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 以以以以以以以以 以以以以以以 以以以 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 2011 以 11 以 1 8以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 Upload
    oma

  • View
    450

  • Download
    5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稿件发表前后.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魏海政(中国教育报山东记者站 ) 2011年11月18日. 目录.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一、稿件发表前后的比较 二、难以发表的稿件 三、不同媒体对稿件的不同要求 四、通讯员如何发稿. 一、稿件发表前后之比较 我们先来看一些稿件,它们发表之前是什么样子,发表之后变成了什么样字。简单对比一下,看看对我们写稿有没有启发 。. 发表前. 1. 这是肥城通讯员写的一篇稿件, 2800 多字: 优质教育均衡之路 —— 肥城市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纪实.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稿件发表前后

魏海政(中国教育报山东记者站) 2011 年 11 月 18 日

Page 2: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一、稿件发表前后的比较二、难以发表的稿件三、不同媒体对稿件的不同要求四、通讯员如何发稿

目录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Page 3: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一、稿件发表前后之比较 我们先来看一些稿件,它们发表之前是什么样子,发表之后变成了什么样字。简单对比一下,看看对我们写稿有没有启发。

Page 4: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发表前

1. 这是肥城通讯员写的一篇稿件, 2800 多字:

优质教育均衡之路—— 肥城市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纪实

5 月 18 日,省督学、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副调研员盖元华在肥城市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验收反馈会上宣布:肥城市达到了省教育工作示范市标准,验收组决定对肥城市创建省教育工作示范市予以通过,报省政府批准后正式命名表彰。会场里立即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 这也是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标准调整提高后第一个通过验收的县市区。创建的成功,标志着肥城教育事业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从此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成绩的取得,凝聚着肥城人多少辛勤的汗水啊!自 2010年教师节肥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以来,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肥城教育总量急剧攀升,办学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肥城速度”。让我们一起走进肥城教育,去感悟她的境界,体验她的活力。

Page 5: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阳春布德泽,百里桃花俏 记者走进安庄镇张安小学,这是肥城市最偏远的山区小学之一。记者看到,老师们都在用多媒体上课,孩子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和激动。据了解,肥城所有中小学建成校园网,并接入互联网或城域网,初中以上学校均建起网管中心和网站,搭建起开放性、网络化教育发展平台。不仅是城里孩子,边远山区的孩子同样也能接受到信息化、现代化的优质教育。 “打造中国桃都、建设美好肥城”是肥城市委、市政府近年来提出的工作指导思想,而他们却把教育作为落实这一思想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提出了“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市,让孩子接受最好教育”的目标,并牢牢地系在心上,抓在手上。市委书记单传海多次在会议上强调,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怎么抓都不过分。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成伟在新年伊始上任之初,召开的第一个高规格会议就是省教育工作示范市创建推进会,专题研究推进创建工作。为加快创建步伐,市里先后召开了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上、大班子领导参加的专题调度会,与各街镇签订了《创建目标任务责任书》。市委常委、副市长张莉及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多次对创建工作进行专题视察。

Page 6: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近年来,该市各级党政牢固树立“政府第一”的投入观念,全面加大教育投入,该给教育的钱,不仅一分不少,而且还竭尽全力将资金投向教育。仅创建以来累计投入就达 1.8亿元。新增教师用机 6571台,学生用机 6213台,多媒体 2859套,图书 183万册,音体美卫器材 130964 件,报刊 6628种,综合实践器材 705套,新建功能用房 209 间,改扩新建操场 111 个。为缓解城区就学压力,去年投资 1.2亿元,铺开了西区小学建设,目前已基本竣工,暑假投入使用。今年,又计划投资 4.5亿元,分别铺开了占地 150亩的西区初中和占地 400亩的职业教育中心校建设。 2010 年教育费附加征收 4475万元,拨付率达 100% ,地方教育附加征收 1147万元,拨付教育部分全部到位。真正实现了校舍建设标准化、内设装备现代化、常规装备优良化,这些举措,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又将示范市创建工作列为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将涉及到的职业教育中心校、西区初中学校建设和 3处街镇中心示范幼儿园的建设任务,列入全市 10 件民生实事工程,强力调度,全力推进。 阳春布德泽,百里桃花俏,肥城市对教育的大手笔投入,像春天布洒的光辉,照耀着这里的百里桃花怒放争艳,霞彩满山。

Page 7: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一切以质量为核心,一切以育人为根本,一切以管理为基础,一切以队伍为保障”,肥城市教育局杜君河局长谈起肥城教育近几年的发展经验娓娓道来。他们在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管理上进行了积极且行之有效的探索。开展了“网络教研”、“联片教研”、“季节性教学练”活动来提升课堂实施水平。建立完善了“三三管理模式”和“四项创新制度”,“三三管理模式”即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方位管理的“三全”管理机制和精心育人、精细管理、打造精致教育的“三精”管理策略。“四项创新制度”即教育教学巡视制度、目标责任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岗位聘任制度。“三三管理模式”和“四项创新制度”的全面实施,有效拓宽了管理层面,拓深了管理内涵,提升了管理品味,丰富了管理个性特色,健全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管理体系。实施“四大工程”,促进队伍建设均衡:开展以“五扬五弃”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建设年提升工程;以“千名教师访万户,师生情谊传万家”家访活动为抓手的家校合力育人工程;以“五项全能”教学大比武为抓手的师能提升工程以建立教师长效补充机制为抓手的队伍优化工程,近几年补充教师 333 人,培训干部教师 6010 人次。“四大工程”的实施提升了干部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在 2010 年度该市行风民主评议中,名列市直部门前列。

Page 8: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为体验这些创新性举措的效果,记者走进了肥城市实验中学,除了这里的校舍、环境、内设可谓高雅一流之外,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浓厚的研究氛围。恰好该校正在开展主题渐进式课堂教学改革论坛,围绕 “和谐——自主——高效”课堂创设目标,老师们正在进行激烈的辩论,从他们的发言中可以体会到他们中有各种角色、各种学科,每一位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功底毕现于斯,有应急问答,有慷慨陈述、有细语经纶,可谓精彩纷呈,灵感碰撞,真正体现了引领、互助、反思的有机融合。据说,该校有 5 位老师获山东省优质课奖, 13 人获泰安市优质课一等奖。“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肥城教育这片广阔的天地里,老师们的教育才智和从教境界积累着日有提升的量变。教化育人地,求索追云天 记者来到了位于肥城市西南边陲的汶阳镇,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乡村中的城市化教育,一切都是那么的规范标准。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教师和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富有温情和秩序。该校校长张建民说:“我们学校按照肥城市教育理念,提出了‘德育为首,以德立校’的办学思想,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入手,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制定了系统的德育教育体系”。迈步于校园,以“仁智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和以“养成”、 “感恩”、“探索”等为主题的班级文化设置井然有序,其内容都是新时期现代意义的解读和学生熟知的人

Page 9: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物和事件。有的班级正在观看“感恩演讲”视频,有的班级正在组织赴敬老院义务劳动的活动程序。 教育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教化育人,要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体验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该市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制定下发了各级各类德育工作规划,每年组织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积极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律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寓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拓宽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基地,免费对学生开放博物馆、陆房烈士陵园、泰西武装抗日纪念碑,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同时,努力打造高品位校园文化,让学生生活在良好的氛围中,让墙壁说话,让花草传情,实现以文化人的目的。 如今,随时迈进任何一处学校,哪怕是最偏远的教学点,无不显示出现代时尚的教育元素,充满着清新高雅、催人奋进的教育气息,花园、草坪、树林、溪流相互辉映,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Page 10: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除了这个稿件,肥城还提供了另外两篇稿件,内容、风格基本上和这个差不多。这个稿件的主题抓住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热点难点,也基本上反映了当地做的一些工作,基本属于工作总结性质,或者汇报材料,但是又写得有些激情,想尽力宣传一下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心情可以理解。 问题是缺乏新闻宣传稿件的简洁明快,重点亮点不突出,也就是新闻点不好找,最吸引读者眼球的东西很难一下子找出来。再来看看发表之后的稿件:

Page 11: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发表后

投资 5亿建标准化校舍肥城农村校都有校园网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冯彬 孙松波)近日,记者在山东省肥城市最偏远的山区小学安庄镇张安小学看到,所有的教师都熟练地用上了多媒体,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的汶阳镇中学,标准化的办学条件同样让人感到这所乡村中学和城市学校没什么两样。 近年来,肥城市所有中小学都建成了校园网,初中以上学校均建起了网管中心和网站,搭建起开放性、网络化的教育发展平台,使边远山区的孩子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信息化、现代化的优质教育资源。 肥城市牢固树立“政府第一”的教育投入理念,全面加大教育投入,教育费附加征收全额拨付使用,地方教育附加征收拨付教育部分全部到位,并与各乡镇签订了教育工作示范市创建目标任务责任书,大力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2010 年以来,该市投入 1.8亿元,新增教师用机 6000 多台、学生用机 6000 多台,多媒体近 3000套,图书近 200万册,音体美卫器材 13万多件。今年,肥城市预算投资 5亿元,全力推进校舍建设标准化。

Page 12: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肥城市大力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将乡镇中心示范幼儿园建设工作列入全市10 件民生实事工程,实施“市审批监控,乡镇统筹管理,受益村联合投入”的办园体制,对城乡幼儿园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和建设,对公办幼儿园教师招聘、工资等实行统筹统管,有效缓解农村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目前, 14 所乡镇政府举办的中心幼儿园中,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达到 13 所,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 100% ,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 96% 。 肥城市还积极开展网络教研、联片教研等活动,不断提升城乡课堂教学水平。近日,肥城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标准调整提高后,第一个通过验收的教育工作示范市。

Page 13: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发表之后的稿件,字数变成了六百多字。这个稿件是从通讯员的稿件中吸取了素材,了解了情况之后,我们又去肥城采访,重新写的稿子,后来又经过了编辑加工修改。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原稿在山东教育报或者泰安市、肥城市的报纸上发,基本上还是可以的。这在省里教育工作或者市里算是一件大事,篇幅可以长一点,说的可以详细一点,但是不能过于抒情。 在全国来看,这种总结性质的稿件基本上不会发,比较理想的结果一般是提取其中的亮点,刊发其中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而不是面面俱到。

Page 14: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2. 搭建实践平台 创新富民模式 临沂市“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兼任科普员”工作见实效

作为山东省两个先期实施市之一, 2008 年 8 月,临沂市面向全省公开选聘了 2000 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占当年全国计划的十分之一。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围绕选得准、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严格要求,抓得很紧。为充分发挥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在农村科学知识普及中的积极作用, 2009 年 4 月,中共临沂市委组织部、临沂市科协组织开展了“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兼任科普员”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深入调查研究,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搭建载体平台 为更好地推动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实施,促使广大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广阔舞台上成长成才,中共临沂市委组织部、临沂市科协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任职村调查了解大学生思想、工作情况。通过调研发现,一方面,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知识丰富,工作积极性高,绝大多数不甘平庸,不满足于干一些“跑腿”、“打杂”的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愿望十分强烈。

Page 15: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但由于缺乏具体抓手和有效载体,部分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经常有一种“想干好却不知怎么干、不知从何干起”的感觉,有一种浑身是劲使不出来的困惑。另一方面,基层科普工作队伍相对薄弱,原有人员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为把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和农村基层科普工作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临沂市委组织部、市科协联合下发了《关于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兼任科普员的通知》,聘任全市2000 名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兼任科普员,制定印发了《临沂市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科普员工作手册》。 2009 年 5 月 25 日,在苍山县隆重举行了“临沂市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兼任科普员工作启动仪式”。该项工作一实施,就受到了广大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欢迎,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好评。二、强化工作措施,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科普员服务基层提供保障 (一)明确职责任务。一是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宣传《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调动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培训和科普活动,举办科普讲座、编发科技资料、张贴科普宣传挂图、播放科技影像片。积极参加各种科普活动,及时上报本村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等各种科普活动的信息,建好科技资料档案。二是认真搞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Page 16: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搞好本村科普活动站建设,制定科普工作制度、工作计划,成立科普工作领导机构,配备用于开展科学技术教育、宣传、培训、咨询和服务的报刊、图书、挂图和音像资料等,以满足群众需求。搞好“科普村村通”宣传栏管理和使用,定期更换科普挂图。三是推进帮扶农户科技致富工程。立足任职村实际,结合科普知识的推广,制定三年科技帮扶规划,每名大学生定向帮扶 5-10户农户,以科普促帮扶,以帮扶推动科技知识的运用,以科技知识的运用提高科学普及率和帮扶项目的技术含量,努力发挥科技致富工程的效益。(二)搭建实践平台。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一是每年巡回举办一期科技培训班。与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专家教授到高校毕业生任职县举办培训班。市县乡三级农业、科技、科协、林业、畜牧等部门建立联动参与机制,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共举办专题培训班 382期,培训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和农户 1.3万余人次, 1219 名乡镇农技人员对致富项目对口帮扶,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20000余个。二是赠发一套科普系列丛书。 2009 年,根据农民群众需求,联合市直有关部门编辑了《科学素质纲要》系列科普丛书 6册,赠发到每名大学生科普员手中。 2010 年,组织专业人员创作“节能减排与低碳生活”科普漫画

Page 17: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挂图,印制 2000套。三是赠订一份科技期刊和杂志。为全体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每年每人订阅一份科技期刊和杂志,使他们及时学习了解最新科技致富技术和信息。两年来,共筹资 30余万元,赠订《山东科技报》(周三刊)、《科技致富向导杂志》(月刊), 2000 名村官科普员人手一份。四是每年举办一场科技报告会和科技信息发布会。邀请高层次专家介绍农业农村形势发展动态,解读有关惠农政策。邀请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发布最新农村实用新技术、新品种。截止目前,共介绍推广农村新技术、新知识 200 多项。五是每年举办一场科技创业报告会。邀请知名专家和取得优异成就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每年举办一场以创业精神、创业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报告会,引导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竞相成才、干事创业。(三)扶持创业富民。一是编印农村实用新技术明白纸。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由县科协每月编发 1期“农村实用新技术明白纸”,发放到每个帮扶农户手中,指导帮扶农户开展科技致富活动。目前,共编发 60余期,发放 20余万份。二是定期举办科技培训班。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每年举办 2期以上科技培训班,引导农户学用新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共培训班 5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 4万人次。三是不定期开展巡回指导。市里成立了由山东农业大学以及市内

Page 18: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50余名专家组成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科普员技术指导专家组”,5个县分别聘请农业、畜牧、林业、流通服务等行业的专家、技术人员组成专家服务团,通过现场指导、举办培训班、开通视频课堂、发放科技资料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指导。各级专家深入农村巡回指导 300余场次,培训农村党员群众 31000余人次。四是提供贴息贷款支持。对大学生科普员帮扶的科技致富项目,实行以农村信用社贷款投入为主、财政贴息帮扶为辅的资金扶持政策。市、县财政每年安排 750万元无偿资金 , 对 2.5万元以内的项目贷款按年息 3%的利率给予贴息,农村信用社对贷款利率按同期基准利率适当下浮再给予优惠。每个村确定 10 个贷款扶持项目、 5 个备选项目,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 3 年。两年来,全市大学生科普员直接帮扶农户 19395户,引导发展科技致富项目 18906 个,协调财政贴息贷款 4.04亿元,带动农户投入资金 6.24亿元,已实现纯收益 3.75亿元,辐射带动 4万农户走上了科技致富路。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省委书记姜异康,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玉妹等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批示,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Page 19: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三、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科普员工作收到积极成效 一是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搭建了有效平台。在兼任科普员工作中,广大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积极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调动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苍山县向城镇南村大学生村官科普员孙鑫,倡议成立了“大学生村官科普员农村流动科普讲堂”, 制作《科普宣讲信息反馈表》,宣讲团成员达 13 人,针对农民群众所提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逐个回答,如遇到不懂得,就通过网络查阅、咨询专家等方式,对每一位群众所提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回复。两年来,接受全镇科技咨询 1380次,受理科技事项 1256条。莒南县板泉镇张官庄大学生科普员王金瑞,发现每次开党员会以及四支队伍会的时候,因为开会人员比较多,先来的都要等上一段时间,他就向村党支部建议,在这段时间向所有党员干部播放科普电影,现在村党员干部已经养成了开会前看科普电影的习惯。同时,他利用晚上时间制作了 flash 宣传动画片,宣传“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殡改工作,深受党员干部好评。二是大学生科普员帮扶农户科技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两年来,广大大学生科普员立足任职村产业、资源等优势,广泛深入调研,积极探索创新富民模式,有的引导农户转观念、理路子、调结构,有的帮助农户引新品、创品牌、拓市场;有的送知识、送信息、送技术,帮助农户依靠科技发展致富;有的还成立农业生产

Page 20: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抱团发展。截至目前,临沂市大学生科普员累计建立各类创业富民示范园区 527处,促成 25家企业与任职村实现合作共赢,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 755 个……“科技帮扶”、“园区带动”、“村企联营”、“专业合作”四位一体的富民格局已经形成。沂南县岸堤镇大学生村官庄丽华,发动 55户菜农成立“花园蔬菜种植合作社”,注册“岸堤花园”绿色食品商标,引导种植黄瓜、芸豆等有机蔬菜,并实行用药、施肥、用种、技术、销售“五统一”,延伸产业服务链条。一年之间,该合作社发展会员 726户,种植面积扩大到 1200余亩,人均纯收入由 6600 元增加到 8800 元。三是大学生村官实践能力大大增强。在兼任科普员工作中,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深入农户宣传政策,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农户选项目、跑贷款、送技术、解难题,对党的支农惠农政策有了更加直接的了解,对“三农”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浮躁和空想少了,实干和思考多了,组织协调、处理复杂问题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莒南县涝坡镇高家柳沟村大学生村官科普员葛堂雷,发起成立了山东省第一家村级青年农民学习创业中心,筹资 10万多元,新进微机 20台,办起了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网站,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 25期,培训人员300余人次 ,引导十多名团员青年办起了自己的养猪场、养鸡场、蔬菜大棚,人均增收

Page 21: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6000余元。费县刘庄镇南泉村大学生科普员李正强联合 23 名大学生村官筹集资金近 3000 元,建成了占地 120 平方米的刘庄镇到村任职大学生亚洲飞蝗创业基地,当年实现经济效益 15000余元。 四是大学生村官对农民群众的感情更加深厚。两年来,广大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奋勇争先,苦干实干,以“生力军”的姿态,踏实而有效地履行着年轻人的时代使命。在宣传和推广科普知识的过程中,大学生科普员注意学习各级领导干部爱民为民、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注意学习专家和农技人员认真细致、科学务实的工作精神,尤其在与农村干部和帮扶对象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的交往中,切身感受农民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他们耳濡目染农村干部群众脚踏实地、克勤克俭、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工作作风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许多同志感慨,干成一个项目,经受多方锤炼后思想作风上的心得和收获弥足珍贵,终生受益。五是大学生科普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通过兼任科普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与农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一件件服务群众的实际工作中感动了群众,树立了良好形象,成为了广大农民群众心窝里的“大红人”。2009 年 8 月,沂南县苏村镇瞿家庄村村民们犯了愁,黄瓜根上长出了根线虫,打什么药都不管用,眼看着全年的收成就要打了水漂。大学生科普员徐青华多方查

Page 22: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找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后,建议换季时种植水稻,不仅淹死了根线虫,帮助挽回损失 15000余元,还使农户增收 3000 多元。这让村民们赞不绝口,“打了一辈子庄户,还不如一个女娃娃,有文化就是好啊!”

