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2 2016 年 11 月 8 日 本版编辑 管夏怡 本版美编 本版审校 韩付选 热线电话:(010)51895634 E-mail:[email protected] 科海撷英 科技聚焦 为实现安全、科学、高效的经营 管理目标,近年来,重庆车辆段立足 实际、积极探索,进一步深化学习型 站段建设,动员全段职工围绕优化工 装、节资降耗、教具制作等多个方 面,积极开展“五小发明”技术革新 活动。 近一年来,10 余种由职工自主 设计制造,用于现场生产和职教培训 的小发明、小创造出现在该段日常生 产任务和培训工作中,如气路控制箱 吊带、风挡弹簧分解器、污物过滤 器、集便器碟阀试验台等小发明早已 在全段推广使用。最近,一款 3D 具打印机的成功研制,不仅吸引了全 段职工的眼球,也为小发明、小革新 活动带来了更多时尚气息。 “徐师傅,你太厉害了,动车模 型就这样打印出来了!”11 2 日, 重庆车辆段重庆北动车所几名青工在 3D 教具打印机旁驻足观看,并连连 称赞。原来这是该动车所地勤机械师 徐铭泽发明的一款 3D 教具打印机, 可以按比例“打印”动车车轮、车 钩、车厢等教学模型,不仅极大地方 便了职工学习动车的各部结构,使得 学习过程变得简单、透明,而且还有 成本低、环保、可重复使用等优势。 学好动车检修技术不仅要知其 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徐铭泽刚到动车 所就遇到了学习难题,虽然这些困难被 慢慢克服了,但他还是对车辆结构这部 分知识“耿耿于怀”。于是,徐铭泽有 了自己制作 3D 教具打印机,用来方便 自己和同事们学习车辆结构的想法,并 和工长以及车间技术员进行了交流。大 家对他的想法表示赞同,都帮他想办 法、出主意。 想法一有,说干就干!徐铭泽虽然 是学数控机床专业的,有一定的知识基 础,但对于制作 3D 打印机这么复杂的 设备,刚开始心里还真没底。为了实现 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动车知识这一初 衷,他利用休息时间,浏览了网上大量 的教程,并购置了原材料。按照技术人 员给的提示,他设计出了打印机的大概 模型,并加入了很多原创性设计,用了 不到 3 个月的时间,便将一台尺寸为长 300 毫米 、高 300 毫米 、宽 340 毫米 的近似于长方体形状的 3D 打印机组装 完成。 这台 3D 打印机是铝合金材质的, 在机器底部用双层结构增强稳定性。这 样的结构可以提高打印的精度,更重要 的是其成本仅为 1500 多元。 硬件有了,还需要软件上的支持, 接下来就需要用 AUTOCAD 这一软件建 3D 数据模型。徐铭泽首先选了动车 轮对模型,这需要精准的结构设计和计 算,每个零件的链接都要做到心里有 数。在他的努力钻研下,软件上的“麻 烦”都被一项项克服了。他将建成的三 维模型数据转达给 3D 打印机,3D 打印 机通过文件读入数据,将“打印材料” 经“喷嘴”均匀加热后,一层一层叠加 起来堆砌到打印台上,经过 1 个多小时 的打印过程,最终把计算机上的动车轮 对数据模型“变成”实物模型。如今, 动车空心轴半剖面、车体车架半剖结构 10 余种教学模型都可以打印出来, 并投入到动车所日常教学中,受到职工 的好评。 通过进一步的研发,这款动车教具 3D 打印机可对复杂的零件结构进行拆 解打印。对不容易看见或职工不容易理 解的车体结构及零部件进行半剖打印, 将它们立体地展示在职工面前,有利于 职工学习和业务技能的提升,强化了职 工对车体的深度理解,极大地提高了培 训质量。 动车教具清晰“打出来” 本报特约通讯员 提起谷春磊,沈阳南站的职工 无不称赞。这位 29 岁的农家孩子憨 厚朴实,参加工作 7 年来,从制动 员、连结员、助理值班员到车站值班 员,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不懈努力实 现着心中的梦想。不久前,他以沈阳 铁路局职业技能竞赛车务系统高铁车 站值班员组第一名的成绩,被授予全 局“技术状元”称号。 2013 9 月,在经历了 4 年普速 行车实践后,谷春磊来到了正在筹备 组建的沈阳南站,担任运转车间一班 值班员。沈阳南站是大型高铁客运 站。