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TFiL Monthly Newsletter 契刊 《初夏刊》 23 JUN 2012 ISSUE 13 本期提要 Inside this issue 本期專文︱母親節分享 事工分享︱同工會 短宣分享︱泥土音樂歐洲巡迴 契友專欄︱恩典之路 Lumen ︱教會系列報導 Message ︱ from Juliet 團契佈告欄︱編輯組 《本月編輯 : 育婷|美編:柏翰》 2008 倫敦光鹽團契創立 2010 倫敦光鹽月刊創刊 Welcome to Taiwanese Fellowship Monthly! We hope to bring you latest happenings of the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TFiL) and enrich your life in UK!倫敦光鹽團契月刊是向上帝表達感恩的嘗試,也是你我分享心情的平台。不論是生活上的【感恩心情】、 【信仰見證】, 或團契活動的【隨筆札記】、【照片圖說】, 都歡迎您踴躍投稿 ! 來稿 請寄 : [email protected] 封面圖畫 by Alice TAIWANESE FELLOWSHIP

013 TFiL Newsletter (JUNE 2012)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本期專文—母親節分享 事工分享—同工會 短宣分享—泥土音樂歐洲巡迴 契友專欄—恩典之路Lumen —教會系列報導 Message — from Juliet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013 TFiL Newsletter (JUNE 2012)

TFiL Monthly Newsletter

契刊《初夏刊》

23 JUN 2012

ISSUE 13

本期提要 Inside this issue

本期專文︱母親節分享事工分享︱同工會短宣分享︱泥土音樂歐洲巡迴契友專欄︱恩典之路Lumen︱教會系列報導Message ︱ from Juliet 團契佈告欄︱編輯組

《本月編輯 : 育婷|美編:柏翰》2008 倫敦光鹽團契創立 2010 倫敦光鹽月刊創刊Welcome to Taiwanese Fellowship Monthly! We hope to bring you latest happenings of the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TFiL) and enrich your life in UK!倫敦光鹽團契月刊是向上帝表達感恩的嘗試,也是你我分享心情的平台。不論是生活上的【感恩心情】、【信仰見證】, 或團契活動的【隨筆札記】、【照片圖說】, 都歡迎您踴躍投稿 ! 來稿 請寄 : [email protected]

封面圖畫 by Alice

TAIWANESE FELLOWSHIP

Page 2: 013 TFiL Newsletter (JUNE 2012)

2本期專文

拿全世界最大顆的鑽石跟我交換?我也不要!

主編的話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十三期|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13

天父的愛像媽媽的手在牽著我,要我勇敢

堅強往前走。異鄉游子更能深刻體會 “媽媽

陪在身邊有多好 ~~”,隔著六千英哩唱著天

父寶貝,用禱告與感恩的心紀念家中的媽媽,

相信天父也一樣牽著媽媽的手,帶著她勇敢往

前走。當天主日學的小朋友獻唱“把冷漠變成

愛”,活潑生動的帶動唱,充滿盼望,願神的

旨意成就在他們身上。隨後如玉姐的分享,淑

惠牧師的講道,LOLA 姐妹的分享,提醒我們

愛母親同時也原諒母親,及不忘為母親禱告。

感謝 AMANDA 撰文,跟我們分享當媽媽的滿

足與喜樂。

三四年前的某一天,我正用愉悅的眼神專注

的看著女兒們吃飯的模樣,仔細端詳著她們白

嫩的小手拿著湯匙,把滿滿的食物送進她們張

大的口,然後,看著她們胖胖的臉頰因為咀嚼

而忽上忽下的樣子,霎那間,我母親年輕的臉

龐突然穿越時空與我的臉重疊,而我女兒的小

臉同時浮現我小時候的樣子。我感受到那時望

著我們吃飯而入神忘我的母親,就好像現在的

自己一樣。在我當媽媽的過程中,我發現這趟

奇妙的旅程,不僅僅只是陪伴著孩子成長,更

是自己生命的再一次更新、恢復、醫治之旅…

我的大女兒 Angela 現在已經是 year 5 的學

生了,許多夜晚我們兩個在床邊說著悄悄話,

談心事,然後一起禱告。我常想我這位媽媽

「如果我們彼此相愛,上帝就在我們的生

命裡,而他的愛藉著我們,完全實現了。」

(約翰一書 4:12)

感謝主,在 5 月 12 日母親節特別禮拜中,

我們聽到許多已經為人母的姊妹分享,主日

學小朋友也獻上他們美妙的詩歌,相信大家

都一同感受到暖暖的幸福,和從主而來的愛 ;

