标准

上也是空白。但由于市场潜力、架构

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五代基站系统还

可能支持MIMO(多输入多输出)和

OFDM(正交频分复用),并引入软

件无线电,配合宽带多载波功放技术

的日趋成熟和成本降低,可以实现真

正意义上的软件基站。

可见第五代基站的核心是基于

宽带多载波技术的开放式架构。宽

带多载波技术也就是将宽带多载波

功放技术(Multiple Carrier Power

Amplifier,MCPA)引入GSM射频模

图2 MCPA多载波模块

IF

数字

功放

数模转换

基带处理

更新、降低成本、标准演进等多方面

因素,各主要GSM无线设备供应商高

度重视G S M的发展,基站产品向着

更高密度、更小体积、更低功耗、范

围更广的应用灵活度、支持高速数据

业务及支持多无线网络的融合方向发

展,尤其是无线关键技术之一的射频

模块技术的研发更备受重视,以期降

低成本,提高性能,以适应新技术和

标准演进带来的要求,因此MCPA引

入GSM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多载波GSM基站,降低TCO的

利器

快速建网,绿色覆盖

传统G S M基站的典型容量是

12TRX,中兴通讯2007年推出的业界

最大双密度基站容量也仅为18TRX。

采用多载波技术以后,一个MCPA功

放支持6个GSM载波,三倍于传统的

DTRU,且基站体积更小,单机柜可

以支持高达36TRX的配置,叠加后支

持72TRX。使用多载波技术后就不用

1700

mm

1800

0 mm

GSM36 TRXS

UMTS24

CARRIERS

GSM GSMUMTS

750mm600mm

38TRX/M2

2400W18TRX

业界室内宏站

标准(2006)

44TRX/M2

1950W18TRX

业界室内宏站

标准(2007)

Pow

er C

onsu

mpt

ion 55TRX/M2

1280W18TRX

中兴通讯室内宏

基站(2007)

降低50%

110TRX/M2

750W18TRX

中兴通讯多载波

基站(2008)

降低75%

1700

mm

600mm

8 9

包建飞(中兴通讯)

专题 聚焦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宽带合路器或空腔合路器了,减少了

设备的故障点,也减少了插入损耗,

因此其覆盖能力优于传统GSM基站。

此外,多载波模块可以灵活实现

功率资源共享(功率池),可以灵活

地实现覆盖-容量模式之间的动态转

换,能进一步提升基站的覆盖范围。

在DPD等技术的帮助下,MCPA的功放效率进一步提高。由于MCPA具备独特的载波池,功率资源可以根

据不同载波的话务量和所需功率动态

分配,保证了功放输出功率分配的灵

活性和有效性,实际上也提高了基站

的能源利用率。此外MCPA无需普通

合路器之后,功率从载频输出之后的

损耗大幅减少,因此在同样覆盖范围

下所需要的载频功率大幅度降低。例

如中兴通讯采用MCPA的BS8800 SDR基站功耗仅为同样配置下传统GSM基

站的70%甚至更低,如图3所示。

多载波GSM基站高集成度、低功

耗、高输出功率的优势,将大幅降低

网络建设所需要的基站数目,从而实

现快速建网,绿色覆盖。

快乐运维,平滑扩容

多载波模块提高了基站集成度,

降低了基站数目,从而也大幅降低了

运维成本和运维难度,并可实现平滑

扩容。

例如G S M运营商在建网初期配

置为S222,后期随着用户数目增长需

要扩容到S666,若采用常规双密度载

波,那么需要再增加一个机柜和6个

DTRU模块,费用昂贵。而采用MCPA技术后,运营商仅在运维中心进行软

件配置即可,无需去站点增加硬件或

修改连线配置,这样无疑降低了扩容

难度,节省了运营商的人力资源和硬

件费用。

绿色演进

无线标准的多样化和网络部署

的日趋复杂为运营商长期可持续发展

带来巨大挑战。传统的G S M基站无

法实现平滑扩容,而采用了MCPA技

术的GSM基站则为实现SDR基站奠

定了基础。SDR(Software Defined

Rad io,即软件无线电)技术设计和

图3 MCPA多载波GSM基站降低CAPEX和OPEX

开发的基站系统,与传统基站最大的

不同之处在于其射频RU单元具备软件

可编程和重新定义的能力,进而实现

了智能化的频谱分配和对多标准的支

持。基于宽带多载波技术的GSM基站

可在连续的20MHz频带范围内通过软

件配置同时支持GSM/WCDMA/LTE等

多种制式,完成对多制式射频信号的

收发处理。实际组网中可将射频模块

配置成GSM+WCDMA双模,也可配

置成WCDMA+LTE双模,还可配置成

GSM+WCDMA+LTE多模,从而实

现射频单元在同频段多制式情况下的

融合和演进,达到绿色演进的目标。

基于宽带多载波技术的GSM新一

代SDR基站解决方案,对运营商的意

义在于它不仅能出色满足网络建设中

多制式、多频段建网的需求,还能帮

助运营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网络

的发展策略和方向进行及时有效的调

整,以保证网络的持续竞争力和持续

盈利能力。

展望未来

2010年后,基于多载波技术的

G S M基站的进一步演进可能是一个

符合标准扁平化趋势的I3BSS(智能

化、信息化、IP化的接入网),向高

级和低级两极分化,将可能把BSC和

核心网的功能融入Master BTS内(即

整合BTS、BSC和部分核心网元功能

的主BTS),而Slave BTS则是一个低

成本离散式的接入点。这种架构的调

整进一步降低了网络复杂度和建网成

本,适应未来高速率数据无缝融合网

络的需求。

多载波技术、全 I P架构、高速

D S P、C P R I等先进技术引入G S M后,实现了GSM的3G化,进一步提升

了GSM的盈利能力,更为实现高速率

无缝宽带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

IP Pico基站

开创移动运营新模式

根据D o c o m o公司的统计数

据,移动室内业务量占移动

总业务量的70%左右,因

此,保证网络良好的室内覆盖,是运

营商提高服务等级、发展客户、提高

移动运营收入的关键。解决移动网络

室内覆盖的方法主要包括信号源加室

内分布系统(DAS)、直放站或者射

频光纤拉远方案(BBU+RRU)等。

从2008年开始,中兴通讯推出一种称

为IP Picocell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即

采用基于IP传输的微功率、低成本基

站,将其灵活部署在各种公共场所、

企业等场景,通过Internet方式接入到

运营商的核心网,可以实现和宏网络

之间的无缝共存。这种方案无论从技

术上还是运营模式上都打破了室内覆

盖解决方案的传统,具有传统室内覆 图1 IP Pico解决方案基本组网图

盖方案所不具有的灵活、低价、高话

务吸收能力等特点,受到了众多运营

商的青睐。

中兴通讯IP Pico解决方案的主要

设备包括:小功率的IP Pico基站和大

容量的基站控制器,在使用Internet进

行传输时还需要增加安全网关设备,

基本的组网方案如图1所示。

DSLAM

To Internet

To Internet

Mobile Network

Core Network

.

.ADSL Modem

ADSL Modem

Abis/IP

Abis/IP

IP NetworkSupport ADSL Lines

ZXG10 S8001

IPSECtunnel

iBSCDSLAM

DSLAM

ZXG10 S8001

ZXG10 S8001

安全网关

A/Gb

ADSL Modem

10 11

专题 聚焦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图1中,IP Pico基站通过ADSL方

式进城域网接入到位于移动运营商机

房的基站控制器(iBSC)设备,在基

站控制器设备之前采用安全网关设备

来保证数据在Internet网络传输的安全

性,在IP Pico基站和安全网关之间通

过IPSec安全加密协议保证安全性。

当采用其他 I P 接入方式(如

FTTB、EPON或者IP专网等),其基

本组网方式是相同的。

Pico基站关键字:小巧、即插

即用、省钱

小巧

IP Pico基站体积小于2L,重量不

到1kg,同时兼具220VAC和以太网供

电(PoE)等多种供电方式,安装施

工非常简单,易携易装。

(1) I P P i c o基站属于低功率

的G S M基站,一般输出功率小于

200mW,远低于手机终端的最大输出

功率,因此可以直接在室内环境挂墙

安装,不会对人体产生辐射影响;此

外,它不会具有直放站的噪声累积效

应,同时还可以很好地吸收宏站的话

务量,减少宏站的负荷。

(2)IP Pico基站价格相比其他

基站来说很便宜,是一种低成本的室

内覆盖解决方案。

IP P i co基站外形小巧,再配以

其即插即用功能,真成了名副其实的

“口袋”基站(如图2),可以随身携

带,随想随用。

即插即用

IP Pico基站支持完全意义上的即

插即用功能,颠覆了传统GSM基站的

安装、使用、维护和网络优化方法,

是一款名副其实的“智能”基站。

利用创新的解决方案,IP Pico基

站能够实现上电后的自动接入、自动

频率规划、自动邻区配置,无需任何

人工干预即可实现和室外GSM宏网络

的无缝融合。

当IP Pico基站上电并自动完成传

输和无线相关的参数配置后,IP Pico基站即可以作为一款GSM基站投入运

营,用户不仅可以实现正常的语音呼

叫和数据业务(GPRS或者EDGE),

而且可以实现从其他G S M基站到I P

Pico基站的切换以及从IP Pico基站到

其他GSM基站的切换。所有这一切由

系统自动完成,无须任何人工干预。

中兴通讯IP P i co基站的即插即

用功能赋予了IP Pico基站新的应用模

式,用户可以独立完成安装并使用,

图3 IP Pico基站的应用模式

而且基站位置可以灵活移动,运营商

可借助IP Pico基站的创新特点挖掘新

的市场机会。

省钱

基 站 设 备 的 总 体 拥 有 成 本

(TCO)包括CAPEX(资本性支出)

和OPEX(管理维护支出)两部分。

在GSM网络中,占TCO比重较高的

项目包括:供电费用30%、站点费用

25%、传输费用18%、维护和支持费

用19%、设备费用8%。

中兴通讯IP Pico基站能够全面降

低运营商的TCO:

● 低功耗,IP Pico基站最大功耗不

足13W,且其灵活的安装方式大

大减少了信号穿墙带来的能量损

耗,可以大大节省基站耗电量。

此外,当运营商将IP Pico基站的

使用权下放到最终客户手中的时

候,还可以实现“使用时打开、

不用时关闭”。

● 站点费用几乎为零,IP Pico基站

不占用机房,不需基建工程,这

也使得运营商和物业的谈判更为

容易,同时节省了大笔站点租赁

费用。

● 降低传输租赁费用,IP Pico基站

支持Internet接入,可直接使用客

户现有的城域网、局域网宽带接

入资源,同时其强大的带宽压缩

能力和本地交换能力也使出口IP

带宽大大减少。尤其在使用卫星

传输等比较昂贵的传输手段的场

景, IP Pico基站的带宽压缩能力

更大大降低了传输租赁费用。

创新的市场机会:Pico基站典

型应用模式

创新制造机会。中兴通讯IP Pico基站独特的功能和特点使得运营商可

以充分拓展潜在的市场空间,创造更

多的市场机会。

由于IP P i co基站体积小、重量

轻、绿色环保且支持多样的IP接入手

段,因此不仅特别适合居民小区、办

公楼宇以及地下商场、车库等的室内

覆盖和补盲,也可以作为移动企业应

用的解决方案(如图3)。

模式一:以运营商为主导建设的

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运营商采用类似传统的室内覆

盖解决方法,由运营商独立(或外包

给室内覆盖厂家)完成建筑物内部IP

Pico基站的安装,由运营商负责日常

的网络维护工作。日常的站点租赁费

用、管理费用、电费、IP传输租赁费用

和其他物业费用等由运营商支出。对

于一些小面积公共区域的覆盖,如电

梯、地下车库、居民小区等,我们推

荐这种应用模式。运营商利用IP Pico基站和传统分布式天线系统互为补

充,可以实现更精细化的室内覆盖。

模式二:以运营商主导建设的企

业客户通信解决方案

运营商为企业客户建设室内覆盖

系统,同时提供一些灵活的资费套餐

或业务捆绑等业务。运营商不再支付

站点租赁费用、管理费用、电费、IP宽带传输费用和其他物业费用。

企业移动通信具有很大的市场空

间,企业用户拥有更高的ARPU值,

企业客户的移动ARPU值是普通个人

客户的3倍以上,因此成功抓住企业客

户对提高运营商的收入非常重要。IP

Pico基站的最大优点在于其很强的话

务吸收能力,移动运营商可以利用IP

图2 精致小巧的中兴通讯IP Pico基站

企业应用楼宇/小区

IP Netwrok

Router

iBSC

CN

A/Gb

别墅/孤岛 封闭区域 (电梯等)

