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委託單位: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外交部 研究單位: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 WTO 中心) 民國 100 年 8 月 100 年度國際經貿事務研究及培訓中心計畫 子計畫二:即時性議題研究(5) 台灣加入 WTO 十年成果檢視之研究

#10005 入會十年檢討 修訂版 0927 研究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 民國 100 年 8 月 100年度國際經貿事務研究及培訓中心計畫 子計畫二:即時性議題研究(5)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委託單位: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外交部

    研究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 WTO 中心)

    民國 100 年 8 月

    100 年度國際經貿事務研究及培訓中心計畫

    子計畫二:即時性議題研究(5)

    台灣加入 WTO 十年成果檢視之研究

  • 委託單位: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外交部

    研究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 WTO 中心)

    民國 100 年 8 月

    100 年度國際經貿事務研究及培訓中心計畫

    子計畫二:即時性議題研究(5)

    台灣加入 WTO 十年成果檢視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吳佳勳

    研 究 人 員:徐遵慈、吳佳勳、吳玉瑩、葉長城、

    吳子涵、姜博瑄、陳建州、許裕佳

  • i

    目次 

    目    次        .......................................................................................................................... i

    表 次 ......................................................................................................................... ii

    圖    次        ........................................................................................................................ i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計畫緣起及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內容及方法..........................................................................................2

    第二章 台灣入會十年之總體經濟表現..........................................................................5

    第一節    我國產業結構變化之分析..........................................................................5

    第二節    我國對外經貿關係之分析..........................................................................9

    第三節    我國在國際經貿領域排名表現之分析....................................................14

    第四節    我國參與國際事務及爭取公平貿易權利之分析....................................29

    第三章    台灣入會十年之產業結構變化........................................................................43

    第一節    入會後農業之相關經濟表現....................................................................43

    第二節    入會後工業之相關經濟表現....................................................................58

    第三節    入會後服務業之相關經濟表現................................................................68

    第四章    我國入會十年實際表現之檢視與具體效益分析............................................79

    第一節 文獻預期影響與入會後實際表現之比較................................................79

    第二節 入會後具體效益分析................................................................................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7

    第一節    綜合結論....................................................................................................97

    第二節 綜合建議..................................................................................................101

    參考文獻..........................................................................................................................104

    附錄一 農工產品入會前後名目產值暨農產品進出口值之變化..............................105

    附錄二 座談會會議紀錄..............................................................................................121

    附錄三 工業局訪談記錄..............................................................................................131

    附錄四 簡報會議意見與回覆......................................................................................135

  • ii

    表次

    表 2‐1 台灣入會以來總體經濟指標之變化 ...................................................................6

    表 2‐2 台灣入會進出口貿易之變化 .............................................................................11

    表 2‐3 台灣入會外人投資與對外投資之變化 .............................................................14

    表 2‐4    IMD 評估我國與韓國、新加坡歷年「世界競爭力」排名一覽表 .................17

    表 2‐5    WEF 評估我國與韓國、新加坡歷年「全球競爭力」排名一覽表 .................20

    表 2‐6    世界銀行評估我國與韓國、新加坡歷年「經商環境」排名一覽表 .............25

    表 2‐7    我國加入 WTO 近十年相關商品貿易排名變化一覽表 ...................................28

    表 2‐8 我國以第三國身分參與之爭端案件(至 2011 年 3 月) ...............................38

    表 3‐1 2002 年至 2010 年農產品生產總值及各類農產業之農產品總產值占比 ......44

    表 3‐2    2002 年至 2010 年農業就業人數及其占全國總就業人數之比 ......................46

    表 3‐3    2002 年至 2010 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值及其對總進出口值之占比 ..............48

    表 3‐4    2002 年到 2010 年農業四大部門進出口貿易值 ..............................................49

    表 3‐5    入會前後農家所得及其結構變化 .....................................................................51

    表 3‐6    我國 1‐24 章之產品項數及 MFN 稅率之比較 (2001 v.s. 2010).................53

    表 3‐7    近年台灣工業產值變化 .....................................................................................59

    表 3‐8    近年台灣工業就業變化 .....................................................................................60

    表 3‐9    近年台灣工業勞動生產力變化 .........................................................................61

    表 3‐10 我國入會前後製造業產值結構及產值成長率之變化 .....................................62

    表 3‐11 我國入會前後製造業就業結構及就業人口成長率之變化 .............................63

    表 3‐12 我國入會前後製造業勞動生產力之變化 .........................................................64

    表 3‐13  我國入會後主要出口產品 .................................................................................65

    表 3‐14  我國入會後主要進口產品 .................................................................................66

    表 3‐15 台灣工業產品 2010 年執行稅率之關稅結構 ...................................................67

    表 3‐16  台灣各分類工業產品 2010 年關稅稅率  (MFN 執行稅率) ..............................68

    表 3‐17    2002 年至 2010 年服務業生產毛額及各類服務產業之占比 ........................70

    表 3‐18    2002 年至 2010 年服務業就業人數 ................................................................72

    表 3‐19 2002 年至 2010 年台灣服務業各部門勞動生產力 ........................................75

  • iii

    表 3‐20    2002 年到 2010 年服務業進出口貿易值及其成長率 ....................................76

    表 4‐1 文獻預期影響與入會後實際表現之比較—農業部分 .....................................81

    表 4‐2 農業生產力*變化及其成長率 ...........................................................................81

    表 4‐3 文獻預期影響與入會後實際表現之比較—製造業部分 .................................84

    表 4‐4 文獻預期影響與入會後實際表現之比較—服務業部分 .................................87

    附表 1 農產品入會前後(1994-2010)名目產值成長率之變化差異比較 .............105

    附表 2 製造業入會前後(1997-2010)名目產值成長率之變化差異比較 .............109

    附表 3 農產品入會後進、出口值變化及其成長率...................................................114

    附表 4 服務業入會前後生產毛額及其成長率...........................................................120

  • iv

    圖次 

    圖 2‐1 台灣入會以來 CPI 之變化趨勢 ...........................................................................6

    圖 2‐2    台灣入會以來各產業 GDP 趨勢圖 ......................................................................7

    圖 2‐3    台灣入會以來就業人數產業趨勢圖 ...................................................................8

    圖 2‐4    我國入會以來勞動生產力變化趨勢圖 ...............................................................9

    圖 2‐5    我國歷年進口產品名目關稅稅率變化趨勢圖 .................................................10

    圖 2‐6 台灣入會十年以來進出口貿易之變化趨勢 .....................................................11

    圖 2‐7    我國入會以來主要進口國(2002‐2010) .............................................................12

    圖 2‐8    我國入會以來主要出口國  (2002‐2010) ...........................................................13

    圖 2‐9    台灣外人投資與對外投資趨勢圖 .....................................................................14

    圖 3‐1    2002 年至 2010 年農產品總產值及各類產業產值變動趨勢 ..........................45

    圖 3‐2    2002 年至 2010 年農業及農林漁牧業就業人數變動趨勢 ..............................46

    圖 3‐3    2002 年至 2010 年農產品進出口值及其占總進出口值之比變動趨勢 ..........48

    圖 3‐4    台灣加入 WTO 以來工業產值及就業人口之變化 ...........................................58

    圖 3‐5    2002 年至 2010 年服務業總產值及主要服務產業產值變動趨勢 ..................71

    圖 3‐6    2002 年至 2010 年服務業主要部門之就業人數變動趨勢 ..............................73

    圖 3‐7    2002 年至 2010 年服務業進出口值及其單年成長率變動趨勢 ......................77

     

  •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計畫緣起及目的 

            2002 年 1 月 1 日,我國依據 GATT 第 33 條之規定,以在對外貿易關係上具

    自主權地位之身份資格,使用「台灣、澎湖、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

    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成為該組織第 144 個

    會員;自此正式成為 WTO 會員國,迄今已近十年。 

            身為 WTO 會員國之一,我國即得依循 WTO 之成立宗旨及目標,以促進貿易

    自由化為原則,履行各項關稅減讓及非關稅貿易措施之修正等承諾,而這些承諾

    履行的結果,也使得國內經濟和各項產業,受到不同程度的正負面影響,當部分

    產業可因自由貿易加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同時,部分不具競爭優勢的產業,也會

    因而遭受市場開放的競爭壓力,而現今在經過將近十年市場開放的洗禮後,我國

    經濟結構已然因應國際情勢環境改變,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風貌產生。 

    為迎接 2012 年,我國加入 WTO 滿十週年,政府擬針對此段重要歷史里程,

    進行一系列相關政策行銷等活動,讓社會大眾得以更加瞭解我國入會十年,政府

    在推動自由化的相關政策;以及國內經濟形勢因應自由化的的相關轉變。有鑑於

    此,在各項活動開展之前,有必要事先針對入會十年以來,廣泛收集我國在貿易

    自由化下,國內整體經濟及社會等層面所產生之影響及變化等各項資訊。故此,

    本計劃之研究目的,即在於瞭解我國加入 WTO 之後,我國總體經濟、各類產業

    發展及民眾消費生活所受到之影響及變化,同時藉由相關資料之收集及分析,提

    供有關部門於後續進行經貿自由化推廣作業時可供支援的相關參考資訊,以做為

    未來政策溝通之資訊基礎。 

    另外,由於本中心業已分別於 2005 年及 2008 年時,進行過「入會後三年

    對我國經濟所造成之實際影響」及「入會六年對我國經濟之影響」兩份短期研究,

    但考量到許多經濟影響的評估;非經長時間的觀察無法得知,因此本計劃將參照

  • 2

    前揭兩份報告之研究模式及重要研究結果,並將研究焦點著重在我國入會近十年

    以來,其整體經貿發展效益及消費者福利所受到之長期影響,由此進行相關分析

    及討論,俾提供與推動經貿自由化相關之政策建議,供政府機關及有關單位於未

    來辦理相關活動時參考。 

    第二節    研究內容及方法 

            本研究將以質性分析為主,透過相關具體經濟指標及數據之分析,以及相關

    文獻的回顧與整理,研析我國入會十年以來,貿易自由化對我國各產業發展和民

    眾日常生活所帶來之相關影響和變化,進一步提出未來推動系列活動及政策時之

    建議,相關研究內容,說明如下: 

