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 新新新 阜阜阜阜阜阜阜阜 阜阜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 Upload
    curry

  • View
    58

  • Download
    3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阜南教师进修学校:刘震. 对专题名称的理解. 1 、 新、旧课程的本质区别 2 、 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 我对“听课”“评课”的一点认识. 1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 2 、观课议课的界定 3 、“评课”走向“议课”是一种必然. 观课议课的功能. 1 、探索研究功能 ( 1 )、验证教学理论,探索教学规律。. ( 2 )、研究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2 、提高功能. 3 、沟通协调功能. 四、做好观课活动新准备.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阜南教师进修学校:刘震

Page 2: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对专题名称的理解

• 1 、新、旧课程的本质区别

• 2 、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

Page 3: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我对“听课”“评课”的一点认识

• 1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

• 2 、观课议课的界定

• 3 、“评课”走向“议课”是一种必然

Page 4: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观课议课的功能1 、探索研究功能 ( 1 )、验证教学理论,探索教学规律。

( 2 )、研究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2 、提高功能3 、沟通协调功能

Page 5: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四、做好观课活动新准备• 1 、观课的理论与学科知识准备 : ( 1 )、观

课的教育教学理论准备 ( 2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观课实践。

• ( 3 )、观课应作的学科知识准备。• 2. 观课的心理准备

• 3. 观课计划的制订和物质准备

Page 6: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观课议课的类型及特点要求

• 1 、观摩型观课议课• 2 、调研型观课议课• 3 、教练型观课议课• 4 、拜师型观课议课• 5 、学习型观课议课• 6 、自我型观课议课

Page 7: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观课议课新流程• 1. 课前会议。首先,观课者与授课者共同确立观

课的主题。其次,观课前授课教师要做教学说明。再次,不要当着学生的面作课前说明。

• 2. 课中观察 .• 观课观什么 : 一看 : 学习目标是否落实 ; 二看 : 教材

处理是否得当 ; 三看:教学程序是否有序 ; 四看 :教学手段是否优化 ; 五看: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 六看:教学效果是否明显 ; 七看:教师基本教学素养 .

• 3. 课后分析:搜集观课信息;整理和分析观课信息;反馈和矫正观课信息

Page 8: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观课方法举例• (一)、分工合作模式观课法:由所有的

观课成员组成观课组各小组成员按要求对不同的主题进行观察,完成观察任务并做好相关记录,最后结合课后的访谈、调研与测试这些信息进行议课的一种观课模式。这种方法不用现代化的手段多人观课,进行分工,既有可操作性,也较合理。具体操作办法是先将观课人员按 A 、 B 、 C 、D 进行分组,再按不同的组别进行分工,明确任务,分组方法可参考下表:

Page 9: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组别

观课主题 观课任务 观课内容及要求 观课人数 备注

A组

课堂结构分析与课堂练习分析

观察记录课堂教学结构及练习状况

主要教学过程的结构框架图;课堂练习安排状况;练习的类型,练习的目标层次分析学生的适应性及效果评估等。课后访谈任课教师。

1—3 人

B组

课堂提问分析(一)

记录分析主要问题系列

力求详细的记录主要的启问句,分析这些文具的类型及在思维启发上的教育意义。课后访谈任课教师。

3 人以上 可 3 人交叉分工记录

C组

课堂提问分析(二)

记录分析几个较典型的提问阶段的师生互动过程

提出问题后的停顿时间。学生状态( 活跃面 ) 问答式统计。该阶段问句的层次性及价值。课后访谈 1---2名学生。

2 人以上 事前商定集中观察分析的提问阶段

D组

学生课堂状况观察

每个人记录4名学生的课堂表现

外部状态,如注意力、参与度、兴趣、进入角色和状态的时间;思维活动的状况,如问答时思维的参与度,思维的积极性,是否跟得上教师的节奏与思维进程。课后访谈学生一人。

4 人以上 分坐在被观察的学生附近

E 组 课后问卷、调研测试

课后问卷、调研测试

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测试,还可以组织部分学生的座谈会

4 人以上

Page 10: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分工合作模式观课法实例• 一、课前准备 座位表 ( 学生按水平划分为 A 、 B 、 C 、 D 四级,填在座位表中相应的位置。

