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5 卷三 55. 天人雖隔情無盡──《我們仨》 材料系 柯威辰 一場夢能有多遙遠的旅途,多深刻的體會?當我們從夢裡的雲煙回到現實平 地,自己到底記得多少?也許對楊絳女士來說,這是一場長達千里的旅途,短短 的兩頁篇幅為一場漫漫長路的夢起了開頭。每當作者夢見先生忽然消失,呼喊聲 總是被無盡的孤獨吃吞下去,不安地醒來和枕邊人娓娓道來一切,先生總是說 : 「那是老人的夢,我也常常做。」我們倆老了,這是歲月的真實刻畫,也是離別 的前兆。 書中前兩部分作者都在做夢、說夢,然而在她直白的語氣中,流露出的是 快要溢出來的無盡親情和思念。那點滴的故事,生活中每一件零零散散的小事, 正是那些不足掛齒的生活小事,楊絳卻能像珍珠般一粒粒串起,變成一條看似樸 素卻散發典雅氣息的高貴飾品。也許因為在夢中,很多事情才能看得如此雲淡風 輕,當家人一點點消散時,她不需面對真正冷冽生硬的死亡,女兒錢瑗走時,她 只得到女兒先「回自己家裡去了」的消息,接著又看著自己先生的船從一葉小舟 慢慢地變成一點,然後消失在茫茫雲海中。楊絳在書中寫道:「鍾書必是聽到我 埋怨他告別一下便消失不見,所以他現在慢慢地,一步步地與我告別。」在夢裡 他們的離別可以預見,所以她期望可以再一次相見。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相守相助,相聚相失。在夢醒後作者紀錄了另一 部份和家人經歷的風雨歲月,他們穿越了中國最詭譎多變的一甲子光陰,戰火、 疾病、政治風暴無盡的摧殘,也不曾讓這一家人失去希望,跌撞間相互扶持走過 風風雨雨,「家庭是人一生的最佳庇護所」在楊絳女士身上有了最佳的寫照。然 而兩段的離別讓她清楚感受到天上人間、陰陽殊途的苦痛,難以言表的綿延哀傷 只能用文字含蓄無聲地傾訴,「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為自己下了最佳的註解。 要經過多少痛徹心扉的苦痛,痛定之後才能留下滿紙洞徹生死的達觀,當她提筆 寫下和家人點滴的回憶時,不知心情是否仍舊五味雜陳,或只剩溫馨和那曾經的 甘甜美好? 在文字中沒有看到太多的裝飾,淡淡的哀傷如潮水般陣陣襲來,明明只是簡 單的回憶,卻能感受到字裡行間瀰漫無限膨脹的思念。在這個沒有烽火動盪的年 代,和家人相處生活是最簡單的小幸福,可惜作者回到家中僅徒留一空殼,生命 也許就是如此無常,其間的意義卻如此深遠綿長,對於家人的記憶不會因為此生 不復相見而有所改變,那鮮活於無常世事之上的溫暖親情,已經把他們仨永遠聯 結在一起,家的意義在回憶的瞬間也得到新的詮釋。

55. 天人雖隔情無盡──《我們仨》105 卷三 55. 天人雖隔情無盡 《我們仨》 材料系 柯威辰 一場夢能有多遙遠的旅途,多深刻的體會?當我們從夢裡的雲煙回到現實平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05

    卷三 

    55. 天人雖隔情無盡──《我們仨》

    材料系 柯威辰

    一場夢能有多遙遠的旅途,多深刻的體會?當我們從夢裡的雲煙回到現實平

    地,自己到底記得多少?也許對楊絳女士來說,這是一場長達千里的旅途,短短

    的兩頁篇幅為一場漫漫長路的夢起了開頭。每當作者夢見先生忽然消失,呼喊聲

    總是被無盡的孤獨吃吞下去,不安地醒來和枕邊人娓娓道來一切,先生總是說 :「那是老人的夢,我也常常做。」我們倆老了,這是歲月的真實刻畫,也是離別

    的前兆。

    書中前兩部分作者都在做夢、說夢,然而在她直白的語氣中,流露出的是

    快要溢出來的無盡親情和思念。那點滴的故事,生活中每一件零零散散的小事,

    正是那些不足掛齒的生活小事,楊絳卻能像珍珠般一粒粒串起,變成一條看似樸

    素卻散發典雅氣息的高貴飾品。也許因為在夢中,很多事情才能看得如此雲淡風

    輕,當家人一點點消散時,她不需面對真正冷冽生硬的死亡,女兒錢瑗走時,她

    只得到女兒先「回自己家裡去了」的消息,接著又看著自己先生的船從一葉小舟

    慢慢地變成一點,然後消失在茫茫雲海中。楊絳在書中寫道:「鍾書必是聽到我

    埋怨他告別一下便消失不見,所以他現在慢慢地,一步步地與我告別。」在夢裡

    他們的離別可以預見,所以她期望可以再一次相見。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相守相助,相聚相失。在夢醒後作者紀錄了另一

    部份和家人經歷的風雨歲月,他們穿越了中國最詭譎多變的一甲子光陰,戰火、

    疾病、政治風暴無盡的摧殘,也不曾讓這一家人失去希望,跌撞間相互扶持走過

    風風雨雨,「家庭是人一生的最佳庇護所」在楊絳女士身上有了最佳的寫照。然

    而兩段的離別讓她清楚感受到天上人間、陰陽殊途的苦痛,難以言表的綿延哀傷

    只能用文字含蓄無聲地傾訴,「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為自己下了最佳的註解。

    要經過多少痛徹心扉的苦痛,痛定之後才能留下滿紙洞徹生死的達觀,當她提筆

    寫下和家人點滴的回憶時,不知心情是否仍舊五味雜陳,或只剩溫馨和那曾經的

    甘甜美好?

    在文字中沒有看到太多的裝飾,淡淡的哀傷如潮水般陣陣襲來,明明只是簡

    單的回憶,卻能感受到字裡行間瀰漫無限膨脹的思念。在這個沒有烽火動盪的年

    代,和家人相處生活是最簡單的小幸福,可惜作者回到家中僅徒留一空殼,生命

    也許就是如此無常,其間的意義卻如此深遠綿長,對於家人的記憶不會因為此生

    不復相見而有所改變,那鮮活於無常世事之上的溫暖親情,已經把他們仨永遠聯

    結在一起,家的意義在回憶的瞬間也得到新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