面对全新的先进高铁行车设备, 他感受到压力,切身体会到自己的知 识断层。 使用高铁行车 CCS 设备,看似只 需动动键盘、点点鼠标,进路就自动 生成了、信号就来了、动车就飞驰而 过了,然而事实情况并没有那么简 单。后面的技术支撑和“操盘手”的 业务能力,关乎万千旅客的安全,这 “操盘手”就是以运转值班员为代表 的高铁人。 为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尽快得到提 升,胜任即将就任的岗位,2014 8 月,谷春磊主动申请到沈阳局设备维 修所高铁模拟设备实验室学习。在学 习期间,他每天对照设备一遍遍地模 拟演练,遇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两 个月下来,他记录了 2 万余字的笔记。 2014 10 15 日,沈阳南站迎来 了转线开通的日子。带着喜悦和憧憬, 谷春磊走上了值班员岗位。“一点不 差”成为他工作的标尺。 今年 1 月,谷春磊在办理 G8004 列车 8 道通过进路时,129DG 轨道电路 出现红光带。当时,他脑子里闪过的第 一个想法就是:季节寒冷,现场可能出 现断轨。于是,他立即拦停 G8004 次列 车,按照程序报告列车调度员和值班干 部,通知工务、电务等相关单位,请求 调度命令,组织上道检查,在最短时间 内排除了故障。当看到列车缓缓驶过, 他的头上沁出了汗珠,但心中也多了一 份坦然。 这些过硬的本领来自日常的积累和 不懈的钻研。去年 4 月初,当得知沙河 堡线路所将投入运营后,谷春磊主动找 到车间领导,要求加入提前介入组。 那时,别人上一天班休息两天,他 上两天班休息一天。休息的一天,他还 把主要精力用在设备测试上。遇到技术 难题,他就缠着厂家技术人员刨根问 底。两个月的时光转瞬即逝, 5 30 日,线路所正式开通运营,没有非常热 闹的欢庆场面,可付出后的欣慰却写在 这个年轻人的脸上。 渐渐地,每当遇到技术难题,同事 们都会首先想到他。他成了运转职工心 中包治百病的“医生”。无论白天还是 深夜,他的电话变成了救急的“110”。 谷春磊逐渐成长为车站的业务能手、技 术攻关的带头人。 今年 7 月,全局车务系统(高铁 组)职业技能竞赛拉开帷幕。这是车站 开站以来迎来的首次全系统业务比武, 也是全局高铁人才的技术大比拼。他推 迟了婚期,精心备战,以理论和实作双 第一的好成绩,荣获全局“技术状元” 称号。 怀揣梦想入路,勤学苦练成才。谷 春磊用青春年华铸梦高铁事业,在美好 的青春岁月书写着畅快人生。 高铁站的年轻“操盘手” —记沈阳局“技术状元”、沈阳南站车站值班员谷春磊 本报记者 庞蔷华 本报通讯员 董晓军 “李永昌发明的起钉‘神器’,还 可以起枕木,省时省力真管用。”近 日,在齐齐哈尔工务段讷河线路车间 更换站专线木枕的施工现场上,大家 一边干活,一边津津乐道。 李永昌是保养工区的班长,平时 酷爱发明创造。 在木枕道岔整修中,有一个问题让 大家犯愁:直线前和导曲前两根钢轨距 离较近,撬棍用不上力,每次拔起道 钉,少则需要 3 分钟至 5 分钟,多则需 要十几分钟。看到这种情况,李永昌心 里暗暗着急。 于是,他利用休息时间潜心钻研, 画图纸,买材料,反复试验,历时一个 月,终于制作完成了以小液压缸为主 体,配以专用抓手的液压起钉器。在现 场,大家用这个“神器”不到 1 分钟就 能起 1 个道钉。 但李永昌并不满足于此。他又设计 了枕木专用抓钩,换到起钉器上,实现 了枕木与轨底的密贴,且不易反弹,道 岔枕木空吊这一问题也得到解决。 起钉“神器”现场走俏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永新 本报通讯员 罗英正 工长老张的 “创效公式” “这东西真好用,进行改造后果 然不同。”近日,乌海工务段哈业车 间哈业工区青工马磊捧着改造后的扳 手左瞧右看,如获至宝,乐呵呵地向 工长张卫东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该段哈业车间管内正在对 站场道岔进行入冬前的专项整治,工 作量非常大,而整治道岔又是以扳手 为主要工具,所以作业中拿把好用的 扳手尤为重要。以往的单头扳手由于 钳口是固定的,所以在松动和拧紧螺 栓时,会经常滑动,对螺母的结构造 成很大的磨耗,最终导致其外侧变成 圆形而无法施加扭力。