    一、 總體經濟之變化:就我國成為 WTO 會員之後,其國民生產毛額、各產業之

    產值、物價水準、進出口貿易值、人均 GDP、失業率等總體經濟指標之變

    化,以及收集我國在若干重要國際組織中,於經貿領域方面之排名表現變

    化,分析我國入會十年的總體經濟發展趨勢。 

    二、 各類產業之發展情況:收集產業部門產值及其成長率、就業人口、進出口

    值及其成長率等經濟指標,探討入會十年以來,我國農業、工業、服務業

    所帶來的影響,並挑選具代表性的關鍵性產業或產品,對其因自由化而走

    向國際化的成功案例,進行探討。 

    三、 入會後的具體效益分析:透過舉辦專家座談會或訪談等方式,針對入會後

    對我國之具體效益,以及部分成功案例,進行分析。 

  • 3

     

    本研究之整體架構,規劃如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 

    第二章   台灣入會十年之總體經濟表現 

    第一節 我國產業結構之分析 

    第二節 我國對外經貿關係之分析 

    第三節 我國在國際經貿領域排名表現之分析 

    第四節 入會後我國參與國際組織之相關表現 

    第三章   台灣入會十年之產業結構變化 

    第一節 入會後農業之相關經濟表現 

    第二節 入會後工業之相關經濟表現 

    第三節 入會後服務業之相關經濟表現 

    第四章   我國入會十年實際表現之檢視與具體效益分析 

    第一節 文獻預期影響與入會後實際表現之比較 

    第二節 入會後具體效益分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5

    第二章 台灣入會十年之總體經濟表現 

    我國是個海島型國家,腹地狹小加上天然資源缺乏,長久以來即需仰賴對外經

    貿帶動國家經濟發展。隨著 1980 年代末期開放市場自由化,我國對外投資及產業

    分工狀態亦隨之改變,使得我國經濟發展與國際經濟局勢的關係愈加密切。近年來,

    我國政府除持續推動自由化發展之外,亦積極爭取參與重要國際組織,以致力改善

    國際貿易環境。2002 年我國加入 WTO,除更近一步開放我國內市場外,亦為我國

    廠商在國際上爭取有利的貿易環境。近年來,WTO 談判進展雖因各種因素而趨緩,

    然而,台灣在履行 WTO 承諾的過程中,面對自由化的浪潮,我國產業發展已有實

    質影響。究竟面對自由化,我國總體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經貿對外關係有何改變?

    而我國總體經濟的表現在國際評比中是否有具體展現?而除了經濟層面外,我國加

    入 WTO 對參與國際組織的表現又有何影響?以上問題皆將於本章分別於第一節至

    第四節呈現,最後則為本章小結。 

    第一節    我國產業結構變化之分析 

    我國自 2002 年底加入 WTO 至 2010 年,GDP 年平均複合成長率達 4.66%,且參

    照表 2‐1,我國除 2009 年受全球金融風暴影響之外,各年的經濟皆為正成長;同時,

    自由化、全球化的發展方向,使我國在 2010 年經濟得以快速復甦,該年的經濟成

    長率上修,並創 20 年來的新高。除經濟總量的成長外,我國的平均每人 GDP 亦以

    相同趨勢逐步成長,至 2010 年,我國平均每人 GDP 已近 2 萬美元。此外,隨著經

    濟成長,我國自加入 WTO 以來,除 2008 年底至 2009 年受金融風暴影響外,失業

    率亦由 2002 年逐漸下降;2009 年雖因金融風暴使失業率一度達 5.85%,且 2010 年

    景氣復甦對改善失業的效果似乎有限,全年失業率達 5.21%,為台灣歷年最高與次

    高;然事實上,依據主計處統計,2010 年台灣失業率已逐月下降,12 月失業率為

    4.67%,較 11 月降 0.06 個百分點,已連續 16 個月下降。 

  • 6

    表 2‐1 台灣入會以來總體經濟指標之變化 

    總體指標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GDP(百萬美元)  301,088 310,757 339,973 364,832 376,375 393,134 400,132 377,410 430,096R

            年成長率(%)*  2.51  3.21 9.4 7.31 3.16 4.45 1.78  ‐5.68  13.96

    平均每人 GDP(美元) 13,404  13,773 15,012 16,051 16,491 17,154 17,399  16,353  18,588

            年成長率(%)  1.95  2.75 9.00 6.92 2.74 4.02 1.43  ‐6.01  13.67

    失業率(%)  5.17  4.99 4.44 4.13 3.91 3.91 4.14  5.85  5.21

    *年成長率以美金為單位計算      R:  主計處公布資料為修正值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及本研究計算。 

       

    圖 2.1 為我國自 2001 年以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變化趨勢圖。2000 年底起,

    由於美歐經濟成長減緩、日本經濟衰退、全球電子業景氣循環惡化,全球經濟成長

    趨緩,我國經濟發展亦受影響,而由圖可知,我國 CPI 在 2001 至 2003 年期間呈現

    微幅下降;2003 年至 2007 年,隨著景氣復甦,人民的生活成本亦逐漸上漲,此期

    間 CPI 每年平均成長 1%左右,對照同時期 3%上下的 GDP 年成長速度,可見生活成

    本增加幅度小於經濟成長幅度;2007 年第四季至 2008 年,石油價格上漲導致物價

    上漲,人民生活成本增加幅度超過經濟成長幅度;至 2009 年全球金融危機,經濟

    衰退,物價亦微幅下降,然物價下降幅度仍小於經濟衰退幅度。至 2010 年景氣復

    甦,GDP 及平均每人 GDP 成長幅度方大於消費者物價增加幅度。然整體而言,我國

    自入會以來,平均 CPI 年增率約為 1.3%,物價波動幅度小。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圖 2‐1 台灣入會以來 CPI 之變化趨勢

  • 7

    在產業結構變動方面,依據主計處統計局台灣行業分類,台灣產業分為農、工、

    服務業等三大類產業,其中農業包括農、林、漁、牧業;工業包括礦業及土石採取

    業、製造業、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營造業;服務業可細分

    為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運輸及倉儲業、金融及保險業、不動產業、資訊

    及通訊傳播、專業與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其他服務業、藝術與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教育服務業、支援服務業、公共行政及國防等。而我

    國自入會以來,三大產業的 GDP 分佈趨勢表現如圖 2‐2。 

    由圖可知,入會後,農業部門表現除 2003、2009 年外,大致呈現微幅成長;

    而工業部門則逐年成長,惟 2008、2009 年因全球金融風暴而呈現負成長,顯示我

    工業發展受國際局勢影響十分明顯;三大部門中,服務業為成長最快者,產值較 2001

    年增加 2 兆 2,339 億元,顯示入會後所面對的國際競爭,已成為我國服務業發展的

    驅動力。至 2010 年,我國農、工、服務業生產毛額占 GDP 比重分別約為 1.57%、

    31.37%、67.05%。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圖 2‐2    台灣入會以來各產業 GDP趨勢圖 

     

     

     

     

  • 8

    圖 2‐3 則為我國入會以來三大產業就業人數變化趨勢圖。由圖可知,我國入會

    以來,農業就業人數逐年下降,至 2010 年時降至 55 萬人,但因農業總體產值係呈

    增加趨勢,故農業就業人口之減少,應屬部份無效率勞動人口輔導離農所致。工業

    部門的就業人數則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年平均成長率約為 1.31%,惟 2008、2009 年

    因全球金融風暴影響呈負成長。此外,對應於服務業為產值成長最為快速的部門,

    其就業人數亦為三大產業中成長速度最快者,至 2010 年達 617.4 萬人,年平均成長

    率約為 1.79%。至 2010 年底,我國三大產業就業人口比重分別為 5.24%、35.92%、

    及 58.84%。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薪資與生產力統計月報

    圖 2‐3    台灣入會以來就業人數產業趨勢圖 

     

    由以上三大產業部門的生產毛額與就業人口資料,可利用個別部門的 GDP 除以

    勞動力,計算出我國三大產業部門的勞動生產力,並將計算結果描繪如圖 2‐4。由

    圖可知,入會後,農、工、服務業之產業別勞動生產力皆呈正向成長,尤其以服務

    業最為明顯。其中,農業就業人口雖逐年減少,但勞動生產力原則上呈逐年上升趨

    勢,入會以來,勞動生產力共增加 46.54%。而工業部門則顯示,除 2008 年及 2009

    年受金融風暴影響外,工業勞動生產力皆逐年上升,2002 年以來勞動生產力共成長

    21.71%。服務業的勞動生產力則明顯居三大產業之冠,除 2009 年受金融風暴影響

    外,皆呈現穩定成長,入會以來共成長 12.5%。 

  • 9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薪資與生產力統計月報;本研究計算。 

    圖 2‐4    我國入會以來勞動生產力變化趨勢圖 

     

    由以上各項指標顯示,我國自入會以來,無論是由總體經濟指標亦或是三大部

    門的各別產值而言,我國經濟皆呈顯穩定發展的趨勢。其中,在入會後,我國工業

    與服務業的產值、就業、及勞動生產力成長較為顯著,可見其受惠最為明顯;農業

    部門方面,其就業人口雖略減,但整體產值、生產力等則呈現正面成長,亦可謂因

    入會而受益。此外,我國入會以來,消費者物價指數雖平穩增加,但幅度卻較許多

    國家為小,亦顯示我國在入會後經濟發展相對穩定。綜合而言,我國因加入 WTO

    已進行相當程度自由化,尤其是在工業及服務業部門,而此兩部門的自由化亦趨使

    其發展較為快速。未來,我國如能在此基礎上持續自由化,亦應對我經濟發展有所

    助益。 

    第二節    我國對外經貿關係之分析 

    我國是一海島型國家,腹地小與天然資源缺乏等原因,使國家經濟發展始終需

    靠對外經貿關係來帶動。加入 WTO,使我國與國際之間的連結更為密切,亦使我國

    能在更正式的場合中爭取有利於我廠商的貿易環境。另一方面,在我國市場開放的

    具體表現上,多以貨品關稅作為代表指標之一,依據財政部關政司資料,我國歷年

    進口貨品平均名目稅率之變化趨勢描繪如圖 2‐5,由該圖可知,我國關稅變化最明

  • 10

    顯的時間出現在我國加入 WTO 前後(2002 年),其中又以農業產品關稅降幅最多,由

    前一年平均名目稅率 20.02%,直接降至 14.01%,截至今年  (2011)  來看,整體的農

    業平均名目稅率,已降至 12.86%。至於工業產品的關稅變化則相對緩和,入會前平

    均名目稅率為 6.03%,現今則已降至 4.15%。整體而言,我國貨品平均關稅入會前約

    為 8.20%,現今的平均關稅約在 5.53%,高關稅的產品幾乎多集中在農業部門。 

    2 1 .6 3

    1 4 .0 1

    2 0 .0 2

    農 業產 品

    稅 則 1 -2 4 章

    1 2 .8 6

    6 .5 2

    工 業 產品

    稅 則 2 5 -9 7 章

    6 .0 3

    4 .1 5

    8 .8 9

    全部 產品

    稅 則1 -9 7 章

    8 .2 0

    5 .5 3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

     資料來源:財政部關政司 

    圖 2‐5    我國歷年進口產品名目關稅稅率變化趨勢圖 

     