這期契刊,新上任的同工 Amanda 也無私地

和我們分享與女兒之間的情感,大家有發現

本期封面很不一樣嗎?當我收到 Amanda 寄

來的照片裡,這張小女兒 Alice 畫給她的卡片

深深地打動我,毫不考慮登上本期的封面,

希望透過這可愛又甜美的圖畫,把母女之間

的甜蜜傳達給各位。Wendy 也帶回她和泥土

音樂從歐洲巡迴短宣的消息給我們,以及倫

琪與我們分享她和揚義之間的恩典之路。

27 號的聯合禮拜,讓我們又和 Lumen 教

會有了一次愉快的交流,明年正逢 Lumen

教會 200 週年,Chris 將提供我們一系列的

教會發展專題,Juliet 也捎來給我們團契的

信息。下半年度的新同工也順利出爐,透過

Amy 的採訪讓我們了解同工會的事工。

在每一期的契刊中總是有滿滿愛的見證和

分享,透過大家的訊息一同來向世人見證上

帝的愛,如果你有感動!期待有更多人願意

把上帝賜與給你的恩典和大家分享!下半年

度也擴大徵求封面圖片,不論用拍照或是繪

畫的形式皆可,更也歡迎加入契刊組,我們

需要更多的生力軍!謝謝。

Page 3: 013 TFiL Newsletter (JUNE 2012)

3本期專文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13 |倫敦光鹽團契月刊 第十三期

◆ by Amanda

的角色是和 Angela“一起成長的”,

Angela 生命中眾多第一次的經驗都是

和我養小孩的第一次一起渡過。第一

次有孩子,第一次餵母奶,第一次幫嬰

兒洗澡,第一次換尿布,第一次照顧發燒

的嬰兒,第一次推著嬰兒推車到處閒晃,第

一次送她去幼稚園然後哭著回家…很多的第一

次都夾雜著許多擔心、害怕、愛及享受。我和

Angela 之間有著旁人所無法言語的革命情感,有

時我感覺到 Angela 已經像個小大人,每當我和她的談話後,我常

感覺到她生命持續不斷展現一種“長大的力量”,而且這種長大的力量每年一直在加倍的膨

脹中。每每看到這樣的力量,我就感到欣喜的想流下喜悅的淚水。如今,她不再只是完全的

依賴我,而是我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開始依賴她了。然而在即將進入青少年時期的她,我也

開始嗅到一絲絲少女的煩惱而不像以前那麼的愛笑了,於是我開始閱讀一些如何與青少年相

處之類的書籍、文章、訪談或者詢問許多資深媽媽的經驗。總之,

我常需要花很多的時間來陪談,和她一起尋找解答,我現在其實

最喜歡的看見她其中一種的表情,就是淡淡的憂愁,在經過和我

聊天以及一起禱告之後,逐漸散開而展開笑顏的模樣 ....

我常開玩笑的想也許上帝很欣賞我們這對夫妻,在一年七個月

之內將兩個小嬰孩送來我和 Victor 的家。對我來說 Angela 是一個

祝福,很容易明白我的心思,而 Alice 是一個恩典,常常逗我開心。

如今時光飛逝,在我們流汗流目屎的照顧過程中,我的小女兒 Alice 也已

經是 Year 3 的學生,是一個每個人想到她都會出現一種嘴角抽蓄又很想發笑的小女生。每

次出門她都要我緊緊握著她的手,她的小手掌又厚又有某種安定感,每次握著她的手就像握

著我母親的手一樣,因為 Alice 的手掌就跟我母親長的一模一樣。牽著她的手,無論走去哪

裡,我都會忍不住低下頭跟她說:我愛妳。我們每天都要說很多次“我愛妳”,我們之間有

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只要她說:我愛妳,我就一定要說 : 我愛妳,否則她的世界就會變

Page 4: 013 TFiL Newsletter (JUNE 2012)

4本期專文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十三期|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13

成灰色的。我們常常玩一種談情說愛的遊戲,就是“妳知道我有多愛

妳嗎 ?”或許 Alice 是老么,總是很喜歡和我撒嬌,喜歡和我在一起,

如果我出門就會想念我。那天我自己去倫敦市中心參加團契聚會,待

到晚上很晚才回家,Victor 開車載她們到地鐵站接我時,當我一開車

門坐了進去,Alice 就緊緊抱住我,當場強烈的感覺到她的熱情。雖然她很

熱情,但是這個小妞也不太好“處理”,她脾氣如果一來,確實非常的棘手。不過每當她乖

乖的順服之後,我心中總是會調皮的對自己說:Alice,薑還是老的辣拉 ! 想完後我還是會認

真的思考和禱告:這位喜怒哀樂如此鮮明的小孩,要如何保有她的熱情又可以讓她學習控制

自己的情緒呢 ?

