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5 读北京 2020年3月29日 星期日 “晚上6点上岗,12点半左右结束 工作,翻译难度不大。不过,因为我是 第一次穿防护服、戴护目镜,一整套装 备穿好后,说话、行动都很困难,体力消 耗很大。连续讲话后,会感到有些呼吸 困难,要弯下腰来大口呼吸。特别是工 作一段时间以后,护目镜容易起雾。”3 月 12 日凌晨 1 时 10 分,新国展防疫翻 译志愿者张爽发来一段影像。半个小 时前,张爽结束了一整晚的工作,经消 毒清洗后回到酒店休息。 张爽是北二外高级翻译学院2018 级本科生,承担过多次国际会议的英 语志愿翻译工作。和她一样,来自北 二外的 33 名师生,自 3 月 10 日起,在 新国展抗“疫”一线连续服务 13 天。3 月 22 日,他们圆满完成任务,前往昌 平集中休整。“翻译二字,虽说不难,但 在这个特殊时期,也没那么简单。”北 二外大四学生王欣宇告诉北青报记 者,很多国外旅客,会遇到意想不到的 小麻烦:比如没有境内手机号、车票无 故改签、订不上酒店等问题,这时候志 愿者们就要变身“翻译员”,协助国外 旅客解决困难。遇到特殊情况,又要 变身“调节员”,花更多时间和旅客沟 通,疏导旅客的不稳定情绪。 在北科大四学生杨泓哲看来,志愿 者们要做的事情还有更多。在新国展, 他看到过丢失行李的中年人、拿不动包 裹的老年人,还有想找瓶装水的留学生 和现场重新买票的外国人……在这些 人的眼中,身穿白色防护服、持证上岗 的工作人员,是“唯一的希望”。每当这 时候,杨泓哲总会走到他们身边,帮他 们一起搬二三十斤重的纸箱;把手机借 给他们打电话;帮他们找饮水处;协助 他们买最方便最快捷的机票……“我希 望他们能感觉此刻的新国展是有温度 的,而不是被疫情吓到。”杨泓哲说。在 说这句话时,虽然杨泓哲的防护眼罩上 弥漫着雾气,但北青报记者仍然可以透 过眼罩看到他那弯成月牙一样的双眼: 志愿者的微笑永远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文/本报记者 刘婧 既要做好“翻译员”又要做好“调节员” 志愿 故事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境外加速 蔓延,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成为近 期防疫工作的重点。为切实做好新 国展集散点服务保障工作,北京团市 委第一时间组织动员了志愿者到入 境进京人员新国展集散点开展现场 服务。截至3月25日,志愿者服务时 长 3653 小 时 ,协 助 转 运 航 班 335 次 , 旅客42413人。这其中就有一群来 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北京科技 大学的志愿者。延期开学,他们在居 家学习之余,收到抗疫前线新国展招 募志愿者的消息,毅然决然报名成为 “国门志愿者”的一员。 “Hello, what can I do for you?(您 好,请问我能为您做些什 么?)”,3月25日,当北京青年报记者来 到新国展集散点时,一进门就看到了右 手边的“咨询处”,上边用中英双语写着 “只要您需要帮助,我们就在您的身 边”。咨询处内外,几名穿着防护服的身 影在忙碌着,他们的“装扮”和其他工作 人员无异,只是胸前多了一个明显的志 愿者logo,身后写着“志愿者”三个字,他 们就是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志愿者。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虽然在“咨询 处”工作,但这些志愿者们负责的可不 只是中英文问询服务,有时候外籍人士 填表,有需要沟通的地方,各省登记区 的工作人员也会找过来,让志愿者们帮 忙;有时候,旅客遇到行李丢失、不知如 何转机、手机没电等问题,也会找志愿 者寻求帮助。 小小咨询处只有15平方米,却被 志愿者们收拾得井井有条。每位志愿 者进门时都需要先消毒,屋内每隔一小 时也会整体消毒。在后边的墙上,“奉 献、友爱、互助、进步”八个字赫然醒目, 在这个特殊时期,志愿者们用实际行 动诠释着这八字志愿服务精神。而在 最里边的留言板上,写满了刚刚结束 志愿服务任务的北二外同学说给北科 同学的心里话:“召必应,战必回,保护 国门的接力棒已经送到你们的手上, 加油呀!”“定福庄为学院路加油!”“一 定要做好防护,早日回家!”那一张张 留言条贴成了“心形”,默默地传递着 爱与鼓励。 