观察教师人手一份);教师的教学流程提纲;调查问卷;初选测试题。1 、教学流程提纲(略)2 、分工合作观课 这次观课由 18名骨干教师组成,按设计分成 5 个小组,每组设组长一人。管

课前,各组按照上述的设计,再一次明确每人的 具体分工任务:有的组划分重点观察的教学段落,有的组则进一步划分课堂上各人观察的学生等。

二、课后的信息搜集工作1 、教师访谈 课后对任课教师的访谈中,大家先提了如下几个问题:( 1 )请你谈谈这堂

课设计的整体思路;( 2 )你认为这堂课中主要可渗透哪些教学思想方法?( 3 )请谈谈你对这堂课的教学效果的自我估计,你对你过选择的教学方法的自我感觉如何?

2 、学生问卷调研 课后随机选取召集了 15名学生( A级 3 人, B级 4 人, C级 5 人, D级 3

人),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 6道选择题, 1道填空题)。(调查题略)3 、学生测试与座谈

Page 11: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 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又召集了 23名学生(按学生水平一定比例分配),其中18名进行课堂教学反馈测试, 5名开座谈会,五组观课教师中各有一名参加。这是对问卷调查结果的一次印证。座谈主要围绕如下几个问题展开( 1 )对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效果的感觉。( 2 )对整堂课的频率、节奏的看法;课堂内老师对同学的关注程度及同学们的自我感受状况。( 3 )对老师的思维引导、启导方面的一些看法。

三、信息汇谈——说课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小组交流,每个成员按分工组内交流在课堂上观察到的情况、案例及个人的评价。

组长负责搜集整理。第二步,大组汇报。这里摘选各组汇报中较有代表性的部分(“ B” 指 B 组代表的发言,余同)

B1 :比如改错题 2 ,教师顺次问了如下几个问句:”这样解有么有错误“”他这样设了,变成了什么“”可以用那一条性质来证明““这个错解,我们应该怎样修改”问句小而密,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状况,也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如应问:“这个解答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总的说教师提问总是直接针对着题解而发问,心中似乎很少想到学生,感觉总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不是易学生为主题,一些提问,总是学生说出答案为止,很少追问,思维的深度也不够。

B2 :老师自己没有想透的(但老师已经注意到的)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可不可以提出来?要不要提出来? ----- 这对教师来说肯定是具有挑战性的。对他的态度,我们以为可以反映教师的教育思想与素质。

C :据我们统计,这堂课的提问行为时设问、自问自答、过渡性提问多,有停顿时间的关键性问题少;齐答多,指定回答少;多数问题较直露、肤浅,是低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多数情况下市被动的尚未能促动他们积极思维的热情。

Page 12: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D1:我观察的学生,一位D级生,似在开小差,大概是独立思考解题能力差的缘故吧;一男生,自始至终,面无表情;两个女生比较活跃,常互相讨论。 思考 1:题目难时,想不出来,教师又没有及时启发,学生只有等待,一些学生只是听,不能自己去想,学的内容难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思考 2:多媒体教学有优势,但一下子就呈现出来,具体过程没有学生跟得上吗 ?这些矛盾如何看待,又如何解决? D2:教师的进程快,部分学生进入角色、状态的时间迟;一些学生不知道在干点什么,想点什么,是否在思考?课堂密度大了,学生的思维疲劳懈怠状况又很难估计,课堂效益究竟如何?这也是值得研究的好课题。 E1:教师访谈方面(略) E2:学生的问卷回答:填空题上,有一个学生写道:“老师的其他方面都好,但提问的方式似较单一。最好能结合多种问答方式,提出问题后最好能让我们自由发挥,课堂气氛会热烈得多,不好吗?” 座谈中,让一些学生小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的学生说不清,甚至说不出。学生反映,教师讲得快了些,教师及时归纳、总结一般性的思想方法也少。

