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1 壹壹壹 、: 壹 壹壹 「」 (danger) 壹壹壹 壹壹 「」 (opportunit y) 壹壹壹壹 一、 ( ) 壹壹壹壹壹 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 壹壹 壹壹壹壹壹 「」 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 壹壹壹壹壹壹壹 壹壹壹(壹) 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 壹壹壹壹壹壹 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 ,。 (壹) 壹 WTO 壹壹壹 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 (GATS) 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1

壹、前言:化「危」 (danger) 機為轉「機」 (opportuni

ty)

一、外在環境( 一 ) 經濟自由化、產業全球化發展趨勢,依據「微笑曲線」 理論,尋找利基發展比較優勢產業,以維台灣經濟持 續成長。( 二 ) 中國大陸崛起成為世界製造工廠,透過運籌管理與大 陸之優勢互補,追求台灣產業永續生存發展空間。( 三 ) 在 WTO 架構下,配合服務業貿易總協定 (GATS) 規範, 市場大幅開放,提供服務業新的市場商機與挑戰。

Page 2: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2

二、內在環境

( 一 ) 經濟高度成長與所得大幅增加之後,在追求生活環 境改善與品質提升過程中,誘發對優質服務業之需 求。( 二 ) 知識經濟的蓬勃發展與資訊科技之大幅進步,有利 服務業創新與提升其附加價值。( 三 ) 產業結構改變,服務業取代製造業成為未來台灣經 濟成長最重要的泉源,乃至擴大就業機會與增加財 富最重要之關鍵。

Page 3: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3

貳、台灣經濟發展回顧

年代 產業階段 重要產業政策30年代末期 農業→工業 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進口管制40、 50年代 輕工業 推動製造業發展、外銷退稅、獎勵投資條例、

實施經建計畫、設立加工出口區60年代 重工業 十大建設、推動科學技術發展方案

70年代 策略性工業 降低進口關稅、減少貿易管制、設立科學園區

80年代 高科技工業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六年國建計畫、推動十大新興科技工業、開放間接投資大陸、推動商業現代化及自動化措施

90年代 商業 / 服務業

2008 國發計畫、加入 WTO 大幅放寬管制、推動服務業發展、推動知識經濟發展方案

一、台灣經濟發展變遷及其重要產業政策

Page 4: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4

二、波特( Michael E. Porter ) 經濟發展階段理論及其競爭特徵

資源導向經濟(要素成本)

投資導向經濟(效率)

創新導向經濟(獨特)

1. 較低工資與豐富自然資源2. 技術來自外商引進與模仿 進口品3. 集中勞力與資源密集製造 業4. 對於世界景氣循環、匯率 及商品物價變動十分敏

1. 自動化、標準化產品與服務2. 大量投資基礎建設3. 營造親商環境及提升生產效 率4. 技術來自海外授權、共同投 資、外商引進及模仿 5. 吸引外國技術同時加以改良6. OEM 服務並發展自己客戶7. 集中製造業與外包服務業

1. 以先進的方法與技術創 新產品與服務2. 產業群聚既垂直深化發 展且水平橫向發展3. 良好創新機制與誘因4. 發展跨國企業5. 企業策略強調獨特性、 差異化6. 服務業比重超過製造業7. 對於外來衝擊較有彈性

Page 5: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5

資源驅動

創新驅動

(知識)

投資驅動

(資本)台灣現今階段

發展年代

產業升級

依據 Porter 階段理論特徵來看,台灣目前處於從投資驅動轉型為創新驅動階段。

Page 6: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6

參、服務業發展契機

( 一 ) 產業結構轉型,失業人口增加1. 工業佔 GDP 之比重下降,導致結構性失業及中高齡失業2. 相較 1996 年,每位員工勞動力上升 23 %,致使企業雇

用員工數下降,工業部門所釋放之勞動力須由其他部門吸收

( 二 ) 2003 年服務業產值 6.7 兆元,佔整體名目 GDP 比重為

67.8% ,相對服務業就業人數佔整體就業人數比重 僅 57.9% 。

一、因應經濟環境升級,產業結構轉型,化危機為轉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Page 7: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7

