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噪噪噪噪噪噪噪 1 噪噪噪噪噪 2 噪噪噪噪噪噪噪噪 3 噪噪噪噪噪噪噪 4 噪噪噪噪噪 5 噪噪噪噪噪

噪音污染及控制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噪音污染及控制. 1 噪音的定義 2 噪音的特性與量測 3 噪音的概況分析 4 噪音的影響 5 噪音的控制. 1 噪音的定義. 主觀: 凡是令人不舒服不愉快,或是在不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發出不悅耳的聲音。 噪音管制法: 超過噪音管制標準的聲音。 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署: 聲音大到足以傷害聽力者。 日本: 會引起生理障礙、妨害交談、聲音太大而音色不美者。 我國勞工安全衛生法: 超過 90 分貝強度,而持續 8 小時的聲音。. 2 噪音的特性與量測. 聲音是 因為物體振動藉著周圍的介質把能量傳送出去 ,而此能量經由人耳,將振動的訊號傳到大腦產生聽覺。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噪音污染及控制

噪音污染及控制

1 噪音的定義2 噪音的特性與量測3 噪音的概況分析4 噪音的影響5 噪音的控制

Page 2: 噪音污染及控制

1 噪音的定義 主觀:凡是令人不舒服不愉快,或是在不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發出不悅耳的聲音。

噪音管制法:超過噪音管制標準的聲音。 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署:聲音大到足以傷害聽力者。 日本:會引起生理障礙、妨害交談、聲音太大而音色不美者。

我國勞工安全衛生法:超過 90 分貝強度,而持續8 小時的聲音。

Page 3: 噪音污染及控制

2 噪音的特性與量測 聲音是因為物體振動藉著周圍的介質把能量傳送出去,而此能量經由人耳,將振動的訊號傳到大腦產生聽覺。

聲音是一種機械波,在空氣中傳送速度會隨溫度改變,在室溫 25℃時為 346 m/s 。

聲波每秒鐘在空氣中擾動的次數稱為頻率,單位是 Hz 。

一般人耳聽到的頻率範圍在 20~ 20,000 Hz 。 低頻聲: 1000Hz 以下 。 高頻聲: 1000Hz 以上。

Page 4: 噪音污染及控制

2 噪音的特性與量測 音壓( P )

物體振動會造成空氣分子的推擠作用,使空氣壓力產生變化,此種壓力變化稱為音壓。

單位為 Pa , 1 Pa = 1 N/m2。人耳能感受的範圍: 20Pa~100Pa 。

音壓位準 SPL ( LP)LP = 10 log P2/Po

2 = 20 log P/Po

P :實際壓力, Po:基準壓力( 20Pa )單位:分貝 dB 。

Page 5: 噪音污染及控制

常見聲音與其壓力位準

Page 6: 噪音污染及控制

權衡電網 人耳對聲音敏感度不一,公式的音壓位準需配合人耳的感受,將噪音量測儀器經特殊設計以便與耳朵的特性相符合,此種設計稱為權衡電網。

噪音指示器的權衡電網一般分為 A 、 B 、C 、 D 四種。

以 A 權位準最接近人耳對聲音的感覺。 噪音測定多採此電網,測得的值稱為噪音位準 ,以 dB(A) 表示

Page 7: 噪音污染及控制

SPL的修正 實際用於測量工作場所,背景音量最好和待測音源的音量相差 10dB 以上。

待測音源與背景噪音的音量相差不大時,需視實際音壓位準 L1和背景音壓位準 L2的差值,依下表修正

例:某一工廠機器啟動後測得的噪音量為 78 dB ,而當時的背景噪音為 73 dB ,查表知 = –2 ,故實際該機器所發出的噪音為 78 – 2 = 76dB 。

L1 – L2 4 5 6 7 8 9 10 –3 –2 –1

Page 8: 噪音污染及控制

SPL的相加 同一時刻內有許多音源同時發出噪音,其總音壓位準 LT

LT = 10 log10 ( 10 L1 / 10 + 10 L2 / 10 +…… )

例:有四部噪音量為 85 、 83 、 82 、 78dB 機具,同時運轉時所發出的總音壓位準為

LT =10 log10 (10 85 / 10 + 10 83 / 10 + 10 82 / 10 + 10 78 / 10 ) = 89dB

Page 9: 噪音污染及控制

SPL的平均值 在某一時段內變動性的噪音,可以不同時間間隔內讀取的 SPL ,取其平均值稱為均能音量 Leq。

Leq = 10 log10 [ (10 L1 / 10 + 10 L2 / 10 +…… + 10 Ln / 10 ) / n ]

例:某一工廠附近,連續三次 10 分鐘測得的噪音值為 80 、 90 、 75 dB ,該工廠 30 分鐘的均能音量為

Leq = 10 log10 [ (10 80 / 10 + 10 90 / 10 + 10 75 / 10 )