Page 13: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 (二)同组互助观课法: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观课。是教师集体进行课堂教学实验与研究的一种活动形式。由 1—2名专家或研究人员与若干名教师组成一个学科教学研究小组,针对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共同设计和研究教学的过程。主要做法是授课教师在适当调整计划好的教学策略的情况下,演绎教学过程。观课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一定感官及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搜集资料,并根据资料做课后的反思、交流、研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

• (三)联合观课法:跨学科观课

Page 14: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 (四)视频案例观课法:视频案例观课就是通过教育专家与信息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开发的视频切片分析系统的平台,打破一节录像课一看到底的纵向观课议课方式,建立优质课之间的横向比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的观课议课的新方式。 它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每节录像课设置为若干个栏目,在相关的栏目下又可以设置相关的切片集。这样观课者就能把同类学科、同一专题性的问题集中在一起进行横向比较。这种观课形式使研究主题更加突出,观课更有针对性。 但是这种形式对硬件要求高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法进行视频案例开发,比如可以采用一般技术对课堂录像进行剪辑,形成简单的案例,进行观课。

Page 15: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七、课堂观察的框架

• 4 个维度:• 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20 个视角• 学生学习(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教师教学(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课程性质(目标、内容、评价、实施、资源)• 课堂文化(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每个视角由 3—5 个观察点组成,共 68 个观察点。

Page 16: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表一:课堂观察框架(一)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 观察点举例

准备 课前准备了什么?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怎样准备的?任务完成的怎样(数量 /深度 / 准确率)

倾听 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课?倾听多长时间?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学的发言吗?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 /查阅 /回应)?有多少学生发生这些行为?

互动 有哪些互助、合作行为?有哪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达成?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互动、合作习惯怎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学生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自主学习的形式有哪些?各有多少人?自主学习有序吗?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达成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课中哪些证据证明目标达成?课后抽测有多少人达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

Page 17: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表二:课堂观察框架(二) 维度 二:教师教学

视角 观察点举例

环节 教学环节怎样构成(依据、逻辑关系、时间分配)的?教学环节怎样围绕目标展开的?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哪些证据(活动 /衔接 /步骤 /创意)证明教学设计是有特色的?

呈现 讲解效度(清晰、结构、契合主题 /简洁 /语速 /音量 /节奏)怎样?有哪些辅助行为?板书呈现了什么 ?怎样促进学生学习? 媒体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 动作(实验 / 制作 /示范动作)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体现了哪些规范?

对话 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怎样?侯答时间有多少?理答方式、内容怎样?有哪些辅助方式?有哪些话题 ?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怎样?

指导

机智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读图 /读文 / 作业 / 活动)?结果怎样?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分工 /讨论 / 活动 / 作业)?结果怎样?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 / 课题研究 / 作业)?结果怎样?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结果怎样?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呈现哪些非语言行为(表情 /移动 / 体态语 /沉默)?结果怎样?

Page 18: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表三:课堂观察框架(三) 维度三:课程性质

视角 观察点举例

目标 预设的目标是怎样呈现的?目标陈述体现哪些规范? 目标的根据是什么?课堂有无新生成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学习目标?

内容 怎样处理教材?采用了哪些策略(增 /删 /换 / 合 / )?怎样凸显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容量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课堂中生成哪些内容?怎样处理的?

实施 预设哪些方法(讲授 /讨论 / 活动 / 探究) ? 与学习目标适合度?怎样体现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创设了怎样的情境?结果怎样?

评价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哪些?如何获取教 / 学过程中的评价信息(回答 / 作业 / 表情)?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 / 反馈 / 改进建议)?

