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明清小说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 课堂教学演示文稿. 明清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 一、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与小说的早期形态: 1 、古代小说观念: 1 )最早提到小说概念是 《 庄子 》 ,其 《 外物 》 篇:“饰 小说 以干县令,其于 大达 亦远矣。”此“小说”专指那些琐屑的、无关乎政教得失的浅薄言论。其后,桓谭 《 新论 》 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班固 《 汉书 · 艺文志 》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

课堂教学演示

文稿

Page 2: 明清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一、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与小说的早期形态:1 、古代小说观念:1 )最早提到小说概念是《庄子》,其《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此“小说”专指那些琐屑的、无关乎政教得失的浅薄言论。其后,桓谭《新论》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班固《汉书 · 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以上几家所说的“小说”,包含了下述几层意思: A 、指一些琐碎浅薄的小言论; B 、指与政教得失大道理相对而言的小道理,其关乎治身理家,对普通老百姓也还有些用处; C 、小说来自民间传说,主要在民间流传。 《论语》载子夏谓小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可见自古以来“小说”就受歧视。

Page 3: 明清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2 、古代小说的早期形态:1 )中国古典小说的源头是神话传说。谓古典小说发源于神话,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神话出于想象,有简单的情节,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又体现先民们的思想感情与愿望要求,具备小说创作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从题材内容看,中国古代小说有讲神怪的传统。从六朝志怪到《聊斋志异》2 )先秦诸子中寓言故事,对后世小说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寓言目的在于说理,但其中有一定的情节、有人物形象,3 )史传文学对古典小说也产生重大影响。《左传》《战国策》及《史记》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为小说创作提供不少艺术经验。 以上几种,蕴涵着小说的萌芽,可视为中国古典小说之源。二、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历程:1 、先秦两汉萌芽: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与史传文学等。

Page 4: 明清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2 、魏晋南北朝的雏形:志怪与志人,实录。干宝《搜神记》为志怪小说代表,“发明神道之不巫”;刘义庆《世说新语》为志人小说代表作,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名士风流轶事。均缺乏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短小,语言精炼,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注意人物言行的描写。为后来的小说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但它们还不是成熟的小说作品,只是粗陈梗概的小说雏形,是从“丛残小语”到成熟小说的过渡。3 、唐代的成熟:轶事小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三类。1 )古典小说在唐代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及由此而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十六:“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也讲到唐人“始有意为小说”。2 )唐传奇与六朝志怪之间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现实性大大增强,描写社会人事,关注现实人生,由神怪走向现实。题材扩大,

Page 5: 明清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大致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爱情婚姻:元稹《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陈玄祐《离魂记》等; B 、侠义英雄:杜光庭《虬髯客传》、袁郊《红线传》、裴铏《昆仑奴传》《聂隐娘》等; C 、历史题材:陈鸿《长恨歌传》; D 、梦幻题材: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等,实际上是借梦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3 )唐代传奇的创作艺术成就也远远高于六朝小说。 A 、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 B 、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各种手法表现人物的性格。 C 、语言方面,文辞华艳,很有文采。人物对话生动传神。4 、宋元的开拓:话本小说。1 )话本小说来自民间的“说话”艺术,属于通俗白话小说,它萌芽于唐代,繁荣于宋元,从此以后,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就出现了文言与白话两条道路。2 )“说话”艺术的产生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市民阶层的

Page 6: 明清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壮大,文化娱乐的需求。于是“说话”艺术便随之出现。当时的“说话”分为四家: A 、小说(银字儿),特指短篇故事,内容多现实故事。 B 、说经,又分为“说参请”(讲宾主参禅悟道等事)和“说浑经”(多包含滑稽、诙谐内容)。 C 、讲史,指讲长篇历史故事,以说为主,有说有评,又称平话。 D 、合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大概是两人表演,对答指物咏题,没有什么故事,可能跟小说的发展关系不大。四家中,“小说”、“讲史”与小说发展密切相关。3 )话本小说特点:A 、小说创作的目的有了很大的不同。完全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的需要,这一目的决定其题材内容、形式体制、表现手法及艺术风格等多方面特点。这些特点往往由听众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和审美趣味所决定,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群众的思想和审美趣味,在长期发展中,便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通俗小说的艺术传统。

Page 7: 明清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B 、短篇小说的话本,在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其中人物形象就由志人、传奇的官僚、知识分子而变成主要是城市下层人民(包括手工业者、商人、妓女等),而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主要是市民阶层的。C 、表达的语言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的特色。D 、故事性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善于布置悬念,非常引人入胜。E 、注意写人,特别是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时,多从其自身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而且多在故事的流动发展过程中完成,很少静止的剖析性的心理描写。G 、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处,常穿插或引入诗词韵语。总之,宋元话本使得中国古典小说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

Page 8: 明清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明清小说的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4)话本小说的题材内容与代表作品: 小说话本的题材内容可分八种: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等,其中传奇讲爱情故事,灵怪、神仙、妖术讲神鬼精怪的故事,公案讲判案的故事,朴刀、杆棒将英雄好汉的故事,烟粉讲妇女的故事,切多与鬼魂有关。比较重要的是爱情故事、公案故事和英雄好汉故事。描写爱情的作品有《碾玉观音》、《快嘴李翠莲记》、《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志诚张主管》等;表现判案的作品有《错斩崔宁》、《简帖和尚》等,写英雄好汉故事的作品有《宋四公大套禁魂张》等。宋元话本以宋为主,大多已经亡佚。明代出现一些集本,如洪楩《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的《通俗小说四种》、冯梦龙的“三言”(又收入明代作品)。 今存讲史话本有:元代刊印的《全相平话》五种(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三国志

Page 9: 明清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平话),另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等,大致而言,讲史话本比较粗糙,思想以上价值不高,但对后来的长篇章回小说的创作积累了经验。5 、明清的繁荣:1 )繁荣的标志有三: A 、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经完备、成熟,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话本、拟话本、白话长篇小说、文言小说中的志怪体与传奇体。 B 、作家辈出,名作如林。明代的“四大奇书”,清代的《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C 、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方法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上,都已走向成熟,总的特色是丰富、细腻、深刻。2 )明清小说的发展,有四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和特点: A 、从无名的广大群众与文人作家相结合的集体创作,发展为文人作家独立创作。 B 、在题材内容上,由写历史题材发展为写现实题材,特别是转到细致地描写日常家庭生活,通过普通而平凡的生活现象的描绘,反映重大的社会主题,《金瓶梅》的出现。

Page 10: 明清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C 、在艺术表现上,从重情节发展到更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在人物描写上,又主要是带有理想色彩的传奇式的夸张描写发展到写实,即通过真实、丰富的细节来表现人物,表现生活。人物和生活情状更贴近于现实。 D 、长篇小说从题材内容上划分,产生了几种最具特色的小说类型: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公案侠义小说等。 E 、出现了两部带有总结性的作品:《红楼梦》是古代长篇小说的总结,《聊斋志异》是古典短篇小说的总结。6 、近代的转型: 1840-1919 古代到现代的过渡与转型。1 )近代小说特点: A 、数量多。 B 、小说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紧密,主流是反帝反封建。“四大谴责小说”。 C 、应政治斗争需要而作,故艺术上提炼不够,比较粗糙。 D 、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在小说的形式与叙事模式上都产生了新的特点,同时又保留了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2 )形成近代小说特点的主要原因: A 、社会与时代的变化。

Page 11: 明清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帝国的入侵、政府的腐败无能,引起了文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故通过小说形式来揭露和抨击社会政治。 B 、新的小说理论的兴起,对小说社会作用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C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印刷业的发达,新闻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版发行,为小说的创作与发表提供了客观条件。 D 、翻译小说的大量出现,必然对小说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3 )近代小说中影响最大的是“谴责小说”,代表作有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此外,还有侠义公案小说文康《儿女英雄传》、石玉昆《三侠五义》。及写倡优生活的狭邪小说:陈森《品花宝鉴》、魏子安《花月痕》、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革命小说:陈天华《狮子吼》、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等。