( 三 ) 服務業就業效果較大,可以吸納「結構性」、「中高 齡」失業人口,例如:照顧服務業、觀光服務業。

( 四 ) 結合知識與科技之優勢,促使服務業創新與升級,進 而擴大產業範圍,從初級的餐飲服務業、旅遊服務業 ,中級的倉儲服務業、運輸服務業,至專業的研發服 務業、資訊服務業、金融服務業、通訊媒體服務業等, 均可增加就業機會。

Page 8: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8

二、配合知識經濟發展及利用資訊科技基礎優勢,藉由「知識」 (Knowledge) 與資訊的結合,擴大產業範疇,促使無形的知識「服務產品」成成為跨國提供的「貿易財貨」 (tradablegoods)。

提升產業附加價值,再創「台灣經濟奇蹟」。

三、產業升級轉型朝向微笑曲線兩端 ( 創新研發、行銷管理 ) 發展,推動農、工部門產業升級刻不容緩,藉由發展服務業促進整體產業升級,

Page 9: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9

四、發展服務業促進業者佈局全球、根留台灣( 一 ) 填補製造業外移所留下之空洞 ( 二 ) 結合金流、物流等服務業,有利台商或外資發展 成為全球運籌中心( 三 ) 吸引外商前來投資,協助台灣產業升級轉型五、發展服務業,活化傳統產業與創造新興產業,

進而改善環境與提升生活品質。六、製造業委外活動不斷增加,帶動服務業快速成長。

Page 10: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10

微笑曲線

創新研發 全球運籌

技術研發

附加價值

產業價值鏈

創新

研發

設計

關鍵零

組件

製造

裝配

物流

行銷

品牌

Page 11: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11

肆、服務業發展現況與限制

( 一 ) 雖服務業產值佔 GDP 之比重 67%以上,但每人附加價值不如先進國家,如能有效提升其附加價值,將可大幅提升台灣產業優勢,以及邁向製造/服務雙重引擎紀元。

( 二 ) 目前政府政策工具以製造業為主要考量,對服務業的支援相當有限,若干新興知識或創新密集服務業缺乏較完整、嚴謹的分類,藉以作為觀察其發展趨勢。

( 三 ) 行政院 89 年提出「知識經濟發展方案」、 91 年推動「挑戰 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及於 93 年 3月底通過「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

一、服務業發展現況

Page 12: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12

GDP各業產值佔 之比重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農林漁牧

工業

服務業

農林漁牧 3.60 3.64 3.51 3.48 3.19 2.55 2.47 2.56 2.09 1.95 1.86 1.82

工業 40.08 39.35 37.71 36.38 35.71 35.52 34.57 33.18 32.38 31.09 31.05 30.38

服務業 56.32 57.01 58.77 60.14 61.09 62.13 62.96 64.26 65.53 66.96 67.10 67.79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Page 13: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13

GDP服務業與商業產值佔 之比重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服務業商業

服務業 56.32 57.01 58.77 60.14 61.09 62.13 62.96 64.26 65.53 66.96 67.10 67.79

商業 29.88 30.36 31.14 32.42 33.22 33.99 35.25 26.77 38.11 39.15 39.49 40.09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Page 14: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14

92 GDP (%)年各業產值佔 之比重1.82

30.38

19.856.85

2.82

10.57

10.81

21.01農林漁牧

工業

批發零售餐飲業

運輸倉儲及通信業

工商服務業

社會及個人服務業

政府服務生產者

金融保險不動產業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Page 15: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15

年度 通信業 金融保險及不動產業( 不含住宅服務 ) 工商服務業 全國 GDP

1993 11.99 7.83 14.30 7.0

1994 10.64 13.63 15.00 7.1

1995 9.68 2.54 10.64 6.42

1996 12.47 6.01 9.30 6.10

1997 9.37 18.32 9.75 6.68

1998 23.54 3.11 8.26 4.57

1999 34.28 3.28 8.30 5.42

2000 25.54 1.99 9.42 5.86

2001 9.10 0.35 2.43 -2.18

單位:%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總體統計資料庫

台灣三種知識創新密集服務業成長率與經濟成長率之比較

Page 16: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16

台灣三種知識創新密集服務業實質 GDP

年度實質 GDP(百萬元新台幣 ) 占整體實質 GDP 之比率 ( % )

