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染染染染染染 染染染染染染 染染染染染染染染染染染

传染病预防控制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传染病预防控制. 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概念. 1 、传染病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 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 37 种。 甲类传染病( 2 种) 是指:鼠疫、霍乱。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传染病预防控制

传染病预防控制传染病预防控制

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Page 2: 传染病预防控制

一、概念一、概念 1 、传染病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引

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

Page 3: 传染病预防控制

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 37 种。 甲类传染病( 2 种)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 25 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 10 种)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Page 4: 传染病预防控制

1 )由活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2 )有传染性、可以传播。3 )传染病的发生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4 )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性:流行性、 季节性、地方性和周期性。5 )人体感染传染病后,能产生针对病 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免疫。

2 、传染病的特点

Page 5: 传染病预防控制

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即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到达新的易感者、形成新的感染,并且不断发展的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Page 6: 传染病预防控制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病人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 一 ) 传染源

Page 7: 传染病预防控制

1 、病人作为传染源传染病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染病的病程经过,一般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各期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同,主要取决于是否排出病原体及其数量和频度。

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传染期是决定患者需要隔离多长时间 ( 隔离期 ) 的重要依据。

Page 8: 传染病预防控制

(1)潜伏期   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这段时间。

Page 9: 传染病预防控制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①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② 根据潜伏期可以推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并依此追踪传染源。

③ 根据潜伏期长短,可决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一般检疫期限按最长潜伏期确定。

Page 10: 传染病预防控制

④ 根据潜伏期可确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的应急接种时间。

⑤ 接触者在最长潜伏期内没有新病例发生,可以作为疫源地消灭的依据之一。

⑥ 实施某项干预措施后,经过一个潜伏期观察,如发病人数下降,提示该项干预有效。

Page 11: 传染病预防控制

2 、 动物作为人类传染病传染源的重要性,取决于人们与受染动物的接触机会、接触的密切程度、是否存在传播该病的适宜条件,以及动物传染源的种类、密度、动物的年龄、携带病原体时间长短等。

Page 12: 传染病预防控制

(二)(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至入侵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或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直接接触进人易感者体内的过程。

Page 13: 传染病预防控制

主要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① 空气传播;② 经水传播;③ 经食物传播;④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⑤ 接触传播。

Page 14: 传染病预防控制

1 、空气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①传播途径易于实现,传播范围广泛,易感者

中常发生续发病例。 ②常见冬春季节发病升高。 ③儿童多发。 ④流行的发生常与居住拥挤、人群聚集、易感

者比例高等因素有关。

各种传播途径的特点:

Page 15: 传染病预防控制

2 、经饮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

① 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均有饮用同一水源史;

②除哺乳婴儿外,各种年龄、性别、职业者均可发病,暴饮者发病更多;

Page 16: 传染病预防控制

③如水源被一次性大量污染,可致肠道传染病爆发、流行;

④停止供水或水源经净化、消毒后,爆发、流行即可平息;

⑤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饮水传播发生的病例的临床症状较轻。

Page 17: 传染病预防控制

3 、经疫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

①患者均有接触疫水的历史;②病例的季节性、地区性及职业性分布特点,均与疫水接触机会有关,下水的季节 (雨季、水产品收获时 ) 多见、易与疫水接触的年龄 ( 青、壮年 ) 、性别(男性 ) 、职业 (农民、渔民 ) 、地区( 水网地区 ) 多见,特别是洪水灾害后易发生爆发、流行;

Page 18: 传染病预防控制

③ 如大量人群进入流行区与疫水接触,可发生爆发、流行;

④ 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控制病例的发生。

Page 19: 传染病预防控制

4 、经食物传播流行病学特征① 患者都有食用被污染食物的暴露史,不吃者不发病;

② 如一次污染大量食物,在进餐者中可引起爆发、流行,潜伏期短者,临床症状较重;

③ 停止供应该污染食物后,爆发流行即可终止;

④ 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一般不会形成慢性流行,如果食物多次被污染,流行也可持续较长时间。

Page 20: 传染病预防控制

5 、 间接接触传播流行病学特征为:①病例以散发为主,很少造成流行;②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③在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多见;

④通过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严格实施消毒、隔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减少这类疾病的传播。

Page 21: 传染病预防控制

6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①病例呈现一定的地区性分布特点,病例的地区分布与媒介节肢动物分布一致;

②病例有一定的季节性分布特点,其发病率高低与媒介节肢动物消长、活动季节一致;

③病例分布有明显的职业、年龄特点,多见于从事特殊职业人群的成年、男性多见;

④一般没有直接人传人的现象。

Page 22: 传染病预防控制

(三)、(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易感性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人群易感性高低取决于人群中每个个体

的免疫水平、易感个体 ( 或免疫个体 )所占的比例以及人群一般健康水平。

人群易感水平可以用人群中非免疫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Page 23: 传染病预防控制