在我艱辛的成長過程中,我時常因為陪伴孩子長大而讓會回想起我成長的每個步伐,也因

著上帝的愛和憐憫,使我可以轉換眼光來體諒自己父母的軟弱,也看到很多我生命中的恩典,

我也因為陪伴孩子的成長而得到極度的釋放和滿足感。我總是覺得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選擇

就是陪伴她們長大,面對她們的難題也面對自己的軟弱,看見她們的生命有進步就滿心歡喜,

看見自己因著創傷而產生扭曲的價值觀有所改變和調整時我也覺得很雀躍,在陪伴過程中所

面對的艱難都瞬間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很紮實的幸福感,就像 Angela 和 Alice 小時候常常問

我的一個問題 : 到底要拿什麼東西跟妳換我們,妳才會換呢 ? 然後,我就低著頭故意充滿神

奇的愛意的告訴她們說 : 如果拿全世界最大顆的鑽石跟我交換,我也不要換呢 ! 然後,她們

的臉上就會浮現那種有被“強烈愛到”的那種滿足感,以致於讓她們的眼神散發出閃亮的光

芒,就像鑽石一樣 !!

◆ by Amanda

拿全世界最大顆的鑽石跟我交換?我也不要!

Page 5: 013 TFiL Newsletter (JUNE 2012)

5事工分享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13 |倫敦光鹽團契月刊 第十三期

◆ by Amy

同工會究竟扮演什麼角色 ? 他們當中如何配搭 ? 如何服事與被服事 ?

「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 約翰福音 13:14 )

同工會成立以來不僅減輕牧者的負擔,更是擴大事工的範圍,感謝神賜給光鹽團契許多人才,

更賜給眾人合一奉獻的心。團契即將選出 2012 年下半年度的同工,也希望趁這個機會讓各位

契友更加了解同工會的運作。

*同工會的組織

同工會之前以輪值方式,每個月換一位,目的讓大家有機會參與,然而發現運作起來並不適

合團契的需要。2012 年開始同工會組織整個改組,由四位同工與三位牧者互相配搭,一任為

六個月。2012 上半年度的同工有毓珊、Linda、Wendy、心潔,毓珊負責關懷與子騰哥配合,

Linda 幫助 John 主持週間討論會,Wendy、新潔配合淑惠牧師,幫忙周六禮拜與查經,本期

同工任期到今年六月,之後開始選舉下一任同工和交接事宜。

*票選同工

成為核心同工候選人的條件,需參加五次禮拜以及週四 / 五或週六查經活動五次。每一位參

加光鹽團契聚會,並認同光鹽團契宗旨者皆為列席會員。然而具備投票資格的會員需參加過三

次(或以上)週六禮拜和三次(或以上)週四/五或週六查經活動者。同工候選人由常任同工提名,

發佈選舉日期、截止日期,由契友進行投票。

同工會自三月底已經開始尋找下半年適合的同工人選,同工們彼此分享對光鹽團契的夢想 ?

團契的優點是什麼 ? 我們還能多做些什麼 ? 如何讓主日崇拜更好 ? 如何讓團契成為情感上、屬

靈上的扶持 ? 同工會將這些條件放在禱告中,開始籌備下半年的同工票選。

*同工會的工作

同工會所負責的工作除了決策之外,還需顧及其他專案如:詩班、契刊、會計、小家、關懷、

服事訓練及其他節期活動,短期專案如:leaflet 專案、契服專案。

目前同工會每兩個月開會一次,開會時希望所有同工都能參加,並邀請專案負責人一同開會,

其內容做成會議記錄,以利日後跟進。

同工會 ( 訪問同工 Wendy)

Page 6: 013 TFiL Newsletter (JUNE 2012)

6事工分享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十三期|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13

平時交換意見則由 EMAIL 連絡,以免因時間與距離而造成延誤。四位同工中選出一位為

召集人,主要扮演聯絡的角色,比如之前粵語交流的專案,由揚義提出想法之後,就由召集

人用 EMAIL 發給大家詢問意見,表決通過。

團契日漸成長,並開始自養,從 2011 年五月團契開始在禮拜中收奉獻,獻金由同工會管

理,其中有 25% 回饋給 LUMEN 教會,部分經費用於團契活動開銷,剩餘部分補貼各單位

如詩班、契刊、小家等等。同工會目前正思考需不需要成立一項“緊急經費”,幫助有緊急

需要的契友度過難關,至於應撥出多少金額 ? 資格條件 ? 這些細節部分仍在討論中。

Wendy Wu 是 2012 年上半年度的同工,她已經在同工會服事許久,並參與許多專案,

如會計,迎新,等等。謝謝她對團契的付出,並在此大方分享她的寶貴經驗。

*Wendy 分享

很開心可以與有經驗的同工一起服事,同工會的特點是,大家很願意聆聽對方的意見,同

時也將自己過往的經驗分享出來。有時後想法有衝突,便回歸到聖經的教導,如果只是運作

上的細節,我們會討論其優缺點,然後以團契為出發點來考量。新的同工即將上任,於六月

23 日新舊同工將一起開會,我們希望能將自己的職責與經驗傳給下一任同工。

* 挑戰:時間規劃

一般討論事情,我們採取 EMAIL 彼此聯絡,若是緊急或是需要討論細節時,就用電話或

面對面討論,花時間與同工相處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一件事工從企畫到成型,需要許多的溝

通,若要如期完成,必須有完善的時間規劃,比如團契目前的 leaflet 單張專案,我們一開

始用先用 EMAIL 將單張的想法傳達給每一位同工,將討論的內容收集起來,然後一起回覆

給同工們。同工會決定之後,再與契刊組接洽,進行美編與列印,將提案成為一個具體的成

品。

舉例來說此次 leaflet 單張專案,爲了更清楚明瞭的介紹光鹽團契給其他人認識,也幫助

我們找到自己在福音禾場的位置,目前的想法是以 A4 紙做三折,共有六個版面。於是同工

會便開始討論:有沒有需要製作leaflet ? 每一個版面需要什麼樣的功能? 光鹽的異象是什麼?