通信業金融保險及不動產業

工商服務業 合計 通信業 金融保險及

不動產業工商

服務業 合計

1990 78,326 528,721 82,128 689,175 1.7 11.4 1.8 14.81991 87,071 521,661 90,990 699,722 1.7 10.4 1.8 14.01992 99,585 574,430 105,595 779,610 1.8 10.6 2.0 14.41993 111,528 619,391 120,690 851,609 1.9 10.7 2.1 14.71994 123,395 703,796 138,788 965,979 2.0 11.3 2.2 15.51995 135,340 721,691 153,553 1,010,584 2.0 10.8 2.3 15.21996 152,218 765,100 167,830 1,085,148 2.2 10.9 2.4 15.41997 166,481 909,091 184,201 1,259,773 2.2 12.0 2.4 16.61998 205,666 937,384 199,422 1,342,472 2.6 11.8 2.5 16.91999 276,160 968,127 215,974 1,460,261 3.3 11.6 2.6 17.42000 346,694 987,409 236,323 1,570,426 3.9 11.2 2.7 17.82001 378,259 990,878 242,070 1,611,207 4.4 11.4 2.8 18.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總體統計資料庫

Page 17: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17

主要國家 2002 年服務業佔 GDP及就業之比重

農業 工業 服務業產值佔GDP比重

就業人數所佔比重

產值佔GDP比重

就業人數所佔比重

產值佔GDP比重

就業人數所佔比重

美國 1.4 2.4 22.5 17.8 76.1 79.8

日本 1.4 4.2 30.6 31.0 68.0 64.8

德國 1.0 2.6 (01) 26.7 32.4 (01) 72.3 65.0 (01)

法國 3.0 (01) 4.5 (95) 26.0 (01) 25.3 (95) 71.0 (01) 70.2 (95)

英國 1.0 (01) 1.4 (01) 29.0 (01) 24.8 (01) 70.0 (01) 73.8 (01)

中華民國 1.8 (03) 7.3 (03) 30.5 (03) 34.8 (03) 67.7 (03) 57.9 (03)

香港 0.2 0.2 (01) 15.15 19.5 (01) 84.4 80.3 (01)

新加坡 0.1 0.3 (01) 34.3 25.4 (01) 65.5 74.3 (01)

南韓 4.0 9.3 40.9 19.2 55.1 71.5

中國大陸 14.5 46.9 (00) 51.8 17.5 (00) 33.7 35.6

單位 %

註: (01)表示 2001 年資料, (03)表示 2003 年資料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Page 18: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18

1998 年主要國家知識創新密集服務業產值及台灣在全球之相對地位

金融 工商服務 醫療 通訊 教育 五大業合計美國 1,382 829 782 377 115 3,485日本 153 298 344 175 49 1,019歐洲四國 468 716 257 187 126 1,754其他 611 460 396 286 348 2,101全球合計 2,613 2,302 1,779 1,025 639 8,358台灣產值 26 13 30 9 4 82佔全球之比例 1.0% 0.6% 1.7% 0.9% 0.6% 1.0%全球排名 12 11 9 10 17 12註: 1.全球統計為指 68個主要國家 2.歐洲四國包括法、德、義、英 3. 以 1997 年美元為基期

單位:十億美元

資料來源: National Science Board(2002),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Division of ScienceResources Statistics, Science & Engineering Indicators-2002.