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顾晓园介绍,接到北京市关于选派志愿 者的工作任务后,学校迅速组建防疫语 言志愿服务工作专班,招募信息发布 后,2 小时内就组成了包括英语、日语、 韩国语3个语种,来自学校英语学院、 日语学院、亚洲学院、欧洲学院、高级翻 译学院等 9 个学院的 30 名学生志愿者 队伍,同时选派 3 名带队教师,成为第 一批前往首都机场 T3 航站楼 D 区和新 国展集散点进行现场服务的志愿者服 务队。这支队伍中男生10人、女生20 人,平均年龄 21 岁,全部都是“95 后”, 其中“00 后”8 人,大二、大三年级学生 占到77%。他们中有13名党员,还有 18人曾参与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 祝活动。 为了接好“翻译服务”这根“接力 棒”,北京科技大学党委高度重视,选 派 2 名校团委青年教师和 28 名来自材 料、机械、自动化、计通、文法、外国语 6个学院的大学生,组建北京科技大 学青年突击队,赴新国展入境旅客转 运集散地进行服务保障工作。北科大 团委书记苏栋告诉北青报记者,一开 始有49个人报名,但最终选了30人, 他们都是“95后”“00后”,也是清一色 的“北京孩子”。 在这个时候奔赴一线,家长是否支 持?北科大三学生敬树坤告诉北青报 记者: “爸妈说既然你长大了,应该为国 家做点事了,志愿服务,我们支持!”同 样是大三学生,魏伊人的妈妈尽管一开 始有“一百个不放心”,但在魏伊人的劝 导下,也毅然同意女儿奔赴前线了,她 说: “终于理解了新闻上说的,女儿临行 前,母亲哭得稀里哗啦的心情了。” 文/本报记者 刘婧 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幼儿园的开学日期未定,作为一名 大班孩子的家长,我现在有些着急,眼 看孩子还有几个月就要上小学了,届时 孩子的作息时间、学习内容、生活方式 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可是现在“宅”在家 中,该准备什么才能帮孩子做好幼小衔 接呢? 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延庆区第 一幼儿园解春荣在市教委举办的双 “特”战“疫”专栏中表示,想要做好幼小 衔接,就要明晰幼小衔接的关键点。 幼小衔接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 的提高,却忽视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 养,能力的提升。在此阶段,家长一定 要重视影响孩子以后发展的四个关键 点:一是养成孩子规律的生活作息习 惯;二是支持孩子自主解决问题;三是 在亲子阅读中培养能力;四是亲子共同 养成自省的能力和习惯。只有把握住 这些关键点,孩子才能在有规律的生活 中,在家长的支持、引领和陪伴下发展 得更好! 同时,家长要理性看待“超前学 习”,提前让孩子学拼音,读写汉字,甚 至是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这都是典型的 小学化教育倾向,百害而无一利,会导 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习惯和过早厌学。 所谓幼小衔接,绝不是知识的衔接,而 是孩子心理、习惯和能力的衔接。只要 孩子有积极的入学愿望、养成良好的习 惯,具备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到小 学阶段完全没有问题。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强调的是在 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对于汉 字和数学方面的知识,在孩子感兴趣 的基础上,家长可以结合生活场景, 让幼儿感受汉字和数学在生活中的 应用。比如,在家中、大街上、商场 里、图书上、电视节目里都会有汉字, 家长可以让孩子猜一猜、读一读。在 吃水果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分一分, 算一算,理解1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 等。其实只要家长留心,生活中时时 处处孩子都会获得汉字和数学方面 的经验,而且还会主动运用这些经 验,这样自然而然就做好了入学必备 的认知经验的储备。 