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商商商商商商 先先先先 • 先先先先 先先先先先 商商商商商商商商 8 商商商商商商商商商商powerpoint 2000 1987商商商 商商商商商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商周數位學院

先進觀念 • 輕鬆掌握

《鏡子的法則:用心境改變處境的 8堂課》建議最佳閱讀版本: powerpoint 2000

1987年創刊 每周四出刊

Page 2: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答案,就在你自己身上!」—— 漢斯.魯道夫.馬茲格(本書作者)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鏡子的法則》

Page 3: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從鏡中看到的你你在鏡子裡看見誰了?望著鏡中的自己,你快樂嗎?要了解自己的特質,就必須回顧以往。這裡所說的回顧,不是指那種「早知道我就該怎樣……」的反悔,而是要回想「我當時做了什麼……」。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摒棄「反射心態」。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鏡子的法則》

Page 4: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反射心態所謂的反射心態就是指:想要去辯解、怪罪別人,並去盤算、計較利害得失。一個人能把事情做到什麼程度,關鍵就在自信。充滿自信的人,在遇到批評時,會把人家對他的批評和指責全部先照單全收,完整且不帶評價的去思考它。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鏡子的法則》

Page 5: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遇到批評的反應遇到批評時,我們會用各種方式來處理、修正或排除問題。但有些人遇到批評時,卻會反過來指責批評他的人,認為是批評他的人有問題。這種人心中充滿了盤算,他們的標準回答總是「那是對方的問題」,並以此為自己脫罪。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鏡子的法則》

Page 6: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反省能力和自我批評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課題。把過錯推給別人,為自己辯解或一心盤算的行為,都只會妨礙個人的成長與進步。唯有當我們願意正視問題,處理問題時,才能從錯誤中學習。

正視問題 處理問題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鏡子的法則》

Page 7: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每個人的反應不同我們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要對某件事所帶給我們的印象或影響,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就因為每個人的反應不同,所以,神父可能教出作奸犯科的兒子,但強盜窩也可能養育出一個大聖人。一個人到底會正面還是負面的去處理那些接收到的印象,其實是有規律可循的。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鏡子的法則》

Page 8: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我的挫敗是誰造成的?關鍵就在,從快樂的經驗和痛苦的經驗中,我們到底學到了什麼?而這個問題則同時指出另一個跟生命品質有關的問題:我的挫敗到底是誰造成的?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鏡子的法則》

Page 9: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誰該為我的失敗負責?這裡要談的就是一種在承擔責任時很常見的現象:如果事情的結果跟自己心裡想要的目標一致,當事人就會很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如果結果不符合他的目標,許多人就會一味怪罪別人:「那些不能信賴的傢伙,那個識人不清的老闆,最近異常低迷的經濟景氣……」甚至是天氣,都可能成為他怪罪的對象。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鏡子的法則》

Page 10: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拋開成見和自我保護一個人的意識越清醒、越有警覺性,包容差異的能力越大,就越容易做得到。暫時拋開成見和自我保護,誠實的去感知真相——並非評斷——並且感知自己正在做什麼,曾經做過什麼,唯有如此才能從中獲得學習。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鏡子的法則》

Page 11: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從觀照中學習反省和自我批評都是一種學習過程。為了往正確的方向去學習,我們必須時時反觀自己,就像在照鏡子一樣,並且敞開心胸接受事實——這一點非常的重要。觀察自己和接受事實:只有是事實能幫助我們,其他的無異於欺騙,最後只會帶來失望。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鏡子的法則》

Page 12: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找出具體的解決步驟如果你的現在和過去籠罩在一種負面的情緒中,這就表示你必須立刻正視危機。不可以寄望未來,不可以「只會往前看」,你必須先為自己目前的問題找出具體的解決步驟。建議你不妨把步驟明確列出來。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鏡子的法則》

Page 13: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解決步驟一:提問翔實而明確的向自己提問,這種做法能幫助我們找到答案,有了答案就能找出解決辦法。請你問自己:「客觀來看,我的問題到底是一個還是好幾個?或者,問題只是出在我看待事情的態度不對?」在尋找原因的過程中,切忌把問題歸罪於別人。怪罪別人只會造成混淆,並且妨礙知覺的客觀性。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鏡子的法則》

Page 14: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解決步驟二:定出願景與目標明確的定出願景與目標。我的願景與目標到底是什麼?如果把我想要的結果具體勾勒出來,應該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如果真的讓我做到了,我會感到滿足嗎?或者,它反而會為我帶來新的或更大的問題?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鏡子的法則》

Page 15: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解決步驟三:放下負面想法有效的利用精神控制法。仔細檢查一遍,找出那些屬於過去的、會讓自己喪失能量的想法或計畫,放下它們。這些想法可能是:罪惡感,對自己所犯的錯誤感到後悔、憤怒、自我質疑、自我評價很低,一直奉行著被誇大的信念,或奉行著人家強迫你接受的信念。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鏡子的法則》

Page 16: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小結:擦亮心中的「鏡子」如果我們不能無條件的接受「事情就是這樣」,那麼我們反而無法認清事情。因為「不肯接受」只會讓我們排斥那件事,讓我們沒有機會去看清楚存在於當中的各種可能性。排斥會讓我們的感官知覺嚴重受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根本無法看清存在於那些不愉快事件中或所謂痛苦壓力中的契機。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鏡子的法則》

Page 17: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商業周刊網站,每週四精選當週雜誌精彩文章商周數位學院,每週二、五,菁華書摘簡報上線     歡迎您隨時瀏覽商周網站或至商周數位學院下載最新書摘簡報!

我要訂閱商業周刊 紙本雜誌訂閱 電子雜誌訂閱

Page 18: 數位學院:鏡子的法則

本檔案由商業周刊新事業中心製作 歡迎轉寄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鏡子的法則》作者:漢斯.魯道夫.馬茲格定價: 220元歡迎至城邦讀書花園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