Page 19: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19

二、服務業發展所存在的限制

( 一 ) 市場需求方面1. 部分服務業國內市場需求規模尚小或萎縮2. 國外市場開拓不易,政府協助有限

( 二 ) 人才方面1. 國際化、專業化人才不足2. 研究機構、研究人才經驗不足,以致研發成果市場

性、商業化不易( 三 ) 資金籌措方面

1. 中小服務業居多,資金籌措能力有限2. 創業初期所需資金挹注來源過少3. 無形資產鑑價制度猶待強化,擔保融資不易

Page 20: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20

( 四 ) 基礎設施 (行政、法規 )方面1. 智財保障不足與鑑價機制有待強化,使得研發服務、

資訊服務等行業市場發展環境不良2. 數位內容等資訊服務所必備的共同標準或技術平台欠缺,以致加值活動展開不易

3. 相關法規環境,例如政府採購法規、研發相關法規等尚待改善

4. 服務業領域補助不足,或是租稅法規行政程序過於繁瑣

5. 第三部門(公、協會)所扮演的角色未受重視

Page 21: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21

6. 經營創新(例如組織 、商業模式、通路創新等)對服務業的發展相當重要,獎勵卻較缺乏

7. 制度失靈( systemic failure ),例如法規限制、資料統計不足、資訊缺乏等對服務業發展的限制甚大。

8. 政府部會資源橫向整合機制有待加強,致使協助產業發展應變能力不足

Page 22: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22

伍、服務業發展規劃原則與策略綱領一、規劃原則

二大:產值大、 就業效果大基礎型關鍵性服務業

⊙金融服務業 ⊙流通運輸 服務業 ⊙通訊媒體服務業 ⊙醫療保健及照顧服務業 ⊙人才培訓及人力派遣及 物業管理服務業 ⊙觀光及運動休閒服務業

一高:附加價值高 加值效果高之服務業 ⊙設計服務業 ⊙研發服務業 ⊙資訊服務業 ⊙工程顧問服務業

一好:生活品質好 促進生活品質好之服務業 ⊙文化創意服務業 ⊙環保服務業

Page 23: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23

知識型、創新型服務業,已成為未來服務業發展方向:

製造業需求高之知識或創新密集生產性服務業 需求所得彈性高之知識或創新密集消費性服務業 具有華人文化特色之知識或創新密集人文性服務業

Page 24: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24

服務業發展目標產值及就業人口

項目 2003 年實績 2008 年目標( 2003 年價格)

國內生產毛額(佔 GDP 之比

重)

服務業6.68兆元 1

( 67.8%)8.99兆元

( 71.4 %)2004~ 2008 年平均成長率 6.1 % 2

知識密集服務業

3.15兆元 3

( 31.9%)4.78兆元

( 38.0%)2004~ 2008 年平均成長率 8.0% 2

就業人數 4

(佔比)

服務業 554.3萬人( 57.9%)

613.9萬人( 60.0%)

知識密集服務業

160.0萬人( 16.7%)

184.9萬人( 18.1%)

資料來源: 1.主計處資料; 2. 經建會部門記劃處; 3. 工研院資料; 4. 經建會人力處。

Page 25: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25

二、策略綱領

( 一 ) 重視人才培育,擬訂短、中、長期服務業人才培育 計畫,針對相關跨領域人才、設計 /研發、國際化及 專業化人才積極進行培育

( 二 ) 以「負面表列」的思維,檢討不利服務業發展法規 ,並與國際接軌,在解除管制過程中,評估其所可 能帶來的負面衝擊效果,並且建立公平競爭規範, 以及提供充分資訊

Page 26: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26

( 三 ) 樹立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機制,釋放民間經營或加 值具商業化價值之政府業務、已公開之數位化資料 ,並且加強服務業產品研發及加值活動

( 四 ) 與服務業發展有關的政策、行政管理、資源運用、 議題研究、法規鬆綁與建制、對外談判立場整合, 除必須整合相關部會資源外,加強服務業相關產業 公、協會功能