信号干扰严重

信号波动剧烈

通话效果很差

信号覆盖差

面积不大

点状分布

卫星传输

话务量很大

内部通话

有移动数据业务需求

信号覆盖差

空间比较独立

空间比较小

安全网关

Pico基站的话务吸收能力配合低廉的

资费套餐,来满足企业客户的移动办

公和企业内部通信需求。

模式三:特殊行业和紧急通信应

用的解决方案

采用IP Pico基站可以解决一些特

殊行业的移动通信应用需求,或解决

一些紧急通信需求,如运动会场所的

话务补忙、灾后紧急通信、快速解决

用户投诉等场景。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如远洋船

舶、油井和地质勘察、科考等,人员

长期处于无GSM信号覆盖的荒野或者

海洋,且工作地点的流动性很强,IP

Pico基站正好能发挥其长处,解决移

动信号的覆盖问题。

对于一些重要客户因信号不良

导致的投诉,可以临时为用户安装

IP Pico基站实现信号的覆盖,缓解和

解决用户投诉;后期根据用户投诉地

点的勘察情况,决定采用何种覆盖方

案,并在完全解决用户的信号覆盖问

题后将IP Pico基站收回。

模式四:运营商监管、企业客户

自主建设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

这种模式下运营商将IP Pico基站

赠送、租赁或者出售给企业客户,企

业客户自行根据应用需求进行IP Pico基站的安装和使用,运营商和企业客

户通过签订资费套餐和业务套餐的方

式寻求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模式改变了目前完全由运营

商主导进行G S M网络建设的思路,

而转变成类似终端类产品的销售和运

营模式。这种方案可以给企业带来更

多的灵活性,同时大大降低了移动运

营商的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目前许

多海外运营商正在操作这样的运营模

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12 13

郭建林(中兴通讯)

专题 聚焦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微型基站控制器系统

让“即插即用”成为可能

就G S M未来的演进方向而

言,对无线侧管理的扁平

化和 I P化的突出需求成为

了一个明晰的趋势。2007年以来,

全球运营商纷纷确立了基于全IP的网

络融合创新的转型战略,并希望以成

熟的、可大规模运营和管理的全IP解

决方案,快速实现网络转型,增强自

身竞争能力。与此同时,竞争的加剧

使得室内通信这块蛋糕成为移动运营

商和固网运营商的兵家必争之地。室

内渗透率不仅关系到ARPU值,更关

系到用户对网络的感知度,尤其目前

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建筑密度也

不断加大,室内存在的信号差、易掉

话或网络繁忙、用户投诉率较高的问

题越来越突出。采用微微蜂窝基站

(PicoBTS)解决室内覆盖和深度覆

盖,以及作为FMC的解决方案都日益

成为GSM网络发展的另一趋势。

然而在微微蜂窝基站的普及过程

中,人们逐渐发现使用传统的基站控

制器在网络建设和运维过程中会存在

诸多不便。由于微微蜂窝基站数量庞

大、移机比较频繁,传统的网规网优

方式在解决频点规划、邻区配置,以

及其他一些无线参数设置上显得越来

越力不从心。同时,受限于GSM技术

本身的一些缺陷,如系统消息中携带

邻区的个数限制等,用户在微微蜂窝

与传统宏蜂窝之间移动时的业务质量

受到了一些限制。因此如何实现微微

蜂窝的自配置、自优化,实现“即插

即用”,降低网络的OPEX,成为微

微蜂窝发展的一个瓶颈。

基于未来网络的演进,同样在此

背景下3GPP提出了SON(自组织网

络)的概念,其主要思路是实现无线网

络的一些自主功能,减少人工参与,降

低运营成本,这也成为LTE EUTRAN系

统标准制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念。

顺应GSM长期演进的趋势,中兴

通讯适时推出了微型基站控制器系统

(uBSS),不仅为微微蜂窝基站的快

速应用扫清了障碍,同时也奠定了中

兴通讯在未来无线扁平化、IP化、网

络自组织等特性上的业界领先优势。

分布式架构与动态小区数据管

与传统基站控制器的集中管理

方式不同,uBSS系统采用了分布式

的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u B S S系

统包括微型基站控制器(uBSC)、

配置服务器(C S)、后台网管系统

(uOMCR)。uBSC完成传统基站控

制器的功能,CS完成微微蜂窝基站的

接入鉴权、认证,并与uBSC一起完成

微微蜂窝基站的无线参数的配置和管

理。uOMCR完成uBSC系统的管理维

护,跟传统的操作维护中心(OMC)

不同的是,它的大部分无线参数管理

功能转移到CS上实现。

如果还是跟传统的基站控制器系

统一样在O M C上静态配置小区无线

参数,对于数量众多的微微蜂窝基站

来说无疑是件很有挑战性的工作,需

要投入大量网规网优人力。鉴于此,

uBSS系统创新性地提出了“动态小区 图1 uBSS系统分布式网络架构

uBSC

CN

CS uOMCR

SeGW

uBSS 系统

PicoBTS

Switch

IP

PicoBTS

Pico

PicoPico

Pico

Pico

Pico

PicoPico

Pico

Pico

Pico

PicoPico

Ce

Pico

Pico

Macro B

Macro APico

Cell 11逻辑小区 1

Pico

Cell 13逻辑小区 2

Pico

Cell 6逻辑小区 3

Pico

Cell 16逻辑小区 4

数据管理”的概念,并采用了分布式

的系统架构。

对于uBSS系统而言,传统的小

区数据被划分成了3部分:模板参数、

小区个性化参数和动态配置参数。由

于微微蜂窝数量众多,从简化管理、

降低运维成本的角度考虑,uBSS系统

采用了“鼓励共性、抹杀个性”的理

念。在uOMCR上配置所有微微蜂窝

共享的“模板参数”,其中包括很少

改动的基本配置参数,而一些可能需

要调整的参数则作为“小区个性化参

数”被放到了CS上进行配置。CS支

持批量导入功能,成百上千的微微蜂

窝小区个性参数可以通过Excel表格轻

松导入。

“动态配置参数”包括小区使

用的频点、小区标识(C I)、基站

标识(SiteID)、邻区、小区BVC标

识(BVCI)等参数,是uBSS系统的

亮点所在。对这些小区关键资源进

行动态配置一方面是降低运维成本

(OPEX)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

提高资源利用率(如CI和频点),减

少运营商在这些关键资源上的投入。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微微蜂窝基站退

服,那么它所具有的频点、CI等关键

资源也同时被收回,这些资源可以重

新被其他新接入的基站使用。由于微

微蜂窝数量众多、使用灵活、接入环

境复杂,个别站点因站点转移或网络

接入故障而退服的情况在所难免,此

时这种关键资源的动态分配方式大大

提高了资源使用率,一定程度上降低

了资源的投入和使用成本。

自动配置功能

如前所述,uBSS系统支持关键无

线参数的自动配置。我们先看一下微

微蜂窝基站是如何接入系统的。

首先微微蜂窝基站与安全网关

14 15

uBSC

CN

CS uOMCR

SeGW

uBSS 系统

PicoBTS

Switch

IP

PicoBTS

Pico

PicoPico

Pico

Pico

Pico

PicoPico

Pico

Pico

Pico

PicoPico

Ce

Pico

Pico

Macro B

Macro APico

Cell 11逻辑小区 1

Pico

Cell 13逻辑小区 2

Pico

Cell 6逻辑小区 3

Pico

Cell 16逻辑小区 4

专题 聚焦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SeGW)建立IPSec隧道,并通过

CS的鉴权、认证,CS分配一个可以

接入的uBSC给基站;基站尝试接入

uBSC,并根据uBSC要求切换到手

机模式,扫描周围的工作环境,收集

一些无线参数,然后上报给uBSC;

uBSC根据基站上报的无线环境参数,

根据一定的算法选择一个合适的频点

给基站,同时把周围可以使用的小区

配置为该基站的工作邻区,并同步从

资源池中分配其他一些无线参数,如

CI、SiteID、BVCI等;同时uBSC会

向C S索要该站点的个性化参数;这

样uBSC就可以综合uOMCR上配置的

“模板参数”、CS返回的“个性化参

数”,以及动态生成的其他无线参数

生成一个动态的小区工作参数表供微

微蜂窝基站使用。

在自动配置功能中,自动工作频

点配置和自动邻区配置是uBSS系统最

大的亮点。自动频点配置功能实际上

是一种干扰规避技术,它可以根据周

围的无线环境让站点工作在一个最适

合的频点上,从而最大可能地降低同

频干扰和邻频干扰;而自动邻区配置

功能则允许微微蜂窝基站根据周围的

图2 逻辑小区示意图

工作环境,把符合条件的小区自动添

加为自己的工作邻区,包括其他微微

小区或普通的宏小区,同时对位于同

一uBSS系统下的微微小区,系统还支

持邻区互设功能,做到真正的邻区配

置自动化。另外,考虑到周围无线环

境可能是不断调整和变化的,uBSS系

统采用了定时扫描技术,允许微微蜂

窝基站周期性的扫描周围无线环境并

同步更新工作频点和邻区。

可以想像,如果这些工作都是通

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来实现,其工作量

和难度将是非常巨大的!

逻辑小区技术

逻辑小区功能是uBSS系统的又一

大亮点。数量众多的微微小区如果全

部暴露在A口,那么对核心网的维护工

作将有很高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

我们在宏微切换面临一些技术瓶颈。

例如一个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可能重

叠比较多的微微小区,系统消息中邻

区的个数(通常不能超过32)则限制

了用户从宏小区到这些微微小区的切

换或重选,降低了用户的感知度和服

务质量。

逻辑小区功能的引入巧妙地解决

了这些难题。在uBSS系统中具有同

频点同色码(BSIC)的小区称之为一

个逻辑小区,如图2所示。一个uBSS系统中只需配置6~10个左右的逻辑

小区,每个逻辑小区有独立的小区标

识。所有的微微小区都归属于这些逻

辑小区,虽然每个微微小区也都有独

立和唯一的小区标识,但在所有的业

务流程中,核心网看到的是为数不多

的逻辑小区标识,而把微微小区标识

屏蔽在A口。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

便于核心网的维护。尤其是对于核心

网其他宏小区的邻区配置就变得简单

多了,只需在宏小区中把这些逻辑小

区添加为邻区,就可以轻松实现宏小

区与微微小区的切换和重选了。

中兴通讯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逻辑小区技术及宏微切换算法创

新性地解决了微微蜂窝基站应用上的

一些技术难题,减少了用户的维护成

本。

先进的软硬件架构

uBSC采用了先进的软硬件架构,

便于后期的升级和演进。uBSC基于中

兴通讯3G统一平台,内部采用All IP架

构,支持IPAbis、IPGb接口,未来可以

支持符合3GPP标准的IP A接口。相对

于传统的基站控制器,uBSC在软件架

构上也更加灵活,更具演进能力。例如

uBSC支持IPAbis和IPGb接口合一,支

持TDM A和TDM Gb接口合一;在CS域

则采用了更为灵活的按IP地址及其QoS进行复用的技术,便于实现本地交换功

能,而在IP A方式下,可以更为方便地

实现与现有核心网的对接,同时对TC上移或远置的支持也更加灵活。

所有这些无疑使uBSC在未来基站

控制器的IP化、扁平化、Sever化演进

中更具竞争优势。

应对城市森林通信挑战——SDR设备OTSR组网应用分析

唐亚玲(中兴通讯)

每一个到过香港的人都会因那

林立的建筑森林而感慨城

市建设的奇迹,每一个乘

坐过高速列车的人都会为那风驰电掣

的速度而感慨科技进步带来的快捷。

但是,在享受城市发展和科技进步的

同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苦恼呢?城

市中高楼林立,通话信号总是不好、

通话质量不佳;快速列车上想打个电

话,却接通困难、时断时续。

这些都是城市建设和交通建设飞

速发展给通信技术带来的难题,本文

着重探讨采用SDR设备实现OTSR组

网方式的密集城区和高速铁路无线通

信解决方案。

OTSR和SDR是什么

OTSR是“Omni Transmission

图1 SDR设备实现OTSR的示意图

RF RF RF

RRU

BBU

1个逻辑小区、3个天线方向;减少重选、切换

馈缆 光纤

Sectorized Receive”的缩写,意即全

向发射定向接收。相对于OTSR还有

16 17

专题 聚焦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STSR的说法,STSR是“Sectorized

Transmission Sectorized Receive”