Page 12: 明清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三、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传统:1 、思想传统:1 )由于中国古典小说最初的源头来自民间,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始终同民间文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它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要求。古典小说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又总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或直接加工民间创作。2 )中国古典小说有训诫的传统,但同时又强调寓教于乐,也就是强调小说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要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训诫有两个方面:一是劝善惩恶的目的,主要针对个人;二是教化的目的,主要针对社会群体。3 )中国古代小说作家有“发愤著书”的传统。《水浒传》“愤书”、《水浒后传》“泄愤之书”、《聊斋志异》“孤愤之书”。“发愤著书”要求作家有真情实感,要有基于生活体验而产生的

Page 13: 明清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激情,作家必须首先被所写的题材所感动,写出后才能感动别人。2 、艺术传统:1 )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2 )精于艺术构思。注意谋篇布局,主次详略,虚实显隐,情节上的前后照应等。3 )讲究语言的精炼,追求一种简约的美。4 )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曲折与生动,故事性强。5 )有于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形成了两个方面的特色:一是形式体制上,文言小说(主要是传奇)多采用纪传体,为小说主人公立传,一般还以主人公的名字来标题;在篇末又附又议论评价之言。二是史传文学“实录”精神的影响,使得小说家特别注意作品的真实性,甚至于象撰写史书一样,要求细节都必须符合历史真实或生活真实,这势必影响艺术想象与艺术虚构。

Page 14: 明清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6 )由于受古典诗歌的影响,在叙事中穿插进诗词韵语,诗词与小说的结合,在古典小说中是一种趋向。一部优秀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内质上渗透进了诗歌的精神,在作品中通过种种手法创作出诗的意境。7 )由于受古典绘画的影响,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创造中追求神似。多数情况下是讲究形神兼备,形似与神似相结合。

Page 15: 明清小说

《三国演义》一、作者、成书过程和版本:1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又是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是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内容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既不同于历史著作,也不同于根据生活而纯出于虚构的小说。2 、《三国演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作品,是不知名的群众作者与文人作家相结合的创作成果。其写定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关于罗贯中的生平材料,历史记载很少,其籍贯、生卒年限、《三国演义》成书年代等问题尚在探讨之中。3 、《三国演义》成书过程:1 )素材来源:一是正史晋朝陈寿的《三国志》和刘宋裴松之的注,二是民间传说。2 )唐宋时期的民间文学中有不少关于三国故事的内容。李商隐诗歌《骄儿》:“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说明此时已有关于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宋代说话艺术中的“讲史”,有专门讲

Page 16: 明清小说

《三国演义》

三分的艺人霍四究。3 )宋元戏曲中,有不少关于三国故事。《单刀会》等。4 )元代话本《全相三国志平话》,共三卷,约八万字,内容简单,文笔粗劣,但一些人物形象颇为生动,如张飞。另有一种《三分事略》平话。这些平话文学价值不高,但已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的故事轮廓,是罗贯中创作的重要基础。5 )罗贯中在长期传说的基础上,参以各种历史资料,再熔铸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感情,最后加工成《三国志通俗演义》。4 、《三国演义》的版本:1 )现存最早刊本是明代嘉靖壬午年( 1522年)本子,署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分二使四卷,二百四十则,每则前有七字单行标题,如《祭天地桃园结义》。此后,新的刊本不断出现,内容改动不大,只是卷数、回目、诗词等略异。明末题为《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的本子,将原来的

Page 17: 明清小说

《三国演义》

二百四十则合并为一百二十回,将原来单句回目改成双句回目。因书中评语前常冠有“梁溪叶仲子谑曰”,所以,学界一般认为此本实为叶昼所伪托。2 )清康熙年间,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批评本为基础,仿金圣叹评改《水浒传》《西厢记》之例,修订、加工、评点《三国志演义》,并伪托金圣叹之名撰写序文,称“第一才子书”。毛本的加工,主要在回目的修改调整(将杂乱无章、参差不齐的回目改为整齐的对偶两句),增删一部分情节,删改了一些多余的诗词赞语,文字上也作了不少润色加工。毛本在情节上比原来更紧凑,文字也更精炼、流畅,但也加强了作品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以及罗本中本来并不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至此以后,毛本即成为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本子。二、拥刘反曹——《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Page 18: 明清小说

《三国演义》

1 、整体构思和格局,体现出拥刘反曹的主题思想。 作者将全书的主要篇幅留给刘备集团(第55-115回),而且

在三国关系的处置上,也是以刘备集团作为中心,将曹魏作为蜀对立面,将孙吴置于从属地位,在对付主要敌人曹魏的过程中对东吴是既有联合又有斗争。

2、拥刘反曹的主要内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1 )是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暴政思想的反映。刘备与曹操之间形

成鲜明对比,刘备写成人民群众欢迎的仁君的形象,写成长厚仁义的化身;而将曹操写成人民群众憎恶的暴君的形象,写成奸诈残忍的化身。

*历史与作者主观感情的矛盾,使得这部以展现威武雄壮的历史场面和斗争风云为特色的历史演义小说,在书中(特别是后半部写蜀汉衰亡时)表现出浓重的悲剧色彩。

2)民族思想的反映。“汉裔”“汉室”有象其征性,体现民族观念

Page 19: 明清小说

《三国演义》或爱国思想。3 )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以皇帝为中心的历史观”,曹操是作为“乱世奸雄”来刻画的,是作为一个“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乱臣贼子”来刻画的,不忠不义其性格特征的核心。刘备是汉家苗裔,其称帝以继汉统就是名正言顺,符合天命的。三、关于《三国演义》的忠义思想: “义”是《三国演义》中表现很突出的思想,但作品在表现“义”时,常常是从属于“忠”的。尤其是关羽,是“忠义”的化身,“义”和“勇”是其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其“勇”是从属于“义”,而“义”又是从属于“忠”的。诸葛亮是三绝之一的智绝,实际上其智慧也是从属于忠义的。 当忠与“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结合时,是强调对汉室的态度,但也常常超出特定的政治集团利益而上升到一种抽象的伦理,强调事主要忠心,而不考虑其主是否值得效忠。如袁绍的谋士沮授不降曹操。曹操杀之后感叹:吾误杀忠义之士也!

Page 20: 明清小说

《三国演义》

四、曹操与刘备形象的塑造:1 、曹操的性格内容比较复杂:符合历史真实。1 )由于作者正统观念,其笔下的曹操身上集中概括了封建地

主阶级代表人物的一些典型特征:虚伪、奸诈、残忍和极端利己主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杀吕伯奢、借粮官王垕的头、逼死荀彧、杀弥衡、梦中杀人等。

2 )同时,作者又展示其性格思想的另一面,即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具有雄才大略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识才、爱才,机智、注意发扬军事民主。

2 、刘备被作为一个理想的仁君的典型,但在小说对他的具体描写中也处处看出他作为一个地主阶级政治家的基本特点:虚伪。城府极深,善用韬晦之计。特别是称帝时的虚伪, P49-50 。

Page 21: 明清小说

《三国演义》五、《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丰富、深刻、生动。1 )丰富:指写出了战争的多姿多彩,每次战争各有特点,互

不雷同。如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它们之间有相同点(以弱对强、火攻、结果均是弱胜强),但也有不同点:所处的不同的环境条件,所面临的不同矛盾,以及不同的强和弱的转化过程。

2 )深刻:指通过真实的艺术描写,反映出战争的客观规律,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其写战争,不只写军力的对抗,更重要的重视谋略,是一个斗智和斗勇的过程。

3 )生动:指描写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特别是通过战争的描写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组织的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人物描写鲜明突出。

Page 22: 明清小说

《水浒传》一、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与《水浒传》的成书:1 、宋徽宗宣和年间( 1119-1125 ),《宋史》中《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东都事略》等典籍都记载宋江事迹,南宋开始,宋江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2 、宋末元初,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传赞》。说话艺术题材。3 、宋元之间的《大宋宣和遗事》。4 、元杂剧中也有不少水浒戏,《李逵负荆》《双献功》等。5 、施耐庵最后完成《水浒传》。6 、关于其作者,学界有五种代表观点。( P60 )一般认为先是施耐庵作又经罗贯中整理加工完成。7 、版本复杂,今知有七种之多,分为繁本与简本两大类,主要根据文字的详略、描写的细密来分,繁本文繁事简,又有 70回、 100回和 120回三种;简本有 102回、 115回、 124回、120回及不分卷,文学价值不高。通行的都是繁本。