其他內容如:清楚敘述聚會時間、地點、內容、關於光鹽、過往活動介紹、契刊及臉書的連

結。同工會預計單張專案能在八月底完成,以便迎接九月來的新生。

新任同工候選人:陳以信、許鶴潔、郭心潔、孫惠梅 (Amanda)

求主紀念這些同工付出的時間和心力,願我們團契越來越茁壯。

Page 7: 013 TFiL Newsletter (JUNE 2012)

7短宣分享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13 |倫敦光鹽團契月刊 第十三期

泥土音樂負責人、福音歌手盛曉玫,從今年夏季開始展

開了一系列歐洲巡迴音樂會,和聽眾朋友分享音樂背後的創

作故事,也從她的歌聲中吸引聽眾朋友踏上對耶穌的信心之

旅。我是在 4 年前通過光鹽團契的契友妍彣向我介紹泥土

音樂而有機會參加這次歐洲巡迴服事 ( 帶我到光鹽團契的也

是妍彣! ) 。那時候妍彣說盛曉玫的歌很好聽,非常適合邀

請新朋友,透過盛曉玫的歌聲以及每一首充滿生命見證的詩

歌,就可以在慕道朋友身上灑下福音的種子。藉由音樂來『聽見福音』!我們想這麼好的音樂

會,要是泥土音樂能有機會來到英國那有多好….

於是我們開始聯絡泥土音樂,開始進行邀請。經過幾次和泥土音樂的 e-mail 和 skype,我們

開始向英國的牧師進行宣傳。天父自己開啟了這道門,在 2009 年盛曉玫來到英國展開了 5 場

音樂會,陸續在 2010 年舉辦了 8 場音樂會。

你或許沒有聽過盛曉玫這個人的名字,但是你一定聽過她唱的歌!大家耳熟能詳的一首歌叫

做《常常喜樂》就是她創作的歌曲。她的歌聲也被收錄在讚美之泉的專輯當中。除了《常常喜

樂》這首歌之外,《我心要稱謝耶和華》、《我主我的神》、《看見神的愛》、《為何對我這

麼好》、《腳步》都是她所主唱的。

盛曉玫生長在台灣,目前定居在美國加州。台大國貿系畢業後,到美國 UCLA 拿了企管碩

士,主修財務,畢業後陸續任職美國金融機構及其他企業主管。但現在的她則是全時投身在音

樂服事工作裡。

在 2004 年她成立了「泥土音樂」,為什麼叫泥土呢?

盛曉玫說原來在那之前,她雖然知道神給她很多音樂,卻不明白該如何運用,直到某天讀經

念到耶利米書十八章 4-6 節 「…窯匠看怎樣好,就怎樣做…泥在窯匠的手中怎樣,你們在我的

手中也怎樣」。這正回應了盛曉玫創辦泥土音樂的感動。她自認手中的服事是神的一塊泥土,

願神的旨意成就在當中。這樣以神為中心的擺上,帶出許多美妙的詩歌創作,也使泥土音樂多

觸角地延伸其服事的工場。泥土音樂至今成立 8 年,舉辦了 300 場的音樂服事,足跡遍及北

◆ by Wendy

2012 May 泥土音樂 After concert tour sharing

盛曉玫帶出許多美妙的詩歌創作 @ 歐洲巡迴 - 音樂會

Page 8: 013 TFiL Newsletter (JUNE 2012)

8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十三期|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13

短宣分享

美洲的加拿大,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歐洲邊陲的英國,及亞洲地區,包括台灣、中國大

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等。

在一年多前,我有機會認識餐飲業福音事工的洪祥平牧師,通過牧師向各歐洲教會的邀

請,安排和聯絡。在今年的夏季,泥土音樂第一次踏上歐洲大陸,舉行了 9 場的音樂佈道會

分別在:羅馬 (義大利)、安城 and 魯文 (比利時)、安多芬 and 鹿特丹 (荷蘭)、杜塞道夫(德

國 )、索非亞 ( 保加利亞 )、Southampton and Swindon ( 英國 ),每一場都見證神的榮耀。

比如在羅馬,神自己預備祂所要的聽眾,羅馬的教會分為東區和西區,這次的音樂會是在西

區的教會舉辦預計有250人,原本當天東區的教會有BBQ活動,因為下雨所以BBQ取消了,

因此東區的朋友約有 250 多人,也一起來參加音樂會,等他們到了之後雨也停了,而因為

這樣參加的人數也 double 了 !