    除兌現我國入會承諾,因此關稅有一明顯調整外,我國進出口亦有明顯成長。

    表 2‐2 列出我國入會後進出口貿易成長狀況,由表中資料顯示,自 2002 年底加入

    WTO 至 2007 年,無論是進出口皆有非常顯著的成長,在全球金融風暴發生之前,

    我國平均每年出口成長率約為 12.76%,進口則約為 14.13%。全球金融風暴發生,雖

    使我國進出口明顯下降,但 2010 年全球景氣逐漸復甦,亦使我國進出口有強勁的

    成長。綜合而言,我國入會以來出口貿易年平均成長率達 9.9%;進口貿易年平均成

    長率則達 11.5%,表現俱佳。 

     

  • 11

    表 2‐2 台灣入會進出口貿易之變化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出口成長率(%) 7.1  11.3  21.1  8.8  12.9  10.1  3.6  ‐20.3  34.8 

    進口成長率(%) 4.9  13.0  31.8  8.2  11.0  8.2  9.7  ‐27.5  44.2 

    資料來源:財政部關稅總局及本研究計算 

     

     

    若將我國進出口值呈現如圖 2‐6,則圖形顯示,入會以來,我國始終保持貿易

    順差。此外,除 2009 年外,我進出口貿易每年均呈現正成長;2009 年受金融風暴

    影響,進出口值雖皆下降,但降幅低於許多其他國家,且同年順差為入會以來最高。

    而 2009 年金融風暴的負面影響於 2010 年已明顯恢復成長動力,進出口值皆超過

    2008 年的水準。 

     

     資料來源:財政部進出口貿易統計 

    圖 2‐6 台灣入會十年以來進出口貿易之變化趨勢  

    以進出口國分布來看,依據財政部進出口統計資料,若以貿易夥伴分類,則可

    將台灣入會以來主要進口國家及出口國家整理如圖 2‐7 及圖 2‐8。其中由圖 2‐7 可看

    出,台灣第一大的產品進口來源國為日本,其所占產品進口比重約為 22.41%,第二

  • 12

    大國則為中國大陸(含香港),約占進口比重 12.90%,再其次則為美國與韓國,比重

    則分別為 11.63%及 6.62%。上述四國的進口金額即占台灣進口比重達 53.56%,而台

    灣自其他貿易夥伴進口的產品中除沙烏地阿拉伯因石油為重要礦產品,進口比重為

    4.50%之外,自其餘各國的進口比重皆小於 4%。 

    而就出口的部分而言,台灣的出口市場亦有集中於少數國家的現象。由圖 2‐8

    顯示,台灣的最大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含香港),占總出口比重約 39.26%;如是高

    比例的集中出口應為兩岸生產分工的表現,亦即台灣出口生產用設備及原物料至中

    國大陸進行生產,而部分生產完成的產品再次由中國運回台灣進行檢測、封裝,此

    亦為中國大陸成為台灣第二大進口來源國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台灣最終產品的

    主要市場則是美國,為我國第二大出口地區,占台灣出口比重約 14.00%。而台灣對

    上述兩國家的出口值即占總出口的 53.26%。由圖 2‐8 亦可看出,台灣對其他貿易夥

    伴的出口值比重皆少於 10%。 

    出現上述進出口國家集中之主要原因在於,全球化的生產趨勢下,使各國之間

    的貿易起因於生產階段的不同布局。換言之,日本為我國工業產品生產時主要原物

    料進口國,而我國的生產用原物料及機械設備則出口至中國進行下一環節的生產。

    此種產業內的貿易型態即是造成我國主要進出口國家相似且高度集中的現象。 

     資料來源:財政部進出口貿易統計

    圖 2‐7    我國入會以來主要進口國(2002‐2010)  

  • 13

     資料來源:財政部進出口貿易統計 

    圖 2‐8    我國入會以來主要出口國  (2002‐2010)  

    除貨品貿易之外,資金的流動亦可顯示我國與國際之間的經貿往來狀況。圖 2‐9

    為我國與國際之間的資金往來關係,其中在外人來台投資方面,依據投審會資料,

    我國 2002 年至 2005 年外人投資金額逐步上升,而 2005 年至 2007 年,因我國對外

    人投資的法規近一步鬆綁,以及金融改革,造成外人來台投資金額大幅度的上升。

    而在我國廠商對外投資方面,依據投審會資料,我國除 2006 年之外,自加入 WTO

    後我國對外投資金額皆高於外人來台投資金額。而配合表 2‐3 可知,我國對中國投

    資占我國對外投資比重則明顯增加,2002 年該比重為 66.61%(含補件)至 2010 年達

    83.81%(含補件)。 

  • 14

     資料來源: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圖 2‐9    台灣外人投資與對外投資趨勢圖 

     

    表 2‐3 台灣入會外人投資與對外投資之變化 

    單位:千美元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外人投資 3,271,749 3,575,674 3,952,148 4,228,068 13,969,247 15,361,173 8,237,114 4,835,359 3,905,910

    核准外人投資 3,271,749 3,575,674 3,952,148 4,228,068 13,969,247 15,361,173 8,237,114 4,797,891 3,811,565

    核准陸資 37,468 94,345

    對外投資 10,093,104 11,667,372 10,322,685 8,454,402 11,957,761 16,440,523 15,157,881 10,148,147 17,441,322

    對外投資 3,370,046 3,968,588 3,382,022 2,447,449 4,315,426 6,469,978 4,466,491 3,005,554 2,823,451

    對中國投資 3,858,757 4,594,985 6,939,912 6,002,029 7,375,197 9,676,420 9,843,355 6,058,497 12,230,146

    對中國捕件 2,864,301 3,103,799 751 4,924 267,138 294,125 848,035 1,084,096 2,387,725

    資料來源:投審會 99 年統計月報。 

     

    第三節    我國在國際經貿領域排名表現之分析 

    我國自 2002 年 1 月 1 日正式加入 WTO 迄今將屆 10 年,回顧過去 10 年

    我國在國際競爭力、投資環境、貿易總額及全球貿易排名表現方面,均有相

    當 程 度 的 提 升 與 改 善 , 該 趨 勢 主 要 可 從 瑞 士 洛 桑 管 理 學 院 ( International 

  • 15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的《世界競爭力報告》(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WCY)、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的《全球競爭力報告》(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GCR)、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全球經商環境報告》(The  Doing  Business)等國際組織或機構,

    以及我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等單位定期公布的評估及統計資料,見其端倪。  

    惟在進行相關分析前,必須考量事項有二:第一,WEF 與 IMD 雖係目前

    國際間有關國家競爭力評比最具權威 性的兩種評估指標,但由於兩機構自

    1996 年以後即開始各自採用不同的評估架構,獨立進行國家競爭力的定期評

    估。在兩機構對競爭力的定義、採用評比結構、指標體系與評估報告公布時

    間均有不同的情況下,兩種評比體系的評估結果自然有所分歧。因此在觀察

    入會 10 年我國國家競爭力的變化時,本研究的分析重點係以從不同評比體

    系、不同評估角度反映我國國家競爭力的強、弱勢指標及其變化,供政府與

    各界參考為主,而非嘗試調和各種不同指標體系間的差異。1 

    第二,由於採用不同國際評比之評估體系,仍可能因評估體系的差異,

    而使相關評估分析出現難以聚焦的問題,此時挑選經濟規模、結構或地理區

    域相近的國家進行比較,將對本研究分析議題的聚焦有所助益。2鑒於韓國與

    我國對外經貿存有較大的直接競爭關係,而新加坡則為區域內國際競爭力評

    估的主要標竿國家,過去與我國及韓國在東亞經濟快速成長的歷程裡,同為

    亞洲四小龍的成員,因此在分析我國加入 WTO 後,於國際競爭力與投資環境

    的表現方面,將一併考量韓國與新加坡同時期的表現,以進行相關指標的參

    考比較,並客觀反映我國於國際競爭力及投資環境上的相對變化。此外,本

    研究亦將分析我國近十年商品貿易總額變化及全球商品貿易排名表現如下:

     

     

     

    1 有關 WEF 與 IMD 評估指標差異的探討,可參閱承立平等人(2010)的研究。 2 有關類似的研究建議可參閱 Cho & Moon (2005)的研究。

  • 16

    一、入會十年我國國際競爭力與投資環境評比表現分析 

    (一)我國過去十年在 IMD 世界競爭力評比的表現  

    根據過去 10 年 IMD《世界競爭力報告》的評估顯示(詳見表 2‐3),我

    國整體競爭力已從 2001 年全球整體排名第 16 名,提升至 2010 年全球第 8 名,

    其中在大項競爭力項目的評比方面:「經濟績效」的表現從全球排名第 26 名,

    進步至全球第 16 名;「政府效能」評比從全球第 17 名,進步至全球第 6 名;