Page 23: 明清小说

《水浒传》

二、农民革命的兴亡史:思想取得独特的成就,大致有四点:1 、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

“官逼民反”“乱自上作”,从而真实地写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在于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热情地肯定和歌颂了农民革命的正义性。

2 、热情地歌颂了农民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概、斗争意志和伟大力量。

3 、描写了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到聚合,由盲目行动到有明确的行动纲领和严明纪律的革命大军,以及受招安,以至最后失败的全过程。

4 、由于忠实地反映了农民起义革命斗争的生活,因而形象生动地概括了一些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经验,尤其是农民战争战略战术的运用和斗争策略方面的经验,这也是我们认识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意义时不容忽视的方面。

Page 24: 明清小说

《水浒传》

与以前描写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相比较《水浒传》又有三特点:

1 、以前许多描写反压迫斗争的作品,常常将封建压迫归结为个别人的行为,好象只要诛除了奸恶,社会就会变好,被压迫者就会得救。而《水浒传》所描写的封建压迫,却是从上到下的一个封建统治网,是整个封建官府,是互相勾结、极其凶残的封建势力。

2 、以前许多作品描写被压迫者的斗争,多是个人反抗,虽然也不乏坚决刚强的人物,但大多处于孤危的地位。而《水浒传》则重点描写和歌颂了集体的反抗,写出梁山泊起义队伍在声威、气势和力量上,都压倒统治者,令野蛮闻风丧胆,束手无策。

3 、过去作品所写的反抗者多是由于自身受到迫害而起来反抗,而《水浒传》所写英雄则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打抱不平。

Page 25: 明清小说

《水浒传》

三、怎样认识《水浒传》中的招安描写: 招安的描写,反映了小说存在着深刻的思想矛盾:作者满腔热情地歌颂梁山义军的造反精神和革命事业的正义性,却又让他们接受招安;写招安,又不是以领袖们的荣华富贵作结,而是写出一个催人泪下的惨局。形成这种深刻矛盾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民阶级本身的认识局限。“只反贪官,不反皇帝”。2 、忠君思想的影响。3 、民族斗争历史背景的影响。宋元之际的民族矛盾。4 、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起义实行招抚政策的影响。

Page 26: 明清小说

《水浒传》# 关于《水浒传》的“忠义”(补充,供参考):1 )作品着力表现的思想也是“忠义”,“忠”就是忠于大宋皇帝,“义”主要指一群好汉之间的互相帮助以及对梁山事业的忠诚。宋江的身上,“忠义”思想最为集中,但又存在忠与义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又制约他上梁山以及上梁山后的一切活动,在他的身上,忠要高于义,一旦有尽忠的机会,不惜因忠而背义,因此,最后招安、平方腊也就有其必然性了。作者有意调和忠与义的矛盾,但却不可调和。最后忠胜于义,表现出儒家文化对绿林文化的冲击与包容。2 )作品在歌颂梁山英雄“全仗忠义”的同时,深刻揭露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揭示“官逼民反”的主题,这也是梁山泊忠义矛盾的根源。3 )仗义疏材也是“义”的延伸,是好汉之间互相帮助及对陷于困境中的弱小者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作品表现义与色的对立,表明绿林文化对女色的排斥。

Page 27: 明清小说

《水浒传》四、英雄群像和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与《三国》有些共同的艺术特色,譬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语行为来展现其思想性格;能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在具体表现方法上,渲染、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等。 但《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有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和特色,比之《三国》有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表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一定程度的结合。其英雄人物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作者将美好高尚的思想品德、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高强的武艺赋予这些英雄身上,使他们一个个光彩照人。同时,作者又并未将他们神化,而总是从生活出发,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性格与心理,因而充满着生活气息。武松。2 、能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而他不仅嫩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环境

Page 28: 明清小说

《水浒传》遭遇,不同的生活条件,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色;而且还能在社会阶级斗争的发展中,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林冲被逼上梁山,杨志、武松等都是如此。五、《水浒传》的细节描写: 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有了更多的细节描写,这也表现出中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艺术在一步步走向成熟。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鲁提辖三三拳打死郑关西。 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三》:全书“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口声”,即言其个性化。

Page 29: 明清小说

《西游记》一、玄奘取经和《西游记》故事的演变:1 、故事源于唐太宗贞观三年( 629年)玄奘历经 17年前往天竺国取回佛经 657部,回国后口述经历,其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2 、门徒慧立、彦琮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夹传说。3 、宋代取经故事成为说话艺术的重要题材,南宋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可能是北宋时期的一个说经话本,它的出现标志着取经故事发展到重要阶段。 17 节,白衣秀才、深沙神。4 、元代取经故事已初步定型,吴昌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平话《唐三藏西游记》等。5 、吴承恩的加工整理,最后完成小说《西游记》。作者生活在封建专制政权十分反动、政治黑暗腐败的时代,科场不得志,仕途不顺,放浪诗酒。曾仿唐传奇作志怪小说集《禹鼎志》,其作《西游记》有着明显的现实针对性,其中也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与爱憎。

Page 30: 明清小说

《西游记》6 、今存最早《西游记》刊本是明万历二十年( 1592 )德世堂本, 20卷 100回。其后各种版本纷纷出现。二、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的时代精神:《西游记》在结构上可分三部分: A 、第一回至第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与大闹三界的故事; B 、第八回至十二回,写唐太宗入冥,交代取经故事的缘由。 C 、第十三回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经历。1 、关于小说的主题可谓众说纷纭(见 P95 )。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明中叶以后,随着个性解放的时代思潮的兴起,对人和人的个性的尊重,对自由的追求,对专制的不满,对封建礼法和秩序的蔑视等势必影响小说的创作;二是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创作思想对小说的影响,通过神怪奇幻的形式,曲折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并寄寓自己的社会理想和爱憎感情。2 、孙悟空的形象:超凡入圣的理想化英雄形象: A 、大智、大勇、大力; B 、蔑视皇权和封建等级观念,反抗性极强;积极

Page 31: 明清小说

《西游记》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具有十分鲜明的善恶是非观念,见义勇为,为民除害。 总之,孙悟空形象的思想内涵包含了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其勇敢机智、积极乐观、爱憎分明、见义勇为、诙谐幽默等品格,反映整个民族性格的精华,它不是属于一个时代的;另一方面,又是明代中叶以来社会思潮和社会生活的折射,其追求自由、要挣脱一切对人的个性束缚、不满等级制度和反抗性都属于时代精神的反映。因为《西游记》出现要晚《三国》《水浒》一百多年,所以,其中时代精神要明显得多,“强者为尊”,不能忍受屈辱,要求对人和人的才能的尊重,追求个性自由等,其忠君、封建正统思想要少一些。 从孙悟空形象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看《西游记》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故事没有完全褪尽宗教色彩,孙悟空的皈依佛门,修成正果;另一方面他又并不是虔诚的发教徒,嘲笑、批判佛教教条的虚伪性和危害性。

Page 32: 明清小说

《西游记》三、《西游记》的现实性:世态人情与世俗情怀:1 、在人物的塑造上,作者在表现其超凡入圣的同时,又处处注意点示其身上的社会品性和世俗思想,写得富于人情味。2 、通过幻想的形式,曲折地影射和揭露现实世界中的黑暗和腐朽。玉皇的自私与暴虐、阴司冥府的人情世故、佛界贪财受贿等,取经路上所除的妖魔鬼怪不少与神佛世界的最高统治者有联系,这些都是现实世界的曲折反映。3 、孙悟空的斗争精神与智慧,也都是源于现实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四、《西游记》的艺术魅力:奇幻与奇趣:1 、奇幻: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2 、奇趣:其趣味性与娱乐性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为突出。其奇趣与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关,其人物描写将神性、人性和自然属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Page 33: 明清小说

四、《西游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故事在曲折反映现实的同时,也折射出三教合一的明代心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及取经过程,隐喻了明心见性的全过程:放心、定心与修心。《金瓶梅》一、作者之迷与成书年代:1 、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奇书”。2 、关于其作者“兰陵笑笑生”,古今学者有多种猜测,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五人: A 、如王世贞, B 、李开先, C 、屠隆,D 、贾三近, E 、王樨登等。但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3 、关于《金瓶梅》成书的年代,明人多认为在嘉靖年间,而今人从作品中找到不少属于万历年间才有的人物、作品以及名物制度等,对嘉靖说构成大的冲击。4 、关于《金瓶梅》的版本, A 、今见最早的刊本是万历丁巳( 1617年)的《新刻金瓶梅词话》,被称作“词话本”或“万历