此外,家长还要帮孩子做好“心 理准备”、“ 习惯准备”、“ 能力准备” 等。比如“能力准备”包括观察能力、 记忆能力、专注做事能力、抗挫折能 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准备。家长培 养方法可以用“两挑战一发现”,大班 孩子的特点就是喜欢挑战,挑战之一 是鼓励孩子挑战自己,让孩子有今天 比昨天有进步的感觉,感受到自己的 成长;另一个挑战是亲子挑战,需要 说明的是挑战中家长要适时适当地 示弱,让孩子有棋逢对手的感觉。一 发现,指的是发现方法,比如观察的 方法、记忆的方法、做事的方法等,有 了方法能力就会自然提高。比如看 谁数得快游戏,可以找来身边彩色小 椅子,看谁能快速地说出每种颜色的 小椅子有几把。谁说得快谁就赢 了。逐渐增加难度。 解春荣表示,家长们不用因为担心 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而着急上火,只要 掌握好方法,让孩子有积极的入学愿 望、良好的习惯和能力,就能帮助孩子 顺利步入小学生活。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话题征集: 在育儿的过程中,您有 哪些困惑、迷茫?请您与我们联系,可 在教育圆桌微信公众号上留言,我们将 在第一时间予以回复,并针对您的话题 进行探讨。) 家庭教育 266 做好幼小衔接要重视 孩子发展的四个关键点 “只要您需要帮助,我们就在您身边” 打赢 打赢 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防控阻击战 编辑/张颖 毛羽 美编/陈波 王慧 责校/吴刚 下载北京头条 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首都高校志愿者服务入境进京人员新国展集散点 助力“外防输入” 什刹海“90 后” 成为抗“疫”生力军 本报讯 (记者 李天际 )“疫情结束 了最想去干什么?”“回家!”每次被问到 这个问题,“90后”女孩、西城区什刹海 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副科长于泽总是 这样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于泽担任旧 鼓楼社区的疫情防控联络员。今年农 历大年三十以来,她一直过着街道、社 区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唯一的遗 憾是没能陪在家人身边过年,不过他 们在家也和我做着一样的防控工作, 我们彼此都很理解。”于泽告诉北京青 年报记者。 虽然是个“90 后”,但在社区工作 人员的印象中,于泽是一个工作认真细 致,不怕吃苦,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她 能和我们的社工、居民打成一片,看着 是个柔弱的小姑娘,但是一点也不娇 气,我们社区对她的工作都特别认可。” 对此,旧鼓楼社区党委书记朱静文赞不 绝口。 有一次,在社区卡口的点位给一 位居民测温时,由于测温仪器故障,测 了三次才显示体温。虽然测温显示这 位居民体温正常,但认真负责的于泽 还是详细登记了其个人信息。到了晚 上她始终觉得不放心,又和朱静文书 记一起入户摸排,确定了这位居民一 切正常后她悬了大半天的心才踏实, 也才安心地下班。 作 为 联 络 员 ,于泽每 天 都 负 责 向 社区传达街道关于地区疫情管控的 新要求。遇到社区层面难以解决的 问题,她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积极 协调街道、区政府有关部门,帮助社 区解决难题。通过她的不断沟通,社 区修好了失管小区院—后马厂28 号院原先无法关闭的大门,社区实现 了24小时管控,居民住得更加安心、 放心、舒心。 对于一直没有停歇的工作,于泽 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害怕或者是委屈 的时候肯定也有,但是每次站岗的时 候附近的爷爷奶奶们都会送来吃的喝 的,给返京人员解释居家隔离的政策 他们也都很配合。虽然没有休息,但 是每一天都是开心、充实的。” 早早退掉了回家的车票,给家人 准备的礼物也没能送出。一个多月 的战“疫”工作中,于泽展现出了当代 年轻人的勇敢和担当,她用实际行动 证明“90 后”已经成为这场战“ 疫”的 生力军。 微信公众号提问 专家观点 志愿者们看到旅客行李多也会过去“搭把手” 北京科技大学志愿者杨泓哲