这样不但影响 工作效率,还容易增加螺母松动脱落 概率,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情况,爱琢磨的张卫东 自行选购材料,利用休班时间在家试 验,最终对老式的单头扳手进行了改 造。他延长了老式扳手的扭力杆,并 在单头扳手的钳口端焊接了一个长约 8 厘米的套筒。套筒的内侧经过特殊 制作,可以很好地与螺母镶嵌在一 起,有效防止了螺母外侧的磨耗。 “升级”后的扳手不仅增大了复紧螺 栓的扭力,消除了对接头螺母的磨 耗,还减少了重载列车通过时造成的 螺母松动脱落概率,节省了每年更换 螺母的费用。目前,这项小改造已经 在全段推广使用。 “我认为,安全+效率=增收创 效,这是最实在的公式!”张卫东总 是这样说。 庞聪海 为风区栅栏 配“拐杖” 在吐鲁番盆地以西的茫茫戈壁, 一排排银色的“风车巨人”英姿飒 爽,十分壮观。 2014 年底,南疆铁路吐库二线 开通运营。为了确保行车运输安全以 及铁路周边农牧民人身财产安全,线 路两侧全部采用防护栅栏进行了隔 离。然而,肆虐的狂风总能把铁制的 栅栏撕破,稍有不慎就会给行车安全 带来威胁。 近年来,库尔勒工务段高度重视 防护栅栏安全管理工作。在明确监管 维护责任、巡检养护周期的基础上, 每遇大风恶劣天气时,他们要求儿沟 桥隧车间提前深入风区进行巡检,发 现歪斜易倒塌、脱焊不稳固的栅栏, 安排人员进行修正加固、拆除更新, 有效防止了大风导致的防护栅栏侵限 等问题出现。但同时,这样做也增加 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10 月初,该段组织桥梁车间的 干部职工集思广益,进行技术攻关, 给风区的防护栅栏配置了“拐杖”。 “拐杖”斜立在防护栅栏外侧,上端 通过螺丝与防护栅栏立柱紧固,下端 采用混凝土浇筑在地下。“拐杖”、立 柱和地面三者形成的三角形让“拐 杖”的拉撑力得到了有效释放,既提 高了防护栅栏抵抗风沙的能力,又减 小了干部职工在大风恶劣天气前后的 劳动强度。 截至目前,这个段已为风区的防 护栅栏配置了 230 根“拐杖”。 杨生盛 近期,郑州机务段北检修车间电力 中修专业组技师危广朝发明的小扳手受 到了班组职工的称赞。这个小扳手虽然 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使用它进行作业, 不仅能够降低职工劳动强度,还大大提 高了作业效率。 北检修车间专修组负责机车转向架 检修工作,在 SS4 型电力机车转向架组 装和机车落成后,需要按照检修范围和 技术要求对机车轮喷装置进行安装和位 置调整,保证轮喷喷嘴与轮对边缘距离 40 毫米至 50 毫米范围内。在安装调整 过程中,轮喷安装螺栓位于机车沙箱与 构架连接处,位置空间狭小,使用一般 工具无法正常操作,职工们往往需要用 近半个小时才能完成作业。在位置调整 过程中,距离容易出现偏差,作业人员 需要来回调整 3 次至 4 次才能保证距离准 确,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职工的劳动 强度,还影响了检修进度。 针对此问题,专修组职工尝试着用 不同的工具进行操作,但是效果都不 佳。班组技师危广朝暗下决心,一定要 想办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他一有时 间就拿上笔记本,到机车旁仔细观察螺 栓的部位,拿着卷尺测量尺寸,再回到 班组画图纸。他还找来角钢进行切割打 磨,并将 46 毫米的棘轮头焊接在长 150 毫米、宽 50 毫米带有弧度的角钢上。 为了保证棘轮能够完全套入到轮喷螺栓 上,他将棘轮头进行了切割,经过反复 试验,最终制作出了轮喷调整专用扳 手。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工具在实际操 作中发挥了大作用,5 分钟就把轮喷安 装螺栓紧固到位,1 次就将喷嘴与轮缘 的距离调整至标准距离。大家纷纷竖起 大拇指称赞。 该工具在车间推广使用以来,作用 良好,不仅消除了职工紧固螺栓时碰手 的隐患,还加快了紧固螺栓的速度,降 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可谓一举多得。 