Page 34: 明清小说

五、《金瓶梅》本”,十卷,一百回; B 、崇祯年间有《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问世,二十卷,一百回,称作“崇祯本”,每回有插图两幅,共二百幅。 C 、清代康熙年间,张竹坡以崇祯本为底本,将正文的个别文字修改后,再作详细评点,以《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之名行于世,人称“第一奇书本”或“张评本”。由于其附张竹坡的大量评语,对小说的思想和艺术多有阐发,因而翻刻本很多,影响较大。二、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书名取义于书中三位女性潘金莲、李瓶儿、春梅之名。 小说虽以北宋徽宗时期为背景,但所描绘的人情世态却立足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 作品是以西门庆的生活为主线来进行描写的。具体写他如何发迹致富,又如何败亡,写他的家庭生活,他的经商活动,写他如何贿赂和勾结官府,以至自己也当上了官及其荒淫腐朽、无恶不作的种种恶德与品性。反映了当时市井生活面貌。

Page 35: 明清小说

五、《金瓶梅》1 、其思想上突出的成就在于塑造了西门庆这样一个具有深刻社会历史内容和时代特色的典型形象。他是一个集富商、恶霸、官僚三位于一体的人物,整部小说就是他的发迹史、罪恶史和败亡史。人物身上的特点及其活动,都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代中叶,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同封建势力相结合的产物。西门庆身上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A 、贪财,利用各种手段疯狂地聚敛钱财。娶妾、霸占财物。B 、贿赂权奸,交结官府,以此获得权势,权钱交易。C 、好色,终败于淫。报应。2 、小说的社会意义还在于,它围绕西门庆家庭的内外活动,广泛地揭露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世风的堕落。上至当朝太师、提督、尚书等大官僚,下至巡按、御史、知府、知县等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还有贪暴专权的太监,以及破落户子弟、高利贷者、帮闲无赖、妓女媒婆、僧道尼姑、无耻文人、丫头小厮等,形形色色,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生活的时代画卷。

Page 36: 明清小说

五、《金瓶梅》三、一个充满生气的女人世界: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和正统文化思想的影响,《金瓶梅》之前女性在长篇小说中始终没有自己的地位。“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论语 ·阳货》)。明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随着发生变化,人的自然欲望得到肯定,于是《金瓶梅》开始表现了一个充满生机、色彩绚丽的女人世界,真实地展现了妇女的聪明才智和生命活力。但由于历史生活的制约,也由于作者妇女观的落后,其笔下的妇女仍然只不过是男人淫欲的玩物和生育的工具。因此,作者是从负面来表现女人的聪明才智和生命活力的,她们围绕着男人,互相嫉妒、争宠,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目的只不过是想占据一个被男人宠爱的位置而已。其生活追求本身就是悲剧性的。 《金瓶梅》首次在长篇小说中从正面展示出封建时代中国妇女悲剧命运的生活图景,在具体描写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内涵。

Page 37: 明清小说

五、《金瓶梅》1 、李瓶儿:痴情是其性格的主要内容,具有很强的情欲,痴情的满足也就成了她生活追求的重要目标。1 )蔡京女婿大名府梁中书之妾,后乘乱携珠宝逃脱;2 )嫁给花太监之侄花子虚,实际上是花太监手中的一个玩物;3 )气死花子虚后,招赘蒋竹山,“中看不中吃”的蒋不能满足其欲望;4 )最后归入西门庆之家,并生得一子。 此后,其性格由原来的凶狠残忍而变得温顺宽厚,因为西门庆能满足她的情欲。不再勾引别的男人,宽容、忍让。2 、春梅:心高气傲而又奴颜婢膝,淫荡纵欲。 原为吴月娘的小丫头,后得西门庆之宠,西门庆死后,因曾与陈经济通奸而被赶出家门,因祸得福做了周守备的小夫人,但仍纵欲,与陈继续奸情,最后因淫纵过度而死。《金瓶梅》广泛而深刻地写出众多妇女各不相同的悲剧命运。

Page 38: 明清小说

五、《金瓶梅》四、潘金莲悲剧的社会意义:一个追求者的悲剧命运 罪恶的社会造就了这么一个罪恶的女人,罪恶的社会又彻底地毁灭掉了这个罪恶的女人。1 、王招宣府的艺人,学弹唱,弹得一手动听的琵琶。2 、王死后被卖到张大户家,被家主奸污。3 、被强嫁给武大郎为妻。开始挣扎、反抗,走上邪恶之路。4 、入居西门庆家,开始发挥出其聪明才智,施展出种种风情手段,有声有色地演出其人生的悲剧。其悲剧性主要表现:A 、她追求的目标本身就是悲剧性的,无耻男人的玩物。B 、她虽然战胜了两个对手,却并没有得到她所追求的东西。C 、在可悲的人生追求中,她的灵魂被扭曲,人性被异化,滋生、发展、膨胀了种种恶德和秽行。 《金瓶梅》作者以冷峻之笔,真实地展示世情的丑与恶,从社会来写人,又由人来反映社会。

Page 39: 明清小说

五、《金瓶梅》五、怎样认识《金瓶梅》的性描写: 首先,文学作品可以写而且应该写人的性欲与性生活,因为它是人的自然本性的重要内容。明末金圣叹在评论《西厢记》中《酬简》一折时言:“有人谓《西厢》此篇最鄙秽者,此三家村冬烘先生之言也。夫论此事,则自从盘古至于今日,谁人家无此事乎?……谁人家中无此事,而何鄙秽之与有?”但文学作品不能是单纯的性欲和性行为的展露,而要反映社会内容,具有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 因此,对《金瓶梅》的性描写,我们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完全否定,应该有分析地肯定。1 、具有暴露意义。世风的放纵与堕落,男尊女卑的地位。2 、与表现了人物性格相关,具有一定的社会内容和文化意义。3 、有些地方的描写过于刻露。若作些适当的删削,并不会影响小说的社会内容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Page 40: 明清小说

六、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一、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与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相关的三个概念:话本、话本小说、拟话本小说。所谓“话本”,即说话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在“话本”的基础上加工整理成的白话短篇小说,称为“话本小说”;由文人模仿话本体制而独立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则称为“拟话本小说”。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 、宋元“说话”艺术的直接影响。2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通俗文化上需求。3 、带有个性解放特点的时代思潮在思想上的深刻影响。4 、印刷术的进步、印刷业的发达为通俗小说的刊行创造条件。二、明代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集:1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刊刻于明嘉靖年间,共六集,六十篇,故此书又称《六十家小说》,今存二十七篇及两个残篇。2 、熊龙峰于万历年间刊行过话本小说,今存四种。

Page 41: 明清小说

六、明代白话短篇小说3 、《京本通俗小说》,由近代藏书家缪荃孙于 1915年刊行(影印),为《烟画东堂小品》丛书之一。但有人认为是缪氏伪造的,仍无定论。4 、冯梦龙编辑刊印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集收作品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主要是编辑和加工别人的作品。5 、凌濛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每集四十篇,实际上只收七十八篇(两篇重复,一篇杂剧),属于作者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受“三言”的影响较大。6 、陆人龙《型世言》,十卷,四十回。三、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时代内容:1 、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新特点,主要是市民(特别是商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如《施润泽滩阙遇友》、《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等将手工业者、商人作为正面形象。2 、爱情婚姻题材小说中所表现出的新思想、新观念。可分两类:

Page 42: 明清小说

六、明代白话短篇小说A 、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朗独占花魁》写妓女花魁娘子莘瑶琴与卖油朗秦重的爱情,《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传统贞操观念的突破,写蒋兴哥与妻王三巧的婚姻经历。B 、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或以喜剧结局来否定礼而肯定情,如《宿亭香张浩遇莺莺》。在情与礼的对抗中,作者还肯定人欲的合理性,如《乔太守乱点鸳鸯谱》。3 、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又具体分两类:A 、直接描写恶霸压迫人民,如《灌园叟晚逢仙女》。B 、通过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揭露其凶残阴险的本性,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以时事入小说,写沈炼与严嵩父子的斗争。4 、思想上的缺点: A 、有较多的封建伦理道德说教,这往往与其通过形象描写所流露的进步思想是相矛盾的; B 、在肯定情、欲的同时,又往往有一些趣味不高的直露的性描写。