這次的音樂會真是國際化,第 2 天泥土音樂的團隊就跨過 3 個國家,從羅馬飛荷蘭,再

從荷蘭開車到比利時舉辦第 2 場音樂會。泥土音樂的團隊都是代職服事的,這次盛曉玫從美

國帶了 Michael Li ( 盛曉玫的先生兼 photographer),Albert Lee (vocalist 兼音控師,也是

我的師父 ),Sandra Tsai (vocalist),洪牧師和我是從歐洲和盛曉玫碰面的,我的工作是音

控和播放投影片。。

音樂會一開始就以活潑的歌曲〈看見神的愛〉以及〈主恩典〉帶動唱,全場觀眾一同起立,

由盛曉玫先在台上示範動作,然後跟著歌曲,大家邊唱邊作動作。在場的聽眾,除了被泥土

音樂輕快自在的曲風吸引而來的年輕族群之外,尚有不少是年紀稍長的爺爺奶奶們,甚至還

有同坐一排的三代同堂家庭。

盛曉玫引用聖經上的話說,當了基督徒不保證生活上就一帆風順,天色常藍,花香常漫;

但我們可以用信心經歷神的應許和平安。因著祂,我們就有盼望!〈牽我手〉是一位爸爸在

痛失愛子之後,靠著神的愛,堅強站起來所寫充滿盼望的歌。因為耶穌應許信祂的人必有永

生,這位爸爸相信有一天自己會和信耶穌的兒子在天國相見 ! ~~( 副歌的歌詞 ) 有力量,有

盼望, 因主在我旁。 有道路, 入天堂,無人能阻擋 ~~~~~

< 圖一 > < 圖二 > < 圖三 >

Page 9: 013 TFiL Newsletter (JUNE 2012)

9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13 |倫敦光鹽團契月刊 第十三期

短宣分享

Sandra 的見證則顯現出一位母親對孩子的愛,Sandra 的小兒子從小就被醫生判為是自閉症

的孩子,他不會說話也不喜歡和人有互動。Sandra 試過了許多的民間偏方,拜拜和算命也都

不見效。有一天,剛信主不久的姊妹和她說要不要來信耶穌,祂可以幫助妳。因此 Sandra 參

加了教會的小組,感受到大家的禱告,也學習自己跟天父禱告。在她洗禮後的幾個月神蹟發生

了,那天她正在開車,車裡輕快的詩歌唱著“哈里路亞”這 4 個字,突然小兒子開口說出“哈

里路亞”,在那之後小兒子說話的能力不斷的進步,就連學校老師也看不出來這孩子從前有自

閉症。從 Sandra 的分享,我看到的神的愛,和祂對我們的祝福是多麽的真實和奇妙。

藉著簡單不拗口的歌詞和見證,盛曉玫和泥土音樂傳遞了神的愛,以及那從神而來的平安和

滿足。也經由這次音樂會來鼓勵大家,以信心支取並等候神的應許,因為在聖經上說過,我們

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沒有一切困難大過神的恩典。

9 場音樂巡迴佈道會當中,共有 1540 人參加,當中有 68 位朋友決志信主。 「要收的莊稼

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馬太福音 10:37-

38)。感謝神透過泥土音樂在歐洲收割莊稼。求神繼續紀念泥土音樂今年 10 月在台灣、 香港、

新加坡的服事!歡迎大家 visit www.claymusic.org 來聽聽音樂和欣賞音樂會的 photos!

〈看見神的愛〉全場觀眾 , 大家邊唱邊作動作 @ Düsseldorf, Germany

Sandra’s testimony @ Rotterdam, Netherlands

上帝為我預備的 front row seat, 右手控制 power point, 左手操控 sound track 和 mixer board. 要很專心 @Eindhoven, Netherlands

< 圖一 >

< 圖二 >

< 圖三 >

照片左到右 Michael Li, Albert Lee, Sandra Tsai, Amy Sand, Wendy Wu, Pastor Ong @ Leuven, Belgium

Page 10: 013 TFiL Newsletter (JUNE 2012)

10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十三期|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13

契友專欄

時間過得好快,回想我和揚義相識至今已 17 年,這

17 年中間經歷了許多人生不同的歷程和轉折,回想一

路走來都是上帝滿滿的恩典和陪伴。

我們相識是在合唱團裡,剛升上大一那一年因為愛唱

歌,加入了合唱團,第一次看到揚義時,他剛從成功嶺

下來,理個小光頭,不過那時候男孩子們都是光頭,所

以也很難辨別誰是誰,只記得那天練唱時,他站在鋼琴

旁的位置。後來慢慢有機會透過練唱和相處,覺得他是

個人品不錯的男孩,但是很可惜,不久他就有了女朋友,是系上的班對。

我的家庭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但是上帝給我機會,斷斷續續地聽過福音,上大學後有個朋友