自制小扳手发挥大作用 本报通讯员 阎晓向 近日,厦门供电段漳平接触网工区 1132037 潍柴作业车在鹰厦线芦芝至易 坑区间作业时,出现发动机动力缓慢下 降并导致熄火现象,司机许福平立即打 电话向动力设备车间技术员杨德清求 援。经询问,杨德清判断是发动机低压 油路故障,要求司机紧急启用“潍柴发 动机低压油路故障应急处置法”。20 钟后,发动机恢复正常状态。 “这应急处置法真牛!”许福平事后 对此赞不绝口。据悉,这个应急处置办 法是杨德清的科技攻关成果,在 2014 年底获得该段合理化建议一等奖以及 2015 年度南昌铁路局合理化建议采纳 奖。去年,南昌局供电处技术人员专门 到该段调研论证该应急处置法,确认其 填补了该局无潍柴发动机油路应急处置 方案空白,决定在全局供电系统推广使 用。现如今,南昌局所有潍柴发动机接 触网作业车均配有这一处置装备,有效 防止了作业车发动机低压油路出现故障 导致途停的事故,确保了海西铁路大动 脉的安全畅通。 南昌局配备的接触网作业车大多采 用潍柴发动机。在日常作业时,司机如 果处置不当很容易造成作业车区间抛 锚。作业车故障以发动机居多,发动机 故障又以燃油系统的低压油路故障居 多,产生的原因有柴油滤清器、油管堵 塞、油管爆裂、油管接头滑牙等等。 “如何快速处置低压油路故障,避免车 辆途停事故?”杨德清主动请缨承担攻 关重任。经过多次现场试验、改良,他 终于设计了一套贴近实际、操作简单、 适合全面推广的“潍柴发动机低压油路 故障应急处置法”。 这套应急处置法的优点很多:通用 性强,适合所有采用潍柴发动机的各类 型号接触网作业车;所需材料简单,柴 油若干、备用油桶 1 个、油管 3 根、带 手摇泵的柴油滤清器底座 1 个、柴油滤 清器 1 个,放在车内不占用空间;司机 很容易掌握操作要点;经济实惠,整套 设备只需 600 元左右。 “这应急处置法真牛!” 本报特约通讯员 何卫东 本报通讯员 柯志鸿 “王工长,自从用了您牵头改装过 的防油探伤走行轮,就再也没有出现走 行轮粘油掉道、探头偏离钢轨中心等问 题了,大大提升了探伤精确度。”11 2 日,六盘水工务段探伤车间主任韦剑 鸣在月度分析会上对工长王今朝的技术 攻关成果进行了表扬。 近期,该段探伤车间围绕安全生产 难题,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防油探 伤走行轮的研发就是其中一项技术攻关 成果。探伤走行轮是探伤小车在钢轨轨 面上推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 各探头在钢轨中心位置不变的部件。 该段管内线路具有曲线多、半径小 的特点,导致曲线上股的油污附着在走 行轮表面,经常出现探伤小车掉道、探 头位置偏离钢轨中心等现象。油污严重 影响探伤作业质量,易造成漏检,危及 安全生产,成为困扰职工的难题。 为此,该段探伤车间以科技创新活 动为载体,组织技术骨干开展技术攻 关,就如何解决油脂不涂到走行轮表面 的问题进行反复试验。 在王今朝的牵头下,技术骨干群策 群力,提出了对钢轨探伤仪小车走行轮 加装导油槽的解决方案,利用车床扣槽 这一流程对探伤走行轮进行改造。他们 在探伤走行轮内侧开出 14 厘米宽的凹 槽,使轨头边缘的油脂进入走行轮的凹 槽内,不让油脂涂到走行轮的表面,进 一步增加走行轮与轨面之间的摩擦力, 从而使探伤小车不掉道、探头保持在钢 轨中心。 经过长时间的现场使用和反复验 证,改进后的探伤小车走行轮成效明 显。此举不仅有效解决了探伤小车在曲 线上股作业时由于粘油掉道、探头偏离 钢轨中心影响探伤质量及安全的问题, 而且还大大降低了设备漏检造成的成本 浪费。 据悉,该段近期将在全段范围内推 广该项技术攻关成果。 改装走行轮 提升精确度 本报通讯员 吴喜会 科技之星 徐铭泽在操作 3D 教具打印机打印 CRH2A 型动车教学模型。 10 27 日,日照车辆段组织应急演练人员选配轮对。为有效提升职工应急处置能力,该段模拟列车运行途中出现热轴 故障,组织作业人员及时对热轴车辆进行调查、选配轮对、更换轮对等实战操作,确保冬季安全运输任务圆满完成。 林学栋 近日,侯马北工务段职工在进行线路探伤作业。针对近期管内早晚温差大的实 际,该段加强线路检查,有效确保运输安全。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李天恩 六盘水工 务段技术骨干 在对走行轮进 行技术攻关。 吴喜会

