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竺竺竺

竺可桢

  • Upload
    olinda

  • View
    47

  • Download
    2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要点. 1. 体裁 : 事理说明文 2. 书写训练 3.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 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书写训练. 快试试吧!. 玄 zàng. Chuō 穿. 戳. 奘. 海市 shèn 楼. 进步了吗?. 蜃. 填空. 事理说明文. 《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 是一篇 ——————————— 选自 ——————— 作者是 ——————— , ——————— , —————— 和 —————— 我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人民日报. 竺可桢. 气象学家. 地理学家.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竺可桢

竺可桢

Page 2: 竺可桢
Page 3: 竺可桢
Page 4: 竺可桢
Page 5: 竺可桢

竺可桢

Page 6: 竺可桢

要点

1. 体裁 : 事理说明文2. 书写训练3.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 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Page 7: 竺可桢

玄 zàng奘

Chuō 穿

海市 shèn楼

书写训练快试试吧!

进步了吗?

Page 8: 竺可桢

填空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选自———————作者是———————,———————,——

————和——————我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事理说明文人民日报 竺可桢 气象学家

地理学家 教育家

掌握了吗你?

Page 9: 竺可桢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 课文描写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2. 什么是海市蜃楼?

3. 鸣沙是怎样发出声音?

Page 10: 竺可桢

问题探讨1. 课文描写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

要点: 1. 魔鬼的海 2. 鸣沙2. 什么是海市蜃楼?要点:大气中由于光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当空气中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者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者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象,这种现象在 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古人误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叫海市蜃楼。

Page 11: 竺可桢

哇!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

牛顿

Page 12: 竺可桢

3. 鸣沙是怎样发出声音?• 要点:只要沙漠的表面沙子是细沙而干

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吹拂或人马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Page 13: 竺可桢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奇怪现象—————原因魔鬼的海 光作怪(海市蜃楼)流动的沙:鸣沙 声音作怪

}} 可用科学道理来说明

Page 14: 竺可桢

学生细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 .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

2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试从文中找几个句子分析这一特点。

Page 15: 竺可桢

1 .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

2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试从文中找几个句子分析这一特点。

明确: (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引出说明对象

明确: ( 学生能分析一点即可。可参见课后第二题。

“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乌,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

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用词准确又有变化。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 )

Page 16: 竺可桢

.研读赏析最后一个自然段①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

②通过这段说明,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 这个结论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③“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了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这一句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 :沙漠中的“鸣沙”现象及原因。

明确 :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点明全文的主旨,收束全文。

明确 : 打比方

Page 17: 竺可桢

④文中说明“鸣沙”的成因,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

⑤“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一句能否省略 ?为什么

⑥“ 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明确 :作诠释

明确 :不能,因为删去就缺乏了语言的严密性及说明的准确性。

明确 : 承上启下

Page 18: 竺可桢

2. 学了本文以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体会。

合作探究1. 从本文发表至今四十多年来,人类对沙漠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你从报纸杂志或网上还了解到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能不能用科学 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一些说明?讲给同学听听。

Page 19: 竺可桢

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人类认识沙漠,研究沙漠,进而改造沙漠。你能设想几种改造沙漠的方法吗 ? 说说看。

Page 20: 竺可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