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2018年8月17日(星期五) 2 阳光明媚的7月14日, 数位廖省棉中校友在黄中南 学长的邀约下,联袂赶赴苏 北省棉兰市参加15日举办的 棉中中小学(Sekolah Medan Mulia)启用仪式,以及翌 日的开学典礼。我们被安排 入住于佐科维总统曾经下榻 的Adi Mulia旅馆,当晚与来 自国外及首都各地的校友一 起被苏用发学长以个人名义 设宴洗尘,席间久未谋面的 校友喜相逢,洋溢着欢愉、 融洽、鼓舞的情绪,十分感 人。 周日上午,筹委会用数 架旅游大巴将校友送到巍峨 堂皇的五层楼新校舍,与分 批陆续赶来的本地校友和各 地嘉宾汇聚在底层及操场 上。吉时一到,喧天锣鼓动 地来,八支威武而活泼欢腾 的醒狮引领大家逐步攀楼 上高层,到顶楼的大礼堂入 座。 棉中教育基金会主干理 事,香港、雅加达、苏北棉 中校友会主席顺序上台致 词,对棉中的浴火重生,对 建校的曲折艰难都有独到的 体会,更对新棉中的启航寄 予重望。中国驻棉兰总领事 孙昂特地从北京赶来参加仪 式,他对基金会诸位理事热 心办校给予很高的评价,并 意味深长地形容棉中校舍在 如此逼促的工期内完成,颇 有“中国速度”之风。礼毕 后,很多各地校友走到台前 与理事们道贺并合影。我看 到学长们热泪盈眶、语声哽 咽地向理事们致谢,大家多 年的夙愿终于得偿。有些则 相拥而无语,不断用手掌拍 打彼此的肩和背,只看到他 们的眼角泪光有闪动。这样 的景况总是让我心潮涌动, 甚至是回返廖省后也久久不 能平息,本想写点什么以作 纪念,但一提笔,脑海中总 又浮现那些激荡人心的镜 头,那种感恩载德的情绪, 让我无限回想、温馨,却搁 笔而忘言。 毋庸置疑,大家对新校 的成建归功于棉中教育基金 会理事长苏用发校友,他发 自肺腑的讲话:“1966年因 时局变化,学校被接管以 后成为一所大学,又过了不 久,棉中校舍向社会拍卖并 被夷为平地。无校无‘家’ 之痛成为了棉中师生们的一 个心结。”“重建母校刻 不容辞!世界各地热心教育 的棉中校友们为国为民,一 呼百应。校友挺身而出,于 2016年成立棉中联谊会和棉 中教育基金会,迈出了建校 工程的第一步,为棉中重建 吹响了集结号。”“今天, 棉中学校落成之日,是我人 生的又一个里程碑!……虽 然我已年过七旬,我将尽我 所能带动苏北省文化教育事 业的进步和发展,把我余生 的精力献给我们的祖国,造 福下一代的国家栋梁。”展 现了热心教育、不忘母校、 信守承诺的高尚品德。 旅居中国、香港的校友 们始终不忘母校的的命运, 于2007年10月在中国东莞举 行的第一届世界棉中校友恳 亲会上倡议在棉兰重建母 校。陈云康校友激动地回忆 说:“经过了漫长的十一年 光景,从期待到近乎失望, 最后又从失望中重见曙光。 这起伏跌宕的艰辛过程,只 有身历其境者才能深刻体会 到。”道尽了其间 的苦涩、焦灼、怨 愤直至释然开怀。 在盼待建的 十年里,有多少 学长却不幸撒手 人寰。苏北棉中校友会主席 陈思基感慨地说:“‘哭棉 中’的诗词和散文不时出现 在书报上,‘只闻楼梯声, 不见人下来’也是文豪对棉 中情怀的抒发,这是悲歌, 还是重建母校的鞭策!”“ 在2010年第二届世界校友恳 亲大会上开出建校大计。面 对的是一波三折,石沉大 海。”思之让人潸然泪下。 