    「商業效率」排名更從全球第 9 名,躍升至全球第 3 名;而「基礎建設」部

    分則從全球第 20 名,進步為全球第 17 名。  

    若與鄰近國家韓國相比,我國過去 10 年整體競爭力排名均優於韓國,在大項

    競爭力項目上,除 2001 年至 2002 年,韓國曾在「經濟績效」排名上領先我國,其

    他各年我國排名均優於韓國。至於在「政府效能」及「商業效率」的排名方面,我

    國過去 10 年的排名亦領先韓國,特別是 2004 年至 2010 年,在「商業效率」的排

    名上,超前韓國最多(2009 年雖因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而退步至全球第 22 名,但

    仍領先全球排名第 29 名的韓國),每年領先幅度大致保持 19 名以上的差距。 

    上述評比結果不僅凸顯出我國私部門無論在生產力、效率、勞動市場成本與勞

    資關係、勞動力素質、銀行及股票市場效率、企業財務管理、經營實務與態度及觀

    念方面較韓國更具競爭力,同時私部門在前述各細項指標上的良好表現,也成為我

    國在 2010 年於「商業效率」之大項競爭力項目的全球排名上,締造過去 10 年來最

    大幅度進步(與 2009 年相比,進步了 19 名)與最佳排名等佳績的動力來源。不過,

    相較於新加坡過去 10 年來領先亞洲與其他歐美先進國家競爭力的優異表現,特別

    是 2010 年整體競爭力排名位居全球第一的亮麗成績,我國未來無論在「經濟績效」、

    「政府效能」、「商業效率」與「基礎建設」等方面的競爭力提升上,均應將其列

    為標竿國家之一,以從中汲取適合我國國情的相關經驗,作為我國持續提升國家整

    體競爭力的參考目標。 

     

  • 17

    表 2‐4    IMD評估我國與韓國、新加坡歷年「世界競爭力」排名一覽表 

    國別  年度  整體排名  經濟績效  政府效能  商業效率  基礎建設 

    2001  16  26  17  9  20 2002  20  38  24  16  20 2003  17  29  20  11  20 2004  12  22  18  6  18 2005  11  17  18  6  16 2006  17  25  23  13  18 2007  18  16  20  17  21 2008  13  21  16  10  17 2009  23  27  18  22  23 

    中華 民國 

    2010  8  16  6  3  17 2001  29  15  28  35  26 2002  29  32  26  27  23 2003  32  33  33  37  26 2004  31  41  32  25  24 2005  27  38  28  27  20 2006  32  36  41  38  22 2007  29  49  31  38  19 2008  31  47  37  36  21 2009  27  45  36  29  20 

    韓國 

    2010  23  21  26  27  20 2001  3  3  1  11  14 2002  8  18  2  7  12 2003  4  7  3  5  11 2004  2  5  1  5  9 2005  3  5  2  5  6 2006  3  4  2  7  5 2007  2  4  1  4  3 2008  2  3  1  2  3 2009  3  8  1  4  8 

    新加坡 

    2010  1  5  2  1  11 註: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每年  5 月公布《世界競爭力報告》,2010 年公布之報告有 58 個國

    家納入評比。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 IMD 於 2001 年至 2010 年期間公布之《世界競爭力報告》。 

     

    (二)我國過去十年在 WEF 全球競爭力評比的表現  

    另外,由近 10 年 WEF《全球競爭力報告》的排名觀察(詳見表 2‐4)可

    知,在 2004 年前 WEF 仍以「總體經濟環境」、「公共制度」與「科技指標」

    三項構面評估各國成長競爭力(Growth Competitiveness)3時,我國成長競爭

    3「成長競爭力指標」(Growth Competitiveness)係由 J. Sachs與M. Porter於2001年所發展的一項概念工具,其關注國家未來5至8年中長期的經濟成長潛力,並以競爭力指涉國家提高經濟成長率,與持續增進人民生活水準的能力,而屬於側重動態評比的指標概念。爾後,因「成長競爭力指標」

    無法準確描述各國現況與其競爭態勢,因此WEF決定另外委由哥倫比亞大學的Xavier  Sala‐i‐Martin與 哈 佛 大 學 的 Elsa  V.  Artadi兩 位 學 者 開 發 新 的 指 標 , 即 「 全 球 競 爭 力 指 標 」 ( Global Competitiveness)。WEF於2005年首次選取包括體制(institutions)、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

  • 18

    力在 2001 年至 2004 年期間,即曾由全球第 7 名進步至全球第 4 名,2002 年

    入會當年甚至一度躍升至全球第 3 名,整體而言均領先同時期韓國的表現,

    2002 年與 2004 年時,甚至連續超越新加坡分別位居全球第 3 名、全球第 5

    名與全球第 4 名。其中最具競爭力的大項評比項目為「科技指標」,特別是

    在「創新」分項指標的排名上,為我國較具優勢的項目之一。  

    其次,在 2005 年 WEF 增列「基本需要」、「效率增強」與「創新因素」

    三項構面來評估各國全球競爭力(Global Competitiveness)後,我國於當年全

    球競爭力排名雖落於新加坡(全球第 5 名)之後,名列全球第 8 名,但仍領

    先韓國(全球第 19 名)。其中,「效率增強」大項下之「高等教育與訓練」

    的分項指標,以及「創新因素」之大項評估項目,與其所包含的「企業成熟

    度」與「創新」等分項指標,則為我國當年同時領先韓國與新加坡的四項優

    勢指標項目。  

    後續 2006 年至 2010 年期間,我國在 WEF 全球競爭力指數的排名表現上,

    亦只有 2007 年與 2008 兩年曾經落於韓國之後,其餘包括 2006 年、2009 年

    與 2010 年的總體競爭力排名均優於韓國。與過去 WEF 之不同指標的評估結

    果相符,我國近五年的全球競爭力排名仍以「創新因素」4部分最具優勢。整

    體而言,我國在此期間於該大項指標 及分項指標的競爭力排名大致優於韓

    國,僅 2007 年在「創新因素」上的排名落於全球排名第 7 的韓國之後,位居

    全球第 10 名,但當年仍領先全球排名第 13 名的新加坡。由此可知,有關「創

    新因素」項目的評比迄今仍為我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評比項目之一。另外,

    在「效率增強」之大項指標中,我國於同時期在有關「勞動市場效率」的排

    名表現方面,亦領先韓國較多,歷年領先名次大致保持在 2 名至 60 名之間。 

    總體經濟(macroeconomy)、健康與初等教育(health and primary education)、高等教育與訓練(high education and training)、市場效率(market efficiency)、技術準備度(technological readiness)與創新(innovation)等9項支柱(pillar),作為該指標的評比項目。迄2007年,全球競爭力指標已擴增為3大項指標與12項支柱,因此其評比範圍已較過去「成長競爭力指標」更為廣泛。 

    4 WEF 有關「創新因素」的評估,主要包括了「企業成熟度」與「創新」兩個分項指標,而兩分項指標又包括了下列評估細項:首先,「企業成熟度」的評估細項主要為國內供

    應商的數量及品質、產業群聚發展狀況、競爭優勢的本質、價值鍊的寬廣度、國際物流

    的控制程度、生產過程的成熟度、行銷範圍與企業管理階層的授權等;而「創新」部分

    的評估細項則有創新能力、科技研發機構的品質、公司研發支出、產學合作、政府對先

    進技術品的採購、科學家及工程師人力的豐沛程度、發明專利數等。

  • 19

    惟在特定大項指標及其分項指標排名部分,我國與新加坡及韓國相比,

    仍有不少評估項目有待改進,包括:  

    第一,在「基本需要」的大項評估項目裡,有關「體制」與「總體經濟

    環境」等分項指標是我國排名表現較弱的部分。特別是在「總體經濟環境」

    指標的表現方面,2006 年至 2010 年我國全球排名均落於韓國之後,由於我

    國經濟係以出口導向為主,對外貿易向為我國經濟發展命脈,2009 年因受全

    球金融海嘯的衝擊,使得我國「總體經濟環境」排名由全球第 18 名,退步至

    全球第 25 名。2010 年雖回升至全球第 20 名,但已凸顯出我國相對於韓國,

    在總體經濟環境上因應景氣波動能力所受衝擊的結構性問題,更為嚴重。建

    議未來應致力產業均衡發展,分散出口與強化內需市場等方向努力,以提升

    我國在「總體經濟環境」排名上的表現。  

    第二,在「效率增強」的大項評估項目中,「金融市場成熟度」(2010

    年改為「金融市場發展」)與「勞動市場效率」問題,是導致我國無法進一

    步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以 2010 年的評估排名來看,相關較為弱

    勢的細項指標則包括「法律限制資本流動的程度」(排名全球第 101 名)、

    「就業的僵固程度」(排名全球第 114 名)、「解雇成本」(排名全球第 114

    名)與「婦女占勞動力的比例」(排名全球第 96 名)等。建議未來我政府宜

    就前述各弱勢項目指標持續研擬與落實相關改善對策,俾利於我國整體國際

    競爭力的有效提升。

  • 20

    表 2‐5    WEF評估我國與韓國、新加坡歷年「全球競爭力」排名一覽表 

    總體經濟環境  公共制度  科技指標 

    國別  年度 

    成長 

    競爭力 

    排名 

    總體經濟

    環境 

    總體經濟

    穩定 

    國家信用

    評等 政府支出 政府浪費 公共制度 

    合約與 

    法規 貪污  科技指標 創新 

    資訊通信

    科技 科技移轉 

    2001 7  15  27  22  37  n/a  24  30  22  4  3  16  n/a 

    2002 3  6  11  23  26  n/a  27  33  23  2  2  10  n/a 

    2003 5  18  9  24  n/a  20  21  24  19  3  2  7  n/a 

    中 

    華 

    民 

    國 2004 4  9  6  25  n/a  13  27  31  24  2  2  9  n/a 

    2001 23  8  7  28  16  n/a  44  43  51  9  6  22  n/a 

    2002 21  10  10  29  23  n/a  32  28  38  18  11  19  n/a 

    2003 18  23  6  27  n/a  30  36  34  38  6  7  11  n/a 

    韓 

    國 

    2004 29  35  27  29  n/a  57  41  43  50  9  7  18  n/a 

    2001 4  1  1  15  20  n/a  6  7  5  18  19  4  n/a 

    2002 4  1  1  18  11  n/a  7  9  5  17  20  5  n/a 

    2003 6  1  2  17  n/a  1  6  7  5  12  15  6  n/a 

    新 

    加 

    坡 

    2004 7  1  1  18  n/a  1  10  10  7  11  13  4  n/a 

  • 21

     (續前表) 