Page 43: 明清小说

六、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四、《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和艺术: 这是一曲爱情悲剧。其感人力量在于:它写出了一个下层妇女的合理的美好的人生追求,在这一追求中塑造出一个崇高的美的灵魂,同时以一种深沉的悲悼和义愤,表现了这个美的灵魂和美的人生追求的被毁灭。 作品表现了“情”与“礼”(或作“理”)的矛盾,揭露了“礼”扼杀了“情”。艺术上的成就:1 、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以夸张之笔描写主人公杜十娘外在的形貌美的同时,更以生动的描写刻画出她的纯洁高尚的灵魂美: A 、“轻财好义”的品格,与“重财轻义”的世情(以鸨母、李甲的亲友为代表)形成鲜明的对比。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揭示了她所追求的爱情生活的社会内容,以及这种追求之所以那样坚决、执着、炽烈的社会原因。“久有从良之志”。 C 、聪明机智、沉着老练。 D 、坚强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Page 44: 明清小说

六、明代白话短篇小说2 、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如作品从一开始就对李父李布政这一人物进行交代,之后又不断点染,将之作为封建势力的代表,是导致杜十娘悲剧的罪魁祸首。尽管他始终没有走出前台,但决定着杜十娘的悲剧结局,影响和支配着整个矛盾冲突的发展。3 、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而具有思想深度。如对百宝箱的描写、众姊妹设宴送行的描写、清江夜歌的描写等。

Page 45: 明清小说

七、《聊斋志异》一、蒲松龄的生活和《聊斋志异》的创作基础: 蒲松龄( 1640-1715 ),淄川(今山东淄博)人,生于书香门第,父虽经商,但学问渊博。蒲松龄自幼聪慧好学,曾连续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中秀才。其人生经历大致如下:1 、早年热中于功名,希望通过科举考试实现经世济民的理想,但几十年的科举失败,使之对科举考试制度的弊端和落第士子的内心痛苦都有深切体验,这使得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成为《聊》的重要内容。2 、南游扬州作友人孙蕙幕宾的经历,对其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A 、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不仅开阔其眼界、陶冶其性情,而且对《聊》的创作有直接影响,其中对江南景色的描写与其生活体验分不开。 B 、亲身经历和目睹的人民的苦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满腔忧愤,是其创作《聊》的生活基础与思想基础。 C 、幕宾的身份使之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封建官僚、熟悉官府种种黑暗内幕和政治腐败,为《聊》的创作提供鲜活体验。

Page 46: 明清小说

七、《聊斋志异》D 、孙蕙蓄妓养优,使蒲有机会同南方受礼教影响较少、思想较开放而又富于才情的歌伎舞女接触,这些生活体验熔铸到《聊》的创作中,创作出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的妇女形象。3 、南游归来后一边坐馆教学、一边备考科举,“日夜攻苦,冀得一第”,直到七十一岁才撤帐回家。其间搜集大量民间怪异故事,并熔铸进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爱憎感情,创作出文言小说《聊斋志异》。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既不同于六朝志怪作家的“实录”以见“神道之不诬”,也不是单纯博人愉悦的游戏之作,而是一部充满现实生活血肉的抒发孤愤之作,借神鬼狐怪故事抒发和消解内心郁积的悲愤和不平。其《感愤》诗曰:“漫向风尘试壮游,天涯浪迹一孤舟。新闻总入《夷坚志》,斗酒难消磊块愁。”因此其自称《聊斋》为“孤愤之书”,而且其“孤愤”并不仅仅是因个人的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而产生的不平,而主要是同广大人民思想感情息息相通的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懑。

Page 47: 明清小说

七、《聊斋志异》二、蒲松龄的著作和《聊斋志异》的版本:1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作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杂剧五种、戏三出、通俗俚曲十四种。路大荒编有《蒲松龄集》,盛伟编的《蒲松龄全集》等。2 、《聊斋志异》的版本主要有:1 )半部手稿本,实收作品 236 篇。2 )康熙抄本,共存作品 271 篇。3 )铸雪斋抄本,收目 488 篇,实收 474 篇, 14 篇有目无文。4 )二十四卷抄本(周村本)。5 )《异史》本,全书总目 485 篇,实收 489 篇,近于全本。6 )青柯亭刻本,是现存最早、也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刻本,不全,文字上作了删改。7 )三会本,由张友鹤编校的会校、会注、会评本,总结性的,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比较全面、资料十分丰富的新版本。

Page 48: 明清小说

七、《聊斋志异》三、奇异世界中的现实人生: 《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它所反映的社会人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抨击黑暗政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其特色: A 、揭露的是整个吏治的腐败,而不是个别官吏的品德不好,它触及到封建政治的本质问题。《席方平》、《梦狼》。 B 、小说不仅揭露一般官吏,还将矛头指向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促织》。 C 、表现了作者鲜明强烈的爱憎感情,总是借助于现实的或超人的力量,使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而被压迫者终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续黄粱》中的曾孝廉的死及死后的报应。2 、歌颂青年男女纯洁真挚的爱情。表现为: A 、塑造了一系列“情痴”形象。《阿宝》中的孙子楚灵魂化为鹦鹉,《香玉》中的黄生,《婴宁》中的王子服等; B 、突破了古典小说戏曲中的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强调一种心灵契合的知己之爱。《连城》中乔生割胸肉。 C 、表现和赞美超越生死的爱情力量。

Page 49: 明清小说

七、《聊斋志异》《连城》中连城和乔生因情而死,又死而复生。《阿宝》《香玉》等。 D 、表现男女主人公在争取爱情的过程中,同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曲折斗争。《连城》等。3 、揭露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司文郎》《贾奉雉》 《叶生》 A 、揭露试官的昏庸无能和贪鄙,《考弊司》“虚肚鬼王”。 B 、揭示热中功名的士子痛苦而空虚的精神世界,《王子安》。4 、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种种美德和情操:斗争精神、热情无私、助人为乐、诚实纯朴、勇敢机智、为官清廉等。如《席方平》中席方平的顽强斗争精神,《婴宁》中婴宁的笑。 5 、总结社会人生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勤劳、乐于助人、知过能改、清正廉洁,同时又劝戒人要戒贪、戒淫、戒狂、戒酒、戒赌等。《劳山道士》《画皮》等。四、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1 、兼采众体的形式美:其形式体制可分三类: A 、符合现代小

Page 50: 明清小说

七、《聊斋志异》说观念的典型的短篇小说,《促织》《席方平》等。 B 、志怪短书,情节简单,用笔精简,形式象六朝志怪,但又不同于志怪,《咬鬼》《骂鸭》等。纪实性的散文小品,《地震》《山市》等。2 、异彩纷呈的奇幻美:人物形象多为花妖狐魅、神鬼仙人,一般具有超人的特点和本领;活动的环境或为仙界,或为冥府,或为龙宫,或为梦境,神奇怪异,五光十色。作者以虚写实,幻中见真。通过超现实的幻想,表现出来的却是非常现实的社会内容,而且其幻想都有现实生活的客观依据。3 、曲折奇峭的情节美:其情节艺术有三妙:出人意表之妙、层出不穷之妙、合情合理之妙。如《促织》。4 、诗情浓郁的意境美:一是作者将其热爱和歌颂的人和美好的事物加以诗化,特别是那些花妖狐魅的女性想象,更是赋予她们以诗的特质。二是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表现一种诗意美。

Page 51: 明清小说

七、《聊斋志异》5 、雅洁明畅的语言美: A 、从表现生活和刻画人物的需要出发,改造书面语,吸收口语,创造出一种既雅洁又明畅、既简练又活泼的独特语言风格。 B 、无论文言还是白话,都包含着生活的血肉,饱含着人物的思想感情,显得自然和谐。