多年来为校友联谊、母 校重建而奔波忙碌的旅雅棉 中校友会主席朱丽辉校友, 坚强而阳光地说:“52年冬 眠期间,散居海内外的广大 棉中校友、老师,无不翘首 期盼有朝一日,棉中重生。 今日终于圆梦棉兰……棉中 中小学新校舍,终于落成开 学了。”“愿棉中精神,永 放光芒。愿棉中中小学顺利 发展壮大,直到永远。”她 在车上也向我们坦言,顺利 建校、开课是一个阶段,接 下来还有很多弯曲的道路要 走,很多困难要克服, 但是,校委们将勇敢地 面对,直至成功!我 想,这就是我们那一代 血脉相传的“棉中精 神”吧。 更让大家欣喜的是,作 为棉中第二代的棉中教育 基金会董事长陈鹤秋,他 毅然挑起了这份重担,只 缘:“……我这段时间了解 到很多有关我的母亲孙梅英 和棉中之间的故事,勾起了 我很多与母亲有关的回忆, 就这样开启了我与棉中之 缘。”“我感恩母亲对我的 培育,更感恩棉中(教育) 对我们这个家庭的影响。我 将尽我的能力帮助棉中,以 实际的行动感谢棉中对我母 亲的培育,报答母亲给予我 的教导和养育之恩。”诚 然,善因必有善果。 我们也看到和听到,有 那么多的校友、热心人士积 极捐款,为新棉中的建设夜 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 着、奉献着,一切为了铸就 大家心目中的这座丰碑—— 棉中中小学校。 《国际日报》7月14日 刊登椰峰执笔的“棉中任重 道远——热烈祝贺棉中中小 学校落成开学”的贺文,认 为:“兄弟族子女入读三语 学校学华文的人数逐年增 加。只要三语学校办得出 色,不愁学生来源。“苏门 答腊岛,特别是棉兰,是全 国中华文化氛围最浓厚牢固 的地区之一,在政府调整放 宽华文教育政策的生态下, 棉中中小学校舍落成并招生 上课,对推进全国各地华文 教育有重大意义。”肯定了 棉兰作为印尼西部地区华文 中心的地位。 7月16日的开学典礼上, 棉兰市长对棉中的建成启用 表示祝贺,对华裔使用母语 也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希 望三语学校能为社会、为国 家造就一批品学兼优的栋梁 之材。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 多的来宾中,有一批印尼 三语学校协会的数十位各 省代表,他们来自雅加达、 巴厘、龙目、爪哇各省、廖 省,甚至远自坤甸、安汶的 校董、校委,协会会长陈友 明笑说是来“取经”的。我 相信,他们会把棉兰特色包 括“棉中精神”带回各省 去。 7 月 23 日,媒体报道“ 旅椰棉中校友欢庆棉中新校 落成——苏用发颁发感谢状 给赞助校友”称:22日,苏 用发学长在朱丽辉、侯云 池、沈佩珠、李宗庆等校友 陪同下,假座雅加达棉中校 友会会所为向新棉中作出捐 献的社会人士及校友颁发感 谢状,表达谢意。 当祝贺新棉中开学的如 潮掌声、激情欢笑稍霁之 际,当报刊上雪花般的贺词 及报道消停之后;我以感恩 及平静的心态,再一页页、 一片片地拾缀那些难忘的吉 光片羽。其中的一些描述, 但愿能引起校友们的一丝共 鸣,无论是笑靥或是泪影, 一切缘于缅怀我们魂牵梦萦 的母校——棉中,那曾经为 我们栽下理想和志向,为我 们留下美好求学时光的地 方。 林 越 棉中归来的欢声泪影 新棉中首批学生参加开学典礼 廖省校友在新棉中校训壁前留念