的缩写,即定向发射定向接收。

STSR也就是传统的基站组网方

式,通常一个逻辑小区(Cel l)只打

一个天线方向,比如一个定向小区使

用一副定向天线。而OTSR的方式,

是一个逻辑小区(Cel l)承载多个天

线方向,采用全向发射、定向接收,

以全向站的配置形式得到定向站的覆

盖效果。

如图1中的例子,一个逻辑小区采

用三个定向天线实现覆盖效果。在基

站系统配置中,发射通路使用全向发

射,系统中配置为同一个逻辑小区,

基带信号分成三路转化为射频信号,

通过三个定向天线发射出去;接收时

采用三扇区定向接收,三路信号接收

后将采用MRC(最大比合并)进行合

并处理。

S D R是“S o f t w a r e D e f i n e d

Rad io”的缩写,意即软件无线电。

图2 室内覆盖场景举例

SDR设备采用了射频和基带相分离的

设计架构,使用射频拉远BBU+RRU的形式,同时由于射频部分使用多载

波技术,SDR基站RRU内部不需要使

用独立的合分路单元,从而能够更方

便地实现OTSR组网。

OTSR应用场景分析

超级密集城区

超级密集城区中往往高楼林立,

街道、立交桥、大型商场、写字楼等

各种建筑物错综复杂,需要覆盖的区

域有很强的针对性,用户分布也非常

复杂。

这样的场景下,如果用传统的

STSR三扇区三天线覆盖方式,每个

天线都设置成一个逻辑小区,为了达

到覆盖效果,则会有非常复杂的小区

关系,可能每个小区的32个邻区配满

都不能满足要求。用户频繁的切换重

选,会给系统带来非常多的冗余信令

负荷,用户感知度会很糟糕。同时,

RF RF RF

RRU

BBU

1个逻辑小区、3个天线方向;减少重选、切换

馈缆 光纤

每个天线作为一个逻辑小区的话,也

会增加设备成本。

SDR设备利用RRU能够射频拉远

的优势,将多个天线作为一个逻辑小

区考虑, BBU基带信号出来后,经过

光纤连接到多个RRU上,每组RRU再

接到相应的天线,从而实现OTSR组

网,既节省了设备成本,又能够满足

覆盖要求,减少了重选和切换。

室内覆盖

在密集城区,写字楼、商场和停

车场等室内用户比较多,而建筑物穿

透损耗很大,往往造成室内覆盖信号

不好。传统的室内覆盖方式是采用直

放站、泄露电缆等,容易对室外站产

生干扰,往往严重影响网络性能和用

户感知度。

如果采用OTSR的组网方式,如

图2所示,在一栋高楼中放置BBU,

分别用RRU拉远至楼顶、地下停车场

以及中间楼层,这样既做到了室外覆

盖,也兼顾了室内覆盖盲区。

高速高铁覆盖

高速公路及高铁中的群体用户

集中在一个高速移动载体中,对于此

类移动终端需要及时进行重选或切换

以保证通信的连续性。但是用户高速

运动会造成频繁的重选或切换将可能

导致系统信令负荷增加,影响通话质

量,并可能会造成重选不及时导致呼

叫失败,切换不及时或者切换失败导

致掉话等严重问题。

在某段铁路或高速公路上,用

SDR设备实现OTSR组网,BBU放在

机房中,利用光纤将多个RRU拉远到

铁路沿线,这些R R U分别连接到相

应的天线下,从而一个逻辑小区实现

了带状的铁路或高速公路覆盖区域,

加大整个覆盖区域内各小区的服务范

围,以达到减少终端重选及切换的次

数,提高通信质量。

对无线规划的影响分析

对覆盖半径的影响

用SDR设备实现OTSR组网,给

链路预算带来的变化,主要来自于以

下方面:

● SDR设备相对于传统基站,其天

馈连接部分有了变化,根据RRU是否上塔以及上塔的高度,馈线

和连接头带来的损耗值不一样;

● 采用O T S R组网,上下行链路

上,由多天线带来的分集增益需

要考虑。

链路预算的差异直接导致覆盖半

径的差异。

(1)传统设备Omni、STSR和

OTSR覆盖半径对比

假设场景为G S M 900M H z网

络,覆盖区域为密集城区。假设基站

站型:Omni和OTSR时配置为O4,

STSR时配置为S4/4/4,采用定向天

线增益为15.5dB i,全向天线增益为

11dBi,天线挂高均为25m,Omni、

STSR和OTSR均采用传统设备组网。

此时覆盖半径计算对比结果显示

STSR>OTSR>Omni:● 采用传统设备组网,STSR方式

下单小区的覆盖半径比O m n i方

式大,原因是STSR使用定向天

线,增益较大;

● 采用传统设备组网,OTSR方式

下单小区的覆盖半径比O m n i方

式稍大,原因是使用定向天线增

益较大,同时考虑上下行的多径

增益;比STSR方式覆盖半径稍

小,原因是外置的分合路单元有

3dB电桥的损耗。

(2)SDR设备OTSR与STSR覆

盖半径对比

假设场景为GSM 900MHz网络,

覆盖区域为密集城区。假设基站站型

为:OTSR时配置为O4,STSR时配

置为S4/4/4,均采用定向天线增益为

15.5dBi,OTSR和STSR均采用SDR设备射频拉远组网。

此时覆盖半径计算对比结果显示

OTSR>STSR:

● 同样是S T S R方式组网,采用

SDR设备比采用传统设备计算所

得的覆盖半径稍小,是因为开4个

TRX时机顶输出功率比传统设备

稍小;

● 同样是采用 S D R 设备组网,

OTSR方式下单小区的覆盖半径

比STSR方式稍大,原因是需要

考虑多天线带来的分集增益。

对容量规划的影响

用SDR设备实现OTSR组网,给

网络容量规划带来的变化,主要来自

于以下方面:

● SDR设备的容量承载能力比传统

设备强,能够实现比传统基站更

大的单站站型;

● OTSR因为天线方向个数多、天

线挂高和下倾角调整灵活,覆盖

针对性强,相对于传统的STSR来说,OTSR容易吸收到更多的

用户。

对频率规划的影响

用SDR设备实现OTSR组网,给

网络频率规划带来的变化,主要来自

于以下方面:

● SDR设备RRU一般有允许频段范

围,频率规划时需要考虑其支持

带宽能力;

● 当一个逻辑小区配置多个R R U时,不仅需要知道小区共配置的

TRX数目,还需要明确每个RRU

中实际开通的TRX数目,以此作

为频率规划的必需输入之一;

● OTSR因为天线方向个数多,网

络覆盖的复杂性直接增加了频率

规划、邻区规划的难度。

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分析

OTSR组网方式对网络性能的影

响有:

● 对覆盖区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

活性,用户可以得到更好的覆盖

信号和服务;

● 一个逻辑小区分为多个天线对用

户区域进行覆盖,通常设置小

区内切换关闭;当用户在覆盖交

叠区移动时,并不需要进行重选

或切换,由此减轻系统的信令负

荷,也减少了因切换带来的指标

下降,对网络性能及用户感知度

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 对于超级密集城区的O T S R组

网,由于方向的复杂性,频率规

划非常困难,某些区域可能会存

在一定干扰,这种情况需要在后

期的优化过程中不断调整改善;

● 对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场

景,在带状的覆盖区域内,频率

复用的距离增大,频率规划也会

相对简单,频率资源利用率提高

的同时减少了干扰,网络性能有

所提升。

随着G S M网络建设的规模不断

扩大,网络规划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

大。基于SDR设备实现OTSR方式组

网就是为了面对这些问题而做的全新

尝试,虽然增加了规划的复杂性,但

是该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中的切

换和重选次数,应对城市森林通信挑

战!

18 19

陈霓(中兴通讯)

专题 聚焦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飞一样的速度,不一样的选择——SDR组网下高铁覆盖方案

高铁覆盖为什么这么难

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速度让世界折服,高铁以其

方便、快捷、舒适的特性,

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主流选择之一。

如何在高速运动的高铁车厢内为用户

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也成为运营商

越来越关注的主题。高铁覆盖是检验

设备商综合解决方案能力的试金石。

为什么高铁覆盖这么难?

首先,高铁车速很快,最高时速

可达350km/h。高速运动引起的多普

勒频移更加明显,由此将导致基站和

手机的相干解调性能降低,直接影响

网络性能,用户感知度变差。

第二,频繁的切换会导致切换成

功率下降,甚至因切换不及时产生掉

话;频繁的小区重选也将影响PS(分

组交换)业务速率等指标,用户体验

差。

第三,高铁采用新车型,车体密

封性强,车体穿透损耗加大,会导致

车厢内部接收信号降低。

第四,在现网上采用小区分裂的

方式覆盖高铁,高铁小区与其他小区

同属一张大网,网规网优策略非常复

杂,很难达成最优质量。

高铁覆盖总体解决方案

要解决这一系列难题,必须将高

铁覆盖作为一个特殊场景进行研究,

提出一体化的网络覆盖解决方案。

多普勒频移解决方案

协 议 规 定 , 多 普 勒 效 应 下

GSM900可以承受的最大径向时速为

250km/h。当列车时速超过250km/h时,必须考虑对多普勒频移进行频偏

补偿,否则通话质量和系统性能将明

显恶化。

中兴通讯采用先进的频偏补偿算

法,能够解决多普勒频移补偿问题。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手机信号的频偏,

调整基站接收频率,抵消多普勒效应

导致的上行频率偏移;同时相应对下

行发信频率设置相同的偏移量,保证

与手机的正常通信,有效地保证了无

线链路的稳定链接,从而保证优质的

通话质量。

频繁的重选和切换解决方案

高速移动时,小区重选及切换的

频率明显加快。假设高速列车时速为

350km,约为97m/s。假设现网每小

区覆盖铁路1.5k m,平均15s将发生

一次小区重选;假设平均每次通话时

长60s,则每次通话平均要发生4次切

换。如此频繁的小区重选和切换,将

会降低重选和切换成功率,并可能因

为切换不及时而导致掉话。

中兴通讯采用BBU+RRU实现多

载波联合(MCUM),将不同RRU设

置为同一个逻辑小区,列车穿过同一

小区的不同RRU时不发生切换,只有

跨小区的RRU之间才发生切换。在实

际工程中,若每小区配置4载频,最

大可以配置12个RRU为同一个逻辑小

区,从而将小区覆盖半径拓宽为传统

方式的12倍,大幅减少了逻辑小区数

量,降低了小区重选和切换次数。

车厢内覆盖解决方案

高速铁路上采用新型列车运营,

如设计时速可达到250km以上的庞巴

迪列车以及CRH子弹型列车。由于新

车型车体密封性强,车体穿透损耗加

大,会导致车厢内部接收信号降低。

经过调查,庞巴迪列车的综合损耗高

达24dB。如果采用现有GSM网络来覆

盖,在高速列车内信号强度可能无法

保证良好的通话,引起用户投诉。

中兴通讯采用BBU+RRU组网实

现高铁覆盖专网,可以将R R U近天

线安装,减小馈线损耗,增强车厢覆

盖。B B U建议放置在车站或现有机

房,RRU通过级联方式在铁路沿线铺

设,可以采用抱杆安装或者沿线铁塔

安装。

高铁专网解决方案

对高铁采用专网覆盖解决方案,

即采用专用的基站或小区对铁路沿线

进行覆盖,只用于列车内用户的通

信。高铁专网的网络规划策略相对简

单清晰,与大网实现重选和切换上完

全的隔离,只在车站、候车室等专网

与大网的连接处进行重选和切换。专

网小区形成链状接力覆盖,形成铁路

沿线超长小区以减少跨区切换;多个

专网小区形成连续覆盖,以保证列车

高速通过时的网络性能指标。

高铁场景下的网络规划

容量规划

高铁场景一般建议站台小区配置6载频;跨LAC(Location Area Code)