/ 3 ] = 85.76dB

Page 10: 噪音污染及控制

噪音的衰減 噪音會被空氣、雨、雪、植物等吸收而衰減。

噪音因為距離的增加而衰減尤其顯著。 計算公式為: L2 = L1 – 20 log10 (r2 / r1) 例:距某一擴音器 2 公尺處的音壓位準為 8

5 dB ,如不計其他衰減, 20 公尺處之音壓位準為

L2 = 85 – 20 log10 (20 / 2) = 65dB

Page 11: 噪音污染及控制

3 噪音的概況分析 生活中噪音的來源可分為兩類

固定的噪音源:指工廠、娛樂場所、營業場所、營建工程、廟宇、家庭所發出的噪音。

移動的噪音源:指一般交通工具,汽機車、火車飛機、捷運所發出的噪音。

Page 12: 噪音污染及控制

台灣地區噪音主要的來源 工廠噪音:金屬品製造業為首,機械製造業次之。研磨、機械運轉及組裝過程等作業都是。

交通噪音道路交通的噪音:影響最廣,受影響的人最多。分為車輛引擎、排氣、風扇傳動的噪音和輪胎摩擦的噪音兩種。

鐵路噪音:是間歇性短時間的移動噪音。拖曳車頭及車輪與鐵軌之摩擦產生的聲音。

航空噪音:由飛機推進系統及飛行時空氣推動力所產生的飛航噪音。

Page 13: 噪音污染及控制

台灣地區噪音主要的來源 (續 )

營建噪音:營建過程之整地、打樁、灌漿及機械運轉、卡車運輸等作業所產生的噪音。

商業噪音:娛樂及商業活動中各種擴音器的聲音,大樓冷卻系統及餐廳抽油煙機的聲音。

生活噪音:上述以外的噪音,包括家庭用的各種家電機器運轉的聲音,視聽設備的過當使用,民俗慶典、婚喪喜慶等等。

Page 14: 噪音污染及控制

3 噪音的概況分析 以音量對時間的變化區分為:

穩定性噪音間歇性噪音

以噪音頻率加以區分為:單一 ( 高、低 ) 頻率噪音混合頻率噪音連續頻率噪音

變動性噪音衝擊性噪音

Page 15: 噪音污染及控制

4 噪音的影響 聽覺方面的影響

長期處於噪音環境,造成感音性聽力受損,成為永久性失聰。

我國規定勞工作環境噪音位準達 90dB(A) 時,工作時間不得超過 8 小時。

受突發短暫的高音量衝擊,像火器發射、爆破、氣體爆炸等,會導致暫時性失聰。

心理上的影響在噪音環境裡,人的情緒容易緊張,注意力不集中,焦慮會增強,影響情緒狀態。

Page 16: 噪音污染及控制

4 噪音的影響 生理上的影響

人的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呼吸及消化系統都會受影響。

常見的有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不順暢、腸胃不適、食慾不佳及失眠、頭痛、容易疲勞等。

其他的影響噪音會導致工作效率降低,生活作息失常。禽畜繁殖力的降低,乳牛產乳減少等間接損失。

Page 17: 噪音污染及控制

人體對噪音的反應

Page 18: 噪音污染及控制

5 噪音的控制 噪音管制法

81年 2月 1 日公布。立法目的:為維護國民健康及環境安寧,提高國民生活品質。

主管機關:中央 ---環保署,地方 ---縣巿政府。噪音管制區內管制噪音音量之場所

工廠 ( 場 ) 、娛樂場所、營業場所、營建工程、擴音設施及其他經主管機關公告者。

Page 19: 噪音污染及控制

5 噪音的控制 噪音控制可由音源減量、傳遞路徑之阻斷或距離衰減及受音環境改善三方向著手。

噪音源的減量基本原理就是減少發聲體的振動和能量。各種機械噪音可以用防振橡膠或彈簧支撐,以隔離能量的傳遞。

至於交通工具噪音源的減量,可從改善車輛及排氣管設計,出廠前嚴格的品管著手。

對於不同噪音源的防制亦可採取不同的方法。

Page 20: 噪音污染及控制

5 噪音的控制 噪音源的減量 ( 續 )

工廠噪音的防制由廠址選擇、工廠設計及機械購置就要考慮噪音問題。

設隔音牆及吸音材料,遮蔽噪音傳播。加強機械維修保養,並注意工人聽力保健。改善作業方式,調整作業時間,加強工作管理。

Page 21: 噪音污染及控制

5 噪音的控制 噪音源的減量 ( 續 )

交通噪音的防制道路噪音:改善道路結構,闢建外環道路,道路種植樹木。限制車輛使用時間、區域和速率。

鐵路噪音:鐵路地下化,減少平交道設立,鋪設長軌減少接縫點。

航空噪音:採用低噪音飛機,起降方式的改善及次數減少。

Page 22: 噪音污染及控制

5 噪音的控制 噪音源的減量 ( 續 )

營建噪音的防制施工前應研擬噪音防制計畫及防制措施。選用低噪音的施工方法和機械。縮短高噪音機具作業時間,並盡量於日間作業。

娛樂營業噪音的防制降低擴音設施的音量,避免不當使用擴音設備。 對於冷卻塔、抽油煙機、冷氣機、抽水馬達等設施加強檢修保養。

避免於夜間、凌晨營業並加強隔音措施。

Page 23: 噪音污染及控制

5 噪音的控制 傳遞路徑的控制

加大噪音源與接受者間的距離。噪音產生地區應做適當的分離,設置緩衝帶。在傳遞路線上設置隔音牆或種植樹木。

改善受音環境建築結構的改善,雙層隔音門窗的使用,屋內使用吸音材料、窗簾等。

加強教育宣導,使民眾和企業主都能遵守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