棉中归来的欢声泪影 - harianbaru.com · 词,对棉中的浴火重生,对 建校的曲折艰难都有独到的 体会,更对新棉中的启航寄 予重望。中国驻棉兰总领事

  • Upload
    others

  • View
    3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棉中归来的欢声泪影 - harianbaru.com · 词,对棉中的浴火重生,对 建校的曲折艰难都有独到的 体会,更对新棉中的启航寄 予重望。中国驻棉兰总领事

公元2018年8月17日(星期五) 2

阳 光 明 媚 的 7 月 1 4 日 ,

数位廖省棉中校友在黄中南

学长的邀约下,联袂赶赴苏

北省棉兰市参加15日举办的

棉中中小学(Sekolah Medan

M u l i a ) 启 用 仪 式 , 以 及 翌

日的开学典礼。我们被安排

入住于佐科维总统曾经下榻

的Adi Mulia旅馆,当晚与来

自国外及首都各地的校友一

起被苏用发学长以个人名义

设宴洗尘,席间久未谋面的

校友喜相逢,洋溢着欢愉、

融洽、鼓舞的情绪,十分感

人。

  周日上午,筹委会用数

架旅游大巴将校友送到巍峨

堂皇的五层楼新校舍,与分

批陆续赶来的本地校友和各

地 嘉 宾 汇 聚 在 底 层 及 操 场

上。吉时一到,喧天锣鼓动

地来,八支威武而活泼欢腾

的 醒 狮 引 领 大 家 逐 步 攀 楼

上高层,到顶楼的大礼堂入

座。

  棉中教育基金会主干理

事,香港、雅加达、苏北棉

中 校 友 会 主 席 顺 序 上 台 致

词,对棉中的浴火重生,对

建校的曲折艰难都有独到的

体会,更对新棉中的启航寄

予重望。中国驻棉兰总领事

孙昂特地从北京赶来参加仪

式,他对基金会诸位理事热

心办校给予很高的评价,并

意味深长地形容棉中校舍在

如此逼促的工期内完成,颇

有“中国速度”之风。礼毕

后,很多各地校友走到台前

与理事们道贺并合影。我看

到学长们热泪盈眶、语声哽

咽地向理事们致谢,大家多

年的夙愿终于得偿。有些则

相拥而无语,不断用手掌拍

打彼此的肩和背,只看到他

们的眼角泪光有闪动。这样

的景况总是让我心潮涌动,

甚至是回返廖省后也久久不

能平息,本想写点什么以作

纪念,但一提笔,脑海中总

又 浮 现 那 些 激 荡 人 心 的 镜

头,那种感恩载德的情绪,

让我无限回想、温馨,却搁

笔而忘言。

  毋庸置疑,大家对新校

的成建归功于棉中教育基金

会理事长苏用发校友,他发

自肺腑的讲话:“1966年因

时 局 变 化 , 学 校 被 接 管 以

后成为一所大学,又过了不

久,棉中校舍向社会拍卖并

被夷为平地。无校无‘家’