区高铁链型小区配置6载频;其他高

铁链型小区配置4载频。开启动态HR(半速率)、动态SDCCH(专用控制

信道)。

天线选型

由于高速铁路属于狭长地形场景

覆盖,且专网小区基站与铁路沿线可

能有一定距离,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需

要选择不同的天线。

● 如果专网基站与铁路沿线的垂直

距离较大,应该采用65度左右高

增益(18dBi)宽波束天线,扩大

覆盖范围,同时抑制覆盖边缘天

线增益的快速下降。

● 如果专网基站与铁路沿线的垂直

距离在100m以内,为避免越区

覆盖,优先采用30度左右高增益

(20~22dBi)窄波束天线。

● 站台小区建议采用小增益八木天

线或者吸顶天线,将覆盖范围仅

控制在高铁站台。

交叠区计算

小区重叠覆盖距离应该从小区重

选切换两方面考虑。

(1)从小区重选考虑

20 21

专题 聚焦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网络融合的急先锋——IUR-G接口的应用

郭洪昌(中兴通讯)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向着宽带

化、分组化以及个人化发展

的趋势渐渐明朗,各种网络

之间的融合和互联互通技术的应用逐

渐成为网络技术今后发展的一项重要

的功能。

目前我们应用的接入技术也可

谓是百花齐放:G S M、C D M A、

W C D M A 、 C D M A 2 0 0 0 、 T D -

SCDMA。这些接入技术都拥有完整的

技术体制,但是各种接入技术之间又

不能完全做到资源共享和共同管理,

势必造成较低的频谱利用率和管理效

率。因此拥有统一的可运营和可管理

的核心网络,并通过统一综合业务/管

理平台向用户提供丰富、可靠和安全

的移动网络服务,并降低网络运营成

本,提高移动网络效益将是移动通信

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

然而现状是,每一个系统都有其

局限性,不同的网络所遇到的问题各

不相同。但随着用户需求的增长,我

们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场景下使用不同

的系统或特定的业务;从用户的角度

出发,完成同一个用户的不同业务需

求(或者移动性管理)就可能由一个

网络承载变成了多个网络共同分担。

因此,网络融合必将是移动通信网络

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网络融合的原动力是为了充分利

用各种技术所特有的资源、已投入成

本以及运营管理的需要。在2G网络与

3G网络融合过程中,由于涉及整网

网络结构的调整,使得融合所涉及的

网元众多、技术难度大、融合过程复

杂。与其这样,不如先保持各自内部

原有的主体结构,通过增加信息的互

通功能和转换效率,达到快速经济地

实现互联互通和跨网络操作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结合进一步的需求开发,

从而实现网络之间的融合。

IUR-G接口就是中兴通讯在TD-

SCDMA/GSM网络无线网融合方面率

先实现的技术方案,目的是为了保障

GSM900/DCS1800与TD-SCDMA网

络之间的切换性能。现场实际测试表

明:该方案一方面可以明显缩短切换

时延,另一方面TD-SCDMA网络可以

基于GSM网络负荷选择最合适的GSM目标小区进行切换。

为了说明应用 I U R-G接口的好

假设两个小区在交叠的中间点电

平相当,根据协议,从此点计时最少

5s后触发小区重选,即逻辑小区的重

叠覆盖区最少要满足10s的火车运行

时间。跨LAC区的小区重选,需要多

预留2s。即对于同一LAC内的小区重

选,重叠区考虑10s;对于跨LAC的小

区重选,重叠区考虑12s。

(2)从小区间切换考虑

应用快速电平下降切换算法,

两次切换间隔时长设置为0。一般来

说,测量报告滤波和切换判决时间小

于3s,切换执行时间小于2s,连续切

换等待时间为0s,二次切换执行时间

小于3s,因此重叠区至少应能保证8s的MS(移动站)移动时间,跨BSC切

换,还需要多预留1~2s,切换的重叠

覆盖区要求为10s。

(3)综合考虑

综合以上两点,取小区重选和

切换中较大的重叠覆盖距离,即10s(同一LAC)或者12s(不同LAC)对

应的重叠距离作为高铁专网覆盖小区

间的重叠覆盖区域距离。如时速达到

350km/h,同LAC小区的重叠覆盖距

离为972m,跨LAC小区的重叠覆盖距

离为1167m。要注意,逻辑小区内各

RRU站点之间无需预留重叠距离;仅

在两个逻辑小区之间相邻的RRU站点

时考虑重叠覆盖。

站址选择

通常情况下,城市移动通信网络

建设时,铁路沿线已经建设好了相当

一部分的宏站,可以有效利用这些宏

站进行铁路专网的建设。我们建议的

原则为垂直于铁路300m之内,且从基

站可以目视到铁轨的基站可纳入铁路

专网建设。

当在城市铁路沿线没有现成基站

可用时,需要考虑新建站来解决专网

小区接续问题。同样,沿线新增的宏

站与铁路垂直距离务必控制在300m之

内,高度控制在20m~30m,以保证覆

盖效果。另外,考虑到安全问题,铁

塔类型的宏站与铁路垂直距离需大于

50m。

LAC规划

覆盖车站候车室与出口处的小区

采用与相邻公网一致的LAC;站台微

蜂窝采用专网LAC。控制站台专网小

区和候车室、出站小区的覆盖范围,

保证车站处的位置更新只发生在两

处:旅客进站时,从候车室小区到站

台专网小区;旅客出站时,从站台专

网小区到出站覆盖小区。

高铁沿线的专网小区尽量采用相

同的LAC,并独立于公网;若高铁全程

距离较远,经停的地市较多,需要考

虑位置区的寻呼容量进行LAC规划,不

同LAC区的分界建议放在车站处。

频率规划

专网建议使用900M频点,以减少

多普勒频移影响,并建议预留专网频

点,以确保专网频率的独立性。铁路

沿线现网的公网站点可能需要进行频

率调整。

若与大网混合使用频点,专网

BCCH(广播控制信道) 建议采用公

网的TCH(业务信道) 频点。同时建

议专网的NCC(网络色码)与大网进

行不同设置,从而在规划上确保专网

的独立性。采用大网TCH频段内频点

作为专网的BCCH,还需要考虑调整部

分专网附近的公网TCH频率规划,保

证一定的载干比,以确保通话质量。

邻区规划

高铁的专网与公网相对独立,

仅在列车停靠车站与公网配置邻区关

系,具体为:站台专网小区与候车室

及覆盖出口的公网小区相互设置邻

区;列车行进中专网小区与公网之间

不设置为邻区,只在专网小区之间设

置邻区关系,配置与该小区前后相邻

的两个小区作为邻区。

参数规划

(1)站台专网小区

调整小区选择及重选参数,让

站台上的用户尽量驻留在站台专网小

区中。站台专网小区的C R O(小区

重选偏移量)高于公网,最小接入

电平设置建议比公网略低2dB。开启

站台专网小区的上下行质量切换、上

下行电平切换、PBGT切换、快速电

平下降切换(相关小区为前后链型专

网小区),减小公网至专网小区切换

PBGT门限,增大专网至公网小区切

换PBGT门限。站台专网小区关闭切

换预处理,打开SDCCH切换。

(2)高铁链型专网小区

高铁链型专网小区重选不启用C2判断标准。开启上下行质量切换、上

下行电平切换、PBGT切换、快速电

平下降切换(相关小区为前后链型专

网小区),专网小区间的PBGT门限

建议设置为27;关闭切换预处理,打

开S D C C H切换,调整切换N/P值、

平均窗口大小、切换最短间隔、惩罚

周期等参数,加快专网小区间切换速

度。

采用BBU+RRU分布式基站,使

用多载波联合技术实现高速铁路的专

网覆盖,有利于减少小区间的重选、

切换,提高切换成功率,降低掉话

率;频偏补偿算法能够减少多普勒频

偏对系统性能造成的影响。通过有针

对性的高铁场景网络规划,结合分布

式基站的特性,能够帮助运营商打造

出优质的高铁覆盖网络。

22 23

0

500

1000

1500

时延(

ms )

IUR-G功能开启和关闭情况下不同芯片平台整体切换执行时延对比

关闭IUR-G功能 1000 920 1490开启 功能 610 570 1100

联芯 T3G 展讯

IUR-G

专题 聚焦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共享,同时提升切换性能。

那么为什么要将互联互通的接口

放在接入层呢?

首先,目前互联互通和协议最为

成熟和完善的是CN侧,但是所有的数

据和消息都通过C N侧进行转换和处

理,需要经过的网元比较多,效率较

低。通过在BSC/RNC接口进行容量

和负荷信息的交互,这也就是互联互

通以及控制机制从核心网向接入侧下

移的结果。互联互通接口的下移,直

接带来的好处就是提升系统间负荷均

衡的性能,缩短消息传递周期,同时

优化系统间切换时目标小区的选择方

式,减少系统间重定位时间延迟。

图2和图3显示了实际测试结果。

如图2所示,IUR-G功能开启后大

幅缩短了切换时延,因此可以有效对

抗在切换准备过程中无线环境的急剧

恶化。体现在实测结果上就是切换成

功率提升,切换掉话率降低。

在切换资源准备成功率方面,

IUR-G接口的应用也体现出了较大的

优势,通过测试发现,IUR-G接口开

启时资源准备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

升,如图3所示。资源准备成功率提升

的直接好处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切换

过程中由于资源分配不成功导致的切

换失败问题。

通过对切换性能的对比发现,

I U R-G的使用能够显著降低切换时

延、避免切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

时也能提升语音质量、减少切换掉字

等现象。

以上就是应用 I U R-G接口的优

势,而这只是网络融合中的一小步。

随着网络融合的进一步加深,在整

个网络运营中会进一步提升资源使用

率,业务使用会更加方便快捷,同时

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

切换资源准备成功率

99.94%

97.06%

95.50%

96.00%

96.50%

97.00%

97.50%

98.00%

98.50%

99.00%

99.50%

100.00%

IUR-G开启

切换资源准备成功率

IUR-G关闭

图3 资源准备成功率对比

图2 切换时延对比

第三方 评论

FTTx市场报告摘自IDATE2009年7月报告

FTTH/B(光纤到户/大楼)技

应用最广的FTTH技术:EPON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受欢迎的

FTTH技术为EPON。EPON现已发展

成GEPON(千兆EPON)。由于有

日韩运营商的鼎力支持,EPON几乎

垄断了亚太市场,2008年它的全球市

场份额达60%。而且,预计EPON在

2009年9月将演进为标准的10G网络。

放眼全球,GPON的部署还是落后于

EPON。事实上直到现在,GPON主

要在欧洲和北美发力,而EPON则仍

在充满变数的中国市场独占鳌头。作

为中国运营商的首选,EPON技术在

2011年前仍将维持其在中国的霸主地

位。同时我们也注意到,EPON技术

在中国也被(中国移动)用于移动网

络的传输部分,尤其是当前的3G网

络。我们也看到了近来有关GPON的

宣传和最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

国移动所建设的GPON试验网。

EPON在中国的成功和目前的大

规模应用很快会影响到其他新兴市场

在技术上的选择,在泰国和埃塞俄比

亚就是如此。确实,中国对EPON的

亚太:EPON的温床

亚太地区的服务提供商在P O N(无源光网络)技术里投入巨大,尤

其是EPON技术,因为EPON容量更

大、成本更低。事实上,大的FTTH/B或FTTx/LAN市场已大都采纳EPON技

术,如KT、NTT和中国电信。

中国将部署全球最大FTTH网络

中国已建成大规模的光纤宽带

接入网。2008年,由于成本优势,

E P O N几乎垄断了全部中国运营商

的网络。近几个月来,处于劣势的

GPON也取得了适度增长。中国仍是

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由于有中国电

信、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移动在推波助

澜,全球最大FTTx市场似乎已在中国

广泛应用也会促使该技术成本降低。

就像BPON(目前已被GPON取

代)仅被Verizon应用于北美一样,以

太网P2P技术主要被欧洲运营商采纳。

FTTx各技术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见

图1、地区市场占有率见表1。

图1 2008年底各FTTx技术的全球市场占有率

(数据来源:IDATE)

表1 2008年底各FTTx技术的地区市场占有率(数据来源:IDATE、Broadband Properties for North America figures北美宽带)

GPON17%

EPON60%

BPON9%

以太网

P2P14%

EPON GPON BPON 以太网P2P

亚太 91% - - 9%

中国 100%

北美 5% 74% 12% 9%

欧洲 - 19% - 81%

图1 IUR-G接口在网络中的位置

BTSNodeB

UE

以太网

E1

ATM(信道化)

ATM(非信道化)

IUR-G接口

IU CS接口IU PS接口

A接口

Gb

IUB接口

Abis接口

客户端

交换机

光交换机

光交换机

GS10 (CS) SGSN

处,我们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接口

的位置,如图1,接入侧控制设备是

BSC/RNC一体设备,IUR-G实际上

就是这个一体设备中的内部接口。通

过该接口在接入层设备之间实现互联

互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提升系统间

资源调查的效率,消息传递环节大幅

缩减,资源调查周期大幅缩短。应用

IUR-G接口,在对原网络几乎不产生

任何影响的情况下实现了两网资源的

24 25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开动。

FTTx设备商

下面我们来看看各大FTTx设备商

的情况。

设备商排名

到2008年底,全球安装好的FTTx端口估计已达8330万个。

2009年7月底,IDATE初步估计

了FTTx设备商2009年二季度的全球市

场占有率(见图2),数据有待IDATE后续证实。在分割的FTTx市场,全球

排名前六位的设备商均来自亚洲:中

兴通讯市场占有率第一,为19%;华

为紧随其后,13%;三菱位居第三,

7%。这证明中兴通讯在2009年二季度

其他

50%

三菱

7%

中兴通讯

19%

华为

13%

烽火

5%住友

3%富士

3%

图2 2009年二季度全球各设备商在FTTx端口

市场的占有率(数据来源:IDATE)

的全球FTTx市场扮演领头羊的角色。

得益于在国内市场(如中国联通)拿

下的几个重要订单,中兴通讯在2009年的前两个季度的发货量表现优异。

主流FTTx市场:对本土设备商情

有独钟

由于市场的高度分割,设备商们

也是百花齐放,他们各有支撑自己的

技术力量和地理优势。

在日本和中国两大FTTx市场,受

到FTTx运营商青睐的往往是本地设备

供应商。在日本,占据市场领导地位

的是住友、三菱和富士,这三家设备

商都在日本的FTTH/B网络建设中获得

了丰厚的回报。在中国,设备商们也

倾向于建设FTTx网络。中兴通讯、华

为、烽火网络和阿尔卡特-朗讯(通过

上海贝尔)是该市场的佼佼者。

2009年7月底,IDATE对FTTx设

备商的中国市场占有率进行了初步估

计(见图3),本次占有率针对的是

2009年度第二季度,具体数据有待

IDATE证实。

结果显示,中兴通讯在中国FTTx市场巩固了其第一的位置,占有率为

45%。

在欧洲,该市场被思科和富拓

其他

25%

中兴通讯

45%

华为

20%

烽火

10%

图3 2009年二季度各设备商在中国FTTx端口

市场的占有率(数据来源:IDATE)

(Packetfront)这两个以太网P2P提

供商瓜分了大部分,剩下的是阿尔

卡特-朗讯(阿朗)的G P O N网络。

在北美,几大设备商包括有国际巨

头如提供GPON网络设备的阿朗,提

供BPON网络设备的摩托罗拉和泰乐

(Tellabs),以及一些针对细分市场

的供应商,如可利士(Calix)。可利

士的客户是美国的传统运营商ILECs。

积极进步中的中国设备商

中兴通讯

中兴通讯的优势在于能同时提供

EPON和GPON技术。中兴通讯推动

着PON标准(主要在互联互通层面)