这也是一篇工作总结性质的稿件,四千多字,面面俱到,非常详细,有工作部署、领导重视,以及具体的事例,为新闻通讯稿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再来看看发表之后的稿件:

Page 23: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临沂 2000 名大学生村官兼任科普员带农民致富每人定向帮扶 5至 10户 成立合作社 755 个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诸葛纪明)“当了一辈子庄户,还不如一个大学生娃娃懂得多,有文化就是好啊!”近日,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涝坡镇高家柳沟村的村民们,对大学生村官科普员葛堂雷赞不绝口。原来,葛堂雷到村任职后还兼任科普员,他多方筹资 10万多元,新进电脑 20台,发起成立了山东第一家村级青年农民学习创业中心,办起了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网站和培训班,带领 10 多名农民办起了养猪场、养鸡场和蔬菜大棚,现在, 10 多名农民人均增收 6000余元。 据介绍,临沂市 2008 年 8 月面向全省公开选聘了 2000 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临沂市委组织部、市科协于 2009 年 4 月组织开展了“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兼任科普员”活动,为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据悉,临沂市每年向大学生村官赠发一套科普系列丛书,赠订一份科技期刊和杂志,并为他们举办科技培训班、科技报告会和科技信息发布会、科技创业报告会等。每名大学生村官定向帮扶 5至 10户农户,推动农民科技致富工程。 目前,临沂市大学生村官科普员已累计建立各类创业富民示范园区 527 个,促成 25家企业与任职村实现合作共赢,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 755 个,初步形成了大学生村官科普员“科技帮扶、园区带动、村企联营、专业合作”四位一体的富民格局。

Page 24: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沂南县岸堤镇大学生村官庄丽华,发动 55户菜农成立了花园蔬菜种植合作社,注册绿色食品商标,引导农民种植有机蔬菜,延伸产业服务链条。一年来,该合作社已发展会员 726户,人均纯收入由 6600 元增加到 8800 元。

2011年 10月 16 日第 1版 发表之后的稿件也是六百多字,相对而言简明扼要,突出了亮点,主要用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事实说话。 看了这两篇稿件,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通讯员会直接把工作总结和汇报材料当成新闻稿发给报社,或者习惯于写这一类的材料,自觉不自觉地把新闻稿写成总结汇报一类的稿子。 其问题主要在于,一是字数太多,不考虑报纸版面有限的问题,自说自话;二是事无巨细,重点不突出,看了半天搞不清楚宣传亮点和最核心的内容;三是没有注意新闻稿件的要求和汇报材料的要求各不相同,汇报材料要求比较全面,新闻稿件则需要用核心事实展现其新闻宣传价值。

Page 25: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把这样的稿件发给报社,要么是编辑不辞辛劳,花很多时间来处理这个稿件,甚至于重新采访,挖掘其中的亮点,把稿子做大做强。 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很大的新闻宣传价值,编辑是不会费这个劲的。处理方式就是直接放在一边,置之不理。因为编辑要编的稿件很多,加上时效的要求,他会选择那些亮点突出、比较省劲的稿件。所以,这样的通讯员来稿,刊发的概率很低,基本上属于自生自灭。

Page 26: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3 山东文登:“特岗教师”进乡镇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丛文勇)“这次通过竞聘上岗,我顺利通过考核,来到米山中学担任特岗教师,这既是领导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教研教学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我一定不负众望,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扎根乡镇、认真教学、精心教研,和同事们一起为农村教育贡献我的力量。”文登二中的孙淑霞老师激动地说。 今年九月,文登市首次聘任的 47 位“特岗教师”即将开始他们为期两年的农村学校教研教学工作,这是文登市为全面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所出台的一项新举措。 教育均衡不仅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更要增强农村师资力量,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实现了均衡配置,城乡教育才能实现真正的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文登市教育局局长刘建舫介绍。 为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中小学快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今年年初,文登市出台了“在农村中小学增设教师职务特设岗位”的政策,专门用于鼓励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通过由乡镇各学校上报薄弱学科,城区优秀

Page 27: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教师自愿报名、竞争上岗,教育局统一调配的方式,在城区普选优秀教师到农村初中、小学任教。今年,共有 47 名城区优秀教师竞聘成为文登市首批“特岗教师”,每一名“特岗教师”的任教期限均为 2-3 年,首届两年,他们不仅要担负到受援学校完成学年支教目标、开展教研、教改等活动的任务,还要像各受援学校本单位职工一样接受学校统一的教职工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表现的全面考评,特别是针对特岗计划的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的考核。由于人选精良、任教期长、考核严谨,增设“特岗教师”这一举措必将极大地缓解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教研力量不足的问题,带动和促进农村中小学快速提升教育质量,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 提高农村教育的师资水平,一不能等,二不能靠,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从内部突破,充分调动发挥农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打造出一支品质优良、基本功扎实、业务精进的优秀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师资力量,从而实现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刘建舫说。 近年来,文登市一直致力于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全面启动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和教师交流活动。干部教师“转任交流”、校际大教研、城区教师“下乡支教”等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村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学差距。

Page 28: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2008 年文登市教育局建立起城乡伙伴校制度,正式启动了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以局直学校为辐射源,组织 10 所市直学校与 12 所农村中心校挂钩结对,通过“骨干引领、转任交流、校际教研、网络共享”等方式成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优秀师资力量的共享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共享。与此同时,城区优秀教师下乡支教活动也进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已经有 200 多名优秀教师和中层领导先后到乡镇学校支教,涌现出曹芳、于新水等多名支教模范。至今,文登城乡互派学习教师 500 多人,联合教授示范课、优质课等 200 多节,真正实现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王丽娟是文登市葛家镇中心完全小学的语文教师,自去年以来,和她一样到市区各学校转任交流的农村教师已经有 100余位。他们在这些学校均开展了最短一个周、多则一个月的教学生活。在此期间,接收学校根据他们的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安排名师工作室组织学校名师为他们量身打造培训计划,并进行高强度训练,内容涉及到课堂教学、教育科研以及班主任管理等各个方面,在短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加大火力,开展“炼狱式”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 5 月 24 日,王丽娟老师在文登市实验小学组织的一次教研活动上熟练地运用着在这里学到的新教法,操作多媒体设备展示课件,向同行们展示她的新收获。“通过影子培训,我不仅看到了自身的差距,还在实践中学习到很多好的教学方

Page 29: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方法和班主任管理经验,我要把就些宝贵的财富都带回去,让我们农村的娃也享受到和城里一样的教育。”她激动地对同事讲。 “转任交流”是双向的,在 100多个“王丽娟”到城区交流的同时,实验小学的孙利妮、于春莲等老师也开始了他们在乡镇学校的教学生活,他们肩负着做好“六个一”的使命,在转任期内要努力做到:上好一节研讨课;做好一次经验交流;观摩伙伴校老师的一节课,并进行评课;写好一篇转任总结;与伙伴校转任教师进行一次心得交流;为本校老师做好一次二级培训。 于春莲老师在博客里这样写到:“在这里,我感受到的是乡下孩子的淳朴和质朴,是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和谦虚好学,我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将我的经验和教学方法介绍给他们的,在与农村教师和孩子们一同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自身也受益匪浅,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在加强教师内部交流的同时,文登市还积极组织教师走出去“取经”。 2010年组织实施“七名”(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名学科、名教研组、名教研员)工程以来,文登市共选派了 200多位优秀教师分别参加与北师大联合举办的文登市高中、初中和小学名师人选高级研修班,通过理论研讨、案例剖析、名家交流、素质教育活动等多种培训模式,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培养教育科研能力,全面促进了文登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Page 30: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这篇稿件写的套路比较适合中国教育报的要求,因为这个通讯员他天天研究中国教育报发表的稿件,基本上形成了他自己的套路。 事实上,这个稿件所写的内容,主要还是教师的城乡交流,各地基本上都在做,很多地方的做法都已经很成熟了,实际效果也不错。写起来很难出彩。但是这个通讯员及当地搞了个新名堂,叫“特岗教师进乡镇”,让人感觉有新意,让这个稿件从“城乡教师交流”这个老套的话题中脱颖而出。 这就是把一件平常的事情,写得不平常,迎合了媒体宣传的需求和特点,报道之后成了全国宣传的经验。 发表之后的稿子也变了样:稿件的标题更加明确突出,内容更加简洁。通过这个稿件可以看出,即使新闻事件本身并不是特别新鲜,通讯员写的第一手材料稿件还是非常关键,能让平常的事变得“ ”不平常 ,引起编辑的注意,达到宣传的目的。相反,如果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通讯员写出来之后不知所云,就会错失良机,好的工作典型做不成好的宣传报道。

Page 31: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当然,也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说的天花乱坠,让编辑产生不可信的感觉,怀疑稿件内容的真实性。因此,核心事实一定要清楚。 这样的例子也有,有一个地市的一个县,只要上面提出个什么理念,他马上会发一篇相关主题的稿件过来,说我们这里做得很好,正好符合上面的要求,赶快给宣传报道一下。事实上,仔细看看,他说的事大部分都很平常,一个地方也不太可能每一件事都做得很好,都正好符合上面的要求。所以要拿捏好分寸,不能言过其实,相差太远。 这个稿件发表之后之所以只有四百多字,也没有上好的新闻条位,也说明稿件还是受到的核心事实本身的限制。事实上,能发表已经很不错了,要归功于通讯员。

Page 32: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文登为农村薄弱学科增“特岗教师”47名城区优秀教师赴村校任教两年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丛文勇)“通过这次竞聘上岗,我来到米山中学担任‘特岗教师’,我一定在未来两年里扎根乡镇,精心教研,为农村教育做点儿事。”近日,作为山东文登首批 47名“特岗教师”之一,文登二中教师孙淑霞即将开始为期两年的农村学校教学工作。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不仅要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更要增强农村师资力量,只有二者都实现均衡配置,才能促进城乡教育真正实现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文登市教育局局长刘建舫说。文登市于今年初出台了“在农村中小学增设教师职务特设岗位”的规定,专门用以鼓励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据介绍,文登通过由乡镇各学校上报薄弱学科,城区优秀教师自愿报名、竞争上岗,教育局统一调配的方式,在城区普选优秀教师到农村初中、小学任教。今年,共有 47名城区优秀教师竞聘成为文登市首批“特岗教师”,赴农村任教两年,他们不仅要完成学年支教目标,开展教研教改活动,还要像各受援学校的教师一样,接受学校统一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表现的考评。

2011年 9月 16日第 2版

Page 33: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4 潍坊市奎文区:民办教育试点区域联盟办学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我们在去年绘制了全区民办教育机构分布图,将民办教育机构划分为南、北、中、西 4 个区域,在试点成立两个区域民办教育联盟的基础上,今年又成立了两个区域民办教育联盟,有效推进了民办教育的行业自律、行业监管和健康发展。”近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教育局局长刘永平告诉记者,针对不少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规模小、办学层次偏低、分布零散、市场秩序紊乱的问题,奎文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办学”的思路,积极推进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丰富教育发展模式,目前,该区共有 156 所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和培训机构,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据了解, 2010 年 11 月,奎文实验初中、潍坊中新双语学校、潍坊成功教育培训学校等 15家民办教育机构按照“自我组建,自我运作,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原则,发起成立了奎文区民办教育协会,还建立了民办教育协会党支部,深入探索建立适应民办教育机构的党组织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与此同时,奎文区进一步优化民办学校设点布局,整合民办教育资源,逐步建立了南、北、中、西 4 个区域民办教育联盟,探索民办教育协会领导下的区域联盟管理机制,加强对培训机构办学的过程监管,构建公平合法、有序竞争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

Page 34: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协会和联盟机制的建立,使培训机构有了行业监督和行业自律,逐渐从原来的无序竞争走向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相互合作的有序竞争和良性竞争,让非法办学机构失去了生存空间,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潍坊成功教育培训学校校长王新说。 在此基础上,奎文区还严格按照民办学校设置标准,完善审批流程,鼓励和扶持品牌学校合理设置分校、加盟联校,着力培育一批办学质量高、社会信誉好的品牌学校。

2011年 9 月 5 日第 3 版

这个稿件发表前后基本上变化不大,主要就是调整了一下部分内容的前后顺序,重新排列组合了一下。我分析认为是选题比较新颖准确,内容简明扼要,核心事实清楚,符合民办教育监管扶持的形势政策。

Page 35: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二、难以发表的稿件:

魏军副局长到荷花路进行安全检查 11月 1 日上午,区教育局魏军副局长及安全科范科长带领北片几个兄弟单位的安全负责人到荷花路各小学及幼儿园检查指导安全工作。教育局领导详细查看了学校、幼儿园的环境卫生、食堂卫生、安全设施和防疫工作的相关档案资料,对学校、及幼儿园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学校和幼儿园都必须树立“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思想,切实将各项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真正保障全体师生安全,为学校、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同时对安全制度、应急预案、防范措施、安全设施的使用以及食品采购、索证、加工、留样、餐具消毒等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学校和幼儿园都表示将认真学习安全检查反馈的内容,落实工作要求,向兄弟学校学习,积极推动学校及幼儿园安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事儿太小,也太普通了,下面这篇也是。

Page 36: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鲍山殷陈小学举行消防逃生演习 10月 31 日下午,殷陈小学举行“关注安全、珍爱生命”消防演习。以“珍爱生命”为主线围绕活动主题,首先利用主题班队会开展了以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学会火灾逃生自救技能为重点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随着李良涛校长的一声令下,火警警报随即拉响,浓重的烟雾瞬间弥漫了整个教学楼,各教学班、功能室以及各楼道口负责疏散的老师迅速组织学生按照规定的疏散顺序和路线,进行火场疏散逃生,整个逃生疏散过程迅速而有秩序;随后进行了火场救援演习,参演教师利用担架将火场中受伤的学生迅速救出火场,然后对其进行简单的应急救治。最后,学校义务消防员邢老师利用事先点起的火盆,向学生演示了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灭火流程。 通过本次消防演习,使广大师生进一步增强了消防安全意识,提高了师生的自保、自防、自救和逃生的能力。

这都是很正常的工作。

Page 37: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山东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巨野县召开 本报讯 11 月 2 日,山东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菏泽市巨野县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士祥做重要讲话。他要求全省教育系统各级要认真学习巨野县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扎实推进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省学校生产供应管理处处长冯俊华主持会议,菏泽市政府副市长黄秀玲致欢迎辞。 菏泽市教育局、济宁市教育局、潍坊市实验教学研究中心、巨野县教育局、烟台海阳市教育局、滨州市邹平市教育局分别作了典型发言,会议还书面印发了各市教育局的经验交流材料。 上午与会人员分组深入到巨野县凤凰办文昌路小学、开发区万福路小学、大义镇一中、田桥镇中学、开发区马庄小学、开发区吕官屯小学实地参观了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现场,详细了解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工作。 刘士祥在当日下午召开的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他深刻分析了我省实验室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并结合我省实际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刘士祥要求全省各级教育装备管理部门,一是要认真调查,分析现状制定符合当地教育发展要求的教育装备发展规划。二是各市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教育装

Page 38: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备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我省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水平。三是要规范教学仪器采购程序,把好仪器质量关。 刘士祥在讲话中对巨野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标准,以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巨野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形成了一个实验室建设工作良好的工作氛围和非常好的工作机制;教育部门在实验室建设工作中以点带面,分步推进,内涵发展,突发特色,统筹配置,加强培训的工作经验,在全省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事儿太普通了,山东教育报、菏泽教育信息发发还可以,属于会议新闻或工作通讯。 一些会议消息,有新闻价值的是从会议中听到的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提出或解决了什么问题,等等,而不是会议本身,要超越会议报会议,超越当地报当地。

Page 39: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当然,还有个问题,就是通讯员很难当,既要立足当地做好宣传工作,又要超越当地的局限,有更高的立足点,更宽阔的视野。这在实际操作中是一个两难的命题。怎么样结合好,需要不断的实践摸索。 我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要经常关注报纸、研究报纸,每一份报纸都有它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要求。只有看报纸、研究报纸,你才会知道这个报纸经常发表什么,愿意发表什么,在什么时候发表什么内容,然后才会站到报纸和编辑、记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稿件。如果从来不看报纸,等到有宣传需要的时候才写一些自说自话的稿子,很难符合报纸的要求。 第二,作为报社的记者、编辑、老总,要了解基层的情况,就要虚心下来采访,走走基层,好好学习,而不是下来“指导工作”。作为基层的通讯员,要做好当地的宣传工作,就要研究上面的政策和导向。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报纸无论如何改革,都不会脱离党的政策和舆论宣传导向。中国教育报还有它自己的特点,就是专业性、行业性。所以我们要研究教育专业行业的热点问题,反映这些热点问题,反映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

Page 40: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很难发表的稿子还有一种,就是形象宣传稿件。大多数是一个地方、一个学校为了迎接工作检查、评估、考核、校庆,或者宣传一段时间的工作成绩而写的稿件,一般都会把本单位及其所作的工作写得比较完美,但又没有新闻宣传所需要的时效性和亮点,或者不符合新闻宣传的一些基本要求。比如:

在创新和发展中打造“自主教育”名校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

在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在广袤美丽的渤海之湾,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冉冉升起,那就是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 她历经四十年风风雨雨,而今在教育改革的春风中,展翅高飞,逐步成长为“东营市规范化学校”、“东营市初中教学示范学校”和“全国初中教育改革示范校”,成为新课程教育改革中快速崛起、享誉省内外的名校。满足了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让家长、社会满意的美好意愿。 一、自主学习,实现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学校以“让学生享受学习、让学生享受生活、为学生成功人生奠基、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核心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拥有一支精干团结、开拓

Page 41: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创新的领导班子。现任校长任光升,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建立起了“自主发展”文化引领下的校本管理体系,他被评为东营市名校长、首届中国教育管理科学人物。 打造自主学习型课堂。围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课改目标,在借鉴洋思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五大教学环节,即认定目标→自主学习→交流释疑→训练巩固→检测拓展;两个载体,即导学提纲和学习小组。新模式的构建和推广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与行为的转变和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释放出他们学习的热情,推动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强化了他们的自信、自励。“兵教兵”使学生成为“小先生”、“小老师”;“小组合作”实现了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 省内外 50余所学校先后到我校参观学习,先后有十多位教师外出送课。出版发行了《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建设研究与实践》一书,并录制了“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课 20节。《自主学习型课堂实践与探索》荣获“十一五”山东地方教育创新成果评选三等奖。 谱写“自主教育”新篇章。目前,学校在“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顺势提升,勾画出“自主教育”的宏伟蓝图。在管理机制、课程建设、课堂深化、活动组织和评价引领等几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逐步实现了师生的

Page 42: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自主发展,打造出“生命灵动”的四中教育品牌。其中“拥抱式组合、一体化管理、发展性评价、绩效性激励”管理机制,极大激发了教师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二、自主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化主动发展 以创建特色德育课程为载体,引领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根据时代和学生心理特点,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将各种教育主题融入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益智明理、奋发进取。“开学课程设计”,让开学课程成为学生迈入新学期的开始;“升旗课程设计”让每周一的升旗活动成为学校的亮点和风景线;国庆课程设计,元旦课程设计……通过这些系列化、课程化教育活动,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潜能,促进了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以强化学习小组作用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在深入推进“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基础上,完善课堂教学流程,强化“学习小组”建设,把学习小组的作用从“课上”延伸到“课前、课后”,延伸为学生“自管自律小组”和“责任小组”,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范围。以评选“胜利四中月度之星”为抓手,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固化为学生的突出优点。认真落实班级轮流值周、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校长与学生定期座谈制,进一步拓展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空间,为学生搭建了自我发展的平台。