之痛成为了棉中师生们的一

个 心 结 。 ” “ 重 建 母 校 刻

不容辞!世界各地热心教育

的棉中校友们为国为民,一

呼百应。校友挺身而出,于

2016年成立棉中联谊会和棉

中教育基金会,迈出了建校

工程的第一步,为棉中重建

吹响了集结号。”“今天,

棉中学校落成之日,是我人

生的又一个里程碑!……虽

然我已年过七旬,我将尽我

所能带动苏北省文化教育事

业的进步和发展,把我余生

的精力献给我们的祖国,造

福下一代的国家栋梁。”展

现了热心教育、不忘母校、

信守承诺的高尚品德。

  旅居中国、香港的校友

们始终不忘母校的的命运,

于2007年10月在中国东莞举

行的第一届世界棉中校友恳

亲 会 上 倡 议 在 棉 兰 重 建 母

校。陈云康校友激动地回忆

说:“经过了漫长的十一年

光景,从期待到近乎失望,

最后又从失望中重见曙光。

这起伏跌宕的艰辛过程,只

有身历其境者才能深刻体会

到。”道尽了其间

的苦涩、焦灼、怨

愤直至释然开怀。

    在 盼 待 建 的

十 年 里 , 有 多 少

学 长 却 不 幸 撒 手

人寰。苏北棉中校友会主席

陈思基感慨地说:“‘哭棉

中’的诗词和散文不时出现

在书报上,‘只闻楼梯声,

不见人下来’也是文豪对棉

中情怀的抒发,这是悲歌,

还是重建母校的鞭策!”“

在2010年第二届世界校友恳

亲大会上开出建校大计。面

对 的 是 一 波 三 折 , 石 沉 大

海。”思之让人潸然泪下。

  多年来为校友联谊、母

校重建而奔波忙碌的旅雅棉

中校友会主席朱丽辉校友,

坚强而阳光地说:“52年冬

眠期间,散居海内外的广大

棉中校友、老师,无不翘首

期盼有朝一日,棉中重生。

今日终于圆梦棉兰……棉中

中小学新校舍,终于落成开

学了。”“愿棉中精神,永

放光芒。愿棉中中小学顺利

发展壮大,直到永远。”她

在车上也向我们坦言,顺利

建校、开课是一个阶段,接

下来还有很多弯曲的道路要

走,很多困难要克服,

但是,校委们将勇敢地

面 对 , 直 至 成 功 ! 我

想,这就是我们那一代

血 脉 相 传 的 “ 棉 中 精

神”吧。

  更让大家欣喜的是,作

为 棉 中 第 二 代 的 棉 中 教 育

基 金 会 董 事 长 陈 鹤 秋 , 他

毅 然 挑 起 了 这 份 重 担 , 只

缘:“……我这段时间了解

到很多有关我的母亲孙梅英

和棉中之间的故事,勾起了

我很多与母亲有关的回忆,

就 这 样 开 启 了 我 与 棉 中 之

缘。”“我感恩母亲对我的

培育,更感恩棉中(教育)

对我们这个家庭的影响。我

将尽我的能力帮助棉中,以

实际的行动感谢棉中对我母

亲的培育,报答母亲给予我

的 教 导 和 养 育 之 恩 。 ” 诚

然,善因必有善果。

  我们也看到和听到,有

那么多的校友、热心人士积

极捐款,为新棉中的建设夜

以 继 日 、 废 寝 忘 食 地 工 作

着、奉献着,一切为了铸就

大家心目中的这座丰碑——

棉中中小学校。

  《国际日报》7月14日

刊登椰峰执笔的“棉中任重

道远——热烈祝贺棉中中小

学校落成开学”的贺文,认

为:“兄弟族子女入读三语

学 校 学 华 文 的 人 数 逐 年 增

加 。 只 要 三 语 学 校 办 得 出

色,不愁学生来源。“苏门

答腊岛,特别是棉兰,是全

国中华文化氛围最浓厚牢固

的地区之一,在政府调整放

宽华文教育政策的生态下,

棉中中小学校舍落成并招生

上课,对推进全国各地华文

教育有重大意义。”肯定了

棉兰作为印尼西部地区华文

中心的地位。

  7月16日的开学典礼上,

棉兰市长对棉中的建成启用

表示祝贺,对华裔使用母语

也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希

望三语学校能为社会、为国

家造就一批品学兼优的栋梁

之材。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在 众

多 的 来 宾 中 , 有 一 批 印 尼

三 语 学 校 协 会 的 数 十 位 各

省代表,他们来自雅加达、

巴厘、龙目、爪哇各省、廖

省,甚至远自坤甸、安汶的

校董、校委,协会会长陈友

明笑说是来“取经”的。我

相信,他们会把棉兰特色包

括 “ 棉 中 精 神 ” 带 回 各 省

去。

  7 月 23 日,媒体报道“

旅椰棉中校友欢庆棉中新校

落成——苏用发颁发感谢状

给赞助校友”称:22日,苏

用 发 学 长 在 朱 丽 辉 、 侯 云

池、沈佩珠、李宗庆等校友

陪同下,假座雅加达棉中校

友会会所为向新棉中作出捐

献的社会人士及校友颁发感

谢状,表达谢意。

  当祝贺新棉中开学的如

潮 掌 声 、 激 情 欢 笑 稍 霁 之

际,当报刊上雪花般的贺词

及报道消停之后;我以感恩

及平静的心态,再一页页、

一片片地拾缀那些难忘的吉

光片羽。其中的一些描述,

但愿能引起校友们的一丝共

鸣,无论是笑靥或是泪影,

一切缘于缅怀我们魂牵梦萦

的母校——棉中,那曾经为

我们栽下理想和志向,为我

们 留 下 美 好 求 学 时 光 的 地

方。

林 越

棉中归来的欢声泪影

新棉中首批学生参加开学典礼

廖省校友在新棉中校训壁前留念