Page 27: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27

(五 ) 協助服務業資金融通及擴大投資獎勵

(六 ) 參考先進國家做法,建立與國際接軌之服務業 統計資料,俾利政策研擬及產業研究

(七 ) 擬訂 12項服務業旗艦計畫,有效帶動整體服務 業發展

(八 ) 發展具有地方特色服務業,例如:文化創意、 觀光等,中央政府應與地方政府建立夥伴關係 重點推動

Page 28: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28

陸、服務業發展特性、面臨挑戰 與 SWOT 分析一、特色

( 一 ) 相對製造業所憑藉的基礎技術研發,服務業重視 創新活動

( 二 ) 創新成果呈現方式改變 (先入市場,取得優勢 ) , 智財保護制度面臨調整

( 三 ) 企業合作模式與網路之連結扮演重要角色

Page 29: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29

( 四 ) 顧問諮詢、訓練、研發、電腦資訊服務第二知識 基礎架構,提供專業服務促進創新

(五 ) 資訊通信科技 (ICT)投資與人力資本是影響發展之 關鍵

(六 ) 市場自由競爭是促進創新的泉源,非以法令規範 市場失靈

Page 30: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30

二、面臨挑戰

( 一 ) 「二低」、「二高」時代來臨 低成長 低生命週期 高完全競爭 高技術創新活動

( 二 ) 微利時代來臨 技術落差逐漸縮小 產品創新上市極快 市場開放自由競爭 資訊傳播快速透明 寬頻網際網路作為利器 在伙伴關係下找出發展定位

Page 31: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31

( 三 ) 全球化、自由化時代來臨 資源自由移動的新生產競爭環境 全球佈局的新市場競爭環境 合縱連橫的新技術競爭環境

( 四 ) 知識產業化、產業知識化時代來臨 知識的創造與運用為經營最重要的要素 產業的創新與活化為持續生存發展最關鍵的條件 知識與產業的結合所存在的特徵為全球性的、創新

性的、速度性的、彈力性的、價值性的

Page 32: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32

( 一 ) 優勢 (Strength) 製造業基礎雄厚,可以帶動服務業成長及需求 服務業實力已有一定程度 地理、地緣及區域文化、語言優勢 (華人市場 ) 台商經營網絡規模逐漸擴大 中小企業因應環境彈性、靈活 人才素質頗高 創業精神旺盛

三、 SWOT 分析 — 兼與國際比較

Page 33: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33

( 二 ) 劣勢 (Weakness) 以往產業政策「重製造業、輕服務業」 基礎建設不夠完善,法令限制仍嚴,形成國際資金與技 術進入障礙 管理事權統一單位缺乏 兩岸政策不明,致使區域人才、貨物、資金自由流動不 易 知識型、創新型服務業相關資料統計缺乏 金融體系未臻健全 ( 例如:無形資產融資、信保 ) 自創品牌及行銷投資不足

Page 34: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34

( 三 ) 機會 (Opportunity)產業升級轉型時機形成產業結構適宜,製造業、服務業分工緊密既有產業電子化、知識化需求殷切相對中國大陸具有比較利益優勢歐、美、日進入大陸市場仲介角色

( 四 ) 威脅 (Threat)鄰近國家競爭 ( 包括大陸 )日益增強,對台灣產業之人才與資金造成雙重排擠

部分產業政策變動過大歐、美、日企業利用智財及資金實力構築進入障礙

Page 35: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35

柒、服務業發展所應有的策略與因應之道

一、塑造適合服務業發展環境( 一 ) 透過政府採購或研發相關業務委外,以擴大相關服務 之需求

( 二 ) 配合創新行為增加,推動智財體制轉型,調整著作權、商標權、營業秘密等與服務業創新內涵有關之保護範圍

( 三 ) 促進企業合作與產學互動,縮小產學落差1. 修改大學教師聘用與升等制度,吸收更多專業人士參與教

學與研究2. 針對知識創新產業建立實習制度

Page 36: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36

( 四 ) 擴大補助或委託經費,促進研發、電腦資訊、顧問諮 詢與訓練等第二知識基礎架構專業服務發展,重新定 位專業法人研究機構定位,鼓勵相互之間合作,推動 創新概念商品化、市場化