B2...B2 2016年11月8日 本版编辑 管夏怡 本版美编 乔 谦 本版审校 韩付选 热线电话:(010)51895634 E-mail:[email protected] 科海撷英 科技聚焦 为实现安全、科学、高效的经营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B2 2016年11月8日本版编辑 管夏怡 本版美编 乔 谦 本版审校 韩付选 热线电话:(010)51895634 E-mail:[email protected] 科海撷英科技聚焦

    为实现安全、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目标,近年来,重庆车辆段立足实际、积极探索,进一步深化学习型站段建设,动员全段职工围绕优化工装、节资降耗、教具制作等多个方面,积极开展“五小发明”技术革新活动。

    近一年来,10 余种由职工自主设计制造,用于现场生产和职教培训的小发明、小创造出现在该段日常生产任务和培训工作中,如气路控制箱吊带、风挡弹簧分解器、污物过滤器、集便器碟阀试验台等小发明早已在全段推广使用。最近,一款 3D教具打印机的成功研制,不仅吸引了全段职工的眼球,也为小发明、小革新活动带来了更多时尚气息。

    “徐师傅,你太厉害了,动车模型就这样打印出来了!”11 月 2 日,重庆车辆段重庆北动车所几名青工在3D 教具打印机旁驻足观看,并连连称赞。原来这是该动车所地勤机械师徐铭泽发明的一款 3D 教具打印机,可以按比例“打印”动车车轮、车钩、车厢等教学模型,不仅极大地方便了职工学习动车的各部结构,使得学习过程变得简单、透明,而且还有成本低、环保、可重复使用等优势。

    学好动车检修技术不仅要知其

    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徐铭泽刚到动车所就遇到了学习难题,虽然这些困难被慢慢克服了,但他还是对车辆结构这部分知识“耿耿于怀”。于是,徐铭泽有了自己制作 3D教具打印机,用来方便自己和同事们学习车辆结构的想法,并和工长以及车间技术员进行了交流。大

    家对他的想法表示赞同,都帮他想办法、出主意。

    想法一有,说干就干!徐铭泽虽然是学数控机床专业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于制作 3D打印机这么复杂的设备,刚开始心里还真没底。为了实现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动车知识这一初

    衷,他利用休息时间,浏览了网上大量的教程,并购置了原材料。按照技术人员给的提示,他设计出了打印机的大概模型,并加入了很多原创性设计,用了不到 3个月的时间,便将一台尺寸为长300 毫米 、高 300毫米 、宽 340毫米的近似于长方体形状的 3D打印机组装完成。

    这台 3D 打印机是铝合金材质的,在机器底部用双层结构增强稳定性。这样的结构可以提高打印的精度,更重要的是其成本仅为 1500多元。

    硬件有了,还需要软件上的支持,接下来就需要用AUTOCAD这一软件建立 3D数据模型。徐铭泽首先选了动车轮对模型,这需要精准的结构设计和计算,每个零件的链接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在他的努力钻研下,软件上的“麻烦”都被一项项克服了。他将建成的三维模型数据转达给 3D打印机,3D打印机通过文件读入数据,将“打印材料”经“喷嘴”均匀加热后,一层一层叠加起来堆砌到打印台上,经过 1个多小时的打印过程,最终把计算机上的动车轮对数据模型“变成”实物模型。如今,动车空心轴半剖面、车体车架半剖结构等 10 余种教学模型都可以打印出来,并投入到动车所日常教学中,受到职工的好评。

    通过进一步的研发,这款动车教具3D 打印机可对复杂的零件结构进行拆解打印。对不容易看见或职工不容易理解的车体结构及零部件进行半剖打印,将它们立体地展示在职工面前,有利于职工学习和业务技能的提升,强化了职工对车体的深度理解,极大地提高了培训质量。

    动车教具清晰“打出来”■本报特约通讯员 陈 亚

    提起谷春磊,沈阳南站的职工无不称赞。这位 29 岁的农家孩子憨厚朴实,参加工作 7 年来,从制动员、连结员、助理值班员到车站值班员,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不懈努力实现着心中的梦想。不久前,他以沈阳铁路局职业技能竞赛车务系统高铁车站值班员组第一名的成绩,被授予全局“技术状元”称号。