1 、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计划免疫 传染病流行 隐性感染 具有免疫力的人口大量迁入

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 :

Page 24: 传染病预防控制

2 、使人群易感性增高的主要因素: 新出生婴儿增加 易感人口的大量迁入 免疫人口的免疫力自然消退 免疫人口大量死亡

Page 25: 传染病预防控制

三、三、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 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

1 、管理、控制、消灭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降低人群易感性

Page 26: 传染病预防控制

管理、控制、消灭传染源管理、控制、消灭传染源加强疫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早隔离、早治疗”。

Page 27: 传染病预防控制

学生每日晨检报表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报告班级: 晨检负责人: 一、晨检统计: 全班学生总数 今日缺勤学生数 今日来校学生数 接受晨检学生数 晨检后发现患病人数

二、缺勤学生名单: 家长姓名 学生姓名 性别 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缺勤原因 备注

三、晨检发现患病学生名单: 家长姓名 学生姓名 性别 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主要症状 体温 处理情况 备注

注:该报表每日由晨检负责人在晨检结束后交学校保健老师,以便进一步核实处理。

Page 28: 传染病预防控制

传染病常见伴随症状传染病常见伴随症状

1 、发热2 、皮疹3 、头痛、呕吐4 、腹泻

Page 29: 传染病预防控制
Page 30: 传染病预防控制
Page 31: 传染病预防控制
Page 32: 传染病预防控制
Page 33: 传染病预防控制
Page 34: 传染病预防控制
Page 35: 传染病预防控制
Page 36: 传染病预防控制
Page 37: 传染病预防控制
Page 38: 传染病预防控制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1 、流感:发病之日起一周。2 、流行性腮腺炎: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一般为腮腺肿胀后 9 天。3 、水痘:隔离至所有水疱结痂脱落,一般为出疹后 10 天。4 、麻疹(风疹):出疹后 5 天,有并发症者再延长 5 天。5 、甲肝:发病后 1 个月。6 、红眼病:隔离至眼睛不再有异常分泌物。

Page 39: 传染病预防控制

常见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日期:1 、流感:一周。2 、流行性腮腺炎:三周。3 、水痘:三周。4 、甲肝: 1 个月。5 、麻疹:三周。

Page 40: 传染病预防控制

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是防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

环节,依不同传播途途径的传染病分别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Page 41: 传染病预防控制

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暂停聚会和集体活动。保持居室开窗通风。空气和污染物体消毒。健康教育,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不随地吐痰,不面对他人咳嗽等。

Page 42: 传染病预防控制

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加强饮用水管理粪便无害化处理加强食品管理

Page 43: 传染病预防控制

消毒消毒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

Page 44: 传染病预防控制

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免疫预防 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药物预防霍乱 -- 强力霉素、四环素流脑 --磺胺嘧啶健康教育

Page 45: 传染病预防控制

四、学校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四、学校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

1、《传染病防治法》 第十条第二款: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第十六第二款: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第七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Page 46: 传染病预防控制

2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3.3 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有关单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处置情况。

Page 47: 传染病预防控制

3、《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第二十七条: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第六十七条: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未依照规定查验预防接种证,或者发现未依照规定受种的儿童后未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Page 48: 传染病预防控制

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学校常见传染病疫情报告范围与标准: 流感: 1 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 30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 5 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 1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流行性腮腺炎: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10 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水痘: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10 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Page 49: 传染病预防控制

麻疹: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风疹: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3 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 2 例及以上死亡。 猩红热: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10 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Page 50: 传染病预防控制

食物中毒: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 5 人及以上或死亡 1 人及以上。 不明原因疾病: 2 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 3 例及以上。

Page 51: 传染病预防控制

甲肝 /戊肝: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5 例及以上甲肝 /戊肝病例。 伤寒(副伤寒):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5 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 2 例及以上死亡。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 2 例及以上死亡。 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20 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 1 例及以上。

Page 52: 传染病预防控制

五、接种证查验:五、接种证查验:

2003年区教育局和区卫生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入托儿童和新入学小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文件; 2005 年再次联合下发《关于学生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的紧急通知》。

Page 53: 传染病预防控制

文件要求:区域内所有幼托机构及学校(包括初中),接纳新入托儿童和新生时必

“ ”须查验 预防接种证 ,并将学生的免疫接种情况登记入《浙江省幼儿、学生免疫状况登记表》,如无接种证或未按规定程序完成疫苗接种的,则通知其必须到居住地乡镇卫生院进行预防接种登记及办理补种手续,凭新办理的预防接种证方可入学入托,登记表由学校保留备查,插班生也按此规定执行。

Page 54: 传染病预防控制

各医疗单位对各学校、幼儿园的查验工作进行指导,协助学校、幼儿园开展《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对无证或未种儿童进行补证或补种。