Page 43: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学校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如书法、古筝、手工制作、兴趣数学、科学探究等。建立了生态农业等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为构建起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册》,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积极开展了“多元之星”评选等活动,使每一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从“家校合育共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入手,落实“离校不离学”。 主动引领家长转变观念,把家长培养成教师、学校的助手。积极开展家长开放周、每日一位家长进课堂活动,引导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组织好分层家长会和家教讲座,编辑出版家教读物,改善了家庭教育环境。同时,以家长学校、班级博客、班级 QQ群为依托,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网络。近几年来,学校先后向高一级重点中学输送优秀毕业生和特长生 1675 人,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知识和艺体类竞赛获地市级以上奖励 619 人次。 三、自主管理,锻造高素质的名师队伍 名校的创建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拼搏奉献的教师队伍。学校采用“拥抱式组合”方式,组建年级教师队伍。由教师自由公推年级组长,年级组长自选班主任,再由年级组长、班主任选择任课老师。这种自主双向选择,优化了教师队伍,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Page 44: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成立了以年级教研组为主的管理共同体。全面开展了以教师自我管理为主体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探究,逐步建立起凸显人本化管理的“赛马式”管理机制,让每一个教师在原有基础上都有发展目标。引入家长、学生评优等元素,发现教师中的动人故事。评选学校“月度人物、年度人物”等,引领教师成长。 积极开展了“教师论坛”等学术活动。由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自主报名,自定课题,推动了教师之间的分享、碰撞与改进,提升了专业化水平。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参与各级各类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的机会,并在外出培训、参加学术研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引导教师自我教育。发挥学校自主发展文化的引领作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记录心路历程,步入专业化良性发展轨道。以教师自我管理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自主教育”主题下的教师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研究,建立了与名校、名师、上级教科研部门的联谊制度。启动了“自主教育深化研究与实践”课题,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现正着手编辑《胜利四中自主教育的 100个问题 100个创意》。 在自主教育的引领下,我校的名师队伍不断壮大。现已成立了“东营市名校长工作室”、“管理中心初中语文商虹名师工作室”和八个校级名师工作室。目前,我校有县区级以上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科带头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十佳师德教师 51人,全国模范教师、省特级教师 1人, 59人次获地市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称号。

Page 45: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沐浴着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思想光芒,胜利四中广大师生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打造“自主教育”品牌,创建“自主开放、和谐高雅”的齐鲁名校。相信四中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有时候很多通讯员、学校领导、地方教育部门的领导找我,希望能宣传一下,我也无能为力。大家一看就明白,这样的宣传稿件,基本上就是比较标准的形象广告宣传稿件。 所谓形象宣传,就是介于新闻宣传和硬广告之间的一种软广告。在报纸上刊发之后,看起来有点迷惑人,好像是某某报纸对某单位做了大篇幅报道,事实上则属于广告性质,需要花钱的形象宣传广告。 为什么要花钱,就是正常的新闻宣传不会发表这样的稿件。 当然,对于地方或单位来说,这种形象宣传的稿件也不是不能发,单位或地方需要的时候可以做。我建议可能的话,尽量不要做成整版的广告,在一篇文章之中,把所有的工作都放在里面,再配些领导的照片。这样的一个版面,读者基本上很少关注,因为一看就是形象宣传,很多时候一下子就翻过去了。事实上花了钱,又很难达到正面宣传的目的和效果。

Page 46: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山东大学在 110周年校庆时,我们和学校宣传部商量策划了一下,就没有发一个整版的形象宣传稿,而是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在中国教育报连续发表了 7篇稿件,每一篇都只有两千字左右,一个稿件一个主题,反映一个方面的内容。这样做的效果,一是在一段时间里持续发稿,形成一定的宣传声势,只要这一段时间看报纸,总会看到这个单位的宣传稿件。如果一次发个整版,很容易被错过,看不见;二是这样的稿件看起来更像“新闻宣传”,或可以假乱真,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这样的宣传需要策划,做起来相对比较费劲。

这 7篇稿件内容就不一一看了,主要看一下题目就明白了。

Page 47: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第一篇:传统经典成学生必修课

山东大学全力打造传统文化特色通识教育 新学期开学后,来到山东大学的新生都惊喜地发现:在“齐鲁文化新地标”之一、山东大学 139.1米高的知新楼上,庄严雄浑的大钟,除了报时钟声外,每天还会播放一首中外名曲,钟声和名曲还会随着校园广播的脚步,传遍山东大学每一个校区、每一个角落,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不仅如此,让这些新同学更加惊喜的是,传统经典也成了他们的必修课,一位理科大一新生激动地说:“《 <论语 >精读》、《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儒学与生活》、《中国审美文化史》、《中国传统艺术修养》……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原本以为上了大学就只能读自己的专业书,搞专业研究。来到山大后,我发现自己居然有机会选择几十门这样的传统文化和国学修养方面的通识教育课程,为我们开拓视野、提高人文素养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也表示,传统文化中蕴藏人生“大道”,能够培养人的“大德”。山东大学位于孔孟故乡、儒学发源地,有责任在传承几千年中华文化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山东大学教务处处长王仁卿介绍,加强通识教育是山东大学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最重要的举措之一。据介绍,建校 110年来,山东大学立足于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逐渐形成了“文史见长”的鲜明传统办学特

Page 48: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色。自 1995年起,山东大学率先开展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积极探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2001年,山东大学又在全国率先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大学公共必修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中华民族精神概论》和《中国传统文学修养》两门文化素质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山东大学启动了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开始全面推进通识教育。王仁卿说,通过 3-5年的努力,山东大学将依托“文史见长”的传统办学特色,拓展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建设 300门左右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立起富有山大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 山东大学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作为通识教育改革的重点,并将其列入学校“ 985 继续建设项目”本科拔尖人才培养五大工程之一。 2010年,学校首先启动了首批 78门通识核心课程和 22门培育课程,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管理与激励制度;2011年,继续启动建设 50门左右通识核心课程,并编写出版一批高水平的教材,培养数十个稳定的通识教育教学团队。 目前,山东大学已经确立了“ 3层次 7模块”的通识教育基本模式。记者看到,其中 3个层次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3个层次, 7个模块是由大家名师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共设设国学修养创新创业、艺术审美、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 7大模块。大部分模块包含

Page 49: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大量的人文素质课程。从 2010年起,本科学生必须在国学修养、创新创业、艺术审美三个课程模块各修读 2个以上学分,在其他四个课程模块中跨类选修 6个以上学分,总共必须修满 10个以上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资格。 山东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识教育课程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重在启发思想、传授方法和培育精神,而非讲授知识细节。比如在国学修养模块,以“四书五经”等中国古代经典的研读为重点,目的在于发挥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传统学科优势,让学生在名师的导引下,了解国学常识,体悟传统文化,提升人生境界;人文学科模块主要涵盖文、史、哲等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的、哲学的方法分析事物…… 山东大学副校长樊丽明表示,搞通识教育,课程是基础,教师是关键。按照山东大学的要求,通识教育课程的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已获得博士学位,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研究或特长,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保证了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此外,山东大学还重新定位调整各校区基本功能,将包括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等人文社科在内的一大半新生,集中到原来被外界定位为“理工校区”的兴隆山校区报到上学,目的就是将该校区建成学校的通识教育基地,更好地实施通识教育,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Page 50: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后面 6 篇分别是:泰山学堂、卓越计划、学科嫁接,培养“大学问家大科学家”

山东大学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提升文化品位 传承大学精神山东大学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育英才

考评重育人重实绩 发展职业化专家化 山东大学制度保障让辅导员成大学生贴心人

着力“暖心关心贴心” 重点“扶贫扶志扶能”山东大学让寒门学子成长成才更有尊严

创新机制 尊重学者 崇尚学术 山东大学“剧场化”管理打造“名角”教师队伍

一个学生 两个导师 三种经历山东大学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结硕果

Page 51: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三、不同媒体对稿件的不同要求 通讯员还要学会自己判断稿件的新闻价值,做到有所投、有所不投。认真判断之后,把稿件投给级别、旨趣相当的报纸。 比如,可以简单地划分一下国家级、省部级、市县级媒体,再看看是专业媒体、行业媒体,还是都市、生活类媒体,是报纸、还是电视、网络,而不是把所有的稿件同时发给所有的媒体,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自说自话,不管你看不看,愿不愿发表,大大小小的事一股脑都投给所有的媒体。 典型的例子就是群发邮件,甚至自我感觉良好,经常质问编辑“我这么好的内容为什么不发”。这样时间长了,媒体就不再对你的投稿感兴趣了。这也是通讯员投稿的大忌。

下面是一个叫“青山如是”的人发给我的稿件,他把几乎所有的稿件,都从街道办事处直到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新华社,全部群发一遍:

Page 52: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收件人:《中国教育报》魏海正 <[email protected]>, 鲍山办事处团工委 <[email protected]>, 鲍山教育办李萍<[email protected]>, 大众日报 -王原<[email protected]>, 大众网 -尹玉涛<[email protected]>, 都市女报 -王雪芹<[email protected]>, 济南日报——尹萍<[email protected]>, 济南时报 -赵静<[email protected]>, 教育局办公室<[email protected]>, 历城报 -王雪莲<[email protected]>, 历城区团工委 <[email protected]>, 历城区宣传科<[email protected]>, 联合日报 - 范隆<[email protected]>, 齐鲁晚报 -李飞<[email protected]>, 人民网 -梁文凤<[email protected]>, 山东工人报 -刘岩<[email protected]>, 山东教育报 -陈怡<[email protected]>, 山东商报 - 张雯雯<[email protected]>, 山东新闻网 -宋燕茹<[email protected]>, 生活日报 -卢玉林<[email protected]>, 舜网 <[email protected]>, 舜网 -郭晓晴<[email protected]>, 新华社 - 张晓晶<[email protected]>, 新华网 -李玲贤<[email protected]>, 中国教师报 [email protected]

Page 53: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历城区河套小学编纂《古诗词汇编》 历城区河套小学为让学生诵读经典,继承、弘扬和发展祖国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本学期整理、编纂了新学校课程。 开学初,王静校长亲自策划、组织部分语文骨干教师,精选 300首经典古诗、词、曲、赋供学生背诵, 30部古今中外经典作品集供学生阅读,并合编而成学校课程读本《古诗词汇编》。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学校特别制定了配套的《学校课程评级考核制度》。 《古诗词汇编》十月份正式投入使用,丰富学校课程种类,充实学生学习内容,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运用经典的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学校文化品味。 下面还有一篇:

青山如是 <[email protected]> 存入地址簿 阻止发信人 加入过滤器 收件人: 《济南日报》王端鹏 <[email protected]>, 郝东志 齐鲁晚报基础教育 <[email protected]>, 教育局信息报送 <[email protected]>, 历城报 <[email protected]>, 齐鲁少年 <[email protected]>, 舜网郭小晴 <[email protected]>, 宣传科 <[email protected]>, 中国教育报魏海政 <[email protected]>

Page 54: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鲍山殷陈小学:小小七巧板、精彩大世界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11月 1日下午,鲍山殷陈小学举行“智力七巧板”比赛。比赛分两个部分: 1、笔试部分:全体学生在 1个小时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图形分解,一副七巧板形象创作和多幅七巧板的主题创作等在内的试卷答题。 2、展示部分:各班推选 5名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现场拼图比赛。比赛采用抽签展示的方法,暨学生从故事人物、寓言故事、古诗等题目中随意抽取任意一题用 5副七巧板进行创作展示,可适当添加背景。 最终,六年级一班获得高年级组团体一等奖;三年级二班获得中年级组团体一等奖;解宝琦、崔少华等 16名同学获得个人一等奖。

这样的稿子在省市级以上的媒体上很难发表,通讯员投稿投得多了,结果可能会导致编辑对通讯所投稿件的漠视。

Page 55: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我们再以临邑县王光久老师救小孩这个稿件,看看不同的媒体会如何处理。这是一篇以通讯员为主采写的稿件,也是媒体愿意发表的稿件。

大众日报(党报)临邑一老教师勇救落水祖孙

□记者 李洪川 通讯员 高德刚 报道   本报临邑讯 临邑县一位老教师近日勇救落水祖孙的事迹 ,再一次用行动诠释了助人为乐这一至纯至善的人间美德。    10月 15 日下午 4 时许。趁着双休日闲暇 ,家住兴隆镇王家村的王光久老师骑车去嫁到本镇刘辛村的女儿王淑梅家做客。“救命啊 ! 救命啊 ! 有孩子掉进湾里啦 !” 在路经刘辛村鱼塘时 ,王光久突然听到几个孩子急促的呼救声 ,他立即扔下自行车 ,顺着呼救声赶去。只见鱼塘中间 ,一个孩子在水里一起一伏地拼命挣扎 ,处境十分危险 !

Page 56: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王光久连衣服都没脱就径直跳入冰冷的鱼塘中。他奋力游到距岸边七八米的池塘中间 ,抓住孩子想把她举出水面。这时 ,他却突然发现 ,还有一位老太太在水底挣扎着拼命试图托起孩子。由于两个人比较重 ,王光久用尽全身力气不仅没能将她们举出水面 ,自己反而沉到了 3米多深的池底 ,接连呛了好几口水。   “必须先救孩子 !”浮出水面的王光久一把抓住孩子的肩膀 ,使劲往岸边游。离岸三四米时 ,闻讯赶来的村民递过一根竹竿 ,王光久抓住竹竿向岸边游。快到岸边时 ,更多赶来的村民七手八脚把他和孩子拉上了岸。此时 ,王光久已冻得瑟瑟发抖。但稍作休整后 ,他又咬牙再次潜入刺骨的鱼塘中。最终在众人的帮助下 ,将已沉入水底的老太太救上岸来。   上岸后 ,两次下水的王光久已经筋疲力尽 , 瘫坐在地上。他强忍着疲惫 ,和村民一起赶紧为祖孙二人控水 ,实施溺水急救。几分钟后 , 祖孙两人都苏醒过来。   被救的孩子是一名 4岁女童 ,名叫康之涵 ,和小伙伴在鱼塘边玩耍时不慎落水 ,康之涵的奶奶乔学兰闻讯赶来。虽然不会游泳 ,但救孙女心切的乔学兰径直跳进 3米多深的鱼塘中 ,拼命把孩子托出水面 ,自己却沉到水底。此时 ,王光久赶到。在众人相助下 , 祖孙二人最终转危为安。 “ 我们一家人一辈子都忘不了王老师 !”10月 17日 ,被救女孩的父亲康健从济

Page 57: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南赶到兴隆镇教育办公室 ,将绣有“舍己救人、恩重如山”的锦旗郑重递到王光久老师手中。 王光久老师今年 55岁 , 是兴隆镇王家村的小学教师 , 这已是他今年第二次救人。今年农历正月初五 ,他和 43岁的弟弟冒着生命危险 , 在兴隆镇老屯村池塘里从冰窟窿里救出一名 3岁男孩 ,把孩子送回家后便悄然离去。

大众日报只关心救人这件事本身,并不关注是谁救的人,救了什么人,反正救人就是一件好事,要宣扬,说清楚事就行了。再来看看德州新闻网的报道:

半百男教师勇救落水祖孙 图片被救者乔学兰(中)感谢救命恩人王光久。通讯员 高德刚 摄记者 石少军 王瑞 通讯员 德刚 庆刚 宝华 连国 近日,临邑县一位老教师勇救落水祖孙的事迹,再一次诠释了助人为乐依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Page 58: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10月 17日上午,临邑县兴隆镇刘辛村村民康健面对着眼前的恩人,双手有些颤抖,声音哽咽,他将绣有“舍己救人、恩重如山”的锦旗送到王光久手中。如果没有王光久出手,他可能再也见不到自己的母亲和女儿了。 10月 15日, 4岁的女儿康之涵与 47岁的母亲乔学兰双双掉到池塘中,王光久发现后跳进池塘,与村民一道,将二人从死神手中救了出来。◎带孙女遛弯,祖孙纷纷落水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乔学兰心里还有些后怕。 10月 15日下午 4时许,乔学兰带着孙女康之涵在村西池塘边遛弯,当时她走在前面,孙女在后面慢慢跟着。“走着走着,我发现孙女不见了,往下一看,她已经滑到了池塘里,两只小手不停地扑腾。”乔学兰说,当时她想伸手拉住孙女,没想到脚下一滑,也掉进了水中。她并不会游泳,好不容易抓住了孙女,边往岸上拽,边喊着“救命”。“当时我都有些绝望了,感觉自己马上就不行了,身体开始下沉。就在这时,我听到了岸上匆匆的脚步声,我知道我们祖孙俩可能有救了,于是拼命把孙女往上举,后来的事情就不知道了。”乔学兰描述当时的情景时,情绪有些激动。 乔学兰醒来后发现自己得救了,周围围了很多人,她坐起来找孙女,一看孙女就在旁边,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这才松了一口气。一问才知道,救她们祖孙俩的人叫王光久,今年 55岁,是兴隆镇王家村王家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

Page 59: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帮女儿收秋闻声跳水救人

  “我是来刘辛村帮女儿收秋的,听到了救命声后便冲了过去。”据王光久讲,他见池塘中间有一个孩子只露着头发,在水里一起一伏地挣扎,情况万分紧急。王光久连衣服都没脱,没有丝毫犹豫地纵身跳进池塘。

游到孩子身边时,一把抓住孩子想把孩子举出水面,却突然发现孩子下面还有一个人紧紧抱着孩子。原来她正是孩子的奶奶乔学兰,在水里举着孙女不停地挣扎着。由于祖孙二人抱在一起,王光久没能把孩子举出水面,自己反而沉到 3米多深的水底,还接连喝了好几口水。几经挣扎的他浮出水面后,使劲抓住孩子的肩膀,把孩子从乔学兰怀里拽出来,拖着她往岸边游。

当他游到距离岸边还有三四米的地方时,闻声赶来的一位村民递过来一根竹竿,王光久抓住竹竿,用尽全身力气向岸边游。几位村民把他和孩子拉上岸后,他不顾危险,又一次跳进水里,与该村村民马孝新一道,把孩子的奶奶救了上来。王光久老师和村民们一起给祖孙实施溺水急救,几分钟后祖孙两人都醒过来,并被送回了家。

Page 60: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王光久今年 55岁,是兴隆镇王家村的小学教师,他心地善良,经常助人为乐,这是他今年第二次救人了。今年农历正月初五,他和 43岁的弟弟冒着生命危险,在兴隆镇老屯村池塘冰窟窿里救出一名 3岁男孩,并把孩子送回家,没有留下姓名就离开了。“您那么大岁数了,不怕有什么闪失吗?”有人问王光久,他憨厚地说:“当时就是一心想把人救出来,谁见了都会这么做的。”王光久一年两次救人的事迹不胫而走,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10月 17日,从济南赶回来的康之涵的父亲康健拿着绣有“舍己救人、恩重如山”的锦旗来到兴隆镇教育办公室,向舍己救人的王光久老师致谢。“我前几天有事出远门,回来得知孩子和母亲掉进池塘里,幸亏王老师把他俩救了上来,我们一家人一辈子都忘不了王老师!”康健激动地说。

稿件写得比较详细,还有前前后后的故事,配了照片,图文并茂,符合网络媒体的特点,生动形象,有声有色,几乎没有篇幅和字数的限制。

Page 61: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山东教育报(省级教育行业报)临邑老教师勇救落水祖孙传佳话