资源 预设哪些资源(师生 / 文本 / 实物与模型 / 实验 / 多媒体)?怎样利用?生成哪些资源(错误 /回答 / 作业 / 作品)?怎样利用?向学生推荐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怎样?

Page 19: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表四:课堂观察框架(四) 维度四:课堂文化

视角 观察点举例

思考 1 、学习目标怎样体现高级认知技能? 2 、怎样以问题驱动教学?怎样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怎样对待学生思维中的错误? 3 、学生思考的习惯(时间 /回答/ 提问 / 作业 /笔记 / 人数)怎样?课堂 /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思考

民主 1 、课堂话语(数量 /时间 / 对象 /措辞 /插话)是怎样的?怎样处理不同意见?2 、学生课堂参与(人数 /时间 / 结构 / 程度 /感受)情况怎样? 3 、师生间的关

系怎样? 4 、课堂 /班级规定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民主行为? 创新 1 、教学设计、情景创设与资源利用怎样体现创新的?

2 、课堂有哪些奇思妙想?学生如何表达和对待?教师如何激发和保护?3 、教室环境的布置(空间安排 /座位安排 /板报 / 功能区)怎样体现创新的?4 、课堂 /班级规定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创新行为?

关爱 1 、学习目标怎样面向全体学生?怎样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2 、怎样关注特殊(学习困难 /残障 /疾病)学生的学习需求?

特质 1 、在哪些方面 (环境安排 / 教材处理 / 导入 / 教学策略 / 学习指导 / 对话 ) 体现特色?

2 、教师体现了哪些优势(语言 / 学识 / 技能 / 思维 /敏感度 /幽默 /机智 /情感 /表演)?

3 、师生 / 学生关系体现了哪些特征(平等 / 和谐 /民主)?

Page 20: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确定了观察点以后,还要设计具体的做记录用的观察量表。时间: 地点: 课题: 观察资料 姓名 年龄 教龄 单位 观察中心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观察记录

学生表现 评分

1 、学生兴趣是否浓厚

2、学生情绪是否高昂

3、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对教师的态度

5、能否在学习中自觉从教师推荐的资源中自主选择、从组信息、能否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

6、积极思考,深入探寻

7、合作中学习,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能否照顾其他同学的学习需要。

8、学习中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9、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

10、学习中能否反思自己的行为,调整学习策略

Page 21: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2 、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察表二:教师行为等级量表5 分制:优: 5 分;良: 4 分;好: 3 分;一般 2 分;尚可: 1 分。

时间: 地点: 课题:观察资料 姓名 年龄 教龄 单位 观察中心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 ----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促进者

观察记录

视角 1 、教学态度是否沉稳、愉快 2 、课堂教学语言用词是否浅显易懂 3 、对教室秩序的管理是否到位 4 、学习前是否就学习目标与方法与学生讨论 5 、能否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调控学习气氛 6 、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对学生反应的注意 8 、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状况的处理 9 、能否通过恰当评价引导对学习主题的深入思考10 、能否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与学生平等交流

Page 22: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3 、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察表三:师生互动等级量表时间: 地点: 课题:

观察者资料 姓名 年龄 教龄 单位

观察记录

观察内容

次数教学评价

A B C D E

教师提问类型 1描述性问题

2判断性问题

3 论证性问题

学生提问类型 4 理解性疑惑

5判断性疑惑

6 实证性疑惑

互动类型 7 师生互动

8 生生互动

9 生生互动

教师对互动类型的推进 10 以问题推进互动

11 以评价推进互动

12 以非语言推进互动

言语互动过程计时 1330秒以下

1430秒以上

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热情

16冷漠

17忽视

互动管理 18 有效调控

19放任

Page 23: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八、做好观课记录1 、观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教学记录,二是教学评点。

中小学教师观课记录表一:

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类型 执教教师 日期 ----年 ---月 ----日(星期几)第 -----节