Page 52: 明清小说

八、《儒林外史》一、吴敬梓生活的时代及其创作: 吴敬梓生活于 18 世纪上半期,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尽管是“康乾盛世”,但潜伏着危机,当政者对知识分子采取以文字狱高压与以科举收买两种政策。 吴敬梓出生于世代为官的科举之家,其曾祖、祖父两辈中多通过科举考试做了清初的大官,“五十年中,家门鼎盛”。自父辈始,家道中落。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经历了一个追求、失望到冷淡、憎恶的过程。 18岁中秀才, 29岁参加科试因行为狂放而被黜落,因此对科举考试大为失望。以后几次考试都未能参加。其出身、其经历使之熟悉科场,故能创作出《儒林外史》这部传世名作。 现存最早的《儒林外史》刻本是嘉庆八年( 1803 )的卧闲草堂本。其版本有 50回本、 55回本、 56回本、 60回本等。 除《儒林外史》外,还著有《诗说》七卷、《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已佚)。今仅存《文木山房集》四卷。

Page 53: 明清小说

八、《儒林外史》二、《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以明代为背景,实际上反映清代中期的社会生活面貌。1 、第一回以王冕的故事“隐括全文”:1 )否定功名富贵的思想,是全书总的思想倾向。2 )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3 )盛赞孝道,恪守儒家的孝悌信条。4 )作者对学问的理解也还是经史、天文、地理一类,基本上还是传统所提倡的学问范围。2 、全面深刻地揭露批判了科举考试制度,具体有以下几点:1 )结合科举考试制度所造成的恶浊的社会风气,揭露了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周进与范进。官与财。2 )揭示了由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在社会上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胡屠户。3 )除功名富贵热外,科举制度还派生出各种各样丑恶的社会

Page 54: 明清小说

八、《儒林外史》现象,严重地毒化了社会风气。求签、测字、算命。4 )小说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揭露,还触及到了八股取士的内容。5 )小说还生动地揭露了科举考试制度的虚伪和腐败: A 、主考官的昏庸、腐朽,不学无术; B 、科场的腐败与丑陋。3 、批判讽刺对象除科举及热衷于科举的士子外,还有:1 )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的假名士。所谓假名士,即“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表面上看并不醉心于功名举业,而实际上却是依附于这宗制度所产生的地主官僚剥削阶级的寄生虫。他们多是想功名、谋富贵而不得,于是假托名士风流,饮酒做诗,到处招摇撞骗。如权勿用,匡超人等。2 )官场的黑暗。官府与豪绅互相勾结,狼狈为奸。3 )作者肯定忠孝的同时,也深刻揭露和尖锐地讽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与残酷。王德、王仁、王玉辉等。4 、正面形象与作者的理想:

Page 55: 明清小说

八、《儒林外史》其正面形象主要有两类:1 )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有王冕、庄绍光、迟衡山、虞博士和杜少卿等,他们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他们身上的共同特点是: A 、鄙弃功名富贵,不热衷于科举考试,不愿意出来做官。B 、自由独立,狂放不羁,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 C 、承袭了传统思想道德,坚持所谓真正的正统的儒家思想,特别是德治仁政思想。2 )市井小民,他们处于社会底层,作者以赞美的笔调描写他们纯朴、善良、诚实的品格,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但这些市井人物的身上,不免带上了浓郁的清高名士的风雅气质,影响其真实性。总之,从这些正面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看出作者是批判假儒而肯定真儒的,其社会政治理想也还是儒家的理想,其做人标准也没有、事实上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的道德观念。他看到了社会的深刻的矛盾和危机,并且大胆揭露和批判;但他却看

Page 56: 明清小说

八、《儒林外史》不到社会的真正出路,看不到光明和希望。书中最后的描写充满了一种失落的无可奈何的悲剧气氛。三、《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戚而能谐,婉而多讽”1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人物描写上,其人物描写有如下特点:1 )从不孤立地写人,写人物的行动和思想总是着眼于人物关系,着眼于周围的环境条件,因而不仅能写出人物有什么样的思想行为,还能揭示出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行为。其讽刺是为抨击整个社会而发的,是戏剧性和悲剧性相结合的。2 )将爱憎情感隐含在具体形象的艺术描写中,不是凭空抽象的说明,而是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来表现。2 、《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也是多种多样,具体包括:1 )通过漫画式的外形描写,来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2 )夸张之笔,突出人物的可笑可鄙。范进发疯、严监生临死。

Page 57: 明清小说

八、《儒林外史》3 )通过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揭露其虚伪可笑。严贡生之言。4 )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言行对比。5 )有意安排一种出人意料的细节或场面,让讽刺对象出洋相、杀风景。6 )通过书中人物去奚落、嘲笑或捉弄讽刺对象。3 、《儒林外史》的讽刺与其杰出的语言艺术分不开,其语言是在口语的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炉火纯青的白话,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其特点:精炼、准确、生动、传神,有一些方言的色彩。人物的语言,各有其不同的身份和性格。四、《儒林外史》的叙事风格和结构特色:1 、叙事风格:完全褪尽了情节的传奇性,不以故事情节的曲折紧张见长,而以平实朴素的白描为主导的叙事风格,创造出真实再现现实生活的生动图画。2 、结构特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无贯穿全书的人、事。

Page 58: 明清小说

九、《红楼梦》一、曹雪芹的身世和《红楼梦》的创作:1 、曹雪芹的身世: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之家,祖先本汉人,但很早加入旗籍。曾祖曹玺开始,得到皇帝的信任,一家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的官职达六十年之久,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江宁织造府,曹玺妻曾做过康熙的保姆,曹寅(祖父)小时曾做过康熙的伴读。曹寅有很好的文学修养,藏书极富,曾奉旨参加《全唐诗》《佩文韵府》的编纂和刊刻。 雍正五年( 1722 ),曹雪芹父曹頫在江宁织造任上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以及“亏空”等罪名,被革职抄家。第二年,曹家从南京迁回北京,从此,曹家由盛及衰,当时曹雪芹大约十三四岁,在他二十多岁后,曹家彻底败落,曹雪芹也沦落到穷困潦倒的境地。2 、身世经历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1 )少年时代的豪华生活,使曹雪芹对贵族阶级的腐朽没落与黑暗罪恶有深切体验,成为其创作的重要的生活基础。

Page 59: 明清小说

九、《红楼梦》2 )“诗礼之家”的家庭文化环境,使之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也影响到其《红楼梦》的创作。3 )由盛及衰的家庭变故,使之深切地感受到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深刻地体察到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黑暗丑恶的世道人心,加深了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4 )还有其傲岸不屈的性格、满腔的不平之气以及多方面的艺术天才,都在《红楼梦》中有所体现。 总之,“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身世经历,使之深切地体验着人生悲哀和世道的无情,也使之摆脱了原属阶级的庸俗与褊狭,看到了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同时也带来了幻灭感伤情绪。他的悲剧体验,他的诗化情感,他的探索精神,他的创新意识,全部熔铸到这部呕心沥血的旷世奇书——《红楼梦》中。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Page 60: 明清小说

九、《红楼梦》二、《红楼梦》的版本和后四十回问题:1 、《红楼梦》的版本有两大系统: 80回本和 120回本。1 )八十回本:《红楼梦》最初是以八十回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本名《石头记》,这些传抄本大多有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的评语,因此习惯上称之为“脂评本”或“脂本”。迄今为止,这种抄本已发现十多种。2 )一百二十回本:乾隆五十六年( 1791 )萃文书屋第一次以木活字排印出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前有程伟元和高鹗的序,人们称之为“程甲本”。第二年( 1792 ),程高二人又在此本的基础上,“详加校阅”“补遗订讹”,由萃文书屋用木活字重新排印,通称之为“程乙本”。“程乙本”的印行结束了《红楼梦》的传抄时代,使之得到广泛传播。2 、关于后四十回问题: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评价: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1 )由于有了后 40回而使《红楼梦》成为一部结构完整、首尾齐全、浑然一体的文学作品。 2 )它写出了全书中