        

    基本需要  效率增強  創新因素 

    國別  年度 

    全球 

    競爭力 

    排名  基本需要  體制  基礎建設 總體經濟穩定健康與初等

    教育 效率增強

    高等教育與

    訓練 

    商品市場

    效率 

    技術 

    準備度創新因素

    企業 

    成熟度創新 

    中華 

    民國 2005  8  19  22  15  23  32  6  6  8  6  8  13  7 

    韓國  2005  19  20  3  20  5  30  20  19  32  11  17  19  15 

    新加

    坡 2005  5  3  1  5  9  69  2  8  4  1  14  20  9 

  • 22

    (續前表) 

    註: 1. 世界經濟論壇(WEF)自 1996 年以降,每年約於 9 月份公布《全球競爭力報告》,受評比國家數每年均有變動,最近發布之 2010 年報告有 139 個受評比國家(2001

    年有 75 國、2004 年有 104 國、2007 年有 131 國、2008 年有 134 國、2009 年有 133 國)。此外,《全球競爭力報告》之評比項目亦經過多次調整,2006 年WEF 正式將原總體(overall)指標名稱由「成長競爭力」(Growth Competitiveness Index)改為「全球競爭力」(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鑒於前述兩種指標概念指涉意涵不盡相同,無法直接比較,本表依照WEF 不同時期之評比指標及細項指標調整情況,將 2001 年至 2010 年各項排名情況分三段表格呈現,俾利於本研究之進行。 

    2. 本表所列 2006 年各項指標及排名數據係引用 2007 年報告之更新資料,其與 2006 年發布之指標項目及排名數據有較大差異。 3. 2010 年WEF 將 2009 年的「金融市場成熟度」(Financial market sophistication)更名為「金融市場發展」(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總體經濟穩定」(Macroeconomic 

    stability)更名為「總體經濟環境」(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前述兩分項評估項目之細項指標亦略有調整。 4. n/a 表示該筆資料未列為當年評比項目或報告中未載明該筆評比資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WEF 於 2001 年至 2010 年期間出版之《全球競爭力報告》,與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於 2010 年 9 月 9 日發布之「2010 年我國競爭力排名全球第

    13」新聞稿,http://www.cepd.gov.tw/dn.aspx?uid=8974  (最後瀏覽日期:2011 年 4 月 22 日)。

    基本需要  效率增強  創新因素 國別  年度

    全球

    競爭力

    排名基本 需要 

    體制  基礎建設總體經濟

    環境 健康與初

    等教育

    效率

    增強

    高等教育

    與訓練

    商品市場

    效率 勞動市場

    效率 金融市場

    發展 技術

    準備度

    市場規

    模 創新

    因素

    企業 成熟度 

    創新 

    2006 13  19  30  21  22  8  15  5  14  16  47  13  16  7  13  6 

    2007 14  19  37  20  26  6  17  4  17  22  58  15  16  10  14  9 

    2008 17  20  40  19  18  20  18  13  14  21  58  15  16  8  12  7 

    2009 12  18  38  16  25  15  17  13  14  24  54  18  17  8  13  6 

    中 

    華 

    民 

    國 2010 13  19  35  16  20  11  16  11  15  34  35  20  17  7  13  7 

    2006 23  24  42  23  5  34  21  21  28  47  49  12  14  17  23  14 

    2007 11  14  26  16  8  27  12  6  16  24  27  7  11  7  9  8 

    2008 13  16  28  15  4  26  15  12  22  41  37  13  13  10  16  9 

    2009 19  23  53  17  11  27  20  16  36  84  58  15  12  16  21  11 

    韓 

    國 

    2010 22  23  62  18  6  21  22  15  38  78  83  19  11  18  24  12 

    2006 8  3  3  3  16  47  4  17  2  2  5  6  55  13  16  9 

    2007 7  3  3  3  24  19  6  16  2  2  3  12  50  13  16  11 

    2008 5  3  1  4  21  16  2  8  1  2  2  7  41  11  14  11 

    2009 3  2  1  4  35  13  2  5  1  1  2  6  39  10  14  8 

    新 

    加 

    坡 

    2010 3  3  1  5  33  3  1  5  1  1  2  11  41  10  15  9 

  • 23

    (三)我國過去五年在世界銀行全球經商環境評比的表現  

    在投資環境的改善方面,依照世界銀行《全球經商環境報告》的評估,

    我國近 5 年來的全球經商環境排名雖有顯著改善(2009 年曾退步至全球第 61

    名,至 2011 年大幅提升至全球第 33 名,3 年內進步 28 名),但仍落於韓國

    同時期的排名表現,且與連年蟬聯全球排名第一的新加坡相去較遠(詳見表

    2‐5)。其中,我國排名較具優勢的分項評估項目為「關閉企業」(意指市場

    退出障礙之程度高低),而排名進步較多的分項評估項目則集中在「開辦企

    業」與「跨境貿易」兩項。究其原因,應是我國於 2008 年 10 月後,開始針

    對世銀經商環境評估的弱勢指標,加速研擬與執行相關改善措施促成。  

    在有關「開辦企業」之大項評估項目的改善方面,2009 年我國於該項評

    估項目排名為全球第 119 名,但在實施包括簡化企業申設流程、修正「公司

    法」廢除公司設立最低資本額規定、廢止「營利事業統一發證制度」、修正

    「勞工保險條例施行細則」廢除勞保卡寄送制度等相關具體行政改革之後,

    我國於 2010 年及 2011 年在相同調查項目的排名即大幅提升至全球第 29 名與

    全球第 24 名,累計我國近 3 年在該大項評估項目排名進步達 95 名。另外,

    在有關改善「跨境貿易」評估項目方面,由於我國進出口通關必要文件實際

    上為出口通關 3 件、進口通關 4 件,而非世銀原先評估調查的各為 7 件,經

    向世銀本地調查員及世銀總部澄清,並陸續推動簡化跨境貿易流程之相關改

    善措施後,近 3 年該大項評估項目排名已從 2009 年全球第 30 名,提升為 2011

    年全球第 17 名。  

    至於其他包括「申請建築許可」、「聘雇員工」、「財產登記」、「獲

    得信貸」、「投資人保護」、「繳納稅款」與「執行契約」等項目評比的改

    善,我國也已於 2009 年 7 月,在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下特別成立「國際評

    比改善專案小組」,並於 2010 年 4 月由行政院核定通過「行政院所屬機關推

    動經商環境改革評核作業要點」,開始持續推動我國經商環境的改革。例如,

    在「繳納稅款」之大項評估項目的改善方面,近 2 年實行的改革措施包括:

    1. 2009 年 5 月 27 日修正公布「所得稅法」,將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由 15%、

    25%改採單一稅率 20%,2010 年 6 月又將該項稅率從 20%降為 17%,並溯

  • 24

    及至 2010 年起施行;2.持續推動普及企業網路申報及繳稅作業,簡化繳交文

    件及縮短繳納時間;以及 3.檢討刪減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書之頁次及內

    容,減少申報書填寫及資料準備時間,使其從原調查之 220 小時減少至 68 小

    時等。前述各項具體改善措施,已使我國該大項評估項目排名從 2009 年全球

    第 100 名,提升至 2011 年全球第 87 名。5 

    回顧我國入會 10 年期間,整體經商環境排名雖已由 2007 年的全球第 47

    名,進步為 2011 年的全球第 33 名,但相對於同時期的韓國從全球第 23 名,

    進步為 2011 年全球第 16 名,以及新加坡近 5 年來始終保持全球第一的優異

    表現,我國在推動全面自由化,藉此提升國內商業經營環境的全球競爭力方

    面,仍需投注更多心力加以改善。建議未來我國除應持續透過簡化及鬆綁境

    內管制措施,以有效提升國內整體投資環境品質外,更應進一步推動國內經

    濟的自由化,藉此加速我國與國際接軌及產業升級速度,俾利於早日達成大

    幅提升國內經商環境品質與競爭力的既定目標。

    5 本研究相關參考資料,係參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商環境改革」官方網頁資訊,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3527。

  • 25

    表 2‐6    世界銀行評估我國與韓國、新加坡歷年「經商環境」排名一覽表 

    國別  年度 經商環境 

    總排名 開辦企業 申請建築許可 聘僱員工 財產登記 獲得信貸  投資人保護 繳納稅款 跨境貿易 執行契約 關閉企業 

    2007  47  94  148  154  24  48  60  78  42  62  4 

    2008  50  103  128  148  24  48  64  91  29  92  13 

    2009  61  119  127  159  26  68  70  100  30  88  11 

    2010  46  29  97  153  30  71  73  92  33  90  11 

    中 

    華 

    民 

    國 2011  33  24  95  n/a  32  72  74  87  17  90  10 

    2007  23  116  28  110  67  21  60  48  28  17  11 

    2008  30  110  22  131  68  36  64  106  13  10  11 

    2009  23  126  23  152  67  12  70  43  12  8  12 

    2010  19  53  23  150  71  15  73  49  8  5  12 

    韓 

    國 

    2011  16  60  22  n/a  74  15  74  49  8  5  13 

    2007  1  11  8  3  12  7  2  8  4  23  2 

    2008  1  9  5  1  13  7  2  2  1  4  2 

    2009  1  10  2  1  16  5  2  5  1  14  2 

    2010  1  4  2  1  16  4  2  5  1  13  2 

    新 

    加 

    坡 

    2011  1  4  2  n/a  15  6  2  4  1  13  2 

    註: 1.世界銀行自 2006 年起,每年 9 月‐11 月間公布《全球經商環境報告》,2011 年公布之報告計有 183 個經濟體。 2.由於世界銀行在 2006 年公布之年度報告,僅列有整體排名,未公布各分項排名,為求比較分析時的一致性,本研究僅臚列 2007 年至 2011 年公布之指標與排