课题 第 ----- 课时

课堂记实 教学过程点评

综合意见

Page 24: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中小学观课议课记录表二学 校 年级 科目教材版本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重点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亮点、问题

与我的思考

我的反思

Page 25: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 2 、观课记录的方式(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 实录式、叙述式、描述评注式(上表一、二) 、分类系统式、音像记录、图示记录

Page 26: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实录式观课记录 实录式观课记录也称课堂纪实,就是将课堂真实情况尽可能全面记录下来,主要反应教师与学生的言语行动和活动。在进行实录式记录时,注意要使用师生实际使用的词语,不要用自己加工过的词语来记录。因为,实际使用的语言反应了师生师生当时真实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对话交流的情况,有助于观课者全面把握和评判这课堂。如果用自己加工过的词语记录,在事后回忆时就不清楚当时课堂上真正发生了些什么。

Page 27: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叙述式观课记录

• 叙述式也可以说是叙事法记录,是以第三人称的形式概括化的反应课堂情景,记录者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叙述课堂上发生了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可供讨论,他倡导在观察课堂的同时对相关事件和行为作详细的文字记录,并对观察的对象作主观评价。这种记录方式在研究中被称为“田野日志”或“田野笔记”。

Page 28: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下面是某教师对课堂中的男女不平等现象的记录,大体就属于叙述式的记录方式:

• 上课不久,老师指着黑板上课前画的草图,向全班问道:“右图是否与 y轴对称?”“是”声音很一致,几乎没有异议。如不是我亲眼所见,几乎不敢相信这个班上还坐着那么多女生,男生的声音完全盖住了女生的声音。时隔不久,老师又问了另一个问题:“在证明 f ( -x ) =f(x))时此时任取 x , x 是否为正数?”课堂上星星点点的是女生的声音,而男生似乎有点犹豫。在讲授新课的阶段,老师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有意让女生来回答,女生也回答的很正确、清晰,男生反而不那么“热情”了。在最后的总结阶段,老师提出一些有难度、有一些“陷阱”的题目,此时老师有意让男生回答,一些粗心的男生纷纷上当,落入“陷阱”。老师就抓住这个机会纠正错误,给同学们明确了正确的方法。

Page 29: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描述评注式(一节初中历史课的观课记录) 现场记录 评注

教师:王老师(男) 观察班级:初一( 3 )班( 52 人)观察日期: 观察人:

上课铃响了( 10 : 00 ),我和王老师走进教室。课堂有点乱,学生看见观察者,有点兴奋。 王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们:老师好!(前排的几个女生猜疑的看着我) 王老师:这是来观课的陈老师。(学生有点兴奋,后排有几个学生还站起来看) 我和学生微笑了一下。王老师环视了一下课堂,课堂安静了,王老师转过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齐楚燕韩赵魏秦”。(课堂里很安静,大家都看着黑板) ……

王老师点头示意其坐下)还有吗?(听到秦始皇后,学生活跃起来,教师左边中间的三个学生相互交流了几句,并掩口笑。王老师看了后特意点了其中一个男生) 同学 3 :秦国还有个国相教吕不韦。(学生中有好多都小声的笑。听见小声后,同学 3 就坐下了,有点得意)

王老师:先站着!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的(王老师有点生气,两秒钟后又示意他坐下) ……

外来的观察者往往会给课堂带来一定的干扰。

大约 5 分钟后,大多数同学渐渐忘了我的存在

可能是电视台在放一个和吕不韦有关的电视剧。

可能王老师觉得课堂受到了干扰。

Page 30: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除了学校或教室环境的位置图之外,还可以结合观察的具体问题,画出相关的图示来帮助说明问题。不如说教师针对个体学生的提问进行观察时可以同时画出回答问题的学生的位置,这样可以考察教师提问学生的位置有没有较为固定的倾向,也可以结合回答问题学生的背景,考察教师提问,与学生本身的特点有无相关等这些研究者需要了解的问题。