Page 61: 明清小说

九、《红楼梦》心事件、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如黛玉之死、贾家之败、宝玉出家等,从而保持原有矛盾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前 80回的倾向。 3 )有的情节描写生动精彩,如潇湘惊梦、黛玉迷性、焚诗稿、魂归离恨天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4 )缺点是安排了贾府“兰桂齐方,家道复初”的“大团圆”结局,违背了原作“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宣判,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度;艺术描写上也较前 80回逊色。三、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作者对全书作了匠心独运的安排,本名《石头记》,是无才补天的顽石在红尘间的传记。这块顽石幻化为贾宝玉,他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剧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了独特的感悟。前五回,以宝玉的来历为中心扼要地介绍了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世的荣宁二府。《好了歌》、“护官符”和《红楼梦十二支曲》提示着宝玉

Page 62: 明清小说

九、《红楼梦》所经历的三重悲剧,作家的寓意和人物的命运都巧妙地隐伏其中。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护身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

Page 63: 明清小说

九、《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宝玉于太虚幻境的“薄命司”看到“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后来又听了《红楼梦》十二支曲,两者互补,寓含着十二女子的命运。如迎春之册中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暗示迎春嫁了忘恩负义的丈夫,致折磨而死。“子”“系”合为“孙”,指其夫孙绍祖。后面曲为 [喜冤家 ]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混艳魄,一载荡悠悠。十二支曲的结尾一曲 [收尾 ·飞鸟各投林 ]暗示全书的结局: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Page 64: 明清小说

九、《红楼梦》 《红楼梦十二支曲》于“引子”之后的第一支曲 [终身误 ] ,即暗示宝黛钗爱情婚姻的结局:“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紧接着又是一曲 [枉凝眉 ]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老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六到夏!”写宝黛爱情遇变故而破灭,黛玉泪尽而死的悲惨命运。 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宝黛的爱情悲剧与贾府由盛及衰的命运结合起来描写,写出了贵族之家的罪恶史、衰亡史,同时也就写出了爱情悲剧的构成、必不可免的原因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1 、宝玉与黛玉:木石前盟,以神话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象征宝黛在太虚幻境就有着刻骨铭心的感情。在大观园的

Page 65: 明清小说

九、《红楼梦》特殊环境里,宝黛又因为志趣相同,经过微妙的爱情试探,经过“三天恼了,两天好了”的感情折磨,终使得宝玉选择黛玉。 宝玉是贾府的继承人,是贾家兴旺的希望,他应该走一条科举荣身之路,也应该找一个“德言工貌”俱全的女子为妻。可是,他力图挣脱家庭强加于他的名缰利锁,不愿走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将“读书上进”者称为“禄蠹”,将“八股文”看作“饵名钓禄之阶”,将“仕途经济”之言称作“混账话”。在婚姻的问题上他既不考虑家族的利益,门当户对;也不按照传统道德的要求,去选择封建淑女。他追求的是心灵契合的爱情。 黛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父母双亡而寄住在外祖母家,在那人际关系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只有宝玉成为她唯一的知己,于是就把希望和生命都交付于对宝玉的爱情中。但她并没有为争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于环境,也没有适应家长的需要去劝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她我行我素,以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

Page 66: 明清小说

九、《红楼梦》去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泥沟。”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情而付出生命。 显然,宝黛身上都具有叛逆性。从贾府家族利益的角度看,黛玉不适合作宝玉之妻,这也就决定他们的爱情悲剧。2 、宝玉与宝钗:金玉良缘,象征着富与贵的结合,以贵护富和以富补贵。宝钗的家庭背景符合贾家的利益。而且,宝钗又是一个貌美而性格温顺的少女,她城府很深,喜怒不形于色,顺从环境,迎上抚下,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在她的身上,有着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对金钏的投井、尤三姐与柳湘莲的悲剧,都采取冷漠的态度,是一个符合封建标准的淑女形象,却与宝玉性格完全相对立。 因此,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悲剧,其结局都是不可避免的。

Page 67: 明清小说

九、《红楼梦》四、贵族之家的罪恶史和衰亡史: 多侧面地揭示贵族之家的腐朽没落和必然衰亡的原因:1 、揭露贾家依靠显赫的权势无恶不作,对下层人民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开脱薛蟠的人命官司;贾赦谋夺石呆子古扇,致使其家破人亡;王熙凤操可随意纵官府,肆无忌惮等。2 、对贾府穷奢极欲享乐生活的描写。秦可卿丧事、元妃省亲等。3 、贾府末世弟子的荒淫无耻、腐化堕落。贾赦、贾琏的勾当,焦大、柳湘莲之言。4 、被压迫奴隶的觉醒和反抗。鸳鸯的抗婚,金钏、尤三姐等。5 、主子之间的矛盾斗争。探春之言:“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读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全书的三组矛盾:A 、以宝黛为代表的叛逆者与正统派、统治者之间; B 、统治者(主子)与被统治者(奴才)之间; C 、统治者内部矛盾。

Page 68: 明清小说

九、《红楼梦》五、《红楼梦》思想的局限性: 首先,作者虽然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种种罪恶和弊端,但他并不否定封建制度,对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还怀有很深的眷恋。 其次,书中充满悲观失望的虚无主义情绪和无可奈何的宿命论思想。 这种局限实际上是一个从封建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而又不能与其彻底决裂的叛逆者的局限,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还很幼弱的反映。六、《红楼梦》的艺术创造:1 、得自然之气的天然图画:《红楼梦》是古典小说中保存生活的原生态保存得最好的一部,同时也是对生活进行匠心独运的艺术加工而又不露斧凿痕迹的作品。其艺术描写可用“自然”、“精深”四字来概括。突出地表现在小说艺术地反映生活整体上,是在生活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写宝黛爱情悲剧的,

Page 69: 明清小说

九、《红楼梦》不仅写出了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爱情悲剧,还写出了一个处于新旧交替过程的时代。2 、人物描写:“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现。”1 )塑造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2 )人物没有类型化的特点,而是个性鲜明,各具面目。3 )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4 )处处从生活整体出发去刻画人物,因而写一个人物,常常起到一种互相关联的映射作用。3 、细节描写:于精微处见精神。 《红楼梦》的细节描写精雕细刻却不显人工斧凿痕迹;同时含义丰富、深刻,能于小中见大,细中见深。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且善于从看似琐细的日常生活描写中寄寓丰富的思想意义和社会内容。(例见 P290-293 )4 、语言特色:准确、生动、精炼、自然,既饱含着生活血肉,

Page 70: 明清小说

九、《红楼梦》又饱含着人物思想感情的血肉。叙述语言的准确和传神,如第三回写黛玉初进贾府的描写;人物语言完全是性格化的,王熙凤的性格很多地方是以其语言表现出来的(如 P296-297 )。

Page 71: 明清小说

十、晚清的谴责小说一、时代条件和谴责小说的产生:1 、时代特征: 1840-1911 ,近代时期。1 )中国沦为半封建本殖民地的社会。2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3 )反帝反封建斗争贯彻近代社会的始终。2 、近代文学:1 )近代文学总的特征是鲜明的政治色彩。2 )晚清小说的特点:A 、数量相当可观。 B 、小说的主流,反映了中国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以后的一些重要特点,如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封建制度的腐败,世风的堕落,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兴起和发展等。因此,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揭露世风的堕落和社会的黑暗,成为近代小说的主要内容。

Page 72: 明清小说

十、晚清的谴责小说3 )谴责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阐述了谴责小说兴起及其特点: 光绪庚自( 1900 )后,谴责小说之出特盛,盖嘉庆以来,虽屡平内乱(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回),亦屡挫于外敌(英、法、日),细民暗昧,尚啜茗听平逆武功。有识者则翻然思改革,凭敌忾之心,呼维新与爱国,而于富强尤致意焉,戊戌变政既不成,越二年有义和团之变,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 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4 )晚清小说创作发达的原因: A 、社会的、时代的原因,以小说作为变革社会的宣传工具; B 、小说理论的兴起,对小说的社会作用的认识空前提高,促进作家的创作热情与自觉意识;

Page 73: 明清小说

十、晚清的谴责小说C 、印刷业的发达,新闻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现,也为小说创作的繁荣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D 、翻译小说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影响包括思想、表现手法与风格等方面。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1 、李伯元,别号南亭亭长、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2 、《官》是近代谴责小说的开山之作。于 1903年 4月至 1905年 6月连载于《世界繁华报》,全书共六十回,以锐利之笔描绘出以前文学上不曾有的千奇百怪的官场群丑图。共写了三十个官场故事,发生在十八个省,上自皇帝、太后,下至杂吏,应有尽有。3 、概而言之,作品描写了封建官吏的三个特点:贪、骗、媚。A 、贪:“千里为官只为财”,因此,无官不贪,见利忘义。在他们的眼里,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是一种买卖,而做官是其中最好成绩的买卖,因为“做官的利息总比做生意的好”,为了这桩最好成绩的买卖,有的甘受“十年寒窗苦”,有的不惜