的发展和演进。该公司还参与了下一

代PON技术(即10G EPON)的研

发,并已于2008年10月发布了第一

个设备样机。10G EPON将用来为终

端用户提供更大带宽,但会更多地在

FTTB架构中与VDSL2(极高速数字用

户线2)捆绑使用。

中兴通讯的战略计划是在GPON和10G EPON标准中继续投入。

之前我们已提到,中兴通讯如今

领导着FTTx市场。在2009年二季度中

国联通的集团采购中,中兴通讯也获

得了最大份额,进一步巩固了其FTTx市场领先的地位。

聚焦FTTx中国市场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两大中

国运营商都已证实了其EPON战略。

中国移动是中国目前唯一同时介入

GPON(主要是最终接入)和EPON(主要是3G移动传输)的大运营商。

预计到2009年10月10G EPON的标准就将出台,对于那些早已介入

EPON的中国运营商来说,发展到新

的10G EPON网络的诱惑将会很大。

事实上,中国电信已经在测试10G

EPON的设备了。所以,那些已在10G

EPON标准中占据一定地位的设备商

将在未来10G EPON网络中占先天优

势,中兴通讯就是如此,该公司已于

2009年5月发布了全球第一个对称性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114 348 10025 559 700

91970 50017 821600

73 914 50011755 900

57 792 4007 149 700

45 5916004 423 000

35 1410002 423 600

29 652 4001482 000

140 000 000

120 000 000

100 000 000

80 000 000

60 000 000

40 000 000

20 000 000

0

FTTH/B 用户

VDSL 用户

图4 全球2008—2014年间FTTH/B和VDSL用户增长趋势图(数据来源:IDATE)

10G EPON设备样机。

2014年FTTH市场预测

预计未来几年内,超宽带接入

(即FTTH/B和VDSL2的组合)将稳步

增长,到2014年将吸收近1亿4000万

全球用户。但各国国情和运营商的特

点,各国增长速度会不尽相同。

全球预测

近几个月来全球范围的FTTH/B和

VDSL用户增长数目非常可观。预计到

2014年,全球超宽带系统用户将稳步

增加。

F T T H/B将在中期内继续控制

VDSL市场。

根据IDATE数据显示,FTTH/B技

术将在2014年统治该市场,到时将拥

有约1亿1440万用户,而VDSL用户约

达2560万。

也就是说,在未来5年内每年的增

长额为21%~33%,在2010—2012年

网络建成时,用户增长将呈现平稳趋

势,在目前筹划网络部署的地区,用

户数也会适度增加(如图4)。

亚洲将继续成为最大的FTTH/B市

场,但它与欧美市场的差距将缩小。

VDSL市场则相反,不过总的说来,亚

洲(尤其是中国)的VDSL用户将在

2011年超过欧洲和北美。

第三方 评论

中兴通讯如今领导着FTTx市场。在2009年二

季度中国联通的集团采购中,中兴通讯也获得

了最大份额,进一步巩固了其FTTx市场领先

的地位。

26 27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第三方 评论

移动设备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对话CCS Insight公司调研主管本•伍德先生

本•伍德先生是CCS Insight咨

询公司的调研主管。关于

“明年对移动设备产业而言

预示着什么”,我们邀请本•伍德先生

跟我们共同分享一下他的观点。

您期待明年的到来吗?

可以肯定的是明年是艰难的一

年,但是形势会逐渐变好。明年第一

季度总交易额与2008年同期相比将下

降14.3%,之后全球终端出货量会有

一个适度的增长。我们期待后期出货

量逐季度增长,因为渠道库存情况非

常明朗,而且苹果、RIM、Palm、诺

基亚等公司的新的吸引眼球的产品也

在刺激成熟市场。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世界前5名

的终端制造商依然占有85%的市场份

额。但是在2009年的前3个月,其他

制造商的份额增长到22.1%。这种变

化部分归因于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

的不良表现,同时也因为中兴通讯、

RIM、苹果和HTC的巨大增长。较小

规模的制造商大多集中在中国,而亚

洲其他市场也将继续面临各种挑战,

但是在未来18个月,苹果、R I M、

HTC 和中兴通讯通过各种经营模式赶

超市场增长速度,将一起占有更大的

市场份额。

图1是2008年一季度—2009年四

季度的交付情况,其中包括我们对今

年后半年情况的预测。

我们对明年持乐观的态度。全球

手机用户正在迈向40亿,即使我们对

今年总销售额最多将降低12%的预测

是正确的,每秒钟仍然有30部新手机

销售出去。

中兴通讯市场研究部

图1 2008年一季度—2009年四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来源:CCS Insight,2009年6月)

那么未来12个月的发展趋势是

怎么样的?

移动宽带将继续快速增长。成熟

市场的大多数运营商都优先发展移动

宽带业务,因为它可以带来新的增长

点。他们一直在销售不断增长的语音

捆绑业务,这一业务使得人们几乎不

用担心他们的通话时长。运营商之间

的竞争已经使得捆绑包不断增大,而

欧洲和其他地方的电信管制使得电信

服务价格降低,因此,运营商抓住机

会销售宽带调制解调器(更为重要的

是,新的连接)也就不足为奇了。

去年西欧宽带适配器的销售还

不到手机的1/20,但是我们看到,随

着内嵌蜂窝网连接的笔记本电脑的出

现,该数字在增长。这些设备有助于

打消移动电话仅用来通话和发短信的

观念。

移动上网将受助于另外一个增长

趋势——无限制的服务。当然,提供

无限的通话时间或短信服务不再是新

的理念,但是在未来的12个月中,我

们将看到“无限”的概念应用于各种

业务。已经有一些应用先例,包括类

似于“Facebook”这样的无限制连

接的社交网站,以及"一次付费无限制

下载"的音乐下载业务,例如诺基亚的

“Comes With Music”和索尼爱立信

的“PlayNow”。

未来的热门设备有什么特殊要

求?

任何一个成功的设备都可能参与

我们所谓的“兆像素军备竞赛”。制

造商正在不断增加摄像头传感器的像

素,部分是因为用户认为兆像素可以

提高画质。拥有8~10M像素摄像头的

手机很有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非常受

欢迎。需要注意的是,更多的手机拥

有先进的照相功能,如面部识别,或

者可以识别目标是否微笑或者眨眼的

软件。

旗舰手机将有10G的存储容量。

我们相信手机将成为媒体存储库,存

储人们的音乐、照片、视频和其他数

据,并通过UPnP 和DLNA标准将这些

内容发送到家庭内的各种设备上。

可以肯定的是热门设备会有一个

触摸屏。触摸界面肇始于iPhone,从

2007年iPhone诞生以来出现了大量类

似的设备。RIM的BlackBerry Storm增

加了触摸按键, Palm的Pre将多点触

摸界面与传统的硬件键盘相结合,但

是很少有手机能够与iPhone的典雅简

洁相媲美。也许今年我们可以看到一

部将触摸屏推上新境界的手机。

但是低端市场的情况怎么样

呢?并非每个人能够买得起旗

舰手机。

有证据表明经济衰退使得成熟市

场(比如欧洲)的用户放缓了更换手

机的速度。在北美则不同,那儿的补

贴水平使终端的零售价很低。然而,

当成熟市场的用户推迟更换手机时,

制造商期待着新兴市场的增长,例如

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撒

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为这些市场设

计的手机很难成为报纸头条,但是我

想我们将会看到为不发达地区手机用

户设计的一些有趣的业务。

银行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

预计未来在一些新兴市场手机支付将

占有的相当大比例。移动付款系统在

这些地区正在迅速发展以弥补传统银

行基础设施的不足。我们也预测更多

的流动人口将通过手机向家里汇款。

最后,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2009年将有10亿终端被生产出

来,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效应。我

们期待业界能有更多的“绿色”产

品,例如摩托罗拉 的W233 Renew手

机和中兴通讯的Coral-200-solar太阳

能手机。

出货量(百万)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5%

10%

5%

0%

-5%

-10%

-15%

-20%1Q08 2Q08 3Q08 4Q08 1Q09 2Q09 3Q09 4Q09

同期增长

28 29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运营商 视界

李净,张范,张智江(中国联通)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加剧,国内

外电信运营商越来越重视经

营分析及系统建设工作。国

内运营商普遍采用总部-省分两级经营

分析系统架构,分别对总部和省分各

级管理、分析、营销人员提供业务运

营分析支撑。本文重点研究总部经分

系统,针对系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对系统定位及发展目标给出建议,并

深入探讨系统发展的核心任务,包括

数据管理与稽核、运营监控与考核,

以及运营专题分析,供企业规划实施

时参考。

概述

国际先进电信运营商,尤其是日

韩企业,在经营分析领域做了大量深

入的工作,以保持很强的竞争水平。

国内电信运营商也较早地意识到经营

分析的重要性,并于2003年前后开

始大规模建设数据仓库及经营分析系

统。依据我国地域广、人口多、消费

水平与习惯差异大的特点,国内电信

运营商的经营分析系统通常采用两级

架构:总部及省分经营分析系统,本

文重点探讨总部经营分析系统。

总部经营分析系统汇集了全国业

务运营数据,支撑总部各级管理人员

的经营分析工作,可以归纳为如下结

构,包括数据层、功能层和接入层,

如图1所示。

数据层主要负责从各省二级经营

分析系统及其他相关系统抽取数据,

并建立经分系统数据仓库;功能层负

责分析支撑、元数据及数据质量管

理,其中分析支撑功能可以归纳为以

下四类:固定报表、OLAP(联机分析

处理)、专题分析平台和通用分析工

具;接入层为各级使用者提供丰富、

便捷的接入及展现功能。

总部经营分析系统常面临着如下

问题:

● 数据质量与丰富性问题,包括完

整性、准确性、及时性、一致性

相关问题;

● 报表需求频繁,尤其是临时报表

图1 经营分析系统层级结构示意图

接入层

功能层

数据层 经营分析数据仓库

固定

报表

OLAP

分析

专题分析

平台

通用分析

工具

元数据管理

数据质量管理

Web WAP 短信 邮件 …

需求多,改造支撑及系统存储运

行压力大;

● 专题分析能力薄弱,对深入分析

支撑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总部经

营分析系统功能定位、发展目标进行

探讨,并提出系统发展的三项核心任

务:数据管理与稽核、运营监控与考

核、运营专题分析,供企业规划实施

时参考。

系统定位与发展目标

总部经营分析系统作为全国经营

分析系统,收集各省系统上报的经营

数据,为总部各级管理及业务分析人

员提供全国、各省、各专业经营数据

的综合分析、评估、展现等功能,为

企业战略发展与日常运营提供分析支

撑。针对不同的使用者,总部经营分

析系统需提供不同的分析展示功能。

● 高层决策人员:提供对本企业及

竞争对手发展总体情况的分析与

展示,以及对特定问题进行深入

的专题分析,供高层管理者进行

决策,如,总体运营情况、各区

域/省公司发展情况、各专业发展

情况、竞争对手发展情况等;

● 中层管理人员:提供各部门各专

业发展情况的分析与展示,协助

中层管理者制定与评估本专业发

展策略、计划及执行情况等;

● 业务管理/分析人员:提供各专业

数据的深入分析与展现功能,协

助业务管理与分析人员对中高层

管理人员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分

析,制定本专业营销策略与计划

等。

为充分发挥总部经营分析系统对

业务运营的支撑作用,本文对其发展

目标提出建议:通过不断完善数据管

理并提高分析支撑能力,将总部经营

分析系统建设成为企业级经营分析数

据仓库、业务运营监控与考核平台、

总部运营专题分析平台,更好地帮助

总部各级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制定

企业运营策略、设计全国性产品、加

强省分运营监控等,实现对全国运营

监管与导引。具体包括:

● 企业级经营分析数据仓库

不断丰富和强化数据,逐步形

成企业级经营分析数据仓库,支撑总

部经营分析与决策需求。为实现此目

标,需完善主题域的设计,加强元数

据、指标体系及数据质量管理,提升

数据准确性与丰富性,从而更有效地

支撑各类报表及深入专题分析需求,

为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提供依据。

● 运营监控与考核平台

总部经营分析系统可以通过各省

上报数据对省分运营进行监控,及早

发现问题,同时对各省分、各专业运

营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 运营专题分析平台

总部经营分析系统可以为总部

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深入分析与决策支

撑,具体包括:加强对高层决策者关

注的专题问题的深入分析;支持专业

部门进行全国性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营销计划的制定;支持业务管理及分

析人员进行专题分析以及从数据中发

现业务运营问题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以上三部分的内

容,并提出建议。

数据管理与稽核

总部经营分析系统可以进行全国

经营分析数据的管理与稽核,提高总

部及省分经营分析系统的数据质量。

为加强数据管理与稽核功能,总部经

营分析系统需要提取省分多级粒度的

数据,包括高度汇总数据、轻度汇总

数据及抽样详单数据,并通过不同粒

度的数据一致性来校验各省省内数据

质量问题。为保证数据管理与稽核,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建设。

(1)统一经营分析指标体系并加

强元数据管理

统一经营分析指标体系对于数

据质量保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

营分析指标体系是随着业务发展逐步

建立起来的,在发展中存在同名不同

义、同义不同名、指标解释不清晰、

边界不明确、维度不全、指标体系维

护困难等问题,造成数据不一致。在

进行经营分析指标梳理时需考虑以下

方面:

● 超前性——要考虑未来一段时间

内业务发展的需求;

● 稳定性——指标维度的设计要尽

可能稳定,减少业务等变化的影

响,且易于扩展;

● 完备性——域的划分尽量完备,

域中的指标、维度设计要完备;

● 层级管理——明确指标之间的层

级关系;

● 定义明确——明确指标维度定

义,细化边界条件及计算规则,

尤其是关键指标;

● 统一编码——对指标、维度进行

统一编码,并考虑其扩展性。

此外,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

据,需要加强元数据管理,确保数据

处理过程清晰、准确。

(2)数据粒度的丰富性

为保障经分系统数据的丰富性,

有效支撑数据质量稽核及深入分析,

总部经营分析数据中应包括多级粒度

的数据,如表1所示。

丰富的数据粒度为深入分析及数

据质量稽核提供了保证,高度综合层

数据可以支撑固定报表及在线分析处

理(OLAP);轻度汇总数据层可以支

表1 经营分析数据仓库层级结构

层次 描述 常用模型

高度综合层 高度汇总数据,常为指标数据 多维立方体

轻度综合层用户级轻度汇总数据,不包括数据量

庞大的语音、短信详单数据

多维数据模型,可以采用关系数据模

型或多维立方体模型

抽样详单层用户级详单数据,包括语音、短信详

单等

常采用与生产系统一致的数据模型,

便于数据的抽取与转换

总部经营分析系统的

定位与发展

30 31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中兴通讯 缘何逆势高速增长?