Page 55: 传染病预防控制

查验对象:就读于全区托幼机构、小学和初级中学的所有幼儿、学生 。 查验要求: 2005年没有完成全部学生查验工作的单位要进行补查,做到本底资料清楚。已完成普查的单位按规定对新招收学生、幼托儿童(包括插班生及中途转入学生)在办理入托、入园、入学手续时进行查验。

Page 56: 传染病预防控制

幼儿、学生入托入学所查验的接种证中必须接种疫苗范围包括:百白破疫苗、卡介苗、脊灰糖丸、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七种,其免疫程序按省卫生厅要求的规定执行。

Page 57: 传染病预防控制

查验接种证工作程序: 1 、各幼儿园、学校(包括初种)可在新生招收通知或报名须知中告知家长凭《接种证》入托、入园、入学的具体要求和有关事项。    2 、幼儿、学生在办理入托、入园、入学手续时,其家长或监护人必须出示《接种证》。  

Page 58: 传染病预防控制

3 、对有接种证的学生,学校核实幼儿、学生各疫苗免疫剂次和我省的标准免疫程序进行对照,判断幼儿、学生是否完成全部规定剂次的疫苗接种,并将接种信息登记入“北仑区幼托儿童、学生免疫接种状况登记表”,登记表学校保存备查。如报名现场来不及查验、登记,可以将学生的预防接种证暂收,查验登记结束后,接种证交还学生家长保管。

Page 59: 传染病预防控制

4 、发现无《接种证》或有疫苗漏种的幼儿、学生,校方要发放“告接种通知书”通知家长及时到当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办理《接种证》或进行疫苗补种,疫苗补种除季节性疫苗外应在入学前完成接种。 5 、学校要掌握学生补种或补证情况,并将结果记入《北仑区幼儿、学生免疫状况登记表》。

Page 60: 传染病预防控制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 疫苗 出生

时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8 月 18—24 月 4 岁 6

乙肝疫苗

第 1针

第 2针

第 3针

卡介苗 1 针

脊灰糖丸

第 1剂

第 2剂

第 3剂

第 4剂

百白破三联

第 1针

第 2针

第 3针

第 4针

白破二联

1针

麻疹疫苗

第 1针

第 2针

Page 61: 传染病预防控制

浙江省增加了乙型脑炎(乙脑)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疫苗,这两种疫苗均为季节性接种疫苗,乙脑一般在每年的 4 、 5 月份接种,流脑在每年的 12~ 1 月间接种。

乙脑活疫苗免疫程序: 8 月龄初种,第二年和 6岁各加强一次。

流脑满 2 周岁接种一次。

Page 62: 传染病预防控制

姓名

出生日期

年级班级

是否有接种证

卡介苗

脊灰糖丸( OPV )

百白破或白破( DTP/TD )

麻疹( MV )

乙肝疫苗( Hep

B )乙脑 流

基础1

基础2

基础3

加强1

基础1

基础2

基础3

加强1

加强2

基础1

加强1

1 2 3 1 2 3 1

                                             

注:查验时已接种的疫苗在相应格打“√”,未接种疫苗不用填。未种疫苗查验后补种的填写具体接种时间。 学校(幼托机构): 查验人员: 登记人:

北仑区幼托儿童、学生免疫接种状况登记表

Page 63: 传染病预防控制

告家长通知书告家长通知书 家长: 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就是按规定的免疫程序,对儿童接种脊髓灰

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卡介苗、乙肝疫苗、流脑和乙脑疫苗,以预防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结核、乙型肝炎、流脑和乙脑等九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

经学校(幼儿园)对您孩子的预防接种情况检查,发现您的孩子没有完成全程免疫,请于 年年 月 日带孩子到 预防接种单位接受相关疫苗的接种。同时,请您按照接种医生的意见,完成全部计划免疫疫苗的全程接种(免费接种),然后将接种证或接种信息证明、接种卡交由学校登记后,自行长期妥善保存。

学校 年年 月 日

Page 64: 传染病预防控制

检查存在的问题检查存在的问题 区卫生局和区教育局近期对各学校查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查,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1 、多数个体幼儿园、民工子弟学校未认真开展该项工作, 由于个体幼儿园、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流动性比较大,插班情况普遍,插班生的查验工作基本未开展,只有少数学校和幼儿园能出具查验《登记本》,但均不齐全。

2 、各公办幼儿园和学校开展情况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学校查验不全面,发现漏查现象,个别学校只有少部分学生有查验记录,多数学校没有初次查验后无证、漏种学生的后续补证、补种情况记录,督促学生进行预防接种的力度不够,未将查验接种证与预防学校传染病结合起来,但各学校、幼儿园基本上已将该项工作纳入学校正常工作内容。

Page 65: 传染病预防控制

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