是從小在長老教會長大的,她邀我去參加長青團契。那時覺得這個團契和一般學校的社團風格

很不一樣,學長姐看似愛開玩笑,但其實他們都謙恭有禮,對於信仰還有社會議題都很有自己

的看法,團契像家一般的溫馨,也吸引我持續參加團契的聚會。同時我也很意外的發現,揚義

也在這個團契中,雖然當時我們參加團契的次數都不是很穩定,也沒有很多機會聊天,但是因

為我們同時參加兩個團體,所以比起一般的社團朋友,有比較多的重疊之處。

大二之後,他和他的前女友分手了,我開始含蓄的追求他,包括跟他借書,然後再還書給他,

與他聊聊讀書的心得 ; 還有當他對許多契友說,他說想去看某場戲劇的演出時,給他熱烈回應

( 結果後來只有我回應他,所以成了我們兩人第一次一起出遊 )。那天看戲的地點附近有鯉魚池,

所以我當天出門前還準備了鯉魚飼料,心想這樣看戲前的傍晚,就可以浪漫的一起在魚池邊散

步餵魚…. 現在想想,在那個保守的年代,自己真是心機很重啊 !!

在一起之後,遇到的第一個挑戰是我母親的反對,她是個傳統保守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都

要嫁醫生,也許那是她心中對於美滿人生的藍圖,而且很堅持。只是辛苦了揚義,他當初因為

興趣而沒有學醫,如今卻遇到這樣的攔阻。當年我的信仰生命還很幼小,從小是依循著社會的

主流價值觀來走,每天背書再背書,考試再考試,沒有深入思考人生的能力,遇到這樣的衝擊

和攔阻,有些不知所措,也是從那時候,我才開始去思考我是誰,我的人生要什麼。

那是一段漫長又艱辛的日子,常常在淚水還有煎熬中度過,揚義也受拖累很多,我們大學的

課業都常被荒廢。自己覺得許多需要學習的議題接踵而來 : 愛情、信仰、還有和家人的關係的

調整,每個議題都是從零開始學習,有時覺得身心俱疲,有時覺得看不到前方的路,也看不到

未來。記得那些充滿淚水的夜晚,哭過之後,我會翻開聖經的以賽亞書 42 章 16 節 : 「我必領

契友專欄恩典之路

Page 11: 013 TFiL Newsletter (JUNE 2012)

11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13 |倫敦光鹽團契月刊 第十三期

瞎子走陌生的道,帶他們走他們不知道的路,我必在他們的前面使黑暗變為光明,使彎曲的地

方變為平直,這些事我都要做,決不放棄。」這段經文給我勇氣和力量,雖然我看不到眼前的路,

但是上帝的確應許,祂會讓黑暗變為光明,彎曲變為平直。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對心理學產生了興趣,也決定報考心理學的研究所,只是因為轉換領

域,所以花了兩三年才考上,這個過程也有許多的挫折,但是我很感謝揚義的陪伴、鼓勵還有愛,

他花下他的青春歲月,陪伴一個在靈命上還有心智獨立上學習起步的生命,我也很感激上帝總

是在每一個人生轉彎處,跌倒處不斷的安慰和支持。

後來我讀心理所時,和父母親的關係有了改變,他們有機會真正認識揚義,知道他是個善良

有愛心的人,在我諮商心理所畢業後,我們完成了婚姻大事。之後不久來到英國求學。然而進

入婚姻與男女朋友又不相同,對我而言當中要學習的功課更多,所以總覺得自己在關係中不斷

在學習,也透過這樣的伴侶關係,上帝讓我不斷調整自己。

婚姻牽涉了兩家人,特別是華人的婚姻,一旦結婚了,許多事情就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

家人的事。只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家庭也有不同的困難和歷史過往,對於兩個人的婚姻

也有不同程度上的正面和負面的影響。愛一個人已經很不容易了,如何去愛一家人呢。但是上

帝的能力無窮無盡,祂也為世人的罪而釘死在十架上了,倚靠上帝的愛,我期許自己可以努力

往這個方向邁進。

有時覺得婚姻像是一面明鏡,因為兩個人天天一起生活,所以我們可以從對方身上,清清楚

楚的看到自己,包括自己的美善,還有自己的缺失。看到自己的美善很開心,但是要看到自己

的缺失並且去承認和改善它並不容易。只是上帝透過這個過程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有機會去調