    名資料。 3.世界銀行於 2011 年公布之年度報告,僅將「招募員工」(Employing workers)列為參考指標,且未列入排名。 4. n/a 表示該筆資料未列為當年評比項目或報告中未載明該筆評比資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 2007 年至 2011 年世界銀行出版之《全球經商環境報告》,詳全文請參閱世界銀行電子圖書館網址:http://elibrary.worldbank.org/ 

  • 26

    二、入會十年我國商品貿易總額及全球商品貿易排名

    表現分析 

    根據我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的資料顯示(詳如表 2‐6),從 2001 年至 2010

    年我國商品貿易總額全球排名,大致維持在全球第 15 名至第 18 名之間。貿

    易總額不斷增加,2001 年我國入會前全年商品貿易總額約為 2,338 億美元,

    至 2010 年已倍增至 5,258 億美元。  

    其中在出口指標方面,我國出口總額全球排名在 2001 年至 2008 年,雖

    有從全球第 14 名退步為全球第 18 名的下滑趨勢,但 2009 年以後已開始出現

    逐年回升的態勢(2009 年為全球第 17 名、2010 年為全球第 16 名)。出口總

    額從 2001 年入會前的 1,259 億,倍增為 2010 年的   2,746 億,特別是 2002 年

    至 2004 年入會初期,我國出口總額占全球出口比重大致維持在 2%左右的水

    準,2002 年入會當年則一度增加至 2.1%。2005 年至 2009 年期間,我國出口

    總額占全球出口總額比重雖曾呈現連年下滑趨勢,但至 2010 年歷經全球金融

    海嘯衝擊後的出口復甦,已使我國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再度回到 2007 年約

    占全球出口總額 1.8%的相同水準。  

    其次,在進口指標方面,我國進口總額全球排名在同時期亦呈現逐年下

    滑的趨勢,從 2001 年入會前至 2010 年期間,大致維持在全球第 16 名至全球

    第 18 名的區間內變動。至於整體進口總額方面,2001 年入會前進口總額約

    為 1,079 億美元,至 2010 年已倍增至 2,512 億美元,而進口總額占全球進口

    比重則從 2001 年入會前約占全球進口總額的 1.7%,逐年遞減至 2009 年的

    1.4%,迄 2010 年始回升至 2003 年入會初期時 1.6%的水準。  

    綜合上述趨勢可知,我國在加入 WTO 後的 10 年期間,整體商品進口與

    出口貿易總額倍增,但在全球商品出口貿易總額上的排名,卻出現逐年下滑

    的現象。究其原委,主要係因我國過去與主要貿易國家簽署雙邊或複邊自由

    貿易協定的進度相對緩慢,導致我國在全球掀起的新一波區域經濟整合趨勢

    裡,與各國的公平貿易受到影響。建議未來我國除應加速改善各項攸關提升

    國家競爭力的相關弱勢指標外,更應及早為推動國內更進一步的經濟自由化

  • 27

    工作預做準備,以因應將來我國積極尋求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時可能面臨的機

    遇與挑戰。  

     

  • 28

    表 2‐7    我國加入 WTO近十年相關商品貿易排名變化一覽表 

    單位:十億美元 

    商品貿易總額指標  出口指標  進口指標 

    年度  全球 

    排名 

    我國貿

    易總額   

    年增率

    (%) 

    全球 

    排名 

    我國出

    口總額  

    年增率

    (%) 

    全球出

    口總額

    我國出口占全球出

    口比重(%) 

    全球 

    排名 

    我國進

    口總額  

    年增率

    (%) 

    全球進

    口總額

    我國進口占全球進

    口比重(%) 

    2001  16  233.8  ‐19.9 14  125.9 ‐17  6,191 2  16  107.9 ‐23  6,483 1.7 

    2002  15  248.4  6.2  14  135.1 7  6,492 2.1  16  113.3 5  6,742 1.7 

    2003  15  278.4  12.1  15  150.3 11  7,586 2  16  128.1 13  7,867 1.6 

    2004  16  351.7  26.3  17  182.4 21  9,218 2  16  169.2 32  9,568 1.8 

    2005  16  381  8.3  16  198.4 9  10,489 1.9  16  182.6 8  10,855 1.7 

    2006  17  426.7  12  16  224  13  12,113 1.9  16  202.7 11  12,437 1.6 

    2007  17  465.9  9.2  16  246.7 10  14,000 1.8  17  219.3 8  14,300 1.5 

    2008  17  496.1  6.5  18  255.6 4  16,116 1.6  18  240.4 10  16,520 1.5 

    2009  18  378  ‐23.8 17  203.7 ‐20  12,522 1.6  18  174.4 ‐27  12,718 1.4 

    2010  18  525.8  39.1  16  274.6 35  15,238 1.8  17  251.2 44  15,376 1.6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資料。 

     

     

  • 29

    第四節    我國參與國際事務及爭取公平貿易權利之 分析 

    一、入會使我國得參與杜哈回合談判,加入國際貿易

    規則制定者行列,並與各國經貿夥伴建立直接對

    話管道 WTO 於 2001 年 11 月第四屆部長會議中,正式宣布展開杜哈發展議程

    (Doha Development Agenda, 簡稱 DDA),即杜哈回合之談判。我國於 2002 年

    1 月 1 日成為 WTO 會員後,即投入杜哈回合談判,以維護及爭取國家利益。

    我國參與談判事務包括下列各重要議題:農業談判、非農產品市場進入

    (NAMA)、服務業貿易談判、規則談判(包括反傾銷、補貼暨平衡措施協定

    及區域貿易協定)、智慧財產權、貿易與環境、貿易便捷化、爭端解決規則、

    貿易與發展等議題。迄今我國已針對各大談判議題提出多項我國之倡議及關

    切意見,爭取將我國關切事項納入談判內容。此外,我國亦參與 WTO 部長級

    會議及各總理事會、委員會相關工作與活動,與 WTO 其他一百五十餘個會員之

    經貿首長與資深官員、駐日內瓦使館等,皆有頻繁接觸與交流。

    二、我國因入會而得以參與的國際組織 我國自 2002 年 1 月 1 日加入 WTO 後,因 WTO 會員身份而得以直接、

    間接參與或接觸其他國際組織或機構,包括世界關務組織(WCO)、標準與

    貿易發展機構基金、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CODEX)等,擴大我國參與國際事

    務之空間,詳細情形說明如下:

    1. 世界關務組織(WCO)

    我國加入 WTO 後即成為 WTO 商品貿易理事會下原產地規則委員會與

    關稅估價委員會之會員,並依規定同時成為世界關務組織(WCO)下之原產

    地規則技術委員會(TCRO)與關稅估價技術委員會(TCCV)之會員,並可

    參與《京都公約》管理委員會。簡言之,透過 WTO 成員身分,我國得以參與

  • 30

    WCO 所屬機構共計三個,包括「原產地規則技術委員會」、「關稅估價技術

    委員會」之正式成員,以及修訂版《京都公約》管理委員會之觀察員。

    2. 標準與貿易發展機構基金

    為深化我對 WTO 之貢獻,我於 2010 年捐贈「標準與貿易發展機構基金」

    (Standards and Trade Development Facility, STDF)並成為其捐贈會員。我國

    捐 贈 將 有 利 開 發 中 國 家 取 得 執 行 動 植 物 防 疫 檢 疫 措 施 (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SPS)之專業與能力,降低貿易發展之障礙,我並可

    藉由派員參與 STDF 之相關會議,瞭解國際防疫檢疫措施之最新資訊,並增

    加與相關國際組織互動之機會。

    3. 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CODEX)

    由於台灣為 WTO 會員,對於 WTO 架構下規範食品安全檢驗措施與動植

    物防疫檢疫措施的《SPS 協定》當然有遵守義務。《SPS 協定》鼓勵 WTO 的

    會員國應根據現有的國際標準、準則與建議制定國內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

    防疫檢疫措施,且於協定中明文承認食品安全國際標準係指國際食品標準委

    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簡稱 Codex 委員會)所制定之食品安

    全檢驗標準、準則及建議。是以,我國雖非 Codex 委員會會員或觀察員,而

    無法直接參與該委員會制定食品安全檢驗標準的過程,不過由於 Codex 委員

    會與 WTO 訂有國際合作與資訊交換協定,Codex 官員會定期應邀前往 WTO

    的 SPS 委員會以及 TBT 委員會報告 Codex 的相關進展。透過 WTO 之 SPS 委

    員會,我國得以間接獲得 Codex 資訊,以及表達我國對於 Codex 標準的看法,

    以維持我國相關法規得以符合國際標準與潮流。

    三、入會促使我國能以 WTO 會員與其他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或經濟合作協議(FTA)

    自 1990 年代起,全球興起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或區域貿易協定

    (RTA)之浪潮。GATT 1994 第二十四條載明 WTO 會員得在符合相關規定

    之情形下,與其他 WTO 會員簽署 FTA 或成立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

    進而合法享受彼此進一步開放市場的待遇,不受 WTO「最惠國待遇」(MFN)

  • 31

    原則之限制。基此,我國自入會後,即陸續與我邦交國巴拿馬(2004 年 1 月

    1 日生效)、瓜地馬拉(2006 年 7 月 1 日生效)、尼加拉瓜(2008 年 1 月 1

    日生效)、薩爾瓦多(2008 年 3 月 1 日生效)、宏都拉斯(2008 年 7 月 15

    日生效)等國簽署 FTA,且持續積極爭取與他國洽簽 FTA。例如,去(2010)

    年 8 月 5 日我國即與新加坡共同宣布展開《台星經濟夥伴協議》(Agreement

    between Singapore and the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 on Economic Partnership, ASTEP)之可行性研究;今(2011)