“只要您需要帮助,我们就在您身边”epaper.ynet.com/images/2020-03/29/A05/bjbqb20200329A05.pdf · 手边的“咨询处”,上边用中英双语写着 “只要您需要帮助,我们就在您的身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05读北京2020年3月29日 星期日

“晚上6点上岗,12点半左右结束工作,翻译难度不大。不过,因为我是第一次穿防护服、戴护目镜,一整套装备穿好后,说话、行动都很困难,体力消耗很大。连续讲话后,会感到有些呼吸困难,要弯下腰来大口呼吸。特别是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护目镜容易起雾。”3月 12 日凌晨 1 时 10 分,新国展防疫翻译志愿者张爽发来一段影像。半个小时前,张爽结束了一整晚的工作,经消毒清洗后回到酒店休息。

张爽是北二外高级翻译学院2018级本科生,承担过多次国际会议的英语志愿翻译工作。和她一样,来自北二外的 33 名师生,自 3 月 10 日起,在

新国展抗“疫”一线连续服务 13 天。3月 22 日,他们圆满完成任务,前往昌平集中休整。“翻译二字,虽说不难,但在这个特殊时期,也没那么简单。”北二外大四学生王欣宇告诉北青报记者,很多国外旅客,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小麻烦:比如没有境内手机号、车票无故改签、订不上酒店等问题,这时候志愿者们就要变身“翻译员”,协助国外旅客解决困难。遇到特殊情况,又要变身“调节员”,花更多时间和旅客沟通,疏导旅客的不稳定情绪。

在北科大四学生杨泓哲看来,志愿者们要做的事情还有更多。在新国展,他看到过丢失行李的中年人、拿不动包

裹的老年人,还有想找瓶装水的留学生和现场重新买票的外国人……在这些人的眼中,身穿白色防护服、持证上岗的工作人员,是“唯一的希望”。每当这时候,杨泓哲总会走到他们身边,帮他们一起搬二三十斤重的纸箱;把手机借给他们打电话;帮他们找饮水处;协助他们买最方便最快捷的机票……“我希望他们能感觉此刻的新国展是有温度的,而不是被疫情吓到。”杨泓哲说。在说这句话时,虽然杨泓哲的防护眼罩上弥漫着雾气,但北青报记者仍然可以透过眼罩看到他那弯成月牙一样的双眼:志愿者的微笑永远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文/本报记者 刘婧

既要做好“翻译员”又要做好“调节员”

志愿故事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境外加速蔓延,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成为近期防疫工作的重点。为切实做好新国展集散点服务保障工作,北京团市委第一时间组织动员了志愿者到入境进京人员新国展集散点开展现场服务。截至3月25日,志愿者服务时长3653小时,协助转运航班335次,旅客 42413 人。这其中就有一群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北京科技大学的志愿者。延期开学,他们在居家学习之余,收到抗疫前线新国展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毅然决然报名成为

“国门志愿者”的一员。“Hello,what can I do for

you?(您好,请问我能为您做些什么?)”,3月25日,当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新国展集散点时,一进门就看到了右手边的“咨询处”,上边用中英双语写着