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

著名通信企业中兴通讯终端

销量上半年增速全球领先,预计年底

将超越索尼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五大

手机厂商。 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何士友9月

20日在200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

会上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中兴通讯的

快速发展得益于海外高端市场的节节

突破和国内3G产业的高速发展,也离

不开公司雄厚的研发实力、深度定制

能力以及对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响

应能力。 在本届通信展上,中兴通讯展出

了一系列融合了世界尖端通信技术的

终端产品。60多款终端产品覆盖三大

制式和九大品类,使中兴通讯成为中

国3G市场的领跑者。  

海外高端市场节节突破  2009年7月,Frost&Sul l ivan发

布最新研究报告《全球CDMA市场和

供应商竞争力分析》。报告说,截至

今年二季度,全球CDMA市场份额排

名中,阿朗和中兴通讯依次位居第一

和第二位,分别占30.1%和25.0%,

属于第一集团,处于第二、三集团厂

商的份额均未超过20%。预计2010年

中兴通讯将登上CDMA榜首,份额达

29.3%。 “目前中兴通讯为全球100多个

主流运营商提供服务,与国际知名

运营商沃达丰、意大利电信、法国电

信、英国电信、和记电讯3G、西班牙

电信、澳大利亚电信等建立了长期、

深入的合作关系,并陆续通过多家高

端运营商的认证。”何士友说。 作为中国最早“走出去”的企

业代表之一,中兴通讯早在1995年

就启动了国际化战略,选取了国际大

厂商垄断程度相对弱一些的第三世界

国家作为突破口,南亚、非洲一些国

家成为中兴通讯国际市场发端的“福

地”。

媒体 转载

撑大部分专题分析及OLAP,并用于数

据稽核;抽样详单层数据可以支撑深

入专题分析。

(3)数据质量稽核

数据质量问题是数据仓库及分析

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常利用业

务规则来发现系统中数据的不一致。

● 数据合理性,如年龄等,可通过

设置阈值发现问题;

● 数据中的异常点,可通过聚类、

回归、同比/环比等发现异常点;

● 数据间的计算关系,如A=B+C;

● 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如地址信

息,省与地市存在着一定的匹配

关系;

● 省间数据交叉验证。

除了业务规则,还可以通过学习

的方法,研究数据错误规则的自动发

现,并用于数据质量检测。这类方法

的优势是成本较低,但尚仍处于研究

阶段,在缺乏领域知识的前提下难以

达到期望的效果。

运营监控与考核

总部经营分析系统可以作为总部

对省分进行运营监控与考核的平台。

运营监控主要考察省分日常运营是否

正常,监控内容可以包括省分的总体

运营情况、计划任务完成情况、数

据质量等。运营考核考察企业在特定

时间点上是否完成公司计划指标,对

各省分、各专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

估、汇总和展示。

运营监控与考核是采用相对稳定

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常采用图形化显

示或报表展现,并对异常结果给出显

著提示,包括:

● 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如KPI指标;

● 与本省历史数据、他省同期数

据、全国平均数据、竞争对手或

其他运营商数据等的对比结果;

● 按专业、渠道、产品、业务、收

入等细分的评估结果。

分析手段包括:

● KPI指标计算;

● 比例关系:占比、同比、环比、

完成百分比等;

● 分类、聚类、分级、打分等;

● 预测、回归等。

运营专题分析

业务运营专题分析的内容可以由

中高层管理者提出,也可以由业务管

理或分析人员提出;可以是常规的,

也可以是临时发起的;可能专题分析

平台支撑,也可能需要分析人员自己

选择工具与方法。运营专题分析通常

需要对数据进行探查和深层次分析,

且由业务人员和专业分析人员合作。

从提出者的角度看,业务运营专题分

析包括:

● 中高层管理者提出的问题或专

题,通常是中高层管理者决策时

关心的问题,需要通过专题分析

给出分析建议,协助管理者进行

经营决策;

● 中层管理者及业务管理人员针对

本部门本专业提出的分析专题,

协助部门制定本专业业务规则及

市场策略,以指导省分运营工作

等,如全国性产品设计、营销策

略的制定等;

● 业务管理者或分析者主动提出的

专题,主动发现运营中可能存在

的问题并研究如何解决,提供给

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决策。

总部经分系统通常采用OLAP分

析、专题分析平台、统计分析工具等

支撑专题分析。

● OLAP分析:据某运营商经验,

OLAP分析通常可以满足70%以

上的日常分析需求,因此,可以

根据专题分析需求优化数据立方

体的设计及OLAP工具,支撑大

部分专题分析工作;

● 专题分析平台:该平台的开发成

本较高,且灵活度不高,通常仅

对需要长期使用且分析方法较为

稳定的专题分析建立平台,如套

餐预演与评估专题分析;

● 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工具:通用

分析工具的灵活性和功能是很强

大的,适于探索性的专题分析。

这些工具通常提供了大量算法,

需要分析人员了解算法的适用范

围与特点,避免滥用工具,得出

错误的结论。常用的通用分析工

具包括SAS、SPSS、Weka等。

在总部经分系统发展中,应不断

提升OLAP分析支撑能力以提升分析的

灵活性并减少报表支撑压力,同时加

强分析人员队伍建设及通用分析工具

应用,强化专题分析工作。

总结

本文针对我国电信企业总部经营

分析系统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

系统定位与发展目标给出建议,提出

并深入探讨系统发展的核心任务:数

据管理与稽核、运营监控与考核,以

及运营专题分析,供企业规划实施时

参考。

摘自新华社2009年9月报道 作者:刘菊花

运营商 视界

32 33

LTE 进展及部署建议

郭金(中兴通讯)

LT E作为下一代无线发展的风

向标,从2008年起就已经进

入热炒期。目前LTE整个产业

链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系统产品已

经进入预商用测试阶段,预计从2009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前沿 关注

近年来,中兴通讯海外市场保持

持续增长,截至2008年,中兴通讯海

外市场的营收比例已达61%,目前已

跻身全球WCDMA主流供应商行列。 “如果我们仅局限于国内市场,

就不能和竞争对手一样在全球范围配

置资源,取得全面竞争优势。”何士

友说。事实也证明,在中国IT和通信企

业中率先走出去,为中兴通讯最大限

度缩小与跨国厂商的差距、在国际市

场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赢得了先机。 “从市场角度看,最近几年,中

兴通讯已成功巩固了在亚非拉多个发

展中国家的市场基础,同时,在这些

地区具备了较高的品牌影响力,成为

很多国家主流的电信设备供应商。我

们下一步的目标主要是扩大在发达国

家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并提升我

们的品牌价值。”何士友说。

国内市场三大制式全面出击 “中兴通讯多年的丰富海外合作

经验,为其在中国3G市场的发展埋下

了漂亮的伏笔。”何士友说。 可以说,国内3G业务的蓬勃发

展是中兴通讯在2009年弯道超车、实

现逆势增长的重要因素。“绑定运营

商、深度定制”的合作模式,与运营

商、渠道商、终端厂商强强联手,是

中兴通讯的成功秘籍。2009年国内三

张手机牌照发放后,中兴通讯终端产

品在TD-SCDMA、CDMA和WCDMA三大制式全面出击。

在中兴通讯上半年2700万部的终

端销量中,CDMA手机出货592万部,

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是CDMA市场

增速最快的终端制造商。不久前在中

国电信天翼3G手机订货会上,中兴通

讯获近百万部3G手机订单,占总订单

量的四分之一。据了解,中兴通讯下

半年还将陆续推出8款以上EV-DO手机

和6款以上EV-DO数据卡,可以预见,

这将进一步扩大其CDMA市场份额。 作为TD-SCDMA市场上的第一品

牌,中兴通讯长期参与TD研发、标准

制定以及终端产品的生产。今年4月

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合作的首款深度

定制手机U210开始出现在全国40余个

城市,成为了中国3G终端营销的一大

亮点。 今年上半年中国联通WCDMA数

据卡招标,中兴通讯一举拿下上网卡

半壁江山,同时,在WCDMA手机领

域中兴通讯也处于“霸主”地位。 中兴通讯国内终端营销副总裁王

南海说:“中国3G市场处于起步阶

段,合理的定价和丰富的产品组合将

成为3G走入大众生活的基础。因此

中兴通讯2009年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是

细分中国市场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

提供覆盖高、中、低端的商务、娱乐

机,为国内用户带来实用、方便、高

性价比的3G产品。”

技术创新无涯 中兴通讯能够在海外市场和国内

市场实现双跃进,离不开长期以来的

技术研发投入。在本届通信展上,中

兴通讯展示了四大业内尖端技术——

HSPA+技术、三屏互通技术、NFC技

术、CMMB+MBBMS管理系统,都

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记者看到,H S PA+技术让数据

卡的下载速率达到每秒21.6M,让3G的网速发挥到了极致;以智能终手机

N72为代表的三屏互通技术,可实现

手机、电脑与电视机三者之间的视频

通话;MBBMS管理系统(广播式手

机电视业务管理系统)可实现快速定

购和管理电视业务,提供互动等增值

服务;NFC技术带领消费者进入“刷

手机”时代:用手机支付车费、信用

卡、刷卡进门、停车……据介绍,作

为N F C技术领域的领军者,中兴通

讯正在研发N F C手机的掉电刷卡功

能——即使在没电的状况下,手机依

然能够完成上述功能。 中兴通讯创始人兼董事长侯为贵

表示,自主创新是中兴通讯的核心战

略。作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业

上市公司,年轻的中兴通讯见证了中

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成长,也见证了

中国高科技品牌后发制人走向世界的

优势。 目前中兴通讯营业收入的10%投

入研发,40%的员工是研发人员,在

全球设有15个研发中心,累计申请专

利数达2万余件,其中国际专利1500余项,而手机方面申请国内专利累计

达2500项,在国内企业中排名第一。 “技术上的自主创新,也开始给

我们带来国际市场上的历史性机遇,

比如对于GoTa数字集群、CDMA等我

们确实有技术优势的产品,国外客户

甚至可以接受我们的价格高于其他跨

国厂商的现实。”何士友说。 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中兴通

讯已开始和国际上掌握核心技术的厂

商,如英特尔、高通、爱立信、阿尔

卡特等开展多层次、互补式的平等

合作并在中国通信制造领域率先开辟

了向国外企业进行专利授权的“先

河”。

3G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人们的生

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中兴通讯的目光

已投向4G时代。9月初,中兴通讯携

手香港最大移动通信网络商CSL宣布

即将部署LTE(Long Term Evolution)