    年一月並與印度政府指定智庫展開研究台灣與印度洽簽 FTA 之可行性分析。

    我國因以「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獨立關稅領稅」身分參與 WTO,未

    來我國洽簽雙邊經貿協定如台星 ASTEP 時,將會在 WTO 架構下進行及簽署,

    台印度 FTA 研究亦將循此原則,展開可行性研究。放眼未來,我國將繼續依

    據 WTO 原則及會員身份,爭取與更多貿易夥伴洽簽 FTA,以維持我國在國

    際競爭中之地位與實力。

    四、入會使我國得以直接參與新會員申請入會雙邊 諮商

    我國於 2002 年成為 WTO 會員後,依據 GATT 規定,我國得與其他爭取

    加入 WTO 的觀察員國家,展開入會諮商。迄至目前,我國已先後與烏克蘭、

    越南、寮國、俄羅斯等與我有經貿互動的國家進行入會雙邊諮商,提出我國

    關切之事項。其中,我國在與烏克蘭入會諮商程序中,成功要求烏克蘭修改

    對我護照歧視待遇,隨後並於 2006 年 12 月 14 日正式與烏克蘭簽定雙邊諮商

    協議,成為 WTO 正式文件,為提昇臺烏領務合作奠定法律基礎;2006 年,

    於越南入會諮商程序中,我成功要求越南承諾改善對我貨品與服務業進入越

    南市場待遇。未來針對與我有重大政經利益之申請入會國,我亦將繼續積極

    參與其入會雙邊諮商程序,爭取我相關利益。

    五、入會使我與中國大陸得於 WTO 架構下處理兩岸貿易事務與爭端

    我與中國大陸分別在 2002 年 1 月、2001 年 12 月成為 WTO 會員,兩岸

    加入 WTO 後,雙方皆須在 WTO 規範的制度下,進行貿易活動,雙方遂因此

  • 32

    得在 WTO 多邊架構下,依循 WTO 相關協定與法律規範,推展兩岸間貿易關

    係,為兩岸貿易事務建制化邁前一大步;同時,兩岸亦須遵循 WTO 架構解決

    貿易摩擦及爭端,例如我國對自中國大陸進口之毛巾產品課徵反傾銷稅案即

    為一著例。

    兩岸於去(2010)年 6 月 29 日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隨後於 9 月 12 日生效,即承此原則與精神所獲致之重要成就。ECFA 獲得眾

    多 WTO 會員肯定,WTO 秘書長拉米(Pascal Lamy)亦高度肯定其對兩岸關

    係、區域與全球經貿發展之重要意義。

    六、入會使我得擴大爭取參與資訊科技協定(ITA)之經濟效益

    在我國入會前,我國得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會員身份,於1997年

    3月簽署WTO下之複邊貿易協定《資訊科技協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 ITA),與其他ITA會員針對資訊科技產品進行降稅談判,享受IT

    產品降稅利益。入會後我國持續爭取屬於ITA會員之權益,對我資訊科技產品

    (IT產品)進入全球市場,發揮極大助益。

    1. ITA 簡介

    WTO 於 1996 年底通過《資訊科技協定》,旨為推動世界資訊科技貿易

    最大自由化,將資訊、通訊、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等電子產業及半導體製程

    設備,逐年調降關稅至零,目前 ITA 有超過 70 個會員國,涵蓋全球 97%的 IT

    貿易。儘管 ITA 非屬多邊貿易體系內括協定一環,且非所有會員均為其參與

    國,該協定仍屬 WTO 部門別自由化方案之重要典範。

    2. 我與美、日控歐盟對 IT 產品課徵關稅違反 GATT 1994 關稅減讓義務案

    由於歐盟涉違反 ITA 承諾表對於應享有免關稅待遇之產品,包括液晶顯

    示器(Flat Panel Display) 、部分類型之機上盒(Set-top Box)、以及具影

    印、掃瞄、傳真或列印功能之多功能事務機課以 6%~14%之關稅,違反 GATT

    1994 第二條關於關稅減讓之承諾義務,且歐盟境內部分會員國於歐盟之法規

    正式生效前,對於機上盒出現課稅不一的情形,亦不符合 WTO 下 GATT 1994

  • 33

    第十條之透明化規範下之義務。為消除歐盟違法措施對我國產業之影響,並

    防止歐盟措施可能再造成擴大課稅產品範圍、不利產品功能創新改進等後續

    不良影響,我國遂與美、日合作,對歐盟為違法措施提出控訴。2008 年 6 月,

    原、被告雙方進入 WTO 爭端解決諮商程序,但未獲致結果;同(2008)年 9

    月,WTO 成立爭端解決小組(panel)審議本案;最後在 2010 年 9 月 21 日,

    由爭端解決機構(DSB)會議採認小組報告,認定歐盟應改正相關措施,賦予系

    爭產品免關稅待遇,因歐盟未提起上訴,本案即告確定。歐盟確定敗訴後,

    台灣輸歐的液晶顯示器將不再被課徵 14%關稅,我國業者包含奇美電子、明

    基(BenQ)、友達等面板廠都因此受惠,自此台灣業者一年約可省下新台幣

    196 億元關稅支出。6且歐盟國家為避免爭議,對於具電視功能的手機與 GPS

    輸歐也都將暫停課徵關稅,則如宏達電等重要新興消費科技產品業者,亦將

    同步受惠。

    本案不但是台灣第一次以原告身分在 WTO 下成立爭端解決小組,也是

    WTO 第一件涉及 ITA 協定的貿易訴訟。透過此一判決,確保了我國輸歐之 IT

    產品享有零關稅之待遇,不僅為我業者節省相當可觀的關稅支出,更有助我

    國相關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公平競爭地位,對我國 IT 產業長期發展更具正

    面意義。

    七、參與政府採購協定(GPA),爭取國際政府採購市場

    我國於2009年成為WTO下複邊協定《政府採購協定》(Agreement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GPA)之締約會員國,進而得以與其他《政府採購

    協定》會員互相開放政府採購市場,為我國廠商爭取全球每年估計高達1兆

    2,685億美元的政府採購市場商機。

    1. 我國加入《政府採購協定》歷程

    我國自申請加入 WTO 時,即承諾簽署《政府採購協定》,爰自 1995 年

    起即依 GPA 規定之程序,分別與各 GPA 簽署國進行雙邊諮商。歷經多年努

    6 我輸歐盟面板 確定零關稅,經濟日報,2010 年 9 月 22 日。

  • 34

    力,GPA 委員會於 2008 年 12 月 9 日通過採認我國申請加入《政府採購協定》

    案,同(2008)年 12 月 26 日送請立法院審議;立法院院會於 2009 年 5 月

    15 日二讀通過此條約案。馬英九總統於 2009 年 6 月 8 日批准,我國隨後在 6

    月 15 日向 WTO 秘書長遞交同意加入書,WTO 秘書長通知各會員,《政府採

    購協定》自 2009 年 7 月 15 日對我國生效,成為 WTO《政府採購協定》第 41

    個締約會員國。此項協定使簽署國政府採購公開化、透明化,並可確保我國

    廠商與其他各國及我重要的貿易國,互相參與簽署國的政府採購標案,使我

    國得於政府採購市場取得公平競爭的立足點。

    2. 我國加入《政府採購協定》之正面效益

    (1) 履行國際義務:

    信守承諾加入《政府採購協定》,係以行動展現我國全力參與國際經貿

    事務之決心。

    (2) 改善投資環境:

    加入《政府採購協定》可促使我國政府採購制度及程序更為健全、制度

    化及透明化,增加國際社會對我國的經貿投資意願。以提升透明化為例,

    由於適用政府採購協定之案件,按規 定須將一定內容之招標與決標公

    告,接受公評,避免濫用,即有助提升我國政府採購制度之透明化。

    (3) 創造出口商機:

    加入《政府採購協定》可享國際條約之保障,確保我國具國際競爭力的

    廠商,在平等互惠的原則下,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參與國外政府採購

    市場競標,創造龐大的出口商機。

    (4) 提升產業技術與品質

    打開外國政府採購市場,可增加與外國廠商技術合作之機會,刺激我國

    廠商提升競爭力,提升產業技術及品質水準

    (5) 政府採購制度國際化

  • 35

    適用《政府採購協定》之案件,除符合例外要件者,皆須在平等互惠之

    原則下開放其他簽署國之產品、服務及廠商參與競標,政府不得以採購

    扶植國內產業發展限制外國廠商競標,因此將使得我國政府採購制度及

    環境趨向國際化發展。

    惟需注意的是,由於適用《政府採購協定》之政府採購案件將開放外國

    廠商競爭,在增加外國政府採購市場商機的同時,也會減少對國內廠商之保

    護,競爭力較差的國內廠商則需藉加速升級或轉型避免衝擊。

    3. 簽署《政府採購協定》對我國廠商之利益

    由於《政府採購協定》締約會員國往往不採納其他未簽署會員之廠商所

    提供的產品及服務,使得我國廠商在我成為 GPA 會員國之前,在爭取國外政

    府採購市場時面臨許多阻礙。而我國成為《政府採購協定》締約會員國後,

    將可確保我國具國際競爭力的廠商,公平參與國外政府採購。依據《政府採

    購協定》締約會員國向 WTO 政府採購委員會提交之資料估算,《政府採購協

    定》締約會員國開放之政府採購市場規模每年高達 1 兆 2,685 億美元,約為

    我國開放之政府採購市場規模之 190 倍以上,其中與我貿易關係密切之美

    國、加拿大、歐盟、日本、韓國等,皆為《政府採購協定》之成員。7

    依經濟部官員表示,2009 年起,政府即委託外貿協會及各地外館,聯合

    搭建《政府採購協定》平台,協助國內企業媒合海外「企業對政府」(Business

    to Government, B2G)商機,在 2009 年一共促成 5,000 萬美元訂單。去(2010)

    年前 3 月,我國企業接單金額亦已攀升到 2.1 億美元。近期外貿協會協助國

    內企業承攬海外政府最大標案之一,係國內數家 LED 照明設備廠商,獲得美

    國丹佛機場青睞,提供 1,000 盞機場照明燈,此項訂單總金額約達 5,000 萬美

    元。8

    八、入會後我國運用貿易救濟措施及 WTO 爭端解決機制(DSB)之情形

    7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爭取全球政府採購商機教戰手冊,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編印,2010 年,