“只要您需要帮助,我们就在您的身边”。咨询处内外,几名穿着防护服的身影在忙碌着,他们的“装扮”和其他工作人员无异,只是胸前多了一个明显的志愿者logo,身后写着“志愿者”三个字,他们就是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志愿者。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虽然在“咨询处”工作,但这些志愿者们负责的可不只是中英文问询服务,有时候外籍人士填表,有需要沟通的地方,各省登记区的工作人员也会找过来,让志愿者们帮忙;有时候,旅客遇到行李丢失、不知如何转机、手机没电等问题,也会找志愿者寻求帮助。

小小咨询处只有15平方米,却被志愿者们收拾得井井有条。每位志愿者进门时都需要先消毒,屋内每隔一小时也会整体消毒。在后边的墙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八个字赫然醒目,

在这个特殊时期,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八字志愿服务精神。而在最里边的留言板上,写满了刚刚结束志愿服务任务的北二外同学说给北科同学的心里话:“召必应,战必回,保护

国门的接力棒已经送到你们的手上,加油呀!”“定福庄为学院路加油!”“一定要做好防护,早日回家!”那一张张留言条贴成了“心形”,默默地传递着爱与鼓励。

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顾晓园介绍,接到北京市关于选派志愿者的工作任务后,学校迅速组建防疫语言志愿服务工作专班,招募信息发布后,2小时内就组成了包括英语、日语、韩国语3个语种,来自学校英语学院、日语学院、亚洲学院、欧洲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等9个学院的30名学生志愿者队伍,同时选派3名带队教师,成为第一批前往首都机场T3航站楼D区和新国展集散点进行现场服务的志愿者服务队。这支队伍中男生10人、女生20人,平均年龄21岁,全部都是“95后”,其中“00后”8人,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占到77%。他们中有13名党员,还有18人曾参与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

祝活动。

为了接好“翻译服务”这根“接力棒”,北京科技大学党委高度重视,选派2名校团委青年教师和28名来自材料、机械、自动化、计通、文法、外国语6个学院的大学生,组建北京科技大学青年突击队,赴新国展入境旅客转运集散地进行服务保障工作。北科大团委书记苏栋告诉北青报记者,一开始有49个人报名,但最终选了30人,他们都是“95后”“00后”,也是清一色的“北京孩子”。

在这个时候奔赴一线,家长是否支持?北科大三学生敬树坤告诉北青报记者:“爸妈说既然你长大了,应该为国家做点事了,志愿服务,我们支持!”同样是大三学生,魏伊人的妈妈尽管一开始有“一百个不放心”,但在魏伊人的劝导下,也毅然同意女儿奔赴前线了,她说:“终于理解了新闻上说的,女儿临行前,母亲哭得稀里哗啦的心情了。”

文/本报记者 刘婧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幼儿园的开学日期未定,作为一名

大班孩子的家长,我现在有些着急,眼

看孩子还有几个月就要上小学了,届时

孩子的作息时间、学习内容、生活方式

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可是现在“宅”在家

中,该准备什么才能帮孩子做好幼小衔

接呢?

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延庆区第一幼儿园解春荣在市教委举办的双

“特”战“疫”专栏中表示,想要做好幼小衔接,就要明晰幼小衔接的关键点。

幼小衔接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的提高,却忽视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能力的提升。在此阶段,家长一定要重视影响孩子以后发展的四个关键点:一是养成孩子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二是支持孩子自主解决问题;三是在亲子阅读中培养能力;四是亲子共同养成自省的能力和习惯。只有把握住这些关键点,孩子才能在有规律的生活中,在家长的支持、引领和陪伴下发展得更好!