Page 31: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教师提问记录图 讲台

1B3Z

1B 5B 3B

3B 9B 7B 6Z

5Z

Page 32: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做观察记录时应注意的问题• 1. 以听、看为主,记录次之。• 2. 记录应详略得当,突出重点,文字精练。• 3. 教师观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必须在当天

观课结束后利用一定的时间尽快将观课记录加以整理和建档,避免时间过长导致遗忘现象,并进行理性思考,以便从观课中分析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出共性的东西。

Page 33: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分析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 ( 1 )抓住课堂要素进行分析。A 、抓教学目标分析 B 、抓教学事件分

析 C 、抓学习内容分析 D 、抓教学思路分析 E 、抓教学结构分析 F 、抓教学情境分析 G 、抓教学效果分析 H 、抓学习方式分析 (自主学习 ) I 、 抓教师要素分析(板书、教态、语言、操作、教学机智)

Page 34: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 2 )、运用课堂评价量表分析六种状态 评估要点 A B C D

注意状态 看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发言者(教师学生)的一举一动

看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

看学生是否全神贯注

参与状态 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习

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

是否自主进行练习(听、说、读写)

有没有学生参与教(指点帮助别人或标新立异

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

交往状态 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友好的合作

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友好的合作时是否语言得体

看整个课堂教学氛围是否民主、和谐、活跃

思维状态 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说明

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争论

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

情绪状态 通过捕捉学生的思维表情变化去分析评价

在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观察其他同学的反

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

生成状态 是否全面投入学习

是否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对后续学习确有信心

能否总结当堂学习所得,或提出新的问题

评价结果 描述: 等级:

Page 35: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九、切片分析 ------促进观课议课有效性(一)定量观课技术

(二)定性观课的观察技术

Page 36: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一)定量观课技术 含义:为了观察教师课堂的有效教学程度,运用事先准备的一套定量、结构化的定量记录方式,进行观察与研究的方法。

1.FIAC编码体系。 在定量观看中对师生课堂语言互动的观察记录方式中最常见的、较为著名的是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 FIAC )。他把课堂教学的语言活动分为 10 个种类,每个种类都有一个代码,如下表:

Page 37: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弗拉德斯互动分类分析体系的类别

教师说话间接影响

1 、接受感情 2 、表扬或鼓励3 、接受或使用学生的主张4 、提问

直接影响5 、讲解6 、给予指导或指令7 、批评或维护权威性

学生说话 8 、学生被动说话9 、学生主动说话10 、沉默或混乱

Page 38: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下表是运用 FIAC 所做的一段 20 分钟的观察记录, 3秒观察一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5 10 10 10 5 5 5 5 5 5 5 5 4 5 5 5 5 5 5 5

2 5 5 5 9 10 5 5 5 5 5 3 2 9 10 10 4 9 9 4 4

3 5 2 3 8 2 8 8 8 8 8 4 4 4 10 10 4 6 9 4 4

4 5 5 5 10 5 5 5 10 10 10 10 10 10 9 9 9 9 9 7 7

5 4 4 8 8 8 8 8 7 7 7 4 4 4 4 5 5 5 5 5 5

6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7 10 5 5 10 10 10 5 10 10 10 5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8 10 10 10 10 5 10 10 10 10 10 10 10 5 10 10 10 10 10 10 10

9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4 4

10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2 2 2 6 6 6 6 6

11 5 5 5 4 4 4 4 4 5 5 5 4 4 4 8 8 8 9 9 6

12 10 10 9 2 5 5 4 4 5 8 8 2 5 5 5 5 5 5 5 5

13 5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14 6 6 6 6 5 5 5 5 5 9 9 1 1 1 9 9 5 5 5 5

15 5 5 4 4 4 4 4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6 4 8 4 8 10 9 2 3 5 5 5 5 5 5 5 5 5 5 5 6