网络,在本届通信展上,中兴通讯展

示了其系列LTE终端产品。“技术创新

无涯,中兴通讯还将进一步强化技术

引导能力,从知识产权上产生经济效

益。”何士友说。

媒体 转载

年底或2010年初开始有高端运营商推

出LTE商用服务。运营商建设LTE网

络所考虑的关键因素包括竞争环境、

频谱资源、现有网络的技术制式、终

端、未来业务发展、财务状况等。

LTE得到了广大运营商、设备商、终

端厂商的支持,其产业链已经初具规

模,但LTE目前还有诸多问题,规模

商用仍需时间。

对于移动运营商而言,采用

GPRS/EDGE/HSPA网络,基本上

可以实现数据业务从窄带向准宽带

发展,满足手机或移动P C高速上

网。但随着高清视频点播、高清视

频监控、实时R G B在线游戏、音乐

下载和移动电视等数据业务和视频

流业务的发展,原有EDGE/HSPA技

术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近年来移

动便携终端的大发展,要求网络支

持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和更加清晰的

视频源。引入LTE,不仅在带宽方面

可以满足高清视频业务的发展,还

可以支持更多的宽带用户,真正实

现无线宽带化。

基于自身发展和竞争的角度考

虑,移动运营商经过第二、三代网络

的运营后,对第四代网络在节省TCO(总体拥有成本)方面提出了严格的

要求,易安装部署、降低TCO、 A l l

IP、平滑演进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

LT E扁平化的网络结构,向LT E+和

LTE-A的演进设计满足了这种需求。

三大组织推动现阶段LTE的产

业发展

LTE作为各种无线技术演进的集

大成者,其产业发展规模正在不断壮

34 35

前沿 关注

大,很多公司均计划在LTE领域进行

投资,现阶段推动LTE产业发展的主

要组织是NGMN、3GPP和LSTI,三

者的组成和关系如图1。

其中NGMN会员和3GPP SA1工

作组提出功能需求,3GPP其他工作

组制定技术规范满足NGMN提出的功

能需求,LSTI据此进行LTE技术的论

证、IODT/IOT测试和实验网建设,同

时LSTI还需要定期向NGMN汇报相关

功能的测试和实现情况。

NGMN(Next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是2006年初由全球7家主

流运营商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

办公室在德国法兰克福,目前包括中

国移动、NTT DoCoMo、Vodafone等18个移动运营商,爱立信、诺基

亚、三星、中兴通讯等29家网络/终端

提供商,以及3家研究机构。NGMN一共有5个工作小组,分别是频谱

(Spectrum)、知识产权(IPR)、

生态系统(E c o s y s t e m)、技术组

(T W G)和测试(T r i a l),其中

NGMN测试组主要是向LSTI提测试需

求,并评估LSTI的测试进展情况。

3G P P组织在LT E/S A E标准制

定方面主要是R A N、S A、C T等标

准团队。其中RAN(Radio Access

Network)又细分为5个工作组,工作

组RAN1主要负责物理层的协议制定,

RAN2负责Radio Layer2和Layer3的

协议,RAN3负责接口协议,RAN4负责无线性能,RAN5负责终端一致

性测试。SA(Services and System

Aspects)是业务和系统方面的标准

制定团队。CT(Core Network and

Terminals)是核心网和终端方面的标

准制定团队。3GPP在LTE标准制定方

面已经完成2009年3月Release 8协议

的发布。

LSTI(LTE/SAE Trial Initiative)

是由一些主流运营商和供应商成立的

LTE产业促进联盟,LSTI的大部分成

员来自于NGMN组织。LSTI成立的目

的是对LTE进行技术验证,加速LTE的

商用部署。LSTI规定的第一阶段POC部分,空口和基本的功能测试已全部

完成,IODT和IOT测试计划2009年

完成,FCT的完成时间要基于终端支

持,目前计划是在2010年LTE网络商

用前完成友好用户试验网的测试。

运营商分析

2008年4月,LTE阵营统一了专

利授权收费标准,专利框架协议正式

打开了大门,使得LTE技术成为电信

行业最热门的话题。高端市场电信

巨头AT&T、Verizon、Vodafone、

T-M o b i l e、F r a n c e Te l e c o m、

Orange、O2、Telefonica、Telenor、

NTT DoCoMo、KDDI等运营商纷纷

表示,未来4G将主要采用LTE技术并

制定了网络演进、发展计划。2010年

后,LTE技术将首先在北美、日本、

欧洲市场率先进入商用阶段。

目前各国正在加紧为LTE分配频

段,为部署LTE试验网及后续商用奠

定基础。各运营商也在各国争取频

率,为将来部署LTE积极准备。第一

批LTE商用网络将在2009年底到2010年部署,主流运营商将在2009年选择

设备供应商,对LTE产品进行实验室

测试和试验网测试。

目前,Ve r i z o n W i r e l e s s、

T-Mobi le、NTT DoCoMo、中国移

动、Telefonica等运营商对LTE网络发

展和建设投入力度较大、相对激进。

全球对LTE有部署计划的主流运

营商中,Verizon Wireless将成为第

一个吃螃蟹的运营商,其计划将LTE部署提前到2009年下半年,目前已经

完成LTE实验室测试,确定最终短名

单。Verizon的LTE商用网络将首先于

2009年下半年在美国2个城市启动预

商用,正式商用会在2010年,部署到

25~30个城市中。

日本和西欧在2010年也将有商

用网络部署,其中主要代表有N T T

DoCoMo、T-Mobile等。

而在中国市场,由于各大运营商

刚刚进行了3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

收回投资成本需要一定时间,再加上

政府管制因素,近几年不会有大规模

的LTE部署,小规模部署最早也要到

2010年才会出现。 图2 LTE产业链各环节主要成员

LTE系统设备、终端和芯片厂

商进展

支撑LTE发展的产业链已经基本

形成,包括政府组织/机构、芯片、终

端、系统和测试仪表等各种类型的供

应商。在政府组织领域,包括ETSI、

ATIS等区域性组织,也包括CCSA、

BMWi等国家级的组织;芯片供应商

主要包括N X P、高通、英特尔等;

LTE终端需要基于芯片的研发进展而

定,目前已经有包括诺基亚、中兴通

讯、三星等手机制造商对外宣布支持

LTE终端开发;在LTE系统领域,爱立

信、诺西、中兴通讯等设备提供商积

极跟进3GPP协议进展,已推出LTE原

型机,计划在2009/10年推出LTE商用

机。图2是LTE产业链各环节的主要成

员,其队伍还在不断扩大。

现阶段影响LTE产业链发展的主

要问题还是终端芯片供应。高通在其

芯片产品路标中计划2009年下半年提

供CDMA/LTE双模的工程样片,2009年底提供商用芯片,到2010年才提供

支持GSM/UMTS/LTE的多模芯片。之

前比较激进的芯片供应商是爱立信下

属的EMP,其计划2009年一季度提供

GSM/UMTS/LTE的工程样片,三季度

提供商业芯片,但是由于与ST-NXP合

并,进度延缓。其他芯片供应商原计

划2009年下半年推出GSM/UMTS/LTE商用芯片。但从目前的形势看,各厂

商均不同程度地推迟了原有计划。

宏观环境对LTE产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导致LTE竞争技术的投

资热情减退,发展速度放缓,对LTE的威胁有所削弱。LTE的进程也有所

放缓,西欧有些运营商的LTE发展计

划推迟,比如法国、西班牙、英国等

市场的运营商计划2011、2012年以后

启动部署LTE网络。

全球电信设备业兼并重组

以北电出售资产为标志,拉开

了新一轮全球电信设备业兼并重组的

序幕,或多或少地影响着LTE产业。

过去几年中,伴随全球电信业大变革

进程,设备市场掀起了并购重组的浪

潮。其中,以爱立信收购马可尼、西

门子通信部门与诺基亚网络部门的合

并、朗讯与阿尔卡特合并最具标志性

意义。北电事件,表明全球电信设备

业并购重组的进程没有结束,还在深

入发展。

LTE部署“早”不是关键

技术成熟需要尽快完善

就完善性而言,刚刚冻结的

Release 8 LTE规范比当年的 Realease

99 WCDMA要完善得多。然而就像当

年的R99协议一样,Release 8协议的

成熟仍然需要一定时间。不可忽视的

过程有:去bug、修正、改进和互联互

通。技术上逐步完善才能为商业部署

做好准备。

部署LTE可借鉴WCDMA走过的

商用路程

回顾WCDMA的早期部署,运营

商曾面临着不少问题:

● 3GPP规范的不稳定;

● 互联互通问题;

● 2G和3G的互相切换成功率低;

● 缺乏3G终端;

● 网络覆盖差;

● 终端电池续航能力差;

● 缺少具有吸引力的3G业务。

上述这些问题,也可以作为新技

术成功部署的检查表。

部署LTE网络,运营商除了上述

问题以外还面临着如下问题:

● 回程传输能力(这是H S PA+和

LTE共同的问题)。目前运营商站

点2~8Mbps的E1传输能力无法服

务于LTE系统所提供的高比特率。

● LTE的语音解决方案有待统一。

LTE产业链的真正成熟和规模化

商用至少要从2011年开始。从电信行

业历史发展经验来看,完全由先进的

网络技术引导来获取市场的成功案例

不多,相反,很多企业还为此付出了

代价。欧美不少优秀的通信设备公司

和运营商在光传输、移动通信和3G运营上都曾经是领头羊,但很多公司

都为那样的“领先”付出了代价。因

此LTE的实施,“早”不是成功的关

键,而应该持续关注,把握市场需

求,稳步推进。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图1 NGMN/3GPP/LSTI的组成和关系

政府组织/机构

芯片

供应商

终端

供应商

网络

提供商

测试仪器

供应商

功能需求 标准制定 产业促进

PCG

TSG GERAN

TSG RAN

TSG SA

TSG CT

Vendors

Operators

Members

Sponsors

36 37

强宇红(中兴通讯)

LTE使移动网络端到端VoIP成为现实

由于G S M等移动网络在过去

20多年来的发展和普及,

全球移动语音通信业务获得

了空前的成功。伴随个人语音业务的

迅猛发展,无线数据网络也从GPRS/

HSPA走向了LTE。

早在2001年,3GPP就提出了基

于IMS的全IP架构,实现基于分组域

的语音和多媒体业务。IMS作为构建

在PS(分组交换)域上的多媒体业务

控制平台,采用SIP协议作为不同分组

接入网络的统一会话控制协议,从而

成为业界公认的下一代语音/多媒体

业务控制和网络融合的平台。

由于无线频谱利用率、带宽等

原因,业界已经部署的IMS主要基于

LAN/WiFi/WiMAX等固网分组技术开

展, 基于HSPA等移动分组无线技术

部署实时的语音/多媒体业务并不现

实。 LTE技术的出现和逐渐成熟才使

移动网络端到端的VoIP业务商用部署

成为可能。 LTE技术的高带宽、高移

动性、低时延保证了用户在LTE网络

上的通话业务感受能够与传统CS(电

路交换)相同。LTE VoIP的实施标志

着移动网络向All IP 网络迈出重要的一

步,最终PS域将取代移动CS域,成

为真正的All IP网络。

为了简化 L T E 和 U T R A N / 图1 业界三种LTE语音业务实现架构

PSTN/PLMN

INTRENET

EPCSGs

MGW

RAN/GERAN eNodeB

MMESAE-PGW

CSFB-UE speech fall back to 2G/3G

MSCS

MGW

CSMSCS SGs

SRVCC-LTE VolP with IMS control

PSTN/PLMN

INTRENET

EPCSv

MGW

RAN/GERAN eNodeB

MMESAE-PGW

MSCS

MGW

CSMSCS

handover

MGCF/MGW CSCF

SCC AS

IMS

VoLGA-LTE VolP with CS control

PSTN/PLMN

INTRENET

EPC

RAN/GERAN eNodeB

MME

SAE-PGW

MSCCS

SGi

handover

SGi

GANC

A/lu

GERAN的互操作技术要求,降低LTE终端射频模块的复杂度,延长LT E终端的待机时间,3GPP决定LTE和

UTRAN/GERAN之间采用单射频

(Single Radio)技术。 单射频意味

着LTE终端不能同时在LTE和UTRAN/GERAN上开展业务,这给LTE和

UTRAN/GERAN之间的切换控制带

来了新需求。

受运营商初期投资限制,LTE会

先在热点地区孤岛式部署,再逐步

铺开;因而为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语

音业务需求,LTE语音业务解决方案

很长一段时间内仍要依赖于GERAN/

UTRAN CS接入的配合。LTE语音业务

应该对GERAN/UTRAN无线网络没有

改动需求,对移动电路域核心网尽量

少地改造, 以方便运营商的LTE部署。

LTE语音业务实现架构

图1是当前业界主要的三种开展

LT E语音业务的实现架构,分别是

CSFB(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in Evolved Packet System)、SR-