(五 ) 利用資訊科技,提升資訊加值與傳遞1. 統一管理電信建設、強化軟體與服務研發2. 整合數位內容相關資訊服務業者,建立交易共同標準/平

台3. 建立知識創新服務業認證制度,以維專業服務形象

Page 37: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37

(六 ) 配合服務業經營特性,調整法律規範模式

(七 ) 充分提供人力資源,強化國際化、專業化人才培育1. 引進外國高級專業人才來台2. 鼓勵學校與業界規劃培訓專業人才,並且授與學位3. 提高勞動市場靈活性與效率化、工時彈性化4. 推動人才派遣制度

(八 ) 提供金融與財務協助1. 擴大中小知識創新服務業籌資融資管道2. 放寬知識創新服務業上櫃上市審查標準,以利從資本市場中取得經營資金

3. 充份挹注新創企業早期種子基金

Page 38: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38

二、建構參與服務業市場競爭優勢條件

( 一 ) 建立企業知識創新機制以創新的思維重新研擬行銷、管理等機制善用各地最有利的資源予以整合

( 二 ) 構築企業核心競爭優勢包括:人才、產品、品質、企業文化、附加價值以智慧資本來參與全球競爭

( 三 ) 散發企業強烈積極企圖並非提升自我,而是超越對手,從「好」延伸至「強」透過創新型、學習型組織帶 動企業設計、製造、管理、行銷、服務、習慣等層面品質創新

Page 39: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39

( 四 ) 規劃企業創新標竿學習典範1. 愛之味鮮採蕃茄汁案例2. 年節宅配料理案例3. 電視網路購物案例4. HP照片快速沖印印表機案例5. 誠品書局 24小時無休經營案例6. 小型溫馨舒適電影院案例7. 社區總體營造案例 ( 一鄉一特產、一鄉一特色 )

8. 形象商圈再造案例9. 台塑長庚養生村案例10.交通一票通行案例

Page 40: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40

(五 ) 講求企業產銷時效與合作 從訂單至交貨力求速度、效率 建立與客戶之伙伴關係,共創利潤,創造雙贏

(六 ) 貫徹企業目標執行與追蹤 依據所規劃的目標執行,並且落實追蹤考核,找出與預定目標之差異,以作為調整改善目標策略之依據

建立事前規劃、事中演練、事後檢討,強化風險觀念

Page 41: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41

捌、結語

一、結合人才、資金及台商網絡、華人市場,發展知識型或創新型服務業,提升國家競爭優勢,再造台灣經經濟奇蹟。

兼俱本土化特色之服務業。二、利用既有資源與科技基礎,以發展國際化優勢

四、永不停止追求進步、創新,沒有退路、妥協

三、重視知識能量,擴大人才培育,強化經營體質,提升競爭優勢。

Page 42: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42

附錄:主要國家服務業發展項目

生技與製藥產業(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 商業服務業( Business Services Industry ) 工程服務業( Engineering Services Industry ) 獨立研發單位( Independent R&D Organizations ) 軟體與網路產業( Software and Internet Technologies Industry ) 工業控制產業( Industrial and Analytical Instruments ) 航太產業( Aerospace and Space Commerce Industry )

一、美國發展七大科技服務業

Page 43: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43

( 一 ) 五大發展型新興產業 第三製品產業:例如數位資訊家電 前瞻性產業:例如超音速飛機 高齡性產業:例如家庭醫療 (配合退休人口 ) 環境性產業:例如公害防治、資源回收 生活性產業:例如服裝設計、室內設計

二、日本推動五大新興產業及相關法案

Page 44: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44

( 二 ) 相關法案 新創事業創出促進法 中小企業經營革新支援法 產業活力再生特別措置法 製造基礎技術振興基本法

Page 45: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45

四、韓國推動 21 世紀網路發展 (Cyber Korea 21)

計畫 推動寬頻網路建設 建立小而能電子化政府 積極發展電子商務

三、新加坡提出 Singapore One(S-One) 計畫 完成全球寬頻網路建設 發展新加坡成為世界華文網路中心

Page 46: 台灣經濟型態分析

簡 報 完 畢 敬請 批評指教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