    2013年 9月,在经历了 4年普速行车实践后,谷春磊来到了正在筹备组建的沈阳南站,担任运转车间一班值班员。沈阳南站是大型高铁客运站。面对全新的先进高铁行车设备,他感受到压力,切身体会到自己的知识断层。

    使用高铁行车CCS设备,看似只需动动键盘、点点鼠标,进路就自动生成了、信号就来了、动车就飞驰而过了,然而事实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后面的技术支撑和“操盘手”的业务能力,关乎万千旅客的安全,这

    “操盘手”就是以运转值班员为代表的高铁人。

    为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尽快得到提升,胜任即将就任的岗位,2014年 8月,谷春磊主动申请到沈阳局设备维修所高铁模拟设备实验室学习。在学习期间,他每天对照设备一遍遍地模拟演练,遇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两

    个月下来,他记录了 2万余字的笔记。2014年 10月 15日,沈阳南站迎来

    了转线开通的日子。带着喜悦和憧憬,谷春磊走上了值班员岗位。“一点不差”成为他工作的标尺。

    今年 1月,谷春磊在办理G8004次列车 8道通过进路时,129DG轨道电路出现红光带。当时,他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季节寒冷,现场可能出现断轨。于是,他立即拦停G8004次列车,按照程序报告列车调度员和值班干部,通知工务、电务等相关单位,请求调度命令,组织上道检查,在最短时间内排除了故障。当看到列车缓缓驶过,他的头上沁出了汗珠,但心中也多了一份坦然。

    这些过硬的本领来自日常的积累和不懈的钻研。去年 4月初,当得知沙河堡线路所将投入运营后,谷春磊主动找到车间领导,要求加入提前介入组。

    那时,别人上一天班休息两天,他上两天班休息一天。休息的一天,他还

    把主要精力用在设备测试上。遇到技术难题,他就缠着厂家技术人员刨根问底。两个月的时光转瞬即逝, 5 月 30日,线路所正式开通运营,没有非常热闹的欢庆场面,可付出后的欣慰却写在这个年轻人的脸上。

    渐渐地,每当遇到技术难题,同事们都会首先想到他。他成了运转职工心中包治百病的“医生”。无论白天还是深夜,他的电话变成了救急的“110”。谷春磊逐渐成长为车站的业务能手、技术攻关的带头人。

    今年 7 月,全局车务系统 (高铁组) 职业技能竞赛拉开帷幕。这是车站开站以来迎来的首次全系统业务比武,也是全局高铁人才的技术大比拼。他推迟了婚期,精心备战,以理论和实作双第一的好成绩,荣获全局“技术状元”称号。

    怀揣梦想入路,勤学苦练成才。谷春磊用青春年华铸梦高铁事业,在美好的青春岁月书写着畅快人生。

    高铁站的年轻“操盘手”——记沈阳局“技术状元”、沈阳南站车站值班员谷春磊

    ■本报记者 庞蔷华 本报通讯员 董晓军

    “李永昌发明的起钉‘神器’,还可以起枕木,省时省力真管用。”近日,在齐齐哈尔工务段讷河线路车间更换站专线木枕的施工现场上,大家一边干活,一边津津乐道。

    李永昌是保养工区的班长,平时

    酷爱发明创造。在木枕道岔整修中,有一个问题让

    大家犯愁:直线前和导曲前两根钢轨距离较近,撬棍用不上力,每次拔起道钉,少则需要 3分钟至 5分钟,多则需要十几分钟。看到这种情况,李永昌心

    里暗暗着急。于是,他利用休息时间潜心钻研,

    画图纸,买材料,反复试验,历时一个月,终于制作完成了以小液压缸为主体,配以专用抓手的液压起钉器。在现场,大家用这个“神器”不到 1分钟就能起 1个道钉。

    但李永昌并不满足于此。他又设计了枕木专用抓钩,换到起钉器上,实现了枕木与轨底的密贴,且不易反弹,道岔枕木空吊这一问题也得到解决。

    起钉“神器”现场走俏■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永新 本报通讯员 罗英正

    工长老张的“创效公式”