本报记者 姜连国 通讯员 高德刚 吕红燕 林丽霞 自南京“彭宇案”发生以来,一件又一件助人者反成被告的案件让助人为乐仿佛成了“风险投资”。“该不该助人”成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小悦悦事件”更是击痛了人们的神经,引发了全社会公民道德大讨论。近日,临邑县一位勇救落水祖孙的老教师,用行动诠释了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他一年救了三名落水者 10月 15 日是个星期六,下午 4 时许, 55岁的临邑县兴隆镇王家村小学教师王光久正骑着车赶路。他要去嫁到本镇刘辛村的女儿家做客。“救命啊!救命啊!有人掉进湾里啦!”在路经刘辛村一鱼塘时,王光久突然听到几个孩子急促的呼救声。王光久立即扔下车子,顺着呼救声跑过去。只见鱼塘中间有一个孩子在水里一沉一浮地拼命挣扎,十分危险。 “赶紧救人!”来不及多想,王光久连衣服也没有脱,手机也没有往外掏,就跳入冰凉的鱼塘中。当他奋力游到距离岸边七八米的池塘中间抓住孩子,想把孩子举出水面时,却突然发现水中还有一个人紧紧抓着孩子的脚。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位妇女在水里面挣扎着举着孩子。由于两个人比较重,王光久用尽全身力气也没能把他们举出水面,自己却接连呛了好几口水。

Page 62: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必须先救孩子!”王光久浮出水面,抓住孩子的肩膀,拖着往岸边游。当游到距离岸边三四米的地方时,闻讯赶来的一位村民递过来一根竹竿,王光久抓住竹竿向岸边游去。到达岸边时,几位村民七手八脚把他和孩子拉上了岸。此时,王光久已冻得瑟瑟发抖,但是他又咬牙潜入鱼塘中,在众人的帮助下,奋力将那位妇女也拖上了岸。 第二次上岸后,王光久已经筋疲力尽,但他没有停下歇息,而是立即和村民对两人实施溺水急救。几分钟后,两人都醒了过来,脱离了生命危险。 经询问得知,被救的孩子名叫涵涵。这名 4岁的女孩在鱼塘边和小伙伴玩耍时不慎落水。孩子 47岁的奶奶乔学兰闻讯赶来,虽不会游泳但救孙女心切,径直跳进 3米多深的鱼塘中,自己沉在水里挣扎,却拼命把孩子托出水面。幸亏得到王光久和众人的救助,祖孙二人才转危为安。 这已是王光久今年第二次救人了。今年农历正月初五,他和 43岁的弟弟冒着生命危险,在兴隆镇老屯村从池塘冰窟窿里救出一名 3岁男孩。他们把孩子送回家,没有留下姓名就悄然离去了。王光久一年两次救人的事迹不胫而走,一时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 “您这么大岁数了,不怕有什么闪失吗?”有人问王光久。他淡淡地说:“当时什么也没想,就是一心想把人救出来。呵呵,谁见了都该这么做呀。”

Page 63: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他是位爱岗敬业的“爷爷”教师 王光久已扎根乡村教育 35 年。他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课下,他身上常常爬满了孩子,往往是背上一个,怀里一个,抱着他腿的两个,拽着他胳膊的还有两个,好像花果山上的孙悟空。“我喜欢孩子,孩子们总爱围着我,抢着向我说心里话,问东问西,让我讲故事、说笑话。”王光久说。学生们都亲切地叫他“爷爷”。王光久教过的班里有名叫路路的学生,由于父母离异,无人照顾,整天脏兮兮的。王光久常常把他带回家吃饭,为他辅导功课,还帮他洗澡、洗衣服。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路路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王光久努力克服年龄大的不利因素,一切从零开始,虚心向有经验的专业教师请教,认真学习有关教育书籍,揣摩优秀教案中的新思想、新方法,并在日常教学中反复尝试实践,努力将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得更准确。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王光久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动手制作教具。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深受学生及其家长的爱戴。家长们说:“像王老师这样的教师难找呀!把孩子交给他,我们一百个放心。” 为表彰王光久见义勇为的事迹,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日前,临邑县教育局号召全县广大师生向王光久学习。

Page 64: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大家注意看看,这篇稿子和前面两篇有明显不同,第一是重新挖掘了王光久作为一名教师的“特性”,体现了教育行业报的特点,说明他不仅会挺身救人,还是一名好老师。第二是点明了小悦悦事件这一背景,两相对照,更加凸显了王光久救人的传统美德。 最后看看中国教育报刊发的稿件:

祖孙二人落水 临邑老教师相救 “救命啊 !救命啊 !有孩子掉进水里啦 !”10月 15日下午 4时许,山东省临邑县兴隆镇王家村王家小学教师王光久正在骑车赶路,在路经刘辛村鱼塘时,突然听到几个孩子急促的呼救声。他立即扔下自行车,顺着呼救声跑去,只见鱼塘中间一个孩子在水里一起一伏地拼命挣扎,处境十分危险。 “赶紧救人!”王光久连衣服都没脱,就径直跳入冰冷的鱼塘中。他奋力游到距岸边七八米的鱼塘中间,抓住孩子想把她举出水面。这时,他突然发现,还有一位中年妇女在水底挣扎着试图托起孩子。由于两个人比较重,王光久用尽全身力气不仅没能将她们举出水面,自己反而沉到了 3米多深的池底,接连呛了好几口水。

Page 65: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必须先救孩子 !”浮出水面的王光久一把抓住孩子的肩膀,使劲往岸边游,闻讯赶来的村民把他和孩子拉上了岸。此时,王光久已冻得瑟瑟发抖,他又咬牙再次潜入刺骨的鱼塘中,最终将已沉入水底的中年妇女救上岸来。 被救的 4岁女孩子名叫涵涵,她和小伙伴在鱼塘边玩耍时不慎落水,小女孩的奶奶乔学兰闻讯赶来,虽然不会游泳,但救孙女心切的她跳进 3米多深的鱼塘,拼命把孩子托出水面,直到王光久和众人将祖孙二人救起。 “ 我们一家人一辈子都忘不了王老师 !”10月 17日,涵涵的父亲来到临邑县兴隆镇教育办公室,满怀感激地送上了绣有“舍己救人,恩重如山”的锦旗。 王光久今年 55岁,这已是他今年第二次救人。今年正月初五,他和 43岁的弟弟冒着生命危险,从兴隆镇老屯村池塘的冰窟窿里救出一名六七岁的小女孩,他们把孩子送回家连姓名都没留就悄然离去了。 为了表彰王光久见义勇为的优秀事迹,弘扬传统美德,临邑县教育局日前号召全县师生向王光久学习。

Page 66: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这篇稿子基本的内容都已经被上面的这些媒体说得差不多了,很难再有创新了。 这个稿子和上面这些稿件最大的不同,就是较大可能地还原了事实真相,而不是直接转载网络上已发表的稿件。 在倒数第二段,说明了王光久正月初五救起的是“一名六七岁的女孩”,而不是上面这些媒体所说的“三岁男孩”。 这是我和通讯员交流后,通讯员重新采访确认的事实,而不是道听途说,图简便省事而在网络上抄袭。虽然我也不知道这个事实会有这么大的出入,只是找通讯员重新核对这篇新闻报道,通讯员重新采访,就核对出来了。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很重要。

Page 67: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四、通讯员如何发稿 最后再看三个现象,希望能够引起我们对地方教育宣传工作、通讯员工作进一步的思考。第一个是值得注意的“临邑现象”,第二个是形成已久的“潍坊现象”,最后一个是正在发生积极变化的“淄博现象”。 第一个,“临邑现象”。 临邑是一个小县,经济不算发达,教育此前也没有听说有多大名声,但是,从去年到今年,临邑县在中国教育报的宣传工作却风生水起。张志勇厅长也曾表示:“临沂的素质教育改革引起了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关注。”当然,事实上,我们基本上对所有试图在中国教育报进行宣传的地方都会一样关注,但是结果往往不同,有不少会不了了之。可以说以前“名不见经传”的临邑,近一两年是一个成功宣传的例子。 临邑县潘国英局长上任后,提出了一个新“三好”的理念,并一个一个地、实实在在地落实她的理念,然后条理清晰地争取媒体宣传。 这个新“三好”就是身体好、心理好、学习好。

Page 68: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第一篇稿子, 2011年 1月 8日,临邑的稿子上了中国教育报的头版头条:

学生食堂收归学校经营 加大投入确保“零利润”临邑住校生吃上热饭喝上热水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张兴华)“妈妈,现在学校食堂的饭比你做的还好吃。”近日,山东省临邑县邢侗中学学生叶飞让妈妈董玉霞去学校食堂看看。这让董玉霞很纳闷:以前孩子周末回家就说学校食堂的饭不好吃,现在怎么倒过来了呢?她决定去一探究竟。 董玉霞来到学校,看到了学校食堂的食谱:早餐有鸡蛋、油条、火腿肠、油饼、烧饼、蛋糕;午餐有炖鸡、炒菜、炸鱼、包子、排骨等;晚餐是稀饭、炒菜,外带面食管够。令她困惑的是:这么丰盛的饭菜,一天只要 6 块钱的伙食费,她在家里也做不出来,学校食堂是怎么做到的呢?事情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2008年 11月的一天,时任临邑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副局长的潘国英到一所学校检查工作,无意中发现 200多名学生吃饭的食堂,只有一间旧房子、一个工作人员、一口大锅。当时正是开晚饭的时间,一摸锅是凉的,她纳闷:学生怎么吃饭?了解后她才知道,原来是外面的小贩往学校送饭。校门口一个又一个的地摊,孩子们正在成群结队地买麻辣串等零食吃。

Page 69: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经过深入的摸底调查,潘国英发现上述情况非常普遍。同全国大多数学校一样,临邑的学校食堂前几年一直对外承包经营,一些承包商过分追求利润,又因缺乏有效监管,导致饭菜价格高、质量差,安全卫生也没有保障,致使一些农村学校的学生根本喝不上热水、吃不上热饭,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学生和家长对此意见都很大。 2009年 3月,潘国英被任命为临邑县教育局长后,下决心把学校食堂建设作为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要像抓教学一样抓食堂工作,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一定要让学生吃上热饭,喝上热水,保证身体健康!” 当年 7月,临邑县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规范学校餐厅、食堂经营的意见》,着手整顿全县学校的食堂,实施“热水热饭”工程。首先把对外承包转变为学校自主经营,对社会承包的学生食堂终止续包或协商改签,终止合同,全县所有学校食堂由学校自办经营。 临邑以创建规范化食堂为目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食堂条件,全县先后投入 310余万元,改造学校食堂 3万多平方米,配备了餐桌椅、蒸馒头机、切菜机、饧面机、保温车、保温桶、电热壶、餐具消毒柜等设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临邑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就餐条件,解决了学生在校就餐的问题。

Page 70: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临邑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堂监管工作,县教育局要求学校安排一名副校长具体负责食堂管理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把进货关、卫生关、安全关、质量关和价格关;食堂工作人员全部由学校公开聘任,加强培训,持证上岗;建立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组成食堂管理监督委员会,定期征求学生、家长意见,及时调整饭菜质量、品种、价格,确保每个学生吃饱吃好、安全放心。同时,取缔了所有校内的非法小卖部。 到目前为止,临邑 16所学校的 22个食堂已全部改为学校自办食堂,全县 2.1万名住校生,每人一天交上六七元,就能吃上卫生安全、荤素搭配、三餐不重样的热饭热菜,随时喝上热水,在食堂就餐的学生比过去增加了 60%。原来只有 200多名学生在食堂就餐的临邑五中,现在 1200名学生全都在食堂就餐。而在食堂吃饭的学生越多,每个学生分担的伙食成本就越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原来每所学校门口的零食地摊,因为没有了市场,也早已自动消失了。邢侗中学初一学生郭禹的妈妈赵桂英说:“我在县城打工,以前每天 6 块钱还不够孩子买零食,安全卫生也没保障,现在孩子喜欢在学校食堂吃饭,我们家长省时省力省钱又放心。”

2011年 1月 8日第 1版

Page 71: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我认为这个稿件能上头版头条,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难点问题。临邑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住校生吃饭喝水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普遍,很多地方都很头疼,但是没有很好的办法。我了解的济南市的办法,就是几乎每个学校门口都有若干个“小饭桌”,安全卫生有无保障,价格和质量如何保证?无从知晓。事实上,“小饭桌”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或者无政府状态下自然而然产生的一个办法。中国教育报曾经针对这一问题发表过一篇文章,谈八个部门管不住一张“小饭桌”的问题。 第二,热点问题。临邑在各地食堂价格不断上涨,食品质量、卫生、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的时候,由教育部门出面收回学校食堂的承包经营权,全部由学校进行保本经营,从根本上开始解决学校食堂存在的问题,正好是学校、家长、政府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第三,选题准确。这个稿件是临邑县教育局局长选的题目,叫我们去采访写稿,带领我们在学校食堂操作间参观,每人吃了两个食堂自己蒸的没有增白剂等等添加剂的馒头。局长告诉我们,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原来一个馒头可以添加 13种添加剂。她认为学校食堂这个问题很关键,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希望我们报道一下。 但是,临邑以前几乎没有上过中国教育报,更不用说上头版头条了,局

Page 72: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长也没有想到会上头版头条。

报道一出来,这就成了经验,现在有很多人去临邑县学习先进经验。也许其他有的地方也做得不错,甚至做法和临邑的很相似,但是没有报道出来,这就失去了先机。

这篇稿件我们采访之后,很快就发表了。这篇稿件发表之后,临邑县教育局信心倍增,没过几个月,就约我去采访另外一个事,因为他们感觉他们的 “新三好”理念到了认可,这个理念是对的,所以做了一些工作,就要跟着理念宣传出去。于是有了第二篇稿件,又是一个头版头条。

Page 73: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第二篇稿件:把健康和能力还给学生

—— 山东临邑规范办学行为增强学生体质采访纪行 “走基层 看落实”各地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特别报道 27

本报记者 魏海政 “ 在去年的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有 22人次打破了 13项全县运动会纪录,今年更是有 40人次打破 17项全县运动会纪录,这在前几年是很少见到的!”记者近日在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采访时,该县教育局局长潘国英激动地告诉记者。 “2010年度全县中小学生健康水平体检结果显示,全县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大幅好转。中小学生肥胖、营养不良等情况也都得到明显改善。”临邑县卫生防疫站副站长朱逢军说,“学生身体健康,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朱逢军具体负责全县学生的健康体检工作,这几年写体检分析报告时,他的心情一年比一年好。“看着全县孩子体质状况一年比一年好,我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

Page 74: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培养身体心理学习都好的新“三好” 临邑县地处鲁北平原,大部分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学校的体育锻炼场所和设备很难和大城市相比。 “ 绝不能为了追求分数而毁了孩子的身体,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重要时期,身体搞不好,一切都无从谈起。”潘国英说,“因此,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孩子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紧紧围绕身体好、心理好、学习好的新‘三好’原则,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确保每天至少一小时的校内活动锻炼时间,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近几年,临邑县严格按照山东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严格实行学校课程安排上报审核制度,各学校每学期的课程表都要经过教育局审核备案,教育局还会随时组织不定期检查,及时纠正和处理不符合规定的办学行为,保证开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对体育课尤其重视。 针对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课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临邑县教育局每年组织全县 100多名体育教师加强培训学习。对于那些因本校体育教师缺乏而无法开全课时的学校,教育局通过统一组织体育教师开展“跑堂式”上课的方式,送教上门,保证每一所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除此之外,全县所有学校实行统一的作息时间,保证了学生科学合理的睡眠、锻炼和学习时间,为增强学生体质打下了良好基础。

Page 75: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朱逢军告诉记者, 2010 年,全县 32502 名中小学生,经过身高、坐高、体重、肺活量、视力、沙眼、龋齿、结核菌试验以及心脏、肝脏、脾脏、肺等内科常规等 12项体检,结果显示,和 2009 年相比,结核菌试验阳性检出率由 2.3%下降到 1.93% ,青少年视力不良率由 24.39% 下降到 17.06% ,沙眼率由 0.5%下降到 0.1% ,肺活量处于良好状态,中小学生肥胖、营养不良等情况也都好于2009 年。和前几年相比,更是有大幅好转。

学生不用再在碱土操场上“摸爬滚打” 邢侗镇教委主任张新明告诉记者,这两年他不用再为学校体育运动场所建设和器材配备的事犯愁了,以前孩子们都在碱土操场上“摸爬滚打”,气候干旱时,操场上常常灰尘满天,一下雨又变成泥淖,好几天进不去人。但是,现在这样的土操场越来越少,而标准化塑胶操场越来越多了。 原来,临邑县教育局为了有效促进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把体育锻炼器材的配备和管理使用列入了每学期的常规检查和每年的综合督导内容,不断加大学校体育锻炼设施的投入力度。近几年,临邑县先后投入 1800余万元,建设了 8 个田径场、 40 个篮球场、 28个足

Page 76: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球场、 160 个羽毛球场和 200 个乒乓球活动场地,大大缓解了学生体育活动场地紧张的状况。此外,教育局还投资 90 多万元,给中小学统一配备了 45种 2万多件体育活动器材,为体育课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每年 5 月,教育局都要统一组织体育教师和技术人员,通过“送考上门”的方式,对全县初中毕业生进行体育测试,并将测试成绩纳入中考范围。据统计,临邑县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成绩的优秀率、良好率和合格率,分别达到 21.7% 、78.1% 和 95.2% ,均超出全省教育督导指标十几个百分点。

多项竞赛活动形成体育锻炼“活动链” 近日,记者在临盘镇中心小学的校本大课间活动中看到,这边七八个学生相互配合,边唱边跳玩起了竹排舞,节奏明快,韵律优美;那边抖空竹的学生,时而高抛,时而低回,动作娴熟;其他的学生则玩起了呼啦圈,练起了武术操、跳绳、秧歌等,忙得不亦乐乎。临盘中心小学校长刘主友说,学生们参与的竹排舞、抖空竹等特色体育活动项目,融娱乐表演和运动锻炼于一体,孩子们多次参加县文艺汇演,大大提高了他们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每年 4 月,临邑县教育局举办体育节,开展阳光体育竞赛活动,数千名中小学生参加团体操表演,进行体育大课间展示、体操汇演、田径运动会、乒乓球比

Page 77: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赛等 80 多个项目的竞赛活动,形成了“每天一小时、每月一主题、每年一节日”的体育锻炼“活动链”。随着规范办学、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全县实施的“热水热饭工程”等举措,临邑学生体质整体好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临邑县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大幅好转,但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紧缺、体育活动器材不足、体育活动场地简陋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潘国英告诉记者,今后,临邑将加大力度建设农村体育教师队伍,改造体育活动场所,配备体育设施,建立推动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朱逢军说,“虽然学生体质健康的各项指标均有好转,但近视率随着学生年龄和年级而增高。眼睛长时间过度疲劳是其主要原因,这一问题应当引起学校、家长以及全社会的重视,要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时间,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记者手记 关键在于规范办学行为 “ 是时候为孩子们的身体健康着想了!”记者在临邑县采访时,很多老师和家长不约而同地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这句看起来简单的话,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也表明了国家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

Page 78: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关键在于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山东临邑近几年在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过程中,紧紧围绕“身体好、心理好、学习好”的新“三好”要求,结合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克服条件简陋、器材不足等困难,积极开展常态化的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大幅好转,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2011 年 7 月 10 日第 1版

同样是头版头条,但这个稿件刊发时的分量要比第一篇重得多,因为大家都知道“走基层、看落实”这个栏目,是今年中国教育报最重要的一个栏目,目的就是促进教育规划纲要的管着落实。但是这个稿件所反映的内容和措施,我们和上一篇仔细对比一下,措施比较分散,相对而言感觉没有热水热饭工程那么得力。 我认为这个稿件之所以能上挂重点栏目的头版头条,也有其重要原因。主要是赶上了好时候,抓住了好时机。 虽然临邑县本来是按照他们自己的理念在推动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想还给孩子一个好身体,但是之前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他们的做法。