整自己,進而期許自己不要原地踏步,生命能夠不斷往前走,讓自己身邊的人獲益。

但婚姻中爭執吵架難免,只是有些話語說出口很傷人,而且不能再收回,我覺得在婚姻中我

學習到很重要的是設身處地的能力,從對方的角度來看事情。如果吵架時對方很生氣,我會試

著想想,如果我是他,我有他那樣的處境和背景,我是不是也會很生氣呢 ? 如果得到的答案是

- 我可能也會很生氣,那麼事情就有了轉機和化解的可能,因為我明白了其實對方有的情緒我可

能也會有,我就會更願意去用平和的態度來解決問題。

回首看這一路,上帝總是牽領著我們往前走,雖然有挑戰和困難,但是因為共同度過這些挑

戰和困難,所以讓我們有共同打拼、互相扶持的記憶,也讓我們的關係更緊密,感謝上帝一路

的帶領和陪伴,也謝謝在我們週遭許多關心我們的朋友、契友還有家人,讓我們有勇氣繼續往

前走,也相信在上帝的帶領下,這會是一條有挑戰但也滿有恩典的恩典之路。

契友專欄

◆ by 倫琪

Page 12: 013 TFiL Newsletter (JUNE 2012)

12

2013 年六月將舉辦 LUMEN 兩百週年紀念禮拜,這間你我同在

的教會,並非只是一間漂亮的建築物,神的祝福與保守讓它經

歷數次的改變,它是倫敦第一間以高地語為主的教會,為了突

破經費與語言的限制,於1822年聘請了以英文為主的主任牧師,

如今 LUMEN 更是大方地讓光鹽團契在此聚會,神的計畫遠遠超

乎人的想像。感謝 LUMEN 會友 Chris Hood 撰文,並提供珍貴相

片,讓我們回顧這間教會的起源,我們將會有一系列 5 個不同

的單元,來介紹 Lumen 教會的發展史。

* How did our Church Begin?

Our church began as a chapel for Gaelic-speaking

people from the highlands of Scotland. The Bible was first

translated into Gaelic in 1801, making Gaelic-language worship possible in a way that it had

never been before.

In 1801 John McArthur, a purser in the British navy, asked the Highland Society of London

to raise money for a Gaelic chapel in London. That society, which still exists, was founded in

1778 to campaign for the abolition of laws prohibiting the wearing of the kilt in Scotland and

to promote Gaelic and Highland causes.

In 1808, the Highland Society agreed to raise funds for our church by asking wealthy

individuals for a one-off donation. They raised well over £1 million in current prices and

in 1809 a Gaelic-speaking congregation – the origins of our church - was worshipping in

Dartmouth Street near Westminster Abbey.

Then our church made the first of many mistakes in its history. It used the fund to make a

down-payment on a building in Hatton Garden in 1812. That was a mistake, because it left

no money to complete the purchase of the building or to pay for a full-time minister to build

up the congregation. By 1816 the chapel was about to be repossessed and there were few

worshippers left.

The church managed to survive by doing a sale- and leaseback deal over its building with

another Scottish institution (The Royal Caledonian Schools Trust) that had been established

by fund-raising by the Highland Society. The Trust, which aimed to provide an orphanage and

Lumen 教會系列報導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十三期|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13

◆ by Chris HoodLumen 教會發展史 ( 一 )

Page 13: 013 TFiL Newsletter (JUNE 2012)

13 Lumen 教會系列報導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13 |倫敦光鹽團契月刊 第十三期

school for children of Scottish soldiers and sailors in London, decided to buy the building

next door and to use our chapel as part of the school. It also hoped that seat-rents from the

chapel would help to fund its work. So the Trust bought our church in 1816, leased it back

to the elders for £60,000 a year, and paid the original fund into a trust to support Gaelic

preaching. The Trust also agreed to pay for a minister for the Chapel, who was also to be

the Secretary of the Trust. That was how our first dedicated minister, James Boyd, was

appointed in 1818.

Boyd was paid a salary of about £90,000 per year in today’s money - far more than

most ministers get today. He could also keep half of

any money he raised from seat-rents in the church

(back then, members of churches like ours had to pay

for their seats if they could afford to: the annual rent

of each seat in 1818 was about £600). So ministers

had an incentive to build up their congregations and

Boyd soon raised about £120,000 from seat-rents,

bringing his salary up to about £150,000. Boyd was

able and popular but he found the combined work of

running the Schools and the church too demanding,

so he left after a year to become a minister in

Scotland.

Then our church made two more mistakes. The first was to appoint as Boyd’s successor

a minister (Allan McNaughton) who although worthy was unpopular. The congregation

became so small that the Schools Trust had to subsidize it by over £100,000 a year instead

of gaining financial support from it as it had hoped. So after McNaughton left in 1821,

the church and the schools decided to use the Gaelic fund to support Gaelic preaching on

Sunday afternoons and appoint a popular English-speaking preacher to fill the seats on

Sunday mornings and make the church financially viable. The English-speaking preacher they

chose to appoint was Edward Irving, who became our third minister in 1822. Soon the

church was overflowing, and in the short run, Irving’s appointment solved all the church’s

financial problems. In the longer run it turned out to be a terrible mistake. But that’s

another story.

In 2008 we held a Gaelic service at Lumen to commemorate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und to set up our church. In June 2013 there will be a short Gaelic

service on the site of our original building in Hatton Garden to mark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the dedication of that building. Everyone will be welcome to attend.