    “这东西真好用,进行改造后果然不同。”近日,乌海工务段哈业车间哈业工区青工马磊捧着改造后的扳手左瞧右看,如获至宝,乐呵呵地向工长张卫东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该段哈业车间管内正在对站场道岔进行入冬前的专项整治,工作量非常大,而整治道岔又是以扳手为主要工具,所以作业中拿把好用的扳手尤为重要。以往的单头扳手由于钳口是固定的,所以在松动和拧紧螺栓时,会经常滑动,对螺母的结构造成很大的磨耗,最终导致其外侧变成圆形而无法施加扭力。这样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还容易增加螺母松动脱落概率,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情况,爱琢磨的张卫东自行选购材料,利用休班时间在家试验,最终对老式的单头扳手进行了改造。他延长了老式扳手的扭力杆,并在单头扳手的钳口端焊接了一个长约8厘米的套筒。套筒的内侧经过特殊制作,可以很好地与螺母镶嵌在一起,有效防止了螺母外侧的磨耗。

    “升级”后的扳手不仅增大了复紧螺栓的扭力,消除了对接头螺母的磨耗,还减少了重载列车通过时造成的螺母松动脱落概率,节省了每年更换螺母的费用。目前,这项小改造已经在全段推广使用。

    “我认为,安全+效率=增收创效,这是最实在的公式!”张卫东总是这样说。

    庞聪海

    为风区栅栏配“拐杖”

    在吐鲁番盆地以西的茫茫戈壁,一排排银色的“风车巨人”英姿飒爽,十分壮观。

    2014 年底,南疆铁路吐库二线开通运营。为了确保行车运输安全以及铁路周边农牧民人身财产安全,线路两侧全部采用防护栅栏进行了隔离。然而,肆虐的狂风总能把铁制的栅栏撕破,稍有不慎就会给行车安全带来威胁。

    近年来,库尔勒工务段高度重视防护栅栏安全管理工作。在明确监管维护责任、巡检养护周期的基础上,每遇大风恶劣天气时,他们要求儿沟桥隧车间提前深入风区进行巡检,发现歪斜易倒塌、脱焊不稳固的栅栏,安排人员进行修正加固、拆除更新,有效防止了大风导致的防护栅栏侵限等问题出现。但同时,这样做也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10 月初,该段组织桥梁车间的干部职工集思广益,进行技术攻关,给风区的防护栅栏配置了“拐杖”。

    “拐杖”斜立在防护栅栏外侧,上端通过螺丝与防护栅栏立柱紧固,下端采用混凝土浇筑在地下。“拐杖”、立柱和地面三者形成的三角形让“拐杖”的拉撑力得到了有效释放,既提高了防护栅栏抵抗风沙的能力,又减小了干部职工在大风恶劣天气前后的劳动强度。

    截至目前,这个段已为风区的防护栅栏配置了 230根“拐杖”。

    杨生盛 杨 森

    近期,郑州机务段北检修车间电力中修专业组技师危广朝发明的小扳手受到了班组职工的称赞。这个小扳手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使用它进行作业,不仅能够降低职工劳动强度,还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北检修车间专修组负责机车转向架检修工作,在 SS4型电力机车转向架组装和机车落成后,需要按照检修范围和技术要求对机车轮喷装置进行安装和位置调整,保证轮喷喷嘴与轮对边缘距离在40毫米至50毫米范围内。在安装调整过程中,轮喷安装螺栓位于机车沙箱与构架连接处,位置空间狭小,使用一般工具无法正常操作,职工们往往需要用近半个小时才能完成作业。在位置调整过程中,距离容易出现偏差,作业人员需要来回调整3次至4次才能保证距离准确,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还影响了检修进度。

    针对此问题,专修组职工尝试着用

    不同的工具进行操作,但是效果都不佳。班组技师危广朝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他一有时间就拿上笔记本,到机车旁仔细观察螺栓的部位,拿着卷尺测量尺寸,再回到班组画图纸。他还找来角钢进行切割打磨,并将 46毫米的棘轮头焊接在长 150毫米、宽 50 毫米带有弧度的角钢上。为了保证棘轮能够完全套入到轮喷螺栓上,他将棘轮头进行了切割,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制作出了轮喷调整专用扳手。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工具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了大作用,5分钟就把轮喷安装螺栓紧固到位,1次就将喷嘴与轮缘的距离调整至标准距离。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

    该工具在车间推广使用以来,作用良好,不仅消除了职工紧固螺栓时碰手的隐患,还加快了紧固螺栓的速度,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自制小扳手发挥大作用■本报通讯员 阎晓向