    頁 4。 8 全球政府採購 台廠「標」出佳績,經濟日報,2010 年 3 月 29 日。

  • 36

    我國自入會以來,政府相關單位在協助廠商因應並善用 WTO 貿易救濟與

    爭端解決機制方面皆甚努力,除積極 協助廠商因應外國政府所採行之反傾

    銷、平衡稅及防衛措施等貿易手段,亦輔助國內產業善用 WTO 貿易救濟等機

    制,以抵消進口產品對我國產業造成之損害;當遭遇與我經貿利益關係重大

    之貿易爭端,我國亦積極地以控訴國角色或第三國(Third Party)身分參與爭端

    解決程序,捍衛我國利益。以下即列舉若干貿易救濟措施及爭端解決機制運

    用事例說明如下。

    1. 貿易救濟措施之運用

    (1)墨西哥嬰兒車案

    1997 年 9 月 8 日墨國公告對自我國及中國大陸進口之嬰兒車產品課徵反

    傾銷稅。2007 年 8 月 21 日墨國公告進行第 2 次落日複查,中國大陸與墨國

    簽署反傾銷稅過渡貿易協議終止對中國大陸嬰兒車產品課徵反傾銷稅,我政

    府以前述協議違反《反傾銷協定》第 9.2 條不歧視原則為由,要求墨國比照

    給予中國大陸涉案產品之待遇終止對我涉案產品課徵反傾銷稅,2008 年 10

    月 14 日墨國同意我方要求,公告終止對我涉案產品課徵反傾銷稅。

    (2)秘魯鞋類及沖浪板反傾銷案

    秘魯分別自 2000 年 1 月 31 日及 2000 年 6 月 25 日開始對自我國進口之

    鞋類及沖浪板產品課徵反傾銷稅,秘魯以該等案件實施於我國入會前實施為

    由,拒絕適用《反傾銷協定》,在未經過落日複查的情況下,於實施期間屆

    滿 5 年法定期間後,擅自延長實施期間。經我國政府分別透過 WTO、APEC

    及雙邊管道多次向秘魯政府施壓,秘魯分別於 2009 年 11 月 8 日及 7 月 26 日

    終止對我涼鞋及沖浪板產品課徵反傾銷稅。

    (3)韓國聚酯加工絲案

    2005 年 11 月 21 日韓國貿易委員會(Korea Trade Commission, KTC) 針

    對台灣、馬來西亞及中國大陸之聚酯加工絲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2006 年 4

    月 17 日韓國貿易委員會初步判定我涉案廠商 6.64%至 18.43%不等之傾銷差率

    後,交由韓國財政經濟部決定是否課徵臨時反傾銷稅。KTC 初判後,我業者

  • 37

    認為韓方拒絕採用我商提供之資料,違反《反傾銷協定》第 6.8 條等相關規

    定,要求我政府與韓方就本案進行諮商。我政府除向韓國代表部表達對於初

    判結果不滿,促請韓方勿對我國產品課徵臨時性反傾銷稅外,2006 年 5 月 22

    日特別派員赴韓分別與韓國 KTC 及財政經濟部就本案舉行雙邊會談,並以本

    案 KTC 調查過程有瑕疵為由,要求韓方勿對我產品採行臨時性措施。

    2006 年 6 月 1 日韓方財經部公告,採納我方建議,決定暫緩課徵臨時反

    傾銷稅,同(2006)年 10 月 20 日韓國財經部公告終判決定對我涉案產品課

    徵 2.60%至 8.69%之反傾銷稅,與初裁稅率相較,終裁稅率平均調降幅度超過

    50%以上,且將本案反傾銷稅之課徵期間從 5 年縮短為 3 年(2006 年 10 月

    20 日至 2009 年 10 月 20 日止)。

    (4)爭取防衛協定第 9 條給予開發中會員之微量豁免(占進口量 3%以下)

    我政府曾成功爭取巴西、歐盟、約旦、印尼、摩洛哥、菲律賓、泰國及

    委內瑞拉等國,就實施防衛措施案件,給予我國涉案產品開發中會員待遇,

    適用前述微量免除條款,排除我國涉案產品適用防衛措施。

    2. 積極以第三國身分參與爭端案

    自我國入會迄今,我國為維護我產業利益,而以第三國(Third Party)身

    分參與爭端案件共計 57 件,整理如下表 2-7。9所謂以「第三國」身分參與爭

    端案件即是當其他 WTO 會員國之爭端案件涉及我國經貿利益時,我國得請求

    以第三國身分參與爭端解決程序。此等參與可使我國透過研析該等爭端個案

    之系爭措施、涉案國家之攻防對策、裁決結果與建議之履行,以及政策因應

    等,藉此汲取相關實務經驗;並可提供我國瞭解 WTO 會員實施相關貿易措施

    之爭議所在,及其與 GATT 條文或其他重要協定規範之適法性;同時熟悉爭

    端 解 決 規 範 之 適 用 、 爭 端 解 決 機 制 運 作 實 務 以 及 爭 端 解 決 機 構 ( Dispute

    Settlement Body,簡稱 DSB)審酌案件之法理等,作為我國在日後遭遇類似

    或相關貿易爭端時,重要的參考依據。

    9 參見 WTO 網站: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dispu_e/dispu_by_country_e.htm,最後瀏覽日

    期:2011 年 4 月 20 日。

  • 38

    美國 201 鋼鐵防衛爭端案即我國以第三國身分參與爭端案件之著例。美

    國於 2002 年 3 月 20 日開始實施鋼鐵防衛措施,隨後,包括歐盟、日本、韓

    國、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挪威、瑞士、澳洲、紐西蘭、保加利亞及巴西等

    國要求與美國進行雙邊諮商(其中 8 國最後聯合要求成立爭端小組),而我

    國嗣後亦與加拿大、墨西哥、土耳其、古巴、委內瑞拉、泰國與馬來西亞等

    國以第三國身分參加前述 8 國提出之訴訟。2003 年 12 月 10 日,WTO 爭端解

    決機構採認上訴機構報告,正式認定美國鋼鐵防衛措施違反 WTO 規範,並建

    議美國應儘早排除,美國則表示已於同(2003)年 12 月 5 日撤銷,全案爭議

    終獲解決。本案為我國以第三國身分參與爭端解決程序爭取我國在 WTO 規範

    下利益的成功案例。未來必要時,我國仍會繼續利用此途徑參與 WTO 爭端解

    決機制,排除貿易障礙,為我國廠商捍衛權利。

    表 2‐8 我國以第三國身分參與之爭端案件(至 2011 年 3 月)

    項次 文件編號 案名

    1 WT/DS174 WT/DS290

    歐 體 農 產 品 與 食 品 商 標 與 地 理 標 示 保 護 案 ( European Communities - Protection of Trademarks an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Foodstuffs

    2 WT/DS245 日本影響蘋果進口措施案(Japan - Measures Affecting the Importation of Apples,又稱日本蘋果火傷病案)

    3

    WT/DS248 WT/DS249 WT/DS251 WT/DS252 WT/DS253 WT/DS254 WT/DS258 WT/DS259

    美國對部分鋼鐵產品實施確定防衛措施案(United States - Definitive Safeguard Measures on Imports of Certain Steel Products,又稱美國鋼鐵201案)

    4 WT/DS267 美國高地棉補貼措施案(United States - Subsidies on Upland Cotton)

    5 WT/DS268 美 國 油 管 反 傾 銷 落 日 複 查 案 ( United States -Sunset Reviews of Anti-Dumping Measures on Oil Country Tubular Goods)

    6 WT/DS273 韓國影響商船貿易案(Korea - Measures affecting trade in commercial vessels)

    7 WT/DS276 加 拿 大 有 關 小 麥 出 口 與 進 口 穀 物 待 遇 措 施 案 ( Canada - Measures relating to exports of wheat and treatment of imported grain),簡稱小麥局案

    8 WT/DS280 美 國 對 來 自 墨 西 哥 之 碳 鋼 板 實 施 平 衡 措 施 案 ( United States - Countervailing duties on steel plate from Mexico)

    9 WT/DS281 美 國 對 來 自 墨 西 哥 之 水 泥 實 施 反 傾 銷 措 施 案 ( United States - Anti-dumping measures on cement from Mexico)

  • 39

    項次 文件編號 案名

    10 WT/DS282 美 國 對 來 自 墨 西 哥 之 油 管 實 施 反 傾 銷 措 施 案 ( United States - Anti-dumping measures on oil country tubular goods (OCTG) from Mexico)

    11 WT/DS285 美國影響跨境賭博服務供給措施案(United States - Measures affecting the cross-border supply of gambling and betting services)

    12 WT/DS291 WT/DS292 WT/DS293

    歐體影響生物科技產品之核准與行銷措施案(European Communities - Measures affecting the approval and marketing of biotech products),簡稱 GMO案

    13 WT/DS294 美 國 反 傾 銷 稅 規 歸 零 計 算 方 式 案 ( United States-Anti-dumping “Zeroing”)

    14 WT/DS296 美 國 對 來 自 韓 國 之 DRAMS 實 施 平 衡 稅 調 查 案 [United States - Countervailing duty investigation on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emiconductors (DRAMS) from Korea]

    15 WT/DS299 歐 體 對 來 自 韓 國 之 DRAMS 課 徵 平 衡 稅 案 ( European Communities -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on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chips from Korea)

    16 WT/DS312 韓 國 對 印 尼 進 口 紙 張 所 課 徵 之 反 傾 銷 稅 案 ( Korea - Anti-Dumping Duties on Imports of Certain Paper from Indonesia

    17 WT/DS315 歐 體 特 定 關 稅 事 項 案 ( European Communities - Selected customs matters)

    18 WT/DS320 WT/DS321

    美 國 持 續 暫 停 減 讓 案 ( 荷 爾 蒙 爭 端 ) ( United States - Continued Suspension of Obligations in the EC - Hormones Dispute) 加拿大持續暫停減讓案(荷爾蒙爭端)(Canada - Continued Suspension of Obligations in the EC - Hormones Dispute)

    19 WT/DS332 巴西影響翻修輪胎進口之措施案(Brazil - Measures Affecting Imports of Retreaded Tyres)

    20 WT/DS339 WT/DS340 WT/DS342

    中國影響汽車零件進口之措施案(China - Measures Affecting Imports of Automobile Parts)

    21 WT/DS350 美 國 持 續 採 用 歸 零 法 則 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