同时,家长要理性看待“超前学习”,提前让孩子学拼音,读写汉字,甚

至是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这都是典型的小学化教育倾向,百害而无一利,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习惯和过早厌学。所谓幼小衔接,绝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孩子心理、习惯和能力的衔接。只要孩子有积极的入学愿望、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到小学阶段完全没有问题。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强调的是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对于汉字和数学方面的知识,在孩子感兴趣的基础上,家长可以结合生活场景,让幼儿感受汉字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在家中、大街上、商场里、图书上、电视节目里都会有汉字,家长可以让孩子猜一猜、读一读。在吃水果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分一分,算一算,理解 1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等。其实只要家长留心,生活中时时处处孩子都会获得汉字和数学方面的经验,而且还会主动运用这些经验,这样自然而然就做好了入学必备的认知经验的储备。

此外,家长还要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习惯准备”、“能力准备”等。比如“能力准备”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专注做事能力、抗挫折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准备。家长培养方法可以用“两挑战一发现”,大班孩子的特点就是喜欢挑战,挑战之一

是鼓励孩子挑战自己,让孩子有今天比昨天有进步的感觉,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另一个挑战是亲子挑战,需要说明的是挑战中家长要适时适当地示弱,让孩子有棋逢对手的感觉。一发现,指的是发现方法,比如观察的方法、记忆的方法、做事的方法等,有了方法能力就会自然提高。比如看谁数得快游戏,可以找来身边彩色小椅子,看谁能快速地说出每种颜色的小椅子有几把。谁说得快谁就赢了。逐渐增加难度。

解春荣表示,家长们不用因为担心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而着急上火,只要掌握好方法,让孩子有积极的入学愿望、良好的习惯和能力,就能帮助孩子顺利步入小学生活。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话题征集:在育儿的过程中,您有哪些困惑、迷茫?请您与我们联系,可在教育圆桌微信公众号上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回复,并针对您的话题进行探讨。)

家庭教育266

做好幼小衔接要重视孩子发展的四个关键点

“只要您需要帮助,我们就在您身边”打赢打赢

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防控阻击战

编辑/张颖 毛羽 美编/陈波 王慧 责校/吴刚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首都高校志愿者服务入境进京人员新国展集散点 助力“外防输入”

什刹海“90后”成为抗“疫”生力军

本报讯(记者 李天际)“疫情结束了最想去干什么?”“回家!”每次被问到这个问题,“90后”女孩、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副科长于泽总是这样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于泽担任旧鼓楼社区的疫情防控联络员。今年农历大年三十以来,她一直过着街道、社区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唯一的遗憾是没能陪在家人身边过年,不过他们在家也和我做着一样的防控工作,我们彼此都很理解。”于泽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

虽然是个“90后”,但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印象中,于泽是一个工作认真细致,不怕吃苦,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她能和我们的社工、居民打成一片,看着是个柔弱的小姑娘,但是一点也不娇气,我们社区对她的工作都特别认可。”对此,旧鼓楼社区党委书记朱静文赞不绝口。

有一次,在社区卡口的点位给一位居民测温时,由于测温仪器故障,测了三次才显示体温。虽然测温显示这位居民体温正常,但认真负责的于泽还是详细登记了其个人信息。到了晚上她始终觉得不放心,又和朱静文书记一起入户摸排,确定了这位居民一切正常后她悬了大半天的心才踏实,也才安心地下班。

作为联络员,于泽每天都负责向社区传达街道关于地区疫情管控的新要求。遇到社区层面难以解决的问题,她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积极协调街道、区政府有关部门,帮助社区解决难题。通过她的不断沟通,社区修好了失管小区院——后马厂28号院原先无法关闭的大门,社区实现了24小时管控,居民住得更加安心、放心、舒心。

对于一直没有停歇的工作,于泽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害怕或者是委屈的时候肯定也有,但是每次站岗的时候附近的爷爷奶奶们都会送来吃的喝的,给返京人员解释居家隔离的政策他们也都很配合。虽然没有休息,但是每一天都是开心、充实的。”

早早退掉了回家的车票,给家人准备的礼物也没能送出。一个多月的战“疫”工作中,于泽展现出了当代年轻人的勇敢和担当,她用实际行动证明“90后”已经成为这场战“疫”的生力军。

微信公众号提问

专家观点

志愿者们看到旅客行李多也会过去“搭把手”

北京科技大学志愿者杨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