Page 14: 013 TFiL Newsletter (JUNE 2012)

14Lumen 長老分享

Message for TW newsletter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十三期|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13

Lumen is part of the church which is the today of

Christ (Colossians 1:24), and each person who comes to

Lumen makes a unique contribution to its worship to God

and its life.

You good people from Taiwan do this, you have

excellent team work. You are serious about life and yet

enjoy it. (Please tell me if you feel you are leading an

‘abundant life’). Through your studies you will make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your homeland. You belong to a

younger generation of whom I am mostly very proud. I am

overwhelmed you treat older people like myself with friendship and respect. How I love

your sense of humor!

The membership of Lumen, partly local reflects its geographic position in London to

which comes the world. As an elder I am part of a team that includes Amy Chien. My

views are sought as well as those who are more qualified.

Catherine Packard is our valued Building Administrator help Lumen to receive

visitors and who events here. The guests who come to the weekday Café at Lumen

are welcomed by Simon and the Café staffs. Quiet and faithful Kuan cleans much of

our church.

* About myself

When my mother died in 2000, I had no family commitments, so I attended a Sunday

service at Regent Square United Reformed Church (now Lumen URC), having passed it

many times on the way to the shops.

This simple service moved me, I attended the following Sunday and have had joy

in belonging up to the present time. The minister , the Rev Maggie Hindley and Elder

Sheila Hibbert, colleagues, members and attenders in the years that followed.

I became a member in June 2000, and an Elder in 2003. I discovered there are

at least 28 ‘strengths’ an Elder can have, although we are not expected to have

everyone. The ones I like best are ‘outreacher, peacemaker, communicator’.

Page 15: 013 TFiL Newsletter (JUNE 2012)

15團契佈告欄

恭喜下半年度新當選的核心同工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13 |倫敦光鹽團契月刊 第十三期

◆ by Elder Juliet Brittain

I divide my working hours into three: worship, teamwork, and fellowship at Lumen,

including frequent times at the café at Lumen, writing short stories, poems, and

pieces that give people hope and encouragement in their lives while offering Christian

answers to my character’s problems. And going out into Bloomsbury, kings cross to

meet with people who live or work there. They include many nationalities and faiths

and I learn through them, as indeed yourselves, a deeper meaning of friendship and

understanding.

Jesus is truly among us. No wonder these last 12 years have been the happiest of

my life.

感謝主,我們的 2012 下半年度同工選舉,網路投票作業順利完成,下半年度團契的核心同

工為,以信、心潔、鶴潔和惠梅。盼望我們常常在禱告中紀念他們,也共同協助他們所負擔的

事工。

迎新專案預告 & 招才暑假之後將會舉辦迎新,迎新專案內容包括 : 舊物新用、迎新當日活動籌畫、新生手冊,並搭

配小家關懷,同工會將開始邀請適合人選參加這個專案。

若是您願意一起參予此專案,請與 Wendy ([email protected]) 連繫。

郭心潔 陳以信 孫惠梅 許鶴潔

Page 16: 013 TFiL Newsletter (JUNE 2012)

16團契佈告欄 倫敦光鹽團契月刊 第十三期|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13

More photos on google picasa: "Taiwanese.Fellowship"

More video on youtube: "TaiwaneseFellowship"

More TFiL issue on issuu:"londontaiwanesefellowship"

Lumen URC (United Reformed Church)88 Tavistock Place London WC1H 9RS ● Reverend Shou-Hui Chung (鍾淑惠 牧師)

E-mail: [email protected]● Reverend John Scott (謝文義 牧師)

E-mail: [email protected]● Missionary Chu-Theng So (蘇子騰 宣教士)

E-mail: [email protected]

《聚會的時間》~ 別錯過與上帝約會的時間喔 !!

《核心同工》以信、心潔、鶴潔、Amamda、子騰 (Joe)、文義牧師 (Rev. John Scott)、淑惠牧師 (Rev. Shou-hui) 輪值主席 : 以信

《近期出席人數與奉獻》日期 4 月 28 日 5 月 12 日 5 月 27 日 ( 聯合禮拜 ) 6 月 9 日

查經出席 47 人 45 人 26 人 47 人

禮拜出席 47 人 48 人 34 人 47 人

奉獻金額 £103.87 £136.59 £83.31 £96.71

《預告聚會日期》June: 9th / 23th July:14th / 28th Aug:12th / 26th

2:00 pm 吉他班

3:15 pm 禱告會

3:30 pm 禮拜

5:00 pm 查經

Discussion Group7pm-9pm (Friday)Please feel free to arriveanytime after 6.30pm.There will be food!!We hope you can join us!New friends and old ones ALL WELCOME!

每週五 討論會 倫敦光鹽團契台北分會週六 禮拜 / 查經

歡迎回台後的契友們可向

召集人 James 聯繫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