Page 79: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机会来了。 “ ”在今年的 两会 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要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这件事情马上在中国教育报有了反应,很快就推出了一个栏目,谈学生的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如何保证。事实上,四五月份的时候,我正好采访了这个稿子,也把稿子发到了报社。但是一直没有刊发。为什么没有刊发,主要是因为这个栏

“ ”目前期主要以 研究问题 为主,一篇接一篇地搞调查研究,谈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难以保证,等等,还没有进展到谈哪个地方做得很好,有比较好的经验这一步。 临邑县教育局很着急,一看都发表了这么多篇谈校园体育的稿子,就是不发他们的经验。殊不知,越是在最后发表,越是好消息,前面的都是揭露问题,或者批评哪里做得不好,等等。 到了七月初,我一看时机差不多了,就把原稿修改了一下,重新发给报社。很快,这个稿件就见报了。 半年连发两个头版头条,临邑的信心就很不一般了,感觉上头版头条并没有那么难,即使整体落后一点也不要紧,只要有好的做法,就有机会。 也就是在我发表第二篇稿件的那几天,我又去临邑采访他们“新三好”中的另外一个题目——学习好。怎么让学生搞好学习,他们就研究搞课堂教学改革,当堂达标。当堂达标教学改革在德州市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就是宁津县。此前我也报过一

“ ”篇 宁津三千教师同研当堂达标 的稿件,大约两三千字。临邑现在也搞这个,并没有占到先机,如何报道,采访之前我也比较犯愁。

Page 80: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第三篇稿件:

整体推进教学改革 引导学生“兵教兵”合作 组织同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山东临邑科研兴教激活农村课堂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我发现课堂效率提高了,课外作业减少了,学生也开始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没以前那么累了。”尝试实施当堂达标教学改革一段时间之后,山东省临邑县翟家镇实验小学英语教师刘凤芸深有感触地说:“农村小学受语言环境的限制,英语教学难度较大。以前,上课讲的内容很多,但课堂效率却很低。自从全县开展当堂达标教学改革两年多来,课堂上明显发生了不少变化。” 临邑县东西狭窄,南北狭长,边远地区的学校距离县城较远,学习交流很不方便,再加上农村教师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教育理念偏于陈旧,制约了全县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均衡发展。针对这一问题, 2008 年底,临邑县申请成为“德州市当堂达标教学改革重点实验县”。“我们下决心向教学科研要质量,全县一盘棋,合力促教改,狠抓科研兴教和课题带动战略,在全县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临邑县教育局局长潘国英说。

Page 81: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当堂达标教学是目标教学理论框架之下的一种基本教学模式,明确的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效率是生命,具体的方法则可以灵活多样。”德州市教科所所长王际海说。在市县两级合力推动下, 2009 年初,当堂达标教学改革开始在临邑推行。

和很多农村教师一样,习惯了教“哑巴英语”的刘凤芸在专家引领下开始寻求课堂变化,尝试一上课就和学生一起制定当堂教学要达成的目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与“兵教兵”交流互动,最后的课堂测评也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并逐渐形成了“听说读写,当堂达标”的基本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听说互动环节。“一段时间之后,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刘凤芸说。

“ 以往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大多数教师没有教育科研意识,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教育科研无用论’、‘教育科研神秘观’等充斥教师头脑,有的教师甚至会说‘我几十年没搞过科研,还不是照样教书’。”临邑县教研室主任余德忠说。为了解决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两张皮”的问题,调动教师自主搞科研的积极性,临邑县让教师从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自主选择申报小课题进行研究,反过来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Page 82: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 在当堂达标教学小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典型带动、试点先行和整体推进的策略,首先选择有科研积极性的教师作为实验教师,鼓励其结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自主选择申报课题并开展研究,同时组织全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集体备课讨论,集中意见写出最佳教案,再进行分头授课。两年多下来,教师的无效教学环节减少了,说课、评课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科研积极性也随之增强了。”临盘镇教办副主任王志勇说。

兴隆中学地处偏远农村,由于受学区小学师资和生源质量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英语、数学等农村薄弱学科学生起点和学业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在小升初之后逐步凸显出来。“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造成的‘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现象非常普遍。”兴隆中学校长纪庆华说。在开展当堂达标教学改革之后,学校对英语和数学两科进行“分层走班,当堂达标”教学改革实验,一个教师带两个不同层次的班,并在年终进行捆绑考核与奖惩,以推动薄弱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兴隆中学英语课“分层走班,当堂达标”教学改革实验教师马红芳告诉记者,在保证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针对 A、 B、 C 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设置了明确的当堂达标教学目标,学生每学期根据学习情况在各个层次间流动,避免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争取让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都能“吃饱”、“吃好”,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整体教学质量。经过一年的探索,该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在全县同年级中也表现突出。

Page 83: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搞教学科研,目的不在课题本身,而是要通过全县整体推进教学科研的方式,提高全县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科研素养和教学质量,实现科研兴教的目的,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潘国英说,如今临邑农村教师的科研素养和积极性提高了,老课堂发生了新变化,学生的学业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已经走上了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和均衡发展的道路。

2011 年 7 月 28 日第 2版

这个稿件就是个新瓶装旧酒,虽然临邑和宁津的当堂达标各有自己的特色,但整体而言基本上差不多,都是在一个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这个稿件之所能够发表,我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搞课堂教学改革,虽然是个比较老套的话题,但是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和提升,这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主题,可以长做长新。 第二,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比较符合临邑的实际,因为当地现在还没有多少钱为学校建高楼大厦,搞现代化教学设备,搞教育信息化,也还没有发展到所有这些硬件都已经具备,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内涵发展的地步。搞这样的教学改革,既符合当地的实际,也在全国很多的地方有借鉴意义,因为全国尤其是西部还有很多很多像临邑这样的地方,很有代表性。

Page 84: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第三,赶上了暑假。暑假和寒假是中国教育报发稿的淡季,淡季并非不好,而是一些政策性的宣传任务比较少,加上学校放假,新闻也比较少。在这些时候,可以腾出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做几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题目,而不是搞时效性很强,如果今天不发,明天就错过了时机不能再发的题目。 还有第四篇稿件,这是前两天刚发 “的一条消息,也是在头版的 走基层——记者在现场栏目”,同样是今年教育宣传的一个重点栏目。 大家可能会认为学校食堂的事报一次头版头条就可以了,我原来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临邑的“与时俱进”,让学校食堂的事又一次上了头版的重点栏目,而且稿件发过去没两天就见报了。

Page 85: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面油肉全县统一采购 食堂管理精细化临邑两万多学生吃上安全放心饭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吕红燕 林丽霞)“现在孩子在学校食堂吃的是冷鲜肉、面粉和大豆油,都是大品牌,质量有保证,我这个做家长的也放心。”近日,记者在山东省临邑县翟家镇中学采访时,该校学生杨杰的爸爸杨世军高兴地告诉记者。

然而,一年前,杨世军还担心学校的食堂条件差、不卫生,怕孩子上学期间吃不好,特意把孩子转到县城读书。“后来我听同村的孩子说,翟家镇中学的食堂不仅饭菜花样多,也很干净。我实地考察后发现,学校食堂不仅基础条件好,管理规范,还特别干净卫生,所以我又把孩子转回家门口的学校上学。”杨世军说。

记者在学生晚餐时间来到翟家镇中学,走进宽敞明亮的餐厅,一股饭香味扑面而来,学生们干净卫生的不锈钢餐盘里,有烙饼、小花卷、炒菜和鸡蛋汤。校长党新红告诉记者:“现在学校食堂的面、油、肉都统一集中定点采购,杜绝了不合格面粉、地沟油、污染肉流入学校。”

Page 86: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临邑县教育局局长潘国英告诉记者,从 2009 年开始,为消除后勤社会化带来的弊端,彻底切断从学生身上谋利的“链条”,该县收回食堂经营权,由学校统一管理,并先后投入 540 多万元,新建餐厅 8处,维修餐厅 14处,购置各种现代化橱具设备 340多件,配备餐桌椅 7000 多套,从根本上改善了 2.2万名住校生的就餐环境。随着翟家镇中学食堂的改制成功,临邑县所有学校食堂已全部步入精细管理和安全运营的良性循环轨道。 今年 3 月,由县教育局牵头,临邑召开了中小学食堂定点采购认定会, 3家大型企业获得全县学校食堂面、油、肉的专营权,按最优惠的价格、最优的质量及时为学校供货。潘国英说,大宗物品统一招标定点采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大大降低了成本。 目前,临邑县所有学校食堂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制定了《学校食堂规范管理条例》、《食品卫生安全制度》、《食堂从业人员岗位制度》、《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教育局每学期还会同卫生防疫站、食品药品监督局,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对发现问题的单位吊销卫生许可证,全县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 过去外人承包食堂,有了问题学校干着急插不上手,我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孩子们哪天吃坏了肚子。临邑县理合中学校长葛保安说,“现在全县学校的食堂统一由学校经营。全县统一招标、定点采购、规范管理之后,食堂的质量、卫生和安全有了保障,学生满意,家长放心,我的心也放肚子里了。”

2011 年 11 月 14 日第 1版

Page 87: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为什么说与时俱进,因为大家看今年初报道的上一篇稿件是“学生食堂收归学校经营,加大投入确保“零利润”,临邑住校生吃上热饭喝上热水”,这是学校食堂改革的第一步,保证吃上热饭喝上热水最近本的需求,保证温饱;这一篇稿子是时隔将近一年之后,在保证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达到了“安全放心”的要求,开始追求品质。

第二个,“潍坊现象”。 潍坊本来就是一个教育宣传工作做得很好的地方,有领导的支持,又有重视教育宣传的传统和氛围,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潍坊还有一个很好的通讯员张庆亮。举一个例子,他能把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视点版整版报道过的一个事情,再自己扒拉出来,在中国教育报做一个整版。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做到的。 今年初,潍坊评出了第一批中小学教授,我专门去采访这个事,也采访了当事人。但是当时只发表了下面这么一篇小稿,另外一篇稿子最近才发表。

Page 88: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姜言邦:全国首位“小学教授”这样炼成本报记者 魏海政

  【点睛】 “职称再高,我还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新学期还要继续教六年级的数学。”从教 28 年,姜言邦先后任昌邑教研室副主任、昌邑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等职,但他从未离开教学一线,且长期担任班主任。姜言邦说:“教师的生命在课堂,脱离课堂搞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姜言邦老师评上正高级职称啦!我们小学老师也可以当‘教授’啦!”近日,山东潍坊昌邑市奎聚小学的姜言邦老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正式核准为全国第一位小学正高级职称教师。消息一传开,让小学教师们振奋不已,因为,这标志着小学教师最高只能评“中学高级教师”的历史从此结束了。

  闻此消息,平时性情平和,在课堂上却活力四射、挥洒自如的姜言邦,依旧保持着往日的平静和从容,照常教着奎聚小学六年级的数学—— 28 年来,他的激情和汗水,都挥洒在了小学的三尺讲台上。

Page 89: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1982 年,姜言邦从昌邑师范毕业,来到昌邑第一实验小学任教,当时还没有职称分级,每月领 70 元工资,但这并不妨碍他热爱和钻研教学工作。 为了做好教学工作,姜言邦每天晚上备课时,都精心准备两套教案,一套尽量详细完备,用于熟悉教材和授课内容,做到胸有成竹;在此基础上,脱开教材,凝练授课内容,思考其中的问题,形成一套教研提纲,并保存积累下来,成为进一步研究思考的材料。几年下来,姜言邦不但迅速提高了教学水平,还于 1985 年被评为昌邑优秀教师。 姜言邦第一次听说“职称”这个新鲜事,是在 1988 年,那年他被评为小学一级教师,工资涨到了每月 100 多元。此后,姜言邦先后担任昌邑教研室教研员、昌邑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等职,并于 1993 年破格评上小学高级职称,这也是当时小学教师的最高职级,但他从未离开教学一线,且长期担任班主任。 姜言邦说:“教师的生命在课堂,脱离课堂搞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1997 年,姜言邦调任昌邑教研室副主任,但他依然坚持在教学一线授课。 2000 年,潍坊市在教师职称改革中,首次在小学教师中增设“中学高级教师”,相当于副高级,姜言邦又破格评上“中学高级教师”。姜言邦说,虽然职称上去了,但作为小学教师,却要去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心里总还是感觉有些别扭。

Page 90: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2001 年,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姜言邦一人来到辽宁盘锦,在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任教的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到学校“蹲”了一周时间,深入钻研魏书生及其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思想。回到昌邑后,姜言邦以身作则推动课改工作,并全力提携青年教师,发现和培养了于美霞等一批全国优秀教师。

   2009 年,潍坊作为全国试点之一,开始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并首次设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教学业绩、育人水平和师德素养成为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姜言邦没有想到,他居然在 2010 年年底成为全国第一个小学正高级职称的教师。

  姜言邦说:“职称再高,我还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新学期还要继续教六年级的数学。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才是我一生的追求。”

2011 年 2 月 28 日第 2版

Page 91: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之所以有这篇稿件,主要是因为我采访完潍坊的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之后,写的重头稿件一直不能发表。主要的原因不是试点做得怎么样,也不是稿件写的怎么样,而是在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这一问题上,教育部和人社部对于宣传的意见似乎不太一致,再加上这种关乎全国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在报道的导向上比较慎重,领导们三思而后行。在这种情况下,我又改变策略写了这样一篇小稿,先在二版一个不太起眼的地方发表了。 然后就是一直等待时机,直到前不久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决定推广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中国教育报才又旧事重提,把旧闻拿出来当新闻报道宣传。这时候,我又写了下面这篇稿件,一个整版,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主要是探讨二十多年来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过程。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小学“教授”姜言邦亲历职称变迁 20年

小学“教授”姜言邦在课堂上 (图)

Page 92: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 编者按 • “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常常这样形容教师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社会赋予了教师群体精神崇高的符号特征,但却往往无法在社会地位与收入水平上给教师以更好的保障,其中以小学教师最为典型。在这样的现实下,我们常常被山村教师拿着微薄的薪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乡村讲台的故事所感动。感动之余,我们不禁要问,如何不再让教师职业的光芒仅仅依靠个体的品质与情怀支撑,而是用制度去呵护这份职业的神圣?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关注与中小学教师地位及待遇紧密相关的职称制度,以山东潍坊进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为切口,以全国第一位小学“教授”姜言邦亲历的职称评定为线索,一探 20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变迁,以期对这一关系到中小学教师切身利益以及教育未来的改革进行深层次思考。

■本报记者 魏海政 执教 28 年,从未离开过小学讲台的“孩子王”,居然有了“教授”级别。山东潍坊昌邑市奎聚小学数学教师姜言邦此前从不敢想象自己会有这样的际遇。

Page 93: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幸运”源于山东省潍坊市于 2009 年开始进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探索。其重点是:改过去小学、中学教师职称分开为统一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系列;改过去评聘分开为在设定岗位管理基础上的评聘合一;改过去中小学职称副高级为止到增设正高级职称。 2010 年底,潍坊市 17 名中小学教师被核准为全国第一批正高级职称的中小学教师,从此,中小学教师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教授”级别。在这 17 位中小学老师中,姜言邦是唯一的小学老师,因而成为全国第一位小学“教授”,若待遇得以落实,他一个月的工资要比原来多近千元。 略带传奇色彩的是,姜言邦职业发展过程中踏上的每一步向上的台阶,都踩到了我国职称制度改革的点子上,不经意间,他竟成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变迁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人物。 回望过去 20 年,姜言邦的故事不仅呈现出一位小学教师的个体精彩,也折射出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变迁史。 1988 年 初识职称的“小学一级教师” 姜言邦第一次听说教师要评职称这个事,是 1988 年。

Page 94: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1982 年,姜言邦从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师范毕业,来到昌邑第一实验小学当起了小学教师,如愿跳出了“农门”,每月工资 50 元。凭着一股年轻人的猛劲,姜言邦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教学与备课上,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工作刚满3 年时,就被评为昌邑优秀教师。 在享受职业成就感的同时,姜言邦也面临着这样的现实:和他同年毕业到企业工作的同学,每月能领到的工资是他的好几倍。 在教师群体里,这并不是姜言邦一个人的困惑。当时,从整体上看,教师工资低、待遇差、社会地位不高,我国也还没有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不断凸显,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探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评定等政策,以此促进教师队伍数量、质量、稳定等重要问题的解决。 1986 年,我国首次出台《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拉开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建立和改革发展的序幕。 1988 年,潍坊市第一次开展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评定工作开始了。一天,姜言邦上完第一节数学课后回到办公室,就听到几位老师正在热烈地讨论“教师要评职称了”。从教 6 年后第一次听说“职称”一词,让他感到颇为新鲜。

Page 95: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经过工龄和学历认定,姜言邦于 1988 年被评为相当于初级职称的小学一级教师。“以前提一级工资才涨 6块钱,这回有了教师职称制度,评上小学一级教师后,一下子涨了几十块!”姜言邦说。那一年,他的工资从每月 70 元一下子涨到了每月 100 多元。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建立,为教师工资待遇的改善提供了契机,给老师们带来了“幸福生活”的希望。 1993 年 摸到“小高”透明“天花板” 5 年后,姜言邦等来了第二次教师职称评定。其间,他先后担任昌邑教研室教研员、昌邑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等职,但从未离开课堂教学。 1993 年,因突出的教学成绩,姜言邦被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这也是当时小学教师的最高职级。 按要求,评小学高级教师至少要有 8 年的小学一级年限,一般人熬不够 8 年,想评小学高级是没有希望的。但姜言邦只用了 5 年时间,属破格晋升。评上小学高级教师后,姜言邦的工资涨到了每月 400 元。 “ 有了‘破格’,就说明评职称、涨工资已不再仅仅凭资历、讲资格、卡工作年限了,给那些有能力、有潜力的年轻人和业务骨干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给他们的晋升带来了希望和可能。”姜言邦说。

Page 96: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破格评上小学高级教师时,姜言邦只有 31岁,刚过而立之年,正是干事业的时候,评上职称的鼓舞及对小学教学的喜爱,使他选择了一如既往地扑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带学生、搞研究、发论文,还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的本科进修班,拿到了本科学历。 1997年,姜言邦调任昌邑教研室副主任,但他依然坚持在教学一线。 1999 年,他被评为山东省教学能手。在他看来,这是对专心教学和钻研业务的老师含金量最高的肯定和荣誉了。 可是,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从职称评定中受益。事实上,能评上小学高级教师的人本来数量就很少,很多老师教了一辈子书,也评不上小学高级教师。当时评上了小学高级的教师,一般人年龄也不小了,职称也就到头了。很多老师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摸到了那层透明的“天花板”。 此外,根据当时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中学教师职称和小学教师职称是截然分开的,小学教师最高的职称就是小学高级,只相当于中学初级职称。换句话说,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低人一等”,工资待遇也相应较低,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明显不如中学教师。 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教师想再评职称、提待遇,往上发展,就必须跳槽到初中或高中任教。那些有希望和真正能够跳槽成功的人,大多是小学教师中的佼佼者。因此,优秀小学教师“升级”到初中任教,就成了小学教师提高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寻求更大发展机会的重要渠道。

Page 97: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这样一来,小学的优秀教师被中学“掐尖”,中学和小学学段之间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师资水平的差距逐步拉大。经过多年积累,发展到后来就出现了“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现象,小学留下的多是些难以挪动的老教师。2000 年 有点别扭的“中学高级教师” 小学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优秀教师流失、中小学学段之间师资水平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到 2000 年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关头。 这一年,潍坊市在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中,首次在小学教师中增设了“中学高级教师”,相当于副高级,由此改写了小学教师职称只能止步“小学高级”的历史,小学教师也可以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了。 这一改革举措的初衷是让一些出类拔萃的小学高级教师有望冲破“透明天花板”,“破格”评上“中学高级教师”,但仍然留在小学任教,增强小学教育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当然,能真正评上的依然只是凤毛麟角,即便如此,但还是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给小学教师带来了希望。 潍坊市的初次试验,给每个县小学教师评“中学高级教师”的名额只有一两个,想要晋升,可谓难上加难。最终,昌邑市只有姜言邦一人凭实力和业绩闯过了独木桥,破格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成为昌邑首位拥有副高级职称的小学教师。