VCC(Single radio voice continuity

control)和VoLGA (Voice over LTE

via Generic Access technology)。其

中前两种已经写入3GPP R8规范中,

后一种则在VoLGA组织中密切讨论。

● CSFB架构

部分运营商因为现有CS网络覆盖

好、容量充足等原因,会做出在LTE网络上首先开展无线In ternet业务的

选择,而语音业务则暂不迁移到LTE网络中,仍基于原有的CS网络开展。

由于LTE和GERAN/UTRAN之间的单

射频模式,LTE终端使用LTE数据业

务时,将无法收到电路域语音业务信

号。因此LTE网络产生了对MSC(移

动交换中心)的CSFB需求,严格说

来,CSFB技术并不是一种真正的LTE

VoIP技术。

CSFB主要解决附着于LTE网络的

双模终端如何在LTE网络中接收到电

路域的被叫寻呼等网络发起的请求,

要求MSC能够建立与MME(移动管理

实体)之间的SGs接口,实现LTE和

2G/3G的联合位置更新和寻呼等操作。

● SR-VCC架构

SR-VCC架构利用IMS核心网络

提供LTE VoIP语音业务的路由、控制

和业务触发,并提供LTE向GERAN/

UTRAN切换时的语音连续性保证。不

同于CSFB架构,SR-VCC架构中移

动语音业务真正能够基于LTE分组网

络实施。3GPP在 R7协议版本中制定

了VCC架构,实现WiFi和GERAN/

UTRAN接入间切换时的语音连续性

控制。3GPP R8阶段又针对LTE的需

求,在R7 VCC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

SR-VCC的语音业务切换控制标准。

SR-VCC架构需要部署IMS SCC(Service Continuity Control) AS、

增强MSC网元,结合MME的切换控制

保证LTE语音能够平滑地向GERAN/

UTRAN CS网络切换。要求MME在

eNodeB发出向GERAN/UTRAN 切

换请求后,通知增强MSC网元,MSC网元则基于3GPP CS网络成熟的切换

控制协议向控制RNC/BSC的MSC发

起CS切换请求。

S R-V C C不仅提供实时语音业

务,而且IMS的架构能够为用户提供

全新的IMS多媒体业务,例如即时消

息和用户状态呈现业务等。

● VoLGA架构

VoLGA架构利用现有的CS网络

实现对LTE语音的控制,类似WiFi的

UMA解决方案。 需要部署GANC网

元,模拟BSC/RNC的A/Iu接口。此方

案最大特点在于引入GANC(Generic

Access Network Controller)网元,

而不需要部署IMS,不需要改造CS网

络,同时要求VoLGA UE与SR-VCC

UE采用不同的协议栈。

VoLGA方案在T-Mob i le发起的

V o L G A论坛中讨论,创始成员除

T-Mobile外,包括阿尔卡特-朗讯、爱

立信、中兴通讯、华为、Kineto、LG电子、摩托罗拉、北电网络、三星、

Starent等10家厂商。3GPP组织已确

定不在R8/R9中接受此方案。

VoLGA在2009年1月刚刚完成版

本1的需求讨论,计划在2009年6月

底完成版本1的三阶段规范定义,在

2010年6月完成版本2的定义。中兴通

讯作为VoLGA成员,积极参加VoLGA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前沿 关注

38 39

新闻 速递

中兴通讯独家承建罗马尼亚电信800G国家

骨干波分网络

【本刊讯】近日,中兴通讯对外

宣布,公司已为罗马尼亚第一大固网

运营商罗马尼亚电信承建800G国家

骨干波分网络。该网络主要覆盖包括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在内的22个

大中城市,覆盖面积接近罗马尼亚国

土一半,网络的总里程近2000km。

网络建成后,已经以优异的性能通过

各项测试,并顺利投入商用。

罗马尼亚电信是罗马尼亚第一

大固网运营商。近年来,罗马尼亚电

信逐步将业务重心转至宽带网络基础

设施升级和发展方面,通过建设新的

高可靠性、大容量以及具有长距传输

能力的宽带网络,全面提升其业务承

载能力。此次中兴通讯承建的800G

国家干线波分网络,采用了业界领先

的Unitrans系列 ZXMP M800 密集波

分传送系统(Unitrans ZXMP M800

WDM Equipment)承建,具备出色

的网络设计方案、完善的1+1通道路

由保护,以及先进的网管系统,能够

为用户提供高可靠性的大

容量业务传送,为罗马尼

亚电信迅速部署大量新兴

数据业务奠定了必要的网

络基础。

近年来,中兴通讯承

载网产品国际市场拓展迅

速。截至目前,已广泛应

用于欧洲、拉美、亚太、

南亚、独联体、非洲及

中东等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个运营商网络。据全球著名分析机构

OVUM 2009年1季度市场分析报告显

示,中兴通讯承载网产品增长速度居

全球首位,已成为全球主流的承载网

解决方案供应商。

标准的讨论,并在2009年6月作为东

道主主办VoLGA上海会议。

中兴通讯ZIMS LTE语音业务

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充分考虑了运营商的

LTE语音业务需求,可提供LTE语音业

务的SR-VCC和CSFB方案。

依托完善的ZIMS “至美” IMS核心网,基于强大的分组数据业务控

制单元ZXUN uMAC(统一控制网元)

和ZXUN xGW(核心网网关),并

利用ZXWN MSCS/MGW(移动业务

控制服务器/移动网关)的LTE演进

能力,中兴通讯能够迅速提供完善的

LTE语音以及多媒体业务解决方案,

如图2所示。 分组数据业务控制网元Z X U N

uMAC和ZXUN xGW遵循3GPP EPC(Evolved Package Core)控制面

与用户面分离原则和单用户面节点的

扁平化架构原则,以减少媒体传输时

延。ZXUN uMAC和ZXUN xGW支持

多种网络接入,包括3GPP/3GPP2/

non-3GPP。ZXUN uMAC融合SGSN和M M E功能,可以实施资源动态分

配,保证运营商网络从非LTE到LTE的

平滑演进。

ZXUN RCP(策略决策网元)提

供资源接纳控制和计费策略控制等功

能。在LTE数据流量大时,通过 ZXUN

RCP与ZXUN CSCF(呼叫会话控制

功能)、ZXUN xGW的配合,语音等

实时业务能够优先获得传输资源,有

效地保障了LTE实时业务的质量。

利用ZXWN MSCS(移动软交换

控制服务器)的软件升级,可以轻松

地支持SR-VCC 增强型MSC功能,配

合IMS SCC AS,即可以实现LTE到

2G/3G CS的语音连续性。通过增强

MSC的适配,可以避免对现网MSC设

备进行升级。

同时,ZXWN MSC只要通过简单

的软件升级即可迅速支持CSFB功能,

完全解决了运营商部署LTE的后顾之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前沿 关注

忧,保证用户在畅游LTE无线网时不

会错过任何来电。

中兴通讯在2009年全球移动大会

(Mobile World Congress)上提供

了完整的端到端LTE/SAE网络解决方

案,充分展示了中兴通讯在TDD-LTE/

FDD-LTE无线技术方面的深厚技术实

力和基于全IP平台的EPC/IMS的核心

网融合解决方案提供能力。

LTE VoIP和多媒体业务是移动网

络演进的必然趋势,中兴通讯愿为业

界的LTE领先运营商提供端到端的融

合业务解决方案,并共同探索语音和

多媒体业务在LTE网络上的全新部署

和运营模式。

LTE VoIP和多媒体业务是移动网络演进的必然

趋势,中兴通讯愿为业界的LTE领先运营商提

供端到端的融合业务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在欧洲获跨国运营商Telenor GSM/UMTS建设合同

【本刊讯】2009年9月21日,中

兴通讯对外宣布,公司已与欧洲著

名跨国运营商Telenor集团达成GSM/

UMTS设备合同,公司将作为独家系

统设备供应商为Telenor旗下黑山子公

司Promonte建设GSM/UMTS及其核心

网。这是2009年以来,中兴通讯先后

获得Telstra、TeliaSonera、SingTel、

Sistema等全球一流运营商无线系统设

备建设合同之后,公司无线系统设备

在全球一流运营商的又一重要突破。

Telenor是总部位于挪威的全球

著名跨国运营商,旗下Promonte是

黑山第一大运营商,2009年二季度

ARPU值约135挪威克朗。

按照合同约定,在为期5年的合

作周期当中,中兴通讯将对Promonte现有2G/3G网络无线侧、核心网进行

搬迁、升级和扩建,并为其提供传输

网络建设,以及GSM/UMTS/HSPA+/

LTE相关的全套运营支持服务,该网

络将支持IMS业务。

该网络基于中兴通讯业界领先

的SDR技术平台,能够保障网络从

GSM/UMTS向HSPA+和LTE平滑无缝

升级,并能够在升级交付中成功保留

现网客户。中兴通讯SDR平台已经在

中国、香港、印尼、越南、印度和欧

洲多个国家获得成功交付,为客户实

现了成效卓著的OPEX节约。

图2 ZIMS LTE语音/多媒体业务解决方案

ZXUN HSS/HLR/AAA/SPR

ZIMS Service Platform

ZIMS ZXUN RCP

ZXUN xGW

MSCS

MGW

MSCeSGSN

MME

GGSN

AGW

PDSN

ePDG

SAE-GW

SIPAS

SCPIM-SSF

OSASCS

S S S S

GPRSHSPA

LTE WIMAXWLAN

CDMAEV-DO

CDMA 1XGSMWCDMA

ZXUNiMAC

BGCF

ZIMS Session Controller MGCFI/S-CSCF

AGCFP-CSCF E-CSCF MRF

ZIMS Media Plane processor

MGW

ZIMS Session ContinuityControl

eMSC SCC AS

40

新闻 速递

中兴通讯与香港ASTRI率先完成TD-LTE跨厂家IOT测试

【本刊讯】2009年9月16日,中

兴通讯与香港ASTRI(香港应用科技

研究院有限公司)在中国国际信息

展览会上联合进行TD-LTE无线业务

演示,这也是业内首个成功的跨厂商

TD-LTE IOT(Interoperability Test)

测试。

演示在中兴通讯的展位上进行,

中兴通讯提供TD-LTE全系统解决方

案,与ASTRI及其合作伙伴提供的终

端样机配合,在2.3GHz频段20MHz

带宽下,运用先进的MIMO技术进行

无线高清视频业务演示。这标志着中

兴通讯与ASTRI的设备设计完全符合

3GPP标准,已成为业界首个完成跨

厂家IOT测试的组合。此前,中兴通

讯已于9月1日得到LSTI组织(Long

Term Evolution/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Trial Initiative)的复函,确

认中兴通讯和ASTRI成为业界首个向

LSTI组织提交LTE-TDD IODT测试报

告的组合。

中兴通讯与ASTRI在合作测试

TD-LTE IOT方面的进展表明了双方产

品的设计已经完全满足V8.6.0版本的

LTE协议的需求。中兴通讯TD-LTE基

站还运用业界首创的统一SDR平台,

推出SDR软基站来实现TD-SCDMA到TD-LTE的平滑演进以及LTE FDD和TDD的平台融合。ASTRI及其合

作伙伴北京创毅视讯共同开发了TD-

LTE终端样机,为商用TD-LTE终端

SoC芯片的设计提供了验证工具。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中国军团闪耀世界电信展 中兴通讯展示前沿通信技术

中兴通讯、微软、TMN联合推出两款WM 6.5高端智能手机

【本刊讯】2009年10月6日,

里斯本葡萄牙电信总部交流大楼

内,中兴通讯联合微软、葡萄牙第

一大移动运营商TMN正式推出基于

微软WM6.5Professional(以下称

WM6.5)的智能手机,并全球首发

两款3.5G高端智能手机Bluebelt2和

Silverbelt。与此同时,微软法国巴黎

全球首发其WM6.5操作系统。三星

基于WM6.5的智能手机也于当天推

出。借助WM6.5的首发背景,凭借终

端生产的丰富经验和综合实力,中兴

通讯、三星这样的厂商领先与微软合

作,力图在高端手机的世界舞台上争

取更大空间。

此前在葡萄牙,中兴通讯曾

与T M N联合推出 3 . 5 G智能手机

bluebelt1,上市一个月就好评如潮,

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至今,该

款手机日均销量始终维持在200部以

上,长期占领TMN智能手机销量冠

军宝座。本次手机发布前夕,Z T E

bluebelt2也在短短6周内通过无条件

测试,中兴通讯因此成为全球第3个

通过TA的WM6.5手机生产厂家,这

一系列成绩充分体现中兴通讯在产品

研发和定位、销售与客户关系维护、

品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如此,

中兴通讯、微软、TMN基于战略利益

达成的终端、网络、应用“铁三角”

合作模式优势逐步凸显。

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何士友(中)、TMN CMO(右)、微软欧洲区总监(左)共同启动新品

发布仪式

【本刊讯】2009年10月5日至

9日,有“电信奥运会”之称的ITU

Wor ld 2009(世界电信展)在瑞士

日内瓦举行。中兴通讯以“绿色、融

合、持续演进”为主题参展,展示

SDR、LTE、10G EPON、SAE/EPC等前沿技术和解决方案,向运营商和

用户描绘前沿技术带来的精彩体验。

主办方透露,中兴通讯560m2的展区

面积位居各大厂商前列,与中国移

动、中国联通等企业联袂组成的“中

国军团”是本次展会最大的国别组合

和第一看点。

“伴随行业增长方式由技术主

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中国企业在新技

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已逐渐走在世界

同行的前列,”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

史立荣表示,“公司上半年通过定制

化的前沿产品赢得了TeliaSonera、

Telstra、Verizon、Telenor等全球欧

美一流运营商的战略合作,与全球顶

级运营商的更多的深入合作机会也将

在今后逐步展开。”

中兴通讯此次展示的多项新技术

和产品具有行业领先性。如Uni-RAN方案,可为运营商提供一个统一、通

用、融合、演进的无线接入网,满足

对当前多种制式多频段的融合和对未

来下一代技术的平滑演进,并且大大

简化网络架构,有效降低TCO;再如

xPON和FTTx,中兴通讯在EPON/

10G EPON标准创设、产品研发和

市场占有率方面已取得行业领导者地

位;此外,中兴通讯首款采用自主研

发芯片的高端集群路由器T8000的推

出,标志其在数据通信市场的再度发

力;在最为活跃的终端方面,LTE终

端、太阳能手机、多模终端等前沿应

用也广受关注。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左一)在中兴通

讯执行副总裁史立荣(右二)陪同下参

观中兴通讯展台

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中)一行在中

兴通讯展台与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史立

荣(左三)、高级副总裁曾学忠(右

三)等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