    近日,厦门供电段漳平接触网工区1132037潍柴作业车在鹰厦线芦芝至易坑区间作业时,出现发动机动力缓慢下降并导致熄火现象,司机许福平立即打电话向动力设备车间技术员杨德清求援。经询问,杨德清判断是发动机低压油路故障,要求司机紧急启用“潍柴发动机低压油路故障应急处置法”。20分钟后,发动机恢复正常状态。

    “这应急处置法真牛!”许福平事后对此赞不绝口。据悉,这个应急处置办法是杨德清的科技攻关成果,在 2014年底获得该段合理化建议一等奖以及2015 年度南昌铁路局合理化建议采纳奖。去年,南昌局供电处技术人员专门到该段调研论证该应急处置法,确认其填补了该局无潍柴发动机油路应急处置方案空白,决定在全局供电系统推广使用。现如今,南昌局所有潍柴发动机接触网作业车均配有这一处置装备,有效防止了作业车发动机低压油路出现故障导致途停的事故,确保了海西铁路大动

    脉的安全畅通。南昌局配备的接触网作业车大多采

    用潍柴发动机。在日常作业时,司机如果处置不当很容易造成作业车区间抛锚。作业车故障以发动机居多,发动机故障又以燃油系统的低压油路故障居多,产生的原因有柴油滤清器、油管堵塞、油管爆裂、油管接头滑牙等等。

    “如何快速处置低压油路故障,避免车辆途停事故?”杨德清主动请缨承担攻关重任。经过多次现场试验、改良,他终于设计了一套贴近实际、操作简单、适合全面推广的“潍柴发动机低压油路故障应急处置法”。

    这套应急处置法的优点很多:通用性强,适合所有采用潍柴发动机的各类型号接触网作业车;所需材料简单,柴油若干、备用油桶 1个、油管 3根、带手摇泵的柴油滤清器底座 1个、柴油滤清器 1个,放在车内不占用空间;司机很容易掌握操作要点;经济实惠,整套设备只需 600元左右。

    “这应急处置法真牛!”■本报特约通讯员 何卫东 本报通讯员 柯志鸿

    “王工长,自从用了您牵头改装过的防油探伤走行轮,就再也没有出现走行轮粘油掉道、探头偏离钢轨中心等问题了,大大提升了探伤精确度。”11月2日,六盘水工务段探伤车间主任韦剑鸣在月度分析会上对工长王今朝的技术攻关成果进行了表扬。

    近期,该段探伤车间围绕安全生产难题,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防油探伤走行轮的研发就是其中一项技术攻关成果。探伤走行轮是探伤小车在钢轨轨面上推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各探头在钢轨中心位置不变的部件。

    该段管内线路具有曲线多、半径小的特点,导致曲线上股的油污附着在走行轮表面,经常出现探伤小车掉道、探头位置偏离钢轨中心等现象。油污严重影响探伤作业质量,易造成漏检,危及安全生产,成为困扰职工的难题。

    为此,该段探伤车间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组织技术骨干开展技术攻

    关,就如何解决油脂不涂到走行轮表面的问题进行反复试验。

    在王今朝的牵头下,技术骨干群策群力,提出了对钢轨探伤仪小车走行轮加装导油槽的解决方案,利用车床扣槽这一流程对探伤走行轮进行改造。他们在探伤走行轮内侧开出 14 厘米宽的凹槽,使轨头边缘的油脂进入走行轮的凹槽内,不让油脂涂到走行轮的表面,进一步增加走行轮与轨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探伤小车不掉道、探头保持在钢轨中心。

    经过长时间的现场使用和反复验证,改进后的探伤小车走行轮成效明显。此举不仅有效解决了探伤小车在曲线上股作业时由于粘油掉道、探头偏离钢轨中心影响探伤质量及安全的问题,而且还大大降低了设备漏检造成的成本浪费。

    据悉,该段近期将在全段范围内推广该项技术攻关成果。

    改装走行轮 提升精确度■本报通讯员 吴喜会 张 术

    科技之星

    徐铭泽在操作3D教具打印机打印CRH2A型动车教学模型。 陈 亚 摄

    10月27日,日照车辆段组织应急演练人员选配轮对。为有效提升职工应急处置能力,该段模拟列车运行途中出现热轴故障,组织作业人员及时对热轴车辆进行调查、选配轮对、更换轮对等实战操作,确保冬季安全运输任务圆满完成。

    林学栋 摄

    近日,侯马北工务段职工在进行线路探伤作业。针对近期管内早晚温差大的实际,该段加强线路检查,有效确保运输安全。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李天恩 摄

    六盘水工务段技术骨干在对走行轮进行技术攻关。吴喜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