17 5 5 5 5 10 4 5 5 5 5 4 5 5 5 4 4 4 5 5 5

18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1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20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1 1

Page 39: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2. 记号体系含义:预先列出一些需要观察并有可能发生的行为,观课时,在每一种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发生时做个记号的记录方式。例如: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每两分钟观察一次,共 20 分钟。

非投入 投入 人数(人) 百分比(%) 人数(人) 百分比(%)

1 7 20 28 80

2 9 25.7 26 74.3

3 4 11.4 31 88.6

4 3 8.6 32 91.4

5 0 0 35 100

6 6 17.1 29 82.9

7 9 25.7 26 74.3

8 5 14.3 30 85.7

9 6 17.1 29 82.9

10 4 11.4 31 88.6

总计(人数) 23 279

平均数% 15.1 84.9

Page 40: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等级量表 例:县优质课观察评价量表(部分)

课题

执教者姓名 时间

评价类别

完全符合

大部分符合

部分符合

大部分不符合

写出你对这位教师这方面的独特印象

5 4 3 2 1

1 、教师具备因材施教能力

2 、教师具备新课程建议的评价学生方式

3 、教师具备新课程要求的符合实际比较恰当的开发能力

Page 41: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二)定性观课的观察技术 含义:对课堂事件的描述,以质化的方式搜集

资料,以非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分为描述体系

定性观课、叙述体系定性观课、图示记录课

Page 42: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描述体系的案例学习 下表是一位老师对初中一节英语课的学生参与情况的记录。上课前执教王老师请张老师重点观察 A1 、 A2 、 A3 、 A4 、 A8 、 A9 、 B3 、 C6 、 D2 这 9位同学。

学生参与角色观察

基本概况 观察记录 观察学生记录

学生参与学习概况

负向参与

扮演与规定要求相对应的角色

阻拦同伴的演练;无理取闹,找岔子,挖苦他人;扮鬼脸

A1 多次拉 A2 的衣服;在A3 发言时他歪着嘴;还讽刺他… .

B3,C6;D2

不参与

做活动要求以外的事,不影响他人

做先前没做好的事,如看课外书;游离于团体活动之外。

A4 一节课都在看数学书,作数学作业…… .

被动参与

按他人的要求活动

模仿老师或同伴的动作,重复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按他人的指令行动,口到、手到心不到

A8老师叫他回答问题她才发言… .

尝试性参与

正努力建立自己的应有角色

要求当领导,但往往不成功,长时间观察同伴的行为,并有尝试性行动;试图按自己的想法做,但有畏难情绪;关心自己能否被老师及同伴接纳

A9…

成功参与

主动积极地参与,且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成功参与主动积极地参与,且体验到活动的乐趣能提出自己的问题、想法、建议;遇到困惑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在同伴需要时给予支持和帮助;对他人的想法制作进行完善;邀请他人一起参加活动

A2…

Page 43: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 叙述体系定性观课:

• 日记 / 流水账式、轶事记录 /重要事件记录式、样本描述式(时间、观察到的事件、观察者的疑问和解释)、实地笔记式(实地笔记、个人笔记、方法笔记、理论笔记)

Page 44: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十、从有效教学的视角抓观课议课

1.无效教学、低效教学、负效教学 2. 有效课堂的关键问题 3.抓住学科不同课型的关键问题,构建具

体的有效课堂。

Page 45: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

达成语文学科具体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

识字类课堂的最基本视点

阅 读 类 课 堂 的 最基本视点

写作类课堂的最基本视点

口语交际类课堂的最基本视点

综合性学习类课堂的最基本视点

想识 获得 自主愿识 四会 识字

读懂(理 读好(外化、 语言学习 语言积累解、建构) 表现) 与运用 语感沉淀

想写 写什么 写好

想就就能放胆说 有话说说具体

互动成交际状态

主题选择 方案设计 活动组织

Page 46: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技能、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