Page 74: 明清小说

十、晚清的谴责小说倾家荡产,干脆买一红顶花翎,一旦官印到手,便把良心揣起,疯狂地敛财,然后或暗中行贿,或公开加捐,以求升迁,如此周而复始,官越做越大,钱越捞越多,心越来越黑! 如华中堂,据说他是“最恨人家孝敬他钱”,但“你送他古董顶喜欢”,在他受贿的赃物中仅鼻烟壶就达 8063个,至少每个价值两千两银子。后来他将所受的赃物开了一家古董店,以后的行贿者必须在他的店里买,他才接收。如此,每一件古董都成为他的一棵摇钱树。 无官不贪,甚至连慈禧太后也不例外,而且她的每一笔赃款都至少在十万两以上。作者借她之口,说:“通天底下 18个省哪来的清官?但是御史不说,我也装做糊涂,就是御史参过,派了大臣查过,办了几个人,还不是这么一件事。前者已去,后者又来,真正能够惩一儆百吗?”因此,她虽然有时也装模作样地派钦差大臣下各地查办,但真正的意图却是:“某人当差谨慎,在里头苦了这多年,如今派了他去,也好让他捞回两个”。

Page 75: 明清小说

十、晚清的谴责小说B 、骗:骗是当时官场的另一种表现,如胡统领到严州剿匪,前面讲的华中堂,浙江官场的廉洁等都是欺世盗名。而且这些官吏不学无术却又到处招摇撞骗,结果是丑态百出。如制台贾世文,据说是个“拔贡”出身,而且还做过一任教官,其学问应该渊博了,然而,他曾卖弄说:“我有一本王羲之的《前赤壁赋》……听说还是汉朝一个有名的石匠刻的。”C 、媚:媚上与媚洋。为了升官发财,他们讨好上司,种种丑恶媚态、卑鄙无耻的勾当都干得出。如:侯补知县瞿耐庵竟让自己 50多岁的老妻拜制台府 20多岁的丫头为干娘,绿营管将自己的女儿作为礼物送给上司羊统领。他们除媚上司外,更媚洋人,文制台见洋人一节,生动地表现出其媚洋丑态。 小说的结尾,借助于一梦,将晚清的官场比作一个“畜生的世界”,表达作者对这个统治政府已深恶痛绝。他深信, 20年后,中国一定会“换了一个世界”,那是“先前那一班畜生一个不见”的太平世界。但怎样去变,却不知道。

Page 76: 明清小说

十、晚清的谴责小说4 、艺术上,以讽刺、夸张、对比等手法,表现人物形象。但小说重在对社会现象和事实进行描摹,并未着力于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因此,其形象本身存在表象化,缺乏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意义。而且,其揭露的现象和事实多有重复。全书最明显的缺点是“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缺乏像《儒林外史》那样令人回味和深省的讽刺意蕴。三、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1 、作者字茧人、趼人,号我佛山人。一生创作长篇小说 20部,短篇小说 10多篇,以及大量笔记、戏剧、诗文,但影响最大的还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2 、作品最早刊于《新小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共108回,全书以“九死一生”的经历为线索,记述他二十年间所见所闻的天地之间惊听之事。第二回借“九死一生”之口说:只因我出来应世的二十年中,回头想来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种是蛇虫鼠蚁,第二种是豺狼虎豹,第三种是魑魅魍魉。

Page 77: 明清小说

十、晚清的谴责小说与《官》中的“畜生的世界”相近,小说也表现出官场的黑暗。( P314 所引卜士仁与侄孙卜通之间的对话)但两书相比,有一些不同之处:1 )《怪现状》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比较宽广,除官场外,商人、买办、诗人才子、斗方名士、以及赌棍、讼师、道士、江湖医生、人口贩子等三教九流,均摄入笔底。2 )反侵略和反汉奸的爱国思想比《官》更为突出和鲜明,尤其是对统治阶级的卖国行为,谴责尤为激烈。3 )小说还描写了一批正面人物,体现了作者的理想,并借以批判各种黑暗现象。如亦官亦商、乐于助人的吴继之,洁身自好、爱民如子的蔡侣笙等,但这些人物塑造得并不成功,而且他们或破产、或丢官,均不得善终。 3 、在艺术上,也存在讽刺的直露和肤浅,人物形象的不鲜明等缺点,但在结构方面,则比较完整而严谨,以“九死一生”的见闻为线索,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联串起来。

Page 78: 明清小说

十、晚清的谴责小说四、刘鹗的《老残游记》:1 、作者洪都百炼生,即刘鹗崇尚西学,学识广博,多才多艺。2 、小说完成于 1903年至 1907年之间,是为了资助朋友连梦青而作的。全书计划写三编六十回,未完。3 、小说的思想内容: 作品以江湖医生“补残”的经历为线索,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第一回写一艘航行于大海里的“大船将沉”,象征整个国家即将衰亡之势,船上有三种人:一是“掌舵的人”,象征统治者;二是乘客中鼓动造反的人,象征着革命派;三是“下等水手”,象征着下层官吏和爪牙。但作者为将造成大船危殆局面的第一种人开脱,而攻击后两种人。这表明作者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还缺乏真正深入的认识,没有找到社会弊病的症结,因而开不出切中要害的救世良方。 与前两部作品相比,小说有自己的特色,着重“揭清官之恶者”,他认为“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

Page 79: 明清小说

十、晚清的谴责小说如书中的玉贤和刚弼,前者号称“办盗能吏”,在他的管辖区内能见到“路不拾遗”的现象,但这是建立在残酷的暴政之上的,他发明“站笼”,一年中站死的人多达两千!站不死的就用板子活活打死。后者更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以为自己不要钱就可以滥施酷刑,一心只图邀功,草菅人命。 书中也塑造了颇具思想光彩的女性形象:璵姑,其身上具有时代新气息,批判宋儒理学,追求与向往个性自由。3 、艺术上,“叙景状物,时有可观”(鲁迅语),“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巧”(胡适语)如第二回《白妞说书》一段,善于进行艺术的烘托和渲染,在描写上很有层次,又极尽曲折变化之致,还巧于取譬,创造出一种富于魅力的艺术境界。五、曾朴的《孽海花》:1 、第一作者为金松岑, 1903年动笔,只写成六回,于 1904年转请曾朴续写,共拟 60回目,曾朴于 1904-1907年间写成 25回, 1928年又续写到 35回,并对前 25回又作了修改。

Page 80: 明清小说

十、晚清的谴责小说2 、两位作者都参加过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这影响到小说在思想上与前三部作品的不同。1 )作者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触及到了最高统治者,特别是慈禧与光绪之间的勾心斗角,表现了宫廷内部的尖锐矛盾和昏庸腐朽。2 )小说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批判,其思想认识也达到了新的高度,认为“科名制度,实系唐以后帝王的遇民政策之一,借以笼络上层知识分子,间接消灭反抗,以巩固其少数人的统治”将科举制度与封建专制联系起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流于抽象,缺乏艺术形象。3 )以同情和赞扬的态度写到了革命党人。如孙中山、陈清等,字里行间充满一种萡可抑制的革命激情。4 )对当时士大夫阶级和知识分子等所谓“作态名士”的思想和生活,特别是他们装点风雅的各种丑态,都作了相当精彩的描写和辛辣的讽刺。

Page 81: 明清小说

十、晚清的谴责小说3 、艺术上,也有其独特的特色:“结构工巧,文采斐然。”1 )结构,虽然没有最后完成全书六十回的创作计划,但现存通行的三十回本,结构也还是相当完整的。小说以金雯青和傅彩云两个人物的活动作为全书的线索,去铺展和组织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历史事件,杂而不乱,完整紧凑。2 )语言,运用的是经过提炼的比较纯熟的白话,遣词造句,颇富文采,又吸收较多的文言词语,通俗中又透出典雅的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