Page 98: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伴随着职称的破格晋升,姜言邦的工资也涨到了 2500 元。这一回,姜言邦和很多人的感觉一样,觉得“真的已经到顶了”。“小学教师能和中学老师一样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评上了就相当于大学副教授的级别,再不知足,还想咋的?”姜言邦说。 但事实上问题依然存在。“明明是小学教师,却要去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味道,心里感觉有些别扭,不那么舒畅”,这是很多小学老师的心声。 此外,一些新问题也随之而来。潍坊市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从 2003 年开始的评聘分离制度,到后来逐渐积累了一大批通过了职称评定,但是没有岗位聘任、工资待遇无法落实的老师,这些老师的职称可以说名不副实。他打了个比方,很多人到一个屋子里吃饭,而屋子里的座位有限,那些评上了职称,并且已经被聘任到岗的老师,就相当于进了屋子,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下吃饭了;那些评上了职称,但是因没有空岗还没有被聘任的,只相当于排队排到了前面,进了屋子,但只能站着等有了空座位才能坐下吃饭;那些还没有评上职称的,连屋子也进不了,只能在院子里排队等待。很多年轻的业务骨干和一线教师只有等到前面“老资格”的教师全部解决了,才能轮到他们,大大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而很多老教师的状况正如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张国华所说:“到了 45岁后就不想上课了,因为评上高级职称后就没了压力,可以考虑退居二线了。”

Page 99: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在职称评定中如何评价老师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潍坊市日向友好学校校长张则香说:“原来学校没有自主权和发言权,只是负责收集上交老师们的评审材料。”而负责评审的教育部门、人事部门及评审专家仅凭文凭、学历、论文数量等书面材料,很难全面了解一位老师的真实水平,评审过程也缺少监督,有时会造成评审结果和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这导致很多老师把精力放在了准备材料和想方设法找评委、拉关系上,违背了职称评定的本意。此外,学校里后勤等多年不在教学岗位的职工照样可以评聘职称,职称评聘也不向班主任倾斜,挫伤了一线教师和班主任的积极性。 2010 年 全国第一位小学“教授” 2009 年,作为全国 3 个改革试点之一,山东潍坊和陕西宝鸡、吉林松原开始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改革原来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并首次设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明确要求教学业绩、育人水平和师德素养成为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 这次改革在职称等级上,设置了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

Page 100: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并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此外,在 2003 年评聘分离之后,要求再次实现评聘合一,原则上有多少岗位,就评多少职称,聘多少老师。 当时已经是中学高级教师、相当于“副教授”的姜言邦,仔细对照了一下评正高级教师的条件和要求后,填表报了名。 2010 年 7 月,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也明确指出,要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看到这一消息,姜言邦感到高兴极了,觉得全国的小学教师有了“出头之日”。 事实上,这时候潍坊等 3 个试点的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也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 2010 年底,潍坊市 17 名中小学教师被核准为全国第一批正高级职称的中小学教师,从此,中小学教师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教授”级别。在这 17 位中小学教师中,姜言邦是唯一的小学老师,因而成为全国第一位小学“教授”。在姜言邦看来,“小学教师不再‘低人一等’,得到了他们早就应该得到的东西”。

Page 101: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当然,能够成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全国第一个小学“教授”,并非易事。根据潍坊试点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要想评上正高级职称,要求“教书育人业绩卓著,教学业务精湛,教研能力突出,示范引领作用显著”,还必须符合承担学生管理工作 5年以上等条件,体现了教学育人优先的原则,共计有 18项被细化的条件,可谓严之又严。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试点改革过程中的诸多操作方式堪称亮点。潍坊的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搞“一刀切”统一制定评审方案,而是只负责定原则方向,把具体的评审权力还给学校,让学校自己制定评审方案,进行民主推选;学校也把评审方案的制定放权教师,最终的方案要获得 85% 以上的教职工同意通过,公示 7天没有异议,才开始评审推荐。潍坊日向友好学校的评审方案还大大向班主任倾斜,潍坊一中则要求按比例核定岗位数,实现评聘合一,且杜绝论资排辈现象。 如今,此次试点改革的效果已逐渐开始显现。高层次人才因为职称限制不愿到小学任教、优秀小学教师往中学跑的状况已开始出现改观苗头。 2009 年和 2010 年,潍坊市已吸引了近 600 多名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到小学任教,创历史新高。 回忆 20 多年间参评职称的经历,姜言邦说,他也经历过与领导竞争、与自己当年的老师竞争的尴尬局面,但每一次他都因为突出的教学科研业绩脱颖而出。在姜言邦看来,这些并非是他炫耀自己的经历,而是他认为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越来越合理,越

Page 102: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越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感言。对于职称与职业的关系,姜言邦也有自己的看法:“职称再高,我还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我相信职称、认可职称,但并不崇拜职称、唯职称是从,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才是我作为教师的一生追求。” 不久前,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好消息再一次传来。 2011 年 7 月 16 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将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 8 月 31 日,在第 27 个教师节来临之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近两年试点改革的基础上,再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国部分地市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设置正高级职称,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 昌邑市奎聚小学的徐丽霞老师在看到扩大改革试点的消息后激动地说:“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非常激动,终于有盼头了,就像点燃了一盏希望之灯,挺给力的!”潍坊日向友好学校校长张则香也很高兴,她说,对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而言,由于名额太少,想晋升小学“教授”更像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老师享受到这项制度改革的成果。

Page 103: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观点潍坊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制度意义 ■毛寿龙 2009 年开始,山东省潍坊市开始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首次在中小学设正高级教师职称,教学业绩、育人水平和师德素养,成为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地位,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从而更好地改善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潍坊改革中提升中小学职称制度的天花板,让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一样有正高职称,结束评聘分离的做法,的确为中小学教师解决了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不过,从制度上来看,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小学职称制度,是大一统的教育制度体系的需要。这样的职称制度体系,便于对教师队伍统一管理,在高考指挥棒统一指挥下,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这一制度体系,可以叫做单中心的教育体系。 单中心的教育体系,其教育资源的分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全国统一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所有的学校投入都是一样的,师资力量也是一样的,也就是一种投入均等化的大一统教育模式。这样的模式,会给所有的学校分配同样名额的高级职称岗位,而所有学校的教师,也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竞争。这个模

Page 104: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式,虽然是投入均等,但是实际上不可能均等。因为每个学校地理位置是不均等的,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均等的,其生活、交通等条件是不均等的。所以,一般来说,大城市的条件比偏远地区的条件要好得多。结果,为了投入的均等,必须在职称待遇等方面,给偏远地区更多的倾斜,才可能实现均等化的教育模式。但是,资源是有限的,再多的资源投入,也不可能弥补大城市与偏远地区的差距。所以,大一统的模式,即便是均等投入,其结果也是倾向于大城市的资源投入要高于偏远地区的投入。职称统一评定、行政性配置、对偏远地区适当照顾,显然有助于建立统一的教育制度,但离均等化的模式有很大差距。而且这样的体制下,很难出很好的学校。 另一种模式是等级投入模式。把中小学分为重点和非重点,把重点分为国家级重点、省重点、市重点、县重点等各等级,按照不同等级投入资源。这种模式中,大城市很多学校显然都会是重点,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很难是重点。这便会产生很多国家级中小学,甚至有些中小学校园硬件建设比大学还好。这种模式,可能会出现很多优质中小学,但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教育会被忽视。如果职称数量分配也向重点中小学倾斜,其结果会导致教育更加不平等。

Page 105: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大一统教育制度的核心是统一配置资源,由于其配置都是通过行政机制,所以,中小学教育往往是高度行政化的。行政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导致行政化的绩效指标体系,也导致行政化条件下的教育模式。现在统考分和升学率是中小学绩效的指挥棒,于是,最好的学校,往往是训练学生出高分的学校。很多重点中小学的学生,其高分,主要体现在做考试题的熟练程度上。对这些学生来说,学习是次要的,但是每天的考试是必须认真对待的。把考试当成学习,把考分当作中小学教育的 GDP ,这显然是违背教育的基本目的的。 所以,现在的一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尝试,可以说解决了一些现实的问题,但是从制度上来说,只是现有大一统制度下的制度改善。改变教育的非均等化问题,改变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改变考分至上的局面,应该说,还需要继续探索。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思考改革的启示■潍坊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 徐友礼

Page 106: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2009 年,根据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的统一安排,潍坊市作为全国三个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市之一,率先对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制度进行改革。 从 2009 年 3 月部署动员到今年 5 月基本完成,这次改革不但使小学、中学教师全部过渡到新的职称系列,按照岗位设置竞争上岗,产生了 17 位正高级职称教师,而且形成了激励教师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较好地克服了原有职称制度的弊端。在这次影响深远的改革中,我们收获了很多启发。 主管部门须敢于放权,尽可能让利益相关者成为改革主体。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的权利,长期以来一直集中在人社、教育部门手中,教师职称评聘谁上谁下,靠的是上级部门的几条杠杠,凭的是供评委打分的材料,很难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此次改革是一套全新的制度设计,从改革之初,我市就决心下放权力,学校的事情由学校办,教师的事情让教师作主。人社、教育部门只管原则、程序、岗位、比例、总量,具体方案由学校教职工自己制定方案,一校一策。这极大调动了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各校方案都较好地体现了课改水平、教学能力、育人业绩、师生关系等主要价值追求。

Page 107: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改革须充分考虑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对灵活的政策。这次改革总体上达到了目的,但是也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方面,若不改革,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比如,此次规定在小学阶段高级教师比例仍然控制在 1% ,而实际情况是,潍坊全市改革前已聘任到1.6% ,最高的一个县(市)已经达到 3.2% 。虽然人社部门采取了“退三进一”的突破性政策,但是要消化现在已有的职称存量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许多教师退休之前没了希望。这样,改革成效难免打折扣,也与现实不符。这几年已有大量具有本科、研究生学历的优秀师范毕业生进入小学教师队伍,如果政策不加以完善,会严重削弱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须整体设计,综合推进。现在的教育改革单靠某一方面的推进已很难取得预期成效,在同一项大改革中必须通盘考虑,否则头改尾不动,就会出现“半身不遂”,严重的还可能断送已取得的改革成果。比如,此次改革仍延续评审“淘汰率”的老做法,广大教师颇有意见。过去是评聘分离,只要是够硬杠杠的教师学校基本上是全部上报,在那种情况下适当保持“淘汰率”是合适的。但是新的改革是学校有空岗时,由过去已评聘上的和新的够条件教师竞争上岗,往往一个岗位有几十个人竞争,这样竞争上的人再由上级评委搞“淘汰率”,显然值得商榷,甚至一些教师对改革产生了怀疑。还有,新的职称改革鼓励教师到偏远农村、薄弱学校去参加竞聘,可是一旦参加并且竞岗成功,与优质学校,甚至自己过去所在学校的教师相比条件还是相对较弱,在评审时再被淘汰,这样的做法与改革的初衷南辕北辙。

Page 108: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今天的许多教育改革,确实需要变换思路了。

2011 年 9 月 25 日第 3版

然后,中国教育报才在头版头条报道这则“旧闻”。介绍潍坊试点的经验:竞聘方案由学校制定 评聘与岗位设置衔接潍坊把评审推荐权还给学校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赵云福)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奎聚小学的数学老师姜言邦没有想到,他会成为全国第一位评上小学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潍坊市是全国首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和姜言邦同时被评为正高级职称的中小学教师共有 17 人。 潍坊市自 2009 年 3 月开始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到目前已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在改革过程中,潍坊市坚持公开透明和民主公正的原则。以往中小学教师评职称,评审专家仅阅读评审材料,很难了解教师的真实情况,再加上学校没有评审权,有时会出现公认的好教师有可能评不上相应职称的现象。

Page 109: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这次潍坊教师职称改革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把教师的评审权和推荐权还给学校,具体竞聘方案和计分办法由学校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只负责定原则方向,对学校的方案把关审核。 潍坊市奎文区日向友好学校的教师杨洪霞说:“参加工作十几年来,每次评职称都是让交什么材料就交什么材料,评不评得上心里根本没底。现在学校的评审方案、标准和计分办法等都是老师们亲自参与制定的,事实上老师们自己成了评委,由被评变为自我评审,能不能评上,心里特别亮堂,既看到了自身优势,也找到了不足,工作目标也更明确了。” 除了坚持公开透明和民主公正的原则外,潍坊市此次改革还按照职称评审、聘用与岗位设置紧密衔接的要求,不再进行岗位比例之外的职称评审,杜绝了职称和待遇不对应的问题,避免了“高职低聘”现象。与此同时,潍坊还允许符合申报条件,但尚未通过资格评审的教师,和已经取得相应资格的教师一起参加竞聘,让一批业绩突出但资历较浅的年轻教师通过竞聘脱颖而出,竞聘到高一级的岗位,对中青年骨干教师起到了明显的激励作用。 这次改革的亮点之一还是 17 名中小学教师评上正高级职称,其带来的激励效应是很明显的。姜言邦说,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称,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一线从教,激发了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Page 110: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中学教师因为职称限制不愿到小学任教、优秀小学教师往中学跑,城镇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的问题。 潍坊市教育局的相关统计数据也说明了这一问题,最近两年,潍坊市小学吸引了近 600 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到小学任教; 2009 年中小学之间交流教师 1121 人, 2010 年交流 1735 人,均创历史新高。 姜言邦说:“职称改革将会对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我相信职称、认可职称,但并不崇拜职称,唯职称是从。职称再高,我还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新学期还要继续教六年级的数学课。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才是我一生的追求。”

2011 年 10 月 23 日第 1版

到此为止,我们觉得也许关于这一事件的报道也就差不多了。但这个新闻确实是一个经得住时间考验的题目,一旦政策导向开始关注,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的挖掘。

Page 111: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这时候,潍坊的通讯员张庆亮又出现了。他换了角度,换了版面,换了写法,把同样一件事情,又在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版做了一个整版的报道。他没有放过最后一次机会,写得淋漓尽致。稿件如下:

探寻潍坊教师职称改革细节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中国教育报》 2011 年 10 月 28 日整版 2010 年夏,《中国教育报》刊发《潍坊评出 17 名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的新闻引起全国关注,呼喊了多年的中小学教师也应有正高级职称的建议终于在山东潍坊变为现实。 潍坊的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几点突破: 其一,建立了新的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体系。所有教师的职称从入门时的十三级起,阶梯式晋升,现在最高为四级、正高级职称,拓宽了中小学教师职 1986 年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将中学和小学划分成两种不同的教师职务系列,在中学最高级只设置到副高级,小学仅设置到中级。这种设置限制了小学教师的发展空间,还出现了小学教师“中学高级”的怪现象。于是,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小学教师不如中学教师。而中学教师在评上“中学高级”后,也难有工作动力。

Page 112: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潍坊打通了原来的中学和小学教师职称系列,中小学教师拥有了平等的、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这是令一线教师兴奋的事情。 其二,潍坊将职称候选人的推荐权还给了学校,鼓励学校自己拿方案、推人选,打破了原来人事局、教育局在职称晋升中两家作主的局面,创新了职称评价机制。 职称初选标准原来是由人事局、教育局定,学校、教师只能被动接受。如今,潍坊规定,学校推荐方案需经过 85% 的教师同意,推选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师为职称晋级候选人。这个过程还将过去职称评定时过分强调论文和学历的倾向,变为更加注重师德素养、工作业绩和一线实践经历等。 潍坊敢于下放上位部门的部分评审权利,这样的做法值得称道。将最优秀的教师确定为职称晋级候选人,无疑是评审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但是,作为基层教育局,要想在职称制度上作出大突破,仍有不少难题: 比如,基层迫切需要上级部门构建一个上下畅通、左右关联的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打破目前人事局、教育局两套班子的难题。再比如,财政实力有限,教师职称名额偏少,如何让优秀的年轻教师跨越资历这道坎?

Page 113: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职称改革牵涉到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利益,仅靠一个地方教育部门单独推进,难以逾越体制屏障,仍待上层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张婷) 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

潍坊:职称评给大家最认可的教师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庆亮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关系教师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疏漏和马虎。作为全国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市,潍坊探索的诸多亮点引起了各方关注。

亮点一 人员推荐方案学校定 “ 以前,职称评选仅靠上级审阅材料的做法有很大弊端:人事局、教育局对教师的情况掌握不透,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权又得不到体现,导致好教师也有可能因材料不好而不能获得高级别的职称。另外,很多学校工人甚至其他工作人员也钻了政策的空子,符合初选条件的就申请评职称,这也给学校带来了许多矛盾。”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张国华说。 学校想评的教师评不上,不合格的教师评上职称学校也没办法,这也的矛盾在现实中越来越突出。

Page 114: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职称晋升人员推荐方案学校定,这种制度设计的必要性显而易见。人事、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度,把职称初选的权力还给了学校,而学校也把权力还给了教师。按照潍坊市的统一要求,所有学校的竞聘方案须由本学校全体教职工大会表决,赞成人数达到 85% 以上的,方可组织竞聘上岗,以充分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但问题或者担忧也随之而来:曾经那么神秘的职称评审工作,人员由学校自己进行民主推选,行吗?如果用几句话来概括潍坊改革的特点,除了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的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等,这次改革尤为明显的是: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 按照潍坊市的《教师水平评价标准》,以高级教师为例,主要包括:教书育人业绩显著、教学业务精通、教研能力较强、指导培养教师成效明显。虽然也有明确要求,但再一层的更具体的细则,则由学校方案进行进一步细化界定。比如“备课细致认真、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设计完整”等,各个学校的要求都有细微差别。 利益调整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各中小学按照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前期抓培训,中期抓落实,阶段抓总结,妥善处理并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尽量化解矛盾,保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育教学的有序正常运转。

Page 115: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就像办学不能千校一面一样,职称制度改革更要结合学校实际。竞聘的具体过程中,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方案不一样,城市学校的方案也不可能和农村学校一样,甚至同一乡镇的学校也不会一样,必须“自己的爆竹自己放”。

亮点二 专业评选 公开透明 学校评审坚持规范申报评审程序,严格按照个人申报、学校竞争、专家推荐、组织呈报、主管部门审核、评委会评议、公示公布等程序组织实施。 学校根据教师岗位空缺数量和工作需要,确定竞争人数,组织教师竞聘。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未被聘用的和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符合岗位条件且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均可参加竞争推荐。通过竞争推荐的教师,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可直接聘用;未取得相应资格的,须通过职称评审后再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 学校成立以专家和一线教师为主、一般不少以 7 人的推荐委员会,对参加竞聘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推荐意见。学校根据推荐委员会的推荐意见,结合任现职以来各学年度的考核情况,集体研究确定推荐人选。学校自行评定教师,本校之内、同事之间,谁该上谁该下,大家心知肚明、一目了然。

Page 116: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记者采访发现,学校操作过程中的评价导向是科学、审慎的,突出了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和教学课时量的评价。在竞聘推荐中,普遍把握了 5 个方面的因素:教师工作量大小、是否担任班主任、校内是否兼职(如备课组长、年级组长等)、岗位的重要性、技术复杂程度等。

亮点三 跨校竞聘 分类管理 整个竞聘过程,呈现出明显的“两突出”特点:突出跨校竞聘,各学校在制定竞聘方案时,注意体现跨校竞聘的内容,明确跨校竞聘的条件、方式;突出分类管理,竞聘方案体现向一线教师倾斜,同时兼顾各个层面的利益。 潍坊把教师职称变为 4 个级别 13 个等级后,增加了职称竞争聘用的台阶,对教师产生了持续的激励作用,特别是设立正高级教师职称,使职称的激励作用更加明显,有效破解了过去“天花板效应”问题。职称不到头,教师永远有晋升空间。 不止一位教师表示:我在原来的学校就是一棵草,现在成了一块宝。如果没有跨校竞聘,原来的学校不放、现在的学校不接收,我可能一辈子都是一棵草。 原来,受职称限制中学教师不愿到小学任教、城市教师不愿到农村任教,是一个普遍问题。因为职称和工资、退休待遇等都息息相关。改革后,统一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序列,哪个中学或高中的教师富余了,把该校的教师调到小学去,因为待

Page 117: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遇不变,评职称一样,教师心里也不会再有疙瘩了,推进了城乡之间、各学段之间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的逐步解决。 2009 去年以来,潍坊市城乡之间已经实现实质性交流教师 3450 人,中学与小学之间交流教师 2246 人。教师更有奔头儿了 根据学校申请,潍坊市评审通过了一级教师 147 人、高级教师 188 人,正高级教师经省高评委评审通过 17 人。整个评审过程波澜不惊、圆满顺利。 就目前已经显现出来的效果,潍坊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至少已经达到了这几方面的预期。 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积极性更高了。一位在县一中任教的教师认为,职称的 4 个级别 13 个等级,对教师产生了持续的激励作用,不再轻易“船到码头车到站”,而是“不断有奔头儿,跳一跳够得着”。 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竞争机制真正建立起来了。一批业绩突出但是资历稍浅的年轻教师,通过竞聘脱颖而出,竞聘到了高一级岗位,“排排座、吃果果”不灵了。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孬是不一样的。 中小学对高层次教育人才的吸引力更强了。据统计, 2009 年以来,在潍坊市引进的 3378 名新教师中,就有硕士研究生 604 人,引进的数量和学历层次较前有显著提高,这对潍坊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将会具有重大意义。

Page 118: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大势所趋。政府部门要把好关,确定大方向,学校要积极配合稳妥运作,改革才会改好、改出积极性和效益,这是潍坊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校长观点:职称改革成为教师发展指挥棒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中心学校校长 张宝成

上学年我校被山东安丘市教育局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在上级组织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满意度达 100% 。这源于我校有一支作风过硬、积极肯干的教师队伍。教师积极性从何而来?我认为职称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职称改革,教师说了算 学校依据上级文件规定,由教师代表围绕课改能力、育人业绩、教学能力、师生关系等方面草拟职称晋升方案, 85% 的教师参与讨论,修正后由教代会通过。教代会从教师中选举“教师专家”,组成团队,对符合条件,并提出晋升申请的教师进行评议,再根据分配名额确定晋升人员,结果向社会公开。

Page 119: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教师的考核评价对教师职称改革至关重要。只有考核标准合理,考核过程求真务实,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才能决定竞聘人选。因此在竞争推荐过程中,学校强化领导,成立了聘任委员会负责教师的聘任工作。聘任过程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我校竞聘工作要进行 3次公示,即首先将待聘人员名单进行公示,以免漏人;其次将待聘人员各项赋分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候选人到市职改办领取聘任指标;最后将拟聘人员名单进行公示 这个过程真正实现了职称晋升教师说了算。我校没有因为职称晋升出现同事之间、干群之间闹矛盾、互相猜疑的现象;相反,干群之间、同事之间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越来越多。

职称改革,引领教师发展 以前,上级业务部门组织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教师参选的积极性不高。哪怕分管领导磨破嘴皮,有些教师还是雷打不动。现在好了,教学能力是晋升职称的一个关键条件,教师就有积极性了,报名参赛的人数超过分配名额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去年以来,我校有 2 名教师被评为潍坊市教学能手, 3 人获得潍坊市优质课奖,还有 3 人获得“安丘名师”称号。

Page 120: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以前,学校组织课题研究,很多教师懒得参加。职称改革让很多教师不仅积极申报校级课题,还积极申报省、市级课题。去年以来,我校有一项课题研究成果获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两项获安丘市创新项目奖,三项获安丘市创新燎原奖。 以前,有的教师 45岁以前就晋升中学高级教师了。随后,他们工作也失去了积极性,拿高工资,还不想干重活,就等退休了;还有的不愿在一线任教,转岗干后勤工作,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现在,中小学教师可以晋升正高级教师了,为高级教师又竖起了梯子。我校许多中年教师,教学能力强,师德素养高,育人本领过硬,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当中不少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晋升正高级职称。 职称改革,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成就了教师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去年以来,我校先后被评为安丘市科学管理示范校,被潍坊市教育局确定为潍坊市个性发展 50强学校。教师观点:小学教师同样可以成为“正教授”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樱桃园小学 张华

Page 121: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当我大学毕业进入小学从教时,父母觉得非常遗憾。他们或许觉得,一名教育硕士去教小学,会被人笑话。他们为何会有这种想法?我想,这与中小学职称设置不同有关。 在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中,大学、中学、小学均设高级教师,但不同学段高级教师的级别与待遇却有着很大不同: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相当于大学教师的副高职称,而小学高级教师则相当于大学的中级职称。 一般来说,小学高级教师就是小学学段的最高职称,只有极少数优秀教师可以破格“小拔高”,获得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机会。所以在高中、初中任教的大学同学在感慨于我对小学教育的情有独钟之余,经常不解:“为什么非要选择到小学任教呢?” 曾有有关人士说,教师职称设计主要考虑到不同学段教师的学术水平不同。言外之意,不就是小学阶段教师的学术水平相对较低?职称不是荣誉称号,不是名利,它体现的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我想,本次职称改革恰好给了我们小学教师、给了社会一个导向——

Page 122: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中小学教师职称统一了!学教师也可以评“正高”了!职称评聘中更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一线实践经历了!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更加完善了!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建立了!……

中小学教师职称统一了。无论在初中还是小学,职称待遇都是一样的,连职称称呼都不再有任何区别。再也不会出现中学到小学教师中“掐尖”、小学教师为了晋升职称“跳槽”到初中的现象了。相信对于所有基础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教师来说,这次职称改革的所有要点都是无比振奋人心的。 教师评价标准更务实了。这次改革改变了原来职称评价中过分强调论文和学历的倾向,转向注重对师德、教育教学能力、工作业绩贡献的要求。这对我们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是极大的鼓舞,它必将引导我们每一位教师踏踏实实从教,更加专注于教书育人,不断提高自己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成长。

Page 123: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在小学任教同样可以成为“教授”!小学教师工作有了新动力,事业有了新方向,职业信念更加坚定了。因为我们的工作价值有了更好的体现。 当我把职称改革的新措施告知父母时,他们似乎比我还要高兴,在告诉友邻他们引以为傲的女儿是一名小学教师的时候,总也不忘加一句:“现在,在中学小学当老师都一样了,小学也可以评教授呢。”

这只是潍坊今年发表的七八个头条和重要稿件中的一个,但是显示了一名优秀通讯员的能量,值得我们研究。 张庆亮现在还在写一本书,好像叫《新闻应对学》,是他多年新闻宣传和应对媒体记者的心血与经验,是专门教各单位负责新闻宣传的人如何应对记者的,估计很快就会出版,我建议大家看看。

最后我们看一下“淄博现象”: 淄博今年基本上是山东发稿最多的地市之一,仅沂源县就发表了四篇,其中一个头版头条,一个二版头条。在淄博市的层面发表的稿件也不少,还专门做了大半个版的局长访谈,体现了局长的一些理念;在文化版做了半个版的学校文化建设报道, “ ”算是大丰收。 淄博现象 是一个正在成长和成熟的现象。

Page 124: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寻求教育质量的再突破—— 山东省淄博市教育局局长赵新法谈如何深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编者按:教育规划纲要已进入深入实施阶段,如何围绕绘就的教育发展蓝图寻求突破,各地在行动!在山东省淄博市,当地将其中的重点工作凝练为提升教育质量!提升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永恒命题之一,也曾因过度提及而在部分地方被异化,淄博市为何要再次大张旗鼓地提倡、推行,此中深意何在?记者就此与该市教育局长赵新法展开对话。

这个稿件大家应该已经认真学习了,内容就不再多说了。

Page 125: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去年 12 月 28 日,《中国教育报》在“区域教育”栏目中报道了教育历史物证的新闻:

山东淄博公布首批 20项市级教育历史物证

本报讯 (特约通讯员 李效同) 史鉴往,物载史。日前,山东省淄博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从 156 件基层学校征集到的教育历史物证材料中,审查、筛选出改修闻韶书院碑记等 20项淄博市首批市级教育历史物证。学校旧址、老教具、老照片、印章、题词、校长任命通知书、劳模乘车优先证等均有入选。 教育历史物证作为一种特殊资源,是记录教育历史发展历程的代表性实物,积淀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淄博市级教育历史物证名录共分 4部分,包括建筑类、资料类、用品类、树木类等。其中,建筑类包括产生于 1874 年的临淄区齐都镇中心小学改修闻韶书院碑记,产生于 1930 年的培德学堂男子部旧址等 4 组实物;资料类包括产生于 1935 年的民国时期淄川区北关小学校监韩寿山先生照片,产生于 1939 年的马耀南烈士照片,产生于 1955 年 6 月 16 日的山东省人民委员会任命董希峰校长通知书等九大部分;用品类包括产生于 19世纪末的长山县周村私立光被中学讲桌、老式显微镜、英文打字机等 4 个物件;树木类包括唐宋古槐等 3棵树。

Page 126: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淄博市要求首批市级教育历史物证所在单位要根据历史物证的特点,认真做好物证的保护、管理和保存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历史物证发掘工作的宣传力度,继续深入发动广大师生,动员社会各界,采取捐赠、代存、复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做好教育历史物证征集、挖掘工作,充分发挥其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

一般的消息做到这样就很不错了。但是这个稿件发表之后,老科长李效同科长还不满意,觉得对于这件事的意义还没有足够充分的挖掘,多次和我探讨,后来又在文化版发了半个版的深度报道,他终于比较满意了。

校园老物件唤起教育的文化自觉特约通讯员 李效同 王芝东

史鉴往,物载史。教育历史物证,作为一种特殊资源,承载着教育的发展变迁,以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滋养着师生的精神家园,也是新时期学校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载体。学校之大在于根脉之深,校园“老物件”于无声

Page 127: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中教育着师生,是师生的精神家园,成为一种文化标志。山东省淄博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教育历史物证评选工作,从一个新鲜的层面向社会展示教育,进一步树立教育的“文化形象”,使教育文化走向自觉。——编者 位于鲁中大地的淄博市是齐文化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内众多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英才辈出,桃李芬芳。淄博市教育局近来努力做好教育历史物证的保存工作。还公布了首批 20项市级教育历史物证。 想必会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何为教育历史物证?征集教育历史物证的意义何在?其实,史鉴往,物载史。教育历史物证作为一种特殊资源,是记录教育历史发展历程的代表性实物,也是新时期学校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载体,积淀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做好教育历史物证的发掘、保存工作,可以起到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 据了解,为更好地归纳、梳理教育历史物证资料,淄博市教育局将此前公布的首批市级教育历史物证名录分为四类:建筑类、资料类、用品类和树木类。其中,建筑类包括临淄区齐都镇中心小学改修闻韶书院碑记( 1874年)等 4项物证资料。资料类包括民国时期淄川区北关小学校监韩寿山先生照片( 1935年)等 9

Page 128: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项物证资料。用品类包括长山县周村私立光被中学讲桌、老式显微镜、英文打字机( 19世纪末)等 4项物证资料。树木类包括宋槐等 3项物证资料。 这些来自若干年前的反映淄博市教育历史发展的物证资料,犹如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德育教化的生动教材 学校的物质文化,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学校物质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论语•述而》中有这样的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2004 年 11 月,淄博市临淄区齐都中心小学把散落在校园各处的几块石碑拼凑完毕后,惊奇地发现它们竟是“改修闻韶书院碑记”。经过对石碑的考证,齐都中心小学校址所在地可上溯到 130 年前的闻韶书院。同时,这一发现也为临淄近代教育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 临淄区齐都中心小学校长宋曰文介绍说:“临淄最早的书院为稷门书院,其历史悠久,何年建院已无可考。清嘉庆年间易名为闻韶书院,地址就在现在的齐都西关大街路北。同治年间,临淄知县主持,民间集资,在现齐都中学校址所在

Page 129: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地新建闻韶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 1874 年),知县孙震将闻韶书院改设为县立高等小学堂。碑文由时任临淄知县的孙震撰写,谢肇奎书丹。‘改修闻韶书院碑记’碑文详细记载了这段历史,并对改修后的高等小学堂的规模作了详细介绍。” 2005 年 10 月齐都中学对石碑进行了修复保护,修复后的石碑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又一实物例证。中西合璧的生动案例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展示学校形象、提高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史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史教育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宽学生视野、培养新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坐落于淄博市周村区的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是该市唯一一所百年中学。该校校长房明说:“学校始建于 1897 年,原名‘长山县周村私立光被中学’,其前身是英国基督教浸礼会创办的教会学校。但是,‘光被’诞生在中国的土地上,同时还具有深刻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尚书•尧典》中有言:‘允恭克让,光被四表。’因此,‘光被’校名本身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矗立在淄博六中院内的两座古建筑——济美楼和西式曲廊平房, 2006 年被淄博市政府确立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 年又被淄博市政府认定为近现代优秀建筑。济美楼,建于 1908 年,

Page 130: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为西式二层楼建筑,原为教会学校的办公楼,楼内建筑风格独特,共有大小不等的13 个房间。一楼现辟为著名校友李振声院士馆,二楼为艺术馆,展出著名校友的书法作品 50余件。西式曲廊平房,建于 1912 年,为坐北朝南的曲廊平房建筑,屋前建有长廊,现辟为百年校史馆,共 11 个展室。其建筑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十分坚固耐用,门、窗、地板以及屋前长廊边上的厅柱、廊柱均为木质材料,虽历经百年仍完好无损。 济美楼和西式曲廊平房两座古建筑,见证了淄博六中在中西文明的碰撞中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历史。如今,古朴典雅的校史馆和李振声院士馆已成为该校学生学习、思考和成长的教育基地。党性教育的真实见证 学校的历史是精神文化的根基,是持续发展的源泉,学校的文化与精神需要厚重的历史来支撑。 在淄博市首批市级教育历史物证名录资料类中,笔者看到了一封信——原山东省博山第一中学张陶村校长致高中学生党员孙嘉修的亲笔信。 据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校长陈贞凯介绍,孙嘉修为淄博一中毕业生, 1955 年考入华东航空学院。孙嘉修毕业后,张陶村校长亲笔致信告知他被批准为中共候补(预备)党员。 50 年后的 2005 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孙嘉修将张陶村校长的亲笔信捐赠给了母校。

Page 131: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张陶村校长在亲笔信中这样写道:“你已光荣地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特先致函祝贺,希望加倍努力!候补时间为一年,自五五年七月十八日起至五六年七月十八日。党的关系信可在高等学校招生发榜之后再行接转。届时你还须亲身来博一趟。余后详谈。” 这封信,陈旧而厚重,它饱含着一位老党员对党的拳拳之情,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发展高中学生党员的历史,更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淄博一中学子勤奋学习,努力争先,为校争光。 是留恋,是震撼,更是唤醒。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形成“文化力”,使学校文化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教育历史物证资料折射出来的人性光芒,会照亮我们的教育,使之焕发光彩。

再来看看沂源的四篇稿件,其中第二篇是头版头条,第三篇是二版头条,都是我同一次采访的重大收获,两篇稿件各有侧重,但都反映的是学前教育。之所以能连发两篇,重要的原因有这么几点:一个是沂源本身做得好,二是赶上了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宣传报道热点,三是同样一个好的题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挖掘。

Page 132: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山东沂源建立镇扶困助学基金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齐化勇)截至今年初,山东沂源县 11 个镇全部建立“扶困助学基金”,贫困学生资助实现了全覆盖。 目前,该基金总额达 74.6万元, 2010 年共资助学生 725 人次。此外,该县 2010 年还通过各种渠道共资助贫困大学新生 351 人,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321 名。 2011 年 3 月 16 日第 2版

利用合班并校富余资源 改建村级幼儿园山东沂源低成本办园破解入园贵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尚峰 齐化勇)“我们幼儿园是前几年在中小学布局调整时,利用富余的小学校舍建起来的‘村级连片园’,现在有 160 多个孩子,每月收费 110 元,覆盖周围 7 个自然村,最远的也就三四里路,学前三年入园率在 98% 以上,对农民的孩子来说,现在基本不存在‘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了。”近日,记者来到山东省沂源县悦庄镇龙山幼儿园采访,耿文英园长介绍说。 沂源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农业县。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山区农业大县,幼儿园收费少的只有五六十元,基本上解决了“入园难”“入

Page 133: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园贵”的问题。“在提高学前三年普及率的同时,我们一直在探索符合山区农村实际,低成本、高质量的办园模式。”沂源县教体局副局长刘长春说。 悦庄镇是一个有 69 个村、 6万多人口的农业大镇。教体办主任孙兆刚说:“光靠财政投入,很难办好学前教育。但是,我们充分利用了布局调整、合班并校后的富余资源,一口气改建了 7 所独立设置的‘村级连片园’,把附属于小学的‘学前班’独立出来,仅此一项,就节省了建设资金 200 多万元。”在通过改建节约经费的同时,镇政府又集中财力物力新建了一所中心园和一所农村园,把有限的资金用来培训教师,补贴办公经费,促进了办园质量的提高。 同悦庄镇一样,石桥镇等 11 个乡镇都发扬勤俭办园精神,充分利用富余校舍等资源改善办园条件,在没有闲置校舍的地方,村镇协商解决幼儿园建设用地,把建园成本降到最低。在建立“村级连片园”的过程中,珩崖幼儿园合并到镇中心幼儿园,实现了校车接送,逐步走上了规模办园、规范办园的道路。 “ 以前只要说提高办园质量,就会立刻想到加大投资、购买玩教具等。”沂源县实验幼儿园园长刘传芳说,“ 2007 年,我们看到了谷锦屏教授编写的《幼儿园的十子活动》一书,感到眼前一亮,决定利用身边的种子、叶子、石子、沙子、绳子、盒子等,变废为宝,挖掘‘十子’特色,丰富教育资源,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质量。”沂源县教体局还专门开展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发展低成本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县级课题研究,指导全县幼儿园开发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丰富活动内容。

Page 134: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沂源县还专门组织参加了“幼儿园游戏与民间艺术”省级研究课题,加强农村特色教育理论研究和指导。在每一所幼儿园,几乎都能看见孩子们在农家乐、自然角、动物角、编织坊、音乐表演区、游戏益智区活动。崔家庄村一名孩子的家长孟现礼说:“我们农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在这里都变成了最好的玩教具,孩子不仅学了本领,还特别喜欢来幼儿园,俺一百个放心!”

据了解, 1997 年前,沂源的学前教育基本上处于“一村一园,一园一班,一班一师”的状况,办学点分散,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一年入园率不足 50% 。从 1997 年起,沂源县以农村撤班建园为突破口,把学前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统筹规划,对幼儿园建设进行单独考核、单独奖惩,把学前教育以 25% 的比重纳入乡镇教育综合考评,将全县原来的 473所幼儿园调整为 240 所,推动学前教育由弱项向“重点突破项”转变。到 2003年,全县 13 个乡镇全部完成了“学前教育示范乡镇”创建任务。 2004 年,沂源再次抓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机遇,实行多村联办,优化重组教育资源,推动学前教育向集中办园、规模办园和规范办园的方向发展。到 2010 年,已有 50 多所幼儿园成为“淄博市教育初步现代化幼儿园”,城区学前教育普及率达到 99% ,农村达到 95% ,学前教育基本实现“龙门一跃”。

2011年 4月 15 日第 1版

Page 135: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领着农村大娘办出省级示范园—— 记山东省沂源县悦庄镇龙山幼儿园园长耿文英

本报记者 魏海政 她从一名育红班老师,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她受村民委托,每天跑十几里路,带领七八名“农村大娘”,把一个村办园在短短 3 年内办成了省级示范园。如今 26 年过去了,虽然还是一名普通的山村幼儿教师,但她依然用自己的阳光般的笑容和内心的坚韧,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孩子、每一名教师。她就是山东省沂源县悦庄镇龙山幼儿园园长耿文英。

在“哄小孩”中坚定做教师的信念 1984 年,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初中毕业的耿文英只好含泪回到家中务农。当时村里的育红班正好缺一名老师,村书记就问她愿不愿意去当老师,耿文英高兴地一口答应了。那年,她才 17岁。 但“哄小孩”并没有耿文英想象的那么简单。看见育红班黑乎乎的屋子,七高八矮的桌子,还有流着鼻涕又跑又哭的孩子们时,她的心顿时凉了一半。

Page 136: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有一天上午最后一节课时,一个小女孩突然站起来,举着自己的凳子说:“老师,你坐我的小板凳吧,你都站了一上午了。”小女孩一说,其他 15 个孩子也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板凳争着说,老师,坐我的,坐我的……看着一个个涨红了小脸的孩子,耿文英的心头不禁一颤。从那一刻起,这 16 个小板凳和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坚定了她做一名幼儿教师的信念。

  转眼几年过去了,耿文英的婆家为她找了一份到县城酒厂当工人的工作,想想自己当育红班老师每月只有几十块钱的工资时,耿文英有些心动。但在结婚前一天,她收到了以前学生送给她的结婚礼物——一个绣了 16颗“心”的红盖头。班上一个孩子问她:“耿老师,你结婚了还当老师吗?”耿文英含着眼泪说:“我一定当。”在和丈夫的争论中,耿文英度过了自己的新婚之夜,辞掉了好不容易找到的正式工作。婚假一过,她就回到了孩子们身边。

   2000 年,沂源县悦庄镇组建了几个村联办的龙山幼儿园,镇教育中心领导找到当时已调到悦庄镇中心幼儿园工作的耿文英谈话,希望业务突出的她去当园长。当时,耿文英的儿子才 6 个月大,丈夫的腿又不好,但她二话没说,接过了这个重担。

Page 137: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教只会种地的“农村大娘”学会音乐舞蹈

  初到龙山幼儿园,最让耿文英犯愁的就是教师了。幼儿园里的七八名教师,都是平时还主要靠种地养家糊口的农村中年妇女,文化水平不高,更没有接受过幼教的专业培训,不会画画舞蹈、识谱弹琴。

  怎样才能办好幼儿园,不让乡亲们失望?耿文英决定先从教师业务抓起。她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后的时间,从最基本的常识开始,对“农村大娘们”进行业务培训,一句一句地教她们学简谱,一笔一画地教她们学画画,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教她们弹琴,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她们学跳舞,老师们都笑着说:“这才是真正的‘赶鸭子上架’。”转眼间一年过去了,老师们学会了音乐、舞蹈,说起了普通话,业务素质和能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了龙山幼儿园这个“大家”,耿文英几乎舍弃了自己的小家。每天早上,她都要骑自行车跑十几里路,第一个来到幼儿园,下午培训结束后最后一个离开。一次,耿文英到镇教体办开完会后直接回了家,不满两周岁的儿子好奇地看着她问:“妈妈,你今天怎么天没黑就回家了呀?”

Page 138: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耿文英的辛苦没有白费。经过 3 年的努力,这个由村民联办的、每个孩子每月只收几十元学费的幼儿园很快步入了正轨,不仅服务村的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了 100% ,幼儿园还先后获得了淄博市示范幼儿园、淄博市“十佳”幼儿园等称号。2003 年,龙山幼儿园更是通过了山东省示范幼儿园的验收。

把农村的歌谣、游戏开发成园本课程 带领着一群平均年龄 42岁的“农村大娘们”,耿文英在短短 3 年间,把一个民办幼儿园办成了省级示范园,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这些‘农村大娘们’是如何取得这些成绩的?”耿文英说,就是因为这些朴实的“大娘们”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才取得了这些可喜的成绩。 龙山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说,耿文英在平时工作中总是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大家相处得就像亲姐妹一样。 2007 年春天,一位教师摔折了腿,耿文英每隔几天就去看望一次。出院后,耿文英早上把她接到幼儿园,下班后再送回家,来回接送了一个多月。 为了规范办园,耿文英还和老师一起商量,建立了一套大家认可的规章制度,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如期兑现、公正公平,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

Page 139: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资金短缺是困扰农村幼儿园发展的最大的问题之一。但耿文英和老师们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动脑,上山下河,挖掘农村资源,利用废旧物品,把农村的草编艺术、民间歌谣、民间曲艺、传统体育游戏等,都变成了幼儿园的特色区角活动和园本课程,既降低了办园成本,又缓解了资金不足的压力,探索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农村特色办园之路。

   26 年来,把全身心都投到农村幼教事业中去的耿文英,留下了很多遗憾:父亲去世前,她没能见上最后一面;丈夫双膝关节积水,她顾不上照顾……有人曾不解地问耿文英,干了 20 多年,还是一个民办幼儿教师,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的工资,整天这样抛家舍业的,究竟图个啥?

  耿文英说,她自己也解释不清楚,但在内心里就是喜欢和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在幼儿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虽然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我越来越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幸福和自豪”。

2011 年 5 月 21 日第 2版

Page 140: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沂源学生将告别煤渣操场所有中小学体育场地定时向社会开放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尚峰)“秋季新学期开学后,我们沂源县南麻镇第二小学、历山中学、县职教中心等 7 所学校的 2万余名学生将告别煤渣跑道,用上今年新建的塑胶操场。”近日,山东省沂源县教体局局长侯宪全高兴地告诉记者。

  沂源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全县共有中小学 87 所,此前只有 1处城区校铺设了部分塑胶跑道。沂源县县委书记苏星说,沂源县从 2010 年开始,分“三步走”推进学校体育场地改造提升工程: 2010 年投资 1000万元,完成 2 所学校的体育场地改造任务;今年又投资 2500万元,完成了 7 所学校的体育场地改造任务;今后,该县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分期分批完成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达标改造工程。

  据介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体育场地的社会作用,沂源县还规定:早晨及下午放学后,所有学校体育场地定时向社会开放,满足学校周边居民的健身需求。

2011年 8月 10 日第 1版

Page 141: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大家注意这篇稿件的标题:“沂源学生将告别煤渣操场,所有中小学体育场地定时向社会开放”,这两句话,主标题反映上层领导关心的山区农村县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副标题切合当时教育部等部门要求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精神。 淄博还有一篇教育信息化的报道,我现在去别的地方采访,他们问哪里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比较好,想去学习一下,我就推荐淄博,因为我亲眼所见,耳闻目睹了淄博几个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优秀成果。

开展网络集体教研 编制个性化网络教材淄博教育信息化改变传统课堂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在近日刚刚结束的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比赛中,山东省淄博市有 300 多名师生入围决赛,荣获这次大赛的 39 个最高奖项,并取得全国总分第一名的优秀成绩。 淄博何以能够取得佳绩,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哪些“妙招”呢?淄博市教育局局长赵新法告诉记者,作为首批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淄博近年来坚持以教学应用为导向,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促进课堂教学有效交互、自适应测评优化传统教学评价等一大批创新应用项目和科研课题带动信息化教学实践及网络教研,引导学生进行网络

Page 142: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目前,淄博已在 1700 个班级装配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占全市学校班级总数的 1/4 。 在张店区实验中学,记者看到,李婷老师在“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中,链接学生课前走访当地民间艺人的视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网络多媒体模拟设计室,引导学生从美术小课堂走进了生活艺术大课堂,达到了“美术生活化,课堂自主化”的良好教学效果。 不仅如此,淄博大多数农村学校也尝到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甜头。周村区城北中学原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 2008 年,学校率先实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进教室,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课堂。吕萍老师告诉记者,教师们已不再简单地“拿来”网络教学资源,而是通过网络集体教研,整合资源编写适合教学实际的个性化网络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和课堂的局限,学校在经历着从传统课堂到信息化课堂的跨越和转变。 淄博市电教馆馆长李光良说,全市紧紧抓住“农远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全面配备和课堂教学信息化改造。和城北中学一样,很多农村学校如南定中学、傅家中心小学及沂蒙山腹地的沂源县农村学校,都已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课堂教学。南定中学何勇老师的多媒体课件“键盘上的音符”、沂源县第一中学和沂源县第二中学周世超、蒋甫政老师的“虚拟灭火”等还获得了“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Page 143: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只有增效才能真正实现减负。”赵新法说,“淄博紧密结合课改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减轻了师生负担,还打破了农村学校传统教学方式的种种局限,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淄博正在全面稳步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校园创建工作,区域整体推动城乡教育走向优质高位均衡发展。

2011年 10月 11 日第 2版

最后结合淄博的稿件,探讨一个问题,关于稿件的综合处理。 这是最近通讯员发给我的一则消息,还没有发表:

淄博淄川区: 1.2万农村娃坐上“快乐大巴”

265 个村居, 152条运营线路, 1.2万名学生, 103辆新校车……针对校车运行路线复杂、乘车人数众多等实际情况,淄博淄川区采取切实措施,积极购车,创新管理模式,加大监督力度,严格运营考核,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的乘车安全。……

Page 144: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此前,临淄区也发表了一篇类似的稿件。就这个校车问题而言,淄博市已经发表过 4篇新闻宣传稿件,足见校车问题是一个中国教育报关注的重要问题,基本上不分大小,只要是关于校车的改革措施,基本上都刊发了。我们来看看:

淄博市临淄区 1.2万名学生乘上安全校车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周晶元 王芝东)近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符合规范安全营运准入条件的 170辆校车全部投入运行,有效解决了以往校车绝大多数为淘汰客车,安全隐患严重,以及学校、幼儿园对校车“管不着”、“管不了”等问题,让全区 1.2万名城乡学生坐上了安全舒适的校车。

据了解,在购车时,该区财政对符合国家标准的制式校车按照车辆价格的 50%给予补贴,并承担承运人责任险,目前全区已集中购置制式校车 106辆,区财政补贴资金 850万元。此外,符合准入标准正在营运的 64辆校车,也将在年底前全部更换为制式校车。在学生乘车费用方面,由财政按乘车费用的 50% 予以补贴。据测算,每生年均补贴 500 元,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全区学生家长减轻 600万元的乘车负担。

2011 年 10 月 19 日第 7版

Page 145: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山东高青清理不合格校车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成康 杨成)近日,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对全县接送学生车辆、驾驶员进行资格审查,集中清理查处不合格校车,对 66辆不合格车辆予以强制停运。

2011 年 6 月 11 日第 2版

财政投入 1750 多万元购置校车淄博张店区小学生坐上免费校车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肖玉泉 皇甫晓文)日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实验小学学生高高兴兴地坐上由政府提供的免费新型安全校车去上学。今年,张店区政府计划总投资 1750 多万元,分期购置 129辆统一、新型的校车,预计到今年 8 月底,全区需乘坐校车的 20 所小学和 17 所幼儿园的孩子,将全部实现免费乘坐新校车的目标。 随着张店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全区近 7000 名孩子需要乘坐校车上学,校车安全成为学校安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张店区高度重视校车安全工作,成立

Page 146: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了全区校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为校车及驾驶人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档案,做到了行驶证、驾驶证、保险、检验、资格审查“五证”齐全;设立了校车交通往返信息卡,实行低年级值班教师跟车制度,完善了定人、定车、定座、定线、定时、定检的“六定”制度,彻底杜绝车辆“带病”行驶,确保校车车况良好。 “十一五”期间,张店区投资 5亿余元新建了 7 所学校,对 15 所中小学进行了扩建,对 14 所薄弱学校进行了整合,进一步优化了全区中小学布局。

2011 年 6 月 15 日第 1版

淄博免除校车行政性收费区县制定乘车费用标准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成康 王芝东)近日,山东省淄博市制定出台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统筹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学生乘车工作,制定扶持接送学生车辆发展的优惠政策,并统筹相关部门加强管理,治理交通违法行为和非法接送学生行为,保证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 淄博市坚持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各负其责的原则,由教育部门牵头,建立综治、安监、公安、交通运输、教育、财政、城管执法等部门参加的市、(区)县、乡镇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工作。

Page 147: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同时,由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制定扶持、奖励接送学生车辆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各项行政性收费全部免除,免除车辆年检费及标牌费,车船使用税实行先征后补,市财政对接送学生车辆承运人责任保险进行补贴。此外,接送学生车辆的乘车费用标准、定价方式也由区县人民政府制定,避免车辆所有人随意提价,损害学生家长利益。

2011 年 7 月 18 日第 2版

校车这个稿件如果能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从淄博市的角度推出一篇大稿,影响会更大一些,一是因为各市县区都做得不错,可以从整体的角度报道;二是进行市域整体报道,影响力更大,有可能上重要版面的重要条位,比如一版、二版的头条或倒头条。现在一个区一个区地宣传报道,一是有点撒芝麻盐,难以形成气候,二是大同小异 ,前面的还好发一点,后面的就很难发。 大家都知道, 16 日早上,甘肃省庆阳市又发生特大幼儿园校车事故。现在这个稿件还能不能亡羊补牢,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也许时机还在,也许已经失去。我的建议还是努力争取出大稿。当然不是字数多,而是影响力。这个问题需要熟悉情况,全盘策划。

Page 148: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我们再来看看高青的另一篇关于校车的稿件,就是稿件通盘考虑、综合处理、做大做强一个很好的案例。大家应该向通讯员杨成老师学习一下他的操作秘笈。

过去是爬堤坝“气喘吁吁”的农用车、摩托车,如今变成带定位系统的高标准校车,六成新车政府购置,学校专人考核运营——

高青农村娃乘上幸福车

本报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杨成

新学期刚开学,山东省高青县投资 570万元,新购置的 51辆高标准新校车开始运营。在该县黑里寨镇多星希望小学,三年级( 3)班学生刘佳晨开心地对记者说:“我住得离学校比较远,走路上学要一个多小时。以前都是爷爷骑三轮车送我,现在这个校车坐起来可舒服了。”

“ 现在的校车统一漆成了黄色,就和小学生头戴小黄帽一样,能够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我们在外打工的家长也放心了。”自从孩子坐上了统一的校车,小佳晨在外打工的爸爸终于放下每天忐忑不安的心。高青县县长徐培栋说,新校车的启用标志着该县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Page 149: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重拳砸向“黑校车” 高青县是位于淄博市最北端的沿黄县,长期以来,农村用来接送学生的大多是农用车、摩托车、三轮车,甚至是一些报废车辆。 高青县木李镇的白龙湾村、三圣村、北李村,是位于黄河大堤内的堤内村,村内孩子们每天都要翻过黄河大堤到堤外的清河小学上学。“原来孩子乘坐的旧校车车况差,每次爬堤坝都是‘气喘吁吁’的,我真是提心吊胆啊。”一名北李村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 农村学校校车已成为令家长担心、校方烦心、社会揪心的“老大难”问题。尽快解除这些安全隐患,是高青县人民一直以来的愿望。为此,县委书记李灿玉专门批示,校车关系孩子安全,关系全局,一定要到车到人,要立抓立行,多管齐下,堵疏结合,确保学生乘车安全。校车安全工程被列入高青县 2011 年为民办的实事之一。 为解决农村学生上下学时的乘车安全问题,高青县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教育部门牵头 , 联合各镇政府和交警、交通、安监等有关部门,召开接送学生车辆整治的联席会议,成立了接送学生车辆集中整治小组,按照无缝隙无死角全覆盖要求,深入开展不合格校车安全管理集中整治,对全县接送学生车辆、驾驶员进行资格审查,对不具备运营资质、车况差的不合格校车及时查扣,对 66辆不合格车辆予以强制停运,坚决杜绝了不合格车辆非法运营。

Page 150: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高青县教育局安全办公室的程丙营告诉记者:“‘黑校车’的治理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校车安全管理办法扫清了障碍。” “幸福号”翻越黄河大堤 这个新学期,高青县的家长和孩子们终于可以放心了。高青县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徐培华告诉记者,他们组织人员深入镇(街道)、学校和运营企业认真开展调查摸底,详细了解各学段乘车人数、车型车况、线路、站点和运营成本等情况。目前,全县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共有接送学生车辆线路 103条,农村中小学有乘车需求的学生 4672 名。 根据学生接送需要和学生接送线路的实际情况,该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财政补贴、社会参与”的原则,实行“十定”(定线路、定车、定点、定时、定员、定人、定价、定安全措施、定合同、定奖惩)、“两统一”(统一标志、统一缴纳乘运人责任险)、“两合格”(车辆合格、驾驶员资质合格)接送学生车辆运营管理办法,面向社会积极做好接送学生车辆公开招投标工作。 县政府每年还拿出 100万元,用于接送学生车辆奖补。新的接送车辆管理办法调动了校车车主购置新车的积极性,加强了接送学生车辆准入源头控制,同时完善了接送学生车辆日常管理。

Page 151: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司机韩春健今年投资 12万元,购置了一辆 30座的新型校车,新校车通体刷成橙黄色,标有醒目的“校车”标志,还安装了 GPS 定位系统和校车行驶记录仪,每个座位都配有安全带。车窗下部封闭、上部可以推拉,以防止孩子在行车途中随意打开车窗造成危险。 韩春健说:“从今年开始,旧校车全部停运了,县里不但有购车优惠政策,还设置了专项资金,免费为我们校车车主统一缴纳乘车人责任险、统一喷涂校车标志。我只要按照县里的规定规范运营,每年还有奖金呢。” 因为有县里的定价措施和奖补资金,学生乘车费用仍然保持原有价格,大约为每生每月 80 元左右,没有增加群众负担。截至目前,加上新学期县里出资购置的新车辆,全县接送学生的专用合格车辆已达 83辆。孩子们每天乘坐着安全舒适的“幸福号”校车,踏踏实实地翻越黄河大堤。 “紧握手”为校车保驾护航 “尊敬的各位家长:首先感谢您多年来一直对校车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安全,是我们的共同愿望。现就学生乘车安全和您说几句心里话……”这是县教育局致全县乘校车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在积极探索创新接送车辆管理办法的同时,新学期以来,高青县教育局在县域范围内整体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沟通平台作用。

Page 152: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各校也分别组织召开了以拒乘不合格车辆为主题的家长会、学生会,组织每一名乘车学生及家长签订了“拒乘不合格车辆”承诺书和责任书,帮助学生和家长增强交通安全意识。现在学生上下学时,在各校门口都有一支支由热心家长和“五老志愿者”组成的义务安全员队伍,配合学校值班教师在上下学高峰期等重要时段及校门口等重要路段组织看护和及时疏导,监督校车运营,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车主、家长、学校三方也签订了接送学生合同,相关学校与车主签订了责任书。学校制定了奖惩细则和办法,并安排专人负责对接送学生车辆安全运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每学期根据考核结果兑现一次奖补,确保了每名学生乘车安全。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Page 153: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谢谢!

联系方式:魏海政电话: 13370589662邮箱: [email protected]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Page 154: ——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THANKS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